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做好涉警舆情应对

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梁 伟 发

摘 要 公安舆论引导是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安机关做好新形势下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对于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

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要围绕“转变观念、及时应对、讲究策略、把握

主动”的工作思路,做到转变观念,提高应对涉警舆情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及时应对,加快建立

和完善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机制;讲究策略,不断提升涉警舆情处置水平。

关键词 公安机关 涉警舆情 应对

公安舆论引导是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涉警舆论引导工作,对于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涉警问题炒作汹涌的态势,广东省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和处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任务还十分复杂和艰巨,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紧紧围绕转变观念、及时应对、讲究策略、把握主动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涉警舆情应对工作,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对涉警舆情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和对敌斗争前沿,传媒发达,竞争激烈,各家媒体千方百计抢新闻、炒新闻,特别关注炒治安、炒公安。境外媒体对广东更是高度关注,敌对势力频频插手,极力造谣滋事、煽动蛊惑,将个别问题扩大化,单一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政治化。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被媒体炒作达九个月之久,2005年的汕尾“红海湾事件”被境内外敌对势力大肆炒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全省媒体的涉警负面报道达201篇次,网上涉警负面舆情98起。特别是“东莞大批儿童被拐卖”、“广州交警拒绝遭抢者求助”、“广州黄埔区涉警交通事故”等多起涉警炒作事件的发生,对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与此相比,一些地方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认识还不到位,在涉警舆情处置上存在着怕、捂、拖、虚等错误观念:怕,就是怕记者、躲媒体,面对媒体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捂,就是捂着不说或语焉不详;拖,就是推诿拖拉,不愿负责、不敢负责;虚,就是面对质疑心虚,不讲实话,企图蒙混过关。这些

作者职务: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

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涉警舆情引导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按照胡总书记指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一)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意识

舆论关注的问题就是社会的焦点,丝毫不能轻视和麻痹。尤其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各类新闻事件的传播、扩散可谓瞬间万里,信息共享全球同步,互联网上更是呈现一人疾呼、万人参与、百万人关注的状况,极短的时间内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如果重视不够、反应迟缓,必将陷入极大的被动。因此,各级公安机关都要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意识,一旦发现涉警舆情苗头,必须快速反应,主动应对,主动处置。

(二)树立舆情就是稳定的意识

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和对敌斗争复杂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影响的形势下,社会不稳定因素潜滋暗长,“触点”多,“燃点”低。哪怕是一起普通的案件、事件,都可能引发群众特别是网民不满,再经媒体炒作、放大,就可能演变成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去年贵州的“瓮安事件”、今年湖北的“石首事件”都是深刻教训。因此,要保持清醒头脑,将做好涉警舆情应对作为落实公安机关维护稳定责任的重要举措,一把手亲自抓,大力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努力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水平。

(三)树立舆情就是形象的意识

当前,公安执法工作处于空前开放、高度透明的社会环境中,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刀把子”,站在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上,民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随时会通过媒体的镜头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一旦执法失当,就会被媒体和舆论抓住不放,引发“舆论审判”,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从全国涉警舆情的形势看,可谓“天天有新闻、周周有事件、月月有风暴”。为此,公安机关一定要牢固树立舆情就是形象的意识,通过加强舆情引导和公安工作的正面宣传,树立公安机关阳光、公正、文明、规范的新形象,增强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

二、及时应对,建立和完善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是否建立健全是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成败的关键。公安机关要把完善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作为加强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着力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对于发生的重大涉警事件要第一时间准确定性

准确定性是成功处置的前提。发生重大涉警事件,必须第一时间查清事实并准确判定事件性质,为事件的进一步处置和舆论引导提供准确的方向和依据。要迅速判明发生的事件是普通的刑事、治安案件,还是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利益冲突事件,还是由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策划的政治事件;是偶发事件,还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事件;是公安机关执法过错引发的事件,还是由于群众误解造成的事件。只有定性准确,应对才会有原则、有思路,措施才会有针对性。今年韶关“6?26”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和韶关市公安机关迅速判明事件性质,将其定性为一起群体斗殴治安案件,一方面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现场、疏散隔离参与斗殴的员工,3天内分阶段滚动发布5篇新闻通稿,有效应对了复杂的舆情形势,为事件的顺利处置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定性准不准,既是对公安机关领导工作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公安机关处置重大涉警突发事件能力的检验。

(二)对于发生的重大涉警事件要第一时间协调联动

涉警舆情引导涉及公安工作方方面面,必须整合资源,联动处置,形成合力。一是领导处置

要联动。凡遇重大突发事件,领导要将调查处置与舆论引导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密切跟踪,准确分析、预测舆情走势,对容易引发炒作的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及时开展应对处置,使舆论引导贯穿处置工作的始终。二是上下要联动。发生重大涉警事件,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要协调联动,确保口径一致、步调一致、处置得力。必要时省公安厅要派出舆情引导人员到一线与当地公安机关共同做好事件调查和新闻发布工作。三是警种要联动。在涉警舆情应对工作中,指挥中心、宣传、网监、法制等警种和涉案(事)件的部门实行捆绑运作,既要各司其职,分别做好舆情信息汇总研判、敌社情排查掌控、案件侦破,新闻发布、有害信息删除封堵等工作,又要协调联动,发挥联动处置的最大效能。在处置今年4月的汕尾陆丰市村民集体驾船出海事件中,省公安厅第一时间派出宣传、治安、刑侦部门领导赶赴事发现场,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共同开展处置;边防部门及时联系香港水警遣返出海人员;国保、宣传部门与指挥中心一同掌握、研判舆情,及时发布新闻通稿,多个部门联动,使事件发生不到24小时就得以圆满处置。

(三)对于发生的重大涉警事件要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掌握舆论话语权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快”,即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如果公安机关“失声”,谣言就会有市场、有阵地、满天飞。公安不说话,别人就会说话,甚至有的人趁机乱说话。因此,发生涉警突发事件后,公安机关领导必须第一时间决策,舆论引导负责部门必须第一时间与党委宣传部门和媒体沟通联系,将正面声音通过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布。用客观、公正的报道抢占话语权,用事实、数据和实例赢得群众信任,用权威的信息稳定群众情绪,向社会公众表明公安机关进一步查清事实、妥善处理事件的决心,表明负责任的立场和态度,给予公众郑重承诺和信心,从而抢占舆论先机。一些处在维护稳定工作一线的干部和长期研究群体性事件的专家提出了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四小时”,认为能否抓住事件发生后的四个小时及时处置是成功化解危机的关键,其核心理念就包括第一时间主动发布权威信息主导舆论。去年11月5日,珠海市发生一起泥头车连续撞死5人撞伤19人事件,恰逢举办珠海航展,大批记者要求到事件现场采访,网上评论铺天盖地,矛头指向公安机关执法不当、政府隐瞒事件真相。为此,公安机关在案发后三小时内即发布新闻通稿,公布事件真相,掌握了舆论主动权。去年,广东省公安厅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的指示精神,专门下发了《广东省公安机关应急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办法》,对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范畴、权限、原则以及运作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特别强调各地第一时间发布事件信息的,不需请示批准;不发布信息的,必须经上级审批。

(四)对于发生的重大涉警事件要第一时间查控不实有害信息

大多数网络舆情具有从众心理,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属于多数人的观点,就会更加坚持;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多数人不同,就会产生被孤立心理,从而放弃自己的观点。因此,加强对虚假苗头信息和不实言论的封堵查控,防止其形成舆论气候非常重要。在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工作的同时,还要及时查控各类不实信息和造谣人员,防止网上不实言论和有害手机短信等形成规模和气候。对散播虚假信息的造谣人员,要落地查实,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在处置韶关“6?26”事件中,公安机关通过实时掌握网上舆情动态,对发布造谣信息的人进行落地调查,并及时依法处置,为舆论引导争取了主动。

三、讲究策略,不断提升涉警舆情处置水平

涉警舆情应对是一项高度敏感复杂的系统工程,策略得当,可以大事化小、难事化易;策略失当,则会小事变大、大事搞砸。因此,要做到因情施策,讲究方式方法,采取更佳工作方案。

(一)实事求是,决不护短

不可否认,在一些涉警突发事件中,公安机关的工作被动是由于互联网或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造成的。但必须承认,也有相当数量的事件,是由于公安机关和少数民警执法不作为、乱作为

或执法不公正、不文明、不规范造成的。因此,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查清事件真相,对确属公安机关自身过错或民警工作失误引发的,一定要实事求是,正视问题,决不护短,取信于民。要把握权威性原则,与案(事)件有直接关系的公安机关和民警个人应回避参与调查,必要时请上级公安机关或第三方权威部门进行调查、鉴定和发布,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及时发布公安机关的改进措施,引导舆论朝着有利于公安机关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抱有侥幸心理编造谎言、发布不实消息企图蒙骗群众,往往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仅平息不了群众的情绪,反而引起群众更多的怀疑和不满。

(二)掌握分寸,留有余地

涉警舆情应对尤其是新闻发布要十分讲究技巧,公安机关要按照速报情况、慎报原因、由简到繁、滚动推出、留有余地原则,注重把握媒体需求和公众心理,灵活应对,达到最佳宣传效果。首先,要统一口径,不能你说一套他说一套,早上说一套晚上说一套。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要拿捏到位,公布事件真相不等于要将案件所有过程公之于众,比如侦查方法、工作手段等涉密内容就不能公布。其次,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过头。在尚未完全查明事件真相情况下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必须留有余地,既不能说没有十分把握的话,自绝退路,也要向社会和公众表明查清事件真相和依法处置的态度、决心,树立负责任的形象。再次,要把握尺度,不能引火烧身。在一些重大、敏感、热点问题引导上,要综合判断各种复杂因素,权衡利弊,注意选择好时机、把握好尺度,适时适度发布信息,绝对不要说含糊其辞、事实不清的话,更不要引火烧身。

(三)善待媒体,善用媒体

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舆情时,要树立善待媒体、善用媒体的理念,将媒体和记者更多地视为做好公安工作的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增强与媒体的联系,在涉警报道中切实坚持帮忙而不添乱、分化而不激化、求实而不炒作、引导而不误导的原则,挑选公信力强、与公安机关长期合作的媒体“先说话”、“说公道话”。如在处置肇庆封开县村民围攻民警事件、清远英德市英红茶场群众打砸派出所事件中,公安机关都积极联系媒体,及时向媒体提供事件正面信息,通过及时发布,将各种负面炒作消除在萌芽状态。2007年,广东省和广州市公安机关与媒体配合协作,大力宣传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便衣大队牺牲民警陈世豪的先进事迹,一抢劫团伙成员看后深受震撼,主动到《南方日报》揭露犯罪团伙内幕。《南方日报》迅速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提供相关案件线索,配合公安机关打掉了一个作案累累的抢劫团伙,之后又推出相关系列报道,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效果,对震慑犯罪、维护治安起到了积极作用。事实证明,只要坚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就能实现警媒良性互动、合作双赢。

(四)注重培训,提升素质

当前的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无论对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还是对基层民警都是一项新课题,没有一成不变的做法照搬照抄,必须在干中学、干中练。因此,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提高水平十分重要。首先,要突出培训的重点。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宣传部门领导、新闻发言人和网络评论员、公共关系联络员,培训内容是重点提高舆情引导的能力和应对媒体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涉警突发事件,能够立即展开应对处置并收到良好效果。其次,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围绕建国60周年、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开展培训,年内分级组织有关民警轮训一遍。再次,要创新培训形式。根据工作需要,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现场分析、网上自学等方式开展培训。

转变观念、及时应对、讲究策略,最终的落脚点是把握主动。涉警舆情应对是一场特殊的工作,只有打赢应对舆情的每一场战斗,才能抢占整个舆论制高点,牢牢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改变以往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虽然是巨大付出却被一个“豆腐块”大的不实报道抹杀的尴尬局面,改变涉警舆情应对的被动局面,为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环境。

责任编辑 张 华

完善应对机制 化解舆情危机

完善应对机制化解舆情危机 ——《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热点问题》讲座听后感 当前,网络正日益成为社情民意的高度聚集之所。加强网络舆情趋势研判,并视情进行应对、引导与处置,及时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是网络时代政府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题中之义,也是必须认真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聆听了国家行政学院龚维斌教授的《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热点问题》讲座,深受教益,其中,由网络舆情处置不当而屡屡引发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尤使我深思。我感到,要妥善化解舆情危机,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做到预防在先,有备无虞。现提出如下粗浅思考: 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准确掌握舆情是有效应对的前提。为此,应当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工作组织架构和工作机构,研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坚持“早发现、早汇报”的原则,24小时全天候浏览收集网上各类舆情,分析评估发展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鉴于网络信息存在来源复杂、更新快速、传播广泛等特点,特别是海量的特性,需要着手建立从事收集舆情信息的专业队伍,通过专业网络技术手段辅助人工收集、整理舆情信息,及时预警并提出舆情处置建议,按照规定迅速上报,以利及时应对。 强化舆情引导机制。积极引导舆情是有效应对的关键。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快速反应,正面回应”原则,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及时在网站主页上发布正面权威信息,以真相和公义化解诱发负面舆情的“酵母”,积极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有重大影响的舆情,要协调主流媒体,集中、重磅推出相关报道,引领社会舆论。 完善舆情处置机制。有力处置舆情是有效应对的核心。按照“确认事实,妥善处置”的原则,在以官方渠道实施正面信息有力覆盖的同时,要对收集整理到的舆情抓紧判明信息真伪,分析舆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抓住引发舆情危机的根结点见招拆招,对引发舆情的虚假情况进行澄清,强化针对性和引导性,力争尽快平息危机。。同时,组织网络评论员,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对提出的负面置疑进行反驳,增加社会支持性力量,推动舆情向良性方向发展。 确立舆情责任追究机制。责任落实是有效应对的保证。应明确舆情应对和引导的每一阶段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严格实行工作考核与责任追究,促使相关工作同志时刻保持敏感性,守住警戒线,确保重要舆情无遗漏,即时处置无懈怠,尽最大可能减少舆情危机发生的几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 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媒体作用逐渐加强,“躲猫猫”等网上涉警舆情事件频发,公安机关动辄成为网上炒作的负面典型,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成为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网上涉警舆情的源头是网下发生的涉警事件,是互联网言论自由、传播快速的特点放大甚至扭曲了事实的真相,才会形成危害我们公安机关形象的负面舆论。涉警事件可以预防,但不能预知。涉警事件发生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危机公关,正确应对网上舆论,塑造公安机关正面形象,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的特点 一是新闻网站易于将涉警事件作为“卖点”。主流媒体、网站及网民对网络涉警事件关注度持续较高,部分新闻网站将涉警事件信息作为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点击率的重要手段。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国网络涉警舆情事件数量明显增加,仅网上流传的涉警报道及帖文就达900余篇。部分网站还开设专门的“法治”版块,对涉警舆情事件进行持续跟踪报道。 二是部分新闻网站乐于将涉警事件炒成“热点”。部分新闻媒体热衷于追踪涉警事件,参与炒作,推波助澜。个别网站对涉警事件及相关新闻报道、转载热情极高,特别是针对恶性涉警个案,一些地方媒体频频派出记者,深挖内部信息,专访当事人,进行追踪报道,随后将网民的评论以新闻形式报道,周而复始,推动炒作不断升温。 三是利益相关方倾向于将涉警舆情当作“支点”。涉警事件当事人及利益群体常常借助互联网进行舆论造势,给公安机关施压,试图提高与公安机关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当事人通过互联网“现身说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能够迅速转变网上舆论导向。 四是广大网民习惯于将涉警事件当成“看点”。据CNNIC统计,上网浏览新闻仍是我国广大网民的主要网上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日常获取的信息量极大,使得网民上网浏览新闻只选择感兴趣的查看。而涉警事件正是除与自身利益相关信息之外最能引起兴趣的一类新闻,因此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各种评论观点纷至沓来。 二、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是涉警负面舆情高发的背景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分配结构日趋复杂,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引起很多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对党和政府不满,造成群体性事件多、刑事案件多、不稳定因素多。而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专政工具,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职,必然处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第一线,容易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甚至敌视。与此同时,公安工作涉及面广、窗口单位多,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使公安民警的一举一动完全处于群众监督之下,工作中出现的小瑕疵很容易被放大,一旦发生涉警事件,公安机关立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也让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观点和意见,让各种情绪自由发泄,必然造成偏见和不满肆意横飞,也必然造成部分受过打击或因公安执法活动而利益受损的网民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公安机关进行攻击、污蔑,甚至虚构情节,编造谣言,以达到诋毁公安机关形象的目的。 (二)部分公安民警自身存在问题,是造成涉警舆情事件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总体上说公安民警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有一些民警执法为民理念不牢,法制意识淡薄,存在特权思想,导致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公安民警形象。互联网匿名隐身的特点,让群众找到可以任意发泄不满的空间。于是公安机关的问题被放大、活动被歪曲、形象被丑化。一旦有媒体披露警方执法行为存在问题,或确实存在违法违纪情况,网民的批评、攻击性言论就会铺天盖地而来。如贵州“瓮安事件”、云南晋宁“躲猫猫事件”、我省“六警察打死一社会青年事件”等,无论事实真相如何,网民先入为主认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网络舆情信息阶段性工作总结 我县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办公室于2011年8月成立,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研判,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现将本办自成立以来所开展的工作作阶段性总结如下,同时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上网氛围。 1.强化管理,加强沟通。 2011年8月初,由我办牵头组织网警、桂北人社区、融水好门户等网站、论坛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相关网站、论坛负责人做好对涉及较敏感问题的相关言论、帖子,认真审核把关,同时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配合我办的工作。 2.强化文明上网意识。 根据全国创建“文明网站”活动视讯会议精神,按照创建“文明网站”活动总体部署,2011年10月为我县创建“文明网站”活动宣传、整改月。我办积极协助县文明办开展此项工作,推动县内网站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到网站建设和日常管理之中,防治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在网上泛滥,引导县内网站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遏制网络色情、暴力、欺诈、侵权、低俗等行为,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搞好网络舆情信息监控、收集和整理工作。 根据领导的要求,认真好履行本办的工作职责,搞好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工作。每天安排好值班人员,负责对涉及本县的相关舆情进行监控,并在每天下班前跟分管领导汇报当日舆情信息。在重大会议、重要庆典活动、重大项目建设期间,安排专职人员做好24小时监控,并落实舆情汇报工作制度。 三、妥善处置好网络舆情事件。 1.从2011年8月份至2012年3月,我办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处置涉及我县的舆情事件8起。在每一起网络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我办于第一时间与领导汇报,并根据领导指示及时组织舆情涉及的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判舆情的可能走向,制定相应的处置办法,通过跟帖引导舆论、在主流媒体发布新闻通稿、冷处理、删帖等处置措施,使网络舆情事件逐渐平息,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搞好处置后的监控汇报工作。 2.从2011年8月份至2012年3月,我办要求县内相关网站、论坛删除报道失实的相关帖子、言论36条,同时在相关网站、论坛做好舆论的正面引导。 3.从2011年8月份至2012年3月,组织3份相关答复材料报到市委宣传部网络科并由市委宣传部网络科在地方领导留言板上答复1次。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网络舆情快速传播提供了一个载

舆情管理篇_第十七章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舆情管理篇 第十七章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第一节国外的经验和做法 “网络舆情”这一概念在中国被提出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在实践的丰富程度上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如今,网络舆情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研究吸取国外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亦有裨益。 一、美国:奥巴马竞选团队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团队基于Web2.0模式建立了竞选门户网站,该网站包括当时先进的社交网络工具,具备充分交互功能的“奥巴马答复中心”,可以让网民向竞选团队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网站支持网络支付功能,为奥巴马筹集到超过4.4亿美元的竞选经费。此外,奥巴马团队通过“脸谱网”使奥巴马拥有200多万好友,在“My Space”网站拥有41.5万个朋友,并通过搜索引擎设置关键词广告扩展奥巴马的政治宣传,通过“YouTube”为奥巴马树立正面的政治形象。 奥巴马的互联网竞选团队拥有多达百余人,全方位关注和竞选相关的网上舆论并进行引导。团队中包括许多高素质精英,既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学者,也有“谷歌”、“脸谱网”、“eBay”的CEO或创始人等互联网企业高管,甚至还有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顶尖玩家。互联网竞选团队成功运用网站宣传、网络广告、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捐款、社交群体、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软件等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为奥巴马竞选创造了有利的网络舆论环境,为竞选奠定良好的基础。团队还建立了“反诽谤网站”,全面反击各种针对奥巴马的谣言,并提供相关“真相”视频,或呼吁网民现身说法进行辟谣。 2008年2月,一张奥巴马身着索马里传统服装的照片在网上出现,引起人们对奥巴马与穆斯林关系的猜测,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但其竞选团队事先已做好应急预案,开动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迅速应对,通过网络渠道发起声势浩大的舆论对竞选对手团队进行反击,树立起奥巴马受冤的形象,扭转了不利局面,支持率不降反升。 二、日本:政府对应急事务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日本在《灾害对策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灾害救助法》、《建筑基准法》、《地震保险法》等;并通过修订《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自卫队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从立法角度对应急事务形成了制度性的总体设计,建立了完整的应急法律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在传统舆情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将网络舆情的发现与处置也归并其中:一是在传统机构内阁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增设部门,24小时全天候工作,迅速搜集和分析包括网上来源在内的与灾害等应急事务相关的信息。二是日本各地都建立了都道府县的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对所属地区进行监控或进行救灾指挥,并通过信息网络与所属地区各类管理部门联系,保证信息通畅和救灾行动实施。三是多渠道发布预警性信息,如在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通过厚生劳动省网

某市涉警网络舆情处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某市涉警网络舆情处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涉警网络舆情处置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各地工作开展不尽相同,但整体上仍处在摸索时期。某市公安机关在公安实践中,对涉警网络舆情处置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建立了一些制度机制,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涉警网络舆情处置缺乏重视 某市公安机关一些领导及民警不够重视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常常忽略负面舆情的处理,负面舆情敏感意识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为隐蔽性和虚拟性是网络中的显著特征,所以,网络舆情认识上,绝大部分的公安民警都有待提升,以致涉警网络负面舆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难以得到及时处理。一方面,多数公安民警的思维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求,还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安业务工作中,对网络涉警舆情敏感性和关注度的欠缺,使得对负面舆情影响力评估失准,面对网络负面舆情往往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一些公安民警在涉警网络负面舆情的态度上缺乏积极性,远见性差,预防工作没有做到位,舆情处置意识不够。比如在某幼儿园幼童牙齿脱落事件中,正因为处警单位及民警对此事舆论走势缺乏前瞻与远见,错失此事负面舆情预防的最佳时机,以致在此事后续发展中公安机关被舆论牵着走,一些谣言及质疑随之而来。如果基层公安局机关及民警能够重视涉警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提高负面舆情处理意识,那么某市相当一部分涉警事件不会发展成涉警网络舆情。 2、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某市各级公安机关虽然在公安实践中建立了一些机制来应对处置涉警网络舆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较大规模涉警网络舆情之时缺少兼具统一与完善特征的有效机制。一方面,公安机关各单位还不擅长负面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没有充足的行之有效应对经验 和方法。当涉警负面舆情出现时,公安机关各单位往往各自行事,缺乏统一部署,各单位联动效果差。另一方面,部分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在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应对和处理中的决策能力不够,在爆发性与突发性负面舆情面前很是被动,没有在思想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无法从容的面对大众和媒体,以致引发了各种质疑。比如,某派出所辅警仪容不断涉警负面舆情处置过程中,涉事单位领导缺乏联动协作意识,并没有第一时间诚恳接受社会监督作出回应,而是选择删帖处理。此不但没有平息舆情,反而将该事件推向舆论中心,使公安机关形象严重受损。 3、涉警网络舆情处置中存在“三怕” 在处置涉警网络舆情过程中一些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存在怕曝光、怕媒体、怕和群众打交道的心理,处置起来缩手缩脚,严重影响应对效果。第一是怕曝光,一旦发生涉警事件涉事单位首先想到的不是回应群众质疑而是遮遮掩掩,试图满混过关,这样更挑起了公众质疑心理,最终酿造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其次是怕媒体,由于公安机关面对媒体时态度与行为上过于谨慎和消极被动等,无形之中和媒体形成了对立关系,基层这种情况往往更加突出,导致媒体报道失实甚至存在恶意扭曲。第三是怕和群众打交道,舆情危机形成后,由于有些涉事单位怕和群众打交道,缺乏社情民意获取渠道不能正面回应群众质疑和关心,往往导致人们对民警产生误解和偏见,舆情危机愈发突出。如在处置王某兰被诈骗案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由于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精选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精选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下面是由作者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舆情工作总结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精选【一】今年,信息科坚持以宣传舆情、信息、调研和网络工作为重点,本着全面、及时、准确、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宣传调研信息与舆情信息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带给服务,为实现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目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截止到10月份中宣部发舆情信息200篇,其中中央领导批示14篇,中宣部发业务通讯单篇一篇。省委会宣传部发4篇,商丘发工作信息在全市处于前3名的位置。调研工作今年共报调研8篇,其中《永煤文化现象的调查》、《永城着力做大做强面粉产业》分别被《河南日报》和公安部办的《社会与法》第一期发表。今年永城新闻网与大河商丘;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处理工作;与搜狐网对接进行网上直播了19、20届中国围棋名人战实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应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信息调研在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在开展宣传信息调研工作中,我们深入研究,正确定位,提出了信息调研工作为加强和改善宣传思想工作,为加强党的执政潜质服务的总体思路,按照这个思想,提升了信息调研工作的地位,畅通了信息调研工作的路子,提高了做好信息调研工作的用心性,从而带动了全年的宣传信息调研工作。 二、抓强化,夯实信息工作基础

做好宣传信息工作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宣传信息队伍,为此,我们一向为培养宣传信息队伍作发奋。今年召开4次宣传信息专题会议,研究工作,培训队伍,已经初步在全市构成了较良好的宣传信息运行工作机制。 1、职责分解到人,分解到单位。建立了信息工作职责分解制度,并对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及宣传文化系统一级机构上报信息的数量、质量及资料做了具体的要求,分解到每个月,落实到每个人,并把信息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强了督查检查。 2、突出重点。围绕重点工作,挖掘重大题材,发挥重要作用,要求信息员务必深入基层搞调研。凡是上报中宣传部的重要信息,我们要求信息员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透过切身体会,深刻明白相关活动的重大现实好处。 三、抓优化,提高信息工作质量 信息稿件质量不高,就没有交流传播的价值,即便是数量多,也无济于事。因此,我们把提高信息的质量作为信息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信息质量第一”的观念,推动信息工作由“收集”向“加工”转变,花大力气加强信息调研工作,探索“初级信息一调查研究一深度信息”的路子。为此,我们提出“四抓”:宏观信息抓高度,不断增强政治职责感和政治敏锐性;经验信息抓深度,科学归纳宣传思想工作的典型经验;常规信息抓角度,透过开掘、加工和提炼,使信息新意迭出;突发信息抓速度,建立限时报送、严格审核、职责追究机制。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范文

怎么写好一份络舆情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呢?下面是由为你精心编辑的络舆情工作总 结,欢迎阅读! 络舆情工作总结一 我县络舆情信息管理办公室于20 年8 月成立,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立足本 职工作,认真做好络舆情信息的监控、研判,络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现将本办自成立以来所开展的工作作阶段性总结如下,同时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上氛围。 1.强化管理,加强沟通。 20 年8 月初,由我办牵头组织警、桂北人社区、融水好门户等站、论坛负责人召开专 题会议,明确要求相关站、论坛负责人做好对涉及较敏感问题的相关言论、帖子,认真审核把关,同时在发生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配合我办的工作。 2.强化文明上意识。 根据全国创建“文明站”活动视讯会议精神,按照创建“文明站”活动总体部署,20 年10 月为我县创建“文明站”活动宣传、整改月。我办积极协助县文明办开展此项工作,推 动县内站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到站建设和日常管理之中,防治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在上泛滥,引导县内站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遏制络色情、暴力、欺诈、侵权、低俗等行为,营造文明健康的络环境。 二、搞好络舆情信息监控、收集和整理工作。 根据领导的要求,认真好履行本办的工作职责,搞好络舆情的日常监控工作。每天安排好值班人员,负责对涉及本县的相关舆情进行监控,并在每天下班前跟分管领导汇报当日舆情信息。在重大会议、重要庆典活动、重大项目建设期间,安排专职人员做好24 小时监控,并落实舆情汇报工作制度。 三、妥善处置好络舆情事件。 1.从20 年8 月份至20 年3 月,我办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处置涉及我县的舆情事件8 起。在每一起络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我办于第一时间与领导汇报,并根据领导指示及时组 织舆情涉及的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判舆情的可能走向,制定相应的处置办法,通过跟帖引导舆论、在主流媒体发布新闻通稿、冷处理、删帖等处置措施,使络舆情事件逐渐平息,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搞好处置后的监控汇报工作。 2.从20 年8 月份至20 年3 月,我办要求县内相关站、论坛报道失实的相关帖子、言论36 条,同时在相关站、论坛做好舆论的正面引导。 3.从20 年8 月份至20 年3 月,组织3 份相关答复材料报到市委宣传部络科并由市委宣

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导控工作

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涉警网络舆情 导控工作 摘要:以郭美美事件为切入点,本文在探讨网络舆情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明确了公安机关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导控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公安机关;网络舆情;涉警事件 自2011年郭美美事件在网络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公众对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三年后的今天郭美美由于涉嫌赌博而被落网,这种信任危机并未能解除,反而激起了网民对公安机关处理事件的态度及动因的激烈质疑。因此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成为了摆在公安机关能力建设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 1、涉警网络舆情的界定 涉警网络舆情是指网民针对发生在一定的事件和空间内的围绕公安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产生和持有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社会政治态度、情绪和观点的总和,它反映的是网民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诉求与警方进行互动

的动态发展过程[1]。 2、网络舆情的传导机制 网络舆情案件的有些是基于现实的社会性事件而传播的,有些则是纯粹的谣言散播,但总体而言网络舆情通常都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形成和扩散、高涨、波动、消退[2]。网民出于有意或无意的目的以特定的形式将相关事件传播到互联网上并发表自己对该事件的理解和看法,随着关注人数的增多,大量的网民会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舆情集聚速度会以指数形式上升,在全社会构筑舆论高潮;这种高潮不会一直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高潮阶段形成的舆情会逐渐沉寂,但有些悬而未决的事件会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因为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引发新的高潮,这就是舆情的波动阶段,以郭美美事件的发展为例,自2011年爆发,由于事件中所涉及的相关人物、相关部门的事件真相未能水落石出,公之于众,于是在2014年郭美美被捕后再次掀起了舆论高潮;在事件得到公正处理或网民有新的关注目标之后,这一舆情便会慢慢淡化,最终沉寂。 3、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通常都具有易爆性、即时性、丰富性、广阔性等特点,涉警网络舆情通常更为复杂,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涉警舆情蝴蝶效应显著[3]。许多涉警舆情事件的

最新网络舆情工作会议主持词(精选多篇) 演讲 讲话 致辞

网络舆情工作会议主持词(精选多篇) 第一篇:合浦县2020年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会议召开合浦县2020年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会议召开 5月25日上午,合浦县2020年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会议在县委党校教学楼一楼学习报告厅召开。这次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市委、市政府有关网络舆情应对的文件精神,总结回顾了我县2020年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对2020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并就如何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进行专题培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思奇作了专题讲座,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林德光主持会议并作了讲话。各乡镇党委书记、宣传委员,县直各部、委、办、局、人民团体、县法院、检察院、人武部主要领导和办公室主任,各中学主要负责人,卫生系统主要负责人约2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梁思奇结合自己担任领导和记者的亲身经历,采取深入浅出的方式就网络舆情应对及媒体采访作了一场生动的讲座,使与会者颇受启发,博得了阵阵掌声。他说,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影响巨大的新兴媒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并成为人们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为政府了解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要,维护群众利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网络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对党和政府部门提出了新

的要求。他从三个方面就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和网络舆情应对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二是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是领导干部分内之责;三是网络舆情和媒体采访应对技巧。 林德光在讲话中对去年我县网络宣传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202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全县网络宣传管理 战线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方针,坚持网络宣传与网络管理并重,抢抓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大力提升网络管理执行力,维护县委、县政府良好形象,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二是政府门户网站改版,访问量明显提升,成为宣传合浦的新亮点;三是建立《合浦新闻网》,搭建宣传新平台;四是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凸显宣传成效;五是快速反应,积极妥善处理网络突发事件。同时他对存在的问题,如责任不明、应对迟缓、经验不足、方法不恰当等问题进行剖析。 如何做好2020年我县网络宣传管理工作?林德光提出明确要求:一是突出抓好网络宣传队伍建设,提升网络宣传整体水平;二是健全网络管理工作机制,增强网络宣传管理运行活力。三是开通并办好《合浦新闻网》,充分发挥新闻网主阵地作用;四是加强换届期间网络舆情监控,为换届工作顺利完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26T17:12:14.2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葛燕1 赵阳2 [导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逐年増加,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互联网进行纯粹的监控也开始变得困难重重 1.濮阳市公安局河南濮阳 457000;2.濮阳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逐年増加,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互联网进行纯粹的监控也开始变得困难重重。在众多不稳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涉及网络舆情的案件也开始成为了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首要的难题,给和谐社会的推进带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人民政府的公信力,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涉警;网络舆情 1涉警网络舆情的内涵 舆情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围绕重大社会实践的发生、进展和变化,人民群众对国家管理阶层产生的看法与态度。有学者认为舆情是指个人及群众在特定历史阶段时期对自身关系以及关系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所持的态度和意见。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人们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利用互联网传播自身的态度和意见,其拥有的力量是巨大的,若无法有效引导和控制,对社会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涉警网络舆情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表达自身对涉及警方事件及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简而言之就是涉及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涉警网络舆情对警方工作的展开、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公安机关性质以及工作的特殊性,人们会关注涉警网络舆情,但是在鉴别真伪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公安机关的形象受损。 2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原因探究 2.1舆情涉及部门众多 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整个过程都会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和机构。例如:在一起失独人员聚众上访省政府案例中,失独人员上访诉求政府机关应当在其晩年生活中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一事件牵涉到:省政府办公厅、维稳办、市级政府的办公厅、维稳办、省市级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以及公安机关控申处、特警、交警、国保支队、网监支队、宣传处等众多部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这种事件的管辖权单位众多,职责交叉,职权划分不明。一旦舆情爆发,很难第一时间划清责任,导致推脱、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以最快的速度控制舆情,影响舆情的处理,从而造成隐患。 2.2制度设计仍需优化 目前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设计不合理,走不出“自由与管制的二元籓篱”,摆脱不了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二元对立的运行模式。科层制具有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和扁平化的社会管理范式。随着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的“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简称“网管办”)更名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互联网言论自由的“个人-企业-政府”三角关系替代了传统的“个人-政府”二元对立,是对言论自由思考中政府与个人、公与私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但二元对立的治理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没有有效的规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力边界,“大政府、小社会”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科层制结构和二元行政运行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现出了各级政府对当前网络舆情治理角色的错位。 2.3公安机关公信力缺失 涉警网络舆情近几年高发的现状,有其决定性的根源存在的,它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影响的背景之下造成了涉警网络舆情事件频频发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差距逐渐的缩短,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步一步的接轨,贫富的差距也开始慢慢的显露出来,贫富阶层的分化造成了社会矛盾开始逐步积压,高速的经济发展需求致使一部分土地被征收,也有一部分转型企业进行裁员。贫富差距的增大使得一些人出现仇富心理,也有一些官员开始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开始了玩弄手段来中饱私囊。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大众出现仇富、仇权、仇官的心理。所以一旦有涉警事件发生,极易被一步一步的抹黑从而造成公安机关的形象大大损毁,使得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大幅度丧失。 3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 3.1提高对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的重视 从涉警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可以发现,舆论升级的重要原因是各级公安机关没有充分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部分领导对网络的认知水平不高,错误的估计了舆论对群众情绪的影响;部分领导认为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的影响不大,没有重视涉警网络舆情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社会形象的影响,对涉警网络舆情也保持着错误的观念;部分领导由于没有掌握正确引导舆论的方法,当涉警网络舆情出现时,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干预,部分领导则认为清者自清,不需要多加解释,甚至认为过段时间事件就会平息下去。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提高领导应对和引导涉警网络舆情的重视,充分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作用,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将合理引导涉警网络舆情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3.2建立涉警网络舆情引导控制机制 针对涉警网络舆情,公安机关应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通过专人负责管理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管理机构则对涉警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进行统一的调度。例如:研究涉警网络舆情处理方法、成立涉警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确定各部门的职责与义务,使涉警网络舆情处理流程系统化和规范化。以弘扬科学发展观、主导涉警网络舆情为目的,选择舆情管理人员为引导者,通过官方网站或官方微博收集网民的意见,跟踪报道时事新闻。例如:微博大V江宁公安在线,其是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的官方微博,其主要通过发布相关时事新闻、解答网友的提问、说明不实事件的真相,其以幽默风趣的风格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截止至2016年12月已有近200万粉丝,且被网友们戏称为“江宁婆婆”。 3.3强化自身媒体建设 毋庸置疑,公安机关要在涉誓舆情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就要让其正面形象深入人也。例如:积极开设公安机关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主流的社交媒体传达公安部门的信息,并且加强和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良好的互动,有助于涉答舆情工作的展开。开展"互联网+"业务主动设立网络宣传员和评论员,及时地发布涉警舆情信息,强势引导网络舆情。同时,公安机关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发布道路情况、防火防盗常识、开设反电信诈骗网络报警平台、网上110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和贴也的关怀。同时,公安机关要在专业的宣传人员和评论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上多花些功夫,以使得专业人员能够对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进行积极的宣传。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此类人才的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以实际的网络舆论引导效力来界定一个网络舆论宣传员的优秀与否。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精选3篇)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精选3篇) 【第1篇】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安监局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宣传处置工作,密切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网络舆情宣传处置工作按照县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服务大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成立网宣工作领导小组 1.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网络舆情宣传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我局通过“金堂县公众信息网”、“中国·成都”、“政务微博”等网站,落实专人负责,凡是符合正面宣传的法律法规政策、各种活动、文章、信息等进行及时上传。政务微博每天都会上传1-2篇原创信息或图片,转发评论2-3篇帖子,积极完成县上安排的网络推广任务。建立了完善的网络发言人队伍,做到了具体落实网络宣传和舆情回应工作。 2.保障网宣工作的必要工作经费,确保了所有电脑都能上网,并给相关工作人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及相机,以方便采集信息图片和能发送即时信息。 二、舆情处置 1.局网络宣传工作人员能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每天早到晚退,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确保不漏掉任何一条宣传信息和处置

一条舆情信息。 2.局网络宣传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涉及本单位的各类民生诉求等信息,在要求时限内做出回复或回应,解决合理诉求,确保舆情稳定。目前共接收到1条关于本单位的网络舆情咨询帖,回复率和办结率均达到100%,确保了网络问政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网络宣传 我局积极弘扬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做好网络舆论工作,利用县委宣传部指定的网站进行宣传。要求全年发表本部门的正面宣传帖子不少于22篇,当前统计本单位共发帖23条,已提前完成县委宣传部的要求。目前,我局微博粉丝数已达289人,发表原创185篇,发布信息74条,完成省、市、县安排的网络推广68件,全面完成县委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 四、档案管理 认真做好了网络宣传和舆情处置等方面的资料归档工作,包括发帖、跟帖、转帖、回复及网络信息宣传等情况的记录。 五、下一步工作 积极处置《舆情快报》等事项,消除网上不良影响。积极响应网络宣传工作,妥善处置重大舆情,注意扩大本单位的知名度和处置舆情危机的方式。 【第2篇】乡镇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20xx年我乡的网络舆情工作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政府应如何应对舆情危机分析

政府应如何应对舆情危机分析 在过去的公共舆论管理中,政府和传统媒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事件还未酿成舆论危机时就被政府所知,政府可以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但是,在网络广泛应用、多媒体共同传播的今天,政府对舆情的预测无法及时到位。另外,多媒体共同传播的传播体系使得各种舆论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十分复杂,政府很难对舆论的产生以及发展方向加以判定,所以政府无法及时预测舆论所产生的危机。 捷讯安舆情监测中心对此做了专门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对策如下: 建立完善的政府舆情监测机制 “危机管理依赖于信息交换能力和危机管理者依据收集的信息制定有效行动方针的能力。”掌握充足的信息是收集和监测舆论危机的前提,同时也是处理舆论危机的关键因素。政府在多媒体共同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收集信息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建立全国范围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通过舆情调查了解公众诉求和公众舆论,并且对于公众的意见给予及时反馈。舆情调查可采取文献研究、社会调查、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网络调查、舆情直报点、内参、信访工作、网络论坛等形式。通过舆情调查获得全面的信息,政府才能进行有效的公共舆论管理。

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领域出台的一项新举措,保障了公众的舆论权、知情权。舆论危机发生时,政府是公众最可靠的信息来源之一,政府所发布的公开、公正的信息就成为对抗负面信息的利器,同时也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政府的信息公开透明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并成为处理危机事件的典范。 疏通公民表达渠道 化解舆论危机必须疏通公民的表达渠道,保证舆论的社会沟通能力。长久以来,我国的舆论传播形态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达,而不是双向对称的沟通和交流。在多媒体共同传播的今天,这种舆论传播形态明显不适合时代的发展。在舆论危机发生的时候,政府应当确保公民行使舆论权、参与权的权利,保证双向信息传播的畅通,才能对公众诉求进行及时的反馈,在第一时间化解舆论危机。 捷讯安舆情监测中心 国内最好的名人口碑分析、企业品牌监测、大数据统计分析产品,捷讯安你的选择没有错。网络报道掐指知,与我讯息第一晓。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Summary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work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今年,信息科坚持以宣传舆情、信息、调研和网络工作为重点,本着全面、及时、准确、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宣传调研信息与舆情信息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实现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目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截止到10月份中宣部发舆情信息200篇,其中中央领导批示14篇,中宣部发业务通讯单篇一篇。省委会宣传部发4篇,商丘发工作信息在全市处于前3名的位置。调研工作今年共报调研8篇,其中《永煤文化现象的调查》、《永城着力做大做强面粉产业》分别被《河南日报》和公安部办的《社会与法》第一期发表。今年永城新闻网与大河商丘链接;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处理工作;与搜狐网对接进行网上直播了19、20届中国围棋名人战实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信息调研在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在开展宣传信息调研工作中,我们深入研究,正确定位,提出了信息调研工作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服务的总体思路,按照这个思想,提升了信息调研工作的地位,畅通了信息调研工作的路子,提高了做好信息调研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带动了全年的宣传信息调研工作。 二、抓强化,夯实信息工作基础 做好宣传信息工作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宣传信息队伍,为此,我们一直为培养宣传信息队伍作努力。今年召开4次宣传信息专题会议,研究工作,培训队伍,已经初步在全市形成了较良好的宣传信息运行工作机制。 1、责任分解到人,分解到单位。建立了信息工作责任分解制度,并对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及宣传文化系统一级机构上报信息的数量、质量及内容做了具体的要求,分解到每个月,落实到每个人,并把信息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强了督查检查。

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一)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能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处置; (4)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各科室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一)研判预警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

涉警网络舆情特征研究

涉警网络舆情特征研究 【摘要】涉警网络舆情由于其主体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具有非同于一般网络舆情的独特特征,表现为:敏感性、问责性、非理性、非线性等四个方面。正确认识涉警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对于把握涉警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警察;涉警网络舆情;特征 涉警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借助网络这一传播载体,围绕某一涉警热点事件,所表达出来的态度、信念、倾向的综合。涉警网络舆情由舆情主体和客体因素、涉警事件因素、舆情空间因素、态度和倾向因素等部分组成,并与一般舆情的特征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涉警网络舆情的敏感性 涉警网络舆情由于聚焦点直接指向公权力及民生领域相关矛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具有较大的敏感性。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公共意志而设置的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权力代表,是联系党和人民的桥梁,是贯彻党的总路线的纽带。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始终走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前沿,以应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凸显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使公安工作必然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媒体关注的焦点,使自身处于舆情的风口浪尖之上。 另外,“在当下中国,大众利益常遭官方侵犯,而民间组织活动受到严格限制,法制化表达渠道遭遇阻隔。”以“仇警”“仇官”“仇富”为代表的网络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上盛行,他们愈发追求公平公正,反对权威主义,追求自己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服务职能及质量水平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一旦出现涉警舆情信息很快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的泄洪口,极易引起社会舆论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指责与批评,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所以涉警网络舆情的敏感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公权力与私权力之间的矛盾的敏感性。 二、涉警网络舆情的问责性 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公安机关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的治安行政和刑事执法机关,作为政府的公权力部门,掌握着法律赋予的广泛权力,这些权力与每位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公安机关必须接受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涉警网络舆情是公众通过互联网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履行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作为一种重要的异体监督力量,表达了公众对公安民警执法行为、执法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批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