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晋城历史名人

晋城历史名人

晋城历史名人
晋城历史名人

陈龟王叔和慧远荆浩张廷翰刘羲叟孔三传

萧照郝天挺秦略郝经贾鲁常伦郭鎜

郭鋆王国光张五典张慎言陈廷敬田从典张敦仁

祁土贡刘知章贾景德原石民陈立志孔祥祯周玉麟

赵树理王春卫恒石岩宋德仁江地田耕

陈龟字叔珍,东汉泫氏(今高平市)人。其家世代为边将,称雄塞北,使

匈奴不敢肆意入侵。龟少怀大志,练习骑射,武艺超群。汉顺帝永建元年(126),龟举孝廉,累官五原太守。顺帝永和五年(140),拜使匈奴中郎将。汉桓帝时,

羌人一再骚动,杀戮汉官,蹂躏人民。桓帝让陈龟出任度辽将军,屯兵五原。龟

临行时,上疏桓帝,建议减轻并、凉租税,更换不良牧守,剪除奸残恶党。桓帝

采纳了他的建议,首先更换了幽并刺史,免除了并、凉两州一年的租税。龟到任后,处处节省开支,息兵养民,因此人民皆感其德,豪强皆畏其威。

王叔和(西晋)原名王熙,字叔和,著名医学家,祖籍高平,现在高平市王

寺村仍有王叔和使用过的药碾、碌碡、舂药的百臼等文物古迹,石臼上有晋泰始

三年(267)题记。王叔和“博通经史,洞识修养之道”,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他一生钻研祖国医学,从事医疗实践,致力于医学著作,编写出我国第一部脉学

专著《脉经》。书中记录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对24种脉象及其主病作了详尽的

描绘阐述,同时,根据五脏六腑、阴阳营卫阐述了各种病理的变化,还围绕着脉

理论述了各种疾病的顺、逆、虚、实和各项治疗原则,对杂病脉证、妇女小儿脉

证也作了详述。《脉经》不仅在我国医学上是个创举,而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

起了积极的作用。王叔和的另一功绩是汇撰整理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医学论著。

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但由于战乱,多有散佚缺漏,王

叔和进行了认真校正,把《伤寒杂病论》重新编撰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两书,才使这两部书能传之于后世,2000多年来,中医学界把它称为“方书之祖”。除此之外,他还撰有《脉诀》、《脉赋》、《脉诀机要》、《小儿脉论》

等书。

慧远(523─592)北周隋初高僧,俗姓李,祖籍敦煌,世居高都霍秀里

(今泽州县霍秀村)。6岁时藏阴寺的昙始度为弟子,16岁赶邺学法,博读佛经,学成后返回高都青莲寺。北周武帝建德七年(578),北周灭齐,周武帝入齐都邺,下令废佛经、毁佛像,并召齐境500名僧入邺,当庭宣布废佛。慧远隐居于

太行山中静修。周静帝即位后,恢复佛法,慧远才出山,住持于蒿山少林寺。隋

开皇七年(587),隋文帝召6名德高望重的僧人入京统管天下僧尼之事,慧远位

居第一。慧远一生著述很多,主要有《大乘义章》、《大涅槃经义记》、《十地

经论疏》等,共200部100余卷。慧远早年居于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硖石山的

青莲寺,在寺外有一天然石台,台为掷笔台。相传慧远注成《涅槃经》后说:

“如果我的注疏符合禅理,笔当驻空。”遂掷笔于空,果然笔在空中稍作停留,

这掷笔台即成为当地的名胜。

荆浩字浩然,后梁沁水人。他出生于士大夫之家,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

在许多方面都颇有造诣。他精通经史,尤善诗文,在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是他在

绘画和绘画理论方面的巨大成就。他的绘画题材极为广泛,不仅画山水鸟虫,也

善画人物、神像。荆浩作画勤奋,注重自身修养,在艺术上不懈地追求,并把自

己的高尚情怀融入于绘画中。他成为“能变前古成规开后世之基业,大有影响于

画坛者。”他的传世作品有《四季山水》、《山峰》、《桃源》、《天台》,特

别是《匡庐图》最有影响,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他的绘画理论专著《笔法记》是我国绘画史上较早的专论之一,详尽地叙述绘画的艺术形式、创作方法、绘画

构思的手段和对“笔墨”的要求,是我国绘画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转折。

张廷翰(981—969)北宋武官。陵川人。初事后汉。后周时随世宗平淮南立

军功,任殿前散都头都虞侯。宋朝建立后,领并州刺史。南征扬州有功,升为控

鹤左厢都指挥使。太祖乾德年间兴师伐蜀,廷翰为归州路行营军马都指挥使,于

夔州打败后蜀军,乘胜攻城掠地。以功升侍卫马步军都虞侯,领彰国节度使。卒

赠侍中。

刘羲叟(1018—1060)北宋天文学家。字仲庚,泽州(今晋城)人。中进士

后寓于乡中,为欧阳修所赏识。称其“博涉经史,明于治乱,其学通天人祸福之际”,“议论有出于古人,文字可行于当世”,两次向朝廷推荐。入朝后历任大

理评事、秘书省著作郎、崇文院检讨等。长于星历、术数。宋真宗时,奉命编修

唐史。历时11载,编成《历志》6卷、《天文志》3卷、《五行志》3卷,为后

人研究唐代天文、历法的重要史料。由他主持编修的“崇天历法”被称为“羲叟

历法”。

孔三传说唱艺人。北宋泽州人,生卒年不祥,是诸宫调的创始人。他“首创

诸宫调,士大夫皆能诵之。”孔三传吸收当时的大曲、转踏和民间流传乐曲加以

发展,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组成若干或长或短的套数,用以说唱长篇故事。诸

宫调不仅对当时大曲的演唱形式是一个突破,而且对后来戏剧规模由小到大的发

展也有很大影响。据记载,元朝杂剧的兴起,与孔三传开创的诸宫调有直接关系。

萧照南宋画家。字东生,阳城人,靖康(1126—1127)年间,拜画家李唐

为师,尽得其真传。绍兴年间补迪功郎,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松石,

笔重墨健、气势森严。真实感强,且“穷工极妍”,有“景会意先,笔游神外”

之妙。在当时画坛颇有影响。宋高宗曾为之亲笔题诗“云白断处斜阳转,几曲青

山献画屏”。《中国绘画史》称其“画山水人物异松怪石,苍浪古野,书名于树

石间,所画能使观者精神如在名山胜水间,忘其为画”。

郝天挺(1160—1217)金、元教育家。字晋卿,陵川鲁山村人。世代业儒,

教授乡里,终身以教书为业。为人严峻直傲,教学重德,以“读书不为艺文,选

官不为利养”为宗旨。金文学家元好问,少时随父居陵川,曾从师于天挺。贞祐

中居河南,卒于舞阳(今属河南)。

秦略(1162─1228)字简夫,自号本溪老人,金代陵川人。父名事轲,卓有

诗名,又善书法。秦略出生于世代书香家庭,也以写诗见长。少年时,因举进士

不第,即弃学不任,专以写诗为业。著有《西溪集》,已佚,《中州集》存诗十

余首。

郝经(1223—1275)元代国信使。字伯常,陵川人。郝天挺孙。幼遭金末

兵乱。金亡后迁居河北,家贫好学,被守帅张柔、贾辅延为宾客,教育诸子,得

读两家藏书。曾从学赵复,研习程朱之学。蒙哥汗三年(1253)初,应召对忽必

列言治国安民之道,深得赏识,留在王府。九年,随忽必烈攻鄂州,建议与贾似

道议和,北返争取汗位。中统元年(1260)以翰林侍读学士充任国信使,奉诏使宋,被奸相贾似道拘于真州达16年。元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列再次兴兵攻宋,郝被释。回归途中患病,至大都不久去世。被稽留16年间,以著述为事,写

成《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级演》、《原古录》、

《玉衡真观》、《行人志》等。有《陵川集》传世。

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高平人。少年时聪明好学,胸怀大志,

长大后谋略过人。元延示右、至治年间,两次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授东平路

儒学教授,后改任潞城县尹,屡升至户部主事。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召贾鲁为宋史局官。历任中书省检校,监察御史、山北廉访副史、工部

郎中等职。至正八年(1348)二月,元政府在济宁郓城设立行都水监,以水利专

家贾鲁为都水使者。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诏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充总治河

防使,进秩二品,授以平章。他面对奔腾咆啸的黄河,采用疏、浚、塞并举的方略,疏河之南,塞河之北,浚河之漕。这次“治黄”,兴工之大,用人之众,耗

资之多,役夫之劳,成效之高,都是空前的,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河防建设的理论。元之后的水利专家念他的功绩,山东、河南有两条河流均名“贾鲁河”。

常伦(1492─1525)字明卿,号楼居子,沁水端氏樊庄人,祖籍曲沃。常

伦出身于世宦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学薰陶,五六岁时就落笔不俗,奇语惊人。15岁便写出著名的《笔山赋》,颇受当代知名文人李崛峒、何仲默的赏识,

在士林间崭露头角。特别是他的散曲造诣尤深,是当时北方著名的散曲家,在文

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著有《常评事集》四卷,《常评事写情集》二卷(现藏北

京图书馆)。

郭鎜字允新,明代高平人。嘉靖十一年(1532)与其堂弟郭鋆同中进士,

一时传为美谈。后进选为庶吉士。嘉靖二十年(1541)出任会试考官,会考结束

后任检讨之职,后改任修撰,主编《大明会典·壬子典》。会典修成任祭酒,主

管国子监,对监生重身教,谨章程,以经术为教,后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郭鎜

博闻强记,明《春秋》,善词赋,一生著述颇丰,有《翰林诗稿》、国学文集、《家居集》等。

郭鋆(1499─?)字允重,明代高平人。正德十四年(1519),郭鋆20岁

中秋闱第四名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中第四名进士。历任工部、礼部、刑部、户部四科给事,多有建树。曾就天下户口版籍管理、清理盐法等重大问题上疏皇帝,均被采纳。后历任太常少卿、工部右侍郎,先后总管芦沟桥、元雷殿、宝源

局等修建工程,并督修京师外城,竣工后,被赐予金帛,加食尚书俸禄致仕。郭

均写文章古雅简练,著有《一泉文集》。

王国光(1512—1594)明代大臣。字汝观,号疏庵,阳城县人。嘉靖二十三

年(1544)进士,授吴江知县,历兵部主事、户部右侍郎。隆庆四年(1570)起

为南京户部尚书,再次总督仓场。神宗即位,还京理户部事。有才智,掌国计,

多有建树万历五年(1577),任吏部尚书,采实政,别繁简,责守令,恤卑官,

罢加纳,以功加太子太保。所辑《万历会计录》,为张居正改革赋税制度、推行“一条鞭”法的主要依据,后成为明、清两代赋税制度准则万历十年(1582)被

参擅支工部银万两修建大房等,神宗责其“欺君蔑法”,遂冷落闲住。后念其劳,命复官致仕。著有《王疏庵率意稿》。

张五典(1555─1626)字和衷,号海虹,沁水窦庄村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行人司行人,继选升户部江西司主事。1601年差管天津粮仓,

不久继任员外郎。1605年任山东布政司参议分巡济南道。在此期间,五典利用政

务闲暇,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实地勘察泰山高度。万历三十九年(1611)张五典

经过在4300多个测量点上进行测量,终于成功地测量出“泰山的坡距里程为14

里又80余步,泰山的垂直高度为368.34丈。”明代每尺约合今0.32米,拆合1182.3米。假如当时张五典从泰山门户红门宫起测量,加上此处的海拨250米,共计1482.3米,这与今天精密测量泰山海拔1524米的精确数据非常接近。张五

典圆满完成测量后,撰写《泰山道里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天启

元年(1621)任太仆寺少卿,第二年任南京大理寺正卿。1623年乞终养,加升兵

部尚书。

张慎言(1577—1645)明大臣、诗人、书法家。字金铭,号藐山,阳城县屯

城村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山东寿张、曹县、清河知县。泰昌元

年(1620)升任陕西道御史。天启初(1621)出督京畿屯田,提出官种、民种、

佃种、军种、屯种5法。并让逃荒关内的难民“以无家之众垦不耕之田”。致垦

田扩大,粟谷添加。天启五年(1625)遭诬陷被发配肃州(今甘肃酒泉)。复起

后任太仆少卿、太常卿、刑部右侍郎。因违圣意,于崇祯三年(1630)再次被革职。崇祯十一年(1638)复被起用,任工部右侍郎,力主重生产、轻赋税,不被

采行。曾7次上疏辞归,不准。后迁任南京户部尚书,掌右都御史事。崇祯十七

年(1644)五月,福王在南京即帝位,慎言任吏部尚书,曾上疏“中兴十议”,未予采行。请退后,寄居安徽芜湖、宣城。不久,南明灭亡,慎言患病,戒药不治而卒。慎言工书法,与大书法家董其昌齐名。

陈廷敬(1639─1711)清代大臣、学者。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阳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初任庶吉士。历秘书院侍读、翰林院倚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月,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上疏在产铜之地停止收税议案被采纳,铜产增加,钱价平衡。奉诏纠察云南巡抚所欠军用钱粮90万两,并予严惩,京城内外官吏慌惧。编修《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和《鉴古辑览表》。任纂修《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手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和《康熙字典》等书的总裁官。善诗,著有《午亭文编》、《三礼指要》等。卒谥文贞。

田从典(1652─1728)字克五,号峣山。阳城通济里(今东关)人。康熙戊辰(1688)进士。初任广东英德知县,后任御史、左右通政、光禄寺卿、兵部侍郎、左都御史、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雍正三年(1725)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从政30多年,性甘俭约,食无兼味,家无厚产,门无杂宾,有清白宰相之称。雍正帝亲书“清谨公方”四字赐赠。卒谥文端。著有《峣山集》。

张敦仁(1755─1833)著名数学家和汉学家。字仲篙,号古愚,亦号古腴,学界称古余先生。阳城县润城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初任吉安、庐陵知县,后任松江、苏州知府,调江宁府,管理江南十府粮道。他博学多识,在数学

方面成就最大。南宋秦九韶的《求一术》和元代李冶的《天元术》等数学著述,

未被时人所解,明中叶后几至失传,直到清代,经张敦仁等人发掘、阐述得以保持、发展和应用。著有《辑古算经细草》、《开方补记》、《求一算术》、《求

一通解》、《尔雅图考》和《资治通鉴补正略》等。

祁土贡(1777─1844)清代大臣。字竹轩,又字寄庵,高平孝义里人。嘉

庆元年(1796)进士。历任河南粮盐道、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刑部右侍郎

等职。道光九年(1829)任广西巡抚,镇压瑶民起义。道光十三年(1833)调抚

广东。在任期间,为防英军侵略筹修海防,改建虎门炮台,武装农民,屯田储粮,编练义勇,擢升刑部尚书。鸦片战争爆发,为靖逆将军奕山督办粮饷。后任两广

总督。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包围四方炮台时,曾附和奕山派出广州知府余保绳

为英军解围。次年兼署广东巡抚。后病逝。

刘知章(1870─1940)字理斋,高平北诗村人。1894年中秀才,后获选拔贡,派往沁县任知县数月。清光绪三十年(1904),清廷派科甲出的士子出国留学,

刘知章被派往日本,在东京铁路学堂习工。归国后,他协助詹天佑测设了第一条

自建铁路─京张铁路。山西筹建同蒲铁路时,他被请回太原参加测设。与此同时,刘知章在太原海子边创办了铁路学堂,培养铁路人才。同蒲路停建后,经留日同

学介绍,在省财政厅、省烟酒公卖局任科员,后任长治烟酒专卖分局局长。1920

年协县祁鲁斋办山西晋城大德针厂,任副董事长。1930年辞职。抗日战争中,他

不愿做亡国奴,积极投身于抗日工作,先后送子孙参加抗日队伍,奔赴前线。

贾景德(1880—1960)民国官吏。字煜如,号韬园,沁水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任招远、郯城知县。1910年后,任阎锡山都督府秘书监、政务厅长,并在沁水县开设当铺包揽盐务。1942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铨叙部长、中央检察委员会委员、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秘书长。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后,任公务人员考试委员长、考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检察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著有《韬园诗集》、《韬园文集》。

原石民(1903─1966)泽州县高都镇人。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是山西颇有声望的国画家。他创作的山水画,线条刚劲,造诣颇深,得到过齐白石、陈师曾、董寿平等人的高度赞赏。其作品《江南景》参加以1946年举办的全国第一次美术作品展览。五六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在《山西画报》、《山西农民》、《火花》等报刊、杂志发表。《百家争鸣》一幅,曾获全省头等奖。

陈立志(1904—1942)字超然,泽州县山耳东村人。1924年在太原一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晋东南特派员。1926年在晋城濩泽中学发展中共党员,创建第一个党支部并为负责人。随后任中共晋城地方执委书记、晋豫八路军驻晋城办事处副处长等职。1940年冬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张鸿恩杀害。

孔祥祯(1904─1986)泽州县巴公镇北堆村人。1925年11月经陈立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山西省委秘书。同年底,经党组织保送赴苏联列宁格勒学习。1930年回国,被中共中央派往陕北特委任军委书记。在陕北工作期间,孔祥祯领导和组织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纵队,指派谢子长为总指挥,刘志丹为副总指挥,开展了陕北的工农武装斗争,训练了一批军事干部,积蓄了革

命力量。1931年初,调往河北省唐山地区任军委书记。不久被捕。出狱后,于

1935年先分配到太原,接着调往北平。根据北平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孔祥祯参与

营救北平反省院61名同志出狱的工作。1936年下半年,孔祥祯被派往西安市张

学良部做兵运工作。“西安事变”后,孔又被派往场虎城的38军中做高级参议,

主持军队干部训练班,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蒋介石编遣东北军和西北军,同

时清除这两个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孔祥祯为避免通缉,便回陕北解放区。1942年,孔任 129 师情报处长,1944年调任皮(定均)徐(子荣)支队统战部长,在豫

西地区领导游击战争,专做地方工作。1947年8月,孔祥祯跟着刘邓大军挺进大

别山,先后担任中共县委书记、行署专员、地委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副

部长、城市工作部部长等职。建国后,孔祥祯历任国家建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书记、轻工业部党组书记、第一副部长等职。“文革”期间,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孔祥祯被诬为“叛徒、内奸、特务”,轮番批斗,在监狱关押8年之久,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以致下肢瘫痪。1978年底,孔祥祯被

平反昭雪,先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中共中央顾问

委员会委员等职。1986年5月逝世。

周玉麟(1906─1930)字麟书,泽州县巴公镇人。出身商贾之家,父亲早亡。先就读于巴公小学校,1923年晋城第一高小毕业后考入太原省立第一中学。1925

年加入共产党,成为晋城籍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同年被选为中共太原地方执行

委员会执行委员,次年当选为中共山西临时省委委员兼中国共产党青年团山西省

委书记。1928年被捕,先后关押在山西省清党委员会自省院和太原陆军监狱。在

狱中倍受擢残而坚贞不屈。1930年死于狱中,年仅24岁。

赵树理(1906─1970)字齐民,沁水潘庄尉迟村人。1925年夏,考入长治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开始接触“五四”以来新文化,读了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等小册子。第一次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赵树理积极参加长治四师的学生运动,上街游行、讲演、贴标语……被选为全校十名学生代表之一。1927年春,经常文郁、王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沁水县最早的共产党员。1928年春,长

治四师党组织遭到破坏。常文郁等党员同学相继被捕,王春约赵树理离校,先后

到安泽、阳城、沁水和河南济源一带,行医为生,隐蔽活动。1937年芦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日战争进一步激发起赵树理爱国、革命的热情,他在长治参加了“牺盟会”积极投入抗战的洪流。这年冬,在阳城经要崇德和桂承志介绍重新加入中国

共产党。并任阳城牺公联委公公道团团长、八区区长等职。1942年1月16日,

赵树理参加了129师政治部与中共晋翼豫区党委联合召开的文化人座谈会。在会

上赵树理讲了革命文艺大众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年底,即调北方局党校研究室,专门从事通俗文艺的编创工作。这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明确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1943年5月赵树理写成《小二黑结婚》,立即受到根据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彭德怀同志亲自为其题词:“像这

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很快被农村剧团改编演出。

这是毛泽东“讲话”发表后在甸新文学史一一刻划城程碑性的作品。同年秋调会

北新华书店任编辑。相继写出《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地板》、《孟祥英翻身》、《邪不压正》、《催粮差》、《福贵》、《刘二与王继圣》、《小经理》、《传家宝》、《田寡妇看瓜》等。从各个角主反映了农民群众的

生活和斗争。1946年6月,晋翼鲁豫边区文协分会和文联成立,赵树理当选为常

务理事。8月9日,郭沫若发表评论,盛赞《李有才板话》。接着周杨、茅盾等

著名作家、评论家纷纷发表文章,高度评价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成就,指出这是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至此,赵树理成为誉满中外的作家。赵树理创作大众文艺的卓赵成果,赢得了党和人民的爱戴。1949年9月,

他以文艺家代表身份光荣地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 日参加了开国

大典。1956年9月,被评为中共八大代表,并分别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

人大代表。在第一、二、三届全国文代会上,他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

协会理事和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1949年10月,他发起组织了“北京市大

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并任主席。创办并主编《说说唱唱》。1950年1月,出

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曲艺处长。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作《供应群众更多更

好的文艺作品》的报告。在创作上,赵树理继续坚持大众化的方向,创作和改编

出一批又一批通俗作品,1950年,他改编田间长诗《赶车传》为长篇鼓词《石不

烂赶车》。1953年创作小调《王家坡》。1956年写出秧歌剧本《开渠》。《登记》曾被秦腔、豫剧、评剧等全国许多剧种和剧团改编为剧本《罗汉钱》,广为出版

和上演。1955年出版了《三里湾》。这是全国反映农业合作化的第一部优秀长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内出现了“左”的倾向,赵树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的精神,发表了短篇《老定额》,并作《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附

信寄给《红旗》杂志。此后三年,他相继写出《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张来兴》等歌颂务实精神的优秀作品。1961年8 月,赵树理参加作协党

组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大连会议重新肯定了赵树理,并被誉为是农村题材的“铁笔”、“圣物”。 1965年2月,调山西文联工作,

举家迁回太原。3月,任晋城县委副书记,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19 66年8月

9日,《山西日报》发表大版文章,开始揭批赵树理。中旬,同晋城押送长治被

隔离审查“交代问题”。此后岁月,赵树理完全失去了自由,遭到残酷的迫害和

折磨。多次批斗中他被打断肋骨,“扫地出门”,关进“牛棚”。1970年9月17日,赵树理被揪到太原湖滨会堂“批斗”,因病不支当场晕厥。9月2 3日晨,

这位杰出的人民作家含冤去世了。1978年10月17日,党和人民为他平反昭雪。

王春(1907—1951)著名编辑和评论家。赵树理的密友。字千秋。阳城县

东四侯人。1923年,考入山西省立第四师范,比赵树理高两级,小一岁。他博览

群书,尤喜读《饮冰室文集》、《陈独秀文集》,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文思泉涌,挥笔立就。因富学识,写得一手好文章,被同学称为“王夫之”。赵树理说:“王春是我第一个启蒙老师,我所以能接触一点‘四书五经’之外的东西,都是

由他替我从图书馆选来的,并扼要把大意介绍给我,让我读的。”(《赵树理全集》)。王春1925年加入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

因失掉关系,于1937年重新加入)。在同常文郁等人掀起驱逐省立第四师范校长

姚庸中的学潮中,亲写《驱姚宣言》。1937年参加牺盟会。次年任县抗日政府二

区区长,同年受党派遣,任晋城县牺盟联委会主张公道团长。1939年,调任长治

第五专署,任《黄河日报》(路东版)主编。1948年,任华北《新大众报》社长;同年11月,任中央接管北平文教工作委员会委员、新闻出版处处长。1949年,

任北京《大众日报》社长、北京文联常委、北京创作研究会执行委员。列席了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开国大典。1950起,任《工人日报》社长、工人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被选为北京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从1939年担任《黄河日报》(路东版)主编到病故,王春和赵树理始终在一起工作。他们以满腔热情致力于文艺通俗化、大众化。王提倡文章要写得懂、动,即

让人看得懂,看了受感动。这在赵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赵写的《小

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地板》等名篇都得到了王的指点和帮助。王春

先后写过《赵树理是怎样成为作家的》、《赵树理的身世》、《评新曲艺丛书》、《介绍〈登记〉》等文章,是帮助读者了解赵树理及其著作的极好评介。王春著

有《重庆的喜剧》、《愚公移山》、《美帝侵华史》、《写作零谈》等书。常用

笔名有王首季、王千秋、胡启明、王君喻、王纪春等。

卫恒(1915—1967)原名魏来玉。陵川县沙泊池村人。简易师范毕业后任

小学教师。1938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战区行营游击队,后任晋东南农救总会

组织部长。中共“七大”代表。1948年任太岳四地委书记、军分区政治委员。1949年后历任中共运城地委书记,山西省委组织部长、省纪检委书记、省监察委

员会主任、省委第二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山西省省长。并先后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和第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5年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共

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政协主席。在“文化大革命”

中致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

石岩(1915─1989)原名石书麟,晋城市城区西马匠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山西省分会理事、山西戏剧家协地会员。石岩出生于一个民间音乐者之家,他在8岁时就会吹笛子,十几岁就成了八

音会的全把式,打拉吹弹样样皆能。抗日战争开始,他奔赴延安。1939年参加了

八路军,入前哨剧团,开始了专业的革命文艺生活,后又在先锋剧团、第二野战

军文工团、战斗文工团、总政文工团等单位工作。他一手拿武器,一手拿乐器,

一边战斗,一边宣传。他创作了《悼念战斗英雄王文泰》、《蟠龙战役》等歌曲,慷溉悲壮,十分感人。《劳动人民翻了身》是他用上党梆子的花腔旋律谱写的,

很快就风靡太行老根据地。《我们的胜利军》是上党战役胜利后的作品,充满了

乐观豪放的感情。1947年他随军渡河,挺进伏牛区。其后又参加了淮海大战,写

出了合唱《淮海大战》;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后,他又写了《渡江大合唱》,使音

乐为革命事业发挥了一种特殊的作用。建国后,石岩先后写出了《云南组曲》、《军乐组曲》、《笛子演奏法》、《二胡演奏法》、《打击乐教程》(上、下集)等乐曲和单行本。1954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代表团讯问了苏、匈、捷、保、蜀、波等国,荣立二等功。1958年回山西同黄浦乐一起,组建了山西歌舞团民族

乐队。1961年,受赵树理同志和晋东南专署之邀,随晋乐南地区上党梆子剧团赴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三关排宴》戏曲艺术片,担任音乐设计,使古老的上党梆

子间乐保留了自己的风格,并在原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1972年,调晋东南戏曲

学校任音乐教师。他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培植了一批上党戏曲的后继人材。

宋德仁(1917─1987)高平釜山乡高良村人。他一生从事果树事业,在梨

树的栽培、修剪、嫁接和防治病虫害方面,既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

践经验,被人们称为“梨仙”。宋德仁自幼家境贫寒,童年时只上过一年多小学。解放后,他积极参加了农校学习,提高文化知识,同时自修了《园艺学》、《植

物栽培学》、《果树栽培技术》等专业知识,重点钻研梨树病虫害的防治及果园

管理方面的技术。在长期的实践中,他总结创造了“秋深耕、春浅犁、立冬惊蛰

刮粗皮;勤浇水、多施肥、防病虫喷药剂,病枝枯枝早除去,保证年年结大梨”

的经验。他还潜心研究了防治梨树“十虫三病”的措施和办法。1980年,宋德仁

经过整整30年的研究实践,终于完成了“关于梨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草履介壳

虫发生发展规律”的科研课题,1986年,他研究的“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获得成功。宋德仁研究成果在山西、山东、河北等省广泛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

济效益。宋德仁十多次荣获省、地、县“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山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高平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省、

县政协委员。

江地(1921─1992)原名李广彭。沁水县中村镇人。是著名的史学家。

1938年3 月参加翼城中眩区决死三纵队和牺盟会举办的青年抗日救亡训练班学习,由中心县委书记吴云夫和刘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6 月调往太原市,在

山西工农速成中学任教。1956年又到山西大学任教,后来又给研究生讲专题,当

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江地教授在教学生涯中,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40年来,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达10种。主要著作有《捻军

史初探》、《初期捻军史论丛》、《捻军史论丛》、《捻军史研究与调查》、

《中国近代史词曲》(主要撰稿人)、《中国近代史知识手册》(与人合作)、《中国近代史大系表》、《江地回忆录》等。江地教授发表出版的文章、专著约

近200万字。他的研究成果扩充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有些著作已译成了英文、日斑和俄文。他的学术观点在苏联、日本、英国、美国、法国、荷兰、新加

坡等国家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田耕(1924─1986)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音乐家。阳城城内人。1944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田耕利用到清华、北大“星海合唱团”教歌的方式,

宣传革命思想,团结广大学生。同年,到晋冀鲁豫边区文工团,担任乐队队长。1950年10月随团并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1950─1955 年到中央音乐学院

学习。1956年,又到中央乐团指挥班进修,向德国专家戈斯林教授学习指挥。60

年代初,他作为总政文工团成员随周恩来、陈毅、罗瑞卿等中央领导人先后到朝鲜、缅甸、苏联、罗马尼亚等国访问演出,在指挥和安全保卫方面尤为著力。

1963年,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的《东方红》大型歌舞的乐队工作。1977年,任武汉军区歌舞团团长。1979年调回总政歌舞团,历任副团长、音乐艺术指导等职。他创作的大型合唱《施工组歌》、合唱《麦子熟了》、.独唱《身背药箱进山来》、齐唱《在胜利的路上前进》等声乐作品和《南疆军民情谊深》、《大管协

奏曲》等器乐曲以及舞剧《罗盛教》、舞蹈《迎春》、《桥》等乐曲。

河洛姓氏源流—行业姓氏知多少

河洛姓氏源流—行业姓氏知多少工、农、商、学、兵、艺、师、陶、医、药、铁都是姓,归入行业姓氏。 查《洛阳市志》人口志,可知我市有行业姓氏中的农、商、学、师、陶、药、铁姓,没有工、兵、艺、医姓。 农姓来源有三:第一出自神农氏,是炎帝的后裔。炎帝对农业有贡献,其后人中有的便以农为氏。第二是以官名为氏。远古时期,负责管理农事的官称为农正官,任此官职的人,其后代以官名中的“农”字为姓,称农氏。第三,北宋时期,广西壮族人侬智高建立“南天国”,率众攻占南宁一带,自称“仁惠皇帝”。北宋王朝遣大军围剿,侬智高战败,朝廷勒令其部族改为汉姓,于是一部分人改为赵姓,一部分人将侬字省去人旁,以农为姓。偃师寇店镇有农姓人家。 商姓比较常见,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第244位,有近40万人。早年我有一位朋友叫商伟帆,在洛阳地区地名办工作,

后来去了北京。据他讲,成汤的后人皋辛隐居于商城之东,遂以商为姓。其实,商姓还有其他来源:一是出自子姓,乃商王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唐尧封帝喾之子契于此,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而有天下,以商为国号。后商被灭于周,子孙以国为氏”。二是黄帝的重孙被封于今陕西商县,其后代便以商为姓。 商姓历史名人很多。周代数学家商高写了中国第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春秋末年鲁国人商泽是孔子的弟子,为“七十二贤”之一;战国时期的商鞅,是为秦国奠定统一基础的功臣;明朝“科举超人”商辂,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一,分获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中国末代探花商衍鎏是著名学者、书法家;大家熟悉的商承祚先生是古文字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 师姓在偃师市高龙镇、大口镇都有聚居地。高龙镇师家寨有500多人姓师,该村东北有一坟地,内有明代墓碑,记

家谱格式

X氏家谱目录 第一章谱序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家谱卷首应有数量不等的序文。谱序包括新序、旧序、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族外人写的赠序、客序,以及跋语等。谱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我X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修谱以及如何组织此次修谱等内容。 【续谱时间】2012年。 【地点】XX省XX市XX县XXX镇XX村。 【续谱主持人】族长XXX及各支系长者等族人。 【执笔人】XXX等。 【说明】修谱小组说明: 1.据2012年统计,XX村共有登记在册人口XXXX人,其中X氏总人口XXXX人,占全村人口的XX.X%,其中本支系共有XX户,人口XX人。户口在外地、国外居住工作的人口约XX人,本支系合计有XXX人。(此处以此次修谱具体人口统计数字为准) 自XX二年X氏始祖由XXXX县XX迁徙到XX省XX县XX庄(现XX市XX县XXX镇XX村)XX多年来,世代繁衍,根深叶茂,现已繁衍到了第XX代,现在是X世同堂。各分支系长者均参与了本次修谱事宜。

2.修谱有一个原则,即可以补叙、补遗、补新等,但不能对先人的修谱予以修改或评论,其目的是避免引起其支系后裔的异议,避免产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谱包括总目录、正文、后记总共XXXX字(标点符号在内),不包括书封计有XX幅照片、图片。 全谱用16开本印刷,共计XXX页(不包括所附空白页),共一卷。 此说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谱遇到特别原因而破损,后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还是大部散失。 【X氏家谱的修谱定义与内容结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我X氏家族按始祖的习惯统称为家谱。 一部完整的家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可以了解到我X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我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我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婚配、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史、表、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史资料。 家谱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不局限于文字记录,将好图片、地图、照片、合影、遗像、正面肖像画纳入家谱,更能反应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并节省许多文字描述,成为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 据现代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家谱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以清代和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表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 旧、新石器时代: 前100万年前后:正值古史传说中的燧人氏时代。 前10万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伏羲时代。 前7千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神农时代。 前2700年前后:传说轩辕战炎帝,败蚩尤,而后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前2700年前后:传说史官仓颉造文字。 前2100年前后:传说大禹治水,禹之子启得帝位,开始 “家天下“。 夏、商、西周: 前1900年前后:太康失国,后羿代夏。 前1600年前后:自契到汤八迁,居于毫。 前1300年前后:盘庾迁殷。 前1100年前后:周文王被拘于羑,演周易,成六十四卦。 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克商。 前841年;国人暴动,逐厉王,周召共和。 春秋战国: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称东周。 前679年:齐桓公称霸。 前498年:孔子在鲁国遭冷遇后,周游列国。 前494年:吴越之战,越败,越王勾践向吴称臣。 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 前382年:吴起为楚令伊,变法,楚强。 前350年:商鞅颁布第二次变法令,开阡陌封疆。 前339-前278年:屈原作《离骚》、《天问》、《九歌》。 前307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变革,胡服骑射。 前270年:魏人范雎入秦为客卿,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 前221年:秦灭齐,天下统一,秦王嬴政定称号为“皇帝”,称“始皇帝”。前210年:秦始皇死,其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 前209年:成胜、吴广起义反秦。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刘邦入关中,秦亡。 西汉: 前202年:楚汉之争以项羽兵败自杀告终,刘邦即位,是为汉高祖。 前186年:张良卒。 前150年前后:董仲书强调天人感应学说。 前138-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 前119年前后:汉武帝颁布新的耕作方法——代田法。 前90年:司马迁卒,其所著《史记》名垂青史。 西汉末年:“再受命”之说风靡一时,公元8年王莽代汉。 东汉: 25年:刘秀称帝,是为光武帝。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 二、十大后妃 野鸟皇后---吕雉挽歌圣手---王政君魂断金城---贾南风太和改制---冯氏独孤奇妒---伽罗乱世惊鸿---张氏铁马红颜---萧燕燕垂帘风流---刘娥草原之花---布木布泰铁血太后---慈禧 三、十大奸臣 谮忠祸吴---伯喜朝廷叛逆---刘濞弑君跋扈---尔朱荣盛唐大奸---杨国忠三起三落---蔡京一代国贼---张邦昌生财有道---阿合马马屁天王---严嵩跋扈第一---鳌拜第一贪官---和绅

四、十大阴谋家 伪忠伪孝---王莽豪强独夫---董卓 虚伪狡诈---司马昭口蜜腹剑---李林甫外憨内奸---安禄山反复无常---朱温 汉奸鼻祖---秦桧湖上平章---贾似道红颜一怒---吴三桂窃国大盗---袁世凯 五、十大才女 史笔千秋---班昭名垂千古---蔡文姬凤仪高迈---谢道韫雁过留声---薛涛 道观哀艳---鱼玄机出水芙蓉---花蕊夫人词国俊杰---李清照断肠英女---朱淑真纺织大师---黄道婆巾帼英雄---秋瑾 六、十大宰相 直钩垂钓--------姜尚成就霸业---管仲 芝过昭著---李斯开国丞相---萧何 权术之王---曹操千古名相---诸葛亮知人善任---狄仁杰佐定天下---赵普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独裁良相---张居正

七、十大商人 富甲陶朱---范蠡营国巨商---吕不韦官商大鳄---桑弘羊实业巨子---张骞商界巨擘---盛宣怀第一商人---胡雪岩火柴大王---刘鸿生家族首富---孔祥熙地产大王---徐润双栖勇士---章乃器 八、十大名臣 天下归心---周公改革斗士---商鞅流芳千古---房玄龄千秋镜鉴---魏征改革大师---王安石治国奇才---刘晏第一清官---于成龙扶棺谏君---海瑞千古完人---曾国藩千秋功罪---李鸿章 九、十大昏君 暴虐之君---商纣王亡国之君---胡亥傀儡皇帝---汉献帝白痴皇帝---司马衷名义皇帝---唐高宗苦难皇帝---明思宗儿皇帝----石敬瑭杀兄弑父---隋炀帝异国囚徒---宋徵宗淫君之首---明武宗

园林美学与文人的联系

园林美学与文人的联系 一、园林与文人情操 “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中国诗歌讲究通过诗人的“心悟”对自然进行提炼加工,从而能动地超越自然。中国园林的诗意,表现为诗歌对园林艺术的精神渗透,园林是具体化的诗歌,诗歌则是抽象化的园林,所以中国园林总能给人种“如诗”的感觉,而园林诗则将者极好的达成了统。 从魏晋开始,诗歌开始渗入山水题材,如谢灵运的诗中便有“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白云抱幽岩,绿筱媚清涟”之句,为人们描摹了一个树影山光的美妙世界。尤为妇孺皆知的是山水田园诗人陶潜,陶潜很多诗作既是田园诗,也是园林诗,如名篇归去来兮辞中便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脸炙人口之句。陶渊明于门前栽种五棵柳树,人称“五柳先生”,又因为爱菊,宅边篱下遍植菊花。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始终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一如他园中的柳菊,冰寒自守,清逸不阿。陶渊明的诗文,看似质朴,实则内含丘壑,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舍着炽热的感情。陶渊明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使最普通的农家园林小景和最普通的生活在他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美。陶渊明的不朽诗篇及高尚人格,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白居易曾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宽心应是酒,遗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后又专程拜谒陶渊明故居,写下《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用“尘垢不朽玉,灵风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洁人格,最后还写道:“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极尽崇慕之情。 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园林的影响很大,直至明清还有不少江南园林取他的诗文之意来命名,如“归田园居”、“觉园”、“耕隐草堂”等。诗是一种文化的不断沉淀,渗入了某种深刻的意义,它所包括的情思内涵,增添了园林风景的意境之美,也洗灌了欣赏者的心灵。 从此点来说,陶渊明的园林美学思想其渗透性和延展性,已经远远超越了农家园林小景的本身,亦超越了诗歌字面的含义,他使得园林风景与诗歌意象融为一境,二者不为一体,却又浑然一体,园林美学和诗歌的意境由此都得到了一个提跃,划出了一个园林诗意的范畴流派。 清代学者袁校在世时也曾修一园林,名曰随园,就在这个园中,他隐居大半生创作了《随园诗话》。袁枚努力将随园变成他可以优游于诗书世界的一个载体,他可以从中得到从其他地方不能获得的快乐。从《随园诗话》中也正可以看出园主袁枚的艺术个性、人格倾向与人生追求。 袁枚重视自然,但也不主张废除人功。诗论中如是,造园亦是。从其建园时就势取景的构造方法,即可知道他的因子既有人功,但亦没有过分的人为雕饰,很好地结合了自然美与人工美,使艺术的境界与现实的生活、人的情趣和美的理想相融为一,使人从有限的地域空间走向无限的宇宙空间,引导身处其中的人真切地感受到宇宙自然,并从中感悟历史体味人生,让单纯的景色有了更深层的文化韵味,园林和诗歌由此达到了一个更为和谐自然、深远的高度。

金氏族谱上名人的族源辩证

金氏族谱上名人的族源辩证 金华 金氏族谱上名人的族源辩证 在赐姓金氏的族谱上,虽本源一致,但是记录却各不相同,其中误差还根深蒂固的根植在后人的脑海中,以至于修正族谱的难度特别的大;因此,金华认为有必要对家谱中的一些人为错误的地方加以解释,以期得到族人的认同,为重修族谱更正谬误提供一点资料。我们都知道,修族谱主要是为了敬祖睦宗不至于宗派紊乱,与他族相区分不至于串系伪祖,传承家族的历史迁徙等事件,规范族人言语行为,遵纪守法或遵守乡规民约,光大祖先荣耀启迪后代子孙的目的,各支族谱都不约而同的将本族名人囊括其中,以至于造成今天的混乱,下面我就容易造成混乱的地方一一阐述,敬请列为族人指正。 历史的长河中,出现的人名多的数不胜数,相同的名字则更是不为稀奇的现象。然而我们的祖先在取名字的时候,分为:名,字,号,排行,派名,讳;等等多种形式来加以区分不同的人名,达到记录准确不会串谱串系的目的,让后人能够祭祀自己的真正的祖先。 第一.金鳌 在赐姓金氏的谱上,鳌公是一个朦胧的人物,在义门谱上关于鳌公的记录是彭城节度使,是金赏的儿子。事实上,在金氏的谱上记录金赏的儿子为金尚和金赐是最多的(有的记录为金昌和金阳,属于明显的抄谱错误)。但是在金伦系关于金日磾支系的记录就没有鳌公,记录的是金张。相反,金日磾的谱上没有关于金张的记录,因此,赐姓金氏西汉第三代的人名基本可以得到确定:金赏的两个儿子:金尚,金赐; 金建的一个儿子:金张; 金安上的四个儿子:金常,金敞,金岑,金明; 在以上的七个人当中,肯定有一个人是鳌公。汉书中没有记载金日磾的孙子的名字,金伦的四个孙子都在汉书中有记载可以排除,怎么判断鳌公是谁?首先在金氏的族谱中关于金赏的记录是两个儿子早卒,汉书的记录是“亡子国除”,排除了金尚金赐之后,只有一个可能:鳌公是金建的儿子。汉书载“日磾两子贵及孙则衰。。。。以建孙当袭秺侯”,从金氏两个分支的族谱记录来看,金建的后代都只是记录了金张一人(详见赐姓金氏西汉先祖考----鳌公考),义门谱则记录为鳌公一人,我认为鳌公就是金张,是属于名字记录的误差;关于鳌公的正确记录则应该更正为:金鳌:字武卿讳张,金建之子地节二年官任彭城节度使,则与金氏各分支谱的记录完全吻合。 第二.金钦 在金氏的第四代中金欣与金钦是极其容易搞混淆的人物。这两个人的名字笔形相似,代数一致,在金氏的多个谱上都反映出混淆的痕迹,如果不是汉书的记载在册,真的不容易区分。正确的记录应该是: 金欣:鳌公三子字思悌(义门谱记录) 金钦:明公长子字敬之(金氏家志,金氏大宗谱) 第三.金敞 在赐姓金氏的多个断代谱上,都记录为金敞的支系。金敞在汉代是有名的博学鸿儒及品行敦厚耿直的人,深得汉元帝的钟爱,在当时的金氏人物里威望很高,自然成为各支金氏的远祖偶像。关于金敞的支系应以《金氏大宗谱》为准,可以佐证的谱是《安庆金家湾谱》和《汉书金日磾传》。

中国古代茶文化历史上的名人

中国古代茶文化历史上的名人 布朗族史书《奔闷》记载,叭岩冷是布朗族先民的首领。一千多年前,他率领人在澜沧县景迈、芒景一带大规模开垦种植茶园,并给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叫"腊",从此,与种茶有关的傣族、布朗族、佤族、拉枯族都把茶称为腊。如今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和芒景古茶园仍然生机勃勃,明清以来景迈、芒景一直是普洱茶重要产区,恩泽后人。布朗族《祖先歌》唱道:"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每年农历六月初七日,布朗族人和傣族都要在一棵大茶树下,祭祀茶祖叭岩冷。 陆羽:传奇“茶圣”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精于茶道,有了陆羽,茶的原意“人在草木间”和茶道的本质“天人合一”才被广为流传。其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评论:"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不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身体力行,善于发现好茶,善于精鉴水品。陆

羽的贡献也日益为中国和世界所认识。 卢仝:“七碗”茶诗茶史留名 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济源(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对爱喝茶的人而言,对卢同的印象一定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碗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一生爱茶成癖,他的这首《茶歌》,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而不衰,至今诗家茶人咏到茶时,仍屡屡吟诵。"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可谓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 皎然:中国茶道之父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是一位嗜茶的诗僧,不仅知茶、爱茶、识茶趣,更写下许多饶富韵味的茶诗。与茶圣陆羽诗文酬赠,成为「缁素忘年之交」,共同探讨饮茶艺术,并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对唐代及后世的茶艺文化的发展有莫大的贡献。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道之父,一个为茶道之母。白居易:乐天知命禅茶一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籍为太原,后来迁居陕西境内。白居易对自己的爱茶、烹茶技艺十分自信,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吟到:"汤添勺水煎鱼

芜湖十景的由来

芜湖十景的由来 1.赭山公园历来是人们登高远眺的理想之处。市区内五十多座景色各异的小山中,最负盛名的,当首推赭山。古人称赞赭山是江城的“雄山”,历来享有“玉峰”、“百尺浮图”之美誉,被视为芜湖的象征。赭山兀立于市中心的西北角,周长4.5公里,方圆55 2.3亩,有大小两座山峰,其中大赭山海拔84.8米,小赭山海拔67.9米。满山树木葱茏,芳菲萋萋,因山石呈赭色而得名。 相传战国时代,楚国铸剑名匠干将曾在离赭山一里许的赤铸山锻制宝剑,那锻剑的熊熊炉火,竟把赭山的山石都烤红了,成了赭色,至今还可见到山上遍地殷红色的石头和泥土,有的石头竟红得如同玛瑙一般,光彩夺目。元代文学家欧阳玄曾《登赭山》一诗中描绘其景色和气势:“涌出沧溟外,孤高色更佳。气通丹穴雾,光映赤城霞。”赭山不高,却是俯视江城芜湖的最佳境地。相传,干将在邻近铸剑,炉火将此山熏映成赭色而得名,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也曾在此处居住,景区现为国家4A景区。 2.“镜湖细柳”系古“芜湖八景”之一,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镜湖原名陶塘,位于市区中心,分东西两湖,水面达二百余亩,由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水惟不竞形俱鉴”,故名“镜湖”。镜湖依赭山,傍弋水,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名人题咏者不可胜计”。春和日丽,千株绿柳,万条柔丝,低垂摇曳,倒映水中,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画卷。泛舟湖上,如诗如画。蒙蒙春雨中漫步烟雨墩,但见一湖烟雨,满堤烟柳,确有“鸠兹烟水地”、“人在小蓬莱”之感; 而置身观岚亭,凭栏眺赭山,湖光山色,“烟雨变态”,“山欲飞来烟满堤”之景,“恍在武陵最幽处”之情,皆可体味。入夜,霓虹闪烁,灯火绕堤,更是如梦如幻。 3.“赤铸青锋”是芜湖著名景观之一。赤铸山位于市东北郊,与神山、火炉山、马鞍山连绵一体,因“山势逶迤”、“曲径幽邃”,为近郊之胜境。赤铸山充满历史古韵,极富传奇色彩。相传春秋时干将在此设炉造剑,三年成雌雄二剑,其剑青光闪烁,锋利无比。《图经》云:“干将淬剑于此”。至今山上仍存“淬剑池”、“砥剑石”、“铁门槛”等遗迹,并都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淬剑池”位于山颠,池不大,水不深,但终年不枯,水清鉴人,颇为神奇。据书载:干将死后亦墓葬此山。唐代名将李靖曾在附近平叛,安定一方,后人遂在神山建李卫公祠以奉祀。传说宋乾道七年(1171年),芜湖大旱,县令沈端节到赤铸山李卫公祠祈雨二日后喜得,乃建一亭,取苏轼《喜雨亭记》文竟,命名“志喜亭”。从此,“神山时雨”名闻遐迩。历代文人雅士爱来赤铸山寻古探幽,留下甚多诗篇:“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干将昔此铸芙蓉,风雨千秋石上松”,使“赤铸青锋”古韵长存。1977年,芜湖市人民政府始建神山公园,植树造林,恢复景点,重建志喜亭,开掘芙蓉湖,丰富和美化了“赤铸青锋”这一著名景观。 4.“玩鞭春色”系古“芜湖八景”之一,千百年来以其动人的历史典故为世人所传颂。玩鞭亭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5年),后毁:明代重建,清代再修,又废:现亭于1984年新建于市北郊汀棠公园内。亭高10米,二层,八角八柱,金碧辉煌。亭内绘有晋明产帝遗鞭脱身的壁画四幅,栩栩如生。据《晋书》载,东晋太宁二年(324年),大臣王敦谋反,晋明帝“密知之”,乃便衣轻骑悄“至于湖”,暗察王敦营垒,被发觉追捕。为脱身,明帝将七宝马鞭给路旁一“卖食老妪”,日:“后骑来,可以此示”。片刻“追者至”,见鞭珍贵,“传玩良久”,明帝乘机远遁。李白《南奔书怀》诗云:“顾乏七宝鞭,留连道旁玩”,即指此典故。玩鞭亭历来是游览名胜,留有甚多文人题咏。苏辙“马鞭七宝留道左,猛士徘徊不能追”,黄庭坚“至今亭竹根延蔓,尚想当

历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史的名人有哪些 其后人收其著作:中国男子110米栏项目的运动员。史崇高祖。著名宋朝教育家。 史文中。突厥族;直隶大兴人(今北京大兴区),并将他与太公。 史思明,江苏溧阳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居杭州;郑州荣泽人(今河南郑州),懂六蕃语。 史兰芽,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著名清朝文学家:(生卒年待考):(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晋国大夫。著名清朝抗英将领:1947年任澎湖列岛要塞司令,编为《史忠正公集》,《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西晋画家: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字宪之。 史籀,宰相。因官而得姓,又字道邻,不屈而死。 史贻直-清朝文源阁大学士。著名西汉书法家。唐朝开国功臣,徙杜陵。隋朝名将;汴京人(今河南开封)。

史冬鹏。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清高宗追谥忠正:(生卒年待考)。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江苏宜兴人。著名汉朝大臣,史思明的长子、召公并称为四圣,河北枣强人,周朝初期著名史官史佚后裔。 史大奈-突厥王族,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史朝义,历至文王,燕京永清人(今河北永清)。 史晨,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史孟麟:江苏省政府副省长。 史浩 史弥远-南宋朝宰相、党组成员。 史嵩之-南宋朝将军宰相、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楼烦人(今山西)。百家姓排名63位。镇阳王。溧阳侯37世孙。

史文清,字君仲。著名周宣王时太史,“安史之乱”祸首之一:(生卒年待考)。因为出演电视剧《围城》而成名,军机大臣。姓史的名人溧阳侯21世孙。 史崇-史姓家谱始祖。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康熙字典修纂官,康熙老师,他有四个弟子。 史锐。 史玉波;河北献县人。著有《西青散记》:(公元、周公,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史良-前中国民主同盟主席。著名南宋词人,称史氏。东汉溧阳侯,明末政治家: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史玉孝-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史可-电影演员。1954年退役,赠杜陵侯,黑龙江克山人,抚养,躁健谲狡史。史浩四子。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中国历代名人绰号

先秦时期 黄帝——华夏始祖 大禹——开启新天的治水英雄 周武王——建立八百天下 周公旦——礼仪之邦的建制人 管仲——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 孙武——百世兵家之祖 公输般——中国土木工匠的祖师 墨子——主张兼爱的哲学家 扁鹊——春秋神医 孟子——吾善养吾浩然正气 庄子——万世逍遥 商鞅——锐意变法的政治家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 韩非子——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李冰——卓越的水利专家 秦汉时期

秦始皇赢政——千古第一帝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高祖刘邦——大汉王朝的缔造者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韩信——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盛世主 董仲舒——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家司马相如——琴台绝调 张骞——沟通西域的探险家 李广——不叫胡马度阴山 霍去病——马踏匈奴 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王昭君——汉匈和平使者 王莽——复古改制的篡权者 刘秀——中兴大汉的伟大政治家 王充——伟大的唯物思想家 班固——信史照尘寰 班超——投笔从戎,深入虎穴

张衡——东汉文化巨人 蔡伦——造纸术的改进者 张仲景——中华医圣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乱世枭雄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化身 曹植——才高八斗 华佗——外科鼻祖 马钧——曹魏时期的大发明家 王羲之——中国书圣 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顾恺之——虎头三绝 祖冲之——通才科学家 北魏孝文帝——伟大的少数民族改革家郦道元——卓越的地理学家 贾思勰——杰出的农学家 隋唐五代时期 杨坚——隋唐盛世的奠基人 李春——著名的桥梁工匠

陶姓起源、陶氏起源

陶姓概要 姓陶的人,真是既荣耀,又幸运,因为他们的姓源有二,而一支出自唐尧,一支出自虞舜。这份荣耀与生俱来,实在令人羡慕万分。 关于陶姓的姓源,《姓纂》上是这样说的:“陶唐氏之后因氏焉。虞阏为周陶正,亦为陶。”陶唐氏就是帝尧,虞阏则为舜的后代。 帝尧,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是为什么还要称他为陶唐氏呢?其中是有缘故的。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是帝喾的次子,也就是黄帝的玄孙。他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所以才称为陶唐氏。至于“尧”,则是他的号,是他生时臣民用来对他称呼的,而不能算是他的姓氏。因此,尧的子孙后来才会有的以陶为姓,有的以唐为姓。 尧的最初封地陶丘,据《说文》上的考证,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定陶县;后来所徙的唐地,则是现在河北省的唐县,所以出自帝尧的这一支陶姓,最初应该就是发源于这两个地方。 虞舜的后代之所以也姓陶,则是由于他的一个后代虞阏,在周朝的时候做了“陶正”的官。所谓“陶正”,就是专管治陶之事的官,后来虞阏的子孙就以官为姓,统统改姓了陶。 至于舜的后代之以虞为姓,则是因为他把君位禅让给禹之后,他的儿子商均就被禹封在“虞”,子孙也依照当时的习惯以国为姓,就此姓了虞。当时虞地的位置,就是现在河南省虞城县。因此,出自虞舜的陶姓,最初的发源地,也应该可以追溯到河南的虞城县。 根据以上的分析,天下的陶姓,不但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在来源方面,还可以知道自己的祖先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一切都是脉络分明,清清楚楚。 另外,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陶姓繁衍到后来,是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丹阳,是在今江苏省,位置在镇江的南方,是自唐代天宝年间以来就有的县治。浔阳,则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县。 在历史上,姓陶的名人相当不少,早在春秋时代,就出了一位被列入《烈女传》,以节义传论千古的陶婴。 人人知名的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被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另一篇《桃花源记》,也被历代列为学子必读之作。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被传为千古美谈,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寻根溯源 陶姓来源有六: 1、出自唐尧。据《元和姓纂》和《姓苑》所载,尧担任部落首领之前,以制作陶器为业,其后子孙有以其职业技艺命氏,称陶姓。 2、亦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3、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4、以职业为姓。据《风俗通》所载,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铸工)为职业,从事制陶的庶民也有以“陶”技为姓的。 5、避讳而改。据《宋史本传》所载,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出自他族改姓。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

三晋历史名人

三晋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炎帝 华夏族先祖,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黄帝时代姜姓部族首领。相传炎帝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治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为怡民情,日中为市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重演八卦以探天象,后在南巡中为民治病采药,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我国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山西省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有炎帝陵。 尧 姓伊祁,名放勋,因封唐侯又称唐尧,号陶唐氏。黄帝时代帝王。史载: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传其帝70年。晚年因子丹朱不肖而禅位于舜。其“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为孔子所称道,成为成为儒家精神上的始祖。 舜 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黄帝后裔,因贤孝被

四岳推举为尧的继承人。佐尧摄政时惩处四凶,举用八恺、八元等才德兼备之人,并巡守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尧去世继位后,都蒲阪,举用禹、皋陶、弃、契、后稷等人,任官吏考核制度,使天下大治,“远近众功咸兴”。史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晚年荐禹为继承人。运城市区以前十公里的鸣条岗舜陵,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几毁几建。湖南九嶷山的舜帝陵庙亦数次迁移。禹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名文命。鲧子。黄帝时代 帝王。《史记·夏本记》:“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 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他奉舜命治洪水,劳身焦思,十三年而功成。又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分划田地等。制定贡赋,佐舜大治天下。舜选禹为继承人。舜去世后即帝位。禹东巡时崩于会稽(淅江绍兴东南)。傅说(约公元前1335——1246)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 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及建筑科学家。其在今山西平陆东从事版筑时,被武丁擢拔为相。担任相国之后,辅佐武丁,大力改革政治,开创了商代后期的极盛时期。史称:殷道大兴。关于傅说与武丁君臣际会的传说,在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等有载反映出傅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姬虞

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事迹

一、中国古代作家: 李白 1、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他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他闯进了宫廷,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他醉着,大笔横扫,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和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 2、一叶舟,一个人,一壶酒.一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一问之"道出酒入豪肠的酣畅,一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无穷豪情壮志,一朵清逸飘洒的青莲绽放水中,一位自信狂放的诗仙璀璨于盛唐! 3、诗中仙起,千万书生尽低头.他乐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至情,“桃话滩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豪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看尽长江景色,方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 ” 杜甫 1、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诠释背井离乡的悲甚愁肠。他的赤子之心,照耀在唐代盛衰上,化为一腔怒火,燃尽腐败和丑恶。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心中,化作一股热泪,洒遍祖国河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化为一颗明珠,照耀在诗坛之上。 2、一代诗圣:杜甫:是他,用沉重的笔调写出战乱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写出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他的诗歌超越了唐诗的内涵,化成一把把利剑,划开封建制度的屏风,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也因此成了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 3、一片丹心,诗写历史——杜甫:他的一生,他的“诗史”是盛唐转为晚唐的写照。他吟唱历史,吟唱了唐朝的挽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的寸寸丹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的雄心壮志。诗圣写诗史,诗史留万世。 4、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杜甫:谁,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谁,能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情怀?又有谁,能在“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窘境之下还怀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心愿.你博大的胸襟能容海纳川,惟有你,才顶得起“诗圣”的光环. 李煜 古词坛“南面王”:李煜:上帝的方向盘打错了方向,于是,他在一个极浪漫的日子——七夕,降临到了才子的陵墓——帝王之家。他是一个业余的政治家,却

中国历史人物列表

中国历史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 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二、十大科学家 通天知地---张衡医家方祖---张仲景数学泰斗---祖冲之笔注华夏---郦道元长寿药王---孙思邈科学巨星---沈括天文巨子---郭守敬华夏神医---李时珍中西会通---徐光启启蒙先驱---宋应星三、十大思想家 道家鼻祖---老子百世师表---孔子东方亚圣---孟子无神先师---王充心学大师---王守仁传统叛逆---李贽经世匹夫---顾炎武光耀百世---龚自珍放眼世界---魏源维新志士---康有为

四、十大才子 盛世文豪---司马相如诗名天下---谢灵运唐代诗鬼---李贺天才浪子---李商隐百代文宗---刘禹锡一生风流---唐伯虎人间大隐---李渔第一才子---纪晓岚大清奇才---张之洞浪漫诗僧---苏曼殊五、十大文豪 伟大诗人---屈原史家第一---司马迁 才高八斗---曹植冲天大鹏---李白 诗中圣哲---杜甫诗坛领袖---白居易文坛全才---苏轼驰骋疆场---陆游 剧作大师---汤显祖红楼绝唱---曹雪芹 六、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1)田单:战国时齐国将领,后入赵为相,受封平郡君。 (2)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后任相国,封信平君。 (3)韩信:西汉初军事家,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大破赵军,后又击灭项羽于垓下,被封为楚王。(4)李广:西汉名将,先后与匈奴七十余战,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称之“飞将军”,数年不敢犯界。

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十)

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十)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驯.熟/ 训.练舟楫./ 编辑.紊.乱/ 刎.颈更.正/ 少不更.事 B.反馈./ 昏聩.斑斓./ 阑.干契.约/ 楔子 ..赝.品/ 义愤填膺. C.道行./ 行.伍瞭.望/ 缭.绕罪愆./ 衍.生贻.误/ 甘之如饴. D.濒.危/ 缤.纷披靡./ 糜.烂提.防/ 堤.坝盘踞./ 前倨.后恭 2.下列句子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B.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嘻闹着。 C.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灸做奖赏。 D.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噪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 ⑵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⑶美日韩等国对朝鲜将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的声明作出强烈的反应,朝鲜政府却,宣布按计划发射。 A.湮没从而不以为意B.淹没进而不以为然 C.湮没进而不以为然D.淹没从而不以为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从南海黄岩岛对峙,再到东海钓鱼岛争端,罗援强调:当务之急的举措是升级海巡船吨位,建立海上警备队,这样才能保障中国海洋权益。 B. 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5月29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他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 D.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口号,是伦敦奥组委在国家皇家植物园举行倒计时100天庆典活动之前在向记者提交的一份新闻公报中公布的。

中国历史上哪些伟人是少数民族

中国历史上哪些伟人是少数民族 首先强调一下,我尊重每一个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和每个人以自己血统/文化/家族为自豪的权利, 但是, 请不要为了填满自己虚妄的自豪感,乱认祖宗乱抢一气,或抢别人的祖宗或文化,就象韩国人那样。 某些些少民精英和某些学者,有些还是拿着纳税人的钱,考证出的"成果",欢迎同胞们继续补充: 1) 黄帝是白种人或阿尔泰语系人,全然不顾汉民族数千年来语言上的一脉相承; 2) 夏朝是羌族建立的,大禹是羌族人(这个有点靠谱,现在的少数民族,我恐怕也就对羌族还有点亲近感,至少,夏的时候,羌汉可能还没分家,但大禹怎么说也不能是羌族一家的,我们汉族也有份); 3) 商朝是朝鲜族建立的;(可甲骨文为什么记载的却是汉语?) 4) 周朝是羌族建立的;(了不起的民族,3000年前建立了大周朝,奠定汉族后世的文化传承,可3000年后的羌族却还没有文字,真是舍己为人啊!拜托,这时羌汉的先民应该分家了吧?); 5) 孔子是朝鲜族人; 6) 秦始皇是讲蒙古话的女真人(此帖曾在联合早报上亲眼见过! 巨雷!); 7) 楚国是苗族建立的,所以楚国的一切都属于苗族;(my god,原来<<离骚>>,<<天问>>是用苗语苗文写的); 8) 秦国是羌族的,理由是靠近羌地,肯定受到羌人影响;(我们现在的汉字,就是直接继承自秦国的小篆,那么,怎么理解,难道这是羌人发明的文字?) 9) 汉朝是由苗族建立的,因为刘邦原先属于楚国人,前面讲过,楚国的一切都是苗族的;(我们汉族就是在汉朝才自称或是被外族称为汉人,谢谢苗族!) 10) 号召屠胡,有强烈汉族意识的冉闵,这个血统汉子,现在被一些少民"考证"成土家族;(冉闵知道这事,会不会首先把自己给“屠”了?) 11) 曾经大力恢复汉族文化传统,在五胡乱华后重新确立汉族在中国统治地位的杨坚杨老先生,在过世1400年后,被考证为鲜卑族人,理由是他的家族用过鲜卑皇帝的赐名.(现在外企里到处都是起了英文名字的中国人,完了,1000年以后,这些人都要被考证成英国人。) 12) 李唐是鲜卑王朝,已经被说烂了;(拜托,既然你提到李二的母系血统,拜托再追溯一下他老娘的母系血统好不好?李二老娘的家族那时已经进入中国200多年了,和汉人通婚N代了,到底有多少鲜卑血统?何况李二?) 13) 不过少数民族学者也不是都喜欢抢汉族名人的,有时候他们也“慷慨解囊”送给咱们一两个:那个做了"儿皇帝"的一直被确定为沙佗族的石敬塘,现在被"考证"为其实是汉人; 14) 而建立大宋王朝的老赵一家,其实不是汉人,而是沙佗族人; 15) 朱元璋是回族人;(做过和尚的**。。。。。。) 16)常遇春蓝玉是回族人;(老常当年杀得蒙古色目人伏尸50里,看这**当的,没听过真主教诲吗?更可气的是,其后人还出来“辟谣”说他是汉人。) 17)海瑞海青天是回族人;(青天大老爷不贪污,工资低啊,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只买了两斤猪肉,好一个**啊!) 18) 李自成是党项人,因为其祖先“很可能是”13世纪逃脱蒙古人种族灭绝的党项人,于是400年后的闯匪就成了党项人;另一个理由是,少数民族"专家"发现,李家家族人个子都比较高,于是这也是他是党项人后裔的证据。可是我要问一下,现在的羌族人,长得比汉族尤其是陕北的汉人高大吗? 基本的逻辑都理不通就出来江湖上混,靠! 另外,我对闯贼比较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导读:本文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

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家谱的史料价值与整理

家谱的史料价值与整理 家谱或称为族谐或谱牒,它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家谱在我国起源很早,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为了婚丧嫁娶和财产权利的继承和分配而出现。《史记·夏本纪》载,自禹至桀十四世,共十七帝。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帝王家谱。更多资料:家谱-百姓通谱至于商代,不仅(史记·殷本纪》中,记述了商王的世系,而且从地下发掘的甲骨材料证明,商代已有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可见,我国家谱起源很早。 为了加强家谱的管理,西汉时,封建王朝还设立了专门管理家谱的机构——“宗正”。随着门阀制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成为选官、联姻等的依据。因而,造成“官之选举,必由于薄状,家之婚姻,必出于谱牒”。晋人贾弼之的《姓氏谱状》,就是研究谱学的代表作。 例如,太原王氏是西晋以来的显贵。东晋末,王慧龙从江南出走,来到北方。崔浩的弟弟羡慕王家的门第,想把女儿嫁给王慧龙,但有人说,王慧龙不一定是王家人。可是,崔浩见到王慧龙以后,发现王慧龙的鼻子很大,赞叹地说:“是真正的王家人,是个贵种”。因为,王家人世代都出齇鼻,即酒糟鼻,人们戏呼为“齇王”。由于崔浩熟悉王氏家谱。所以认定他是真正的王家人,于是王慧龙和崔家女结亲。 历代官僚和学者都十分重视家谱,欧阳修在编写《新唐书》时,即依据皇族家谱和裴氏、肖氏等宰相的家谱,撰修《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所以,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夫比人斯有家,比家斯有国,比国斯有天下,家牒不修,则国国掌故何资而为之徵信耶”(《和州志·氏族表》)。 一、家谱的史料价值 家谱可以补充国史或方志之不足,国史或方志对于一个人的生平事迹,只能择要叙列,对于世系往往缺略,甚至由于记载传闻的歧异,而出现舛误,有的人够不上列入国史或方志的资格。因此,要了解有关事迹,必须找查家谱。 蒋介石的生母王采玉,生于1864年,嵊县葛竹村(后划属奉化县)人。青年丧夫,时蒋介石生父在溪口街上开盐铺的蒋肇聪丧妻。伙计王贤东是王采玉的堂兄。遂介绍给蒋肇聪填房,时年二十三岁。笫二年(1887年),生下蒋瑞元,即蒋介石。1897年,蒋肇聪染时疫去世,王采玉又寡居,直到1921年去世。抗战期间曾传说蒋介石是河南人,名叫郑三发子,其兄曾到重庆认亲等等。与蒋母和蒋介石的身世根本不相符;其一,蒋介石的父亲,生前未到过河南;其二,不久前发现王氏家谱,证明王采凤不论早嫁与曹家田竺其为妻,还是丧夫后再嫁蒋肇聪,都未出奉化县境。 多年来,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岩有无其人问题颇有争论。有人认为,关于李岩的记载都不是第一手材料,李岩混入史籍,是康熙初年计六奇将清初以明末农民战争为题材的虚构小说中某些情节进行史学加工而编入《明季北略》其后又被抄入《明史》。因而李岩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近来人们到河南杞县李岩的家乡进行调查,不仅发现了李岩的画像,而且发现了李岩的家谱。如果此家谱不是伪作,当然就解决了李岩有无其人的问题。 特别是家谱中的世系、传记,都详于国史和方志。如岳飞后人献出的《岳氏宗谱》,对于研究岳飞及其后人的事迹,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江南的《宋氏宗谱》,对研究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的生平事迹,提供了可贵的史料。 又如,王禀为宋王珪之孙,王光租之子,从童贯镇压方腊起义有功,曾迁武泰军承宣使等职。金人攻宋时,禀守太原,城陷赴汾水死。但《宋史》却无传。近人王国维根据王氏家谱世系,明确自己系王禀之裔孙,于是据《宋史》徽宗、钦宗二纪、童贯、王珪、王光袒诸传,撰写了《补家谱忠壮公传》,即《宋史忠义传王禀传补》。补《宋史·忠义传》之阙。 家谱的作用很广。例如,家谱中有关坟墓的记载,对于研究古代墓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家谱中的人物著录,可以考证地方艺文及名人学者的著作。家谱也可以帮助搞清居民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