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如下:

二、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衣、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三、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五、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当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的环境。

六、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1)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2) 防护配备: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3)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1)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

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等。

2) 防护配备与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的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医用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的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严密防护

1)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

开吸痰时。

2)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 使用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般防护基础上,根据需要穿隔离衣、带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H1N1流感观察室、甲型HINI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级防护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进入传染病区—穿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鞋套;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戴防护镜;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时—戴手套;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使用面罩。 4、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防护用品,并注意口腔、鼻粘膜、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患者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甲HINI病人进行有创操作时。 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带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使用6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睛进行消毒, 3.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人时,隔离衣可连续使用,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 1.—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2.—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3.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 4.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1.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认真执行手卫生。 (3)工作时应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穿工作服。 2.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穿工作跟、隔离衣(一次性)、必要时戴乳胶季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 适用子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 4.三级防护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医院感染暴发,你真的了解吗? 1. 专门针对医院感染暴发出台的规范指南有哪些? 2009年原卫生部颁布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规范重点规范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及组织管理。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卫计委《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为有效保护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三)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四)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五)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

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四)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五)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六)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二)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六、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二)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为有效保护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

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六、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43202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用。 4、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院感部 2015年7月1日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一、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针对门(急)诊医护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护人员。下面以SARS为例,介绍医护人员的三级防护。(一)一级防护 1. 适用于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 2. 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或N95口罩)。 3. 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洗手和消毒。手的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新洁尔灭、75%酒精等)搓揉1∽3分钟。 (二)二级防护 1. 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他分泌物、排泄物、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等。 2. 进入隔离病房不须戴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或N95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潮湿时更换;戴手套、帽子、鞋套、穿隔离衣。 3. 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洗手和消毒。手的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新洁尔灭、75%酒精等)搓揉1

∽3分钟。 4. 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要戴防护眼镜。 (三)三级防护 1. 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 除应采取二级防护外,还应当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二、个人防护措施 (一)洗手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二)戴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污染物的操作必须戴手套,以减少皮肤直接接触的机会。 (三)口罩、、护目镜及面罩的应用 为了避免吸入气溶胶和防止患者的体液、血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入医务人员眼镜、口腔及鼻腔内,医务人员科戴口罩、面罩及护目镜。口罩应遮住口鼻部,且只能用一次,潮湿后隔离效果差,应及时更换;护目镜每次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四)穿隔离衣 在可能接触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渗出物时必须穿隔离衣;进入隔离室的所有人员也必须穿隔离衣。 穿清洁隔离衣的步骤:洗手—穿隔离衣并系好颈后带子及腰带—戴口罩—戴手套。脱清洁隔离衣的步骤:解开腰带—脱手套—洗手—脱口罩—解开颈后带子,并将污染面向里脱下,放入污衣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完整版)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规范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规范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级别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级别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WS/T311-2009)和《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020〕65 号)的要求。 (二)医疗机构应进行个人防护全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熟练掌握新冠肺炎防治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 (三)降低医务人员暴露风险。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区、隔离病区设置三区两通道及缓冲间,有条件的可设置负压病房;普通病区设置过渡病房(室),收治待排查患者。 (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标准预防措施,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根据诊疗护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具体如下: 1.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3.可能出现呼吸道暴露时,戴医用外科口罩。 (五)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接诊患者疾病的传播途径,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WS/T311)选择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或

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严格落实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戴乳胶手套等隔离要求。 (六)在新冠肺炎流行中高风险地区,按照接触新冠肺炎风险,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增加飞沫隔离、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在为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增加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暴露风险的差异,根据有关文件要求选择防护用品,并根据风险评估适当调整,做到以下防护: 1.一级防护:预检分诊点,普通急诊留观区,门诊,普通病区,重症监护病房,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区,医务人员医学观察区,隔离病区的潜在污染区工作人员,以及进行普通患者手术,非新冠患者的影像检查与病理检查,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外的安保、保洁、医疗废物转运等工作人员;一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等。 2.二级防护: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内,隔离重症病区,疑似及确诊患者影像检查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对新冠病区物品回收、清点及清洗时,疑似及确诊患者转运、陪检、尸体处置时,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新冠核酸检测时采用二级防护措施。二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3.三级防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可产生气溶胶操作、手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可采用三级防护;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尸体解剖时采用三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隔离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制订以下内容: 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工作人员发生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控办。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4、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病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使用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般防护基础上,根据需要穿隔离衣、带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H1N1流感观察室、甲型HINI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在一级防护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进入传染病区—穿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 鞋套;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戴防护镜;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时—戴手套;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使用面罩。 4、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防护用品,并注意口腔、鼻粘膜、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甲 型HINI病人进行有创操作时。 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使用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带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 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使用6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睛进行消毒, 3.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人时,隔离衣可连续使用。 4.隔离衣被患者体液、血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隔离区工作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超过37.5度时,及时就诊。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82560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

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如下: 二、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衣、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三、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五、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当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的环境。 六、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1)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2) 防护配备: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3)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1)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

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等。 2) 防护配备与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的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医用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的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严密防护 1)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 开吸痰时。 2)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73389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

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一、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六、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21522

.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一级防护 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戴工作帽和棉纱口罩。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二)二级防护 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按需配备能有效杀灭相应病原体的消毒剂)有效揉搓1-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 5、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三)三级防护 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的消毒隔离防护按照本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运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二、发热门诊穿戴防护流程 (一)入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室 穿工作衣裤→戴帽子→穿隔离衣→戴纱布口罩(12层)→穿鞋套(二级防护人员)→戴手套(二级防护人员)→戴防护镜(二级防护人员)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三级防护人员)。 (二)出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室: 脱掉手套→脱隔离衣→脱去鞋套→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手→脱纱布口罩→放入消毒液中→脱去布质工作服→泡入含氯消毒液中→洗净双手→洗脸、洗鼻、洗眼、洗耳、漱口。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c1.有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的规定,防护措施适宜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隔离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 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 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 基本防护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3.2 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 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 和临床诊断SARS 病人的医务人

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3 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

医院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我医院实际,就分级防护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基本要求: 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 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4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二、分级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从事医院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转运疑似SARS 和临床诊断SARS 病人的医务人员

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知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