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未来大学和信息化教育

未来大学和信息化教育

未来大学和信息化教育

摘要: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带来了大学的巨大变革,这些变革使人们对大学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和深刻。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来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对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教育也将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讨论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对大学教育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未来大学、网络大学、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要造就具有创新能力和高综合素质的新一代的顶尖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爆炸,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旧的知识传播途径已经满足不了这种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由于经济全球化出现、知识产业的兴起、网络化社会的形成等因素使得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与增长,在时空界限上无限渗透,在选择方面的具有多样性,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方式,而网络无疑是知识传播的最佳载体。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上大学成为必然,而且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70年代末已出现了网上大学,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网上大学、远程教育中心、网上教室等。可以预见,未来的大学将有以下特点:

1.大学教育走向普及,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大学类型的分化,特别是社区大学的普及,高等教育将走向世俗化,网络所具备的开放性将使大学与社会成员的关系更加密切。上大学不仅仅是只为学习一门技艺或专门知识;它不仅是每个人生活的权利,学习的过程将成为一种乐趣。网络化将这种潜在的权利和乐趣变为现实时,对广大的社会成员而言,大学学习原有的以学习高深学问为核心的单一价值取向将减弱。

2.网上大学极大地普及,大学的地域性消失。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将改变大学的地域性。过去的大学往往以所在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相应成辉,构成独特的大学城文化现象。知名的大学学府,成为人们心目中圣殿。而虚拟网上高等教育中,某学科组成的虚拟课程可以成为全球再学人员的课程,该课程的制作将由来自全球不同大学的优秀教授、设计专家来制作。这种网上教学论坛将成为教育的“中心校园”,如果某一论坛拥有众多的优秀课程,无疑会成为全球学科和科研交流

的中枢。未来的大学,将是网络学科和科研交流的中枢,根本不存在地域的划分。

3.大学的综合性受到影响。二十世纪,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分支领域的不断涌现,综合性成为大学发展的趋势。网络大学的出现,将大学的综合性特征降弱,由于地域局限带来的问题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将不复存在。网络化将把无数的学校和学术机构联系起来,解决了知识和技术的共享。人们将不再需要在同一所大学里设置所有的学科,取而代之的是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整合。当学生不受围墙的限制,以多种方式出入无围墙的网络大学时,大学作为传递知识的宝殿的作用不再唯一。未来大学将更趋于普及化,更加贴近社会,服务社会。未来大学将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共同体”,人们在瞬间将可了解到世界上任何角落发生的事件,领略到另一种文化现象(网络文化)。未来大学的责任在于当它自身成为一种文化体时,如何清醒地继承、发展、丰富、创新多元文化,维护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的地域文化。无论未来大学的真正发展道路如何,大学作为人类所构建的知识大厦,将人类探索知识的方法传递给后人的功能是不会改变的。

如今,全世界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正处于初始阶段,还在经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很多困惑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已经远远超越信息技术本身的问题,更多指向信息技术背后的大学教学、科研、管理体制创新与大学发展的目标导向乃至大学文化、观念等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层问题。

全球最大的教学平台服务商,美国Bb公司以《创建21世纪的大学教育》为标题,发表了高端访谈,在对北美50位大学校领导进行深入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报告概括出“让大学校长夜不能寐”的四大问题:学生参与,绩效评估,财政创收,全球战略;相应的对策也是四句话:机构灵活,学生流动,技术普及率,投资汇报率,由此可窥见他们视野中21世纪大学发展的图景。

国外的一流大学,尤其是美国名牌大学,在思考和应对信息化挑战时,创造出许多引人注目的新景观,值得我们学习、思考与借鉴。

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启动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简称“MIT OCW”),虽然早已不是新闻,但对其目标与价值的认识却在不断深化。策划并亲自倡导该项目的MIT前校长维斯特(Charles Vest)希望在10年内把MIT所有的课程内容放到网上,供全世界所有的人免费使用。OCW提供的并不是网上的MIT学历教育,

其价值在于推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这不仅创造了全新的学习时空,而且孕育了知识价值观的一场深刻变革,并成为信息时代教学创新的突破口。MIT的这一创举对各国的网络课程建设和高等教育信息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到2008年,美国已有42.3%的高校设置了CIO(首席信息官)职位。30%以上的CIO直接向校长汇报工作;近50%的CIO进入校委会,且比例呈上升趋势。这意味这CIO已成为美国高校主管信息化的校级领导,这是信息化战略地位与战略价值提升的重要标志。而且,CIO管的事也越来越多,从美国的情况来看,最早是主管4个IT事务,发展到现在主管18项IT事务。CIO在大学中职能的拓展和地位的迅速提升,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大趋势和制度保障。

用国际视野反思中国教育信息化,我觉得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的特点是差异大、体制障碍多;存在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差异大主要表现为:名牌大学与普通高校差异大,东西部高校差异大,高校内不同院系、部门信息化程度差异大,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源不仅在于办学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更在于高校领导和院系、部处领导对信息化认识、重视程度,尤其是理解深度的差异大。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面临众多挑战,和美国相比,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副校长分管的树形权力架构的科层体制,已成为我国高校信息化深化发展的“瓶颈”。挑战和机遇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体制障碍恰恰是以信息化带动高校体制创新和管理流程再造,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IT部门地位的最佳时机。

综合国外大学信息化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我国的大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一、放开眼界,在技术服务范围的拓展中,促进高校管理以整合信息资源为杠杆的流程再造,实现 IT部门职能提升的三个阶段和两次跨越。

三个阶段指的是:立足大学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的舞台,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模式的变革;在整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必然涉及部门之间的协调与管理流程再造,由此冲破部门、院系间的壁垒,这自然就拓展了信息化部门的功能,CIO体制呼之欲出;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通过大学高层决策者的直接推动,这势必要求高校CIO地位的提升:参与大学的战略决策和变革管理。在此过程中,高

校信息化管理部门必须实现两次跨越:从单纯的IT技术服务部门提升为兼有IT 管理、协调职能的部门;在大学IT规划中上升为推动和引领大学改革发展的具有战略价值的部门。

要想实现这两次跨越,不仅取决于大学领导和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和决心,而且取决于IT部门的实力、人员素质,尤其是IT主管的眼界、水平、地位和实力,能否在推动本校信息化的深化发展中建功立业。

二、在跨校的交流、合作中总结、提升、推广成功经验,艺术化地影响各级领导和战略决策,高教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是个很好的舞台,做了大量实事,要进一步扩大学会的影响力、实力、核心竞争力,重视对成功经验的总结、提升、推广,不仅从技术和管理的视角去总结,还需要从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视角去提升;不能仅满足于影响各高校的IT部门,更需着眼于影响大学校长、地方政府、乃至国家相关领导部门。

三、认清使命,发现和培养人才,充分利用舞台,联合“各路神仙”创造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希望之路。

高校信息化的历史使命是:不断提升IT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的层次、水平和效益,创造新的学习文化和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模式,彻底改变千百年来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改变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的科研模式和管理模式,实现高校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从根本上解放师生和管理者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CIO角色研究及启示》

2.《专业协会在大学创新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美国高等信息化的成功之道探秘》

3. 《全球化视野中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潮流——东亚研究型大学网络文化共建共享的战略思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