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PPT知识点回答

毛概PPT知识点回答

毛概PPT知识点回答
毛概PPT知识点回答

需准确掌握的知识点

第一章

1、“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具体的,因为它的运用,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研究使用的方法。”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

答: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答: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这两大理论虽以独创性地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主义。

4、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答: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答: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①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它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

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②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它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带领群众前进。

③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也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策时的坚定决心和信念。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它要求我们坚持独立思考,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同时不被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所干扰。

6、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答: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答:(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

必须把每一项战略举措放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来把握,才能正确认识每一项举措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总要求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正能量、推动力。

9、如何理解反对“本本主义”?

答:反对“本本主义”,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0、毛泽东写下《实践论》、《矛盾论》的原因?

答:毛泽东在写下《反对本本主义》后,其提出的正确思想被具有严重教条主义倾向的党的领导人指责为“狭隘经验论”。他们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只言片语,或唯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从,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为了揭示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在其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第二章

1、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答: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如何理解“官僚资本主义”?

答: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通过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质而大肆牟取暴利,通过超经济的特权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3、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

答:国民党新军阀

4、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答:无产阶级

5、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处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知道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6、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答: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近代中国革命积累一个崭新的阶段。这种革命和历史上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不大相同,它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是要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联合专政,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做准备。但它和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革命也不相同,它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而不破坏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这样的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7、“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哪里?

答:“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

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同样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

答: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9、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指的是什么?

答:内容来说指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形式来说指的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10、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什么?

答: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现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的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而不能像俄国那样通过攻打并占领中心城市夺取政权。

11、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答: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3、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三章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经济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在经济上和社会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因素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的因素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4、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的原因和条件是?

答:到1952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族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经济、政治及社

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这时,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在农村和城市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成为必要并有实现的可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重新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

5、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的科学共识?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如何理解?

答: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7、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及其性质?

答: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供销小组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和包销产品。它虽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但是已经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使之开始脱离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供销轨道,因而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它是由供销小组合并起来的,开始是统一供销业务,分别核算,生产活动仍由个户分散独立完成;后来逐步有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因为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入社人员参加集体劳动,实施按劳分配。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第四章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性质的科学认识

答: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它们不是对抗性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上一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如何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答: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的,在一定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答:“又相适宜又相矛盾”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有哪些?

答: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总方针。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施“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车,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对于名字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5、毛泽东明确提出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什么?

答:主要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6、毛泽东曾提出过“两参一改三结合”,其内容是什么?

答: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第五章

1、十三大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其原因是?

答: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二是因为要基础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的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智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解决的。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耳朵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5、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经过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有了相当发展,但是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什么?

答:“坚持四项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他们和作为“两个基本点”和“一个中心”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解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第六章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社会主义本例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马克思成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三、坚持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3、如何理解“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三步走”的第三步的进一步具体化,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明确了发展方向,展现了美好的前景,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4、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深化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确保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共同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第七章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开放前,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改变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后,改革是社会发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发展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不确定)

2、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

答: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一次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我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解决我国现在的一切经济社会问题。(不确定)

5、如何理解“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答:这次改革使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使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与此同时,各项事业都在不断几步,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严峻形势,确立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和基本国策,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6、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二、共同富裕为原则。

7、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8、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

答: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晚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0、如何理解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答: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中国30

多年来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

11、如何理解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答: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12、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是什么?

答:互利共赢。主要是在通过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综合考虑维护中国发展利益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要求,完善有关方针政策和体制机制,使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全球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福利,与国际社会实现共同发展。

1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是哪个理念?

答:创新

需正确理解的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必要性: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具体的,因为它的运用,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就是因为它能够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

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及其现实意义?

答:科学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正是党中央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站在时代前沿进行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部署。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与根本利益。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解决问题、化解挑战、攻坚克难的行动纲领。

内在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有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

举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制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现实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他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4、如何评价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答: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后来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来看,国家安全的压力、工业化的迫切需要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造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虽有一些缺点,但总的看是适时的,也是成功的。它还解决了当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解决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问题。

5、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中是如何分析资产阶级的?

答: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扩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即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时期,又有跟官僚资本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因此,它既不可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

推进。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进程。在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关系方面,中国共产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上政治上清新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7、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今儿是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振兴,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8、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答: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要坚持整体推进,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但整体推进又不是平均用了、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以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开,出现问题就即使应对,发现错误就马上纠正,从实践中获得真知。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仅仅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墙贴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目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互相交融、相互作用的态势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进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需全面综合运用的知识点

1、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科学认识及其应用(理论依据、目标、方向、方法等)

答:理论依据: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与此同时,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和平、求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这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和立国之本,僵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方法:不断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提供制度保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2、关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认识及其运用(区别和联系等)

答:改革开放前,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改变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后,改革是社会发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发展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部署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确定)

3、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认识及其运用(内涵、方法)

答:《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

方法:当代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搞清实际,从而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方法: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有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不能固守原先的某些结论,而应该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

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方法: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