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3.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3.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3.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第三课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

4.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辨证的观点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问答、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根据歌曲个图片,请同学们分析这首歌说明什么问题,制造氛围让同学认识到我过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引出框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学生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这首歌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一)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板书)

1.我国的民族

请同学们带着自学指导的几个问题预习教材41页到43页上半部分

[教师]你能说出上面图片中的服饰分别属于我国哪个民族吗?(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

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哪个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云南,壮族)

选一个你熟悉的民族,介绍它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等(略)

结合我国民族分布图思考:你发现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吗?少数民族这个称呼是怎样来的?

[学生]大杂居小聚居。由于汉族以外的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2.民族分布的特点(板书)

[教师]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有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在汉族人居住的地方有少数民族人居住,在少数民族人聚居的地方有汉族人,也有其他少数民族人居住。

[教师]是啊!正因为我国各民族交错杂居,所以必须努力促进各民族人民和睦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板书)

[教师]有谁能说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根本制度。

[学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板书)

[教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也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那就可以不要国家的领导了是不对。因为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设立自治机关,这里的自治机关是指什么?

[学生]略

[教师]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1.新型的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时事追踪]

这些国家因为民族不团结而战火不断、民不聊生。

这一现象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学生]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

[教师]少数民族人民不仅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而且在我国的独立和统一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1950年,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举推翻农奴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西

藏人民多次粉碎了达赖等分裂分子分裂祖国的阴谋。由此可见,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我们应重视并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材料: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以青藏铁路为例,请分析青藏铁路的修通,对于我国经济和政治方面存在哪些重要意义。

[学生] 经济:有利于促进西藏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推动西藏在西部大开发中崛起,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政治: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巩固祖国西南边疆,维护国防安全;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材料:请你猜猜以下图片当中的风俗习惯分别是属于哪个民族

(芦笙节、摔跤比赛、万竿节、泼水节、火把节)

4.如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自觉履行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文字。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所以,我们要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团结,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板书)

材料:解读区旗(澳门和香港)

1.爱国统一战线

新中国的统一局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一国两制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3.中国党和政府对于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课本有效资源及课本中的材料,设计了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问题中探索质疑,学习知识,同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2、课堂中学生能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虽然答题语言不是很规范,但观点阐述基本完整,这还需要教师今后做进一步引导。

3、在课前我都做了精心准备,备课前对教学内容做了认真分析,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等等,正因为如此,才能把教学目标把握得当,设计思路合理。另外,课前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了课件和准备了相关的教学资源。

需要改进之处:

1、在学法指导上,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的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这个方面还需加强。

2、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思考的时间安排过长,对于知识点和重难点的落实不够,缺少练习。

3、课堂师生互动少,配合不是很好。

以上是我对这次教学设计的反思,存在很多的不足,希望老师们多多指导,更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 很早以前,我国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 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现有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1. 59% 。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为1.04亿,只占全国人口的8.41 %。因为这55个民族所占的比例小,人口少,所以,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在我国,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56个民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局面。也可以表述为各民族“大分散、小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的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一方面,各民族都有大小不同的聚居区。 我国各民族的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局面,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由于历代封建王朝的移民、屯田、屯军,汉族人民不断向边疆迁徙。 第二,由于战争、起义失败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迫使少数民族四处迁徙、或者是汉族起义失败后逃入民族地区。 第三,由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形成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二、我国长期保持着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形态 我国自秦汉以后就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此延绵不断,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直到今天,国家统一局面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土长期保持统一且未被分裂,文化传统古老且未能割断的国度,在世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各民族团结与平等的民族政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除了极“左”思潮危害,巩固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运用与创新,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归纳出我国当代民族关系的内涵,提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与共同进步的要求,强调加快发展是增强新时期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开创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也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坚持、发展与创新。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我国各民族大团结,民族地区大发展,民族工作成就辉煌的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实践中,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这个当代中国民族工作最主要的、最基本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做出了新发展、新贡献。科学地阐明了当代民族问题的内涵。 一、理论背景 在国家初创时期,新中国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破旧立新,确立了民族关系平等与团结的基本准则。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担负拨乱反正与开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局面,确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性质,并探索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道路,邓小平提出的富民政策与两个大局思想(,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二十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 ,就是为了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面临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东西部差距也明显拉大,这就需要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与充实新时期民族关系的内涵,江泽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的目标。 作为党和国家的最主要领导人,江泽民在审视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以及当今 我国民族关系的现状与特点后,创新性地指出:民族问题包括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两方面的主要内 容;我国民族关系的内涵应该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与共同进步;加快发展是增强新时期民族团结的 核心问题。江泽民的民族关系理论,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的民族工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 在实践中的创新。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当代民族问题的内涵作出了准确的归纳,把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作为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并辩证地指出,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互为因果,良好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得以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民族发展繁荣又是形成团结和睦民族关系的物质基础。江泽民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宏观战略性的思考,认为加速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必经道路,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的民族情况;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3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国两制;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学过程】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的民族情况(制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板书)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援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或在或小的聚居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的内部事务。 2、保障少数民族行使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新型的民族关系: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板书) 5、该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并要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复习回忆:历史上南北大一统的朝代:秦、汉(东汉和西汉)、隋、唐、元、明、清 二、一国两制和统一大业(板书) 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用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 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的原则 3、成功实践:(板书)(1)香港、澳门问题 ①由来:百年耻辱 香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租界新界。 澳门: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 ②实质:主权回归(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零时整,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维护国家安全教学设计

《维护国家安全》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懂得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的观念,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和下列材料) 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大约是20世纪初传入我国。它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周围居民和牲畜 生活用水。云南昆明市滇池内连绵一千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由于水质污染和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 思考:水葫芦破坏生态安全,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 虽说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虽说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 教师总结、过渡:作为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人类的安全也是离不开生态的,而国家安全更是需要人类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护国家安全》,板书:维护国家安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一)国家安全需要我们的行动 活动一:生活思考——生态安全急需保护 (展示教材P99“运用你的经验”和以下图片) 巴西龟又称“红耳龟”,原产于美国中南部。巴西龟的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捕食凶狠,是世界公认的生态杀手,被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列为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也已经将它列为外来侵入物种。由于巴西龟外形可爱、极易饲养,有些人买来当宠物饲养,甚至随意将其放到野外。巴西龟一旦进入江河、湖泊,就会与本地龟争夺食物,严重威胁本地龟及相关物种的生存,对原有生态链造成极大破坏。 思考:怎样避免发生类似的行为,更好地维护生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生态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都跟我们个人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 (二)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活动二:情境再现——“一位渔民的重大发现” (展示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的内容) 2012年,一位渔民在附近海捕鱼时感到渔网很沉,以为来到一条大鱼,赶紧招呼船工们帮忙,结果打捞上来一个类似鱼雷得东西。这位渔民当即用手机拍下站片,并发给省国家安全厅的工作人员。经查,这是一个性能先进、功能最强大的缆空水下机器人。它既能搜集我国重要海域内各类环境数据,又能探测获得我国海军舰队的活动动向,完成近距离侦察和情报收集任务。 1.思考:你如何评价该渔民的行为? 2.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目标导学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三)分清楚违法行为和正义行为 活动三:情境再现——明辨是非 (展示教材P101“探究与分享”及下列图片) 材料:遇到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的人和遇到某企业偷排工业废水的现象。 1.思考:这两种行为的性质是否相同?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康熙帝、乾隆帝平定西北的叛乱,以及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等史实;知道清朝的疆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西藏、新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涉及多个少数民族,七年级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较难掌握,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郑成功、“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等内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讲述本课前,先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经学生回忆、讨论,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1644年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南下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及各地反清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清朝在此后的统治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明朝末期,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2.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于1662年收复台湾,是民族英雄。 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建议教师参考有关资料,自制《郑成功进军收复台湾示意图》电脑课件,边演示边进行生动描述。 3.1683年清军入台,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 一、课时重难点: 【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大一统思想 【难点】内容特点影响背景 二、授课过程: 【阶段综述】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得到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汉朝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思想上由“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科技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知识整合】 1、秦朝: (1)统一: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①统一的原因: A、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E、秦国“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灵活有效。 ②统一: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③扩疆:匈奴、岭南、 ④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⑤意义: (2)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A、中央:皇帝制;其特征、本质 B、建立中央官制----(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职责;九卿中除奉常、廷尉、治粟 内史外,均为皇帝私家服务的,这反映了古代官制特征--- 事务与皇家事务混合一起,,家天下色彩浓厚。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 C、地方:全面推行,建立地方行政体制- ①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朝建立完备的郡县制度,后世沿用,不断 修正,元朝行省制度是对这一制度的大变革。 ②原因: A.经济:小农经济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保护和协调。 B.政治: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长期战乱,辽阔疆域下需要中央集权才能维护统一管理。 C.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D.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③内容: A.核心特征:皇帝直接任免郡县长官(人事任免权)。 B.机构状况: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郡尉、等 官制,分掌行政、兵事、监察。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与县同级别地方行政机构 称为‘县级以下有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 叫。 ④影响: A.郡县制的设置形成了中央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不得; B.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标志。 C.郡县制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与分封制比较,是历史的巨大进步。(3)制定细密、严苛的秦律: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很有影响。 (4)选官: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5)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韧与执著。但在他的性格与举止中也有刚愎、偏执、暴虐的一面。他从事的征战和兴建的工程多数具有深远的进步意义,但却征调太急,赋税过重,刑法严酷,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他相信人终有一死,却又耗费巨资寻药求仙。这都是他性格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专题讲座 初中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教学研究 叶小兵(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第一部分对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一、核心内容的界定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初中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了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演进,使学生了解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其历史发展进程的脉络和特点,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情感;二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使学生从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视野上,了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正确认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自强不息的根本保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两方面的内容是交织在一起的,构成了初中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在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无论是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上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都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的一条主线,是中国古代史的主体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秦汉以来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秦朝以后的两千年间,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其间虽曾经历了数次分裂又再统一的曲折过程,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总体上是向前推进的,而国家的分裂、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对立,以及曾存在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等,毕竟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密切交往,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国的版图也是由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共同组成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文化的交往把中国各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创造和发展了中华文明。中国各民族相互依存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使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结成了休戚与共、共同发展的紧密联系,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 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角度上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在我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里,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96%。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有9056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8.04% 。由于这个原因,习惯上把其余的兄弟民族称为少数民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政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虽都有一套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民族间却无平等可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

中国政府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并在50年代末完成。这场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曾经长期被压迫、遭歧视的少数民族真正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些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或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跨越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鸿沟,跨入了现代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贯彻执行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法律的保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都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在50年代组织人员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建立专门的民族语文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培养民族语文专门人才,帮助有语言无文字或有文字但不完备、不通用的民族创制、改进或改革文字,推进少数民族语文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这些民族文字主要在双语教学、成人扫盲、新闻出版等领域使用。

统一多民族国家教案和说课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授课教师:杨志 [课标要求]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要求学生能够把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教学重难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 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 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观看教材P41的四幅邮票,回答: 1) 你能说出图片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2) 除了上述民族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 3) 请学生选一个感兴趣的民族,介绍它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请学生观看教材P41的“各民族人民亲如一家”图及41-42的教材,回答:什么叫少数民族?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区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请学生阅读教材P42的填表题和教材内容,回答:我国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板书: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请学生阅读教材P43上的材料,回答:我们青少年在生活中可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2.3.3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2.3.3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新人 教版 我说课的题目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分析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因此,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培养维护祖国统一情感的重要内容。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认识到“一国两制”方针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理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和意义。 【能力目标】 (1)在获得有关我国民族国情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课前指导学生有效的预习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在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和意义的过程中,通过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采用合作、发现、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活化知识,培养学生

学以致用的能力。 4、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难点】“一国两制”方针的意义。 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相互交融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处理好民族关系,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因此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定为本课的重点;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学生虽然知道什么是“一国两制”,但是对“一国两制”的深刻意义理解的不够透彻,因此定为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教法的选择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观点。 因此,本课教学选择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讲授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以情境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这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来完成学习,主动实现意义建构(即能力目标)。例如:“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用Flash歌曲《爱我中华》引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用视频资料《乡愁》把学生带到忧国忧民的愁绪之中;最后用Flash歌曲《回家》表达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此外还采用讨论法和讲授法。探究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会引发学生的讨论,才会有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当遇到重难点问题需要突破时,就采用讲授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 教学方法贯穿本课教学内容的始终,因此本课的教学流程是: 创设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归纳提升——拓展延伸。以多媒体情境创设为契机,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静态的问题动态化,从而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培养学生归纳提升、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是要指导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发现疑难问题,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小组合作,结合情境和社会生活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共有三个目题,从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分析,它们是层层深入来凸现重难点的。

《维护国家安全》教案9.2

第2课时维护国家安全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和下列材料) 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 元。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大约是20世纪初传入我国。它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周围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云南昆明市滇池内连绵一千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由于水质污染和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 思考:水葫芦破坏生态安全,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作为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人类的安全也是离不开生态的,而国家安全更是需要人类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护国家安全》,过渡到课时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一)国家安全需要我们的行动 活动一:生活思考——生态安全急需保护 (展示教材P99“运用你的经验”和以下图片) 思考:怎样避免发生类似的行为,更好地维护生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生态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都跟我们个人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 (二)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活动二:情境再现——“一位渔民的重大发现” (展示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的内容) 1.思考:你如何评价该渔民的行为?

2.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目标导学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三)分清楚违法行为和正义行为 活动三:情境再现——明辨是非 (展示教材P101“探究与分享”及下列图片) 材料:遇到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的人和遇到某企业偷排工业废水的现象。 1.思考:这两种行为的性质是否相同? 2.遇到以上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示:1.这是两种相同性质的行为,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2.我们要积极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活动四:感悟法律的尊严 (展现教材P101“相关链接”及P102“阅读感悟”的内容及下列图片) 思考:“阅读感悟”中的常某为什么会被批捕? 提示:《国家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可以看出,常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必然受到法律制裁。 教师总结: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维护国家安全,我行动 活动五:小小讨论会 (展示活动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该做什么”为主题,开展一次讨论活动。综合相关案例,分析破坏国家安全的危害性。 (展示活动具体要求) 全班同学分成四组,第一步进行组内讨论,形成文字材料。第二步,各组分别选出一位代表陈述本组观点。第三步,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提示:(1)做法: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2)危害:威胁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结合具体材料分析)知识拓展:积极为维护国家安全作贡献。 教师总结: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 很早以前,我国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 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现有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1. 59% 。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为1.04亿,只占全国人口的8.41 %。因为这55个民族所占的比例小,人口少,所以,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在我国,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56个民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局面。也可以表述为各民族“大分散、小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的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一方面,各民族都有大小不同的聚居区。 我国各民族的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局面,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第一、由于历代封建王朝的移民、屯田、屯军,汉族人民不断向边疆迁徙。 第二,由于战争、起义失败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迫使少数民族四处迁徙、或者是汉族起义失败后逃入民族地区。 第三,由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形成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二、我国长期保持着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形态 我国自秦汉以后就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此延绵不断,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直到今天,国家统一局面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土长期保持统一且未被分裂,文化传统古老且未能割断的国度,在世界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地始终保持着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国家形态,客观地说是与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发展进程,以及中华民族强大的内聚力亦即“共同性”的不断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决定的。 1.独特的地理环境 我们伟大祖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她的东面是浩瀚无边的太平洋,长达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对于古代农耕民族而言是根本无法逾越的巨大障碍。西面有高耸云端的帕米尔高原、阿尔泰山等高原屏障。西南方向则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众多山脉纵横其间,喜马拉雅山如同一扇巨墙,成为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的自然分界。北面是著名的蒙古高原,那里多是戈壁沙漠,所谓“平沙万里无人烟”,环境异常恶劣。中华民族生存的这片地域,亦即一面邻海,三面为陆上高 山或戈壁阻隔的地理状态,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性的半封闭的地理“单元”。基此,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时间:2014-2015学年度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认识到台湾与大陆统一是必然趋势。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2、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必将与祖国统一。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教法选择] 情景体验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视频 导入播放视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让学生认识感悟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设置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 践行与评价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活动一、师生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提问:歌曲或舞蹈反映的是哪个民族,涉

及了哪些文化内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文化成就。) 活动二、小组代表介绍自己收集的我国历史上民族迁徙和融合的史实,以及八年级地理课中介绍的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得出结论: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少数民族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板书) 活动三、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聚居区即五大民族自治区的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自治区是根据什么制度确立的?教师简单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四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另三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板书)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快速阅读教材,结合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合作完成下面的图表,然后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准确,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历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一定比例 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教学 对一种风俗习惯是改革还是保留是本民族人民内部的事,任何人和单位不能进行干涉 政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公民信教和不信教 实施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通车 1.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首先师生共同感受全国人民为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后想一想: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还可以…… 引导:我们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中和少数民族同学和睦相处。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九年级思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知识目标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 4.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辨证的观点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一国两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问答、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乐曲《嘎达梅林》,歌曲《格桑啦》 [教师]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你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俗吗?这两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你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回答,说出《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乐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格桑啦》是藏族的歌曲,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世代景仰的英雄。 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介绍蒙古族和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出框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学生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这首歌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唱出了我国各民族人民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隋、唐、宋、元、明、清,我国一直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一)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板书) 1.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板书)

国家安全教育日教案

国家安全教育日教案 ------ 国家安全,就在你我身边 三(4)班宋春艳 今年4月15日是新国家安全法实施以来的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这个特别 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讲一讲有关国家安全的那些事儿。 国家安全涵盖方方面面 国家安全并不只和安全部门有关系。根据2015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现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越来越广泛,任何一个领域如果出现安全隐患,严重起来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安全利益。我们处在一个高风险的社会,安全问题是高度关联的。”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莫纪宏指出,“新国家安全法不是机械地把那些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分离开来,而是把国家安全确定为一种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这体现了我们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国防法制司司长吴浩认为,我国当前面临着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非传统领域安全日益凸显,因此,制定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法,是应对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

“宣扬民族仇恨情绪等不良文化, 任何国家都不会任其泛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国际法所法治战略研究部主任李忠说, “文化安全既不是文化锁国、 限制言论自由,也不是 我们不再对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要制定实 施政治、国土、经济、社会、资源、网络等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 保障国家政权主权安全, 防范化解经济安全风险,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传统安全和新安全一个都不能少 专家指出,与传统的安全观不同,新的国家安全观的目标是构建集政治安全、 国土安全、 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 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相对于人们较为熟悉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安全 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根据国家安全法,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 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 家安全的外商投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 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和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 莫纪宏表示,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事项进行审查是国际惯例。 “在重大产业领域如果不进 行安全审查,我们的产业结构就有可能被外部势力控制, 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失去了应有的可 持续发展动力。”他认为,国家安全法特别要求把审查和监管制度结合起来, 监督外资技术 进来以后是不是按照中国法律来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安全“防火 墙”。 在文化安全方面,国家安全法要求,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掌 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我们要继续开展平等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中华文明, 给全人类 作贡献。 国家安全法首次明确了 “网络空间主权”的概念。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