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放射影像科图像质量诊断报告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

放射影像科图像质量诊断报告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

放射影像科图像质量诊断报告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

放射影像科图像质量、诊断报告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

为加强放射影像科图像、报告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影像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特成立我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并明确各成员职责。

一、放射影像科质量评价小组成员

组长:张泽明

成员:陈耀康张其林张钧王智清汪义成

二、放射影像科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1.放射影像科应建立图像、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诊断医师、高年资技师。

2.放射影像科图、报告像质量评价小组组长负责图像质量即报告质量评价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3.放射科技师负责影像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如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

4.影像诊断医师负责图像诊断的质量控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及时与技师及后处理人员技师沟通。

5.每月进行图像质量即报告质量评价记录,并将评价结果纳入个人月绩效考核。

[汇集]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汇集]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 汇总季度:2011年第四季度 汇总时间:2011年1月2日 汇总人员:孙万龙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1份CR照片有异物(纽扣),1份CR照片有遮线器边影,1份CR片颗粒粗糙。 2.1份CR照片忘记填写患者的年龄。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1%,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的资料,务必将这些资料填写完整、准确无误。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激光打印机、阅读器应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持打印机和阅读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4月4日 汇总人员:于清山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2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拉链和内衣上的胶字)。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R片有伪影,系IP板污染。 4.CT片未查出问题,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3%,无废片。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IP板暗盒影轻取轻放,竖立直放,避免碰撞、震动、跌落,远离放射源,避免强光照射,IP板应定期用脱脂棉及无水乙醇清洁。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7月3日 汇总人员:郑和永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4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文胸上的金属、拉链、内衣上的胶字和身上贴的膏药)。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0%,无废片。 整改措施: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放射科拍片质量,我科特别成立拍片质量评审小组,每月随机抽取CR片40-50张评测,CT20—30张评测。参照《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及《CT 影像质量标准》为基础.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力求放射科拍片质量逐步提高。 一。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1.组成: 组长:郑军 组员:韦万龙 郑和永 2.组长职责:负责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的管理,定期 检查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的图像质量评价情况,监督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工作的执行。 3.组员职责:在组长领导下负责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的具体工作,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出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汇报并采取措施。二具体要求内容: CR影像质量要求 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用片统一,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14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成人胸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除上述一般要求外,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 2、层次分明:参照《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中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 3、摄影体位标准:参照《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中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照射野大小合适: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CT影像质量要求 1.根据临床检查要求和疾病诊断需要,合理选择扫描部位、扫描参数、检查序列。 2.扫描范围必须包括整个被检查器官或部位。 3.选择合适窗宽窗位,因头部外伤的头颅CT扫描必须右骨窗。肺部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CT 扫描MR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

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七、对不按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按相关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为加强影像科图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影像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并明确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一、影像科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如: 组长: 成员: 技师组: 诊断组: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一)影像科应建立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影像科主任、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三)影像科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 (四)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图像诊断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与技师沟通。 (五)每月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详细介绍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评分标准细则 附表(一) 1.图像清晰度(10分)(一副图像显示不清晰扣1分) 2.图像均匀性(10分)(一副图像不均匀扣1分) 3.超声切面标准性(10分)(一副图像不标准扣1分,漏一个常规切面扣2分) 4.伪相识别(10分)(缺伪像图像相关图像扣5分) 5.彩色血流显示情况(10分)(缺规定血流图像一副扣2分)6.图像于超声报告相关性(10分)(缺报告相关性常规切面图像一副扣1分) 7.图像有无斑点、雪花细粒、网纹(10分)(一副图像有斑点、雪花细粒、网纹扣1分) 8.图像与临床疾病相关性(10分)(报告所选图像与疾病相关性无关扣5分) 9.探测深度(要占1/2以上)(10分)(一副图像未达到1/2扣1分) 10.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10分)(一副图像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不符扣1分)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评分标准 1.图像清晰度10分 2.图像均匀性10分 3.超声切面标准性10分 4.伪相识别10分 5.图像与报告相关性10分 6.彩色血流显示情况10分 7.图像有无斑点、雪花细粒、网文10分 8.图像与临床疾病相关性10分 9.探测深度(要占1/2以上)10分 10.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10分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 附表(二) 按照超声科常规切面操作规范规定细则如下: 1.肝脏:正常肝脏6个切面(第一肝门,门静脉二维图像,门静脉 血流频谱图像并有测值,第二肝门图像,肝脏工字状结构图像,肝左叶图像)。 异常肝脏8个切面(第一肝门,门静脉二维图像,门静脉血流频谱图像并有测值,第二肝门图像,肝脏工字状结构图像,肝左叶图像,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 2.胆囊:正常1个切面(显示胆囊颈部,胆囊底部) 异常2个切面(显示胆囊颈部+胆囊底部,异常部位图像) 3.胰腺:正常2个切面(胰腺的二维+彩色血流图像,显示胰头, 胰体,胰尾,) 4.异常3个切面(胰头,胰体,胰尾,胰腺彩色血流图像) 5.脾脏:正常2个切面(脾脏全长及脾门彩色血流图像) 异常3个切面(脾脏全长切面,异常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 5.泌尿系统:正常双肾2个切面(肾脏纵切面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异常双肾4个切面(肾脏纵切面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 6.膀胱:正常2个切面(膀胱三角,膀胱底部) 异常4个切面(膀胱三角,膀胱底部,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7.前列腺:正常3个切面(前列腺纵切面,前列腺横切面,前列腺彩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2016年修订) 一、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 2、层次分明 3、摄影体位标准: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5 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 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5

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50 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50 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 5~10 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5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50 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 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 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 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 5 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 5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 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放射科影像质量检查表

放射科影像质量检查表(普放) 检查日期:年月 日 一、投照:1、体位:准确√;不准确X 2、投照范围:完整√;不完整X;左右错误 A;号码错误 B 3、图像质量:合格√;不合格X; 4、有影响诊断伪影:无伪影√;伪影X;不影响诊断伪影≠ 二、报告:1、一般项目填写:完整√;不完整X;欠完整≠ 2、描述:用词不规范A;含义不清B;与结论不符C;不规范涂改D;病变描述不准确E;描述正确√ 3、结论:完整√;不完整≠;明显错误:X 4、签字:签名要求√;不符合要求≠;无签名:X 放射科影像质量检查表(CT)

年月日 备注: 一、投照:1、体位:准确√;不准确X 2、投照范围:完整√;不完整X;左右错误 A;号码错误 B 3、图像质量:合格√;不合格X; 4、有影响诊断伪影:无伪影√;伪影X;不影响诊断伪影≠ 二、报告:1、一般项目填写:完整√;不完整X;欠完整≠ 2、描述:用词不规范A;含义不清B;与结论不符C;不规范涂改D;病变描述不准确E;描述正确√ 3、结论:完整√;不完整≠;明显错误:X 4、签字:签名要求√;不符合要求≠;无签名:X 放射科影像质量检查表(MRI)

备注: 一、投照:1、体位:准确√;不准确X 2、投照范围:完整√;不完整X;左右错误 A;号码错误 B 3、图像质量:合格√;不合格X; 4、有影响诊断伪影:无伪影√;伪影X;不影响诊断伪影≠ 二、报告:1、一般项目填写:完整√;不完整X;欠完整≠ 2、描述:用词不规范A;含义不清B;与结论不符C;不规范涂改D;病变描述不准确E;描述正确√ 3、结论:完整√;不完整≠;明显错误:X 4、签字:签名要求√;不符合要求≠;无签名:X

(完整版)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河南省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制定本市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一)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二)放射科常规X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X线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三)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一)从事X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得X医师和放射科工作人员证。 (二)从事放射科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三)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一)室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二)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三)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告质量。 (四)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技师处理。如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五)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X影像质量标准 1.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影像图像质量评价表.doc

影像图像质量评价: 以每天阅片的形式对每一张图像进行评价,参加人员前一天夜班、当天 上夜班、白班、技术组人员。 日期:影像号:操作员:分数:内容备注扣分标准扣分 1.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2.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层次欠分明 5 3 被检查者部位、肢位置不正、照片上下、左右边缘不对 5 体位置准确,照片上称、体位不标准 下、左右边缘对称 4. 人为伪影如未去除金属物引起的伪影10 5. 运动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6. 设备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7. 拼音错误如‘ o’拼为‘ e’等10 8.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9. 图像重要标识错如左右 . 姓名 . 性别错误50 误 10. 造影片造影剂造影剂显影不均匀、充盈吧不满意55 显影均匀、充盈满意 11 图像后处理方法不准确,不影响诊断10 12. 检查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检查部位是否一致50 日期 : 影像号:操作员:分数:内容备注扣分标扣分 准 1.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2.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层次欠分明 5 3 被检查者部位、肢位置不正、照片上下、左右边缘不对 5 体位置准确,照片上称 下、左右边缘对称 4. 人为伪影如未去除金属物引起的伪影10 5. 运动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6. 设备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7. 拼音错误如‘ o’拼为‘ e’等 8.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9. 图像重要标识错如左右 . 姓名 . 性别错误50 误 10. 造影片造影剂造影剂显影不均匀、充盈吧不满意55 显影均匀、充盈满意 11 图像后处理方法不准确,不影响诊断10 12. 检查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检查部位是否一致50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 分,扣完为止 优:≥ 90 分良: 80~89 分差: 70~79分不合格:< 70 分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湖南省卫生厅下发的《放射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特制定本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 分工 1、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 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 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 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2、放射科常规X射线统一管理,放射科 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 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 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 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 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 师负责X射线检查和扫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 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3、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1、从事X射线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 培训,取得执业医师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 2、从事放射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 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3、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 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1、科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 射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2、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 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 查诊断报告质量。 4、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

超声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完整版)

《》 》 、 》《 、 》 》 、 资源县人民医院 物理诊断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 月份)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评价指标 一、科室管理(100 分)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 分值 100 评分 1、严格执行医疗 卫生管理法律、法 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 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技师均已注册。 有一名执业的医师未注册的,当月质控考 评为零分。 3、执业医师、技师无超范围执业。 发现一起执业医师超范围执业的,当月质 控考评为零分。 一票 否定 或倒 扣分 (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 到打 评为零分。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不符合人事科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做 不到 打×) 6、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2、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和岗位 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 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分。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 1 内容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分。 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 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 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制度,查对制度,病 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药事管理制度,交接班 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一至两名,不熟悉 20 3、医务人员严格 遵守医疗卫生管 理法律、法规、规 章、诊疗护理规范 和常规。 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 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护士条例》以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化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 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 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 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 和常规。 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 10 发现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能遵循医疗卫 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 常规的,酌情扣分。 16 4、制定本科室突 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和非医疗事 件)及医疗救援任 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无相应预案不得分。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无联系渠道酌情扣分。 12 10 5、建立卫生专业 技术人员梯队建 设制度、继续教育 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 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 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 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无科室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的酌情扣分。 无科室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和实施目标的 酌情扣分。 未进行考评的不得分。 6 8 8 1

放射科影像质量检查表

放射科影像质量检查表(普放)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备注: 一、投照:1、体位:准确√;不准确X 2、投照范围:完整√;不完整X ;左右错误 A ;号码错误 B 3、图像质量:合格√;不合格X ; 4、有影响诊断伪影:无伪影√;伪影X ;不影响诊断伪影≠ 二、报告:1、一般项目填写:完整√;不完整X ;欠完整≠ 2、描述:用词不规范A ;含义不清B ;与结论不符C ;不规范涂改D ;病变描述不准确E ;描述正确√ 3、结论:完整√;不完整≠;明显错误:X 4、签字:签名要求√;不符合要求≠;无签名:X

放射科影像质量检查表(CT )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备注: 一、投照:1、体位:准确√;不准确X 2 、投照范围:完整√;不完整X ;左右错误 A ;号码错误 B 3、图像质量:合格√;不合格X ; 4、有影响诊断伪影:无伪影√;伪影X ;不影响诊断伪影≠ 二、报告:1、一般项目填写:完整√;不完整X ;欠完整≠ 2、描述:用词不规范A ;含义不清B ;与结论不符C ;不规范涂改D ;病变描述不准确E ;描述正确√ 3、结论:完整√;不完整≠;明显错误:X 4、签字:签名要求√;不符合要求≠;无签名:X

放射科影像质量检查表(MRI )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备注: 一、投照:1、体位:准确√;不准确X 2、投照范围:完整√;不完整X ;左右错误 A ;号码错误 B 3、图像质量:合格√;不合格X ; 4、有影响诊断伪影:无伪影√;伪影X ;不影响诊断伪影≠ 二、报告:1、一般项目填写:完整√;不完整X ;欠完整≠ 2、描述:用词不规范A ;含义不清B ;与结论不符C ;不规范涂改D ;病变描述不准确E ;描述正确√ 3、结论:完整√;不完整≠;明显错误:X 4、签字:签名要求√;不符合要求≠;无签名:X

图像质量评价概述

在图像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对图像质量的评估变成一个广泛而基本的问题。由于图像信息相对于其它信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对图像信息进行合理处理成为各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图像的获取、处理、传输和记录的过程中,由于成像系统、处理方法、传输介质和记录设备等不完善,加之物体运动、噪声污染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带来某些图像失真和降质,这给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研究解决问题带来很大的困难。 比如,在图像识别中,所采集到的图像质量直接影响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又如,远程会议和视频点播等系统受传输差错、网络延迟等不利因素影响,都需要在线实时的图像质量监控,以便于服务提供商动态地调整信源定位策略,进而满足服务质量的要求;在军事应用方面,战场监视和打击评估的效果也取决于无人机等航拍设备所采集到的图像或视频的质量。因此,图像质量的合理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从有没有人参与的角度区分,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个分支。主观评价以人作为观测者,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力求能够真实地反映人的视觉感知;客观评价方法借助于某种数学模型,反映人眼的主观感知,给出基于数字计算的结果。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只涉及人作出的定性评价,它以人为观察者,对图像的优劣作出主观的定性评价。对于观察者的选择一般考虑未受训练的“外行”或者训练有素的“内行”。该方法是建立在统计意义上的,为保证图像主观评价在统计上有意义,参加评价的观察者应该足够多。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种: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绝对评价 所谓绝对评价,是由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按照某些特定评价性能对图像的绝对好坏进行评价。通常,图像质量的绝对评价都是观察者参照原始图像对待定图像采用双刺激连续质量分级法(Double Stimulus Continuous Scale,DSCQS),给出一个直接的质量评价值。具体做法是将待评价图像和原始图像按一定规则交替播放持续一定时间给观察者,然后在播放后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供观察者打分,最后将所有给出的分数取平均作为该序列的评价值,即该待评图像的评价值。国际上也对评价尺度做出了规定,对图像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并用数字表示,也称为图像评价的5分制“全优度尺度”。(见表1.1)

放射科图像胶片质量评价制度

红星医院放射科 图像(胶片)质量评价制度 一、目的:规范化放射科普放、CT、MRI等检查,持续改进放射科图像质量,为影像医师及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解除患者病痛。组织机构:科主任、质控小组、诊断组、技术组。 质控小组成员:XX XX XX 二、措施: (一)月评价 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抽查汇总。 人员:质量控制小组抽查,科主任负责核对、监督。 方法:抽查技术组每人10份,其中平片、CT、MRI各3份,全景口腔1份,如部分检查当月未参与可替换成其他检查。 标准:《放射科检查规范》 整改:发现个人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改正。对多发问题形成规范,组织讲课学习。 奖惩:月评价结果是绩效考核重要标准。 记录:技术组图像质量评价表。质控小组负责记录。 (二)月讲课 时间:每月第二个整周的周三中午,教学室进行。 人员:所有技术组及质控小组值班人员。 方法:讲课内容包括设备的维护、操作保养,新技术展望,放射科新

技术应用,后处理技术,检查规范,常见检查错误。 质控小组或诊断组医师在讲课结尾进行解剖教学。 标准:提前2周上交课件,进行审核、修改。讲课评分参照《放射科讲课评分制度》。 考核:进行课间提问,如需要可进行考试。 记录:技术组讲课记录本。讲课人负责记录。 (三)早交班 时间:工作日周二、周四,读片室。 人员:下夜班技师进行交班。所有技术组及质控小组值班人员参加。方法:抽查前一日检查图像平片、CT、MRI全景口腔各3份。 标准:《放射科检查规范》 整改:现场提问问题及时整改。 记录:技术组早交班记录本,详细记录问题及整改意见。交班人负责记录。 (四)日常工作 当班技师自查:当班技师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设备、进行相关检查。图像不合格应重新投照。投照结束后上传合格图像。 打片技师复查:打片技师对上传图像进行复查。不合格图像应指导当班技师投照。将合格图像打片。 诊断医师检查: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医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42681

汇总季度:2011年第四季度 汇总时间:2011年1月2日 汇总人员:孙万龙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1份CR照片有异物(纽扣),1份CR照片有遮线器边影,1份CR片颗粒粗糙。 2.1份CR照片忘记填写患者的年龄。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1%,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的资料,务必将这些资料填写完整、准确无误。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激光打印机、阅读器应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持打印机和阅读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汇总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4月4日 汇总人员:于清山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2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拉链和内衣上的胶字)。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R片有伪影,系IP板污染。 4.CT片未查出问题,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3%,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IP板暗盒影轻取轻放,竖立直放,避免碰撞、震动、跌落,远离放射源,避免强光照射,IP板应定期用脱脂棉及无水乙醇清洁。

汇总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7月3日 汇总人员:郑和永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4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文胸上的金属、拉链、内衣上的胶字和身上贴的膏药)。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0%,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激光打印机、阅读器应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持打印机和阅读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图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影像科建立图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二、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影像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三、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用片统一,用片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影像科管理与技术规范》X片影像标准。 (二)优质片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之间); 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 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 (三)良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1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 (四)差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2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 (五)废片标准 不能用于诊断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 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CT 扫描MR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

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七、对不按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按相关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 为加强影像科图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影像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并明确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一、影像科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如: 组长: 成员: 技师组: 诊断组: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一)影像科应建立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影像科主任、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三)影像科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 (四)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图像诊断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与技师沟通。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评分标准细则 附表(一) 1?图像清晰度(10分)(一副图像显示不清晰扣1分) 2?图像均匀性(10分)(一副图像不均匀扣1分) 3?超声切面标准性(10分)(一副图像不标准扣1分,漏一个常规切面扣2 分) 4?伪相识别(10分)(缺伪像图像相关图像扣5分) 5?彩色血流显示情况(10分)(缺规定血流图像一副扣2分) 6.图像于超声报告相关性(10分)(缺报告相关性常规切面图像一副扣 1分) 7?图像有无斑点、雪花细粒、网纹(10分)(一副图像有斑点、雪花细 粒、网纹扣1分) 8?图像与临床疾病相关性(10分)(报告所选图像与疾病相关性无关扣5 分) 9?探测深度(要占1/2以上)(10 分)(一副图像未达到1/2扣1分) 10.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10 分)(一副图像丄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不符扣1分)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评分标准 图像清晰度10分 图像均匀性10分 超声切面标准性10分 伪相识别10分 图像与报告相关性10分 彩色血流显示情况10分

图像有无斑点、雪花细粒、网文10分 图像与临床疾病相关性10分 探测深度(要占1/2以上)10分 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10分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 附表(二) 按照超声科常规切面操作规范规定细则如下: 肝脏:正常肝脏6个切面(第一肝门,门静脉二维图像,门静脉血流频谱图像并有测值,第二肝门图像,肝脏工字状结构图像,肝左叶图像)。 异常肝脏8个切面(第一肝门,门静脉二维图像,门静脉血流频谱图像并有测值,第二肝门图像,肝脏工字状结构图像,肝左叶图像,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 胆囊:正常1个切面(显示胆囊颈部,胆囊底部) 异常2个切面(显示胆囊颈部+胆囊底部,异常部位图像) 胰腺:正常2个切面(胰腺的二维+彩色血流图像,显示胰头,胰体,胰尾,) 异常3个切面(胰头,胰体,胰尾,胰腺彩色血流图像) 脾脏:正常2个切面(脾脏全长及脾门彩色血流图像) 异常3个切面(脾脏全长切面,异常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 5?泌尿系统:正常双肾2个切面(肾脏纵切面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 异常双肾4个切面(肾脏纵切面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 6?膀胱:正常2个切面(膀胱三角,膀胱底部) 异常4个切面(膀胱三角,膀胱底部,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 7?前列腺:正常3个切面(前列腺纵切面,前列腺横切面,前列腺彩色血流图像)

影像科报告诊断质量评价标准

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和质量评价标准 (一)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参照我科《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二)承诺出报告时间: 1、X线平片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小时;胃肠等特殊造影:当日出片。 2、CT、MR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4小时内(隔日上午9点30 分前)。 3、特殊病例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48小时内发出。 (三)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 1、良好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析。 2、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的:①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矛盾;②书写过于简单;③用语不规范;④病灶主要象征未描述错误;⑤字迹不清。 (四)读片及随访质量控制 1、每工作日读片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讨论意见及时作出记录。 2、每月及时登记病例随访结果并利用PACS及相关系统统计诊断符合率,结合诊断随访结果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病例学习,并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提高医师诊断水平。 读片及报告书写制度 (1)每日集体读片,安排在上午晨会后,由当班医师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示教,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诊疗质量。 (2)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进行充分讨论,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超声、核医学和各有关科室会诊解决。 (3)诊疗报告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描述和分析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作出诊断或提出参考意见。报告医师应签全名,并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负责复审签发。 (4)诊疗报告发出:急诊检查于完成后半小时内出报告(从检查结束到报告时间),普通X线平片2小时内出报告,CT、MR普通检查当日出报告,CT、MR特殊病例及特殊检查48小时内出报告。特殊情况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制度及标准量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制度及标准量 影像科诊断组及技术组每月底进行一次医学影像质量评价,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并由专人负责详细记录结果。 一、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最高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可信赖的医学影像信息,他由医学影像检查的正当化和成像过程最优化来体现。医学影像质量综合评价应以成像过程最优话的三条主线,给出影像综合评价标准: 1.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 2.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 3.同时充分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计量 二、常规X线影像质量控制 1.诊断学要求 2.影像显示标准 影像显示标准系指在照片影像上能显示特别重要的解剖 结构和细节,并用可见程度来表示其性质。可见程度的表征可分为三级: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只特征可见;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显示;清晰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清晰。以上规定的解剖学结构和细节能在照片上看

到。从而有助于作出准确的诊断。这取决于正确的体位设计、病人的配合以及成像系统的技术技能。 3.重要的影像细节: 这些标准为在照片影像上应显示的重要解剖学细节提供 了最小尺寸的定量信息。这些细节也许是病理性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 4.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以相应摄影位置的体位显示标准为依据。 5.成像技术标准:为满足诊断学要求所必需的成像技术的合理组合。成像技术条件的参数是:摄影设备、标称焦点、管电压、总滤过、滤线栅比、屏/片体系感度、摄影距离、自动暴光控制探测野、暴光时间、防护屏蔽,共10项。 6受检查者计量标准:影像综合评价标准同时给出各种摄影类型的标准体型下,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参考值。 7.照片影像特定解剖点的密度标准范围:密度是构成影像的基础,对比度是影像形成的本质。文本件设定的不同部位特定解剖点的密度范围,作为定量评价照片影像质量标准的参考值。

放射科评片标准

青木关中心医院放射科评片标准 为进一步提高我放射科拍片质量,我科特别成立拍片质量评审小组,每月随机抽取X线片30-50张评测,CT 20-30张评测。参照北京市《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及《CT影像质量标准》为基础。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力求放射科拍片质量节节高升。 一质量评审小组名单:组长:李俊 投照质量监督负责人:甘露赵双 组员:周锐周可吉胡杨 二具体要求内容: CR影像质量要求。 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用片统一,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14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成人胸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除上述一般要求外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 2、层次分明参照北京市《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中放 射科技术质量标准。 3、摄影体位标准参照重庆市《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 中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 无失真。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 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CR影像评价内容及方法 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5 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5 伪影 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5 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5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