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场所精神与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巨大影响

场所精神与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巨大影响

场所精神与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巨大影响
场所精神与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巨大影响

89

艺术与设计Tremendous Affect by Place and Spirit and Earth Art to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增强场所的生命与活力,而不仅仅是保留现状。城市的文脉,指的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相关联的,一切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显性或隐性的东西。显性形态包括人、建筑、景观以及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中最能代表城市文脉的就是建筑与景观了;隐性形态指的则是那些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的因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等。

如果应用在景观设计中,一个好的设计必须有一个详尽的场所调查作为前提和依据,而且还要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信息。因为只有认识了一个场所,才能谈得上在场地的现实中寻找改造场所的道路。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的:“通往上帝之城的阶梯不是由信仰铸成,而是实践和经验的铺垫。”

摘 要:本文试图从场所精神和大地艺术的视角,来阐明前者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文中通过大量的创作实例,来证实这种影响的结果和对现代设计师们的启示。关键词:场所精神 大地艺术 现代景观设计

Abstract:The article from the Place and Spirit and Earth Art to illustrating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to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Then, by the losts of example confirmed the result and the enlighten oflandscape designer from effect.

Key words: Place and Spirit, Earth Art,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Internet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场所精神与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巨大影响

∷王 耘 WANG Yun∷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与设计似乎总是如影随形,艺术在先,起引领作用,很多的设计师同时也兼具了艺术家的角色。如著名的巴西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他同时也是位优秀的画家,他的作品受到了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他通常是用艺术的手法来设计景观,给人以新颖和震撼的感觉。

此外的场所精神、大地艺术等更为超越的现代艺术思潮如一股激情的洪流和现代的景观设计汇聚和碰撞,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无论人们的感受如何,新的景观作品依然会在历史中沉淀出精华的部分。为后人所用。

一、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场所精神是指尊重场所的特征,目的在于延续和

90

这里以广州歧江公园的景观为例来解释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尊重场所精神和城市的文脉特征。以下是对歧江公园的场地认识。

这里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的地方,它们属于“过去”或者“昨天”,在残旧中显露出别样的生机。机器的轰鸣声早已经在时光的流逝中停止了,虽然停产了,但旧的生产设备,机器仪表依旧守候在原来的位置,斑驳墙壁上的文革标语也依稀可辨,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错觉,仿佛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静止,在静止中浮现了往日喧闹的场面:人们在那些操作台架上辛勤的忙碌着……“怀旧”在这里成为一种四处弥漫的情绪,尊重“场所精神”,但又必须从往日跳将出来,并且寻求更好的超越。

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的机器生产了很多的船只,人们无法想象的是在这个看起来如此破败、简陋的地方,居然有着如此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可以感觉到人的力量的伟大,以及中国人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

我们在这里再以德国杜伊斯堡北部公园(Duisburg NorthLandscape park),国外产业旧址利用为公园的为例,在那里,工业所展现的勃勃生机以及它的成熟与整体性,给参观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与之相比,面对歧江公园的产业旧址,其面貌零落,断续而不成规模。这也透露出,在珠江三角洲传统农业地区工业化起步踉跄,曲折艰辛的历史信息,针对这样的条件,仅仅保留与利用的思路是不够的。看来,需要通过创造、创新,去“再造”一种“境界”。

即使是面对较简陋的工业,我们仍在旧址感悟到工业的“设计”力量,可以肯定在当年的机器制造行为中,甚至像“在可能的条件下美观”这样的指导条文肯定也不会存在,但是,结构的、功能的、逻辑的“美”,使所有的机器,似乎有一种“大师”般的设计气质,在这充满“装修”“装饰”的年代,一种震撼自脚踵而起,我们的“场所精神”需要维系这种工业的或者

机器的美学成功。

时间的方向是指向生态化的。几十年间,水陆错杂的植物,已处在一种非常弥漫而又完整的氛围中,江岸浓密的榕树,湖边茂盛的水芋、菖蒲、堤坝上错落的竹林蕉丛,都在提示并询问,即使是新的建设,能否最大限度保持城市中心这难能可贵的“野趣”?营造别具一格的乡野之美?

朴实的场所,没有某级文物保护的牌匾,没有骚人墨客,也没有神迹和灵光指向这块地方,普通的人,劳动的人和不普通的特定年代的工业化实践,那一代人的汗水和青春,使原址有了一种需要累积或者表现出来的东西。因为有了的文化的坚实,使设计摆脱了一种形式的“虚浮”,而变得处处逢源,充满“意蕴”。我们的设计,应该摆脱那些既没有内容也没有很好的形式的先例。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忽视”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历史”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淡雅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这是广州的歧江公园在景观设计之初对场所精神的认同和尊重,使我们看到,设计师力求将新的发展和原有的环境相协调,实现了建立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出发点上的设计,却同样能够恰当地反映出同一块场地的特性。并实现了立足场所又实现和超越了它,同时也赋予了它新的文脉特征。所以说对于场所现有文脉的正确态度应是尊重而不是一味的遵从,植根于场所精神的文脉而又有着新的开掘的景观设计应该更为广大的设计师所倡导。

二、大地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

20世纪60年代以来,艺术领域中最具争议性的课题之一莫过于大地艺术。一群来自英国和美国的艺术家,由于不满架上绘画、摄影或其它艺术表现手法的局限性,追求更贴近自然、非商业化操作的艺术实践,选择了进入大地本身,

并以此为载体,

图1 歧江公园鸟瞰图

图2 杜伊斯堡公园内的攀爬构筑物图3 歧江公园本土化的植物图4 玛瑞雅的《闪电的原野》图5 贾德的雕塑《无题》

1 2 3

4 5

运用原始的自然材料,力图吻合自然的神秘性和神圣特征。他们不是简单地通过某种媒质描绘自然、制作风景,而是参与到自然的运动中去,达到与大地水乳交融的和谐境界。这些艺术家中著名的有马克尔?黑哲(Michael Heizer)、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沃尔特?德?玛瑞雅(Walter De他们的作品被称作“大地景观”或者“大地艺术”。

1977年,玛瑞雅在墨西哥州一个多雷电的荒芜人烟的山谷中,以67×67M的方格网在地面插了400根不锈钢杆,形成一张巨大的钉床。在暴风雨来临时,形成奇异的光电声效果。

以大地为艺术作品的载体,使大地艺术明显区别于60年代以前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尽管从使用材料和三维造型的特点上来说,大地艺术接近于巨大尺度的雕塑,但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可以陈列的展品,而是和作品创作的大地环境密不可分。场地已不是可供展览的场所,而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场地的特征通过作品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而作品的诠释和内涵也不能脱离场地独立存在。作品不但向观者提供丰富的三维造型,而且还

参考文献

1、林箐、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刘聪、大地艺术在景观中的实践 ,网易园林

3、余孔坚、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建筑学报,2004,08提供与场地特征有关的空间体验。

大地艺术的先驱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zer)声称“艺术是激进的、美国的”。他认为雕塑应该体现美国西部雄浑广袤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且迥异于贯用的欧洲模式,摆脱传统的雕塑家罗丹(Rodin)、布兰库西(Brancusi)的影响,甚至远离极简主义。

所有的大地艺术家都抱着纯粹的艺术创作的态度,而没有像景观设计师那样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的问题。景观设计师对大地艺术的借鉴主要体现在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面。

另外,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小型设计项目尤其是纪念碑的设计上。纪念碑的象征意义代替了传统设计所关注的纪念碑的代表意义。1981年,华人设计师林茵的作品“美国越战纪念碑”(Vietnam eterans Memorial)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品,光滑如镜的黑色花岗岩上刻着越战中为国殉难者的姓名,就像一面沉重的镜子使生者和死者可以用沉默的对

视来交流。∷

91

艺术与设计

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

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 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设计学的一部分,以协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己任。而真正有文化特色,有生命力的作品,除了功能合理舒适协自然外,他应该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和时代的特点…景观设计创作的过程其实是设计师和场所反复交流的过程,通过具体的景观形象表达抽象的场所精神…本文从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的概念,要点以及在作品中的体现浅述自己对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的理解。 一、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的概念 场所精神(Genius loci)通常指空间的气质与品位,实质上是能给人心灵以震撼的空间艺术[1],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场力,是城市开放空间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他是景观设计的艺术体现,生命体现。他是在满足于形式,功能的前提下,一种思想的升华。它的产生需要人的参与,因此,场所精神表现为人文的特性,归属于情感的范畴。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以空间的移动为前提.营造一个有意义的日常生活的场所,它取决于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和区域定位等主要因素。 二、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的要点: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区域定位 景观设计是改善人和自然的生态平衡,友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因素和气候因素。而历史文化是铭记着岁月沉积的多种痕迹,这种痕迹有可能是物理形式存在的(圆明园,半坡遗址),也有以记忆或者故事形式存在的(梁山好汉,鹊桥相会)。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机结合成了风土,形成了地域特色的景观要素,为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提供了原材料。地域文化可以说是地域特殊的生活方式或生活道理,不同的区域的风土文化差异性不同。比如西安的唐文化,荆州的楚文化,开封的宋文化,洛阳的周文化,安阳的殷商文化,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2],山东威海的海草房文化等。地域文化它反映了其社会、经济、观念、生态、习俗以及自然的特点,它就是该民族情感的根基。在“设计遵从自然”途径中,评价场地的基本指标是适宜性和适应——选择合适的环境以及适应这个环境以求更加合适。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健康和富有创造性的。一个适应性的、合适的规划可以通过尽量全面地理解特定地段(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过程来取得。这样合适的规划意味着最节省的和最有利的。景观表述为土地与土地适宜性或限制性分布相关联的土地属性的嵌合图,呈点—线—面分布格局。 场地纠集自然和人事,成为承托自然和人事衍生、变化的平台[3]。地域的特征是创造场所精神的重要源泉。深入地研究城市的历史,充分利用自然特征,创造属于城市自己的开放空间特色,这就是文化、就是精神,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使人感到愉悦的同时,又能制约那些不协调的行为,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心灵,提高了素质,这才是人性化的最高追求。 人性场所,是以人为主体的,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组织各种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人们希望通过景观设计获得亲切、舒适、轻松、愉悦、尊严、平静、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活,就是所谓人性化空间。“因地制宜”一方面它提供了创作的依据和设计者发挥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同时设定着创作和发挥的限度——它对诸如改变场地的目的、方式和强度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先天约束。景观设计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和场地反复交流的过程,既然是交流,首先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如果抱着一种征服自然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摘要: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形象,还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景观质量的好坏,跟城市的景观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为了有效实现城市景观跟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运用低碳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1 公共空间景观的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之间以及公众能够到达的任意外部环境的空间形式总和,从过去的街道、集市以及码头到后来的社区、公园以及各种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城市中较为开放的空间都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范畴。 2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生态可持续性 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基本的一个条件就在于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利用,以及能够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们要在可持续性条件中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时,要确保其在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承载范围内,这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建设城市公共景观时,则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跟地球的自然环境之间进行平衡。建设更为科学系统的生态景观,以便能够对资源进行保护,确保资源的再生,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中设置公共空间主要是为了能够供人们休息娱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低碳理念下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时,要优先充分地考虑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因素,明确周边自然环境因素的使用价值以及建筑物建设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更具现代化的低碳景观。现阶段,较多的城市公共广场在建设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时尚,地面通常会使用面积较大的硬质铺装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绿化的面积,而长此以往,对地面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并且有些街道会使用较多的景观灯具,一味地追求奢华的排场,使得能源的消耗大大地增加,而实际的使用价值却很低,而这些做法一般都跟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相背离。 2.3因地制宜 进行景观造景选材时,要注重对那些低碳材料的选择,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并研发更多的可持续再生的新能源,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碳排放的问题,积极地倡导变废为宝的理念,从而有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再生。选择植物种植时,要注重容易成活,并且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城市景观中的高成本建筑,走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设计低碳景观初期,应对地域地貌的自然属性进行充分的尊重,对城市的空间的自然资源充分地利用,对原有特色景观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时,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对原来地形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2.4与自然、文化背景相协调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背景,以便充分展现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因而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时,要创造一

场所精神与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巨大影响

89 艺术与设计Tremendous Affect by Place and Spirit and Earth Art to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增强场所的生命与活力,而不仅仅是保留现状。城市的文脉,指的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相关联的,一切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显性或隐性的东西。显性形态包括人、建筑、景观以及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中最能代表城市文脉的就是建筑与景观了;隐性形态指的则是那些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的因素,比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等。 如果应用在景观设计中,一个好的设计必须有一个详尽的场所调查作为前提和依据,而且还要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信息。因为只有认识了一个场所,才能谈得上在场地的现实中寻找改造场所的道路。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的:“通往上帝之城的阶梯不是由信仰铸成,而是实践和经验的铺垫。” 摘 要:本文试图从场所精神和大地艺术的视角,来阐明前者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文中通过大量的创作实例,来证实这种影响的结果和对现代设计师们的启示。关键词:场所精神 大地艺术 现代景观设计 Abstract:The article from the Place and Spirit and Earth Art to illustrating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to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Then, by the losts of example confirmed the result and the enlighten oflandscape designer from effect. Key words: Place and Spirit, Earth Art,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Internet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场所精神与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巨大影响 ∷王 耘 WANG Yun∷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与设计似乎总是如影随形,艺术在先,起引领作用,很多的设计师同时也兼具了艺术家的角色。如著名的巴西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他同时也是位优秀的画家,他的作品受到了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他通常是用艺术的手法来设计景观,给人以新颖和震撼的感觉。 此外的场所精神、大地艺术等更为超越的现代艺术思潮如一股激情的洪流和现代的景观设计汇聚和碰撞,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无论人们的感受如何,新的景观作品依然会在历史中沉淀出精华的部分。为后人所用。 一、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场所精神是指尊重场所的特征,目的在于延续和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大学校园景观与场所精神_(3)

1导论 1.1 研究的源起 1.1.1我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现状 在快速城市化和大学扩招的压力下,目前校园环境的品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多数大学在建设初期缺乏合理的校园环境规划,导致建成后功能分区混乱,空间布局零散,另外由于近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许多原来位于市区的大学已经被包围而无法原地扩建,甚至原有的校园用地不断被蚕食。与此同时,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不断增加,校园用地日见紧张。为满足人数增加的要求,在校园内想尽办法侵占校园绿地加盖大楼。这一切都导致了学校整体景观规划总体布局的无序与混乱,严重影响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品位提伸。 1.1.2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的来说,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其一,从校园景观建筑的角度看,建筑标准低,新旧建筑之间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差。其二,从校园景观空间的规划方面分析,设计过分追求平面的构图形式,而不充分考虑空间的整体性规划,往往比例与尺度把握不够,开放活动空间不足。最后在景观设计方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①设计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大多数设计常常重形式而轻功能。例如,在景观功能分区上,盲目沿用传统的分区模式;景观道路的安排也不够合理,交通观念相对滞后;而景观附属设施也不够完善等等。②景观设计不注重校园特有的地域精神,没有充分考虑校园文脉的传承与创新,导至缺乏个性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③在校园景观绿地设计方面,没有合理利用校园原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为了进一步的扩招不得不缩小原有的绿地面积,破坏原有植被,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弱化,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对话。具体表现为:绿地系统性不强,绿化功能考虑不充分;校园景观绿地的规划常呈现出一种见缝插绿式的布局方式,校园绿地被不合理分割成缺乏联系的隔离空间;难以发挥出绿色基础设施所具有的系统生态服务功能。 1.2 研究场所精神对大学校园景观的意义 大学校园景观是一个城市景观的缩影,又是城市景观最精华的所在。它既是满足人类“可居”需要的物质产品,又是满足人们“可赏”需要的精神产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规律,是技术和艺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但应注意的是,校园景观在体现其审美特性时,重要的是通过综合运用其艺术语言,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精神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得以 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研究论文: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研究

71180 艺术理论论文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它是一门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形式。在视觉焦点和特定景观环境下,保证其设计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本文对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打造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公共艺术景观设计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一、现阶段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情况分析 城市是作为市民生活聚集的地方存在的,针对于城市社会中多元化生态的发展状况,是会影响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艺术风格的,而这个影响是从多方面产生的。以现代城市的建筑为例,城市的雕塑、色彩和服务设施等,都是表达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的而语言表现形式。他们能够彰显出一个城市的特点以及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景观是作为城市形式的载体存在的,现代城市形式载体即城市公共景观形象,它能够从根本上体现出一个城市的价

值。游客们去不同的国家旅游无非就去到这个国家的某个城市进行观光,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以及景观特征等。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可以向游客表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使游客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实现艺术景观创新的理念。 但是现阶段我国在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景观设计与社会时代和发展不符,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而有一部分的景观建设不够细致,设计方案缺少城市地区文化特点,使整个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缺乏个性,市民也不能感受到景观的亲切感,继而城市的审美度也大幅度降低,与城市景观建设的最初目标相违背。基于此,我们对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规划性,体现其艺术性与公共性,但是不能绝对的将艺术性和公共性混为一谈,景观设计者应该对其侧重点进行比对,在对艺术审美价值进行高度赋予的同时,尽可能的去表现其景观设计的公共艺术内涵,从而使两者形成一种和谐和协调的状态。对于比较粗糙的景观建设一定要从各个方面细致起来,与当地城市文化进行结合,打造出符合该城市的公共艺术景观,使市民能够充分对该城市的公共艺术景观进行审美与享受。 二、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介绍

大地艺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欧美的美术思潮

大地艺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欧美的美术思潮(抽象艺术),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1.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2.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 大地艺术在精神上继承了极少主义“回归艺术本身”的思路。 在大地艺术之前,如波普艺术,还在赞美工业产品,大地艺术则是一种反工业和反城市的美学倾向 大地艺术是一种荒谬的反艺术现象,是赞颂自然地力量,或是表达一种超乎寻常尺度的美,很少考虑到人的使用需求。 大地艺术的形式语言追求简单化,点。线,圆,螺旋,金字塔是最常用的形式,大地艺术家认为这些简单的几何形的意义,根植在人类集体意识之中,能够通过无意识进行,由于艺术形式上,多为基本的几何形,所以从艺术创作语言的角度来看,大地艺术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大地艺术对当代景观设计,特别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显而易景观设计需要与文化元素融合, 大地艺术是艺术家们摆脱传统绘画和雕塑的一种表现,它同时也是一种对古代经验的回归。60年代70年代末,有一批艺术家选择走向自然,远离博物馆,在真正的自然中创作自己的作品。大地艺术的创作思想是拒绝艺术的商业化和回归自然,主张生态和绿色艺术的观念。 大地艺术北美洲广袤无垠的未开发地带在美国大地艺术的发展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德·玛利亚、海泽、和史密逊是美国主要利用沙漠、高山和大草原创作的艺术家 ”大地艺术对当代景观设计,特别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显而易景观设计需要与文化元素融合, 大地艺术,史密斯:《螺旋形防波堤》特征概括地说,在50年代以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有下述特点:①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②从传统艺术、现代派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来表达多种思维方式;③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④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⑤漠视作品的独特性,忽视原作的价值,注重作品的复数性和大量生产;⑥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⑦主张艺术平民化,大量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罗伯特。史密森原先从事写实的绘画。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越来越趋近表现主义,他发现大地很适合他的展望。他常把大自然物体直接搬到其它地方, 《螺旋形防波堤》1970年4月,他在犹他州大盐湖东北角的岸边,用推土机吧6500吨的黑色玄武石。石灰岩和泥土,推出一个长45721CM,宽457CM的

大学校园景观与场所精神_

3景观与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象征着一种人与特定地方生动的生态关系。人从场所获取,并给场所添加了多方面的人文特征。无论宏伟或者贫瘠的景观,若没有被赋予人类的爱、劳动和艺术,则不能全部展现潜在的丰富内涵。” ——勒内·迪博斯3.1 景观 3.1.1景观(Landscape)的内涵 不同的知识群体对“景观”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与定义,因为哪怕是同一个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而生态学家则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活中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园林建筑小品等。但最早东西方就一致对“景观”定义为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即与“风景”同义或近义,直到如今文学艺术界以及绝大多数的园林风景学者所理解的景观也主要是这一层含义。 其实,“景观”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它甚至可以与“时空”这个概念相比,因为凡是在时空中人类可视见之景物都可称之为景观。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托尔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一切整体”。景观作为人类视觉所及,它既是指自然中存在的风景,还包括人类生活空间中存在的所有景观,由此,我们可以把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所谓自然景观是指那些不经人工雕琢,完全是大自然所造就的景物,如山、石、树、水、云、月、日等,以及与这些物体共同构成的空间整体关系,如海边日出日落之自然美景、蓝天白云等。人为景观则是通过人参与设计,运用人工材料构造的景观,如园林景观、建筑景观、城市绿地景观等。 3.1.2景观设计学要义 景观设计的思想源源流长,时至今日终于形成了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这是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高需求的体现。景观设计学在各国有不同的观点,但其基本的表达是:强调土地设计,即通过对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可以说景观设计学是在造园艺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的基础上,对人地关系的又一次重新认识。这不仅是人们对自然认识的进步,也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进步。 如今自然资源匮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和景观元素正在被商品化所腐蚀,我们将逐渐失去与土地的精神联系。面对这种现状,景观就不仅仅事关环境 29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曾经建筑学家汉宝德说过,“一座具有人性的公共建筑,要想让来访的市民们感受到亲切,感受到自己被热心接纳,就不能具有丝毫的高高在上的高姿态,让到来者感到内心压抑,亦或是让路过的市民们产生出被抗拒的感觉。”我们都知道,在城市中,一道道靓丽的景观就像是一颗颗星星被洒落在宽广的大地上,而这些看似不精心的环境摆设,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城市景观规划理念。而本文就是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理念进行研究,从而探讨设计师如何让自然环境与设计理念契合起来。 一、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状况分析 我们都知道,城市是市民生活聚集的地方,而城市社会中发展的多元化生态状况,是会从多个层面上影响到现代城市公共景观形象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比如:现代城市的建筑,现代城市的色彩,现代城市的雕塑,现代城市的服务设施等,可以说现代城市公共景观形象具有的语言形式十分丰富所愿,不但可以体现出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与风格,并且也推动了新时期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可以说城市公共景观形象不但是现代城市的形式载体,也是现代城市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人们去一个国家旅行是为了观赏这个地方的独特的文化景观与了解与众不同的地区文化特色与景观特征,并且汲取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达到拓展视野的目的,实现融合中的创新目的。然而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现状与发展依然存在着与现代社会不协调的音符,例如城市公共景观缺少科学性的规划,为了提升自己城市的声誉与品位,动用重金来兴建自身的“面子工程”,部分城市的景观建设地较为粗糙,许多景观设计方案雷同,缺少地区特色与创新,而这种无视地区环境特征的设计方式让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相似度较高,纵观艺术风格都缺少个性,难以与城市承载的文化特征相协调,很容易会造成自然景观不自然,市民

场所精神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谈场所精神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 摘要:场所精神的本质强调以人为本的空间使用,而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十分不利于城市的整体的发展,也给人们的心灵感受的造成了部分负面影响。在当前注重精神需求和情感交流的心时代,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生活质量,因此场所精神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影响尤为突出。 关键词:场所精神;城市景观设计;情感关怀,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the spirit of place emphasized people-oriented space, and the current lack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n place the spirit of the common problem, very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s a whole, and also to the people’s mind feelings of causing a portion of the negative impact. heart era of the current focus on the spiritual needs and emotional interaction, people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own inner feeling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especially the spirit of place i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keywords: spirit of plac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emotional care.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场所精神涵义

大地艺术与景观设计

?简介:参与自然、以大地为艺术作品载体的大地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特别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显而易见。现代景观设计师对大地艺术的借鉴主要体现在直 接运用自然材料等艺术表现手法上。 ?关键字:大地艺术,现代景观设计,实践 1、总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景观已经成为艺术领域中最具争议性的课题之一。一群来自英国和美国的艺术家,由于不满架上绘画、摄影或其它艺术表现手法的局限性,追求更贴近自然、非商业化操作的艺术实践,选择了进入大地本身,并以此为载体,运用原始的自然材料,力图吻合自然的神秘性和神圣特征。他们不是简单地通过某种媒质描绘自然、制作风景,而是参与到自然的运动中去,达到与大地水乳交融的和谐境界。这些艺术家中著名的有马克尔·黑哲(Michael Heizer)、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沃尔特·德·玛瑞雅(Walter De Maria)、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等。他们的作品被称作“大地景观”或者“大地艺术”。以大地为艺术作品的载体,使大地艺术明显区别于60年代以前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尽管从使用材料和三维造型的特点上来说,大地艺术接近于巨大尺度的雕塑,但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可以陈列的展品,而是和作品创作的大地环境密不可分。场地已不是可供展览的场所,而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场地的特征通过作品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而作品的诠释和内涵也不能脱离场地独立存在。作品不但向观者提供丰富的三维造型,而且还提供与场地特征有关的空间体验。 大地艺术的实践者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急剧增加,实践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许多平民化的景观设计师和城市雕塑师开始运用大地艺术的基本精神和创作冲动完成环境设计和公共雕塑作品。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如彼得·沃克(Peter Walker)、乔治·哈格雷夫(George Hargr ave)等,都有典型的设计作品反映大地艺术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对他们的创作理念的影响。 2、大地艺术的起源 大地艺术,源自美国中西部广袤的沙漠地带,在相对孤立的自然环境中萌芽,以其强健的艺术生命力迅速扩大成广为普及的环境艺术表现形式。大地艺术的初衷是要清晰地表达、甚至重建现代人类和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20世纪80年代至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一度被认为是强大而取之不尽的自然突然变得脆弱而资源短缺,一度被认为和文化毫不相关的自然环境成了与人类文化息息相关的场所。文化的态度融入一切,包括曾经远不可及的荒漠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这种转折多半得益于现代考古学的完善和发达,而艺术家从一开始就对这种观念的转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罗伯特·史密森1967年在散文《纽泽西的拼贴纪念牌》中描述了一幅充满了管道、建筑废料、旧汽车场和永无止尽的高速公路建设的城市景观,并悲观地称之为“纪念牌式的废墟,被未来荒弃的回忆”。罗伯特·史密森认为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依赖自

城市景观雕塑设计

《景观雕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33011 课程名称:景观雕塑设计 总学时数:60学时 实验或上机学时:36学时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 基础造型、公共艺术媒介、雕塑技法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专业课程,面向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必修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景观雕塑在环境中应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尺度,特别是城市雕塑所选用的基本材质与施工的周期以及各种材质在加工应用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与技术研究。进而在公共艺术中对城市雕塑的应用有一个理论上的指导意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景观雕塑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进而把该方面的知识能够合理和准确地应用于实际的设计项目中。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1.景观雕塑综述 2.景观雕塑的特征与分类 3.景观雕塑的选题与选址 4.景观雕塑的艺术构思 5.景观雕塑的基座设计 6.景观雕塑的总平面设计 7.景观雕塑的材质 8.景观雕塑设计的原则 9.景观雕塑实例分析 10.景观雕塑模型制作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景观雕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创作的步骤与过程,掌握景观雕塑的创作思维方法,能够根据公共艺术设计的具体的要求,从文化、环境特点、历史、人文等多个角度来定位雕塑作品的内容、形势,从而进行设计创作,其中也包括雕塑尺度、内容与建筑环境等关系的研究。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景观雕塑的种类;景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景观雕塑的创作思维方法;景观雕塑模型制作应用技术;景观雕塑的设计及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景观雕塑的创作思维方法;景观雕塑的设计及制作过程。 5.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设计陈述。 作业:课堂测验,课题训练。 实验:课程实验。 课外教学:参观,调研。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温洋.《公共雕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4月。[2] 张燕根.《装饰雕塑》.广西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

从区域到场所: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

从区域到场所: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 2006年1月5日出版:《建筑创作》2003(7):70-80 作者:俞孔坚凌世红李向华刘亦昕等浏览: 4900 基于对景观及景观设计的理解,"土人景观"多年来在不同尺度上的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区域与新城镇,城市中心与街区,校园与科技园,居住社区,康体休闲地,风景区与保护地,生态基础设施,城市公园与绿地,场所与环境艺术,内容包括总体景观战略规划、总体空间规划,场地方案设计,场地施工设计等各个方面。同时将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在不同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之中。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1、区域与新城镇景观规划案例: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2、城市中心与街区设计案例:济南共青团团路广场设计 3、场所与环境艺术:都江堰广场(全国竞赛获奖和中标) 4、城市公园与绿地:中山歧江公园案例 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1.规划目标与指导思想——21世纪的滨江新城 (1)规划目标与定位:21世纪的滨江新城 一个生态的城市——强调高效、节约、人与自然共生,维护自然过程与格局; 一个感性的城市——强调亲人、宜人、人的尺度、人的体验; 一个有内涵的城市——延续历史文脉,富于地方特色,显现场所精神; 一个生活的城市——方便、舒适、安全、健康; 一个旅游的城市——迷人的景色、崭新的风貌、富有特色的体验。 (2)本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为实现规划目标,本规划强调以下几大理论和指导思想: ①后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天地——人——神的和谐 强调自然、生物、现代人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和谐。设计遵从自然,遵从文化。将大地景观格局与城市的整体布局相结合,将自然生态系统及多种生物引入人居环境,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地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 发表时间:2019-06-13T11:41:26.977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3期作者:王洪涛 [导读] 本文对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进行概述,进而对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究景观设计原则。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建设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可体现人们的精神追求。但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实际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坚持科学设计原则,提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水平。本文对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进行概述,进而对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究景观设计原则。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原则 引言: 城市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城市人们的精神面貌。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包括城市中的广场、公园等空间。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带给城市人们极佳的精神享受。 一、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设计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城市广场、绿地等场所,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多在公共空间进行交流,开展各种公共活动,增强了人们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城市公共空间融合了城市与公共空间的特性,多存在城市中的各个建筑之间,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需要,让人们享受到多种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最大化发挥城市的功能,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离不开好的城市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主要运用了景观学知识,人们以基本的景观内容为依据,在城市的特定空间内,从全方位的角度对涉及到景观的各个元素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呈现出一定的美感,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提升城市资源的利用率。对公园等景观比例进行设计,如:杭州洗后带状林荫公园长度近700米,快度在40米左右,完善了景观空间。设计人员遵循保护景观的理念,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为景观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与城市中人们的活动相融合,成为一体。 二、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一)景观设计存在盲目性 设计人员在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设计时,更多注重提升景观的高端感,运用多种设计方法,将景观完美展现出来。但在景观实际设计过程中,多数设计人员过于追求豪华景观的设计,忽视了景观作为公共空间的作用,比如一些城市中的绿地完全成为了观赏性景观。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开始阶段,出发点就偏离了景观自身的特性,与城市结合度不够,景观设计存在盲目性。如:21世纪初北京绿化带面积原先大于300平方千米,设计施工完成后变为100平方千米,面积大大缩小。 (二)原有景观遭到破坏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同时也破坏了城市的原有景观,一些文化古迹消失,传统建筑被大量拆除,城市中的古树也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被砍伐,城市高楼越建越多,公共空间景观均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设计,缺乏城市个性化特点,使得城市自身生命力不足。城市中的原有景观、文化遗产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对于探究城市自身的发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原有景观又能体现城市的独特性。如今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出现雷同化现象,不利于城市的多样化发展[1]。 (三)植物引进及草坪设计不规范 为了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人们通常采用引进植物等方法,让城市空气变得清新,调和城市空气温湿度,降低温室效应等的不良影响,但在植物引进以及草坪设计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科学的比例对植物以及草坪进行调配。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特点,盲目引进植物品种,多数植物难以存活,出现经济损失问题。在草坪设计面也缺乏更多考虑,为了保证草坪的正常景观效果,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维护,并且草坪对水源的需求较大,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草坪在调节城市温湿度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使用价值不高,纯粹增加草坪的面积,而不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长期发展[2]。 (四)重模仿轻创新 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中多出现模仿化现象,比如模仿欧洲的建筑景观。在向人们展示景观过程中多强调欧式风情,运用这种方法让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具有高端品位。其实,设计人员在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设计时,引进外来景观元素是合理的做法,但若是过于引进,以致失去了城市自身的特色,对城市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3]。 三、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设计人员在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城市与人、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进行有效调控。在城市化发展中,需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使得城市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持在均衡的状态。城市中的原有景观以及生态环境资源并不具备再生的特点,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对其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原有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改善。如:上海化学工业园每日可净化2万多立方米废水,其间有20多平方百米的净化湿地,近500米的综合服务中心,中心由观景码头、景窗等组成,与湿地相配合的有木栈道,道路长度为2公里。该景观系统可循环利用。这样可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具有多重特性,既能展现生态美,又融合了历史特色,并具有现代城市的气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先进发展理念,真正实现城市的长期高效发展。 (二)景观整体设计与协调原则 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活动中,可凭据城市中的自然景观环境,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种类、结构构成等元素进行综合设计。对此,需要设计人员站在整体的角度考虑景观的设计风格,同时兼顾个别景观的设计效果促使城市空间景观在整体与部分方面达成统一。设计人员应追求景观的和谐美,让城市公共空间与周围环境成为一体,并注重使其具有动态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不可全部模仿外来风格。空间景观设计要全面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对人、环境等关系进行协调,将城市的长期发展作为目标,总体上为人们提供良性的城市生活环境。在城市空间景观中加入文化、美学等知识,能够增强景观自身的独特性,使其具备综合美,并合理实现公共空间景观的多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 公共艺术景观除强调它的公共性与公众的交流和互动以外,在价值上,还尊重不用的文化差异,体现出多元丰富的特征,打破了传 统城市雕塑和景观艺术视觉上的审美,还强调了趣味上的“正面性”,功能上的“纪念性”等特征,在作品形态上,也体现出多样 性的特点。 (一)是让艺术作品走向公共空间 走出美术馆,走出工作室,让个人的“架上”作品走进公共空间,成为让公众共享的艺术。公共艺术改变了传统艺术:艺术家、作品、观众这种流程,使艺术成为真正公众艺术。一个好的公共艺术作品,有时候只要是一个好的创意,就会吸引众多艺术家和公众来积极参 与的。 (二)走向生活的艺术 公共艺术与环境的协调不仅仅是视觉审美上的协调,也是与这个生活环境的协调一致。在早期,艺术的出现被看作是高雅的艺术、 富人的天堂,公共艺术的产生使艺术从工作室、展览馆走向大众。 一方面,它的表现越来越贴近生活,充满平常生活的情趣;另一方面,他所用材料也更加平常和廉价,表现的内容充满了生活的幽默感。 在法国巴黎的5月、10月,很多艺术家会集中开放自己的画室,供 人们参观欣赏,很多艺术家都利用了廉价的材料,表现的十分有个性,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三)以城市雕塑和景观艺术的形式出现 以这种面貌出现,为它们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这也是当代公共艺术的常见方式,具有雕塑的形态,又丰富了原来意义上的 内涵。一些给人印象深刻的公共艺术都是经过艺术家、规划师精心

布置的,公共艺术几乎都不会以一种孤立状态存在于环境中,通常 都是与周围环境组合在一起。公共艺术以视觉要素的形式出现,一 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也会对某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斯图 加特,它是一座山城,地形有很大的起伏,因此道路上的雕塑也可 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些雕塑造型的顶部具有一定的识别性。 (四)壁画与玻璃艺术 壁画可以说是艺术从私人空间走向公共空间的最早形式。在欧洲,建筑壁画应该是艺术走向公共空间的第一步,很多国家都有过推动 自己的公共艺术的政策,例如,在法国,为了不拆毁旧的建筑,艺 术家在这些建筑立面上进行绘画,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同时也 提升了整个城市的艺术品形象和品味。在国外很多城市街头,都能 够看到很多这种描绘生活的写意艺术,使人感到欣喜、惊讶和浪漫。 (五)在时间上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 随着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越来越多,艺术家们更喜欢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内创作作品,所以作品的坚固与地点的固定越来越不受艺术家 的喜爱。公共艺术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相对于传统雕塑的'永久 性更具有灵活性,它们只存在于某个时间段和地点。例如法国巴黎 一件被冰冻住的衣服,冰慢慢融化,好像在传达着:我们终于可以 在某个困境中挣扎出来,可是要慢慢等待,这决定于周围的环境, 好像自己无能为力,这个等待的过程就实现了艺术家的观念。如果 去欧洲旅行,也会看到很多很好的街头艺术,它的表现给人们带来 了生机和乐趣。 (一)针对特定时代、地域和环境 它不是放之四海皆可用、普遍适应的艺术,它是针对特定时代、地域和环境的。 (二)公共艺术应引入社会学 公共艺术景观强调了公共性,是与社会、公众、空间相互作用实现的,它的方法和观念首先是社会学的,其次才是艺术学的,只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