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采购风险管理

采购风险管理

采购风险管理
采购风险管理

采购风险管理

一、企业物资采购的风险分析

1、企业物资采购外因型风险。

(1)意外风险。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自然、经济政策、价格变动等因素所造成的意外风险。

(2)价格风险。一是由于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使企业采购蒙受损失。二是当企业采购认为价格合理情况下,批量采购,但该种物资可能出现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

(3)采购质量风险。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或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

(4)技术进步风险。一是企业的制造产品由于社会技术进步引起贬值,无形损耗甚至被淘汰,原有已采购原材料的积压或者因质量不符合要求而造成损失;二是采购物资由于新项目开发周期缩短,如计算机新型机不断出现,更新周期愈来愈短,刚刚购进了大批计算机设备,但因信息技术发展,所采购的设备已经被淘汰或使用效率低下。

(5)合同欺诈风险。1)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他人订立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2)接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款、预付款,担保财产后逃之夭夭。3)签订空头合同,而供货方本身是“皮包公司”,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谋利,而所需的物资则无法保证。4)供应商设置的合同陷阱,如供应商无故中止合同,违反合同规定等可能性及造成损失。

2、企业物资采购内因型风险。

(1)计划风险。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动,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采购计划管理技术不适当或不科学,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导致采购中计划风险。

(2)合同风险:一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违约责任约束简化,口头协议,君子协定;鉴证、公证合同比例过低等等。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为了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往往采取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如对采购人

员行贿,套取企业采购标底;给予虚假优惠,以某以些好处为诱饵公开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而有些采购人员则贪求蝇头小利,牺牲企业利益,不能严格按规定签约。三是合同日常管理混乱。

(3)验收风险。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合规定要求;在价格上发生变形等等。

(4)存量风险。一是采购量不能及时供应生产之需要,生产中断造成缺货损失而引发的风险。二是物资过多,造成积压,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失去了资金的机会利润,形成存储损耗风险。三是物资采购时对市场行情估计不准,盲目进货,造成价格风险。

(5)责任风险。许多风险归根至底是一种人为风险。主要体现为责任风险。例如,合同签约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把好合同关,造成合同纠纷。或是采购人员假公济私、收受回扣、谋取私利。

二、企业防范物资采购风险的主要对策

(一)、应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应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律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

(二)、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

1)检查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选择合格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

2)加强签约监督。检查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避免合同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主体不合格或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通过资信调查,切实掌握对方的履约能力;对那些不讲效益、舍近求远、进入情货等非正常情况严格审定;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有否以单代约、手续是否具备、签章是否齐全。

(三)、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全过程的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

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1、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审计。审查企业采购部门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科学;调查预测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计划目标与实现目标是否一致;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

2、做好合同鉴证审计。1)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审查经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3)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4)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通过审计鉴证,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提请当事人对缺少的必备条款予以补充;对显失公平的内容予以修改;对利用经济合同的违法活动予以制止,从而减少和避免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

3、做好对合同台帐、合同汇总及信息反馈的审计。当前,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如果合同丢失,那么在处理时会失去有利的地位而遭受风险。因此,建立合同台帐、做好合同汇总,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向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也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4、加强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审计。1)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是否做好物资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是否严格按合同规定付款。2)审查物资验收工作执行情况,是否对物资进货、入库、发放过程中,都要对物资进行验收控制。3)对不合格品控制执行情况审计,发现不合格应及时记录,并采取措施。4)重视对合同履行违约纠纷的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纠纷客观存在,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有可能使合同风险严重化。

5、加强对物资采购绩效考核的审计。建立合同执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考核制度,并加强检查与考核,把合同规定的采购任务和各项相关工作转化分解指标和责任,明确规定出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个人,结合经济效益进行考核,以尽量避免合同风险的发生。

采购风险和防范措施

受到内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作为企业生产运作起点的采购活动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分析企业采购过程,有针对性地的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是企业采购工作的重中之重。 风险评分表: 采购活动是企业生产运作的起点,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环节。受到内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采购活动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如果不对这些风险加以深入研究和控制,企业采购过程中就非常容易滋生“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舍贱求贵、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腐败现象,同时也容易出现积压浪费,更有甚者还可能出现包括质量问题、交付不及时、增加成本、上当受骗等情况。因此采购风险防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采购风险与业务流程 采购风险 “采购风险”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采购员“暗箱操作”、弄虚作假、舍贱求贵、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腐败现象,或者出现采购物品积压浪费、质量不达标、交付不及时等各种意外情况,导致采购的实际结果与企业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和此偏离程度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市场上的某类产品或服务购买回来作为企业生产发展的资源,以此来保证企业各个环节能够正常运转的一项活动。 采购环节的业务流程较多,因此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比较大。 采购风险的识别 通过分析采购流程图,将采购活动进行分解,针对不同的业务节点,分析不同风险情况,将采购风险区分为业务风险及管理风险两大类。 业务风险 市场风险:由政府政策的变化等外因导致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导致采购活动无法及时调整;

计划风险:在指定采购计划的过程中,由于采购人员对市场的分析不到位、对所要进行的采购项目管理不科学等内部原因,导致采购活动与企业的采购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偏离; 合同风险:双方在拟定合同的过程中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或是合同的签订违反法律规定,例如采购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私自泄露企业的招标信息; 意外风险:由于供应商合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不按照协议,中途偏离预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违约风险:供应商在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方面违反合同,给企业带来损失; 采购价格风险:在制定合同条款时对采购价格的约定较模糊,最终交货时产生价格争议; 商业发票风险:由于供应商开具的商业发票性质及金额有误,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无法入账审批等风险; 质量风险:在质量上参差不齐、滥竽充数,在货物的规格上不按企业规定私自调整等,使所供应的货物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数量风险:由于供应商为企业提供的货物在数量上缺斤短两,不能满足企业所需数量,使企业面临停产风险; 滞销风险:采购员进行采购活动的过程中,对市场的预估有误,导致盲目采购,最终造成产品贬值滞销; 脱销风险:采购物品的数量不能满足生产部门的实际需要,不能做到及时供应,导致实际的生产不得不中断; 库存成本风险:由于采购过程中没有按照经济订购批量来进行采购,导致采购物品的数量远大于目前所需,造成库存成本的大大增加; 管理风险 责任风险:企业在招聘、培训采购人员的过程中,首先对应聘人员的基本信息未能切实把好关,对其能力的测试等环节也没有做到深入细致,导致招聘到企业中来的采购员本身素质、能力等各方面良莠不齐,为企业带来法律及业务方面的责任风险; 腐败风险:在员工的培训环节也没有着重强调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各项素质及应该遵守的纪律,给企业的营运带来腐败风险。 采购风险评估与分级 采购风险评估 在识别出了以上十四种采购风险之后,要开展的就是采购风险的评估,根据国内比较流行的风险识别标准来为十四种采购风险进行评分,将对风险威胁程度高、对公司发展危害性大、对策的可操作性较低的定为典型性采购风险,并进行细致研究,如表1所示 采购风险ABC分类 将以上识别出的十四种潜在采购风险,根据风险识别评分表中的分数,从高到低来进行排序,然后按照各种采购风险所得分数在整体上所占的比例来进行ABC分类,确定出风险级别,如表2所示。 A级风险:如果这种风险发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70%-80%的损失; B级风险:如果这种风险发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10%-20%的损失; C级风险:如果这种风险发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0-10%的损失。 潜在风险分类表 采购风险分析

采购环节的风险控制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采购需求及采购计划环节的风险与管控措施; ●掌握应对供应商选择环节风险的管控措施; ●正确确定采购价格; ●学会有效应对采购环节的风险控制。 采购环节的风险控制 一、采购需求及采购计划环节的风险与管控措施 1.主要风险 采购需求及采购计划环节的主要风险有: 第一,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 第二,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 第三,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 编制采购需求源于生产需求,生产需求源于销售需求。所以,在编制全面预算时,首先要确定生产,公司的销售量决定着生产量,产量确定了,才能确定采购量。在制定需求计划的过程中,如果销售计划做得不对,那么需求计划也会存在问题。 2.管控措施 针对采购需求及采购计划环节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管控措施: 采购计划必须纳入预算管理,由专人负责 企业采购计划必须纳入预算管理,由专人负责,不能今天买多了明天买少了、用的时候没有,不用的时候闲置着。 【案例】 家族式企业的采购 某典型的家族式企业的利润和盈利能力都很好,公司的管理者是董事长的亲戚,公司的采购就是一个采购员,买一个螺丝钉也需要董事长签字,没有仓库。公 司一年有近一个亿的利润,有六个分公司,并且这六个分公司也没有仓库,公司认 为买多少用多少。因为公司有个加油站,所以买油的时候不计算成本,年底时再结 账。

公司董事长认为,企业没有办法做预算,每年的预算大概做个估算就可以了,也从不盘点库存,为了防止丢东西就在仓库门口养了几只狗。 后来,公司简单地做了预算,但是落实执行又出现了问题。 由此可见,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做不大也发展不起来,问题在于老板的思路。因此,企业要想变革就要先改变老板的思路,改变公司的体制,才能换一个制度,流程部分才有效果。 明确需求和计算方式 在清楚公司的需求后,一定要明确计算方式,计算方式在需求计划中非常重要。因为会计核算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方法基础上逻辑出来的数据,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时间的算法,计算三个月、四个月和一年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方法一定要明确。 这个计算方法要明确到采购数量的估计依据,生产消耗的某种产品的单位消耗量,这个标准是技术标准、实际标准、还是理想标准。 合理考虑库存 库存影响采购量,有的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库存,有的企业没有库存,没有库存的企业是实现最标准、最有效率的管理的企业。 例如,戴尔公司是没有库存的,因为它整个原材料都在卡车上,有一套非常强大的控制体系,如果运输系统晚到八分钟,所有的生产线都得停下来,这意味着要实现零库存,就必须加强管理,而且管理必须很有效。通常来说,大多数企业不能实现这种有效的方式,就要保留核有的库存,例如零售行业,就必须有大量库存;生产行业原材料会备一些货,备货的环节中就会考虑期初、期末库存,当期用多少,然后才是采购多少。 所以,在这个环节过程中看似比较简单,但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很多企业就是因为计划没有协调性,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这也是企业制度的问题,流程图画得再好,制度做不好、执行不到位也是无用的,这样的计划是无效的。 二、请购环节的风险与管控措施 1.主要风险 请购环节的主要风险有: 第一,缺乏采购申请制度; 第二,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2.管控措施 针对请购环节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管控措施: 第一,建立采购申请制度,规定好谁请、谁用、谁买;

采购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

采购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是反映交易的法律形式。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采购合同是《合同法》中买卖合同作为买方的一种表现形式,采购合同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订立、履行采购合同的过程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差异而给企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如不注意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将会引发诸多的合同纠纷,甚至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采购合同签订之前的法律风险预防 (一)主体资格审查 签订合同前,应对供货方的资格进行认真审查。供货方作为采购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对其资格进行审查是防范合同风险的源头。要想保证交易安全,首先应当了解“交易对手”。通过主体资格审查,判断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订立合同的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主体资格审查主要可分为自然人,法人两类。对自然人而言,要查验其身份证,确认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年满18周岁),否则该自然人不具有签约资格。一般而言,除非即时清结的采购合同,不建议与自然人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的供货方大部分是公司法人。审查公司法人的主体

资格,一般是查验对方的三证是否齐全,特别专注其基本信息,如法定代表人、地址、年检状况。营业执照不方便查验的,也可以到工商局查询其基本状况。在了解上述情况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如未通过年检,采购方要适时调整合同条款或者不再与之签约。 (二)履约能力调查 通过履约能力调查,查明对方当事人的经济实力、信用情况和不良行为记录,为避免合同风险提供有力保障。根据以往经验,履约能力调查是通过公共信息、特别渠道信息和对方提供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公共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络收集对方的销售规模、市场声誉等相关信息。特别渠道信息主要是公司人员通过自身资源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对方提供的情况也是判断其履约能力的重要依据。例如,通过公共信息的掌握,可以判断对方提供的相关情况是否真实,从而判断其诚信程度。 二、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采购合同的签订过程实际是合同双方确定并填写合同条款的过程。在此将流程简要梳理如下: 1、合同的主体 采购合同的主体指买受人和出卖人,亦称需方和供方或买方和卖方,是合同的当事人,是合同权利、义务的具体承担者。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址—定要清楚。企业或单位应

采购风险与控制

采购风险与控制 采购,主要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价款的行为。物资采购,主要是指以生产为目的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工具、备件和设备等物资的购买活动,对于组织产品生产、基本建设和专项工程而言尤为重要,因为采购活动关系到这些物资的成本及质量,对于生产、建设等过程也有重大影响。任何组织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都要涉及采购业务,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采购往往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薄弱的一环,也最容易滋生“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舍贱求贵、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等;也最容易“跑、冒、滴、漏”,积压浪费。因此,通过对采购与付款全过程的监控,加强对物资采购环节的部控制,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从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咨询的实践来看,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存在着:采购计划程序失控;采购计划依据不当;采购计划分解不到位;采购计划执行不彻底;采购计划与其他计划不协调。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采购计划程序失控、采购计划依据不当、采购计划分解不到位、采购计划执行不彻底、采购计划与其他计划不协调等是影响物资采购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企业部控制人员在对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时应该予以关注。在采购合同管理中还存在着盲目签定采购合同风险;合同无效风险;合同条款不利风险;合同违约风险;合同档案管理混乱风险。 归纳起来,采购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采购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采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请购依据不充分、不合理,相关审批程序不规、不正确,可能导致企业资产损失、资源浪费或发生舞弊;采购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可能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造成资产损失;验收程序不规,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付款方式不恰当、执行有偏差,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等方面的风险。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采购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是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企业职责分工、权限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采购风险管理

采购风险管理 一、企业物资采购的风险分析 1、企业物资采购外因型风险。 (1)意外风险。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自然、经济政策、价格变动等因素所造成的意外风险。 (2)价格风险。一是由于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使企业采购蒙受损失。二是当企业采购认为价格合理情况下,批量采购,但该种物资可能出现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 (3)采购质量风险。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或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 (4)技术进步风险。一是企业的制造产品由于社会技术进步引起贬值,无形损耗甚至被淘汰,原有已采购原材料的积压或者因质量不符合要求而造成损失;二是采购物资由于新项目开发周期缩短,如计算机新型机不断出现,更新周期愈来愈短,刚刚购进了大批计算机设备,但因信息技术发展,所采购的设备已经被淘汰或使用效率低下。 (5)合同欺诈风险。1)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他人订立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2)接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款、预付款,担保财产后逃之夭夭。3)签订空头合同,而供货方本身是“皮包公司”,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谋利,而所需的物资则无法保证。4)供应商设置的合同陷阱,如供应商无故中止合同,违反合同规定等可能性及造成损失。 2、企业物资采购内因型风险。 (1)计划风险。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动,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采购计划管理技术不适当或不科学,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导致采购中计划风险。 (2)合同风险:一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违约责任约束简化,口头

采购风险管理防范及对策

采购风险管理防范及对策 风险 类型风险因素 人员 风险法律意识薄弱 寻租行为 业务能力差 管理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或难以落实 缺乏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 缺乏对困难、费用和技术的科学评估 信息交流不充分或频繁更改需求 产品检验验收等监督不力 供应商 风险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技术能力不足 管理能力不足 对质量缺乏有效监督和检验 技术 风险缺乏充分论证、试验或鉴定 产品、工程等项目设计有缺陷 其他 风险自然灾害 通货膨胀或紧缩,及其他社会事故 采购风险原因探析 没有将风险识别和评价工作纳入采购过程。 缺乏有效的风险处理手段。当前在公共采购管理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忽视”采购风险影响的现象,由此,造成了对采购风险控制和处置预案的“忽视”,造成探索风险监督、控制和处置手段积极性的缺乏,也造成了采购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应对和处理现实风险的被动局面。 缺乏进行风险管理的信息环境。当前,公共采购信息交流渠道还不够顺畅,依然存在着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而且信息来源不够准确、渠道不够正规,采购工作信息失真率相对较高,因此,由于信息交流不对称和不充分造成的信息风险难以回避。 当前,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采购风险管理制度,及时预防、控制、转移和化解风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公共采购的复杂性要求实行风险管理。现代产品、服务和工程采购项目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复杂度和多要素等特点,这些特点大大增加了公共采购的风险系数。因此,对如此复杂的系统进行管理,就需要提高风险意识,考虑风险因素,加强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等管理手段。通过风险管理,从而有效控制和处置采购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保障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公共采购的不确定性要求实行风险管理。由于管理制度疏漏、人员价值追求偏差、技术不成熟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公共采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正如采购管理专家威廉·P·罗

控制和防范采购过程的风险

如何控制和防范采购过程的风险 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采购过程包括采购计划、采购预算、供应商选择、采购价格管理、合同签订与执行、物资验收、付款结算、成本核算等诸多环节,各个环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的采购风险。 一.识别采购过程的7类风险: 1)增支风险 由于在采购过程中各种增加支出因素的存在,使完成一项采购活动所需的最终采购支出比预期的采购支出有所增加,所以采购面临增加支出的风险,主要原因有: a)采购计划不合理:编制的采购计划部合理,使采购过程中缺乏合理的依据,还可能致使企业为了满足临时性的生产需要而进行紧急采购,进而导致采购支出增加。 b)预算编制不合理:采购预算编制不合理,导致采购实际成本超过预期的采购支出,使采购面临着增支风险或采购过程资金短缺的风险。 c)采购预算执行:采购人员未按预算管理制度、流程准确执行,使得采购预算形同虚设,相关表单工具也未得到正确使用,导致采购面临着增支风险。 d)采购价格上涨:由于市场形式发生突变,或者对于原材料的上涨又缺乏预期,使企业采购成本突然增加,从而使企业面临采购增支风险。 e)采购数量增加物资管理不当使仓库物资发生变质或者损坏,或生产需求增加等原因,导致企业需紧急增加采购物资的数量,从而产生采购增支的风险。 2)延迟交货风险 延迟交货时指供应商没有严格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时间完成交货任务,而是在合同规定的交货期后一段时间才履行交货义务。 a)供应商管理水平:由于供应商在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或决策失误,使交货日期迟于采购合同所要求的交货期。 b)原材料控制不当:供应商在签订合同之前,忘记预估、错误估算或不估算原材料的状况,如果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就存在采购物资部能及时交付的风险。 c)供应商技术水平:供应商接单之前未对技术水平进行正确评估,在订单生产时,才发现材料、模具、设备不能满足生产满足生产的需求,造成问题无法解决而影响交货期。 d)物资运输:供应商对物资运输时间估算错误,或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等,都可能存在延期交货风险。

采购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采购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采购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一、风险管理相关研究动态 (一)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最早见于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的代表作《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他在该书中首次将风险分析的思想引入企业经营研究中,但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从此之后,国外学者对风险管理展开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1、国外风险管理基本发展。20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美国企业开始充分利用保险这一风险转移机制来保护资本。1929~1933年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促进了风险的发展。20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产生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构思。1931年美国设立企业经营者协会(AMA),开展企业风险分析的研究和咨询活动。风险管理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1950年加拉格尔的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中。 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风险管理问题。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出版的《企业的风险管理》及1964年威廉斯和汉斯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来研究风险管理,使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了科学。1980年美国成立了风险分析协会,这标志着企业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九十年代后,企业风险分析的研究在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得比较广泛和深入,风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中。这些风险分析模型将风险识别与评价贯穿于企业整个生命期当中,体现了动态风险分析的特点,是风险分析观念上的一大飞跃。 2、风险的分类 (1)损失不确定说。美国学者George E Rejda在《保险原理》中指出:风险是关于损失的不确定性。 (2)损失可能说。美国学者海尼斯指出:风险一词在经济学中和其他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失的可能性。某种

简论国际采购风险及其风险管理控制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国际招投标与采购 题目:简论国际采购风险及其风险管理控制 年级、专业:10 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专业1022 班学号:100122077 学生姓名:郭轶民 指导教师:曾晶 提交日期:2012 年12 月28 日

简论国际采购风险及其风险管理控制 摘要:国际采购跨越了国家的边界,所以国际采购相对国内采购程序复杂因而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在国际采购中的风险大大增强。而且,当前我国以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世界的采购中心,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广泛开展国际采购对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扩大对外开放以及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了解国际采购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对其合理地管理和控制,对国际采购的成功开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企业;国际采购;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1 国际采购概述 1.1 国际采购的概念 国际采购也称全球采购,是指利用全球的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去寻找供应商,寻找质量最好,价格合理的产品(货物与服务)。广义的国际采购是在供应链思想的指导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出合理的采购要求,制定恰当的采购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运营链,采购质价比最高的产品,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通过采购规范化操作,可以有效地对采购过程中的绩效进行衡量、监督,从而确保服务水平不降低情况下,实现采购总成本最低。 1.2与国内采购相比国际采购的特点 1.2.1全球范围内采购。 采购范围扩展到全球,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以再世界范围内陪着自己所需资源,充分利用两个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 1.2.2集中批量采购。 采购项目和品种集中、采购数量和规模较大、牵涉资金较多。 1.2.3采购价格相对较低。 因为可以在全球配置资源,因而可以通过比较成本方式,找寻价廉物美产品。 1.2.4选择客户的条件严格。 因为全球采购供应商来源广,所处环境复杂,因此,制定严格标准和条件去筛选和鉴别供应商尤其重要。 1.2.5渠道比较稳定。

工程类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

工程类材料设备政府采购 风险管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工程类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 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主要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采购管理以及项目综合管理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项目采购管理是指从项目组织外部获取资源和服务过程的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在项目实施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关键。这主要是因为采购费用往往占整个项目费用的绝大部分,如果采购到不符合项目设计和使用要求的资源或服务,必然会降低项目的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项目的失败。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组织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监控的过程管理,以顺利的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项目目标。 在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采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管理又从属于项目风险管理范畴,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管理与项目风险管理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我认为在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工作中,可将项目采购管理与项目风险管理结合起来统称为采购风险管理,抓好这项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保证政府采购的经济性。政府采购经济性,也可以称为经济政府采购,是指在满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正常行使公共管理职能需要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钱实现政府项目的采购,达到节约财政性资金,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树立成本意识,强化采购管理,有利于及时采购到质优价廉、符合项目要求的材料设备,从而能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的经济性。 (二)营造安全的工程类项目管理环境。项目和项目管理是在一个远大于项目本身的管理环境中实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这个大的环境,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对于工程项目的最终成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强化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政府采购风险管理,在进行采购管理的同时,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可以规避风险或将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消除项目管理的后顾之忧,营造工程项目安全的项目管理环境。 (三)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就是项目为对象,由项目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工程类项目材料设备的采购管理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有效的确定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关键,最终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总目标高效、可靠、最佳的实现。

如何规避采购风险的方式

如何规避采购风险的方式 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来说,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群体产能下降导致供应不及时、货物不符合订单要求、呆滞物料增加、采购人员工作失误、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这些情况都会影响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些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予以规避来减少损失。 一、规避采购风险的手段 任何事物都有风险,采购风险归根结底,也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和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规避的。主要的手段有:做好年度采购预算及策略规划;慎重选择供应商,重视供应商的筛选和评级;严格审查订货合同,尽量完善合同条款;拓宽信息渠道,保持信息流畅顺;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充分运用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和需求;加强过程跟踪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以降低采购风险。 充分利用专业化的信息网站,有助于采购人员更方便、更准确地获取信息,为评判供应商和产品提供依据。同时公司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遣专职驻厂员,或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他强调,采购应减少对个别供应商大户的过分依赖,可采用备选方案及备选供应商,以分散采购风险。至于预算,由于采购预算是基于物料成本及销售预测等数据推算出来的,以接单式生产为主的公司应注意一些关键器件能否在要求的时间发货,适当运用MRPII系统以及现货结合的方法以减少风险,在项目开发前充分与所有原材料供应商沟通,使供应商清楚配合的方向及要求。 二、降低采购风险的关键 企业要降低质量、交期、价格、售后服务、财务等方面的采购风险,最关键的是与供应商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注意几个阶段。 首先是供应商的初步考察阶段: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对供应商的品牌、信誉、规模、销售业绩、研发等进行详细调查,可以派人到对方公司进行现场了解,以做出整体评估。必要时需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对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交货能力、价格水平、技术能力、服务等进行评选。在初步判断有必要进行开发后,建议将自己公司的情况告知供应商。 其次是产品认证及商务阶段:对所需的产品质量、产量、用户情况、价格、付款期、售后服务等进行逐一测试或交流。

采购风险管理防范及对策

采购风险管理防范及对策 完善采购风险管理的对策 完善公共采购风险管理法律制度。建议制定公共采购风险管理单行办法或具体规定,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宗旨、机构、职责、任务、流程、风险管理计划机制、风险防范机制、风险评价机制、风险处理机制和风险责任追究机制等内容。与此同时,加快相关配套制度,如采购人员岗位任职资格要求、采购活动文件管理、采购合同管理、采购监督检查、集中采购机构考核标准、供应商信誉和资格审查管理等规定的制定,尽快形成一套完整、实用和操作性强的公共采购风险管理法规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操作流程的优化、办事程序的公开、风险预警和控制、责任的有效追究,最终实现采购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健全采购方内部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实行采购计划、供应商资格审查、合同签订、合同审核、标的验收、经费支付相分离的制度,并科学确定各管理机构相应的管理权限,以此形成术业专攻和权力制衡,避免由于采购人员能力素质弱和寻租行为,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疏漏而增加采购的风险。其次,要督促采购方(包括采购代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公开办事程序,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防范采购过程中的风险。最后,实行关键节点和重点流程的审核制度。例如加强对决策立项、采购方式确定和合同签订阶段等节点的监管和审查,保证公共采购的科学性、公开性、公正性和可控性。 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来自于供应商方面的风险是公共采购面临的一类重要风险类型,实践中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来降低和化解此类风险。一方面,建立采购前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实行采购前资格审查,不仅可以把住公共采购“准入关”、发放“通行证”,而且还可以落实对供应商的动态管理,加强监督检查,降低采购风险。《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针对以上条件及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水平等内容进行资格审查,对于存在风险隐患,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供应商不予注册或不准进入采购市场。另一方面,建立采购中供应商资格审查机制。实行采购中资格审查,也就是落实对采购资格有效期限内的注册供应商、参加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和正在履行合同的供应商的资格审查。采购中资格审查内容,主要针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保持情况、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财务资金状况、配套企业协作关系情况和合同履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展开。对于发生质量保证能力下降、资金状况恶化等情况,影响到公共采购目标实现的,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或消灭风险,确保公共采购的效率和质量。 建立供应商信誉等级评定机制。实践中还可以通过建立信誉等级评定机制来降低和化解来自于供应商方面的风险。信誉等级评定与资格审查的评价侧重点不同,两者不可替代。信誉是指供应商遵纪守法、履行责任和兑现合同承诺的程度。世界主要国家基本都建立了供应商信誉等级评定机制,加强了对供应商诚信的管理。实践证明,供应商信誉等级评定机制不

采购风险管理与审计实务

采购风险管理与审计实务 第1部分判断题 题号:QHX019974 所属课程:采购风险管理与审计实务 11. 采购业务内部审计的定位是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运营。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9975 所属课程:采购风险管理与审计实务 1. 采购业务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第二条:采购业务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题号:QHX019976 所属课程:采购风险管理与审计实务 20. 采购业务所指的采购物资,不包含企业的工程物资和固定资产。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 题号:QHX019977 所属课程:采购风险管理与审计实务 6. 采购业务组织架构的治理风险包括: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实现发展战略,经营失败。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解析: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9978 所属课程:采购风险管理与审计实务 1. 采购主管资源、业务一肩挑,对供应商从引入到下单、付款全部由一个采购人员完成,是一种高效的管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采购主管资源、业务一肩挑,对供应商从引入到下单、付款全部由一个采购人员完成,其间权力无法得到有效制衡,仅有的领导监督也流于形式。 题号:QHX019979 所属课程:采购风险管理与审计实务 22. 采购部经理对供方、价格等采购信息全部装在脑子里,是采购的“百事通”,部门的大小事务主要靠经理口头指挥,这样的管理效率高,这样的人才应该鼓励。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解析:控制环境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把企业的资源不要放在个人身上。如果放在个人身上,无法传承。万一这个人遇到了压力他就会利用这样的程序,利用这样的机会,把企业资源转移走,所以,为什么我们说所有的东西都应该规则有序,有合理的流程。

采购中的风险控制

采购中的风险控制 2016-05-31 采购委中物联采购委 小采妹子按一家优秀的企业,要有一种“预见”的能力。“预见”既是对未来的一种把握,也是对过去的一种总结。一家成功的企业,总是在机遇与风险中一路前进。而那些没有在风险中抓住机遇的,最后也只能被风险抓住。 采购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核心环节,是企业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企业的物资采购包括了采购计划制订、采购审批、供应商选择、价格咨询、采购招标、合同签订与执行、货物验收、核算、付款等诸多环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采购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各种不同的风险,如果对这些风险认识不足、控制不力,企业采购过程也就最容易滋生“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舍贱求贵、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现象,容易出现积压浪费。提高对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认识,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可以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企业采购中存在哪些风险 1.企业采购外部原因导致的风险 (1)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地方的新的经济、环保等政策的实施,给企业采购造成的风险。 (2) 市场风险。一是由于市场发生突变时,给企业采购造成的风险。比如价格的突然上涨使企业采购成本的突然增加。二是当企业采购认为价格合理情况下,批量采购,但该种物资可能出现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

(3) 自然意外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等造成供应条件的变化。比如,供应厂商的受灾,运输道路的中断等,给企业采造成的风险。 (4) 质量风险。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或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 (5) 履约风险。一是供货方本根本没有履约能力,签订空头合同,使企业所需的物资则无法保证。二是供应商无故中止合同,违反合同规定等可能性及造成损失。三是采用预付款形式采购的,供应方主观和客观原因,既不能供货又不能还款造成的损失。 2. 企业采购内部原因导致的风险 (1) 计划风险。是指采购计划管理到位或不科学,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导致盲目采购造成的风险。 (2) 合同风险。一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如对采购人员行贿,套取企业采购标底。三是合同日常管理混乱。 (3) 验收风险。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合规定要求等。 (4) 库存风险。一是采购量不能及时供应生产之需要,生产中断造成缺货损失而引

浅谈采购风险的控制

浅谈采购风险的控制 摘要 采购风险通常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具体来说,如采购预测不准导致物料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或超出预算、供应商群体产能下降导致供应不及时、货物不符合订单要求、呆滞物料增加、采购人员工作失误、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这些情况都会影响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些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予以规避来减少损失 关键词:采购风险控制管理

目录 一、引言 (3) (1)采购的概念 (3) (2)本文的研究方法 (3) (3)本文的框架结构 (3) 二、采购风险控制 (4) (1)采购风险管理概述 (4) (2)采购的风险分析 (4) (3)企业采购风险管理程序 (6) (4)规避采购风险需重视的几个方面 (7) (5)套期保值的原则 (9) 三、采购风险管理相关案例 (10) (1)重庆某外企大厦一、项目背景 (10) (2)我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 (10) (3)特殊情况 (11) (4)关键问题 (11) (5)解决的办法 (11) (6)项目后评价 (11) 四、总结 (12) 五、致谢 (12) 六、参考文献 (12)

一、引言 (1)采购的概念 狭义:以购买的方式,由买方支付对等的价格,从卖方手中换取所需物品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方要具备支付能力。 广义:国际上指的是Procurement,指除了以购买的方式占有物品外,还可通过租赁、错贷、交换(以物易物)、征收等途径取得物品的使用权。 简言之,采购是指可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取得物品和劳务的使用权或所有权以满足已方使用需求的一种活动。 采购供应包含了所有的为确保企业以合理的成本从外部购买各种必需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各种管理与运作活动,所有这些管理与运作过程的总和就称为采购供应职能。 对一般企业而言,尽管在企业的成本中外购产品或服务所占的比重很大,但是大部分公司并非都认识都采购职能对于提高公司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2)本文的研究方法 撰写本文时,本人通过网络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多方筛选、求证,提高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通过严谨的研究,对信息及数据进行交叉核实,尽可能确保数据与信息的可靠性、客观性与前瞻性。 (3)本文的框架结构 本文的架构主要分为五大部份分别为:1、引言;2、采购风险控制分为五小点,采购风险管理概述、采购的风险分析、企业采购风险管理程序、规避采购风险需重视的几个方面、套期保值的原则;3、采购风险管理相关案例;4、总结; 5、致谢; 6、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采购风险资料

市场经济环境下电煤采购风险的认识 当前,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我国煤炭市场上,开发供应商法律法规观念淡薄,采取各种手段谋取暴利,如非法开采、无证经营、官煤勾结、职务关联交易等等,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我国整个煤炭市场,供应短缺(甚至断货)、哄抬价格、以次充好等现象相当普遍。浙江作为电煤需求大省,年采购量超过三千万吨,电煤采购商如何认识来自煤炭供应市场以及企业自身在煤炭购入到达电厂在量、质、价等方面的风险,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达到规避燃煤采购风险的目的,是摆在我们面

前的重要课题。以下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对煤炭供应市场和煤炭购入中量、质、价方面的风险识别 1、对煤炭供应市场风险的识别 煤炭供应市场是煤炭供需双方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与配置的集散地,是进行煤炭交易的场所,也就是煤炭采购风险的寄居地。煤炭供应市场的风险主要有:首先是国家宏观调控所带来的市场缺货风险。由于个别煤矿主、特别是私营矿主以及煤炭经营商为了谋取暴利,忽视安全生产,非法开采、无证经营等导致了全国范围的矿难事故频发。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煤炭资源的肆意毁损,采取了坚决而有效的措施,对非法开采、无证经营的矿商坚决予以取缔。这种情况下,煤炭供应市场难免资源趋紧,电煤采购商面临着严重的缺货风险。其次是煤炭供应市场的资源垄断风险。随着人们对一次能源有限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煤业公司业主们试图谋求煤炭行业霸权,利用现代化市场信息手段,达成了空前默契,形成了统一的供货行动、供货价格,达到了煤炭市场的垄断经营。这给我们煤炭大用户──电煤采购商带来难以承受的价格与质量问题。再次是官煤勾结带来的市场风险。由于近年来煤炭行业利润丰厚,煤炭经营业主们为巩固自身的市场利益和地位,千方百计逃避政府部门监管,一些人

如何避免采购风险

采购,主要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价款的行为。物资采购,主要是指以生产为目的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工具、备件和设备等物资的购买活动,对于组织产品生产、基本建设和专项工程而言尤为重要,因为采购活动关系到这些物资的成本及质量,对于生产、建设等过程也有重大影响。任何组织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都要涉及采购业务,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采购往往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薄弱的一环,也最容易滋生“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等;也最容易“跑、冒、滴、漏”,积压浪费。因此,扭转采购员的观念,加强对物资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归纳起来,采购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采购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采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请购依据不充分、不合理,相关审批程序不规范、不正确,可能导致企业资产损失、资源浪费或发生舞弊;采购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可能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造成资产损失;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付款方式不恰当、执行有偏差,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等方面的风险。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采购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 企业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请购与审批控制 企业请购事项应当明确,请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商品或服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应当明确采购类别、质量等级、规格、数量、相关要求和标准、到货时间等。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当由审批人对请购申请进行审批,设置请购部门的,应当由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请购审批制度。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当明确审批权限,由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以及企业实际需要对请购申请进行审批。 三、采购与验收控制 企业采购行为应当合法合规,采购与验收流程及有关控制措施应当明确规范。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及计量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以及所购商品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符合采购要求。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请购部门、生产部门、财会部门、仓储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包括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付款条件及供应商的资质、经营状况、信用等级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调整。企业应当对紧急、小额零星采购的范围、供应商的选择作出明确规定。 四、付款控制 企业付款方式和程序、与供应商的对账办法应当有明确规定。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财会部门应当参与商定对供应商付款的条件。企业采购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合同协议约定的付款条件以及采购发票、结算凭证、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

采购合同的法律风险控制(干货)

采购合同的法律风险控制 一、采购合同签订之前的风险控制 (一)主体资格审查 签订合同前,应对供货商的资格进行认真审查。供货商作为采购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对其资格进行审查是防范合同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想保证交易安全,首先应当了解“交易对手”。通过主体资格审查,判断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订立合同的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 为能力。 主体资格审查主要可分为自然人,法人两类。对自然人而言,要查验其身份证,确认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年满18周岁), 否则该自然人不具有签约资格。一般而言,除非即时清洁的采购合同,笔者不建议与自然人签订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的供货方大部分是公司法人。审查公司法人的主体资格,一般查验对方的营业执照,特别专注其基本信息,如法人代表,地址,年检状况。营业执照不方便查验的,也可以到工商局查询其基本状况。在了解上述情况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如未通过年检,采购方要适时调整合同条款或者不再与之签约。 (二)履约能力调查

通过履约能力调查,查明对方当事人的经济实力、信用情况和不良行为记录,为避免合同风险提供有力保障。据笔者业务经验,履约能力调查是通过公共信息、特别渠道信息和对方提供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公共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络收集对方的销售规模、市场声誉等相关信息。特别渠道信息主要是业务人员通过自身资源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对方提供的情况也是判断其履约能力的重要依据。例如,功过公共信息的掌握,可以判断对方提供的相关情况是否真实,从而判断其诚信程度。 二、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采购合同的签订过程实际是合同双方确定并填写合同条款的过程。简要梳理如下: 1、合同的主体 采购合同的主体指买受人和出卖人,亦称需方和供方或买方和卖方,是合同的当事人,是合同权利、义务的具体承担者。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址—定要清楚。企业或单位应当使用全称,保证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致,可以将营业执照作为合同附件。如果是自然人,姓名应当与其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同时写上身份证号码。 2、买卖的标的物 双方一定要明确约定买卖产品名称、品牌、规格、型号、等级,生产厂家,数量等详细内容,尽可能把产品的各项标示都作为标的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