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巴金《爱情的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

——以周如水、陈真、吴仁民、李佩珠为例1、用灵魂谱写青春的赞歌

巴金,作为现当代文学的一代文学巨匠,他是一位“无意识”创作的作家,巴金是忧郁的,每当思想表达不出,情感无处倾吐,他便求助于笔,将燃烧着的热情宣泄出来,他是一个敢于讲真话的作家,他强调: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的,是文学和人的一致,就是说要言行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己的内心。”①

但是这种“无技巧”并非放弃技巧或不讲究技巧,他强调“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可能有脱离内容的技巧’。在三十年代他饱含热情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创作大多是以描写知识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和信仰为主,而《爱情的三部曲》便是巴金早期的作品之一。

《爱情的三部曲》问世以来,一直存在的不同的看法,在文化大革命时,它曾是巴金诸多作品中被彻底否定的作品之一,这是由于巴金在早期信仰过无政府主义,所以认为巴金他“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死敌”,这种偏激的说法当然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看到它曾在生活中对人们产生的好的影响,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不是悲观和失望的,而是充满希望的,它曾唤起了那一时代青年的觉醒,召唤人们起来进行反封建斗争,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这体现了巴金对文学的社会作用的关注,他认为文学应该是积极的,给予人们努力向上热爱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它做出公正的评价。

《爱情的三部曲》是《雾》、《雨》《电》三部作品的总称。作者用了大概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从一九三一年,巴金就开始着手,一直到一九三三年十二月才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和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下,白色恐怖布满全国,在外忧内患的复杂的形势下,作

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巴金对黑暗的社会有着满腔的愤怒,情感无处发泄,于是便拿起笔来以一个战士的身份进行创作,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以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因此便写了这本书,它曾是作者最喜欢的东西,作者曾经自己说过“这三部小说是为我自己写的”,这其中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爱与憎。之所以要称之为《爱情的三部曲》,是因为作者打算把爱情当做这三部连续小说的主题,并且想借助恋爱的关系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因为作者相信:

“把一个典型人物的特征表现的最清楚的并不是他的每日的工作,也不是他的讲话,而是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他的爱情事件。”②

巴金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内心是孤独的、空虚的,思想总是在绝望中“挣扎”,,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带有一定的阴郁气,但是与此同时他又是热情的,这就使得他的这部作品唤起了当时的一些青年读者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反抗黑暗社会的反抗意识,但是他却并没有给他们指出明确的革命道路,他们对信仰和理想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注定失败的命运。尽管如此,但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尽管人物遭到折磨和迫害,以至于死亡,但他追求的精神价值,他要实现的历史必然要求并未毁灭"相反,这部作品激励了人们更加坚定地去追求理想和光明,为了理想而献身于革命事业。

这部作品描写了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群进步的有理想的知识青年为了革命的前途,为了人民大众能够过上的美好生活,不知疲倦的工作着,不顾自己的家庭,甘愿牺牲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

巴金笔下的这些人物是以他周围的朋友为模特儿的,因为作者觉得“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使我感动发光的东西”。③479而巴金笔下的周如水、陈真、吴仁明、李佩珠,则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巴金在这些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爱与憎。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这些人物形象。

②陈丹晨《巴金评传》,花山人民出版社,1985年石家庄,第121页。

③《巴金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北京第1版,第479页。

2、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青年们

2.1中国式的“多余人”

周如水是《爱情三部曲》之一《雾》的主人公,《雾》中主要描写了从日本归来的周如水与新型女性张若兰的爱情故事。周如水对她张若兰一往情深,初次见到张若兰之后,他就难以按捺欣喜的心情,因为早在他刚从日本回来时,在他尊敬的友人李剑虹那里就曾经遇见过她,深深地被她吸引。以后在东京时就,他常常想起她那明眸皓齿的面庞,好几次想要给他写信,但终于没有写。如今在同一个旅馆里,他又有机会看见她了。而此时的张若兰同样对周如水有着好感,他们一起去海滩观赏日出,由此两人产生了爱慕之情,然而当爱情之神降临到他面前时,甚至当张若兰不计较他的一切直接、主动向他表白愿意接受他的爱情时,他却开始犹豫、害怕、自责起来,因为十七岁那年,在他中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奉父母之命,他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妻子,过了一年,他又做了一个男孩的父亲。他曾经悲哀过,但是他很会为自己找借口,因为他觉得自己做了父母希望的事。他爱父母,更爱他的他的母亲,每当痛苦袭来的时候他便拿他对母亲的爱来做挡箭牌。他觉得付出这样大的牺牲也换到了一点东西,他得到了良心上的安慰。尽管他在日本留学多年,曾经还加入过文学研究会的社团之一,思想本应该是先进的,但是旧的封建思想像鬼魂一样缠绕着他。尽管他并不爱自己的妻子,却总是觉得自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他曾有与原妻离婚和张若兰一起构筑生活的美好蓝图的念头。但是他又考虑到如果与张若兰结合,自己就成了不孝子,在经过理智与情感的挣扎之后,他最终决定放弃自己的爱情,甚至当张若兰主动向他表白爱意时,他也忍痛拒绝了,说:

“若兰,我真后悔和你认识,我们今生是没有缘分了。希望你以后把我忘掉。我们的结合是完全不可能的,不会给你带来幸福。我应该回家去。我的责任是在那里。”④

他连买了三次船票,都因为犹豫而未能成行。一年后,家里来信告诉他,母亲和妻子已经去世,父亲让他另行伴侣,但张若兰此时早已嫁人,只留下她一个

人在海边独自悔恨。

到了《雨》里,,周如水还在继续寻找着自己的爱情,这一次他爱上了革命青年李佩珠,他在行动上却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懦弱,他默默地呆在佩珠的身边,单恋着她,自以为李佩珠也会爱他,当闻知佩珠还不想谈恋爱时, 他经不住打击, 感到彻底地绝望, 他鼓足勇气要找李佩珠谈话, 以她的回答来决定是否目杀, 然而即使是死去,也没能使他有勇气讲出自己内心的秘密。因李佩珠并不知周如水苦恋着她, 所以干脆的回绝了他。于是绝望中的周如水做了一件一生最“勇敢”的事情: 跳江自杀。

在日本留学时,他就曾追求过几个女性,但是他又不敢接受女性的爱情,这就使得他与爱情擦身而过,以至于她做了别人的妻子,他后悔莫及,但是他也得到了良心上的安慰,所以他拒绝张若兰的爱情也就不足为奇。由于他懦弱的性格,也就造成了他在爱情上的恶性循环,不会有任何进展和突破。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像周如水这种软弱的,优柔寡断,想的多做的少的人,必然会造成他一生无所作为的悲剧,最后除了自杀,没有别的出路,。也就真正成了中国式的“多余人”的典型。

巴金还受屠格涅夫《罗亭》的影响。周如水在对待爱情上与罗亭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他主张“童心论”,认为童话不仅是写给儿童的,成人也可以读,因为这可以使得他们回归童心,“童心生活的回复,便是新时代的萌芽”,11只要童心回复,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使得童心回复这个现实的问题。

同时,他还高唱“土还主义”,认为:

“所有觉悟了的人都应该离开城市,到乡村工作,去办农场、办学校,办合作社,以及其他公共事业和生产事业,去教导农民,帮助农民。”⑤他的这个想法受到了朋友陈真等人的嘲笑,他对此却充满了自信,但是他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从来没有去过乡村,为自己找了很多的借口,不断地说服

⑤陈丹晨《巴金评传》,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石家庄,第123页。

自己,他买了三次的船票准备回故乡,但最终还是没能够回去。

周如水这个人物其实是代表了在二三十年代苟且偷生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当时的中国,遭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民党实行的白色恐怖统治的双层打击,知识分子面临着被迫害的危险,于是一些知识分子转而用书本来逃避现实,周如水也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人物,周如水这个人是作者精心刻画的,巴金对这个人物既有同情和怜悯,又有无情的嘲讽,而且批判占主要方面。他是以自己的一位日本朋友为模特,这个人有着与周如水相似的性格,作者当初写《雾》这篇文章的动机,其实是想:

“给他指出一条路,把他的性格如实地绘出来给他看,让他看清楚自己的真面目。”⑥

那么就可以说这个人物是现实关系的产物,因为他的懦弱的性格,他的性格的悲剧,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真正成了中国式的“多余人”。但同时周如水的结局对当时的读者有着很大的启示,唤醒了许多和周如水一样深陷困境而不自知、对理想不坚定的青年人,使他们知道幸福是需要争取的,生活是一定要有信仰和目标。

2.2坚定的革命信仰者

陈真是《雾》中另外一个主人公,这个人是一个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革命者。他有着一个富裕的家庭,很小的时候就献身于革命运动,但是他却甘愿抛弃幸福的家庭,生活在窄小的亭子里、广大的会场上和简陋的茅屋里。一切原因都在于他有着为广大的人民谋求幸福的崇高的信仰,他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工作着,希望有一天人民能够获得美好的幸福生活。即使是牺牲自己的青春、爱情和健康,他也毫不吝惜。因过度的工作使得他得了肺病,才二十五岁就说着“要死”话,身边的朋友不忍心看见他这个样子,努力的劝说他注意保重身体,他却反复强调个人的痛苦不算什么,过分强调自己痛苦的人是做不出来什么事的。因此即使得了肺病,他也还在自己为数不多的生命里,坚守自己的岗位,为革命事业而奋斗,没有疑惑和抱怨,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为了信仰而活,自

己的身体是属于社会的,他从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在他看来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对于恋爱,陈真认为自己没有恋爱的权利,当秦蕴玉这样一位美丽的女性大胆向他挑逗时,他还是用理智战胜了诱惑。觉得自己的身体是属于大众的,自己是没有权利恋爱,还有千千万万个受苦受难的人需要拯救,他认为:“至于女性的爱护,这虽是值得愿望的东西,然而我却没有福气享受它,还是让别人去享受罢。”⑦

这个人与周如水不同,他有着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为了人民的幸福,他愿意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大众的幸福,他不断地压抑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本能的对爱情的向往,这种过度的压抑自己的人性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当所有人以及陈真自己本人都认为自己会因为过度工作而死去时,他却意外地葬身于车轮之下,轿车中是两对时髦的男女在兜风,年轻的绅士问汽车夫发生了什么事时,汽车夫用自然的语气回答说“不要紧,碾死了一条狗。”⑧死来了,但并不是像他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他的生命就这样意外地死于车轮之下。

陈真这个人物是作者理想中的革命者形象,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陈真为了信仰牺牲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革命增添力量,然而这样的一个令人敬佩的革命者,最后却悲惨的死于车轮之下,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也让我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

虽然陈真死了,但是他的那种为了人民大众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电》中的吴仁明也一直受他的影响,使得吴仁明认识到只有推翻腐朽黑暗社会,革命者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这种过度压抑自己的欲望、遏制自己的情感的做法,是不值得我们借鉴的。他的信仰是盲目的,他的死也就成了必然。

⑦《巴金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北京第1版,第64页。

2.3在绝望中挣扎的“呐喊者”

《雨》是《雾》的续篇。《雨》中的主人公吴仁民,他是一个热情却有些粗暴的人。他的思想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雾》到《雨》再到《电》,他的思想逐渐成熟,最终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的思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3.1苦闷、彷徨期

这一时期他因为找不到革命的出路而感到极大地苦闷和烦恼,以至于到了极端疯狂的地步,再加上妻子瑶珠的病死,爱人玉雯被封建官僚抢走,使他脆弱的心灵变得更加歇斯底里,他曾经对陈真说过:

“真,这样平静的夜晚我实在受不了。我需要的是热闹、激动。我不要这闷得死人的沉寂,我宁愿要那热烈的争辩。是的,我爱闹意见,争闲气。”⑨当朋友陈真意外的死亡,更是让他悲痛欲绝,他感到很绝望,在绝望中不断地呐喊,他狂呼:

“毁灭吧!这个世界真是罪恶之窟。”“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牢笼,,那里有一点自由的空气”⑩

吴仁明代表了当时处于水深火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尽管他们相信革命必将胜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找不到出路,因此曾经一度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吴仁明的这种幻灭的、歇斯底里的情绪显然是不健康的,不利于革命的发展的,但是他的悲愤的呐喊,却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2.3.2在爱情中寻求安慰

正当吴仁明感到苦闷、彷徨时,一个新的女性熊智君出现了,她是一个主体意识女性,在学生时代,父母就为她订了婚,叫她辍学回去嫁。由于当时熊智君已经有了爱人,她曾经在吴仁明的帮助下追求婚姻幸福,获得了自由恋爱的幸福。但是很不幸,他们只过了一年多的幸福生活,丈夫便去世了,只留下她一人。当她再次遇见吴仁明时,两颗寂寞的心便擦出了爱的火花,安慰了吴仁明空虚寂寞

⑨《巴金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北京第1版,第110页。

的心灵。

自从有了熊智君的爱情,他犹如获得了新生,感到很幸福,生活过的很充实,但是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吴仁明以前的恋人玉雯出现了,当初玉雯离开了吴仁明而嫁给了一个军阀,军阀玩腻了他又去找别的女人,物质上的充实换不来精神上的满足,这一次玉雯与吴仁明的相遇,她希望与熊智君一起分享吴仁明的爱,尽管吴仁明依然爱着她,但还是忍痛拒绝了他的要求,玉雯因为得不到他的爱,而选择了自杀。

后来,熊智君为了保全吴仁明不被玉雯的丈夫伤害,甘愿牺牲自己来保全他,这体现了他对吴仁明的真正的爱。她鼓励吴仁明要在事业上努力,因此在给他的最后一封信中说道:

“不要找寻我了。我希望你在事业上努力,从那里你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这种安慰才是真正的安慰啊!”11

他的爱情终究是幻灭了,他感到无比的悲痛,但与此同时他也醒悟到,造成自己爱情破灭的悲剧的源头在于罪恶的封建制度,唯有推翻它,人民才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他不再疑惑了,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出路不是女人的爱,最终他决定投入到革命中去。

2.3.3在革命中成熟

在《电》中,吴仁明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沉溺于爱情当中的人了,而是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革命者,在这期间她积极地参与革命斗争,在革命工作中他与李佩珠相爱了,然而他们的相爱与之前的与玉雯、熊智君的爱情不一样,他们是因为有共同的信仰而建立起来的爱情,他不再是一味的陶醉在爱情的世界里,与佩珠的恋爱更坚定了他对革命的信仰,使得他们无所畏惧,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信心。

从他思想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巴金对吴仁明这个人物有着一定程度上11《巴金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北京第1版,第268页。

的同情和怜悯,但同时也批判了他的这种歇斯底里的性格,这体现了小资产阶级阶级的致命缺陷,要求改造自己,但是却找不到出路。巴金强调了其产生的根源是由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所致,夸张的渲染了他对性的苦闷,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他的性格是畸形的、病态的,在《雨》中充分的体现出来。从吴仁明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革命与恋爱的并不是冲突的,只有推翻反动统治,革命者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而美好的爱情。

2.4勇敢的革命女神

《电》中主人公李佩珠是作者理想中的女性,她是贯穿《爱情三部曲》始终的人物,也是巴金极力歌颂的对象。是一名勇敢坚定成熟的女革命家。她倾注了作者全部的爱和心血,深厚的理想和感情。

李佩珠是李剑虹的女儿,出身于书香门第,中学时曾被陈真称为“小资产阶级女性”之一。由于受她的父亲李剑虹的影响,她读了不少革命书籍,尤其是当她读到俄罗斯的革命女神妃格念尔的《回忆录》时,她很受鼓舞,她有着从未有过的感觉,因为她曾经被同学们认为是一个平凡的、软弱的女人,当她读到这本书时,觉得自己与妃格念尔有着类似的经历,妃格念尔传奇式的一生令她着迷。这个女人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弃了富裕的家庭到民间去,进行了英勇的革命斗争。正是这种献身精神,使李佩珠热血沸腾,心灵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再加上受到周围进步青年的影响,使她下定决心走上革命的为人类献身的道路。因此,她“不想在爱情里求陶醉”,她坚信她的人生安慰和生活力量就在她所从事的事业之中。所以,她要求到E地去和男人们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为理想而奋斗。

来到了E地之后,经过两年的时间她成了一个值得称道的革命者,加入了革命团体,组织了妇女协会,并且向工人群众发表了各种各样慷慨激昂的的演说,与革命者一起撰写文章抨击现实,一起开会和定计划商量对策。此时她的头脑也很冷静,甚至有时候比男人更加勇敢、稳重和更有主见,当敏知道明在狱中受酷刑将要死去时,敏激愤的想要去冒险时,佩珠则用平静的声音劝谏他:

“我们没有理由轻易牺牲。血固然可贵,可是有时候也会蒙蔽人的眼睛。痛快地交出生命,那是英雄的事业,我们似乎更需要平凡的人”。12

在明死后,当德华沉浸在失去爱人明的悲痛中时,他鼓励德华要继续前进,劝说她向前看,忘掉过去,从新开始新的生活,鼓励她成为一个勇敢坚强的女人,像明一样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

特别是当群众欢迎明出狱时,大量的工人群众聚集在会场听革命者的演说,但是军队突然而至,群众开始惊慌起来,佩珠勇敢的站在石凳上,挥动两只空手,抖动着她的头发,红着脸,要大家不要害怕。这时,群众在她的指导下,毫无障碍的冲破了军队的防线,最终没有发生流血冲突。

在故事的结尾,在革命形势十分严峻的时候,李佩珠得知自己的父亲在S 地失踪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李佩珠还是忍住伤痛坚持战斗,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她有多么的坚强。

从以上她的种种行为,我们可以看出,此时佩珠不再是陈真说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中的一员了,她已成长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沉着的女革命家。

在恋爱观上,佩珠则认为:

“爱并不是罪过,也不是可羞耻的事情。我爱他,他爱我。这样两个人的心会更快乐一点。也许明天就会同归于尽,今天你就不许我们过得幸福吗?爱情只会增加我们的勇气。”13

因此,这就使得后来佩珠与吴仁明的恋爱成了必然,因为有着共同的信仰,他们在革命工作中而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爱情最终得到了大家的祝福。

作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使得巴金对现实中的女性的命运有着特别的关注,巴金在塑造李佩珠这个人物时,主要取材于法、俄等国女革命家的传记,这个人物倾注了作者全部的心血,寄托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这就使得李佩珠这个人物被巴金塑造的光彩夺目,好像她的身上有着人类所有的优点,描写的甚至比男人更加勇敢、坚强,这充分体现了巴金对女性的关怀。

12《巴金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北京第1版,第366页。

3、结语

从以上我们对《爱情的三部曲》中的主人公周如水、陈真、吴仁明、李佩珠的性格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这几个人物上寄寓了深厚的的情感,展现作者“灵魂的一隅”,他将人物细微的动作和瞬间的心理变化,以及对爱情的矛盾心理深刻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试图通过人物在爱情关系中理智与情感、思想与行为、爱与僧等矛盾中,揭示了当时的青年革命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剖析了他们精神苦闷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抨击当时的国民党黑暗势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这就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悲剧气氛。但是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并不是悲观绝望的,而是充满着希望的,在这部作品中随时可见信仰的力量怎样支撑着革命者继续前进从而为革命事业献身。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使爱情与信仰对立,甚至有时无意中夸大爱情的力量. 其实爱情与革命并不是对立冲突的,任何事情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作为一个人,对激情的渴望与向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即使在革命年代,时代的苦闷和个性自由的追求,在一个恋爱的年龄,即使是革命者也无一例外,爱情和革命一样是知识青年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所以爱情与革命是不冲突的,相反,爱情可以增加革命的勇气,使得他们有勇气去推翻旧制度、旧伦理、旧社会,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浅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法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考纲) 重点探究 三、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 1. 活动一:假如你是一位小说家,如果以班主任为原型来塑造人物,你将如何来塑造? 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2. 活动二:欣赏视频片段,视频中的华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侧面描写: 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小说中人物形象题型探究。 1. 高考中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型。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 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及答题步骤。 例一、 烛心李丰春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 【题型归纳】 1、分析人物心理、揣摩人物情感 2、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 4、分析探究人物某一行动的原因或者某一行动的内涵 5、品析人物的作用或者探究人物的地位 【规律解析】 (一)、第一类试题——人物心理情感 1出题方式: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方法思路:步骤:先整体把握主题及人物(这是理解细节的基础);然后抓住句子的关键性描写,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揣摩解答;切入点:找关键性描写,在文一般体现为,语言、神态、动作、细节、心理活动等描写。 3答题范式:比较简单,对应题干中的具体问法即可。一般为:本句划线或加点文字(用XX手法、生动地或充分地等)表现了(或刻画了)等某某心理。 4典型题目:(2010广东)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这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推动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说课稿

《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说课稿 长岭一中王春彦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能把这次讲课的机会给我,虽然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的困惑和煎熬,但自己也得到锻炼和成长。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节课,在试讲过程中得到了张校长、王校长和王月琴老师的指点,尤其是王老师为我的这节课花费了不少心思,在细节上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本组的几位老师也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建议,在此,我对大家的真诚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设计来简单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说课标。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懂得这些方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能力目标:能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提升自己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目标:认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到分析人物的方法,并有意让学生多了解小说选段以外的内容,希望能对学生阅读名著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说教法。从教学流程来看,我先从学生以前接触的小说作品中筛选出经典的形象,让学生复习巩固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各种描写人物方法的作用,起到学法引领的作用。

具体流程﹙一﹚,分析闰土、胡屠户等几个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运用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然后阶段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等。然后向学生明确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以《探监》一课为例,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习互助学习的习惯。我设计了四个问题,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承担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的设计也是环环相扣的,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探寻小说人物的性格,进一步领会小说题目《复活》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引领学生阅读的目的。这四个问题是这样设计:A组,语言描写。问题探究:两位主人公的矛盾冲突是怎样造成的?从玛丝洛娃的语言描写中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B组,神态描写。问题探究:文中写到了玛丝洛娃的三次微笑,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 C组,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描写。问题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大段描写聂赫留朵夫内心的矛盾挣扎? D组,玛丝洛娃的心理描写。阅读这段心理描写,你觉得聂赫留朵夫在其心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三﹚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析两位主人公精彩的描写,领悟到托翁作品的博大精深。作者精彩独到的人物描写得益于对生活认真的观察,对人生独特的思索,更来源于作者严谨的创作态度。据说作者对玛丝洛娃的一次肖像描写,就先后修改了20次。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认真观察生活,认真思考,学会把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试题复习指导》教案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试题复习指导》教案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性格进而把握人物形象。2 通过把握人物形象进而掌握有关答题技巧。学习重点:掌握 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学法指导: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 人物描写常用方法: 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 写、神态描写;②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 描写 。二、导 入新课小说阅读考查主要围绕这些进行,那 么小说考点有哪些呢?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二:注意 环境描写考点三:把握故事情 节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考点 五:理解小说标题考点六:分析写作 技巧考点七:品味语言 特色 本节课我们学习“揣摩人物形象” , 板书课题——揣摩 小说人物形象,——齐读学习目标。那么如何揣 摩人物形象 呢?人物形象这一考点有什么答题技巧呢?让我们一起来 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 有哪 些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 用。(二) 学生活动一: 回顾经典经典一: (2010 年高考江 苏卷?原文见《优化方案》 P205-206)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 请统观全文, 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6 分)答案: 懒”地说话, “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 、课前检测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探究吧!三、考点探究(一)展示常见题型常见题型: 1.结 1 )“懒

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狂豪迈。答案怎么来 的?从文 本中勾画出领队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结合文 本立意,概括出领 队的形象特点的。——找出描写(正面描 写)经典二:(2010年高 考山东卷-原文见《优化方案》P199) 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分)祥子。 祥子是作者从正面、 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 形 象。从正面,运用了动作描写手法;从侧面,用刘氏父女 来衬托祥子,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 (或用“别的车 夫”衬托祥子 )。小结:我们分析人物形象,在一些小说中除 了抓 正面描写,还要抓侧面描写。 (当然我们本节课主要从 人物的正面 描写入手。 )——抓住人物关系(侧面描写)经 典三: 结合文本, 简析元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 分)(周 练10 《一局台球》 )同学答案: (1)悠闲、伟大的军人; (2) 临危不乱,专心致志; ( 3)坚持到底,不怕牺牲。 打分: 0 分 2.请你说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挖掘出作者 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没有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战斗激烈生死攸关的时刻,元帅视士兵的生命为草芥,置国 家利益于 不顾,把台球看得同生命一样重要,竟与上尉比台 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 “吼”我过江: 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可还歇”,问一声: 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忽哨,最 (6 1 .请你 3.(展示参考答案)请你就作者创作意图略作点评: 1)在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命题的热点首先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分析概括,其次是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探究。二轮复习主要做好“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两个方面的突破。 (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考点解读 高考要求 这一考点,《考试说明》的表述是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分析小说的要点。文学即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小说考查的重中之重。 命题思路 对小说形象的考查有三种形式:一是要求考生对人物形象作整体概括和分析;二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三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对情节的分析,或借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 核心目标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受、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典题感悟 【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2017盐城高三10月测试) 深夜 [俄]伊凡·蒲宁 这是一个梦呢,还是像梦境似的神秘的夜间生活?我感觉到忧郁的秋月老早就在天空徘徊,已经是该摆脱白天的一切虚伪和忙乱而休息的时刻了。似乎整个巴黎,包括它最贫困的角落,都已说入了睡乡。我睡了裉久,最后,睡瞬睫慢地离开了我,仿佛一个不慌不忙的关切的大夫做完自己的手术,看到病人已能均匀地呼吸,睁开眼睛,为生命得到恢复而羞怯地、愉快地微微一笑,就离开了病人。我醒来,睁开眼睛‘,看到自己处身在宁静、明亮的夜的王国。 我在五层楼自己的房间里,沿着地毯悄没声儿地走到窗口。我有时看看光线微弱的宽大的房间,有时通过窗子上边的玻璃看看月亮。月亮把光线洒在我身上,我举目仰望,久久地看着它的脸庞。月光穿过淡白色的花边窗帘,给房间深处添了一丝微光,在房间里边是看不见月亮的。可是房间的所有四扇窗子都被月光映得铮亮,窗边的一切东西也同样照得清清楚楚.月光穿过窗子照在地上,形成几个浅蓝色、银白色的拱形图案,每一个图案中都有一个由朦胧的阴影构成的十字架,但图案投在圈椅和椅子上,这十字架就柔和地折断了。靠边的一扇窗子旁边的圈椅里,坐着我所爱的人一一她穿着一身白色衣服,模样像一个小姑娘,面色苍白而美丽,由于我们所经受的一切事情,由于经常使我们反目成仇的一切事情,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这一二夜她为什么也不睡呢? 我避免接触她的目光,坐在同她并排的窗台上……是的,夜已深了一一对面房屋的整个五层楼墙壁全被阴影笼罩着。那里的窗子露出一个个黑洞,像是失明的眼睛。我朝下看看一一街道像是深深的、狭窄的小巷,光线也很昏暗,空无人迹。整个城市也是如此。只有那朦胧的月亮,斜挂在天空,慢慢地移动,有时又久久地躲藏在烟雾般飘动的云朵里,一动不动,只有它孤单单的、清醒地守在城市上空。它直照着我的眼睛,光艳夺目可是有点儿亏蚀,因此显得楚楚可怜。薄云轻烟似的在它旁边飘动。在月亮旁边,云也显得很亮,像融化了似的,稍远一点,就变得浓厚了,而在屋脊后面,就完全积成阴森的、沉甸甸的一堆了…… 我很久没看见月夜的景色了!我的思潮又回到童年时代,在俄罗斯中部丘陵起伏、树木稀少的草原上的,迢遥的、几乎遗忘了的秋夜。那里,月亮在我故乡的屋格下窥视着,那里,

怎样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怎样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内容提要 本文对小说塑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它从小说塑造人物方法的多样性,对故事情节的依赖性,还有通过具体描绘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与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分析得尤为详细,并引用了古今中外小说名着中大量的实例,从道理和事例两方面进行了论证。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本文对进一步提高小说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综合运用描写 正文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就肖像描写的特征、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1、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含情目。态生两靥,娇柔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柔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性格特征。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极为成功。作者通过她眼睛的变化,反映她精神的变化,表现她被害的过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 选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 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吸引学生兴趣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

吸引着我们。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 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 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教学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考题回顾。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考纲,引起重视。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高考考纲中对小说有“欣赏形象”的明确要求,小说人 物形象分析历来是高考热点: (09年课标卷)小说中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10年课标卷)小说中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1年课标卷)“外省郎”彭先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四、复习旧知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师生共同回顾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片段一: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 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 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 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教学博苑 2012-07-25 1057 5d56b7b40102dypo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考纲) 重点探究 三、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

1. 活动一假如你是一位小说家,如果以班主任为原型来塑造人物,你将如何来塑造? 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2. 活动二欣赏视频片段,视频中的“华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侧面描写 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小说中人物形象题型探究。 1. 高考中“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型。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②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 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及答题步骤。 例一、烛心李丰春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基本掌握小说的常识。 2.能运用小说的基本常识分析具体的文章。 3.能以人物为核心,画出各要素间的关系图。(网络图) 4.通过学习《那一扇门》,明白在生活中,对于犯错的人,我们要相信他们、帮助他们。 二、教学设计 1.学生通过练习的形式,回忆小说的基本常识。 2.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并交流的形式,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的文章,(小说《那一扇门》) 3.在对知识点的回顾并运用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画出相关的网络图。(以“人物”为核心的网络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论语》中有两句话:“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这两句话说出了复习课的最基本的方法和目的,就是不断运用知识,并领悟新的知识。纯粹的记忆和重复,是复习课最大的敌人。 (二)知识衔接: 请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练习:《小说的基本常识》(这些是基础知识,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不能出错喔!)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知识运用: 1.根据所掌握的小说的基本知识,分析小说《那一扇门》,完成练习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a)。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是常考题。概括人物形象时要“察其言、观其行”, 了解人物的职业身份,重在分析人物性格心理。人物形象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或对比其他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方面。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3)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次要人物? (4)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展现了人物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变化过程。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烘托。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浅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一、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中分析人物形象 一)、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 1、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言为心声”,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例: 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不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 2)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祖母——贾母,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因而不至于扬此失彼。可见其用尽心机,刻意恭维,八面玲珑,从而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

如何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揣摩小说人物形象 邵建中2014、11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某某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某某是一个什么的人物形象。作品中他怎么样表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人物描写的方法: (1)从描写的内容分: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分: ①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 ②侧面描写(也就是间接描写) 2.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①从人物描写切入。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描写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社会环境中的复合的因素,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善于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2.从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和结尾景物描写,都属于侧面描写。 3.从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上面提到的《故乡》一文的肖像描写和《范进中举》中的语言、动作描写,实际也都是出色的细节描写。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叙事美学》读书报告: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文学迷信,我以此称谓那些以忘记语言是文学的条件为通病的种种信条。被抽去精髓的生灵——所谓人物的生命和心理,即属此列。” ——P?瓦莱里《原貌》 谈到小说,我们并不陌生,她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养料,而我们对小说的理解仅停留于比较轻松的感悟方式,缺少理性的内在力量。感悟往往被小说众多的现象所阻挡,从而使我们局限与情节甚至故事当中,这就导致最为优秀的文本,往往都被阅读降格,成为仅可以满足我们日常好奇心的通俗读物。董学文等编著的《文学原理》中有一句对小说人物作出精辟的定位:“在小说中,人物是灵魂,只有扣紧灵魂才能制服小说庞大有力的文本,产生更为有效的解读。把握住人物,小说复杂的语境、结构和作为对象的丰富的生活内容就开始变得清晰……”。当然,小说中的人物是复杂的,主要由主人公和配角所构成。 随着人们对小说愈来愈深入的探讨,逐渐形成了一门以解读小说为主的理论学科——叙述学。荷兰著名的文学博士给叙述学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叙述学(narratology)是关于叙述、叙述本文、形象、事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的理论。”而由王泰来等编译的《叙事美学》刚好是这门学科形成初期的作品。这本书的各篇主要是从语言学和符号学来对叙事作品作出精当的分析。由此,我门课不可以从另一角度来分析呢?这样我便抽出“人物”这一范畴且主要从中国古典美学来简单的阐明我个人的观点。人物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在文本中扮演什么角色? 一、人物的概念 无论我们研究什么事物,首先就要从它的概念入手。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中的人物是非常庞杂的,就拿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来说,《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而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一部书竟容纳如此庞大的人物,这不能不让我们叹为观止,也许把莎士比亚戏剧中所有人物加起来也许有这么多或许还没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人物,哪怕是很简短精炼的诗词都不能离开人物,可以说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没有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 明代以前,我国古典小说已经经历了古代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唐代传奇、宋代话本小说等发展阶段。但是,这一发展一直到明代万历年间前后,我国的古典小说美学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在明末清初,我国的古典小说美学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并且产生了我国土生土长的小说美学理论,同时也产生几位小说评论家,他们是:叶昼、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和脂砚斋。就我所知道的,《脂砚斋评红楼梦》是每位红学家所必备的参考书籍。其中,叶昼曾指出“人物是作家根据社会生活创造出来的,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理论在当时是很前沿的观点了。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科门类愈来愈齐全,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紧密,学科之间的渗透性愈来愈强,“人物”这一概念也不断的更新。西方文学主要从语言学和符号学来研究“人物”这一概念,在菲利普?阿蒙的《建立人物的符号学分析方法》中,他把“人物”这一概念局限于下述四个方面“A、人物并非一个专门的…文学?概念;B、人物并非一个仅仅涉及人类形态的概念;C、人物并非局限于单一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体系;D、既是读者的一种再构建,又是文本的一种构建。”而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人物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作家通过形象思维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创造出来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施动者、叙述者、行为者、作者和读者的综合。歌德的创世纪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是作者虚构的,他可能是歌德的“代言人”或许他的事迹中歌德仅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教案 高三语文备课组执笔:边慧 2014/2/28 高三(5)班 【复习目标】 1、初步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方法。 2、借助小说人物的塑造,建构答题思路。 3、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复习重难点】 借助小说人物的塑造,建构答题思路。 【复习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重在人物形象分析、归纳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复习安排】 1课时 【课前自主复习】 一、分析小说体裁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性格特点?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课堂互动学习】 一、精题点评 1、试题回顾2012·江苏《邮差先生》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A.“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B.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参考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我的经验: 概括性格特点的词语应为形容词、动词短语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题。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