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6课猫练习题有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6课猫练习题有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6课猫练习题有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6课猫练习题有答案

语文过关测试(26猫)

班别: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46分)

1 用正楷书写下列句子。(3分)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2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的是( B)(3分)

A 亏涩kuī i sè红绫líng 怂恿sǒng yǒng B怅然chàng rán 蜷伏juǎn fú悲楚bēi chǔ

C惩戒chéng jiè阴霾yīn mái 余暇 yú xiá

D疆域 jiāng yù窒息zhì xī滞留zhī liú

3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的的一组是(B)(3分)

A迫不及待孜孜不捲刚毅不屈 B梦寐以求郑重其事闻所未闻 C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仪 D聊以自蔚孤立无援齐心协力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B )(4分)

A 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

者,为奥运服务。

B 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很大的改变。

C 本小区多处新建了若干垃圾回收点。

D 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5 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4分)

①当声波振动耳鼓时,振动就被传导到基底膜。

②蝙蝠飞行时利用它特有的喉头产生高频率的超声波,通过口或鼻孔向

外发出。

③蝙蝠的耳很特殊,其耳蜗内有基底膜。

④超声波遇到物体后背反射回来,又蝙蝠的耳朵接收。

⑤刺激膜上的神经细胞,使神经元产生电脉冲,从而眼神经纤维传递到

大脑。

⑥蝙蝠据此判定目标及其距离:是食物,捕食之;是障碍,躲避之。

A ②④③①⑤⑥

B ③②④①⑤⑥

C ⑥②④③①⑤

D ③①⑤②④⑥

6文学常识填空。(4分)

本文的作者是郑振铎,他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

和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7口语交际(4分)

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

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求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

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据我所知,鸟中最

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

只有踏实肯干才能有所成就。

8 综合性学习(8分)

下列情境中,你会选择“资料袋”中的哪些俗语来表达呢?

【资料袋:与马有关的俗语】人有错手,马有失蹄;牛头不对马嘴;人奔

家乡马奔草;人要炼,马要骑;见鞍思马,睹物思人;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群奔驰靠头马;妈看牙板,树看年轮;马行十步九回头;心急马行迟;

风马牛不相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1)班上正在选班长,如果你也参加,你可以用“

马群奔驰靠头马”来作为竞选的题目。

(2)成绩一向优秀的你,在某活动中落后于其他同学了,你可以用“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来安慰自己。

(3)你的同桌有急躁的毛病,你可以用“马行十步九回头”

来提醒他不必这么急躁。

(4)由于误会,同学们不相信你很刻苦学习,认为你没有真才实学,你

可以这么告诉他们并安慰自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 用下列两个以上的词语,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5分)

怂恿怅然悲楚惩戒妄下断语

劝诱沟壑不羁抽搐石破天惊

10 古诗文默写。( 8分)

默写赵翼的《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课内文段阅读(27分)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

很有趣,正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

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立刻引起了三妹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

的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

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

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

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的查问好几次。每次

总要寻找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

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午饭,它总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

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他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

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

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

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音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

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妈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象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

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这使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

因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

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

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

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1 选文所选的是第几只猫的什么故事?(2分)

答: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2 这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出来的?(4分)

答:从姓晴和本领等两方面来表现的。“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

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姓晴;“会爬树”“捉蝴蝶”“会

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3 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是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①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个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等。②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

4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4分)

答:①这只猫最终亡失了。②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5周家丫头代表了哪一种人?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代表哪一种人?( 4分)

答:①周家丫头代表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

②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代表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

6 家里人对周家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持什么态度?说明什么(5分)

答:①家里人责怪周家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②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笞。

7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包含的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愿意再养猫。

(二)课内文段阅读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

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

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

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

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

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

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

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

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

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

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

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

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

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

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

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

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

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

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

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

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

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

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 选文写第几只猫的什么故事?(2分)

答:选文写第三只猫平白无故蒙冤并死去的故事。

2 这只猫的性情如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这只猫不活泼,十分忧郁。主要表现在“不喜欢游玩”,“不去捉鼠”,

“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 请按照“芙蓉鸟事件”发展的过程,情节可分为哪六个环节?(6分)

答:①买鸟;②凝望;③被疑;④蒙冤;⑤受罚;⑥真相。

4 第三只猫的结局如何?作者持什么感情?(5分)

答:①这只猫平白无故蒙冤,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②作者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因为没

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使他的良心

受伤了。

5 最后六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这六段中有三段结尾用了感叹号,

这是为什么?(2分)

答:①主要运用了心里描写。

②感叹号强烈地表现了“我”的悔恨和自责的心理。

6 为什么说“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分)

答:因为“我”曾冤苦过这只不能辩诉的动物。而这第三只猫的死,责任

在“我”。“我”主观臆断,断定鸟事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

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

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7“至此,我家永不养猫”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分)

答:①包含的感情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因而充满了内疚和悔恨之情。

②作用: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26猫复习提纲

《猫》课后练习解答 一朗读课文,从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区别: 开始时,“我”不喜欢第三只猫是因为它,从来历、外形、性情上看都不及前两只猫。 (1)来历: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 (2)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第一只猫则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 (3)性情: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有趣,更加活泼,会爬树、捉蝴蝶和老鼠。 (4)地位:第三只猫对家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称第一只猫是“相伴的小侣”;称第二只猫是“亲爱的同伴”。 2.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的原因是: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二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走失后,作者说“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一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愿意再找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猫》阅读理解题 一、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 1、 2 只猫? 第 3 只猫。通过写第3只猫揭示了文章中心;写第 1、2 只猫是为了突出第 3 只猫,与它对比。 二、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 3 只流浪猫。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

第26课《猫》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一下) 教学目的 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了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伙儿都专门熟悉的一种小动物。专门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闻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会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怎么讲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咨询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要紧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讲明〕 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 怅然〔〕诅骂〔〕红棱〔〕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摸索以下咨询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知识点梳理

第16课《猫》 一、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故事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三、理解词义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8.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③一?段):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格和丟失。

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第三只猫被“我”冤枉并打伤,最后死“我”痛悔不已。 五、问题归纳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初一上册语文第17课猫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第17课猫练习题及答案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蜷伏()怂恿() 惩戒()怅然()妄下断语() 2.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3)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A.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B.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C.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5.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误的一项是()

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描写) 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抒情) C.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记叙) D.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记叙) 示例:从小猫的悲鸣中,我们读出被误解的凄凉。 7.文中的第三只猫被“我们”一家误解后蒙冤而死。在生活中我们也难免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呢?为此,班级开展了以“消除误解,真诚沟通”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来完成以下任务。 (2)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人误解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 (3)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呢? (泰安中考改编)阅读从“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至文章结尾,回答下列问题。 买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相大白 9.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10.“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1.下面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按照学案的1,2的要求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结局相关内容,分组给猫建立小档案 1、第一只猫从何而来?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 学生发言。 2、品味语句: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明确:跑、翻滚。与白雪球照应。更显活泼 (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 鲜与快乐。 明确:花费时间之长,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3、这只猫结局如何? 五、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第二只猫与第一只猫相比,有什么不同? 明确:更有趣,更活泼。它会爬树,捉蝴蝶,不怕生人,捉老鼠 2、品味语句: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动词传神轻捷活 泼 (2)、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抓捕什么似的。富有情趣可爱活泼(3)、有一次,居然捉到了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 本领之大令人意外 3、这么可爱的小猫,结果怎样? 4、第一只猫的死和第二只猫丢,家人态度有什么区别?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课《猫》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猫》同步练习题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sǒn g()恿安xiáng()乞gài() zhòu()骂chàng()然叮zhǔ()suān()辛 quán()伏chéng()戒消hào()屋jǐ() (二)阅读理解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张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6)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7)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能说说自己所喜爱的动物以及和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吗?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sè )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 蜷伏(quán )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红绫(líng )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划分层次。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解答。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的词语句子。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7下6第26课-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通过合作分析研讨课文,理解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二、合作、分析、研讨 一)、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描的故事。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二)、指名学生复述第二只猫的故事。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4、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指名学生复述第三只猫的故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17《猫》教案 教学目的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怂恿 ..()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猫》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猫》同步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a()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sǒng()恿安xiáng()乞gài() zhòu()骂 chàng()然叮zhǔ()suān()辛 quán()伏ch?ng()戒消hào()屋jǐ() (二)阅读理解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张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6)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7)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精选部编版26课《猫》练习题及答案

26课《猫》练习题 一.注释 1.《猫》选自《》。郑振铎,福建长乐人,()、()、()。它的主要著作有《》《》《》《》《》等。译著有《》《》。 2.涩: 3.绫: 4.怂恿: 5.丫头: 6.怅然: 7给下列词语注音 污涩.()怂恿 ..()怅.然() 蜷.伏()惩戒 ..()虐.待() 8改正下列错别字 毫无生意安祥辨诉 二.习题 1.本文写了只小猫?作者对它们的思想感情是: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 2.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4.“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5.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想法? 6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7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8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一. 1.郑振铎文集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新月集飞鸟集 2.这里是不光滑的意思。 3.一种丝织品。 4.鼓动别人去做。 5.这里只女孩子。 6.不愉快的样子。 7.sè sǒngyǒng chàngr quán chéngjiè nùe 8.毫无生气安详辩诉 二 1.三只酸辛怅然难过 2.(1)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2)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而内心后悔内疚。(3)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3.因为以“毛凝望鸟笼”为依据,责怪刘嫂会多一点,而稍微责怪猫,但会原谅。 4.表示猜测,因为这而判定猫吃了鸟,突出我的主观臆断。 6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7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8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猫》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猫》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待yuān()枉懒duò()鸟1óng() biàn()诉sǒng()恿安xiáng()乞gài() zhòu()骂 chàng()然叮zhǔ()suān()辛 quán()伏chéng()戒消hào()屋jǐ() (二)阅读理解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张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6)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猫》

《猫》的教学设计 阳高县东小村中学徐艳青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三起三落,饶有趣味,这为本节课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学生借助关键语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体会文章描写细腻、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次朗读这一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每一次阅读的侧重点都不同,这样的阅读过程,由浅入深,提高了阅读效率。 2.采用让学生讨论、探究的方式,教会学生分析、把握课文内涵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 2.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还处于孩提时代,心理比较稚嫩,对身边周围的小动物非常喜欢,并溺爱他们。本文作者紧紧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迎合他们的心理,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羞涩感,大多数孩子内心的深处还是想表现一下自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让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并归纳总结,同时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拓宽思维,多角度的探究问题,多谈自己的看法。教学辅助工具是多媒体。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 3.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或事都是值得我们去品味的。但打动我们的,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事与物。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看看作者借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猫教案

《猫》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3、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作者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教学设想 1、采取“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整体感知——精读品析——展示交流——总结反思”几个步骤组织教学。 2、以学生自读、讨论、交流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积累生字词 2.简介作者 3、学生朗读精美句段。 三、探究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四、(一)研习课文第—部分: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 猫》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猫》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三、检查预习: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 四、读猫,说故事 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 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示例)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

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 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在故事中娓娓道来。(教师板书: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点拨思考: 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详略铺垫) 五、读人,悟真情; 俗话说:言为心声。三只小猫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的亡失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同学们,你能体会到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速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圈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养猫,有欢乐有悲伤。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好,全班交流。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 ①养猫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 (点拨:说一说,哪个词语表现了“我”快乐的心情?新鲜的色彩,对,重音读一读。)②我坐在藤椅上笑着消耗一两个小时的光阴,在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点拨:哪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快乐?笑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想象一下,静谧的庭院,摇摇晃晃的藤椅,活泼可爱的小猫,心情如何?一齐读) 养猫的确给我带来了乐趣,所以一旦失去猫,就给我带来了辛酸和痛苦。下面请同学们朗读与失猫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关的句子。 ③“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第26课 猫

学案设计年级: 初一科目:语文 学习内容: 第26课猫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着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写作特点,着重揣摩动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句子。 3、积累词语,在作者的描写中领会其深刻含义。 二、学习重点: 1、着重揣摩动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句子。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回答问题。 第1课时 三、预习检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1、注音: 污涩()红绫()一缕()郁闷()相称() 冤苦()怅然()诅咒()()郑振铎()() 2、按拼音写汉字: Sǒng( ) 恿 quán( ) 伏 biàn( ) 护 chéng( ) 戒yí( ) 着 nǜe( ) 待 3、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字,找出来改在括号内。 (1)照暖相形见拙拮据阔绰() (2)恻隐无遐顾及逶迤脊梁() (3)潮讯不屑置辩魁梧祈愿() 4、解释词语:

1)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怂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 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妄下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课文填空: 1)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文体是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记叙了作者家里______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感受。 6、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类型: 例: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外貌描写) 1)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3)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4)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7、本文结构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案人教版 (37)

《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编了《猫》、《动物笑谈》、《狼》三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猫》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第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和学生的生活认识比较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含义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教学时,结合圈点勾画、品味赏析等,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激发学生善待生命、关爱弱小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公平公正、善待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品析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品读感悟对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合作与探究

(一)继续研讨 1.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二)写法探究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交流点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养猫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结局,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交流点拨】首尾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猫》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猫》同步 练习及答案 内容预览: 学习诊断 26.猫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相称________消耗________蜷伏________娱乐________ 惩戒________屋脊________叮咛________凝望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üè________待yuān________枉懒duò________鸟 lónɡ________ biàn________诉sǒnɡ________恿安xiánɡ________乞 ɡài________ 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__,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 ③妻常常________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________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酸辛预兆叮嘱悲愤 B.酸楚预警叮咛悲楚

C.酸辛预警叮嘱悲楚 D.酸楚预兆叮咛悲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而且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他班级也信任他了。 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深刻的思想认识、较高的艺术修养所决定的。 C.应该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被全体同学掌握,特别是普通班级一定要提高教学质量。 D.经过刻苦训练,在奥运选拔赛上他轻松晋级,成为这个项目第一个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人。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调查风调雨顺B.筹备一筹莫展 C.缅怀触目伤怀D.赔偿得不偿失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新春将至,一场罕见的大雪席卷南方。大批战斗在抗灾一线的人们,徒步于深雪之中,运送物资;________。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________,让节日充满温情与感动,让雪灾中的中国祥和温暖。 A.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B.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