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融安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规范流程

一、技术内容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包括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机械插秧技术。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1.技术定义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指根据插秧机的性能特点,培育符合插秧机作业和农艺要求的优质秧苗的技术过程。

2.技术内容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在育秧过程中使用机械以及温度、湿度调节和自动控制等手段,将种、土(育秧专用基质)、肥、水、光、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置于人工控制之下的一项技术。主要由播前准备、精量播种、苗期管理等技术环节构成。播前准备工作包括设施设备建造、床土准备、种子处理和秧盘准备;精量播种包括床土铺装、洒水、播种、覆土、叠盘、增温保湿和催芽盘根;苗期管理包括摊盘(或上架)、催苗、绿化、炼苗(硬化)。采用这种技术所育出的秧苗均匀、整齐、粗壮、规格统一、便于机插作业,机插后返青快、分蘖早、产量高。育秧阶段采用了机械、温湿度调节以及选种、消毒、床土调酸等技术,基本上切断了病菌、杂草的传播途径,还具有省种、省肥、省时、省工、节水、省秧田的特点。水稻机械化育秧可分为工厂化育秧(包括玻璃温

室、大棚温室、庭院小棚温室)和大田拌浆育秧两种育秧方式。

(二)机械插秧技术

1.技术定义

机械插秧技术是指采用插秧机把适合插秧机作业条件的适龄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栽插到大田的作业过程。

2.技术内容

机插作业技术包括大田准备、插秧机调试、插秧作业等内容。大田准备包括大田耕整、基肥施放、泥浆沉实等;插秧机调试包括空车试运转与检查、适应农艺要求的调整等;插秧作业包括确认作业走向和行走路线、装秧或补给秧苗等。

三、技术规范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目前,广西水稻机械化育秧主要应用工厂化硬盘床土育秧技术和大田拌浆软盘育秧技术。工厂化硬盘床土育秧技术是采用硬盘作为育秧垫层,利用素土(专用基质)作为床土的一种育秧方式。下面主要介绍工厂化硬盘床土育秧技术和大田拌浆软盘育秧技术。

技术路线

(1)工厂化硬盘床土育秧技术路线

床土取土→碎土筛选→拌肥(壮秧剂)→调酸→搅拌→堆沤

种子晒种→选种→浸种→晾种→消毒→床土铺放→洒水秧盘清洁→消毒

→播种→覆土→叠盘→增温保湿→催芽盘根→摊盘→催苗→绿化→炼苗→移栽。

(2)大田拌浆软盘育秧技术路线

泥浆准备→拌肥(壮秧剂)→过筛种子晒种→选种→浸种→催芽→铺放空盘→铺浆

精做秧床→刮浆→播种→压种(履土)→封膜盖草→揭膜炼苗→肥水管理→移栽。

2.技术要求

(1)秧块规格标准化。秧块标准尺寸为长58cm,宽28cm,厚2.5cm,边角整齐方正。

(2)秧苗分布均匀。每平方厘米秧块平均成苗数:常规稻为1.5~3株,杂交稻为1~1.5株,且均匀整齐。

(3)秧苗群体质量均衡。插秧前床土含水率在35%~45%,根系发达,盘结良好,形如毯状,整块秧苗提起不散。

(4)秧苗个体健壮。茎基粗扁,叶挺,植株矮壮,叶色深绿,苗基部茎宽≥0.2cm;根多色白,单株白根量10条以上,无病株

和虫害。

(5)秧龄苗高符合机插要求。秧龄一般15~20天(早稻气温低可适当延长),株高12~17cm,叶龄3.5~4叶。

3.技术措施

(1)工厂化硬盘床土育秧

①钢架棚:A.连栋式框架结构大棚:采用热镀钢型材为主体材料,跨度8~12m,顶高4.8m,肩高4m,开间4m。四周及顶部覆盖材料采用长寿无滴薄膜。配置自动(或手动)开启天窗系统、遮外阳系统、通风环流系统、湿帘降温通风系统、雾化喷淋系统、供热装置、照明及电气控制系统。B.单管拱棚:采用Φ25~Φ32热镀锌管为拱管,跨度8m,高度3m,长度30m,四周下部装有防虫网,整个棚覆盖长寿无滴膜,两侧安装卷膜器,棚内装有雾化喷淋装置,遮外阳网。建棚须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水源、电源、交通较方便的旱地或地势高的干水田。

②床土准备:床土每亩大田熟土或素土用量为80~100㎏,专用育秧基质为100L。每亩装盘20~22块秧盘。取土经粉碎筛选合格后按每100㎏加入0.25㎏壮秧剂、50g敌克松混合撹拌均匀,然后集堆用薄膜覆盖,进行堆沤一周,使床土充分腐熟。壮秧剂可促使秧苗快速发根,敌克松起到消毒、调酸作用,床土PH值应在4.5~5.5。腐熟不充分会出现烂芽或肥害烧种,造成出苗不匀现象。

③秧盘准备:秧盘材质须为全新聚丙烯材料,制成品为内底平坦,内空腔长580±5㎜,内空腔宽280±5㎜,内空腔高28㎜,

渗水孔直径Φ2.5㎜,盘底孔数90~110孔,每块秧盘净质量520±5g。

④播种流水线:播种流水线应具备一次性完成床土底土铺撒、洒水、播种、覆土功能,生产率≥500盘/h。

矢崎SYS-550C水稻播种流水线播种均匀度状态

⑤辅助设备:

浸种设备:每批次可浸种量750kg以上,可增设加热增氧装置。

催芽设备:设有加温加湿装置,功率在5kw以上,可同时催芽10000盘左右。

碎土筛选机:配套动力3kw以上,工作效率大于3t/h,

搅拌机:配套动力3kw以上,工作效率大于3t/h,

运秧车:每车次可装运500盘,手推或可机动车牵引。

⑥种子准备: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选种:为确保种子发芽整齐一致乃至秧苗质量,选择籽粒饱满,千粒重相当的种子播种育秧。用盐水选种(1kg水加盐20g,

水溶液比重提高0.1,按此比例配制选种液。盐水比重:粳稻为>1.10,籼稻为>1.06。)或清水选种(分浮、沉两部份)。盐水选种后必须及时充分淘洗或冲洗,将盐分清除干净。

浸种:浸种以确保种子吸足水分,籼稻需浸足积温60℃·日,粳稻需浸足积温80℃·日。浸种水温高(35℃)种子吸水快,水温低种子吸水慢。

脱水:在确认种子吸足水分后,将种子捞起放入脱水机进行脱水,以手抓种子不沾手为宜。脱水后的种子播种前用锐劲特等专用药剂进行拌种待播。

⑦播种

播种流水线的准备:播种前应对播种流水线进行空载运转,确认各运转部位运转正常,无卡阻现象、无异常响声,洒水均匀,即可投入正常播种作业。

播种量调整:结合产量目标、壮秧标准、秧龄弹性、机插效果和品种特性等因素综合考量,选择对应的播种量。一般杂交稻每盘播量为80~100g,常规稻为每盘播量为120~140g。

床土厚度的确定:基质做床土,底土不能低于20mm,覆土10mm;素土做床土,底土不能低于20mm,覆土3~5mm。

洒水量的确定:基质作床土,洒水一定要洒足洒透,装好床土的秧盘经过洒水装置后,秧盘底部有少量水滴落下即可。素土作床土,应根据床土绝对含水率和渗水速率,确定洒水量,最佳洒水量就是经洒水后的秧盘运行至播种器时,床土整体渗透而表

面上不形成水面即可。

⑧堆盘控温催芽

堆盘:播种完成后的秧盘,采取堆盘催芽的办法在室内进行控温催芽。堆盘高度20盘为宜,每两盘为一层,每层长短边交替堆摆,要摆正、摆齐、摆紧,顶层要放置两块空盘,堆与堆之间要留有100mm的空间,便于热气流通,堆摆结束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塑料薄膜底部用木棍压住,以防漏气。

控温催芽:催芽温度为35~38℃,湿度大于90%,催芽时间为72小时左右,当幼芽出芽率达到90%,芽长3~5mm时即可进棚摊盘绿化。

⑨苗期管理

秧苗绿化:经催芽后平摊盘,棚内温度控制在24~28℃,夜间温度不得低于15℃,湿度控制在80%,每天要及时补水,最好用雾化喷头进行喷淋,喷水量以床土湿透为准,切不可大水漫灌和过量喷水。

炼苗壮秧:经温棚绿化7天后,秧苗长至2.5叶时停止加热,开始炼苗。炼苗的时间和方式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炼苗可在棚内进行,也可在棚外露天炼苗,有条件的最好移至大田炼苗。炼苗期间每天喷水2~3次,喷水量以床土表面湿润即可,做到叶不卷不喷水。秧苗长至3叶、12cm以上即可移栽大田。

床土硬化:在炼苗期间通过控水措施,减少秧苗体内的自由含水量,提高碳素水平,增强秧苗的盘根和抗逆能力,让床土呈

现出硬化状态,确保秧苗移栽机插时不散秧,不伤秧。

(2)大田拌浆软盘育秧

①种子准备。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需经晒种、发芽试验、精选种子、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湿处理,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在90%以上。一般每亩大田杂交稻用种量为1~1.5kg(每盘芽谷播量为80~100g)、常规稻3~3.5kg(每盘芽谷播量为120~150g),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

②秧田准备。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水田或旱地,并按秧田与大田1:80~100的比例备足秧田。制作畦面宽130~140cm、沟宽40~50cm、沟深15cm的秧板。在水田中做秧板,要求水田犁耙平整,排干水3~5天后,拉线整平秧板;在旱地做秧板,要求秧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即秧板沉实不陷脚、板面平整无高低、板面无残茬杂物、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③秧盘准备。根据大田插秧规格及秧苗的播种密度准备所需秧盘,每亩大田需要秧盘20~25张。

④泥浆(床土)准备。育秧床土一般使用过筛后的稻田泥浆、塘泥浆或水沟泥浆,泥浆含水率55%左右(手抓泥浆不易从指缝中流出),按泥浆肥力情况适当加施基肥,一般每100kg泥浆加400~500g壮秧剂拌匀。

⑤其它材料准备。早造育秧:培育每亩大田用秧一般需要宽200cm、长400cm的农膜和适量竹片,用于搭建拱棚;晚造育秧:

一般需要适量无病稻草和细竹竿,用于覆盖遮阳保温。

(3)精细播种

①秧板补水消毒。播种前,让秧板充分吸收水分,用65%敌克松与水配制成1:1000~1500的药液,对秧板进行喷洒消毒。

②铺盘。在秧板上平铺软盘,每块秧板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盘边重叠,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平铺软盘后,四周用20×30mm 的方木固定,确保秧盘不变形。

③灌浆。将准备好的泥浆均匀装到秧盘中并刮平,泥浆厚20~25mm。

④播种。一般常规稻每盘播芽谷120~150g,杂交稻每盘播80~100g,以4~6盘为一组进行播种,分次细播,力求均匀。

⑤压种或匀撒覆土。可用空秧盘对齐放在播种后的秧盘上轻压,将芽谷压入泥浆中,也可用其它方法进行压种,以芽谷不露出泥面为宜。有条件的可在播种后采用干细土覆盖,覆土厚度为3~5mm,以盖过芽谷为宜。

⑥封膜盖草。为确保出苗整齐,应使芽谷播后保持28℃~35℃的温度和90%的高湿度。早稻气温较低,播种覆土后,要盖草封拱膜,控温保湿促齐苗。中晚稻气温较高,播种覆土后要进行盖草(或遮阳网),避免高温烧苗和雨水冲刷。

(4)苗期管理

①保温育苗。幼芽出土后,棚内地表温度要控制在28℃~35℃,确保幼苗正常生长。

②揭膜炼苗。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不完全叶至第1叶抽出时(播后3~5天)揭膜炼苗。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若遇寒流低温,宜推迟揭膜,并做到日揭夜盖。拱膜秧的炼苗:秧苗现青后,视气温情况确定拆拱膜时间。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方可拆拱膜,否则可采用日揭夜盖法进行管理,并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

③科学管水。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调肥、调温和护苗的目的。揭膜时补一次足水,以渗透床土为宜。若秧苗出现卷叶,可在傍晚或次日清晨喷洒水一次,使土壤湿润即可。

④施好“断奶肥”。根据床土肥力、秧龄和气温等情况施用“断奶肥”,一般在一针一叶期(播后7~8天)施用。每盘用尿素2g 兑水200g,于傍晚秧苗叶片吐水时浇施。床土肥沃的也可不施。

⑤防治病虫害。秧苗期要注意病虫害发生,及时对症用药防治。

(5)栽前准备

①适当施用“送嫁肥”。一般在移栽前3~4天适当施好“送嫁肥”,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应视苗色而定,一般每盘用尿素1g兑水200g于傍晚喷施,注意喷后用清水洗苗叶,严禁将肥料直接撒在秧盘中。

②适时控水炼苗。根据移栽前天气情况严格控制秧块干湿度,保持秧块绝对含水率在30%左右(用手指轻按秧块见指印而床土不

见发白为宜)。秧块水分过高会造成堵塞漏插,秧块水分过少易造成秧块散裂,漂秧漏插。

③带药移栽。移栽前1~2天要结合病虫害测报进行喷药防治。

④起运移栽。根据不同的育秧方法进行起运移栽,尽可能减少秧块搬动次数,避免秧块破散,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二)机插作业技术

1.技术路线

大田耕整→泥浆沉淀→插秧机调整→装秧→试插→插秧

2.技术要求

(1)田面平整,田面高度差不大于3cm,表土软硬适中,无杂草杂物,稻草须压入土中。

(2)施好基肥。根据大田肥力情况,结合耕整、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速效化肥。

(3)泥浆沉实,大田耕整后以泥水分清为宜。沉实时间的长短根据土质情况而定,砂质土需沉实1天左右,壤土需沉实1~2天,黏土需沉实3天左右。

(4)大田泥脚深度小于30cm,水深控制在1~3㎝。

(5)根据需要调整插秧穴距、穴株数。

(6)栽插深度控制在1.5~2.0cm以内,每穴3~4株,行要直,要求秧苗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7)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相对均匀度大于85%,作业覆盖面达98%。

3.技术措施

(1)插秧机调试。插秧作业前须对插秧机进行全面的检查调试,按照农艺要求确定穴距、穴株数和插植深度调整好机具,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插秧机的调试要做到“两插两检两调”:试插→检查→调整,再试插→再检查→再调整。

(2)插秧作业。插秧机田间作业,是机械插秧技术的重要环节。选择正确的插秧行走路线,按规范操作插秧机,及时补给秧苗,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才能确保机插作业质量。

①选择插秧行走路线。为方便进出田块,降低人工补插量,作业前要查看作业田块的形状,科学安排插秧行走路线,确定田埂周围插秧方法。有二个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首先在田埂周围留有一个工作行程幅宽的余地,田块中间插完后,插秧机沿田块周围进行插秧作业,并驶出田块。如图1-1所示。

方案二:第一行直接靠田埂插秧,其他三边田埂留有两个工作行程幅宽的余地,田块中间插完后,插秧机沿田块三边进行插秧作业,并驶出田块。如图1-2所示。

第一作业行程是以后行程的基准,应特别注意操作,保持插秧直线性,新机手最好在田边拉一根绳线,做为第一行的靠行基准。

②按规范操作插秧机。一是按操作顺序正确起动发动机,将插秧机驶入大田。起动后,拨下液压手柄将机体提升后,将变速杆拨到插秧位置,合上主离合器使插秧机直线、垂直、缓慢驶入田中。二是正确操作各手柄,开展插秧作业。将变速杆拨到“插秧”速度档位,液压操作手柄拨到“下降”位置,插秧离合手柄拨到“连接”位置,主离合器手柄拨到“连接”位置,将油门手柄慢慢由低速向高速拨动,插秧机边插秧边前进。三是正确转行。当插秧机在田块中每次插秧作业转行时,将插植离合器拨到“断开”位置,降低发动机转速,折回划印器,将液压操作手柄拨到“上升”位置使机体提升,捏动想要旋转一侧的转向离合器,转向靠行后继续插秧。

③装秧或补给秧苗。插秧机开始田间插秧作业前或在插秧过程中苗箱有一箱秧苗用完时,必须进行装秧或补给秧苗。当第一次给插秧机补给秧苗时,务必将苗箱移到最左或者最右侧,否则会造成秧门堵塞、漏插,甚至机器损坏。放置秧苗时注意不要使秧苗翘出、拱起(见图1-3)。取苗时,把苗块一侧提起,同时插

入取苗板(见图1-4)。

插秧机作业过程中,随时查看秧苗情况,当秧苗移到苗箱分割筋上的补给秧苗标志位置时,应给予补给。若在超过补给位置时补给,会减少穴株数。补给秧苗时,注意剩余苗与补给苗面对齐(见图1-5)。补给秧苗时,不必把苗箱向左右侧移动,但在苗箱上有一行没有秧苗时,务必将苗箱移到左侧或者右侧后,补给秧苗。

四、注意事项

1.插秧前4~5天,务必要看苗施好“出嫁肥”,促使苗色青绿,叶片挺健清秀,可用喷雾器装满水,放50~100g尿素撹匀,在下午四点过后喷洒,喷洒肥水后洒一次清水洗苗,以防烧苗。

2.机插作业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插秧质量的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插秧深度、每穴株数、漏插率、勾伤秧率等,检查结果都应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应找出原因,及时进行调整和处

理,以确保插秧质量。

3.机插作业过程中要注意补充秧苗,以免漏插。

4.机插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机具,确保安全生产。

5.插秧机在田间尽量少用倒档,插秧机不能长距离倒退,以免引起轮子裹泥,造成打滑。

6.机插作业完成后要严格按要求做好机具的入库保养,以延长机具的使用寿命。

7.育秧软盘要及时收集洗净叠好,放阴凉处妥善保存,最好放在水中浸泡保养,防止老化、变形。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一、前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然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现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省早在70就开始不断探索机械化插秧,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推广。2004年以后在我们建阳和省内一些地方开始进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尝试和示范,此时,国家也制定出台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农业机械促进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市乃至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各地呈现出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一派大好的形势,有许多田块实现全程机械化。 截止2014年8底,建阳市共推广各类插秧机近850台(高速插秧机65台),年机插面积为8.4万亩,机插率达16.8%,平均每年机插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同时,各地也总结出不少好的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推广经验。不言而喻,推广水稻插秧机具有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秧田、省成本、增产和增收等优点(一是定苗、定穴,既保证秧苗个体壮实,又保证水稻群体的质量;二是保证基本苗的情况下,实施宽行栽插,以利于透光,减少病虫害;三是浅栽,以利于秧苗生根及水稻低节位分蘖,缩短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还能更好地解决“第三个弯腰”问题。据调查,每亩秧地可供给大田用秧80——90亩,通常比手插秧用地可节省约3/4以上;机插每亩可节省成本为36元以上(扣除增加亩用种平均0.6公斤,计30元);机插每亩可增产稻谷平均在36公斤以上,最终节本增收可达95元之上(增幅10%之上);回收期短,当年就完全可以回收购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成本。如今,有农机手说“插秧机就是印钞机”。 二、农艺部分 水稻机插秧技术体系包括耕整地技术、育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插秧技术等四大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体现着人、机、苗、田、水的作用(如下图),尤其是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特点(优点) 1、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粮食产量。

小度写范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机械化模板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机械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具有省工高效、节本省田、增产增收等优点,对水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全程机械化操作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推广潜力巨大。一、机械化育插秧的优点1增产机插秧统一规格,利于保证基本苗,实行宽行窄窝,通风透光,个体和群体均衡生长良好,小苗早栽,利于早发早控,形成大穗。成都市近3年推广机插秧面积近8万亩,经测产验收亩产均在600kg左右,比一般大田增产3%~8%,验收最高亩产达到765kg。 2 省工节本机插秧育秧秧本比为1:80~100,可节省秧母田80%;每亩机插秧成本50元。比手工插秧节省3个工,节省开支100元。机插秧每天步行式可插15亩,乘座式可插50~60亩。3有利于社会化服务的推进机插秧育秧可集中统一,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也可实行机防统一,由社会服务组织或个人(机手)来承担。既减轻了种植农户的劳动强度,又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二、机插秧的特点1生育期延长机插秧因缓苗期长,同期播种一般成熟期要比?秧推迟3~7天。2秧龄弹性小机插秧育秧播种密度大,一般亩播种量在100~150kg。秧苗生长拥挤,基本不分?,个体生长弱,播种后45天左右基本停止生长,随秧龄延长,秧苗素质就越差,因此适宜高产栽期的秧龄弹性就小。3本田分蘖集中,高峰期来得猛秧田密度大,秧苗素质差,移栽主茎多,且杂交稻具有很强的分?能力,高峰期来得猛。栽培上要注意控制无效分?,才能夺取高产。三、当前机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大苗育插秧技术难题未解决制约了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运用。2插秧技术熟练程度不够插秧后缺穴,断垄比较严重,伤秧率、勾秧率较高,插秧过深,秧苗成活返青较慢。3茬口和用水的矛盾成都平原属三季不足、两季有余的地区,前作多是油菜和小麦,若前作收获期略推迟,用水矛盾就更大,这就严重影响了机插秧的推广。4几乎和农户对机插秧新技术还不适应部分田块技术和管理未跟上,影响了机插秧的产量和推广速度。四、育秧技术机插秧的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硬盘育秧、双膜育秧等。在成都平原适宜推广的是软盘旱育秧。1苗床地准备(1)苗床选择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pH值在5~6.5的蔬菜地或旱地作苗床地。切忌选择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板结、碱性和杂草多的土壤做苗床。秧本比1:80~100。(2)做秧厢苗床地亩用过磷酸钙50kg、尿素20~30kg作底肥,翻耕或免耕均可。按1.9~2.0m开沟做厢,厢宽1.4m、沟宽0.5~0.6m,沟深10~15cm,整平厢面,灌透底水,用沙板或泥掌抹实、抹平,做平厢面,使秧盘能完全平铺接触厢面。2配制营养土提前7~10天在苗床地取表上,用1~1.5cm钢筛过筛,每亩大田准备细土70~80kg,其中50~60kg细上加敌克松50g、壮秧剂(峨眉山市牡丹牌)1.0kg、过磷酸钙1.0kg混合均匀作为营养土(底上),营养土pH值要调整到5.5~6.5,水分达到手捏成团、掷地即散为准,再成堆盖膜堆沤5~7天,使营养土充分熟化。盖种上为过筛的素细土。3平铺软盘和底土每亩大田用软盘20~25张。待厢面刚收水,立即牵线平铺软盘,并用手或沙板轻压秧盘,让盘底充分接触厢面,并做到做盘与盘之间紧密衔接好。紧接着平铺底土1.8~2cm(每个秧盘用营养上 2.5kg左右达到厚薄均匀),整平土面。4播种(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杂交水稻主推品种。在成都平原选择品种依播期和栽插期的不同而定:①3月20日至3月31日播种,5月10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55天左右的中迟熟品种和150天左右的中熟品种。如川香9838、Ⅱ优498、Ⅱ优906、冈优188等。②4月1日至4月5日播种,5月15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50天左右的中熟品种。如宜香1577、冈优725、冈优906、金优188、冈优94~11、富优21、蓉稻8号、蓉稻415等。③4月6日至4月20日播种,5月25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45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最新范文

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

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而PF445S 型手扶式插秧机的标准插秧深度就为2.6厘米左右,就能很好地满足浅栽这个技术要求。同时,该机还设计有液压仿形和插深控制系统,保证总体插秧深度的一致性,这也是人工手插难以办到的事情。 (三)宽行、窄株距栽培规格设计,符合我国水稻栽培最佳配置方式 在基本苗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栽培行、株距的配置方式不同,则水稻产量就有所不同。因为行、株距规格不同,则形成的生态小环境则有所不同,如植株间的光照、通风条件和湿度等。目前,我国移栽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 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 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 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 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 %,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需要注意的是,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培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把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2?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被风向阳、排灌运输方便、便于 管理且当季没有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做秧田。常规稻秧田、大田比例 宜为1: 100。秧田选定后,首先对田块进行翻旋耕作业,翻耕深度为18?20厘米,旋耕深度为12?15厘米,旋耕后达到土壤细碎均匀,地表

机插秧育苗技术(一)

机插秧育苗技术(一) 摘要从床土准备、种子准备、秧田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机插秧苗培育技术,以期为水稻机插秧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机插秧;育苗;床土准备;种子准备;秧田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 1床土准备 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作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以及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一般大田需备合格细土1875kg/hm2左右,用壮秧剂12~15kg/hm2。土壤水分适宜时(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好)于晴好天气进行过筛,细土粒径不大于5mm,其中2~4mm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结束后继续堆置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在床土准备中要做到两提倡、两注意、两禁止。两提倡,即提倡冬前培肥,对碱性土壤要进行床土调酸消毒;提倡使用壮秧剂,每100kg细土加壮秧剂0.5~1.0kg,并充分拌匀。两注意,即注意防止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施用敌克松进行床土消毒,特别是春季低温以及倒春寒多发地区;注意冬前未培肥的,宁可不培肥,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翻种前30d进行,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1]。两禁止,即禁止将尿素、碳铵等无机肥以及未腐熟的厩肥等直接拌肥,以防肥害烧苗;禁止使用有毒和有杂草的土作盖籽土。 2种子准备 在当地主栽品种中选择优质、高产、稳产、分蘖中等、抗性好的穗粒并重型品种,同等条件下以生育期相对短的为宜。杂交稻一般大田用种量为15.0~22.5kg/hm2,常规粳稻52.5~60.0kg/hm2。双膜育秧由于起秧栽插时切块除边,用种量略高于软盘育秧。机插育秧一般杂交稻芽谷播量为80~100g/盘,常规粳稻为120~150g/盘。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确定适宜落谷密度最基本的原则是均匀、盘根,即参照大田栽插的每穴苗数,在确保播种均匀与秧苗根系能盘结的前提下,根据品种气候等因素可适当降低播量,以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龄弹性2]。根据播种期、机插面积提前推算好种子用量及浸种、催芽时间。按照17~20d秧龄倒推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机插面积大的,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的技术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进行分批浸种,顺次播种,确保秧苗适龄移栽。在浸种前,要将种子日晒1~2d带药浸种。催芽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快、齐、匀、壮”,即指发芽势达85%以上,一般浸4~5d,待种胚露白即可,浸种方式是早进水,晚放干,做到日晒夜露。 3秧田准备 根据育秧规模,选择地势平坦高爽、排灌分开、背风向阳、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也可选择宅前屋旁的肥沃菜地。避免用荒草地、药害田、水土污染田作秧田。机插育秧的秧田、大田比例宜为1∶80~100,一般大田需秧池105~150m2/hm2(包括排水沟)。精做秧床,床面宽1.3~1.4m,长度视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秧床之间留宽20~30cm、深20cm的排水沟,兼作管理通道。秧池外围沟深50cm,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20cm左右,开好平水缺。播种前10d 在秧池田上水,采取水做秧床、平整床面的方法,秧床做好后排水晾床,使床面沉实。播种前2d 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床面达到“实、平、光、直”,即秧床沉实不陷脚、床面平整无高低、床面无残茬杂物、秧床整齐沟边垂直。 4播种育秧 沿秧床纵向横排依次平铺2行软盘或有孔膜。盘与盘之间应做到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软盘底部应与秧床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秧床与盘内营养土墒情一致。2层厚度为2.0~2.5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时适宜的土壤饱和含水率为85%~90%,可在播种前一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播种时按盘称种。一般常规粳稻均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20~150g/盘,杂交稻80~100g/盘。为确保播种均匀,可以4~6盘为1组,分次细播,力求均匀。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3~0.5cm,以盖没芽谷为宜。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newmaker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

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水 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新型高性 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培训资料 大家中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谈谈机插秧育苗技术问题。 在介绍育秧技术之前,我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机插秧技术就是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本、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的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国也是世界上研究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插秧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引进国等国外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高性能插秧机,也就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这种机型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同时通过农机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研究形成了与插秧机械相配套的小苗育秧技术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稻作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程很快,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省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了820万亩,全省已有2个省辖市、9个县(市、区)、187个乡镇和3000多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 一、机插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它有那些优点呢? 机插秧技术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根据我镇2012-2014年五年机插水稻的平均产量统计,机插稻比直播稻平均增产144斤。我认为机插稻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是机插稻播种期比直播提前10-15天,不仅可以应用产量潜力高的迟熟中粳品种,而且能够保证水稻的生育进程与我市的温光资源同步,有利于高产稳产;其次是插秧机的设计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水稻是海城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单产在650千克以上。虽然我地区的水稻生产水平较高,但长期以来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还是处在落后的地位,尤其在育插秧和收获两大环节上更为薄弱。而江苏、黑龙江等地在这些项目上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2009年海城市被辽宁省列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机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增加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补贴、组织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树立并宣传学习典型等多种推广措施,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有了迅速发展,薄弱环节亦有所突破,各项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已在海城市有了相当程度的应用,插秧和收获两大薄弱环节得以突破,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客观需求条件。实践证明,应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每亩可增加效益达百元以上,大部分机械化生产技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购机资金补贴等政策上的扶持。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开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政府重视、市场急需。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积极采取推广措施,加大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涵盖了从耕整地、育秧、

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 一、机械化整地技术 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机耕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天,水整后地面高差不过3cm,土壤柔软无僵垡。 现在水田耕整地作业,以一年耕翻、两年旋耕的轮耕方式为主。耕翻一般以秋季为主,也可在春季解冻后进行,耕翻要达到18—20厘米,耕垡彻底、均匀的要求;旋耕整地要尽量坚持旱旋耕,旱整平、旱打捻的三旱作业原则,旋耕深度达10—15厘米,土壤细碎均匀一致,地表平整,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泡田后达到花打水状态,这种作业方式可节省春季用水30%以上,给农民降低作业成本每亩10元左右,是目前我们地区水田耕整地的主要形式。良好的机械化作业质量,给机插秧作业创造了适合的土壤条件。 在水田改造的耕作过程中,对于田面差过大的可采用先进的激光平地技术进行土壤整平,激光平地机组主要由激光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器、液压机构、平地铲和拖拉机组成,机组在持续回行作业中,按照激光测定的标高数据信号,通过控制器和液压自由控制平地铲的升降取土和卸土,刮平田块达到平整田块的作用,采用这项技术可根据土地的平整情况分3年到5年进行一次平整作业,可以使300米范围内平整度保持在3厘米左右,可以平掉原来水田的大部分田埂,相应扩大田块面积,提高土壤和灌溉利用率,同时也利于积水排放。各地经验表明,每年亩可节约灌溉用水100立方米,增加农民收入40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水稻生产用工矛盾十分突出,各地农民群众都热切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十年”原始的水稻生产方式。机插秧是用插秧机高效插秧代替原始手插的高产栽培技术,彻底解除了繁重的人工插秧。机插作为水稻高效栽培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韩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规划明确指出在我国水稻优势产区进行以育插秧机械化着力点,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省政府已经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列为2012年主要推广技术重点推广。一、我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现状 我省自2004年开始在各地广泛开展机械插秧示范,尤其是2006年承担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任务以来,通过引进外地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已形成盘育、双膜和棚育等比较有特色的育秧办法,使机械化插秧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全省今年新增插秧机3550台,全省插秧机保有量达6700台,完成机插秧面积311万亩,同比增长53.2%。因此,农业部对我省育插秧机械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被农业部推选作了典型发言。但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是有差距的,到2011年底我省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仅5%,与全国25%(黑龙江省为75%,江苏省50%)差距甚远,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合经验与教训,制约我省机械化插秧水平的瓶颈主要一是规范育秧技术尚未过关,难育出壮秧,二是机具配置相对湖南欠合理,难实行“增密”栽培,三是机手操作欠熟练,常有插得太深僵苗,或浮苗、缺蔸断行等,这也难免使广大农民的使用机械插秧在热切中慢慢失望。因此,我们必须与农技、科研和厂方合作研究培育机插秧壮秧技术、适宜机型应用于生产,还强化培训机手,提高操作水平,进行规范化标准操作,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迅速向全省推广普及。 二、机械化插秧机具特点与技术优势 (一)新一代插秧机特点 1、能规范栽培可对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机手可根据所插基本苗对每亩所插蔸数及每蔸株数进行调节。根据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厘米,也有个别机型是24厘米。株距有多档或无级调整,达到每亩1~2万蔸的密度,充分满足农艺技术要求。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修订稿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

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文章分析了水稻机插育秧的特点,而且关键的讲述了其插秧科技,目的是为了确保该项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 标签:水稻;机械化插秧;软盘育秧 1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 对于水稻种植活动来讲,机插育秧是提升栽培科技的重要步骤,和一般的育秧措施比对来看,它有着非常多的优势,比如种植的密度很高,而且标准化规定严苛。要切实的开展好五项内容。第一是配置营养土。第二是精细耕作。第三,选取种苗。第四,精细种植。第五管控好水肥。要了解三项理念。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该项活动要合乎两项规定,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在选取育秧措施的时候要切实的结合所在区域的水源状态来设置,在水源充足的时候,可以使用软盘湿润措施,它不仅简便,而且耗时少,费用少,品质能够维护好,适合大规模的开展。 1.1 软盘育秧 1.1.1 前期准备活动。田地要选取那些风力小,而且朝阳的,要保证土质肥沃,做好排水活动,而且交通要便利,方便管控的区域。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500kg/hm2。结合实际状态选取适合所在区域的优秀的,产量高的种类。要将种苗细致的挑选,以此来确保能生芽。而且要使用药水来对其浸泡处理,在判定种子是不是有充足的水的时候,主要是看它的壳是不是透亮的,能不能够看到露白以及胚芽。在催芽的时候,要保证人工种植的长度低于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 细致种植。结合种植的形式一般分成手工的以及机械化的。对于手工的来讲,它非常的便利。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1.1.3 管控好苗期。第一,从种植到出苗的时候,关键是确保其温度以及湿度合理,而且能够快速的出芽,确保苗木生长齐顺.膜中的气温要控制在30~32℃,假如太高的话,要将两边掀开,对其降温,以此来避免高温对其影响。假如是连阴天的话,要间隔两三天的时候,在中午的时候掀开薄膜的两边对其进行一次通风,要保证水分足够,假如床土色泽发白的话,就要对其尽快的补充水分,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实施方案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插秧的生产方法,通过严格的温湿度控制,既缩短了育秧周期,提高了秧苗的抗逆性,又直接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推广运用,是实现水稻生产种子良种化、育秧标准化、供秧商品化、插秧机械化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水稻机械化育秧省田、省水、省肥、省工,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且能有效克服“倒春寒”的影响,确保不烂种、不烂秧;机械化插秧作业不仅省工节本,提高了栽插时效,而且秧苗群体密度易于调控,其带土小苗移栽、缓苗期短,分蘖早、节位低,宽行窄株、通风性好,易获稳产高产,直接提高了农民收入,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指导思想 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拉动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突出重点和全面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全面提高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水平,为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x年,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为粮食产量提升年重要示范工程之一,积极引进并扩大示范。

三、主要目标 以示范点建设和整村推进示范村为抓手,建设8个区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和19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实现全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面积15万亩。 四、实施内容 (一)建设八个区级示范点。巩固扩大已有的4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规模,新增4个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每个示范点一次育秧面积达10-35亩,可确保大田机插面积1000-3500亩。每季育秧2-3次,实现机械化育插秧示范面积达5万亩。 1、建设地点。扩建已有的4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分别是XX镇XX村、XX乡XX村、XX镇XX集村和XX店镇XX村。x 年新增XX镇XX寨村、XX村、XX镇XX岗村和XX镇XX堰村4个示范点。 2、建设单位及内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机械化育插秧实施主体,扩建示范点规模分别如下: (1)XX镇东方红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原有育秧大棚26个,今年新增16个大棚,示范点规模达30亩,每季育秧2-3次,供机插秧面积9500亩以上。 (2)XX乡XX岗村再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原有育秧大棚5个,今年新增15个大棚,示范点规模达12亩,每季育秧2-3次,供机插秧面积6000亩以上。

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及集中育秧的实践与体会_谢勇

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及集中育秧的实践与体会 谢 勇 梁迎暖 周 超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农业服务中心 215345) 1 具体做法 1.1 工厂化流水线播种 1.1.1 播种及栽种面积。2010、2011年昆山市淀山湖镇机插秧播种面积分别为104.67 hm 2和151.33 hm 2,实际栽种面积分别为98.5 hm 2和140.57 hm 2。 1.1.2 水稻主推品种。以杂粳“甬优8号”和常规粳稻“武运粳19”为当家品种,搭配优质常规粳稻“南粳46”。1.1.3 营养土准备。选择旱田、稻田的表土层作为营养土。在冬季或2~3月,先把取回的土放在场上冻酥或晒干;播前1~2个月内,将冻酥或晒干的土进行人工敲碎和机械粉碎,再用孔径为6 cm 的筛子过筛。过筛后的细土再拌机插秧专用壮秧剂后进仓库保存。 1.1.4 播种时间。播种集中在5月24日~6月2日,一台流水线播种机日平均播种面积13.33 hm 2左右。 1.1.5 药剂浸种、露白播种。选用16%咪鲜?杀螟丹粉剂进行稻种药剂浸种。杂粳品种“甬优8号”用16%咪鲜?杀螟丹10 g 对水6~8 kg 浸稻种4 kg (对水至600~800倍液),浸种36~48 h ;常规粳稻品种用16%咪鲜?杀螟丹10g 对水5~6 kg 浸稻种4 kg (对水至500~600倍液),浸种48 h 。浸种后的稻种不需冲洗,即进入常温催芽60 h 左右,露白后播种。 1.1.6 播种量。杂交粳稻“甬优8号”大田播种量1.75 kg/667 m 2,平均每盘播干谷87.5 g ,每667 m 2用20盘;常规粳稻大田播种量 2.75 kg/667 m 2,平均每盘播干谷125g ,每667 m 2用22盘。 1.1.7 暗室处理。播种后,盘秧放在室内暗化处理48 h 以上(待全苗齐苗后),即播种后室内过3夜,第3天将盘秧移植到秧田中。1.2 集中育秧 1.2.1 相对集中育秧。采用3~4个规模经营示范户约0.27~0.33 hm 2秧田为一组,统一集中育秧。 1.2.2 统一技术指导。育秧技术由市、镇农技部门统一指导,包括播栽时间、秧田规格、无纺布覆盖技术、秧田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等。 1.2.3 统一技术操作。各育秧小组集中做好秧田;把播种好的盘秧,统一移到秧田里;覆盖无纺布,上足秧田水,床土充分湿润后放干水;平时灌好跑马水,确保秧田盘秧湿润;移栽前3~5 d 揭无纺布;移栽前3 d 左右断水练苗盘根;用好起身药。2 重点与难点2.1 秧田选择 秧田要选择排灌、运秧方便的农田,秧大田比例1∶90~100;秧田一定要做得平整,便于秧田水浆管理;秧板规格:秧板面宽1.4~1.5 m ,沟宽0.3 m 、深0.2 m 左右。2.2 药剂浸种,露白播种 在搞好药剂浸种的同时,最好要做到露白播种。如果做不到露白播种,则要适当延长播种后室内暗化存放时间,待全苗、齐苗后,再移植到秧田中;如催芽过长,就会影响播种质量,造成播种断芽、堵塞、播种量难以控制等。2.3 床土厚度 床土厚度宜掌握在2~2.2 cm ,床土过厚,不仅浪费营养土,挑秧重,而且在室内暗化处理时间过长,秧苗会顶到上面的秧盘;床土过薄,机插栽秧时,秧块就会引起褶皱。2.4 水分管理 播种时,床土一定要淋足水分、充分潮湿。2.5 覆盖盖籽泥 盖籽泥一定要盖没稻种。盖籽泥要用0.5~0.6 cm 的筛子过筛,且不必施用壮苗剂。每667 m 2大田盖籽泥用量一般在15 kg 左右,占总床土用量的1/4左右。2.6 播种量 适当降低播种量,有利于培育壮秧。按正常发芽率(90%左右),每667 m 2大田播种量:杂交粳稻1.5~1.75 kg (80~87 g/盘)、常规粳稻2.5~2.8 kg (115~125 g/盘)。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成苗数分别在1.50株/cm 2和2.0株/cm 2左右。2.7 分批播种,适时早栽 根据前茬收获期,尽量做到适时早播早栽、分批播种移栽。要根据拥有的高速插秧机台数,推算每天播种、移栽的面积(一般高速插秧机每天台机作业量在3 hm 2左右);从播种到移栽的秧龄一般掌握在15~18 d ,即在叶龄3.2~3.5叶、苗高12~18 cm 时移栽最佳。2.8 播后室内暗化处理 播种后,一般盘秧在室内暗化处理48 h 以上;遇特殊情况(如室外气温偏低、播后出苗齐苗迟等),可适当延长室 ——————— 收稿日期:2012-02-10 摘 要:水稻机插秧实行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和集中育秧,可提高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水平,加快水稻机插秧的实施步伐。现将阐述昆山地区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及集中育秧的具体做法、重点与难点,并提出了相关体会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集中育秧 (下转第41页)

《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沿黄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提高规模种植及机械化水平,达到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节本增效、节省水资源,特制定沿黄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用以指导、规范该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工作。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根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文)要求,项目编号:20193110136,制定《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为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 本标准制定基本原则为:符合国家的政策,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标准的适用性;保持标准的先进性;注意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注意标准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结合我国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等。 本标准制订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 三、编制过程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河

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主要起草人在一起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的采集论证,并与农机、农业领域有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该规范的初稿。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我省沿黄地区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目前该技术已比较成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水稻产区的必推技术,目前可以进入大面积应用推广阶段。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我省沿黄地区各个地市在推广使用该项技术时,各自采用不同的技术要点进行作业,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技术操作模式和标准,不利于该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增加了各地使用难度,阻碍了水稻机械化的高效发展。为此,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有关技术人员在连续开展省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项目多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会同有关农机、农艺方面的技术专家,征求农机生产厂家意见,经过连续几年的试验、完善,形成了《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 四、主要内容 (一)主要制订内容条款说明及依据 本标准制订重点包括育秧准备、育苗播种、育苗期管理、机械化插秧技术、播种机及插秧机保养等。本规范适用于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生产。 技术依据: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制订。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水稻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