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调查研究 2

语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调查研究 2

语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调查研究 2
语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调查研究 2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问题研究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语法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语文教育界发出了“淡化语法”的呼声。语文教材中的语法内容因此被不断简化,直至最新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语法内容删减到只有附录中的几份简表和几处补白,教师们也对新课标把握不够全面。由此,语法教学失去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都忽视语法知识的传授、运用,部分语文教师觉得教授语法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认为语法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但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①但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法教学已经被淡化甚至淡出了。因此,目前许多学生初三毕业在语法这方面还处于空白记忆。词性分辨不清楚,基本的语义理解不了,对于长难句的把握更是难上加难。母语表达能力也更是让人担忧,说出的话,写出来的作文是语病百出。文言文教学更是让人头疼,例如分析特殊句式、动词的用法让老师无从下手。现代文阅读教学也因为语法而受到影响,例如议论文阅读中,学生不能把握句子的结构而提炼不出句子、段与段间的中心意思。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语言学习。”②而语言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语文教育界还深受“语法淡化论”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叶圣陶,《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的影响,语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淡化语法的现象使得语法知识从教材中逐渐消失,老师漠视语法教学,学生的语法知识越来越欠缺,语文能力也越来越下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法教学。长期以来,语法教学虽被认为是“高耗能,低成效”,但是语法教学对中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语法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更是需要语法来增强理解把握能力。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为了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更有必要探讨语法教学,重新审视语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让语法重新回到语文教学这个大舞台。

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得以发挥其正常交际功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人们的日常交际,书面表达,每句话都有一定的结构,每句话都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而成的,每句话里,词语怎么搭配,怎样排列,搭配和排列的结构是什么样子,这些都得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得语法知识并且灵活地运用它有利于阅读、写作以及日常交际表达。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语法知识频频出现在考试中,病句选择、句子仿写、各种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甚至作文的审题也涉及语法知识。这足以证明高中阶段语法学习的重要性。目前初中阶段淡化语法使得学生语法基础非常薄弱,这就影响了高中的语法教学,初高中语法教学在衔接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如果初中阶段语法基础部牢靠,势必会影响高中语法教学,不仅学生学起来吃力,老师也会对语法分析感到束手无策,最终影响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鉴于此,将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初中阶段的语法教学。本文将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调查,探讨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及自己的一些较为粗浅的建议。希望能够对语文教育工作者及初中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对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有所启示。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回顾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几经起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1956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公布,语法教学进入中学语文课堂;1984年,《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公布,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有了新的发展;进入九十年代,语文教学界出现了对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矫枉过正,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渐高,以至于语法教学渐渐被淡化乃至淡出,对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当前,语法教学在语文课中普遍不受重视,处于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考试不涉及、教学无检查的尴尬局面,而且有不断被削弱甚至“避而不谈”的趋势,前景堪忧。学生语文能力普遍下降,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弱,作文语病现象增多,甚至不少大学教师也感叹当代大学生语文基础的普遍薄弱。不得不承认,这跟近年来语法教学的淡化甚至缺失有直接关系。但值得的欣慰的是,近年来语文教学中关于淡化语法教学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普遍的重视,特别是广大的一线教师呼声极为高亢,这也足以说明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淡化语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但

是有很多专家、教育学者认为语法教学不应该淡化。特别随着21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进行,这种主张表现尤为明显。

王玉平在《改进中学语法教学的思路》一文中指出“主观上要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废弃。”①仲宁的《“淡化语法”应该缓行》指出“从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两个维度来全面审视语法教学,我们就会知道‘淡化语法’不是科学、理性的态度”,“从理论与实践来看,要不要教语法的讨论大可休矣。中学语法教学所要研究的是如何结合语法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努力提高语法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②李维瑜在《简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中呼吁:“为了我们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为了使我们的后代能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让我们继续致力于中学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吧!”。③洪琛在《摆正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位置》中认为“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比儿童学习语言时纯粹依靠摸索经验要节省时间。”④张寿康在《中学语法教学的选择性和整体性》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法是无处不在的。”袁东升在《语法教学不能缺失》一文中认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教学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法对完成这一任务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⑤

有关语法教学的研究有很多,然而大多以期刊的形式呈现,大都

①王玉平.改进中学语法教学的思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5)

②仲宁.“淡化语法”应该缓行[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4)

③李维瑜.简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

④洪琛.摆正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位置[J].现代语文,2006,(7)

⑤袁东升.语法教学不能缺失[J].现代语文,2006,(2)

只指出了淡化语法的现象,并呼吁改变这种现状。而关于初中语法教学的专著则没有,硕士论文有苏州大学沈志坚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淡化现状与对策研究》、邱明艳的《苏南中职单招班语文语法教学策略研究》,以初中为研究对象的仅有华中师范大学周芙蓉的《对初中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的反思及应对措施》,博士论文还没有初中语法教学的研究。这些研究也从语法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和教材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可以说切中了目前语法教学的要害,也为今后的改革明确的方向。但是以上论文论述还不够全面,教师、学生、教材,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三者缺一不可。虽然如此,这些研究还是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蓝本。

综上所述,他们认为语法教学是不能淡化的,并且强调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要认识到语法教学这项工作的复杂性。早在1982年,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就说过:“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好比盖房子的打地基阶段,中学语法教学也只是给学生在这方面做点铺路的工作。看起来学的只是些最基本的东西,但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是最有用的东西。学生学语法不是一次完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材料的丰富,理解能力的提高,他们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加广,领略语法并研究语法各派的学术奥妙。”由此可看出,语法教学的重要性,但也充分说明了法教学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为此,我认为中学语法教学不仅不应该淡化,还应该认真摸索、探究提高语法教学效率的客观规律,努力实现语法教学的系统化、有序化和科学化。因为,语法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扮演着重

要的作用,并且语法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利于母语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更不能漠视语法教学,满足于目前淡化语法教学的现状,而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努力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语法教学方法,促进语法教学,从而为语文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通过对城市或乡镇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原因。

(二)分析阐述语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指出其必要性。

(三)探讨加强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总结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实施策略。

研究的重点:

探讨如何加强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期望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法教学现状的细致研究,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强调语法学习的重要性,提出推进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可供借鉴的具体操作方法。

四、本选题的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

本文的难点在于如何应对当前语法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产生的影响,并且提出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语法教学。从教学的多方面来探讨,如教学意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要素。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新课标、考试大纲以及中考试题来调查、统

计和分析语法实际教学的要求、现状情况,并于此对教材编写者、一线施教者和学校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行性建议。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专著、期刊、报纸以及利用网络资源等方法收集文献资料,了解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内容,为课题研究找到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二)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提供依据。

(三)课堂观察和访谈法:通过体验课堂和访谈教师,了解教师对于语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情况,语法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作用以及师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进一步研究具体的语法教学策略。

(四)教学案例分析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来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实践。它以客观实际的面貌出现,真实而具体地向人们展现了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本论文将亲历一线课堂教学,听课、评课,并查阅书刊上的典型案例,以帮助论文研究。

六、写作方案设计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概述

第一章语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概况

第一节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情况

一、现行人教版教材涉及到的语法内容安排

二、对全省各市的中考试题及考试大纲的统计分析

(一)纵向对比:对2005--2013年南充市初中语文考试大纲及中考试卷涉及到的语法知识所占比例进行比较分析

(二)横向对比:对2013年各市自主命题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涉及到的语知识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章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一、语法学习对语言获得有积极作用

二、语法学习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语法学习有助于学习外语和古代汉语

四、语法学习能切实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

第三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一、语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范围

以问卷的形式对南部二中(重点中学)、南部四中(普通中学[暂定])保城中学、铁鞭小学(乡镇中学)的初中语文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课堂体验,体察两类学校当前语法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论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二)调查内容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分教师卷和学生卷。教师卷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评价等方面以及对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学生卷的内容包括对语文学科、语法教学的兴趣、语法知识的教学时间、教学方法、语法知识的重要性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材对语法知识的编排来看

语法知识在教材的安排位置、语法内容的编排、语法术语的处理语法知识的系统性

(二)从语法教学方法来看

(三)从现行考试制度来看

(四)从学生的学习来看

三、语法教学问题产生的影响

(一)当代中学生汉语水平下降

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受到影响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受到影响

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受到影响

(二)语法教学出现了混乱

初中阶段语法教学内部出现了混乱

初、高中语法教学的衔接出现了混乱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语法水平下降

(四)不利于语文学科及其他学科的教学

不利于阅读教学

不利于作文教学

不利于文言文教学

不利于其他学科教学

(五)不利于规范、纯洁祖国的语言

不利于学生日常口语的规范

不利于学生掌握规范的语法标准

四、新课程背景下语法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一)学科原因

(二)教师原因

(三)学生原因

(四)其它原因(社会背景、国际因素影响)

第四章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改进措施第一节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提高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认识

二、精心备语法教学课

三、创新教学方法

第二节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语法学习兴趣

一、培养语法学习兴趣

二、给予学生内在驱动力

第三节改善教材编排,提高语法教学的地位

一、明确、落实语法教学的目的

二、确定语法课的性质.

三、选择简明实用的教学内容,建立规范而科学的语法教学系统。

四、课程标准制定的合理性,改变语法教学的尴尬地位

第四节将语法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相结合

一、语法教学与现代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二、语法教学与古代诗歌和文言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三、语法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1、运用语法知识知道审题

2、运用语法知识修改作文

第五节通过其他措施改进语法教学

一、中英文语法对比学习

二、利用网络、报刊杂志来加强语法学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七、预期达到的水平与目标

本文通过对语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力求在全面分析出初中语法教学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行性改进措施,最终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出一篇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论文。

八、研究计划进度安排

(一)2012年12月-2013年1月,选定论文研究方向并搜集选题相关资料。

(二)2013年2月-4月,进行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并准备论文开题。(三)2013年月5月-9月,实地调查整理资料并开始写毕业论文。(四)2013年10月校对初稿,呈导师审阅。

(五)2013年11月至学期末,根据导师意见修改论文,呈导师审阅。(六)2014年2月根据导师意见,继续完善论文。

(七)2014年3月-4月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九、参考文献(按姓氏音序排列)

著作类: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高伟毅,刘淼.一线考察:语文优质课例篇[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3]郭永珍.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语文学刊,2006.

[4]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孔庆东等.《审视中学语文教育》[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6]李仕成.新课程教师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7]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吕志鲁:《英汉语法对比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

1997年版。

[9]陆俭明:《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梁小青.“乐中学”语法教学初探[J],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6

[11]刘永康,翟启明.《中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12]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3]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年

[14]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M],河南:中州书画社,1982.

[15]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6]秦训刚.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8.

[17]启功.《汉语现象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8]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

[19]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20]吕叔湘,马庆株.《语法研究入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2]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3]吕叔湘.语法体系语法研究语法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2.

[24]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中华书局1954年版。

[25]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吉林:东北师大学出版社,1997.

[26]余映潮.这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12

[27]于根元.《唤醒语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8]于漪.目中有语法,胸中有中学师生[A]教学语法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

[29]张志公.《语法和语法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30]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

[31]张志公.《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32]张志公.《张志公文集》[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33]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M],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34]张志公:《语法学习讲话》[M],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35]张志公,黄成稳.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6]张志公.关于汉语语法体系分歧问题,张志公文集(第1卷)[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37]张志公、庄文中:《张志公汉语语法教学论著选》[M],山西教育出版社

[38]张鸿苓.新中国语文教育大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39]郑石岩.《寻找着力点》[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期刊论文类:

[1]蔡伟,张先亮.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2]曹斌.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法教学探讨[J],北京:考试周刊,2008.

[3]邓木辉.对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2,(6):14.

[4]董淑波.当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学实践,2010(10)

[5]傅惠钧.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6]耿淑荣,卢伟.浅论新课改后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

[7]郭永珍.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刊,2006,(4)

[8]官美章.汉语语法知识教学现状的忧思[J]语言学习,2011(9)

[9]洪琛.摆正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位置[J].现代语文,2006,(7)

[10]胡明扬.中学语法教学刍议[J].语文建设,1995,(4)

[11]李成盛.初中语法教学应改革[J].中学语文,1997,(11)

[12]罗琼凡,罗红英.语法创新教学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5)

[13]李维瑜.简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

[14]吕叔湘.怎样跟中学生讲语法[J].中学语文教学,1981.7

[15]刘卓胄.加强和改进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16]李晓宏.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处境与归趋[J],北京:教学与管理,2004(9)

[17]李晓宏.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处境与归趋[J].教学与管理,2004,(9)

[18]毛剑澄.发挥语法作用,提高语法水平[J].中学语文教学,2000,(4)

[19]秦国芹.如何使语法教学走出平淡[J].语文教学研究,2005,(9)

[20]启功.有关文言文中的一些现象、困难和设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2)

[21]孙建军.中学语法教学现状的纵向思考[J].学科教育,1997,(9)

[22]陶伏平.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新探[J].湖南教育,2002,(15)

[23]陶彦睿.初中语法教学的淡化现象分析[J].教学园地

[24]王佳佳,康健.新课改下语法知识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0,(11)

[25]王玉平.改进中学语法教学的思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5):

[26]王希杰.语法研究中的静态和动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3)

[27]王红桥.中学生应该学点语法知识[J],北京:现代语文,2005(11)

[28]王洪江.张志公后期语法思想给我们的启迪[J],山西: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

[29]吴立辉.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教师

[30]谢荣.“三个平面”的结合与汉语语法教学[J].《韩山师专学报》(社科版),1994,(4)

[31]谢灏.高中语文的语法教学[J].广东教育,2007,(2)

[32]袁东升.语法教学不能缺失[J].现代语文,2006,(2)

[33]严海燕.中学语文能否淡化语法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2(11)

[34]朱礼金.从实际谈谈中学的语法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8)

[35]仲宁.“淡化语法”应该缓行[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4)

[36]张寿康.中学语法教学的选择性和整体性[J].中学语文教学,1991,(4)

[37]张静.语法教学应该改进[J],北京:语文学习,1991

[38]赵宗鸿.语法教学例谈[J].语文建设,1995,(9)

[39]朱红芳.浅析语法教学在文言文阅读中的作用现代语文[J],北京:语文学刊,2007

[40]张世禄.关于汉语的语法体系问题[J].复旦大学学报,1980

[41]张志公.闲话语言[J].扬州师范学报,1980(21)

硕士论文类:

[1]常丽娟.当前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

范大学,2008.

[2]王雪梅.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定位与应用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3]王卫峰.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淡化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4]汪学旺.苏南中职单招班语文语法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5]杨亚平.关于中学语法教学的思考与探讨[D].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05

[6]周芙蓉.对初中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的反思及应对措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附录: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问题研究(教师卷)本卷旨在了解目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了解老师对该教学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从而为初中语法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对参与调查的老师,在此表示感谢!

一、基本情况

学校()任教年级()

二、现状调查(填写方法: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上划“√”,每题只选一项,除有特殊说明:没有选项的题目,请根据您个人的实际情况自行填写)

1、您认为初中阶段学习语法有必要吗?

A、有必要

B、没必要

2、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A、语法学习很重要

B、符合学生饿发展需要

C、完善语文教学

3、您认为初中阶段学生应学习哪些语法内容?

A、语义方面的内容

B、语法方面的内容

C、语用方面的内容

4、您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曾教过哪些内容?

A、语义方面的内容

B、语法方面的内容

C、语用方面的内容

5、您对语法教学课进行详细地教学设计吗? A、有 B、没有

6、在教学设计中,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教学方法偏少

B、教学内容单薄

C、时间紧迫

D、教学内容不好把握

7、您如何评价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语法内容的安排

A、偏少

B、偏多

C、合适

8、您每学期上多少节语法课?如果教学时间紧迫,您怎么取舍?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问题研究(学生卷)本卷旨在了解目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了解学生对该教学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从而为初中语法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对参与调查的学生,在此表示感谢!

三、基本情况

学校()所在年级()

四、现状调查(填写方法: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上划“√”,每题只选一项,除有特殊说明:没有选项的题目,请根据您个人的实际情况

自行填写)

1、你认为初中阶段学习语法有重要吗?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2、你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如何?

A、浓厚

B、一般

C、没有

3、你对教师的语法教学方法有什么看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4、是否需要改进?

A、需要

B、不需要

5、你在语法课上是否经常动脑经思考问题?

A、经常

B、有时

C、没必要

6、你认为自己的语法水平如何?

A.很好

B.一般,还算过得去

C.较差

7、你在考试中语法部分得分情况如何?

A.很高

B.一般

C.很低

8、你在语法学习过程中的困扰是什么?

A、概念很多,容易忘记

B、很难运用

C、语法分析很难

9、老师是否对你的语法学习进行指导?

A、经常指导

B、有问题时才指导

C、偶尔指导

10、影响你学好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A、教师因素

B、不是必修内容

C、不是考试重点

11、你在练习修改病句、文言文阅读题型时有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类别:论文心得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

二语习得语法教学中的过程性教学法研究-10页文档资料

二语习得语法教学中的过程性教学法研究引言 过程性教学(Processing Instruction)是以输入加工理论(Input Processing)为理论依据的语法教学法[1]。Van Patten提出的输入加工理论认为:二语学习者在处理语言输入信息时,会以获取语言意义为目标,倾向于处理语言信息中的实义词,忽略语言形态和功能词[2]。Schmidt提出的“注意假说”认为:在学习者处理输入信息过程中,没有“被注意”到的语言信息很可能没有“被处理”,从而也就没有机会“被内化”为学习者的语言知识[3]。针对这个问题,Van Patten提出过程性教学(Processing Instruction),通过设计特殊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材料来辅助学习者习得语法形态知识[2]。 国外关于过程性教学的研究近些年发展迅速,但国内在理论介绍和实证研究上都相对落后。戴炜栋和陈莉萍回顾语法教学时,简单介绍了过程性教学[1]。冯辉和张素以输入加工理论命名过程性教学,对比传统教学法讨论了这两种教学法在训练中的迁移效应[4]。目前,国内还没有全面介绍过程性教学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之了解甚少。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介绍过程性教学的理论背景和其包含的教学任务;讨论近些年国际上关于过程性教学的实证研究,对比分析研究内容和方法,探讨目前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过程性教学研究的方向。 过程性教学和输入加工假设 在外语教学经历了从听说法、视听法到交际法的转变后,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单纯地提供可理解性输入对语法特征习得的作用非常有限[5]。很

多研究表明:教学在二语习得中有积极的作用[6-7]。过程性教学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显性信息教学任务,下面先介绍过程性教学的理论背景。 1.理论背景 过程性教学是以输入加工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任务干预学习者内部语言加工策略来促使学习者注意目标语法形态,从而达到习得目标语法特征的效果。输入加工理论结合了Krashen对二语习得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和认知心理学对人类注意机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二语学习者在处理第二语言信息输入过程中的几个处理信息的原则:(1)意义优先原则,学习者会以获得语言意义为目的处理输入信息;(2)注意资源原则,学习者只有在不需要额外付出更多注意资源的前提下才会去处理不含有语言交际意义的语法形态信息;(3)第一名词原则,学习者倾向于认为每句话的第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是这句话的主语或施动者[2] [8]。 对于二语学习者,语言输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单纯给学习者提供语言输入并不能够很好地促进第二语言习得效果。Krashen 的“可理解输入假说”强调:在二语学习中给学习者提供符合他们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学习材料的重要性。Van Patten 认为:单纯提供可理解的学习材料并不能达到促进习得第二语言语法特征的效果。他认为:为了获取交际意义,学习者会格外留意实义词等含有丰富交际意义的信息,而忽略功能词汇和语言形态信息,因为,它们并不含有很多交际信息,如英语中的介词和用来表示时态的词汇屈折变化往往会被忽略掉[2]。 造成这个忽视现象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注意机制。Broadbent提出的选择性注意机制认为注意力是有限的认知资源。在我们处理大量语言信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台湾高中国文现行教科书研究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 发表时间:2011-08-19T17:58:52.78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50期作者:高国政[导读] 多年来,“语文难教,成绩难提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 河南项城市高寺镇松源博士学校高国政 多年来,“语文难教,成绩难提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他们不知熬过多少夜晚,撒下多少汗水,费尽多少心机。然而,得到的回报却往往不如人意。可以说,语文教学效率低,差不多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更新教学方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提高学生素质和成绩的需要,改革已迫在眉睫。 1.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陈旧、繁复、效率低,已不适应形势需要。我国语文教学法领域一直沿着前苏联凯洛夫模式,教师讲授一篇课文的程序是:析题——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划分层次——归纳大意——总结写作特点——布置作业,并且还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截然分开。作文教学呢,也是几十年的老面孔:教师命题——简单讲解——学生两节课写好——教师两星期内批改完——教师一节课讲评作文。这种教学模式,结构陈旧,速度慢,效率低,运行程序繁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位置,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发育特点也要求改革现行的语文教学模式。 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人类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快,信息传播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和以前有明显不同。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信息来源广而快。他们不愿意再象上辈人那样,象机器木偶一样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象喂奶似的去灌输知识,也不愿意听老师花费很长时间才讲清楚的那个问题。只有不断变化的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心。 3.和世界一些教育、科技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改革。象日本、美国等,他们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各种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活动多,发言积极,并且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与从不同的观点,气氛相当活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已到了不改就难以提高成绩,不改就没有出路的地步。 二、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关键是课堂和课外两个环节。因此,要想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也应在这两个环节上下功夫。 1.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改过去少散慢差的教学模式为以大容量、紧结构、快速度、高效率为特点的新样式。课堂上要按照教学规律,遵循“三主”方针,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象全国特级教师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无不如此。目前影响较大的“双快”教学法,即快速阅读、快速作文,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教师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节课),快速阅读课文,完成有关练习,快速讲解,快速作文,快速讲评。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三主”方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这也正是教学大纲中所着力要求的),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2.课外即课外活动的改革 要改过去的单一,呆板为丰富、有趣。语文是一门“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科学。因此,要认真抓好第二课堂,这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有效措施,其作用决不能低估。在开展活动时,一定要适合青少年特点,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语文成绩为中心。比如可以成立语文兴趣小组,举办知识讲座;可以举行作文竞赛、读书竞赛、演讲比赛;可以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关注社会发展;可以成立文学社团,创办文学社会刊、社报,发表文学作品;也可以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投稿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一定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 以上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偏颇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6-07-11T10:19:56.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7期作者:徐建军[导读] 语文教学过程,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是学生“陶冶情操,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 山东省栖霞市观里中学265314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个性目标,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语文教学过程,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是学生“陶冶情操,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解读文本内涵以情导入其中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本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在导入课文时,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有位老师在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曾用这样的导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颂扬母亲的诗篇,情挚意浓,脍炙人口,历经传诵。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思考用一分钟的时间叙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寥寥数语,启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无疑如投石击水,从感情上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情感的兴趣和欲望。教师的这种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时要让学生收集一些作家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勤奋,刻苦与睿智,从而激励自己前进,还应对作品的背景作适当的介绍,并结合现实进行点拨,尽量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直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念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已超过了语文本身学科而成为一门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 二、把握朗读技巧体会文中情感 朗读是学生体会和表达情感的最佳方法,能够通过声音、表情、体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和神韵常常会通过朗读这个媒体,变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因此,有表情的朗读,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艺术功底,还要舍得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毛泽东喜爱韩愈诗文,一部《韩昌黎集》大部分能背诵,晚年坚持背诵李白、李贺、李商隐及辛弃疾的诗词,正是在这吟咏之间,才涵养了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浩然之气。现行语文课本中很多古今中外名篇,其深蕴的意味不借助于诵读则体会不出的,还有一些课文所渗透的谦和、友爱、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等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无一不是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节奏和谐的韵律表达出来的。对此教师可通过范读或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弦外之音”等,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这样更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熏陶,很快地进入审美的情感之中。 三、开展综合实践走进情感角色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情感、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因此,开展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充分体验语文课程的内涵,是一个学习语文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课本剧能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能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能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可让写小剧本:假如菲利普一家人旅游回来后,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貌似于勒的人,此时,又会发生什么?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 四、展示形体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根据研究的数据显示,在信息的传达中,有百分之五十五是通过教师的姿态、表情和动作来完成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支持和信任。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肢体语言,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脸面是心灵之镜。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眼睛是心灵之窗,课堂上,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地去平视和环顾大多数,不应老是两手着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其余则视而不见;也不应站在讲台的一侧而使视野顾此失彼。教师不论实施哪一教学环节,都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要给予满腔热忱的关注。教师的视野所及,以目传神,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个别学生面朝窗口,思想“开小差”,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的办法,通过目光把教师想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地传送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它完全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诗意的。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很多, 正所谓“听唱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词。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

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的主要倡导人克拉申认为:简单来说,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我们前面探讨的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的外语)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和使用语法知识;它不能一夜速成,开始时会比较慢,说的能力比听的能力实现得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以上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的。他的理论由以下五大支柱组成,被他称为五个“假说”。五个假说不分先后,但分量不同,下面一一说明: 1.习得——学得差异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悉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悉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 该假设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语言的能力。克拉申甚至认为,如果给予非常理想的条件,成人掌握语言的能力还要比儿童强些。他同时还认为,别人在旁帮你纠正错误,对你的语言掌握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这一点中国同学值得注意。 2.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这一假设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语法结构的悉得实际上是按可以预测的一定顺序进行的。也就是说,有些语法结构先悉得,另一些语法结构后悉得。克拉申指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悉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初学时的语法错误是很难避免的,也是没必要太介意的。 3. 监检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一般说来,下意识的语言悉得是使我们说话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语言学习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换句话说,当我们开口说话时,话语由“悉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检功能可能在我们说话或写作之前,也可能在其后。 在口头交谈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考虑斟酌语法。语法规则如果不是悉得而是背出来的,也用不上。但在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和写作中,语法的使用能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为演讲或文章增添色彩。 这一条可以说是克拉申对语法知识的用处做出的最大让步。 4.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悉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悉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能有意识地渗透二期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同时还将拓展设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举一反三;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反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有些课堂,虽然授课教师也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试图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改革,但还留有一定的遗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原因。 一、多媒体的运用:幻灯片上的内容等同于板书?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眼耳并用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聪明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介绍,颇有新鲜感、成就感。教《变色龙》时,如果将描写奥楚蔑洛夫的神态的文字变为一张张图

片,将描写他的一系列动作的文字制作成一个个动画,学生就能在图片和动画的观察中更深刻地理解“变色龙”多变的性格。《活板》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对活板的制作过程进行了一步步详尽的解释、说明。但学生没有见过,因此对课文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了该课的多媒体影音资料。课文中原本生涩的科学术语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多媒体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若利用多媒体手段,则可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事物情景真实、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讲解《安塞腰鼓》等课文的时候,可以通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亲身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想当时上课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教师在教学中成功地运用多媒体,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仅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套路,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喜欢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以为这才是现代教育,这才是课程改革。有些人上语文课,往往把有关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等文字资料制成幻灯片,放映到屏幕上,一般说来,这些资料文字比较多,密密麻麻,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因此,还不如老师讲,学生听,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听力;并且学生还能边听边作笔记。只有那些有关作家生平、写作背景的图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0-06-18T16:27:08.530Z 来源:《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占世英[导读] 本文在分析新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更多体现人文性,突出语言文字魅力和教师个性,慎用多媒体,降低“现代化”。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占世英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一中学536100)【摘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引人关注,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即教材的不断更替;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而其中多媒体教学是重要一方面。本文在分析新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更多体现人文性,突出语言文字魅力和教师个性,慎用多媒体,降低“现代化”。 【关键词】享受;思想观念;体现人性;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91-02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教师、学生传统的教学、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方式不是单指语文科的教学、学习方式,而是指学习任何学科的教学、学习方式。它应该贯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甚至贯穿学生一生的学习。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而要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积极而认真地尝试。如果我们用享受的眼光重新打量语文,我们会看到这样一派“陶然共忘机”的享受图景:汉字的形象美与音韵美,成了让师生惊异与敬慕的享受底蕴;文本世界的意象美、人文美为师生的沉醉与吐纳平添无限的享受韵味;师生在审美熏陶中享受、在忘我的体验中享受、在灵活自如的实践中享受、在心灵如沐春风的陶冶中享受。可以说,“享受语文”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师生的生活方式,语文不再是学生外在的负担,而是一个丰富多彩、充盈生命力的有机体,学生愉快地享受语文学习,用语文的眼光诗意地看待生活,保持心理上的乐观平和、情感上的充足愉悦,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所以,真正地在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就是从以往学语文的那种枯燥、厌烦的感觉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语文本身所固有的这种美好境界中来。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必须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 转变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看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呢?工具性应放在首位。首先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会他们阅读、写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人文兴趣和文字修养。 2 沟通课本内外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课本的文章,我们只能把它当成一个例子,教师讲课时,不能眼光只盯住课内,要注意以篇引类,拓宽语文的空间。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课文时,注重的应该是交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这样,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目。新的语文教材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到教学中,就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的校正,我们不能轻视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研究学问也并非高级知识分子的专利,要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推行素质教育。当然,课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我们不能抛开课本谈拓宽,那是本末倒置。只有课内知识夯实了,才能使研究性教学向纵深发展。 3.加强文学教育,注重情感熏陶新教材增加了课文的可读性,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学习语文不唯字词、语法,还包括阅读方法指导、写作等,而人文情趣、文学素养则主要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4.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古代课文不少于30%,要求6个单元占两个单元,按语言的难易程度编排。对古诗文,要求熟读背诵,能借助工具书理解。 5.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在教学参考书的变化上体现出来,过去教参强调结论性的东西,对教学形成限制,与编写的初衷相悖,新教参淡化了对课文的解说,给教师留有余地,改变把教参当教案的状况。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尽量降低“机械化” 新教材更体现人性的关怀,注重人际的沟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课堂更需要老师的个性,让良好的气氛感染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而在课堂中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就会削弱教师的魅力。打个比方来说,语文教学应该是“中餐式”的,而被多媒体所取代的课堂变成了“西餐式”的。做中餐如果过多地依赖于程式化的、机械式的手段就不会是地道的中餐了。尽管使用同样的材料但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中餐味道不同,而不像西餐的麦当劳,由于是使用同样的程序和机器做出的,使得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都是同一个味道。培养学生不能使用程序化的、机械化的自动化生产的形式,而是要突出人性的个人魅力。尽管在新教材中体现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知识的思想,但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不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同时,作为老师,我们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尤其对那些好“惹是生非”的孩子,要给以更多的关爱,促其健康发展。我们提倡热爱学生,不等于放弃严格要求,但严而有度。所谓“诲人不倦”,就是要求我们针对学生存在的缺点,严肃认真地分析帮助,哪怕千遍万遍地重复教育。对学生“护短”,反而是教师的失职。如果缺乏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就失去了真正的“爱”。再有,老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严格划分行为训练和行为惩罚的界限。如果界限混淆,就会违反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因此,我们应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虽然他们会偶尔出现“不正当”行为,但并非“朽木不可雕也”。只要我们把爱撒向孩子们的心田,入微体察,循循善诱,定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学分】2 【总学时】34 【讲授学时】34 【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方向高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打下基础,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 【内容提要】 第一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教学中几个最基本的议题,即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的全貌,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慎、理智、全面的思考,从中悟出自己的语言教学思路或理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语言 学习与教学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趋势 第二节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第一语言习得】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是认识第二语言学习原理的基础、掌握第一语言习得所涉及的主要议题、概念和主流理论观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虽然本章议题都尚无定论,但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系密切相关,其导向和成果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颇具启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行为主义 内在论 功能主义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问题] 能力与行为 理解与产出 先天本质与后天培养 普遍语法 系统性与变化性 语言与思维 模仿 实践 输入 语篇 第三章【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可做的三类对比及三类比较重涉及的6个议题(关键期假设;神经学的研究成果;精神运动协调方面的探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情感因素的作用;语言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 对本章所论述的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就任何一类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对比与对照] 对比与对照的类型 关键期假说 第二节 [对比与对照中的关键问题] 神经学问题

摆正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位置

摆正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位置 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状况:其一是十分强调汉语语法的讲解、传授与训练,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至于语法知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何运用却被忽略了。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弊端,已为语文教学界所诟病。作为一种矫正,新课程改革强调淡化语法教学,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本是一种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和学习观,然而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走得太远,将语法教学原本提倡的“淡”,换成了“弃”,走向了另一极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如何正确对待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法教学,怎样给语法教学定位 主张不必学语法的人指的是基本语法,如口语中的语法。这个层面上的语法,事实上我们已经掌握,一个六七岁的儿童能够用他的母语满足他生活上的需要,就证明他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基本语法。但我们阅读和写作用的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词句的组织比口语要求更严格,也更复杂。有些语法的运用只在书面里强调,口语里却不在意。例如:“通过学习,使我们受益匪浅。”这句话从口里说出来,我们都能明白它的意思,不会挑剔它使用的不规范。但用在书面里,就是一个缺主语的病句。 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通过对一定语法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比儿童学习语言时纯粹依靠摸索经验要节省时间。而且学生在作文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受英语、网络的影响,汉语新词以每年1000个的速度出现,造成学生的语言不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影响了作文表情达意,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借助语法教学来规范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语文界倾向于语法、修辞、文体知识不列入考试范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列入考试范围,是指不用概念、术语、繁琐的分析来考学生,并不意味着让教师放弃该类知识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课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写作教学中“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其实,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语文教学,并不排除对语法知识运用的考查。例如,病句的修改,句子的仿写,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时所用概念的准确性,作文中语言的规范等问题,没有一定语法、修辞、文体知识的修养是很难完成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法学习并不等于语文学习的全部,语法知识的掌握,最终是为了学生能正确的使用语言,它不可能担负起提高语文水平的全部任务。因此,我们在语法教学中要活化语法,让语法规则生动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把孤立、零碎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的语法教学的定位应该是:“淡而不弃”。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d5806614.html,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语艺术杂谈 2、论对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3、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提问技能研究 4、海南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口语研究 5、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知识探究 6、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提高 7、浅谈中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8、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剪影 9、浅谈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 10、新任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言语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11、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 12、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13、谈谈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艺术策略 14、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15、浅谈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初探 16、浅谈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初探 17、论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性 18、注重语言教学提高业务水平——浅谈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征及其与提高教学水平的关系 19、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d5806614.html, 20、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质量评估 二、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1、蓉城献课杏坛争辉——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成功举办 2、艺术化的中学语文教师教学阐释语与辞格的关系探微 3、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4、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新思考 5、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情感投入论 6、论自主学习理论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 7、“三老杯”全国省会城市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大赛结束 8、更新观念与时代相融——也谈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构建 9、河南省青年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改革评比结果揭晓 10、日锻月炼语方精良——与师范生谈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功 11、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 12、培养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 13、可视个案研究培训模式对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 14、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初探 15、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获奖教师风采 16、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17、中语教师筹盛会星城长沙聚英杰——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暨群观摩研讨会成功举办 18、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参赛小记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摘要:近年来,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已列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和促进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教学反思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93-01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1 何谓教学反思 所谓“反思”,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判断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教师自评、自省、自励、自己总结提高,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

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教学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同行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动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实施者,又是评论家。反思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 2 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 2.1反思日记 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之后,千万别忘了记下自己的得失,并与其他教师分析,便于今后扬长避短。 2.2观摩自省 通过组织现场观摩,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问题,思考辨析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 2.3同伴互助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在一起,通过调讲活动,采用

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世纪之交我们国家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去架构一种充满灵性的新课堂。它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在这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 学生们可以尽情挥洒独到的见解!让学生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品味语文课文散发着的清新而悠长的馨香!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对新课改知之甚少,刚走上讲台的时候,信心满怀,觉得老师只要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清楚,考试的时候学生考不出好成绩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没有课的时候努力去听老教师的课,努力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好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语文课堂存在很多问题:我上课过程中,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学生的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课下却收益颇浅: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一味反旧,只求“形似”!课堂教学在误区里越走越偏,越偏越远……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失分的地方非常多,大部分同学竟然是基础知识上丢分比较严重,语文课成绩在几个平行班中处于末尾,看着试卷我做了认真的分析,觉得是我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没有把好基础知识这一关。在第二学期,我在上课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学生字词的预习、检查、复习。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成绩提高了许多。总结那段失败的经历,觉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识字写字教学被淡化,学生能认读,不会书写;书写潦草;错字别字现象比较严重。积累不够,作文方言土语较多,语言匮乏。虽然在教学过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但作为其中一个环节的字词教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我在上课的时候对字词不够重视,把字词教学完全放手给学生,布置课下预习,不检查,不评价。课堂上也是一带而过,抹杀了字词应有的地位。 在初中,识字与写字教学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发展智力,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条件,因而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目标侧重不同,我们固然不能把整个教学内容定位在字词教学上,但识字写字也不应被忽略和轻视。我在刚参加工作时,犯下的错误就是没有把字词教学放到应有的位置,眼高手低,以至于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书写速度。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我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我的教学重心发生了偏移。我把文本解读当成了重要的环节,阅读教学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战场,基础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字词成了非重点内容,原有的识字教学环节就显得可有可无了。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不是学生学习不努力,老师上课不专心,而是偏离了教学的重心工作。另一方面,学生身心的发展尤其是抽象思维的飞跃。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渴望感受思维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体验“智慧的快乐”,于是“识字与写字”在他们眼里就成了一种无奈而又无聊的“低智商”的活动。我在识字与写字教学过程中比较单调,字词教学被简单化,机械、重复的认读和抄写让学生索然无味,陷入了“厌烦”之中,这也是原因。自那次失败以后,我虚心学习课堂教学艺术,潜心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努力转变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