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是陕西省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不仅对促进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立足陕西省实际、着眼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本规划依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编制。规划期为2009年—2012年。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是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对能源装备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发展能源装备作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能源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按照全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呈现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规模以上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8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3%,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50%。

二是重点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着力在输变电设备、煤炭开采洗选设备、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等重点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国内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16%提高到2008年的 20%,居全国第二位;MG750/1910—WD重型超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宝鸡石油机械公司陆地钻机和泥浆泵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

三是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陕西省能源装备领域的“航空母舰”。西电集团成为

我国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首个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的企业。陕鼓动力销售收入近50亿元,成为我国鼓风机行业的龙头企业。

四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拥有5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核心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 1.6%。开发出了特高压避雷器、特高压交流电容套管、12000米海洋石油钻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重大能源装备。

五是新兴装备不断发展壮大。陕柴重工核应急发电机组填补国内空白,国核宝钛锆业成为我国唯一核级锆管材生产企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西安高新区设立全球研发中心,金风科技已形成200台1.5兆瓦风力发电整机生产能力。

尽管陕西省能源装备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能源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产业发展减速趋势已经显现,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为陕西省参与产业再分工创造了条件。当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正在抓紧制定鄂尔多斯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着力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明确提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目标任务,能源装备产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陕西省应紧抓发展机遇,从人才、技术、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实际出发,把能源装备作为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优势互补的切入

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大做强能源装备产业,力争尽快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实现由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的转变。

二、发展思路及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抢抓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输变(配)电设备、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煤炭开采洗选设备、大型化工设备、太阳能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等为重点,围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发挥关中装备研发制造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落户,全面提升陕西省能源装备产业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12年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600亿元,年均增长35%左右。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70%。

2.结构目标。积极培育五大龙头企业,其中西电公司成为产值过3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陕西鼓风机、宝石机、宝钢管、国核宝钛锆业成为产值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扶持航天四院、航天六院、庆安公司、西北有色研究院等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发展,重大能源装备省内配套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着力发展新兴能源装备,所占比重由10%提高到30%。

3.产业目标。依靠关中装备研发制造优势,以各开发区、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建设关中研发制造基地和陕北配套装

备及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能源装备制造集中地和产业集聚区。

4.创新目标。推进能源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 2.5%,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5.品牌目标。做大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在现有能源装备10个国家级、12个省级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力争再创10个以上知名品牌。

三、重点任务

按照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要求,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及《鄂尔多斯区域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布局,着力发展四大特色装备、五大新兴装备和与之相配套的现代能源装备制造服务业。

(一)加快发展四大特色装备。

1.输变(配)电设备。以750千伏和1000千伏超高压电网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关键设备,实现成套设备产业化,通过成套带动、技术带动和协作配套带动,促进中低压产品和相关配套产品发展。依托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陕西合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实施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产业化、大功率晶闸管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实现输配电设备制造产业总体规模的扩张。加快西电公司与省内企业的联合重组,拓展产品覆盖范围,提升成套供应能力。推进西安高新区研发中心、西安大庆路制造和试验检测中心、西安经开区制造基地、咸阳配套件和辅业制造基地建设。到2012年达到年产全封闭组合电器2500间隔、隔离开关8000

台、变压器10000万千伏安、电力电容器1800万千法、6英寸晶闸管10000只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500亿元。

2.石油天然气钻采输送设备。以国内油气开发对装备需求为动力, 依托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咸阳石油钢管钢绳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实施宝鸡石油机械搬迁、咸阳钢管钢绳搬迁、宝鸡石油钢管连续管及套管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发展石油钻机、泥浆泵、焊管、连续油管等设备及低渗透油田钻采设备,形成钻井采油装备和输送设备两大制造优势。依托延长石油集团,实施抽油机制造、石油专用管及机械加工等项目,带动陕北配套制造业发展,满足能源勘探和开采需要。到2012年达到年产石油钻机100台、泥浆泵600台、各种规格石油钢管50万吨、抗腐蚀管6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400亿元。

3.煤炭开采洗选设备。以煤炭资源开发和陕北近20个千万吨级大型煤矿建设为机遇,加快开发生产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开采洗选设备。依托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以电(液压)牵引采煤机、干式泵箱液压牵引采煤机为基础,重点开发2000千瓦以上智能化、超大功率的千万吨级重型电牵引采煤机,加快500-2000千瓦交流电牵引采煤机系列化、成套化,配套发展运输机、掘进机和液压支架,实现大型煤炭综采设备国产化。依托中煤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和煤炭企业合作,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煤炭综采设备制造维修基地,开发生产新型矿井通风设备成套系统、煤炭开采回采系统、液压支架和皮带运输机等煤矿专用设备。到2012年达到年产采煤机150台、掘进机180台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50亿元。

4.大型化工设备。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重大煤化工、石油化工及盐化工项目为切入点,依托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西航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加氢反应器、精馏塔、闪馏罐、反应系统装置、结晶系统装置等大型化工设备,在高压厚壁设备、特种材料设备制造等方面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承担大型成套加工装置生产和改造修理任务,在提高大型化工设备的技术工艺和精细化程度上加强技术攻关力度,推进大型化工设备规模化、系列化、产业化发展。到2012年大型化工设备实现产值120亿元,基本满足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对大型化工设备的需要,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做好配套工作。

(二)扶持壮大五大新兴装备。

1.太阳能光伏设备。依托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西安理工大学、深圳拓日等企业,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再创新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太阳能光伏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水平。抓紧实施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非晶硅生产设备、深圳拓日薄膜电池设备、电子集团多线切割机设备等项目建设。到2012年太阳能光伏设备实现产值120亿元。

2.风电设备。抢抓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的有利时机,加大整机企业重组,培育优势龙头企业,推进2兆瓦以上风电装备整机研发和生产,带动相关配套零部件企业发展。依托西安经开区风电装备产业园,实现风力发电装备国产化制造和设备集成,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依托西安捷力电气有限公司、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陕西秦川机床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风力发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变流器、齿轮箱、转子支架总成,轮毂、底座、箱体、齿轮壳体、塔

筒等零部件。到2012年风电装备整机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千瓦,零部件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千瓦,实现产值 300亿元。

3.核电设备。以国家大力发展核电为契机,通过市场拉动、科技撬动、需求推动,大力发展陕西省核电装备制造业,服务国家核电发展。依托西安核电设备有限公司、陕柴重工、国核宝钛锆业等企业,加快对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重点发展核应急发电机组、核级压力容器、PMC系统装卸机、核废料处理设备、核反应堆吊篮、1000兆瓦核电站板焊接结构稳压器、951反应堆压力容器、核级棒材管材等产品。到2012年形成核应急发电机组30台(套)、核PMC系统装卸机10套、核级棒材管材800吨生产能力,实现产值100亿元。

4.节能设备。依托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陕西斯达煤矿安全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升大型能量回收发电装置(TRT)、轴流压缩机、转炉煤气除尘节能系统、水泥窑余热发电装置、干熄焦发电装置、节能空调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等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重点开发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余热回收锅炉、生物燃料锅炉等产品,着力发展余热余气循环再利用设备以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到2012年节能设备实现产值150亿元,基本满足省内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的需求。

5.新能源汽车。顺应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发展趋势,采取自主为先和引进为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研发新能源汽车所需的电池。依托比亚迪公司,重点做好E6纯电动车生产线技术改造,在西安高新区完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依托陕汽集团,重点做好电动码头低速牵引车、混合动力垃圾车和矿用车研发,突破关键技术,达到年产5000辆微型电动车的产量。重点做好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

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50亿元。

(三)培育现代能源装备制造服务业。

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大型能源项目的需求为牵引,以为能源项目提供各种优质的装备制造服务为目的,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提供制造业社会化服务。依托中煤能源集团大型煤机支架制造、租赁、维修和延长石油集团石油专用管、大型抽油机制造、维修等项目,着力培育一批系统集成、能源装备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的装备制造服务业公司,全面提升系统集成和总包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制造业基地的意见》、《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各项政策,加大对能源装备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重大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项目建设。

(二)扩大能源装备企业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开发多种金融产品,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能源装备项目的资金支持。

(三)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支持省内企业与战略投资者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先进制造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和协作配套,加快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支持西电公司、合容电气公司、宝光真空电器等企业参与国家电网建设的市场竞争,成为全国一流的特高压输(配)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支持宝石钢管、宝石机、咸阳钢绳等企业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国家“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陕西省石油天然气钻采装备生产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积极支持西安经开区风电装备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成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生产服务于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四)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的新机制。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实现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选择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技术难题,组织公开招标,面向全社会聘任攻关专家,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在陕高校院所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能源装备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系统成套水平及自主化能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能源装备企业人才结构,提高研发人员比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挥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能源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熟练技术工人、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大型能源装备企业建立内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管理素质。通过技术入股、

提高薪酬、重奖突出贡献者等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人才,形成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五、规划实施

各地各部门应针对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加强规划引导,增强发展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取得实效。加强对能源装备制造业统计和信息分析,把握规律,及时发布产业供求信息。加大政府部门协调服务力度,促进陕西省能源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附件1:

陕西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战略机遇,加快发展与风电相配套的制造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集中,推动陕西省风电装备产业升级,拉长产业链条,实现陕西省风电装备制造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发展,将陕西打造成为我国风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发展现状

风力发电是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风力发电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是风力发电发展的关键。陕西省风电装备设计制造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到2008年底,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近70亿元,从业人员达1.5万余人。

目前陕西省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31家。在7家成套机组制造企业中,广东明阳风电公司西安生产基地已具备月产10至12台兆瓦级风电机组生产能力,西安金风科技年底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中钢

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1.5兆瓦机组进入样机测试阶段,西安船舶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台 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样机开始装配,陕西神龙风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1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生产项目、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大功率风电机组生产基地近期开工建设。

陕西省风电装备配套能力较强,目前已有配套企业24家。除风扇叶片之外,其他部件陕西省都有生产企业。其中,发电机制造企业3家,风电制动器制造企业2家,发电机机轴制造企业1家,转子支架总成制造企业1家,轮毂、底座、箱体、齿轮壳体、塔筒等铸件制造企业4家,发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生产企业2家,风电齿轮箱生产企业1家(在建),其他零部件制造企业8家,风能变流器研发制造企业1家,风电增速器研制企业1家。

尽管陕西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较快,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规划引导和行业管理,突出的技术研发优势和雄厚的装备制造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园区,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因此,陕西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的局面,努力做大做强风电装备制造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战略,加大行业整合力度,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2兆瓦及以上风电整机制造,全面提升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加强配套企业和配套项目建设,将陕西建成国内技术水平先进、产

业链完整、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风电装备研发制造重要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相结合。积极发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制定风电产业扶持政策,完善风电基地公共服务平台,明确风电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风电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风电产业发展体系。

2.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引进相结合。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研发和管理技术,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3.坚持重点突破和协调发展相结合。依托风电产业发展优势,在集中力量发展整机制造的同时,发展电机控制系统、齿轮箱、叶片等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

4.坚持发展大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支持风电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鼓励电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引导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主要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12年,风电装备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长44%左右。风电装备整机制造能力达到300万千瓦,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千瓦。

2.产业目标。重点做好西安经开区风电装备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西安、宝鸡、咸阳3大产业集聚区,抓好10个重大建设项目,基本形成完整的生产供应体系。

3.企业目标。积极培育风电装备整机制造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在规模上力争做到国内市场占有率前列,在技术上保持国内领先。形成2-3个年产值超过30亿元的企业,5个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并形成一批年产值5—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4.技术目标。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1.5兆瓦机组形成批量生产能力,2兆瓦以上机组形成自主设计制造能力。

三、重点任务

(一)集中抓好风电装备产业园区建设。

依托金风科技、中钢西重、盾安电气、捷力电力电子、永电电气等企业,建设西安经开区风电装备产业园。以2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及风力发电机批量生产为牵引,带动变频器、叶片、塔筒、变桨控制系统以及整机控制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研发,结合西安位于中国三大著名风场中间的区位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风电企业投资建厂。以专业化协作促进配套风电零部件企业的快速聚集,形成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西部最大的风电装备产业园。到2012年,西安经开区风电装备产业园年产1.5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700台,各类发电机5000台,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

(二)全力打造3大产业集聚区。

1.西安风电设备产业集聚区。以西安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西安船舶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具有成套机组制造能力的企业为主体,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艾默生网络能源(西安)有限公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

风力发电装备的研制,带动发电机、风电结构件、电气控制系统、发电机机轴制造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将西安建成全省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研发基地。

2.宝鸡风电装备产业集聚区。以秦川机床集团公司、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北机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重点发展风电齿轮箱、风电专用铸件、成套机组、凸形叶片模具等产品,同时加快与风电装备零部件加工相配套的大型数控、专用机床的研制,将宝鸡建成全省风电机组主要零部件生产基地。

3.咸阳风电装备产业集聚区。以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风润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兰德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重点发展风电专用铸件、风电制动器及高强度连接件等产品,向其上下游辐射,将咸阳建成风电装备零部件生产基地。

(三)重点抓好十个重大项目建设。

1.西安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兆瓦级直驱永磁风电机组产业化一期项目。项目总投资1.19亿元,建设风力发电机组总装车间、永磁电机制造车间,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0台1.5兆瓦直驱永磁风电机组、1000台电机的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2.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1.5兆瓦-3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建设项目。城区基地进行核心部件制作加工、整机组装调试,泾渭基地进行铸锻件、结构件、零件加工以及偏航、变桨减速机制作配套。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00台(套)以上1.5兆瓦-3兆瓦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规模,年产值可达20亿元。

3.西安船舶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项目。重点抓好风电机组装配生产厂房、风电机组涂装工房建设,进行样

机装配和风场安装调试。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400台风电机组的能力,年产值可达32亿元。

4.陕西神龙风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重点抓好生产车间、办公大楼、研发中心建设,开展ZCFR(3-10)兆瓦型神龙1号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500兆瓦风电机组的能力,年产值可达40亿元。

5.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风电设备零部件产业化建设项目。重点抓好新建厂房内部完善和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力争年内竣工投产。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300台3兆瓦以下风力发电机的能力,年产值可达15.6亿元。

6.国水投资集团西安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项目。重点抓好结构、机加、热处理厂房建设,完善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风电设备机构件及部件12000件(套),年产值可达11.5亿元。

7.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大型精密专用铸件技术研发及制造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抓好重型铸造车间、中件铸造车间、有色铸造车间、模型车间建设,购置相关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风力发电机铸件40000吨,大型机床铸件20000吨的能力,年产值可达6.37亿元。

8.风润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发电机件建设项目。重点抓好新建厂房内部完善和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尽快达到设计产能。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风电设备机构件1000台(套)的能力,年产值可达10亿元。

9.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大功率风电齿轮箱产业化项目。重点抓好 1.5兆瓦以上级风力发电设备增速箱的研发。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00台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6亿元。

10.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大功率风电机组生产基地项目。重点抓好 1.5兆瓦—3兆瓦风电机组的技术开发工作,购置安装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各型号风电机组共计60台(套)的能力,年产值达8亿元。

四、政策措施

(一)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1.财税扶持政策。新建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除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外,积极鼓励风电装备企业扩大出口创汇,优先办理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年度出口免、抵、退税手续。各级各部门要通过贷款贴息、补助等方式加大对风电装备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减轻风电装备企业资金压力。

2.土地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标准厂房出租方式为风电设备制造业项目供应土地,降低项目进入成本。

3.资金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支持申报国家设立的高技术专项、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等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及实施的项目,在省级专项资金中给予重点支持。

4.前期建设扶持政策。对风电装备制造业项目实施“绿色通道”制度,办理项目立项、规划、土地、建设、资金筹措、技术引进、技术服务和海关进出口、劳动、安全等手续时,各部门应大开“绿

灯”,协调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并相应减免项目建设费用。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技术转移,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择陕西省风电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技术难题,组织公开招标,面向全社会聘任攻关专家,联合攻关。积极开展专利保护和专利交易。组建风电技术研究设计院,开展空气动力学、电力传输与控制及接入技术、主要配套部件与变桨控制系统、机组整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陕西在风电产业技术上的制高点。

(三)合理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西安、宝鸡、咸阳等产业聚集区,依托骨干企业,实行集中布局,发展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中小企业主动与其配套。通过项目实施,加强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集群。省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集群发展的指导,在土地价格、配套费减免、财政贴息等方面对项目给予特殊支持。

(四)积极培育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尽快建立整机和系统供应商主导的模块、部件、零件三级配套体系,策划成立风电装备制造业信息交流中心,及时发布龙头企业产品的配套信息,引领配套企业共同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主动培育一批配套企业,培植产业链和产品链。

(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陕西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建立陕西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专家库,为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出谋划策。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战略机制,为风电装备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好基础。省级有关部门应根据陕西省加快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沟通信息渠道,引导高等学校、高级职业技工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建立多层次的风电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管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改善风电装备制造业高级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遏止人才外流趋势。

(六)明确工作责任,营造良好环境。

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强服务第一、工业强省的意识,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企业做好水、煤、电、气、运等主要生产要素的协调服务和保障工作。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向在陕投资的风电整机厂商和关键零部件厂商开通“运输绿色通道”,切实帮助其降低运输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成立集运输、安装、维修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形成布局合理、反应敏捷、整体联动的售后服务体系。各地各部门应高度重视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工作,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合力推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陕西装备制造业30强出炉

陕西装备制造业30强出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2810834.html, 2007年03月22日06:08 三秦都市报 昨日下午,由陕西日报社参与主办并承办,三秦都市报社协办的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暨陕西装备制造业总评榜颁奖典礼,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经评委会认真评审,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0家企业入选陕西装备制造业30强,西飞集团董事长高大成等10名同志获得年度人物奖,还有11家企业和单位获得陕西装备制造业单项奖。图为副省长吴登昌(右)为获奖企业颁奖。本报记者戴吉坤摄 陕西装备制造业30强精彩亮相 本报讯(记者张锋哲张维实习生余瑞张艳英)如果把陕西装备制造企业比作含苞待放的花朵,媒体的作用就应该像蜜蜂一样,使花儿更艳,果儿更甜。昨日下午,由陕西日报社参与主办并承办,三秦都市报社协办的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暨陕西装备制造业总评榜颁奖典礼,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全省装备制造行业的业内精英会聚一堂,交流企业文化,探讨行业发展。 陕西省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去年6月中旬,国务院振兴装备制造业会议在我省召开,对我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给予肯定和寄予厚望。时隔不久,省政府也专门召开了振兴陕西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陕西装备制造业要努力形成10个年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2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等具体目标。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陕西装备制造业的高度重视。 为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精神,受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组委会的邀请,经主管部门批准,由陕西日报社在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期间,首次同期参与主办并承办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暨陕西装备制造业总评榜活动。本次总评榜活动是由媒体搭台、企业自愿参与、基本资料部门核准、专家评审、政府认可的一个重要活动,该评选在我省尚属首次。 该次活动从今年初开始,经由省政府国资委、省工交办、省国防科工委、省统计局等16个单位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审,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0 家企业入选陕西装备制造业30强,西飞集团董事长高大成等10名同志获得年度人物奖,还有11家企业和单位获得陕西装备制造业单项奖。 又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西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简称西部制博会),昨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和陕西国际展览中心两地、七馆举行。据统计,本次博览会展商预订展位超过3000个,千余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会聚西安,参加本次我国制造业一年一度的博览盛会。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相关部委已推出或计划推出一系列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基于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对集聚国内外要素资源,实现杭州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对新能源产业的界定参照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新型电池等。 本规划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杭州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0)》、《杭州市域城镇总体规划》、《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2009-2013)》等相衔接。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和基础条件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新能源广阔应用前景已经打开。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普遍战略选择。进入21世纪,市场和政府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技术实用性进展显著,最关键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将突破新产业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体硅电池仍是市场主流,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欧美国家应用量稳步增长。薄膜电池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在Q3太阳能电池产能资料与趋势季报中指出,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58GW,产能增速将超过300%,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在风电设备领域,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浆距及无齿轮箱成为新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锂电池作为当前最佳电池类型将受益高速增长;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无污染能源大规模利用在即。 我国参与国际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态势相对有利。当前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技术积累突破的阶段,相比于其他多数产业,我 - 2 -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 发展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安阳新能源产业 写作背景: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传统能源的枯竭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根据英国石油(BP)发表的全球能源统计报告显示,按当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还能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还能够供应67年和164年。可预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日益枯竭,将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残酷的现实已经逼迫人类不得不发展新能源。同时,限制各国工业废气排放、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促进了全球节能减排力度,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契机。国家相关政策也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根据国家出台的《“十一五”新能源规划》要求,在用地、财税、电价等方面向新能源企业倾斜,建立灵活配套的地方支持措施,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安阳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6年内,安阳市将构建一个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安阳产业基地)、三个园区(林州市、滑县、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光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晶硅电池产业、薄膜电池产业、光伏应用产业、光伏装备制备业等光伏产业)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因此,无论从国家政策、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看,

还是从传统能源储量日益枯竭的形势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都是大势所趋,发展潜力巨大。 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阳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迅猛,产值15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成为拉动安阳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被列入安阳市重点发展行业之列。新能源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对未来安阳市经济结构布局影响深远。 一、安阳市新能源产业现状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安阳市经过自主创新和引进项目等措施,在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重点在太阳能转化利用、生物质能、地热等领域取得了积极突破。安阳市新能源发展现状能够归纳为“王牌名片、初具规模、起点较高、增势强劲”。 ――王牌名片。 今年6月,中国光伏产业(安阳)高层论坛在安阳市举办期间,安阳市被授予“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安阳市成为了全国第二家、全省唯一的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拥有了一张“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王牌名片,为招商引资和引进新能源企业入驻安阳树起了一面大旗。 ――初具规模。

陕西装备制造业能耗效益分析

陕西装备制造业能耗效益分析 ——第三次经济普查系列分析之十七 2015/9/22 8:57:00 陕西统计局 装备制造业是我省重要支柱产业,对我省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装备制造业也是低耗能产业,对我省节能降耗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装备制造业能耗效益对我省经济转型升级、节能降耗以及今后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装备制造业逐渐壮大 1、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十二五”以来,我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坚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传统能源化工工业的同时,牢牢把握提质增效原则,不断发挥我省科技优势,我省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3759.08亿元,同比增长19.9%,比2011年的2855.07亿元增长31.7%,年均增长14.7%;从占比看,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9.8%,与2011年基本持平,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近三成,装备制造业的稳步发展为我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资产规模逐渐扩大 资产规模是企业发展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产业发展情况重要参考。“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及我省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带动下,我省装备制造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行业资产规模逐渐扩大。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资产合计4527.07亿元,同比增长16.7%,比2011年的3489.55增长29.7%,年均增长13.9%。从各年情况看,2011年到2013年逐年上升,2012年增长11.2%,2013年增速加快,比2012年上升5.5个百分点。

3、主营业务收入呈上升走势 2011年以来,在我省装备制造业资产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上升,行业经营状况向好。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3289.19亿元,同比增长18.3%,比2011年增长21.8%,年均增长10.4%。分年度看,2012年增速为3%,2013年增长加快,比2012年增速上升15.3个百分点。 4、利润总额小幅增长

陕西西安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

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针对市装备制造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现状,指出市装备制造业军民科技资源的创新协同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在探讨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现有主要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分析了市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在扶持政策体系、制度建设、产业园区增长能力、民口企业“民进军”以及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制度完善、发展规划、破解资金瓶颈、完善军民融合的机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市发展“军民融合”装备制造业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国防科技;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4―0128―04 一、市国防科技与装备制造业基础 (一)国防科技实力雄厚 市国防科技工业的形成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国家在进行的国防科技工业及配套工程建设。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五”、“二五”、“三线调迁”、“军工迁”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本地也成长出一批包括民营资本在的新型国防科技公司。目前,省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共有各类军工和民口配套单位300多家,涉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核

工业我国所有六大军工行业,其中型企业53家,军工科技人员12.07万人。这些军工和民口配套60%以上的生产企业和90%的科研院所都聚集在周边。近年来,市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在军品产值、工业增加值、R&D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军品经费等方面稳居全国三甲。 (二)市装备制造业现状 由于国家国防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布局的历史原因,市装备制造业形成了包括国防科技在的一些重点领域,如航空航天,特(超)高压输配电设备、高速高精数控机床及复杂刀具、新型海洋陆地石油钻采设备、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煤炭综采设备、高速列车城轨设备等。根据统计局资料,201 1年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05家,其中型企业97家,占24.O%;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6.7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3%。市装备制造业军事装备制造优势明显,军工门类齐全,军品配套任务包括军用车辆、特种新材料、航空机载设备、飞机零部件生产及维修、通讯设备、电子元器件以及组件等国防科技多个领域。 (三)空间聚集和创新协同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与具备的国防科技和装备制造业的资源优势相比,市装备制造业和国防科技产业的空间聚集和创新协同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军民结合产业规模不够大,军民科技资源难以共享。据统计,市国防装备制造研发设备军民共享率仅为22%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安阳新能源产业 写作背景: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通常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传统能源的枯竭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根据英国石油(BP)发表的2008年度全球能源统计报告显示,按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还能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还可以供应67年和164年。可预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日益枯竭,将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残酷的现实已经逼迫人类不得不发展新能源。同时,限制各国工业废气排放、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促进了全球节能减排力度,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契机。国家相关政策也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根据国家出台的《“十一五”新能源规划》要求,在用地、财税、电价等方面向新能源企业倾斜,建立灵活配套的地方支持措施,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安阳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6年内,安阳市将构建一个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

学会安阳产业基地)、三个园区(林州市、滑县、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光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晶硅电池产业、薄膜电池产业、光伏应用产业、光伏装备制备业等光伏产业)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因此,无论从国家政策、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看,还是从传统能源储量日益枯竭的形势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都是大势所趋,发展潜力巨大。 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阳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迅猛,2009年产值15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成为拉动安阳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被列入安阳市重点发展行业之列。新能源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对未来安阳市经济结构布局影响深远。 一、安阳市新能源产业现状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安阳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项目等措施,在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重点

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管 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专项资金管理 【发文字号】陕财办企[2007]84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07.06.12 【实施日期】2007.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财办企[2007]84号)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各省管县,省级有关部门、省级企业集团: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制造业基地的意见》(陕政发〔2006〕38号)精神,从2006年起设立了省级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们制定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已经省振兴装备制造业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我厅反馈。 二○○七年六月十二日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制造业基地的意见》(陕政发〔2006〕38号),进一步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步伐,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多渠道加大对制造业投入,从2006年起设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为规范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由省财政厅管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省发改委)负责组织项目的申报、专家评审工作,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负责项目的初审工作,省振兴装备制造业领导小组负责对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使用项目的审定,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负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 一是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二是国企改革发展资金及省级技术改造资金;三是其他资金。 当年未下达和未拨付完的资金,可结转下年度使用。 第四条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支持方向:主要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装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础和形势 (一)基础条件 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新能源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1.产业基础 我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初具规模。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2.资源基础 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中,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及资源优势。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的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1400—3000小时,全年辐射总量在4200—5400MJ/㎡。但是冬季严寒,气温低,辐射强度较弱。 3.技术基础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是陕西省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不仅对促进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立足陕西省实际、着眼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本规划依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编制。规划期为2009年—2012年。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是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对能源装备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发展能源装备作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能源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按照全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呈现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规模以上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8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3%,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50%。 二是重点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着力在输变电设备、煤炭开采洗选设备、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等重点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国内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16%提高到2008年的 20%,居全国第二位;MG750/1910—WD重型超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宝鸡石油机械公司陆地钻机和泥浆泵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 三是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陕西省能源装备领域的“航空母舰”。西电集团成为

我国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首个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的企业。陕鼓动力销售收入近50亿元,成为我国鼓风机行业的龙头企业。 四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拥有5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核心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 1.6%。开发出了特高压避雷器、特高压交流电容套管、12000米海洋石油钻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重大能源装备。 五是新兴装备不断发展壮大。陕柴重工核应急发电机组填补国内空白,国核宝钛锆业成为我国唯一核级锆管材生产企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西安高新区设立全球研发中心,金风科技已形成200台1.5兆瓦风力发电整机生产能力。 尽管陕西省能源装备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能源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产业发展减速趋势已经显现,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为陕西省参与产业再分工创造了条件。当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正在抓紧制定鄂尔多斯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着力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明确提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目标任务,能源装备产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陕西省应紧抓发展机遇,从人才、技术、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实际出发,把能源装备作为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优势互补的切入

湖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顺应科技潮流,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我国把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化作为实施能源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冲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新能源产业优势,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优化升级,进一步明确本市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引导新能源产业科学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特制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本规划中所指的新能源产业涵盖二个方面:一是传统能源之外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二是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包括蓄电池和半导体照明(LED)。 一、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新能源(new energy sources)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醇醚类等。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人类在节约现有一次能源、采用节能技术的同时,不断研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寻求新型、清洁、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 近年来,新能源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出台了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法律和优惠政策,新能源产业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全球太阳能产业新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书

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 申 请 报 告

1.总论 1.1项目背景 随着陕汽集团的快速发展和扩,相应的配套加工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需求量剧增,2009年,陕汽分公司旬阳县宝通专用车在旬阳县落成投产。同时陕南地区一批中小水力发电站相继开工建设,还有一大批规划建设的中小水力发电站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前期筹备工作,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将是陕南地区今后较长时期投资建设的重点,公司配套加工量剧增,配套加工能力和规模急需加强,由于生产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原有场地不能满足需要,公司决定迁建于平利县东部工业园区,并同步新建专用车零部件暨水工金属结构产品配套生产能力改造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促进本公司加快技术更新与进步,有效增强配套生产经营实力,同时,也将极大的提高地区机电制造装备能力,扩大汽车行业领域和水能开发水工金属产品的配套供给能力,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专用车零部件暨水工金属结构产品配套生产能力 改造项目 承办单位:************ 负责人: 1.1.2承办单位概况

1.1. 2.1企业概况 ************是从事汽车零配件加工、水工金属结构产 品、高低压配电盘柜、农用机械等生产为主的综合性企业,我公司与通用机械厂和东风车桥厂有10多年的配套经验。 已获得ISO9000质量认证。现有厂房3000㎡。 1.1. 2.2企业人员情况 公司现有员工82人,各类技术人员2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技师4人),达到六级以上等级的技术工人35人,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人员知识产业配套,具备从事设计、生产、研究和施工的全部条件。具有较强的生产经营管理实力和产品研发能力。 1.1. 2.3企业项目情况 本项目总投资3267.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620万 元,建设期利息47.9万元,流动资金投入600万元。资金 来源:企业自筹资金1767.9万元,贷款资金1500万元,申 请省补助资金150万元。 1.1.3报告编制依据 ●旬阳县宝通专用车配套产品加工协议书 ●国家计委推荐使用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经济资料 ●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相关的法律、标准和行政法规 1.2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地址定于平利县城东部工业园区,距县城中心 1km,省道308北侧。主要建设容:新建机加工一车间、水工 金属结构二车间、配电盘车间改造和办公、检测楼一栋、职 工宿舍(含食堂)楼一栋,建筑面积6060㎡,购置安装加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作者: ————————————————————————————————日期: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世 界各国高度关注。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等,编制《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引导和促进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振兴规划的实施,努力将深圳率先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先锋城市。 一、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产业服务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并形成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140亿元,新能源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全国领先。诞生全国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第一个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台插入式双模电动车、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幢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第一台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专用开关磁阻发电机。涌现出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艾默生、能源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新能源知名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新能源供给比例全国领先。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规模约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量累计超过400万千瓦时。风电资源测定容量6万千瓦,景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0.2万千瓦。2008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407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容量的38%。 新能源科技研发优势明显。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新能源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全国领先,掌握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承担"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及产业化技术"、"低成本的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攻关计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装备制造业是陕西省确定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对全省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在工业中仅次于能源化工行业。装备制造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点,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分析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包括金属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通信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等6个国民经济分行业。陕西是我国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一五”、“二五”及“三线建设”时期,陕西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为我国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陕西装备制造业依托传统产业基础优势,快速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其中交通运输、输变电设备、国防军工行业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 1.装备制造业对全省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607亿元,是2021年2.72倍,年均增长29.8%,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3.4%,比重比2021年提高2.76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31.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23.7%;实现利润207.4亿元,占到全省利润总额的10.57%;上缴税收103.6亿元,占到全省工业税收收入总额的11.5%;从业人数达到44.22万人,占全省从业人数的30%。从总量上看,装备制造业对全省经济和财政收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从6个分行业经济和利税完成情况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陕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相关部委已推出或计划推出一系列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基于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对集聚国外要素资源,实现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对新能源产业的界定参照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新型电池等。 本规划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0)》、《市域城镇总体规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

五年行动计划(2009-2013)》等相衔接。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和基础条件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新能源广阔应用前景已经打开。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普遍战略选择。进入21世纪,市场和政府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技术实用性进展显著,最关键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将突破新产业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体硅电池仍是市场主流,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欧美国家应用量稳步增长。薄膜电池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在Q3太阳能电池产能资料与趋势季报中指出,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58GW,产能增速将超过300%,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在风电设备领域,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浆距及无齿轮箱成为新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锂电池作为当前最佳电池类型将受益高速增长;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无污染能源大规模利用在即。 我国参与国际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态势相对有利。当前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技术积累突破的阶段,相比于其他多数产业,我国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小;新技术、新装备的快速涌现,特别是

陕西装备制造业

对于陕西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发展的一点想法 装备制造产业 航天航空产业群 陕西在航天航空方面,实力雄厚。 中国有两个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一个是上海,一个是西安。 航空方面,陕西已经形成军用轰炸机整机制造,军用战机制造,民用支线,大型运输机,发动机,起落架等零部件制造和教育,科研,设计,强度试验,试飞一个比较完整产业链。西飞民用飞机,军用飞机齐头并进,发展大型飞机工业集团。 据最新传来的消息,一航可能将成飞,沈飞的民机业务全部归入西飞的上市公司西飞国际。这样看来,西飞有可能成为一航的飞机制造总部。 陕飞现在主要造运8运输机和其改型。正在研制运9。但从其技术实力来说,陕飞甚至航空二集团,要独立研发大型运输机有些困难。陕飞的发展方向可能是中型运输机及各种改装。尽量扩大中型运输机在军事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范围,在发展中型运输机的基础上,陕飞应该赂通用飞机制造方面发展。 西航是西飞和陕飞以外,陕西的又一个大型航空企业。飞机发动机技术是飞制造技术的关键技术,也其中难度最高风险很大的项目。西航在发展的航空发动机的同时,应利用自己的技术发展自己的优势能够持续成长电气装备的制造,发展成为大型电气企业集团,成为中国的通用电气,或者宠巴迪,罗罗。利用在机械电气方面的技术实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机械电气产品有得分化制造飞机发动机带来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但要发展技术层次相对高。比如说机车牵引头,风力发电等进入门槛比较高的项目。 据说西航现在借壳上市,这对于西航管理体制的改善是一个好事情。 航空基地发有六个通用飞机项目,加上汉中的陕飞,争取在陕西形成十家以上通用飞机制造群。 还有燎原机械,庆安,航空动力,红原机械,三角航空等一批内资与外资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以试飞院,飞机研究院,强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陕西航空工业虽然在国内实力雄厚,但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主要对手是国外的大型航空巨头,中国的航空工业特别是民用飞机,飞机发动机等技术与国外差距甚大。所以航空工业是经济带动最大,同时又是风险大投资大的产业,但是陕西做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排头兵,就应该义无反顾。 航天产业以西安航天发动机集团和航天六院和其它研究所为主,一方面是配合国家的航天工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的航天大项目落户陕西。另一方面是航天技术的民用化转化。航天技术的民用化是很有潜力的可挖的。主要利用航天系统的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与其它工业研究部门合作,研究民用前沿工业技术。 机床制造集群 秦川,宝鸡,汉江,汉川,咸阳等十几家国有机床制造企业,和几十家民营和外资机床制造企业。秦川,宝鸡,汉川都是国内数控前十强的企业。 除机床整外,还有汉江机床生产滚珠丝杠,线性导轨,机床轴承,齿轮等机床附件。是中国最大的机床附件生产厂家。 还有汉江工具,关中工具厂,陕西航空硬质刀具等一大批复杂机床刀具工具,和数控机床刀具制造企业。民营的机床刀具生产企业汉中比较多。汉中工具厂是国内复杂刀具领域实力最

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特点 我省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560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从工业硅生产到光伏系统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光伏电池产能近1000MW,光伏产业年销售收入约400亿元;光热产业已形成了一批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太阳能热水器产量约占全国的25%;风电产业初具规模,自主研发的2.5MW风机进入产业化阶段,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整机制造能力近1000MW,整机制造及零配件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30亿元;生物质能产业中,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技

术全国领先;核电站用高标准管材、阀门等附件以及水电、潮汐能发电设备生产也有较大突破,形成了日趋成熟的水电及潮汐能产业链。同时,在非晶及微晶薄膜电池生产与装备制造、硅晶体材料切片、2.5MW及以上风电机组研发与生产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内外技术水平领先的龙头企业。全省还拥有一批从事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研发中心及博士后流动站、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为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总体上看,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与国内外领先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国内市场刚刚启动,受制于新能源产品价格和电网接入等问题,难以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二是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多数企业主要赚取中间的加工利润。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许多关键设备及技术依赖进口,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缺乏相应的高端研发人才和终端操作技术人员,制约产业发展。四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正在形成,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我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科研及技术支撑资源丰富,与全球经济技术合作密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综合配套条件较为优越;随着世界各国对新能源发展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必须顺应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趋势,紧紧抓住国家培育

新能源发展规划

新能源发展规划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权威官员处获悉,正在制定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翻了几番。 其中风能发电,到2020年,其规模将由2007年初定的3000万千瓦调整到一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的规模也将由180万千瓦调整到上千万千瓦。这些几倍于现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新目标,将成为正式的长期目标,出现在即将上报国务院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中。 参与制定规划的国家能源局权威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不同于早期以3年期短期发展规划为主的版本,目前,随着不断的修改,《新能源发展规划》经过调整,其重点已经转向至202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 划。“最终出台的规划中将既包括近3年的短期发展规划,也包括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该官员说。这项转变,意味着新能源发展规划不仅是国家能源局一个部门的事。在这份“远近结合”的规划中,目标调整的重点将是风能和太阳能产业,而核电的规模也将做出相应的调整。 前述能源局官员表示,《新能源发展规划》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随着新能源的推广和大量采用, 目前天英科技(TIANES)新能源研发部开发和推广新能源使我国直流电源柜步入第三代产品,天英科技(TIANES)直流屏研发部无论在技术性能指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外观、工艺和可靠性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拉动社会投资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虎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是在几年前就制定的,而由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以及期望,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在长期的能源规划中,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将继续有积极的发展。其中,将继续促进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坚持以风电特许权方式建设大型风电场,推动风电设备国产化,逐步建立我国风电产业体系。制定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力争用十多年的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而在太阳能方面,将加快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对热能消耗大、占地面积大的政府建筑,商业建筑要逐步推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启动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城市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促进太阳能硅材料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但是,高虎表示,虽然相关的目标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在具体的资金投资上,新能源发展规划还将主要以社会投资为主。“大幅度调整目标的作用在于长期规划的拉动效应,用新的目标来促进产业的发展,不是依赖政策补贴,而是以社会的投资为主。”

陕西装备制造业现状、优势、问题与策略分析

陕西装备制造业现状、优势、问题与策略分析 作者:李雪茹, 白少君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刊名: 商场现代化 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09,""(1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查看详情 2.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2006 3.陕西省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制造业基地的意见 2006 4.李振平西部新型工业化与加快陕西工业化进程研究 200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梁伟真.LIANG Weizhen广东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4) 本文分析了广东装备制造业的总体现状及分行业现状,指出了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广东装备制造业的一些建议. 2.学位论文徐天坤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2007 加快发展合肥市装备制造业,是合肥市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重要一环.因此,摸清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研究如何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选题来源于合肥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合肥市重点产业经济现状及发展研究》(合科[2005]11号)和合肥市统计局经济普查资料开发课题《提升合肥市八大重点产业竞争力研究》.本文结合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对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进行了重点分析,据此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实施装备制造业分类指导、走集群式发展道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信息化和高新技术改造、加强人才培养与开发等方面的建议. 3.期刊论文徐小钦.曾媛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9,""(11) 装备制造业是重庆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重庆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基础能力、环境及模式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创新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专利保护力度不够、产学研合作机制不顺等问题.本文在对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4.期刊论文陈越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现状、问题及建议-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4) 2005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对自主创新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不仅需要一个过程,还要有重点、按步骤地展开,就产业而言,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必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本文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5.期刊论文张娜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对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为加快辽宁省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6.期刊论文许存宁.李丽荣.陈金金.汪家斌.陈庚.XU Cunning.LI Lirong.CHENG Jinjin.WANG Jiabin.CHENG Geng 青海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 通过对青海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目前国家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和青海省的省情,提出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7.期刊论文祝明涛.王巍.綦良群.ZHU Ming-tao.WANG Wei.QI Liang-qun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其结构现状分析-科技与管理2007,9(2) 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竞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结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了其比较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不足,对有效制定其振兴策略及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8.会议论文林尚扬.杜兵加强共性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与自主创新战略2006 焊接是装备制造业中应用最广的共性技术,并成为制造业中的关键加工手段,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已经毫无悬念地成为世界最大的焊接大国。但是我国焊接生产中应用的关键焊接材料、焊接设备严重依赖外国进口,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产品不多,而且总体研发、创新水平和速度都不高。要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必须加强包括焊接在内的共性技术创新。9.会议论文史先信.刘龙全.夏得昌装备制造业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分析2005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生产消耗水平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重大技术装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技术集中度高,是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是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基础和载体。本文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介绍了装备制造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简述了装备制造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提高装备制造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方法与措施进行浅谈。 10.期刊论文成立平.伍俊晖.谢承力.CHENG Li-ping.WU Jun-hui.XIE Cheng-li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应对措施研究-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 文章在对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湖南省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培养装备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