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亚的变化与中日关系

东亚的变化与中日关系

东亚的变化与中日关系

文!

"

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东亚的国际关系格局与地区政治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变化%

美苏相互对抗的两极体制逐渐消失$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对日本的影响力构成严峻挑战&与东南亚区域主义的有所上升形成鲜明对照$东北亚主要国家民族主义持续高涨%上述调整和变化$使日本逐步走上疏华’厌华甚至反华’制华的道路$最终导致中日关系的紧张与恶化%

"

关键词#东亚中日关系

民族主义

东亚国际关系版图的变化

冷战后东亚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变化和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中美日三国联手对抗共同敌人的合作基础消失&

其二$中美关系在地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冷战时期$东亚地区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从二战结束到)*年代之前$+由于中国与苏联结盟$属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因此$中美之间是敌对的%由于日本与美国结盟$属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

中日之间亦是对立的%./)*年代末中苏交恶后$

中国开始注重发展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形成

了中苏美三角关系%从0123年到4*年代中

后期$中日恢复邦交并发展了良好的双边关系$苏联作为外在威胁也起了重要作用%

苏联解体后$一个对中日关系具有凝聚

作用的外在力量基本上消失了%由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世界范围出现了一超多强的

格局%但在东亚$由于中国坚持走独立自主’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并获得巨大成功$

在事实上逐渐形成一种以中国为一端$以美国为另一端的新的两极格局%在这一历史性调整过程中$缺乏出色表现的日本出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考虑$进一步加强了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义无返顾地走上与中国对抗的道路%011)年$美国前驻日大使阿马科斯特指出$

中日+这两个亚洲巨人之间的安全关系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除非它们遭受威胁$而这种威胁是俄国已不再构成而美

5

当代亚太

3**)年第5期

政治6安全6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外交(/张蕴岭主编89转变中的中美日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0112年版$第3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本文得到福特

基金的资助%

国又不愿构成的!没有这样一个前提"中日同盟便不会适合任何明确的目标"它既会招致美国的敌意"又会使日本的邻国忧心忡

忡!#$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正确的!

冷战后东亚事实上形成的中美两极格局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重返世界舞台以来"为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周边环境"从来没有刻意发展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对抗!中美之所以成为东亚地区的两极"根源在于中国没有走美国的道路!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在国际关系中追随美国和在现代化过程中照搬美国模式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已成为捆绑销售的套餐&加盟美国以实行美式民主为前提"实行美式民主等于加盟美国!但中国既没有加盟美国也没有实行美式民主"而是一如既往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中国惟一正确的选择!如果中国也按照美国的意图走所谓的私有化%民主化和自由化道路"非但经济上难以摆脱贫困落后状态"甚至会在政治上陷入分裂和动荡!在经济%政治和价值观方面没有照搬和仿效美国模式"是中国获取巨大成功的关键!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当今国际关系格局中"不追随美国的中国是一个大国"

追随美国的中国顶多是一个三流国家"只能在美国领导的团队里充当一个座次远排在英国和日本之后的小伙计!

战后日本在对美关系方面经历了一个从依附到疏远再到重新投靠的过程!在’(世纪

)(年代泡沫经济时期"

日本开始尝试摆脱对美国的依附状态"国内甚至出现要和美国共建世界秩序的说法!由于日本经济的强势和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日美双边关系一度趋于紧张!美国国内*日本威胁论#和*敲打日本#的呼声以及日本国内对美国说*不#的呼声此起彼伏"日美同盟关系出现松动迹象!但+(年代以后"

局势发生逆转!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及美国经济调整的完成"使美国迅速成为世界惟一的强权,-++’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与中美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全面衰退!在经济低迷和政治军事上无枝可依的情况下"日本不得不放弃*单干#的企图"*心悦诚服#地选择了向美国靠拢的战略"*不仅自)(年代后期

到+(年代初期日本欲与美国平等%对美说.

不/的政策倾向开始弱化"而且一改以往美国.敲打/下日本被动抵抗的姿态"转取主动

向美国示好以求得美国合作的新姿态!#

0在冷战结束后的十年时间内"中国异军突起"抓住大好发展机遇发展自身"扩大国际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权力真空"而日本则在经济上出现衰败迹象"

国际地位日趋下降"难以找回昔日的辉煌!在中美成为东亚主角的局势日渐明朗"而自身又难以单独撑起一片蓝天的情形下"日本选择靠拢美国%与中国保持适当距离"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东亚形成中的中美两极格局还十分不对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发展潜力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却是世界超级大国!所谓*

中美两极#也仅是对东亚区域内权力关系状况的揭橥!在世界范围内"

虽然中美关系也称得上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在目前和将来一个时期内"中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方面都还远远不能与美国抗衡!中国的真正强大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在安全方面还需要美国提供保障的日本选择与美国联盟具有必然性"因为采取联中抗美的战略毕竟

1

当代亚太

’((2年第3期

政治4安全4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外交

$

0李寒梅&6

日本的政治外交转型对中日关系的影响7"载林振江%梁云祥主编&6全球化与中国%日本7"新华出版社’(((年版"第-83页!

迈克尔494阿马科斯特&6

朋友还是对手::前美驻日大使说日本7"新华出版社-++)年版"第’’-页!

要冒很大的风险!

尽管如此"日本投靠美国也并不一定非得以开罪中国为条件或代价!在冷战结束#国际关系在世界范围普遍出现缓和的情况下"日本完全能够做到既不破坏日美同盟"又保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甚至可以日美为基轴发展日中关系!从$%世纪&%年代开始"日本国内也曾有人提出过在改善同美国关系的同时发展与中国关系的建议!’&&(年’$月")朝日新闻*发表评论+,日美关系无疑很重要!然而"美中关系改善"从减少中国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警戒这一角度来考虑"也是值得欢迎的!用-日美.和-日中.这两只脚站立"是最理想的选择!/0$%%’年$月"有外务省背景的)外交论坛*出版了题为)中国+大国

迎来新世纪之时*的特辑"其中)预测123

后的中国*一文中指出+加入123后",中国得到了一张开展多国外交的有力的通行证/4,在今后’%年内"中国将以56786的增长率向前发展99可以说"中国正在成为亚洲的核心!/作为应对这种态势的对策"日本,必须处理好日美中三国关系"

必须在同中国的联合中做出明确的选择/:!

这些见解颇有见地"但问题在于"日本本质上是一个不甘寂寞#不甘长期屈居人下的国家;!现今日本接受美国的卵翼只是权宜之计!近代以来"日本曾在军事和经济上先后两次展开与美国的较量"都遭受了惨败!而在日本人眼里"中国和日本不是同一量级!许多日本人对目前东亚出现的中国压过日本的势头已经耿耿于怀!如让日本政府在进一步发展与美国关系的同时注重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所谓用,日美/和,日中/这两只脚站立"至少在一些领导人潜意识里"无疑等于承认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认可在东亚以中美为轴建立的新国际秩序"这对他们显然比登天还难!此外"与中国友好"还意味着不仅容

忍"

而且,帮助/中国进一步壮大"这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遏制甚至破坏中国的发展才是当务之急!正如笔者曾在$%%=年指出

的那样+,由被动依附美国#听从美国到企图另起炉灶"

再到主动追随美国"甚至要借助#利用和影响美国的显著变化"反映了日本正在-曲线救国.<<借美国这条大船下海"在日美同盟的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寻求和扩张自身的自主权和主动权"通过主动为美国在东亚承担起更多责任的途径谋取政治军事上的强大"

最终实现在亚太地区与中国对峙和抗衡#建立以美日为主导的地区秩序!/

>中国地位的上升与日本地位的下降

从’&5$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年左右中日关系出现恶化势头!这?%年的时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双方的力量消长却是巨大的!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长为最富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如旭日东升4而日本则经历了’%年的经济低迷"并为老龄化#少子化所困扰"衰像丛生"如夕阳西下!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最后拼死一博"意图通过与中国为敌"在遏制中国的成长势头的同时"再次夺回,亚洲盟主/宝座"以免遭受被边缘化而成为,

亚洲的大不列颠/的命运"为此不惜两败俱伤"多少带有几分悲壮的色彩!

日本在战前的早期现代化中曾取得一定成就"

一度成为东亚邻国学习的榜样!战后日本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再次成为东亚国家现代化的典范!此外"日本通过战

=

当代亚太

$%%(年第?期

政治@安全@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外交0

:;>李文+)中国的稳定发展与中日关系*"

载)当代亚太*$%%=年第5期"第’8页!

宋成有+)

东北亚国际格局+中韩日三国三足鼎立论*"载北京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编+)亚太研究论丛*"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B 年版"第&8页!

C 日本

D )外交论坛*"$%%’年$月号"

都市出版社"第$87?(页!

C 日本

D )朝日新闻*’&&(年’$月$8日!

争赔偿!政府援助和输出资本技术等途径"也对一些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油然而生"认为东亚的经济文化中心再一次转移到了日本"并试图在自己自愿服从以欧美国家为主的国际政治经济管理的前提下"作为西方的一员来对东亚其他国家行使领导和支配权#$%&’年"大平正芳提出将东亚和日本纳入同一体系的构想"即(环太平洋共同体设想)#出任首相后"他又开始考虑像美国照顾中南美洲各国"德国特别照顾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特别照顾非洲那样"日本对太平洋各国与地区加以照顾"

正式把促进与环太平洋地区各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作为新内阁的外交战略*#$%’+年以后"日本更加明确意识到东亚地区对日本和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开始从太平洋时代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亚太经济战略"力图通过亚太经济战略争取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日本前情报调查局长!驻泰国大使冈崎久彦的说法具有代表性,(今后世界是亚洲的时代"日本应该以亚洲太平洋地区为中心发展国力"

应综合地调整亚洲政策和战略"以争取亚洲超级圈#)-(雁行模式)理论"即日本这只领头大雁带领东亚其他

小雁起飞"就是这种心理的一种折射#但是"从./世纪%/年代开始"日本经济一直在低迷状态下徘徊"从$%%.年到.///年"国民总产值每年增长仅$0"整个%/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年)"日本经济在亚洲的国际竞争力也由$%%/年的第1位降至.///年的第$+位2#日本国内甚至出现一种说法,冷战的结束造就了两个战败国"一个是政治上的苏联"另一个就是经济上的日本#日本政府和企业界虽然竭尽全力"依旧难以摆脱困境"这在国民心理上投下沉重的阴影#

与日本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年至.//+年间"中国经济始终以$/0左右的速度增长"

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亮点#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在不断上升#

中日关系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国内的经济和心态方面#在今日东亚"日本模式!(日本式的经营)都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荣耀"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共识)#越南!朝鲜都开始学习中国的改革经验"甚至印度!俄罗斯都在认可中国模式#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3巴尼巴滴说,(中国强有力的经济成就应当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灵感源泉#)受中国影响"墨西哥正改革其边境发展计划"以在与美国经济密切接触之时努力保护公民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发展具有墨西哥特色的全球化#越南现在就有学者在研究中国的(三个代表)理论"试图从中找到可能有助于发展的某些线索#印度社会学家拉姆戈帕尔3阿加瓦拉则说,(中国的成功试验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钦佩的#其他国家应该尊重她并向她学习#)他还说,(中国有时似乎还相信西方的宣传"并将其成功归功于西方的方式#但实际

上"中国有自己的道路值得研究#)

4中国模式还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表示,(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可以把其他人的手指接到你的手上"

你的新手指甚至可以活动"但那手指终究是别人的#应当分析和创造性地利用在其他国家证明有效的改革

因素#同时"俄罗斯应当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

心理特性和社会经济特点"走自己的路#)

56

当代亚太

.//6年第1期

政治3安全3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外交

*

-245参见亚历山德拉3

罗曼诺娃对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谢尔盖3拉佐夫的采访录,8时隔1/年后"我回到一个新的国家9"载:俄罗斯;8新闻时报9.//+年’月$+日#

舒亚3库珀3雷默<=>?@A BC >>D E F G B H I >

J ,8北京共识9"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K 年+月$$日#

日本经济新闻社委托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所做的8亚洲和日本的潜在竞争力9研究报告".///年$.月发表#

转引自陈峰君主编,8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9"

新华出版社$%%%年版"

序言第+页#参见8大平正芳的政治遗产9"

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第1’.LK /%页#

东亚经历的这场!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地壳运动#"导致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更给日本人的心理带来强烈震撼$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代表!贫困#%!落后#"而!富强#%!

富有#则是日本的代名词$日本已经习惯于面对一个积弱而分裂的中国$!&’年代初至(’年代末日本政财界及民间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重视中日友好的呼声当中"既反映了广大日本人民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也包含有对侵华战争的赎罪意识$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里"似乎还存在着认为中国贫穷落后%

赶上日本仍需几十年%对本国不构成威胁这样一种心理背景$因此助你一把"送你一程也心存余裕"甚至对来自中国的批评

批判"也较有)雅量*而不去)计较*$#

+但其后中国发展速度之快%发展潜力之巨大"都远远超过了日本人的想象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日本人开始以一种复杂的眼光关注中国的变化"对中国的强势崛起和自身的日渐衰落深感焦虑$,--.年/读卖新闻0所做的亚洲舆论调查表明"

日本人对变化中的中国的关注程度快速提升"其中"关注急速经济增长的占123&4$,--&年"

日本自民党在其关于亚太地区的第一个长期外交政策的纲领中预测"中国极有可能在5’,’年前后在经济上超过日本6$一位西方学者观察到"!对于中国由于取得某种经济优势而超过日本的忧虑"因-’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泡沫的爆发%

其经济问题开始出现而增强了#7$在一些日本学者看来"日益强大的中国甚至就是日本的克星$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森和子同意某些美国专家的观点8中日!政治对抗#将增加$野村综合研究所的宫本伸雄则断言8!日本和中国在今后.’9,’’年中不可能摆脱政治和战略的竞

争关系$#:!中国威胁论#%!联美制华论#因此应运而生$

民族主义的高涨

从5’世纪(’年代开始"

随着人类的经济生活向全球性演进和地区性经济;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再度兴起"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主体和构成单位的状况开始发生变化"

国家%民族概念趋向淡化"国境功能不断弱化"强调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和奉献%

认为自己的民族国家比其他民族国家优越的民族国家意识的重要性日趋下降"区域意识和区域概念的重要性迅速提升"

用亨廷顿的话说"!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活跃者"它们却也正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主权%职

能和权力#=$但在东北亚"

则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8

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出现上升态势"民族国家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与东南亚地区主义的不断上升形成鲜明对照"民族主义再度高涨"成为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政治的一大特色$

民族主义在东北亚呈现一派兴旺景象"

从共性的方面考察"主要根源于东北亚主要国家都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国民国家建设任务"或正在经历由民族国家向国民国家的过渡>$日本虽是发达国家"但在政治军事上严重依赖美国"处于!半独立#状态$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日本"

政治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与日本相似$中国是一个真正意义

&

当代亚太

5’’?年第2期

政治@安全@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外交+

67:=>田中明彦认为中国%

印度和俄罗斯目前都处在国民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参见田中明彦8/恐怖主义与现代世界0"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研究中心8/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理论探索0"时事出版社5’’5年版"第,1页$

塞缪尔@亨廷顿8/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0"新华出版社,--(年版"第,?页$

同上书"第5?2页$

同上书"第,5&9,5(页$杜浩8/冷战后中日安全关系0"世界知识出版社5’’1年版"第,5&页$

朱建荣8/日本的中国观BB 冷战结束后的变化与趋势0"人民网日本版"5’’,年(月.日$

上的独立自主国家!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民社会和公民意识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中国和韩国还面临解决海峡两岸和南北争端#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重大课题"在冷战结束#两大阵营间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对抗成为历史后!与发展以公民意识为根基的区域意识相比!强化民族国家意识对这些国家而言无疑更是当务之急"冷战的结束!还使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以及相互间实力对比的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愈来愈大"在东北亚!冷战后中日两国都进入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致力于由地区性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迈进!

日本则企图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军事大国"为达成这样的战略目标!两国都需要以民族国家意识凝聚和鼓舞人心"此外!日本与中韩之间存在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增加了彼此间的不信任和距离感!在影响区域意识形成的同时对民族国家意识也起到了强化作用"

二战结束后!对外侵略战争的惨败使日本普遍产生了民族毁灭感"但随着经济上的再度崛起!日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大心理再度膨胀!

企业和国民在世界疯狂并购与消费!媒体开始讨论日本是继续跟随美国作世界老二!还是超过美国作世界老大!以及如何同美国一起共同管理世界的问题"右翼分子如石原慎太郎等人更是开始向美国说$不%#对中国说三道四"自&’世纪(’年代开始!中国经济的蒸蒸日上与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又使日本社会普遍出现幻灭感和异化感!思想狂热#见解偏激#努力为一种新的民族自豪感鼓与呼!渴望有强硬的领袖出现的人群不断扩大"此外!民族主义的兴起也与日本力图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的诉求相一致"战后日本在政治和安全方面一直依附美国!不能名正言顺地拥有独立的政治立场和军事力量!成为$经济巨人#政治矮子#军事侏儒%!致使日本各个阶层在精神上普遍处于压抑和郁闷状态"成为$普通国家%!即成为与其经济地位相一致的政治#军事大国的呼声自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后一直未曾中断"近年来!日本各界主张以经济实力为背景#寻求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人更是在不断增多"

自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一直受帝国主义的凌辱"冷战时期!处在半封闭状态下的中国几乎没有参与国际社会的竞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自身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为将一个多世纪的强国梦变成现实!中华民族再次弘扬发奋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一点!在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后表现的最为突出"有学者观察到!

在)(*(年至)(+(年间!

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思想是$亲西方%和$反传统%"但从)(+(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着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大力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并特别强调中华民族的概念"例如!,

人民日报-在)(++年使用过$集体主义%或$爱国主义%或$中华民族%这三个词语的文章分别有).篇#

))/篇和&

/*篇!而相隔一年后!到)((’年!使用过这三个词语的文章却分别剧增为()

篇#0)*篇和1/*篇2"此外!中国的民族主义的再度兴盛和日本有直接关系"一般说来!

民族主义首先是受到伤害的社会做出的反

应3!在&’世纪前半叶!

日本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已经初见成效的现代化进程!给中国人民在生命财产方面造成巨大损失!在心灵上造成巨大伤害"近年来!日本政府非但拒绝在历史问题上做出深刻反省!而且还屡屡通过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插手中国

4下转第/’页5

+

当代亚太

&’’1年第/期

政治6安全6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外交

23柏林8,反潮流8观念史论文集-!译林出版社&’’&

年版!第.)*页"

,民间反日源何情绪高涨记者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人民网!&’’.年)月+日"

于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的战略考虑!美国国防部"##$年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警告’具有巨大资源基础的军事竞争者将出现在东亚沿海(!因此’获得更多的准入和基础设施协议具有更高的价值!九一一事件后’布什政府积极寻求在亚洲通过缔约和结盟的方式扩大潜在的军事合作伙伴数量’提高美国的远程投放能力和灵活进入的机动能力’增强美国的跨洋)跨地区军事干预能力’以应对中国崛起可能带来的挑战!在"##*年的%

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美国把中国视为最有潜力与美国展开军事竞争’并把破坏性军事技术投放战场’

以抵消美国传统军事优势的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新兴大国-!美国的目标是塑造这些大国的战略选择’确保没有任何外国势力能够在地区或全球安全中成为主导性力量.!

防止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地区霸权的出

现’一直是美国东亚战略的目标!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遏制和防范中国已成为美国

东亚战略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

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中对中国军力的夸大)美国国会和政府就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公司一事异乎寻常的关注)各种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的泛滥’都表明美国东亚战略的调整0

由九一一事件以来的以反恐为对外战略首要目标’改变为反恐与遏制中国崛起并重!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部署和调整’将使中国未来的安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2

上接第3页4台湾事务等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或变相翻案’

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导致中国民族主义的空前高涨!

柏林指出’民族主义意识+时常伴随着在

行动上对其他群体的反感或蔑视,(!换言

之’

民族主义需要敌人!不幸的是’受地理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因素的局限’现今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都倾向于把对方当作主要敌人!在日本看来’中国的崛起对自身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构成严峻挑战!中国不仅是日本发展政治军事的最好口实’更是阻碍其对外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年"月3日报道’

随着日本经济困难的加深’日本的民粹沙文主义和对外族的仇视与日俱增’而这种仇恨的主要目标’便是中国和中国人!而在中国看来’日本则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麻烦制造者,’是周边环境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近年来中国民间也出现了十分强烈的反日情绪!

在中日关系正常化5#周年之际’%

日本时报&曾发表社论’指出0+在2中日4两国’较年轻一代的兴起已抽走了推动发展6日中友

好7的劲头!结果’反日和反华情绪增长!在

日本’这样的情绪已助长了民粹主义势力!,这篇社论进一步不安地展望说0+2中日4两国间的心理方程289:;<=>=?@;A >B C D A E @=F 4已随中国信心的提升和日本信心的下降发生逆转!在这个意义上’日中两国人民正站在一个可能危险的关头’在此关头’情绪冲突如果失控’将导致双边关系一落千丈!,

-现在看来’这样的担心并不多余!

(

柏林0%反潮流0观念史论文集&’第G #5页!

-+H A 8A FA F IJ <@F AK B B IK B L M N A O B L =N P ,’Q R S R T

U V W X Y ’Z B 8

[5#’"##"[#

5当代亚太

"##*年第5期

政治\安全\]]]]]]]]]]]]]]]]]]]]]]]]]]]]]]]]]]]]]]]]]]]]]]]]]]]]]]]]]]外交

(-.

^_@I [’8

[5#[‘a R b c X T T V R d e X f X T Y X g X h V X i g X S j c k ’M B _N D A N :*

’"##*’8["l [在该报告中’美国特别强调包括中)印)

俄三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是决定"$世纪国际安全环境的关键因

素!

其中印度是美国的战略伙伴’美印间共享的民主等价值将为两国不断增长的战略合作提供基础m 俄罗斯仍处于转型中’已不可能对美国及其盟国构成昔日那样强度和规模的军事威胁!只有中国最有潜力成为现实的威胁!

‘a R b c X T T V R de X f X T Y Xg X h V X i g X S j c k ’Z B 8E B O _B N 5#’"##$[

东亚的变化与中日关系

作者:李文, Li Wen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

刊名:

当代亚太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

年,卷(期):2006,""(3)

被引用次数:6次

参考文献(20条)

1.张蕴岭转变中的中美日关系 1997

2.迈克尔·H·阿马科斯特朋友还是对手--前美驻日大使说日本 1998

3.李寒梅日本的政治外交转型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2000

4.查看详情 1996

5.查看详情 2001

6.宋成有东北亚国际格局:中韩日三国三足鼎立论 2004

7.李文中国的稳定发展与中日关系[期刊论文]-当代亚太 2005(07)

8.大平正芳的政治遗产 1995

9.陈峰君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 1999

10.日本经济新闻社委托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亚洲和日本的潜在竞争力》研究报告 2000

11.舒亚·库珀·雷默北京共识 2004

12.亚历山德拉·罗曼诺娃对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的采访录:《时隔30年后,我回到一个新的国家》 2005

13.朱建荣日本的中国观--冷战结束后的变化与趋势 2001

14.杜浩冷战后中日安全关系 2004

15.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998

16.田中明彦恐怖主义与现代世界 2002

17.民间反日源何情绪高涨记者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 2004

18.柏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 2002

19.柏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

20.Japan and China Need New Framework 20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刘胜湘.Liu Shengxiang中日关系的走向及其对东亚安全的影响-当代亚太

2007,""(10)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大国,中日关系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从理论上来看,未来中日关系可能出现三种状态:对抗关系、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东亚也会相应建构为三种不同的状态:互为敌人的对抗状态、互为对手的竞争状态和互为伙伴的合作状态.由于未来中日之间占主导地位的是竞争关系,东亚安全的主流是竞争结构,只有在竞争中加强中日合作

,减少对抗,东亚才有可能摆脱安全困境.

2.期刊论文赵品宇.ZHAO Pin-yu浅析冷战后美国东亚大国战略嬗变下的中日关系-江南社会学院

学报2005,7(4)

冷战后美国成为东亚大国力量结构中的关键角色,在美、中、日三角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冷战后美国东亚大国战略的核心是如何平衡与中日两国的关系,其战略的嬗变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制约中日关系的外部因素.美国东亚大国战略由均势战略转向优势战略不仅破坏了地区力量均势,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中日两国间在安全、历史等问题上的分歧.中日关系的趋冷将对东亚的安全、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3.学位论文温雅娇东亚一体化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对策浅探2009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浪潮下,区域一体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以区域一体化组织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世界经济三大重心之一的东亚,一体化进程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科学地建构理想合作模式,加快一体化进程步伐,是区域内各行为体和全球利益相关者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东亚一体化的各相关影响因素,是达致这一目标的前提。

本文通过对东亚一体化历史进程的简要回顾、对东亚一体化现状特点的总结,借鉴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对影响和制约东亚一体化模式选择和阻碍进程推进的各相关因素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首先,运用综合解释模式从经济、政治、地区安全、宗教与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制约东亚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因素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分析。其次,主要从国际格局的复杂变化、区域外组织和国家的挑战以及美国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制约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外在因素。由于上述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制约,东亚一体化的进程受到了严重影响,东亚区域一体化所表现出的滞后性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亚各国的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最后,针对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分歧,从增强东亚文化认同、改善中日关系、深化国际机制和妥善处理美国因素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4.期刊论文刘江永.LIU Jing-yong东亚格局与中日关系-外交学院学报2005,""(1)

本文所谓东亚格局,主要是指东亚地区中日美俄四大国所构成的地区大国关系的基本结构及其特征.中日关系与东亚格局相互交织、彼此影响."9·11"事件后,东亚格局开始发生新变化.其特点之一是,在中日美俄四国关系中,中日关系处于最差状态,日本处境最为不利.这种局面几乎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次出现.其前景值得关注.

5.期刊论文牟发松汉唐间的中日关系与东亚世界-史林2004,""(6)

汉唐间的中日关系与东亚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密切的关联.东亚世界形成过程中来自中国文化的强烈吸引力和巨大辐射力,构成中日交流的最初动因和向前推进的内在动力.7~9世纪日本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变化,使它最终被唐朝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所接纳.隋唐时期日本使节的争长及日本国号的变更,显示了日本力图与隋唐帝国保持对等外交的顽强努力,也埋下了后世东亚世界格局的历史基因.

6.期刊论文易刚明中日关系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2(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逐层深入,东亚经济的区域合作势在必行.作为本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和最有影响的国家,中日关系的发展、演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日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中日乃至整个东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必将促使东亚区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7.学位论文胡泳浩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1989~19982000

该文的总体构想就是在"三边关系"有大框架内,以中日关系为考察对象,以美国因素为研究变量,通过阐析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作用与影响来探讨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的互动连销机制,用一种三边互动、系统关联的视角去透视中日关系中的深层次因素——即美国在冷战后对华、对日的战略、政策调整.该文力求对简单地铺陈罗列三对双边关系一次理论上的突破.

8.期刊论文孙震海.Sun Zhenhai东亚区域合作与中日关系的发展-世界经济研究2006,""(12)

一个时期以来,在经济关系已经密不可分的情况下,中日政治关系却无法实现对称的发展.日本新领导人主政之后,对亚洲邻国的政策有所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出现了某些趋向好转的积极势头.但是,中日双边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并不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该继续进行双边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借助多边机制,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中日两国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双边关系因素,未能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形成更多的合力.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双方都有很多可为之事;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又会为中日两国提供在多边框架下,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双边关系的积极条件.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主张中日两国应积极共同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借助多边手段和机制,维护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9.期刊论文胡宗田.李利娟"东亚合作论坛2005: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教学

与研究2005,""(1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是中日关系既重要又敏感的一年.在近一个时期,中日之间各种矛盾不断凸显,严重地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国内外有远见的专家学者提出将中日关系纳入整个东亚的视野,在区域合作中看待中日两国关系.2005年9月23-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中日战略研究促进会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协办,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东亚合作论坛2005: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邀请了国内数十位日本问题及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来自日、韩、美、蒙等国的20多位外籍学者,收到了近50篇会议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景治、日本国驻中国大使馆政务公使堀之内秀久、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蒋立峰、中日战略研究促进会负责人张宇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副所长盐泽雅代、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名誉会长吴学文、日本21世纪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田中直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柴海涛、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岳晓勇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和学者以"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为主题,就"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东亚经济合作、东亚安全格局与安全机制、东亚合作与中国的作用"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坦率交流.

10.学位论文金花中日关系的进展与东亚共同体的建立2005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彼此间的联系变得日益密切,地区集团化步伐也不断加快,欧洲和北美都已经开始步入地区统一的轨道,这对一体化进程明显滞后的东亚产生了巨大压力,长期这样下去可能要冒着在全球竞争中被排斥的风险。为了实现东亚的繁荣和强盛,东亚各国必须齐心协力,加快地区合作的步伐。

东亚国家关于东亚共同体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可是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关键因素——中日关系近几年矛盾和冲突不断,成为这一历史进程的障碍。要建立东亚共同体,离不开中国和日本的参与,而中日关系改善的最大希望有在于推动东亚地区合作。以共建东亚共同体的意识,构建中日关系的新基础,是中日两国最终走出历史阴影、携手走向未来的最佳选择,反过来中日关系如何进展

,能够进行何种程度的合作,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东亚共同体的进程。

东亚共同体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也意味着困难长期存在。以东亚复杂的情景,东亚共同体的进程只能是循序渐进的,也需要比欧洲更长的时间。如果中日也能像法国和德国那样实现政治和解,真正地走到联合,无疑将大大加快东亚共同体的进程,造福于整个东亚人民乃至世界。

引证文献(6条)

1.方浩范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动因及其政治阻碍——中韩日对待"文化共同体"的态度[期刊论文]-东疆学刊 2009(2)

2.田芳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外资 2008(4)

3.金熙德经济利益·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二战后日本对华外交基点的摇摆[期刊论文]-当代亚太 2008(1)

4.金熙德21世纪日本外交的抉择[期刊论文]-国际政治研究 2008(1)

5.李文东亚的现代化与民族文化[期刊论文]-当代亚太 2006(12)

6.李文中日民间对立情绪增长原因探析[期刊论文]-当代亚太 20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5255429.html,/Periodical_ddyt200603001.aspx

授权使用:延边大学图书馆(wfser27),授权号:0bd5ddfa-5e52-4856-a36c-9e1901780bcd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4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