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培训-关于常见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

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培训-关于常见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

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培训-关于常见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
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培训-关于常见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

常见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

食物中毒的诊断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5、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可疑中毒食品后引起的食物中毒,由于取不到样品或取到的样品已经无法查出致病物质或者在学术上中毒物质尚不明的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注:必要时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比。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思路-食品

??该食物是否是有毒的动植物?

??该食物常常与那种食物中毒联系在一起?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思路-潜伏期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思路-临床表现

1、上消化道综合征

起病较急,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头痛、头晕、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或其他特有症状,也可伴有腹痛、腹泻等上消化道症状。多见于各种化学毒物和细菌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如各种重金属中毒,亚硝酸盐中毒,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下消化道综合征

以腹痛、腹泻为主要发病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头痛、头晕、全身不适、乏力、口渴等全身症状和畏寒发热、肌肉酸痛等感染性症状。发病较急,多见于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肠道感染性疾病。如产气荚膜杆菌肠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病、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阿米巴病等。

3、神经综合症

突发性或进行性发病,以视力模糊、肢端麻木和神经性麻痹为主要症状,有时可伴有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和其他神经性症状。多见于各种农药和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有见于某些真菌和少数细菌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如有机磷中毒、氨基甲酸脂中毒、麻痹性贝类中毒、河豚中毒和毒蕈中毒。

4 、全身感染性综合症

突发性或进行性发病,发病症状主要为发热、畏寒、全身不适和肌肉关节酸痛等,常伴有乏力、头痛、头晕、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和胃肠道症状等。多见于某些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布鲁杆菌病、斯特菌病、伤寒与付伤寒、甲型肝炎、血管园线虫病、弓形体病和旋毛虫病等。

5、过敏性综合症

发病较急,主要症状为脸颊潮红和皮肤瘙痒,可伴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可有可无,有时可出现面部浮肿等症状。多见于组胺中毒、谷氨酸钠中毒和尼克酸中毒等。

6、咽喉与呼吸道综合症

突发性或进行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嘴唇、口腔与咽喉部烧灼感和咽喉痛症状、可伴有胃肠道症状和发热、皮疹等症状。常见于某些化学性中毒和细菌感染。如因饮料瓶洗涤不当引起残留氢氧化钠中毒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临床症状的细节

米泔水样粪便——霍乱、砷化物中毒

洗肉水样便——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特异性症状

紫绀——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樱桃红色——一氧化碳、氰甙类食物中毒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1.病原体沙门菌属有2300多个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55个血清型。常致病的有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纽波特沙门菌、鸭沙门菌菌。在自然界存活力较强, 20~37℃条件下可迅速繁殖,不耐热,55℃1小时或60℃15~30分钟可被杀灭,100℃立即死亡。

2.流行病学特点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夏秋季(5~10月)。媒介食品主要是肉类,其次是蛋类、奶类及其他动物性食品。沙门菌不分解蛋白质,因此被沙门菌污染的食品无感官性状的变化而容易被忽视。

3 .食物中沙门菌的来源

(1)生前感染:指家畜、家禽在宰杀前已感染沙门菌,包括原发沙门菌病(患病)和继发沙门菌病(因抵抗力下降,致肠道病菌进入血液)。

(2)宰后污染:指在屠宰过程中或屠宰后被带菌的粪便、容器、污水等污染的家畜、家禽。

4.临床表现

潜伏期:6小时~3天,一般为12~24小时。

临床表现:依症状不同可分为五型: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和类败血症型。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多见,表现为:体温升高(38~40 ℃)、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大便多为黄绿色水样便,大便有恶臭,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偶带脓血。病程3~5天,一般两天后停止腹泻,食欲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5.治疗与预防

急救:洗胃、催吐和导泻,立即用0.05%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治疗:对症治疗为主,补充水分和纠正电解质紊乱,重者可用抗生素。

预防:防止沙门菌食品污染;控制沙门菌在食品中繁殖;彻底杀灭沙门菌。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

副溶血性弧菌(V. PARAHEMOLYTICUSL)一种嗜盐性细菌。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

1.病原菌

1)最适生长温度37 ℃;

2 )在含3.5 %NaCl 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

3 )56 ℃加热5分钟,或90℃加热1分钟;

4 )稀释一倍的食醋处理1分钟可将其杀灭。

2 .耐热性溶血毒素

该毒素在100℃加热10分钟仍不被破坏,除有溶血作用外,还具有细胞毒、心脏毒、肝脏毒和致腹泻作用。给大鼠静静脉注射25ug耐热性溶血毒素1分钟后,大鼠死亡。

(二)流行病学特点

1.流行的地区和季节分布:沿海地区;夏秋季节。

2.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咸肉、禽、蛋类, 以及咸菜或凉拌菜等。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11~18小时,短者4~6小时,长者32小时。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阵发性剧烈腹痛、频繁腹泻、洗肉水样血水便或带粘液便,无里急后重,每体温37.5~39℃。重症病人可有脱水、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病程1~3天,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少数病人因休克昏迷而死亡。

(四)治疗与预防

治疗:首选氯霉素,其次补充水分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对症治疗。

预防:以控制细菌繁殖和杀灭病原体为主;切忌生吃;烹调后的食品不宜放置过久,同时防止交叉污染。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季节:夏秋季

可疑食物:海产品、盐渍食品

临床特点:腹痛→呕吐→腹泻部分发冷、发热、血便、浓性黏液血便、无里急后重

实验室检查:副溶血性弧菌、动物实验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1.病原菌

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致病菌。对热具较强的抵抗力, 70 ℃需1小时方可灭活。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毒素的形成。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两种以上的肠毒素,多数葡萄球菌肠毒素能 LOO℃30分钟。

(二)流行病学特点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受污染的机会很多。

1.季节分布多见于夏秋季节。

2 .中毒食品种类很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奶油糕点(奶油蛋糕等)冰淇淋最为常见。剩饭、凉粉和米酒等引起的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也有报道。

(三)来源及肠毒素形成的条件

(1)来源

1)人的鼻腔、咽、消化道带菌对各种食物的污染。

2)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时,乳汁中可能带有葡萄球菌。

3)畜、禽肉体局部患化脓性感染时,球菌对肉体其它部位的污染。

(2)肠毒素形成的条件:

1)食物受污染的程度:

2)食物存放的温度:在37 ℃的围存放温度越高,产生肠毒素需要的时间越短。

3)食物存放的环境:通风不良氧分压降低时,肠毒素易于形成。

4)食品的种类及性状:含蛋白质丰富,水分较多,含一定淀粉的食物,如奶油糕点、冰淇淋、剩饭等,易形成毒素。

(三)发病机制

葡萄球菌肠毒素以完整的分子经消化道吸收入血,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一般2~4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而频繁呕吐,伴有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为水样便。体温一般正常。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五)诊断

1.流行病学特点中毒食品;潜伏期短,病程短。

2 .临床表现剧烈反复地呕吐、腹痛、腹泻等。

3 .实验室诊断以毒素鉴定为主。

(1)从中毒食品中直接提取肠毒素;

(2)从中毒食品、患者吐、泻物中培养、分离出同一型别金葡菌,肠毒素为同一型别。

(3)从不同患者呕吐物中检测出金葡菌,肠毒素为同一型别。

凡符合三项之一者即可判定为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六)治疗

根据一般急救处理的原则,以补水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为主,一般不需用抗生素。

(七)预防措施

1.防止污染

(1)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

(2)防止奶的污染:

(3)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畜、禽肉按病畜、禽肉处理,将病变部位除去后,按条件可食肉经高温处理以熟制品出售。

2 .防止肠毒素的形成

低温、通风,放置时间不应超过6小时;食前还应彻底加热。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季节:夏秋季

可疑食物:奶及其制品、剩饭、凉糕

临床特点:潜伏期短、病程短;体温正常;呕吐>腹泻。

实验室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同?类型;肠毒素;动物实验

河豚鱼中毒

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拚死吃河豚”,可见该鱼

味美诱人,食之却要冒生命危险。

1、有毒成分和毒素分布:

1)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 TTX )

2)毒素分布:部位为:卵巢、肝脏、血液、皮肤。卵巢和肝脏的毒性最大。

3)毒素性质稳定,煮沸、盐腌、日晒均不被破坏,lOO℃加热7 小时,200℃以上加热10分钟才被破坏.

2 .中毒机制

河豚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可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导,使神

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初为感觉神经麻痹,继而运动神经麻痹,同时引起

外周血管扩,使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

TTX极易从胃肠道吸收,亦可从口腔粘膜吸收,因此重患者可于发病后30分钟

死亡。

2、临床特征

1)潜伏期:0.5-3小时,严重者10分钟

2 )首先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

一系列以麻痹为特征的症状:末梢神经麻痹:眼睑下垂,手指、舍间、口唇刺痛,

伴有四肢无力,严重者肌肉麻痹,先是四肢,然后是呼吸肌,最后可死于呼吸循

环衰竭。

3、急救治疗

1)主要是对症治疗:催吐、导泻、洗胃

2 )无特殊解毒剂

4 .预防

将河豚鱼集中处理,禁止出售。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使群众了解河豚鱼有

毒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毒。

如何辨别河豚与其它鱼类?

河豚如豚形,有美丽多变的色泽、斑点和条纹,腹部有皮刺。胀腹、钻沙、闭眼、咬尾是河豚的特性,袋状的胃部在河豚鱼受威吓时会吸水和空气而膨胀如球,河豚牙齿呈鸟喙状,眼周有皮皱,眨眼缓慢。这些外部特征可用以和其它鱼类相区分。

毒蕈中毒

蕈类又称蘑菇。我国目前可食用蕈近300种,有毒蕈类约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不到10种。毒蕈的有毒成分十分复杂,一种毒蕈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以存在于数种毒蕈之中,毒蕈中毒的发生往往由于个人采集野生鲜蘑,误食毒蕈而引起。

1、毒素及中毒特点

1)胃肠毒及胃肠炎型中毒:毒红菇、虎斑菇,潜伏期短,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良好。

2 )神经毒及神经精神型中毒:毒蝇菌等,潜伏期1-6小时,临床症状较多。预后良好,精神症状很快恢复。

3 )溶血毒素及溶血型中毒:鹿花菌,大量破坏红细胞,出现急性溶血症状,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可出现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现象。

4)脏器损害型:(毒肽类、毒伞肽类)

①潜伏期(6~7 h )。

②胃肠炎期:恶心、呕吐、脐周围腹痛、腹泻

③假愈期:

④脏器损害期: 2~3天出现肝、肾、脑、心脏器官损害

⑤精神症状期: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思睡,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⑥恢复期。

5)光过敏性皮炎型:中毒时身体露出部分,如颜面出现肿胀、疼痛。

(2)治疗与预防

治疗:早期用催吐、导泻等措施排出毒物,可用二巯基丁二酸钠等巯基药物解毒,并用保肝疗法和其他对症治疗。

预防:加强宣教,防止误食。

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误食中毒;食入含有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蔬菜;散发和儿童发病居多。

1.流行病学特点

1)贮存过久蔬菜、原有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2 )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加盐量少于12%、气温高于20℃). 腌后20天消失。

3 )苦井水含较多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4 )食用蔬菜过多,肠道的细菌可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若形成的过多过快,进入血液导致中毒,出现青紫,称为“肠源性青紫症”。

5 )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6 )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加入食品。

2 .中毒机制

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入人体后,短期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输送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亚硝酸盐的中毒量为0.3~0.5 g,致死量为1~3g 。

3.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3小时;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胸闷、恶心、呕吐,口唇、耳廓、指(趾) 甲轻度紫绀,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在10%—30 %。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紫绀,心律快,嗜睡或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往往超过50 %。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4 .急救治疗及预防

重症迅速予以洗胃、灌肠。特效治疗可采用1%美蓝(亚甲蓝)小剂量口服或缓慢静脉注射。美蓝(强氧化剂)、还原型辅酶Ⅱ白色美蓝(还原剂。) 治疗应用小剂量,1%美蓝, 以25 %~50 %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用量为1~2mg/Kg体重, 1小时后不见好转可重复注射1次。大剂量维生素C可直接将血红蛋白还原,故此美蓝、维生素C、葡萄糖三者合用效果较

好。

预防措施

①保持蔬菜的新鲜,勿食变质蔬菜、暴腌菜;食剩的熟蔬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

②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用量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不可多加。

③苦井水勿用于煮粥。

④防止误食。

砷化物中毒

中毒原因:最常引起中毒的砷化物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用于农业杀虫,如使用不当导致蔬菜、水果砷残留量过高,食用后引起中毒;也可由于误食或农药使用过程中污染食品引起中毒。

砷化物中毒

临床表现:潜伏期几分钟至数小时,首先出现咽部干燥、口渴、流涎、上腹部烧灼感,随后出现恶心、反复剧烈呕吐、腹泻,症状加重时全身衰竭、脱水、体温下降、休克以及神经系统症状,最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急救:迅速催吐、彻底洗胃及导泻;洗胃后用氢氧化铁保护为粘膜;使用特效解毒剂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丙醇或二巯基丁二酸钠。

预防:加强农药管理。

食物中毒培训试题及答案

食物中毒培训试卷 一、单选题 1.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是() A、河豚鱼 B、青皮红肉鱼海产鱼 C、红肉鱼 D、内陆湖泊鱼 2.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是由()引起 A、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 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 染的食物C、化脓性球菌污染的食物D、金黄色葡萄球菌在 肠道内大量繁殖 3.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是由()引起 A、肉毒梭菌 B、肉毒杆菌 C、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D肉毒梭 菌产生的内毒素 4.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是() A、米饭、米粉 B、水果 C、蛋类D腐败肉类 5.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的是() A、毒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砷污染食品而引起的中毒D 细菌性食物中毒 6.常见的食物中毒是() A、毒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砷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D细菌性中毒 7.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 A、潜伏期短 B、很多人同时发病 C、急性肠道症状为主D病人 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8.引起肉毒梭菌中毒最多见的食品是() A、肉制品 B、鱼制品 C、自制发酵食品 D、罐头食品 9.摄入大量亚硝酸钠,可是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 氧能力,引起() A、营养不良 B、肠源性青紫症 C、腹泻 D、腐败变质 10 . 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毒性. A、肾脏 B、神经 C、内分泌 D、血液 E、肝脏 二、判断题 1.食物中毒就是食源性疾病() 2.安全食品是指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 3.食物烧煮过程中只要中心温度达到65度就可保证食品安全卫 生() 4.正确的餐具清洗消毒顺序是:刮、洗、过清、消毒、保洁() 三、简答题 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单选题:1、b 2、b 3、c 4、a 5、a 6、d 7、d 8、c9、 b 10、 b 二、判断题:1、错2、错3、错4、错 三、简答题:1、细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及其毒素性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 4、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

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为确保我校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付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传染病预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普及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完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疫情不在校园内传播。 二、组织管理 (一)校长职责 学校在上级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挥与落实学校防治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工作。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包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符合实际的传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预案;监测并汇总上报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病例发生情况;指导并检查督促学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减少呼吸道等传染病的爆发;总结推广学校防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根据疫情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及时做出调整。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非典防治措施;广泛深入地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其他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及食物中毒预防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体温检测制度。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流通;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等传染病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疫情发生时,学校要根据所在地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启动各自防治工作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二)组织机构 组长:吴本红 副组长:刘兆臣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三、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学校要在学期开学初,集中开展一次预防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不洗手、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等知识和学校防治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二)预防措施 学校应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内房屋和建设工地的管理,及时掌握校内各类人员的流动情况。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图书室、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特殊时期实行晨检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一

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培训体会-心得体会模板

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培训体会 今天,园里组织教师进行了培训,内容主要是食物中毒及应急处置 方法,让我们了解到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食物中毒的诊断和处理。若是幼儿发生了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因脱水、休克、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此时老师千万不能惊 慌失措,应冷静的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服用的时间长短, 及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催吐、导泻、解毒。主要急救方法有:补充液体,尤其 是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避免制酸剂;先别止泻,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毋须催吐;饮食要 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办法是注意食品卫生,低温存放食物,食前严 格消毒彻底加热,不食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经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幼儿园职工应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把好每一个关口,才能够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些食物与食物同食不宜,比如鸡蛋与豆浆同食不宜,萝卜与橘子同食不宜,柿子与白薯同食不宜,牛奶与巧克力同食不宜,牛奶、酸奶,乳酪不宜与花椰菜、黄豆、菠菜、苋菜、蕹菜等同时食用,如羊肉 与西瓜;香蕉与芋头;松花蛋与红糖;豆腐与蜜糖;黄瓜与花生;芥菜与兔肉; 狗内与绿豆;柿子与螃蟹等也不宜同时食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这些不宜同时使用的食物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俗话说“病从口入”,幼儿园重在搞好饮食卫生,以以防为主。教 师平时加强对孩子的观察,发现有幼儿脸色不对或不舒服,有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到保健室就医,并持续观察孩子的后续发展情况。吃饭或喝牛奶时若有孩子说饭菜味道不对时,先让其他幼儿停止食用,查明原因后没有问题在使用。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X X X医院食源性疾病 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广东省卫计委、经信委、商务厅、质监局、药监局、粮食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 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及各自职责 1、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信息网报员: 2、职责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领导我院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食源性疾病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组织 院内会诊。 院感科职责: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我 院监测方案;信息网报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区卫计局;收集信息表/卡,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临床医生填写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每月填写《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每月腹泻数据汇总表》(见附表1)。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对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 及时进行检验,按照规范要求出具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 验结果表。

临床医生职责: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采集送检合格的生物样本。 3、成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会诊专家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监测细则 (一)定义: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二)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重点为急诊科、内一科、内二科、儿科等科室)。 (三)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重点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特别关注内科、急诊科和儿科的就诊者)。 (四)监测人员:临床医生 (五)监测内容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1)食源性疾病指主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2)报告名录:共42种疾病。 细菌性感染疾病16种: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布鲁氏菌病、非伤寒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病、肉毒梭菌病、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病、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病、蜡样芽胞杆菌病、单增李斯特菌病、阪畸肠杆菌病、其他。 病毒性感染疾病3种:病毒性肝炎、诺如病毒病、其他。 寄生虫性感染疾病4种:包虫病、管圆线虫病、旋毛虫病、其他。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从业人员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一、大纲 1.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2.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基本要求) 3.加工操作规程 4.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过程监控要求 二、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1.具体的能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的部分病原菌 2.食品中常见的可致病的病毒最常见的是甲肝病毒 (一)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1.人感染寄生虫病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食品加热不彻底所致 2.生物毒素人体摄入的后极易引起中毒、重者死亡。常见的有发芽马铃薯、青蕃茄、苦杏仁、鲜黄花菜、生黄豆等 (三)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1.部分有毒食品 河豚鱼、青皮红肉鱼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 生豆浆

野蘑菇(颜色鲜艳的大都有毒) 2.能污染食品的物质 有机磷农药,蔬菜 瘦肉精,猪肉、猪内脏 亚硝酸盐 桐油 贝类毒素 三、餐饮服务监督管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2月8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一)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二)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管理工作,并且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聘用此类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三)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1.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讲座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讲座 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学校是你们成长的摇篮,学校的各位领导和全体教职工时刻关心着你们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健康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往往影响到一个大群体,轻者影响学生学习,重者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同时发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也影响学校的正常学习和工作秩序,使学校陷于被动局面。因此,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要求我们学生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食品安全形势 食品中毒案例 1、6月13日上午,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中学的78名师生陆续出现嘴唇发麻、呕吐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被送到州人民医院就治。目前食物中毒原因已查明,中毒师生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经调查,中毒师生均食用过州一中校门外苏某(食品摊贩)所卖的糯米饭。苏某在蒸煮糯米饭时,雇工莫某误将亚硝酸钠(食品添加剂)当做食盐放入糯米饭,导致师生食物中毒。目前,苏某的摊点已被查封。 2、记者从河北省成安县政府获悉,在9月1日发生的成安县横城小学食物中毒事件中,截至4日12时,十多名

学生已经出院,留院观察的12名学生目前已无任何症状,有望4日下午全部出院,周一正常上课。同时,成安县还提醒该校凡怀疑可能吃了同样食物的学生,都可自愿来县医院免费检查。 3、8月11日,江西省瑞昌市举办龙虾节,开设了“万人龙虾宴”,当地约4000人参加了品尝龙虾美食活动。200多人因为食用龙虾出现腹泻或呕吐现象,部分食用者还出现发热、寒颤等症状,“龙虾节”成了“龙虾劫”。 短短一个月时间,仅江西省就发生3起规模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食物中毒的不仅有小餐馆,也有大酒店,甚至还发生在政府举办的活动中,让原本因使用地沟油、不洁餐具声名受损的餐饮行业蒙上更深的阴影。 二、了解食品安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增加食品供给数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在农业投入品供给、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仍然较重。有的产地环境污染、污水浇灌、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有的饲养禽畜滥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有的在水产养殖中滥用氯霉素等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造成虾、蟹、鱼等水产品质

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一、严把食堂进货关。坚决杜绝资质不合格、食品来源不明、无规范进货手续的厂商提供的食品。食堂禁止采购和使用下列食品;腐烂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和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经过保质期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二、严格按照食品储存的规范要求,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保质期限的食品。食品储存场所禁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需贴提示标志,必须做到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分柜存放。 三、严格按规范程序加工食品,所用工具、容器必须有明显标志,分类专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食品加工必须熟透,不得加工或使用腐烂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熟制品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均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四、严把供餐卫生质量关。不得向师生提供腐烂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师生健康的食品。食品在烹饪后至师生就餐前一般不超过2小时,剩余饭菜不得隔餐使用。 五、食堂工作人员须经培训并持健康证上岗。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有关卫生管理规定,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症状时,必须立即离开工作岗位,接受检查治疗。

六、食堂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学校主管部门及责任人要定期对食堂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严防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 七、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卫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班主任、生活教师及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学生将校外不洁食品带到校内进食。 学校饮食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管理实施办法》,自觉接受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和学校师生的监督。 二、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证;从业人员必须经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有完善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无卫生死角。 四、采购人员不买腐烂变质食品,加工人员不用腐烂变质食品,营业员不卖腐烂变质食品,不使用和出售过期食品。 五、餐具数量与就餐人数相适应,餐具必须做到一清、二刷、三冲、四消毒,并有保洁设施。严禁使用未消毒餐具。 六、食品必须做到生熟分开,熟肉、卤菜有专人加工、专用工具、专用冰箱;熟食间应具备洗手、消毒设施,不得存放其它杂物。 七、从业人员必须穿戴清洁工作衣帽上岗,必须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上班时不戴首饰、不吸

食源性疾病制度

蚌埠四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临床医生做好有关食源性疾病的登记、报告。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一、分管院长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领导,防保科、首诊医师具体负责监测工作,防保科负责全院临床医师的全员培训工作。 二、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登记工作,填写有关项目和登记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具体门牌号,要留联系方式及联系人姓名,不得有缺项、漏项。 三、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食源性疾病,除采取抢救措施外,24小时内向防保科电话报告,接到报告后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 四、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应立即报告联系防保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专家小组会诊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封存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做好登记、抢救记录等资料保存。防保科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五、防保科每月对院内的门诊登记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六、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食源性疾病不按要求上报,瞒报、缓报、谎报者,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食品安全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关于印发《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管理制度》的通知 临床各科室: 为了响应蚌埠市卫生计生委的号召,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以及病原学检验,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线索,以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现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管理制度》并印发如下,望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蚌埠四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处置1

如何防范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凡是致病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称之为食源性疾病。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种有毒成份动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河豚鱼中毒、高组胺鱼类中毒、四季豆中毒、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三、食物中毒有什么特征? 一般发病突然,发病人数多且较集中,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2~24 小时内发病,通常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中毒患者有共同的就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进食者不发病。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较明显, 5—10月份气温较高,适宜细菌生长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大部分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四、如何防范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 (一)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农村自办宴席、大型会议和庙会涉及到的集体用餐严禁加工野生菌、发芽洋芋、四季豆、河豚鱼、病死畜禽及制品等类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供食用。 (二)农村地区广大群众不要采摘不熟悉的野生菌加工食用或拿到市场上出售。城市居民在市场上购买野生菌时,不要购买当地群众不常食用的品种,不要购买霉变和不认识的野生菌,建议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食用野生菌10分

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安全教育知识培训讲学

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安全教育知识 凡是吃了被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和它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进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如河豚鱼中毒、有毒贝类中毒、亚硝酸盐类中毒、毒蘑菇、霉变甘蔗、未加热透的豆浆、菜豆和发芽的土豆等。 一、食物中毒的特点: (1)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 (2)中毒病人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二、症状: 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其它季节也有集体中毒发生(如发生在食堂及宴会上)。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 三、急救措施: 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冷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 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一百克,捣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二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三十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二十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十五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一百毫升,加水二百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三十克、生甘草十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它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病人的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预防,搞好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题

晋城市城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哪个部门报告。() A.县级质量监督部门?? B.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下列不属于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的内容的是() A.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B.住址、身份证号码、电话 C.实验室检查或辅助检查结果 D.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3、食物中毒的含义是:() A.食用了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疾病; B.食用了被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疾病; C.食用了各种含有自然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D.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表》中所列的发病、就诊时间应精确到()。 A.天 B.小时 C.分钟 D.秒 5、食物中毒个案调查需调查发病前多长时间内摄入的食品() 小时小时小时小时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7分,共35分) 1、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的是() A.食物中毒; B.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和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C.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D.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个案组成且存在下述一个或数个特征。()

A.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B.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C.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D.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3、下列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是() A.国家法定传染病; B.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个案或事件; C.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D.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E.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4、食物中毒的处理应包括:() A.迅速抢救中毒者 B.禁止继续食用或出售可疑食品 C.采集可疑食品及患者排泄物送检 D.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及处理 5、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包括() A.中毒发生情况 B.中毒食物 C.责任单位 D.中毒发生原因 E.有意义的采样和检验结果 F.致病因素 三、判断题(每题5题,共25分)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的对象是: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2、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是指对调查处置的所有发病在2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报告。() 3、《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督查制度》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管理科室应每月对临床科室进行督查,并做好记录。() 5、食源性疾病监测是为了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线索,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 四、简答题(共15分) 简述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工作流程及网报时限。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讲话稿

“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活动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在多功能厅举行“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活动,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食品消费环境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乃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中国人尤其重视饮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吃出健康,吃出幸福。所以生活已经由生活必须上升为承载着人们幸福指数、关乎社会和谐的物质,我们应该把食品安全当做民生大事来抓紧、抓好。 近年来,食品安全更是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现象并且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国产奶企业的危机,这些看起来是表面现象的事件,其实反映了整个国家食品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我们学校周边经营的食品店,最喜欢用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食品吸引我们学生,学校又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我们少年儿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

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培训-关于常见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

常见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 食物中毒的诊断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5、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可疑中毒食品后引起的食物中毒,由于取不到样品或取到的样品已经无法查出致病物质或者在学术上中毒物质尚不明的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注:必要时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比。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思路-食品 ??该食物是否是有毒的动植物? ??该食物常常与那种食物中毒联系在一起?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思路-潜伏期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思路-临床表现 1、上消化道综合征

起病较急,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头痛、头晕、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或其他特有症状,也可伴有腹痛、腹泻等上消化道症状。多见于各种化学毒物和细菌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如各种重金属中毒,亚硝酸盐中毒,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下消化道综合征 以腹痛、腹泻为主要发病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头痛、头晕、全身不适、乏力、口渴等全身症状和畏寒发热、肌肉酸痛等感染性症状。发病较急,多见于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肠道感染性疾病。如产气荚膜杆菌肠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病、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阿米巴病等。 3、神经综合症 突发性或进行性发病,以视力模糊、肢端麻木和神经性麻痹为主要症状,有时可伴有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和其他神经性症状。多见于各种农药和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有见于某些真菌和少数细菌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如有机磷中毒、氨基甲酸脂中毒、麻痹性贝类中毒、河豚中毒和毒蕈中毒。 4 、全身感染性综合症 突发性或进行性发病,发病症状主要为发热、畏寒、全身不适和肌肉关节酸痛等,常伴有乏力、头痛、头晕、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和胃肠道症状等。多见于某些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布鲁杆菌病、斯特菌病、伤寒与付伤寒、甲型肝炎、血管园线虫病、弓形体病和旋毛虫病等。 5、过敏性综合症 发病较急,主要症状为脸颊潮红和皮肤瘙痒,可伴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可有可无,有时可出现面部浮肿等症状。多见于组胺中毒、谷氨酸钠中毒和尼克酸中毒等。 6、咽喉与呼吸道综合症 突发性或进行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嘴唇、口腔与咽喉部烧灼感和咽喉痛症状、可伴有胃肠道症状和发热、皮疹等症状。常见于某些化学性中毒和细菌感染。如因饮料瓶洗涤不当引起残留氢氧化钠中毒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 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临床症状的细节

中小学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实施之日起已经实施1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这意味着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 (一)餐饮服务经营者必须先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营业,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如果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擅自开业就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29条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84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根据第九十二条规定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接触食品的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如果不按规定调离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允许其继续从事直接接触食品工作,就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34条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87条: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三)餐饮业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四)成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操作间,消杀用品专人定点存放。一些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此相关如:投毒和有毒物的误用误食。 二、食品的采购和贮存 餐饮服务经营者的食品采购是保证饭菜安全的第一关,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不符合安全要求,就难以保证供应到餐桌上的食品是安全的。 (一)要问清货物来源,当前食品经营方式多样化,多数食品送货上门,不论采购直接入口食品还是采购食品原料,必须弄清供货方的名称和地址,查明供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培训要点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培训要点 1.食物中毒的常见发生原因 ①原料污染或变质(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真菌及其毒素;油脂酸败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外来化学物质;霉变甘蔗);②加工不当(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扁豆、四季豆);③生熟交叉污染;④熟食品储存不当(食品在10-65℃之间存放易造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⑤误用有毒(含毒)原料,如桐油、大麻油;误食腺体;发芽土豆⑥加工人员污染,带病上岗和不卫生的操作影响食品卫生质量;⑦食用方法不当;⑧食用容器不洁,污染食物;⑨其他,如将亚硝酸钠当成食盐;将非食品级添加剂当成食品级的;餐具摆台时间过长,其间餐厅在清扫、保洁过程中容易对餐具造成污染;⑩不明即因为报告延迟、现场被破坏而无法查明的。 2、食物中毒的报告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向市卫生局或市卫生监督所进行报告。主要报告内容如下: (1)发生食物中毒的地址、单位和时间; (2)主要中毒表现、中毒人数、危重人数及死亡人数; (3)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 (4)食物中毒发生趋势,已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等。 3、食物中毒的防治要点 ☆采购: ①进货渠道——正规

②定量——避免积压,保证新鲜 ③定点——便于追溯源头 ④查验资质——生产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注意许可项目、证件有效期限、地址) ⑤索证——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报告单,与所购货物进行核对;购回后与验收、仓管人员进行衔接。 ⑥注意细节——包装是否完整、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有条件的可以开箱抽样查看 ⑦监督——采购与验收岗位不得由一人担任 ☆验收: ①查对索证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相对应;做好登记,备查 ②查验食品质量——眼看(瘦肉精)、手摸、鼻嗅;有异常应剔除 ☆保管: ①按照标签所示要求存放——低温;开盖后低温存放;注意冰箱内容物不能过多;冷库温度符合要求; ②先进先出(上货架的食品应由后往前推) ③定期查看 ④防霉防鼠 ⑤食杂分开,注意杜绝安放鼠药。 ☆预处理(粗加工): ①清洗荤、素食品和海产品的水池要严格分开,专池专用; ②拖把池应单独低位设置;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1.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概念 (1)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设施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即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食源性疾病源于传统的食物中毒,但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发展,其范畴在不断扩大,它既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还包括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以及由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性疾病。此外,由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等也属此范畴。 (2)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可概括为生物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化学性和物理性病原物三大类。 1)生物性病原物:污染食物的微生物(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卵都可以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由于生物性病原体种类最多,因其因其的食源性疾病最为常见。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比较多,以沙门菌是物业中毒最多。近年来,国际报道并关注最多的病原菌主要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多重耐药性沙门菌、空肠弯曲菌、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球性寄生虫、弓形虫、口蹄疫病毒等。真菌毒素是食物链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其中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棕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和展青霉毒素等是国际普遍关注的真菌毒素。 2)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农药农药残留、兽药(抗生素)残留、环境污染物或雌激素和重金属等,均可通过植物或动物进入食物链,并引起人类的疾病或健康问题。 3)物理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在郭芳、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放射性核素时,其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泄露。通过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污染食物。 (3)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物中毒知识培训总结

食物中毒急救相关知识 食物中毒: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政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一般餐后少则半小时、多则48小时就可发病,其症状因进食的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泻一天几次至几十次不等,个别的便中有脓血、粘液等。患者除有上述急性胃肠炎症状外,有的还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怕冷、发热、乏力、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吞咽及呼吸困难等。 一、食物中毒的分类 通常按病原学将食物中毒分为: 1、细菌性食物中毒 以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和葡萄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腊样牙胞杆菌等。 2、动物性食物中毒 如河豚鱼、有毒贝类(织纹螺等)、鱼类组胺(青皮红肉鱼)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3、有毒植物中毒

如毒蘑菇、木薯、四季豆、发牙马铃薯、新鲜黄花菜、生豆浆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4、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被某些重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亚硝酸盐、农药、桐油等污染,或因误食引起食物中毒。 5、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食入含有被大量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霉变红薯等 二、常见的10种易中毒食物 1、鲜木耳 (1)常见问题:鲜木耳与市场上销售的干木耳不同,含有叫做“卟啉”的光感物质,如果被人体吸收,经阳光照射,能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可致皮肤坏死。若水肿出现在咽喉黏膜,还能导致呼吸困难。 (2)应对方法: 新鲜木耳应晒干后再食用。暴晒过程会分解大部分“卟啉”。市面上销售的干木耳,也需经水浸泡,使可能残余的毒素溶于水中。 2、鲜海蜇 (1)常见问题:新鲜海蜇皮体较厚,水分较多。研究发现,海蜇含有四氨络物、5-羟色胺及多肽类物质,有较强的组胺反应,引起“海蜇中毒”,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培训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今天,园里组织教师进行了培训,内容主要是食物中毒及应急处置方法,让我们了解到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食物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培训体会。若是幼儿发生了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因脱水、休克、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此时老师千万不能惊慌失措,应冷静的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服用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催吐、导泻、解毒。主要急救方法有:补充液体,尤其是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避免制酸剂;先别止泻,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毋须催吐;饮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办法是注意食品卫生,低温存放食物,食前严格消毒彻底加热,不食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经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幼儿园职工应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把好每一个关口,才能够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些食物与食物同食不宜,比如鸡蛋与豆浆同食不宜,萝卜与橘子同食不宜,柿子与白薯同食不宜,牛奶与巧克力同食不宜,牛奶、酸奶,乳酪不宜与花椰菜、黄豆、菠菜、苋菜、

蕹菜等同时食用,如羊肉与西瓜;香蕉与芋头;松花蛋与红糖;豆腐与蜜糖;黄瓜与花生;芥菜与兔肉;狗内与绿豆;柿子与螃蟹等也不宜同时食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这些不宜同时使用的食物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俗话说“病从口入”,幼儿园重在搞好饮食卫生,以以防为主。教师平时加强对孩子的观察,发现有幼儿脸色不对或不舒服,有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到保健室就医,并持续观察孩子的后续发展情况。吃饭或喝牛奶时若有孩子说饭菜味道不对时,先让其他幼儿停止食用,查明原因后没有问题在使用。 此类的培训让我们更加清晰明确的了解到食物中毒,也为今后的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强调“食源性疾病是一组重要的传染病和中毒性疾病”。其中的中毒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临床表现为头晕、发热、恶心、腹泻等。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二、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入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毒素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三、动物性食物中毒

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四、植物性食物中毒 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梅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银杏、苦杏仁、桐油等。主要有3种。 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大麻油是大麻子加工而成,毒性成分主要是大麻树脂,其主要成分有麻醉和较强的毒性,损伤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口麻、咽干、哭笑无常、四肢麻木、视物不清等。②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③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