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 听觉实验

第六章 听觉实验

第六章 听觉实验
第六章 听觉实验

第六章听觉实验

?第一节听觉实验中的变量

?第二节听觉的基本属性

?第三节听觉的基本实验

第一节听觉实验中的变量

?一、听觉的物理刺激和音感

?(一)声波及其特征

?听觉现象的产生离不开声源,只有当声源获得一定能量后,通过自身的振动,才能把能量通过各种物质媒介(如空气、水等),以纵波的形式传给人耳,才产生听觉。这种纵波即为声波,也就是听觉刺激。

?听觉刺激声波有三个主要特征,即频率、振幅和波形。?与此相应,听觉有音高、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二)频率和音高

?频率是物理量,指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Hz。声波的频率高,听到的声音就高;频率低,听到的声音就低,但它们之间并非线性关系。

?音高是人对声波频率的主观属性。

?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40岁以上的成人听力上限会下降到12000Hz左右,而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Hz。频率是一种物理量,而人对它的感知则是音高。音高主要与声音频率大小有关,但并不完全由频率决定,也取决于声音强度。

?在心理学中,音高的单位为美,确定1000美的音高为

1000Hz40dB的声音刺激的主观感觉。

?这样,在声音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便可以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进行音高判断,并可求出音高和频率间的关系。?(三)振幅和响度

?响度是声音振幅的一种主观属性,是由振幅引起,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一般地,频率主要决定于声音自身的属性,而振幅则决定于外界施加的力。

?对于振幅,公认的测量方法是对声波的压力测量。

?声波造成的压力变化用分贝(dB)量来测量。

?对于分贝量,规定以人能听到的平均绝对阈限值,即1000Hz 附近的压力变化为0分贝参考点,此时压力为0.002达因/平方厘米。这样,20dB的声音,人的主观感觉约为相当于3米远处柔和低语声的声响。

?人讲话声音约为60dB的水平,人耳能对高达125~130dB的声压作出反应,如从身旁经过的火车、响雷或机枪射击时所发出的声压,但130dB的声压会使耳产生痛感,若长时间保持这样高的声压水平,人耳的听力机制就会受到损伤,这就是纺织女工退休后听力敏度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与振幅这个物理量相对应的心理量是响度。响度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它主要与振幅有关,但也受频率的影响。

?响度的国际单位是宋,1宋为40dB时所听到的1000Hz音调的响度。这样,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声压与响度之间的关系。

?(四)波形和音色

?音色是声波波形的一种主观属性。

?纯音:波形呈正弦曲线的声音。

?复合音:不同频率和振幅的纯音相混合而成的音。

?乐音:具有周期性的振动,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噪音:具有非周期性的特征,组成它的纯音频率之间没有整倍数的关系。

?白噪音:由各种频率组成,各成分之间具有同样振幅在相位上无系统关系的非周期性复合音。

?二、听觉实验中的变量

?(一)自变量

?听觉定位:听觉的方向定位。声笼法是研究听觉定位的装置。?声笼法:主试将被试双眼蒙住,以去掉视觉线索的作用,然后固定好被试头的位置,防止实验进行中双耳位置的变化。实验中,将刺激呈现器随机在事先选择好的位置上呈现,让被试进行声音方位的判断,并作相应记录。

?不同种类的声音(纯音、嘀嗒声或噪声)刺激和不同呈现位置作为自变量,主试通过控制刺激呈现的位置变化和呈现不同刺激来探寻人类在双盲情况下依据双耳进行声音位置判断的规律。任何一个听觉实验,都离不开声音刺激,声音刺激可以作为自变量,也可以不作为自变量。

?声音能由主试进行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恒定性。在声音呈现时,只要确定了振幅、频率(如纯音),则可以使它在任一不同刺激方位上的音高、响度不变,条件均等。(2)辨别性。选用自变量的声音刺激,使受试利用双耳进行方位判断成为可能。(3)可控性。对于声音刺激作自变量,主试能较严密地进行操作控制。

?自变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量的变化,如某一声音持续时间的长短;一为质的变化,声音的三个特性中任一个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声音刺激的性质发生变化。对于任何一

个实验,在自变量确定以后,控制呈现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同一个自变量,不同的呈现方式就有可能导致因变量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使实验结果复杂化。

?在确定好自变量以后,声音刺激的呈现位置及其序列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呈现位置一般选择为00、450 (450)

间隔的几个位置。倘若在呈现位置选择上不合适(如不对称),则会使在进行结果分析时产生差错;但若对刺激的呈现序列不科学——不随机化,则受试就会掌握其规律或产生其它错觉,从而使实验失去意义。

?(二)因变量

?就上述实验而言,实验者根据声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点时,被试对声音定位的正误判断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被试对位于左右方向声音的辨别正确率明显高于前后方向;噪音作自变量时的判断正确率(任何位置)都要高于纯音。

?(三)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主要有机体变量和操作变量。对于机体变量,如性别、年龄、智力等可通过实验设计进行控制,而情绪、健康状况等则可在对受试的选择时进行适当的剔选。对于操作变量,主试要较好地运用娴熟的实验技术来对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进行调节。

?听觉实验多为室内实验,这就对实验环境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尤其是进行听力测量等实验必须具备无噪环境——隔音室。隔音室亦称消声室。

?隔音室内的情况接近自由声场,它除了采用必要的隔声措施抑制外来噪声的干扰外,室内的六个表面(四壁、地板、天花板)上都敷以吸声系数特别大的结构。通常尖劈结构用得较普

遍。

?刺激呈现通常使用电子发生器。由于电子仪器能对声音刺激的频率、振幅进行随意选择,且能保持先后呈示的一致性,因而是一种较好的呈示装置,便于主试进行控制。对于一些较难重复再现的刺激,如言语、机械声、噪音等,则可借助于录音机,进行再现和控制。

?被试对刺激的接受,双耳和单耳或是耳机和扬声器的选择亦不能忽视。实验中如何确定被试接受的刺激方式必须根据具体实验而定。如是听觉定向实验,受试必然要运用双耳,否则实验就无法完成。若用单耳进行距离判断实验,则单耳的选择亦须十分小心,因为人的左右两耳在听力方面是有差别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未表现出来而已。

听觉编码

?听觉编码是听觉研究的新进展,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可以通过对听神经的直接刺激来研究听觉编码。赛蒙(Simon)等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他们通过对一位60岁右耳失听的受试进行实验,实验中,研究者将一组电极安置于聋耳的第八对脑神经的某一部位,当通过电极输入不同的电流时,受试报告并描述相应感觉。

?结果发现:

?(1)所有阈上刺激都能使人产生音调感觉,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噪音。

?(2)响度感觉大致只与振幅有关,最大强度电流产生最响感觉。

?(3)音高感觉大约与两个因素有关:刺激作用的位置和频率。

安置在不同位置神经纤维上的电极,产生不同的音高感觉,而且受试能对这些音高感觉进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

?不同频率的刺激产生不同的音高感觉和音色感觉。每秒一次的脉冲信号,受试感知为钟铃的“叮当”声,每秒3—4次的脉冲信号,反应为钟表走动的“嘀嗒”声,每秒10次的脉冲信号,反应是蜂鸣器的“嗡嗡”声,脉冲信号每秒30次时,反应是电话铃般的响声,当每秒的脉冲信号达到100~400次时,反应为通常的口哨声。

?(4)两个相同的电刺激,分别作用于不同位置的电极时,受试会感到与每个刺激在各自位置单独作用、互不干扰的感觉,只不过两者同时发生而已。

?(5)听觉编码确信是一种信号。当将人的讲话(言语)声波输入电极时,受试会产生一些感觉,但与言语的波形特征无关。

?第二节听觉的基本属性

?一、音高

?音高是听觉的首要属性,它是一种心理量,音高的单位是美,纯音的音高依赖于声音的频率。

?(一)音高量表

?音高主要是由声音频率决定的,也决定于声音的强度。史蒂文森让被试通过调整法产生了一个等音高轮廓的声族,结果要使各种频率的音调产生与标准音调同样的音高知觉,需要不同的强度。同时还发现,中等频率的音调不管其强度如何,都有相对稳定的音高。

?音高量表—美量表,说明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音高与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采用了分段法,首先确定在40dB强度条件下,1000Hz的纯音音高为1000美;然后被试分别将许多纯音的音高与标准音调的音高相比较,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结果两者间是非线性的关系。如3000美的音高对应的频率约为10,000Hz,即10,000 Hz刺激的音高约是1000 Hz刺激音高的3倍,而不是10倍。

?在1000 Hz——4000 Hz范围内,音高与频率基本上是线性相关的;当刺激值高于4000 Hz时,音高的增加要慢于刺激频率的增加;当低于1000 Hz时,音高的增加则快于频率的增加。

?(二)音高与强度的关系

?音高不仅随频率变化,也随强度变化。如一个恒定的声源,当它同耳的距离发生变化时,音高就要发生变化;使频率恒定,当改变强度时,音高亦会发生变化。

?经过多次实验总结出规律:当频率低于1000Hz时,音高随强度的增加而减弱;当频率高于3000Hz时,音高随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频率在1000—3000Hz时,音高与强度变化同步。

?音高受强度改变影响最小的那些频率都是人耳对它们最敏感的声音,也是耳感受性最高的部分。

?音高与周相的关系同音高与强度的关系相似。

?在1000—4000Hz时,周相对音高的影响作用最小。

?二、响度

?响度是听觉的第二属性,是人耳对声音强度反应的主观量。?响度量表的单位是宋,1宋是指40dB时1000Hz的纯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一)响度量表

?与音高一样,响度不仅与强度有关,也与频率有关。当频率恒定时,便可以得出一个随强度变化而变化的响度量表——宋量表。

?宋量表的建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二分法

?让被试调节一个可变音,直到其响度等于两个连续音响度的中间值。

?2.多分法

?让被试调节一个可变音,直到其响度为标准音响度的几分之一。这样的过程持续进行,使连续的响度值分为许多段,直到主试获得足够的数据来建立主观响度量表为止。

?3.单耳——双耳平衡法

?一个纯音同时传给双耳听起来是这个音单独传给单耳响度的2倍。因此,如果一个受试对单耳听到的一个可变音的强度判断为与双耳听到的相同频率音的响度相等,这样便得到了一种相对自由的进行误差判断的方法。

?(二)等响曲线

?等响曲线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弗兰切和莫桑通过实验,对响度与频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让被试调节一个可变音,使其与标准音的响度听起来一样,这里的标准音是1000Hz在各个不同声级水平上的纯音。在这个实验中,被试在对可调音进行调节时,选择好一个频率值后还要进行强度调制才可能得到要求值。经过实验,得出了等响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结果的解释采用了一个新的单位——方,方是一个响度级单位。因为当频率不同时,即使两个音的强度相同,但响度却并不相同。例如,频率为1000Hz 和100Hz 的两个音,当声压级都为40dB时,但响度却不相同,1000Hz 的音要比100Hz响得多,要使二者一样响,需将后者增加11dB 大小的声压级水平。

?要确定每个频率声音响度的大小,要制定一个新的响度级单

位——方。规定1000Hz的任何响度音的响度级与其声强级(dB)相等。例如,40dB1000 Hz的音响度级为40方。当然响度量表单位宋与响度级单位方之间有一定的关系,1宋的定义值为1000Hz40dB时的响度感觉,其刺激强度恰为其响度级单位。

?(三)响度与时间

?要对一个音的响度进行估计必须要有一个最短持续时间。在这个最短时间值以上时,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减少),响度也会增加(降低)。若一个人要对一个持续时间太长的音进行感知,则其响度也会变化。

?响度在时间上有总和作用

?当两个不同频率的音同时呈现时,其响度要比任何一个单独呈现的响度大。

?第三节听觉的基本实验

?一、听觉敏锐度

?听觉敏锐度是指产生听觉所需的最小声音强度。

?最低的一条曲线是最小听觉限,即可闻阈限,而最上的一条则为听觉上限,即最大听阈,亦称作痛阈。这些曲线是通过以下技术来获得的:被试在听功能较好的一只耳上戴上耳机,接受主试通过调节听力计来产生一个纯音刺激。

?主试慢慢地提高声音的强度,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产生了听觉,即听到了声音时,主试记下这个听觉阈限水平值,并作为听力图上可闻阈曲线上1000Hz时的一点。然后,继续缓慢地提高声音强度水平,当被试第—次报告耳朵感到搔痒或产生疼痛时,主试记下这时的阈限值,并将其作为最高的痛阈曲线1000Hz上一点。对于其它各个频率,重复进行同样的实验。

?在可闻阈曲线上,当刺激频率低于20Hz时,其阈限值为无穷大,而当刺激频率高于20000Hz时,其阈限值亦为无穷大;但当刺激值为3000Hz时,其阈限值为最小。常人无法听到

20Hz以下和20000Hz以上的声音,但对3000Hz的声音刺激却是最敏感的。痛阈曲线也反映出与可闻阈曲线相类似的听觉范围内的感觉阈限特性。

?二、听觉掩蔽

?如果一个被测音同时有另外一个音相伴随,或是有另一个音紧跟其后,则后面的那个音就会对前面的音产生掩蔽。后面的音叫掩蔽音,前面的音叫被掩蔽音。掩蔽的效果使得纯音的绝对阈限上升。1964年,赖特经测量发现掩蔽作用程度为纯音和噪音起始强度差的函数。

?艾默、西蒙和库亨1968年研究指出,纯音对纯音掩蔽的频率范围远比噪音对纯音的掩蔽范围要广,但这时噪音必须与被掩蔽的纯音十分接近(25毫秒以内),在间隔时间长时,纯音掩蔽的范围要狭窄一些。

?掩蔽噪音对纯音的掩蔽是不对称的,低于掩蔽噪音的各种频率的纯音几乎不受这些噪音的掩蔽,不影响听觉,即使是噪音强度很大时(如110dB的噪音)情形亦不例外;对于高于噪音各频率的纯音,则几乎全部被掩蔽。同时,研究者还发现掩蔽噪音强度越大,在它本身频率范围内和高于这个频率范围的纯音,被掩蔽的效果越明显。

?许多掩蔽实验还发现,掩蔽的刺激与测试的音调频率必须大体接近,才会产生掩蔽作用,人们由此引入了关键带的概念。所谓关键带是指有效地掩蔽特殊测试音调的掩蔽音最小频带

宽度。关键带现象的发现支持了频率编码的地点说。

?三、听觉缺失和疲劳

?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长期的过度疲劳则有可能导致某种器官的机能损伤。暴露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声刺激后,听觉感受性急剧下降,即出现暂时性听觉阈移(TTS)。然而在这种听阈的恢复过程中,大约在2分钟左右又开始升高。

?听觉缺失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为传导性耳聋,即由于听觉系统传导机能的缺陷所致;另一种为神经性耳聋,即由听神经系统的损伤所致。传导性耳聋,其实质为外耳或中耳的机能紊乱,阻止或妨碍了声波适当地传导到内耳的感受细胞。神经性耳聋则为毛细胞及其神经联系受损伤的结果,它不同于传导性耳聋,而是一种无法恢复的听力缺失。

?传导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典型的症状是外耳道或鼓膜或中耳的听小骨丧失机能。对于正常人,若用蜡堵住耳朵,或刺激耳膜,听力的敏度便会丧失。但若鼓膜被轻扯或稍刺一下,听觉丧失常不严重。这两种情况一般容易矫正,蜡可以移去,膜将会痊愈。

?由于听小骨损伤而造成的传导性耳聋,会产生长期的缺陷,最严重的缺陷叫做耳硬化症。有这种疾病时,小骨链失去正常活动的灵活性,镫骨的底板紧粘在卵圆窗上,最终的结果是听小骨传导声音振动的能力受损或完全丧失。

?神经性耳聋,是听力缺失中最严重的类型。当听觉的神经机制受到破坏时,这种听觉缺失是不能恢复的,助听器也不能强使不复存在的细胞发放冲动。产生神经性耳聋的原因各不

相同,可以是长期处于过度噪音水平中的结果(刺激聋),如长期听摇摆舞乐曲和常乘履带式汽车;某些药物,包括人们熟知的链霉素等,当使用过量和持续时间过长,亦会导致神经性耳聋。

?老年人会产生一种称作老年性的神经性耳聋。老年性耳聋是一种正常现象,主要是对高频音敏感的伤失,并随年龄增长逐年加剧。贝克西经过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事实上,当人在40岁以后,听力上限每半年降低80Hz。

实验室检查

科目:健康评估 题型:单选题 章节:第七章常用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常用血液检查 难度系数 1 1.健康成年男性红细胞数是 A.3.5~4.0×1012/L B.4.0~4.5×1012/L C.4.5~5.0×1012/L D.4.0~5.5×1012/L E.3.5~5.0×1012/L 2.健康成年女性红细胞数是 A.3.5~5.0×1012/L B.4.0~4.5×1012/L C.4.5~5.0×1012/L D.4.0~5.5×1012/L E.3.5~4.0×1012/L 3.血液中白细胞分属百分率最高的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4.血液中白细胞分属百分率最低的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5.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最显著的是 A.新生儿 B.高原生活 C.剧烈的体力活动 D.严重的心肺疾患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6.可导致红细胞相对增多的情况是A.高原生活 B.严重的肺气肿 C.新生儿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频繁腹泻7.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理性减少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妊娠中后期 E.白血病 8.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 A.新生儿 B.化脓性感染 C.流行性感冒 D.急性大出血 E.严重组织损伤 9.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A.寄生虫病 B.支气管哮喘 C.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湿疹 10.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出现较粗大的分布不均匀的黑蓝色颗粒需考虑A.寄生虫病 B.白血病 C.严重化脓菌感染 D.伤寒 E.病毒性感染 11.网织红细胞减少常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急性大出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12.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脾脏切除术后 E.铅中毒 13.血沉无明显增快的疾病是 A.急性心肌梗塞 B.恶性肿瘤晚期 C.慢性肾炎 D.心绞痛

第七章 临床实验室检查

第七章临床实验室检查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无网织红细胞增多 A.溶血性贫血 B.出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感染性贫血 2.下列哪一项属于核右移 A.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 B.中性粒细胞五叶核>5% C.外周血杆状核细胞增多 D.外周血三叶核细胞增多 E.出现早、中、晚幼粒细胞 3.不属于血常规检查的项目是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测定 D.血小板计数 E.白细胞分类计数 4.下列哪一项属于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A.高原生活 B.剧烈体力劳动 C.大汗淋漓 D.新生儿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贫血伴轻度黄疸最可能是 A.脾亢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生理性贫血 6.白细胞减少常见于 A.病毒感染 B.化脓菌感染 C.烧伤 D.大出血 E.慢性白血病 7.哪项血象改变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 A.白细胞异常增多 B.红细胞减少 C.血红蛋白减少 D.血小板减少 E.大量原始和幼稚型白细胞 8.生理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见于 A.剧烈活动后 B.妊娠中、晚期 C.新生儿 D.早期高原生活 E.哺乳期 9.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肺炎球菌性肺炎 B.脾亢 C.伤寒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流行性感冒 10.血小板增加可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E.脾功能亢进 1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A.肺炎球菌性肺炎 B.心绞痛 C.急性心梗 D.急性溶血 E.伤寒 1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肺结核 B.支气管哮喘 C.肺癌 D.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E.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1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A.荨麻疹 B.伤寒 C.寄生虫病 D.缺铁性贫血 E.急性大出血 14.下列哪种情况血沉不增快 A.肺结核进展期 B.风湿活动 C.恶性肿瘤 D.心绞痛发作 E.心梗 15.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脾切除术后 C.正常新生儿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16.血小板增多见于 A.急性白血病 B.脾亢 C.DIC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急性大出血 17.绝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 A.剧烈呕吐 B.严重腹泻 C.口服利尿剂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8.中性粒细胞胞浆中见粗大的分布不均的蓝黑色颗粒,需考虑 A.阿米巴痢疾 B.疟疾 C.严重化脓性感染 D.白血病 E.晚期活动性结核病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1-3-2

第一部分:实验前准备 1、在个人存储设备上,例如u盘上建立个人信息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学号班级本人姓名例如:20160001通信1601章实验 2.将第二部分所作的实验全部保存在该文件夹中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 实验一:Windows 7基本操作(2学时)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以及其对文件和磁盘的管理。 二、实验内容 具体实验要求如下: 1、熟悉输入法切换:按键盘组合键“Ctrl+Space”、“Ctrl+Shift”;熟悉全角/半角切换: “Shift+Space”。 2、熟悉文件夹显示方式和排序方式。 3、熟悉单个和多个文件的选定,然后进行移动和复制操作。 4、实验操作: 在U盘个人信息文件夹下,建立文件夹:WIN7 (1)在WIN7文件夹中建立一个名为WENHUA和APPLE两个新文件夹。 (2)在WIN7文件夹下创建文件EAT.TXT,并设置属性为只读。 (3)将文件EAT.TXT文件复制到APPLE文件夹中,并将新复制的文件改名为文件BASE.DOCX。 (4)将APPLE文件夹中BASE.DOCX文件建立名为BASE的快捷方式,并将其移动到WIN7文件夹中。 (5)利用Windows的搜索功能,查找文件EAT.TXT (6)删除APPLE文件夹中的BASE.DOCX文件。 三、实验要求

束后保存好完整的电子版实验报告和文件夹。 四、实验准备 认真学习教材中有关Windows 7操作系统的所有内容,实验时需携带教材。 五、思考题 文件扩展名代表了文件的类型。如果修改文件扩展名,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六、实验报告(见模板) 上机实验完成后,打开文件“实验一报告.docx”,填写实验内容。 七、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本课程考试方式为上机考试,但上机时间有限,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进行练习(按照以往的经验,分数与练习次数成正比)。 请各位同学按时上机和下机,不要迟到或拖延下课,以免影响机房老师工作或后面同学上课。 严格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不得在机房内食用任何餐饮。 想望大家在下课后自觉将凳子放回到实验桌下,减少机房老师的重复性劳动,谢谢大家。

被试内和被试间设计讲课稿

《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索尔索、麦克林 实验设计:对控制条件的设计,人们可以在控制条件中对人类与动物的活动、思维或行为进行实证观察。 心理学实验:至少操纵一个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的研究。我们着重强调实验研究,研究者在实验研究中操纵一些因素(变量),控制其他因素,并探究操纵的变量在另一 变量上的效应。有些实验中,研究者可能不通过物理方式操纵变量,而通过选 择进行操纵。 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研究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进行观测——得出结论 研究的步骤:文献综述+创造性思维——确定研究问题——形成假设——定义变量——确定被试——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实验设计之前的步骤)——获得被试的 同意——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结果——撰写报告— —修改、完善、提出新的假设 实验设计的评论(如何评论) 1.自变量是什么?它至少有两个水平吗,或者是使用了实验组和控制组设计?如果没有, 说明设计存在缺陷。任何实验都需要将一种处理与其他处理进行比较。 2.自变量是被试变量还是可操作变量? 3.因变量是什么?如何进行测量? 4.假定自变量有两个水平,是否除自变量外的所有条件保持一致?如果没有,说明实验中 存在变量混淆。 5.实验使用了哪种设计? 6.…… 被试间设计(随机化被试设计) 被试内设计(重复测量设计):通过让所有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来保证各处理组在被试变 量上的同质性。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顺序平衡方法:拉丁 方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 两类实验设计的比较 一个实验要对隔离喂养的和集体喂养的大鼠进行比较,显然同一被试不可能同时参加这两种处理。再如一个研究要比较高智商和低智商的被试,或法语教学的两种方法,显然各处理应当使用独立的被试组。所以有些实验使用独立组设计会更容易。被试内设计通常适用于被试需要对不同情境下的几种刺激进行多次反应的情况,而这些刺激可以认为是实验的自变量。另外,一些对顺序效应感兴趣的研究也需要使用被试内设计。例如,研究者如果想了解被试从高奖赏情境转到低奖赏情景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就需要让被试同时参加这两种条件的处理。 《实验心理学概论——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入门》张学民 单变量组间实验设计:在一个实验设计中,有几种实验处理就需要几组被试。(举例)P84 评价: 1.优点 第一,在组间实验设计中,由于每组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实验处理,在一个水平上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 第二,能够使单一水平的实验处理在短时间内完成,避免被试因为试验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厌烦情绪或疲劳效应。 第三,排除了组内实验设计中由于被试接受几种水平的实验处理导致的学习迁移效应。 第四,不需要在不同实验处理之间采用平衡顺序误差的实验设计。

实验六-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和图表的定义及使用实验 姓名胡艺敏学号38 系别 女 数计学院 班 级 11计科师 范 主讲教师江凤莲指导教师江凤莲实验日期2013 4-27 专 业 计算机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同组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利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的视图创建向导和图表创建向导建立视图表和关系图(图表),加深对视图和图表概念的理解,了解视图和图表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 1)调出创建视图向导,在图书-读者库中按下列T-SQL描述创建读者视图。 CREATE VIEW 读者_VIEW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读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借阅.读者编号=读者.编号; 2)调出向导,按T-SQL描述创建借阅_计算机图书视图。 CREATE VIEW 借阅_计算机图书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3)调出创建图表向导,完成在图书_读者数据库中建立图书_借阅图表的操作。要求该图表包括图书和借阅两个表,通过“图书.书号=借阅.书号”外码与被参照表之间的关联。 4)查看以上视图和图表的属性,并修改到正确为止。 三、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 四、实验环境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五、实验内容: (1)实验代码(可加附页): (1)基本操作实验 1)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给定的T-SQL语句确定视图结构信息,如表10所示。 表10 视图结构信息 序号视图名 数据库 名 相关表名列定义元组定义 1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读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 借阅.读者编号=读者. 编号 2 借阅_计算 机图书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2)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图表结构信息,如表11所示。 表11 图表结构信息 图表名数据库名主表名参照表 名 关联定义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借阅图书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2)实验结果(可加附页):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第七章触发器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基础实验 任课教师:陈志坚 实验名称:触发器(实验七)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 ⑴学习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⑵进一步熟悉RS触发器、集成D触发器和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触发方式二、实验器材 ⑴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逻辑实验箱 ⑵74LS00、74LS74、74LS76 三、实验内容和仿真

1.基本RS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用与非门74LS00构成,按图7-1接好线。在输入端加上不同的信号,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电路输出端的状态。把结果填入自制的表中。 图7-1 基本RS触发器图7-2 D触发器的预置和清零功能 用带预置和清除的双D型触发器74LS74来测试上升沿触发集成D型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先按图7-2接线,在时钟脉冲的不同电平状态,改变预置端PRE 和清除端CLR的信号,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触发器的输出状态。把结果填入自制的表中。然后,按图7-3接线,测试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在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中,先将数据输入端D分别置入“0”或“1”,再用清零端CLR和预置端PRE分别将触发器的输出端清除为“0”或置位为“1”,最后再用单脉冲按钮向触发器的时钟输入端CLK发出脉冲的上升边沿和下降边沿,同时观察电路输出端Q的输出状态,把结果填入表7-1中。 注意:清零和置位之后,清除端CLK和预置端PRE必须置成“1”状态。 图7-3 D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7-4 JK触发器清除和预置功能的测试

D触发器仿真(1) D触发器仿真(2

1 3.JK触发器 用带预置和清除的双JK触发器74LS76来测试下降沿触发集成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先按图7-4接线,改变预置端PRE和清除端CLR的信号,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触发器Q输出端的输出状态。把结果填入自制的表中。然后,按图7-5接线,测试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图7-5 JK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

sql大作业实验报告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2) 1 、需求概述 (2) 2 、功能简介 (2) 第二章、概念结构设计 (3) 1、在员工实体内的E-R图 (3) 2、部门实体内的E-R图 (3) 3、在工资实体内的E-R图 (3) 第三章、逻辑结构设计 (4) 第四章、物理结构设计 (4) 第五章、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5) 一、数据库的创建 (5) 二、表格的建立 (5) 1、建立Employsse表插入数据并设计相关的完整性约束 (5) 2、建立departments表插入数据并设计相关的完整性约束 (7) 3、建立 salary表插入数据并设计相关的完整性约束 (8) 三、建立视图 (9) 四、建立触发器 (10) 五、建立自定义函数 (12) 六、建立存储过程 (13) 第六章、总结 (14)

第一章、需求分析 1 、需求概述 针对现代化公司管理情况,员工管理工作是公司运行中的一个重环节,是整个公司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内容对于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公司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工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公司员工管理系统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了处理的准确性。 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等处理功能,进行联机处理的相应时间要短。 具体功能包括:系统应该提供员工数据的插入、删除、更新、查询;员工基本信息查询的功能。 2 、功能简介 员工管理系统它可以有效的管理员工信息情况。具体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学生信息管理包括添加、查看学生列表等功能。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上机实验指导书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密切结合的课程,为了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应当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做习题和上机实验。上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消化基本理论,而且能锻炼初学者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根据本课程的重点要求编写了四个实验。 第一章、二章是全书的基础内容,抽样定理、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以及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是重要的基本内容。由于第一、二章大部分内容已经在前期《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学习完,所以可通过实验一帮助学生温习以上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是通过对输入信号的一种运算达到处理目的” 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这样便可以使学生从《信号与系统》课程顺利的过渡到本课程的学习上来。 第三章、四章DFT、FFT是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数学工具,它有广泛的使用内容。限于实验课时,仅采用实验二“用FFT对信号进行谱分析”这一实验。通过该实验加深理解DFT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FFT是它的快速算法,必须学会使用。所以,学习完第三、四章后,可安排进行实验二。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重要内容。学习这一部分时,应重点掌握IIR和FIR两种不同的数字滤波器的基本设计方法。IIR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是无限长的,设计方法是先设计模拟滤波器,然后再通过S~Z平面转换,求出相应的数字滤波器的系统函数。这里的平面转换有两种方法,即冲激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后者没有频率混叠的缺点,且转换简单,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方法。学习完第六章以后可以进行实验三。FIR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是有限长的,设计滤波器的目的即是求出符合要求的单位冲激响应。窗函数法是一种基本的,也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法。学习完第七章后可以进行实验四。 以上所提到的四个实验,可根据实验课时的多少恰当安排。例如:实验一可根据学生在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后,掌握的程度来确定是否做此实验。若时间紧,可以在实验三、四之中任做一个实验。建议实验二必做,因为DFT和FFT是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必须掌握的内容。二、关于使用计算机语言 由于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数字信号处理的有关理论,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所以,实现实验用的算法语言可以有许多种,但为了提高实验效率,要求学生用编程效率比C语言高好几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simio实验报告

SIMIO实验报告 姓名:邹奔虎院:管理学院班级:工业091班 学号:200900702041 指导老师:黄庚保实验成绩:完成时间:2012年4月5日 实验内容:第四章和第七章

第四章—制造单元 一、实验步骤: 步骤1:建立基本的模型,如图所示: 步骤2:修改每个Source对象的属性,使它们对应正确的部件。 步骤3:给5条路径设定距离,分别为25,35,20,30,40码

步骤:4:使用Pert分布设定每台设备的加工时间。 步骤5:设定工作站的能力 注意:在”Data”标签页建“Schedule”要注意和仿真运行的时间保持一致

步骤6:增加序列 点“Add Sequence Table”增加四种实体的序列表 回到“Facility”视图,选中每一个实体,分别设定的属性将模型中的7个输出节点的Entity Destination Type属性全部改为 “” 为了帮助大家辨别,我把实体的颜色修改 步骤6:推车运输 把Sink对象删除,建立如图所示的模型

到这里第四章的步骤就基本做完了,我省略了一个步骤就是四个实体的速度用默认的2英里/秒,运行看一下效果 第七章—回顾制造单元 步骤1:把其它的Source 删除,只保留一个,如图所示: 步骤2:回到“Data”标签,在Standard Property下拉列表中选择“Expression”命名为ProcessingTimes

步骤3:创建一个新的数据表,命名为TableParts 步骤4:回到“Facility”视图,修改Source的属性 步骤5:输送线,把模型内部所有的Path全部换成conveyor,并修改其属性 步骤6:在Definitions标签中定义新的离散状态变量,命名为NumberNodesWorking

C语言实验报告第6章答案

6.2基础实验 一、程序分析 分析以下程序段完成的功能,填写在序号后的空白处,并运行验证结果。 1. ⊙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s=12345↙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int main( ) { inta[]={1,2,3,4,5},i,j=1,s=0; for(i=4;i>=0;i--) { s=s+a[i]*j; j=j*10; } printf(“ s= %d \n” , s ); return 0; } 2. 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_7 5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int main( ) { int k ; int a[3][3]={9,8,7,6,5,4,3,2,1}; for(k=0;k<3;k++) printf(“%d ”,a[k][2-k]); return 0; } 3. 以下程序的功能是:____查找最大值元素及下标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int main( ) { int i, j ,x =0 ,y = 0 , m ; int a[3][3] = { 1, -2 , 0 , 4 , -5 , 6 , 2 , 4 }; m = a [0][0] ; for (i=0 ;i < 3 ;i++) for (j = 0 ; j<3 ; j++ ) if ( a[ i] [ j ] >m ) { m = a[ i ][ j ] ; x = i ;

y = j ; } printf(“ ( % d , % d ) = % d \n”, x , y,m ); return 0; } 运行结果:___(1 , 2 ) = 6↙_________________ 4. 以下程序的的运行结果是:__8,I am student!___________________。#include int main( ) { char s1[50]= “I am ”; char s2[ ]=“student!” ; printf(“%d,”, strlen(s2) ); strcat(s1,s2); printf(“%s\n”,s1); return 0; } 5.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int main( ) { char b[7]={“67da12”}; int i,s=0; for(i=0;b[i]>='0'&&b[i]<='9';i+=2) s=10*s+b[i]-'0'; printf (“%d\n”,s); return 0; } 6. 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CQM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 int main( ) { int i=0; char a[ ]= “cbm”,b [ ]= “cqid”,c[10]; while(a[i]!='\0'&&b[i]!='\0') { if(a[i]>=b[i]) c[i]=a[i]-32; else c[i]=b[i]-32; ++i;

数值分析 实验报告 第七章复化梯形公式

数值分析 实验报告 第七章复化辛普森公式 一,题目:用复化梯形公式计算24 41dx x -+?,试用误差余项表达式进行分析,欲保证误差不超过指定的ε,须至少将区间[-4,4]多少等分?将此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二,源程序 1. 用逐次分半技术 # include # define e 0.1 /*定义函数*/ double f(double x) { double y; y=1.0/(1.0+x*x); return(y); } void main() { int n,j,k; double T,m,t,H,E; for(n=2;;n++) { m=0; t=0; for(j=1;j<=n-1;j++) m=m+f(-4.0+8.0/n*j); T=(8.0/(double)(2*n))*(f(-4)+f(4)+2.0*m);/*复化梯形n 次公式*/ for(k=1;k<=n;k++) t=t+f(-4.0+(2.0*k-1.0)*4.0/3.0); H=8.0*t/(double)n; /*分半后的节点的矩形的面积和*/ E=((T+H)/2-T)/3.0;/*误差*/ if(E<=e&&E>=-e) break; else continue; } printf("%d\n",n-1); printf("%1.10f\n",E); printf("%1.10f\n",T/3.0+2.0*H/3.0); } 2. 用误差余项分析 # include # include # define e 0.1

double der(double x) { double y; y=((-2.0)*x)/((1.0+x*x)*(1.0+x*x)); return (y); } void main() { double h,m,E; int n=2; m=der(4)-der(-4); do { h=8.0/(double)n; E=-h*h*m/12; n++; } while(E>e||E<-e); printf("%d\n",n-1); printf("%f\n",E); } 三,实验结果 1.用逐次分段技术 当ε>=0.05时,n=1,I=4.4071984958 当ε<0.05时,n不存在 2.用误差余项分析 当ε=0.01时,n=6 当ε=0.001时,n=18 四,误差 1.用逐次分段技术 当ε>=0.05时,E=0.0429760945 当ε<0.05时,n不存在 2.用误差余项分析 当ε=0.01时,E=0.08202 当ε=0.001时,E=0.000911 五,采用逐次分半技术所得的结果笔算与计算机的结果一致但此方法与例题中直接计算误差所得的结果不一致

过程控制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实验》 实验报告

第一章、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的认识 一、过程控制实验的基本内容及概述 本次过程控制实验主要是对实验室的水箱水位进行控制。水箱液位控制系统是一个简单控制系统,所谓简单液位控制系统通常是指由一个被控对象、一个检测变送单元(检测元件及变送器)、以个控制器和一个执行器(控制阀)所组成的单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也称为单回路控制系统。 简单控制系统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们均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即被控对象、测量变送装置、控制器和执行器。 图1-1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这是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恒定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 二、主要设备 1)水路装置的认识 过程控制实验用的水路装置图如下

图1-2 水路图 由水路装置图我们看到,装置主要有水箱,交流电动泵,热炉,管道,电动阀,电磁阀,流量计,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组成,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控制实验平台。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装置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水路,管道,热炉,水箱等等物理对象,第二是传感器,执行机构等等的控制部分的装置。 实验装置具体介绍如下:

b)电气连接图 由电气装置的图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电器连接都在这里,主要是一些传感器信号,电动驱动信号,用于电动装置的驱动。 见附件 c)操作面板图: 从操作面板上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由四个表,由P909构成,用于测量控制压力、流量、液位、温度的测量以及控制,PV代表反馈测量,外给定可以用于串级控制,OUT用于输出信号,以上接口均使用4-20mA标准 见附件 第二、三章、实验系统的认知(包括力控软件,P909,实验装置) a)力控软件的安装 首先使用光盘里的Setup.exe安装力控软件的主题部分,然后将IO Servers文件夹拷到力控软件的安装目录下,安装IO Servers驱动 然后打开力控软件,寻找到力控软件的目录,点击开发模式,然后找到COM设置的部分,如图

实验六 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实用技术实验任课教师:包崇明 姓名:匿名学号:2013…….专业:软件工程成绩: 实验6 数据库完整性 实验6-1 完整性约束 1、在学生表上面创建下列CHECK约束 【注】:因为学生表已经存在,所以这里使用添加check约束的方法实现: (1)创建入学日期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假定该学校于1923年4月30日创建。要求:入学日期必须大于等于学校创建日期,并且小于等于当前日期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的check约束起作用了),如图: (2)创建学生年龄约束“Age_rule”。要求:学生年龄必须在15~30岁之间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Age_rule”成功,并且年龄为’2015/4/27’没有违反”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约束,进一步说明了(1)中的check约束添加成功,如图:

【注】:考虑到时间关系,下面的部分解答中将会省略测试约束的步骤。 (3)创建学生性别约束“Sex_rule”。要求:性别只能为“男”或“女” (4)创建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要求:学生成绩只能在0~100之间 (5)用图形方法查看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截图为: 2、删除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测试语句: 结果:(更新成功)

3、创建声明式默认约束:在创建表的过程中创建默认约束 (1)创建表“default_example”,表中包含字段pid、name、sex、age。要求设定sex的默认值为“男”、age的默认值为18。 创建default_example表语句: 采用SQL语句进行插入元祖: 执行结果为:(默认值起作用了!!) (2)插入一条编号为100 的记录,执行结果为: (3)修改默认值 一般先删除老的默认约束,再新建一个默认约束方法如下: 删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drop 约束名 新建默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add constraint df_age default(20) for age ①删除老的默认约束:

用友ERP实验报告

用友E R P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ERP软件I(财务管理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用友系统应用 班级与班级代码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北4-301 专业财务管理 任课教师钟红英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2013年11月06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体验ERP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在管理系统中设置用户、建立企业账套和设置用户权限、账套的输出和引入的方 法;掌握在企业应用平台中设置系统启用、建立各项基础档案、进行数据权限设置及单据设置的方法;掌握总账系统、薪资管理系 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处理方法;掌握报表格式设计和公式设置的方法以及报表数据的计算方法,了解及查询有关的图表功能;总体掌握ERP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应用方式,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处理能力。二、实验原理: 根据教材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三、实验设备: 安装有“用友”软件的电脑。 四、结果预测: 第一次使用该系统,实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通过耐心思考和向老师同学学习,应该能解决这些问题,最终掌握该系统的使用。五、实验步骤: 第一章:系统管理 实验一:系统管理 1、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管理

2、增加用户 3、建立帐套 4、设置操作员权限 5、设置系统自动备份计划 6、修改帐套 7、帐套备份 第二章:企业应用平台 实验一:基础设置 1、启用总账系统 2、设置部门档案 3、设置人员类别 4、设置人员档案 5、设置客户分类 6、设置客户档案 7、设置供应商档案 8、设置数据权限 9、单据设计 10、账套备份 第三章:总系账统 实验一、总账系统初始化 1、设置系统参数 2、指定会计科目

实验六视图的定义及使用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的定义及使用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任务 (一)建立视图(运行并观察结果) 1.建立信息系学生的视图IS_student。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 2.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的视图IS_S1。CREATE VIEW IS_S1(Sno,Sname,Grade) AS SELECT,Sname,Grade FROM Student,SC WHERE Sdept='IS'AND =AND ='1';

3.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且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的视图IS_S2。CREATE VIEW IS_S2 AS SELECT Sno,Sname,Grade FROM IS_S1 WHERE Grade>=90 4.建立一个反映学生出生年份的视图BT_S。 CREATE VIEW BT_S(Sno,Sname,Sbirth) AS SELECT Sno,Sname,2004-Sage FROM Student

5.将学生的学号及他的平均成绩定义为一个视图S_G。CREATE VIEW S_G(Sno,Gavg) AS SELECT Sno,AVG(Grade) FROM SC GROUP BY Sno 6.将课程的课号及选修人数定义为一个视图C_XIU。CREATE VIEW C_XIU(Cno,Scount)

AS SELECT Cno,COUNT(*) FROM SC GROUP BY Cno (二)查询视图(运行并观察结果) 1.在信息系学生的视图中找出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SELECT Sno,Sage FROM IS_Student WHERE Sage<20 2.查询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 SELECT,Sname FROM IS_Student,SC WHERE=AND ='1'

数值分析第六章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Newton-cotes型求积公式 二、实验目的 学会Newton-cotes型求积公式,并应用该算法于实际问题。 三、实验内容 求定积分?π cos xdx e x 四、实验要求 选择等分份数n,用复化Simpson求积公式求上述定积分的误差不超过8 10-的近似值,用MATLAB中的内部函数int求此定积分的准确值,与利用复化Simpson求积公式计算的近似值进行比较。 五、实验程序与输出结果 在MATALAB的Editor窗口中输入以下程序: function y=comsimpson(fun,a,b,n) z1=feval (fun,a)+ feval (fun,b);m=n/2; h=(b-a)/(2*m); x=a; z2=0; z3=0; x2=0; x3=0; for k=2:2:2*m x2=x+k*h; z2= z2+2*feval (fun,x2); end for k=3:2:2*m x3=x+k*h; z3= z3+4*feval (fun,x3); end y=(z1+z2+z3)*h/3; 然后保存为然后保存为comsimpson.m的文件 在MATALAB工作窗口命令窗口中输入: Q2 =comsimpson (@fun,0,pi,1000000000) syms x fi=int(exp(x).*cos(x),x,0,pi); Fs= double (fi)

wQ2= double (abs(fi-Q2) ) 运行后结果: Q2=-12.0703,Fs=-12.0703, wQ2=5.2654e-08 六、实验结果分析 利用复化simpson求积公式计算运行后其结果为Q2=-12.0703,利用内部函数求解的结果为Fs=-12.0703,两者的误差为wQ2=5.2654e-08。从中可以看出误差结果达到了1E-8级数,而相对应的N已经取到了10亿次,再增大N对结果已经没有太大变化。可见复化simpson要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需要运算的次数比较大。

安卓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Android开发与应用 院系教育学院 班级2013教育技术学 学号 姓名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年级班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 目录 1. 2. 3. 4. 5. 6.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目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课程名称:android 应用开发本课课时:4 课时 授课单元:第一章Android简介与环境搭建 教知识目标: (1) 认识 Android 学(2) 搭建 Android 开发环境 (3) 开发第一个 Android 应用 目(4) Android 应用结构分析 能力目标: 标掌握如何搭建 Android 开发环境,创建和运行 Android 项目,清楚 Android 应用程序的运行过程和 Android 应用程序的结构;了解 Android 应用开发的背景知识 及发展潜力。 教学重点:(1) 搭建 Android 开发环境 (2) Android 应用程序的结构及运行过程。 教学难点:(1) 搭建 Android 环境过程比较复杂,注意每个工具的安装细节 (2) Android 应用程序结构之间的关系,各项目文件夹的作用 教学媒体多媒体机房 教学手段:讲授(PPT)+程序演示 教学内容进程设计 主要步骤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1)认识 Android 告知(教学(2)搭建 Android 开发环境 课件演示明确本项目教学目的15 内容) (3)开发第一个 Android 应用分钟 (4)Android 应用结构分析 问题引入法: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学生讨论: (1) 第一款Android 手机 展,使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移 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引入(项目动通讯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市场争15 课件演示(2)Android 手机的特 引入) 夺战也愈演愈烈,这一章我们从什点,以及我们使用分钟么是Android开始引入,然后深入 智能手机与一般手探究Android的过程 机的区别 (1) 如何搭建 Android 开发环境 (JDK的安装及java环境的搭(1) 多媒体教老师把搭建 Android 实施(任务建、Eclipse的安装、ADT插学环境, 如何创建、运行120 驱动) 件的安装、Android SDK的安(2) 案例教学Android 项目演示给分钟装及配置) (3) 视频教学学生后,给学生时间自 (2) 如何创建 SDK 模拟器己安装

C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六

实验六多态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2.学习使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 2.实验要求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_x,_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e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3.(选做)对实验4中的People类重载“==”运算符和“=”运算符,“==”运算符判断两个people类对象的id属性是否相等;“=”运算符实现People类对象的赋值操作。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_x_y,定义成员函数Point&operator++();Point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增)运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 类重载“--”(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程序名:1ab8_1.cpp。

2.编写程序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在main()函数中定义vehicle、bicycle、motorcar、motorcycle的对象,调用其Run()、Stop()函数,观察其执行情况。再分别用vehicle类型的指针来调用这几个对象的成员函数,看看能否成功;把Run、Stop定义为虚函数,再试试看。程序名:lab8_2.cpp。 4.思考题 1.如何将一个运算符重载为类的成员函数? 函数类型operator运算符(形参表) { 函数体; } 2.如何将一个运算符重载为类的友元函数? friend函数类型operator运算符(形参表) { 函数体; } 3.如何实现运行时刻的多态? 在基类的成员函数前加上virtual,就可以在它的派生类中声明相同名字和类型的成员函数,在运行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判断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