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0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2015真题解析

00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2015真题解析

00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2015真题解析
00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2015真题解析

北京大学2015年西方哲学史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5×8=40):

1.德行即知识(参见2015年高分讲义第三章历年真题,2003年真题)。

2.流溢说(参见2014年真题)。

3.波菲利问题(参见2015年高分讲义第三章历年真题,2002年真题)。

4.能动的自然与被动的自然(参见2015年高分讲义第十一章“考点预测”之论述题)。

5.上帝是人的本质(参见《西方哲学史》费尔巴哈章节)。

二、简单题(25×2=50)。

1.柏拉图的分有说的困境(参见2015年模拟试卷3之论述题《试论《巴门尼德篇》中对于“分有说”批判》)。

2.贝克莱的物质观(参见2015年高分讲义第十五章历年真题——2001、2006年真题《贝克莱为什么说“物质或有形实体是矛盾概念”?》()。

三、论述题(30×2=60)。

1.笛卡尔的“我思”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的比较(参考2015年高分讲义第五章与第十三章)。

2.康德的一段论述材料,进行分析。——其内容是通过对“自在之物”<物自体>、“时间”和“空间”等范畴的论述,表明他先验唯心主义的立场。这个立场不同于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先验实在论,也不同于以贝克莱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参见2015年高分讲义第十七章历年真题——2004、2009年真题)

【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德性即知识。

【参考答案】苏格拉底将“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的哲学原则。他认为,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以此,他要求人们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而对苏格拉底而言,认识人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

所谓“德性”是指过好生活或作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他认为这是一种每个人都能够学会、或可以确定地知道的原则。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他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是善的,但又不去实现这件事,这恰恰说明,他实际上并未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善),他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知识。相反,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知道善而不实行善是自相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就是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可以说,苏格拉底的道德实践就是对“德性就是知识”的最好注释。

2.流溢说。

【参考答案】古希腊新柏拉图主义学说。普罗提诺把“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叫做“流溢”。“流溢”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外求的活动,但“太一”却是完满自足的,“因为它既不追求任何东西,也不具有任何东西,更不需要任何东西,它是流溢的,流溢出来的东西便生成其他本体。”或毋宁说,流溢是善(“太一”)的自然流淌,普罗提诺说,物满自溢,这个道理甚至连无生命的事物也要遵从。另外,流溢是无损于自身的生成,正如太阳放射出光芒无损于自身的光辉一样。“太一”通过“流溢”生成“理智”和“灵魂”,这样便产生了普罗提诺的三大本体。这种流溢说影响了某些基督教神学家和泛神论者,在印度哲

学中也有类似的学说出现。

3.波菲利问题。

【参考答案】共相性质的问题是12世纪的经院学者激烈争论的焦点。公元3世纪的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注释》中提出了关于共相性质的三个问题,它们是:“①共相是否独立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②如果它们是独立存在,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③如果它们是无形的,它们究竟与感性事物相分离,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并与之一致?”波菲利问题经由波埃修引进经院哲学,成为12世纪经院哲学争论的焦点。

4.能生的自然与被生的自然。

【参考答案】“能生的自然”指上帝作为被创造事物的本原。上帝与被创造事物的关系是无限的、永恒的存在对有限的暂时事物之间的关系,上帝、无限者为能生的自然,被创造物和有限事物为派生的自然。据传第一个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能生的自然”一词的,是阿威罗伊,但他没有使用“能生的自然”这个词。第一次把这两个词组联系起来使用,把能生的自然理解为创造的原则或上帝,而把派生的自然理解为上帝的创造活动的结果的是法国博韦的万桑。后为布鲁诺转用,并赋予新意。布鲁诺把产生者的宇宙叫做能生的自然,把被产生的宇宙叫做派生的自然。以后斯宾诺莎的哲学也采用这个概念来说明宇宙的运动变化与发展。认为神即自然界,即万物的本质;并把永恒的无限的本质与暂时的存在物,或永恒的本质和由这个本质的必然性所产生的万物区别开来,前者为能生的自然,后者为派生的自然。

“派生的自然”指作为本原的上帝所创造的事物。布鲁诺用以指由物质自身的运动、变化、发展产生的世界是充满各种事物的世界。根据他的“万物有灵论”或“生机论”,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并不借助于外力,而是物质自身的内出产生的,物质自身产生万物,派生的自然即指这种自身动力所产生的世界。从其能动的世界来说则称为能动的自然。能生的自然与派生的自然是辩证的统一。斯宾诺莎哲学也以同样意义使用这个概念。认为由自然界(神)的自因而产生运动,这种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与发展表现为现象世界,从自然界的现象世界来看就是派生的世界。从自然界能动状态看则是能生的自然。能生的自然与派生的自然是辩证地统一的。

5.上帝是人的本质(参见《西方哲学史》费尔巴哈章节)。

【参考答案】德国费尔巴哈用语。指对象与人的本质力量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方式,即人的内在本质在外在对象上的实现出来。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提出。认为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上帝就是人在幻想中把自己的本质构造为一个外在对象的结果。提出人的本质的一般的(非宗教的)对象化应该是人的理性本质(想象、表象、见解、意志和心等)与人的感性本质(欲望、爱、情感等)通过外在对象实现出来。对象不论性质如何,与人的关系和距离如何,只要成为人的理性或感性的对象,就能反映或表现人的本质。由此费尔巴哈把对象化的思想同审美联系起来,认为人是无限的、自由的,他的对象所显示的性质也是无限的、自由的,当他在对象上直观到自己的这些本质时,便会产生激动和愉悦。由此提出“音乐是感情的独白”,认为人们在音乐中听到的是自己的心声。

二、简单题。

1.柏拉图的分有说的困境。

【参考答案】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借老年巴门尼德和少年苏格拉底的对话,揭示了自己“分有”说面临的困难(少年苏格拉底距巴门尼德之后还有约半个世纪的时间,两者的对话当然不是历史事实)。这场对话是柏拉图依据爱利亚派和理念论的分歧而建构出来的。他与爱利亚派分歧的焦点并不是理念型相是否存在,而是理念型相是否被可感个体所分有?爱利亚派否认理智对象的可分性,否认个别的、运动的事物存在;柏拉图承认这些事物对理念的分有,因此承认它们一定程度的存在(巴门尼德把“少年苏格拉底”的学说归结为

“把型相与分有它们的事物分离开来”,因此巴门尼德攻击的矛头指向“分有”说)。

①首先,“分有”以可感个体与理念型相的对应为前提,我们应能从可感个体推知相应的型相的存在。苏格拉底坚信伦理型相,如正当、善、高尚型相的存在,但对物理型相,如人、水、火的型相的存在有所怀疑,最后不得不否认卑贱物,如头发、污秽物有相应的型相。“分有”说的适用范围并不是全部可感事物,最确定的适用对象只是伦理行为。

②更重要的是,众多个体不可能分有一个型相。“分有”或者是对型相的全部的占有,或者是对型相一部分的占有,犹如一块帆布或者盖在一个人身上,或者盖在许多人身上,每个分占一块。但是,分有不等于占有:如果一类事物的每一个都占有型相的全部,那么这个型相将同时分布在不同的事物之中,全部不可能同时分布在不同的部分之中,正如一块帆布不可能同时全部地盖在不同人身上。如果每一个个体只是占有它们型相的一部分,那么个体将不具有型相的规定性,因为一个性质在被分割之后不再保持原来的性质。总之,不论把个体分有型相的方式理解为分有型相全部,抑或把分有理解为分有型相部分,都不能解释分有物何以与被分有的型相相似。在这里,巴门尼德通过混淆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将“理念”当作是具体事物,否定了“分有”说。在柏拉图那里,分有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巴门尼德将其解释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有说就难以成立了。

③型相是心灵内的概念指示的外部对象,这是柏拉图“分离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他借巴门尼德之口,再次重申:“思想必然是对于某物的思想”,概念只是关于型相的概念。假如型相只是概念,就是说,仅仅存在于思想之中,那么“分有”说也失去了基础;因为,如果型相只是思想属性,那么分有它的事物也有思想属性,“你必然要么说每一事物都由思想构成,因而都在思想;或者说它们是不再进行思想的思想”。这些说法都不合理,前者不符合事实,后者不符合逻辑。因为如果“理念”是思想,那么我们对“理念”的认识就不能具有知识的必然性和客观性。

④第四个问题是,假设型相使分有物相似,那么,它本身必然与每一个分有物相似。譬如,若B与C通过A而相似,那么惟一的可能性是B与A相似,C与A相似。然而,这种“分有”关系只能解释分有物之间的相似,却不能解释分有物与被分有的型相之间的相似。在上例中,为了说明B或C与A相似,又要设立一个使它们相似的型相A1,它们因分有A1而彼此相似;为了说明B或C和A与A1相似,又要设定另一个被分有的型相A2,依此类推,陷入无穷倒退,永远不能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似何以可能。这一诘难的意义在于指出“分有”不表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型相是介于两个个体之间的第三个个体,那么在解释型相的中介联系作用时,又需在型相和任何一个个体之间插入新的第三者作为中介。亚里士多德把“分有”的无穷倒退称作“第三者”问题,即:如果需要第三者来说明两个事物的关系,那么需要设立无限多的第三者。现代哲学家称之为“外在关系说”,即:如果两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外在于它们的独立存在,那么需要设立无限多的外在关系。

⑤最后,可把“分有”理解为“摹仿”。“摹仿”说强调的不是上面遭诘难的型相与个体之间的相似性,而是认识与认识对象之间的相似。“老巴门尼德”把认知者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比作主人和奴隶的关系。知识犹如理念世界的主奴关系,意见犹如可感世界的主奴关系。他接着反诘道,正如理念世界的“主人”不能驾驭可感世界的任何一个奴隶一样,理念型相也不可能把握可感事物;正如可感世界的任何一个主人不能控制理念世界的“奴隶”一样,可感的认识者也不能认识理念世界的对象,他说:“型相本身只能被认知的型相所把握”,可感对象只能被可感世界的认知者所把握。就是说,认知者(以及认识的内容)与认知对象之间的相似(或摹仿)只能分别发生在理念世界或可感世界,理念世界的型相与可感世界的对象以及认知者都没有被摹仿与摹仿的相似性。得出的结论:“我们不可能认识理念世界,神也不可能认识我们世界的事物。”这个论辩所指出的悖谬是:“摹仿”说原意是强调“神圣制作者”(理念型相)对可感世界的统摄作用,结果却导致了他对这个世界不起任何作用的结

论。

总之,上述五个论辩反驳的目标皆为“分有”概念的意义:论辩(1)指出“分有”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论辩(2)指出“分有”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论辩(3)指出“分有”不是被思想所把握的概念与概念的关系;论辩(4)指出“分有”不等于个体之间的相似关系;论辩(5)指出“分有”不是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摹仿”关系。这样,柏拉图就借巴门尼德之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理念论”的困难(至此,“分有”一切可能的意义俱被否定。这五个论辩都使用了揭示矛盾的方法,柏拉图选中巴门尼德作为自己的代言人的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矛盾法的创始人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

2.贝克莱的物质观。

【参考答案】贝克莱从他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出发,进一步否定了洛克设定“实体”概念的理由,从而不承认物质实体的存在,得出了“物质是虚无”的结论。贝克莱对物质实体的批判的起点是洛克关于物质实体的观点,洛克虽然承认物质实体的存在,但他认为这一观念中有不确定的、假设的因素。贝克莱抓住了洛克观点中不彻底的成分,夸大了洛克怀疑实体存在的理由。贝克莱对物质实体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贝克莱和洛克都承认人类知识的对象是观念。但洛克认为,构成观念的感觉作为心灵的印记、摹本,至少必须反映外物的一部分性质,与外物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贝克莱反驳说:“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似,而不能与别的东西相似。”他提出了观念如何与观念之外的东西相比较的问题,这是洛克未能解决的问题。当洛克谈及观念与外物之间的“相似”时,他不是在进行比较,而是提出假设。贝克莱指出了这一假设成分,在认识论中切断了观念与外物的联系。

洛克区分了两种性的质的观念,认为第一性的质的观念与外物的性质相似。贝克莱利用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主观性,论证我们关于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同样不反映外物的性质,而只存在于心灵之中。他的论证有这样一些理由。第一,事物的性质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是同时被感知的对象,如果其中一个在心灵中,那么另一个也在心灵中。我们不能感知没有广延的颜色,没有运动的气味,或者没有声音的运动,没有硬度的广延。其次,不但第二性的质是相对的,第一性的质也是相对的,事物的广延、大小、运动、数目和冷暖、软硬、明暗一样依感知者的状态而变化。洛克把第二性的质的相对性作为它的主观性的主要依据,贝克莱反诘道,第一性的质的相对性岂不也证明了它们同样只能存在于心灵之中吗?

洛克承认物质实体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各种可感性质必须有一个不可感的支撑点,因此必须假定作为支撑点的实体的存在。贝克莱说,这是传统的“抽象观念学说”在作祟。他所谓的抽象学说指把可感物的被感知的性质从事物的存在中抽象出来,让“存在”成为不可感的支撑点。从历史上看,实在论和温和的唯名论承认心灵的抽象作用,因此承认共相反映外部实在。洛克站在温和的唯名论的立场上,承认“实体”概念既有名义本质,又有实在本质。贝克莱则站在彻底的或极端唯名论的立场上,否认抽象概念或共相的存在。他说,抽象作用只适用于可以被感知的存在,即观念,而不能设定不可感的存在;抽象只能从已知的东西出发,把一观念与另一观念分离开来,而不能设定观念以外的未知的东西。贝克莱反对抽象学说的用意是反对把事物的可感性质与事物的存在分开,把存在限制在可感的对象范围之内,这与“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基本命题是同样的意思。(贝克莱认为,即使有物质实体存在于心灵之外,我们也不能知道它。)

洛克还认为,感觉必须有一个外在的原因,否则不能说明观念的来源,但洛克有认为观念有双重来源,心灵和外物一样也是观念的来源。贝克莱说,一个来源就足够了。既然心灵自身可以通过反省得到观念,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切观念的来源呢?设立一个外在原因,但又不知道原因为何产生结果,外物如何产生观念,这一假设是不充分的。如果不假设这一原则,仍能说明观念的产生,我们仍能拥有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观念,这一假设就是没有必要的。

贝克莱的结论是,假定物质是感觉的外部原因,既无必要,又无用处。

总之,物质实体既没有自身存在的理由,也没有成为观念原因的理由;如果外物存在,则我们不可能知道,假如它不存在,也不妨碍我们相信现在所有的观念。贝克莱说:“你既不能说出你相信它存在的任何理由,又不能指出,假设它存在,它又会有什么用处。”这样,贝克莱就取消了物质实体的存在。

三、论述题。

1、笛卡尔的“我思”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的比较。

【参考答案】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儿的形而上学的第一原则。笛卡儿认为我可以怀疑一切事情,包括我是否有一个身体。但是只要我在思维的过程中,我就存在。即使我怀疑我的存在,也必定有一个能怀疑的“我”存在着。否认正在思想的东西的存在是一个矛盾。

这里的“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都属于“我思”(而且更重要的它也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笛卡儿认为思想的活动必须要有一个主体,因此,这个命题是确实的、不容置疑的。它是对不可知论的怀疑的第一个限制,是严格知识的起点,它是一个人关于存在所能肯定的第一件事。笛卡儿强调,我的存在的确实性不是一个逻辑推理,毋宁说是单一而直接的思维活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有生命的事物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批判了关于灵魂的两种错误观点:第一种是倾向于把灵魂当作独立的运动实体的柏拉图观点,第二种是把灵魂和身体看成两个分离的实体的二元论观点。相比较与笛卡尔的“我思”,可以说“我思”作为意识活动,既是独立的运动的实体,也是与身体分离的实体。笛卡尔的“我思”既是唯心主义又是二元论。我们可以亚里士多德对于以上两种倾向的批判中,加以辨别。

关于第一种倾向,他说,灵魂必须有一个宿主,灵魂的活动是宿主的活动;因此,感情和知觉等活动不仅仅是灵魂自身的活动,而且也是宿主的活动(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人以他的灵魂感受、学习和理解)。关于第二种观点,他说,如果灵魂和身体是两个独立实体,那么很难解释两者在本性上的适合,灵魂不能以任何一种形体为工具,灵魂与身体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不能被归结为实体之间的外在关系。

亚里士多德强调,灵魂是生命的现实性原则。按照他的定义,生命是靠自身摄取营养和生灭变化的运动过程。和一切运动过程一样,生命有潜能和现实两个方面,灵魂使身体的潜能转变为现实的生命活动。更确切地说,灵魂在身体内部推动生命活动,是身体生灭和运动的原因。这种原因是自因和内因,与从外部推动无生命的事物做位移运动的推动力不同。

一切有生命的实体都有灵魂。有生命的实体分为植物、动物和人三大类,灵魂也相应地分成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类灵魂。植物灵魂的功能是消化繁殖,这是生命活动最普遍的特征。动物灵魂除了具有植物灵魂的功能之外,还执行着感觉、欲望和位移的功能。感性活动是动物的最普遍的特征,因此,动物灵魂也被称作感性灵魂。人类灵魂除了具有植物灵魂和动物灵魂的功能之外,还有理性思维的特殊功能,因此又被称作理性灵魂。

可以看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类灵魂在逻辑上是按照种和属的顺序排列的,在事实上则被排列为由低到高的等级。植物灵魂是最普遍的种,包含在一切灵魂的定义之中。动物灵魂是植物灵魂的属(它的定义由植物灵魂(种)和感性功能(属差)构成),人类灵魂是动物灵魂的属,它的定义由动物灵魂(种)和理性功能(属差)构成。因此,亚里士多德做了一个著名的定义: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逻辑上由普遍到特殊的关系在事实上表现为由低到高的等级,较高一级的灵魂具有较低灵魂的功能,反之却不然。这意味着,较高级的灵魂包含着较低级的灵魂,以其作为它的一个构成因素。较高级的灵魂不是一个单纯的形式,因为它的定义包含着种和属差的区分。另一方面,灵魂不是一个复合体,灵魂以及它的构成因素是无形的。灵魂和它的构成因素的关

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普遍的种寓于特殊的属之中。

2.康德的一段论述材料,进行分析。——其内容是通过对“自在之物”<物自体>、“时间”和“空间”等范畴的论述,表明他先验唯心主义的立场。这个立场不同于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先验实在论,也不同于以贝克莱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经验论。

【参考答案】康德独树一帜的时空观是针对当时流行的时空观提出的。当时的科学界流行的是牛顿的“绝对时空”的观念,时空被看作绝对的客观存在,它们不随着事物的运动而变化,而像一个空盒子,包含着所有运动变化的物体。当时的哲学界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时空观:一是贝克莱提出的唯心论的观点,认为时空是人的感觉经验;一是莱布尼茨提出的实在论的观点,认为时空是单子的客观性质。莱布尼茨和牛顿都认为时空是客观的,他们的区别只是,牛顿认为时空是不依赖于事物的绝对存在,莱布尼茨认为时空是依附于事物本身(单子)的性质。他们的时空观可被概括为“先验实在论”,这个词的意思是,时空的实在不依赖于经验的“物自体”,或物自体的性质,它是先于经验,独立于经验,简直就是与经验无涉的。贝克莱的理论可被称作“经验唯心论”。这个词的意思是,时空没有客观实在性,它们只是从心灵产生的一种主观经验。康德说,他的时空观是先验实在论和经验唯心论的综合,时空具有先验观念性,又有经验实在性。康德对他的时空观的性质的概括也适用于他的全部理论。可以说,他的批判哲学既是先验唯心论,又是经验实在论。

什么是先验唯心论呢?这一理论的要旨是,先验形式不是物自体的性质,而是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就拿时间和空间来说,康德说,它们只是“我们(人类)直观的主观纯形式”;只有那些有限的存在者才具有感性直观,他们因而才有直观形式,但不一定所有的有限存在者的直观形式都是时间和空间;或许,与人类不同的有限存在者另有不同于时空的感性直观形式;但我们不能确定这一点。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时空只是人类的感性直观形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形式。时空像是戴在每一个人脸上的有色眼镜,每一个人看到的事物都有这幅眼镜的色彩,但我们不能说这种色彩是事物固有的,而不属于眼镜。康德说,先验实在论把时空作为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认识的客观存在或物自体的存在形式,这是一种“幻相”,因为他们把人类所特有的主观性混淆为事物固有的客观性。康德的时空观是先验唯心论,因为他一方面强调时空的先验性,另一方面又承认时空的主观性,认为时空不能脱离人的认识而独立存在。

然而,时空的先验观念性或主观性并不妨碍它们具有经验实在性。按康德的术语,经验和先验属于不同的层次:经验的对象是物自体对我们的显现,是现象;而物自体则是不可经验的先验对象。虽然时空只是人类所具有的主观形式,而不属于物自体,但物自体向人显现的一切都在这些形式之中;就是说,时空是一切现象所具有的特征或形式。康德说,时空是“所有一切现象的先天的、形式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先验唯心论关于时空是人类“主观纯形式”的说法在这里变为经验实在论的论断:时空是现象的形式。康德认为两者并无矛盾,人类的认识的主观条件同时也是在人类的经验中显现出来的对象(即现象)的客观形式。或者说,是对象得以向人类显现的客观条件。就人类而言,时空是主观的;就现象而言,时空是实在的。贝克莱的错误在于把先验的主观性当作经验的主观性,否认时空同时也是经验对象或现象的客观特征。康德说,经验唯心论是“梦想”,因为贝克莱混淆了先验与经验,把经验之外的观念性作为现实。康德的时空观是经验实在论,因为他一方面坚持时空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又说明,时空的实在只是属于现象,而不属于物自体。

康德的先验论是先验唯心论与经验实在论的结合,他总是一方面强调人类认识的形式是先验的、主观的,另一方面又坚持说,主观形式只有在被运用于感觉材料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才能成为决定经验的先验条件;脱离了感觉材料的纯形式不能成为人类知识的一部分,不能表达为先天综合判断,因而不是先验哲学研究的内容。时空纯形式是这样,知性纯形式

也是这样。

2015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真题

2015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真题百科词条 1、尼罗河 2、战略伙伴关系 3、四大菩萨 4、十字军 5、中亚五国 6、日心说 7、元素周期律 8、丝绸之路经济带 9、金字塔 10、APEC 11、金砖四国 12、九大行星 13、六部(唐朝) 14、牡丹亭 15、东盟 16、IS 17、南北战争 18、二十八宿 19、《俄狄浦斯王》 20、“三一律” 21、“新寓言”派 22、《菊与刀》 23、北约 24、苏辛 25、《说文解字》 应用文是写一则消息(新闻)

大作文是“让失去变得可爱”为题目 ※翻译技巧 汉泽英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四个问题 一、不合习惯的说法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惯和表达方法。一句话,一个词,在一个国家表达的是好意,引起人们好的联想和情感,在另一个国家转达的可能是坏意,引起人们不好的联想和情感。如果翻译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而如果我们注意这些差异,在译文中加以运用,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在翻译不涉及政治、经济等重要问题,只涉及生活习惯、日常用语时,可以更灵活些,按照译入语的习惯说法表达意思。 1.见面问候 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吃过了吗?Have you had breakfast(lunch,supper)?到哪去?Where are you going?这都不是外国人在见面问候时会问的问题。如果见面就问外国人“到哪里”,人家会以为你要了解人家的私事,对你会产生反感。外国人喜欢问:“你好吗?”这句话可以有不少表达方法,如How are you?How do you do?How have you been doing?Hello!Hey!等。用哪一句来表达你的问候,取决于你与被问候人的关系密切程度。总之,这一类的问候语,直译可能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还是按外国人的习惯翻译较好。 2、对病人的问候 中国人喜欢对病人深表同情。但外国人则轻易不愿表现出其弱的一面,对他们表达过分同情的话未必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中国人在听说一个人生病后可能会说:得知贵体欠佳,深感不安和关切。直译:I was rather disturbed by and concerned about your illness.但这样翻译会使感到病情很重,只能加重病人的顾虑,达不到安慰病人的目的。按照英文的表达习惯,可译为:I am sorry to hear about your illness and wish you a speedy recovery.这样翻译既表达了讲话者的难过心情,又表达了希望病人尽快康复的愿望。 3、对待他人的表扬和感谢 在受到表扬或感谢时,中国人往往比较谦虚,会说:“这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或者,“哪里,哪里,我还做得很差。”如果直译:It is nothing.This is my duty.This is what I should do.Well,I have not done very well.There is still much to be improved.所有这些谦恭的话,在外国人听起来,都会显得做作。西方人通常会说:It’s my pleasure.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五分钟读懂西方哲学史 前希腊时期: 泰勒斯说,世界是原子构成的,世界具有同一的物质基础。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世界是由数演化而来的,事物有内在的一致性。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世界是流变的和矛盾的,所以世界的本质是不一致的。 2.古希腊时期: 苏格拉底干掉了赫拉克利特而选择了毕达哥拉斯,这避免了西方文明走向"阴阳流变"的观念。他说,世界不是流变的,流变是感官经验的假象,世界的真相是永恒的和一致的。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继承了他老师的思想,他说,在现象世界之上存在一个永恒的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说: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性,任何事物一旦达到了完整和一致就会呈现出完美和和谐,就展现了世界的本质。"完整和一致"不只是哲学和科学的标准,也是艺术和审美的标准! 亚里士多德达到了古典哲学的顶峰,在他的领域至今没有人超越他,任何人如果持古典主义的哲学和美学观,都不得不遵循他提示的原则。其后的哲学家,都不再重新思考亚里士多德已经思考过的问题,而是另辟蹊径。 3,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被文艺复兴之后进入现代的西方人评价为“黑暗的中世纪”,但这个黑暗的评价是西方人以现代的政治文明以参照物的,并不适合中国人引用,因为如果以中国文化做参照物,中世纪绝对是一个光明和理性的时代。西方中世纪学者达到的水平,现在北大清华的教授可能还摸不到边,至少那个穿超短裙的于丹博导是达不到的。 中世纪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及神学家,叫阿奎那托马斯,他提问:为什么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他的答案是:这是上帝创造的!他的理论叫三位一体,即上帝提供了理性世

2015北京大学“建筑与考古”高校博士生论坛

2015北京大学“考古学视野中的城市与建筑” ——高校博士生建筑与考古论坛日程 时间:2015年12月4日—12月5日 12月4日议程安排如下: 14:30-14:40 开幕式考古楼A座101 14:40-18:30 论坛及研讨考古楼A座101 18:30- 晚餐畅春园餐厅三楼 12月4日下午论坛细目 现存建筑及建筑史料研究 地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楼A座101 主持人:晋宏逵 点评嘉宾(暂定):杨昌鸣、朱岩石、张建林、魏坚、吴葱、杜正贤、郑嘉励、钟晓青、林源、宋辉、张钟云、张兴国、李梅田、董卫、傅晶、戴俭、刘临安、徐怡涛、张凌 会务主持:金连玉 14:40-15:10 周淼[东南大学] 晋祠圣母殿栱、枋构件用材分级现象探析 15:10 -15:40 陈斯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营造法式》探微 15:40-16:05 老师点评、提问 16:05-16:25 茶歇

16:25-16:55 李敏[北京大学] 元代伊斯兰教建筑传播考—从中国境内现存几座元代穹顶建筑谈起 16:55-17:25 李东遥[天津大学]类型学方法在历史建筑遗产信息模型技术(HBIM)中的应用——以甘肃嘉峪关关城信息化测绘为例 17:25-17:55 吴伟[故宫博物院] 故宫宝蕴楼的前世变迁—以史料档案和考古发现为考察中心 17:55-18:25 老师点评、参会者提问。 12月5日议程安排如下: 8:30-12:10 论坛及研讨考古楼A座101 12:10-14:00 午餐场内及考古楼教室 14:00-17:30 论坛及闭幕考古楼A座101 12月5日论坛细目 上午: 田野考古所得建筑史料研究(之一) 地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楼A座101 主持人:魏坚 会务主持:陈豪 8:30-9:00 肖宇[常州博物馆] 史前石锛及其建筑意义考察 9:00-9:30 王磊[中央美院] 空间与视觉—东汉石祠建筑的尺度和图像设计 9:30-9:55 老师点评、参会者提问。 9:55-10:15 照相、茶歇

2015年北京大学保送生数学真题及答案

∴ a + a = a q 4 + a q 5 = a (q 4 + q 5 )= ? q 4 (q + 1) = (q + 1)(q 2 -1) q 2 -1 ? = 5 q 2 - 1 + + 2 ? ≥ 20 , ? ? q 2 - 1 ( 2015 年北京大学保送生考试 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1. 已知数列 {a n }为正项等比数列,且 a 3 + a - a - a = 5 ,求 a + a 的最小值. 4 1 2 5 6 解: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 q (q > 0),则 a q 2 + a q 3 - a - a q = 5 , 1 1 1 ∴ a = 1 5 q 2 + q 3 - 1 - q = 5 (q + 1)(q 2 - 1) .由 a 1 > 0 知 q > 1 . 5 5q 4 5 6 1 1 1 = 5 q 2 + 1 + ? 1 ? 1 ? q 2 - 1 ? ? q 2 - 1 ? 当且仅当 q 2 - 1 = 1 即 q = 2 时, a + a 有最小值 20 . 5 6 2.已知 f (x )为二次函数,且 a , f (a ), f ( f (a )), f (f ( f (a ) ))成正项等比数列,求证: f (a ) = a . 证法一:设 f (x ) = mx 2 + nx + t (m ≠ 0) ,数列 a , f (a ), f 比为 q (q > 0), ( f (a )), f (f ( f (a )))的公 则 f (a ) = aq , f ( f (a )) = f (aq ) = aq 2 , f (f ( f (a ) ))= f (aq 2 )= aq 3 , ∴ m a 2 + na + t = aq ① m (aq )2 + naq + t = aq 2 ② m (aq 2 )2 + naq 2 + t = aq 3 ③ ① - ②得∴ ma 2 (1 - q 2 ) + na (1 - q ) = aq (1 - q ) , ② - ③得∴ ma 2q 2 (1 - q 2 ) + naq (1 - q ) = aq 2 (1 - q ) . 若 q = 1 ,则 f (a ) = a ; 若 q ≠ 1 , 则 m 2a 1 + ) q + n = a 与 ma 2qq (1 + q )+ na = aq 矛 盾.∴ f (a ) = a .

北大赵敦华教授《西方哲学史》笔记+经典.

西方哲学史笔记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 2、辩证: 3、演绎: 4、理智: 5、实践: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4、存在(是者): 5、理性(逻各斯): 6、灵魂(心灵): 7、原子: 8、宇宙: 9、神: 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 (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 (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一、米利都派 (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115所开设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外语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上海外语大学。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外国语学院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外国语言文学,是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名称,设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1个二级学科专业。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个研究方向:050220外国语言文学(国别和区域研究) 研究方向:01.国别和区域研究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 1、外国语学院将组织专家组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结果将于2019年3月公布。 2、对通过初审的申请者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试,主要考核考生学科背景知识、专业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3、复试考核时间:2019年3月,包括笔试和面试。 4、笔试、面试各占50%,任意一项不合格不予录取。对于考核合格考生,学院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将从中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公示十个工作日。 四、申请材料 (1)北京大学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请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陆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416368665.html,/applications/)进行网上报名,上传相关材料,并打印“北京大学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有两处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打印版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 第一章希腊哲学得精神与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得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得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得西方思想体系得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与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得所有得问题与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得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得体系得一个最好得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就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得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得,应在历史中理解它得地位。 二、希腊哲学得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得积累与生产技术得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得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就是希腊哲学产生得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得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与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与世界得眼界,活跃批评与思索得精神。 2、政治制度得特性有助于理性得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得哲理就是古希腊哲学重要得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得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得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就是诞生出来得,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得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得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得问题由外在得自然向内在得人类本身转移得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得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得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得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 2、辩证: 3、演绎: 4、理智: 5、实践: 四、希腊哲学得重要范畴 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4、存在(就是者): 5、理性(逻各斯): 6、灵魂(心灵): 7、原子: 8、宇宙: 9、神: 对希腊哲学中得范畴得含义得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得关系来进行理解。 思考题 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得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得思辨精神特点就是什么? 3、分析希腊哲学得产生原因。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就是一且变化得: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与赫拉克利特) (二)认为本原就是多且不变得:毕达哥拉斯派 (三)认为本原就是一且不变得:爱利亚派 (四)认为本原就是多且变化得:元素派与原子论者 一、米利都派 (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水就是万物得本原。(本原论)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 (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 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得本原就是“无定”(无限者)。 2、认为万物得生成就是得“无定”分化,万物得消亡则就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 3、认为事物得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得消亡。她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她第一次明确得表达了运动必然性与原因得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气”就是世界得本原。 2、认为气有冷与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得浓聚与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得哲学观点得联系:

各所重点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集锦

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解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1998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 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 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 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 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5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 2、原子和虚空 3、四因说 4、流溢说 5、唯实论 6、我思故我在 7、物是观念的集合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分析题4选3 15分 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1、《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与性成 5、体用一 简答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以心原物 3、圣人体无 4、一故神两故化 5、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二、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 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是者(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 简答与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为何提出此种区分);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与简答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论述 (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与老子的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标点翻译(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 名词解释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 与韩非道论异同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7年北京大学 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三表四端虚一静因内籀外籀人副天数神灭论

北京大学培训班-光华管理学院2015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北京大学培训班-光华管理学院2015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光华管理学院2015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按照专业--层次--姓名排序: 序号姓名层次拟录取专业推荐学校复试成绩1陈晓威硕士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90 2丁成硕士国民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94 3方铭硕士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金融经济学方向92 4姜静妍硕士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金融经济学88 5李赫然硕士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78 6刘蓝予硕士国民经济学清华大学测试技术与仪器77 7魏冬硕士国民经济学四川大学金融学78 8武韶慜硕士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83 9赵玮璇硕士国民经济学南开大学经济学85 10白惠天直博生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金融经济学89 11曹光宇直博生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金融学86 12仇心诚硕士产业经济学北京大学金融经济方向95 13冯采硕士产业经济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通信75 14龙鑫硕士产业经济学中央财经大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87 15辛星直博生产业经济学北京大学经济学82 16陈磊硕士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95 17郭雪硕士统计学浙江大学统计学98 18王雅琼硕士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统计与精算学系97 19张爽硕士统计学北京大学金融96 20陈昱直博生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94 21李云霞硕士金融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89 22林祎露硕士金融学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93 23罗英华硕士金融学北京大学物理学90 24孙常蕾硕士金融学山东大学金融学92 25温馨硕士金融学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工程92 26夏李欣泽硕士金融学清华大学工商管理90 27延续硕士金融学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90 28张驰硕士金融学复旦大学金融学92 29陈文生直博生金融学武汉大学金融学94 30胡亚辉直博生金融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95 31许尧直博生金融学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双语实验班)92 32包正钰硕士金融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83

201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真题育明教育孙老师整理,更多信息可联系育明教育

育明教育解析:翻译硕士考研大纲 考试科目:除去全国统考的政治外,备战MTI的同学们还有三门专业课需要复习:150分的百科知识与中文写作,100分的基础英语,以及150分的英汉互译。 1.百科写作大纲 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性质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大纲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基本要求 ①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②对作为母语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③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百科写作书目 卢晓江,《自然科学史十二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叶朗,《中国文化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白延庆,《公文写作》,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专家解读:50分的百科知识,大家不必一味地纠结于百科知识的“广”,而应该“有针对性地”复习。关于中文写作,是有一定的形式和规律可循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修改、再练习,努力精益求精,即可面面俱到。 2.基础英语大纲 考试目的 翻译硕士英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外语水平。 性质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基本要求 ①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个以上(以英语为例)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②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③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 基础英语书目 姜桂华,《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张汉熙,《高级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蒋显璟,《英美散文选读》,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1997)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专家解读:基础英语分为三个部分,词汇语法30分,阅读40分,写作30分。词汇语法部分出题灵活,难度约在专八的程度。因此,同学们从备考的开始阶段起就要多背单词,在此基础上,大量地做单词语法题和专八系列的改错题,反复记忆,总结技巧。 至于阅读部分,传统选择题的难度大致为专八水平,但也可能出现GRE水平的理解题,而对于一些非传统的阅读题型,比如paraphrase,answer questions等,考察的不仅是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考生的表达能力。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做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语言“输出”功力,不可辞不达意。

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从泰勒斯到德里达 近段时间来,一直在读西方哲学史和设计史方面的书,主要是北大版《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从叔本华到德里达)还有《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哲学》等,此外还粗略的读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个别著作。本来想打算读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再整理心得,但最近感到不吐不快。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出来后,再和其他人的论述相对照,这样也许更有利于研究西方哲学。 一、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家人数不少,光《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上提到的就有14位,其中许多人在哲学史上都非常有名,前苏格拉底西方哲学可谓绚烂多彩、哲人辈出。这一时期是哲学的萌芽期,也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哲学家探究的主题大都是世界的起源(本原),运动、相对等问题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 由于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人类单独面对世界时充满了困惑,许多呈现出来的现实景象是那么的神秘,特别是人对自身是如何的存在还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哲人从泰勒斯开始,不断地寻求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和人本身。在缺乏现代工具和祖先成熟经验的前提下,泰勒斯等人只能从经验中的世界及其呈现出来的现象本身开始,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哲学家们得出世界起源于水、火、气、原子、一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科学成分不多,但在当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是自然哲学(物理学)的开始。 我觉得,看待这一时期的西方哲学,不能用科学、今天的眼光,而要返回到历史中,返回到前辈哲人面对的处境和困惑中,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哲学上开拓者研究的意义。他们开创了一个西方认识论的传统,这个传统和中国认识问题的传统不一样,他们面对困惑和不解的世界时,采取了一种穷根究底的认识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哲人都在寻求最终认识世界,即得到智慧,按今天的说法,他们是不可能彻底弄清世界是什么,不可能得到最终的智慧,哲学家能做的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以有涯的生命寻求无涯的知识。中国人在面对世界时,虽然孔子提出要格物,但格物不是教人了解、求索世界的本原,老子、庄子更主张面对神秘世界时要大智若愚,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智慧,中国人的这种智慧可能更适合与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生命,更适合于慰籍面对神秘世界和死亡时心灵不安的人类。 二、苏格拉底徒孙三人的哲学 苏格拉底徒孙三人是西方哲学史上师徒传承的典范,熟读哲学史的人都知道,自此以后,许多西方哲学界的大哲学家都有一个同样是大哲学家的老师或师公,如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尔克塞徒孙三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起转折作用的人物,他之前的哲学家大都在探讨世界的本原而忽视人类世界的美德、正义等问题,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学家的关注重点从自然转到了人类世界本身的问题。苏格拉底的死亡震撼了柏拉图,我相信也震撼了很多后来热爱哲学、自由、民主的人,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写过一篇文章,主要观点是苏格拉底是雅典的一只牛虻,他的存在让雅典充满活力,当雅典人杀死他后也预示了雅典日后的衰落。今天再读苏格拉底,发现他身上有一切哲学家的特点:思维活跃、爱把自己的思

201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语翻译理论研究考研真题,复习经验,考研重点,考研参考书

1/7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4416368665.html, 1 201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指导 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 (42)西语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 1、盛力著: 《西班牙语口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2、Hurtado Albir,Amparo:Traducción y Traductología,Cátedra,4aedición,2008 第一部分Traducción 第25至95页。 第二部分La traductología 第99至132页。 3、Manuel Casado Velarde:Lenguaje y cultura:la etnolingüística,Editorial Síntesis ,1998 (43)西班牙语国家政治经济研究 1、徐世澄著: 《拉丁美洲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6年。2、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朱莉·阿·查利普(著) ,王宁坤(译):《简明拉丁美洲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 3、Fernando García de Cortázar,Breve historia de Espa?a,Alianza Editorial,S.A.Madrid,1994葡萄牙语语言文学 葡萄牙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1、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3、周方珠:《翻译多元论》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复试用书,复试时需填报具体领域 巴西国情研究

-2017年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

新祥旭.未名堂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416368665.html, 2017年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 科目:西方哲学史一 时间:25号上午 一、名词解释(8X5=40分) 1.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 2.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3.奥古斯丁的“光照说”; 4. 奥康的剃刀 5. 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6. 斯宾诺莎的实体; 7. 第二性的质; 8. 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 二、论述题(3X25=75分) 1. 试析柏拉图如何论述正义本身为善; 2. 扼要论述休谟的因果性理论; 3. 试论康德的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 )为什么是普遍法则? 三、哲学文本分析题(35分) “ 关于抽象本性我已说了很多, 再回到共相的概念,它必须经过抽象而形成。当我听到“人”、“白”或“白色的”时,我并未从词意想起基体事物之中的本性或性质,而是从“人”获得关于动物、理性、可朽的概念,而不是关于后来那些偶性的,而且,这些概念虽然是混淆的,但不是分离的。个体的概念也是经过抽象而形成的,如说:这个实体、这个身体、这个动物、这个人、这种白的东西。用“这个人”这个词,我们仅考虑人的本性与某一个基体有关;而用“人”这个词,我们考虑同样的本性,但这是纯粹于自身之中的,不与任何一个人有关的本性。 至于对共相的理解,正确地说它是唯一的、明白的(nudus )与纯粹的。所谓唯一的,指与感官分离,它不把事物感知为可感的;所谓明白,是指对一切的、任何的形式的抽象;纯粹则是指从所有具体的事物中分离出来,因为没有任何事物,无论是质料或形式,设定在它之中,如果在它之中,那概念就是混淆的。 考虑到这些问题之后,让我们来解决波菲利提出的种与属的问题。在共相的所有本性已经揭示之后,这些问题是容易解决的。” 阿伯拉尔《对波菲利的注释》 问题: 1. 上文提到的“波菲利提出的种与属的问题”具体是指什么问题?它牵涉到中世纪哲学一个什么样的论争? 2. 根据你的哲学史知识和对以上文本的分析,请尝试说明作者阿伯拉尔在这个论争持什么样的立场,他会对“波菲利提出的种与属的问题”给出什么样的回答?

2015年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

2015年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 一.解释词义40分(括号内字词),翻译60分(划线段落)。 (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食謂農殖嘉穀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二者生民之本興自神農之世斫木為耜煣木為耒耒鱸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貨通食足貨通然後國實民富而教化成黃帝以下通其變使民不倦堯命(四子)以敬授民時舜命(後稷)以黎民(祖)饑是為政首禹平洪水定九州島制土田各因所生遠近賦入貢棐(楙)遷有無萬國作(乂)殷周之盛詩書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易稱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養成群生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亡貧和亡寡安亡傾是以聖王(域)民築城郭以居之制廬井以均之開市肆以通之設庠序以教之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聖王量能授事四民陳力受職故朝亡廢官邑亡(敖)民地亡曠土理民之道(地著)為本故必建步立畝正其經界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裏是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畝公田十畝是為八百八十畝餘二十畝以為廬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則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齊同力役生產可得而(平)也民受田(上田)夫百畝中田夫二百畝下田夫三百畝。歲耕種者為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為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為再易下田三歲更耕之自(爰)其處農民戶人己受田其家眾男為餘夫亦以口受田如比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此謂平土可以為法者也若山林藪澤原陵淳鹵之地各以(肥磽)多少為差有賦有稅稅謂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賦共車馬甲兵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稅給郊社宗廟百神之祀天子奉養百官祿食庶事之費民年二十受田六十歸田七十以上上所養也十歲以下上所長也十一以上上所強也種穀必雜五種以備災害田中不得有樹(用)妨五穀力耕數耘收穫如寇盜之至還廬樹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雞豚狗彘毋失其時女修蠶織則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在野曰廬在邑曰裏五家為鄰五鄰為裏四裏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鄉萬二千五百戶也鄰長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級至鄉而為卿也於裏有序而鄉有庠序以明教庠則行禮而(視)化焉春令民畢出在野冬則畢入於邑其詩曰四之日(舉止)同我婦子饁彼(南畝)又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婦子聿為改歲入此室處所以順陰陽備寇賊習禮文也春秋出民裏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于右塾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從者所以省費燎火同巧拙而合習俗也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與歌詠各言其傷是月餘子亦在於序室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有秀異者移鄉學於庠序庠序之異者移國學于少學諸侯歲貢少學之異者于天子學于大學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則別之以射然後爵命焉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此先王制土處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故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故民皆勸功樂業先公而後私其詩曰有渰淒淒興雲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民三年耕則餘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榮辱廉讓生而爭訟息故三載考績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成此功也三考黜陟餘三年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歲遺九年食然後鱸德流洽禮樂成焉故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繇此道也 二.名词解释(10选8,每个10分,80分) 1.日书 2.护乌桓校尉 3.参军戏

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要点

西方哲学史复习参考 希腊哲学部分 一、重点掌握的名词概念 始基逻各斯种子说四根说奴斯影像说智者理念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四因说《理想国》《物理学》《工具论》《形而上学》悬搁判断太一 二、下列命题或哲学思想要能理解,会简述 1、西方哲学史的开端(米利都学派) 2、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3、思维与存在同一(巴门尼德) 4、飞矢不动(芝诺) 5、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戈拉) 6、“精神接生术”和辩证法(苏格拉底); 7、自知自无知(苏格拉底) 8、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9、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柏拉图) 10、回忆说(柏拉图); 11、第一哲学研究的对象(亚里士多德); 12、潜能与现实(亚里士多德): 三、下列问题重点掌握理解,会论述。 1、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及伊壁鸠鲁的发展 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及其哲学启示 3、柏拉图“理念论”在哲学史发展上的意义 4、柏拉图《理想图》的政治主张及意义 5、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 6、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的学说 7、亚里士多德关于“是者”的学说 8、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 9、新柏拉图主义“太一说” 中世纪哲学部分 一、重点掌握的名词概念 教父哲学原罪说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唯名论与实在论《上帝之城》《忏悔录》《神学大全》奥卡姆的剃刀 二、下列命题或哲学思想要能理解,会简述 1、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2、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论理性和信仰 3、罗吉尔.培根论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4、阿奎那论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三、下列问题重点掌握理解,会论述。 1、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2、唯名论与唯实论分歧及其争论的理论意义。 3、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 近代哲学部分 一、重点掌握的名词概念

(NEW)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660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 2006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370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7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8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9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0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2013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670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670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2014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4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 2015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6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662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6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370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解释题(40分) 1.《伊安篇》 2.“为艺术而艺术” 3.布拉格学派 4.物哀文学 5.《典论·论文》 6.世界文学 7.客观对应物 8.文学反应论 二、简答题(50分) 1.区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意象与英美意象派诗人的意象有什么不同。 2.艺术与日神酒神精神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3.什么是“东方主义”?用此文学理论分析一部作品。 4.谈谈你对“文以载道”的理解。 5.简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三、综合题(60分) 1.“影响的焦虑”这一概念是由谁提出来的?联系世界文学史范围内(包括中国)任意两个时代、两个流派或任意两个作家个体之间的关系,谈谈你对“影响的焦虑”的理解。

西方哲学史历年真题

2015 中哲方向 一、名词解释(5×8=40) 1.德性即知识 2.流溢说 3.能动得自然与被动得自然, 4.波菲利问题 5.上帝就是人得本质 二、简答题(20×4=80) 1.分有说得困难 2.贝克莱得“物质观” 3、能动得自然与被动得自然 4、笛卡尔得“我思”与亚里士多德得灵魂观比较 三、论述题(30) 康德得一段论述材料,对其进行分析。(其内容就是通过对“自在之物”<物自体>、“时间”与“空间”等范畴得论述,表明她先验唯心主义得立场。这个立场不同与以莱布尼茨为代表得先验实在论,也不同与以贝克莱为代表得唯心主义经验论) 2015西哲方向 1、逻各斯 2、数本原 4、库萨得尼古拉 5、习惯(休谟) 6、自因 7、单子 两个分析题 1、分析巴门尼德一段话,关于存在得 2、分析休谟得一段话,说得关于习惯,大意就是没有习惯就不能行动 论述 1,柏拉图洞穴论说明得理论 2、笛卡尔方法论得特点 3、洛克第一性得质与第二性得质 4,康德得先天综合判断就是如何存在得 2014 849西哲一题目(150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或者命题(50分) 1、米利都学派 2、智者 3、流溢说 4、知识就就是力量 5、唯名论 6、《社会契约论》 7、自然法8、习惯就是人生得伟大指南(休谟)9、物自体 10、主奴意识 二、论述(100分) 1、写出您对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得理解(至少三个人) 2、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得论证逻辑 3、莱布尼兹得单子论 4、分析康德得一段话:您得行动,要把您自己人身中得人性,与其她人身中得人性,在任何时候都瞧作就是目得,永远不能只瞧作就是手段。 2014西方哲学史二(850)这里感谢一下QQ考研群里面得二戒同学提供得详细试题,有很多考题我都没记住全部 简答(10*5分) 1、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2、四因说 3、上帝存在得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 4、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因为一切用以认识与领会蜡得本性或别得物体得本性得理由都更加容易、更加明显地证明我得精神得本性”(笛卡尔) 5、《利维坦》 6、真观念(斯宾诺莎) 7、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普遍同意这个论据本来就是被利用证明天赋原则得,在我瞧来却正好证明了没有什么天赋原

北京大学考研班-2015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考研录取名单公示

北京大学考研班-2015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考研录取名单公示 序号姓名专业笔试成绩复试成绩听力成绩总成绩拟录取 1100015015310056社会学42090.32.788.5拟录取 2100015015310032社会学41188.22.586.5拟录取 3100015015310066社会学40388.42.685.6拟录取 4100015015310005社会学39788.42.985.0拟录取 5100015015310030社会学39780.52.382.1拟录取 6100015015310039社会学37688.02.781.7拟录取 7100015015310078人类学38689.82.183.1拟录取 8100015015310070人类学37090.22.681.5拟录取 9100015015310110社会保障36083.72.177.6拟录取 10100015015310226社会保障35883.72.077.2拟录取 11100015015310101社会工作硕士38190.52.382.8拟录取12100015015310211社会工作硕士37390.22.581.8拟录取13100015015310107社会工作硕士37888.02.381.6拟录取14100015015310085社会工作硕士36686.72.579.7拟录取15100015015310105社会工作硕士36387.02.679.5拟录取16100015015310048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8484.92.281.4拟录取17100015015310163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7582.32.579.7拟录取18100015015310055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8572.11.376.8拟录取19100015015310096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6083.22.277.6拟录取20100015015310205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6481.32.277.5拟录取21100015015310040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7486.92.580.9拟录取22100015015310013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7385.12.580.3拟录取23100015015310016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6587.42.780.0拟录取24100015015310054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7185.12.379.7拟录取25100015015310037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6585.82.879.6拟录取26100015015310132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6486.02.879.5拟录取27100015015310162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6685.02.679.4拟录取28100015015310046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6786.51.979.3拟录取29100015015310126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5688.32.678.9拟录取30100015015310141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6284.02.778.6拟录取31100015015310061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5487.12.878.5拟录取32100015015310123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6884.41.578.4拟录取33100015015310015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5884.82.177.6拟录取34100015015310115社会工作硕士(深圳)35485.12.077.1拟录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