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知识点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知识点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知识点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知识点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知识点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是与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全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满足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

党和国家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系列制度,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于2007年正式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1954年,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劳卫制》,“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

劳卫制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对人民在体育锻炼上的基本要求而制定的,其目的在于鼓励人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人民身强力壮,意志坚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

劳卫制测试项目很多,包括跑、跳、投掷、体操,田径等项目,这些项目贯穿着速度、力量、耐力、灵巧,是对人的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劳卫制必须是在所有的项目上都达到规定的标准才可以算是达标。劳卫制有三个等级,少年级,一级和二级。如果你在劳卫制的达标项目中,某项成绩达到了相应的运动员等级,还可以颁发运动员等级证书,运动员等级分5个级别。

(2)、1975年,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替代了《劳卫制》。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主要任务是激励广大青年、少年和儿童经常地、持久地锻炼身体,促进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分组上,采用按年龄分组与按年级分组并行的办法,在学校实行按年级制订评分评级标准的办法,不但照顾锻炼者的年龄差异,也适合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关于学段、年级划分的实况。但无论那一级标准,各单项都必须达到45分。这种单项基础分和各项总分结合评级的做法,有利于促进青年、少年和儿童身体的全面发展。(3)、2002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2007年,正式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根据“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来的。它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还可帮助学生监测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一)、说明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年)》、

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7.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8.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9.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10.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附表7),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

(一)各项评分表

2

表4:耐力跑评分表

四、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细则

学校体育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的历史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测试方法、器材规格的通知》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浙江理工大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细则。

(一)测试对象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及进修生不需要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二)测试时间和内容

1、测试时间:每年9-12月对所有在校生四个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测试,每个学生每学年进行一次,五年制学生只参加前四年测试。

2、测试内容:

(1)室内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

(2)室外项目:50米、立定跳远、1000米(男)女生800米(女)、引体向上(男)

1分钟仰卧起(女)

(三)测试方法:

1、系统登陆及信息完善。学生以学号登录进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系统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393256.html,),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后6位,首次进入管理系统后进行信息确认后提交。手机短信和邮箱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两种方式,请正确填写。如果信息不准确,特别是年级和性别,将影响测试成绩,最终会影响毕业成绩。

2、预约测试。学生注册成功后,需要完成两次预约测试,一次是室内项目的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二是室外项目的测试:50米,立定跳远,1000米(男)、800米(女),引体向上(男)、1分仰卧起坐(女)。

3、因故不能参加正常测试,请在系统里提交免测或缓测申请。如未正常办理申请,按未预约处理。

4、测试。测试室内项目时,需带校园一卡通和身份证;测试室外项目时,需带身份证。其他证件不能作为参加测试的有效证件。为了保证测试公平,严肃,未带身份证者不得参加测试。如有作弊,将上报教务处,以考试作弊进行纪律处分。

(四)测试成绩管理办法:

1、《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标准》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为本标准的最后得分,满分为120分。根据最

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分—89.9分为良好, 60分—79.9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2、《标准》成绩每学年评定一次。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60分者按肄业处理。

3、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的评选。《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

(五)申请免测、缓测及补测的要求及方法

1、免测

残疾或医学上规定不能参加体育运动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哮喘等或其他疾病手术后确实不能参加测试的学生,可申请免测。一、二年级参加体育保健课和体育健康课的学生可申请免测,其他学生不能申请免测。

申请免测方法,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系统里提交免测申请后才能下载并打印免测申请表。医院检查结果必须由校医院签署意见并盖章(如有其他医院证明,也需到校医院核实并在申请表上盖校医院章),然后再到学院办公室盖章,最后将免测申请表交体育馆的体育教研部38号办公室。免测申请审批同意后,全部的测试项目都不需要参加。免测申请表与医院证明材料将存档于学生毕业档案中。

凡审批同意本年度免测的学生,该年度《标准》按“0”分记录,但学生有资格参加评优和奖学金等评定。

2、缓测

由于身体原因、实习等原因,在测试时段不能按期测试的,学生可以申请缓测。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管理系统里提交缓测申请后才能下载并打印缓测申请表。如果是身体原因申请缓测,医院检查结果及意见需有校级及以上医院证明并签署意见,然后再到学院办公室盖章。如果是其他原因申请缓测,医院检查结果及意见可以空着,但要说明申请原因,如出国留学等,最后将缓测申请表交体育馆的体育教研部38号办公室。缓测申请审批同意后,在下次安排补测时,正常参加测试。缓测的学生该年度《标准》成绩按补考测试成绩计。

3、补测

(1)《标准》成绩不及格和缓测者,体育教研部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组织进行补测,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学生毕业时,四年《标准》综合测试成绩不及格者,可在5月底参加一次毕业前的补测。如果需补测两年成绩的,每次补测需间隔半年。

(3)对于未测者,记为旷测,该年度《标准》按0分记录,到毕业时参加补测。

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

(一)身高体重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2.测试方法

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体重仪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测试仪器自动完成测试,并把成绩保存在测试仪器里,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二)肺活量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肺通气功能。

2.测试方法

测试者面对仪器站立、手持吹气口嘴,使用干燥的一次性口嘴,深吸气,屏住气向口嘴处慢慢呼出至不能再呼为止,吹气完毕后,液晶屏上最终显示的数字即为肺活量毫升值。每位受试者测2-3次,选取最大值作为测试结果,以毫升为单位,不保留小数。

(三)坐位体前屈

1.测试目的

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2.测试方法

测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脱鞋),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3.注意事项

(1)身体前屈,两臂向前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

(2)测试者应匀速向前推动游标,不得突然发力。

(四)50米跑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

2.测试方法

测试者两人一组测试。站立起跑,受试者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同时要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如10.11秒读成10.2秒记录之。

3.注意事项

(1)受试者测试最好穿运动鞋,不得穿皮鞋、凉鞋。

(2)发现有抢跑者,要当即召回重跑。

(五)立定跳远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2.测试方法

测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3.注意事项

(1)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三次试跳均无成绩者,应允许再跳,直至取得成绩为止。(2)不得穿钉鞋、皮鞋、凉鞋参加测试。

(六)引体向上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2.测试方法

测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在做下一次引体前,两臂须伸直,记录引体次数。

3.注意事项

(1)受试者应双手正握单杠,待身体静止后开始测试。

(2)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撑起。

(七)仰卧起坐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腹肌耐力。

2.测试方法

测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受试者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1分钟到时,受试者虽已坐起但肘关节未达到双膝者不计该次数,精确到个位。

3.注意事项

(1)如发现受试者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时,该次不计数。

(2)测试过程中,观测人员应向受试者报数。

(3)受试者双脚必须放于垫上。

(八) 800米或1000米跑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发展水平,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耐力。

2.测试方法

测试者采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计时员看到旗动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

六、室外项目锻炼方法

(一)准备活动

1、慢跑:标准为身体发热,轻微出汗(400-800米)

2、全身关节运动,可以做操形式

3、肌肉拉伸,以大腿后群肌、腰背肌为主

4、起跑、起跑后加速跑

5、针对不同测试项目在测试锻炼前做与项目相关的活动。如:立定跳远前做些跳跃练习,50米跑前做些起跑、加速跑练习。

6、时间:15-20分钟

(二) 立定跳远

动作技术要领: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髋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提踵,双手摆至头顶后上方,拉肩提腰,充分拉伸、躯干放松;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腿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微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口诀:一伸二屈降重心,蹬摆积极要挺身,及时收腹脚落地,莫要回头向前走。

练习方法:

1、完善技术动作:关键是蹬摆技术的配合

2、发展腿部力量: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

3、发展腰腹力量:腹肌、髂腰肌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人而异安排合理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以及恢复时间。开始可以每周一到两次,每次两到三个内容,每个内容三组,每组8-12次,组与组之间休息2分钟。往后可逐渐增加到隔天训练一次。

练习内容:

完善技术动作:原地立定跳远练习、连续跳跃障碍物练习

发展腿部力量:

1、负重下蹲练习

2、纵跳练习

3、多级蛙跳练习

4、原地立定跳远练习

5、连续跳跃障碍物练习

6、跳深跳远练习

发展腰腹力量:

1、仰卧起坐练习

2、两头起练习

3、触胸跳练习

(三) 50米跑

动作技术要领:

1、站立式起跑的动作顺序按下列口令进行: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先做一两次深呼吸,然后走或慢跑到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有力的脚在前,紧靠起跑线的后沿,前脚跟和后脚尖之间的距离约一脚长,两脚左右间隔约半脚,重心落在前脚上,后脚用前脚掌支撑站立。眼向前看3 -5米处,身体保持稳定姿势,集中注意力听枪声或“跑”的口令。听到枪声或“跑”的口令时,两腿用力蹬地。后腿蹬地后迅速前摆,前腿迅速蹬直,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做快而有力的摆动,使身体快速向前冲出,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快的跑速。

2、起跑后的加速跑:身体大幅度前倾,在获得速度后上体逐渐抬起;双臂有力地大幅度摆臂;高步频,蹬地力量明显,步幅随着蹬地力量增加逐步加大。

3、途中跑:头部位置正;上体稍有前倾;两臂前后摆动以增加腿部的动作速度,同时维持身体的平衡;整体动作自然放松。

4、终点跑:加快两臂摆臂的速度和力量,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在离终点一步距离时,上体急速前倾,以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并跑过终点,然后逐渐减慢跑素。

练习方法:

1、提高身体各部分力量素质:下肢力量、上肢力量、核心力量

2、改进跑的错误动作:“坐着跑”、摆动腿前摆太低、踢小腿跑

3、改进摆臂错误动作:左右摆臂、上下前臂摆动、耸肩、摆臂无力

4、着力加强起跑和加速跑的练习

5、途中跑的技术练习

6、提升无氧耐力:60、80米连续跑,间隙30-60秒

练习内容:

1、力量练习(简单易行):原地高抬腿、立定跳远、俯卧撑、原地摆臂练习、两头起、俯背挺身及其他。

2、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跑的专门性练习

3、30米加速跑

4、60米加速跑接途中跑

(四)仰卧起坐

动作规格:受试者全身仰卧于垫上,两腿屈膝稍分开,大小腿成直角,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人压住受测者两踝关节处。起坐时,以双肘触及或超过两膝为完成为一次,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受试者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完成起坐,判为犯规,因犯规所得的次数扣除。

练习方法:

发展腰腹肌力量

1、睡前定量(如50ⅹ3)、或定时定量(如40次/分)ⅹ3。

2、隔天练习,贵在坚持,收效明显

练习内容:

1、举腿练习

2、两头起练习

注意事项:

1、脚要压实

2、身体要正

3、上肢和腹部同时发力

4、合理利用惯性(肌肉拉伸后的快速收缩)

5、躯干肌肉松紧协调

(五)引体向上

动作技术要领:

两手正握(掌心向前)单杠,略宽于肩,两脚离地,两臂自然伸直;动作过程中充分利用背阔肌(意念集中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身体上拉时吸气,下垂时呼气;上拉时不要让身体摆动。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引体次数。

练习方法:发展背阔肌、肩部和上肢(向心)肌肉力量

动作过程: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直到单杠触及或接近胸部。静止一秒钟,使背阔肌彻底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回复完全下垂,重复再做。呼吸方法:将身体往上拉时吸气,下垂时呼气。每次练习3到5组,每组8到12次。组与组之间休息2分钟,隔天练习。

练习内容:由易到难

1、低杠斜拉

2、单腿托举引体向上

3、引体向上

4、负重引体向上

(六)800米(女)、1000米(男)

动作技术要领:

1、起跑和起跑后的的加速跑:快速跑出,尽快发挥出正常的跑速。

2、途中跑:脚着地应用脚前掌或脚前掌外侧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脚尖应正对跑进方向,轮流着地的的两脚内沿应切一条直线。两腿交替,一腿后蹬,一腿前摆,身体前倾成5度角,两臂弯曲成90度,两肩放松,自然摆臂。

3、呼吸:节奏是关键,可采用两步、三步或四步为一个呼吸周期。积极呼气很重要,充分的呼气能够保证足够的进气,避免憋气,用鼻和半张开的嘴同时进行呼吸。

4、前程匀速跑,离终点50-150米加速冲向终点。

练习方法:

1、改进跑的姿势:常见错误动作为“坐着跑”、身体左右摇晃、摆腿前摆不够高、摆腿在垂直阶段折叠不够。

2、提高有氧供能能力,心率在150次/分以下

3、提高混合供能能力,心率在160-180次/分

4、提高无氧供能能力,心率在180次/分以上

练习内容:

1、长距离跑

2、定时跑

3、200-600米的反复跑

4、越野跑

5、球类活动

6、变速跑:200-300米的中速跑加100米的慢跑

程序设计基础实践课目标要求

程序设计基础 课程实践目标要求 一、课程实践目标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是督促和检验学生程序设计综合能力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实践使学生综合使用所学过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解决一定程度的复杂的结构化程序设计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程序开发打下基础。 课程实践的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巩固和加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 2、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语义和数据类型的使用特点。 3、使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及编程技巧,能正确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 4、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学会利用传统流程图或N-S图表示算法。 5、使学生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及上机操作方法。 6、掌握书写程序设计开发文档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撰写课程实践总结报告。课程实践的思想和方法还可以作为学生做毕业论文时的参考资料。 7、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8、初步掌握开发一个小型实用系统的基本方法:结合实际应用的要求,使课程实践既覆盖知识点,又接近工程实际需要。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他们根据实际编程要求,训练自己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编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9、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可以根据指导书和相关文献上的参考算法,自己设计出相应的应用程序。 10、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在实际编程中,为了提高编程质量,对空行、空格和注释均有要求。学生在课程实践书写代码时,应该严格按要求处理,以便建立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二、课程实践内容 1.基本要求 ⑴课程实践题目选一,可以协商合作,但每名同学必须完成每个功能函数,甚至每条语句的作用。只有了解了整个程序设计思路,每个函数、设置每条语句的作用,才达到开“计算机与程序设计语言”这门课的目的。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信息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 技术类型功能 计算机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 通信技术具有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微电子技术可以低成本、大批量地产生出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微电子结构模块。 传感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编号发展阶段产生了哪些信息技术主要特点 1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信息的传递和存储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3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 应用 进一步加快和扩大了信息交流范围。 4 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 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 术的发明和应用 使信息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空前提高。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RAM、软盘、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CPU (中央处理器)

Java编程基础知识点汇总及习题集答案

J a v a编程基础知识点汇总及习题集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目录 第一章 Java入门 (2) 第二章 Java基础 (5) 第三章条件转移 (14) 第四章循环语句 (20) 第五章方法 (26) 第六章数组 (33) 第七章面向对象 (42) 第八章异常 (63) 第一章 Java入门 知识点汇总 1、JAVA 三大体系 Java SE:(J2SE,Java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标准版),三个平台中最核心的部分,包含Java 最核心的类库。 JavaEE:(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企业版),开发、装配、部署企业级应用,包含Servlet、JSP、JavaBean、JDBC、EJB、Web Service等。 Java ME:(J2ME,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微型版),用于小型电子设备上的软件开发。 2、JDK,JRE,JVM的作用及关系作用 ★JVM:保证Java语言跨平台 ★JRE: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 ★JDK:Java程序的开发环境 关系 ★JDK:JRE+工具 ★JRE:JVM+类库 3、JDK环境变量配置 path环境变量:存放可执行文件的存放路径,路径之间 用逗号隔开 classpath环境变量:类的运行路径,JVM在运行时通过classpath加载需要的类 4、重点掌握两个程序 :Java编译器工具,可以将编写好的Java文件(.java)编译成Java字节码文件(.class); :Java运行工具,启动Java虚拟机进程,运行编译器生成的字节码文件(.class) 5、一切程序运行的入口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World!”); } 课堂笔记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讲课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知 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 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 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 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2.信息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 3 4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RAM、软盘、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CPU (中央处理器)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点)

第三部分程序设计基础 3.1 程序、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 ⑴程序: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 ⑵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序。程序设计过程应当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排错等不同阶段。 ⑶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用于书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语言的基础是一组记号和一组规则。根据规则由记号构成的记号串的总体就是语言。在程序设计语言中,这些记号串就是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有3个方面的因素,即语法、语义和语用。 3.2 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概念及区别 ⑴高级语言:高级语言(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是高度封装了的编程语言,与低级语言相对。

它是以人类的日常语言为基础的一种编程语言,使用一般人易于接受的文字来表示(例如汉字、不规则英文或其他外语),从而使程序编写员编写更容易,亦有较高的可读性,以方便对电脑认知较浅的人亦可以大概明白其内容。 ⑵低级语言:低级语言分机器语言(二进制语言)和汇编语言(符号语言),这两种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和具体机器的指令系统密切相关。机器语言用指令代码编写程序,而符号语言用指令助记符来编写程序。 ⑶区别: 高级语言:实现效率高,执行效率低,对硬件的可控性弱,目标代码大,可维护性好,可移植性好低级语言:实现效率低,执行效率高,对硬件的可控性强,目标代码小,可维护性差,可移植性差 了解知识:CPU运行的是二进制指令,所有的语言编写的程序最终都要翻译成二进制代码。越低级的语言,形式上越接近机器指令,汇编语言就是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的。而越高级的语言,一条语句对应的指令数越多,其中原因就是高级语言对底层操作进行了抽象和封装,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信息技术经验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 、RAM 、软盘、 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CPU (中央处理器)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flashget)、web迅雷、网络蚂蚁、cuteftp、影音传送带等。 7.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P26): 目录类搜索引擎:按目录检索,利用分类目录逐级查找,只能找到相关的网站,而不是这个网站上某个网页 的内容。

全文搜索引擎:按关键词检索,搜索引擎会自动找到与关键词匹配的网站和网页。 9.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P27 表2-10): 提炼搜索关键词(提炼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细化搜索条件(如多输入一两个关键词) 用好逻辑符号(and、or、not) 强制搜索(添加英文双引号来搜索短语词) 10.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P32、33): 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知识点 (1 (2 (3 1 2 3 ● ● ● ● ● ● 4、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需要五个阶段 确定主题----选择与收集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 5、报刊的版面结构: 1、报头 2、报眉 3、标题 4、正文 5、图片 6装饰图案 二、表格信息的加工: 1、常用表格信息加工工具:EXCE L(默认文件格式是.xls)、CCED(默认文件格式.ced)。word虽然也能处理表格,但如果对数据进行处理还是EXCEL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1、信息需求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图、声音、视频等。 2、常见信息类型的作用和效果:文本提供“事实材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文本中的观点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书生工作室 2012年7月12日 主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及其特征 【知识链接】 1、信息定义: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就是信息,不就是物质,也不就是能量(信息、物质、能量就是当今社会的三大资源) 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就是事物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的状态与方式 *信息就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传播的内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 2、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不就是信息,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共享性: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价值因人而异,同物质与能量的价值有要质的区别。 时效性:客观事物总就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因此反映事物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的信息也应随之而变化。【同步练习】 (2008年省考题)1.萧伯纳说:“您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个思想,甚至更多”。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信息的(c) A普通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2008年省考题)2、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就是( B) A、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B、信息对于所有人具有同等价值 C.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D.信息就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2009年省考题)3.我国古代人利用“燃烧的烽火”传递“入侵的敌情”,这个案例说明信息具有( B) A.普遍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客观性 (2010年省考题)4.“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体现了信息的(B) A.普遍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客观性 (2011年省考题)5.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 ..的就是(D) A.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 D.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信息具有相同的价值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知识链接】 1、信息技术就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与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其作用就是代替、扩展与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2、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以电子技术,尤其就是微电子技术 .. ....为支柱,以信息 .....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 .....为核心,以通信技术 技术应用 ....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与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就是猿到人的标志)

(完整版)《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知识点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C语言基本知识 1.C源程序的框架 尽管各个C源程序的功能千变万化,但框架是不变的,主要有:编译预处理、主函数()、函数n()等,主函数的位置不一定在最前面,可以在程序的中部或后面,主函数的名字固定为main。 2.C语言源程序的书写规则: (1)C源程序是由一个主函数和若干个其它函数组成的。 (2)函数名后必须有小括号,函数体放在大括号内。 (3)C程序必须用小写字母书写。 (4)每句的末尾加分号。 (5)可以一行多句。 (6)可以一句多行。 (7)可以在程序的任何位置加注释。 3.语句种类 语句是程序的基本成分,程序的执行就是通过一条条语句的执行而得以实现的,根据表现形式及功能的不同,C语言的基本语句可以分为五大类。 (1)流程控制语句 流程控制语句的功能是控制程序的走向,程序的流程有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任何复杂的程序都可以由这三种基本结构复合而成。其中后两种结构要用特定的流程控制语句实现。 (2)表达式语句 表达式语句的形式是:表达式;,即表达式后跟一分号“;”,分号是语句结束符,是一个语句必不可少的成分。表达式和表达式语句的区别在于表达式代表的是一个数值,而表达式语句则代表一种动作。最常见的表达式语句是赋值语句。 (3)函数调用语句 函数调用语句实际上也是一种表达式语句,形式为:在一次函数调用的小括号后面加上一个分号。 (4)空语句 空语句的形式就是一个分号,它不代表任何动作,常常作为一个意义转折点使用。 (5)复合语句 复合语句从形式上看是多个语句的组合,但在语法意义上它只相当于一个语句,在任何单一语句存在的地方都可以是复合语句。注意复合语句中最后一个语句末尾的分号不能少。复合语句右大括号后面没有分号。 4.运算符 用来表示数据各种操作的符号称为运算符。运算符实际上代表了一种类型数据的运算规则。不同的运算符具有不同的运算规则,其操作的数据类型必须符合该运算符的要求,运算结果的数据类型也是固定的。 根据参加操作的数据个数多少,可以将C语言的运算符分为单目运算符,双目运算符和三目运算符(三目运算符只有条件运算符一个)。 根据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的数据类型可分为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等。 5.表达式 表达式是由常量、变量、函数,通过运算符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算式。一个常量,一个变量或一个函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表达式。 表达式的种类有: 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赋值表达式、字位表达式、强制类型转换表达式、逗号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基础部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1、软件定义: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括程序、数据以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1)程序是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的、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适合计算机执行的指令(语句)序列。 2)数据是使程序能够正常操作信息的数据结构。 3)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 国标(GB)计算机软件的定义: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相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 2、软件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是计算机的无形部分; 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3、软件的分类: 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1)应用软件是为解决特定领域的应用而开发的软件。 2)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管理自身资源,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并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软件。 3)支撑软件是介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协助用户开发软件的工具软件。 4、软件危机:是指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软件开发的实际成本和进度估计不准确 ②开发出来的软件常常不能使用户满意 ③软件产品的质量不高,存在漏洞,需要经常打补丁 ④大量已有的软件难以维护 ⑤软件缺少有关的文档资料 ⑥开发和维护成本不断提高,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扩大 ⑦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和人们需求增长 5、软件工程:此概念的出现源自软件危机。软件工程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的学科。 1)研究软件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开发费用内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的软件系统(高质量是指错误率低、好用、易用、可移植、易维护等)。 2)软件工程的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①方法: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精品文档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 6.真伪性。 [ 自学探究 ]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信息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 技术类型功能 计算机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 通信技术具有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微电子技术可以低成本、大批量地产生出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微电子结构模块。 传感技术具有扩展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编号发展阶段产生了哪些信息技术主要特点 1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信息的传递和存储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3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 进一步加快和扩大了信息交流范围。应用 4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 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5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 使信息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空前提高。术的发明和应用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 2.网络化; 3.多媒体化; 4.智能化; 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 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 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 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 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CPU ( 中央处理器 ) 控制器 存储器 ROM、 RAM、软盘、硬盘、光盘

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语言最重要的知识点C :总体上必须清楚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顺序结构1)程序结构是三种: 、选择结构(碰到选择做选,, 然后从最上面顺序往下读(碰到循环做循环2)读程序都要从main()入口。有且只有一个main 函数择),. 二进制的形式. 数据存放的位置就是它的地址3)计算机的数据在电脑中保存是以. , 一个字节= 八个位0 或者1。byte是指字节4)bit是位是指为概念常考到的:语言编译的程序称为不要加分号。C语言的一部分,1、编译预处理不是C不占运行时间,中。存放在文本文件源程序,它以ASCII数值。这个写法是错误的,一定不能出现分号2、define PI 3.1415926; 。函数是有且只有一个3、每个C语言程序中main再定义函数。、在函数中不可以4 一定要有输出。5、算法:可以没有输入,但是的后面,for有问题的; i++); ,这个写法是6、for循环中for语句写成for(i=0; i<100。如果出现分号,相当于for循环体是空的语句。switch7、break可用于循环结构和。倒数第二最低,赋值的级别8、逗号运算符的级别语言的基础知识C第一章 语言的基础认识第一节、对C。源程序,又称为编译单位1、C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每行可以写多个语句,可以写多行。C语言书写格式是自由的2、。main函数,是程序运行的起点3、一个C语言程序有且只有一个vc++ 第二节、熟悉是软件,用来运行写的C语言程序。1、VC)?.exe。(.c---?.obj---链接2、每个C语言程序写完后,都是先编译,后,最后运行文件才可以运行。文件时无法运行和.obj 的,只有.exe这个过程中注意.c第三节、标识符1、标识符合法的要求是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有其它元素就错了。 并且第一个必须为字母或则是下划线。第一个为数字就错了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特征和信息技术发展 1.信息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 传播的内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2.信息的一般特征有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等。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3.信息技术的简称是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4.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5.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GUI)、磁盘操作系统(DOS) 虚拟现实技术:如3D游戏、电子宠物等。 语音技术:语音技术的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 智能代理技术典型的例子是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或“蜘蛛”程序、“Office助手”。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

程序设计基础复习知识点

《程序设计基础》复习知识点 知识点: 1、C 语言程序的结构 a) 一个程序由一个或多个源程序文件组成。在一个源程序文件中可以包括3个部分:预处理指令、全局声明、函数定义; b) C 是函数式语言,C 的基本单位是函数,函数是C 程序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C 语言程序是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其中必须包含且只能有一个main 函数; c) 一个函数由两部分组成: int max (int x, int y) { 声明部分; 执行部分; } d) C 程序总是从main 函数开始执行的,在main 中结束,与main 函数的位置无关。 e) 每个语句和数据声明的最后必须有一个分号。 f) C 语言中用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2、标识符、变量和常量 a) 在C 语言中,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且第一个字母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 b)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不能被改变的量称为常量,常量类型分为: i. 直接常量:整型常量(如100,125)、实型常量(如3.14,1.24e3)、字符常量(如’a ’、’3’、’\n ’)、字符串常量(如”boy ”、”123”) ii. 符号常量:用#define 指令,指定一个标识符代表一个常量 c) 变量代表内存中具有特定属性的一个存储单元,在程序运行期间,变量的值是可以改变的。注意:变量必须先定义,后使用,C 语言的关键字不能用作变量名。 3、C 的基本数据类型:整型((unsigned)int, (unsigned)short, (unsigned)long,)、浮点型(float,double)、字符型(char) a) 常量的表示方法 b) 变量的定义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正确赋值 c) 数据类型的取值范围 4、常用的C 运算符及优先级顺序 a) 赋值运算符:= b) 算术运算符:+、-、*、/、%,其中特别要注意/和%的用法 i. /的右边不能为0,且当/的两端都是整数时做整除运算,否则执行实数除法 ii. %为模运算符,要求%的两端都必须是整数 c) 关系运算符:<、<=、>、>=、==、!= d) 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比&&和||高 e) 自增、自减运算符:++、—— i. ++i 是先将i 的值加1后,再使用i 的值 函数体 (由最外层的一对{}括起来的部分) 函数的首部

(完整版)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必修)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 1.信息的含义: 理解信息的含义:(三种典型的观点) 香农的观点: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的观点: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钟义信的观点: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传递性、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可处理性、真伪性等 例如: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二、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看做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支柱是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发明;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各种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遥感遥测)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新业务、新产品将不断涌现;微电子元件与光电子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电子元件和电子信息材料技术将层出不穷; 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智能化、网络化、多元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信息需求的确定:确定信息内容和信息的类型(文本、数据、图片等),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内容及类型。 2.信息来源的确定:确定信息来源时需考虑可用的信息来源和可靠的信息来源· 3.获取信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选择对应的信息获取方法。 4.信息价值的判断,根据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从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适用性和时效性五方面中的某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Java编程基础知识点汇总及习题集答案

目录 第一章 Java入门 (2) 第二章 Java基础 (5) 第三章条件转移 (16) 第四章循环语句 (22) 第五章方法 (28) 第六章数组 (34) 第七章面向对象 (43) 第八章异常 (65)

第一章Java入门 知识点汇总 1、JAVA 三大体系 ?Java SE:(J2SE,Java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标准版),三个平台中最核心 的部分,包含Java最核心的类库。 ?JavaEE:(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企业版),开发、装 配、部署企业级应用,包含Servlet、JSP、 JavaBean、JDBC、EJB、Web Service等。 ?Java ME:(J2ME,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微型版),用于小型电子设备 上的软件开发。 2、JDK,JRE,JVM的作用及关系 作用 ★JVM:保证Java语言跨平台 ★JRE: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 ★JDK:Java程序的开发环境 关系 ★JDK:JRE+工具 ★JRE:JVM+类库 3、JDK环境变量配置 ?path环境变量:存放可执行文件的存 放路径,路径之间用逗号隔开 ?classpath环境变量:类的运行路径, JVM在运行时通过classpath加载需要 的类 4、重点掌握两个程序 ?javac.exe:Java编译器工具,可以将编 写好的Java文件(.java)编译成Java 字节码文件(.class); ?java.exe:Java运行工具,启动Java虚 拟机进程,运行编译器生成的字节码 文件(.class) 5、一切程序运行的入口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课堂笔记

信息技术学考必背知识点整理

2019年1月学考·技术| 考前临门一脚 信息技术必背重要知识点 信息基础重要考点 1、信息与载体区分:文字、图像、声音都为信息的载体,而不是信息(例如:文字里面所表达得意思 才是信息,而文字本身并不是信息。) 2、收藏夹用于收藏网址(保存网址),但不能保存网页内容。 3、理解Word中查找替换(文章中某个词语替换成另一个)、自动更正(输入时,更正打字错误)、 批注(对词句的注释)、修订(插入和删除两种修订形式)等功能。 4、Excel表处理:①公式必须“=”开头,乘号要用“*”代替。②知道绝对引用“$”。 5、Excel常用函数:求和(Sum),求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例如: =sum(A1:A5),不连续区域逗号分隔,=sum(A1:A5,C1:C5)。 6、排序注意区分有标题和无标题排序,排序数据区域必须连续,一般选择所有列。掌握图表数据区 域判断,通过X轴、图例及图形三者确定数据区域。 7、OCR(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的功能是识别图片中的文字。详见相关专题。 8、ACCESS数据库文件格式为:accdb。一张数据表中各个记录(每行)的字段个数是相等的,在同一 字段(同列)内的数据属性(类型)是相同的。 9、①数据表自动编号字段的数据为不一定是连续的,因为删除记录后该字段编号就不连续了!用过 的编号不会再出现,即使已经删除。②数字类型字段只能输入数字。文本类型字段可以输入数字,也可以输入中英文字符。 10、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实现把邮件从发件人那里送到收件人的邮箱服务器中。 11、电子邮局接受协议(POP3),将电子信箱(邮件服务器)中的电子邮件读到本地计算机上。 12、网页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进行相互链接访问。一个超链接只能指向一个目标,一张网页可 以有多个超链接,超链接的可以链接到一张网页、一张图片等。 13、网页文件是由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进行描述的。软件FrontPage、Dreamweaver,记事本也可以 对网页代码进行编辑。 14、网页文件本质是文本文件,网页文件里面只存储图片视频的链接地址,并不存储图片视频。在网 页服务器上,网页文件和图片视频素材分别独立存储。 算法程序部分重要考点 1、一个算法可以没有输入,但必须要有输出。 2、Chr()、Str()、Mid()三个函数的计算结果为字符串型,结果 要加双引号。 3、Int()和Fix()函数区别:正数两者一样,负数有区别。Int=-3, Fix=-2 4、事件名和事件处理过程名区分:常见事件有Click、DblClick、 Load、Change。事件处理过程名格式为:对象名_事件名,例如Command1_Click 5、区分赋值语句和相等判断关系语句。IF和Do While 后面的等号表示判断,而不是赋值,例如: IF a = 3Then …… 4、VB语句详见相关专题。 多媒体概念重要考点 1、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交互性、集成性、实时性。①多媒体作品上有按钮、超链接等体现交互性。 ②多媒体作品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至少两种)体现集成性③实时性主要体现在“快”, 能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 2、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过程: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脚本编写。(1)需求分析包括应用需求分析 和创作需求分析。应用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用户情况、作品效益等;创作需求分析包括主题思想、结构类型、作品内容、设施要求、发布方式等。(2)规划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 3、脚本编写的一般过程是:先制定脚本大纲,然后编写文字脚本,再编写制作脚本,最后根据脚本 中要用到的媒体元素,予以分类登录和汇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