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

考点一:文学研究会

1)社团成立的时间:1921年1月

2)社团成立的地点:北京

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瞿世英、郭绍虞等12人

4)主要文学主张和创作特点: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认为“文学应当反应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创作“为人生”的文学

5)主要刊物或主要作品:《小说月报》

6)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意义:它说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社团

创造社

1)时间:1921年6月

2)地点:日本东京

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寿昌、穆木天、张凤祥、徐祖正,后增加李初犁、冯乃超、彭康、朱境我、李一氓、阳翰生等人

4)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表现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5)主要作品或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

后增《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新月社

1)时间:1923年

2)地点:北京

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人

4)主张:倡导新格律诗,主张诗的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美,建筑美

5)地位或意义:对中国戏剧的程式化、象征性等特点加以肯定

湖畔诗社

1)时间:1922年4月

2)地点:杭州

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

4)主张或特点:湖畔诗社是沐浴五四时代精神成长起来的诗人,具有清新、自然、、纯情、率真的特点,个性解放思想是他们创作的基石,他们将爱情、婚姻自由几乎当成了个性解放、自我完善的全部内容。他们坦率的告白爱情,抒写五四青年爱的觉醒,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5)主要作品:四人合集《湖畔》汪静之《蕙的风》潘、冯、应《春的歌集》谢旦如《苜蓿花》

6)地位或意义;湖畔诗派的情诗,揭破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展示了五四新人的青春人格与气质,体现了对女性人格、尊严、价值的尊重,对人的情爱自由的肯定,是真正的现代情诗

乡土小说

1)时间:20年代中期

代表人物:许杰、王鲁彦、王任叔、台静农、彭佳煌、黎锦明、废名)2.

3)主张与特点:乡土小说作家都来自农村,寓居于京沪等地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

以其刚健、清新、质朴之气使创作界面目一新,又由于携带着对各地乡情民俗的纪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

的地方色彩,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本土化追求

4)代表作:许杰《惨雾》许钦文《鼻涕阿二》彭佳煌《怂恿》台静农《拜堂》《天二哥》《红灯》

5)地位或意义:推动了五四新小说在写实方向上的长足发展,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

东北小说群

1)时间:30年代中期

2)代表人物: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骆宾基等

3)主张或特点:他们怀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创作小说,以粗犷的风格把这片黑土地上生生死死和不屈的灵魂移到了纸上,有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

4)代表作: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村庄》端木蕻良《鸳鸯湖的忧郁》《科尔沁旗草原》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骆宾基《边陲线上》

5)地位或意义:开了现代抗日文学的先河,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

京派小说:是指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

1)代表人物: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朱光潜

2)艺术观念: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浅陋,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里,执意拉开与现实政治的距离,去关注纯朴、原始的乡村世界,寻找和挖掘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人情美

3)审美趣味:崇尚和谐,鼓吹情感的节制与艺术技巧的恰当

4)特点:京派小说讲究艺术技巧,追求题材的新鲜、结构的多样和文字的明净,注重氛围渲染和风情描写,具有圆熟静穆的诗美和牧歌情调。

5)意义:虽然他们没有放弃对城市生活的描写,但这种描写常常是作为与乡村对立的人生而被采纳入叙述框架之中,因而其意义往往不是自足的,常常是从反面突出了乡村的价值。他们在文化思想上继承了五四文学改良国民性的传统和“人”的观念,以人性的价值严肃的表现着“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的主题,并试图以此去探索“中国应当如何重新另造”。这样,他们在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审美性、自觉保持与现实政治的距离的同时,又表现出了与社会剖析派不同的具有另一种性质和丰富意蕴的文化诉求。为现代抒情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二:鲁迅《阿Q正传》(熟读!看笔记内容)

鲁迅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阿Q正传》是中国国民性的艺术雕像,是鲁迅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一、高度的典型人物形象——阿Q

①阿Q是个什么样的典型?

流氓无产者典型;革命农民的典型;一种精神的性格化和典型化

阿Q应该是30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首先,阿Q是一赤贫形象

“割麦便割麦,舂米就舂米,撑船就撑船”阿Q是个打短工的江南水乡农民

﹡阿Q又是一个满脑子封建思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阿Q还是一个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②精神胜利法的表现

盲目地妄自尊大、自欺自慰、畏强凌弱。

实质:是在一个不平等的强权统治的社会里,一个没有平等意识的人在处于劣败地位时,消极的承担人生苦难的一种思想方式,是国民劣根性的表现.

③阿Q的典型意义:

道德天下第一;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外国也有叫花子,也有娼妓、臭虫;中国便是野蛮的好。

阿Q是一个辛亥革命时期以精神胜利法为性格核心的愚昧、落后的农民典型,作品刻画出了国人的灵魂,

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表达了“忧愤深广”的启蒙主义主题

二、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画卷

“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大一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且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三、暴露看客的嘴脸

“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了一趟了。”

四、艺术风格

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形喜实悲;白描手法

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人生是一场悲剧。

考点三:徐志摩《再别康桥》(熟读能颂,能分析,看笔记内容)

艺术特征:1)构思精巧,意境优美;2)情景交融,意象清新;3)实践了“三美”的主张

考点四:周作人散文(看笔记内容)

特点:①描写日常生活琐事或回忆②追求知识性、智慧型、哲理性、趣味性的统一

③风格:平和冲淡

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吸收文言、欧化、方言等各种成分,加以调和,造成一种“简单味”和“涩味”

美文创作:①20世纪20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旺盛期。结集出版的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

②这个时期周作人散文呈现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的双轨性创作风格

平和冲淡、趣味盎然的小品散文来源:

①周作人的文化艺术修养

文章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审美品位、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一茶一酒一船间,融智慧、知识、哲理、趣味于一炉。他博古通今、中西贯通。周作人提倡美文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解放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一种新的开拓。

②作者本人的性格特征

周作人的艺术散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境界。将雅趣与野趣融合、提炼而成的闲适冲和的艺术真趣,是周作人散文的个性和灵魂。

浮躁凌厉与平和冲淡两种文字,虽然都贯穿于整个2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但平

和冲淡更符合他性格的主要特点。

考点五:沈从文《边城》(看笔记内容)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主要作品有《神巫之爱》《虎雏》《都市一妇人》《月下小景》《八骏图》《新与旧》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支撑他构筑的湘西世界的柱石。作家将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有机结合和交融起来,在边城明净的底色中,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边城子民身上,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着重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

翠翠:翠翠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长大,大自然既赋予了她明净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在情窦初开之后,便矢志不渝地追求爱情,痴情的等待着情人,不管他何时回来,也不管他能不能回来。翠翠人性的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寻和坚守中显得分外娇艳灿烂。结尾处所状白塔下绿水旁翠翠伫立远望的身影,散发出熠熠动人的人格力量

傩送:爱与美的化身,笃情专情

天保:豁达大度

老船夫:淳朴民情和古风的象征展现了理想人生形式的内涵

沈从文小说的特点:1)追求小说的抒情性

2)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独特的审美意境,酿就了小说的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

这种牧歌情调是对应于其理想的人性形式的

考点六:老舍《骆驼祥子》(人物形象、悲剧成因)

人物形象:祥子:正直、勤劳、勇敢、善良、安分守己,具有骆驼一般吃苦耐劳的精神——堕落、自私、不幸(游魂和走兽)

悲剧命运成因:1)社会压迫

2)与虎妞不自然的结合

3)个人奋斗思想

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结构单纯

2)采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肖像、动作、心理描写

3)语言,善于提炼北京口语“俗与白”“深与俏”4)景物描写

考点七:巴金《家》(人物形象分析,觉新、觉慧,艺术特征)

觉慧:他从朴素的对劳动者的爱和对封建制度的恨出发,走向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最后又走向社会斗争。觉慧的形象是活生生的,富有真实感的,他身上的那些长处和短处都是那个时代的先进青年所特有的。他爱国,追求科学民主,不信神,反对专制主义。他平时不乘轿子,并能爱上婢女鸣凤,归根结蒂还是出于民主精神的指导。他最后离家出走前的心情也是十分真实的,他和高老太爷在思想上虽属于不同的营垒,但毕竟是祖孙关系,恋恋不舍的心情正表现了他丰富的人性。觉慧是20世纪初在现代新思潮冲击下由五四运动首先唤醒的中国青年人,是封建主义大胆、勇敢的叛逆者,也是满怀热情的、可爱的革命者。觉慧作为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是高公馆内这股汹涌“激流”的原动力。

觉新:觉新的典型意义在于,他的软弱动摇的性格正是封建专制主义及封建家族制度造成的,他的人生悲剧集中反映了这种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戕害。觉新原先是一个相貌清秀、聪慧好学的青年,心地善良、正直、忠厚,应该说是很有前途的。但是实际上他却因长辈的意志而把人生断送了。他的聪明才智被用来做三亲六故的婚娶、丧葬、陪客、庆典的主持或帮手,必须依着长辈的意志躬行他所反对的一切。他变成这样完全是由家族造成的。封建宗族制家庭结构决定了觉新作为长房长孙必须承担起维护这个家庭的任务。现实和理想的冲突,造成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觉新形象也表现出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的懦弱苟且的国民性。觉新所处的环境,上边有冯乐山、高老太爷,还有克明、克安、可定等长辈,他们像高高的金字塔重重的压在她的头上。封建观念,这是觉新无法克服的又一道障碍,他每次总是自告奋勇地把头网绞索中伸去。觉新的事事退让的心理就在这种环境里形成了。从表面上看来,觉新只是个动摇的人物,实际上他的内心里却经历着新旧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

艺术特征:①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原则,对《红楼梦》结构艺术的借鉴。

②反比和类比法。

③善于组织感人肺腑的生活画面。

④激情化的青春型写作。

考点八:曹禺《雷雨》(人物形象分析,周朴园、蘩漪,艺术成就)

周朴园形象的复杂性,在他对妇女与家人的态度中被揭示得淋漓尽致。对待妻子蘩漪等人的态度,支配着周朴园在剧中的主要动作。戏剧通过周朴园威逼蘩漪“喝药”这个典型的戏剧动作,让人们看到他作为封建家长的威严。周朴园在剧中的贯穿动作就是维持家的秩序,“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但这就形成了对他人精神意志的压迫。

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中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蘩漪在家庭生活中陷入了周朴园的精神折磨与压抑;周萍背弃爱情的行径,又使这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遭受抛弃,陷.

入绝望。双重的打击与痛苦,使蘩漪成为一个有着忧郁阴鸷性格的女性,终于她那颗受尽蹂躏的心灵中升腾起不可遏压的力量。戏剧着力表现她不顾一切地追求周萍的爱情,不顾一切地反抗与报复,对生活与爱情热切渴望。精神觉醒与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性格交织中,使她的内心向变态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这是作者独特而深入的发掘。她绝望中的反抗,充满着一个被压抑女性的血泪控诉,表现出对封建势力及其道德观念的勇敢蔑视与反叛。作者赞颂蘩漪反叛封建道德的勇

气。她的雷雨式的激情摧毁了封建家庭秩序,也毁灭了自己。

艺术成就:①遵循“三一律”创作原则,即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从上午到深夜,时间统一)在同一个地点(地点统一)讲述一个故事(所有人物动作统一)

②锁闭式结构:多采用倒叙和回忆展开剧情,剧情往往在接近危机或高超处开始,过去的戏和现代的戏平行发展。

③戏剧语言:语言个性化;语言动作化;潜台词丰富。

④运用许多重要手段:1)巧合与穿插2)烘托与渲染

所受影响:汲取了中国民族传统戏剧的编剧方法,它具有故事情节和紧张、曲折、传奇性

考点九:《雨巷》《我底记忆》(熟读,能分析诗歌艺术发展变化)

A.初期《雨中凝泪》戴望舒前期的作品,多些爱情苦闷和个人忧郁。

B.“雨巷”时期——感伤情绪的书写与诗歌音乐美的追求

雨巷:1)主题的朦胧性2)意象的流动性3)诗歌的音乐性4)意境凄凉婉约

C.“我底记忆”时期——“散文美”的自由诗体

我底记忆:1)意象生活化2)运用象征、同感、拟人等多种表现手法,把情绪客观化3)自由体诗

D.民族苦难的审视与哀哭

我用残损的手掌:1)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2)对比、暗示、暗喻、明喻、拟人

格调由前期诗歌的幽玄、枯涩转变为明朗、雄健。《我用残损的手掌》吸取了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爱吕雅、苏拜维埃尔等的影响,造出一个新的艺术境界,表达了对山河破碎的切肤之痛,对抗战后方的向往和礼赞。考点十:林语堂散文

林语堂的散文是其性灵的显现。其散文显示了以下几个特征:

①文化比较与批判的学者视角②立论奇诡,但非标新立异,而是能冲破俗见敞开常态③学识渊博,旁征博引,在娓娓道来中阐明观点④取材广泛,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能,皆能随手拈来,涉笔成趣。

考点十一: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三类农民形象。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贡献

老一代农民形象:二诸葛:胆小、老实、迂腐、迷信

三仙姑:假装迷信、好逸恶劳、自私虚荣、贪婪撒泼

新一代农民形象:小二黑、小芹

农村里的恶霸形象:金旺、兴旺

赵树理小说的贡献

1)以新生活和新主题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2)塑造了翻身农民新形象

3)“新评书体”的小说样式为中国小说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提供了经验

4)开创了“山药蛋派”小说

艺术特点:“新评书体”的小说形式

1)扬弃了传统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架和陈词滥调,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特点。

2)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他们的性格,少有静止的心理与环境描写。

3)善于汲取群众口语,通俗易懂,吸收了传统说书艺术的长处,小说具有可读性。

考点十二:张爱玲《金锁记》(熟读)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特点和基调.

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特点和基调:

1)描写常态社会中比较稳定的东西,描写普通人生活,揭示人性的弱点和人世的荒凉。

2)我只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认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中或革命中更恣肆的。

3)支离破碎的家庭生活使得张爱玲较早的感到人类情感的残缺,和人生的孤独苍凉,规定了她原来小说创作的基调(苍凉)。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点:

1)意象丰富,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色彩艳丽2)精细的环境和心理刻画(尤其是变态心理)3)蒙太奇手法的运用4)清晰的画面感(纸上电影)5)“红楼风”6)以说书人的口气构造故事大俗又大雅,新旧交融,古今交错

考点十三:《围城》的主题意蕴

1)社会批判小说2)文化批判小说3)哲理小说4)描写人性的弱点和表现人生的荒凉的小说5)一部新“儒林外史”6)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间无法沟通的小说7)表现传统对于现代中国自我围困的小说

考点十四:艾青诗歌(看笔记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美国文学史-知识点梳理

Part I 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 I.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he colonial period stretched roughly from the settlement of America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through the end of the 18th. The first permanent settlement in America was established by English in 1607. ( A group of people was sent by the English King James I to hunt for gold. They arrived at Virginia in 1607. They named the James River and build the James town.) II.The pre-revolutionary writing in the colonies was essentially of two kinds: 1) Practical matter-of-fact accounts of farming, hunting, travel, etc. designed to inform people "at home" what life was like in the new world, and, often, to induce their immigration 2) Highly theoretical, generally polemical, discussions of religious questions. III.The First American Writer The first writings that we call American were the narratives and journals of these settlements. They wrote about their voyage to the new land, their lives in the new land, their dealings with Indians. Captain John Smith is the first American writer. A True Relation of such Occurrences and Accidents of Note as Hath Happened in Virginia Since the First Planting of That Colony (1608) A Map of Virginia: A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1612) General History of Virgini a (1624): the Indian princess Pocahontas Captain John Smith was one of the first early 17th-century British settlers in North America. He w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colony of Jamestown, Virginia. His writings about North America became the source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New World for later settlers. One of the things he wrote about that has become an American legend was his capture by the Indians and his rescue by the famous Indian Princess, Pocahontas. IV.Early New England Literature William Bradford and John Winthrop John Cotton and Roger Williams Anne Bradstreet and Edward Taylor V.Puritan Thoughts 1. The origin of puritan In the mediaeval Europe, there was widespread religious revolution. In the 16th Century, the English King Henry VIII (At that time, the Catholics were not allowed to divorce unless they have the Pope's permission. Henry VIII wanted to divorce his wife because she couldn't bear him a son. But the Pope didn't allow him to divorce, so he) broke away from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 established the Church of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学期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第二十二章赵树理 一、与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众多新文学作家相比,赵树理在表现农民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试结合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塑造与基本主题来加以说明。 答:1、描写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了社会变革有“实效性”。能直接融入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中,这是以往任何一位新文学作家没有做到的。 2、以往描写农民的新文学作品,都是以人道主义观点发现和同情农民,赵树理则更进一步,直接与农民对话,展示农民新的道德精神风貌以及所面对的矛盾。 3、以往作家包括鲁迅,多写农民的痛苦与创伤,赵树理则写农摆脱旧的文化习俗的艰难,但更注重表现精神上的“翻身”,通过农民精神、心理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来显示农民“改造”的艰巨性。 4、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创造方面,直接实现了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统一。 二、如何理解赵树理出现的文学意义。 答: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都影响巨大。 赵树理创作现象的出现是以解放区特定的历史环境为前提的。在解放区,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民众在推翻了封建统治之后获得了初步的经济和政治的翻身之后,随即要求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比较通俗而又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文化艺术,呼唤贴近他们生活的能与他们气息相通的作家。赵树理

以及大批实践了“赵树理方向”的作家适应了这种历史要求。这其实是新一代作家,这代作家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有着最亲切、最深刻的血肉般的精神联系。赵树理即是深深根植于农村,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彻底农民化了的。 赵树理追求大众化主要是出于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要求,是与农民进行精神对话的内在需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赐给,能够忠实的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识、愿望及审美的要求,并真正能为普通农民所接受。这批作家首先是从事革命的实际工作者,然后才是作家。 三、分析赵树理小说语言形式的创新,并重点说明哪些方面对传统小说做了扬弃和改造。 答:赵树理的小说多采用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以说唱文学为基础。1、赵树理小说扬弃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程式化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完整性的特点。 2、把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和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口头性文体的特点,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 3、语言上具有口语化特点,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第二十三章小说(三) 一、简述40年代暴露讽刺小说的创作状况 答:暴露讽刺小说的浪潮在40年代由张天翼带头掀起,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家。 1、1938年张天翼在《文学阵地》上发表讽刺名作《华威先生》,并因而在国统区内掀起抗战文艺要不要暴露的长时间的争论。小说塑造了一个“包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上册》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重点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判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得名于《语丝》周刊,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造社:1921年6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支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地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1982年后期的创造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造创周刊》《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32年由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新月》等刊物。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新青年》: 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期名为《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当时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918年初,因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该刊由上海迁京。1920年9月又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小组的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在?五四?前夕倡导文化启蒙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陈独秀关于文学改良的文章,开始了新文学运动。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形成了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的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重大作用。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和胡适。他们在李大钊蔡元培周作人鲁迅钱玄同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想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出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新文化运动本质上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人的文学?:这是?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周作人在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一篇《人的文学》中首先提出的。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人生社会诸问题,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去描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之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卷之一 一、填空题 1、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文学旬刊》和。 2、1921年7月在日本成立的是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伯奇等人发起的。 3、发起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的主要社团是后期的创造社和。 4、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正式成立,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 5、《讲话》特别强调了的关系,指出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惟一源泉。 6、贺敬之的《回》采用了的形式并加之改造,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 7、《枯木逢春》的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这一艺术形象。 8、邵荃麟在1962年“会议”上,指出应该注意写的人物。 9、《黑骏马》最突出的艺术品格是它的。 10、贾平凹的散文从容上看,可分为商州系列、城市系列和。 二、单项选择题 11、最早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的第一批诗人是() A、胡适、鲁迅、郭沫若、钱玄同 B、胡适、默、半农、周作人 C、胡适、默、周作人、郭沫若 D、胡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 12、选出不是五四时期的诗歌流派的一项是() A、爱情诗派 B、格律诗派 C、象征诗派 D、街头诗派 13、茅盾早期的散文主要有() A、《叩门》、《卖豆腐的哨子》、《樱花》 B、《风景谈》、《白礼赞》、《樱花》

C、《见闻杂记》、《白礼赞》、《叩门》 D、《风景谈》、《见闻杂记》、《卖豆腐的哨子》 14、“汉园三诗人”指的是() A、何其芳、金克木、广田 B、何其芳、卞之琳、广田 C、卞之琳、徐迟、金克木 D、金克木、徐迟、路易士 15、下列哪一部作品是徐志摩诗集的名字() A、《再别康桥》 B、《红烛》 C、《雪花的快乐》 D、《翡冷翠的一夜》 16、短篇小说《樊家铺》的作者是() A、艾芜 B、柔石 C、吴组缃 D、从文 17、抗战以前,田间的主要诗集有() A、《未名集》、《中国牧歌》 B、《中国牧歌》、《义勇军》 C、《给战斗者》、《戎冠秀》 D、《未名集》、《义勇军》 18、禺的代表作《雷雨》是一部()长剧 A、三幕 B、四幕 C、五幕 D、六幕 19、抗战时期沦陷区小说的主要作家有() A、爱玲、艾芜、沙汀 B、师陀、萧红、巴金 C、钱钟书、巴金、天翼 D、爱玲、钱钟书、师陀 20、抗战以后,国统区报告文学作家主要有() A、丘东平、骆宾基、白 B、沙汀、骆宾基、似 C、丘东平、周立波、聂绀弩 D、周立波、白、吴伯萧 21、田汉艺术探索转变期中最优秀的重要代表作品是() A、《夜话》 B、《名优之死》 C、《丽人行》 D、《芦沟桥》 22、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环球时代英美文学

环球时代英美文学 【篇一:环球时代,英美文学】 推荐者的话:英语专业考研必备辅导书,这套书用表格的形式列举 了所有常考知识点,并分门别类做了总结,每章后面还有大量的各 高校历年考研真题,集合了讲解和练习,一书多用 《英语专业考研英美文学考点测评》首先提供了一个英国文学和美 国文化全景图,用图表方式集中陈列了两个文学的考点及其相互关系,供使用者集中记忆和考前复习。其后内容分为“英国文学”和“美 国文学”两大部分,在“英国文学”部分,按中古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启蒙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和现代时期分成5章;在“美国文学”部分,按早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和现代 时期分成3章:每章包括一个中文归纳的考点总结、各典型高校真 题分析和大量的练习题。 part one:英国文学考点全景图 part two:美国文学考点全景图 part three:英国文学考点与测评 chapter i:中古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 英国中古时期文学共核性知识点总结 英国中古时期文学历年实考试题解析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共核性知识点总结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历年实考试题解析 英国中古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全真模拟练习 英国中古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练习答案、得分点解析 chapterii:启蒙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英国启蒙主义时期文学共核性知识点总结 英国启蒙主义时期文学历年实考试题解析 英国启蒙主义时期文学全真模拟练习 英国启蒙主义时期文学练习答案、得分点解析 chapterⅢ: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共核性知识点总结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历年实考试题解析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全真模拟练习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练习答案、得分点解析 chapter iv: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学

海南大学研究生879-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79-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时间 180分钟。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闭卷、笔试。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1)绪论:现代文学史的时间界定。发生背景。描述对象和宏观特征。 (2)第一编(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胡适与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呐喊》与《彷徨》。《野草》与《朝花夕拾》。"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胡适与早期白话诗。郭沫若与《女神》。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纯诗。《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冰心、朱自清与现代散文。"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3)第二编(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革命文学论争与左翼文学思潮。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老舍与"京味小说"。巴金的小说创作与安那其主义思想。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田园乡土风格。左翼文学。京派与海派文学。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人的创作。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草鱼和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4)第三编(第三个十年):战争制约下的文学与政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雅俗交融文学创作。张爱玲的小说。徐訏、无名氏的小说。钱钟书的《围城》。艾青诗歌的独特意向、风格和

主题。七月派诗人、九月派诗人的创作。报告文学的勃兴。小品散文的多样风姿。陈白尘的喜剧创作。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第二部分 (1)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 (2)第一编("十七年文学"):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文艺方针的确立。文艺批判运动。"双百方针"。文学的政治化倾向。长篇小说的繁荣--《创业史》等农村小说,《保卫延安》《红旗谱》《红日》等革命历史小说。短暂的短篇小说繁荣--以《红豆》等为代表的"百花文学"。以贺敬之、郭小川的诗作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的繁荣。当代散文的代表作家--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话剧创作及老舍的话剧《茶馆》。 (3)第二编("文革文学"):"文革"的发生过程。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的出笼。"黑八论"。文化专制和"样板戏"。"三突出"创作原则。文革的"地下文学"。丰子恺、穆旦、牛汉、无名氏等人的"地下创作"。食指的诗歌,"白洋淀诗群"。手抄本小说。天安门诗歌。 (4)第三编(新时期文学):思想解放潮流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新启蒙下的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文学观念变革。多元形态的文学话语与写作立场。新时期的小说代表性思潮: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现代派小说、新写实文学、新生代小说。王朔、王小波等人的小说。新时期诗歌思潮:"归来者"的诗歌,"朦胧诗",新生代诗歌。新时期的散文:报告文学,反思性散文,文化散文。巴金《随想录》的文学史意义。新时期的话剧。高行健与实验戏剧。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如何复习2009英语专业考研英美文学专业课

如何复习2009英语专业考研英美文学专业课, 在这个阶段,对于英语专业考研的考生们来说,通过对基础英语系统的学习后,已经进入了一个强化训练时期。而另一方面,对于英语专业考研专业课,面对众多的英美文学参考书,怎么从中找出英语专业考研的考试重点,在有限的时间中将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充分地有针对性的投入复习,是这个阶段的关键。 从英美文学考试来看,各英语专业院校参考书五花八门,深浅不一、版本不同。有的学校指定张伯香的《英美文学选读》,有的指定吴伟仁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和《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还有指定刘炳善的《英国文学简史》、常耀信的《美国文学简史》、陈嘉的《英国文学史》、杨岂深的《英国文学选读》等等,从我个人的考研、考博最初经历来看,要想找到一本容易读、线路清晰的,适合自身能力的指导书用来复习,确实很难。 为了给备考2009年英语专业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英美文学专业的指导,环球时代学校特别安排了专业课导读,希望能给同学们提供帮助。 首先,我认为,不管哪所学校指定哪本参考书,都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的是,你要从书中真正找到英语专业考研的核心,如何找到核心,清晰的复习,来源于多年的经验总结。现在,我们要求同学们应该把你准备报考院校的指定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通读1-2遍,找到一根主线,按照年代、找到重要作家、作品,构筑文学框架,这样你就能较轻松地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自由翱翔了。 比如,对于英国文学,同学们可以将其分成5个阶段:第一中古时期,第二文艺复兴时期,第三启蒙主义时期,第四浪漫主义时期,第五批判现实主义时期。美国文学可以分为早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以及现代主义时期三个阶段。然后要搞清楚每个阶段重要的作家流派、学术思潮,重要作品以及作品的主题,大家要记住英语专业考研虽然各校出题不一,但任何学校都跑不出共核。其实,无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 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 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 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 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 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 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二、知识点: 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 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美国文学考点整理

美国文学考点整理

1.Matches 作家作品:(或参考课本目录,黑色斜体为课本目录) The literature of Realism: Walt Whitman 沃尔特.惠特曼 Drum Taps (《桴鼓集》) Good-Bye, My Fancy ( 《再见,我的幻想》,) Leaves of Grass (《草叶集》) Passage to India ( 《通向印度之路》) Sequel to Drum Taps (《桴鼓集续集》) Song of Myself 《自己之歌》 I Sit and Look Out 《我坐在这儿眺望着》 Beat! Beat! Drum! 《敲呀!敲呀!鼓啊!》 Emily Dickinson 艾米莉.狄金森 I Taste a Liquor Never Brewed 《我品味未经酿造的饮料》 I felt a Funeral, in my Brain 《我感受了一场葬礼,在脑中》 A Bird came down the Walk 《鸟儿沿着小径过来》 I died for Beauty--- but was scarce《我为美而死》 I heard a Fly buzz- when I died 《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在临死之前》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候死神》 I’m Nobody! Who are You? Success is Counted Sweetest Harriet Beecher Stowe 哈丽雅特.比彻.斯托 Uncle Tom's Cabin 《汤姆叔叔的小屋》 Mark Twain 马克. 吐温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汤姆.索亚历险记》 .The Notorious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 ([k?l?‘ver?s] 《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 2.Innocents Abroad (《傻子国外旅行记》) 3.Roughing It (《艰苦岁月》) 4.The Gilded Age (with Charles Dudley Waenner, 《镀金时代》与查尔斯·达德利·沃纳合写) 5.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汤姆·索耶历险记》) A Tramp Abroad (《国外流浪汉》) 7.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王子与贫儿》) 8.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河上》) 9.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10.The Tragedy of Pudd’nhead Wilson ( 《傻瓜威尔逊》) 11.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 《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 12. 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 (《败坏赫德莱堡的人》) 13. What Is Man? (《人是什么》)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2、“创造社” 3、鸳鸯蝴蝶派 4、京派作家 5、七月派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新月派”诗歌的创作特色 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 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 5.“延安文学”的得失 三、论述题(25分) 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思想。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期末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后迁京,并从1918年1月号起改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等轮流编辑,周作人、鲁迅也给该刊撰稿,实际上就形成了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战线。由于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新旧思潮在北大讲坛竞争的结果,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也就借北大的学术自由空气而推波助澜,并终于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二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立场。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钱玄同是语言文字学家,他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角度说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势在必行,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态度甚为激烈。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2.“创造社” 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个社团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都是当时的留日学生,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为核心,包括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等,他们先后在上海创办有《创造季刊》、《创造月报》《创造日》《洪水》等十余种月刊。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以及田汉的戏剧,都典型地代表了创造社这种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精神上的孤独、愤懑和反抗;表现上的主观、抒情。)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

美国文学史考点整理

美国文学研究 一、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梭罗《瓦尔登,或林中生活》 霍桑《红字》短篇小说如《教长的黑面纱》《小伙子布朗》等 麦尔维尔《白鲸》 爱伦·坡《怪诞故事集》 惠特曼《草叶集》 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神秘的陌生人》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 T·S·艾略特《荒原》(诗歌)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尤今·奥尼尔《毛猿》《琼斯皇》《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戏剧)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 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挂起来的人》 诺曼·梅勒《裸者与死者》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厄普代克《兔子,跑吧》(“兔子四部曲”)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纳博科夫《洛丽塔》 凯鲁亚克《在路上》 威廉斯《玻璃动物园》(戏剧) 米勒《推销员之死》(戏剧) 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 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 爱丽丝·沃克《紫色》 谭恩美《喜福会》 独立战争前后的文学 富兰克林《自传》《穷查理历书》《致富之路》 托马斯·潘恩《常识》《人的权利》《理性的时代》 托马斯·杰弗逊《独立宣言》 克里夫古尔《一个美国农夫的信》

弗瑞诺《野忍冬花》《印第安人墓地》《纪念英勇的美国人》 查尔斯·布罗克丹·布朗《韦兰德》 二、简答题+论述题 1.美国文学的诞生及一般特色 1)历史背景:1775-81年的北美独立战争;1783年美利坚合众国的成 立;1861-65年的南北战争。独立战争以后,特别是进入19世纪之 后,独立的美国文学开始诞生。 2)美国文学的一般特色: A.早期人少地多,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因此美国文学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 较为强烈; B.这是一个由各国移民组成的国家,所以文学的内容、思想倾向和 艺术风格都呈现出多样性、庞杂性; C.许多作家直接来自社会下层,使得文学的生活气息浓郁,平民色 彩鲜明,具有开朗、豪放的特点; D.由于美国作家的敏感、好奇,使得美国文学浪潮迭起,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3)它是一种个人主义和冒险精神的文学,一种扩张和探索的文学,一 种种族冲突和帝国征服的文学,一种大规模移民和种族关系紧张的 文学,一种资产阶级家庭生活和个人自由与社会限制不断斗争的文 学······最后,这是一种始终由于有关身份的双重焦点而著称的文 学:一方面它把这个国家奉为未来的土地,“明天之国”,试图制造 一种关于“美国”的救世神话;另一方面它又进行自我折磨,对于 身为“美国人”意味着什么怀着一种极其痛苦的焦虑。 ——《剑桥美国文学史》2.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国文学 1)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 A.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的独立发展 B.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盛行 C.美国大陆新的自然和社会风貌 2)前后两代浪漫主义: 前期:以纽约为根据地的作家,如欧文、库柏 后期:以波士顿为中心的新英格兰文化圈 3.早期浪漫主义文学(30年代以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