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分析

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分析

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分析
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分析

试论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

试论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 发表时间:2016-07-16T15:19:02.2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胡蓉 [导读] 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效果优良,可改善血清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四川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 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行维持治疗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MM患者58例选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9)行标准化VAD方案治疗,观察组(n=29)基于对照组加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低于观察组86.2%,对比P<0.05;观察组血清蛋白、IL-6、VEGF、骨髓浆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效果优良,可改善血清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指标 多发性骨髓瘤为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来源于浆细胞,据调查[1]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其占比为10%,不可治愈,好发于中老年人。因患者年龄普遍较高,难以耐受化疗,免疫力低,常规化疗方案疗效欠佳,且毒副作用大,易复发,尤其是化疗多次后骨髓瘤细胞易出现多药耐药现象,导致化疗无效。外国学者于1999年报道沙利度胺治疗MM疗效优良,无论是初治还是复发者二线方案,且安全性较高。然而临床对沙利度胺治疗MM的剂量存在争议,尚未制定标准方案。为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对MM患者行维持治疗对血清指标的影响,现选取患者58例,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MM患者58例选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骨髓、骨片细胞学检查及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后确诊为MM,其中32例为IgG型,18例为IgA型,5例为轻链型,3例为不分泌型;骨髓瘤细胞数为25~68%。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2,年龄38~76岁,平均(56.7±6.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37~75岁,平均(56.1±5.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类型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VAD方案,第1~4d静滴ADM(阿霉素)10mg/d+VCR长春新碱0.4mg/d,并口服DSMS(地塞米松)40mg/d;第 9~12d、17~20d持续口服DSMS。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50mg/d为初始剂量,间隔7d递增50mg,最大剂量为160~200mg/d,持续3~6个月。疗程均为7d,持续3个疗程。治疗后检查血清IL-6(白细胞介素-6)、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浆细胞比例及M蛋白水平。 1.3 疗效判定标准[2] 血清M蛋白消失完全为CR(完全缓解),减少超过75%为VGPR(缓解优良),减少在50~75%范围内判定为PR(部分缓解),减少在25~50%范围内为MR(微小反应),减少低于25%或病情进展为NR(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20.0,用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开展组间比较;用标准差()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开展组间比较,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PR14例,MR6例,NR9例,总有效率为69.0%;观察组2例VGPR,20例PR,MR3例,NR4例,总有效率为86.2%,对比P<0.05,X2=8.02。 2.2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见表1。 3 讨论 MM为恶性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45~75岁为其发病高峰期。常规疗法包括联合化疗、支持疗法及生物反应调节剂等,虽可明显改善患者存活质量,且延长中位生存期至30~36个月,但是多数患者难以耐受化疗且毒副作用大,复发导致预后不良。近年来大量学者提出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较好,本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低于观察组86.2%,对比P<0.05,证实该观点[3]。 学者[4]提出MM发生密切关联于骨髓微环境变化及IL-6中心细胞因子失衡等因素。MM瘤受到IL-6作用生长加快,进而分泌更多VEGF;骨髓基质细胞(BMSCs)粘附于M细胞亦可增加VEGF与IL-6分泌量。此外,外源性VEGF亦可对BMSCs 分泌IL-6进行诱导,外源性IL-6可对BMSCs与MM瘤细胞产生刺激分泌VEGF,二者通过旁或自分泌形式相互刺激,将各自生物学效应扩大,而后恶性循环。国内外诸多学者深入研究沙利度胺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作用机制,总结如下:①对BFGF-2(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及VEGF的活性进行抑制,并避免骨髓瘤血管新生,本组观察组VEGF为(249.7±25.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对BMSCs及骨髓瘤细胞间粘附进行抑制,将肿瘤细胞生存、发展及耐药改变;③对生存细胞因子分泌、骨髓瘤细胞生长进行抑制,或促使IL-1β、IL-6及TNF-α等生物活性降低,本组观察组IL-6为(16.1±3.8)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对BMSCs或骨髓瘤细胞产生直接作用,将其生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护理知识与常规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护理知识与常规 一、相关知识 (一)概念: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H)是经皮穿刺股动脉,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插至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射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可以持久阻断肿瘤血供,控制肿瘤的生长,使肿瘤坏死缩小。常用的栓塞剂有碘化油和颗粒明胶海绵。 (二)、适应症 (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2)肝脏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或动静瘘。 (3)肝外伤出血或肝癌致肝破裂急症行肝动脉栓塞术。 (三)、禁忌症 (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2)严重黄疸 (3)门静脉主干癌拴或主干被侵犯,当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时为绝对禁忌,如海绵状改变仍有部分血流为相对禁忌。 (4)大量腹水 (5)全身广泛转移 (6)肿瘤已超过肝脏4/5。 二、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向其解释介入的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消除其对介入治疗的紧张心理,以便更好配合治疗。 2、完善检查:术前查肝、肾功及凝血酶原时间。 3、术前一日做碘过敏试验,清洁两侧腹股沟处及会阴部的皮肤,练习床上排便。 4、术前禁食4-6小时。 5、遵医嘱准备术中用药及常规器械。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巡视。 2、体位:嘱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8小时,局部加压包扎。加强生活护理,24小时后拆除绷带,可下床活动。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穿刺侧肢体感觉、直觉、皮肤温度是否正常,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4、观察体温变化:术后多数患者体温波动在37.5~38.8℃,可能与肿瘤坏死产生致热原影响中枢散热调节有关,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术后必须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4次/ d,如果体温超过39℃,应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5、腹痛的观察: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腹痛,通常由于化疗药物刺激肝包膜或腹膜所致。应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等情况。疼痛严重者,应报告医生适当应用镇痛药物。 6、胃肠道反应的观察:系高浓度化疗药物作用,刺激胃肠道引起的恶心呕吐。术后给予“胃复安加地塞米松、速尿”治疗。嘱患者多饮水,以排泄药物的代谢产物和细菌产生的毒素。有些患者反应强烈出现呕吐,呕吐后应立即给予清水漱口。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少食刺激性食物,能进食者鼓励进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不能进食或反应明显者给予输液支持治疗。 7、观察血象、肝功能的变化:化疗药物5-Fu、丝裂霉素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使用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术后要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对白细胞减少明显的患者,适当输血、血浆、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常规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常规 1.0 简介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是采取股动脉插管,导管向上走行经腹腔动脉。至肝周有动脉。将化疗药物注入到病灶的一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大、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措施之一。 2.0 适应症 2.1 不能外科手术切除或对化疗、放疗无效的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 2.2 肿瘤巨大难以手术,经动脉栓塞化疗后,使之缩小,再进行肿瘤的二步手术。 2.3 肝脏肿瘤破裂出血。 3.0 禁忌症 3.1 难以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败血症。 3.2 中、重度肝功能障碍互或肝昏迷前龛。 3.3 严重心肺疾患,肝功能障碍。 4.0 术前护理重点 4.1 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项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及简要的手术过程,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不知病情的患者应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4.2 完善各项检查:三大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心电图,CT,B超等。 4.3 常规备皮:范围在右侧腹股沟区上至脐,下至大腿上1/3,包括会阴部,并清洗备皮区,预防术后并发感染。 4.4 做碘过敏试验、抗生素过敏试验,训练短时间屏气方法,术前禁食水6~8小时。 4.5 加强全身营养、增强抵抗力。

5.0 术后护理重点 5.1 测血压、脉搏每30分钟1次,共测2小时,血压平稳无异常可改为每2~4小时1次,连测24小时。 5.2 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大小便均不能下地。 5.3 手术侧下肢制动,保持伸直位6小时,伤口用沙袋压迫6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 5.4 观察手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有无减弱或消失:肢体皮肤颜色、皮温有无改变:观察24小时,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5.5 注意尿量变化由于造影剂、化疗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鼓里患者多饮水,并及时补液、应用利尿剂,促进毒物的排出。 5.6 心理护理术后有不适症状如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属正常现象。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 5.7 饮食指导术后一般禁食6~8小时,如无不适可进少量水及半流食。鼓励患者多进食、少食多餐,以增强抵抗力,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清淡饮食。 5.8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5.8.1 发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在37.5~39o C之间,因机体吸收坏死的肿瘤组织引起,不需特殊处理,嘱多饮水。体温较高者给予物理降温,肌注“柴胡”、“安痛定”等退热治疗。 5.8.2 腹痛多数患者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痛,一般不做特殊处理。耐受性差者可根据医嘱肌注“强痛定、杜冷丁”等药物。 5.8.3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遵医嘱进行止吐治疗。呕吐严重者要注意及时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和颜色。 5.8.4 肝肾综合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行为有无改变,尿量情况,同时注意有无腰痛、血尿、无尿等症状,及时留取标本。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6.0 健康指导 6.1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6.2多食高营养及丰富维生素饮食,多食水果、蔬菜。 6.3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CT,遵医嘱按时服药。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流程及围手术期处理

肝癌介入治疗 一:接会诊单 病人各种资料、评估,是否能做 可以开术前医嘱,完善术前检查: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全套输血全套 二:预约手术时间,术前谈话(管床医生),开术前医嘱(手术中用药品),嘱咐来手术时带上病历及影像资料。 三:通知医护技师,开始准备。 四:术前准备事项: 1术前禁食(4-6小时),讲解训练床上大小便。 2术前降压(部分有高血压病史者) 3术前备皮(穿刺点20-30厘米范围) 4术前患者建立静脉留置通道。 5病人来介入科时,由护士或医生陪同,带术中药品、病历、影像资料,家属1-2名。 6部分不能憋尿的患者可上尿袋。 7技师登记、核对,调试好设备,准备好高压注射器,记熟参数。 8护士准备术中必需品(手术包、导管鞘、导丝、微导管、造影导管、三通连接器、各规格注射器及一次性耗材)(超液化碘油、化疗药物-洛铂、顺铂、吡柔比星、5-氟尿 嘧啶、明胶海绵颗粒等)(压迫止血带、纱布块或弹力绷带) 五:手术 1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 2消毒、舖巾、开包 3肝素盐水、地米、利多卡因 4局麻、穿刺、插管、造影、超选、超选择、药物灌注治疗 5术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干预 6术毕按压10-15分钟,加压上弹力绑带,或上压迫止血带 7转运、交接,与交接医护人员共同检查患者敷料,摸足背动脉搏动、观察有无远端缺 征象。 8嘱咐病房护士及管床医生,30-60观察敷料有无渗漏出血,足背动脉血供,调整松紧, 穿刺点附近有无血肿、青紫 六:术后 1穿刺点局部加压止血6-8小时,每小时松一圈,术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休 息24小时。适当可以侧躺,术侧腿不可弯曲。 2准备便器,床上大小便,多喝水。 七:并发症处理 1穿刺点出血:重新加压包扎即可。 2胃肠道不适的护理:清淡饮食,严重呕吐及化疗反应者可以给予止吐药物及补充电解质。 3术后发热:多喝水,保持衣物干燥 4腹痛:对症给予镇痛类药物 5肝功能差者,术后护肝治疗 6骨髓抑制的护理:给予营养及临床针对性支持 7尿潴留:训练排尿,必要时上尿管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简介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简介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目前常用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方法,与手术切除相比创伤小,恢复快,对小肝癌与手术切除有相当的疗效果,适用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操作方法是从股动脉穿刺插管、直到肝叶或肝段动脉注射化疗药物,然后插入肿瘤动脉注入超液化碘油和明胶海绵等栓塞剂,堵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坏死。TACE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只有完全门静脉癌拴阻塞和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是其禁忌症,其余大多数患者都可进行TACE治疗。 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无水酒精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可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在20世纪80年代已开始普遍应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其治疗效果基本肯定。方法一般是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至肿瘤中心,注射无水酒精,常用剂量2—3ml/cm。适用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因肿瘤部位特殊、或严重肝硬化、或伴其他脏器功能损害不宜手术切除和切除后复发者。但有中、大量腹水,重度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病变广泛,结节超过5个,或接近肝包膜,有肝内或远处转移,全身功能差及酒精过敏者,不宜应用。 射频消融术射频就是利用中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等生命物质变性,脂质溶解细胞膜破坏,引起肿瘤凝固坏死,对手术中发现不能切除的病灶可同时应用射频治疗。近年来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开始进入临床,取得与无水酒精注射相似效果,受到国内外肝癌专家关注。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HIFU以超声波为治疗源,利用超声波的可视性,软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等物理学特殊,将体外低能量超声波聚焦在肝内肿瘤处,产生高能效应,使焦点区内肿瘤组织破坏,而焦点区外组织部损伤,从而安全有效的破坏肿瘤组织。 除以上常用方法外,尚有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放射介入治疗、基因治疗等均已在临床应用,但目前原发性肝癌上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多是姑息性治疗,无论手术切除或非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它们之间有互补作用。因此,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除积极开发新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联合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决不是各种治疗方法简单的叠加,而是根据疾病特点,患者身体状况及家庭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应用两种以上方法联合或序贯治疗。近几年逐渐发展了以TACE为轴心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多种综合治疗模式,如TACE+手术切除、TACE+无水酒精注射、TACE+射频消融术、TACE+放射治疗、TACE+基因治疗、TACE+肝移植等。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在协作完成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规范化方案,届时将有力推动我国原发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发展,对临床工作起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门静脉有无癌拴、有无淋巴结或远处器官转移肝功能情况,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介入治疗对象的选择等都是影响肝癌远期疗效主要因素。患者只有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12级化本张哲宾 关键字: 沙利度胺谷氨酸衍生物药理作用用途 正文 中文名:沙利度胺 外文名:Thalidomide (Distaval) 性状: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熔点:269—274℃ 沙利度胺结构式: 化学结构:谷氨酸衍生物,在生理ph条件下有二种旋光异构体——R(右旋)和S(左旋),R构型——有镇静作用,S构型——致畸有关。 药物别名:沙立度胺,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沙利度胺 英文名称:Thalidomide (Distaval) 一、沙利度胺片 1.剂量用法说明: 口服,25mg~50mg/次,4次/日,视病情可渐增至50mg~100mg/次,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量为25mg~50mg/日,可较长期服药。 (1)健康人口服200mg以后血浆峰浓度0.8~1.4ug/ml。 (2)平均达峰浓度为4.4小时 (3)吸收半衰期为1.7小时左右。 (4)排除半衰期为4---28,平均8.7小时左右 2.不良反应: 在已公开的临床试验中,常见镇静作用,嗜睡、困倦、头晕、头痛,便秘、口干、皮疹、皮肤干燥、四肢水肿等;食欲亢进、恶心、深静脉血栓、低血压、心律过慢(<60次/分)等少见。大部分均轻微并可以耐受,停药后可以消退。 严重的副反应有:致畸作用 沙利度胺为强致畸药,故孕妇禁用,育龄妇女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方可应用。停药6个月以上方可怀孕。此药不影响服药者的生殖器官,而是通过胎盘直接作用于敏感期的胚胎,小剂量即可致畸。因此,育龄妇女要禁用。

二、研发历史及事件简介: 1954年首先在前联邦德国合成。 1956年在德国上市,被广泛使用为镇静剂及预防妊娠性呕吐 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 1961年全世界市场召回及禁止上市,当时全世界约有15000名左右婴儿已经受害。 1963年正式退市。导致新药的试验的法规诞生。 1965年意外地发现反应停可以有效地减轻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的患者的皮肤症状。 1991年发现它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ª——抗炎作用。 1994年发现它有抗血管新生作用¡ª¡ª——抗肿瘤作用。 沙利度胺在世界药品发展中曾经臭名昭著!只要学过药的人都知道“海豹胎事件”,同时海豹胎事件也促成了世界药品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法案《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 1953年瑞士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他们本来打算开发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但是药理试验显示,沙利度胺没有任何抑菌活性,ciba 便放弃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在Ciba放弃沙利度胺的同时,联邦德国药厂Chemie Grünenthal开始投入人力物力研究沙利度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且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还能够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止吐等反应),1957年10月反应停(沙利度胺,只要服用了妊娠反应就停了,所以叫做反应停)正式投放欧洲市场,不久进入市场,在此后的不到一年内,反应停风靡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药物”,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 在进入美国时,却遇到了麻烦。美国一家小制药公司梅里尔公司获得“反应停”的经销权,于1960年向FDA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当时刚到FDA任职的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该项申请。她注意到,“反应停”对人有非常好的催眠作用,但是在动物试验中,催眠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否意味着人和动物对这种药物有不同的药理反应呢?有关该药的安全性评估几乎都来自动物试验,是不是靠不住呢?凯尔西注意到,有医学报告说该药有引发神经炎的副作用,有些服用该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15例临床分析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15例原发性肝癌出血患者得到完全控制。其中5例TACE术后1周内进行肿瘤完全切除术;4例术后2个月查CT示肿瘤缩小,身体综合情况允许,行二期手术切除;6例身体综合情况不良好的患者,没有进行手术,但依据病情行2~5次介入治疗,经观察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延长了患者的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疗效肯定,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疗法。 标签:肝癌;破裂出血;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发病急、症状重、病死率高。临床通常采取积极扩容、止血,急诊手术治疗。近年来,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肝癌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技术越来越受临床关注。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3月~2010年3月对15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TACE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40~68岁,平均54岁。其中有明确肝癌病史2例。其临床症状为较剧烈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伴腹膜刺激征,其中3例伴面色苍白、胸闷、冷汗等失血性休克表现。8例行腹腔穿刺证实腹腔内出血。均经CT或MR、B超提示肝癌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在肝右叶11例,肝左叶4例,肝癌直径4.5~14.5 cm。 1.2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导入5 F肝管首先插至肠系膜上动脉进行造影,并延迟至静脉期观察门静脉情况。再将导管插至肝固有动脉进行造影,观察肿瘤染色、血供及出血情况,确诊后在肝左、右动脉内或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边栓塞边造影直至出血停止。同时在肝动脉内给予化疗药物及碘化油乳剂行化疗栓塞术。术后进行抗感染、扩容、保肝等对症治疗。 1.3血管造影情况本组15例患者造影显示肝肿瘤染色及供血动脉迂曲扩张、造影剂外溢或出血动脉异常等征象。门静脉主干10例通畅,3例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受侵征象,2例完全闭塞。 2结果 15例全部插管成功并行TACE,均有效控制出血。其中5例TACE术后1周内进行肿瘤完全切除术;4例术后2个月查CT示肿瘤缩小,身体综合情况允许,行二期手术切除;6例身体综合情况不良好的患者,没有进行手术,但依据

谈谈如何减轻沙利度胺不良反应

谈谈如何减轻沙利度胺(反应停)的不良反应 沙利度胺是MM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基本和常用的药物,既用于治疗阶段,也用于平台期的维持治疗。此药较为安全,虽然据说效果稍逊于雷利度胺,但却没有雷利度胺在较大剂量时,会产生心脏毒性和降低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严重影响免疫力,以及雷利度胺高昂的价格等问题。(注:据有关方面介绍,目前,雷利度胺正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将于明年正式在国内上市销售) 不过,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却常常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能坚持使用。 按照沙利度胺使用说明书的标注,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鼻粘膜干燥、倦怠、嗜睡、眩晕、皮疹、便秘、恶心、腹痛、面部浮肿,可能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过敏反应等”。一般而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疹、便秘、倦怠和多发性神经炎。 从2005年起,我就开始服用沙利度胺,2006年第二次自体干细胞移植后,4年来更一直以沙利度胺做维持治疗。因此,对如何减轻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颇有几分研究。 总体上,沙利度胺的大多数不良反应,除多发性神经炎以外,都能够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也就是提高耐受程度。 皮疹,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从每日150毫克,想增加到200毫克,但不出几日,胸前和颈部,都出现大面积的皮疹。无奈,只得退回150毫克/日,好在二三天后皮疹渐渐消退。过了数月,又一次尝试增加剂量,皮疹又重新出现,只好再次“撤兵”。如此三番五次,终于每日用药量稳定在200毫克,皮疹却无影无踪。 便秘,相对于皮疹而言,却是麻烦些,不但不易解决,而且只要用药,便会有便秘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活动,比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饮食中适量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燕麦、芹菜、豆类等,还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每天清晨起床前和晚上临睡时,双手重叠缓慢自胸口至肚脐下按摩腹部各100次。清晨,起床后大口饮用一杯温水,以利通便。 每天饮用酸奶,是一大要诀。酸奶能够增加肠道的益生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水平,是公认的健康食品。饮用酸奶,还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市场上出售的酸奶,品种繁多。我们需要的一是酸奶,而不是“酸奶饮品”。二是要在冷藏条件下保存的酸奶。三是最好选择出厂日期一周内的产品。虽然,很多品牌的酸奶保质期长达半月,但实际上,益生菌的数量会随着时间逐步减少。另外,为了缓解便秘,饮用酸奶的量可以稍大些。在有条件的时候,自己制作酸奶也是不错的选择,超市里小家电处就有酸奶机。 针对便秘,饮食上没有过多的禁忌,但避免“上火”确是必须的。比如,尽量多喝水,少食辣椒等助火的东西。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上面所介绍的法子,对于以往没有便秘,仅仅是因为服用沙利度胺而引起便秘的人,可能还是有效的,而对患有习惯性便秘的人就难说了。因为形成习惯性便秘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宣教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宣教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一种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本文将为您介绍这种治疗方式的注意事项,并回答一些常见的问题。 什么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一种微创治疗肿瘤的技术,不开刀,且毒性较全身化疗小。治疗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在大腿根部局部麻醉,经股动脉插入导管进行肝动脉造影,找到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给肿瘤供血的动脉。然后将导管插入给肿瘤供血的动脉,直接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化疗药物消灭肿瘤的同时阻断其供血的动脉血管,使肿瘤缺血坏死、萎缩。 术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1.需要做一些检查来评估病人的身体状态能否做这项治疗,包括抽血化验(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碘过敏试验、心电图等。

2.戒烟、戒酒,以减少治疗后发生肺部及心血管等方面的并发症。如果出现发热、腹痛、头晕、虚脱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练习在床上解大小便。治疗后病人需要卧床休息12~24小时,所以需要练习在床上解便以防术后不习惯。 4.术前1天需要做好个人卫生,如洗头、洗澡等。护士还会为病人剃除治疗区域的毛发,以利于医生操作和预防伤口感染。 5.术前需要禁食6~8小时。手术时间请咨询主管医生。 6.手术开始前请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手表、手机、戒指、耳环等交给家属保管。 7.黄疸或腹水病人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黄疸病人: ·剪短手指甲及脚趾甲,不可抓挠皮肤。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涂抹皮肤患处,或口服抗过敏类药物,以减轻痒的症状。 ·有皮损时不可用肥皂或热水擦洗皮肤、不可用热水泡脚,以免再次刺激皮肤造成破溃,引起感染。可用沐浴球轻擦皮肤,或用温水清洁皮肤后涂抹橄榄油润滑皮肤。 (2)腹水病人: ·卧床时背部可垫软枕,以利于臀部皮肤透气。双下肢屈曲稍错开,两膝间垫薄枕,以免膝部内侧皮肤受压。

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临床护理1900字

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临床护理 1900字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2位。发病年龄已趋向年轻化,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肝区疼痛。肝癌的临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出现肝区疼痛,到医院就诊时已丧失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一种创伤小,治疗效果明显的非手术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是肝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现对我院收治的240例肝癌患者进行TACE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240例入组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其中男180例,女60例,年龄31~71a,平均50a。180例有乙型肝炎病史,16例有丙型肝炎病史;所有病例经CT、化验室检查及病理证实,均为巨块型肝癌,10例伴有门静脉癌栓和少量腹水。1.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用4~5FYasiro导管或RH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监视下,超选择插至肿瘤供养动脉内给予灌注并栓塞治疗。化疗方案:采用顺铂(PDD)60~100mg+5氟尿嘧啶(5Fu)750~1000mg+羟基喜树碱(HCPT)30~40mg,每种药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100ml缓慢推注,最后用超液态碘化油10~20ml与顺铂20mg 乳化后栓塞。4~6w后行第2次灌注治疗。2护理2.1术前准备

2.1.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特别是肝癌晚期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热情主动与患者接触、交谈,使其产生信任感,从而有的放失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项治疗的过程、优点、疗效、术后不适感和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及家属消除顾虑,减轻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2.1.2术前检查按医嘱完成术前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CT、B超、乙肝五项、抗-HIV、AFP、肝穿病理检查等,做好碘过敏试验,备皮范围包括双侧髂前上嵴至大腿上1/3,包括会阴部,术前禁食、水6~8h,并指导患者床上排尿、排便。2.2术中护理术中协助患者采取正确卧位,暴露手术野并配合医生消毒,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等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有无不适感,尤其在注射化疗药物时,患者易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当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对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者,更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2.3术后护理2. 3.1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平卧于床、保持舒适体位,绝对卧床6~8h,注意保暖,询问有无不适,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穿刺部位及时压迫砂袋,并注意压迫的着力点,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按医嘱按时给予抗炎、水化、保肝、止吐,支持输液等治疗。2.3.2饮食指导术后若无恶心,即可给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食水果、蔬菜等。2.3.3疼痛护理如患者出现疼痛,向其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为栓塞后肿瘤等坏死组织被吸收时出现的现

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

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 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指经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注入碘化油化疗乳剂或并用颗粒栓塞剂进行栓塞治疗的技术。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术后绝对卧床6h(术侧下肢制动6h),穿刺处加压包扎及卧床24h,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 2.饮食护理术前禁食6~8h,术后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鼓励多饮水,加速化疗药物及造影剂的快速排出。 3.用药护理保证输液通畅,遵医嘱应用抗感染药、抑酸药物等,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取得配合。 5.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观察足背动脉搏及皮温情况;观察有无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1)发热:由于术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或继发感染引起。一般体温在38℃左右,无自觉不适者,不需要药物处理,发热时多饮水;若体温在39℃以上,可用冷敷、乙醇擦浴或使用解热药物降温;记录体温,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2)胃肠道反应:主要是抗癌药物的毒性、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后可遵医嘱使用昂丹司琼等镇吐药。

(3)腹胀、腹痛:肿瘤组织栓塞坏死,牵拉包膜而引起,腹痛较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哌替啶等镇痛药。 (4)肝功能损害:栓塞术对正常肝细胞的破坏作用,肝功能酶系可出现一过性升高,一般于1~5d达到高峰,1~3周可恢复到治疗水平或正常,术后遵医嘱护肝治疗。 (5)呃逆:术后少见并发症,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遵医嘱肌内注射盐酸哌甲酯,针刺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缓解。 6.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协助患者及时,主动排尿,若出现排尿不畅,及时利用各种方法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留置导尿管。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保证休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2.饮食指导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多饮水,加速化疗药物及造影剂的快速排出。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勿滥用保肝药。 4.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复诊须知 1~2周后复查肝功能,定期复查肝B超或者CT,不适随诊。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结果 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反应停)最先在德国上市,作为镇静、镇痛药,其主要用于治疗妊娠恶心、呕吐,由于其严重的致畸作用而停用。但随着深入研究,发现其在免疫、抗炎、抗血管生成的药理和一些疑难病症上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尤其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研究更是其中热点。本文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就沙利度胺的药理、治疗MM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综述如下。 1 概述 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单克隆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血液恶性肿瘤的10%。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超过60岁,且呈增长趋势。MM发病率为(3~4)/10万,每年新增病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1]。MM起病缓慢,可有数月至十余年无症状期,早期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繁多,持续性的无法解释的骨骼疼痛(特别是在背部或胸廓),肾衰竭,反复发生细菌性感染(特别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是最常出现的症状,病理性骨折和椎骨压缩常见,有些患者以贫血,伴乏力和疲劳为主,少数患者有高黏滞综合征,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不常见,MM病因不明,在骨髓瘤患者培养的树突状

细胞中,发现了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提示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病毒编码白介素 6(IL 6)的同系物,而人类IL 6可促进骨髓瘤生长,同时刺激骨的重吸收,此种特殊的细胞来源不明。通过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和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提示为后生发中心细胞恶性变而来。MM标准治疗为间断化疗,在老年患者中多应用马法兰和泼尼松。MM 是难治性疾病,其有效药物是烷化剂和皮质激素。传统化疗可缓解,但完全缓解率低于10%,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可明显延长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但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耐药现象而致病情进展或复发,且复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沙利度胺是20世纪90年代末最先引进MM治疗的,并有一定疗效,被视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新希望。 2 沙利度胺的药理作用 (1) 免疫调节作用:沙利度胺抑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合成,能够诱发并增强IL 4和IL 5的合成,抑制植物凝集素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干抗素 γ(IFN γ),降低TNF α、IL 6和IL 10 mRAN的水平,沙利度胺还可以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IL 2,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2)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沙利度胺能够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产生因子的表达,进而减少血管的生成。此外,沙利度胺还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抑制肿瘤细胞与ConA

沙利度胺说课讲解

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12级化本张哲宾 关键字: 沙利度胺谷氨酸衍生物药理作用用途 正文 中文名:沙利度胺 外文名:Thalidomide (Distaval) 性状: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熔点:269—274℃ 沙利度胺结构式: 化学结构:谷氨酸衍生物,在生理ph条件下有二种旋光异构体——R(右旋)和S(左旋),R构型——有镇静作用,S构型——致畸有关。 药物别名:沙立度胺,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沙利度胺 英文名称:Thalidomide (Distaval) 一、沙利度胺片 1.剂量用法说明: 口服,25mg~50mg/次,4次/日,视病情可渐增至50mg~100mg/次,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量为25mg~50mg/日,可较长期服药。 (1)健康人口服200mg以后血浆峰浓度0.8~1.4ug/ml。 (2)平均达峰浓度为4.4小时 (3)吸收半衰期为1.7小时左右。 (4)排除半衰期为4---28,平均8.7小时左右 2.不良反应: 在已公开的临床试验中,常见镇静作用,嗜睡、困倦、头晕、头痛,便秘、口干、皮疹、皮肤干燥、四肢水肿等;食欲亢进、恶心、深静脉血栓、低血压、心律过慢(<60次/分)等少见。大部分均轻微并可以耐受,停药后可以消退。 严重的副反应有:致畸作用

沙利度胺为强致畸药,故孕妇禁用,育龄妇女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方可应用。停药6个月以上方可怀孕。此药不影响服药者的生殖器官,而是通过胎盘直接作用于敏感期的胚胎,小剂量即可致畸。因此,育龄妇女要禁用。 二、研发历史及事件简介: 1954年首先在前联邦德国合成。 1956年在德国上市,被广泛使用为镇静剂及预防妊娠性呕吐 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 1961年全世界市场召回及禁止上市,当时全世界约有15000名左右婴儿已经受害。 1963年正式退市。导致新药的试验的法规诞生。 1965年意外地发现反应停可以有效地减轻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的患者的皮肤症状。 1991年发现它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ª——抗炎作用。 1994年发现它有抗血管新生作用¡ª¡ª——抗肿瘤作用。 沙利度胺在世界药品发展中曾经臭名昭著!只要学过药的人都知道“海豹胎事件”,同时海豹胎事件也促成了世界药品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法案《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 1953年瑞士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他们本来打算开发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但是药理试验显示,沙利度胺没有任何抑菌活性,ciba便放弃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在Ciba放弃沙利度胺的同时,联邦德国药厂Chemie Grünenthal开始投入人力物力研究沙利度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且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还能够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止吐等反应),1957年10月反应停(沙利度胺,只要服用了妊娠反应就停了,所以叫做反应停)正式投放欧洲市场,不久进入市场,在此后的不到一年内,反应停风靡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药物”,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 在进入美国时,却遇到了麻烦。美国一家小制药公司梅里尔公司获得“反应停”的经销权,于1960年向FDA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当时刚到FDA任职的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该项申请。她注意到,“反应停”对人有非常好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