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时间心理学

时间心理学

时间心理学
时间心理学

时间心理学

(Psychology of time)是研究个体大脑对客观事件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的科学。时间心理学的研究是围绕着时序、时距和时点这三个时间信息的基本属性进行的。由于人对时间的反映同计时工具测量出来的时间通常不一致,因此对时间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建立时间心理学这门学科对把握主观时间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纵观时间心理学的整个发展历史,时间心理学大致经历了从纯粹时间知觉模型建构到对整个时间认知范畴研究,从单一的时间认知研究到认知人格研究的一体化,从纯粹的现象分析到系统学科的建立。将时间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结合起来,开创了人格心理学大师们(Allport, Cattell, Eysenck 等) 所没有涉及到的人格的时间维度的差异研究,

在中国由黄希庭等著名心理学家把时间研究和人的人格发展相结合形成了时间人格研究。已经论述的认识有:时间是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时间心理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时间知觉与意识,主要研究时间知觉和意识过程的关系,特别是探讨意识过程的时限和时间整合问题,其中时间知觉与意识时间知觉即“知觉到的现在”(perceived pre-sent),和时间估计不同,它强调的是离散的心理事件只有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其上限约为3秒钟)才能形成知觉上的整体[1]。P ppel认为这种时间知觉就是意识的限度;

(2)时间认知的脑机制,主要利用事件相关电位和脑成像技术探索时间信息加工的时程和功能定位问题;

(3)时间人格研究,主要探讨时间洞察力的内涵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及其应用。

法国的弗雷斯因其对时间和节奏心理学的研究中。已经形成成型的认识。

他认为时间包含的概念有两个:顺序和期间,顺序就是比较多个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而期间就是指时间间隔的概念,它代表两个先后发生的事件之间所经历的时间,他主要谈到的时间概念为事件的顺序、时刻间的时间量(期间)。他还指出,在空间和时间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空间的大小与时间的大小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他提出了知觉到的现在(perceived present,1963、1984)这一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能在很短暂的时间内把若干有限的事件排列有序并知觉为一个单位,在此单位中,各个事件则成为了一个相对同时的整体。他将这种有限性与心理学的“现在”概念(定义为不必参照记忆就可以觉察刺激的时间间隔)相联系起来,称为知觉到的现在。知觉到的现在不超过 5 秒,平均在2-3 秒,该时段内的时间适应对于有机体的生存和进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花费时间 英文-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励志人物故事

花费时间英文|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 励志人物故事 李小龙尚未在电影圈成名时,在好莱坞教授武术。有一天教完武术,他和他的弟子,有名的剧作家史托宁·施利芳在一起喝茶聊天,谈到了“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的不同。 “花费时间是把时间花在某一个方式上。”李小龙首先开口,“在练功夫时,我们是花费时间,现在谈天,也是花费时间。浪费时间则是糊里糊涂或漫不经心地把时间耗掉。我们有时把时间花费掉,有时把时间浪费掉,至于花费或浪费,就会靠我们自己的选择了。无论如何,时间一过去,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商品。”史托宁同意,“我总是把时间分成无数的瞬间、交易或接触。任何人偷了我的时间,就等于偷了我的生命,因为他们正在取走我的存在。当我岁数变大时,我知道时间是我唯一剩下的东西。因此,有人拿着什么计划找我时,我就会估计该项计划将花掉我多少时间,然后问我自己:‘因为这个计划,我愿意从我所剩下的少数时间内,支取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吗?它值得我花这么多时间吗?还是我只是在浪费时间呢?’如果我认为这计划值得 我花时间,我就会去做。” “我把同一尺度用在社会关系上。我不容许别人偷走我的时间,我不再广结天下豪杰,我只结交那些能够使我的时间过得愉快的朋友。

在我的生命中。我空出若干必要的时刻,什么事也不做,但那是我的选择。我自己选择如何花费时间,而不盲从社会习俗。” 史托宁说完后,李小龙望着天空,一会儿才问,是否可以出去打个电话。 当李小龙回来时,他微笑着说:“我刚才取消了一项约会,因为对方只是要浪费我的时间,而不是帮助我花费时间。”然后他很诚恳地对史托宁说:“今天你是我的老师。我首次知道我一直在跟某些人浪费时间,从前我从没想过他们是在取走我的存在。” 我一直很喜欢李小龙的这个故事,想到李小龙之所以只以很短的时间、少数几部电影就令人念念不忘,是因为除了他的电影和无数荣誉外,他有一种敏于深思的气质。

心理学著名人物简介(时间顺序)复习过程

(最后一页为顺序排列)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德国 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 德国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借用物理学的方式,创立了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三种研究方法,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了划分,并发现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费希纳的研究为心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著有《心理物理学纲要》、《论心理物理学》等。

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德国 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是19世纪大科学家之一。赫尔姆霍兹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上,首创反应时法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提出三色色觉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杨 - 赫三色论和听觉共鸣说。他在生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著有《生理光学手册》、《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等。

威廉·冯特德国 Wilhelm Wundt 1832---1920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研究个体的直接经验,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并且提出了感情三度说。他一生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心理学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巨擘。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等。

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虽然没有建立正式的理论体系,但他在心理学上却拥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和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他对记忆的研究突破了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障碍,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等。

关于某某珍惜时间地名人例子8个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例子8个 篇一: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

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不闲一日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惜时如金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准确的时间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8.2 课后习题详解 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青少年哪些心理矛盾? 答:(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①身体外形的变化 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②体内机能的增强 在青春发育期,个体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都在迅速增长并逐渐达到成熟。其中包括: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肺的发育;肌肉力量的增强;大脑的发育。 ③性的发育和成熟 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其中包括:性激素的增多;性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发育。 (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诸多矛盾的心理 ①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a.身体外形的变化 身体外形的变化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但在新的追求中他们又感到种种困惑。 b.性的成熟

性的成熟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②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a.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活动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b.青春期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2.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思维形式上? 答:(1)基本特征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模式是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主要特点是思维逐步符号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该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课题。 (2)主要表现 ①少年期 个体的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因此,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优势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 ②青年早期 个体的形象思维已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到高中二年级时,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因此,逻辑思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简答论述

四、简答题 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⑤伦理性原则 2.简述横断研究设计的内容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

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查指南

痴呆临床诊断和试验研究的常用量表 上文罗列了在痴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较常见的测试量表。本文将就目前临床和研究工作中最常用的心理测评量表进行详细介绍。这些量表多简单、实用,希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 神经心理测验的操作要点 1.主试人员须经过培训。 2.面对受试者,主试人员应态度和蔼、语气温和,以消除患者的不合作情绪,使其配合完成测试。 检测环境应安静、通风、舒适、光线良好。室内一般只有主试和被试二人,即使在床边也要注意避免旁人及家属的干扰。 3.严格按照各套量表的手册执行检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有时间限制的要严格执行,有规定可 以给予一定范围内帮助的应按规定提供。同时,主试者使用的语言应能让被试者充分理解。要避免超过指导语和规定内容的暗示,也不要敷衍了事,减少应该告知受试者的信息。 1.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1-3]

该表的筛查范围包括定向能力(10分)、语言功能(8分)、词语即刻回忆(3分)、延迟回忆(3分)、结构模仿(1分),计算力(5分),满分30分,得分愈高表示认知功能愈好。其设计者Folstein认为, MMSE≥27分为正常, 21-26分为轻度, 10-20分为中度, <10分为重度。 1991年Molloy等发表了标准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版本(sMMSE),规范了指导用语,便于多中心研究。由于文化背景的关系,我国仍采用Folstein的中文修订版,并且按照教育程度设立不同的痴呆界定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22分,大学≤23分, 即提示有认知功能缺损[3]。 MMSE的分析指标为总分,不能把单项分值视为相应的认知功能表现,也不能仅依据低于MMSE总分的划界分作出痴呆诊断,必须结合其它多种测试工具以及神经影像学表现和生化表现等等。 MMSE检查没有时间限制,对病人感到困难的项目,避免给予过多的压力,对患者的成功要进行表扬,建立亲善的关系,使病人感到舒适。本量表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整个检查耗时5~10分钟,特别适用于老年人群,可作为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筛查工具。它在评估中、重度认知损害时假阴性率极低;另外,MMSE的低分及其下降速度可以作为痴呆预后的预测因素,5年随访研究表明正常衰老时MMSE减少约0.25分/年,病理衰老约4分/年。 MMSE缺点是易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可能有假阴性,文化程度低的可能假阳性。此外,量表的语言功能主要测查左半球病变所致的认知功能缺陷,对右半球和额叶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不够敏感,不能用于不同病因的鉴别诊断,作为认知减退的随访工具也不够敏感。 2.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 CDT)[4] 操作方法: 请患者画一个钟面并把数字标在正确的位置上。画好后,请他把指针标于11点10分或8点20分的位置。 评分方法: CDT有多种评分方法,此处介绍的是4分评分法,该方法较为简单、敏感、易于操作。 画好一个封闭的圆1分 数字的位置准确1分 12个数字均没有漏掉1分 将指针置于正确位置1分 本测验对顶叶和额叶损害敏感,常用于筛查视空间觉和视构造觉的功能障碍;还可以反映语言理解、短时记忆、数字理解、执行能力。还有一种常用的施测和评分方法是要求受试者模仿已画好的钟,反映结构能力。CDT在门诊非常实用,受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影响小。但是单独应用它进行痴呆筛查时效度偏低。CDT评分降低、评定者怀疑有痴呆时,必须做进一步的检查(如MMSE)。 研究表明画钟测验得分与MMSE的相关性在0.82~0.85左右,能区分83%的痴呆患者,并能区分92%伴和不伴结构损害的痴呆患者。Brodaty和Moore(1997年)研究发现[5],在28名AD中只有20名MMSE得分低于24分,但通过画钟测验则发现24名患者有认知功能缺损。这项研究结果提示画钟测验从正常人中检出AD的敏感性是86%,特异性是96%。 3.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 ADAS-Cog)[6]

心理学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3、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 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激情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3、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X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 5、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1、智商85分说明智力低下。(×)70以下 2、动机和行为的一致的。(×) 动机和行为的效果有不完全一致方面 3、操作活动相比智力活动容易注意分配。(对) 4、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 对过去曾经识记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产生了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5、思维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或)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反映。 2.所有遗忘都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 遗忘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现或错误地再现。 4.性格俗称为性情、脾气。(╳) 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正比关系。(╳) 四.判断题 1.灵长类动物虽然能学会一些手势语,但它并不能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思维,所以他们的心理只能说到了思维萌芽的阶段. ( √ ) 2.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 ( √ ) 3.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 ) 4.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适用于一切适宜刺激. ( X ) 5.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做注意的分散. ( X ) 6.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许多知识,这是通过随意识记获得的. ( X ) 7.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顽固、执拗和动摇. ( √ ) 8.学习程度与遗忘和保持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学习程度达1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 (√ ) 9.气质不影响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但却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 √ ) 10.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系统基本特性对行为的自然影响,因而具有天赋性和跨文化的一致性. ( √ )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V 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利用错觉为生活和教 学服务。X 3、人的感觉能力高低是天赋的,无需训练。X 4、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叫前摄抑制。V 5、要使学习过的知识记得牢就得反复学习,学习次数越多越牢。X 6、练习只要次数越多,效果越好。V 7、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衰老而衰老,在40岁时达到高峰。X

珍惜时间的典型事例

---------------------------------------------------------------最新资料推荐------------------------------------------------------ 珍惜时间的典型事例 珍惜时间的典型事例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 你热爱生命吗?那末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诚然,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但这种创造的价值却是随时间的延续来实现的。 试想,历史上那些为人类创造出许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科学巨匠文艺大师,哪一个不是通过惜时把自己的人生体现得丰富而有意义呢?这里我们还是先听听他们自己的体会吧。 歌德是举世闻名的大诗人,他的自述是他对时间的认识和感情的最好注脚: 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 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日语、英语、世界语等几门外语,完成了《海边诊所》的翻译。 一个身体的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觉的高位截瘫患者,一个残疾者的生命为何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焕发出如此夺目的异彩?原因之一不是由于她抓紧了分分秒秒的富贵时光,增中了生命的活力吗?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1/ 5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 他说过: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 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 「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 但我想: 时间就是性命。 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 「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聚萤读书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 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 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

心理学七大流派

心理学七大流派一、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活跃时间:1879—20世纪20年代 (3)观点: ①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 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②主张将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 (4)评价: ①首先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推动了心理学实验研究 的传播和发展; ②把心理学看成纯科学,只研究心理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 义和功用,因而狭隘。 (5)备注: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二、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2)活跃时间:1890—20世纪30年代 (3)观点:

①主要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意识 流的概念; ②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 ③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 限; ④关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内的功效和应用及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4)评价:由于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从主观方面扩大到外部行为,因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在机能心理学的影响下,个别差异心理学、各种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在美国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旧行为主义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以斯金纳为首(2)活跃时间: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3)观点: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②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③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④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完全是由环境所控制 和决定的。 (4)评价:

医学心理学:心理评估习题

医学心理学:心理评估习题(附答案) [A1] 1.不属于心理评估常用方法的是A.观察法 B.晤谈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E.调查法 2.下列哪项不符合晤谈的涵义 A.有目的的会话 B.在 接见者和来访者之间进行 C.为了沟通双方的感情 D.心理咨 询与治疗的一种技术 E.随便聊天 3.心理晤谈常用 A.促进性 提问B.对质性提问C.开放性提问 D.直接的提问 E.阐明性提问 4.在临床晤谈中进行词语沟通时 医生一般是 A.快速作笔记 B.重点作笔记 C.随 意作笔记 D.不用作笔记 E.指导病人作笔记 5.临 床晤谈中非言语沟通又称为 A.无声的沟通 B.身体 语言沟通 C.非感官沟通 D.无形的沟通 E.内脏语 言沟通 6.心理评估的晤谈法中,言语沟通所凭借的人体功能是 A.嘴功能B.耳功能C.嗅功能 D.触觉功能 E.第六感觉功能 7.下列哪项不属于标准分 A.划 界分B.T分C.标准20 D.标准10 E. Z分 8.下列哪项不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 特征A.标准程序B.常模C.大样本 D.信度 E.效度 9.心理测验的行为样本必须具有 A.全国性 B.区域性 C.随意性 D.代表性 E.整 群性 10.离差智商适用于 A. 16岁以上成人 B. 18 岁以上成人 C. 20岁以上成人 D. 25岁以上成人 E.任

何年龄 11.对同一组被试在两次不同时间做同一套测验的结果进行 相关分析是 A.分半信度 B.重测信度 C.正副 本信度 D.灵敏度 E.系数 12.一个心理测验或 量表的可靠程度称为 A.标准度 B.灵敏度 C.精确度 D.信度 E.效度 13.在标 准化心理测验中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A.效度 B.精确度 C.信度 D.灵敏度 E.标 准度14.比率智商计算方法是A.IQ=(CA/MA)100 B. IQ=(MA/CA) 100 C. IQ=(CA/MA) 100% D. IQ= (MA/CA) 100% E. IQ=(CA/MA) /100 15.比率智商年龄适应 范围在 A. 5岁或7岁以内 B. 8岁或10岁以内 C. 12岁或14岁以内 D. 15岁或16岁以内 E. 17 岁或18岁以内16.人的平均智商为A.75~110 B. 80~110 C. 80~115 D. 85~115 E. 85~120 17. WAIS-RC的测验结果按常模可换算出多少个智商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18.某儿童韦氏智力测验总智商为50,表示 该儿童属于 A.轻度智力缺陷 B.中度智力缺陷 C.重度智力缺陷 D.极重度智力缺陷 E.边缘 智力 19.按韦氏智力量表划分标准,边缘智力是指智商在 A. 110~119 B. 90~109 C. 80~89 D. 70~79 E. 55~69 20.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 A. 16岁以

个人努力成功的例子精选

个人努力成功的例子精选 个人努力成功的例子篇1 童第周教授和他的学生美籍学者牛满江教授共同培育出来的新产品,样子很像鲫鱼,被人称为“童鱼”。 这“童鱼”的产生可不容易了!童第周抓住了细胞质对于细胞分化一个体发衣和遗传方面的作用这个尖端课题进行研究。他选用鱼作为研究材料,和牛满江开展实验工作。他虽已年逾古稀,但常在冷库里坚持七八个小时工作,有时连续奋战几十天。就这样他们的实验终于取得良好的结果。 个人努力成功的例子篇2 中国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他打开鸽子笼,先将领队放出,再放第二、第三队…… 对此做法有些人感到不解。原来是这么回事。梅兰芳年少时双目眼皮下垂,眼珠转动不灵活,这对于一名演员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梅兰芳想了个办法——养成鸽子来锻炼目力。放鸽时尽眼力在底下辨别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愈望愈高,仿佛望到天的尽头。 梅兰芳天天望着鸽子,数年坚持不断,由于他下工夫,眼睛不知不觉地变得有神了,使他的京剧表演神形并茂,最终成为一代表演艺术大师。 个人努力成功的例子篇3 13岁的维克多·雨果在上学时,从不愿早睡觉。他觉得过早睡觉是白白浪费时间。但是在学校里,他既不能点灯,也不能起床。 于是,雨果就长时间地凝望着窗外的星空。窗外星光灿烂,小雨果忽然捕捉了一名美妙的诗。从此,他默默地从思想和语汇的海洋里搜索着那些像珍珠一样闪光的诗句。一句,两句……很快,他想

好了一首诗,又反复推敲、修改,准备天亮后写在笔记本上。正因 为他发现了这个办法,才能为今后的生活打下了基础,才最终创作 出了像《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那样的巨作。 个人努力成功的例子篇4 革命时期,延安生活很清苦,每月只发一点津帖费。冼星海总是攒起来买一些瓷器盆罐。 有一天,人们看到洗星海放好盆盆罐罐,用指挥棒敲敲点点,发出了“叮叮咚咚”声,慢慢地响声变成了美妙的音乐,阵阵激昂的 旋律。然后,他拿来那把唯一的旧小提琴电子琴弦很难配,他轻易 舍不得用,便拉了起来,拉了一会儿便写一会儿,写完了又接着拉。终于一首饱含民族激情,雄壮高昂的进行曲诞生了。 个人努力成功的例子篇5 韩干是历史有名的画家,他小时候在长安一家酒店当伙计。 韩干每天都能看见饮酒客人的坐马,对马从心底里产生热爱的情感,并有把马的形态画出来的强烈愿望。于是他就抓紧空隙时间, 用竹棍在泥地上练习。他依据脑子里的原始素材,加以发展,再对 照实物涂点饰染。天天练,月月练,一丝不苟画的马匹体态优美, 神气生动,人们交口称赞。 后得到王维资助,韩干拜曹震为师。长期刻苦练习,加上名师指点,韩干如虎添翼,他的绘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了发挥,成 了和曹震齐名的画家。 个人努力成功的例子篇6 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极其贫穷,母亲供不起欧阳修识字读书。 欧阳修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李家(藏书丰富)去借。为了能借到书,他陪李家的小朋友一起裁衣、玩耍。每当借到一本新书,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常常是通宵达旦。碰到好文章,连抄带背。 就是靠这股精神,欧阳修成了文学上的一代名家。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例子8个

[标签:标题] 篇一: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 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 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 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 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 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不闲一日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 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 过也。” 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 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 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惜时如金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准确的时间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 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 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达尔文惜时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 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 抓紧时间优秀影片《喜盈门》曾轰动中国影坛,编剧辛显令长期以来,抓紧每一分空闲时

时间心理学

时间心理学 (Psychology of time)是研究个体大脑对客观事件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的科学。时间心理学的研究是围绕着时序、时距和时点这三个时间信息的基本属性进行的。由于人对时间的反映同计时工具测量出来的时间通常不一致,因此对时间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建立时间心理学这门学科对把握主观时间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纵观时间心理学的整个发展历史,时间心理学大致经历了从纯粹时间知觉模型建构到对整个时间认知范畴研究,从单一的时间认知研究到认知人格研究的一体化,从纯粹的现象分析到系统学科的建立。将时间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结合起来,开创了人格心理学大师们(Allport, Cattell, Eysenck 等) 所没有涉及到的人格的时间维度的差异研究, 在中国由黄希庭等著名心理学家把时间研究和人的人格发展相结合形成了时间人格研究。已经论述的认识有:时间是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时间心理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时间知觉与意识,主要研究时间知觉和意识过程的关系,特别是探讨意识过程的时限和时间整合问题,其中时间知觉与意识时间知觉即“知觉到的现在”(perceived pre-sent),和时间估计不同,它强调的是离散的心理事件只有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其上限约为3秒钟)才能形成知觉上的整体[1]。P ppel认为这种时间知觉就是意识的限度; (2)时间认知的脑机制,主要利用事件相关电位和脑成像技术探索时间信息加工的时程和功能定位问题; (3)时间人格研究,主要探讨时间洞察力的内涵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及其应用。 法国的弗雷斯因其对时间和节奏心理学的研究中。已经形成成型的认识。 他认为时间包含的概念有两个:顺序和期间,顺序就是比较多个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而期间就是指时间间隔的概念,它代表两个先后发生的事件之间所经历的时间,他主要谈到的时间概念为事件的顺序、时刻间的时间量(期间)。他还指出,在空间和时间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空间的大小与时间的大小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他提出了知觉到的现在(perceived present,1963、1984)这一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能在很短暂的时间内把若干有限的事件排列有序并知觉为一个单位,在此单位中,各个事件则成为了一个相对同时的整体。他将这种有限性与心理学的“现在”概念(定义为不必参照记忆就可以觉察刺激的时间间隔)相联系起来,称为知觉到的现在。知觉到的现在不超过 5 秒,平均在2-3 秒,该时段内的时间适应对于有机体的生存和进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珍惜时间故事

1、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2、《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的话就是:“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人生太短暂,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 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 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 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 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 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 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 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 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 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意识(心理活动): 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 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 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 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 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 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 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 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瞬间意识选择 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 象。 注意的集中性:意识指向某个 对象时,在这这个对象上集中 起来。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 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 注意: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 节省意志的努力。 感觉感觉:对直接作用与感觉 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 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 力。 感觉阈限:感到性大小的基本 指标。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 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对两 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 力。 知觉知觉:通过感官得到内部 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经过 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 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在经验基础上 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 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时,从复 杂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 抽出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 分则留为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 经验来解释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不断在变 化,知觉稳定不变。 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 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 置的知觉。 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 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 程。 陈述性记忆:陈述性的知识(即 事实类信息),可以用语言表 达。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记忆 程序性知识或多个序列联系动 作,在同一瞬间进行的动作间 的横向联系,无法用语言表 现。 情境记忆:亲身经历过的,在 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 去情境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对词、概念、规 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知识的记 忆。 感觉记忆(感觉寄存器、瞬时 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 第一直接印象。短时记忆:是 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长时记 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 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 忆。 情境依存记忆:环境上的相似 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 象。依存性记忆:同外部环境 一样,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 也会编入长时记忆,作为一种 提取线索。 图式:心理网络结构,各种知 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 地点法(位置法):熟悉的地点 与记忆材料建立关系,主要利 用视觉表现。 韵律法(口诀法):使用语音 的韵律记忆材料。 学习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 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 验、构建心理结构适应环境的 过程,可以通过行为变化而有 所表现。 接受学习:将别人的经验变成 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 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 传授者传授的,无需去独立发 现。 发现学习:在缺乏经验传授的 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 创造经验的过程。 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经 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 息。 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先前的 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 习。 思维思维:以知识为中介,对 客观事物的概括、间接的反 映。 直觉动作思维:依据行动来解 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具体形象思维:利用具体形象 (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 程。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言语符号 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 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 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根据问题信息和记 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 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 1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1.感觉: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外部感觉:是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3.内部感觉:是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4.视敏度:也成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5.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 6.嗅觉:是对物质固有的气味的感觉。 7.味觉:是对物质的某些特征,如酸甜苦咸等味道的感觉。 8.肤觉:又叫皮肤觉,是对物质接触皮肤的情况及温度的感觉。 9.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是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作用于内脏分析器时所产生的感觉。 10.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 11.运动觉: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12.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3.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吸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14.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5.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16.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是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17.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1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9.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0.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 21.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22.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4.空间知觉:是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5.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 26.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 27.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连续的运动。 28.诱导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 29.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30.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31.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32.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33.知觉的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34.实物直观:是在感知实际实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 35.模像直观: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以形成感知表象。 36.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