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很快,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每年出口创汇占6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近些年来由于企业竞争的激烈,使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多给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促使它们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相当高,如美国、英国、日本的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的比重都超过90%.它们在发展中都或多或少的也遇到了融资方面的困难。但是,其政府为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支持,帮助其消除这些障碍,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解决。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具体的研究、分析,在政策上进行调整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完善,同样会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很好解决的,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

1.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状况。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新条例,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职工集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入股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大多数已经占总资产的10%.

2.信用歧视。中央为了搞活企业,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要求银行部门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对中小企业就不重视,在确保大企业的基础上才予以考虑,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缺乏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重视。据统计,1998年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新增贷款20.85亿元,其中非国有经济贷款仅新增1亿多元,中长期贷款几乎为零。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业务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部分机构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个别银行有诸如一定数额以下或注册资本金100万以下企业不贷的规定,恰恰断掉了贷款需求以“急、频、少、繁”为主要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

3.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同时,企业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他向权利登记等,极为繁琐。

4.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的歧视。长期以来,在政府和银行方面,都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慎重,条件较为苛刻。尽管现在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这种现象。

5.一些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中小企业却不予支持。

6.缺少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现在我国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民生银行原来的初衷是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可是现在它已经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了,其他新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原来也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可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诟病,面对当前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小企业将如何走出融资困境?

1 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

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一般因素与源自中国体制转轨时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还有企业、银行、政策、体制、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

1.1 企业本身因素

1.1.1 中小企业信用能力较低

中小企业信用能力较低可以归结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盈利能力也比较差,从而抗风险能力差,进而偿还贷款的能力容易受到削弱。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这些特点导致中小企业不偿还贷款的“败德成本”较低。三是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少数高科技型企业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这样不仅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使得企业逃债、废债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通过“两本账”的手段来欺骗银行,造成信贷资产流失。四是中小企业组织关系简单,缺乏可以提供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且自身资产规模不大,固定资产大多陈旧落后,变现较低,导致申请新贷款时抵押物严重不足,担保责任难以落实。

1.1.2 对银行放贷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一方面,各种类型的商业银行都是需要赢利的金融企业,而给中小企业贷款确实存在着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的问题。因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要求的配笔贷款数额不大,但配笔贷款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结果从银行贷款的单位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出发,倾向于对大型企业放款的“批发”业务,而不愿从事放贷给中小企业的零售业务。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信用风险,中小企业受自身经营规模限制,各种经济效益指标也都与大企业有较大差距,难以吸引银行的放贷热情。此外,企业其他方面的竞争力,包括企业形象、社会责任、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也都大大低于大型企业。所以,无论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责任角度考虑,银行都难以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1.1.3 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在确定贷款对象时容易作出逆向选择。而逆向选择现象的产生,恰恰是因为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银企双方在对企业状况的了解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目前,金融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比较容易地获取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信息。对非上市的大型企业,其规模庞大的职工、供应商、消费者群体,也可以成为银行获取信息的

来源。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要差得多。一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记录。因而,财务信息也不能充分反映企业资产运营状况,也难以被金融机构快速准确地评估企业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持续经营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且所从事行业等更频繁,关联方的规模较小,进而信息披露的渠道也较为狭窄。

1.2 整个金融体系的因素

1.2.1 国有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宗旨造成对中小企业的“惜贷”

长期以来,在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中处于垄断地位的四大国有银行,将其服务对象定位于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企业。并且双方已经形成了较为牢固的伙伴关系。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实行“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策略,各国有银行也及时进行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地压缩了风险资产的比重,集中将资金投向了大型企业。另外,为了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各商业银行基本都实行了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将信贷风险与信贷人员的职位、工资、奖金挂钩,并追究终身责任,但对于正面的激励却相对不足,信贷人员既没有信贷投放的任务,也没有相应的奖励。因此,无论是信贷员还是基层银行,都不愿意冒更大的逆向选择风险。

1.2.2 国有商业银行集权式经营模式的推行限制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面对国内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各国有银行开始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普遍实行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通过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使信贷资金大量向上集中,制约了基层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造成了基层银行存多贷少,只有推荐权而没有放贷权。这样即使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被基层银行推荐上去,最终能否获得贷款还是主要取决于上级银行在保证大企业需要后的资金规模,而不是被推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还能力。基层银行权限的缩小,加上银行有意识地控制新增贷款客户,致使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集中在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城镇的中小企业贷款更为困难。

1.2.3 银行系统缺乏创新

现行的银行信贷普遍存在操作流程长、环节多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例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急需资金向银行贷款时,还要对其提供的抵押物进行评估、确认、登记,而完成这些手续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错过资金的最佳效益期,与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季节性要求差距较远。另外,目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了基准贷款利率,而且上下浮动的范围较窄。这样就使商业银行难以通过对不同贷款风险和特殊的服务进行定位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从而使贷款利率不能充分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商业原则,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失去政策支持和商业诱惑。

1.2.4 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在国有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向上集中的情况下,为减少银企的信息不对称,创建对本地中小企业更为了解,能有效防止企业“赖账”的地方金融机构就成了一条重要举措。但实际上,目前我国此类金融机构在数量上还比较少,难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就我国地方金融的运营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强大的国家信用和政策支持,原本潜在的金融风险易于向现实转化,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都比较差,有相当一部分机构还面临亏损和支付风险的压力。为摆脱困境,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不得不把贷款的重点放到了大型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则动力不足。

1.3 国家宏观因素

1.3.1 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

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使其融资问题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却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

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1.3.2 现有的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障碍重重

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在股票市场上,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的最大障碍是规模限制。按我国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 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 000万元。在债券市场上,目前发行的债券多用于进行大规模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本密集型项目的投资,不仅留给中小企业的资金空间较小,而且当前债券的利率水平也难以为中小企业所接受。

1.3.3 社会信用环境使民间资本难以很好利用

除了从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外,吸引的资金现象就知识民间资本。但是,这一渠道不仅资金有限,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规模扩张需求,还因其多少有“非法”嫌疑而遭受压制。民间资金市场不能健全发育,主要与目前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有关。

2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主要策略

中小企业融资是世界性难题。即使在金融机构与体系完善的发达国家,这一问题依然存在,只是这一矛盾在我国表现尤为突出。之所以在我国造成这一问题,其原因不但像世界各国一样,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必然问题,而且它也是我国经济制度环境缺陷的双重结果。有鉴于此,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多管齐下。首先,应当从强化金融市场竞争入手,迫使大型商业银行资金逐步转向中小企业。其次,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携起手来,建立科学而全面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这是我国的现实选择;同时,不断完善以社会诚信体系为核心的法律制度环境,这是我国的长期决策;而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方法。主要策略有:

2.1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2.1.1 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的资金需求,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能覆盖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满足各类企业不同数量的融资要求,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以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应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融资的要求。

2.1.2 拓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风险高、规模小、知名度低、建立时间短等特点,绝大多数不能进入证券主板市场。可是二板市场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上市门槛相对较低的直接融资机会。对于我国一些优秀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一方面,应支持其到香港的二板市场上融资,这对于企业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在适当的时候,设立内地的二板市场。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些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或证券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股票交易提供场所。

2.1.3 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

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可以降低中小企业投资人投资风险,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证。创业基金注重企业的长远效益,投资期限较长,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目前,我国的基金发展基本上具备了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必要的条件。设立创业基金要选择管理水平较高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充当基金管理人。同时应大力发展证券交易处所的场外交易市场,以解决创业基金投资股权的转让困难问题,提供投资的“退出机制”或增强其流动性,吸引投资者,增强中小企业的资本金实力。另外,从意识领域范畴,逐步完善诚信体系以及法律制度环境是我国的长期对策。

2.2 拓宽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基本上以服务国有经济的国有银行为主,缺乏与中小企业配套的中

小企业融资机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应建立一个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中小金融机构为辅的间接融资体系。

2.2.1 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

国有商业银行应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中小企业的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商业银行在组织制度方面应创新。现在各国有商业银行除总行已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外,一级工行和二级工行也应尽快设置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制定和执行对本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策略,商业银行应改善金融服务,要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信贷方法,使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2.2.2 建立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

国外大多数国家都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我国缺乏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应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商业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或联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这些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服务。

2.2.3 发展融资租赁业

租赁融资是现代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新渠道,西方发达国家25%的固定资产几乎都来自租赁。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多数技术设备落后,且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去更新。发展融资租赁业,企业就可以在资金短缺或不愿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下,添置或更新设备。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自身规模小,资产少,负债率高,担保能力弱;管理者素质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低;又有银行贷款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还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搞活地方金融市场,多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筹集资金。实行政策扶持,政府主导,立足地方,市场运作,化解风险。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体制。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经验,相应采取措施,尤其是在政策上应加大倾斜力度。其具体办法是:

1.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现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条文主要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镇企业法》,这两部法规是按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在金融信贷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离不开立法支持。法律保证可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考虑:

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如美国的《小企业法》,日本的《中小企业法》;专业性、区域性或行业性的法律,如美国的《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法》,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反对垄断的法律,如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和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快有关中小企业信贷制度的立法。应尽快指定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有关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首先,要划分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方法。其次,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再次,要落实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及管理办法。

2.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只要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标准,无论其所有制性质如何,只要经过央行机关批准,工商部门注册,就可以开设地方性金融机构。并强化监督、鼓励竞争,形成规范的地方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以聚集更多闲散资金,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

3.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对于民间主体的融资活动不能简单禁止,而是要用地方性法规进行规范,明确融资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将其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

4. 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要引导中介机构经过科学评估和论证,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信用体系。

修订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评级不利于中小企业,含有对中小企业的心理歧视。实践证明,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并不比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产生更稳定的效益,信用更强。因而,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上也应及时调整策略,变重视企业经营规模为重视企业经营效益,取消某些歧视性的评价项目。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少,资金缺乏。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是银行非常广大的信贷市场;同时,资金的紧缺又限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能拿出有效保证和抵押的中小企业却不多;另外,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会计制度还不尽健全,经营管理制度还存在不规范之处,贷款风险较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它国家的经验,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应该是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其它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可成立多种形式的信贷担保机构,开辟多种渠道筹集担保基金: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银行共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切实改进中介机构的服务,简化手续,降低标准;金融机构可适当扩大有效财产的抵押范围。另外,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过程中应坚持预见性、能动性、创造性、协同性、渗透性、人本性和渐进性七项核心原则。

目前不少省市已出台了建立担保体系的办法,为支持成长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信贷市场,银行要积极协助和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要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手续和条件,允许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为抵押;建立政府贷款担保基金,为经过其评估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担保;建立中小企业共同担保基金,由政府加以引导,从而可以调剂各企业间的担保资源。建议设立地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除设立地(市)级担保机构外,区、(市)、县还要设立专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鼓励企业间实行会员制的联保,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担保资金实行政府财政启动,各方出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14.创建新的企业经营形式。通过特许经营、代理制等新形式的引进,可以克服自身资金缺乏的缺陷,而且这些先进经营形式的引进,甚至可以引发中小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引起其经营与管理的变革,在增强企业资金实力的同时实现其发展的飞跃。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传统问题,我们不应当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应当以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它,不仅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加大倾斜力度,而且也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对策。借鉴国内、国外的良好经验,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拿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这样,这一传统问题必

关于河南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2005年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后,我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整体实力不断提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和快速发展的态势。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全省GDP的52%。今年第一季度,全省非公有制经营单位达213.3万个,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8%以上,实现增加值1142.4亿元,营业收入3930.4亿元,实交税金91.4亿元,利润总额34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4%、36.63%、33.94%、32.72%、40.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42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5.72%,完成增加值402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营业收入1146.9亿元,同比增长61.3%;实现利税130.2亿元,同比增长92.6%;实现利润82.17亿元,同比增长104.7%。民营企业出口额达47442万美元,同比增长47.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2.3%,高出全省出口额增速26.1%的21.8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驶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成为我省步入工业大省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

用。 二、当前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组织领导更加有力。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的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大部分市、县普遍建立了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负责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企业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许多地方和部门,都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良好的服务。企业家普遍反映,以前都是我们往上跑找领导要求解决困难和问题,现在是四大班子领导找上门来,帮我们选项目、跑资金、解难题。 (二)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05年,全省民营企业发展到31.65万家,与2002年相比,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民营企业由180家增加到876家,实交税金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由38家增加到266家,其中,实交税金5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37家,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家。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快,营业收入增幅、增加值增幅和税收增幅分别为33.94%、36.6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经济界十分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是否强大,主要就靠有一批大公司、大集团。人们曲解“抓大放小”的方针,认为应把主要精力投入于搞好大企业、大集团,而不怎么重视搞好中小企业。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后果使我国经济界受到震惊,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率下降、需求难以启动的窘境,促使决策层把更多关注的目光转向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问题最初是在1998年4月专家学者讨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出路的时候提出来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重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吸收劳动力就业、开发新产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我国的企业改革中,继续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在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小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各种所有制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曾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企业的更要作用和地位具体表现任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机制的真正参与者和体现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反映了经济分散化、多样化性质的内在要求,体现出中小企业的先进性、革命性和生命力之所在。同时,中小企业以其灵活而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给配套的大企业带来协作一体化的好处,大大节约了成本,减少了风险,增强了盈利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余年来,中小企业始终是多数,担负着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分而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功不可没。据有关部门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有,远远高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净值的30%,工业净增加值的50%,来自于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1996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的56%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如目前我国的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而,经济学家吴敬链曾指出:几十万个国有和乡镇政府所有的中小企业的放开和搞活,将是近期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撰稿人:吴立波 【课标说明】 一级目标: 4.了解当今科技发展与经济成长的特点,逐步形成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 内容目标: 4-1 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 4-1 可通过某种事例,说明政府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组织、调控作用(如实施西部大开发、兴建重大工程、建立科技开发区等);说明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经营必须重效益、能开拓、讲信誉(如创名牌、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说明个人应依法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考点解读】 1、在现代市场经济成长的过程中,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调配着各种经济资源,但是有它的局限和弱点,例如公共消费的供给(如各种公共设施)、某些特殊产品的供给(如毒品、枪支),这些活动就不能只靠市场调节,而需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就像“看得见的手”,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经济健康地成长。 2、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如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控制化肥、农药的销售价格-----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法律手段:国家制定相应的经济法律和法规,维护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利、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 行政手段:国家行政机构采取命令、指示和规定等行政措施,调整和管理经济活动。 3、启示:政府的宏观调控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 4、联系煤炭行业的整合并购,房价的调控等具体事例。 【配套练习】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有形手”、“无形手”分别是指 ( ) A.市场、政府 B.政府、市场 C.经济、科技 D.商品供求、商品需要 2、这句话形象地说明,现代经济的发展 ( ) ①是以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来优化配置资源的 ②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③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是对市场的调节和控制 ④必须把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面两幅漫画反映的是记者小李在采访某乡镇的私营企业时看到的情景: ( )

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申报指南【模板】

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 申报指南 一、奖补对象 2019年度新升规工业企业、在2019年度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0%的2018年“新升规”工业企业。 二、资金用途 根据省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资金用于激励企业上规模发展,对成长性好的“新升规”工业企业继续给予奖励。对2019年“新升规”工业企业(包含各种所有制“新升规”工业企业,下同),以及2018年“新升规”工业企业在2019年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0%的进行奖励,每家企业20万元。各地应统筹使用好省财政资金,不得出现“硬缺口”。 三、申报材料 (一)2020年省级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专题项目正式申报文件和申报书; (二)2020年省级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专题项目承诺函; (三)县(市、区)2019年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有关经济指标情况表; (四)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项目情况汇总表; (五)小微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0%的证明材料。

四、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区)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参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粤府〔2018〕120号)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制订资金分配方案,在收到专项资金后20日内将资金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并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备案。 (二)各县(市、区)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支出进度,切实加强跟踪督促,在收到专项资金后每个月底前将财政支出进度和奖励企业情况汇总表(见附表)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资金应在2020年度拨付完毕,对因特殊原因已无法支出或已不需要支出的,应及时履行规定审批程序调整预算项目,当年未使用完毕的资金按照财政结转结余办法办理。 (三)各县(市、区)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资金使用安全、监督检查、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等,并对资金使用、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附表:1.2020年省级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专题项目正式申报文件和申报书(提纲) 2.2020年省级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专题项目 承诺函 3.县(市、区)2019年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有关 经济指标情况表 4.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项目情况汇总表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在企业科学化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和重视。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或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凡是企业财务管理作用发挥得好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企业领导人对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也比较高。因此,对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的认同是实现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关键性因素。为什么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呢?这不是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同人自封的,而是财务管理自身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1.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从学科理论上讲,财务学产生于经济学之前,有关资本、资金循环周转,货币、计价、利息、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表面上表现为财务学和经济学共有的内容,但其实质是财务学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实际情况看,虽然我们不能把财务学与经济学关系和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简单地对比,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不容质疑的。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增值的过程,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然而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企业科学化管理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才行。 2.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综合性反映 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可以资金运动中综合反映出来,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企业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耗费获取同样或更高的收益。所以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科学管理中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取得利润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如生产、质量、销售等管理工作,而这些管理工作的轴心是财务管理,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 3.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 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资金运动过程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无论是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还是资金的补偿,经营成果分配都离不开财务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可以把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纳入管理范围,它融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这种管理上的优势,同样是企业其他任何一项管理所无法替代的。 (二)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作用 1.管理资金的运作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资产管理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无形资产以及递延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中要破除只讲满足需要,不讲采购成本和资金占用的观念。要树立低价少储的观念,使得储备的物资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又要节约占用资金;要抓好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流失,同时盘活闲置资产,使其保值增值,给企业带来效益;要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形象与信誉,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重要保障;要树立极强的经济意识,让企业的资产活起来,流动起来。另外,还要

企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企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柱,企业的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密切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良好的企业经济利益和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社会创新发展 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企业经济广泛而充分的竞争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一些以高新技术创新为特色的企业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改进产业结构,还能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社会产业系统的动态结构,包括技术结构、产业关联结构等。企业的发展是社会需求多元化、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必然趋势。 (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繁荣和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市场是企业生存和产生的基础,是企业的服务对象。企业是社会市场经济公开、公正、公平基本原则最积极的维护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像金/丘/集团为政府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振兴家乡的民营经济和加快发展城镇建设做了积极的贡献。企业的发展进步可以消除社会市场上的多种弊端,以积极地促进市场机制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企业是解决社会劳动力,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使得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失业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也在面临着待业、就业、下岗、再就业的重大压力。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适当发展中小企业,以便于更好的解决大量的失业问题及社会稳定隐患。 (四)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从我国来看,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小企业得以繁荣昌盛的地区。企业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快对企业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没有良好的企业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因此,一定要不断对企业进行改革、创新,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尽最大努力收获最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我国“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九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章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观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升华。 关键词: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最全面、最系统详尽的表述,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历程,确切地说,就是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 (一)“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 1990年开始编制“八五”计划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时三年的经济全面治理整顿,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也正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面对国内外的重重压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主题。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人普遍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开始于他对中国世界地位的深刻忧虑。“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发布时间:2008-8-18信息来源: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柱石。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老问题,同时又面临不断产生的新问题的压力。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 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国创新的主力军。目前,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加工、贸易等领域,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目前中小企业在不少地方已形成产业群,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协作的基础,成为大企业配套的供应商。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小企业对外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中小企业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家居用品及轻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相当大比重;在电子通信设备产品、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中小企业出口比重也逐步提高。 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亟待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主委欧成中说,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局面不容乐观。一是创业条件难。截至2006年6月,中国有各类企业834.6万户。而日本1.3亿人口,就有企业660万个。在我国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出资额50万元,而德国只要25万元,德国人均收入却相当中国人均收入的50倍。所以,中国老百姓一般办不起企业。又如,我国增值税法规定,年销售额低于180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有些地方不给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增值税发票,造成中小企业很难经营。二是准入时间长。企业登记注册最快得一个星期,有的地方长达两个月。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登记只有2-3个审批环节,而我国则多达20个左右。三是生存周期短。现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生命力比较脆弱,据调查,小企业生存周期一般只有3-5年。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和界定标准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迅猛地发展起来,越来越表现出惊人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企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企业呢?理论上讲,小型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中、小三种企业类型的划分,但在确定大中小的标准上,应当使用一个相对性原则,即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和时间的不同,划分的标准就不同。美国和英国在定义小企业时,既有定性标准又有定量标准;有些国家则直接采用定量标准来定义小企业,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我国在2002年6月29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中小企业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同时该法还规定,我国中小企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 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新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正式出台。针对标准的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不但包括了工业,而且进一步包括了第三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因此从法律角度上的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更加准确的界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对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作用 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在扩大就业,活跃城乡经济,满足人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而进入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科, 它所提供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迫切地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 发展经济学肇始于结构主义的出现,该学派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某种使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若干假定前提不能适用的经济结构。钱纳里等人认为动态非均衡假设阐述了资源再配置潜力与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这是因为广泛存在的非均衡现象&隐含着通过减少瓶颈和再分配资源予以高生产率部门以加速增长的潜力,发展中国家的这种潜力可能大于发达国家。正因如此,结构主义是主张政府干预。结构主义的发展观,事实上不管是否受发展经济学家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多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 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分工组织和资源配置思想, 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富有解释力的,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的萌芽和起源。然而古典发展经济学家并未纯粹地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其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基本上适合于新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而且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经过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论和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 致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系统化和形式化, 进而发展成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 这样就在有意无意中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不发达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循环链”。从供给一端来看, 循环链表现为: 低实际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实际收入;从需求一端来看, 循环链可表述为: 低实际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利用不足——低生产率——低实际收入。在这两个循环链所形成的“多种因素的循环群集”的长期作用之下, 不发达国家无法摆脱贫困落后而处于某种“欠发达均衡状态”。总之,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们认为, 只要“恶性循环”存在, 就不可能依赖价格机制把经济发展的果实通过“涓流效应”扩展到穷人身上。就我国来说,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强势干预。通过国有国营经济实现工业化,从效果上看,

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摘要:就目前情况来看,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关键在于政府能不能保证市 场力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让市场而非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杜绝政府部门与市场争权,将本应由市场调节的经济现象由政府包办。政府与市场作用的相机选择,前提还是尊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只有在该进的时候才进,而不是过分进入,或者进了就不退。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庄严地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要求人们转变观念,特别是各级政府要根据市场经济特有的平等竞争的本质要求去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功能,以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完善。 关键词:政府经济市场作用 正文:一、化政府功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 (1)国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政府转变职能是我国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关键的一步,随着国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者,我们原先无所不包的父爱主义者——政府,又将发挥什么作用呢?如果把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转变理解为削弱政府权力,摆脱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那是极大的错误,相反,随着政府从繁琐的家长式计划管理中摆脱出来,强化政府功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自发的、盲目的市场调节,有它自身的种种失败形式,一般来说,由于“市场失灵”而需要行政干预的领域大体如下:(1)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当供过于求的现象出现时,大量产品的浪费就已经成为事实,而当市场供不应求的价格信号发出后,从信号反馈至产品产出,有一定的时滞,这在那些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部门表现尤为突出。为了减少经济波动,保持稳定发展,国家可在中长期预测的基础上,提供有关当前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信息,为企业和其他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经济 决策提供指导。 (2)某些宏观经济变量,如财政收支总额、信贷收支总额和外汇收支总额,是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市场自身的力量不可能使这些因素自动保持平衡,因而需要政府来管理。 (3)某些外部性存在,即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人如社会投资培养的熟练工人受到企业雇佣,企业不付培训费而得了一位熟练工人,由于道路和通讯的修建而使某一地段的房价上升等,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外部效益。而某些经济活动则导致外部其他人受损,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等,就给其他人带来了外部负效益,而这些都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个体成本之中,这是对市场机制有效率地配置社会资源的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时便需要政府进行干预,采取行政规则或经济奖惩的办法来加以处理。至于那些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在享用上又不具有排他性的 “共用品”,如社会治安,国防等的活动,一般更应由社会负责,而不能靠市场机制 第二,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更需要政府干预。 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正经历了30年代大萧条以后,才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

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展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全市“决战工业6000亿”战略部署的深入推进,我县中小企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8月,全县中小企业多项指标再创新高。 1、中小企业总量继续扩张。1—8月全县中小企业总户数累计15001户。其中民营企业累计1350户,个体工商户累计13651户。1—8月全县中小企业累计注册资金324314万元,同比增加51176万元,增长%。其中民营企业累计注册资金228642万元,同比增加35233万元,增长%;个体工商户累计注册资金95672万元,同比增加15943万元,增长%。注册资金在100—500万元间的企业381户,同比增加99户,增长%;注册资金在500—1000万元间的企业64户,同比增加10户,增长%;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39户,同比增加6户,增长%。1—8月新增民营企业230户,新增注册资金24729万元;1—8月新增个体工商户1566户,新增注册资金7734万元。 2、安置就业人数多。据统计,民营企业、个体工

商户安置就业人数4万余人,极大地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3、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对财税增长贡献增加。1—8月民营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4938万元,同比增长89%,实现增加值94882万元,同比增长59%;其中民营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73704万元,同比增长94%,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1150万元,同比增长59%。1—8月民营经济纳税总额26985万元,占财政同期入库数的61%,民营企业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已达25个。 4、民营经济促进返乡创业,带动全民创业成效显著。为策应县委、县政府提出“强工兴城争进位,立足生态促赶超,为建设区生态经济强县”目标的奋斗,我们突出抓好返乡创业这一重头戏,带动全民创业,收效明显。目前,园区经济65%为返乡创业企业,个体工商户85%为返乡人员所办,返乡创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景程实业、亚达实业、欧博制造、永强服装等一批返乡创业企业在园区崛起,成为县域经济的“领头雁”、“带头羊”。 尽管我县民营经济自己跟自己比有了较快发展,但是同先进地区相比,我县差距明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实力不强,骨干企业不多;二是企业中普遍存在融资难,发展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发表时间:2009-05-26T15:00:47.48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4月下旬供稿作者:胡岁才 [导读] 从管理体制、创新能力、融资渠道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办法。 摘要: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入手,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从管理体制、创新能力、融资渠道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1 中小企业的界定 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目前世界各国(地区)所设定的参照系标准各不相同。美国通常把员工在500人以下的企业称为小企业(small business),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小企业[1]。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出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下发了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该《通知》指出,《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的中小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企业标准的下限,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订大中小型企业的统计分类,并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国务院有关部门据此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不再制订与《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分标准;对尚未确定企业划型标准的服务行业,有关部门将根据2003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结果,共同提出企业划型标准。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该规定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 由此认为,我国中小企业是指根据企业的出资人的多少、经营活动的范围、与同行业大企业的比较、固定资产和企业员工规模划分的一类企业形态,具体是指那些企业的出资人是个人或一个群体、经营活动的范围除了营销活动均在本地进行、与同行业大企业的比较,规模相对较小、固定资产低于40000万元、年营业额数少于40000万元、企业员工不足500人的企业。 2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生活时报》的“美国的中小企业”一文报道,美国的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了99%的雇主,雇用了52%的工人,38%的高技术行业的工人,提供了51%的私营企业的产值,是新工作机会的源泉[3]。美国90年代以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目前被统计的1800万家欧盟企业中,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1792.4万家。中小企业的总产值占欧盟总产值的55%,吸收就业人数占到欧盟就业总人数的70%。日本拥有近650万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占全国职工人数的78%。在1998年,英国中小企业几乎涉足所有行业,创造了1000万个就业岗位,其产值占到除金融业以外英国GDP的42%。台湾,由于以灵活、机动的中小企业作为经济支柱,成为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最小的地区之一。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合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我国2003年6月底时的全国城乡全部,中小企业为1163万个,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推算,目前应当有832.4万个中小企业[4]。中小企业具有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创新的主体。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协调运行的基础性力量,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还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3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尽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地位,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当然,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方面的原因,还有环境的因素。 3.1 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家长式管理妨碍企业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经过是国有、集体、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完成的,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企业主要职务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权集中于企业主,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替代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它不适于企业规模扩大发展后的经营管理的需要,限制了企业向较大的规模发展。 3.2 中小企业普遍生产技术落后,创业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低下。中小企业自身固有的劣势,决定了多数中小企业无法独立地生存,而必须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成为大企业的配套企业或附属企业。中小企业自身也在搞“小而全”,盲目追求独立经营,不切实际、不顾条件地同大企业竞争,往往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举步维艰,甚至遭到淘汰。 3.3 融资难仍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无法成为沪深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需要在深圳中小板市场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目前的中小板规模层次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现行的中小企业上市门槛还相对较高。按照规定,企业发行上市的量化要求包括: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另外,上市周期长、成本相对高、融资规模小、再融资程序复杂等,也阻碍了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热情。根据这一规定,在全国2200家符合中小板上市条件的后备企业中,截止2007年10月1日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仅仅只有174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4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4.1 由于目前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是通过转改制而出现的,即通过“官造民营企业家”演变而来的,规范家族制企业的管理,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建设:①政府的指导和政策上的扶持力度要持续加强。一是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保护力度,让家族制企业的建设能走向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规范市场,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竞争的卖方市场,建立一个文明的消费市场,倡导品牌消费意识。②在政策上制定优惠的发展政策,如企业利税改革、企业融资等方面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向产业升级转变,走规模经营、高效发展的道路。③家族制企业要转变思想。排除"家长制"观念,接受先进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思想文化,紧随时代脉搏的跳动,走科学、民主、创新求变的发展道路,用制度管人。 4.2 积极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技术创新,实施专业化生产,实现“小而专”、“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强”,使人力、物力、财力得以迅速集中、快速反应,将是企业具有参与合作资格以及实施敏捷制造的前提。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才是创新能力的主体,企业核心能力的实现必须通过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存量和激发人力资本效益增量来达到。为此一方面要求企业完善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军事建设还是挺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经济。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崛起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所谓经济全球化,其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能够让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产全球化;其二,贸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资全球化;其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这样一把让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再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不可否认,经济的全球化可以给每个国家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但是一些大国所指定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也将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举步维艰。我们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将在这一阶段停留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前,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又要融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迎接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跃然而上居于人前。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外贸结构的优化,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外资的进入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建设,提高有关部门的效益,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也让我们学习到国外优质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 第三,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体制改革。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市场规则接轨,将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引进、学习、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从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体制改革,走出更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然,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还为我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去打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被削弱。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总体而言,这种让渡对于有关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够从中得到期望的各种回报。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会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也让人感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