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学生姓名黄博超

学号20105471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10-1班

指导教师谢武副教授

院系名称管理学院

2014 年06月05 日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绪论 (3)

1.1 研究背景 (3)

1.2 研究意义 (3)

1.3 研究方法 (4)

2 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5)

2.1 蚌埠市情概述 (5)

2.2 蚌埠市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 (5)

2.2.1 工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老工业城市的光芒无法掩盖 (5)

2.2.2 工业发展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 (6)

3 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SWOT分析 (10)

3.1 发展优势(s) (10)

3.1.1 良好的工业基础 (10)

3.1.2 政府的大力支持 (10)

3.1.3 地理、交通优势 (11)

3.1.4 科教资源优势 (11)

3.2 发展劣势(W) (11)

3.2.1 经济整体发展有待提高 (11)

3.2.2 资源限制 (12)

3.2.3 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12)

3.2.4 大项目少,产业层次不高,园区特色不鲜明 (12)

3.2.5 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13)

3.3 发展机遇(O) (13)

3.3.1 政策机遇 (13)

3.3.2 政府的高度重视 (13)

3.4 发展威胁(T) (14)

3.4.1 区域竞争压力加大 (14)

3.4.2 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尚未改变 (14)

3.4.3 产业集聚度不高 (14)

3.4.4 经济绿色增长压力较大 (14)

3.5 SWOT矩阵 (15)

4 蚌埠市主要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16)

4.1 五大产业分析 (16)

4.1.1化工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16)

4.1.2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条件 (16)

4.1.3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17)

4.1.4纺织产业尚须整合 (17)

4.1.5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虽小,但发展潜力很大 (18)

4.2 蚌埠市工业应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道路 (19)

4.2.1培育三个产业基地 (19)

4.2.2发展五个产业集群 (20)

4.2.3 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和建议 (21)

5 蚌埠市工业产业发展对策 (23)

5.1着力培育大产业 (23)

5.1.1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23)

5.1.2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23)

5.1.3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4)

5.1.4 充实完善基础产业 (25)

5.2着力发展大企业 (26)

5.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7)

5.3.1不断推进企业的四个创新 (27)

5.3.2 努力构建三大工业创新平台 (28)

5.3.3 大力实施品牌发展计划 (28)

5.4扶持中小企业 (29)

5.4.1 构建六大服务体系 (29)

5.4.2 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9)

5.4.3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30)

5.5扩大对外开放 (30)

5.5.1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30)

5.5.2 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 (30)

5.5.3打造高铁经济圈 (30)

5.5.4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 (30)

5.5.5 着力招引大项目 (31)

5.5.6 努力扩大出口 (31)

5.6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31)

5.6.1 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31)

5.6.2 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31)

5.6.3 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32)

5.6.4 积极推广节能先进适用技术 (32)

5.6.5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 (32)

5.7工业经济发展保障措施 (32)

5.7.1 加强组织领导 (32)

5.7.2 强化政策支持 (33)

5.7.3 加大工业投入 (33)

5.7.4 推进“两化”融合 (33)

5.7.5 增强人才支撑 (34)

5.7.6 优化发展环境 (34)

6 结束语 (35)

6.1研究结论 (35)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5)

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以蚌埠市工业经济为研究对象,从蚌埠市工业经济的现状、自身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和发展定位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论认为:一是蚌埠市目前工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高级阶段,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且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二是蚌埠市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地理位置,交通区位,工业经济发展政策上的优势,但是蚌埠市也由于经济整体发展不足,资源限制等劣势阻碍了蚌埠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三是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给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区域竞争压力加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尚未改变、产业聚集度不高等因素的威胁。

本文通过参阅相关文献书籍,以工业经济发展相关理论为基础,总结出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借助SWOT分析方法指出了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发展与威胁等等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蚌埠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对策,旨在促进蚌埠市工业经济更加快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蚌埠市;工业经济;SWOT分析;对策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y of

Bengbu industrial Economic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y for an industrial economy of Bengbu City from the status quo and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positioning.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 First, Bengbu current

industrial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in the advanced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has a solid

foundation , 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areas surrounding the gap is still

large. Second, Bengbu has a good industrial base , geographical location,

traffic location , the advantages of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but also due to lack of Bengbu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other disadvantages hinder Bengbu industrial economy. The

third is to support th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dustry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Bengbu City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But the industry still fac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 Bengbu competitive pressures increase, the extensiv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has not changed , the threat of industrial

aggregation is not higher factors. .

In this paper, refer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books related to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 summed up the current situation Bengbu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 with the SWOT analysis pointed out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Bengbu facing

challenges and threats and so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factors , an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proposed industrial economy Bengbu ,

Bengbu City,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o promote more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words : Bengbu ; industrial economy ; SWOT analysis ; countermeasures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把蚌埠列为皖北中心城市。其实,加快皖北发展的呼声从来都没有停歇过,近年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发展的政策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解放后,蚌埠市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工业发展城市。三年恢复和“一五”、“二五”时期,全市工业企业最多时发展到 393 家,其中国有企业 153 家,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更是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工业总产值始终处于第二位,国有工业总量处于第一位。上世纪 70 年代末,已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包括烟草、机械、冶金、化工、建材、医药、电子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能生产 200 大类、5000 多种产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安徽省发展的龙头。1982 年,蚌埠市是全国工业生产的十四个中小明星城市之一。1985 年以前蚌埠市工业总量占安徽省的 12%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蚌埠市工业一直位居安徽省三甲,并以综合型制造业基地著称。

不可否认,由于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皖北滞后于先发地区。安徽要想发展,必须要解决皖北地区的发展问题。缺乏强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是皖北地区难以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蚌埠,一方广袤、厚重的热土,在皖北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推动蚌埠发展,使蚌埠成为皖北中心城市,关键还是要尽快把工业搞上去,让蚌埠在工业上有地位,焕发老工业城市青春。否则,要想成为皖北龙头城市很难实现。

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为蚌埠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蚌埠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定位问题。

1.2 研究意义

新世纪前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蚌埠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目前蚌埠市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实现工业经济较好较快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己经证明,在工业化阶段,工业部门的经济增长率、生产率水平和生产率增长率通常都较大幅度地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业的发展既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同时又有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不断提高。虽然当今

世界己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但工业化对后发国家或地区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当前针对蚌埠市的具体实际,研究“工业强市”的发展策略,是指导未来蚌埠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而研究如何加快工业化进程,迅速做大工业规模,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远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3 研究方法

(l)定性分析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提炼于实践,最终服务于实践。同时,任何研究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持。本文通过引入经济学、管理学、战略决策、统计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结合目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环境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实际中遇到的机遇,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分析蚌埠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区域以及定位问题,找出适合蚌埠工业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方案,从而为蚌埠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2)数据分析法

本文通过对蚌埠历年的经济发展数据、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结合实践经验,客观地分析了蚌埠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利用统计分析原理预测了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利用对比分析方法,明确了工业经济所处的地位,从而深入探讨蚌埠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以及影响这些规律的因素是什么,总结出适合蚌埠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为蚌埠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思路。

(3)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主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蚌埠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蚌埠市工业发展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蚌埠市工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 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2.1 蚌埠市情概述

蚌埠地处皖北、淮河中游、京沪和淮南铁路交汇点,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交通枢纽之称。蚌埠市及所辖三县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东端至五河县浮山峡山口,西端到怀远县万福镇关圩村颜李庄,东西长135公里;北端至固镇县大韩家西北的沱河中心线,南端到怀远县常坟镇新桥村新庄,南北宽86.5公里。市区总面积956.93平方公里、总人口366.6万。

蚌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7300年前的淮河流域人类文明双墩文化遗存的发现,丰富了我们民族的历史;4200年前,大禹治水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2200年前,垓下悲歌,在历史的时空中回响着余音;被誉为“东方芭蕾”,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花鼓灯艺术代代传承。

蚌埠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京沪高铁蓄势待发、蚌埠新港百舸争流,交通十分便利。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固镇花生闻名遐迩。基础完备的工业、方兴未艾的农业、繁荣兴旺的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构成了这座年轻城市的综合经济框架。

2.2 蚌埠市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

2.2.1 工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老工业城市的光芒无法掩盖

(1)初步核算,蚌埠市2013年全年生产总值(GDP)(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1007.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2.3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15.68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319.81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8:50.0:32.2调整为17.1:51.2:31.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人均GDP31482元(折合5164美元),比上年增加3483元。2013年快报显示,蚌埠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58.70%,位居全省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0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

117.35%,位居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88084元/人,位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9834元/人;我市主营业务收入达1635.7亿元,同比增长16.0%,利润总额达49.4亿元,同比增长7.1%,利税总额达137.7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增速均居皖北六市之首。

(2)解放后,蚌埠市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工业发展城市。三年恢复和“一五”、“二五”时期,全市工业企业最多时发展到 393 家,其中国有企业 153 家,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更是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工业总产值始终处于第二位,国有工业总量处于第一位。上世纪 70 年代末,已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包括烟草、机械、冶金、化工、建材、医药、电子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能生产 200 大类、5000 多种产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安徽省发展的龙头。1982 年,蚌埠市是全国工业生产的十四个中小明星城市之一。1985 年以前蚌埠市工业总量占安徽省的 12%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蚌埠市工业一直位居安徽省三甲,并以综合型制造业基地著称。

蚌埠产业门类齐全,无论是装备制造、化工这样的传统产业,还是光伏、生物质种种新兴产业,发展水平都是其他五市无法媲美的。蚌埠坐拥 6 个国家级科研中心、43 个省级科研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60 多户,工业创新能力六市中首屈一指。创新体系相对完善,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大学生从事科技自主创新提供空间和舞台,集聚了一批人才。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平台优势明显。蚌埠市拥有皖北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6 个省级开发区,园区建成面积 82 平方公里,开发区规模都是皖北首屈一指的。龙头企业引领区域发展的作用已经显现。丰原生化、柳工、滤清器、玻璃产业的集聚度和辐射力日渐强大,并正在释放能量。

铁路、公路、水运,强大的交通优势为工业发展提供“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物流支撑,而随着高铁经济时代的到来,蚌埠的交通将为工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作为一座综合性城市,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不能短缺,这是工业发展的动力。

2.2.2 工业发展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

关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国际上有多种标准,其中比较有影响力、为广大经济研究者普遍认同的是H.B.钱纳里的,“3大6小”阶段论(表2一2)〔6,。钱纳里

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把人均GDP作为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按照人均GDP的变化,他将经济发展分为准工业化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包括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高级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包括发达经济初级阶段、发达经济高级阶段)。

2007年,蚌埠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31482元(折合5164美元),比上年增加3483元。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划分,蚌埠市应处于钱纳里工业化高级阶段,即工业化实现阶段。

表2-1 钱纳里关于结构转变过程的时期划分标准

注:①1994年美元水平按照1982年水平的赛氏因子1.5推算。②1998年美元水平是按照美国1995年至1998年平均通货膨胀率,选择1994年标准的赛氏因子1.1推算的近似值。

资料来源:转引自胡长顺:《21世纪中国新工业化战略与西部大开发》,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一129页。

蚌埠市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l)工业化率高,发展速度较快。蚌埠市工业化率比较高,接近安徽省平均水平,2013年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六安市工业化率45.3%,比全国37.0%高8.3个百分点,比安徽省46.9%低1.6个百分点。随着蚌埠市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并且发展趋势是与安徽的工业化发展趋势一致。在2008一2013年间,蚌埠市工业化率由33.8%提高到了45.3%,年均提高了2.3百分点;2008一2013年,安徽省工业化率由39.3%提高到46.9%,年均提高1.52个百分点;全国工业化率由42.9%降低到37.0%,年均减少1.18个百分点。蚌埠市与安徽省的差距由低5.5个百分点缩

小到1.6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由低9.1个百分点变成高8.3个百分点,变化了17.4个百分点〕(表2-2)。

表2-2 蚌埠市与安徽省和全国工业化发展进程比较

资料来源:2008及2013年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及201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及2013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农业比重大,绝对值高。在三次产业结构中,蚌埠市第一产业比重大,高达17.1%(2013年),分别比合肥5.3%、芜湖6.1%高11.8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且绝对值也大。2013年,蚌埠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172.36亿元,低于合肥247.21亿元,高于芜湖128.60亿元 (表2-3)。

表2-3 合芜蚌三市产业结构比较

资料来源:2013年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2013年,蚌埠市第三产业比重为31.7%,低于合肥39.4%,虽然高于芜湖的27.8%,但绝对值比芜湖合肥都要小。第三产业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如金融服务的比重只有9.63%,低于安徽省的11.70%,也低于合肥市的13.71%。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滞

后,将制约工业的发展(表2-4)。

表2-4蚌埠、合肥、安徽第三产业结构比较

注:*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其他类推。资料来源:根据相关统计公报。

(4)城镇化水平高。蚌埠30以上的人口在城镇。2013年蚌埠市城镇化率为49.67%,基本和全国53.7%以及安徽省47.86%持平。我们计算2012和2013年蚌埠市(不含县)非农业人口比重,平均为40.05%(表2-5)。

表2-5 2012-2013年蚌埠市(不含县)非农业人口比重

3 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对自身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分析,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认识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战略分析方法。蚌埠市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3.1 发展优势(s)

3.1.1 良好的工业基础

解放后,蚌埠市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工业发展城市。三年恢复和“一五”、“二五”时期,全市工业企业最多时发展到 393 家,其中国有企业 153 家,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更是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工业总产值始终处于第二位,国有工业总量处于第一位。上世纪 70 年代末,已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包括烟草、机械、冶金、化工、建材、医药、电子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能生产 200 大类、5000 多种产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安徽省发展的龙头。1982 年,蚌埠市是全国工业生产的十四个中小明星城市之一。1985 年以前蚌埠市工业总量占安徽省的 12%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蚌埠市工业一直位居安徽省三甲,并以综合型制造业基地著称。近年来投资强劲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快速增加,过亿元骨干企业呈现户数持续增加、增速加快的良好运行势头,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自主创新建设全面实施,投融资改革稳步推进,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另外,蚌埠经济已进入人均生产总值2000美元的新阶段,总体上跨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进入了经济发展加速期、社会结构转型期。随着这些积极因素的加快集聚,蚌埠市市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凸现,发展潜能将进一步释放。

3.1.2 政府的大力支持

“十一五”以来,蚌埠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克服了金融危机、生产要素紧缺等困难,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扎实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蚌埠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发展之路,工业经济始终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四大带动”战略;在主攻目标上,大力推进“8765”工业振兴工程,把握加工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发展

重点;在空间布局上,提出了“5+1”工业总体布局框架,启动退市进园工作,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在发展环境上,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工业扶持政策,加快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工业经济人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3.1.3 地理、交通优势

蚌埠面向长三角,背靠中西部,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是东西梯次推进和南北融合的过渡地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经济腹地十分宽广。拥有纵贯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沪铁路一等客站,华东地区一流的大型货运编组站及最大的集装箱货场。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联长江,通大海。北京-福州、南京-洛阳两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另外,京沪、京福高铁的开通也为蚌埠市更好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与长三角的无缝对接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

3.1.4 科教资源优势

蚌埠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0研究所、第41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第214研究所、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和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5所中央驻蚌科研单位,拥有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和安徽水利科学研究院2所省级驻蚌科研单位,以及91个地方科研机构,科技实力省内第二。蚌埠拥有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电子信息科技学院、蚌埠学院等高等院校10所,各类职业教育院校34所,每年输送毕业生2万多人,培养熟练技术工人2.3万人。人才资源的不断输送为蚌埠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的长久的动力。

3.2 发展劣势(W)

3.2.1 经济整体发展有待提高

(1)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2013年,蚌埠市第三产业比重为31.7%,低于合肥39.4%,虽然高于芜湖的27.8%,但绝对值比芜湖合肥都要小。第三产业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如金融服务的比重只有9.63%,低于安徽省的11.70%,也低于合肥市的13.71%。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将制约工业的发展。

表3-1 2013年安徽省部分城市市国民生产总值情况

资料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有关资料整理

(2) 经济总量较小。2013年,蚌埠市国民生产总值为1007.85亿元。而芜湖市,合肥市在这两个数据上的值分别是2099.52、4672.91亿元。蚌埠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生产总值是最低的,在全省范围来看,蚌埠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名也只是排在中等水平。一个城市的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常常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决定着这城市的消费能力。这与工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发展促进工业业的发展,反过来工业大的发展更可以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相比于芜湖,合肥,蚌埠的国民生产总值较小,这使蚌埠市工业经济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3.2.2 资源限制

蚌埠市产业特色具备,但受资源制约。在代表性工业产品中,玻璃是全省最齐全的,大到电视显示屏、小到手机屏、触摸屏、工艺玻璃,但石英砂等资源极为缺乏。而纵观皖北几市,淮南、淮北利用优势资源搞好深加工实力雄厚,阜阳、宿州的乡镇工业发展迅猛,后劲十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蚌埠,面对压力,更应砥砺前行。

3.2.3 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虽然蚌埠市产业门类众多,但规模较小,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市没有一家企业达到百亿元以上规模,超十亿元企业仅4家。行业内的企业未能形成相互依存的分工协作体系,产业链中相关企业联系不强;企业间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无法达到配套企业的技术要求和发展进度。

3.2.4 大项目少,产业层次不高,园区特色不鲜明

2010年蚌埠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0.9亿元,仅占全省4.78%,竣工投产的投入亿元以上大项目仅有9个。制造业大部分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加工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