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游戏从它的载体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情况,幼儿园更是对这种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本文从民间游戏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价值、民间游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实施民间游戏的意义,旨在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社会性发展全面的人。我们筛选、整理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对幼儿的发展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的民间游戏,作为我们实施的游戏内容,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在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遵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多种教育理论,从进行一系列地挖掘“加工”(收集——分类——改编——创新)、教育教学方面的措施、方法、家长合作等方面实施民间游戏的开展,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幼儿充分感受民间游戏的无穷魅力,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亲社会性、爱家乡的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同时也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神。

一、课题的提出

(一)民间游戏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价值。民间游戏经过一

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间气质和文化素养非常浓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它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为了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应挖掘民间游戏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因此,我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旨在让幼儿于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培养爱国主义、爱家乡的情感,使优秀的地方民间游戏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二)民间游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新《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可见,游戏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游戏开展的随机性,形式多样性、灵活多变性,内容的丰富性、取材方面性。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幼儿接收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民间游戏将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相连,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利用相当有限。而幼儿园现存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又使其对民间游戏的接纳和融合成为必需。因此,我园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将民间游戏纳入到我们的园本课程,科学地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继续研究它,就是要对民间游戏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改编、挖掘它的教育潜能,让他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为此,从2007年开始,我园就收集安全、健康、适合幼儿园教学的民间游戏数百个,并有机地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并根据年龄段分配到班级去实施。其中有些游戏的

儿歌韵律朗朗上口,趣味性十足,与游戏的动作结合起来,深受幼儿的喜爱。(三)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家长们不惜重金为子女购买各种高档玩具,幼儿虽然获得了广泛的信息,但也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效应:1、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2、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3、缺少了在多维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的环境;4、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而如今的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等素质的培养,因为他们长大后面临的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学习、精神压力都很重,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怎么来融入社会、参与竞争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皮亚杰说过:“儿童游戏包含着大千世界的一种缩影。这种游戏中的微型世界反映了由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可见,游戏是我们向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民间游戏符合幼儿好学、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来说易学、易会、易传、方便有趣,可以说它给幼儿提供了回归自然、一展童贞的天地,幼儿可以尽情的享受自然赋予的恩惠,民间游戏中通过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身心在欢乐和喜悦中发展起来。特别是游戏规则中所蕴含着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及一些高档玩具所不能比拟的,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反复感受、实践中,他们的社会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不断得到扩大、巩固、升华,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中华民族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的游戏活动。

2.幼儿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改编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乐于被儿童所接受的、富有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活动。

3.课题的界定:《民间游戏实践研究》,就是在对幼儿民间游戏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游戏理论为指导,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搜集、整理分类、改编与创新,并对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们研究幼儿民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2.陈鹤琴教育思想理论的启示:

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幼儿民间游戏正是以幼儿为主体,在灵活多变的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实践,让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与成长的快乐。

(三)研究目标

1.搜集本地民间游戏,并进行分类改编和创新。

2.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通过民间游戏的应用,促进幼儿在体能、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3.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素质。

(四)研究对象:

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五)研究内容

1.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与改编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本地区的民间游戏,整理出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幼儿民间游戏,通过比对各年龄段发展目标,将整理出的民间游戏写出具体实施的方案,对民间游戏中不适应或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编。了解民间游戏与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及幼儿园中民间活动的多样性和可行性。注重掌握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充分挖掘幼儿民间游戏的有利性。

2.民间游戏的创新

考虑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在现在幼儿教育上充分的体现,还需要不断变化的实践操作,不断深入探究创新使其发扬光大。

(1)游戏器材的创新

游戏器材的简陋既是民间游戏的一大优点,也是现在开展民间游戏的一大缺点,为吸引幼儿参与民间游戏,我们要从孩子们喜欢新奇的、色彩鲜艳的玩具这一特点出发,尽可能让有关的民间游戏器具富有新意。

同时一些好的民间游戏器材可以开发出各种不同的游戏,如树枝、螺蛳壳、贝壳等。我们可以运用陈鹤琴的“活”玩具思想来使其成为真正受幼儿欢迎的好玩具。

(2)游戏规则、玩法的创新

民间游戏大多使规则游戏,而幼儿玩规则游戏的年龄高峰期在7—11岁,而幼儿园的孩子在7岁一下,如何使其会玩民间游戏,爱玩民间游戏,我们就要从改变其游戏规则开始,从减低难度等角度去思考如动作从简到繁、从低难度到高难度,循序渐进的进行。

(3)游戏童谣的创新

本地区民间童谣具有其独特的韵律与韵味,反映着淮河水乡的乡土人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乡土歌谣资源在慢慢地消失。本课题在发现其价值内涵丰富,对幼儿的各发面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发现有些童谣表现的主题低俗已不符合现代的幼儿。对于好玩的民间游戏,为了幼儿能更好的记忆,使游戏和童谣更好的结合,我们尝试着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童谣的创编。

3.民间游戏与幼儿课程的整合研究

民间游戏具有生活的气息,风格各异。它具有多样性,手指游戏、体育游戏、民间童谣、顺口溜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体现随意性,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空隙间被孩子们所利用;它富有科学性,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此类游戏的开展,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更使孩子了解一些民族风俗习惯,弘扬了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程园本化是我们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目标,如何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是本课题的一个研究重点。

理性思考在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能结合本土地域及游戏本身特点,为幼儿选择更适合的民间游戏活动。初步建立一个适合小、中、大班开展的园本课程。充分挖掘民间游戏资源,提高资源的教育实效和时效,是园本课程的构建真正起到适应和促进本地区幼儿发展的最大作用,让幼儿、课程与本土资源真正互动起来。

(六)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教师在游戏中应充分发扬民主,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在游戏中要尊重幼儿的愿望,关注幼儿的表现,热闹感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幼儿在实践游戏中,强调在“玩”中学,可通过游戏这一方式独立地了解事物,间接体验事物,从而达到对某一问题有目的的吸引与了解。

3.愉悦性原则:幼儿民间游戏必须富有游戏感,能被幼儿接受、娱乐性强、生动、对幼儿某方面有促进作用。在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上,力求符合当今幼儿的时代特点,结合本土实际,让幼儿在游戏中玩有所乐,玩有所学,尽可能让幼儿在愉悦、活力、平和的氛围下享受游戏的喜悦。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动态的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本课题

的实践研究。虽然在幼儿园教育中施加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因素,但对幼儿教育的其它因素均不加以严格的控制,以研究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2.调查法

通过家长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人,了解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智力发展水平,通过对教师的的调查了解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也可以用问卷的方式,请家长或教师在问卷上作书面回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幼儿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其动作、表情、言行等,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在观察法的使用前进行观察记录的培训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日记法、传记法或其他观察方法。

3.个案研究法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们一般采用个人调查法,即对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和问题调查,即对某个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体育方面的研究前人已做过很多研究,我们只有使用文献法,了解这些过去的研究,才能使我们现在的幼儿快乐体育的实践研究不走弯路、死路。

四、研究的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制度、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任务,进行本地民间游戏的收集与初步的整理。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实践中,发动教师对自己开展的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总结,并开展交流活动,以民间游戏方案汇编的形式呈现初期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8月)对幼儿的各项发展指标进行多元评价,对收集和教师自编的民间游戏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进程化编排。在实践中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各年龄段的儿童所喜欢的民间游戏进行系统而科学的整理。并将实践中积累的民间玩具制作整理出汇编成经验总集。

五、具体实施民间游戏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通过有效的途径,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积极利用家长资源来努力实现民间游戏的社会性价值,让幼儿通过民间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如图)(一)对民间游戏进行挖掘“加工”,实践“收集——分类——改编——创新”的途径。收集——民间游戏种类多样,有适合各种年龄层次人员玩耍的游戏。我们通过教师、家长向社会广泛了解搜集各类民间游戏,我们本着“安全、健康、使用”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筛选、整理,从收集一百多个民间游戏中筛选、整理出适合我们幼儿园开展的内容60个。分类——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灵活多变。按照民间游戏的内容我们将其分为体育游戏类、益智游戏类、语言游戏类。体育游戏类26个,如跳房、木头人、滚铁环、二人三足等,这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运动技能,增强体育锻炼能力,有益于身体发育;益智类游戏10个,如翻绳、挑排、司令和小兵、走棋子等,这类游戏可以让幼儿既动手又动脑,增强大脑智力开发和潜能激发;语言娱乐类游戏12个,如拍手游戏、抄黄豆等,这些都伴有儿歌,让幼儿在活动中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中提高对语言的兴趣。民间游戏的分类体育类游戏、语言类游戏、益智类游戏:《捺水牛背》、《滚铁环》、《摆摆龙船》、《搭“人儿”》、《打魔拳》、《城门几丈高》、《点指扳扳》、《摸珠儿》、《跳飞机》、《老虎吃小人》。体育类游戏、语言类游戏、益智类游戏:《夹沙包》、《猫抓老鼠》、《切萝卜》、《井字棋》、《布袋乐》、《米字棋》、《老鹰捉小鸡》、《编花篮》、、《跳竹竿》、《瞎子摸拐子》、《七巧板游戏》、《我们要请一个人》、《木头人》、《在哪头》、《跳皮筋》、《切西瓜》、《手指歌》、《红灯、绿灯、马上开灯》、《翻绳花》、《金锁银锁》、《锤子、剪刀,布》、炒黄豆》、《变高和变矮》、《拉大锯》、《脚尖脚跟脚尖踢》、《丢手绢》、《猎人、枪、老虎》、《抬花轿》、《堆馒头》改编——在诸多的民间游戏中,有的内容不健康,有的存在安全隐患,有的脱离孩子的生活,有的需要特定的游戏场地等原因,我们在这些存在问题的民间游戏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进行改编,并加入适宜的新内容,尽最大可能利用各类民间游戏,实施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创新——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灵活多变,许多民间游戏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我们为幼儿充分提供同伴之间共同游戏、探索的机会,教师作为参与者、引导者积极参与民间游戏活动,鼓励、帮助幼儿进行创新。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提供幼儿交流、讨论、总结的机会,让幼儿认识到,材料、数量、内

容、玩法、规则等都可以变化创新,教师引导、支持幼儿创新,创造新的民间游戏。另外,教师根据民间游戏的特点,尽可能地进行创新,使民间游戏的内容、种类更加丰富,更加适合幼儿园教学。如《跳格子》:格子本来事先在地上画好,但是这些格子是固定的,而我们将布袋摆在地上当格子,这样格子就能灵活变动,更改位子,使原来比较固定的格子活动起来,我们鼓励幼儿尝试用布袋代替格子,摆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来玩跳格子。这一活动即让幼儿尝试到摆放与折叠的乐趣,又开拓了幼儿的思维空间,将想象力发挥出来。接着,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不能将脚踏在布袋上。最后,我们引导幼儿将布袋相连使之成为一条长龙,在舞龙的热闹氛围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民间艺术带来的乐趣,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对于孩子们来说,通过这样反复的尝试探索,有助于培养幼儿勇于尝试探索的精神,有助于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使幼儿从中获得发展。学以致用,幼儿还把这些方法用到了更多的游戏中去,创新出更多的新玩法。如:由“捉迷藏”游戏玩法创造出“听音找方向”游戏方法。由“踢毽子”游戏玩法创造出“拍毽子”游戏,可用左手拍,右手拍,左右手交替。也可用肩膀拍,肩膀小手交替拍等。在材料上幼儿也大胆创新,如在“踢珠子”游戏中,幼儿将材料由珠子改为小积木,海洋球或皮球等。幼儿会根据身边现有的一些材料随时创新,改变游戏的玩法。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思维更加开阔。(三)在实施民间游戏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 1、利用集体评价的方式,促成规则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类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开展民间游戏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而许多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都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如:猫抓老鼠等。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种活动。在平

时的游戏中,它们的趣味性都会对幼儿产生诱惑,从而破坏某些规则。如何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从新的角度看问题,成为我们和孩子开展游戏时思考的方向。如民间游戏《丢手帕》的规则是:幼儿围成一圈坐在地上,其中一个幼儿在小伙伴的儿歌声中有节奏的绕圈跑,并偷偷地把手帕丢到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后面,边上的幼儿不能说出手帕在谁的后面。如果被丢到手帕的幼儿因没有发现自己后面的手帕仍坐在地上,而被丢手帕的小朋友抓住,那么,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向大家表演一个节目。绝大多数幼儿都能遵守规则,但是,顽皮的幼儿却难以遵守,经常会说出手帕在谁的后面。此时,教师采取集体评价的方式,请大家来评价这种游戏行为,从而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使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 2、以合作性竞赛形式,促进幼儿交往。同龄孩子集体的相互影响,在孩子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经常需要扮演角色,角色中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思想、行为习惯,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一些好的品质,如团结友爱、协调合作、克服困难、集体主义精神等。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尽量选择一些有竞争性质的、合作意识强的活动。如我们经常和孩子开展的游戏“抬轿子”竞赛活动,需要两个人用手搭一座轿子,另一个人就坐在轿子上,然后走到终点,孩子们知道要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与同伴友好合作、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在这过程中幼儿逐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发展,他们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孩子们更加活泼开朗了。再如游戏“炸碉堡”接力赛,做碉堡的孩子知道要与同伴合作游戏外,他还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克服自己的冲动,学会忍耐、等待,与他人轮流游戏。而在接力赛奔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互相碰撞的现象,老师就会及时鼓励孩子互

相道歉原谅对方。由此可见,民间游戏活动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3、给予幼儿对话、协商的机会,发展社会性。《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由于幼儿个性有差异,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进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孩子在玩民间游戏"猫抓老鼠"时,扮演猫和老鼠的幼儿为"老鼠怎样算被抓住'"而争执起来。这个说“他的衣服被老猫碰到了就算抓住”,那个说自己"已经逃出老鼠笼就不算被抓住"。这时,教师让孩子们回到身边,让他们互相讨论商量,制定一个"被抓住"的标准,引导他们统一意见,最后,他们又愉快地玩起了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平等的关系,使他们有多方面的交流,并且相互影响着,教师指导孩子学习换位思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正如瑞吉欧教育理念所说的:“儿童是坚强的,他们有能力担当自我成长过程的主角,儿童之间尽管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都试图通过与别人的对话,互动与协议来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与别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四)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促进民间游戏的开展。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家庭里,我们鼓励家长开展各种民间游戏,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交流,促进和改善亲子关系,在幼儿与家长心灵的交流中架起一座桥梁。六、结论

1、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丰富了幼儿园游戏的教育内容,基本实现了实验所设置的各目标。

2、民间游戏对幼儿自信心,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社会认知等社会性发展有显著的、积极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3、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培养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充分感受到家乡人民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

4、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形成了幼儿园民间游戏教学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民间文化素养。八、问题与思考我们对幼儿民间游戏的研究两年多,因而其成果还是初步的,有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我们在研究实践中体会到,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解决。 1、继续挖掘、整理地方民间游戏资源,深入研究和传播,使之富有更强的生命力。民间游戏在现代化进程中慢慢被人们所淡忘,这就使我们教师在收集资料、学习技能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在我们前期做过的一个调查中,有许多年轻的家长都把自己以前玩过的民间游戏渐渐淡忘,而且,虽然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许多的民间游戏,但是,要引入到幼儿园中,还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还有一个收集、整理与筛选的过程,因为在课题进行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民间游戏代表了成人的生活和成人的审美取向,体现了成人的思维和成人的情趣,而且有一小部分民间游戏还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所以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合理地、辩证地“扬弃”,选择适合幼儿的,更加为他们所喜欢的,更富生命力的民间游戏。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在诸多的民间游戏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教学,有许多内容难度大,不适合幼儿园教学,还需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对一些难懂的题材等还要经过合理的改写、扩写、缩写和改编、创编,真正适合幼儿园教学。还有部分游戏在开展的时候,有

人数的限定,不适合全班开展,所以还要安排分小组进行,这给我们的教学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3、道具方面运用有限。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些困难。由于有一些民间游戏需要用到较复杂的道具,所以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去做;有时考虑到有的道具通常用了一两次就没有再用到了,资源浪费比较大,因而,比较有趣而且富有传统味的游戏往往会放弃,所以我们选择的民间游戏徒手的教多,游戏显得单一。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充分挖掘它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但是它的驾驭价值是最高的。总之,实践证明,民间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手段,它将继续成为我们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七、课题研究组织组长:刘荣副组长:宋艳组员:大班、中班、小班的全体教师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周兢《中国民间游戏》江苏少年出版社

2、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

4、毛美娟、华培《走向方案教学》百家出版社

5、王秀玲《幼儿社会性发展整合课程研究与实践》宁波

出版社

幼儿社会性发展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案例描述: ?小乖,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特别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玩,有自己的好朋友,只和自己的好朋 友在一起玩,与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不会主动参与游戏。 一天,妈妈带小乖去院子里玩,遇到了两个男孩小朋友,妈妈想带她去和小朋友玩,但是小乖拒绝,不想去玩。 就这样拉着妈妈的手,在院子里走了一圈,没有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妈妈再次征求她的意见,是否和两个男孩朋友玩?小乖答应了,妈妈带着小乖去找小朋友玩,小乖只是站在旁边看着小朋友玩,没有主动去参与,小朋友邀请她去玩,她只是拉着妈妈的手,要求妈妈也陪他一起玩,当小朋友的妈妈和奶奶来邀请她玩的时候,小乖非常排斥,情绪激动。当妈妈陪她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和妈妈玩,和小朋友基本没有互动,比较黏着妈妈。随后,妈妈带着小乖去她的好朋友彤彤家里玩,小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心的和好朋友彤彤拥抱,在一起游戏玩耍,没有要求妈妈也必须参与游戏,和好朋友玩的很开心。

?案例分析: ?通过对小乖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与人交往的一个规律: ?1、与家庭成员的交往。爸爸妈妈上班,家里是奶奶爷爷带孩子,奶奶比较内向,不经常带孩子与 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宅在家里的时间比较长。最亲 密的关系是和妈妈的关系,只要妈妈在家里,就只和 妈妈游戏玩耍,不让其他家庭成员靠近。妈妈去上班 后,也能和家庭其他成员愉快相处。 ?2、与小朋友的交往。有自己固定的好朋友,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玩耍,交往中自我意识比较强, 如果不合心意会哭闹。对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不敢 兴趣,不会主动参与。 ?3、与亲戚朋友的交往。比较排斥,遇到不认识的亲戚朋友会躲在妈妈的身后,或者妈妈的怀抱 里,不会对别人的语言有反应,会用闭上眼睛的方法 来逃避。 ?根据小乖与人交往的规律,我发现孩子不愿意与人交往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家庭环境 的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的。小乖的家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八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八篇 篇一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由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5558446.html,整理]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齐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十分快。如,我们在xx年x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xx年x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推荐,一点点提高。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同伴交往研究报告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同伴交往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依靠幼儿的自主性。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自由的在没有老师干预下的情况与同伴交往,锻炼自我的交往能力,在集体中得到成长。 同伴交往是个体早期的主要活动之一,它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共同的交往活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上的相互影响的过程。许多心理学家都曾指出儿童间的交往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有利因素,同伴关系对于健康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大量研究文献也表明了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同伴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儿童与同伴的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生理上断乳到心理上断乳,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离,与同龄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后成为一个从思想到行为完全独立的人,这是正常发展的必然。这些孩子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大多缺乏合作的意识,不会与同伴交流,不会分工协商。小班幼儿刚刚接触集体生活时,在游戏中通常都是各玩各的,没有交流的意识,经常会出现争抢同一件玩具的现象。幼儿不知道怎么去协商、怎么避免问题的发生。更甚者有些幼儿平时在家中活泼好动,但到了幼儿园后,就一言不发,单独在一旁,也不和小朋友交流;有些幼儿则胆小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怎样和同伴进行沟通,经常是独自一人游戏。 因此,提高小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幼儿认知技能的学习,情绪的安定和愉快,更重要的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技能。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观察法,根据研究内容每天观察幼儿在下午的高瞻区域活动中同伴交往的情况。

第一章_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第一章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第一篇基础理论 第一章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化、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2.能够掌握儿童社会性研究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1.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2.儿童社会性研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儿童社会性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6课时 (第1课时) 印度狼孩 1920年印度传教士辛格在一个巨大的白蚁穴附近,发现狼群中有两个“狼孩”(狼哺育的女孩),他把她们送到了孤儿院,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 具备狼的特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

阿拉玛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 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波、波”和叫牧师夫人“妈”)。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第7年学会45个单词。她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1年4个月时,只会使用两膝步行。1年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2年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5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

●大女孩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 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 ●在大脑结构上,这个狼孩和同龄人没多大差别。一个10岁儿童的 大脑在重量和容量上已达成人的95%,脑细胞间的神经纤维发育也接近完成。只是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开发,智力也就低下。 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讨论回答) ●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 ●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

民间游戏在幼稚园中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河南省桐柏县幼儿园 内容提要: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民间游戏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导致了民间游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为此,我们对民间游戏进行了开发、创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但是,随着社会发展,高科技的电子玩具的出现,使许多民间的乡土游戏随之悄然流逝。许多生动有趣的民间游戏逐渐退出了孩子的生活,不再为幼儿所熟悉,如“老鹰抓小鸡”、“跳竹竿”、“石头剪子布”和“金锁和银锁”等。这些游戏,往往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贴近幼儿,非常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民间游戏被教师和家长所忽视,导致了民间游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对幼儿游戏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发展幼儿的多种功能,寓教于乐。但广大幼儿教师由于时间、精力和水平的限制

苦于编游戏难,而现有的游戏又大多内容单调不能适应现代幼儿发展的需要。而经济实惠、简便易行的民间游戏正是这一空白的填补者,并有以下的突出优点:一是民间游戏具有易学、易会、易传的特点;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轻松活泼、节奏明快、语言朗朗上口;三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简便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四是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十分简便,便于老师制作,甚至不花钱也能开展幼儿民间游戏。为此,研究它就是要对民间游戏进行开发、改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适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的搜集、开发、改编、创新及实验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幼儿乐于参加游戏的习惯,锻炼幼儿体质,增强各器官功能,开发智力,增进友谊的目的,使更多完整的民间游戏可供幼儿园教师参考使用。 三、课题的界定 所谓“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就是以民间游戏调查、收集的游戏理论为基础,将民间游戏改变或创编成适合当今幼儿发展的游戏。 四、研究的内容 1.对民间游戏的搜集、整理、分类的研究; 2.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的研究; 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五、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张涵宇记录者:张欢 时间 10月10日 地点 操场 班级 小三班 观察环节 体育游戏 现象记录 张涵宇运动能力发育很好,特别喜欢运动。但在今天我组织的《小山羊吃青草》的游戏中,我发现,别的小朋友都能遵守规则在25cm宽的线之间走,而他却一会儿跑,一会蹦,一会跳的,而且根本不看线,直管自己高兴就好。 现象分析 这说明张涵宇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很差,自律能力也很差。 实施措施及效果 虽然他总是第一名,但我没有肯定和表扬他,并在小朋友面前对比了张涵宇和其他小朋友的做法,让孩子们去评定,应该去表扬谁,批评谁。之后我和他互换角色,让他来当遵守规则的好宝宝,我当不遵守规则的张涵宇,结果我赢了,但是他很不服气,这时候,我就跟他讲道理,他很认真的听。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李明朗记录者:张欢 时间 10月8—21日 地点 操场 班级 小三班 观察环节 早操 现象记录 李明朗每天来幼儿园的时候都要强调说:“妈妈再见!我不要做操。”今天早操时间,我特意又观察了一下他,今天的李明朗情绪很高涨,做操做得特别认真呢!但我发现,只要我一

看他,他就会停下来,等过一会儿觉得我不再看他时,他才会继续做操。 现象分析 我觉得李明朗并不是不喜欢做操,也不是不想做操,他只是比较胆怯,不好意思,也不太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为我不看他时,他做得很好,一看他,他就会下意识地停下来,身体扭扭捏捏的,不好意思的站在那里不动。 实施措施及效果 对于李明朗这种胆怯的孩子,我们首先要给他安全感,其次要多鼓励和肯定他,让他在小朋友面前树立起勇气和自信。特别是在运动方面,因为他是男孩子,更应该是那种爱表现,敢创新的。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李明朗现在会主动做操了,每当我看到他认真做操就给他一个甜甜的笑和肯定,他也回应我的是一个甜甜的笑,而且会做得更带劲了!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朱嘉良记录者:刘捷 时间 10月8日 地点 操场 班级 大二班 观察环节 体育游戏 现象记录 朱嘉良小朋友运动技特发展特别好,跑的特别快。今天在户外游戏“跳绳”中发现,他竟然可以跳到部分同龄幼儿的两倍之高,但由于可能第一次接触跳绳,还达不到手与脚的配合! 现象分析 这说明朱嘉良小朋友弹跳性特别好,但手和脚的配合却缺乏锻炼! 实施措施及效果 分步骤引导他学习跳绳:首先,按节拍练习手部晃绳的动作。其次,学习腿部的跳跃动作,不需要跳的很高。再让他手脚配合练习,帮助他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老师并时常给予鼓励,

关于小学生交往的观察研究报告

关于小学生交往的观察研究报告 小教091 090612022 贾春蕾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与同伴,父母,老师的交往是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在见习的两天内,我主要观察和研究了小学生与同伴和教师之间的交往。 一、同伴关系 在同伴团体中,有些儿童往往是受大家欢迎的,其他孩子都喜欢和他一起玩,大家都尊重他;有的儿童则通常是为大家所不喜欢的,没有人愿意和他在一起;还有一些儿童在同伴中不惹人注意,大家对他既说不上喜欢,也没有什么讨厌之感,他是否介入到同伴活动中来,大家并不在意。这是我在三副观察到的一些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做了一些研究。 对于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一二年级的相对较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特征不太明显,但是相比较学前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不仅仅会把诸如“住在隔壁”“和我一起玩”的小孩子当做朋友了,他们开始理解友谊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友好,充满情谊。开始强调相互同情,相互帮助,认为朋友的重要特征是忠诚,而且这种朋友关系是相对稳定的。我认为二年级的学生已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名成员,能逐步把集体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要求,把班集体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荣誉,服从集体的要求,完成集体所交给的任务。在这个时期,班级的成员也开始分化了,一些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成为班级的活跃分子。这不仅仅表现在课后的活动,在课堂上最能得到体现。我所在的班级有四五个小学生就是这样,不管在什么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几乎每次都举手,而且主动要求回答问题,声音非常洪亮,乐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而老师对于这类学生也是非常重视和看重的。他们就逐渐变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和班级的重要支柱。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开始变成班级的普通群众了,他们上课时也认真听讲,对老师的要求也会完成,但是却不乐意表现自己,只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听课的班级很多学生都是非常聪明的学生,老师提的问题他们都会,但却不愿意举手回答,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也不愿意回答。老师对于这些学生是不太关注的。还有一部分则变成了班级的“不安分”群众,是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遵守纪律,成绩不好,而且喜欢调皮捣蛋。在老师眼中,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捣蛋分子,问题学生。老师不喜欢他们,甚至很多同伴也不想和他们玩。这些方面对学生择友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小学生在进入小学后个人独立性增强,他们开始建立比较稳定的同伴关系,寻求较为稳定的友谊关系,我认为,决定小学生与其他同伴之间能否友好相处,外貌固然是一个因素,这我也有遇到,一个小男生长的非常可爱,白白净净的,而且名字非常好听,全班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和他玩,甚至老师也非常喜欢他。但更为主要的是儿童内在的因素占大多数。善于交往、恰当地使用交往策略的儿童往往容易得到同伴的认可,受到同伴欢迎。相反,则容易遭到同伴的拒绝。在与小学生的相处中发现,那些受大家欢迎的学生大多对同伴没有攻击性,他们能够提出好的建议,赞同合作游戏,对人有礼貌且遵守纪律。而不像不受欢迎的小学生那样喜欢动手打人,喜欢骂同伴。受拒绝的学生比较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他们的行为不受人欢迎。比如,我曾问过一个三副的大家公认不喜欢的小孩,如果别人拿走了你心爱的玩具你怎么办?他回答说“揍他”。这点可以看出他们是具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xx民间游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 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 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关键词: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提高 二、研究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角色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作用。如今的幼儿自我意识强,缺乏同伴之间的交往意识,不会和同伴分享、在游戏中不懂得

谦让合作等。而角色游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他人交谈、合作等,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角色游戏,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3、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充分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资源发挥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 2、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娃娃家、超市、点心店等资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幼儿之间共同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 3、利用多变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在各种不同场合的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研究对象 我主要选择4岁的小班幼儿共36人

作为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 1、资料搜集法;我通过网络、杂志等各种途径了解了各种不同角色游戏对于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作用。深刻了解,小班幼儿最为熟悉、最感兴趣的就是角色游戏,特别是“娃娃家”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在游戏中,小班幼儿能够从刚开始的争抢玩具,到最后分工合作,一起游戏。小班幼儿能够有一个明显的交往能力的提升。 2、个案研究法;我将一些比较典型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出现的个案,进行跟踪、分析,然后进行间接性或者直接性的游戏指导。最后,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行为研究法;我将多种游戏(不仅仅是角色游戏)安排到小班幼儿的游戏中,然后进行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察、分析、反思,再行动,发现角色游戏对于提高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起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

观察实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大家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始扮演,俊俊小朋友选择了到“银行”扮演工作人员。大家都过来取钱,俊俊小朋友会一个一个的问:你需要取多少钱?但是游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过来告诉我:俊俊来抢钱了。我走过去一看,俊俊和亮亮手里拿着几张银行的钱,在争抢,谁也不肯松手,俊俊一边抢一边在嘟嘟囔囔的说着什么。我问俊俊:为什么要抢别人的钱呢?俊俊说因为银行里没钱了。 分析:幼儿到了大班年龄,开始能够把行为规则化,从而获得是非观念,但其行为常常表明,他们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其中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抢东西的现象很严重,不过与其他年龄段的幼儿不同的是:幼儿会边抢边说理由,由于大班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言语水平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表现开始增加。 措施: 大班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力。调动孩子自身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也是对他们进行了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小记者”、“评论员”,组织一些热点话题的讨论活动,请小记者讲讲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的想法,最后集众家之长,总结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所以在讲评时,我请小朋友一起来帮俊俊想一想办法:当银行的钱被领完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大家有的说可以让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做一些钱,也有的说可以叫店里的人来存钱。大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俊俊也表示方法都比较满意。 记录二 袁思怡小朋友是我们班上一位特别爱回答问题的孩子。每次活动时,她都能积极回答问题,有时还一边举手一边抢着说:“老师,我来说。”甚至不等别人说完就打断别人的话题,抢着发表自已的意见。今天的科学活动中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小朋友的发言还没有完,袁思怡却高高举起了手,大声地说道:“老师,我来,我来。”导致其他小朋友无法听清楚小朋友回答问题,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混乱。 分析: 袁思怡是我们班上性恪开朗,活泼大方,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聪明能干的孩子。当她打断我的话或者抢着回答问题时,可能是因为我的讲解或问题她都懂。.其次,她的个性有善于表现自我的一面,平时唱歌阅读时她的声音总是特别大,也抢着上台表演,出现插嘴的情况也是她表现自我的体现。 措施: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控制”表现欲强的孩子,使他们明白既要自已讲,也要听其他幼儿讲。在课堂上,要发言时一定要先举手,老师点到谁发言就谁发言。活动后,我及时与她交流沟通,让她明白打断别人的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别人讲话时,我们也要安静地听着。其次,在其它活动时,我们引导她用正确的方式来展现自已,比如举手。一段时间以后,袁思怡小朋友上课时再也没有插嘴,知道回答问题之前先举手,等着老师让她发言,别人发言时,她也很认真地听着。第一次写幼儿园观察记录,如何选取观察内容?怎么下笔写呢?哪些观察内容更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的概念: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以及意义: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伙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通常被分成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及放任型。不同的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幼儿来说,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外表及个人性格。在儿童的交往中,有的孩子存在一些问题,成为交友困难的儿童, 他们是被忽视型幼儿和被排斥型幼儿。在幼儿期,要尽量帮助那些交友困难的幼儿,使他们逐渐被同伴接受。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生活环境、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及移情。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依靠身体上的攻击,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受父母的惩罚、榜样、强化及挫折的影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无明显差异。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可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三方面:确实缺失、独特、家长—子女关系。为促进独生子女良好社会性的发展,应注意家庭教育和幼儿园集体教育。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1-2003.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4—2005.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进入90年代后,心理学家、教育家以及老百姓等都越来越注重起“情商”。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一个人的成败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无不和一个人的情感智慧相联系,而情感智慧和社会性发展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社会性发展能够促动幼儿身心的发展,社会性发展教育幼儿如何学习做人。 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实行教育的专门机构,比起家庭,幼儿园的教育更有目的性,资源也更为丰富。现阶段幼儿园中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存有着一个幼儿多名大人照顾的现象,特别是爷爷、奶奶对幼儿更是宠爱有加、百依百顺。而幼儿园生活中有着很多不同性格、年龄的幼儿,并且教师的角色和家长的情感纬度不同,幼儿园内还有专门的集体活动,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学习。那么如何切实有效的实施社会教育,首先是要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幼儿生性不甘寂寞,爱与同伴游戏。游戏已进入社会性水准更高的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游戏中有四类儿童:受人尊敬的“小人王”;顺从、随和的依赖者;不受欢迎又受嫌弃的孤立型儿童;因霸道而遭排斥的儿童。独生子女和智力高的儿童常有假想的儿童作伴。个人的兴趣、水平差异已有表现,已养成一套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初步形成。幼儿期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幼儿已经理解到了男女性别及行为上的差异,4岁前男女儿童与同性及异性同伴都玩的十分融洽。4岁之后男女儿童游戏的内容开始分化,5岁后更加明显,儿童意识到适合自己性别角色的行为从而产生同一性。幼儿在与成人及同伴的交往中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的某种看法,如自己是漂亮还是难看的,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这些自我意识通常都是家长及老师对儿童的评价。积极的评价往往会使儿童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信感,这对于儿童今后的学习会有所协助;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往往会使儿童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使得儿童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容易导致儿童的学习困难。尤其是长期的否定及消极的评价更是如此。此时幼儿形成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这些常常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部分。虽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也能对其不良的个性特征加以改造,但不会再有本质的变化。除非儿童遭遇生活中重要的变故或客观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否则已经形成的行为模式很难再发生变化。所以,应重视幼儿期的心理教育,将其培养成具有良好个性及人格结构的人,有利于今后的学习。所以,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为此,我们设置幼儿园的社会性教育包括:自我意识。如:培养幼儿的幼儿自信心、自我控制、自主性、独立性等;交往与人际关系。如:培养幼儿关心、理解、赞赏他人,鼓励幼儿积极和友好的与他人交往等;社会环境。如:丰富幼儿对幼儿园、家庭、家乡、祖国的理解,爱护环境、关心集体等。 根据幼儿社会性特点我们培养的设计思路 一、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 对幼儿实行社会性发展教育,不但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着面向21世纪的挑战,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研究人的社会化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课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已引起人们的普遍注重。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把诚实、自信、对集体的理解、责任感、在社会制约范围内的独立性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日本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把社会意识、合作作为首要水平来培养。德国把社会化人格的培养作为入学准备的三大条件之一。瑞典极为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主张让儿童在与他人合作的环境中实现社会化。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必然的,是社会现实迫切需求的反映,同时也与相关理论研究和进展密切相关。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

民间游戏科研课题总结

民间游戏科研课题总结 一、研究目标 1、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2、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研究内容 1、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 2、各年龄班如何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三、研究对象 主要选择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如:

我们通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起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非常快。 4、经验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意义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利津一幼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启发。 5、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评析都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在角色游戏中发现孩

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由盱眙县官滩中心幼儿园申报的“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经盱眙县教育学会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盱眙县教育学会批准,被确立为2007年度盱眙县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现根据盱眙县教育学会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本课题开题出席对象为盱眙县教科室各位领导专家和我们向化片各姐妹园的各位教科室主任,欢迎各位的光临指导。本次活动共分两个个议程: 第一个议程是课题主要负责人宋艳老师对主课题的介绍。 非常欢迎各位的光临指导,特别是对教科室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作汇报。 第一个方面:谈谈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课题? 本课题开展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创造的智慧。它集运动、幽默、智慧于一身,是我国传统优秀的民间文化。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纲要》中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交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游戏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幼儿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他们成长、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有价值的活动。新《纲要》也对幼儿游戏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戏是

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寓教于乐。但广大幼儿教师由于时间、精力和水平的限制苦于编游戏难,而现有的游戏又大多内容单调不能适应现代幼儿发展的需要。而经济实惠、简便易行的民间游戏正是这一空白的填补者。丰富、更新游戏内容,节省幼儿园的支出与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为教师选编游戏提供丰富的材料。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具有多样性、随意性、竞争性、科学性和较强的娱乐性,能增强幼儿的体力、开发智力、培养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生活,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等优秀品质。 民间游戏这一民族奇葩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我们研究它就是要对民间游戏进行开发、改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我园地处江南太湖之滨,江南水乡的优秀传统人文环境,给予我们幼儿教育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而民间游戏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值得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开发与利用。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中华民族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的游戏活动。 2.幼儿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改编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乐于被儿童所接受的、富有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活动。 3.课题的界定:《民间游戏实践研究》,就是在对幼儿民间游戏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游戏理论为指导,对幼儿

游戏作文之幼儿游戏观察研究报告

游戏作文之幼儿游戏观察研究报告

幼儿游戏观察研究报告 【篇一:幼儿园游戏的调查报告】 关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 调查时间:2014年6月—12月 调查对象:西葛中心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 调查方法:观察法、谈话法 调查人:李薇 我们把游戏看作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这是对幼儿的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是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儿童学习成长的特点的尊重,是对幼儿教育规律的尊重。只有让游戏伴随着童年,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欢乐,让教育隐含在游戏之中,使游戏既能保证教育上的自由,又能使儿童发展的过程实行自主建构,才能促使幼儿个性健康的发展。总之,一方面儿童在游戏中满足各种发展需要,实现自主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游戏完成教育价值引导。幼儿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系统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领域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教育观是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新大纲提出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必然要求彻底改变现状,不仅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还应通过教育去实现教育目的。 首先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这不仅是因为儿童最喜欢它,它占有儿童的时间最多,更重要的是游戏最适合儿童发展,最能满足儿童发展需要,能最好地促进儿童成长。由于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生活、在游

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特点,而将幼儿教育与小学区别开来,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教育的特色。 其次,由于幼儿园游戏区别于自然状态下的游戏,它是在教育的特定环境下进行,因而具有教育性特点,幼儿园游戏已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把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性体验、游戏性体验看作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现将目前我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情况做调查,情况如下: 一、幼儿园游戏中好的方面: 1:我园的办园理念是“民俗乐童、游艺树人”,因此,我园开展的大部分游戏都以民间游戏为主,紧贴主题。 2:我园的游戏丰富,形式多样,同一种游戏材料可以有多种玩法(如口袋的玩法,可以踢,可抛接,可头顶、可用腿加跳等) 3: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利用废旧材料(如纸箱、易拉罐、pvc管、废旧报纸、旧地毯等)制作了大量的户外玩教具,如哑铃、套圈、轿子、毛驴、龙、高跷等等,丰富了活动材料。 5:教师在实际组织操作中,对部分游戏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如改编歌谣、改编游戏规格等,使游戏不枯燥,更适合本园幼儿。 6:幼儿园在10月份举行了亲子游园会,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12 个游戏,有效的 促进了家园共育的进行。 二、幼儿园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我们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比较差,游戏的材料、玩具及活动场地都受到一定限制。 2、游戏时间相对较少。

幼儿园小班游戏观察记录

幼儿园小班游戏观察记录 游戏背景: 今天的“娃娃家”里可热闹了,客人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爸爸为他们准备的“美味佳肴”,忽然,只听“砰”的一声…… 游戏名称: 玩“办家家”游戏 教师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老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材料提供: 娃娃若干、矮床、小桌子、家具、沙发、餐具、招待客人的礼物等 观察要点: 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游戏行为实录:

只见周佳安用手一个劲地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边推,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着小嘴点点头。“爸爸和客人们都不让我坐在桌上‘吃饭’,所以,我生气了。”他不做声。听了我这么一说,周佳安二话没说就开始捡地上的餐具了。“我们帮你一起捡吧。”在同伴的帮助下,地上的餐具捡干净了。他和孩子们又开始了游戏…… 老师正想上前训斥,可又当我看到周佳安那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时,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己的情绪,来到他身边了解情况。我摸摸他的头问道:“周佳同,怎么了?你有不高兴的事情?”“快告诉我,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我说道。“原来是这样,自己不高兴了,可以把这些不开心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同伴,我想大家都会帮助你的,像这样乱仍东西可不好呀!”“快把地上的餐具捡起来,我相信大家还是会原谅你,欢迎你来娃娃家的。” 改进措施: 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教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另外,我觉得孩子遇到在游戏中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间游戏研究成果

. .. 民间游戏研究成果 民间游戏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 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一个月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有体会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自信心、社会认知、亲社会行为、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等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自身民间艺术文化的素养、教育教学的方法上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做了以下总结: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了一些民间游戏民间游戏。 各班老师发动了对民间游戏的搜集工作,这次活动共搜集到了几十种民间游戏,挖掘出了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游戏,虽然有些游戏的名称相同,但玩法却多种多样。 2、在“玩”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的自信心发展。 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幼儿的能力和情感体验有所不同,有些幼儿勇敢胆大,有些幼儿容易胆怯,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对于游戏的控制就有个度,同时也鼓励胆小的幼儿勇敢的去尝试。例如在“开飞机”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请能力、体力相当的孩子进行互动游戏。正因为体力相当,孩子之间的悬殊不大,从中孩子也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在这不经易间,孩子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并及时地得到表扬与鼓励,会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一种快乐与满足的情感体验。使孩子在今后面临困难时,都会自觉的充满信心去努力克服困难。 3、在“玩”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在开展有关幼儿创新智慧游戏活动中,老师们各显神通,通过多种教学途径为幼儿介绍“变废为宝”的教育理念,并提供各种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适合幼儿玩的游戏,如:利用八宝粥罐制作“高跷”、利用大桶的奶粉罐制作“小推车”,利用竹竿制作“扁担”,利用纸箱制作“小汽车”,利用饮料瓶制作“拉力器”等等,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游戏的工具材料不仅易取,,且幼儿可以参与制作,大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可以制作一个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玩具,大大的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4、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幼儿民间游戏中,一般都需要若干儿童共同合作才能进行。民间游戏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和同伴间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条件。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两个幼儿手拉手念儿歌,在愉悦的情景中游戏。民间游戏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能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富有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了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两人三足”要求两名幼儿并排站立,将一条左腿和一条右腿捆绑在一起,一起向前走。在游戏中有幼儿身体不协调就会导致游戏失败,所以共同协商出脚的步调很重要,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相互协作的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