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框架涵洞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框架涵洞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框架涵洞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框架涵洞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目录

一、编制依据-------------------------------------------------------------------------------------4

二、工程概况-------------------------------------------------------------------------------------4

2.1工程简介 ----------------------------------------------------------------------------------4 2.2工程特点 ----------------------------------------------------------------------------------4 2.3主要工程数量 ----------------------------------------------------------------------------5

2.4主要材料用量 ----------------------------------------------------------------------------5

三、施工进度及资源配置 ---------------------------------------------------------------------6

3.1施工进度计划 ----------------------------------------------------------------------------6

3.2施工劳力计划 ----------------------------------------------------------------------------7

四、施工方案----------------------------------------------------------------------------------- 15

4.1工程概况--------------------------------------------------------------------------------- 15 4.2施工方案--------------------------------------------------------------------------------- 15

4.3施工方法及工艺 ----------------------------------------------------------------------- 16

五、施工技术措施 ---------------------------------------------------------------------------- 20

5.1加强测量、试验、检测等基础性技术工作-------------------------------------- 21 5.2加强涵洞基础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 21

5.3控制钢筋质量 -------------------------------------------------------------------------- 21 5.4控制模板质量 -------------------------------------------------------------------------- 21 5.5工程中防腐蚀结构的施工要点----------------------------------------------------- 21 5.6保证涵洞达到规定的强度、刚度所采取的措施-------------------------------- 22

5.7保证涵洞质量达到规定的结构几何、变形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 23

六、质量保证措施 ---------------------------------------------------------------------------- 24

6.1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 24 6.2质量保证体系 -------------------------------------------------------------------------- 24 6.3主要人员及部门职责 ----------------------------------------------------------------- 25

6.4质量保证措施 -------------------------------------------------------------------------- 34

七、安全保证措施 ---------------------------------------------------------------------------- 39

7.1安全目标 -------------------------------------------------------------------------------- 39 7.2安全保证体系--------------------------------------------------------------------------- 40 7.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 40

7.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40

八、环保、水保及文物保护措施 ---------------------------------------------------------- 45

8.1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 45 8.2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 ----------------------------------------------------------------- 46 8.3降低噪声的保护措施 ----------------------------------------------------------------- 46

8.4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 47 8.5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 47

8.6节能及各类资源管理措施------------------------------------------------------------ 48

九、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 48

9.1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 48 9.2雨季施工措施 -------------------------------------------------------------------------- 49

DK187+408框架涵施工进度双代号网络计划图-- 50

DK187+408涵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适用的现行铁道部颁布的规范和规定;

2、XX铁路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及现有图纸;

3、现场实地调查情况;

4、本企业技术力量、设备状况、管理水平、施工经验及三标一体化《程序文件》和《管理手册》现行有效版本。

5、国家及铁道部现行铁路、客运专线施工规范及劳动定额、验收标准等。

6、XX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7、按照《XX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和《XX 城际铁路XXXX-1标施工组织设计》的桥梁架设工期安排,统筹考虑该段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及施工进度计划。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XXXXX集团XX铁路第三分项目部负责施工段落为DK178+666.27~DK190+047.53段,共有框架箱涵21座。本涵位于DK187+408处。

2.2 工程特点

1、本地雨季时间长,施工组织安排时需充分考虑季节对施工的影响。

2、施工地区为血吸虫病易感区,对血吸虫的防治成为工程管理的重点之一。

2.3 主要工程数量

三、施工进度及资源配置

3.1 施工进度计划

DK187+408涵洞工程计划2010年01月15日开工,2010年06月30日涵洞及附属工程完工。

DK187+408涵施工计划横道图

3.2 施工劳力计划

1、主要管理人员表

桥梁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安排表

主要机械设备表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9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试验检测主要计量器具一览表

5、临时工程设施

临时工程修建本着如下原则进行:节省临时占地,减少交通干扰,尽量利用永久占地范围内的土地;保护环境,防止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及工作环境;节省投资,节省劳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工程规模修建合理的生产、生活设施;合理布局、方便施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各项设施的具体位置。

临时工程设施的主要内容有:施工便道、供电线路、施工用水、通信联络、生产生活用房,临时用地等。

⑴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可就近从既有乡村道路接入,修筑施工便道,保证现场施工材料的运输。

⑵供电线路

因涵洞施工用电量较小,在桥梁工程附近的就近接入,不具备条件的采用自发电。

生活用电就近采用施工电源。

⑶施工用水

本段地表水、地下水较丰富,供给充沛。施工用水采用地表水,所有使用水必须经过水质检测并检测合格。

⑷通信联络

项目部与项目经理部之间相互联系、对外联系采用程控电话与手机,并配备传真机、电脑专用光纤上网解决资料文件的传送及接收。测量队配备对讲机联络。计划配程控电话3部、手机60部、传真机2部、微机15台、对讲机5对。

⑸生产、生活房屋

采用自建活动房和租用当地民房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生产、生活房

屋问题。项目部租用地方民房,设于DK178+800左300米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光荣居民委员会,有S321省道连接。拌和站、试验室和钢筋加工厂建彩钢瓦房。

⑹临时用地计划

本着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的原则,并结合本工程工期、上场人员、机械设备的特点,尽量占用铁路永久性征地,合理布置施工现场。

6、内业资料

⑴内业资料的编制依据

《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

《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

《铁路建设工程施工规范》

《铁路建设工程验收评定标准》

XX铁路设计图纸

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

⑵竣工文件管理

竣工文件指在建设项目各阶段形成的如实反映工程质量及实体状况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图纸、音像资料等。

竣工文件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到竣工文件的编制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必须坚持科学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按施工区段划分,按照谁施工、谁收集整理、谁组卷归档的原则进行,最后由专人负责竣工文件的汇总工作,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各施工区段技术负责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做好内业资料的形成积累工作,并及时组卷、归档,切实做到内业与外业的同步。

专业资料员在施工中负责督促、检查各区段的内业资料完成情况,重点检查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⑶竣工文件的质量要求

齐全完整;应归档的施工资料、图纸全部收齐,各项签字盖章手续齐全,具备法律效力。

内容准确;竣工文件的内容要真实记录和准确反映施工过程和工程竣工时的实际情况,各项记录和数据详实可靠,竣工图纸按变更设计进行了修改,做到图实相符。施工里程更换为竣工后的统一里程,同时采用在图标上标注的形式体现原设计里程。

系统配套;建设项目内各专业内容,单位工程内施工资料、图纸的各项内容应配套完整。

整洁美观;文件材料装订整齐、美观,字迹清晰,字体工整、文面整洁,杜绝用圆珠笔、铅笔、双面蓝色复写纸书写。图纸图幅标准,线条清晰、字体工整、反差良好、折叠规范统一。

⑷竣工文件移交

本项目在办理验收交接前,竣工文件由工程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并达到档案验收标准。

四、施工方案

4.1工程概况

框架涵21座,涵身现场立模浇筑混凝土。

4.2施工方案

4.2.1 施工安排

根据涵洞的工程数量及工期要求,配备涵洞施工工班1个。

涵洞不单设置拌和站,采取集中拌合供应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泵送或吊车入模。钢筋在钢筋加工厂集中加工,用平板车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绑扎成型。水泥砂浆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和,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

4.2.2 施工方案

基础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机械抽水。

框架箱涵采用工地现浇的方法。箱体采用大块组合钢模现浇,碗扣式满堂支架搭设,先浇筑底板,待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再浇筑边墙及顶板;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水平运输,汽车吊垂直提升,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捣固。钢筋在加工厂内集中制作加工,现场安装就位。

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浇筑采用吊车起吊料斗或泵送入模,振捣棒振捣,覆盖浇水养生。

混凝土均使用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按混凝土要求配制和施工。

4.3 施工方法及工艺

涵洞开工前根据设计资料,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其位置、方向、长度、出入口高程以及与排灌系统的连接等,进行核对。

4.3.1地基

涵洞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处理,地基承载力检测合格后进行基础施工。涵洞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石方采用风镐破碎或浅眼松动爆破,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证,进行基础施工。

地基处理(强夯)

1、强夯施工前,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物,做好强夯场地的平整工作。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点。

2、夯点做标记和编号,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为±50mm。当强夯施工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有影响时,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3、强夯单击夯击能3000kN?m。

4、强夯采用点夯和满夯结合的方案,点夯夯击遍数2~3遍,夯点间距7m。在正式施工前,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试夯,对夯前、夯后的地基土采用标贯、静力触探、载荷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用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比后修正设计参数,确定单点总夯击能与夯入度、夯点间距及夯击遍数、夯遍间歇时间、有效加固深度等施工参数。

5、地基加固处理范围:路堤坡脚外2.0m,路堑基床换填底层。

6、强夯锤的质量可取10~40t,采用圆形或多边形。施工使用的起重设备选用起重能力大于锤重1.5~2.0倍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起重设备,但必须满足提升高度的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

7、夯击时,夯击点中心位移偏差应小于0.1D(D为夯锤直径)。当夯坑底倾斜大于30°时,将坑底填平后再进行夯击。

8、夯击次数用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控制,夯击间歇时间一般为10~15天,以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9、每夯击一遍完成后,将场地整平,同时测量整平后场地的标高。当进行下一遍夯击时,应重新布置夯击点位。

10、点夯完成后,再以低能量满夯夯击2遍,满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夯印彼此搭接部分不应小于锤底面积的14。最后一遍满夯后的场地整平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横坡允许偏差不大于±0.5%。

11、地基检测合格后,铺设碎石垫层,并分层碾压密实,厚0.6m。碎石垫层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及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50mm,含泥量不得超过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4.3.2 地基承载力检测

1、竣工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对于砂类土或碎石类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取14天;粉土或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取

28天。

2、每一工点每3000m2抽样检验12点,动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6点(黏性土地基采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砂类土地基采用标准贯入试验,中~砾砂及碎石类土地基采用重型动力触探),静力触探试验3点,荷载试验3点,以确定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及有效加固深度是否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1)有效加固深度:粉土及黏土性土地基一般6m,砂类土及碎石类土一般8m。

(2)有效加固深度内地基土应满足以下要求:

1)标准贯入试验应满足:砂类土N≥25击30cm,加固深度内每1m检测一批。

2)动力触探试验应满足:黏性土N10>28击30cm;中~砾砂及碎石类土N63.5>10击10cm;

3)静力触探试验应满足:黏性土Ps>1.8MPa;粉土及砂类土Ps >5.0MPa;中砂及以上砂类土Ps>10MPa;

4)采用荷载试验测定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

4.3.3 框架涵

⑴施工放样

施工前组织测量放样,复测中线、高程,准确放出基础位置,并在施工中及时复核。对设计确定的涵洞的位置、方向、长度、孔径、出入口高程以及排灌系统的连接等与实际地形地貌有出入的,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必要时进行变更设计。

⑵基础开挖

严格控制平面尺寸和标高,严禁扰动基底。土质基坑,基坑开挖放坡1:0.5,采用挖掘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在基槽底面留一层

20cm,由人工开挖夯实达到设计标高,保证基底密实度;石质基坑采用人工凿打,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

弃方及设备放置在距坑顶边缘1.0~2.0m外的地方,且不小于基坑深度,以减少压力振动,保证基坑边坡稳定性。开挖过程中作好基坑排水工作。

当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对基底进行检测,如实际基底与设计不符,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后再进行基础施工。

⑶基底处理

施工前先将浮土清除,若有超挖现象,用砂砾补填夯实。地基允许承载力不小于设计规定值,若达不到要求,及时向监理和设计部门反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有不良地质情况时按不良地质施工措施施工。

⑷框架施工

框架分二阶段施工,第一阶段施工底板和边墙踢脚,第二阶段施工边墙和顶板。内模采用碗扣式钢支撑、I16型工字型钢纵梁、方木横梁支撑体系和大块酚醛覆膜镜面竹胶模板系统;外模采用桁架式大块钢模。钢筋在钢筋棚加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图纸现场绑扎,严禁漏绑。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塑料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并相互错开。

混凝土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准确计量,集中拌合,用砼输送车运送砼,泵送砼到灌注部位。为确保施工质量,采用斜向水平推进法施工,上层与下层浇筑水平距离保持2m左右,且从底部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且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应插入下层5~10cm左右,间隔小于其作用半径,不得漏捣和重捣,边振边逐渐提高振捣棒,并避免碰撞模板。浇筑过程中,设专

人负责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墩身预埋钢筋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浇至设计标高后,振捣时观察砼不再下沉,表面泛浆、水平有光泽即可缓缓抽出振捣棒,防止砼内产生空洞。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顶面进行修整。抹平定浆后,再一次收浆压光,表面用无纺布进行覆盖,洒水养生,时间不少于14天。当砼达到75%的设计强度后拆除全部模板。

⑸沉降缝:按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的道数、缝宽和位置。

沉降缝施工前,将相邻涵节缝隙清扫干净,去掉涵节缝隙中间灰尘等杂物,并使其干燥。

按设计要求填塞嵌缝料;采用沥青浸过的麻筋紧密填塞。

⑹基坑回填

在出入口铺砌完成,盖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回填土施工,回填时两边涵台背后同时对称填筑。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能够充分压实的回填材料。回填时分层摊铺,并用专用的小型压实机械对称压实。每层均压实到规范规定的压实标准。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

4.3.4 浆砌石施工

砌石体采用挤浆法砌筑,砂浆稠度为30~50mm。水泥砂浆拌和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现场利用砂浆搅拌机进行拌和,误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

浆砌片石时大面向下。砌石体转角及交接处同时砌筑。砌筑时分层砌筑,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砌体灰缝厚度为20~30mm,砂浆饱满。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h之间及时养护,并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五、施工技术措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