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吸收作业解答

吸收作业解答

吸收作业解答
吸收作业解答

第七章吸收

1.从手册中查得101.33kPa,25℃时,若100g水中含氨1g,则此溶液上方的氨气平衡分压为0.987kPa。已知在此浓度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H kmol/(m3·kPa)及相平衡常数m。

解:液相摩尔分数x = (1/17)/[(1/17)+(100/18)= 0.0105 气相摩尔分数y = 0.987/101.33 = 0.00974

由亨利定律y = mx 得m = y/x = 0.00974/0.0105 =0.928

液相体积摩尔分数 C = (1/17)/(101×10-3/103)

= 0.5824×103 mol/m3

由亨利定律P = C/H 得H = C/P =0.5824/0.987

= 0.590 kmol/(m3·kPa)

3.某混合气体中含有2%(体积)CO2,其余为空气。混合气体的温度为30℃,总压强为506.6kPa。从手册中查得30℃时CO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 1.88×105 kPa,试求溶解度系数H kmol/(m3·kPa) 及相平衡常数m,并计算每100g与该气体相平衡的水中溶有多少gCO2。

解:H =ρ/18E = 103/(18×1.88×105)= 2.955×10-4kmol/(m3·kPa) 由题意y = 0.02,m = E/P总= 1.88×105/506.6 = 0.37×103

根据亨利定律y = mx 得x = y/m = 0.02/0.37×103 = 0.000054

即每100g与该气体相平衡的水中溶有CO2

0.000054×44×100/18 = 0.0132 g

7.在101.33kPa,27℃下用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甲醇蒸汽。甲醇在气,液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已知溶解度系数H = 1.955kmol/(m3·kPa),气膜吸收系数k G = 1.55×10-5

kmol/(m2·s·kPa),液膜吸收系数k L = 2.08×10-5 kmol/(m2·s·kmol/m3)。试求总吸收系数K G,并计算出气膜阻力在总阻力中所的百分数。解:由1/K G = 1/k G + 1/Hk L可得总吸收系数

1/K G = 1/1.55×10-5 + 1/(1.955×2.08×10-5)

K G = 1.122 ×10-5 kmol/(m2·s·kPa)

气膜阻力所占百分数为:

(1/ k G)/(1/k G + 1/Hk L)= Hk L/(Hk L+ k G)

= (1.955×2.08)/(1.995×2.08 + 1.55)

= 0.723 = 72.3%

8.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甲醇,操作温度为27℃,压强101.33kPa。稳定操作状况下塔内某截面上的气相甲醇分压为5kPa,液相中甲醇浓度位2.11kmol/m3。试根据上题有关的数据算出该截面上的吸收速率。

解:由已知可得k G = 1.122×10-5kmol/(m2·s·kPa)

根据亨利定律P = C/H 得液相平衡分压

P* = C/H = 2.11/1.955 = 1.079kPa

∴N A = K G(P-P*)= 1.122×10-5(5-1.079)

= 4.399×10-5kmol/(m2·s) = 0.158 kmol/(m2·h)

9.在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于101.33kPa,25℃下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CO2,将其浓度从2%降至0.1%(体积)。该系统符合亨利定律。亨利系数E=5.52×104 kPa。若吸收剂为最小理论用量的1.2倍,试计算操作液气比L/V及出口组成X1。若压强改为1013 kPa,其他条件不变,再求L/V及X1。

解:⑴ Y1 = 2/98 =0.0204,Y2 = 0.1/99.9 = 0.001

m = E/P总= 5.52×104/101.33 = 545

由(L/V)min= (Y1-Y2)/X1* = (Y1-Y2)/(Y1/m)

= (0.0204-0.001)/(0.0204/545)

= 518.28

L/V = 1.2(L/V)min = 622

由操作线方程Y = (L/V)X + Y2 -(L/V)X2得出口液相

组成

X1 = (Y1-Y2)/(L/V)= (0.0204-0.001)/622

= 3.12×10-5

⑵改变压强后,亨利系数发生变化,及组分平衡发生变化,

导致出口液相组成变化

m‘ = E/P总’ = 5.52×104/1013 = 54.5

(L/V)min’= (Y1-Y2)/X1* = (Y1-Y2)/(Y1/m’)

= (0.0204-0.001)/(0.0204/54.5)

= 51.82

(L/V)‘ = 1.2(L/V)min’ = 62.2

X1‘ = (Y1-Y2)/(L/V)’

= (0.0204-0.001)/62.2 = 3.12×10-4

10.根据附图所列双塔吸收的五种流程布置方案,示意绘出与各流程相对应的平衡线和操作线,并用图中边式浓度的符号标明各操作线端点坐标。

11.在101.33kPa下用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中的氨。已知氨的摩尔分率为0.1,混合气体于40℃下进入塔底,体积流量为0.556m3/s,空塔气速为1.2m/s。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1倍,氨的吸收率为95%,且已估算出塔内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K Y a的平均值为

0.1112kmol/( m3·s)。在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平衡关系为Y=2.6X,试求塔径及填料塔高度。

解:混合气流量G = πD2u/4

∴D = (4Vs/πu)1/2=[(4×0.556)/(3.14×1.2)]1/2= 0.77 m

Y1 = 0.1/0.9 = 0.111

y2 = y1(1-φ))= 0.05×0.1 = 0.005

Y2 = 0.005/0.95 = 0.0056

根据相平衡方程X1*= 0.0425

(L/V)min= (Y1- Y2)/ X1* = (0.111-0.0056)/0.0425 = 2.47

(L/V)= 1.1(L/V)min= 2.72

由操作线方程Y = (L/V)X + Y2可得

X1 = (V/L)(Y1-Y2)= (0.111-0.0056)/2.72= 0.03875

由相平衡方程Y1* = 0.10075

ΔY m=(ΔY1-ΔY2)/ln(ΔY1-ΔY2)

= [(0.111- 0.10075)-0.0056]/ln(0.111-0.10075)/0.0056

= 0.0069

∴ΝOG =(Y1-Y2)/ΔY m = (0.111-0.0056)/0.0069

= 13.8

惰性气体流量V = Vs×(1-φ) = 0.556×0.9 = 0.5004m3/s

= (0.5004×101.33×103)/(8.314×313)

= 19.49 mol/s

H OG = V/(K Y aΩ) = (19.49×10-3)/(0.0556π×0.772/4)

= 0.38m

填料层高度H =ΝOG × H OG = 13.8×0.38

= 5.24m

12.在吸收塔中用请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SO2,气体流量为5000m3(标准)/h,其中SO2占10%,要求SO2的回收率为95%。气,液逆流接触,在塔的操作条件下,SO2在两相间的平衡关系近似为Y* = 26.7X,试求:

(1)若取用水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用水量应为多少?

(2)在上述条件下,用图解法求所需理论塔板数;

(3)如仍用(2)中求出的理论板数,而要求回收率从95%提高到98%,用水量应增加到多少?

解:(1)y2 = y1(1-φ))= 0.1×(1-0.95)= 0.005

Y1 = 0.1/0.9 = 0.111 Y2 = 0.005/(1-0.005)= 0.005

(L/V)min=(Y1-Y2)/X1* = (Y1-Y2)/(Y1/26.7)

= (0.111-0.005)×26.7/0.111

= 25.50

(L/V)=1.5(L/V)min= 38.25

惰性气体流量:V = 5000×0.9/22.4 = 200.89 kmol/h

用水量L = 38.25×200.89 = 7684kmol/h

(2)吸收操作线方程Y = (L/V)X + Y2代入已知数据

Y = 38.25X + 0.005

在坐标纸中画出操作线和平衡线,得到理论板数N T = 5.5块(备注:理论板可以为小数,但实际板只能为整数。)

(3)y2 = y1(1-φ))= 0.1×(1-0.98)= 0.002

Y1 = 0.1/0.9 = 0.111 Y2 = 0.002/(1-0.002)= 0.002

(Y1-Y2*)/(Y2- Y2*)=0.111/0.002

= 55.6

N T不变(非N G不变),查图得S=0.57

用水量L =mV/S= 26.7×200.89 /0.57= 9400kmol/h

14.在一逆流吸收塔中用三乙醇胺水溶液吸收混于气态烃中的H2S,进塔气相中含H2S(体积)2.91%要求吸收率不低于99%,操作温度300K,压强101.33kPa,平衡关系为Y* = 2X,进塔液体为新鲜溶剂,

出塔液体中H2S浓度为0.013kmol(H2S)/kmol(溶剂),已知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流过的惰性气体量为0.015kmol/(m2·s),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为0.000395 kmol/(m3·s·kPa)。求所需填料层高度。

解:y2 = y1(1-φ))=0.0291×0.01 = 0.000291

Y2 = y2 = 0.000291 Y1 = 0.0291/(1-0.0291)= 0.02997

ΔY m = [(Y1-Y1*)-Y2]/ln[(Y1-Y1*)/Y2]

= [(0.02997-0.013×2)-0.000291]

/ln[(0.02997-0.013×2)/0.000291]

= 0.0014

∴ΝOG =(Y1-Y2)/ΔY m = (0.02997-0.000297)/0.0014 = 21.2

H OG = V/(K Y aΩ) = 0.015/(0.000395×101.33)

= 0.375

H =ΝOG × H OG = 21.2×0.375 = 7.9m

吸收作业题解答(天大)

9题 解:(1)求1atm 下的操作液气比及出口液相组成。 由公式2-6知:相平衡常数为5451 545===P E m 又知: ) (/)(1012.3)001.00204.0(62210)(6225182.12.1V 51805450204.0001.00204.00 001.0001 .01001.010204.002 .0102.012252121min 2121 min 2222111O H km ol S H km ol Y Y L V X X V L L X m Y Y Y V L x y y Y y y Y -?=-+=-+==?=??? ??==--=--=??? ??==-=-==-=-=出口液相浓度 则知操作液气比为 (2)求10atm 下的操作液气比及出口液相组成 相平衡常数5.5410545=== p E m 则 2.628.512.18.515.540204.0001.00204.02121 min =?=?? ? ??=-=--=??? ??V L X m Y Y Y V L 出口液相组成 ) (/)(1012.3)001.00204.0(2 .6210)(2242121O H km ol S H km ol Y Y L V X X -?=-+=-+ = 12题 解:(1)求用水量

h km ol X X Y Y V L h km ol V Y Y /510007 .261111.0)00556.01111.0(201)(/201)10.01(4 .22500000556.0)95.01(1111.01111.01 .0110.02*121min 21=--=--==-?==-?==-= h) /(101.377h) /(76505100 5.1min 5.1252O H kg O H kmol L L ?==?== (2) 求理论板数 (a ) 梯级图解法 00277.0)00556.01111.0(7650 201)(2211=-=+-=X Y Y L V X 在Y-X 直角坐标图中绘出平衡线OE (Y *=26.7X )及操作线BT (见本题附图)由图中B 点开始在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画阶梯,得 理论板数N T =5.5 (b)用克列姆塞尔图 原题知回收率为95%,又X 2=0, 则相对回收率95.02 1*21=--=mX Y Y Y ? 在理论最小用水量下,∞=T N 。据此查图2-22得知 A min =0.95 即: h)/(7650201 7.2695.05.195.05.1min 5.195.0min 水kmol m V L L m V L =???=?=== 操作条件下的吸收因数 43.12017.267650=?== mV L A 查图2-22(或依公式计算)可知:当A=1.43, 95.0=?时的理论板数为N T =5.5 可见,用克列姆塞尔法与梯级图解法结果一致。 (3)求回收率提高到98%所需增加的水量 此问宜采用克列姆塞尔法估算。

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 3、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移动技术有什么优点?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要做哪些工作? 答:消除外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回收后,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都很小,不足以满足程序分配重内存的要求,但总和可以满足程序的分配要求.通过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在内存中移动程序,把所有空闲碎片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闲空间放在内存一端,就可以满足分配的要求 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需要修改被移动进程的地址信息,还要复制进程空间;而且在移动时必须停止所有其他程序的运行。 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时,假定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依次为32K ,10K ,5K ,228K ,100K 。现有五个作业J1,J2,J3,J4和J5。它们各需主存1K ,10K ,108K ,28K 和115K 。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1~J5的次序全部装入主存吗?你认为按怎样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答: (1)不行。 (2) 以J1,J2,J3,J5,J4 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以上述顺序模拟装入过程列表如下: 6、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因为段是按逻辑意义来划分的,可以按段名访问所以段式存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内存信息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内存保护。 段式管理的保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址越界保护法,另一种是存取方式控制保护法。

具体措施有: (1)利用段表及段长来实现段的保护,防止程序执行时地址越界。 (2)存取权限保护法:在段表中设有“存取权”一项,可对程序的保护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3)存储保护键保护: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还采用存储保护键保护。 地址越界保护是利用表中的段长项与虚拟地址中的段内相对地址比较进行的。若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系统就会产生保护中断。不过,在允许段动态增长的系统中,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是允许的。为此,段表中设置相应的增补位以指示是否允许该段动态增长。 建立存取控制指在段表的每个表目中,除指明段长以外,还增加“存取方式”一项。这种段的保护,对非共享段来说,主要是用来指示程序设计的错误。而对于共享段来说,则显得特别重要。 采取存取保护键。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的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除了段保护之外,还采用存储保护键。因为这种保护对I/O通道十分有效。 总之,在一个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通过建立段表,施加存取控制,以及设置存储保护键等,可以提供一个多级的存储保护体系。 10、有一个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案,用户区内存为512K,分配时截取空闲块的前半部分(小地址部分)。初始时内存全部空闲。系统执行如下申请、释放操作序列。 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申请50K,申请90K (1)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2)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3)若随后又申请80K,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结果?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执行申请释放序列后,结果如下: a、如果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90k 10k 400k 112k b、如果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40k 60k 450k 62k c、若继续申请80k 如果之前采用首先适应算法,则直接分配起始地址为400k的连续80k空间 如果之前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需要首先采用拼接技术对空闲空间进行合并,然后在合并后的空闲空间中分配连续80k空间。 在上述情况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却导致后来的内存直接分配失败而不得不进行内存空间整理。这说明最佳适应算法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够保持大块连续的空闲空间。 11、假如一个程序的段表如下: 段号状态位段起始地址段长存取控制 0 0 100 40 W

微观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生产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称解释 略 二、选择题 BDCDD 三、简答题 1.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 别是: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 减;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 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 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 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 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 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 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可能也会同时 面临报酬递减现象。 2.答: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反映的是资本和劳动在技术上必须以固定比例投入的情形,其 等产量曲线为一直角形式,表示劳动和资本完全不能替代,即当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都增加X 倍时,其产量也增加X 倍,所以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然而,除了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其他形式的线性生产函数以及柯布—道格拉 斯生产函数等都就具有不变的规模收益。 简言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其规模报酬不变,而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可以是固定比 例生产函数,也可以是可变比例生产函数。因此。不可将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与固定比 例的生产函数混为一谈。 四、计算题 1.解答: APX=10Y-2X-8Y 2 /X APY=10X-2X 2 /Y-8Y MP X =10Y-4X MPY=10X-16Y 2.解答: (1)当产量Q=10一定时,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最小化,必须满足条件:MP L /P L =MP K /P K 则有: 35/85/853/83/8 LKLK 88 35

第五章 作业

第五章作业 一、填空题(35×1.5分) 1.Char类型的长度是_____B,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默认值为 _________;表示的数值范围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int类型的长度是_____B,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默认值为 _________;表示的数值范围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C51的程序是一个函数定义的集合,可以由任意个函数构成,其中必须 ____函数,其只能是____个。 4.单片机C语言源程序经过编辑、编译、连接后生成目标程序,目标文件 的扩展名是_______。 5.C51有三种存储器模式:______、____和_______。 6.C51中数据存储模式的设定有两种方式:____和_______。 7.从用户使用角度划分,C51函数分为_____和_______。 8.在调用库函数前要先使用_____命令包含和该函数有关的头文件,然后 才能调用。 9.用户自定义函数是用户根据任务编写的函数,从函数定义形式上可划分 为三种:______、______和______。 10.interrupt是中断函数的关键字,n是中断号,MCS-51的中断号有______ 个。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6099786.html,ing是中断函数的关键字,指定中断函数中选用工作寄存器组的关键 字,m的取值范围是_____,若不用该选项,编译器自动选择默认工作寄 存器组是_____组寄存器。 12.C51程序是一种结构化程序,基本结构有三种______、_____和_____。 13.C语言提供三种循环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 二、选择题(6×2分) 1.关于C51的说法,正确的是(): A.C51可以取代繁琐的汇编语言程序,不需要考虑MSC51单片机的硬件 结构;

作业答案

吸收作业 1:已知p =305kPa , kx=1.10×10‐2 kmol/m2.h , ky=23 kmol/m2.h ,p =10.24×103 x ( 相平衡关系) 求:(1)Ky 、 Kx 、 K G 、 K L 。 (2)以气相摩尔分率差作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阻力、气相分传质阻力、液相分传质阻力;以液相摩尔分率差作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阻力、气相分传质阻力、液相分传质阻力。 解:(1)由已知得:p =10.24×103 x 即亨利系数E=10.24×103 ,则相平衡系数m=P E =3 3103051010.24××=0336.0 则由 x y y k m k K + =11可得 K y =)/(323.02 h m kmol ? 由 y x x mk k K 111+=可得K x =h m kmol ?×?2 2/(1009.1) == p K K y G )/(1006.123Pa h m mol ??×? (2) 以气相摩尔分率差作为推动力的 总传质阻力= mol h m h m kmol K y /)(1010.3) /(1023.311232 1?×=?×=?? 气相分传质阻力= mol h m h m kmol k y /)(103.4) /(23112 52 ?×=?=? 液相分传质阻力=mol h m h m kmol k m x /)(1005.3) /(1010.11036.32 32 22?×=?××=??? 以液相摩尔分率差作为推动力的 总传质阻力= mol h m h m kmol K x /)(1026.9) /(1008.1112 22 2?×=?×=?? 气相分传质阻力= mol h m h m kmol k x /)(1010.9) /(1010.111222 2?×=?×=?? 液相传质阻力=mol h m h m kmol mk y /)(1029.1) /(231036.31 12322?×=?××= ?? 2:已知在总压101.3kPa 及温度20℃下,液相中氨的摩尔浓度为0.582kmol/m3,气相中氨

物理化学第五版第五章课后答案

第五章 化学平衡 在某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取的A(g)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若,试证明,当反应进度时,系统的吉布斯函数G 值为最小,这时A, B 间达化学平衡。 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 在 K 时,1?754=-mol kJ .G Δθ m r 。试判断在此温度及下列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方向。 (1) N 2O 4(100 kPa), NO 2(1000 kPa); (2) N 2O 4(1000 kPa), NO 2(100 kPa); (3) N 2O 4(300 kPa), NO 2(200 kPa); 解:由J p 进行判断 14720=15 298×314810×754=3 .)...exp()RT G Δexp(K θ m r --= 1000 K 时,反应 的 1?39719=-mol kJ .G Δθ m r 。现有与碳反应的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为体积分数 ,,。试问: (1)T = 1000 K ,p = 100 kPa 时,m r G Δ等于多少,甲烷能否形成? (2)在1000 K 下,压力需增加到若干,上述合成甲烷的反应才可能进行。 已知同一温度,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 求下列反应的θ K 。 解:所给反应 = (2)-(1),因此 θ m r θ.m r θm r G ΔG ΔG Δ1 2=,- θ θ θ θ θθ1 212) ln (ln ln K K K K RT K RT K RT = ---=- 已知同一温度,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 求下列反应的。 解:所给反应 = 2×(2)-(1),因此 θ m r θ.m r θm r G ΔG ΔG Δ1 22=,- θ θ θ θ θθ1 2212)() ln (ln 2ln K K K K RT K RT K RT = ---=- 注:平衡组成的计算关键是物料衡算。 在一个抽空的恒容容器中引入氯和二氧化硫,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则在 K 时的分压分别为 kPa 和 kPa 。将容器保持在 K ,经一定时间后,总压力减少至 kPa ,且维持不变。求下列反应的K θ 。

消化和吸收课后作业(第一课时)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1. 【题文】以下关于消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消化包括将食物变成小块的物理过程,也包括让营养物质分解的化学过程 B.消化道的起点是口腔 C.食物的消化是为了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D.唾液能够消化馒头中的淀粉,不需要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答案】D 【解析】A、食物的消化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变化过程和化学变化过程,A正确; B、消化道是长长的管道,口腔是起点,B正确; C、食物消化的过程中,不能被细胞吸收的大分子有机物可以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便于细胞吸收,C正确; D、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帮助馒头中的淀粉充分地与唾液混合,让淀粉的分解更充分,D说法错误. 故选D 2. 【题文】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选用多孔的发面馒头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均正确。但是,“馒头小块+唾液”和“馒头碎屑+唾液”两组在滴加碘液后,都不变蓝色。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及解析】发面馒头上的小孔可以让唾液进入其中,使唾液充分与淀粉接触,淀粉得到充分分解,所以“馒头小块+唾液”组也不变蓝色。 3.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某同学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A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B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要使①和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2号试管放入的A为______;要使①和③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3号试管放入的B为______。(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min后取出,滴加碘液,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不变蓝,原因是___ ___。 (3)有同学提出:应该加入如下一组实验,“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试管中,充分搅拌”。这组实验探究的是。 【答案】(1)清水馒头块 (2)1 该试管中的馒头为碎屑,淀粉能被唾液充分分解,所以遇碘液不变蓝色。 (3)有“舌的搅拌”而无“牙齿咀嚼”时,唾液能否充分分解淀粉 【解析】(1)以唾液作为变量时,1号和号两支试管的差异应该是唾液的有无,1号试管中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题5.10 用分度号为K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温度,在没有采取冷端温度补偿的情况下, 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而这时冷端温度为60℃。试问:实际温度应为多少?如果热端温度不变,设法使冷端温度保持在20℃,此时显示仪表的指示值应为多少? 解: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时,查表可得此时显示仪表的实际输入电势为20.644mV 由于这个电势是由热电偶产生的,即()0,t t E =20.644mV 同样,查表可得:()436.2)0,60(0,0==E t E mV 则()()()0,,0,00t E t t E t E +==20.644+2.436=23.08mV 由23.076mV 查表可得:t =557℃。即实际温度为557℃。 经查表:550℃对应22.776mv ,560℃对应23.203mv 线性插值得到: 当热端为557℃,冷端为20℃时,由于E (20,0)=0.789mV ,故有: ()0,t E ()0,t t E =()0,0t E -=23.08-0.789=22.291mV 由此电势,查表可得显示仪表指示值应为538.6℃。 经查表:530℃对应21.924mv ,540℃对应22.35mv 查表线性插值得到:6.538)924.21291.22(924 .2135.22530 540530=-?--+ 题5.11 如题图5.11所示热电偶回路,只将电极[B]一根丝插入冷筒中作为冷端,t 为待测温度,问[C]这段导线应采用哪种导线(是A 、B 还是铜线)?说明原因。对t 1和t 2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解:[C]这段导线应用[A]导线代替,并且要求1t =2t 。因为这相当于由于[A]和[B]两种材料组成的热电回路,t 为热端,0℃是冷端,加入第三根导线是铜线在分开点处温度t 1=t 2时测量回路电势不变,仍为E AB (t ,0℃)。这就是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 560550 550(23.0822.776)557.12 23.20322.776-+?-=-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五章 二次型 1.用非退化线性替换化下列二次型为标准形,并利用矩阵验算所得结果。 1) 4 x 1 x 2 2 x 1 x 3 2x 2 x 3 ; 2) x 12 2 x 1 x 2 2x 22 4x 2 x 3 4x 32 ; 3) x 12 3x 22 2x 1 x 2 2x 1 x 3 6x 2 x 3 ; 4) 8x 1 x 4 2x 3 x 4 2x 2 x 3 8x 2 x 4 ; 5) x 1 x 2 x 1 x 3 x 1 x 4 x 2 x 3 x 2 x 4 x 3 x 4 ; 6) x 12 2 x 22 x 42 4x 1 x 2 4x 1 x 3 2x 1 x 4 2x 2 x 3 2x 2 x 4 2 x 3 x 4 ; 7) x 2 x 2 x 2 x 2 2x 1 x 2 2x 2 x 3 2x x 4 。 1 2 3 4 3 解1)已知 f x 1 , x 2 , x 3 4x 1 x 2 2x 1x 3 2x 2 x 3 , 先作非退化线性替换 x 1 y 1 y 2 x 2 y 1 y 2 ( 1) x 3 y 3 则 f x 1 , x 2 , x 3 4 y 12 4y 22 4 y 1 y 3 4y 2 4y y y 2 y 2 4y 2 1 1 3 3 3 2 2 y 1 3 y 32 4 y 22 , y 3 再作非退化线性替换 y 1 1 z 1 1 z 3 2 2 y 2 z 2 ( 2) y 3 z 3 则原二次型的标准形为

f x 1 , x 2 , x 3 z 12 4z 22 z 32 , 最后将( 2)代入( 1),可得非退化线性替换为 x 1 1 z 1 z 2 1 z 3 2 2 x 2 1 z 2 1 ( 3) z 1 z 3 2 2 x 3 z 3 于是相应的替换矩阵为 1 0 1 1 0 1 1 1 0 2 2 2 2 T 1 1 0 1 1 1 1 0 0 2 , 1 0 0 1 2 1 且有 1 0 0 T AT 0 4 0 。 0 1 2 )已知 f x 1 , x 2 , x 3 x 12 2x 1 x 2 2x 22 4 x 2 x 3 4x 32 , 由配方法可得 f x , x , x x 2 2x x 2 x 2 x 2 4x x 3 4x 2 1 2 3 1 1 2 2 2 3 x 1 x 2 2 x 2 2x 3 2 , 于是可令 y 1 x 1 x 2 y 2 x 2 2x 3 , y 3 x 3 则原二次型的标准形为 f x , x 2 , x 3 y 2 y 2 , 1 1 2 且非退化线性替换为

第5章 第3节 吸收作用教案

第3节吸收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2)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的生长与无机盐的关系,说出氮、磷、钾等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 2、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观察用土壤浸出液培养幼苗的演示实验中,学会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无机盐对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无土栽 培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应用过程中,继续关注生物科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根吸收无机盐的条件;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们先来复习前面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我们知道植

物的叶绿体可以制造有机物,线粒体可以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其实,这些活动都是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参与的,那么植物体又是怎样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吸收作用。(板书:第3节吸收作用)2、新课讲授 我们学习植物的器官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是植物体的哪个器官?(根)没错,就是植物体的根吸收周围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板书:1、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那根又是用什么方式吸收水分的呢?我们一起看看85页的活动,我们看看盐渍黄瓜,把酱油或者盐水倒进黄瓜盘的时候,盘子里面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汤;盐渍萝卜也是一样的会出现很多汤,而且萝卜条会变软,但是放在清水里面的话会变得更硬。大家可以看到大屏幕上的图片,那为什么黄瓜盘里会无缘无故出现那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很明显这些水是黄瓜本身的。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知道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机制,也就是到底什么时候植物会吸水,什么时候植物会失水。我们先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萝卜块吸水放水实验)大家说水和盐水,哪个浓度大?很明显是盐水,甲的清水变少了,说明萝卜把水吸收了一部分,而乙的盐水变多了,多出来的水是来自萝卜细胞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细胞可以吸水,也会失水,到底是失水还是吸水,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

第三章吸收练习题及答案教材

作业题P107 1题 解:(1)已知CO 2在水中溶解度0.878m 3(标米)/ m 3即0.0392kmol/ m 3。 CO 2在水中溶解符合亨利定律:p A *=Ex A 对CO 2:p A *=0.1013MPa ;00071.06.55/0392.018/10000392.00392.0==+=A x 代入上式:亨利系数E= p A */x A =0.1013/0.00071=142.68MPa 溶解度系数13389.068 .142181000.--??=?==Pa m kmol E Ms H ρ 相平衡常数m=E/p=142.68/0.1013=1408.5 (2) 因为 p A *=Ex A 故此条件下CO 2平衡浓度x A = p A */ E=(0.1013x30%)/142.68=0.0002 而体系浓度为:0.66kg/m 3即x A =(0.66/44)/( 0.66/44+1000/18)=0.00027 体系不能进行吸收过程。 2题 解:已知环氧乙烷—水体系 E=453.82kPa ;p A *=101.3x0.738%=0.748 kPa 平衡浓度x A = p A */ E=0.748/453.82=0.00165 18 /100m +=m x A 解得m=0.0092mol ;(或)=0.404g 3题 解:氨—水体系 已知可依据双膜理论得:N A =k y A(y-y i ) (1) N A =k x A(x i -x) (2) y *=mx (3) 由H=640.7kmol ·m -3·MPa -1 得MPa H Ms E 0867.07 .640181000.=?==ρ m=E/p=0.0867/0.1=0.867 令N A =k x A(y i /m-y/m) (4) (1) 与(4)联立得 N A =(x y k m +k 11 ) A (y-y *) 令x y k m +k 11=K y 则K y =12mol 268.0165 .057.3125.5867.00.2811 --??=+=+s m 液膜阻力/总阻力=0.165/(0.165+3.57)=4.42%;

化工原理答案-第五章--吸收

第五章 吸收 相组成的换算 【5-1】 空气和2的混合气体中,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 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 y Y y =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3,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 解 摩尔分数//117 =0.010*******/18 x = +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3的量为 /3 11017n kmol -=? 溶液的体积 /.3 3101109982 V m -=? 溶液中 3的浓度//.333 11017==0.581/101109982 n c kmol m V --?=? 或 . 39982 00105058218 s s c x kmol m M ρ= = ?=../ 3 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117 0010610018 X = =. 或 ..00105001061100105 x X x =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

12 2 11 1Y Y Y Y Y η-= ==-被吸收的溶质量原料气中溶质量 解 原料气中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 101 01111101 y Y y =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3的摩尔比为 () (2) 1 1109011100111Y Y η=-=-?=() 摩尔分数 (22) 200111 =0010981100111 Y y Y = =++ 气液相平衡 【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 NH 的平衡 分压为798。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 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 NH 的摩尔分数/.//117 0010511710018 x = =+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Pa = 亨利系数 *./.0798*******E p x ===/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 11017 0581 101109982 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 058107980728H c p kmol m kPa ===?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 0010511710018 x = =+./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 相平衡常数 * (0798) 07610000105 y m x == =? 或 //.76100076m E p === 【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 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在此处键入公式。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 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A.13%-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 /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2014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 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0?5分=50分) 1. 下列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属于通用型检测器的是( )。[ C ] A. 紫外吸收检测器 B. 荧光检测器 C. 示差折光检测器 D. 电化学检测器 2. 在HPLC检测器中,依据被分析组分对特定光的选择吸收,组分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服从比尔定律建 立检测器为( )。[ A ] A. 紫外光度检测器 B. 荧光检测器 C. 示差折光检测器 D.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3. 在HPLC检测器中,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是依据( )原理设计的。[ D ] A. 不同性质的溶液对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B. 被分析组分对特定光的选择吸收; C. 物质受激发后产生一定强度的光; D. 组分的微小粒子对光产生散射。 4. 以硅胶键合长链烷烃C18H37为固定值,甲醇/水为流动相,分离多环芳烃的色谱称为( )。[ B ] A.正相键合相色谱 B. 反相键合相色谱 C. 离子交换键合相色谱 D. 离子色谱 5. 用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分离①乙酸乙酯、②乙醚、③硝基丁烷,其流出的先后顺序是( )。[ C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6. 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Fe3+、Ca2+、Ag+、Na+,其流出的先后顺序是( )。[ C ] A. Fe3+、Ca2+、Ag+、Na+ B. Fe3+、Ca2+、Na+、Ag+ C. Na+、Ag+、Ca2+、Fe3+ D. Ag+、Na+、Ca2+、Fe3+ 7. 高效液相色谱中反相键合相色谱固定相主要是在硅胶上键合不同长度的烷基,随着键合烷基碳链的增 长,分离效果( )。[ A ] A. 变好 B. 变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8. 凝胶色谱是根据分子体积的大小分离大分子混合物的,它主要能分开( )。[ C ] A. 小于所有凝胶孔径的分子 B. 大于所有凝胶孔径的分子 C. 大于凝胶最小孔径和小于凝胶最大孔径的分子 D. 所有不同体积的分子 9. 用化学键合正相液相色谱分离环己烷、环己醇和苯,其流出的先后顺序为( )。[ B ] A. 环己烷、环己醇、苯 B. 环己烷、苯、环己醇 C. 苯、环己烷、环己醇 D. 苯、环己醇、环己烷 10. 反相键合相色谱分离混合物时,随着流动相极性的增加,分离效果( )。[ A ] A. 变好 B. 变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二、解释下列名词(2?10分=20分) 1. 高效液相色谱 是以溶剂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颗粒十分细的高效固定相并采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全部工作通过仪器来完成,这种色谱称为~。 2. 梯度洗脱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但可互溶的溶剂,随时间的改变,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不同性质溶剂的配比,以改变流动相的极性、离子强度或酸度,从而提高试样的分离效率,缩短分析时间,使色谱峰形得到 改善,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定量的准确度的方法。

2014 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作业答案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分?10=20分) 1. 由温度引起的原子吸收线变宽称为()。[ B ] A. 自然宽度 B. 多普勒变宽 C. 压力变宽 D. 场致变宽 2. 最早对原子吸收现象给予科学解释的是()。[ B ] A. 英国化学物理学家渥拉斯通(W.H.Wollaston) B. 德国光谱物理学家基尔霍夫(G.Kirchhoff) C.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沃尔什(A.Walsh) D. 瑞典物理学家西格(K.M.Siegbahn) 3. 空心阴极灯外壳一般根据其工作波长范围选用不同材料制作,若工作波长在350nm以上,应选用的材 料为()。[ A ] A. 玻璃 B. 石英 C. NaCl晶体 D. KBr晶体 4. 当吸收线半宽度一定时,积分吸收系数Kν与峰值吸收系数K0 ( )。[ A ]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无关 D. 无法判断 5 . Mg、Mo、W是易生成氧化物、氧化物又难解离、易电离元素,用AAS法测其含量时,最佳火焰为()。 [ B ] A. 中性火焰 B. 富燃火焰 C. 贫燃火焰 D. 高温贫燃火焰 6. 下图为实验测得的原子吸收光谱的灰化曲线①和原子化曲线②,根据此图,请选择最佳的原子化温度范 围()。[ D ] A.1600~2000℃ B.2000~2300℃ C. 2300~2500℃ D. 2500~2800℃ 7. 用AAS测量铝锭中Zn含量时,其吸收线波长为213.96nm,应选择()溶解试样。[ B ] A. 硫酸(H2SO4) B. 盐酸(HCl) C. 磷酸(H3PO4) D. 氟化氢(HF) 8. 使用一台具有预混合缝形燃烧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采用普通的燃气和助燃气,发生下列情况,你 建议采取的补救办法是(),分析灵敏度低,怀疑在火焰中形成氧化物粒子。[ B ] A. 采用贫燃火焰 B. 采用富燃火焰 C. 采用中性火焰 D. 没有办法 9.正常燃烧的火焰结构由预热区、第一反应区、中间薄层区和第二反应区组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时,试样原子化主要在( )进行。[ C ] A. 预热区 B. 第一反应区 C. 中间薄层区 D. 第二反应区 10. 在测定Ba时,做了两个实验:在纯水中测量Ba的吸光度,绘制A?c曲线(如图中的1),曲线是弯 曲的,但加入0.2% KCl后,再测量Ba的吸光度,绘制A?c曲线,直线性很好,(如图中的2)加入KCl主要消除了( )。[ D ]

第五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 1.which type of memory is volatile? A.ROM B. E2PROM C. RAM D. flash memory 2.which type of memory has 6-transistor structure? A. DRAM B. SRAM C. ROM D. EPRO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6099786.html,ing hamming code, its purpose is of one-bit error. A.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B. detecting C. correcting D. none of all 4.Flash memory is . A. read-only memory B. read-mostly memory C. read-write memory D. volatile 5.Which answer about internal memory is not true? A. RAM can be accessed at any time, but data would be lost when power down.. B. When accessing RAM, access time is non-relation with storage location. C. In internal memory, data can’t be modified. D. Each addressable location has a unique address. Page161 Problems: 5.4 5.5 5.6 5.7 5.8 参考答案:CBABC 5.4. word stored as 0111 word fetched as 0011 “异或” syndrome word:0100 =>syndrome word contains one and only one “1”. 5.5. Answer: (1) 2k-1≥m+k =>k=4-bit 1 1 1 C1(1,2,4,5,7)=0⊕1⊕0⊕0⊕1=0 C2(1,3,4,6,7)=0⊕0⊕0⊕0⊕1=1 C4(2,3,4,8) =1⊕0⊕0⊕1 =0 C8(5,6,7,8) =0⊕0⊕1⊕1 = 0=> old check bits:C8C4C2C1=0010 5.6. Answer: (1) 2k-1≥m+k =>k=4-bit (2)Set up a table (同上题) (3)Syndrome word: 0111⊕1101=1010 =>D6 is wrong, so the data from memory is 00011001.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L 曲线和MP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表1) (2) (3)短期生产的成本表(表2)

(4)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也各存在一个拐点。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曲线和LMC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是SAC1和SAC2以及SMC1和SMC2。 SAC1和SAC2分别相切于LAC的A和B,SMC1和SMC2则分别相交于LMC的A1和

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 -5Q 2 +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 -5Q 2 +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 -5Q 2 +15Q AC(Q)=Q 2 -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 -0.8Q 2 +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04Q 3 -0.8Q 2 +10Q AVC(Q)= 0.04Q 2 -0.8Q+10 令08.008.0=-='Q C AV 得Q=10 又因为008.0>=''C AV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