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1.阈电位:足够的强度使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

2.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

3.继发性主动转运: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得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4.终板电位: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的电位。

5.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少的过程或状态

6.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7.第二信使:指激素,

递质,细胞产生的细胞

内信号分子作用于

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信号分子

8.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9.博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博中射出的血液量,

10.射血分数: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11.心博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12.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13.心脏做功量;心脏所做的功可分为两类:一是外功,是指由心室收缩而产生和维持一定压力并推动血液流动所做的机械功,二是内功指心脏活动中用于完成离子跨膜主动转运,产生兴奋和收缩,产生和维持心壁张力,克服心肌组织内部的粘滞阻力等所消耗的能量。

14.心肌收缩力;心肌不依赖于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

15.起博离子流:If通道激活开放时产生的If电流主要以鈉离子内流为主,也有少量钾离

子外流形成内向电流,引起自律细胞4期主动去极化而产生起搏作用。

16.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17.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P细胞和房室结细胞

18.自律性:心肌组织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和特性

19.管-球反馈: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20.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21.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22.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

23.渗透性利尿:钠的重吸收减少,小管液中较多的钠又通过渗透作用保留相应的水,结果使尿量增多,NaCl 排出量增多,这种情况称渗透性利尿。

23.水利尿:饮用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24.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

25.球-管平衡: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可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钠和水电重吸收率也增大,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近端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也减少

26.定比重吸收:近端小管中钠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0%--70%,称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 27.清除率:两肾在1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楚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这种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2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

2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

30.自身受体:位于突触前膜的受体。

31.突触前抑制:在中枢内广泛存在,多见于感觉传入通路中,对调节感觉传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32.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33.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34.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35.运动单位:由一个a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36.牵张反射:指骨骼肌收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37.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38: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

39.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40.旁分泌:激素通过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的其他靶细胞。

41.允许作用:激素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即某激素对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没有直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发挥生物效应的必要基础。

42.长(环)反馈:在调节环路中终末靶腺或组织所分泌激素对上位腺体活动的反馈影响。

43下丘脑调节肽;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

44.第二信使:CRH,GHRH,GHIH等下丘脑调节肽与腺垂体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后以CAMP

IP3/DG或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

45.Wolff-Chaikff(碘祖滞)效应:血碘开始增加时即可诱导碘的活化和甲状腺激素合成;但当血碘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反而抑制碘的活化过程,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这种过量碘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效应称碘阻滞效应。

46.应激:指机体遭受来自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时,除引起机体与刺激直接

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性质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

生理作业

1.前负荷和初长度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

答:(1)前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加可拉长肌肉,增加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因而增加肌力。(2)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后负荷指肌肉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增加肌肉收缩张力增加,而收缩速度减慢。

2.简述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答: (1)受体-G蛋白-AC途径:这一途径参与调节AC活性的G蛋白有兴奋性G蛋白(Gs)和抑制性G蛋白(Gi)。如果配体受体复合物与Gs结合可激活AC,在Mg2+存在的条件下,活化的AC使ATP水解产生第二信使cAMP。与此相反,如果配体受体复合物与Gi结合可抑制AC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内的cAMP水平。细胞的一个配体受体复合物可激活多达100个Gs蛋白分子,一个激活型的Gs蛋白可激活一个AC分子,而后者又可催化生成许多cAMP,因此细胞外的一个信号分子可经此途径诱导细胞内产生至少几百个分子cAMP,从而产生放大效应。(2)受体-G蛋白-PLC途径:这一途径参与调节PLC活性的G蛋白是Gq和Gi。许多配体与结合后,可经Gq和Gi家族的某些亚型激活PLC,后者可将膜脂质中含量甚少的二磷酸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bisphosphate,PIP2)迅速水解为两种第二信使第二信使IP3和DG。IP3和DG分别调节胞质中的Ca2+浓度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来始动细胞的功能。

3.试述肌肉收缩的过程?

答:①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③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肌肉收缩;④兴奋中止后,收缩肌肉舒张。

4.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基本指标有些哪些?试述各指标的不同点?

答:(1)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5~6L。心输出量不与体重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3)心脏作功: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时,是通过心脏作功释放的能量转化为血液的动能和压强能,以驱动血液循环流动。

5.试述心室功能曲线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①左室充盈压在12~15mmHg(最适前负荷)范围内:

特点:左侧为升支,右侧较平坦。

意义:维持心室射血量与经常变化的回心血量相平衡。

②左室充盈压在15~20mmHg范围内:

特点:曲线平坦。

意义:即使心室充盈压超过最适前负荷,心脏射血仍在高水平。

③左室充盈压>20mmHg时:

特点:曲线平坦或轻度下倾,无明显降支(与骨骼肌不同)。

意义:心室充盈压过高时,心室射血量也不会明显减少。

正常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的原因:心肌细胞间质中含大量劲度较大的胶原纤维,使其伸展性较小。

6.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将如何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

在阚电位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则距阈电位差距加大,引起兴奋所需的阈值增高,即心肌的兴奋性降低;如果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则心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增大,产生的局部电流增大,在邻旁组织兴奋性不变的前提下,达到阈电位的速度也增快,所以传导速度加快;对于自律性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则距阈电位差距加大,4期自动去极化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变长,自律性将降低。

7.外周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哪些类型和亚型?激活后可产生哪些效应?

⑴能与Ach特异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受体(cholinergic receptor)。根据药理学特性,胆碱能受体可分成两类:①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能与毒蕈碱(muscarine)特异性结合并被激动的胆碱受体称为毒草碱型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M受体),主要位于节后胆碱能神经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按照药理学特点,M受体至少可分为M1、M2、和M3等亚型。②烟碱型受体能与烟碱(nicotine)特异性结合并被激动的胆碱受体称为烟碱型受体(nicotinereceptor,N受体),主要分布在神经节细胞膜和骨骼肌细胞膜上,其中神经节细胞膜上的N受体为N1受体,能被樟磺咪芬选择性阻断;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受体为N2受体,能被简箭毒碱选择性阻断。N受体属于含离子通道的受体。

M受体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行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小剂量Ach作用于N受体后,能兴奋自主神经节后神经元,也能收缩骨骼肌;而大剂量Ach作用于N受体后,则可阻断自主神经节的突触传递,这些作用称为烟碱样作用。

⑵能与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adrenaline,AD;epinephrine)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α肾上腺素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①α肾上腺素受体:简称α受体,根据特异性激动剂和阻断剂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亚型。凡能被去氧肾上腺素激动,并为哌唑嗪阻断的α受体称为α1受体,主要存在于血管、瞳孔开大肌、胃肠及膀胱括约肌等处;凡能被可乐定激动,并为育亨宾阻断的α受体称之为α2受体,主要存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也存在于血管等处的突触后膜。α型受体所引起的反应为血管收缩、瞳孔扩散等。②β肾上腺素受体:简称β受体,可分为β1和β2两种亚型。βI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组织中;β2受体主要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平滑肌细胞上。β受体所引起的反应为支气管扩张、血管扩张等

8.试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

(1)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主要是快肌纤维收缩。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

(2)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能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肌紧张主要是慢肌纤维收缩,是多突触反射。

9.何谓应激?肾上腺在应激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有何生理意义?

答:人受到各种刺激,身体要产生改变,就是应激。

应激反应时血液中ACTH与GC迅速增加,可达基础分泌量的10倍。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髓质激素共同参与应激反应,皮质激素在于增强集体对伤害行刺激的基础“耐受性”和“抵抗力”,而髓质激素则提高集体的“警觉性”和“应变力”,并与应激过程中特殊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活动有关。

10.参与血糖水平稳态调节的激素主要有哪些?各有何调节作用?

答:多种激素参与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有胰岛素,使血糖升高的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等,它们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来实现的。

⑴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①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使血糖易于时入细胞内(肝、脑例外)②促进葡萄糖激酶活性,使血糖易于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③促进糖氧化④促进糖变成脂肪⑤抑制糖异生,肝糖元分解

⑵升高血糖的激素:肾上腺素: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血糖②促进肌糖原酵解③促进糖异;生胰高血糖素: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②促进糖异生;糖皮质激素:①促进肝外组织蛋白分解生成氨基酸②促进肝脏中糖异生;生长素:早期:有胰岛素样作用(时间很短)晚期:有抗胰岛素样作用(主要作用)

11、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N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 Ca2+内流入N末梢内→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ACh释放入接头间隙→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受体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板电位(EPP)→EPP引起肌膜AP。

12、前负荷和后负荷如何影响心脏射血。

前负荷↑(心舒末期容量↑)→心肌初长度↑→心肌收缩力↑→心搏出量↑

后负荷↑(一定范围内)→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射血期↓+射血速↓→搏出量↓

→剩余量↑+回流量不变→前负荷↑→异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N-体液)→搏出量恢复正常

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力能随心肌初长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特点:调节范围小(∵心肌初长度≯2.25~2.30um)。

意义:能精细调节每搏输出量。

生理

1 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2 Wolff-Chaikff效应:血碘开始增加时即可诱导碘的活化和甲状腺激素合成;但当血碘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反而抑制碘的活化过程,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这种过量碘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效应称碘阻滞效应。

3 球-管平衡: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可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钠和水电重吸收率也增大,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近端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也减少。

4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5、胸内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为胸内压,因其低鱼大气压,称为胸内负压

6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7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8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和(或)电位剃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9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黏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成的一个厚约0.5~1.0mm的抗胃黏膜损伤的屏障

1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将如何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

在阚电位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则距阈电位差距加大,引起兴奋所需的阈值增高,即心肌的兴奋性降低;如果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则心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增大,产生的局部电流增大,在邻旁组织兴奋性不变的前提下,达到阈电位的速度也增快,所以传导速度加快;对于自律性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则距阈电位差距加大,4期自动去极化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变长,自律性将降低。

2前负荷和初长度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

答:(1)前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加可拉长肌肉,增加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因而增加肌力。(2)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后负荷指肌肉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增加肌肉收缩张力增加,而收缩速度减慢。

3 试述基底神经节受损时的症状及其产生机制?

基地神经节受损时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运动过少、肌紧张过强、静止性震颤,如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运功过多、肌紧张不全,如舞蹈病。前者产生机制:双侧黒质病变→DA神经元变性→直接通路活动减弱,间接通路活动增强→运功皮质活动减少。后者产生机制:双侧新纹状体病变→GABA能神经元变性受损→间接通路活动减弱,直接通路活动相对增强→运动皮质活动增强。

4何谓突触后抑制?简述其产生机理。

通过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从而引起的抑制现象称为突触后抑制,又称超极化抑制。其产生机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产生IPSP→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5、碘缺乏病患者为何会出现甲状腺肿?

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如食物中长期缺碘会造成T3、T4合成不足,引起血液中T3、T4浓度降低,对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引起甲状腺激素长期分泌过多,导致甲状腺增生、肿大,但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形成单纯性甲状腺肿。

6 、什么是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

特异投射系统指感觉接替核与联络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质的神经通路。非特异投射系统指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质的神经通路。前者特点是投射路径专一,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后者特点是失去专一性,弥散性投射,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维持大脑清醒状态。

7简述和分析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影响因素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滤过系数。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循环血量↓、剧烈运动等→交感神经(+)→入球小动脉收缩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

2.囊内压:结石或肿瘤压迫、肾小管堵塞(如溶血过多)、药物在肾小管内结晶析出→囊内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

3. 血浆胶体渗透压:肝、肾严重病变或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血浆蛋白浓度↓→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

4.肾血浆流量:如肾血浆流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滤过平衡靠近出球小动脉端→具有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段↑→肾小球滤过率↑。

5.滤过系数:=通透系数×滤过面积

1)通透性:机械屏障作用↓→血尿、蛋白尿;电学屏障作用↓→蛋白尿

2)面积: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滤过面积↓→肾小球滤过率↓→尿量↓

1 阈电位:能使细胞膜去极化达到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2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

3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4继发性主动转运: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5终板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对Na+的内向驱动力远大于对K+的外向驱动力,其速度最高可达3×107Na+/s,从而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6第二信使: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7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8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9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份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10 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11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12 搏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13 心肌收缩力:心肌不依赖于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

14 自律性:指心肌组织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15 快反应细胞:指主要与Na+通道的活动有关,心室肌及浦肯野细胞都属于快反应细胞。

16 慢反应细胞:指主要与Ca2+通道的活动有关,窦房结细胞属于慢反应细胞。

17管-球反馈: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18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19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20 肾糖阀:当血液中血糖浓度达到180mg/100m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阀。

21球-管平衡: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也增大,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也减少,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22 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

23 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的溶质含量增多,渗透压增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发生尿量增多的现象。

24 水利尿:由于一次性的大量饮清水,反射性的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减少而引起尿量明显增多的现象。25清除率:指在单位时间内,肾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这种物质的血浆毫升数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26 定比重吸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称为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

2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的变化。

2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

29、特异投射系统: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30、非特异投射系统:指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31、牵涉痛:指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32、运动单位: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33、牵张反射: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34、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发射。

35、肌紧张: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发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

36、自身受体:指位于突触前膜的受体。

37、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38、应激:指一般机体遭受来自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时,除引起机体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性质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这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39、旁分泌:指激素通过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的其他靶细胞,也称邻分泌。

40、允许作用:指某激素对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没有直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发挥生物效应的必要基础,这称为允许作用。

41、长反馈:指在调节环路中终末靶腺或组织所分泌激素对上位腺体活动的反馈影响。

42、下丘脑调节肽: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

43、碘阻滞效应(Wolff-Chaikff 效应):指血碘开始增加时即可诱导碘的活化和甲状腺激素合成,但当碘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反而抑制碘的活化过程,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这种过量碘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效应称为碘阻滞效应。

1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N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 Ca2+内流入N末梢内→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ACh释放入接头间隙→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受体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板电位(EPP)→EPP引起肌膜AP。

5、前负荷和后负荷如何影响心脏射血。

前负荷↑(心舒末期容量↑)→心肌初长度↑→心肌收缩力↑→心搏出量↑

后负荷↑(一定范围内)→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射血期↓+射血速↓→搏出量↓

→剩余量↑+回流量不变→前负荷↑→异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N-体液)→搏出量恢复正常

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力能随心肌初长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特点:调节范围小(∵心肌初长度≯2.25~2.30um)。

意义:能精细调节每搏输出量。

7、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基本指标及其不同点。

1)、心输出量:在一分钟,一侧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即为心输出量,它由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决定,即CO=HR ﹡SV,不同的个体,心输出量是不同,对于同样体重的人,男性的心输出量高于女性;青年人高于老年人。2)、心排血指数:即是单位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心排血指数可以用于不同个体之间心功能的比较,尤其是静息心排血指数,即机体处于安静、空腹状态下的心排血指数,是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3)、射血分数:是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比,这一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心室肌收缩时收缩力的大小。4)、心脏的做功量:心脏做功可分为每搏功和每分功,每搏功=每搏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平均心房压),每分功=每搏功﹡心率。增加每搏输出量或增加心率均会增加心脏的做功,做功量的增加就会增加心脏的耗能。

8、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将如何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

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距阈电位愈远,兴奋性降低,反之,兴奋性提高。例如一定程度的血钾降低时,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心肌兴奋性下降。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距阈电位距离愈远,传导性降低,反之,传导性增加。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距阈电位愈远,自律性降低,反之,自律性增加。

1.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化学组成等。目前,稳态的概念扩展到其他的生命现象。泛指凡是通过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使某个生理过程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如体温的相对稳定。

2.胸内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为胸内压,因其低于大气压,胸内压称为胸内负压

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粒含中性粘多糖。颗粒内容被释放后,在粘膜表面形成约500μm厚的粘层。这种粘液的粘稠度很高,呈胶冻状,可以起滑润,保护粘膜免遭食物机械性损伤。上皮细胞胞质内含大量的碳酸酐酶,可以催化碳酸氢盐的分泌。粘液和HCO3-一起,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阻挡胃腔中的H+与胃壁接触,赋与胃粘膜表面一个中性或偏碱的pH,有效地防止了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上皮的破坏

4.Wolff-Chaikff效应:血碘开始增加时即可诱导碘的活化和甲状腺激素合成;但当血碘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反而抑制碘的活化过程,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这种过量碘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效应称碘阻滞效应。

5.快反应细胞:心房肌、心室肌和蒲肯野细胞,其动作电位特点是:除极快、波幅大、时程长

6.继发性主动转运: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得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7.球-管平衡:近端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可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钠和水电重吸收率也增大,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近端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也减少

不论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8.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9.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10.阈电位:足够的强度使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

11.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

12.终板电位: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的电位。

13.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少的过程或状态。

14.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15.第二信使:指激素,递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作

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信号分子。

16.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17.博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博中射出的血液量,

18.射血分数: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19.心博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20.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21.心脏做功量;心脏所做的功可分为两类:一是外功,是指由心室收缩而产生和维持一定压力并推动血液流动所做的机械功,二是内功指心脏活动中用于完成离子跨膜主动转运,产生兴奋和收缩,产生和维持心壁张力,克服心肌组织内部的粘滞阻力等所消耗的能量。

22.心肌收缩力;心肌不依赖于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

23.起博离子流:If通道激活开放时产生的If电流主要以鈉离子内流为主,也有少量钾离

子外流形成内向电流,引起自律细胞4期主动去极化而产生起搏作用。

24.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P细胞和房室结细胞。

25.自律性:心肌组织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和特性。

26.管-球反馈: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27.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28.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29.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

30.渗透性利尿:钠的重吸收减少,小管液中较多的钠又通过渗透作用保留相应的水,结果使尿量增多,NaCl 排出量增多,这种情况称渗透性利尿。

31.水利尿:饮用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32.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

33.定比重吸收:近端小管中钠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0%--70%,称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34.清除率:两肾在1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楚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这种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3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

3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

37.自身受体:位于突触前膜的受体。

38.突触前抑制:在中枢内广泛存在,多见于感觉传入通路中,对调节感觉传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9.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40.运动单位:由一个a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41.牵张反射:指骨骼肌收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42.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43: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

44.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45.旁分泌:激素通过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的其他靶细胞。

46.允许作用:激素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即某激素对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没有直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发挥生物效应的必要基础。

47.长(环)反馈:在调节环路中终末靶腺或组织所分泌激素对上位腺体活动的反馈影响。

48下丘脑调节肽;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

49.第二信使:CRH,GHRH,GHIH等下丘脑调节肽与腺垂体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后以CAMP

IP3/DG或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

50.应激:指机体遭受来自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时,除引起机体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性质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一、绪论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细胞外液

2.人体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部分是C血浆

3.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的动作的调节属于A神经反射

4.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调节形式是B激素远距分泌

5.肾血液量在肾动脉血压于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E自身调节

6.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依靠体内的B负反馈控制系统

7.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C正反馈控制系统

8.下列哪能一生理或病理过程属于正反馈C大失血使血压降低。。。

9.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E前馈控制

10.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A快速生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K+由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跨膜转动属于B易化扩散

2.通常用作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E引起兴奋的阈值

3.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C传导速度取决于刺激强度

4.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哪种子的通知性较大A。K+

5.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兴奋的递质是B 酰胆碱

6.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E动作电位

7.神经维电位由+3-mv变为-70mv的过程称为C复极化

8.比正常兴奋性低,但可引起更大振幅动作电位的时期是D低常期

9.下列生理过程需直接消耗能量的是D肌质网摄入钙

10.下列有关有随神经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B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11.下列哪能种脂质几乎全部分在细胞脂质双层的外层B磷脂酰胆碱

12.膜两侧电位倒转称为D反极化

13.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上镶嵌的各种膜蛋白及糖链中,具有主动转运功能的是C泵蛋白

14.生理情况下,体内的肌收缩形式主要是B完全强直收缩

15.CAMP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E蛋白激酶A

16.下列哪项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E肾小管重吸收氨基酸

17.骨骼肌发生完全性强直收缩是由于D在收缩期发生单收缩的复合

18.蛙坐神经干动作电位D其幅度与刺激强度有关

19.微终板电位是由C是由一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

20.增加细胞外液中的K+的浓度,静息电位变化的规律是膜内电位的绝对值E减小

21.减小神经维周围组织注中的NA+的浓度,动作电位幅度将B减少

22.终板电位B幅度与ACH的释放量有关

23.细胞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C,Na+泵的作用

24.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D,Ach大部分被轴突梢重摄取取并反复利用

25.动作电位的哪一时相与兴奋后的低常期相对应B正后电位

26.当前负茶不变而增大后负荷时,以下错误的叙述是D肌肉缩短的程度增大

27.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A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

28.兴奋在神经维上的传导B其锋电位的幅度不衰减

29.细胞内可使功能蛋白磷酸化的酶是D蛋白激酶

30.回收胞浆中的Ca+的Ca+泵主要颁布在B,LSR膜

31.与细胞因子跨膜信号转导有关的受体主要是C酪氨酸激酶受体

3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超射值接近于B钠平衡电位

3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C钠平衡电位

34.有关CAMPR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作为第二信使

35.生电性钠泵的活动可使膜发生超极化,出现E正后电位

36.阈刺激最小的时相是C超常期

37.骨骼肌中能与CA+结合的位点在D肌钙蛋白

38.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A化学性突触传递

39.下列关于NA泵功能的叙述,哪能一项是正确的D维持细胞内外的NA,K子的浓度梯度

40.在一定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决定锋电位幅度的主要子是B,NA

41.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子进入轴突梢的量与男泡释放呈正相关A,CA

42.下列关于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43.具有局部兴奋特征的电信号有D终板电位

44.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时,刺激可兴奋组织将B引起电紧张性扩布的局部反应

45.阈电位是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6.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E,K净外流为零

47.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D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48.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内高K尝试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的通透性

49.神经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B绝对不应期

50.在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中消除酰胆碱酶的是E胆碱酯酶

51.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B不发生叠加或总和

52.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是C阈强度

53下述哪种物质不能经缝隙连接的方式转运B细胞器

54.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D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

55.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E前负荷

56.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D绝对不应期-相对-超常-低

57.将骨骼肌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E三联管的结构

58.在前负荷固定的条件下,何种后负荷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初速度达最大值E为零

59.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CA与横桥结合

60.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

61.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62.骨骼肌细胞静息时,阻碍横桥与肌蛋白结合的物质是B原肌球蛋白

63.美洲箭毒能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的机制是A 和酰胆碱竞争。。

64.在离体实验中,如用胆碱代替浸溶液中NA,则单根神经维动作电位将E消失

65.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大小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是由于静息时膜对A,NA有小量的通透性

66.细胞内可生成CAMP的酶是E腺甘酸环化酶

67.不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有D,ATP

68.属于细胞间通信的气体分子有C,NO

69,G蛋白B,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70.下列哪项属于主动转运过程C,K+进入细胞

71.人工减少细胞浸浴液中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B减小

72.在终板处滴加入微量酰胆碱时,检测终板电位会有何变化C等级性增大

73.实验中为观察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前负荷应A固定某一数值不变

74.用直流电刺激神经干,在通电时兴奋应发生B阴极下方

75.如果蛙的有神经维绝对不应期为2。0ms,理论上每秒内的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E500次76.给单根神经维较弱的有效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加1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E不变

77.如果明显降低骨骼肌细胞外液的K浓度时,将会引起D,NA内流的区动力增加

78.在离体神经-肌肉实验中,连续刺激神经,肌肉收缩却容易产生疲劳的原因是A,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发生了抑制

79.在神经纤维,一次兴奋后的相对不应期时D 部分NA通道失活

80.产生微终板电位的原因是C自发释放小量递质引起的多个子通道开放

四、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是指A心脏机械活动周期

2.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的时相在B快速射血期未

3.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低的时相在B快速充期未

4.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充主要依靠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5.左心室处于快速射血期时,心内瓣膜的情况和血流方向是C房室瓣关,半月瓣开,血流入主A 6.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7.在心动周期中,下列哪一时期的心室容积最大C心房收缩期未

8.在心动周期中,下列哪一时期的心室容积最小E减慢射血期未

9.在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开放始于A等容舒张期未

10.在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关闭始于C心房收缩期未

11.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上生速率最快的时期是B等容收缩期

12.在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关闭始于C等容舒张期初

13.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是E充期

14.心动周期中,从主动脉瓣关闭到下一次主A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E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15.当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时D主动脉瓣关闭

16.心房收缩挤入心室的血液量约占心室总充量的C。1/4

17.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由于B房室瓣关闭

18.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由于D动脉辩关闭

19.在正常情况下,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对比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第一心音的频率较高20.房室瓣开放,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心房内压力线中出现E,y波

21.射血分数是指A每博输出量/心室舒张未期容积

22.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是B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23.心输出量是指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24.健康成年男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约为B,5-6L/min

25.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E心输出量

26.静息心指数等于B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27.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下列哪一项指相当规模明显增高C心脏做功量

28.下列关于正常人左心功能线的描述,哪能一项是错误的E充压50mmHg。。。

29.左心室做功大于右心室的主要原因是C,主A和A平均压不同

30.正常心室功能线不出现明显下降支的原因是C心肌主动张力大

31.心室功能线表示下列哪两项之间的关系B博功与心室舒张未期压力

32.正常左室舒张未期充压变动范围使心室活动处于民功能的B上生段

33.下列哪种物质可使心功能线左上移A肾上腺素

34.心衰病人心功能线位于正常人心功能线的哪一方向E右下方

35.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是E心室充期缩短

36.健康成年人在强体力劳动时,心输出量约可达B 30

37.下列哪一基指标可用来反映心脏射血的前负荷B心室舒张未期容积

38.人体心室在最适前负荷时,心室充压为C,12-15

39,在心室最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时,肌小节的初长度为C。2。0-2。2

40.心室射血的后负荷是指D主动脉血压

41.心肌收缩能力的增强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实现A增加兴奋时肌浆内CA浓度

42.心肌收缩呈全或无特点是因为心肌细胞C细胞间有缝隙连接

43.当细胞外CA浓度降低时主要引起心肌B收缩降低

44.下列关于心率的描述,错误的是B新生儿心率较成年人慢

45.心肌的等长调节是通过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D心脏收缩能力

46.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每博输出量取决于E心室舒张未期容积

47.关于Starling定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通过改变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48.心脏收缩能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是因为D舒张期室内压低

49.在正常成人,能使心输出量增加的最高心率为B 160-180

50.博出量的储备是指E心室舒张期储备

51,下列因素中,哪一项不能引起心输出量增加E代谢性酸中毒

52.关于心力储备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D心功能不全病人若在静息时心输出量无差异。。

53.反应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A心力储备

54.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D心指数

55.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水平接近于B

56.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C有效不应期长

57.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D平台期的长短

58.心室肌细胞平台期的主要跨膜子流量D,CA内流,K外流

59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依据是B,0期去极化的速率

6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C形成复极相子流不同

6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超射值主要决定于A,NA平衡电位水平

62.有关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子基础,正确的描述是A,IK通道进行性失活是。。。63.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于B,CA内流

6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于D,NA内流

65.心脏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0期除极是由于B,NA电导降低

66.在IF电流中最重要的跨膜子流是B 渐增强的内向NA电流

67.兴奋传导最慢的心肌细胞是C房室交界

68.传导速度最快的心肌细胞是D浦肯野维

69.能降低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70.心内兴奋传导最易发生阻滞的部位是B房室交界

71.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较慢的生理意义在于E有利于心室充和射血的交替

72.心室肌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延续到D舒张期开始

73.心室肌细胞绝对不应期的产生是由于C,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74.心室肌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B自律性

75.浦肯野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一生理特性A收缩性

76.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博点的原因是D,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

77.在相对不应期内刺激心肌,所引发的动作电位的特点是E阈强度大

78.下列哪项不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B有效不应期

79.能降低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有A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

80.超常期内心肌细胞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C刺激阈值低于正常

81.心肌细胞在超常期内产生的动作电位,其D兴奋传导速度小于正常

82.窦房结活动突然停止时最先恢复起博的部位是B房室交界

83.期前收缩产生的原因是E额外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后

84.心房与心室收缩先后有的主要原因是C房室延搁

85.窦房结本身自动兴奋的频率约为C。100

86.下列哪项可引起心率减慢E迷走活动增强

87.关于心电图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同,记录的心电图。。。

88.下列关于心电图波形与心肌动作电位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E心电图反应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89.反应两侧心室肌去极化过程的心电图波形是B ,QRS波

90.房室交界区传导减慢,导致D,P-R间期延长

91.女性,70岁,因胸闷,胸痛和心悸而就诊,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下列哪一项与病情不符合B心室收缩时射至主动脉倒流回心室

92.有甲。乙二患者,甲患者左心室舒张未期容积为140mL,收缩未期容积为56ML;乙患者。。。。A相等93.下列指标中哪一项最能反应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的降低D射血分数减少

94.男愉,40岁,身高1。95米,体重90公,因经常心慌气短就诊,欲检查其心功能,C心指数

95.某患者由平卧位突然站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D异长调节

96.男性。20岁,体弱不爱动,中等强度的劳动不能完成。E心率和每博输出量储备都好

97.在动物实验中,出现每博输出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未期压力降低,血压降低,分析其原因是A静脉回流减少

98.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左心室前负荷加重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99.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左心室后负荷加重B高血压病

100.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右心室前负荷明显加重C室间隔缺损

101.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右心室后负荷加重D肺梗死

102.阻力负荷过重损害心脏功能的机制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心室壁收缩不协调

103.休克时心力衰竭发生的机制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前负荷过,心室博出量减少

104.左心衰竭病人出现右心衰竭时表现出C 肺淤血减轻

105.女性,25岁,5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近来加重,心电图检查无P波A心房虽有快颤动。。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1.人体排泄量最大,最多的排泄器官是C肾脏

2.肾脏分泌肾素的结构是C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的颗粒细胞

3.下列哪种情况下GFRC血浆蛋白浓度下降

4.与近球小管始端相比,近球小管未端中D肌酐浓度较高

5.高渗脱水时,下列哪段小管液可能为低渗E随袢生支未端

6.肾小管球滤过的葡萄糖主要在A近端小管重吸收

7.小管液渗透压既可高渗与可低渗通常发生在D随质集合管

8.近端小管分泌H+与下列哪种物质的排泄或重吸收相关联C碳酸氢的吸收

9.肾小管上皮细胞基侧膜钠的重吸收是通过C ,NA-K泵

10.下列哪种情况下,ADH的分泌B,血浆量减少

11.近端小管重吸收超滤中NA的C,65-70

12.下列哪种物质可使肾血流量D腺苷

13.下列哪种情况下,滤过分数将增加C入球小动脉阻力不变,出球小动脉阻力增加

14.当糖尿病病人血糖浓度为300mg时,下列哪项指标高于A尿量

15.下列哪种种下尿量低于正常C刺激交感神经系统

16.正常人摄取K多时,尿K排泄也增加,其主要原因D远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增加

17.安静状态下肾血流量主要依靠C自身调节

18.能准确测定GFR的物质是C菊粉

19.下列哪种情况下尿中易出现蛋白质E滤过膜上唾液蛋白减少或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20.下列哪种情况下GFR一般不受影响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21.下列哪种情况下GFR增加C大量饮清水

22.小管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部位是C近端小管

23.肾小管产生的NH3主要来源于B谷氨酰胺

24.使ADH分泌增加最敏感的刺激是A血浆中由NACL形成的晶体渗透压

25.调节NA重吸收和K分泌的最重要激素是B醛固酮

26.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需B,NA的存在

27.肾脏维持体内水平衡主要靠调节D随袢生支粗段NA。。。

28.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C骶随

29.应用下列哪种物质可用于测量RPF(E 对氨基马尿酸)

30.某物质可自由透过绿过膜,但既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被肾小管分泌,A等于肾小球绿过率31.外随质高渗的形成主要是由于C随袢生支粗段NA,K,2CL转运体同向转运所致

32.构成内随部高渗的主要物质是A尿素和氯化钠

33.下列哪种物质的消除率最高D点锐特

34.肾小管的定比重吸收是A近端小管的吸收率是GFR的65-70%

35.呋塞米C抑制生支粗段同向转运体对NA,K和CL的转运

36.近随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D浓缩和稀释尿液

37.近端小管中滤出的HCO3被重吸收进入细胞的主要形式是C,CO2

38.ADH除增加内随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外,还增加对D尿素

39.刺激醛固酮分泌的最有效刺激是B血K浓度

40.下列哪种情况下GFR和血液量均增加A入球和出球小动脉均舒张

41.抑制近球细胞释放肾素的因素是D入球小动脉血压增加

42.有关醛固酮生理作用的正确描述是D醛固酮增加远端小管对NA的通透性

43.下列哪种情况下可引起高甲血症D无尿

44.小管液中NACL浓度降低可引起近球旁器分泌D肾素

45.下列哪种情况下可引起低钠A,ADH分泌过多

46.下列哪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肾脏功能衰竭而不能产生激素所引起的C贫血

47.细胞外液量占C体重20%

48.破坏视上核后A尿量增加,但稀释

49.某病人患SIADH,当其ADH分泌过多时,病人的B细胞内液最高于正常

50.给2KG家免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深液12ML后,尿量增多的原因是C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51.给家免静脉注射酚红,酚红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C判断肾小管的排泄功能

52.给家兔静脉注射生理剂量的垂体后叶素后,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D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生高53.正常人饮1000ML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E,ADH分泌减少。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1.下列关于经点突触微细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D前膜活化区与后膜受体部位相对应

2.在轴突未梢内,储存于小而有致密中心突触男泡内的递质是B儿茶酚胺类

3.突触前未梢膜上哪一种子的通道的开放与递质的释放密切相关C电压门控CA通道

4.突触传递中,影响神经未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B进入未梢的CA量

5.在CA触发的递质释放的过程中,激活的CA-CAM依赖的蛋白酶所起的作用是A突触男泡的动员6.帮助游里的男触男泡向活化区摆渡的G蛋白是E,Rab3

7.突触结合蛋白在轴浆内高CA条件下变构,其意义在于D消除对融合的甘制作用

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随突触前递质释放增多而加大

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使后膜电位远里阈电位水平

10.神经无兴奋时,首先爆发动作电位的部位是D轴突始段

11.在突触传递过程中,能使进入突触前未梢的CA量增加的因素是C到达未梢的动作电位频率增高12.下列各种药物或毒素中,能使递质持续作用于受体而产生毒性作用的是C新斯的明

13.下列各种药物或毒素中,通过影响递质与受体结合而阻断突触传递的是E。a-银环蛇毒

14.下列关于突触的可树性的描述,正确是E是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学基础

15.下列关于长时程增强的描述,正确的是D突然后神经无胞质内CA增加

16.下列关于海马Schaffer侧支长时程增强产生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是B后膜AMPA受体上调17.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非定向突触传递多见于B单胺类维未梢

18.下列关于电突触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E可促进神经无的同步电活动

19.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描述,正确的是E递质与受体结合生效后很快被消除

20.去甲明上腺素在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效应后的主要消除方式是B未梢重摄取

21.下列关于神经递质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C多种受体亚型与多样性效应有关

22.下列哪一类神经维属于胆碱能维A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维

23.下列各种受体中,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的是A毒草碱受体

24.毒草碱受体分布于C多数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组织

25.烟碱受体D所有亚型都是化学门控通道

26.作为神经递质,下列哪一种物质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B肾上腺素

27.下列神经维中,属于肾上腺素能维的是C交感缩血管神经

28.下列肾上腺素能受体中,属于突触前受体的是B,a2受体

29.下列哪一项生理效应是由a受体介导的A瞳孔扩大

30.当去甲肾上腺素与a受体结合时,下列哪一种肌肉舒张E小肠平滑肌

31.下列哪一项生理效应是由b受体介导的E糖酵解加强

32.当去甲肾上腺素与b受体结合时,下列哪一种肌肉收缩或收缩加强A心房心室肌

33.b2受体分布于E脂肪组织,激活后引起脂肪分解

34.脑内多巴胺最主要的产生部位是C中脑黑质

35.中枢5-羟勾通胺能神经无主要分布于B低位脑干中缝核

36.脑内多巴胺含量最高的部位是D尾核

37.下列3-羟色胺受体亚型中,可为突触前受体的是A5-HT1A受体

38.下列-羟色胺受体亚型中,属于里子通道型受体的是C,5-HT3受体

39.下列关于中枢内组胺及其受体的措施,正确的是B组胺能维投射到中枢广泛区域

40下列关于谷氨酸及其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E受体过度激活可使神经无死亡

41.下列关于AMPA受体叙述,正确的是C激活时主要对NA通透

42.下列关于NMDA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C具有电压和化学双重依赖性

43.下列关于r-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C,GABA受体在突触前,后均有分布44.GABA受体是A促里子型受体,与CL通道耦联

45.GABA受体激活时D通过G蛋白而使K电导增加

46.甘氨酸D受体激活时单价阴里子电导增加

47.下列关于神经肽的描述,正确的是C常与经点的神经递质共存

48.在缓解机体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的阿片肽是A,b-内啡肽

49.P物质属于下列哪类递质A速递肽

50.U受体真正的自然配体是E内吗啡肽

51.下列关于下秋脑调节肽的叙述,错误的是B仅存在于下秋脑的促垂体区

52.下列关于脑内CCK及其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D,CCK-8仅作用于CCK-A受体

53.下列关于腺甘及其受体的措施,正确的是C与茶和咖啡的中枢兴奋效应有关

54.下列关于ATP及其P2受体的措施,错误的是C受体均为G蛋白耦联型受体

55.一氧化氮发挥其递质作用是通过激活下列哪种物质引起的B可溶性鸟甘酸环化酶

56.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E须大脑皮层参与才有建立

57.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E听到进食的铃声而引起唾液分泌

58.在传入通路中较多见的神经无联系方式是B辐散式联系

59.下列关于中枢兴奋传播特征的措施,正确的是B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60.根据测定,兴奋通过一个突触所需时间为B。0。3-0。5

61.突触后抑制的形成是由于D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无

62.下列关于传入侧支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E意义在于协调不同中枢的活动

63.下列关于回返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D能使同一中枢神经无同步活动

64.下列关于突触前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C潜伏期和持续时间较长

65.产生突触前抑制的机制是B突触前未梢递质释放减少

66.关于突触前易化的产生,下列哪一描述是正确的D突触前未梢递质释放增多

67.下列关于秋脑特异感觉接替核的描述,错误的是B接受所有特殊感觉的维投射

68.下列关于秋脑非特异投射核的描述,正确的是D投射维反复换圆后到达皮层各处

69.下列关于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C与大脑皮层有点对点投射关系

70.下列哪一种感受的传导与秋脑感觉接替核无关E嗅觉

71.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是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72.非特异投射系统不能引起特定感觉的原因是D通路失去各特定感觉的专一性

73.下列关于皮层第一感觉区投射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D膝以下代表区位于半球内侧面74.下列关于人类第二感觉区的描述,正确的是D空间安排为头部在外,足部在内

75.下列关于躯体深部痛的描述,错误的是E不会发生牵涉痛

76.内脏感觉主要是E痛觉

77.内脏痛最主要的特点是C定位不明确

78.下列关于牵涉痛的描述,正确的是C其放射部位具有确定性

79.各种牵涉痛之所以放射到一定体表部位的原因是E该部位与患病内脏来源于相同胚胎节段80.下列关于视觉通路的描述,正确的是B左眼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维投射至右枕叶皮层81.听觉通路的特点是D上橄榄核以上为双侧性投射

82.下列关于脊髓a运动神经园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83.下列关于脊髓r运动神经园的描述,正确的是E可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性的敏感性84.运动单位的大小决定于E,a运动神经园所支配肌维的数量

85.R运协神经园轴突未梢释放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

86.下列关于脊休克的描述,正确的是B只发生在切断水平以下的部分

87.脊休克现象的产生和恢复,说明D脊髓可完成某些简单反射,但正常时受高位中枢调控88.下列关于腱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E高位中枢病变时反射亢进

89.下列关于肌紧张的描述,正确的是A由持续牵拉肌腱而引起

90.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B肌紧张

91.当肌梭受牵拉刺激引起传入冲动增多时,可引起同一肌肉中A,a运动神经园兴奋

92.当a运动神经园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C使Ia类维传入冲动减少

93.当r运动神经园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C使Ia类维传入冲动增加

94.下列关于肌梭的描述,正确的是D是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95.下列关于腱器官的描述,正确的是E意义在于防止肌肉被拉伤

96.随意运动的设想起源于C皮层联络区

97.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是由于C网状结构与高位抑制区的联系中断

98.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的描述,正确的是E代表区面积与运动精细程度正相关

99.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中来自主要运动区的维约占其总数的C60%

100.下列哪一神经结构受损可引起痉挛性麻痹C姿势调节系统

101.下列关于基底神经通路的描述,正确的是C间接通路中存在去抑制现象

102.与运动调节有关的黑质-文状体通路的递质是B多巴胺

103.前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B维持身体平衡

104.脊髓小脑的主要功能是C协调随意运动

105.脊髓小脑之所以以协调随意运动,其结构基础是D与大脑皮层和脊髓都有维联系

106.小脑中具有抑制肌紧张的结构是A前叶蚓部

107.皮层小脑的主要功能是E参与编写运动程序

108.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C唾液分泌粘稠唾液

109.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C胰岛素分泌

110.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对所有效应器的支配都具有紧张性作用

111.夏季应慎用阿托品,其主要原因是C闭汗

112.临床上用a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可治疗高血压,其原因是E抑制释放递质

113.临床上曾用名用异丙肾上腺素喷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后被淘汰,其原因是C激活b1受体,引起心脏活动加强

114.对心绞痛伴有肺通气不畅的病人进行治疗,应选用D阿替洛儿

115.病变较局限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常可节段性地出现B痛,温觉受损而触压受损而痛觉保留

116.截去猴的一个手指后,该被截手指在大脑皮层感觉代表区的变化是D被邻近其他代表区蔓延而占据117.切断猫的视交叉,受损的视野是B双眼颞侧视野

118.脊髓损伤时,下列哪一种感觉最不易被完全阻断

119.颈段脊髓里断的病人,在脊休克过去后的表现为C四肢感觉和随意运动能力永久丧失

120.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将出现B去大脑僵直

121.下列哪种方法可证明去大脑僵直是牵张反射过强的表现E切断某背根,相应部位的僵直消失

122.实验中仔细横切灵长类动物延髓锥体,可使动物出现C不全性麻痹

123.下列哪一神经通路受损可导致帕金森病A黑质-文状体多巴胺能通路

124.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无明显疗效的症状是E静止性震颤

125.下列哪一类神经园受损可导致舞蹈病C新文状体内GABA能中间神经园

126.切除猴小脑绒球小节听后,将出现A站立不稳

127.小脑损伤后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可初步判断受损部位是D半球中间部

生理作业

1.前负荷和初长度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

答:(1)前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加可拉长肌肉,增加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因而增加肌力。(2)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后负荷指肌肉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增加肌肉收缩张力增加,而收缩速度减慢。

2.简述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答: (1)受体-G蛋白-AC途径:这一途径参与调节AC活性的G蛋白有兴奋性G蛋白(Gs)和抑制性G蛋白(Gi)。如果配体受体复合物与Gs结合可激活AC,在Mg2+存在的条件下,活化的AC使ATP水解产生第二信使cAMP。与此相反,如果配体受体复合物与Gi结合可抑制AC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内的cAMP水平。细胞的一个配体受体复合物可激活多达100个Gs蛋白分子,一个激活型的Gs蛋白可激活一个AC分子,而后者又可催化生成许多cAMP,因此细胞外的一个信号分子可经此途径诱导细胞内产生至少几百个分子cAMP,从而产生放大效应。(2)受体-G蛋白-PLC途径:这一途径参与调节PLC活性的G蛋白是Gq和Gi。许多配体与结合后,可经Gq和Gi家族的某些亚型激活PLC,后者可将膜脂质中含量甚少的二磷酸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bisphosphate,PIP2)迅速水解为两种第二信使第二信使IP3和DG。IP3和DG分别调节胞质中的Ca2+浓度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来始动细胞的功能。

3.试述肌肉收缩的过程?

答:①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③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肌肉收缩;④兴

奋中止后,收缩肌肉舒张。

4.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基本指标有些哪些?试述各指标的不同点?

答:(1)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5~6L。心输出量不与体重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3)心脏作功: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时,是通过心脏作功释放的能量转化为血液的动能和压强能,以驱动血液循环流动。

5.试述心室功能曲线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①左室充盈压在12~15mmHg(最适前负荷)范围内:

特点:左侧为升支,右侧较平坦。

意义:维持心室射血量与经常变化的回心血量相平衡。

②左室充盈压在15~20mmHg范围内:

特点:曲线平坦。

意义:即使心室充盈压超过最适前负荷,心脏射血仍在高水平。

③左室充盈压>20mmHg时:

特点:曲线平坦或轻度下倾,无明显降支(与骨骼肌不同)。

意义:心室充盈压过高时,心室射血量也不会明显减少。

正常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的原因:心肌细胞间质中含大量劲度较大的胶原纤维,使其伸展性较小。

6.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将如何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

在阚电位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则距阈电位差距加大,引起兴奋所需的阈值增高,即心肌的兴奋性降低;如果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则心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增大,产生的局部电流增大,在邻旁组织兴奋性不变的前提下,达到阈电位的速度也增快,所以传导速度加快;对于自律性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则距阈电位差距加大,4期自动去极化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变长,自律性将降低。

7.外周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哪些类型和亚型?激活后可产生哪些效应?

⑴能与Ach特异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受体(cholinergic receptor)。根据药理学特性,胆碱能受体可分成两类:①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能与毒蕈碱(muscarine)特异性结合并被激动的胆碱受体称为毒草碱型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M受体),主要位于节后胆碱能神经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按照药理学特点,M受体至少可分为M1、M2、和M3等亚型。②烟碱型受体能与烟碱(nicotine)特异性结合并被激动的胆碱受体称为烟碱型受体(nicotinereceptor,N受体),主要分布在神经节细胞膜和骨骼肌细胞膜上,其中神经节细胞膜上的N受体为N1受体,能被樟磺咪芬选择性阻断;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受体为N2受体,能被简箭毒碱选择性阻断。N受体属于含离子通道的受体。

M受体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行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小剂量Ach作用于N受体后,能兴奋自主神经节后神经元,也能收缩骨骼肌;而大剂量Ach作用于N受体后,则可阻断自主神经节的突触传递,这些作用称为烟碱样作用。

⑵能与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adrenaline,AD;epinephrine)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α肾上腺素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①α肾上腺素受体:简称α受体,根据特异性激动剂和阻断剂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亚型。凡能被去氧肾上腺素激动,并为哌唑嗪阻断的α受体称为α1受体,主要存在于血管、瞳孔开大肌、胃肠及膀胱括约肌等处;凡能被可乐定激动,并为育亨宾阻断的α受体称之为α2受体,主要存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也存在于血管等处的突触后膜。α型受体所引起的反应为血管收缩、瞳孔扩散等。②β肾上腺素受体:简称β受体,可分为β1和β2两种亚型。βI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组织中;β2受体主要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平滑肌细胞上。β受体所引起的反应为支气管扩张、血管扩张等

8.试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

(1)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主要是快肌纤维收缩。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

(2)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能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肌紧张主要是慢肌纤维收缩,是多突触反射。

9.何谓应激?肾上腺在应激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有何生理意义?

答:人受到各种刺激,身体要产生改变,就是应激。

应激反应时血液中ACTH与GC迅速增加,可达基础分泌量的10倍。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髓质激素共同参与应激反应,皮质激素在于增强集体对伤害行刺激的基础“耐受性”和“抵抗力”,而髓质激素则提高集体的“警觉性”和“应变力”,并与应激过程中特殊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活动有关。

10.参与血糖水平稳态调节的激素主要有哪些?各有何调节作用?

答:多种激素参与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有胰岛素,使血糖升高的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等,它们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来实现的。

⑴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①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使血糖易于时入细胞内(肝、脑例外)②促进葡萄糖激酶活性,使血糖易于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③促进糖氧化④促进糖变成脂肪⑤抑制糖异生,肝糖元分解

⑵升高血糖的激素:肾上腺素: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血糖②促进肌糖原酵解③促进糖异;生胰高血糖素: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血糖②促进糖异生;糖皮质激素:①促进肝外组织蛋白分解生成氨基酸②促进肝脏中糖异生;生长素:早期:有胰岛素样作用(时间很短)晚期:有抗胰岛素样作用(主要作用)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其任务是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人体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和变化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按照。 2疾病:这是由体内平衡调节失调引起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由致病因子的破坏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所致。此时,机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变化。临床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身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受到损害。 三。脑死亡:指整个大脑在孔上方死亡,大脑、小脑和脑干的功能永久消失。 4高渗性脱水:指体液体积减少,失水大于钠丢失,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5水中毒:指患者肾引流功能减弱,或大量补水,使细胞内外液量增加,血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又称高血容量低钠血症。 6水肿:在组织空间或体腔中积聚过多液体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7酸碱失调: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由于酸碱负荷过多或不足或调节机制紊乱,会破坏体液的酸碱稳定性,形成酸碱平衡紊乱。 8以酸中毒为特征的[O3-H]代谢紊乱,其特征是细胞外酸碱平衡失调。 9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ive Acidiosis):指由于二氧化碳排放紊乱或过量吸入而导致血浆H2CO3(或Paco3)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10代谢性碱中毒:指因细胞外H+丢失或过量碱而引起血浆HCO3浓度升高的酸碱性疾病。 11呼吸性碱中毒是一种酸碱平衡紊乱,其特征是过度的肺通气导致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下降。 12缺氧:由缺氧或组织利用障碍引起的代谢、功能、形态和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3紫癜:当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0g/L时,病人的皮肤和粘膜会出现紫绿色。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 内环境指机体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如血浆、组织液、脑脊液、房水、淋巴等。 2. 稳态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的恒定状态。 3. 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反应,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4.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即负反馈,是使机体生理功能保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5.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方向)一致,以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正反馈;典型的正反馈有分娩、血液凝固、排便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学说,认为膜的结构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2. 易化扩散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上的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的帮助而进行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有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两种 3. 主动转运需要细胞膜消耗能量、将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4. 静息电位指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同类型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常不相等。 5. 极化指细胞保持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此时,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水平。 6. 去极化指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增加的方向变化,去极化后的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7. 超极化指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的方向变化,超极化后的膜电位的绝对值大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8. 阈电位使再生性Na+内流足以抵消K+外流而爆发动作电位,膜去极化所必须达到的临界水平;也可以说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9. 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短暂而可逆的,可扩布的膜电位倒转。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标志。 10. 复极化去极完毕后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即静息电位的方向变化。 11. 绝对不应期组织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的一个较短时间内,无论接受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内兴奋性为零。 12. 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膜部分去极化的状态称为局部兴奋。 13. 量子式释放神经末梢囊泡内所含递质的量大致相等,而递质释放又是以囊泡为最小单位,成批地释放,故称量子式释放。 14. 终板电位指终板膜上N2胆碱能受体与ACh结合后,化学门控的Na+、K+通道开放,Na+内流、K+外流,尤其是以Na+内流为主,使终板膜局部产生去极化电位。终板电位属局部电位 15. 兴奋-收缩耦联将肌膜动作电位为标志的电兴奋与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机械收缩衔接起来的中介过程。耦联因子是Ca2+。 16. 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形式。 17.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表现为张力不变而只有长度缩短的收缩形式。 第三章血液 1. 等渗溶液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约为313m Osm/L,例如0. 9%的NaCl溶液。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记在前面的话: 教研室新编名解共180个,期末考出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是生理考试必得之分。因为我是在期末考当天早上才拿出来名解并作简单记忆的,深感时间不足,故特意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望大家在平日里或期末考前较长时间内就能做好准备。此处所有的解释基本上源于课本和郭老师编著的《生理学课堂笔记及自测题》,并有本人的稍稍改动以及少数创新。因时间匆忙,定有错误,请学弟学妹们不断更新修改并加以补充。 第一临床医学院2013级临床(8)班 程长 第一章·绪论 1.稳态(homeostasis) 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渗透压)及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现也指机体所有生理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旁分泌(paracrine) 指组织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间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的分泌方式。 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4.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有“滞后性”和“波动性”的特点,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方式。) 5.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6.前馈(feed-forward)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到达前已接受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快速且具有预见性,但可能引起失误。)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7.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载体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属于载体介导的被动转运。 8.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hannel)

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兴奋性: 2、动作电位: 3、血浆渗透压: 4、能量代谢: 5、主动转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由血浆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谓() A、血浆渗透压 B、晶体渗透压 C、胶体渗透压 D、渗透压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出胞 3、肺活量等于() A、潮气量+补呼气量 B、潮气量+补吸气量 C、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吸气量 D、潮气量+余气量 4、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A、进食 B、肌肉活动 C、环境温度 D、精神活动 5、测定基础代谢的条件,错误的是() A、清醒 B、静卧 C、餐后6小时 D、室温25℃ 6、主要功能是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是() A、皮层小脑 B、前庭小脑 C、脊髓小脑 D、脊髓 7、缓慢持续地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称为() A、腱反射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肌紧张 8、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突触延搁 D、不能总和 9、小管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主要发生于() A、集合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10、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近球小管不能将肾小球滤出的糖全部重吸收 B、只有近球小管可以吸收 C、是主动转运过程 D、近球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有一定限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个空,20分) 1、成为细胞生存和活动直接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主要由参与性止血、、 三部分。 3、心脏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谓心动周期。 4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是 mmHg,脉压是 mmHg。 5、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6、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 7、血液对机体内环境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血液的功能主要由缓冲功 能;;;; 。 8、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来实现的。 9、成人每日吸收的铁约为 mg,食物中的三价只有还原成才可被 吸收。铁主要在被吸收。 10、经典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三、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呼吸气体交换的动力及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3、胆汁的主要作用?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休克(shock):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时发生的一种 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进而 有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2.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 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而引起的休克,如得不 到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极高。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肌病, 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心脏病的晚期。 3.血管源性休克;分布异常性休克(maldistrubutive shock):由于 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管床容积增大,大量血液淤滞在舒张的 小血管内,使有效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见于感染性,过敏 性,神经源性休克等。 4.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严重的创伤,感染和休 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 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需靠临 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 6.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休克肺:休克时所出现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指肺 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 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 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 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

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0%以上。 7.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体通过持续放大的级联反应,产生大量的促炎介质并进入循环,并在远隔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8.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以血液凝固性障碍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9.MHA,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患者可伴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其特征是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变形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红细胞碎片,该碎片脆性高,易发生溶血。 10.FDP: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及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各种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这些片段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各种FDP片段的检查在DIC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11,3P试验:即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其原理是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使血浆原与FDP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并彼此聚合并凝固,这种不需要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DIC患者往往呈阳性反应,但晚期有时也可为阴性。 12,IRI缺血-再灌注损伤:指在一定条件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2.稳态: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 3.易化扩散: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非极性分子和小离子顺浓度或顺电子梯度的跨膜转运, 包括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4.原发性主动转运: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细胞代谢供能的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子梯度跨膜转 运 5.去极化: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减弱,静息电位降低的过程 6.超计划;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增强,静息电位增强的过程 7.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外正内负且相对稳定的电位差 8.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前体下接受刺激产生一次迅速、可逆的、可向两侧传播的 电位变化 9.“全”或”无”的现象: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必须一定的刺激。当刺激不够时,无 法引起动作电位的形成,若达到一定刺激时,便会产生动作电位且幅度达到最高值不会随刺激强度增强而增强 10.阈电位: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11.兴奋-收缩偶联:将横纹肌产生动作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动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 心机制 1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过程 1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受到的负荷,决定肌节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肌节长度的 增加,肌肉收缩的张力越大 14.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的所占的容积之比

15.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所决定的渗透压,影响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和 维持血浆的容量 16.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 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 17.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出血一段时间便会自行停止的过程。包括血管 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 18.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包括舒张期和收缩期。由于 心室在心脏泵血起主要作用,又成心室活动周期 19.射血分数:博出量与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的比值,能明显体现心脏的泵血功能 20.心指数:心输出量与机体表面积的比值,放映心功能的重要指数 21.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而引起的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22.期前损伤: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来之前额外使心肌受到一次刺 激,产生的兴奋和收缩 23.房室延搁:兴奋由心房经房室结至心室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时间间隔:此处兴奋传导速 度仅有s 24.自动节律性:心肌在无外界刺激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25.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心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部分,故窦房结称为正常起搏点,其 他的称为潜在起搏点 26.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其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经脉回血 血量。 27.收缩压:心室收缩中期血压达到最高值时的血压 28.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每一瞬间血压的平均值

生理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 2.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4.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 5.反馈(feedforward):在人体胜利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地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第二章 1.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以α-螺旋或球形形式存在的蛋白质 2.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浓度梯度,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膜的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过程 3.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指在细胞受到一次有效的刺激而发生兴奋的最初一段时间,对继之而来的无论多么强大刺激都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的时期 4.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膜中位(MP) 5.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transport):指直接利用ATP提供的能量,通过离子泵,逆电-化学梯度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进行主动转运的过程 6.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通过膜上的特殊蛋白质的介导,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 7.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transport):物质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转运时,所发性主动转运:物质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转运时,所需的能量不是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来自纳泵运动所造成的膜内外Na+的势能储备 8.去极化(depolarization):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向减小的方向的变化过程9.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必须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细胞发生兴奋。 在时间上,它相当于去极化后电位的前半期,在此期,Na+通道处于部分复活,部分失活的状态。因此要引起细胞的兴奋,就需要更强的刺激 10.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1.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当连续刺激间隔时间很短,前一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过程尚未结束,后一刺激落在其舒张期而引起新的收缩 12.钠泵(sodium pomp):钠-钾泵(Na+-K+-ATP酶)本质 13.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可兴奋细胞受外来的适当刺激时,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而可逆的扩布性电位变化 14.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ation):等于阈值的刺激 15.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通常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 16.三联体(triad):每一横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的复合体 17.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指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又称阈值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 内环境:即为细胞外液 稳态:细胞外液中的理化性质处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反馈:控制部分发出控制信息到达受控部分,受控部位有信息送达控制部位,已纠正或调解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 负反馈:反馈信息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 单纯扩散:被转运物质分子,通过膜脂质双分子层,顺浓度梯度跨膜扩散,最终均匀分布在膜两侧的过程。 异化扩散:体内非脂溶性物质在某种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转运形势。 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其中的泵蛋白利用生物能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转运的过程。 静息电位(RP):功能与结构完整无损的细胞,未受到刺激而处在相对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P):细胞受到刺激后,引起一次快速而短暂的膜内电位倒转和随后复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全或无:不论何种性质的刺激,阈下强度不可能引起动作电位,只要是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不论其强度多大,它们在同一细胞可引起幅度相同和持续时间相等的动作电位 阈强度:能使静息电位减小刚好达到阈电位水平的刺激强度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百分比 等渗溶液:细胞膜两侧浓度均匀分布。 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 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率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1~2时,血凝块会发生收缩,并释放出淡黄色的液体。 自律性:组织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时,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潜在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受窦房结控制,不表现其自身的节律性,只起着兴奋的传导作用。 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区兴奋性传导缓慢,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再向心室传播,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开始收缩,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这种房室交界区兴奋传导缓慢的现象。 心电图:心脏兴奋的产生和传播时所发生的电变化,通过周围组织和体液传至体表,将引导电极放于肢体或躯干一定部位,可以记录到这些电变化的波形。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心输出量:每分钟输出量,等于每搏出量乘以心率 外周阻力:体循环总的血流阻力 收缩压: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在舒张末期达到最低值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基本功能是实现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有效滤过压:促进滤过的力量和促进重吸收的力量之差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85083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p?θ??l?d?ik ?pr?uses]: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3.循证医学(EBM):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全良好状态。 5.疾病(disease):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7.遗传易感性(genetic susceptibility)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个体患病风险. 8.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9.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10.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11.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2.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13.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14.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15.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时,尤其是小儿,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16.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17.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18.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19.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

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医教园考研 1、潮气量(tidal volume):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余气量(residual volume):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量。 3、功能余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余气量补呼气量。 4、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潮气量补吸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 补呼气量(inspiratory reser volume) 余气量。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6、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正常人头3秒分别为83%、96%、99%的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时间肺活量反映的为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测定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7、每分肺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潮气量×呼吸频率。 8、每分钟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9、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alveolar dead space)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P126-128 10、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11、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cardiac output)与心指数(cardiac index):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5~6L. 心输出量不与体重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12、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13、心脏作功 每搏功(stroke work)P128每分功(minute work)=每搏功(stroke work)X心率P128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生理学名词解释 (3)

第一章绪论 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相对恒定的状态。 3.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相反的方向改变,以减弱或抑制过强的功能活动。 4.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逐渐加强,使某种功能活动不断加强。 5.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6.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7.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8.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钠泵(sodium pump):又称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活性。每分解一分子ATP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保持膜内高钾

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作用: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 2.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即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 3.极化(polarization):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跨膜电位为内负外正的状态。 4.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5.复极化(repolarization):膜电位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6.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 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的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一个迅速的、可逆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 8.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TP):能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形成正反馈性Na+内流,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9.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是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10.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 由少量钠通道激活而产生的去极化膜电位波动。 第三章血液 1.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

最全的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内环境 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异化作用 可兴奋组织、细胞对有效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与特性。 3.阈值 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4.负反馈 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5.反射 指中在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规律性反应的过程。 6.自身调节 指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易化扩散 指水溶性的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膜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帮助,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受体 受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蛋白质。其的功能是可以识别并特异性结合作用于它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并转发化学信息,改变细胞生化反应,增强或减弱细胞生理效应。 3.去极化 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变小或消失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4.超极化 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增大的现象,称为超化。 5.静息电位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一般表现为内负外正的跨膜电位。 6.动作电位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7.局部电位 阈下刺激也可使膜去极化,但这种去极化电位只局限于受刺激部位局部,只能作电紧张扩布,故称为局部电位。 8.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把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9.强直收缩 骨骼肌在接受连续的有效刺激时,由于刺激频率高,若刺激落于前一次骨骼肌兴奋收缩的收缩期,形成的强而持久的收缩,称为强直收缩。强直收缩是机体骨骼肌收缩做功的主要形式。 第三章血液 1.血清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2.红细胞比容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填空

本总结是结合近两年咨询来的考试题和蔡军伟老师画的全部重点总结出来的,黄色划线是曾经的考试题,画星是我认为本次考试有很大可能会出的,若有什么错误或遗漏的欢迎联系我。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 现象。 2 3 4 啊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啊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5、细胞死亡:指细胞作为一个基本单位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6、细胞凋亡: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7、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内含DNA物质及细胞器,形 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 8、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9、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过程,失钠>失水, 啊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1、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 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12、水肿(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聚积的病理过程。显性水肿:皮下组 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 时,留有凹陷。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 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啊致体温升高,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脱水热。 15、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7、代谢性酸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 失衡。 18、代谢性碱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19、呼吸性酸中毒: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血浆中PH下降。 20、呼吸性碱中毒:指因通气过度,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血浆中PH升高 21、阴离子间隙(AG):实质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 即AG=UA-UC=[Na+]-[Cl-]-[HCO3-],正常为12mmol/L。 22、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外界环境氧气不足,呼吸功能 障碍引起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23、血液性缺氧(等张性低氧血症):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血氧含量降低, 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而导致的组织缺氧。 24、循环性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 25、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兴奋性:P4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是一切生物体所具有的另一基本特征,能使生物体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阈强度:P23作用于细胞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Feedback(反馈):P9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正反馈:P9 P187反馈信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使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其原方向活动。是机体极少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破坏稳态。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P9 P187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维持机体某项生理功能保持相对恒定状态。 体液:P7体内的液体的总称。分为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为细胞内液;存在细胞外的为细胞外液。 内环境:P7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 第二章 终板电位:P25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终板膜)时,立即与N2-乙酰胆碱门控通道受体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由此引起蛋白质构想发生改变,导致通道开放,结果引起终板膜对Na+、K+的通透性增加,但Na+的内流远大于K+的外流,因而引起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 原发性主动转运:P14是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 阈电位:P23能使细胞膜达到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的数值。该数值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 电化学驱动力:由电位差引起的电驱动力与由浓度差引起的化学驱动力的代数和。 微终板电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 motor unit(运动单位):P195指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preload(前负荷):P29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它决定了收缩前的初长度。Depolarization(去极化)P20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减小。 Repolarization(复极化):P21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

人体生理学名词解释

人体生理学名词解释 内环境――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 静息电位――指细胞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相对为负膜外相对为正。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膜两侧快速、可逆、可传播的电位变化被称为动作电位。 极化――静息时细胞膜两侧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 去极化――静息电位的负值向膜内负电位减小方向的变化称为去极化。 复极化――先发生去极化,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称为复极化。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血型――血型指的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交叉配血――是指把献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者的血清和红细胞所进行的交叉配血试验。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形成的一个机械性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月经周期――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脱,表现为周期性的阴道出血,称为月经周期。 潮气量――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最大通气量――是指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入或出肺的气体量。 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腔指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容积,正常人约为150ml。 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入肺并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基础代谢――机体在清醒,安静,空腹,不受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的状态称为基础状态;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胃的容受性舒张――进食时食物刺激口、咽、食道等处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基本病理过程fundamental pathological process】或称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综合征syndrome】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到晚期)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其综合征。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和社会交往上均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大脑两半球和脑干)脑 功能的全部、永久性停止。 【跨细胞液(第三间隙液)】胃肠道消化液、脑脊液、关节囊液等(胃肠道、颅腔、关节囊、胸膜腔、腹膜腔等中的特殊分泌液)。 【阴离子间隙AG】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标准碳酸氢盐SB】在38℃,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PCO2为5.32kPa(40mmHg)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是失水>失钠,血清[Na+] >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ECF和ICF均减少。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特点是:失钠>失水,血清[Na+] <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 mmol/L,伴有ECF减少。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高容量性低钠血(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的病理过程,血钠下降,血清[Na+] < 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 mmol/L,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K+]<3.5 mmol/L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K+] > 5.5mmol/L 【去极化阻滞hypopolarized blocking】静息电位等于或稍低于阈电位,使细胞兴奋性反而降低的现象。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ECF[H+]↑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ECF碱增多或H+丢失引起的以血浆[HCO3-] 原发性增加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调节Compensation of respiratory alkalosis】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碳酸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缺氧Hypoxia】因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Oxygen Capacity,CO2max】100ml血液中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携氧量。(结合氧)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体内100ml血液的实际携氧量。(溶解氧(0.3ml/dl)+结合氧)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 -CvO2】动脉血氧含量- 静脉血氧含量,反映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O2】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血氧含量-溶解的氧量\血氧容量′100% 【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各种原因引起的以PaO2↓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Hypoxic hypoxia) 【呼吸性缺氧repiratory hypoxia】肺换气功能障碍使经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氧减少,PaO2和血氧含量不足,称为呼吸性缺氧?????课本P71???? 【发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50g/l,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由于Hb数量↓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而引起的缺氧。外呼吸功能正常,PaO2及血氧饱和度不变,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emia。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应激Stress】机体对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或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应激原Stressor】(接上题32)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 【兰斑】位于桥脑与中脑交界处后侧的核团,含约20,000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应激反应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非分泌型蛋白。 【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分泌型蛋白 【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产生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 【休克shock】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尤其是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休克肺】指休克持续较久时,肺可出现严重的间质性和肺泡性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