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征沿线地区特色文产资料——广元市

长征沿线地区特色文产资料——广元市

长征沿线地区特色文产资料——广元市
长征沿线地区特色文产资料——广元市

九、广元市

广元市古称利州,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素有“女皇故里”、“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为四川的北大门。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元是中国首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中国军事装备生产基地、中国铁路网十个支点枢纽之一。

广元也是四川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是国家三线建设军工基地。国家发改委批准广元市为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广元由此成为四川省唯一一个纳入此项试点城市。

1、发展概况

基本情况:总面积16313.78平方公里,人口263万,城镇化率40.83%;2015年辖3区4县。

经济状况: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05.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7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5.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0.14亿元。三产比为16.5:47.2:36.3。全年公共预算总收入70.3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82亿元;中央级收入19亿元,省级收入10.56亿元。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4.97亿元,非税收入15.85亿元。地方公共预算支出209.62亿元。

长征沿线县市区:红军长征经过广元市1区3县,分别为昭化区、旺苍县、剑阁县、苍溪县。

2、特色产业

3、特色资源

(续上表)

4、旅游资源

关于红军长征故事的演讲稿模板

关于红军长征故事的演讲稿模板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红军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那高唱“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的肝胆豪情,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万古 ;下面是有红军长征故事演讲稿,欢迎参阅。 红军长征故事演讲稿范文1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

网上重走长征路1

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一小组成员:马佳思任珊王叶谢宝树张丰 作品展示方式:网站(视频,图片,文字) 任务分工:李博(视频的制作),郑让、凌祥侧、符长安、刘笑安(长征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文字资料收集) 小组特色:以文字、图片、视频、网站相结合的方式,简单、明了、生动地讲述了长征路上的战役、会议以及牺牲将领的故事。 领悟:通过本次思政实践课,我们小组亲自制作长征的路线,搜集相关资料,使我们感到,重走长征路,不仅是路线上的重复,更是意志上的深刻与提炼,它让我们懂得了,无论处于哪一个年代的中华儿女,都是经得起风浪,勇于向前的英雄豪杰,在祖国大地上,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引导中国走向未来。 当年的革命前辈与今天的挑战长征路勇士们,都是历史长河上的弄潮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让更多的人有责任去-----重走长征路。 1、长征行军路线 主要路线:瑞金→遵义→胶平渡→安顺场→泸定桥→雪山草地→毛儿盖→静宁→吴起镇→会宁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红两方面军长征路线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红六军团西征路线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红七军团北上路线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红1十军团北上路线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红二十五军西征路线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2、重要会议 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临时紧急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改变了原定的去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合的路线,而取西入贵州。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县召开会议,再次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放弃了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向黔北的遵义进军。猴场会议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镇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川黔边展开战略反攻,建立新的苏区前的决定。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上。 鸡鸣三省会议 1935年2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

《长征》专题资料

《长征》专题资料 【简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介绍】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张部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常用"生死攸关"来形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后,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经固原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

长征的资料

长征的资料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红军长征过昭通

红军长征过昭通 7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历史的尘埃早已被岁月抹去。但是,红军长征这一空前绝后的壮举,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雄伟、更加壮丽。昭通——彩云之南的北大门,就镌刻下了这一壮举中光辉的一页。 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随后,中央红军准备进入川南,寻机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创建革命根据地。此时,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川、滇、黔军和中央军气势汹汹大举向川南扑来,封锁了长江沿线,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在长江以南,川、滇、黔接合部。在此严峻时刻,中共中央当机立断,中央红军一渡赤水,2月4日至14日集结云南扎西,到了昭通的威信(扎西)、镇雄两县。 中央红军集结扎西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连续三次在威信县境召开扎西会议,根据形势的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转变。扎西会议的召开,从组织上完成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更换,由洛甫代替博古任党中央总书记。博古交权,意味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最后终结,保证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在实际上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正式形成。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它在中共党史、军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935年4月22日,中央红军又回师西进,挺进云南。红九军团遵照党中央和军委的指示,为牵制敌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途经宣威、会泽,先头部队5月5日到达金沙江边的巧家树桔渡口。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兵临贵阳,威逼昆明,从皎平渡口、树桔渡口巧渡金沙江,终于和从川陕根据地长征到达懋功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11月,转战于湘鄂黔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在完成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任务后,撤出根据地,在长江以南单独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蒋介石对日益强大的红军十分惊恐,急忙调集十数倍于我的兵力,对1.7万红军进行“围剿”,二、六军团处于被敌人重围之中。在这紧急关头,“二、六军团于1936年3月6日至18日从贵州进入昭通境内活动,军团总指挥部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的领导下,根据赫章野马川会议决定,在彝良寸田、镇雄以萨沟指挥了回旋千里,转战滇、黔边,历时23天的乌蒙山回旋战,完成了调敌西去,疲惫敌人,诱敌北进,寻机向南,跳出敌人包围圈的目的”。 红二、六军团经过乌蒙山回旋战、横扫滇西、翻越雪山、攻克13座县城,最后从滇西石鼓渡过金沙江,在甘孜和红四方面军会合。1936年7月初,根据党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同红三十二军(原红九军团)合编,正式成立红二方面军。经过党中央和红一、二方面军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与张国焘的斗争,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9日、22日四方面军和二方面军先后到达甘肃会宁,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具有伟大意义的长征。红军在昭通的征程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资料(长征故事)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资料(长征故事)关于长征的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 关于长征的感人故事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因此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吃鱼啊?”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

重走长征路1012

“弘扬长征精神.强我中华国防” -------重走长征路 活 动 策 划 书 一、活动背景意义 (2) 二、活动主题定位 (2) 三、活动目的 (2) 四、活动时间 (2) 五、活动对象 (2) 六、媒体宣传 (2) 七、前期筹备 (3) 八、行程安排 (4) 九、活动费用预算(暂略) (7) 十、备忘录 (7) 策划人:任杰 2012年10月12日

一、活动背景意义 带着渴望,怀着激动,我们迎来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回首党走过的峥嵘岁月,党引领着全族人民艰苦卓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长征——不仅是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更是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四川是长征经过地区最广、时间最长、最坚苦卓绝的省份,十几万巴蜀儿女参加红军,9万余人壮烈牺牲。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不能忘记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前仆后继,鞠躬尽瘁的革命先烈,藉此组织这次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弘扬长征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得以传承到我们的国防教育当中。 二、活动主题定位 (一)缅怀先烈,迎接党的十大 (二)弘扬长征精神,强我中华国防 三、活动目的 以党的十大为契机,重走长征路,让大家感受党一路走来的艰辛,特别是红军伟大长征胜利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国防教育理念。 四、活动时间 10月25日—11月1日8天 五、活动对象 国防教育委员会成员 六、媒体宣传 1.主题 以“弘扬长征精神,强我中华国防”为宣传主题。缅怀先烈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迎接党的十八大。 2.媒体 国防时报,解放军报,四川日报,成都商报; 新浪、网易、百度、搜狐博客、网络互动社区,活动官方网站; 活动当地相关媒体; 3.实施 活动正式实施前完成媒体合作协议,官方活动网站(博客)进行前期宣传推广,发布长征路上所经历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增加活动的历史内涵和思想内涵。活动期间以图片摄影、文字、视频的形式图文并茂展示活动内容,参会人员发布沿途所见所闻所想。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红军长征过草地情况的资料: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1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30军和红4军。彭德怀率红3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那个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其次是食难。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这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阿坝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说,这不是杜撰的,他们访问过的老红军就是这么讲的。这在我们今天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的。阿坝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接着说:凡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就不得不宰杀坐骑、牦牛东骡子。彭德怀率领的3军

长征简介

总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瑞金 瑞金是江西省直管县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瑞金还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1931年11月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定都于瑞金。此后中共中央进行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军事斗争也是立足于瑞金所在的中央苏区。随着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瑞金成为中国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血战湘江又名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发生战斗战役的总称。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中央红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 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但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其中比较著名的战役有:新圩(xu)之战、界首之战、觉山之战等。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

有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有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资料 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响他工作,都不肯去。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 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进着摧不垮的钢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1934年10月,因为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红军先后逃离追踪。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不过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因为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准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因为执行了准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不过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浅谈重走长征路

浅谈重走长征路 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进行了重走长征的路途,尤其到了每次的周年庆时,这个话题更为疯狂。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势必又会刮起一阵重走长征的潮风,就我对长征的认识和自己内心的想法,在此想浅谈一下我对重走长征路的理解。 首先长征的意义重大吗?不用想就可以回答是肯定的。自1934年10月1号开始长征,有关它的话题就没有中断过。“长征”开始并不叫长征,最早出现是在1934年11月军委的第五号命令里,之后就陆续有了“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名字的出现。当时参加长征的革命先辈们,现在已经剩下的不是很多,长征路上红军所完成的伟大事迹却长留了下来,踏过了渺无人烟的草地、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抢险飞渡。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场景是那么的陌生又那么的熟悉。陌生是因为,在当代我们已经没有了那样的环境可以让我们再去重新走一遍红军曾经走过的艰难险境,我们感觉那样的年代距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遥不可及。熟悉又是因为,我们有红军老革命者的叙说、有历史材料的真实记载,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可以仿佛亲身经历当时的所有。自长征胜利以来,涌现了大批有关长征的影视剧作和文学著作。如早期的话剧《万水千山》、黑白电影《突破乌江》、电视剧《长征》;毛主席的诗集、李爱德的《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全程参加中国长征的英国传教士波沙特的《神灵之手》等等。这些巨作记录着伟大的长征,可以让人们随时去翻阅、去领悟。至今为止,提起长征,无论是每一个中国人,亦或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心里都会感叹其伟大,敬仰之情无法用有限的语言去描述。那么为了纪念有着世界之举的长征和继承与发扬长征的精神,人们又有没有必要去重走长征路呢? 先谈一下重走长征路的重大意义。长征是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代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深刻体会到当时的艰难困苦。身为它的子民,我们需要想办法把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那么就要去接触、认识、了解和学习它,才能融入进去。长征对于我们已经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军事创举,它升华到了精神的领域,领导着人民的灵魂。长征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些精神跨越时空,对当代的社会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坚持这些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进步,开创新的未来。重走长征路,不仅能够让人们亲身经历长征那时的艰辛困苦,还可以深切体会红军在长征这个中国革命转折关头用顽强意志与鲜血和生命创造的人间奇迹,努力感受长征精神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这是一种跨时代的心灵洗涤,虽然英烈们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坚韧不拔,理想与信仰高于一切的奋斗献身精神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现在之所以能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与老一辈革命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是分不开的,怀着对他们的崇敬与感恩,重走一回长征路,能让人更深刻的理解革命者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更加懂得感恩。回想当年的长征路,80年后的今天,如果让我选择,我会坚持再次重走长征路,也许不会走完全程,但也要领略红军的伟大。 社会中也有一些不赞同重走长征路的做法,我认为也不是没有理由。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同意去重建圆明园等一些战争中被毁坏的著名建筑呢?想必,它肯定是有不重建的理由,留着被烧毁的模样,反而给后辈的中国人民有更加鞭策的作用。同样,不重走长征路,不代表不去继承长征精神,只是他们想从更有效率的方面来传承长征精神。而不是现在的重游长征路,把铭记历史当做了旅游

红军长征的资料

红军长征的资料 红军长征的资料有哪些的呢。参考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可以借鉴的哈。欢迎阅读。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

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 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

长征

诗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1934--1935)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娄山关(1935.2)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念奴娇昆仑(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历史背景: 红军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1932年,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制造 了“一二八”事变,进一步加快侵华步伐。1933年春,日军相继攻占山海关、热河,并 侵占长城以北沿线部分地区,锋芒直指平津。日军加紧侵华,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 但蒋介石却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路线: 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广大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的结果。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及其伟大的意义: 第一,长征是历史的新记录,是世界上空前未有的。中国红军在长征途中,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战胜人间稀有的艰难困苦,开辟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第二,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红军师不可战胜的力量。在长征途中,国民党蒋介石妄图把红军一口吃掉。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击溃国民党军许多追歼部队。接着,又向北胜利前进。在长征中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410个团和无数土匪、地主武装,占领五六十个城市,一路浩浩荡荡,所向无敌,是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围追堵截遭到破产。这充分证明了红军是英雄好汉,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大数据

红军长征大数据 一、时间 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10日到1936年10月22日,共742天,合2年零12天。 二、人数 长征出发:约300000人;长征结束:约25000人。抵达终点者为出发人数1/12。 1、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出发人数86789人,抵达终点约六七千人。 2、红四方面军:出发人数8万多人,1936年到陕北约3万人(含西路军)。 3、红二方面军:出发人数1.7万人,抵达终点约1万余人。 4、红25军:出发人数2981人,1935年到延安3400人。 三、行程 总行程6.5万余里; 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一万余里。 红25军:近万余里。 长征经过省:14个。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甘肃、陕西等。 翻越大山:40余座,其中5座大山终年积雪,海拔4000米以上

20座山。 跨过大河:近百条,其中大河24条。 四、战斗 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15个整天进行大决战;中央红军平均每天一个遭遇战;攻占大小城市62座。 五、年龄 主要领导人平均年龄31岁; 军级领导平均年龄28-29岁; 师、团将领平均年龄25岁; 年龄最小的红军:9岁。 长征开始时,9位元帅平均年龄36.5岁;8位大将平均年龄31.7岁;48位上将平均年龄25.9岁;157位中将平均年龄23.8岁。 六、牺牲 营以上干部432人;其中,师职干部80多人。 七、功勋 1955年首次授衔,中将以上245名中222人参加过长征。 红一方面军:元帅8人,大将7人,上将31人,中将91人 红二方面军: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24人 红四方面军:元帅1人,大将2人,上将14人,中将51人 八、装备 平均每百人拥有枪支数仅40余支,平均每支枪只有不到56发子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