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哈语

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哈语

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哈语
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哈语

注明:

因哈萨克输入法未能统一的问题,我担心别处无法正常看到教案哈萨克文字内容,专门拍照发送了教案的图片模式。

注明:

因哈萨克输入法的问题,我担心别处无法正常看到教案哈萨克文字内容,专门拍照发送了教案的图片模式。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依据课标的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本节课我创设了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并提出问题。接着再认识量角器,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做一做等数学学习活动,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形成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的内容。 教材与学情分析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角,对角有了初步的表象,但还没形成正确的表象,因此,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引导观察,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2.通过观察、尝试、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灵活合理地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归纳出量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游乐场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场玩玩,瞧,游乐场里面有些什么项目? 生:荡秋千、海盗船、小猴正在玩滑滑梯…… 师:小猴它们怎么了?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提出质疑 师:这三个滑滑梯与什么知识有关呢?看滑滑梯与地面形成什么? 生:每个滑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度不同。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2、启发学生勇于和同伴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体验魔术) 师: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同学们想看吗?想!这个魔术是中国魔术中最难得叫做“读心术”,读谁的心呢? 那个同学愿意上来让老师读一下他的心呢?(请一名同学上台)师:现在请你在心里想好三个数字。你可以不用告诉老师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字,一会用你想的三个数字找屏幕上的方法计算后老师就能猜出他最后的结果是多少,大家信不信? 生:不信 师:咱们试试看,你想好三个数字了吗?好的,老师要开始读他的心了,我要看着他的眼睛。咦,这个孩子的眼睛真大,好!读出来了。

老师这就将猜出的答案写在纸上并且倒扣在黑板上再也不去动它了。现在你可以告诉大家你心里想的那三个数字是多少了?生:1 2 3 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会算差吗?对,差是它仍然是由三个数字组成。接下来,按刚才的方法用最大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好结果是。还是由三个数字组成还可以重复刚才的做法再写一个减法竖式。 谁知道第三个减法数字该怎样写,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计算式应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算,看最后的结果是多少?(生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算出最后结果是495.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老师要请个同学来揭晓答案。(同学上黑板反转贴在黑板上的495) 师:真的不可思议,可没有掌声最不可思议。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形成猜想,精心验证) 魔术最精彩的环节便是魔术的揭秘了,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是怎么读出答案的? 想不出来了,是吗? 老师在表演一次,看谁先猜出来?哪个同学再来配合一下?(会表现自己的孩子才是勇敢的孩子) 请同学上来和刚才一样,在你心里想好三个数字,想好了吗?好的,注意看,老师要读心了。结果是——将那张写着495的纸片倒扣在黑板上。 学生奇怪,生:谁能猜猜我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小学数学五年级《旋转》优秀教学设计

第五章图形的运动(三) 第1节—旋转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83--85页。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2.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3.2 教学难点: 能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3 考点分析: 理解旋转的相关含义和概念,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旋转现象,了解旋转的简单性质,比如风扇的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叶片形状和大小不变.不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总结和概括.要让学生抓住旋转的本质特征,同时使学生经历对旋转图形的欣赏、分析、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发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如何确定探究旋转的性质的方案是教学难点,这需要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难点。 4.2 教材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感知旋转现象,类比平移的定义学生不难得出旋转的定义,但对于单摆转动以及球的转动等在三维空间中的转动是否为旋转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同,在“笑脸”活动中,学生在表达关于旋转性质的猜想时语言可能不准确,这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完善,我们希望学生充分利用旋转的知识设计蕴含美感饱含哲理的图案。 4.3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单位、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应该可以理解掌握本节内容。 5 专家建议 图形与变换是新增加的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它涉及图形的变化,这就对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和想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应充分运用好课本已提供的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应该选取一些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对图形变换概念的认识和性质的理解。 6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认识图形---绘制图形---欣赏图形---课堂总结 7 教学用具 课件、教学图片

【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教学思路:巧妙地运用了“双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简短小视频播对角的产生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他们通过天文观察并结合当时历法发现,用360个太阳一个挨着一个紧紧排列,恰好就是一圈。按照这们的观察结果,人们把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让学生寻找其中的数学元素,再通过各种各样的角,使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运用,用心描绘角,体会到美术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后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掌握度量角的方法。 难点: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在从动态意义上加深对角的认识。 教具准备:希沃、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愤怒小鸟 师:同学们,你知道愤怒小鸟的游戏吗? 2、请比较∠1、∠2和∠3的大小,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师:你会选择哪把弓呢?学生汇报想法 师:这把弓的什么最重要,究竟几度的角最为合适呢? 3、揭示课题:角的度量<板书>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们预设学生会想到锐角,或是比90°小的角度,但仍然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从而引出引出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学生想到描述角的大小需要使用量角器测量其度数。如果这样,我们觉得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要回到知识产生的原点,顺学而教将是我们选择的路径。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归纳 1、认识1度角、建立1度角的概念 师:那么1度的角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规定?出示希沃动画解说。 【设计意图】1度的由来,插入庄老师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他们通过天文观察并结合当时历法发现,用360个太阳一个挨着一个紧紧排列,恰好就是一圈。按照这们的观察结果,人们把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小结:这个角的大小就是1度(介绍1度角并板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混合运算教学。 学情分析: 一年多的学习中学生表现出:喜欢发现数学信息、喜欢提出数学问题、喜欢 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阳光体育及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语: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生:喜欢)上课前我们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猜一猜这些图标分别表示什么运动?(课件出示:乒乓球、足球、自行车、排球、篮球、游泳图标,生猜一猜) 2、同学们真厉害,那我们一起去“阳光体育场”看看吧! (由猜一猜的游戏导入新课,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体验新知。 (一)探索“乘加”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阳光体育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并解答。 3、参加体育运动的一共有几人?这个问题用一步计算能解答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跟同桌说说该怎样解答? 4、全班交流,汇报。 分步算式:3×4=12(人),12+5=17(人) 师:能把两个算式合为一个吗? 生列出算式:3×4+5 5+ 3×4 提出问题:一道算式中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呢?你能结合图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像这样含有两步计算的式子叫作“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5、指导脱式计算书写格式:混合运算还可以进行脱式计算,(贴出:脱式计算) 脱式计算不把等号写在算式的右边,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更靠左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导语:《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

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 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 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准备好了吗?上课。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始。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 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领 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 习 (),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

《角的度量》小学数学教案.doc

《角的度量》小学数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牙签。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

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课前一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玩儿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高射炮打蚊子的游戏。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 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问: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白板上书写:边、顶点、边。并演示延长。 2.白板上画几个角。 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角1角 2角 3 教师继续追问:“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 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要知道“角3比角1大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学生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40+56"是用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56+40”呢?(下午的路程加上上午的路程)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40+56 =56+40)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 生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屏示省略号。) 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在实物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学区大马庄学校张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老师精彩展示: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有请今天的小老师。(出示视频动画) 小老师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字母表示,下面我们就沿着他的发现走进字母的世界。——用字母表示数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你原有对字母了解的基础上,你还想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哪些知识呢?

三、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对我们是邻居,那你们知道我的年龄吗?猜猜看! 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猜了老师的年龄,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条重要信息。不过,我需要知道一位同学的年龄,(指名一学生问)××你今年多少岁? 生:我今年11岁。 师:那,我比××大25岁。 教师出示信息并板书:我比××大25岁。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们现在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36岁)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1+25=36(岁) 师:嗯,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帮老师再算一算,当××1岁、2岁、3岁的时候,我各是多少岁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 1+25=36 2 2+25=37 3 3+25=38

审定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审定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本套审定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教学设计由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请注明出处。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教学重难点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分析本课时分三个小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

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2.认识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3.认识直线。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板书:直线)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谁来说一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31T15:38:27.637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作者:周磊[导读] 数学的计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应用广泛,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的计算,而且计算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老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因此老师要设计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周磊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孟家小学 261000 【摘要】数学的计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应用广泛,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的计算,而且计算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老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因此老师要设计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2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71-01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启蒙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以后的学习更加顺利。小学数学计算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技巧,才能够更加深入进行数学的学习。所以小学老师要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越高,他的数学成绩也就越高,这也就说明兴趣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在我的班级里,我通过观察发现,数学计算能力强的学生,通常在课堂上都愿意跟着老师对练习题进行计算,还会自己设计一些问题进行计算,比如他会计算一下班级里的学生人数,通过这些展示了他们对数学计算兴趣。而数学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不跟老师一起进行练习题的计算,这就表明他们对数学计算的不感兴趣。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首先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行计算,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兴趣。比如小学生对动物很感兴趣,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举一些关于动物的计算示例,当小学生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时,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听讲中,也会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老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有关数学计算的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兴趣,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偏离教学的目的,时刻提醒自己做这些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所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提高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 2注重数学计算练习形式多样化。 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练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做练习题集,练习题集里面都是纯粹的计算题,这样的练习方式会引起小学生的厌烦感,因为当他们翻开练习题集时,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计算题,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计算题,这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从而让他们从心理上抵触数学计算。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对一些枯燥无聊的事情会有十分大的抵触,所以老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数学计算练习,让小学生在看到数学计算练习时,能够练习下去。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数学计算题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比如老师在进行10加5练习时,可以在多媒体上通过动画展示出来,展示的方式可以是:这时动物园里站着十只猴子,这时从远处又走来5只猴子,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这个问题通过动画展示出来时,学生就会聚精会神的进行计算。因为问题的本身是以一个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方式进行提问的,这时小学生就会更加愿意的进行数学练习题的计算。所以说,老师在进行数学计算练习时,要注重数学计算练习的形式多样化,这样可以避免小学生因数学计算枯燥而放弃数学计算练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投入。 3提高数学老师自身素质 小学生在学校里主要由老师进行教育,所以他们的一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逻辑都是从他们的授课老师那里学来的,所以小学生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授课老师的自身素质。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相关的数学老师也要有相应的能力,只有数学老师的自身素质高,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迅速提高,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数学老师除了拥有一定的备课技能外,还要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如果一直用枯燥的语言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会很难理解的,但是如果老师可以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将所要讲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结合起来,就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了解知识的应用环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数学老师还要拥有一定的自我表达能力,因为数学老师教授的科目偏于理性,这也就可能导致数学老师的思维也偏于理性,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过于理性,让学生无法理解老师表达的意思。数学老师也要拥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合理简单的表达出来,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听明白。总体来说数学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相关备课技能,创设情境技能你自我表达能力。当数学老师具备了这三个技能外,他们的素质也不会过低。 结束语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所以数学老师要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本文中提到的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注重数学计算练习形式的多样;提高数学老师自身素质。参考文献 [1]杨亚萍.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数与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 教具学具: 电子白板、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回顾感知数形结合的应用 (1)课件展示一年级到六年级学过的一些数形结合的例子。[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2)总结: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深入研究“数”与“形”(板书) 【揭示课题】 二、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

1、出示问题情境 电子白板出示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共同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有规律地呈现这些图,让学生说出前后两个大正方形图形相差多少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形图和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说出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行或每列各有几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写出等号右边的括号里的数,是几的平方】 3、想象一下,下一幅图会是什么样子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 4、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记录单。 预设:1=1×1=(1)2 1+3=2×2=(2)2 1+3+5=3×3=(3)2 1+3+5+7=4×4=(4)2 ;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 5、汇报交流结果 生1: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7”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凑巧是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生2:左边加法算式里加数都是奇数。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4: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6、思考:第10个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中呢?第n幅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详尽的例子找到数与形之间蕴藏着的大凡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上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课题角的度量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 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 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 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 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 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 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 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 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 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 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 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 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 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 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做出下列 板书:中心、0度刻 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量角器 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 器,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 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 订正 从生活中让学生 感受到数学知识 的存在. 使学生认识量角 器的构造和角的 度量单位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 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 学生回答:是角 学生汇报.量角 通过动手操作, 加深学生对1°角

体现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体现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学科,计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离不开计算的相关应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核心素养是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观,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具体谈一谈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凸显核心素养价值 (1)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的新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人们的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向上,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种思想观点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政策不谋而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2)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课堂学习,小学生大部分较为贪玩,在课堂外,许多学生并未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因此,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知识传输的多寡。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其变成一句口号,虚有其表,这样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 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将其他数学知识都学好了,但是唯独计算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学习的其他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毫无用处。数学核心所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这两点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好了这两点,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类型的计算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成为题。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通过核心素养将计算教学的思想和本质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备课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3稿) 教学内容:课本第37~3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度的符号。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通过一些操作活动:量一量、估一估,培养角的空间观念和估计能力。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是用什么工具测量角的大小的?(量角器) 师:你知道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吗?现在请听老师慢慢说来。 (在投影上介绍) 师介绍:量角器中间的点我们称为“中心点”,这条平平的线上可以找到两个0,从中间点出发,向右是一条0°刻度线,向左也是一条0°刻度线,上面所有的数字都是它的刻度) 二、教学度的读法和写法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测量三个角的大小,你们会测吗?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测量结果吧! (展示学生的作品) 预设:35°或35度130度或130°33度或33° 师:°表示的是什么?(度) 师:没错,“度”就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在数学中,人们通常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角。那这几个角怎么读?你会读吗? (35°或35度130度或130°33度或33°或147°)师:在写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这个°要写在右上角。 三、探究角的测量方法 1.学生展示测量第一个角 师:那谁愿意上来展示展示你的测量过程?指名学生上来测量,用投影展示。A:重点:中心点对顶点,0度刻度线对角的一边,看另一边是所对数是几,它就是几度) (请下面的同学也拿起量角器,点对点,线对线,读一读你量出来的是几度)B.指名读读你是几度。(35°或145°)那到底是几度呢?这里又有什么奥妙呢?(学生不会,教师自己说) 强调:为什么读35度而不是读145度。所对的0度线在内圈就读内圈------)C.写上角度。 师:用刚才的方法测量一下第二、三个角,你量对了吗?错了请改正。 2.让学生测量第二、三个角(教师巡查) (A)点对点,线对边,看一看是几度,写一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