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横岗中学扩建工程边坡勘察报告.docx

0横岗中学扩建工程边坡勘察报告.docx

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局

横岗中学扩建工程东南侧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ZHEJIANG HUA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二○一五年八月深圳

工程编号: WK14017S

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局

横岗中学扩建工程东南侧边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阶段)

总经理:饶猛

总工程师:金忠良

审定:夏军红

审核:付关伟

项目负责:陈刚

编写:陈刚温耿马

资质证书: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B133029071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ZHEJIANG HUA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二○一五年八月深圳

目录

Ⅰ、文字部分

1、前言 (1)

1.1、工程概况 (1)

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

1.3、勘察内容 (1)

1.4、勘察主要执行标准与依据 (2)

1.5、勘察工作方法 (3)

1.6、勘察工作量 (3)

1.7、说明 (3)

2、地质环境条件 (3)

2.1、气象水文 (3)

2.2、地形地貌 (4)

2.3、地层岩性 (4)

2.4、特殊性岩土 (5)

2.6、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5)

2.6.2 边坡支护设计、治理有关的岩土参数 (7)

2.7、地质构造 (7)

2.8、水文地质条件 (7)

3、地震效应分析 (9)

4、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10)

4.1、边坡现状 (10)

4.2、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10)

5、边坡治理措施建议 (13)

5.1、边坡整治措施建议 (13)

5.2、边坡变形监测建议 (13)

6、结论与建议 (13)

6.1、结论 (13)

6.2、建议 (14)

Ⅱ、图表部分

图表名称数量单位图号

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2张

2图例1幅TL

3钻孔平面布置图1幅PMT

4工程地质剖面图9幅DP-01~DP-09 5钻孔柱状图9幅BZK1 ~BZK9 6利用钻孔柱状图8幅

7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1张

8土的腐蚀性分析报告1张

9水质分析报告2张

10边坡现状及岩芯照片14张

1、前言

1.1、工程概况

受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局委托,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对龙岗区横岗中学扩建

工程东南侧边坡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

勘察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横坪路南侧,交通便捷。场地西侧为横岗中学扩建

工程施工区,边坡东侧为一厂房,该边坡长约290m,坡脚标高53.13~57.81m,坡顶标高58.92~74.51m,坡高 6.0~17.0m。大致呈北至南拐向西走向,边坡呈“』”状。边坡为二级坡,一级坡高约为 10.0m,二级坡高约为 3.0~6.0m,坡面为横岗中学扩建工程场地开挖形成,

坡度为 45°~50°的坡度,为填土边坡及土质边坡,坡面较为平整,现呈裸露状态。

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结合工程的规模和特征、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等判断: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评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3、勘察内容

本次勘察旨在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所需的技术参数;对边坡的稳定性作出分析评价,并对边坡支护的方法作出分析和建议。本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

(1)、查明地貌地形特征。

(2)、查明岩层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地质构造

尤其是断层的发育程度,地表地下水出露情况,对重要的地质点、地质界线、地质现象采

用测量仪器进行精确定位。

(3)、查明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4)、查明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度、闭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

(5)、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6)、不良地质现象的范围和性质,尤其是滑坡范围、规模、危害程度等。

(7)、坡下及坡顶临近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地下水设施的

分布和埋深,地下水设施的分布和埋深,查明边坡面已有电缆线分布和走向。

(8)、试验项目及要求:土的常规试验、水质简分析等,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集

试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每层岩土主要指标的试样数量:土层不应少于 6 个,岩石抗

压强度不应少于 9 个。岩体和结构面抗剪强度宜采用现场试验确定,取地下水 2 组进行水质简分析。

(9)、原位测试

①在技术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②每个钻孔应量测初见水位及终孔后24 小时的静止水位。

(10)、勘探范围、布置及勘探孔深度要求

①勘探范围:包括坡面区域、到坡顶边缘线水平距离不小于 1 倍土质边坡高度或不小

于 1.5倍土质边坡高度的坡顶区域,以及可能对边坡工程和建筑物有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

②钻探: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施工图设计需要布置勘探点,查明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本次边坡勘察总孔个数:ZK1-ZK9 共 9 个,勘探线间距约为30m,勘探孔均在坡顶。

③勘探孔的深度:勘探孔深度不小于20 米或钻至边坡底下 5.0~8.0m。钻孔终孔验收后,均采用粘性土进行封堵密实。

1.4、勘察主要执行标准与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6)、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

(10)、深圳市《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SJG01-2010);

(11)、其它相关规范及有关规定;

(12)、《横岗中学扩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4 年7月。

1.5、勘察工作方法

根据国家现行规范和现场踏勘情况,本次勘察工作采用场地工程调查、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查明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边坡治理设计提供准确的岩土设计参数,结合场地工程地质调查,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1.6、勘察工作量

根据国家现行规范和现场踏勘,结合场地地质环境、边坡类型及地质灾害现状、潜在地质灾害类型及可能采取防治措施,本次勘察工作量的布置是:共布置2条勘探线9个钻孔。要求勘探孔的深度不小于20 米或钻至边坡底下 5.0~ 8.0m。完成的总体工作量情况

见表 1。

主要工作量一览表表 1

序号项目工作量备注

1测量放点 /孔位复核9点/9 点/

2钻探(泥浆护壁)219.8m/9 孔利用 98.1m/8 孔3标准贯入试验40 次/9 孔/

4土工试验采取土试样18 件/9 孔/

5水质分析试验采取地下水试样2件/2 孔/

6土的腐蚀性分析采取土样2件/2 孔/

7勘探点定点测量组日9/

8场地现状及岩芯照片14 张/

1.7、说明

1、本报告中坐标系统为深圳独立坐标系,高程为1956 年黄海高程。

2、勘察钻孔使用完成后回填封孔。

3、利用前期施工的钻孔资料8 个(ZK30 、ZK38 、ZK55 、ZK61 、ZK64 、ZK68 、ZK70 、ZK72,钻孔深度按现状孔口标高计算)(《横岗中学扩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4 年 7 月)。

2、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水文

深圳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常

青。年平均气温 22.2℃,无霜期为 348 天;最高气温在 7 月,最高温度 38.7℃,月均气温

28.2℃;最低气温是一月,最低气温0.2℃,月平均气温 14℃。年平均降雨量1879.8mm,4~10 月为雨季。平均年蒸发量大于1500mm。

深圳市台风次数多。台风影响时间以6~10 月较多,尤以 7~9 月为高峰期,台风带

来大量的降雨,多年台风期平均降雨量689mm,台风期最大降雨量1648mm。本区常年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东东向,其次为东北向和东向,西向和西北向风较少。年平均风速2.6m/s。

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强对流、干旱、短期寒潮及低温阴雨。勘察区内水系弱发

育,无常年流水。

2.2、地形地貌

勘察区域原始地形地貌属高台地地貌单元,后经人工开挖形成现有坡形,边坡为土质边坡,钻孔孔口高程在63.73~74.56m 之间。

2.3、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的地层按地质成因划分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土层

(Q ml),第四系坡积层( Q dl)及第四系残积层( Q el),其下伏基岩为下石炭统测水组(C1dc)泥质粉砂岩。在地质成因分层后,根据岩土工程力学性质再细分为若干层,现分别描述如下:

2.3.1、人工填土层( Q ml)

素填土①:褐黄色、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粉质粘土回填而成,局部含有少量碎

石块、混凝土块及砖块,稍湿,填土年限为 8~10 年,基本完成自重固结。层厚 1.20~20.20m,层顶高程63.73~74.56m。本次勘察在所有钻孔均有揭露。该层层厚不均匀、物质成分较

杂乱、不均匀。本次勘察该层标准贯入14 次,击数范围 4~12,平均击数为7.5 击。

2.3.2、第四系坡积层( Q dl)

粘土②:褐黄色,稍湿,可塑 -硬塑。摇振反应不明显,干强度、韧性中等,含有少量植物根系。层厚 2.90~5.70m,层顶高程 62.15~65.65m,层顶埋深 1.20~8.90m。本次勘察在场区内 BZK7 、BZK8 、BZK9 钻孔中有揭露。本次勘察该层标准贯入 4 次,击数范围

14~25,平均击数为18.2 击。

2.3.3、第四系残积层( Q el)

粉质粘土③:褐黄色、浅红色,可塑 -硬塑。由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具残余结构,岩芯呈土柱状,合金钻具易钻进。层厚为 2.80~12.60m,层顶高程 54.32~61.37m,层顶埋

深 4.10~20.20m。本次勘察在场区内除 BZK4 、BZK5 外所有钻孔中均有揭露。本次勘察该

层标准贯入 9 次,击数范围 10~30,平均击数为 24.3 击。

2.3.4、下石炭统测水组( C1dc)泥质粉砂岩

勘察区内下伏基岩主要为下石炭统测水组(C1dc)泥质粉砂岩:依其风化程度的不同,本次勘察揭露其全风化带及强风化带,其岩性特征简述如下: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④1:褐红色、浅黄色,风化强烈,局部含有少量风化硬块,岩芯

呈土柱状,土质坚硬。层厚为 1.30~4.70m,层顶高程 47.03~55.45m,层顶埋深 16.20~23.00m。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本次勘察该

层标准贯入 7 次,击数范围 38~47,平均击数为 44.0 击。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2:浅黄色,风化裂隙发育,手可折断,岩芯呈碎块混土状,局

部含有少量风化硬块。层顶高程45.53~58.39m,层顶埋深13.80~21.50m。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本次勘察该层标准贯入5次,击数范围 58~61,平均击数为 59.2 击。

各岩土层详细分布情况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2.4、特殊性岩土

勘察区内的特殊性岩土为素填土、风化岩和残积土。

(1)素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粉质粘土回填而成,局部含有少量碎石块、混凝土块及

砖块,稍湿,松散。层厚不均匀、成份较复杂、承载力低、压缩性大。

(2)风化岩和残积土:残积粉质粘土呈可~硬塑状,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已风化成

类似土状或半岩半土状,存在不均风化现象,在天然状态下,其物理力学性质均较好,但

受到施工扰动或地下水浸泡,其承载力及抗剪强度呈明显下降,产生对工程不利影响。

2.5、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深圳市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勘察的结果综合分析,在揭露深度范围内,未发

现岩溶、危岩、活动构造等其它不良地质作用。该边坡在多种不利因素作用下,有潜在崩

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2.6、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6.1 土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

为了评价场地内各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共采取了18 组原状土试样,按国

家现行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了室内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详见“土工试验成果表”。场地主要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统计于表2:

土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统计表表 2

天然

100 ~剪切试验天然密比孔隙液塑塑性液性200kPa压缩饱和快剪

含水

度重比限限指数指数平均压模量内摩擦凝聚层统计

缩系数角力名项目

wγG e W

l

W p I

p

I

l a1-2

EsφC s

(%)(g/cm 3)(%)(%)(%)(MPa-1 )(MPa)

ο

(kPa) ( )

最大值27.7 1.98 2.680.8235.4022.8012.600.720.48 6.4726.527.50最小值17.5 1.77 2.670.6825.5015.4010.10<00.26 3.7817.025.60

平均值22.43 1.89 2.670.7329.7018.6711.030.360.35 5.1120.5726.47人工

标准差 3.980.080.010.06 3.74 2.65 1.140.290.070.89//

填土

变异系数0.180.040.000.080.130.140.100.800.210.17//标准值25.72 1.82 2.670.7832.7920.8510.090.600.41 4.37//频数666666666633最大值34.20 1.92 2.70 1.0744.9028.2016.800.810.62 6.8627.3048.10最小值17.30 1.63 2.680.6930.1019.0011.100.000.26 3.3416.3013.60残积平均值27.11 1.80 2.690.9138.0124.3313.690.300.46 4.3320.6125.93粉质标准差 4.680.090.010.11 4.54 3.07 1.540.270.100.96 3.7812.79

粘土

变异系数0.170.050.000.130.120.130.110.920.210.220.180.49标准值29.26 1.76 2.680.9640.0925.7312.980.420.50 3.8917.8216.47频数888888888877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统计表表 3

岩土名称

人工填土①粘土②粉质粘土③

全风化泥质强风化泥质

项目粉砂岩④ 1粉砂岩④ 2最大值1225304761

最小值414103858

平均值7.518.224.344.059.2

标准差 2.38/ 6.76 3.06/

变异系数0.32/0.280.07/

标准值 6.3/20.141.7/

频数144975

注:剔除个别异常击数,不参与统计。

2.6.2 边坡支护设计、治理有关的岩土参数

根据场地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资料,结合深圳地区经验,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GB50330-2013 )、深圳市标准《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SJG01-2010)的有关规定,边坡稳定性计算及边坡支护设计时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4。

边坡设计基本参数建议值表 4

快剪土体与边坡坡度允许值(高

锚固体宽比)土对挡

地基承载

天然密度的粘结土质边土质边墙基底地层名称力特征值

(g/cm3)内摩擦φ粘聚力 c强度特坡坡高坡坡高摩擦系

f ak(kPa)

(度)(kPa)征值< 5m5~10m数μ

f rb(kPa)

素填土

1.801015301:1.201:1.500.2090

(Q ml)

粘土

1.831925301:1.001:1.250.23180

(Q dl)

粉质粘土

1.852228351:1.001:1.250.25200

( Q el)

全风化泥质

粉砂岩19.52635601:1.001:1.250.4300

( C1dc)

强风化泥质

粉砂岩20.530401201:1.001:1.250.4500

( C1dc)

2.7、地质构造

据调查与地质钻探,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构造现象,根据地质矿产部《深圳市区域稳定

性评价》(1991.6,地质出版社)的资料,场地位于基本稳定区内,本次钻探未揭露明显断裂构造,受区域构造的影响,钻孔岩芯较破碎。

2.8、水文地质条件

2.8.1、地表水

勘察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雨季有大气降水形成的临时性地面片流。该边坡为场地建设形成的人工边坡。坡脚地段水文地质分区属于地下水的径流区,雨季时,汇聚坡顶的大气降水,以地表湍流及地下水的型式,暴雨时,也有可能形成短暂洪流。

2.8.2、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属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水位变化因季节

而异。泥质粉砂岩中赋存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及上层地下水补给,其涌水量大小及径流规律主要受节理裂隙控制,局部与潜水形成稳定的地下水水面。

雨季时,连续降雨,导致地下水变化幅度较大,土层软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2.8.3、地下水位

勘察时, BZK8 、BZK9 钻孔遇见地下水位,水位高程介于55.23~57.07m,深度介于8.50~ 10.20m。受大气降水影响,水位变化因季节而异,变化幅度介于0.5~1.5m。

2.8.4、水质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勘察结果,场地内各地层均可按弱透水性地层考虑,场地环境类别属Ⅱ类。

本次勘察在钻孔 BZK8 、BZK9 号钻孔内各采取 1 组地下水试样,并进行了室内水质分析试验,其试验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表”。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有关标准进行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其判定结果详见下表5:

地下水腐蚀性判定表表 5

指标水对砼结构的水对钢筋砼结构中腐蚀性钢筋的腐蚀性

孔号分析项目

单位含量Ⅱ类弱透干湿环境水层交替

SO42-mg/L7.53微//

Mg 2+mg/L0.95微// BZK8pH 值/ 6.03/微/

侵蚀性 CO2mg/L15.57/微/

-

mg/L20.75//微

Cl

2-

mg/L9.41微//

SO4

Mg 2+mg/L 1.43微// BZK9pH 值/ 6.05/微/

侵蚀性 CO2mg/L13.35/微/

Cl -mg/L17.29//微根据勘察和水质分析试验结果,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年版 )中关于水质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场地环境类别属Ⅱ类,地层渗透性按弱透水性地

层考虑,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本次勘察对地下水位以上的土样进行了 2 组土样的易溶盐分析,其分析结果详见表

6“易溶盐含量试验报告”。

易溶盐含量试验报告表 6

测试项目

2+2+-2-HCO-2--

Ca Mg Cl SO43CO3OH

总含盐备土样编号PH

值量( %)注室内编室外编

取样深度mg/kg 土

号号

6339BZK7-15.90-6.1016.29 1.2288.8714.66256.300.000.007.620.055 6342BZK8-1 1.40-1.6018.01 1.3598.2337.81212.460.000.006.800.053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有关标准进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

蚀性判定,其判定结果详见下表7。

土腐蚀性判定表表 7

土对钢筋混凝土结土对钢结构

指标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分析构中钢筋的腐蚀性的腐蚀性孔号

项目Ⅱ类强透水弱透水

单位含量A B交替

环境性土层性土层

SO42-mg/L14.66微//// BZK7PH 值PH7.62/微微//微Cl -mg/L88.87///微/

SO42-mg/L37.81微//// BZK8PH 值PH 6.80/微微//微Cl -mg/L98.23///微/根据勘察和土易溶盐分析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 年版 )中关于土的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场地环境类别属Ⅱ类,地下水位以上土层按弱透水

性地层考虑,场地土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

微腐蚀性。

3、地震效应分析

根据类似场地经验,结合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相关要求评定,拟建场地其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 4.1.3、4.1.5条之规定,本场地覆盖层厚度约为 20m,估算本场地覆盖层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等效剪切波波速为200m/s,场地土类型为中

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为 0.35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第 4.1.1条之规定,该边坡高度较高,填土层较厚,为抗震不利地段。

4、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4.1、边坡现状

根据现场踏勘,边坡为工程建设人工开挖及堆填形成,为填土边坡及土质边坡,边坡

长约 290m,坡度约为 45°~50°,坡高 6.0~17.0m,坡面较为平整,呈裸露状态。

4.2、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4.2.1 定性分析(坡率法)

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规定的土质边坡坡率允许值(表6),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

根据钻探结果及现场调查可知:该边坡主要由人工填土①、坡积粘土②、残积粉质粘土③、全风化泥质粉砂岩④ 1及强风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 2组成,按土质边坡进行坡率法

分析。根据现场踏勘,边坡为人工开挖形成,一级坡高约10m,坡度约 45°;坡中平台宽

约 1.0~1.5m,二级坡高约 3.0~7.0m,坡度约 45°,坡面较为平整,成裸露状态。现状边

坡的坡率大于坡率允许值,其处于欠稳定状态。

土质边坡坡率允许值表 8

边坡土体类别状态

坡率允许值(高宽比)

坡高小于 5m坡高5~ 10m

密实1:0.35~ 1:0.501:0.50~1:0.75碎石土中密1:0.50~ 1:0.751:0.75~1:1.00

稍密1:0.75~ 1:1.001:1.00~1:1.25

黏性土坚硬1:0.75~ 1:1.001:1.00~1:1.25硬塑1:1.00~ 1:1.251:1.25~1:1.50

4.2.2 半定量分析(稳定性验算)

(一)计算方法

由于该边坡主要由人工填土①、坡积粘土②、残积粉质粘土③、全风化泥质粉砂岩④1及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 2 组成,该边坡可按土质边坡进行考虑,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边坡

稳定性较为合理。选用的计算软件为理正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

(二)计算工况

根据坡体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坡体在天然状态、连降暴雨等条件下将受到自重、动

水压力等作用。暴雨对边坡产生局部失稳的作用表现为降水入渗边坡后,增加了潜在滑动

面上土体的自重、动水压力等荷载,同时降低了土体内潜在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进而

影响边坡的稳定性。根据边坡在天然状态和连降暴雨时的受力情况,确定以下两种计算工

况如下:

工况一:天然工况工况二:天然 +暴雨工况

(三)计算剖面

该边坡主要由人工填土①、坡积粘土②、残积粉质粘土③、全风化泥质粉砂岩④ 1 及强风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④ 2 组成。

通过分析比较可知:选取剖面BZK2 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

BZK2 剖面地层分布由上到下为:人工填入①17.3m,粉质粘土③厚度 5.4m,全风化砂岩④1厚度 2.7m。

各剖面计算简图如下:

图 1 剖面 BZK2 计算简图 (天然工况 )

图 2 剖面 BZK2 计算简图(暴雨工况)

(四)计算参数

应用理正边坡计算软件计算其边坡稳定系数,计算控制参数和条件见表9。

计算控制参数及计算条件表 9

采用规范通用方法

计算目标安全系数计算

安全系数计算目标圆弧滑动法

圆弧稳定分析方法瑞典条分法

稳定计算目标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

条分法土条宽度 1.00m

边坡稳定性计算建议值表 10

工况一工况二地层名称

重度内摩擦粘聚力饱和重度内摩擦粘聚力

γ

3

φ(度)C(kPa)

3

φ(度)c(kPa) (KN/m)γ (KN/m)

人工填土17.5181518.01613

粉质粘土18.3223018.82028

全风化泥质粉

19.5263520.02433

砂岩

(五)计算结果如下:

2-2’剖面计算结果表 11

计算条件工况一工况二

滑动安全系数 1.0240.925

(六)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稳定状态划分列表如表12。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表 1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稳定安全系数

一级边坡二级边坡三级边坡一般工况 1.35 1.30 1.25依据 BZK2 剖面计算结果,参照表11。该边坡在天然工况(工况一)下稳定安全系数大于规范要求呈稳定状态,极端暴雨工况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多种不利因素作用,有潜在

崩塌、滑坡等隐患。

根据坡率法和理正软件计算结果可知,该边坡因场地建设进行人工开挖,形成陡坎,

即人工边坡,局部坡度较陡,该边坡在天然工况下呈欠稳定状态,但在极端暴雨工况下处

于欠稳定状态,该边坡在多种不利因素作用下,有潜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可能

会威胁到坡脚施工场地及邻边建筑物的安全,应进行综合治理。

5、边坡治理措施建议

5.1、边坡整治措施建议

根据防护、治理边坡的规定,现对边坡的治理建议如下:

(1)、在保证坡面稳定的条件下,对人工边坡坡面进行格构梁+锚杆支护;

(2)、修建坡中、坡顶排水系统;

(3)、坡面复绿。种植植被来减小坡面的不稳定性。

5.2、边坡变形监测建议

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宜做好相关监测,对边坡失稳做出预警,及时处理,主要监测措施有:

(1)、在治理前和施工期间应对边坡进行巡察,察看是否存在不稳定迹象;

(2)、整治施工完成后应在坡顶、坡中平台设置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对锚杆拉力,

进行检测,及时监测边坡动态变化;

(3)、应及时查看坡面及坡底地下水渗出情况,若有地下水则应及时分析其来源及其

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采取治理措施;

(4)、应注意天气预报,在暴雨来临前应确保截排水设施正常工作。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本次勘察达到详勘要求,所提供的资料可作为边坡设计的依据。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结合工程的规模和特征、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等判断: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评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2)、该边坡长约290m,坡脚标高53.13~57.81m,坡顶标高58.92~74.51m,坡高

6.0~16.0m 大致呈北至南拐向西走向,边坡呈“』”状。边坡为二级坡,一级坡高约为10.0m,二级坡高约为 3.0~6.0m,

(3)、边坡类型为土质边坡,主要土层为人工填土、粘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

为泥质粉砂岩。土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统计值见表2,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统计值见表3,边坡设计基本参数建议值见表 4。

(4)、勘察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雨季有大气降水形成的临时性地面片流。场地遇到地下水,受大气影响水位会出现季节性变化。

(5)根据勘察和水质分析试验结果,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2009 年版 )中关于水质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场地环境类别属Ⅱ类,地层渗透性按弱透水性地

层考虑,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

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6)根据勘察和土易溶盐分析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2009 年版 )中关于土的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场地环境类别属Ⅱ类,地下水位以上土层按弱透

水性地层考虑,场地土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7)勘察范围内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坡积土、残积土和风化岩。

(8)、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岩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属抗震不利地段。

(9)勘察区域原始地形地貌属高台地地貌单元,后经人工开挖形成现有坡形,原始

地貌已破坏。该边坡在天然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规范要求,极端暴雨工况处于欠稳定

状态,在多种不利因素作用,有潜在崩塌、滑坡等隐患。应进行综合治理。

6.2、建议

(1)、边坡局部处于欠稳定状态,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治理防护措施。

(2)、在治理前、施工期间和施工完毕后,均应对坡脚下建构筑物进行巡察,如遇异

常情况,请及时与勘察、设计部门联系,及时处理。

(3)、由于坡脚下建构筑物距边坡较远,坡脚下为消防和行人通道,在施工时应采取

有效安全措施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和行人安全通行。

(4)、鉴于边坡现状,应尽快由专业设计院进行边坡治理的设计。

(5)、施工过程中,应记录气象条件、挖方、填方、堆载等情况。施工中应注意对边坡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进行监测,对坡脚下建筑的位移和沉降监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