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620501)

二、招生对象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职业(执业)资格证书

卫生康复技师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

语言治疗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

营养师证书

健康管理证书

社会工作健康管理人员健康管理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一定的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的康复技师岗位群,能够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动习惯、饮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3.具有正确的专业思想,对本专业的性质、作用和价值有较明确和深刻的认识,愿意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人民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4.具有人文关怀精神,遵守行业道德行为规范,有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患者有同情心和耐心,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难,设法帮助改善;尊重患者,鼓励其充分发挥潜能,促进康复;

5.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6.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具备必要的外语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文明行医、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其他与康复治疗相关的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康复治疗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4.具有按国际功能分类(ICF)框架培养学生对病人的整体健康观念,并具有以康复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意识;

5.掌握康复评定治疗技术基本知识,系统深入地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和语言治疗技术基本知识;熟悉康复治疗相关的假肢矫形器应用、心理治疗、伦理学和健康教育等基本知识;

6.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如中医推拿、太极拳等)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能力目标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指导不同人群进行合理运动和科学饮食;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辅导、参与科研的能力和较好的社会工作能力;

4.能正确采集病史,为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日常作业能力、感觉知觉及认知功能、手功能和言语障碍等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功能训练计划;

5.能正确运用良肢位摆放与体位转移技术,能规范地对患者进行恢复和增强肌力训练、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软组织牵张训练、步行训练、心肺功能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训练等运动治疗,能运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各种医疗体操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6.能正确规范地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感觉知觉及认知功能、手功能评估和训练;能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治疗、文体治疗、职业性的活动练习、家居环境改造;能正确指导患者使用生活辅助器具、轮椅、假肢、矫形支具及其他辅助性用品用具等,补偿或扩展活动功能;

7.能正确地对言语功能障碍患者(失语症、构音障碍等)进行基本的言语功能评估和训练,能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进行功能评估和语言训练,能够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和训练;

8.能正确选择并运用电疗、光疗、超声、磁疗、热疗、冷疗、水疗、生物反馈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9.能运用推拿、拔罐、针灸等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指导患者进行中国传统手法治疗,如按摩、太极拳、八段锦等;

10.能独立开展功能障碍的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

七、课程设置

1.必修课设置

必修课课程设置分类表

课程类型门数学分学时数理论课时实践课时

实践学时所占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1028.555222832458.7%专业基础课程827.54563669019.7%专业课程939.563642221433.6%见习、实习、毕业设计3610801080100%合计27131.527241016170862.7%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运动学、神经病学,人体发育学等。

专业课程包括康复医学概论、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语言治疗技术、临床康复学等。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康复评定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和语言治疗技术。

2.选修课设置

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拓展课程。

公共选修课是专业教学的必要补充,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环节。分为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健康与保健模块、职业素养提升模块、人文与艺术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等五大模块,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和健康与保健模块为限选模块。

专业拓展课程是基于学生专业技术延伸的需求,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卫生行业从事康复治疗工作。《运动与健康》符合我校提倡的“三个习惯,三张处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各种疾病进行运动治疗和和膳食指导,能开展运动和膳食知识的宣传教育,有效改善康复疗效;《中医养生学》能提高学生传统康复思想及手段,辅助西医康复,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实用偏瘫康复训练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深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贴近临床,增强就业能力。

3.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实验、实训、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军事训练包括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在新生入学后进行。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国防意识;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安排在学校与漯河医专三附院共同建立的教学科研与临床诊疗于一体的康复实训基地开展完成,临床见习安排在第4学期,学生边进行理论课学习,边在实训基地开展见习,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社会实践、跟岗实习由学校组织在医院、社区及其它校外场所开展完成。学生完成在校2年的学习后,进入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及相关康复医疗机构完成8个月的毕业实习。实践性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康复治疗工作认知、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常见疾病康复等。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展的“校院一体、医教结合”技能型康复治疗师(士)人才培养模式,将临床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第Ⅰ阶段,第一学期为了达到对康复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初步认知的目的,让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先进入医院康复科见习

(2周)。第Ⅱ阶段,包括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为了达到康复岗位的再认知的目的,让学生进入医院康复科见习。第Ⅲ阶段,第四学期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进行医院康复科见习,熟悉两大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过程。第Ⅳ阶段,第五、六学期,在医院康复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顶岗实习,进行康复治疗师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八、教学进程表(详见附表1、附表2)

具体时间分配:三学年共计119周,第一至四学期为20周,第一学期教学周包括军事训练2周、入学教育1周、教学16周、考试1周,第二、三学期包含教学18周、考试1周、社会实践1周,第四学期包括,教学16周、考试1周、实习动员1周、见习2周。第三学年包括毕业实习36周、毕业考试2周和毕业教育1周。

九、主干课程及教学内容

《人体发育学》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人体发育学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学时48学分3开设学期第二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

掌握正常发育规律、发育分析和发育评定、人生各个时期的发育特征及其促进发育的对策;熟悉人体发育学概论、发育学理论;了解人体发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为后期的康复治疗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人体发育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了解人体生理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社会功能的发育过程及其规律,加深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形成,促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促使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生活活动能力。

主要内容:胎儿期发育;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婴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功能发育;学龄前期与学龄期发育;青春期发育;成人期生理与心理特征。

《运动学》课程介绍

《康复评定治疗技术》课程介绍课程名称

运动学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学时

34学分2开设学期第二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掌握骨骼肌运动、运动控制、关节运动、运动障碍及代偿等

基本知识;熟悉运动学概论、运动力学基础、运动能量代谢、运

动氧供应、制动对机体影响等;了解运动训练基础的基本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运动学》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是利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来

观察和研究人体的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通过介绍骨骼肌肉系统

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的相互影响来指导康复治疗。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在掌握人体运动功能解剖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力学机制

分析正常人体运动和病理状态下的运动情况以及运动对人体的影

响,为今后的康复治疗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运动学概论;运动学基础知识;人体正常运动;

运动分析与训练;运动障碍学。课程名称

康复评定治疗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学时

102学分 6.5开设学期第二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掌握基本生理指标测量、人体形态学测量、关节活动度评定、

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及ADL

评定的相关基本理论;熟悉心肺功能评定、疼痛的评定、运动控

制障碍评定及高级脑功能障碍评定的相关理论;了解环境的评定、

生活质量评定的相应理论。

课程主要内容《康复评定治疗技术》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

修课程,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

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

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主要内容:康复评定概述;人体形态评定;肌力与肌张力评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介绍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介绍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感觉功能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步

态分析;神经反射及发育评定;心肺功能评定;神经肌肉电生理

检查;认知功能评定;康复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生存质量评定。课程名称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学时

136学分8.5开设学期第三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掌握运动疗法的基本内容,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掌握

运动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规范地

完成基本运动技术操作;能够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课程主要内容《运动治疗技术》重点介绍在现代康复医学中较为实用的物

理治疗方法,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的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

用。本课程是康复治疗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是神经康复、

肌肉骨骼康复等临床应用课程的基础。

主要内容:运动疗法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治疗作用,常用物

理治疗技术包括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

行功能训练、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包括Bobath 技术、Brunnstrom

方法、Rood 技术、PNF 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使用运动疗

法、心肺功能训练等各种治疗方法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临床

应用等内容。

课程名称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学时

64学分4开设学期

4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目标

掌握作业疗法的基本评定方法、评定内容;传统及现代作业

治疗技术,日常生活活动分析与训练、功能康复、认知障碍康复、

《语言治疗技术》课程介绍感觉统合等所需要的技能;矫形器、压力衣、辅助具(包括轮椅、

助行器)等制作与应用技术。熟悉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

念及常用模式;工作康复、环境改造及社区作业治疗应具备的能

力等;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作业治疗的目的、特点、

服务对象及范畴。

课程主要内容《作业治疗技术》是一门为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

应用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

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

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的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治疗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作业治疗的目

的、特点、服务对象及范畴;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

常用模式;作业疗法的基本评定方法、评定内容;传统及现代作

业治疗技术,日常生活活动分析与训练、功能康复、认知障碍康

复、感觉统合等技能;矫形器、压力衣、辅助具(包括轮椅、助

行器)等的制作与应用技术;工作康复、环境改造及社区作业治

疗等。课程名称

语言治疗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程学时

48学分3开设学期4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掌握言语障碍、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以及吞咽障碍的病

因、症状、常规检查、评定诊断。掌握言语治疗的基本方法和内

容;熟悉言语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常用治疗方法;了解

言语治疗的言语和语言的专业区分、正常汉语语音的声学特征、

言语听觉的解剖与生理。

课程主要内容

《语言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各种言

语障碍和交流障碍进行评定、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学科,是集临

床医学、语言学、听力学、教育学、心理学、言语病理学及电声

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言语治疗的言语和语言的专业区分、正常汉

语语音的声学特征、言语听觉的解剖与生理;言语治疗的基本理

论、基本概念及常用治疗方法;言语障碍、语言障碍、失语症、

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以及吞咽障碍的病因、症状、常规检查、

评定诊断和治疗;

十、毕业要求

本专业总学分为147.5学分。毕业最低要求需修满147.5学分,其中必修课要求修满95.5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64.75%;实习要求完成36学分,并达到相关实习标准;选修课要求修满16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10.85%,其中公共选修课要求修满10学分,专业拓展选修课要求修满6学分,学生取得行业认可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折算为相应学分。经审核达到以上学分要求且毕业考试考核达到合格,符合毕业资格方可顺利毕业,而对于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学校支持在其结业后2年内,通过课程重修来达到毕业要求,申请结业换毕业。

十一、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学校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由校内外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配备合理,符合教育部专科专业设置要求,胜任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及教辅人员数量和能力要求。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比例20: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的100%。教师普遍具有对行业的深入认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2.专任教师

本专业专任教师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扎实的康复治疗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3.专业带头人

本专业带头人具有副教授职称,负责康复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同时担任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现任中国康复联盟社区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康复医学及管理10余年,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15余年,非常了解国内外康复治疗行业、专业发展,有充

分的社会资源,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本专业20余名兼任教师来自我校附属医院,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均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条件教室均配备黑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基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拥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学校和第三附属医院共建8600平米的康复实训中心,寓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合理调整、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康复教学训练设备960余万元,主要设备有步态分析评定系统、肌骨超声、上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瘫痪站立评估训练系统、四肢联动康复器、SET悬吊治疗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言语评估训练系统、经颅磁电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生物肌电反馈、体外冲击波治疗仪、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智能疼痛治疗仪、干扰电治疗仪、偏振光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智能蜡疗仪、全身熏蒸治疗机、儿童多感官及情景互动训练系统、智能康复管理系统等康复医疗设备800余台件。现有运动治疗大厅、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熏蒸艾灸室、牵引室、儿童运动治疗室、感觉统合治疗室、情景互动治疗室、智能机器人治疗室、小儿推拿室等康复治疗室,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临床诊疗。

3.校外实习基地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焦作市二院、漯河医专一附院、漯河医专二附医等30所实习基地,其中包括10余所三甲医院。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能严格执行《高等职业学校康复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相关要求内容。

4.支持信息化教学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思政教材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并报党委会研究通过后方可选用,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制定有完善教材选用制度,有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康复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康复类实验实训手册等;康复专业操作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康复专业学术期刊。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现有5门康复专业课程的在线试题库。

(四)质量控制

有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成立有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由系部资深教师组成的二级督导。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二级督导制度、听课制度、师资培训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教师教学评价、学生评教、课程考核办法等。制定有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标准、实训操作标准、实习标准等标准体系,利用标准规范人才培养过程,行业人员直接参与到康复专业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价,真正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对接。

1.教学计划制度

每学年、学期初根据基层教学组织的各项基本职责,科学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年末、学期末及时进行教学工作总结。

2.听课制度

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每周对授课中青年教师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组织教师集体听课和相互听课,进行观摩教学,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月一次以上。青年教师跟老教师听课每月一次以上,听课要有记录,存档备查。

3.备课制度

假期备课至少提前两周,平时备课至少提前4次课。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各专业备课组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要人人参与,讲究实效。教师要查阅教材以及和教材相关的线上线下资料,理清教学思路,确认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并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和自身自然发挥的教学方法。

4.教学质量检查制度

除平时抽查外,还定期组织教学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对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讲稿教案、辅导记录、学生作业、实训授课手册、试卷等进行集中检查或相互检查,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对每一教学环节质量作出分析与评价,提出改革意见和措施,并落实改进措施,确保教学工作持续改进。

5.教师教学评价、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有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借助多方反馈,教师能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达到课程“教”与“学”的最佳匹配。

6.课程考核

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考试采用主客观结合评价、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等方法,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发挥考试对学习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

在核心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的终结式考核,课程考核按照“1+2+N”考试形式。“1”是课程期末考试1次,“1”一次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采用我校考试课统一试卷模板,教考分离,进行题库命题,;“2”是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的课程阶段性考试2次,学期中段对一定教学阶段内所学内容进行的全面测试2次。;“N”是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具体形式有课堂出勤、课下作业、课堂笔记、课堂提问、实验实训成绩、利用“学习通”、“课堂派”、“微助教”教学软件进行的教学测验等。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结合后续临床课程授课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及社会多方评价及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促使课程不断改进与完善。

十二、人才培养特色

1.以培养康复治疗师(士)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实行“校院一体、医教结合”技能型康复治疗师(士)人才培养模式。

2.该专业校院师资融合,团队教师既是康复专业教师又是临床康复治疗师。实训基地共建,康复实训基地技既开展学生实训,又可以开展康复治疗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医院文化和提升职业技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