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督教在近代湖南受抵及其原因

基督教在近代湖南受抵及其原因

基督教在近代湖南受抵及其原因
基督教在近代湖南受抵及其原因

浅谈基督教与西方文明

浅谈基督教与西方文明 中国语言文学类1003班 1703100311 于慧摘要:基督教两千多年前起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它以耶稣基督的生平、教导、死亡与复活为根基。本文简单叙述了基督教产生的渊源、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并浅析了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信仰西方文明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直接承继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而其实它还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响,并且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基督教对于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古典文化的影响。因此 ,要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西方文明,大致了解基督教的相关知识对我们来说是很必要的。 国际上,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的统称,这三个教会的信徒都称为基督徒。在三个教会中,天主教会是原始基督教会的直接延续和继承者,又称罗马公教,也就是普世大公教会。东正教是在1054年由天主教分离出来的东方教会,也称为东方正教。而新教则是16世纪宗教改革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宗派,以及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众多宗派的总称。 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因为屡遭奴役的犹太人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幸福和安宁,于是他们就只能在宗教中去寻找安慰。在犹太教最早的经典《摩西五经》中,犹太人表述了这种基于不幸意识和罪孽意识的宗教思想。这种罪孽意识使得犹太民族把受苦受难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祖先和族人不敬上帝、不遵行诫命和不遵守法律,从而招致上帝的惩罚。而这种罪孽意识为基督教准备了精神范围,犹太人的圣教历史是一部充满了罪孽意识的宗教思想,这种沉重的罪孽意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起犹太民族的选民意识。犹太教的圣教历史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基督教文化的本质精神说到底就是灵魂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就是神秘的唯灵主义。这种唯灵主义最初以朴素直观的形式表现在希腊民间神秘祭的轮回转世说中,然后在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的哲学中得到理论上的提炼和表述,并通过斐洛的“隐喻”神学和普罗提诺德神秘主

浅析基督教对近代科学诞生的促进作用

浅析基督教对近代科学诞生的促进作用 ——从基督教对中世纪后期欧洲科学的影响看 摘要宗教与科学既有冲突也有融合,二者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哲学界、科学史界与宗教界热议的话题,本文尝试通过论述基督教对中世纪晚期欧洲科 学的影响,阐明基督教对近代科学诞生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基督教欧洲中世纪晚期大学十字军东征经院哲学理性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哲学界、科学史界与宗教界关心与热议的话题。在全世界宗教种类繁多,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又尤以基督教信徒最多,影响最广。也因此在探讨宗教与科学二者的关系时,学者们往往会将关注重点放在基督教与科学的相互影响上,并对之进行最激烈的讨论和最深层次的探究。 目前,学界关于基督教对科学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分别是:强调基督教对科学的促进作用;强调基督教对科学的阻碍作用,认为前者对后者毫无积极作用;强调基督教对科学的作用是双重的,认为促进与阻碍两种作用兼有,要客观待之。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即基督教对科学有着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不能主观的放大或缩小任何一种作用。基督教与科学既有冲突也有融合,要给与基督教客观、公正的评价。英国科学史家W·C丹皮尔在其著作《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称中世纪为“人类由希腊思想和罗马统治的高峰降落下来,再沿着现代知识的斜坡挣扎上去所经过的一个阴谷[1]”时期。因此,可将中世纪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大致划分为前后五百年)。在本文中,笔者希望通过列举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促进科学发展的事例,对前述的第二种观点即强调基督教对科学的阻碍作用,认为前者对后者毫无积极作用进行反驳,并以此表明基督教对近代科学产生的积极作用。 中世纪(Middle Ages)的时间跨度一般指的是从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

基督教对近代四川的影响

社会科学研究 1999?1基督教对近代四川的影响 邓卫中 一、基督教传入四川简况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炮舰轰开了闭锁的中国大门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法国首先为天主教取得了在华传教权,紧接着英美等国的基督教(新教)也获得了在中国公开传教的权利。而且,基督教在华的势力,比之早来的天主教,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据统计,自1881年至1949年间,来四川传教的接受差会津贴的基督教派有31个,自立教派有5个,自立地方教会有12个。先后入川的基督教传教士共有1808人(仅进入四川藏族聚居地区的外国传教士就有76人),在四川总共建立基督教教堂611座(其中,美英两国建立的教堂最多)。 基督教是依靠西方列强的对华不平等条约而进入中国的,然而基督教来华后能落地生根,争取信徒,并非完全依靠世俗的强权,而是依靠其教义和传播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部分中国民众的精神和生活方面的需要。 1.布道 基督教的教派很多,他们进入四川后,都积极地、别出心裁地用各自的方式向中国民众宣讲福音。 如英国内地会要求传教士和中国人尽可能地“打成一片”,在生活、起居、衣着等方面尽可能地“中国化”。据成都一些老教徒回忆,在清光绪七年(1881年)前,内地会有一名自称张普善的传教士初到成都时,为了与中国民众接近,他身穿中式长袍,头戴一条假发长辫,手拿一把特大的纸扇,扇子上用汉字醒目地写有“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背一纸牌,上写“上帝爱世人”等话。他如此打扮,并经常在大街上缓缓行走,借以引人注目,宣传福音。 四川的茶馆很多,是社会交往的场所。基督教会看中了四川的茶馆是传教的好地方,于是提出了“把福音送到茶馆”的口号。传教士们在茶馆里吹口琴,拉小提琴或手风琴,散发小册子,用半生不熟的汉语,甚至用四川话宣讲“上帝爱世人”、“灵魂可以升天”之类的教义。 传教士们还经常走家串户,他们态度亲切,巧舌如簧,有时还送一些西洋小礼品给传教的对象。这就是基督教会要求传教士“把福音送到家庭”的具体行动。 清末民初,四川社会风气不太开化,教会为了便于在妇女中争取信徒,很重视派遣女传教士来川。许多传教士都是夫妻同行的,夫妻都是传教士。英国内地会传教士克拉克的夫人就是进入四川的第一个女传教士(1878年)。以后,女差会、女布道会等都纷纷派员来。据统计,先后来川的女传教士共有1091人,占来川传教士总人数的60%。 2.办学 基督教会在传教的同时,兴办了不少学校。基督教会重视办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通过办学来传教,来扩大基督教在青少年中的影响。正如加拿大传教士赫斐秋所说:“我们传教士很懂得,如果要使中国人信道,就必须加强教育工作。”而且,教会办的学校将成为“选择未来的中国教会领袖的场地”。基

韩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与基督教

韩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与基督教 李正奎 [内容摘要]在韩国,基督教是作为西学被传入的,它对韩国近代的社会变迁既起到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启蒙作用,也起到对西方的科学、思想文化以及教育注入与普及的媒介作用,从中也流露出要征服异教民族的文化殖民主义本性。 关键词:韩国;近代社会;基督教 韩国是一个宗教多样化的国家。然而,在韩国的诸多宗教中,佛教、儒教(儒学)、道教、基督教[1]等主要宗教不仅都是外来宗教,而且组成韩国宗教文化主脉的主要宗教。诸如大倧教、园佛教、甑山教、天道教以及基督教等,这些都是同韩国近代的社会开化运动相联系而新创建或传入的年轻宗教。如果说根基于韩国传统文化的大倧教等新宗教的创立,表明了近代韩国人正视日益没落的社会现实,试图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改造,以寻求救国之道,走向富民强国之路的愿望,那么,基督教在韩国的传播,可以说是韩国人学习并接受西方文明的直接渠道。基督教在客观上起到了韩国近代开化进程中的催化剂作用,这种作用在现代韩国社会走向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表现得依然比较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国的“五·四”以后,由于中韩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走向根本不同,在学习和接受西方文明方面所选择的内容、采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因而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区别。与中国不同,韩国的现代文化特别是文化的基础理念主要是以西方基督教文化为媒介所展开的,[1]因此,了解

韩国基督教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我们比较完整而清楚地把握韩国思想文化的整体内容及其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天主教传入韩国及对社会的影响 众所周知,基督教具有无孔不入的传教习性,然而,基督教传入韩国有其更深层的原因。自16世纪末的壬辰倭乱以后,统治朝鲜几百年的李朝封建制度开始走向没落,到了17世纪,朝鲜社会陷入了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思想僵化、民生受威胁的严峻境地。可是封建统治者们却置国难与民生于不顾,依旧热衷于争权夺利的党派之争,社会危机更加恶化。面对这种现实,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对传统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寻求能够挽救社会危机和民族命运的新的思想和理念,这就是实学和西学。落后的朝鲜需要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而这种需要恰恰成了韩国人接受基督教的最初的动机。 基督教传入韩国是壬辰倭乱时期。朝鲜使臣李晬光从我国(明朝)带回《天主实义》并以西学名义介绍给本国为起点的。尔后,1784年,朝鲜人李承熏在北京受洗礼。[2]他归国后相继为李蘖、权哲身等人举行洗礼。不久,随着信徒数量的不断增加,便逐步形成了朝鲜最初的天主教团体。然而,在李朝统治者看来,天主教思想和信仰活动是威胁儒教体制的异端邪说,是反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行为。于是,就颁布“西教禁压令”,对其加以镇压和根除。纵观韩国基督教历史,天主教传入朝鲜后的前100年是殉教的历史,是韩国封建传统文化与新传入的西方文化之间正面冲突的历史。

基督教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基督教的意义逐渐得以彰显。当然,出于不同的考虑和基于不同的认识,人们对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亦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其价值判断的多样性和对基督教在华影响回升的迥异态度。随着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和真正对外开放,在经济理论界和重新崛起的社会学思潮中,曾兴起了一股持续较久的“韦伯(Max Weber)热”。人们尤其关注其涉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种种说法,以及他对东西宗教伦理与其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的比较。不少经济学家在谈及韦伯关于新教伦理等所起的“潜在的精神力量”之作用时,既表达了对历史进程的一种感触,又体现为一种在现实中国社会的呼唤和渴望。这种现象是颇值得人们玩味和深思的。人们在打开国门看世界时,忽有一种惊讶和警醒,随之便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失落感。这种自知之明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而导致的对外在思想文化体系的客观研究和虚心学习,以及这种研习的坦诚和认真,亦是史无前例的。在借“他山之石”的此刻,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基督教及其对现代化的意义。不可否认,一些人因感到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太厚、传统负担太重而对之失去信心和耐心,简单地认为“现代化”即“西化”,而“西化”即“基督教化”,试图以这种绝对而极端的“拿来主义”来将一切推倒重来,由此圆其“现代化”的美梦。然而,静观基督教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其对现代发展某些弊端的批评和否定,以及弄清基督教的“普世”意义和价值取向,则使不少中国人深感不能将“现代化”或“西化”与基督教完全等同,二者之间是有着本质不同之处。对于基督教与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中外学者已有诸多研究和评述,故不必在此重提或详谈。但有关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中国学者则议论不多,且有各种疑虑。而这一问题亦是我苦苦思索、刻意求解的关切所在,它涉及到基督教对现代中国的精神启迪和其本身在中国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促进这一研究的深化及其意义的彰显,在此谈谈自己的管见浅识,与大家交流和讨论。 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体系、价值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对世界文明的进程有着多层次、全方位的影响,其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自然也是多方面的。从宗教和哲学的研究角度来看,我们侧重于基督教对此的价值层面和精神意义,而其在社会、政治、经济各层次的作用和影响只能附带来谈、不作为本题讨论的重点。这里关注的是在基督教精神、价值体系中比较独特、突出和值得弘扬的基本因素,它们能给现代中国人带来清新的感觉,和全然不同的启示,从而构成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些独有意义。大体而言,这些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督教原罪观对现代中国人自我审视的反省意义 中国人在其文化传统上对人的本性或本质通常持乐观主义的态度,强调人的“性善”、“良知”、“有为”和“人定胜天”,不认为人本性有罪,因此对基督教的原罪观感到难以接受,尤其对亚当、夏娃因偷吃禁果而“失乐园”的神话诠释不以为然,形成对基督教罪之意识、罪感、认罪态度和忏悔心境的一种文化隔膜。然而,中国人这种历史悠久的向善论、进步观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在其社会发展步骤明显加快的今天,却受到严重的挑战,出现了本质性动摇。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的“船坚炮利”曾迫使中国人痛定思痛、奋发图强,以引进西方科技、开展洋务来力图迎头赶上。但看到这种科技上之差距、实力上之劣势的同时,中国人在整体上并没有改变其反观自身的传统基调和对其国民性之乐观、自豪乃至优越的肯定见解。其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乃“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为中用”。回顾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社会现代化的历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文化革命以及当前的改革开放举措,都是从肯定、积极的意义上争取或重新恢复中国人的“自强”、“求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伴随着这种政治经济运动和社会发展选择的国民心理基础,仍不离一种乐观的自我审视、以及对人格不断完善和人性正面发展的坚信不移。不过,多次政治运动唤起的激情和人们对社会改革全身心地投入,在中国今天社会转型时期却已出现与传统经历意味深长的不同转向。一些中国人已感到其激情耗尽的疲惫,更有人因机经拼搏后仍面临差距的加大而灰心失望。许多人在几度兴奋、真心参与各种具有自我奉献精神的公共事业之后,却看到当今社会中,个人主义泛滥、拜金主义流行、崇高境界消退、理想主义丧失,这一幅无情的图景。在社会腐败、人性堕落、道德沦丧、丑陋及丑恶现象和沉渣泛起、人们追求享乐和实利、沉溺于低俗之举、价值观念混乱和多元化这一严酷现实面前,许多现代中国人对基督教古老而传统的原罪观有了深刻的醒悟和体认。在这种对基督教原罪观的冷静认识中,人性自我可自觉达到“道德完美”的观念开始动摇,中国人开始对其传统的人性论和人生观加以反思和反省,尤其是对近代以来中国

基督教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第二讲太平天国的历史变奏 一、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 1.17世纪高峰(明末清初) 福音运动○1(非法、民间运动) 产物:历法 科学技术(传教士传播) 2.19世纪高峰(鸦片战争后) 福音运动(合法) 产物:大学○3 西学○2涌入 3.20世纪初高峰(五四运动) 民主、科学产物:政党 4.20世纪末高峰(改革开放) 民主 产物:入世○ 4 规则 二、洪秀全与拜上帝会 1.个人人格○5 2.桂平金田——(烧煤工)杨秀清 3.平等旗帜与共产共妻(农民理想政治) 4.曾国藩——卫道旗帜(“孔、孟”学说) 5.天国政权封建性 ○1神授权 ○2等级制封王 封妻(88位) ○3政教分离天王洪秀全——教务 东王杨秀清——政务 三、历史逻辑(道理) 思考:农民在现代中国社会处于什么地位?农民在近代史的影响力变大还是变小? 注:

○1社会福音运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基督教中的一个思潮,主张教育改变人心,从而改造社会。基督徒不仅要传播理想,还要有实践行动,积极参与社会改造活动。中国基督教教士吴耀宗、赵紫宸、吴雷川等人深受社会福音运动的影响。 ○2西学:“西学”的概念是历史的产物。它最先是指在西方产生并传播到中国的学说。现在所说的“西学”不只是指“西方人的学问”,而应该被理解为“中国人研究的西方学问”。自从“五四”之后,中国人主动地引进西方的学说,并全面、深入地研究、介绍和评价这些学说,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每一个学科领域莫不如此。 ○3大学:天主教和新教都在中国建立了一大批教育机构,成立的学校、有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及各种弱势机构、老幼院(如:盲哑学院、养老院、孤儿院等)等各种。据民国二十六年的统计:男子中学有一百间、女子中学有九十五间、男女合校的中学有五十四间。中学数计二百五十九,学生数约有五万。大学计有十三间,有:济南的齐鲁大学、福州的福建协和大学、南京的金陵女子理学院、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杭州的文江文理学院、武昌的华中大学、福州的华男女子学院、广东的领东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等。(据民国二十六年的统计,上述十三所大学的学生数计有六千四百二十三人),至于教会所兴办的小学,据民国十一年(1922年)的统计:高小九百五十六所,学生三万二千八百九十九名。初小五千六百三十七所,学生十五万一千五百八十二名。出版事业方面,教会所创办的杂志刊物,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时,计有中文杂志二百十一种,英文杂志二十七种,合计总数为二百三十八种。民国二十四年所出版的基督教丛书计有四千种之多,由六十九所基督教印刷厂分别承印,并有一百三十家专售基督教丛书的教会书局。[21] ○4入世 基督教的入世和佛教的出世 ――东西方文明小议 对于基督教发展历史的兴趣,最早始于电影《达芬奇密码》。而后,也读了这本小说。今年选修了西方文明史。其中,有关基督教章节学习,使我对西方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信仰――基督教有了进一步了解。 浙大玉泉校区不远处,既是闻名中外的灵隐寺;距离杭州城区不远的余杭有唐朝四大名寺之一的径山寺。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佛教徒国家。不免的,会对基督教和佛教作一些比较。个人认为,基督教是入世的,而佛教是出世的。 一、从崇拜对象看。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基督耶稣是大约公元前6 年--约公元30年的拿撒勒木匠。他是来自下层人民的代表。在他的表哥约翰被捕后,回到加加利正式传道。他的教义和思想是天国观念,是对巴勒斯坦秩序的否定,是对统治阶层罗马势力的否定。他是号召人民斗争和反抗的革命家。而佛教佛陀乔达摩悉达多,本身出生贵族,他改变命运,争取世俗物质生活的诉求。他更的的思考是,人为什么痛苦,如何解决这种痛苦。从崇拜对象来看,基督教更倾向于“革他人命”—外化,佛教更倾向于“革自己命”—内省。外化的表现形式是要和他人接触和沟通,是要说服和被说服,是要入世得解脱;内省的表现形式是要远离世间,回归自我,修身养性,是追求出世超脱。 二、从宗教形式看。基督教的教堂多半修在城区,或者村镇里;而佛教多半修建在深山老林中。基督教要走到人们的生活中,比如教堂的牧师是兼顾了生活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职能,是要帮助迷失的人们找到积极的生活态度,它是入世哲学,是实用哲学。而佛教的寺庙多半发挥不了作用,首先庙宇在“远离人间烟火”,其次修行的佛教徒是修自己,是感悟自己的精

韩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与基督教

收稿日期:2001-04-16 作者简介:李正奎(1951-),男,朝鲜族,吉林和龙人,延边大 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副主任。  2001年6月第34卷第2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 anbian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 J un.2001Vol.34 No.2 韩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与基督教 李 正 奎 (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在韩国,基督教是作为西学被传入的,它对韩国近代的社会变迁既起到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启蒙作用,也起到对 西方的科学、思想文化以及教育注入与普及的媒介作用,从中也流露出要征服异教民族的文化殖民主义本性。 [关键词]韩国;近代社会;基督教 [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311(2001)022******* On the Changes of Modern K orean Society and Christianity L I Zheng 2kui (Social Sciences Depart ment ,Y anbian U niversity ,Y anji Jili n 133002,Chi na ) Abstract :was introduced into K orea as a western culture.It played important roles not only in enlightening people ’s anti 2feudalism thinking but also in introducing and spreading western sciences ,thinking and education in the changes of K orean modern society.Among it ,we can see its nature of cultural colonialism clearly in conquering nations with different religional be 2liefs. K ey w ords :K orea ;modern society ;Christianity 韩国是一个宗教多样化的国家。然而,在韩国的诸多宗教中,佛教、儒教(儒学)、道教、基督教[1]等主要宗教不仅都是外来宗教,而且组成韩国宗教文化主脉的主要宗教。诸如大亻宗教、园佛教、甑山教、天道教以及基督教等,这些都是同韩国近代的社会开化运动相联系而新创建或传入的年轻宗教。如果说根基于韩国传统文化的大亻宗教等新宗教的创立,表明了近代韩国人正视日益没落的社会现实,试图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改造,以寻求救国之道,走向富民强国之路的愿望,那么,基督教在韩国的传播,可以说是韩国人学习并接受西方文明的直接渠道。基督教在客观上起到了韩国近代开化进程中的催化剂作用,这种作用在现代韩国社会走向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表现得依然比较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国的“五?四”以后,由于中韩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走向根本不同,在学习和接受西方文明方面所选择的内容、采取的方式也各 不相同,因而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区别。与中国不同,韩国的现代文化特别是文化的基础理念主要是以西方基督教文化为媒介所展开的,[1]因此,了解韩国基督教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我们比较完整而清楚地把握韩国思想文化的整体内容及其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天主教传入韩国及对社会的影响 众所周知,基督教具有无孔不入的传教习性,然而,基督教传入韩国有其更深层的原因。自16世纪末的壬辰倭乱以后,统治朝鲜几百年的李朝封建制度开始走向没落,到了17世纪,朝鲜社会陷入了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思想僵化、民生受威胁的严峻境地。可是封建统治者们却置国难与民生于不顾,依旧热衷于争权夺利的党派之争,社会危机更加恶化。面对这种现实,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对传统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寻求能够挽救社会危机和民族命运的新的思想和理念,这就是实学和西学。落后的朝鲜需要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而这种需要恰恰成了韩国人接受基督教的最初的动机。 ? 2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