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文:浅谈元阳阿者科哈尼族建筑的形式与空间特色

论文:浅谈元阳阿者科哈尼族建筑的形式与空间特色

论文:浅谈元阳阿者科哈尼族建筑的形式与空间特色
论文:浅谈元阳阿者科哈尼族建筑的形式与空间特色

编号

云南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元阳阿者科哈尼族建筑的形式与空间特色

尹志敏

指导教师姓名马琪、邹洲职称副教授、讲师

所在教学单位设计学院专业环境设计(室内方向)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5月25日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6月9日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学位授予日期2015年6月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83

论文评定小组评分:84

综合得分:84

2015年 5 月25 日

浅谈元阳阿者科哈尼族建筑的形式与空间

特色

摘要:中国的民居建筑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积累,发展到现在,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吸引力。在当今文化形式日变趋同的形式下,越来越多的建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形式与色彩,深入研究传统建筑与空间,充分挖掘其文化特色。对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当地元阳阿者科的考察,本文对元阳阿者科哈尼族民居建筑进行了分析。哈尼族传统民居建筑不仅在风格、形式上独居特色,它还承载了哈尼族先祖千百年的情感和智慧,他不仅是一种物质的,也是哈尼人精神的家园。

关键词:民居建筑蘑菇房建筑形式空间特色

Introduction to yuan Yang, the division of hani nationality

characteristic architectural form and architectural space Abstract:Chinese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uilding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inheritance and accumulation, development up to now, still h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trong appeal. In today's cultural form, change the convergence under the form of more and more buildings have no the original form and color, in-depth study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space, fully tap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design in 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local yuan Yang who o s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yuan Yang, the division of hani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uilding is analyzed. Hani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uilding not only live alone in the style, form features, it also carries the hani ancestors one thousand emotion and wisdom, he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is also a hani people spiritual home.

Key words:Residential buildings ,Mushroom house, Architectural form,Spatial characteristics .

目录

摘要 (Ⅰ)

一、绪论 (1)

(一)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定义 (1)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价值分析 (1)

1.背景分析 (1)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3.民居建筑的价值意义分析 (1)

二、元阳哈尼族蘑菇房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 (2)

(一)自然环境 (2)

1.地理条件 (2)

2.气候条件 (2)

(二)人文环境 (3)

1.宗教习俗 (3)

2.社会生活方式 (3)

三、哈尼族民居建筑形式的现状 (3)

(一)元阳阿者科哈尼族传统民居‘蘑菇房’的现状 (3)

1.原始蘑菇房的空间现状 (3)

2.经过发展与改造过后的现状 (3)

四、元阳阿者科哈尼族民居建筑的平面空间布局与建造技术研究 (4)

(一)阿者科蘑菇房的空间布局 (4)

1.平面布局的形式 (4)

2.蘑菇房的空间组成 (5)

(二)蘑菇房建筑的技术研究 (5)

1.建造施工技术 (5)

2.材料的运用 (5)

五、元阳哈尼族民居的空间特色与当地居民生活风俗 (6)

(一)哈尼族的建筑文化与空间特色 (6)

1.蘑菇房与哈尼族文化 (6)

2.火塘——建筑空间的核心 (6)

(二)哈尼族蘑菇房与梯田农作物 (7)

六、结语 (8)

注释与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定义

民居是用于人们居住所用的建筑,民,意为民间、大众。民居建筑包含了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从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开始时,就把注意力集中于普通城市居民的住宅和广大农村中的住宅,民居既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是建筑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民居在建筑是最为复杂的,它变幻无穷,形式各种各样,受不同的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及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地区的民居建筑都有自己不同。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价值分析

1.背景分析

在当今文化形式日变趋同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建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形式与色彩,气息也在渐渐退却,许多地方已经渐渐的被一种商业化所取代。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许多的建筑面临着改造重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哈尼族蘑菇房已经被居民逐渐改造成为了单一的砖房,蘑菇房的特色已渐渐消失。建筑应是一种文化形式,反应当地的文化气息。

2.研究的目的

通过在图书馆,档案室和互联网上查找、收集、整理哈尼族民居建筑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资料,了解民居建筑的各种价值意义。民居建筑的空间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研究民居建筑外部空间布局乃至村落外部空间的研究,二是针对建筑单体本身进行空间布局研究,离不开针对建筑单体本身进行的空间分析"。建筑的样式反应了它所产生的自然环境和所存在的人文环境。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应该有他自己的定位,有地域性,有公共性,本土的建筑更应该延续自己应有的特色。深入研究传统建筑与空间,充分挖掘其文化特色。对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至关重要。

3. 民居建筑价值意义分析

民居建筑是农村中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录着村落的历史,而且民居建筑遗产是不能再生和复原的一种文化资源。民居建筑拥有多种价值:1.文化、文脉价值:民居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村落的民居建筑记录着村落发展的历程,它保存着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时代的印记,这是新建筑代替不了的。例如建筑与某件历史事件和任务的联系。民居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是具有精神意义的。2.情感价值:民居建筑能唤醒民族的认同感,并且历民居建筑是寄托人类情感的物质结构。这是它的情感价值。3.美学价值:民居建筑本身具有美感,能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技术水平,这是它的艺术价值。

二、 元阳哈尼族蘑菇房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

(一)自然环境

1.地理条件

元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境内全是崇山峻

岭。哀牢山脉南段,红河南岸,东经102°27′~

103°13′,北纬22°49′~23°19′之间。东

接金平县,南邻绿春县,西与红河县毗邻,北与

建水县、个旧市隔红河相望,东西最大横距74

千米,南北最大纵距55千米,元阳县国土面积

2189.88平方千米。元阳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

区,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地连绵,无一

平川。最低海拔144米,最高海拔2939.6米,

海拔差异明显。阿者科村位于山区,(如图1-1)

在创建村落时,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

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

2. 气候条件

元阳县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2.4℃,最高气温43.1℃,最低气温3.7℃;年降雨量最高1189.1毫米、最低665.7毫米、平均899.5毫米。每年5到10月为雨季,早晚温差大。其总体的气候特征为春暖干旱。

(二) 人文环境

1.宗教习俗

哈尼族人民信仰原始的万物有灵,原始宗教的内容非常丰富,形态多样,例如,自然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等。其中,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表现得最为突出,自然崇拜主要是因为哈尼族人民所生活的地方在山区,对大自然的依赖性特别强。此外,在哈尼族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宗教祭祀活动。诸如,祭寨神‘昂玛突’,祭天神‘摩咪’等。此外,哈尼族在遇婚娶、丧葬、招魂、驱鬼、除邪等活动时,都要事先进行占卜和祭祀活动。到现在一直都在流行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哈尼族世代朴素的宗教思想。

2.社会生活方式

哈尼族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吃新谷’农历7月的第一个龙日,就有‘吃新谷’的习俗。‘长街宴’是哈尼族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到‘昂玛突’节来临,哈尼族每家每户都会在寨里摆上酒席,全村共饮同乐,一起庆祝节日。哈尼族也是个热爱生活的民族,能歌善舞,在喜庆的节日里或社交生活中会起舞,有乐作舞、锰鼓舞、棕扇舞。

三、哈尼族民居建筑形式的现状

(一)元阳阿者科哈尼族传统民居‘蘑菇房’的现状

1.原始蘑菇房的空间现状

原始的蘑菇房造型简单,(如图3-1)形状似蘑菇,富有特色。不仅能抵挡严寒也能起到保温保暖的作用,冬暖夏凉。蘑菇房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组成,分为三层,一层关养牲畜、二层住人,房屋中间设有一个方形火塘、三层堆放杂物,晾晒谷物。原始蘑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顶上为稻草,支架为竹子2:房屋的结构主要是土木结构3:窗户较小,室内灯光比较暗4:蘑菇顶下储藏粮食,时间久了,会漏雨,需要更换。

2.经过发展与改造过后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对生活的质量也更高,蘑菇房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对外交流频繁,许多的蘑菇房已被改造,重建,取而代之的混泥土的砖瓦房,(如图3-2)只是在上面加盖了一个蘑菇顶,在墙壁上糊上黄泥巴,看上去就和传统蘑菇房一样。经改造后的蘑菇房,在材料上有木材、竹子、石灰、水泥等。尽管这些新房都保留了蘑菇顶,但

是在结构上还是发生了一些列的变化。改造后的蘑菇有以下几个特点:1:蘑菇房顶面为稻草,中间为石棉瓦,支架是木头2:在结构上主要为砖、钢筋混泥土3:窗花比较大,室内光线明亮。4:屋顶比较耐用。此蘑菇房已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四、元阳阿者科哈尼族民居建筑的平面空间布局与建造技术研究

(一)阿者科蘑菇房的空间布局

1.平面布局的形式

在元阳阿者科哈尼族的蘑菇房大多都是独立型的,平面布局呈矩形,房屋一般分为三间,开间数不定,长宽高的尺寸较小,空间内部丰富,起到了所有的功能。建造过程方便,底层(如图4-1)用来关养牲畜、二层(如图4-2)为厨房和卧室,是蘑菇房的主体,厨房、餐厅、卧室、取暖,起到了所以的功能空间,但是卫生条件普遍较差。由于当地的风俗习惯,方中央都会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一般长90厘米、宽60厘米,是家里最神圣的地方。卫生条件普遍较差。三层(如图4-3)也就是有蘑菇顶的地方,大多一半是蘑菇顶,另一半是夯土的平台。室内用来储存谷物,在入口处设有较小门廊通往晒台,进行晾晒谷物。三层的尺度比正房小,室内构造比较简陋,多为茅草顶面,通往平台的门总是很小。在室内布置方面,哈尼族人们也是充分利用了空间。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2. 蘑菇房的空间组成

朴,内部结构通常由正房、走廊和晒台组

成,外部还会围有一个很小的院子,讲究

实用性。蘑菇房二层划分为左、中、右三

间,左边为厨房,(如图4-4)中间为祭

神的地方,设一生火的方形火塘,右边次

间为卧室,开间相对较小,功能空间划分(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很明显。走廊:正房的前面都会设有一条较宽的廊子,宽度大部分都在2米以上,是一家人活动、就餐的地方。晒台:即蘑菇房的顶面,由三层设门直接通往室外的平台,晾晒谷物。三层的尺度比正房小,室内构造比较简陋,用来储藏杂物,多为茅草顶面。院落:因元阳当地的地形、气候的限制,在阿者科哈尼族民居的内院尺度一般较为狭小,在正房的屋前。院内很少的绿化,空间变化丰富,使得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的效果。

(二)蘑菇房建筑的技术研究

1.建造施工技术

哈尼族蘑菇房的建造施工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先规划好平面布局和房屋朝向,准备好石材、木材、夯土、水泥、稻草等建筑材料。2、打地基,蘑菇房的地基由砖石堆砌而成,地下各有500mm,起到防潮的效果。3、砌墙体里框架,木柱是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二楼部分的细柱子起到支撑顶部细竹梁的作用、方便置物。主梁是木制,辅梁是竹制,进行穿插连接。竹木家形成了房顶饿支撑物件。墙体由土壤和稻草秸秆搅拌夯实成土基快,厚约280mm。4、竹木架顶部覆盖茅草。

2.建筑材料的运用

元阳地区高海拔山区有着独特的气候与生态环境,植被茂盛,在长期的开发

下利用下,形成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材料,建筑材料大多都是选取当地。蘑菇房构

造基本采用乡土式建材搭建出来的,还能持续利用。墙体大多为夯实的土坯墙,

兼有一些当地的石材。蘑菇顶是由竹木架搭建而成,大大减少了对木材的需求,

上面的茅草则来自于稻田里的稻草秸秆。不管是墙体还是蘑菇顶的稻草,都是来自于当地原始材料,简朴的装饰材料足以诠释哈尼族独特的建筑方式。

五、元阳哈尼族民居的空间特色与当地居民生活风俗

(一)哈尼族的建筑文化与空间特色

1.蘑菇房与哈尼族文化

在元阳阿者科,哈尼族的文化多姿多彩,它与蘑菇房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古建筑最重要的就是建筑与自然的相结合。在当地在阿者科中,哈尼族的蘑菇房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哈尼族在当地盖村寨时,茂盛的森林、平缓的山梁、连绵不断的水源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元阳阿者科这种冬暖夏凉的环境下,哈尼族人们居住最适宜不过。由于蘑菇房占面积占地较小,则更好的能够与周围的山地环境融合在一起。

蘑菇房与哈尼族的迁徒史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当地阿者科中,每座蘑菇房的坐向总是坐西北向东南,这和哈尼族的迁徒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哈尼族是一个迁徙民族。在哈尼族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中有说到‘天边有个叫虎尼虎那的地方,红红的石头像天火燃烧,黑黑的石头像黑夜笼罩......’在史诗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哈尼先祖诞生在遥远的虎尼虎那高山,也就是哈尼族的发源地。哈尼族先民原为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群,他们顺着河流往南迁徙,但途中因为火灾、民族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哈尼人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南迁至云南热带山区。尽管哈尼族人们住在这里,但是在每个哈尼族人的内心深处总是向着北方的,因此,哈尼族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其建筑坐向总是坐西北向东南,不管是受地形还是环境的影响,也要背山面水,或者坐高向低。在蘑菇房内,床位的走向和床位的头向也几乎都是头朝西北方向,从中体现了哈尼族人们对祖先发源地的崇敬。

在建筑上,蘑菇房最重要的也就是最有特色的就是蘑菇顶,很好表现出了当地的特色。蘑菇顶采用木构架的建筑结构,木构架一直是中国建筑的主流。蘑菇房的屋顶结构时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仅能够撑起屋顶,而且在外观上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装饰作用。在蘑菇顶的屋面上铺上一次厚厚的茅草,不仅能防雨,防潮,又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隔热效果,使得房屋内冬暖夏凉。这样的内部与外部结构的和谐统一,实用性强,还有一定的视觉审美观。不论是蘑菇房的造型特点还是布局的安排,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哈尼族的名族特色和

生活,还反映了世世代代的哈尼人勤劳的智慧。

2.火塘——建筑空间的核心

在元阳哈尼族家中,火对于哈尼族人来说,Array有着深深的敬意和崇拜。火是哈尼族人们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在当地阿者科中,每家每户中都会

设有一方形火塘,火塘居于一个极其重要的位

置,(如图5-1)不仅是一个房屋的核心,也是

人们使用最频繁的一个空间。火塘不仅是用来取

暖,也是一家人辛苦劳作一天之后围坐在火塘边

聊天,是一个家庭的象征。火塘构造简单,采用(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简单的土坑,把火堆放置于一个凹下的坑中,方便

于人们在火堆周围取暖、聊天。在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与家族的兴

旺也是相连的,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常年不灭,在元阳哈尼族每家每户中

都设有一个火塘。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每到过节祭祖的时候,每户人中都要

米饭、酒肉来祭祀火塘,把火塘与祖先门同等看待。

(二)哈尼族蘑菇房与梯田农作物

在连绵起伏的梯田里,哈尼族人们广种水稻、玉米、红米、红薯等各种农

作物,梯田一般都会选择在土壤好、水源充足和向着阳关的缓坡地带进行开垦。

每层梯田的大小都不一样,错落有致。在哈尼族人中,稻谷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哈尼族先民种植稻谷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哈尼族人们经过了长期的选择和适应,

培育出了许多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水稻品质,勤劳富有智慧的哈尼族人们,开垦

梯田,精耕细作,生产生活所需的粮食。村寨大多都建造梯田的上方,因当地的

地势修建,距离村寨也比较近,大大缩短了途中经过的距离,花费了更少的精力,

也使得哈尼族人们在梯田种植更加的方便。因为蘑菇房的建造需要大量的稻草,

而梯田里种植的稻谷正好给蘑菇房的建造提供大量的需求,每到稻谷收割时,哈

尼族人们便会将稻草一把把捆好,放在家中以备后用。在阿者科下乡途中据了解

到,哈尼族蘑菇房的顶面每三年至少就得修补一次,由于一些原因,有些还得修

补两次,这就得需要大量的稻草,而正因为有了梯田,蘑菇房建造所需要的稻草

也就得以解决。而正因为蘑菇房的建造,梯田里的稻谷也得到了很好地的用处,

蘑菇房成为了最好的储藏粮食的地方。每逢玉米收割时,哈尼族人们就会将收割回来的玉米密密麻麻的悬挂在二层天花板上。由于当地的湿润的气候,哈尼族家家户户还习惯在梯田里养鱼。阳春三月栽过稻秧后,人们投入鱼苗,任其自然生长。深秋时节,在收割稻谷的同时,一箩箩鲜鱼便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凭借着勤劳智慧的哈尼人,构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居住的蘑菇房。

结语

本文讲述了元阳阿者科哈尼族建筑的形式与空间特色,随着时代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东西已渐渐消失,这一问题引起许多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传统的东西不能消失,要保护好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绝不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慢慢消失,传统文化要保护,要得以传承,便更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蘑菇房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蘑菇房是在哈尼族文化中孕育而生的,他的价值也在哈尼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对蘑菇房建筑的形式与空间特色进行了一系列说明,由于本人专业、能力所限,对文中一些问题了解的还不够深入,甚至有些不对的地方,希望老师能指点出来。也希望本文能对今后哈尼族蘑菇房的发展起到作用。

注释和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杨大禹朱良文编著《云南民居》 [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 2009

[2]孙大章著《中国民居研究》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

[3]编写组.哈尼族简史《哈尼族简史》 [M] 昆明:云南人名出版社,1986

[4]杨谷生陆元鼎《中国民居建筑》 [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5]王其钧《中国民间住宅建筑》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

致谢

大学的四年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论文指导老师马琪,从论文选题到论文写作一直给予我悉心的帮助。在大学内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此我会铭记于心。

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亲人、老师、朋友和同学们。

中西古建筑的特点

中西古建筑的特点 论文摘要:中国古建筑以均衡对称的方式形成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西方古建筑以立体感官、单一布局为特征,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二者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就 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词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本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 水周于舍下”(石崇《思归引·序》);佛教高僧慧远在庐山经营东林寺:“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沟。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墨禅林,森树烟凝,石迳苔生。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高僧传·慧远传》)。诸如此类的描述,文献记载中屡见不鲜。从此以后,那些建置在城市以外的山水风景地带的佛寺、道观、别业、山村聚落都十分重视相地选址,目的不仅为了满足各

自功能的需要,还在于如何发挥建筑群体横向铺陈的灵活性而因山就势、臻合于局部的山水地貌、谐调于总体的自然环境。它们无异于点染大地风景使其凝炼生动、臻于画境的“风景建筑”,这正是中华民族在建筑与大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环境意识,虽非完全自觉,但却十分明显。历来的山水“画论”,对于这种环境意识都曾作过部分的美学和科学的阐述。 在这种影响之下,出现了西方古建筑中最具有宗教与神化气息的崭新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它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是基督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高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只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

5_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方法

6/7/2014
`
本节内容: 本节内容
一、“空间组合形式”的概念; 二、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类型。
1
一、“空间组合形式”指的是什么?
? 空间组合形式是指若干空间是以什么方式衔接在一起的。 空间组合应反映不同功能联系的特点。
二、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
2.1 分隔性的空间组合; 2.2 连续性的空间组合; 2.3 观演性的空间组合; 2.4 高层性的空间组合; 2.5 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2
1

6/7/2014
`
分隔性空间组合的特点是以交通空间为联系手段,组织各 类房间。
`
各房间在功能上基本独立设置,因此,各房间(空间)之 间要有一定的交通联系方式,如走道、过厅、门厅等,形 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整体,也称之为“走道式”建筑布局。
`
该组合形式对某类型公建尤为适用,如行政办公建筑、学 校建筑、医院建筑等。
3
4
2

6/7/2014
5
6
3

6/7/2014
7
?行政办公建筑中会议厅 或礼堂,应考虑疏散的 安全和环境的安静等问 题。 ?在安排大会议厅的位置 时,由于它具有空间大、 人数多的特点 人数多的特点,可考虑 考虑 布置在楼房的顶层。其 优点是节约用地、空间 灵活及结构合理等;缺 点是上下不方便,若处 理不好甚至会影响中间 层环境的安静和正常的 活动。 ?也有将会议厅布置在底 层,其部位可以在建筑 的门厅后部或底层尽端。
8
4

建筑空间组合分析.doc

建 筑 空 间 组 合 分 析 组员:贾相丽 崔希禄 黄相文 陈涛 詹建志

一.空间的形状与感受 高而窄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上的感觉,高而直的教堂就是利用它来形成宗教的神秘感。 细而长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前的感觉,利用这种空间可以造成一种无限深远的气氛。图为颐和园的长廊就是这样的实例。 颐和园的长廊 而下图低而宽的建筑空间会使人产生侧向广延的感觉。 低而宽的建筑空间 如图穹隆形空间具有向心、内聚而收敛的感觉。 穹隆形空间 如图北京天文馆的设计具有一种向心内聚的感觉。 如图中央低四周高、圆形平面的空间具有离心扩散的感觉。

北京天文馆天象厅中央低四周高的空间 如图意大利某疗养中心,可以使人产生一种离心扩散的感觉。 当中高两旁低的空间具有沿纵轴内聚感。 意大利某疗养中心 如图北京展览馆中央大厅。 北京展览馆中央大厅 当中低两旁高的空间具有沿纵轴外向的感觉。如图火车站台上的雨篷采用当中低两边高的空间形式。 弯曲、弧形或环形的空间可产生一种导向感,诱导人们沿着弧形方向前进。图为环形空间。 火车站站台雨篷环形空间 二、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 1、静态空间 静态空间比较封闭,功能比较明确,空间表现的非常清晰明确。如卧室,会议室等。 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常被引导在一个方位或落在一个点上。 静态空间的主要特征为:①空间的限定度较高,趋于封闭型;②多为对称空间,可左右对称,也可四面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有其他的空间倾向,从而达到一种静态平衡;③多为尽端空间,空间私密性较强,空间系列到此结束;④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

度协调,无大起大落之感;⑤色彩淡雅、协调,光线柔和,装饰简洁;⑥没有强制性的过分刺激的视觉引导因素,人在空间视觉转移平和。 下图为静态空间示意图: 静态空间示意图 下图为会议室空间: 会议室空间 2、动态空间 动态空间,或称为流动空间,往往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的特点,界面 ( 特别是曲面 ) 组织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性,空间构成形式富有变化性和多样性,常使视线从这一点转向那一点。开敞空间连续贯通之处,正是引导视觉流通之时,空间的运动感既在于塑造空间形象的运动性上,如斜线、连续曲线等,更在于组织空间的节律性上。 下图为动态空间示意图。 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三维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组成的第四空间。 动态空间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含动态设计要素所构成的空间;另一种空间是指空间的流动及其感觉,它是由建筑物本身的空间序列及空间形象的变化引起的。

建筑空间组合流线分析功能分区

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流线分析 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 功能空间与建筑造型。建筑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后,要考虑的就是其优美的立面和造型带给人们精神上良好的感受。 建筑的流线无疑影响着功能的划分与使用,一个建筑流线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性。 以上所述为建筑中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也就是说,设计的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这些基本功能要求。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的要求。 建筑的空间组合 在设计中,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谈,我认为尤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

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目前,由于住宅市场的炒作和使用方(甲方)盲目攀比的心理,使很多设计变得不理性;厅的面积被扩大到60-70M2,卫生间被扩大到18 M2。这不是正常人所能接受的。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指出:“日本式建筑中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其所说的四张半席相当于我国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居室。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曾谈到:“尽管我们可以忽视空间,空间却影响着我们,并控制我们的精神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体验的,不仅是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主要是使用建筑空间的人和活动。 2.空间的尺度。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米。 绝对高度与人的感受: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另一个是相对高度: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相对高度不能只着眼于尺寸,而要联系到实际的平面面积,人们在实际生活经验中体会到,在绝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愈大空间愈显得低矮;另外,作为空间顶界面的天棚和底界面的地面——其相互平行、对应,如高度和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则可以显示一种互相吸引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造成一种亲和、适宜的感觉。 3.空间的形状和比例。不同的形状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状时,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其不但适用而且又能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良好的精神感受。对于一般建筑空间来讲,所谓形状就是指“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由不同形状体量组合而成的建筑体形,可以利用长、宽、高三个向量要素在形状

建筑空间组成分析

建筑空间组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有能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以适应日益多样的社会生活,功能对于建筑形式的影响和作用得以更为充分的体现和强调,由此,新建筑运动应运而生,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提出“形式由功能而来”的观点。他给予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关于这一点人们对它的认识似乎越来越明确、越深刻。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建筑师都引用老子的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正表明: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从这一点出发,有的人更进一步把建筑比作容器—一种容纳人的容器。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表现在建筑中主要就是指:建筑功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 那么,能不能说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建筑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呢?也不能。诚然,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因而,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但是有一点必须给予充分地肯定:即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这种关系实际上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一种制约性,或者简单地讲:就是功能对空间的规定性。 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所谓空间的“量”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据。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其面积和空间容量应当有一个比较适当的上限和下限,在设计中一般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一间普通的居室面积大约在15 ~20 平方米,起居室是家庭成员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活动内容也比较多,因此面积应最大,餐厅虽然人员相对集中,但由于只在进餐时使用,所以面积可以比起居室小,厨房通常只有少数人员同时使用,卫生间则更是如此,因而只要容纳必要的设备和少量活动空间即可满足需求。对于公共建筑,一间40-50 人的教室需要50 平方米左右,一个1000 座位的影剧院观众厅则需要750 平方米左右……由此可见,不同的使用功能直接决定了所在空间的大小及容量。 (二)功能决定空间的“形” 所谓空间的“形”是指空间的形状。除了空间的大小和容量,空间的形状也同样受功能的制约。虽然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某些空间可以被设计成多种形状,然而对于特定环境下的某种使用功能,总会有最为适宜的空间形状可供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化组合的过程。 仍然以教室为例,如果确定面积为50 平方米左右,其平面尺寸可以为7x7 米,6x8 米,5x10 米,4x12 米……,如何进行选择呢?我们知道,教室首先应满足视听效果,长宽比过大会影响后排的使用,过宽会使前排两侧座位看黑板时出现反光现象,因此通过比较,6x8 米平面尺寸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同样是上述尺寸,如果换成幼儿园活动室,由于幼儿园活动的灵活多样,接近于方形的平面尺寸通常被较多地选用。反之如果是会议室,略为长方形的空间形状更有利于功能的使用。 功能的制约与建筑空间的灵活多样并不矛盾。空间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除矩形外,

建筑的空间组合

建筑的空间组合 建筑空间组合是在熟悉使用空间、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筑整体的使用要求,分析各种使用空间之间以及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考虑技术、济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整体规划、基地环境等具体条件,将各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相互联系结合,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任务是:(1)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合理分区,妥善解决平面各组成部分空间的相互关系,安排各使用空间的相对位置。 (2)选择合适的交通联系方式,组织好建筑内部及内外之间的交通联系,交通联系要简洁明确,避免流线相互交叉干扰。 (3)按照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基地环境,确定建筑平面形式,要做到布局紧凑、用地节约,并为体型塑造、立面设计创造条件。 (4)考虑结构布置、构造处理、施工方法和所用材料的合理性,掌握建筑标准,注意美观要求,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类型繁多,每种建筑类型又包括若干种用途不同的多个空间,这些空间需按其使用要求组合成一栋完整的建筑物。在进行空间组合时,应对各种空间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分清主次、闹静、内外等,明确流线顺序,并根据材料、结构、技术、经济等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全面综合考虑,使建筑物内部空间组织完善,造型简洁,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 第一节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尽管各类民用建筑的功能要求决然不同,组合方式千变万化,然而,其空间组合的基本原则仍然具有共同之处。 一、功能分区合理 建筑设计立意构思和建筑的使用功能对建筑空间的组合有着决定性影响,它们不仅对单个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提出量(大小尺寸)、形(形状)和质(采光、通风、日照等舒适程度)等方面的制约,而且对建筑空间组合也相应提出量、形、质的制约。建筑空间组合往往先以分析使用空间之间的功能关系着手,这种方法通常称“功能分析”法。早在20世纪初建筑大师格罗庇乌斯创立的包豪斯学校时,就针对现代建筑而创立了“功能分析”的方法,并运用于他所设计的德绍包豪斯新校舍中。至今,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法已 (四)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在民用建筑的各种使用空间中,有的对外联系的功能居主导地位,而有的对内关系密切一些。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性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对内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图3-4)。另外,在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的主次、闹静、内外等方面进行分区时,既可在水平面(同层)进行分区,称为水平分区;也可在垂直面(异层)进行分区,称为垂直分区,以满足关系明确、互不干扰的分区特点。如商业建筑设计时,常将管理用房置于顶层,仓储、车库却布置于地下,使营业厅的有效营业面积增大,增加商业效益。

浅析西方与中国建筑风格论文

浅析西方与中国建筑风格论文 在概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分别对西方建筑风格及中国建筑风格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体现建筑造型风格美的措施,最后反思我国在建筑风格(特别是民族风格)方面的问题。 1. 建筑风格概述 任何与艺术相关的作品都有风格可言,有些是以历史背景来分类的,如巴洛克风格以及后现代风格等等;有些是以个人色彩来分类,如莱特风格或罗丹风格等等;也有些更细微的分法,是以创作者个人不同时期为基准,如画家毕加索的蓝色时期与粉红色时期等等。对风格的探讨,研究者一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体上的共识为,风格是作品在外表形式上,利用共同的元素和固定的手法,而达成许多类似的组合。 建筑以其不同的艺术风格而被人们所认知。就世界范围的大文化圈的空间区域来划分,建筑有西方建筑风格、伊斯兰建筑风格、中国建筑风格、印度建筑风格和俄罗斯建筑风格等类型。就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而言,如较晚近的欧洲建筑,至少从中世纪晚期的哥特建筑,已可以分出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英国风格和尼德兰风格等地方性建筑的细微区别。在东亚文化圈中,中国风格、日本风格、朝鲜风格、东南亚风格又各不相同。仅以印度建筑而言,就有印度教建筑、印度佛教建筑及印度伊斯兰教建筑等风格上的差别。而传统中国建筑,不仅有民族的差异,如西藏建筑、新疆建筑、西南少数民族建筑等,而且有北方建筑、江南建筑、岭南建筑和荆湘建筑等的区别。 风格的另一种含义是把某个时代的重要文化标志、审美对象的美学效果等诸多因素集结在一个概念之中。我们说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以及国内正在盛行的“欧陆风格住宅”等等,都把一定历史时期的主要的或大量的建筑物所显示的特征,用风格二字概括。这类“风格”的说法,可以是一种简单的年代问题,可以被认为是一套规范形式的应用,也可以专指某一时代的一种共同审美追求。 2. 西方建筑风格特征分析 在西方中世纪,先后经历了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格建筑、哥特建筑等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后,又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建筑、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还有以繁缛琐细而著称和洛可可建筑等不同风格。18~19世纪期间,一方面出现了专门复兴古老风格的建筑潮流,如希腊复兴建筑、罗马复兴建筑及哥特复兴建筑;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将各种建筑风格作标签式的拼贴处理的所谓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从时代风格来看,古希腊建筑具有宁静典雅的风格,它与同时期的雕刻一致,甚至可以说,古希腊建筑具有当代雕刻的风格。我们看到不同的希腊神庙,便感受到形式(造型)上的一种特定风格,因为它们不但具备了古典柱子、楣梁、山墙、阶梯等共同元素,更因为这些共同元素是以一套建立在数字上的类似比例关系作为组合的手法,才使得它们得以成为一种建筑风格。[1]哥特建筑具有神秘朦胧的风格,它也与同时期的雕塑、绘画一致,甚至可以说,哥特的雕塑、绘画具有当代建筑的风格。现代西方建筑强调体量对比,造型简洁,突出空间组织,也与当代的抽象雕塑、绘画,以至文学、音乐是一致的。 具体来说,罗马式建筑的特征,一般是在窗、门和拱廓上广泛采用半圆形拱顶,以这种桶状拱顶和交叉拱顶作为内部支撑,可使建筑物牢固而美观。这种建筑艺术风格已被广泛用于桥梁、高架渠、大圆形竞技场以及凯旋门等建筑中。哥特式教堂保持了罗马式的十字形建筑平面,但它用尖的和斜脊的屋顶代替了罗马式的圆顶,在墙壁外面用大石柱加固墙壁,以承受斜脊屋的横推力。教堂内部是似框架式的结构柱,窗子占满了支柱间的整个面积,而支柱又全部由垂直线条组成,筋骨嶙峋,几乎没有墙面。哥特式建筑的外表形高而直尖,显得巍峨飞耸,直插云天,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的特殊建筑风格。洛可可建筑不追求所谓的排场而求实惠,关心的是方便和舒适,精致的客厅和亲切的起居室代替了豪华的沙龙,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文艺复兴的

建筑风格论文:浅谈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

建筑风格论文:浅谈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摘要】回族是我国的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因此各地的回族在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方而表现出一种大同小异的状况。回族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作为回族宗教和文化中心的清真寺建筑上,民用建筑特点很少。 关键词:古典建筑;设计;风格 中国古典建筑之所以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的各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她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强调自然山水的意境,突出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在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一、追求含蓄的艺术 风格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与我国诗画的艺术追求有关,绘画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园林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而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园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的全景,这就会令人遐想,并引发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北京颐和园即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

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顿感美不胜收。 二、创造自然山水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这中间,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建。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在建筑的命名上,引用诗词歌赋和景观相结合创造意境。苏州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因建筑外种植莲花,取深秋雨夜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与谁同坐轩取苏轼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逍遥意境。沧浪亭的沧浪歌、拙政园的见山楼又是一种野逸思想的追求。 三、突出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

《建筑空间组合论》读书笔记_共8页

《建筑空间组合论》读书笔记作者:彭一刚中国建工出版社 全书分成了八章,分别是:1总论、2功能与空间、3空间与结构、4形式美的规律、5内部空 间的处理、6外部空间的处理、7群体组合的处理、8当代西方建筑审美的变异。其实,我觉 得,里面的空间与结构这一章没必要单独设立一章,很多内容可以在其它7章里面穿插进行,单独设立一章,反而对这本书的论述重点有所迟疑,或许,作者为了论述的完整性吧,其实,他也没怎么讲清楚。 一在总论中,作者对建筑发展中的本质联系,提到了三个主要方面: 一、人们对建筑提出的功能和使用方面的要求; 二、人们对建筑提出的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 三、以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来达到前述的两个方面的要求; 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 作者引用了老子的一段话,在这里因为不会拼,暂不打出来。对于建筑的意义在于:强调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实体的壳,而是空间本身。这让我想起了 一句话,当你在用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要把这个东西忘掉。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是 对老子的呼应吧。 看待建筑功能的合理性,不能脱开一定的社会条件而追求一种抽象的,绝对的标准。 近现代建筑在破除了古典建筑形式的桎梏后,在空间的形成,分隔和组合上产生了极大 的灵活性,这必然会促使功能朝更新,更复杂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功能和形式是两个相 辅相成的因素,互有促进的相互扶持,是两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于精神和审美的要求 由于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而具有思维和精神活动的能力,因而,供人居住或者使用的建 筑应考虑到它对人的精神感受上所产生的影响。 对称:庄严,肃穆,雄伟 非对称:自由,轻巧,活泼 建筑性格特征所表现的是建筑物的个性。不光是由它的功能,地形,环境所决定的,还 有时代(时代风格),民族或地区(民族或地区风格),作者(个人风格)共同给与。所以,单就建筑风格来讲,就可以分为:时代的,民族或地区的和作者个人的。 建筑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不仅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反过来起着保护经 济基础的作用,因而,它就自然的成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我国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建筑风格,彭是这样说的: 1、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是政治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2、我国固有的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的文化文化出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渊源,要创造新 的建筑风格,势必要同时吸取这两种文化传统的精华,而要把这两者熔融在一起,自然需要

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文化地理学》期末论文: 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滕海芳 学生姓 名: 艺术与设计 学 院: 艺术设计 专 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居住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要件。 城市建筑担负着为人们提供工作、学习场所以及生活住房的任务。建筑物的建造需与周围气候环境相适应,才能防御室外反覆变化的天气,创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建筑是为人类提供能够适应的生活条件。但是由于气候、地理环境、文化的不同导致各个地区的建筑的形式功能各有差异,我国南北建筑亦是。 南北方在建筑上风格明显,各成系统,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整齐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而北方建筑多坐北朝南,通常呈现的都是大片平素的规则的庭院和宅屋,全靠大门和门楼不同的风采,通俗的说,南方建筑像别墅,北方建筑像商品房。建筑设计的不同让南北方民居成为代表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南方的吊脚、骑楼,北方的四合院、胡同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方建筑强调阳光,南方建筑强调通风,这两个字眼看似宽泛,却影响了建筑的体型设计,门窗设计和院落设计,北方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强调厚重朴实,这与北方人性格有关,包括用材上,尽量选择一些砖石为主的材料,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选材多采用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等,屋内设计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北人喜欢毛皮,耐寒。而南人喜欢竹制品,又凉快又经得起沤。作为南方人的我,睡毛皮则是不习惯的。 气候环境的形成跟所受到的气候要素,如 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降水量和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异 大有不同,所以房屋建筑设 班 级: B1003 学 号: 0411100311

十四种经典建筑风格浅析

十四种经典建筑风格浅析(1) 本文分析了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功能主义建筑、古典复兴建筑、古罗马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罗曼建筑、洛可可风格、文艺复兴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机建筑、折衷主义建筑等十四种经典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建筑空间组合论

建筑空间组合论: 《建筑空间组合论》1998年出版,作者是:彭一刚。本书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简介: 书的第一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二、三章着重阐述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第四章从美学的高度论证了形式美的客观规律,并分别阐述了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实例分别就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处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本书的修订第二版在原章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八章当代西方建筑拭目以待审美变异。 本书可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建筑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总论——建筑中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一、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 二、从精神和审美要求来看 三、从物质技术手段方面来看 四、从建筑发展趋势方面来看 第二章功能与空间 一、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 二、功能对于多空间组合形式的规定性

第三章空间与结构 一、以墙和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 二、框架结构体系 三、大跨度结构体系 四、悬挑结构体系 五、其它结构体系 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 一、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 二、主从与重点 三、均衡与稳定 四、对比与微差 五、韵律与节奏 六、比例与尺度 第五章内部空间的处理 一、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 二、多空间组合的处理 第六章外部体形的处理 一、外部体形是内部空间的反映 二、建筑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 三、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 第七章群体组合的处理 一、建筑与环境

二、关于结合地形的问题 三、各类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 四、群体组合中的统一问题 五、外部空间的处理 第八章当代西方建筑审美的变异 一、从古典建筑的构图原理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 二、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到当代建筑的审美变异 三、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历史与社会根源 四、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哲学倾向 五、走向多元化 六、局限与启迪 第九章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一、从整齐一律到“杂乱”有章——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二、奇正相生,意趣盎然——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三、从自然流露到刻意表现——当代西方高技派建筑赏析 四、从彰显到含隐——现代建筑的日本表现 五、化体为面,重焕生机——迈耶作品赏析 六、地域风格在印度 七、建筑审美中的雅和俗——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建筑风格论文现代建筑风格论文

建筑风格论文现代建筑风格论文 浅谈西方现代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风格与理念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风格与理念,以及他的建筑风格与理念对今后全球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风格理念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美国的一位重要的建筑师。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他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在赖特的手中,小住宅和别墅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变得愈加丰富多彩,他把这些建筑类型提到了一个新水平。赖特是二十世纪建筑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者。

一、赖特的建筑风格 1.建筑风格 有机建筑是赖特反复宣扬的建筑观念,“活”的观念和整体性是有机建筑的两条基本原则,而体现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与环境协调;体现材料的本性是有机建筑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1.1 强调保持材料本色 赖特忠于天然材料的特质并将他们在建筑整体中充分地展露,成为人工物与自然之间的有力联系。他很善于利用材料和装饰取得与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在设计中体现了砖、木的本来面目,它们都是与大自然相依的。 赖特认为最有人情味的材料就是木材。人们都愿意亲近木材,触摸它和欣赏它。木材因天然生长而形成美丽的纹理,这种木纹会带着光泽而显现出来,这正是木材最美妙的性质。所以赖特认为在建筑上运用木材就应注意表现这种天生丽质,而不是去掩盖它。他还反对在木材上刷上不透明的油漆,而主张要表现出木材的天然纹理和加工工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共17页文档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中,常可按其空间的使用部分、辅助部分及交通联系部分的不同组合方式:大体归纳为五种基本类型。 (一)以通道等交通空间联系使用空间的组合 这种空间组合的特点是各个房间的组成,在功能要求上,基本需要独立设置。所以各房间之间就需要有一定的交通联系方式,如走道、过厅、门厅与之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整体,通常称这种组合方式为"走道式"的建筑布局。 越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布局形式,特别是对于某些公共建筑类型来说尤为适用,例如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医疗建筑等。 这种布局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走廊在中间联系两侧的房间,称为内廊式;二是走廊位于一侧联系单面的房间,又称为外廊式。 内廊式:主要优点:走道所占面积比较小,较外廊式布局经济。 主要缺点:房间朝向有一半基本不好;处理不当易形成黑走廊。 外廊式:主要优点:所有用房基本可得到良好的朝向、通风和采光。 主要缺点:走廊过长、偏大的辅助面积、过小的建筑进深。 (二)以套穿的方法将主要空间按一定序列的组合 这种空间多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基本可归纳为五种形式: 1.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这种布局形式具有流线紧凑、方向单一、简洁明确;流程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等优但也有流线不灵活、人多时易拥挤、不利单独使用某空间等缺点。主要用于展览性建筑。

2.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向将空间围绕放射状的交通枢纽加以组合,是这种布局的基本特点。优点是:流线简单、使用灵活,各空间可独立使用。缺点是:流线不够明确、易造成交叉干扰、各空间内呈袋状流线,易产生迂回拥挤的毛病。 3.串联兼走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这种形式优点在于能使各个主要空间单独串通,又能通过走廊间接联系,所以具备串联与放射组合空间的双重优点,灵活适应性强。但处理不当易产生加大面积、增加造价、占地多等缺点。 4.放射兼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这种布局的特点具有空间组合紧凑、适应性强,兼备串联、放射与走道相联系的优点,但是也易出现人流大时易拥挤与秩序混乱现象。 5.大空间分隔的组合形式 空间和人流活动皆组合在一个完整的、综合的大空间之中,具有使用机动灵活、空间利用紧凑,流线自由灵活的特点。 (三)以大型空间作为主体穿插辅助空间的组合 这类建筑通常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作为活动的中心,而在大空间的周围,布置附属的空间,并且它们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这种类型的建筑常见的为:体育馆、影剧院、车站、空港、大型综合展馆、大型商场。 (四)高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高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与多层的公共建筑相比,是有较大差别的,首先在交通组织上,高层垂直交通系统的安排,是整个布局的关键,而在多层

洛可可风格建筑论文

洛可可风格建筑论文 艺术设计1班:梁清云 1、意义与背景 洛可可艺术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纤巧、精美又浮华、繁琐,别称为「路易十五式」,一度风靡欧洲。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巴黎苏比斯饭店的沙龙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而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2.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被路易十五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建筑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于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 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3、洛可可艺术的特质 ①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的装饰效果。 ②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 ③色泽柔和﹑艳丽。 ④崇尚自然。 ⑤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母爱等。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

探究建筑空间组织方式_论单元空间的重复与组合_林嵘

35

ARCHITECTURAL THEORY 建筑学报36 ● 实例分析:市政公墓,西班牙,设计:BAAS JordiBadia, Josep Val (图5)这是一个纪念场所,其入口空间由具有相似母题的单元体组合而成,单元体的变角度和变大小突出了入口空间。2. 竖向叠合式空间组合通过将自然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沿建筑竖向叠合,解决建筑的有限用地与人类渴望贴近自然之间的矛盾,是当代土地资源紧张与人类传统“散居”模式的一种调和,是当代高层建筑经常采用的手法之一。3. 蜂窝多维式空间组合以几何要素空间为单元,单元重复在空间中进行,即前后、左右、上下均可以结合单元体。组合方式就如同蜂窝的组合,具有仿生性。单元体结构的标准化又有利于施工(图6)。● 实例分析哈比塔67,蒙特利尔,加拿大, 设计者:M?萨夫迪(图7) 哈比塔67是以5m×4m的标准住宅为单元,采用类似蜜蜂建巢的方法上下左右前后堆积。交错的堆积和无数挑出的部分提供着大量的屋顶花园和平台。由此所采用的工厂预制方法省时省力。这是一个高度象征性的方案,代表着单元重复可能出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模式之外 以上几种“模式”是针对单元空间组合方式在形式上的分类,我们不能将此模式研究等同于最终的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目的应该是:巧妙地运用重复这种组织艺术将单元空间进行组合,使之焕发出艺术的光彩。我们不应拘泥于以上的模式,而是以组合模式为基础,探究模式之外的更深层次的组合境界,即在程序的组织和安排上,将组合推向艺术和情感的高度,将不变的空间元素在重复中演绎为千变万化。 三、 单元空间重复与组合的意义 单元空间的重复与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功能的需要,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审美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又成为一种制度和传统的需要。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旨在为今后进行建筑及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一种有内涵的空间组织方式。 (一)功能意义 1. 适应性:“单元空间”具有对应用 于什么样的建筑类型都基本有效的多目的性和多功能性。 2. 秩序性:单元空间为功能空间,相对独立;连廊作为交通空间是联系的纽带,秩序井然,脉络清晰。 (二)审美意义 单元重复创造出各种以重复为特征的美的形式—韵律美:连续韵律美(图8-a)、渐变韵律美(图8-b)、起伏韵律美(图8-c)、交错韵律美(图8-d)。 (三)时空意义 单元重复是在空间组织艺术上将时间因素注入到三维设计中。组合的同时也是一种程序和流线的安排,组合时的轻重缓急,延展停顿等都赋予建筑空间以运动和变化。人们行走于运动的空间中,体验着时空的转换。 ● 实例分析 中国传统单元组合体现的“时空观”中国传统建筑就是“单元空间重复与组合”这一理论在实践中最精彩的实例。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单元是一组围绕一个中心空间(院子)而组织构成的四合院。建筑群则是以这样“一院一组”为基本单位前后左右不断重复拼接而成。中国建筑不是以强调个体的宏伟来达到艺术的目的,而是通过空间的重复与有机的组合来获得奇妙的时空感受。行进的过程就是时空转换的过程,然后再在时间上展开体验的序列,在体验中引发思想情感上的艺术共鸣。今日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已经十分注意运用单元空间重复,探索由此产生的“运动”,“连续的景色”,“戏剧化”等现象 在建筑设计上的意义。(四)精神意义1. 单元空间及其形体表现出强烈的原始性与纯粹性。2. 单元的重复与组合具有强烈的秩序性和理性。3. 空间重复中程序的组织和安排可引发精神上的共鸣。● 实例分析:(1)费斯塔公墓,西班牙,设计者:CesarPortela(图9)此公墓由若干个混凝土的单元盒子沿着弯曲的海岸线不规则摆放。每一个盒子都包含有十二个分隔间置放灵位,而且每一个盒子都在面朝大海的方位开了一个深

建筑形态论文

建筑形态论文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西方人的建筑品味——对西方建筑形态的赏析 韩璐(园林二班)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把形、色、质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形成了新的建筑研究方向——建筑形态,“形”通常指物体的外在形状,“态”则指物体蕴含的神态,“形态”就是物体外形和神态的结合,可见建筑形态出了要获得美感,出了美观的外表,还需具备与之匹配的精神态势。 【关键词】: 西方建筑建筑形态建筑风格 正文 建筑是人为也为人的居住环境,各时代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凝聚着当时当地几乎全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灵魂。通过探究西方的建筑风格,我们可以领略西方生活情趣、文化精神和审美风格。 1 古埃及和古西亚建筑 金字塔具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由于它形似汉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筑。它规模宏伟,结构精密,塔内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实心,定部呈锥角。金字塔历经多次地震都岿然不动,完好无损。它被誉为当今最高的古代建筑物和世界八大奇迹之首。宗教信仰是金字塔

的催生剂,古埃及和古西亚通过恢弘的建筑来来反映权利的威武和显赫,企图在思想上达到帝国强化统治的目的。主要以石头为原料建造的金子塔雄伟浑厚,气势宏大而坚实。古埃及的建筑师运用庞大的规模,简洁沉稳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是埃及金字塔富于立体感,棱角分明,成为经典。无论是旭日东升还是夕阳西下的时候,阳光照射在金字塔上发射出辉煌的色彩,像是古埃及人在诉说着对太阳神的敬畏。 2古罗马建筑 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科洛西姆斗 兽场、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 马圆形竞技场等。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圆 形竞技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 罗马文明的象征。这里是为那些嗜血的 观众而建立的舞台,它们目睹了无数格 斗者及野兽的死亡。据说,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强迫数万犹太俘虏修建了这座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9万观众的庞大建筑。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竞技场一直用于角斗和斗兽,这样的活动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即使今天,站在圆形竞技场遗迹的附近,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两千年前疯狂的观众地动山摇般的呐喊。当年,古罗马着名的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就是一名角斗士。竞技场中世纪时改成一个城堡,此后部分被毁,19世纪开始进行修复。罗马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着称于世。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建筑外立面高约50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