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八下第四章复习

科学八下第四章复习

科学八下第四章复习
科学八下第四章复习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

第一节、土壤的成分

(一)、实验

1、用土壤取样器取土壤样本

在有花卉和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存在的生物较多、便于寻找样本)中,用土壤取样器选取2-3个土壤样品(避免实验偶然性)。

2、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

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壤,取5*5*5的一块土壤,放入大烧杯中,体积记为V,沿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刚好全部浸没位置。记录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记作V1。用与土壤等体积的铁块(没有空隙,水不易浸入)代替土壤,重复上述实验。记作加入水的体积,记作V2。

实验现象:在向土壤中加入水时,会看见土壤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

结论:土壤中含有空气,且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V1-V2)/V*100%。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15%-35%。

3、土壤中有水吗

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架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壁上会有水珠。说明了土壤中含有水。

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吗

取经充分干燥(避免土壤中水对实验的干扰)的土壤50克-100克(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少),把它们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有机物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带土壤冷却后再用天平称量,此时会发现土壤质量

明显变小。

实验现象:土壤在加热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5、土壤里还有什么

取新鲜的土壤50克-100克,放入大烧杯中,向大烧杯中倒入足量的蒸馏水先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一会,再静置一段时间让土壤固体颗粒沉淀下来,得到的上部溶液就是土壤浸出液。取10毫升的土壤浸出液,过滤收集滤液。然后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是水分蒸发,当水分蒸发完后,蒸发皿中有残留物。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二)、知识点

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类生物统称为土壤生物。

构成土壤的非生命物质有水、空气、矿物质和有机物。其中,水是植物吸收最多的物质;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的来源;土壤中的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

土壤形成的顺序:岩石风化——岩石进一步分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颗粒的95%左右。

岩石风化因素:风、流水、温度的剧烈变化。各种生物作用也能促进岩石风化,各种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地衣的作用促进岩石风化。

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一)、知识点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

矿物质颗粒是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之一,粗的叫做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粉砂粒。

砂土类土壤:沙粒多(粗)疏松,通气、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弱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细)通气、透水性弱,保水、保肥性强

壤土类土壤:大致等量,均匀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的吸收

(一)、实验

1、植物的吸水部位在哪里

选取4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右面,随机分为A、B两组。将A组的2株小麦植株所有根的前端剪去3-5毫米(即根尖),并在切口处涂上石蜡;B组不做处理。

结果:A组幼苗开始出现萎蔫现象。

结论:根尖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

2、植物失水实验

选取4株生长旺盛的同种植物幼苗,随机分为两组。将2组植物的根部西进,分别放入盛有清水和浓盐水的2只锥形瓶。

结果:在浓盐水中的植物萎蔫,在清水中的植物正常生长。

结论:当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液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就吸水;反之,则失水。

3、生长在营养液中的植物

选取生长旺盛的植物幼苗,小心洗去其根部附着物,最后用蒸馏水将其洗净,并将它们种植在4只锥形瓶中(正常、缺氮、缺磷、缺钾)

结果:标准培养液中,植株正常生长;缺氮,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缺磷,植株矮小、叶色发红;缺钾,植株矮小,叶片边缘有褐斑,易倒伏。

(二)、知识点

植物通过根来吸收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且根对植物起固定作用,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侧根,大多数为双子叶植物(大豆、青菜、萝卜)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大多数为单子叶植物(葱、蒜、小麦、水稻)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情况和水分情况。(缺水地区的植物根更发达)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它是根生长、分化、吸收养料最活跃的部分。依次可分成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根冠: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疏松,起保护作用。

分生区:根冠内侧,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分生作用)

伸长区: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的伸长生长。

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出现细胞分化,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增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细胞壁极薄,液泡大,含丰富的细胞液。

土壤颗粒之间含有无机盐和水分,称为土壤溶液。

植物吸水: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总是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反之则吸水。(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水分由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

缺氮,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缺磷,植株矮小、叶色发红;缺钾,植株矮小,叶片边缘有褐斑,易倒伏。

无土栽培原理:根只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土壤只对植物体起固定作用。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

(一)、实验

1、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A组不作处理,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C组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盛有等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蒸腾作用),10分钟后取出枝条。

结论: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运输的。

现象:越靠近顶端,颜色越浅,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由下而上运输的。

2、枝瘤

在一株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上取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结果:经过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将膨大形成枝瘤。

结论: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二)、知识点

茎按形态分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按组成分为木质茎、草质茎

直立茎:直立生长,一般较硬。(樟树、月季、玉米)

攀缘茎:借助茎或叶的变态结构,附着在其他物体上上升(黄瓜、丝瓜)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匍匐生长。(甘薯、草莓)

缠绕茎:茎本身缠绕其他物体上升(牵牛花、菜豆、常春藤)

木质茎一般具有: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等结构。

树皮包在茎的外层,对茎起保护作用。韧皮部位于树皮靠近木质部的部位,韧皮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有孔)。木质部(制作家具)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无孔),木纤维具有很强的支持力。髓位于茎的中央,细胞体积较大,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它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毛竹等没有形成层)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木本植物,在外界气候因素的影响下,木质茎的横切面上呈现出年轮现象,据此可以判断树的年龄。

1)年轮疏松朝南,密集朝北

2)年轮较疏松、颜色较浅是春材,环境好,反之则是秋材

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

第五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一)、实验

1、蒸腾作用散失什么

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蒸腾作用更快),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几片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浇水后置于阳光下,塑料袋内有水珠。

结论: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2、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在液体压强计的U形玻璃管内灌满稀释的红墨水,左边用橡皮管将木本植物枝条与U形管左侧连通,在室内放置约5分钟,右侧水柱下降。

结论:植物蒸腾作用吸收水分。

3、氯化钴试纸(有水会变成红色)

选取一片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将A、B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试纸相对应的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过一段时间,先变色、深一点的是下表皮上的试纸。

结论: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

4、气孔数哪一面多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去蚕豆叶片的下表皮,把它们放在载波片上,用解剖针把它们展平,加盖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它们呈半月形(保卫细胞)且里面有叶绿体。再取一片叶子,把它放进盛有热水(60摄氏度)的烧杯中,下表皮的气孔数多。

(二)、知识点

生活在潮湿、阴暗环境下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以增加换气面积(增加蒸腾作用)。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或小鳞片状,也表面多覆盖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上、下表皮,起保护作用,由大量

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叶肉(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叶脉(内含疏导组织)。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99%通过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发出去。

蒸腾作用的益处:

1)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叶片温度

2)是根部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

3)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温度高、气流速度快、湿度小、光照强,则蒸腾作用强下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的益处:上表皮易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避免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但水生植物由于不会缺水,且为了利于透气,所以上表皮气孔数多于下表皮。

半月形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交换的窗口,也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水分多,膨胀;水分少,合拢。温度过高时,蒸腾作用停止。

第六节、保护土壤

(一)、知识点

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89%的土地不适宜农业生产。

土壤资源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结构;某些细菌、寄生虫、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

生物污染。(还有白色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都会造成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冲杀走了大量的氮、磷、钾元素。我国沙漠化现象严重,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影响了耕地质量,导致农业减产。

浙江省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 2 章知识要点: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二氧化碳:0.03% 3、空气的利用。(1)氮气的用途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用途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1)硫在氧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2)S + O2 ===SO2 (3)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 Fe 3O4 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1)①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制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2H 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②③收集方法(2) 5、催化剂。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本身化学性质 6、灭火和火灾自救(1)可燃物燃烧条件(2)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 2、质量守恒定律(1)(2)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①原子种类④物质总质量3、化学方程式。(1)(2)(3)(4)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②表示反应的条件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C (2)分解反应:A B+C 跟氧气隔绝(3)火灾自救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感应性现象 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负向地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根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7)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负向地性表现; 二、植物生长素 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棉花种植中摘除顶芽。 4.分布:由光照条件决定。当受到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处分布多,向光少。阳光均匀照射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均匀。 5.植物具向光性实质。 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 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即植物具向光性。 三、其他植物激素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3.2人体的激素调节 一、内分泌腺和激素 1.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内分泌腺的种类、分泌的激素、功能及异常时的病症列表。 1.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四章复习训练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四章复习训练

(1)原理和作用: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有效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使用方法:①要与控制电路串联 ②连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必须是“一上一下” ③为了保护电路,在电路接通前应把滑片移到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的位置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一定) ④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例:如图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50 ,1A”字样,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已知AP=20欧,那么,当用不同接线柱将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各是多少?当接哪几个接线柱时,滑片P 向左移动,电阻变大? 第六节电压的测量 1、水与电类比 (1)、抽水机:把B处的水抽到A处,使A、B间保持一定水压,从而形成水流。 (抽水机→水压→水流) (2)、电源:使电源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正负极间存在电压,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 成电流。(电源→电压→电流) 2、电路中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A、有电源存在电压 B、闭合电路 3、电压:(1)电压用字母U表示 (2)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为V;更大的单位有千伏、毫伏和微伏 换算关系式:1千伏=1000伏 1伏=1000毫伏 1毫伏=1000微伏 4、一些常见的电压值:A、一节干电池:1.5V B、对人体安全的电压:≤36V C、照明电路电压:220V D、一只蓄电池:2V 5、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2)、使用:①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②把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在跟电源正极相连的那端③被 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允许电压表直接连入电源两极上测电源电压。 第七节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实验: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R的电流;电压表 测量通过电阻R两端的电压; (2)滑动电阻器R/的作用:改变电阻R两端 电压。(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 到电阻最大的位置。) *该实验保持电阻R不变,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研究电流与通过电阻R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四章

2010浙江省绍兴市马山镇中学科学八(下)第四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同一物体在月球和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6,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你可以做下列哪件事() A、直接跟月球上的同伴对话 B、做托里拆利实验 C轻易地举起50kg的重物D、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2、已知钢棒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按图所示一个挨一个连接起来,最后出现的磁极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磁铁周围才有磁 场 、磁感线是由铁屑形成的 C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闭合曲线、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越密 5、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平安城市,需要我们每一个 同学增强安全意识,懂得交通、用电、 饮食、用火等安全知识。下列图示的做法中, 你认为较为安全的是() A、⑴⑵ B 、⑴⑷ “⑵“⑶ D 、⑶⑷ 6、AB导体作如图所示的运动,下述各种情况会产 生感应电流的是()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些情况:(1)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碰;(2)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3)电路中增加了大功 率用电器;(4)户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可能引起家中保险丝熔断的是() A、只有(1)(2) B 、只有⑵(3) C 、只有⑵(4) D 、只有(1)(3) 8、科学家研究发现:某些材料有巨磁电阻效应,即微弱的磁场变化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4、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指向, 判断下列四幅图中错误的是( A ) 沿规血左右运动 (A) 垂也址面问酸向外运动垂比跃血向£代啊外运功沿抵面上下迄动 (D)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 . 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 C . 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D . 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2. (2分)下列图象有关量的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 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 .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 .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3. (2分)“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经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显示的颜色分

别是() A . 蓝色蓝色 B . 蓝色黄白色 C . 黄白色黄白色 D . 黄白色蓝色 4.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C .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D . 凡是发光、发热的现象都叫燃烧 5. (2分)已基本干燥的抹灰白墙(熟石灰),住人后往往又会变得潮湿,这主要是由于() A . 壁中有水渗出 B . 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 . 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面 D . 熟石灰变成了生石灰和水 6. (2分)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 c>a>b B . a>b>c C . a>c>b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四章单元测试卷汇总

《科学》八年级单元练习(十四)一(共6页) (第四章综合) 班级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科学实验室中,测量电流的工具或仪器是() A. 验电器 B.电能表 C.电流表 D.测电笔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 A. 安培 B.焦耳 C.伏特 D.库仑 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 A. 没有电子 B.几乎没有电荷 C.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D.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 4. 某家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大约是0.3安,这个家用电器可能是() A. 空调器 B.白炽灯 C.电子手表 D.电饭锅 5. 如右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电路中, 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变小,连入电路的接线柱是() A.A 和B B.B 和C C.B 和D D.A 和D 6. 下列四个电路图中,当开关S闭合后,两盏灯并联的电路是() y Ll 7. 在温度 一定时,比较两根镍铬合金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长度相等时,粗导线的电阻大 D.横截面积相等时,长导线的电阻大 8. 关于电流 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荷运动的方向,叫做电流方向 B. 人们把负电荷运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C.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 D.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9.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C.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电流为零,但电阻不为零B.橡胶没有电阻,导线有电阻 D.只有导体才能作电工材 A S

(完整)八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电路探秘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科学 第四章电路探秘知识要点 第一节 电荷与电流 1、电路的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2、通路: 接通的电路 (闭合开关) 开路:断开的电路(断开开关) 短路 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的电流的比较: 3.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 4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A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B 、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C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矩形; D 、图要完整美观,横平竖直,简洁、工整。 5、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串联和并联。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到负极,-----电路中有分支,6、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注意:无论是绝缘体、导体在摩擦过后都会带电。 7、摩擦起电 ①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注:摩擦过程中我们手要不停的运动,所以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8、两种电荷: ①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②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③了解摩擦起电带的何种电荷,橡胶棒和丝绸带负电,毛皮和玻璃棒带正电。(重点记忆) 9、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第二节 电流的测量 1. 电流(1) 电流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体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外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

第2章知识要点: 一、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3)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 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分别为: 2H 2O2 ====2H2O +O2

浙江版科学八下第三章按章节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1课时 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为__氮气__、__氧气__,除此之外还有__二氧化碳__、__水蒸气__、__稀有气体__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2.最先确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__拉瓦锡__,他认为空气是由__氧气__和__氮气__组成的。 3.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__二氧化碳__。 (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__氧气__。 (3)盛冰水的杯子从冰箱里拿出,放在常温空气中,外壁会变潮湿:__水蒸气__。 第2课时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无色、__无__味,呈__气__态。(2)__不易__(选填“易”或“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__略大__。 (4)在-183°C 时会液化成__淡蓝__色的液体,在-218°C 时会__凝固__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__复燃__。 (2)与硫反应:其文字表达式是__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__;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淡蓝色__的火焰, 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__蓝紫色__的火焰,生成一种具有__刺激性__气味的__气__体。 (3)与铁反应:其文字表达式是__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__;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__,生成一种__黑__色__固__体,在集气瓶里预先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__防止燃烧出现高温熔融物滴在瓶底,导致瓶底受热不均而破裂__。 3.氧化物是指由__两__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__氧元素__的化合物,如__二氧化硫(SO 2)__、四氧化三铁(Fe 3O 4)__。 第3课时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利用高锰酸钾(KMnO 4)制取氧气。 操作:①_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②__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棉花盖住导管口__,③__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__,④__点燃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四章单元测试卷汇总

《科学》八年级单元练习(十四)—(共6页) (第四章综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科学实验室中,测量电流的工具或仪器是( ) A. 验电器 B. 电能表 C. 电流表 D. 测电笔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 ) A. 安培 B. 焦耳 C. 伏特 D. 库仑 ` 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 ) A. 没有电子 B. 几乎没有电荷 C. 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D. 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 4. 某家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大约是安,这个家用电器可能是( ) A.空调器 B.白炽灯 C.电子手表 D.电饭锅 5.如右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电路中,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变小,连入电路的接线柱是( ) 和B 和C 和D 和D 6.下列四个电路图中,当开关S闭合后,两盏灯并联的电路是( ) 7.在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镍铬合金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长导线的电阻大 B.横截面积大的导线电阻大 C.长度相等时,粗导线的电阻大 D.横截面积相等时,长导线的电阻大 8.关于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荷运动的方向,叫做电流方向 B.人们把负电荷运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C.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 D.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橡胶没有电阻,导线有电阻 C.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电流为零,但电阻不为零 D.只有导体才能作电工材料 10.在下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能用电压表正确测出灯L2两端电压的是( ) # 11.如图所示的物体中,制造它们的材料都是绝缘体的一组是( )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测试题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土壤中物质的是( ) (A)矿物质(B)氧气(C)水(D)臭氧 2.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后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 (A)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B)小动物食用后排出 (C)微生物分解(D)植物根呼吸作用的结果 3.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A)小细砂(B)蛋白质 (C)无机盐(D)金属 4.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5、下列各项中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恣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秸杆后土壤无须再施肥(D)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6、周末,小明和爸爸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们在哪个地方能找到蚯蚓( ) (A)乱石堆里(B)干硬的土堆中(C)小水洼(D)湿润的草地 7、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8、以下三种土壤样品中,哪种通气性能最差,哪种保水性能最强() (A)甲,甲(B)甲,乙(C)乙、乙(D)乙、丙 9.小明同学在探究植物根系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下列假设,你认为哪个假设最不适宜() (A)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土壤结构有关 (B)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 (C)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通气状况有关 (D)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地下水位高低有关 10.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A)根冠(B)根毛区(C)分生组织(D)侧根 11.小明一连几天用妈妈清洗过咸水鱼的水浇一株花卉,不久后发现该花卉枯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营养过多(B)因阳光过强 (C)因细胞失水而死(D)水分蒸发过多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梳理

第四章《电和磁》复习提纲 一、磁现象: 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铁:铁质的磁体) 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小磁针或悬挂起来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①磁铁能吸引铁钉的原因:铁钉被磁化,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 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 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二、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科学方法说明:爱因斯坦说过:“磁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它对小磁针的作用来认识它。这就是转换法——科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 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从一些非常直接的现象去间接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的物理量直接测 量。如: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 再如: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如电阻R、密度ρ,可根据其定义式R=U/I、ρ=m/V转换为可直接测 量的U、I、m、V,然后通过计算求出。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温度转换成液柱的 升降制成温度计;将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压强计。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 的方向。 4、磁感应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①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竞赛试卷及答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八下第二章竞赛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u:64 Zn:65 C:12 O:16 Cl:35.5 N:14 Ca:40 Na:23 Al:27 I:127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1.在S02与S03的混和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不可能的是 () A、3/5 B、4/5 C、6/7 D、7/8 2.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C02发生装置,在下列同学的评价中,你认 为错误的是() A、能利用生活废弃品作为实验材料,有良好的资源利用意识 B、通过装置中的铜丝牵引网内大理石块有利于控制反应 C、使用的铜丝网不会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D、使用碱石灰(主要是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获得干燥C02 3.下列事件可能发生在铁器时代之前的是() A.金属铝的冶炼 B.钛金饰品的出现. C.戴维发现金属钠 D.青铜器的使用 4.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不等于生成的I2的质量 B.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02中氧原子总数 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02的质量比 5.下图是收集、干燥某气体并对它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出的该气体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小于大于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难溶极易溶极易溶难溶 选项 A B C D 6.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详解 §2.1 空气 1.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78% ) (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共占1% 2.空气成分的检验: ①水:通常用 来检验,现象为 变 色。 原理:CuSO 4(白色粉末) + 5H 2O = CuSO 4·5H 2O (蓝色晶体) ②CO 2:通常用 来检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 。 原理: (化学方程式表示) 3.空气的利用 ①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化工原料;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②氧气化学性质 ,可支持 ;支持 。 用途:急救病人、登山、潜水、气焊、气割、炼钢等 ③稀有气体:化学性质 , 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用途:保护气;各种电光源;激光技术。 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不支持 ,也不支持 。 用途: 作为制冷剂;工业原料;灭火;气肥。 4.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原理: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氮气及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红磷、汞) ,利用氧气与该物 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压强减小,引起瓶内水位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 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②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 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点燃红磷,塞紧胶塞后,未关闭弹簧夹,使瓶内部分空气逸出,致使瓶内气压偏 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增大。 注:①CO 2、SO 2易被NaOH 溶液吸收,因此如用NaOH 溶液代替水时,可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做该实验。 ②因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故不可用镁来做该实验。 3)反应结束后充分振荡水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5.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 色、 味 体;标准状况(0℃、1标准大气压)下密度为 1.429×103Kg/m 3 比空气略大; 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 ℃时液化成 色液氧、 ℃时凝固成 色 状固态氧。 氢氧化钠溶液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综合

科学八(下)单元练习 第4章综合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 小科取了一底部带小孔的塑料花盆,栽种了一株薄荷草,放在阳台上晒了两天,发现植 株萎焉了,于是将花盆浸入盛水的脸盆中,2小时后取出称量,发现比浸盆前明显增重了,增重的是() A. 水的质量 B. 土壤的质量 C. 空气的质量 D. 有机物的质量 2. 我们行进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这是因 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3. 土壤的形成正确的顺序为() a. 岩石的风化 b. 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 c. 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 d. 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A. abcd B. bcad C. abdc D. cbad 4. 在自然界,有一类生长在盐碱土壤中的植物叫盐生植物,这类植物特别能抗盐碱,而其 他植物却不能在盐碱地生存,则原因主要是() A. 前者能从土壤中吸水,而后者失水 B. 前者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土壤中溶液浓度 C. 前者细胞壁的保护功能超过后者 D. 前者根呼吸作用的能力弱于后者 5. 某地试行用“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酸性溶液)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 ①加强呼吸作用②加强光合作用③改良碱性土壤④加强植物蒸腾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6. 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把甲叶片放在阳 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分别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 A. 细胞核 B. 细胞壁 C. 液泡 D. 叶绿体 7. 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对植物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以下会导致气孔关闭的是() A. 当植物失水过多时 B. 蒸腾作用最强时 C. 光合作用最强时 D. 放出氧气最多时 8. 天平的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插有一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 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边平衡。(见右图)现将此装置移 至阳光下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天平哪边将会下降,主要原因 是() A. 左、光合作用 B. 左、杯内水分的蒸发 C. 右、树叶的蒸腾作用 D. 右、树叶的呼吸作用 9. 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行为后,一位生物学家提 出,进入土壤的空气,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然 后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记载的重要 数据来自观察() A. 叶片大小的增加 B. 茎大小的增加 C. 叶片数目的增加 D. 根数目的增加 10.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试卷

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测试卷 一.选择是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的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A.减少根部水分的散失B.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折断损伤 C.防止营养流失D.防止植物不适应新的土质 2.把幼嫩植物的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 A.筛管 B.木纤维C.韧皮纤维D.导管 3。正在结果的黄瓜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瓜果的膨胀 C。经气孔散发D。植株的生长 4.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 ①增强呼吸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③增强光合作用;④增强蒸腾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植物体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6.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从结构上说其原因是() 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③有输导组织; ④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通常比土壤溶液的浓度高 A。①和④B。①和② C。②和③D。以上都是 7.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 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 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D.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8.双子叶植物的茎能加粗的原因是() A.茎中导管、筛管的运输能力特别强B.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 C.韧皮部细胞是活的细胞D.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9.近年来,我国四大海域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赤潮”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近海养殖业和渔业的生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洋运输业的蓬勃发展B.含氮、磷等无机盐的废水大量排放 C.人类过度发展渔业D.有毒废水的大量排放

八下科学第四章电与磁知识点全面(有答案)

§4-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叫做司南,其勺尾相当于磁体的S 极。(记忆:司南→指南) 2.下列物质能被磁体吸引的是: C D A铜块;B铝块;C钢块;D钴、镍材料(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 A磁体的中间部位磁性最强;B磁体的两极可以分离;C具有磁性的物体不可能再失去磁性; E人造永磁体的材料是铁做的;F地理北极相当于地磁南极。(地理北极为地磁南极,因此指南针N极指北方) ★6.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在磁场中小磁针N 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7.下列有关磁感线说法正确的是: A A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表示磁场而建立的一种模型; B磁感线密处说明磁场要弱;C磁感线总是从S极流出,流回N极; D某点磁感线的方向和该处小磁针的S极指向一致; E磁感线的方向不可能相交,即磁场中不可能有相同的磁场方向。(前半句对,后半句解释错误,正确解释为:如果相交,则交点处磁场方向为两个,而磁场中任一点的磁场方向是唯一确定的,因此假设不成立) ★8.请标出磁感线方向、磁体的磁极:(小磁针的黑色端为N极) (方法一:利用小磁针N极指向为该点磁场方向,先确定磁感线方向,再得出磁极) (方法二:应用同极相吸,异极相斥,即小磁针N极指向磁体S极直接确定磁极,再得出磁感线方向) A:同为S B:同为N C:左N右S D:左S右N §4-2电生磁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现象。 ★2.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和磁铁一样存在磁场;而且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的磁场分布特点是是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而且离导线越近,同心圆分布越密集。 3.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比不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要大大增强,原因是铁芯在磁场中被磁化后相当于一个磁铁。 ★4.实验表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相同或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即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5.请标出A图中螺线管的极性,B图中的电源正负极(小磁针黑端为N极): S N + - 方法:标出看得到的电流方向,四指顺着指向电流方向 绕握线圈,拇指指向为N极; 已知N极,右手握好后,看得见的手指指向为图 中看得见得导线电流方向; (手指指向:指根到指尖的方向,即为电流方向) 6.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就组成了一个电磁铁。 ★7.下列产品没有用到电磁铁性质的是: E A电铃;B电磁起重机;C电磁继电器(相当于一个利用低压和弱电流的电磁铁产生的磁力来控制高压和强电流的自动开关);D磁悬浮列车;E电动机(应用的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作用而转动) 8.下列工具利用了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的是:ABC A电铃;B电磁起重机;C电磁继电器;D磁悬浮列车 ★9.电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使用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用低电压来控制高电压,弱电流来控制强电流。阅读P112页图4-29“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1)当控制电路断开时,工作电路红灯亮的;(2)当控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

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几种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降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制尿素、化肥 D.灭火器灭火 2.某气体易溶于水,比空气密度小,在实验室里用两种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制取这种气体。若用这种气体与氧气相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收集该气体的方法与氧气相同 B.该气体的性质与氧气不同 C.可采用与制氧气相同的实验装置来制取该气体 D.加热时要使试管受热均匀,再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3.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克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4.4克CO2和3.6克H2O,则该有机物中(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 4.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三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C.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D.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5. 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 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学校同学提出于下列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 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实验室制CO2一般有5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 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7.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A.在实验室用一支漏底的试管,一个小烧杯,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和一团细铜丝, 可组装制取CO2的发生装置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CO杂质 C.用带火星的细木条来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D.用适量的稀硫酸来除去热水壶里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8.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 B.凡是绿色植物体的细胞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第一节:空气与氧气 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 ①二氧化碳(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氧气(O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水(H2O)的检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3.空气的成分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测量原理 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P)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O2),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广口瓶加入少量水,将剩余瓶子容积用记号笔分成5等份。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观察现象。 ③分燃烧后(等火焰熄灭),振荡广口瓶直至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 ①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5)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装置不漏气(2)红磷应足量(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7)思考与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不可以。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而红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P2O5),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①红磷的量不足或燃烧不充分,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 ②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3)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答:①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②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4)此实验说明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5.空气的利用 6.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氧气为淡蓝色,固态氧气为蓝色雪花状。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