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的措施

1.空间层次整合

将同属于一个较高空间层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大资源, 建设一个大景区, 扩大规模, 提升档次, 集中力量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发产品,

开拓市场。例如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原有分别开发的若干景区, 现在北京市已经开始将它们作为一个“大八达岭”景区做整体开发考虑, 以提升档次, 避免无序经营。

2.共生整合

将具有共生关系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协调利益关系, 调整开发行为, 限制开发力度, 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太湖周边几个地区的旅游度假村由于共生于太湖,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这一共同要求必将促发各地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共同生存, 共同发展。

3.主题整合

在某一个区域内, 根据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 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确定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 借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 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区域旅游的主题, 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 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4. 产品整合

将某些不能形成成熟旅游产品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旅游资源依据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 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改善市场形象, 提升市场竞争力。。5.线路整合

利用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和功能上的联系, 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组织起来, 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共享客源市场, 丰富旅游内容, 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行社运作的可行性。

6.龙头整合

利用区域内或游线中已经开发成熟的龙头旅游资源, 发挥其带动作用, 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 一方面服务于龙头旅游资源, 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借力开发,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也可以将周边景区与龙头景区直接打包开发, 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

7.市场整合

根据区域旅游的目标市场定位, 将不同类型旅游产品中核心目标市场一致的旅游资源捆绑开发, 打造多类型的旅游产品, 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额,实现客源的充分利用。例如到西藏旅游的游客多为中高收入人群, 外国游客比例特别高, 可以利用这一特点, 组织相关资源, 开发迎合客源口味的高档次的旅游产品。

8.产业链整合

某些旅游产品的消费上具有一些关联作用, 典型的如北京周边的休闲度假旅游与民俗旅游, 以及异域观光旅游与购物旅游等。旅游活动还与相关产业有深刻的联系。可以根据这种联系对旅游资源甚至整个大旅游产业进行整合, 完善旅游产业链, 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9.保障系统整合

旅游资源的开发有赖于保障系统的建立, 广义上的保障系统包括交通、通讯、电力、金融、卫生等构成的社会经济体系。充分利用旅游保障系统是整合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思路。交通线路的形成和改善往往作用最为明显。例如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得运城等地黄河河段的通航成为可能, 为沿线诸县(市) 旅游资源的整合推出提供了极佳的历史机遇。

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2019年文档

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 作为与国际接轨时间较早、整体开放程度较高的我国旅游业,当前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旅游业竞争已从景点景区竞争发展到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直至目前的区域竞争。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优势资源,统筹旅游发展。江西上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旅游资源大县,如何在江西对接长珠闽,“泛珠三角”(即“9+2”经济圈)区域加强协作的大背景下,借助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大棋盘”,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笔者对此作了一番调查,并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指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根据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市场供求情况,借助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把各种相关资源要素组合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全面安排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参与合作各方共赢为目标,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旅游资源整合内涵是利用、优化与重组现存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目的是协调、放大区域旅游的吸引力,达到旅游资源单体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上犹实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1.区域内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实现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犹地处赣湘粤三省边衢旅游黄金三角区,与其相邻的江西崇义、大余及湖南桂东、汝城四县,均属国内县级旅游资源富集区。在总面积8969.2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作为典型的亚热带绿色生态综合旅游区,该区域以大面积原始生态林为主色调,物种呈多样性和谐共处,集奇山、秀水、飞瀑、温泉、溶洞、高山草甸、高山梯田于一体,配以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南粤文化、红色文化和理学文化为背景,主题鲜明,个性突出,文化底蕴浓厚。区域内以被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的上犹森林小火车、全国三大鸟道之一的五指峰“鸟岭”、入选上海吉尼斯纪录的崇义阳岭负离子、扬名南粤的梅岭古驿道、号称“湘南第一峰”的八面山以及“华南第一泉”的汝城地热等为 代表的旅游资源均具有国家级旅游品质,互补性极强,开发潜力巨大。 2.区域所属明显的区位优势是实现整合发展的前提。该区域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承载着“泛珠三角”区域协作的“中转站”作用,区位优势极其明显。在该区域东西2 00公里范围之间,京九、京广两大铁路动脉,赣粤、京珠两大高速公路,1 05、

通化旅游资源整合发展

Tourism旅游经济 1962012年12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5972915.html, 通化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浅析 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张丽娟 王延伟 摘 要:通化作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级市,其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其资源状况不相符,虽然有许多不可控的外在原因,但是可以在现有资源的状况下,进行不同主题资源的整合发展,从而达到促进通化市旅游产业更快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通化 旅游 整合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a)-196-02 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和东北东部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下辖梅河口、集安两市,柳河、辉南、通化县三县,东昌、二道江两区和三个省级开发区。通化是医药城、葡萄酒城和钢铁城。素有“人参之乡”、 “中国中药之乡”、 “优质大米之乡”、 “葡萄酒之乡”、 “滑雪之乡”和“中国松花砚之乡”的“六乡”之美誉。通化市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截至2011年,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15处,其中4A级景区4处,3A级5处,2A级5处,A级1处。有6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有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群以及吉林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遗迹。2011年,通化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47.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23亿元,与旅游大市相比相对落后了一些,也与通化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符。因此,有必要对通化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找到旅游业发展滞后的原因,然后对旅游资源进行基于主题的整合,进而加速通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1 通化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 1.1 交通影响 与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较好的长春市和吉林市比,通化市的交通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因为通化处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属于边境地区,不具有地理区位优势,通化市没有客运机场,高速公路与长春、沈阳、吉林、哈尔滨、大连这样的东北中心城市还没有贯通。铁路方面,通化境内的铁路基本上都是单线铁路,运力低且速度慢。 1.2 旅游资源分布分散 通化市2/3以上的面积为山区,属长白山系。南部是鸭绿江与浑江之间的老岭山区,中部是浑江与辉发河之间的龙岗山,北部为低山丘陵区,是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势地貌。由于其地貌特点,造成通化市的旅游景点比较分散,很多景点还分布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加之交通相对闭塞的影响,游客在游览这些景点时,在路上会花去太多的时间,影响游客的旅游心情。 1.3 营销宣传缺乏整合 由于通化的旅游资源比较分散,所以目前通化市旅游营销的整合性较低,各地区各自为政,旅游资源丰富的集安市和辉南县营销宣传做的比较好,集安市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和辉南县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其他地区知名度相对较低,整个通化地区的旅游营销没有整合起来。 1.4 季节影响大 在通化市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自然风光景点占的比重很高,15个A级景区中,12个是自然景观,而由于通化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很多自然景点的最佳游览期为每年的5~10月份。一年大概有半年的时间不适合游玩,特别到了冬季,很多道路雪后路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5 旅游业激烈的竞争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关联效应,很多地方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整个旅游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很多旅游资源存在一定的同质性。这时候交通便利,景点集中度高、景区知名度高的地区就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2 基于主题游的通化旅游资源整合 在众多制约通化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当中,有些原因是没法改 Guests/Travelers等,其下是正文,例如:Tourists are requested to note that we have breakfast at 7:00 A.M and start off at 7:40 A.M tomorrow.(各位游客,明天早晨7点吃早餐,7点40分出发。)总之,涉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更多掌握旅游英语的人才从事该领域的各项工作。掌握旅游英语的各方面语言特点,无论是对涉外旅游从业者的书面翻译水平,还是听说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任婷婷,韩芳.旅游英语的语言特色[J].商业现代化,2007(7). [2] 王君.旅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的路径选择[J].外语学刊, 2008(5). [3] 李再侠,王淑玲.旅游景点翻译应注意的问题——也谈承德避 暑山庄景点翻译[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 [4] 袁鑫.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旅游英语翻译[J].科技信 息,2006(7).[5] 丁大刚.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8(9). [6] 朱华.英语导游听说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 [7] 范雨涛.英语旅游广告语的风格特点探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 科版),2011(2). [8] 清水伊莲.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5972915.html,/question/[ED/OL] 2011(6).

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对策研究

Vol.28No.1 Ja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旅游资源的整合主要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分布状况,进行整体的整合规划.旅游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和快速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于长远,树立大旅游、大整合的观念,采取合理措施,加强赤峰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 1赤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整合创造了条件 赤峰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历史悠久,文 物古迹众多,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现有各类历史文化遗址6800余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处,地热温泉3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赤峰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胜地,阿斯哈图石林和喀喇沁蒙古亲王府晋升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类中,在全国3景系、10景类、98景型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具备全部景系和10景类的8类,98景型中拥有87种,占全国基本景型的88.8%;地文景观类资源占全国的75%;水域风光类资源基本类型占全国的71.4%;生物景观类资源基本类型占全国的100%;赤峰市自然景观景型30种,历史遗产景类资源单体树木6855个,大型自然景类景系单体树木也高达96个.著名的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草原、巴林草原等,夏季绿草如茵;达里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闻名于世;克旗、宁城县、敖汉旗热泉水温高,疗效好,适宜疗养度假;黄岗梁、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罕山林场、乌兰达坝林场、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赛汗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绝好去处;第四纪冰川遗址———冰臼群、阿斯哈图石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被称为世界地质公园,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喀拉沁旗石灰岩溶洞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发现的溶洞,开发前景广阔.已开发的克旗热水—黄岗梁旅游度假区、达里湖度假村、宁城热水—黑里河旅游区、翁旗其 甘、布日敦、勃隆克沙漠综合旅游区、喀拉沁亲王府、马鞍山、敖汉响水及有江南水乡风光的小河沿旅游点都已初具规模,契丹·辽文化、红山文化考古旅游线日趋完善.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赤峰市党委、政府对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为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创造了条件. 2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近几年,赤峰市旅游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进入旅游发 展的快车道,赤峰市党委、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支持产业,加大了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立了激励机制,进入了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旅游业也成为拉动赤峰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让原生态的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赤峰市区域旅游产业进行整合尤为必要. 2.1有利于提升赤峰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 赤峰市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历史悠久,但相互之 间缺乏文化上的内涵联系,区域旅游系统开发理论是一个集市场、资源、产品、形象策划、营销、环境、培训、管理、人力、资本于一体的综合开发,但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没有系统的旅游整合概念,旅游宣传主题不够突出,旅游服务滞后,因此,赤峰市旅游资源必须通过资源整合,才能提升赤峰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 2.2 有利于打破行政障碍,减少相互之间市场上的恶性竞 争 赤峰市地域辽阔,绝大部分旅游景区位于赤峰市所辖各旗县,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政障碍,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和条块分割的束缚,各行政区的旅游项目重复建设较为严重.各旗县行政管理部门只是从局部利益出发,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各旅游企业之间则进行无序的恶性竞争,自相残杀,降低价格,以吸收本地区旅游在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造成企业相互之间损伤严重.因此,赤峰市旅游资源必须通过市场整合,才能在整体上得到提升. 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对策研究 刘学鹏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赤峰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但旅游资源较为分散,基础薄弱,缺乏整体布局,因此,对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尤为必要.本文在空间结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市场、旅游系统、企业集团化方面,对赤峰市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赤峰市;区域旅游整合;必要性;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1-0098-03 第28卷第1期(上) 2012年1月98--

乡村旅游资源生开发与整合策略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 我国当今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但是因为市场机制及法律问题,其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当地农民受益少,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资源的生态开发与整合。 一、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从而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乡村旅游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因此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当地民生与经济,因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乡村有着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这是其吸引大量游客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可复制性特征,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必须严格保护。 (二)注重田园风光的维护。田园风光是区别城市的重要特色,其乡村性是区域旅游的核心组成,田园风光不仅仅是一种基于农村景观的特有风光,同时也是原始农村生产活动的体现,田园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因此应当全力保护农村的田园风光。 (三)要注重保护乡村村落景观。乡村的文化特色一般通过建筑体现,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其建筑是其村落发展的活化石,这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重点保护。 二、以当地实际为基础,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基于乡村特色,而对于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基础,也是设计好的旅游发展项目的基础,乡村旅游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点: (一)乡村性特征,乡村旅游的灵魂便是乡村,是基于本地风土人情的旅游形式,这种乡村性也是区别名省旅游的主要特征。 (二)文化性,乡村的景观与人文特征沟通构成了乡村的特有文化气息,其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虽然也为生计所忙碌,但是乡村有着其特殊的农耕文化气息,同时大部分乡村居民也保持着质朴的特征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三)生态性特征,乡村的生态环境优于城市,特别是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开始在周末逃避城市,选择乡村生态旅游。 (四)体验性,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还应当注重体验性,特别是农耕文化体验及乡土风情的体验,这也是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注重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资源分配 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不同地区都开始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一些城郊乡村及特色乡村,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定位不准确,特色化不明显等,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还应当注重合理规划与资源合理配置。 (一)注重旅游特色的体现,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从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环境两个角度体现,这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不同乡村应该在其中甄别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建立特色化旅游。 (二)科学规划,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旅游应当建立在严格的规划基础上,特别是在同一个县市区的不同乡镇之间应当采取差异化规划,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三)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的开发中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从而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保证生态环境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的措施 1.空间层次整合 将同属于一个较高空间层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大资源, 建设一个大景区, 扩大规模, 提升档次, 集中力量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发产品, 开拓市场。例如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原有分别开发的若干景区, 现在北京市已经开始将它们作为一个“大八达岭”景区做整体开发考虑, 以提升档次, 避免无序经营。 2.共生整合 将具有共生关系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协调利益关系, 调整开发行为, 限制开发力度, 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太湖周边几个地区的旅游度假村由于共生于太湖,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这一共同要求必将促发各地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共同生存, 共同发展。 3.主题整合 在某一个区域内, 根据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 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确定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 借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 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区域旅游的主题, 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 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4. 产品整合 将某些不能形成成熟旅游产品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旅游资源依据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 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改善市场形象, 提升市场竞争力。。5.线路整合 利用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和功能上的联系, 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组织起来, 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共享客源市场, 丰富旅游内容, 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行社运作的可行性。 6.龙头整合 利用区域内或游线中已经开发成熟的龙头旅游资源, 发挥其带动作用, 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 一方面服务于龙头旅游资源, 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借力开发,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也可以将周边景区与龙头景区直接打包开发, 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

旅游节庆的资源整合模式

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研究 董观志杨凤影 国务院侨办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04CQBZ003)的部分成果[摘要] 节庆旅游是推广目的地形象、传播区域文化、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原则,提出了产品体系的主题化、时间安排的序列化、空间布局的协同化、活动内容的人文化等四种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以期为我国区域旅游发展提供操作框架。 [关键词] 区域旅游节庆活动整合模式 一、问题提出 节庆旅游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经开发规划后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动态文化吸引物的各种节事庆典活动的总和(包括各类旅游节日、庆典、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以及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往往规模不一,在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且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以其独特的形象吸引大量区域内外的游客,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并产生效果不等的轰动效应。可见,节庆旅游是推广目的地形象、传播区域文化、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对节庆旅游资源整合的研究相当薄弱,大部分论文都只是从局部的角度,如从节庆的市场运作、从节庆的可持续发展、从区域形象整合的层面、从节庆活动要素的系统构架等角度探讨了节庆旅游开发的资源整合。这些先行研究为我们探讨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奠定了基础。这里所指的区域不是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或者一定的区位,而是根据节庆文化和旅游活动的相关性而类聚成的一个构架。本文尝试在吸收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节庆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同时还通过对我国节庆旅游开发中成功的事例的分析,从产品、时间、空间、文化等四个层面对节庆旅游资源整合模式进行探讨。 二、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原则 1.注重节庆资源要素的协调性当节庆旅游资源与区域的旅游发展目标所要求的资源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时,这些资源就会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这一要求说明,节庆旅游的开发应有协调区域旅游发展的能力,如果不能很好地与区域旅游业相适应,那么,也就不能成为该区域旅游业的竞争优势,节庆资源就有待于进一步整合。这种整合应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是区域旅游未来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二是以区域旅游的现有主题为依据。 2.强化节庆产品功能的特色性只有区域的节庆资源是稀缺或独具特色的,才能形成节庆旅游的竞争优势,并由此保持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区域节庆资源独特性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区域传统的独有的节庆文化传承;二是区域通过挖掘开发出独特的节庆旅游活动。 3.形成节庆资源优势的持久性 区域在整合节庆资源时,应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下,加强保护和创造资源优势,并形成持久性趋势。实践证明,只要区域保持节庆旅游的原生的独特风貌,给人以独特深刻的印象,留住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从而保住旅游市场,就能为区域节庆旅游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空间。 4.把握节庆资源整合的有效性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只有围绕着节庆旅游的主题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增加新的活动项目,改进旧的活动项目,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整合并不是所有的节庆资源的整合,而是要按照整合的目的筛选整合的对象,有些节庆资源具有文化优势但是并不具有开发的市场价值,而有些节庆资源缺乏文化优势但具开发价值,对于节庆旅游的开发,其资源整合的客体是与节庆主题相融合的可以用于旅游开发的具有开发价值、市场价值的节庆文化资源。节庆资源需要按照节庆活动的传统性、文化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特点进行灵活地整合。 三、区域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 整合就是有机地融为一体,英语单词为“integrate",意思是融为一体。在进行节庆旅游开发时,要完成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并让它们能够和谐共存,关键是根据节庆旅游资源特点,对其文化价值给予不同的定位,优势互补,互为依托,让它们能够满足旅游者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需求,减少它们间的替代关系而加强合作,这也是大旅游原则的集中体现。节庆旅游资源的整合模式应从产品、时间、空间、文化等四个层面进行分类。 1.模式一:产品体系的主题化产品主题化是指以节庆旅游的鲜明主题为主线整合区域范围内的相关特性的旅游产品形成产品线。按照“主题”整合一系列协调性良好的、内容衔接的、共同体现特色的旅游节庆产品,有助于增强产品的特色,塑造旅游节庆活动在旅游者心中的鲜明的差异化形象,推动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的发展,扩大旅游节庆活动的影响半径。旅游节庆产品体系的主题化主要体现在项目的主题系列化和项目活动内容的系列化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围绕主题的项目系列化。例如,三门峡市以“黄河文化”为

旅游资源如何整合

旅游资源如何整合 淄博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淄博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而独具魅力,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和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目前全市旅游资源达26种、339项,其中人文资源18种、267项,自然资源8种、72项,许多资源的品味、级别在全国、全省居上乘水平。东部临淄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故都,文物古迹浩繁,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齐国最早兴起蹴鞠运动,临淄被国际足联和亚足联认定为足球运动起源地。中部淄川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他的《聊斋志异》为世人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鬼狐神妖的故事。西部历史商埠重镇周村,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人称“旱码头”,城内有“大街”、“银子市街”等百年老街,有“天下第一村”之誉。北部平原沃野平畴,汇集黄河下游风光之美,有“北国江南”美誉的马踏湖富有水乡韵致,景色秀丽。南部有“沂源猿人”遗址和齐长城遗址,拥有鲁山、原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开元溶洞、沂源溶洞等绵延数十里的溶洞群。旅游商品资源丰富独特,有6大类12个系列,陶瓷、琉璃、丝绸、内画、刻瓷等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黑陶、淄砚、周村烧饼、马踏湖金丝鸭蛋等远近闻名。加上蓬勃发展的现代工业、农业、教育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利用空间。 然而,目前淄博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却很不理想。一是旅游品牌、旅游商品少;二是旅游资源挖掘不充分;三是部分行业、单位整体意识薄弱,只注重本区域的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针对旅游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增强旅游产品的品牌吸引力 淄博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淄博景点缺乏品牌效应,旅游精品少,创建旅游业名牌产品刻不容缓。在旅游资源及项目开发上要打造特色品牌。旅游产业是“点子”产业、创意产业,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强化创新开发,注重寻求差异、追求个性,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抓好旅游精品工程,打造淄博旅游的特色品牌。(1) 加快齐文化开发,打造齐文化旅游品牌。 充分发挥齐文化资源优势,加大齐文化旅游开发力度,以齐文化遗址公园、齐王陵、殉马坑、中国兵家城、聊斋城、周村大街古商城等为重点,尽快建设几个规模大、品位高、效益好、在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大项目,打响齐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创造条件,将齐故城遗址、蒲松龄故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2009年4月 焦作大学学报 2 第2期 J OURNAL OF JI A OZ UO UN I V ERSI TY Apr .2009 收稿日期:2008-12-20 作者简介:王东红(1979-),男,甘肃甘谷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王东红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和思想观念等因素。目 前一些学者仅从经济学角度诠释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未能解决某些存在的问题。共生理论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对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共生理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257(2009)02-0056-03 近年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思想成为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课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峡、闽粤赣、环渤海等区域已初步达成了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共同培育区域旅游整体优势的共识。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区域间的旅游资源整合尚未真正展开,主要表现是:区域间甚至是区域内部旅游产品严重雷同,资源的低水平重复配置,政府对整个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管理力度,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和旅游市场处于分割状态,仅有的几个区域旅游地整合是形式重于内容。笔者认为,导致此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在理论指导方面存在着不足。尽管目前对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立足于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目标、内容、动力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且多以单一旅游目的地为例,研究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资源整合并不多。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涉及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和观念等因素。其次,在实践方面存在着区域利益的冲突[1],尚未形成有效的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区域利益主体包括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旅游地社区和旅游者。区域利益诱导下的冲突是制约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最大瓶颈性因素之一。 因此,笔者认为,运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将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的双方或多方作为具有关联性的有机种群,对跨越行政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共生条件、共生模式和共生机制等进行探讨,对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优化区域旅游业结构、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共生理论概述 共生(Symb i o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早源缘于生 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 nton de Bary )在1879 年提出,意指 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该理论强调种群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共生思想渗透到社会诸多领域,从一般意义上讲,共生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共生单元指构成共生体的基本能量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模式即共生关系,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关系。从行为方式看,共生模式分为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关系;从组织程度看,共生模式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关系。共生环境指共生关系存在发展的外生条件。在共生关系的三要素中,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2]。 共生系统是共生单元按某种共生模式构成的共生关系的集合,反映了共生单元之间的作用方式和能量互换关系。这种关系由共生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决定,是随共生单元的性质和共生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的状态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由点共生向一体化共生方向进化,即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方向表现为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2)由寄生向对称互惠共生进化,即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对称互惠共生,方向表现为共生能量分配对称性的提高,虽然共生系统存在多种模式,但对称互惠共生的行为模式和一体化共生的组织模式是实现 双赢!和 多赢!的理想模式,共生系统的基本规则是通过质参量兼容、共生能量生成、共生界面选择和共生系统进化来形成和发展的。 2.共生理论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的运用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涉及到两个以上的行政区,旅

桂林市旅游资源整合建议

桂林市旅游资源整合建议 旅游资源整合建议 桂林旅游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为全国各地的旅游开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在新形势下,桂林旅游怎么再上一具新台阶,成为各级领导和桂林旅游从业者面临的一具新课题。莫书记提出桂林旅游进展要“整合资源配套成龙,错降分工差异经营,形成合力整体成长,创建国际旅游之都”,为桂林旅游进展指明了方向。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其景区景点的数量和密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可供游客遨游观光的100多处景区景点中,同类产品较多,规模小的较多,除漓江、象山景区、芦笛景区、七星景区年接待量过百万人次外,其他景区都在几万到几十万人次。从进展的角度看,唯有对资源进行整合,才干形成规模,制造具有妨碍力的旅游产品;才干幸免散小、重复的旅游产品恶性竞争造成桂林旅游整体利益流失;才干幸免散小旅游企业唯利化经营对桂林旅游形象的伤害;才干提升桂林旅游的品牌效应,达到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吸引新的资本投入,做强做大桂林旅游产业的目的。我们认为,资源整合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整合市区核心旅游资源 都市改造基本完成后,市内形成了“三山两洞”、“两江四湖”和市区水上游三脚鼎立局面。由于资源分割,“两江四湖”惟独进行单一形式的夜游,容纳的游客数量有限,形成别了更大的规模;市区水上游经营的实际上是“三山”景点,与“三山”之间产生经营冲突和利益互损在所难免。三个本来相互联系的产品被人为分割、相互竞争,难以形成经营的合力和规模,游客体验别到桂林山水的整体美感,桂林的旅游形象受到严峻伤害。 对市内核心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算是要打破资源和经营分割现状,经过资本的形式将“三山两洞”、“两江四湖”和市区水上游这三个产品有机组合起来,并将榕湖饭店纳入其中,引入景观地产,组建统一的大型经营公司,搭建新的招商引资平台。资源整合完成未来,“四湖”和漓江、桃花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贯穿,乘车遨游“三山两洞”和乘船遨游“三山两洞”两种各具特色的遨游方式并存成为可能;利用水上穿梭巴士将“三山两洞”和市内其他景点、宾馆、购物休闲场所连接在一起,真正打造出一具“东方威尼斯”品牌;傲浇?暮?钡ヒ坏囊褂畏绞浇??晃??旌虻挠卫婪绞剑?慰徒哟?芰φ玫郊?蟮奶岣撸婚藕?沟暌云涞乩砦恢糜攀平?晌?星?糜尾?分械闹匾?换罚?晌???蹲收叩囊桓隽恋悖皇星?糜尾?返钠分屎凸鹆致糜蔚钠放平?玫郊?蟮奶嵘??卫兰畚坏奶岣呓?孤糜纹笠档木?眯б婧驼??氖寻娴玫浇洗蟮奶岣摺?span lang=en-us> 对市内核心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要解决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咨询题;要对收益分配进行调整,惟独放弃既得小利益,才干完成大整合、羸得大利益。 二、全面整合漓江旅游资源 漓江是我市重要的优势旅游资源,漓江的经营水平反映了桂林旅游业的进展水平。但是,就如今的经营状况看,漓江真正的资源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一是漓江遨游的航线太多太乱,利益上相互抵消,甚至导致一些游客没有真正体味到漓江的漂亮,对桂林旅游产生宣传上的负面妨碍;二是经营漓江遨游业务的企业多达20多家,品质参差别齐,但价位却一样,服务品质难以提高,优别胜劣别汰;三是现行的漓江经营模式缺乏市场经营主体,无法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经营者谁也别愿花费人力物力主动进行市场营销、拓展客源市场,只能是等客上门,造成漓江遨游人数常年徘徊别前。四是沿江两岸景区景点开辟散乱,核心旅游资源爱护堪忧。 漓江旅游资源的整合,应该包括漓江两岩景点的整合、漓江游船及游船企业的整合、漓江遨游方式的整合等。第一时期,经过股份制的形式对漓江现有的游船进行收购整

上海旅游资源整合

上海旅游资源整合之我见 引言:我是一个来自郊区的学生,对于市区的一些旅游景点自然没有那么熟悉,在此文中我想通过自己在家乡的所见所闻重点谈谈自己对郊区旅游资源应该如何整合的一些看法。 摘要:上海,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虽说没有雄伟的名山大川、奇峰异谷,也无世界奇迹之类的名胜古迹,但是,多少年来一直以她独有的风韵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提及上海的名胜,多以人文景观为主,主要旅游点有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古塔古寺、各种现代建筑、文化古镇。虽然有这么多旅游资源但在整合上却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尤其是郊区的旅游资源,本文将重点对郊区旅游资源的整合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正文: 一、上海旅游资源介绍 上海,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虽说没有雄伟的名山大川、奇峰异谷,也无世界奇迹之类的名胜古迹,但是,多少年来一直以她独有的风韵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上海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革命活动在这里发生并影响全国。上海是中国较早的开放城市之一,50多年的艰苦创业,特别是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逐渐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及海内外来华投资的热点。上海是历史文化名城,有70余处国家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上海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的最好展示。同时,上海还云集了万国建筑,外滩风格各异的建筑群及近年新建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这些引起了海内外人们的关注。如今的上海早已成为一座融古色古香和现代潮流为一体的旅游中心城市。 提及上海的名胜,多以人文景观为主,主要旅游点有革命遗址——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名人故居——孙中山故居,鲁迅故居等,除此之外,位于上海西南郊,紧靠龙华古镇的龙华寺,是上海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刹,矗立于龙华寺前的龙华塔则是上海市区惟一的古塔,该塔被誉为申城“宝塔之冠”,高达40.4米,7层8面,砖木结构,层层飞檐高翘,檐角挂铃,风吹铃响。塔身每层上有砖下有廊,造型别致。龙华寺传说与龙华塔同期兴建,寺内有五进深的殿堂,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和方丈楼,两侧乃是罗汉堂、钟鼓楼。与龙华寺一样蜚声中外的玉佛寺创建于1882年,建筑宏伟,寺内共有两尊玉佛,还藏有不少古代造像,绘画珍品及清刻大藏经和其它佛典共7000余卷。其中大藏经有1662部,是国内比较完整的藏经之一。豫园,原为明代上海人潘允端的私人花园,占地2公顷,有大小景点30多处,1982年3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上海著名商业区。另外,还有嘉定孔庙、古漪园、秋霞圃、松江唐经幢、方塔、醉白池、青浦曲水园、淀山湖,自然景观有秀丽葱翠的佘山等等,其中松江的唐经幢是现存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筑。 位于松江镇中山小学内。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用大青石雕刻垒砌而成。现存21级,高9.3米。幢身8面,刻有《尊胜陀罗尼经》全文,并有题记。 在市区旅游的人们只要登上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便可鸟瞰上海都市风貌。金茂大厦在88层楼设有观光厅,高度340.1米,是目前国

基于空间分布格局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分析

基于空间分布格局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分析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对旅游开发的速度、规模、效益及时空安排影响深刻。以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为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总结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西北部以自然资源为主,分布稀疏,东南部以人文资源为主分布密集,且高等级旅游资源集中于中南部;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城市CED指向性。旅游资源种类多样,但类型分布不均,部分旅游资源支配性较强。最后,从内容、路线及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整合方案。以期为蓬江区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一、引言 随着地方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资源组合方式的多元化,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成为旅游学界研究关注的焦点和旅游地理学研究走向纵深的一个重要方面。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对旅游生产力的布局有着深刻影响[2],目前国内外对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的全面研究尚属少数,而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其空间结构必然对区域旅游开发、速度、规模效益以及时空安排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以江门市蓬江区为例探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资源整合模式,推进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江门市蓬江区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目前,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再开发和深度开发时期,因而加强对该城市的旅游资源空间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区概况 蓬江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翼,位于江门市区蓬江河以北,总面积323.7平方千米,是广东省江门市辖区,江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3个镇、6道办事处。蓬江区毗邻港、澳,北连广州、佛山,东接珠海、中山,南向浩瀚的南海,是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与粤西、中国西南各省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重要门户。 蓬江区是贯通江门五邑、连接全省的高速公路网和等级公里网的枢纽地带,是即将兴建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的直接辐射区域。距离国家一类港口新会港仅20分钟车程,周边100多公里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个机场。完善的交通设施让蓬江区与外界紧密相连。

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规划

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规划 旅游业方兴未艾、前景辉煌,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抓紧制定旅游规划,以便合理地利用资源、充分地发挥优势、尽快地进入市场,更好地繁荣经济。本文将就资源整合和开发规划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资源整合是旅游开发的基础 1、必须树立现代资源观念旅游开发首先要认识资源、认识市场,没有资源就无从对应市场。所以认识资源、特别是认识资源的价值是旅游开发的基础。 对资源的传统认识往往局限于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由于市场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或者说永远存在着巨大的需求,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大概永远都是旅游开发的对象)。但需求是变化的,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变化会引起人们对资源认识的变化,所以旅游资源的概念在不断地向社会上所有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事物扩展。我们也该拓宽视野,将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的事物,都纳入资源整合的范围。现代资源观念要求注意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概念的延伸,就一般意义上说,现代旅游资源观应该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特别要注重生态、民俗、城市、商务、会议、休闲、健身、节庆、娱乐、购物、教育、科技、产业、时尚等各种旅游资源,以及传统的以观光旅游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讲整合,实际上就是要整合上述种种资源,千万不要仅仅看到资源的物化存在,还要看到资源的活化存在,这样才是发展现代旅游的资源观。 2、整合资源的目的是打造旅游产品对资源的认识并不等于我们已经把握了发展旅游的真谛,旅游业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如果仅仅停留在认识资源上,停留在以资源为骄傲,不断地宣称自己是资源大省、资源大市、资源大县,那么对旅游业发展丝毫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所以必须使资源经过整合与开发,形成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引来旅游者体验、观赏、感悟和消费,从而获得物质与精神的享受,形成经济意义上的旅游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产品是任何规划的核心部分。没有

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 RNAL OF OCEAN UNIV ERSIT 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6年第1期NO.1.2006 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3 张广海 刘 佳 (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系,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针对自身的发展优势与不足,综合分析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研究青岛海洋旅游资源类型与地域结构,从区域旅游、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市场等方面系统探讨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整合模式,进一步挖掘海洋旅游资源,采取措施打造海洋旅游产品特色,以提高旅游竞争力,力争把海洋旅游培育成青岛的重点产业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35X(2006)0120017204 一、青岛海洋旅游资源类型与地域结构分析 (一)青岛海洋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分析 依照区位条件、自然岸线与水域特点、资源的地域性和共生性特征,以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为标准,海洋旅游资源可化分为以下四大类: 1、观光类旅游资源 青岛“山、海、岛、城”相融,滨海观光旅游资源极为丰厚。山脉、平原、洼地等陆地景观风貌沿曲折海岸线布设,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微地貌十分发育,沙滩、港湾、岬角交错分布,如石老人海蚀柱形神兼备,八仙墩海蚀崖景观壮丽,崂山壮丽雄伟;海洋人文景观兼备港口和海洋特色、历史文脉鲜明、中西文化兼容,如以青岛湾和汇泉湾陆域为典型的、充满浓郁近代欧洲文化色彩的欧式建筑集中区,以现代国际流行风格的建筑群、雕塑打造视觉吸引力的东部新区,还包括胶东特色的民俗文化景观、港口景观、名人故居等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与协调相融,构筑了青岛海洋风景的骨架。 2、度假类旅游资源 青岛具有适宜度假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典型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度假、疗养、居住提供了相同纬度区域所不能比拟的自然基础。石老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集观光、度假、节庆、会展、体育、博览于一体,薛家岛省级度假旅游区拥有东部生态山林度假村,中部金沙滩、西部高品位银沙滩度假村,以及在唐岛湾即将建设的水上公园、海上运动基地和游艇俱乐部等度假旅游资源。在胶南新城区滨海建有灵山湾和琅琊台滨海度假旅游区,前者以灵山湾海岸国家森林公园为度假旅游主体,后者依托龙湾海滨沙滩和历史文化基础,重点体现秦汉文化和渔村风格。 3、海岛旅游资源 青岛海域共有70个海岛,大部分面积较小,距陆地较近,具有团组分布特点,且多为基岩岛,适宜建设旅游码头。海岛渔村风情独特,四周岛礁发育,海参、扇贝和盘鲍的生长条件良好,渔业资源丰富,适合开展休闲渔业、陆岛观光等旅游活动。目前已有小青岛、田横岛、灵山岛、斋堂岛、竹岔岛等多个海岛被辟为海上旅游区。另外,伴随青岛生态市建设的脚步,海岛生态旅游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水上运动休闲旅游资源 青岛的海域空间广阔,拥有816.98km的海岸线和近10000km2的海域,且沙质优良、水动力条件好,适合开展水上运动休闲旅游项目,丰富海洋旅游产品。同时利用奥运契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主要场所—浮山湾海域将建设成为集体育、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海上体育运动旅游中心、国际豪华邮轮港口和市区南部滨海度假旅游区,将成为青岛的旅游中心和集散地。另外鳌山卫、小岛湾与王哥庄湾、石老人旅游度假区等海域自然和区位条件 3收稿日期:2005210210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GG B01012)、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04BJ Z44) 作者简介:张广海(19632 ),男,山东临沂人,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系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区域经济研究。

整合旅游资源--做强旅游产业.

整合旅游资源做强旅游产业 全力推进我区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200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首先,我谨代表风景区工委、管委会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景区管理、服务岗位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致以热烈的祝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泰州旅游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08年全区旅游工作,部署落实2009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注重项目建设,强化营销与管理,景区2008年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银河风景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风景区以“稳占苏中第一方阵,叫板苏南先进地区”为奋斗目标,按照打造强势旅游品牌、促进和谐崛起的总体要求,努力克服雪灾、地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围绕湿地文化、会船文化、美食文化,全方位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在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市场开发、景区管理、品牌创建等方面均取得进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㈠、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2008年,为迎接第三届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暨2008中国某某·香山会船节,策应泰州某集团项目的开发建设,我们根据年初排定的旅游项目建设计划,做到早规划、早开工、早竣工,景区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今年以来,风景区累计投入近亿元,一是开工建设了占地5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餐厅、会所、度假别墅等在内的新度假村,同时对新度假村湖滨沿岸进行护坡,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目前已成为风景区项目建设的新亮点;二是建造了候船大厅及游船码头,提升硬件档次,完善服务功能,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交通、购物、休闲服务;三是动工兴建了会船观礼台,同时对入口广场进行了全面改造,为会船节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设施保障;四是重新打造景区入口,新建了26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完成了售票房、餐饮楼、售货一条街、厕所等配套项目的建设,满足了景区经营接待需求;五是完成了湖东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实施了占地约1000亩的湿地水生植物精品园的建设,完善湿地娱乐区、湿地动物区和湿地科普中心等相关景点,打造湿地精品,形成旅游产品特色。 2、配套设施更趋完善。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对景区内的道路、桥梁、供电、供水、路灯、广播、监控等基础设施不断加以改造完善;及时更新制作导游全景图、景物介绍牌、指示牌、警示牌等,增加休息座椅、垃圾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