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现状及发展

红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现状及发展

红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现状及发展
红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现状及发展

红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现状及发展

李扬

(海南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海南儋州571737)摘要:综述了红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在红掌组培快繁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红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红掌(Anthurium andraenumLind) 又称为安祖花、大叶花烛,属南星科,火烛属,原产地哥伦比亚,其花色艳丽,花茎挺拔,叶型翠绿美观,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切花和盆栽花卉之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红掌的繁殖方法通常采用分株、扦插、人工种子和组织培养。由于红掌用常规分株繁殖难以扩大生产,而播种繁殖,要经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种子,耗费人力等,组织培养是红掌快速繁殖的唯一途径。而且,该项技术的应用可大大降低种苗生产成本,缩短繁育周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对推动国内红掌花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以下是对国内外在红掌组培快繁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进行的总结和分析。

1红掌组培快繁的研究历史

自Pierik于1974年对红掌进行组织培养取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但绝大多数的报道仅限于某一品种或单一器官(茎尖报道最多)。1986年Keller等研究用MS.skoog培养基作叶插(加KT2 mg/L),1~2个月可形成愈伤组织。1992年,Lighthoarn等报道0.5 mg/L的2,4-D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增加NH4NO3浓度可使叶片愈伤组织增殖加快。1992年,KuehrleA等用4种杂交种幼苗的叶进行组培,发现在暗培养1个月后有半透明的胚胎发生。2~3个月后,用MS + 6-BA 0.2mg/L + 2%蔗糖继续培养,成苗后移入温室。1993年,复旦大学研究表明,在幼苗微培养中,昼长夜短可诱导愈伤组织生长;3%葡萄糖对愈伤组织形成是最有效的。[2]

2红掌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

2.1再生体系的建立

用红掌的茎尖,茎段、幼嫩叶片和叶柄作为最初培养诱导材料,即外植体。国内外对红掌愈伤组织诱导的绝大多数的研究报道是:外植体—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增殖—芽—完整植株。同一成熟度的外植体,不同取材部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各不相同,叶柄的诱导率最高,茎段的次之,而叶片的诱导率最低。[3]取材的母株在取材前2~3周,不要向母株喷水,选用生长健壮的无病侧芽。[4]外植体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常规消毒方法是:采用洗洁精溶液浸泡并搅拌10min后,再用自来水冲洗15min,接着在无菌条件下,用75%的酒精洗涤约30g,无菌水冲洗;然后用0.1%的升汞灭菌10—15min,用无菌水充分洗涤(4—6次),去除灭菌液;再用可将建立的无菌培养系转瓶培养增殖和促进芽的形成。培养基可用MS或改良MS+30mg/L蔗糖+7mg/L琼脂+0.5mg/LNAA,40天左右培养一代。培养条件同前。

2.2不定芽分化及增殖培养

所采用的外植体经过40~50d的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后,可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增殖,每5~6周继代1次,可不断增殖,经2次以上继代培养以后,部分愈伤组织上可见到不定芽分化,继续培养,不定芽可长成具有明显茎、叶结构的新梢。

2.2.1不定芽的分化。不同的培养基不定芽分化的比率不同,在1/2MS+6BA1.0mg/L+2,4-D0.2mg/L培养基上连续培养2个周期(每周期为5~6周),愈伤组织块上可见不定芽芽点的分化,但不定芽分化率较低,只有10%左右。在上述培养基中去掉2,4-D后,可明显促进芽体的分化,其分化率比以上的要高。据黄萍萍[5]的实验结果表明,1/2MS+6BA1.5mg/L+KT1.0mg/L是诱导红掌愈伤组织产生丛生芽的较佳培养基,诱导率达96.7%。在江如蓝的实验中,愈伤组织诱导出来后,在初代诱导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约2个月即可形成丛生的不定芽,然后可进行大量的增殖。

2.2.2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据丁爱萍等[6]研究结果表明,红掌愈伤组织的增殖生根同步进行,其培养基为1/2MS+NAA0.2+IBA2.0+活性炭0.2%。增殖生根同步化,突破了红掌组培繁殖中增殖与生根分两步进行的常规技术,即简化了操作程序,又提高繁殖速度,还可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BA与NAA不同浓度组合处理,对红掌增殖的影响效果有显著差异,同一浓度的BA,添加生长素NAA后,增殖倍数增加,且随NAA浓度增大而增大;同一浓度BA,加入KT后,增殖倍数上升明显,BA和KT组合的培养基配方的增殖系数均高于BA及BA和NAA组合的培养基配方,且差异显著。通过继代增殖培养直接形成完整植株,减少了生根培养过程,缩短了培养时间,减少人力物力消耗。[2]

2.3、壮苗和生根培养

在增殖培养过程中.会不断长出芽苗,当增殖到一定量时,可降低激素的量,[4]促进芽苗长大长壮,并长出气生根。用质量浓度为0.5mg/L的NAA、2,4-D和IBA 3种生长素都能很好地诱导不定芽生根,生根率均达100%。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生根率可达100%,生根质量好。但如果单独使用细胞分裂素,生长慢,往往继代1次需时超过2个月;而细胞分裂素BA与生长素IAA组合使用,能明显加快生长速度,继代1次不超过45d,繁殖系数及生长明显增大。红掌试管苗增殖较优组合BA∶IAA为3∶1,高生长最佳组合BA∶IAA为5∶3。另外,附加CH(水解酪蛋白)对红掌试管苗增殖高生长及壮苗生长都有影响;附加YE(酵母浸出液)利于红掌试管苗的增殖,但不利于高生长和壮苗生长。[3]

2.4、炼苗移栽

瓶苗经过生根培养后,平均长有3~4条根系,易移栽且易成活。出瓶移栽前,将培养瓶放置培养室外炼苗7~10d,或者打开瓶盖进行炼苗,取出小苗后,在600~800倍无菌清洗液中洗净根上附带的琼脂,再用0.2%甲基托布津浸泡20min后,种植在经消毒过的基质(泥炭:珍珠岩:砻糠灰:牛粪=2:2:2:1)上,基质的酸碱度以5.5为宜。温室内要求空气湿度80%~100%,温度(25±1)℃,散射光照12h/d,每周需喷施1/2MS的营养液1次,20d后苗可达4~5cm,叶片增加1~3片,根系发达,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3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Teng使用液体振荡培养、介层漂浮培养和固体培养等3种培养方式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发现培养方式对其不定芽的发生比率和发生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在振荡培养和介层漂浮培养中再生出的不定芽更易分离。姜蕾等研究发现,固体培养时愈伤组织的绝对生长速度和平均芽分化数较液体培养的高。红掌的器官发生一般需要光照。但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较复杂。陈华林研究认为强光照抑制愈伤组织诱导,弱光照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岑益群等[7]认为光照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但更多学者认为,暗培养利于愈伤组的诱导和生长,王进茂等发现,暗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

于光培养。

4生物技术在红掌育种中的应用

4.1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红掌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产生具有异常表型和倍性的再生植株,表现为畸形叶片、花苞和花序,引起花苞变色,或表现矮生性状,多分支性状等。红掌的主要栽培品种“Orange Hot”就是由Henny据田间表现,从离体繁殖的红掌品种“Red Hot”中现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而来的。

4.2离体诱变

有关红掌离体诱变研究在国内外还甚少。研究主要集中于处理材料、剂量及处理效果上。梁国平等采用0.5~0.65Gv剂量的60Co辐照6个红掌诱导红掌定芽和愈伤组织,发现辐照剂量愈高,试验材料受抑利于愈度愈明显。不同红掌品种辐照的敏感性不同,初步认为60Co辐照不定芽半致死剂量为30~40Gy织半致死剂量为10~20Gy。张志胜等[9]以红掌品种“玉女”和“热情”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处理,发现红掌四倍体诱导率因处理方法、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不同而异。

5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在红掌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过程中,存在着如繁殖系数偏低、继代所需周期偏长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有望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加以克服。

(1)不同外植体叶片、叶柄诱导的愈伤组织较小时,在继代增殖愈伤组织脱离或没有脱离外植体培养时,外植体容易出现褐变,愈伤组织逐渐死亡,这可能是培养基中无机盐类浓度过高或愈伤组织发育未完全所致,利用叶柄顶部节段诱导愈伤组织可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2)在整个快速繁殖过程中,利用白沙糖作为碳源来诱导愈伤组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大大降低瓶苗生产成本。

(3)在红掌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中,通过继代增殖培养直接形成完整植株,这样既能增殖又能得到完整植株,减少了生根培养过程,缩短了培养时间,减少了人力和物力、虽然出苗率还不是太高,但在培养基中进一步调整附加成分组合,有望提高出苗率。

(4)富含有机质的疏松表土是红掌理想的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较高,所以在红掌的栽培中首先要考虑土壤的肥力状况。

参考文献

[1] 石峰红掌组织培养技术河北农业科技. 2008,(19)

[2]夏慧敏,傅玉兰,杨海燕,徐莉莉. 红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现状的综述.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06,34(21):5566-5517

[3]聂振朋温明霞罗君琴李丽柯甫志. 红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综述《现代农业科技》2008

年第22期

[4]钟士传. 安祖花的组织培养技术. 林业实用技术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2005·8

[5]黄萍萍红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4(1):60-62

[6] 丁爱萍,张艳春&红掌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花卉园艺,2003(5):26-28

[7]岑益群蒋如敏邓志龙倪德祥.安祖花离体增殖的形发生与理化因子效应.园艺学报,1993,20(2):18

花烛组织培养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24961(2000)0120069206 花烛组织培养的研究 Ξ 王进茂,郑均宝,高秀丽,徐振华,张法勇 (河北农业大学林业生物技术实验室,保定 071000) 摘要:为了找出一条适合花烛工厂化生产的最佳组织培养程序,以茎尖、叶、根等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发生,进而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结果表明:黑暗有利于花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其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017mg/L +K T 013mg/L 。光照有利于芽的发生,其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015mg/L +K T 015mg/L 。生长素不利于花烛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及增殖培养。花烛增殖培养合适的代数以20次为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 +I BA015mg/L 。关键词:花烛;愈伤组织;不定芽增殖;生根中图分类号:Q94311 文献标识码:A 花烛(Anthuriun andreanum Lind.)又名火鹤、灯台花、安祖花,为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名贵的切花及观赏植物。其原产地为哥伦比亚,因此又名哥伦比亚安祖花。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我国从80年代开始大批引进,在香港、广州、福建偶有露地栽培,多在温室中培养。其繁殖方法除分株外,也可以种子繁殖,但从授粉到种子成熟需6~7个月,甚至更长,且种子不能储藏。播种后历经2~3a 才能长到产花、分株的大小,另外 种子繁殖有较大的变异[1]。早在7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花烛组织培养的研究,并已取得较大成功[2,3,4]。国内也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5,6]。我国北方温室培养的切花用花烛及盆栽花烛,也多用组织培养法繁殖,本文意在找出一条适合花烛工厂化生产的较好的培养程序。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盆栽花烛植株及花烛无菌生根试管小植株。112 方法 11211 盆栽花烛叶片的灭菌和接种 盆栽花烛叶片按发育状态分为幼叶(叶片紫红色,未 展开)、初展叶(叶片刚展开,叶片开始变绿)、中龄叶(叶片生长发育到最大,呈黄绿色)、老龄叶(已停止生长的叶子,呈深绿色)。从盆栽花烛植株上取不同叶龄的叶片,用清水冲洗干净。在无菌条件下,先用75%的酒精漂洗2min ,接着用无菌水冲洗1次,再用1‰的氯化汞溶液漂洗5min ,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切成约015cm ×015cm 的方块接种到培养基中。 Ξ 收稿日期:1999-04-09;修改稿收期:1999-07-06 王进茂:男,1970年生,讲师,主要从事组织培养研究工作。 第15卷第1期河 北 林 果 研 究 V ol 115N o 112000年3月HEBEI JOURNAL OF FORESTR Y AN D ORCHAR D RESEARCH Ma r.2000

养好盆栽红掌的十个要素

养好盆栽红掌的十个要素 红掌属于天南星科花烛属植物,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重要盆花作物之一。由于其花色艳丽,花形独特,花期持久而深受人们喜爱。如何养好盆栽红掌,应掌握以下十个要素:一、红掌生长所需的养分 红掌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有碳水化合物、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碳水化合物是红掌生长最主要的养分,它来源于光合作用。碳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和氧从水中获取。 2.大量元素是红掌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元素,它包括氮、磷、钾、硫、镁、钙这6种元素,这些元素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这6种元素主要从基质中获取或人为添加。 3.微量元素是红掌生长过程中需求量微少但又必不可少的元素,如铁、锰、铜、锌、钼、硼等元素,其来源于基质或人为添加。 二、光照与红掌生长的关系 红掌按照“叶→花→叶→花”循环生长,花序是在每片叶的叶腋中形成的,这就导致了花与叶的产量相同。影响产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光照,光照过强会抑制植株生长,并导致叶片及花的佛焰苞变色或灼伤,对花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反之,光照强度太低时,由于植株同化产物不足,易引起花朵变小、花茎变软及产量降低。红掌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10000至22000勒克斯。

温室内红掌光照的控制可通过活动遮阴网来调控。在晴天时遮掉75%的光照,温室最理想的光照强度是20000勒克斯左右,最大光照强度不可长期超过22000勒克斯。早晨、傍晚或阴雨天则不用遮光。红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各有差异:如营养生长阶段光照要求较高,可适当增加光照,促使其生长;开花期间对光照要求低,可用活动遮阴网将光照调至10000勒克斯至15000勒克斯,以防止花苞变色,影响观赏。 三、温度对红掌生长的影响 红掌生长对温度较敏感,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4℃至35℃,最适温度为19℃至25℃,昼夜温差3℃至6℃为宜,即白天温度21℃至25℃、夜间19℃左右最适宜红掌的生长。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有利于红掌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对红掌生长、开花极为有利。如果温度长时间低于13℃左右,植株虽不会死亡,但很长时间难以恢复生长;当温度高于35℃,且光照较足,叶面易出现灼伤,因受害叶片不会逆转,将直接影响红掌的整体品质。 在高温季节,通过开启湿帘及通风设备来降低室内温度,以避免因高温而造成花芽败育或畸变。注意傍晚不要对叶面喷雾,以保证红掌叶面夜间没有水珠。避免高温灼伤叶片,使红掌出现焦叶、花苞致畸、褪色现象。在寒冷的冬季,当室内昼夜气温低于18℃时,要进行加温保暖,防止冻害发生。 四、湿度对红掌生长的影响 红掌对空气湿度的要求相对较高。湿度过低,植株会长得老化,叶片和花较小;湿度过高,植株将长得很脆弱,真菌容易侵入。红掌工厂化生产,关键是保持相对高的空气湿度,一定的湿度有

月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月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摘要: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 以及用不同外植体部位筛选出最适合月季腋芽萌发的培养基和最佳外植体部位。 实验结果表明:诱导侧芽萌发以MS+6-BA2.0mg/L培养基效果最好,外植体部位 以中部枝条发芽率最佳,为80%。 关键词:月季;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Abstract: Use MS as basic medium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cytokinin and auxin,a nd use different part of the stem as explant for tissue culture to select the suitable medium and best explants site for the induction of Rosa chinen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S +6B A2.0mg / L is the suitable medium for bud germination,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tem ist he best explant. Keywords: Rosa chinensis, tissue culture, rapid propagation 月季(Rosa chinensis)是蔷薇科落叶或半长绿灌木,其花色艳丽、香味浓郁,是世界栽培种类较多的多年生木本花卉之一。由于其分布极广、适应性良好、栽培容易等优点,加之月季四季常青、花期长、花色多等特点,使得在园林和路带绿化以及庭院居室的盆栽美化和切花等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月季在观赏植物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月季花型大、美丽、幽雅、高贵,深爱各国人民喜爱,月季的销售额多年来稳居各类花木的前茅。被誉为“花中皇后”之美称,深受人们喜爱。 月季通常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一些名贵品种扦插不易生根,主要是靠芽接繁殖[1]。而芽接速度慢,因而造成优良品种苗木供不应求。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其增殖周期,达到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各种花木技术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关于月季的离体培养、根诱导及移栽问题,以有了不少报道[1、2、8、9、10]。由于受基因影响,不同品种之间的组织培养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2]。因此讨论不同品种组培快繁的培养条件,特别是培养基中适宜的不同激素配比仍具有重要价值,另外选择适合接种的外植体不同部位也会影响其发芽率。本实验以月月红月季品种为材料进行了侧芽的诱导和筛选出适合月季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部位的组织培养特性研究,试图找出适合月季品种的组培快繁的最佳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和最适合培养的外植体部位。 1 材料与方法

养好盆栽红掌的十个要素

养好盆栽红掌的十个要素 本文是关于养好盆栽红掌的十个要素,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红掌属于天南星科花烛属植物,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重要盆花作物之一。由于其花色艳丽,花形独特,花期持久而深受人们喜爱。如何养好盆栽红掌,应掌握以下十个要素:一、红掌生长所需的养分 红掌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有碳水化合物、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碳水化合物是红掌生长最主要的养分,它来源于光合作用。碳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和氧从水中获取。 2.大量元素是红掌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元素,它包括氮、磷、钾、硫、镁、钙这6种元素,这些元素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这6种元素主要从基质中获取或人为添加。 3.微量元素是红掌生长过程中需求量微少但又必不可少的元素,如铁、锰、铜、锌、钼、硼等元素,其来源于基质或人为添加。 二、光照与红掌生长的关系 红掌按照“叶→花→叶→花”循环生长,花序是在每片叶的叶腋中形成的,这就导致了花与叶的产量相同。影响产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光照,光照过强会抑制植株生长,并导致叶片及花的佛焰苞变色或灼伤,对花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反之,光照强度太低时,由于植株同化产物不足,易引起花朵变小、花茎变软及产量降低。红掌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10000至22000勒克斯。 温室内红掌光照的控制可通过活动遮阴网来调控。在晴天时遮掉75%的光照,温室最理想的光照强度是20000勒克斯左右,最大光照强度不可长期超过22000勒克斯。早晨、傍晚或阴雨天则不用遮光。红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各有差异:如营养生长阶段光照要求较高,可适当增加光照,促使其生长;开花期间对光照要求低,可用活动遮阴网将光照调至10000勒克斯至15000勒克斯,以防止花苞变色,影响观赏。 三、温度对红掌生长的影响 红掌生长对温度较敏感,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4℃至35℃,最适温度为19℃至25℃,昼夜温差3℃至6℃为宜,即白天温度21℃至25℃、夜间19℃左右最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发展异常迅猛。从组织培养的原理、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前景和展望这3方面综述了我国近几年植物组织培养的新研究。 关键词: 组织培养;存在问题;措施;发展 20 世纪后半叶,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十分迅速,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生产大量的优良无性系,并可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物质;细胞融合可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的改良中有着巨大的潜力;还可获得单倍体、三倍体及其它多倍体、非整倍体;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也成为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研究的理想材料[1]。因此,植物组织培养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的各个分支,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并广泛应用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认为是一项很有潜力的高新技术。 1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1.1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2]。 1.2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 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clt根据细胞学理论[3],大胆地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1943年,美国人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 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 证实了GHaberlanclt的论点[4]。在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理论和方法趋于完善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培养基的选择 组织培养的基础培养基有MT、MS、SH、White等[5]。由于不同植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有所不同,会对培养基做一些不同的处理,一般采用较多的是MS。组织培养采用固体培养基的较多,但只有在植物周围的营养物和激素被吸收,如果其他残留的培养基也能被利用,对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减少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董雁等[6]利用回收转换后废弃的继代培养基,加入原继代培养基30 %浓度母液的培养基,培养效果与原继代培养基的基本相同,说明继代培养基再利用是可行的,这为规模化组培育苗开辟了新的途径。杜勤[7]等在无外源激素条件下,研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黄瓜子叶培养器官分化的影响,结果用液体培养基直接诱导花芽率更高,分化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更早,说明液体培养基对外植体的生长更有利,只是固体培养基更易操作而被较广泛应用。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污染问题 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包括内因污染和外因污染。内因污染指由于外植体的表面或者内部带菌而引起的污染;外因污染则是主要由环境污染和操作不当引起,是指在接种或培养过程中病菌入侵,例如培养基、接种工具和接种室消毒不严格以及操作不规范等[8]。 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产生的原因,应从以下2个方而着手来控制污染。一是控制外植体自身带菌,外植体的表而带菌可以经过一系列的杀菌处理来减少;而外植体的内部带菌是不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作业姓名: 班级: 学号: 学院:

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产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组织培养技术促进了花卉的快速繁殖和生产脱毒苗及其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增殖、生长、分化形成小植株的一种新型繁殖方法。是当前快速繁殖植物新品种的最重要方法。植物组培育苗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国际上都居先进水平,但其产业化程度不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花卉组培苗的年产量约为0.5亿株,发展空间广阔。 1 、花卉组培育苗概况 传统的花卉生产大多采用播种、扦插、分株等方法进行繁殖,其繁殖系数低、苗木质量差、繁殖周期长、品种推广慢,且易受季节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严重阻碍了花卉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组培技术的研究几乎涉及到了所有重要的花卉,其中,兰花是最早运用该技术也是最成功的花卉。目前,国际上80%~85%的兰花都是用植物组织培养法进行脱毒和快速繁殖的。组培技术为花卉的快速繁殖和无病毒苗的获得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经组织培养,可增加繁殖系数,加快繁殖速度,生产出种性纯、品质好、产花量高的生产性用苗。有的花卉植物靠分株来增加数量是非常难的,利用组织培养可在短期内迅速而且大量的繁殖与母株一模一样的种苗。还有一些花卉本身是三倍体或多倍体,很难产生种子,因此就无法进行有性繁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迅速的繁殖苗木,满足生产的需求。利用植株的病害传递给子代,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如今,脱病毒技术已被部分花卉所应用。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种质资源还有诸多优点: (1)占空间小; (2)可防止病虫; (3)可以迅速大量繁殖; (4)费用低; (5)便于交流。 此外,组织培养还具有产生单倍体植株、缩短育种周期、改良品种、不受季节限制、有利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2、花卉组培育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现状 到20世纪90年代,组培育苗技术在花卉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为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产业化应用已遍及到花卉生产的多个领域。特别在鲜花的规模化生产上,主要以香石竹、满天星、情人草、月季、蝴蝶兰、非洲菊、勿忘我、菊花等种类为主,这些鲜切花种苗的大多是组培苗或以组培苗为母本的扦插苗,其组培苗生产量占植物组培苗总量的20%左右;观叶植物中主要是一些热带雨林类花卉,如红掌、绿巨人、红宝石、龟背竹、花叶芋、蕨类等,其组培苗数占植物组培苗总量的11。7%左右;球根花卉组培苗产业发展较快的主要有百合和唐菖蒲,马蹄莲的组培苗也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规模较小,郁金香的组培目前尚以研究试验为主;肉质多浆类花卉主要是解决生长速度慢、增殖率低的问题,除芦荟等少数种类形成产业化生产外,其他如仙人球类植物,其组培研究及应用都较少;兰花的组培育苗早在上世纪70~ 80年代就风靡世界,其组培苗数占植物组培苗总量的比例几乎达到40%。在我国台湾省和泰国早已形成了洋兰组培育苗的产业化,随着国内外的科技交流日趋频繁,洋兰的组培生产在国内也迅速发展起来,我国近年新建了一批专业化的兰花种苗公司,从事组培苗生产及其温室栽培,据报道其效益和前景都很不错,中国兰由于其种子繁殖率低、叶片诱导启动困难以及移栽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其工厂化规模生产目前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

红掌组培苗的移栽及栽培技术 (1)

红掌组培苗的移栽及栽培技术 赖崇健,陈丽文,谭冬晓 (广西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了解红掌的生理及生长特性,以研究所红掌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为例,通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几种基质按比例配合下,进行红掌组培苗的移栽技术、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初步掌握红掌规模化生产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红掌组培苗;移栽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6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62-2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又名安祖花、灯台花、花烛、火鹤花,原产哥伦比亚热带雨林地区,为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附生常绿草本植物,花朵独特,为佛焰苞,色泽鲜艳华丽,色彩丰富,花期长,一年四季都能开花。是近年来国内外最为流行的名贵花卉之一,在世界花卉贸易中,红掌的销售额位居第二,仅次于热带兰。红掌已成为一种代表时尚和潮流的鲜花,以其新奇和高贵的形象,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一、生物学特性 性喜温暖、潮湿和半阴的环境,但不耐阴,喜阳光而忌阳光直射,不耐寒,喜肥而忌盐碱。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5℃,最低温度为14℃,低于10℃随时有冻害的可能。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不宜低于50%。保持栽培环境中较高的空气湿度,是红掌栽培成功的关键。红掌喜光,但是不耐强光,全年宜在适当遮荫的环境条件下栽培,要选择有保护性设施的温室栽培。春、夏、秋季应适当遮荫,尤其是夏季需遮光70%以上。阳光直射会使其叶片温度比气温高,叶温太高会出现灼伤、焦叶、花苞褪色、失去光泽和叶片生长变慢等现象。 二、组培苗的移栽技术 (一)环境条件 移栽场所选在有可控制温度的温室大棚,室温控制在18-30℃,湿度控制在85-90%,光照强度10000Lux至15000Lux。 (二)容器及基质 移栽容器为:(1)平底托盘,规格35×50cm;(2)带穴的托盘,每托12×14=168个穴。红掌对栽移基质的要求如下:(1)保水性好;(2)能及时排除多余的水分;(3)不易腐烂;(4)能长期保持疏松透气状态;(5)不含对红掌有毒的物质。所以基质采用进口泥炭土、椰糠、珍珠岩,3种成份的比例为泥炭土:椰糠:珍珠岩=2:1:1,泥炭土、椰糠、珍珠岩先扯碎过筛后一起拌匀分别装入平托盘和带穴托盘中,压实基质。 (三)移栽前的准备 移栽前一天先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淋透基质进行基质消毒处理,间隔几小时后再用0.5%的石灰水进行调整基质的酸碱度(因为基质的酸碱度比较低),使基质的PH值在5.2-6.2之间,移栽前用自来水把基质彻底冲淡,防止基质残留过多的盐分伤害幼苗。 (四)移栽 1.洗苗。红掌组培生根苗在适宜光线的地方炼苗一段时间后,待生根苗生长健壮后从瓶中取出,小心把附在根上、叶片上和茎上的培养基清冼干净后待移栽。 2.移栽上平托。把清冼干净的组培生根苗均匀栽到平托中,每托栽200株,由于红掌组培苗叶片、茎、根都比较脆,栽移过程容易断裂,所以移栽过程中必须小心操作,尽量不损伤各种器官。 3.移栽后管理。植物组织培养育苗过程是:从自养到异养,又从异养到自养,是一个很大的转变,红掌组培苗从一个无菌,光照、温度相对恒定,湿度饱和的培养条件下移栽到一个有菌,光、温、湿不稳定的环境中,这是一项逐步摸索的过程。因此要创造一个逐步适应的环境条件才能确保移栽红掌组培苗的成活率,确保移栽后的红掌组培苗健壮生长。所以红掌组培苗移栽后采用如下技术规程进行管理:(1)移栽后马上用MS无机培养液进行淋透,这样一则可定根,二则可供给刚移栽的幼苗适当无机营养;(2)移栽后盖上簿膜进行保持苗床湿度,使刚移栽下去的组培苗苗床湿度达90%以上;(3)移栽后10天逐步把簿膜打开以逐步适应外界的环境;(4)移栽到苗盘中的红掌组培苗前20天用MS无机培养液进行淋洒保湿,一般不采用自来水直接淋洒,期间依情况淋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链霉素等)进行防治各种病害;(5)移栽一个月后用0.2%的尿素液和自来水进行交替保湿,期间依情况淋杀菌药进行各种病害的防治。 (五)移栽到带穴的盆托 移栽到平托上的红掌组培苗成活后待新长出3-4张新叶后,成活稳定后这时可以把红掌小苗尽快取出再移到带穴的盆托上。具体操作是:1.小心把红掌移栽成活并长势较好的健壮小苗从平托中取出;2.在新穴上用木棒挖个小穴把红掌小苗定植到新的基质中,每穴一株,栽在新穴中央;3.栽完一托后用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淋到托盘上进行各种病害防治;4.注意控制棚内的空气湿度和温度;5.移栽后用0.1%的复合肥液和自来水进行交替保湿,直到生长旺盛为止,期间视情况喷淋杀菌药物;6.待移栽后的红掌苗长到一定程度,有7-9张叶片后把复合肥液的浓度逐步提高到0.3-0.5%。 三、成苗的栽培技术 (一)环境条件 在本所的连栋温室大棚,室温控制在14-35℃,湿度控制在70-80%,苗床采用高架网床。红掌的花芽是在每片叶的腋中形成的,花与叶数量的差别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照,棚内红掌光照程度的控制可通过活动遮阳网来调控。在晴天时遮上75%的网,温室最理想的光照是20000Lux左右,最大光 62 JILIN AGRICULTURAL

月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1)论文题目:月季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2)研究领域:组织培养在月季繁殖上的应用 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月季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因此繁殖方法也非常多,但是常规繁殖技术很难对其品种进行更新。虽然自l875年人工杂交技术产生后,经过长期的杂交和选择,获得了许多理想品种,但月季育种目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杂交方法具有局限性。表现在基因资源有限,染色体数目及倍性差异使远缘杂交难以成功;生长一致性、开花同时性等多基因控制性状难以改良等。此外月季作为多年生灌木,育种所需时间较长。(2)只注重对外观性状的改良,而忽视了对内在性状的改良。在过去的育种史中,育种家们只注意芽形、花形、花径、瓣数和茎长等外观性状的改良,并且选择的标准也趋于一致,造成资源流失,而内在性状,如生活力、瓶插寿命以及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未得到相应的提高。(3)遗传背景相对狭窄。据统计蔷薇属的100多个物种中只有8个种对现代月季做出过突出贡献,因此这种近亲杂交现象严重影响月季的生活力[1]。 9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转基因技术无疑为月季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这种方法不但使品种在外源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上发生改变,其性状保持相对稳定,还可利用来自其他生物类型的基因,创造更优良的品种。目前,月季的组织培养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基因的分离、克隆以及载体构建等技术在重要的农作物及模式植物上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皆可应用于月季的基因工程育种中[2]。运用这项技术不断培育出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月季求新求异的需求。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月季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用嫁接和扦插法进行繁殖,但繁殖速度较慢。自20世纪60年代组培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以来,许多研究者在月季的组培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月季组培苗的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和运用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便开始进行切花月季组培种苗的生产,在组培的各大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已经向基因的分离、克隆以及载体构建方向发展。在当前再生体系不够完善仍然是制约月季转基因的主要因素,直接再生不定芽途径虽然再生高,需时短,适应范围广,但转化困难;胚性愈伤组织或次级体细胞胚易于转化,但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建立相对困难,需要在诱导出初级体细胞胚后经过长时间的继代和选择,目前具备该再生体系的品种还非常有限。植株再生是进行遗传转化的必要前提,只有具备了成熟的再生体系才能有效的进行基因转化。现在组织培养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已经验为基础的,广泛开展月季组培的研究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我国尤其如此。随着经验的累积,月季再生体系将不断完善,为转基因提供前提条件。此外,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新奇花朵的需求日益增加,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技术必将在月季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3]。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技术。本文简要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较全面的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以及在快繁脱毒、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提取、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Research Progres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and trend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lant biotechnology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ansulanzhou 730070) Abstract: Plant tissue culture plant cells are totipotent under the principle and developed a biotechnolog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oncepts and plant tissue culture research, a more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in detoxification, breeding, germplasm conservation, extra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other aspects of gene transfer research status , Finally, the future trend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research status; trends 引言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也称离体培养或植物克隆。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理论, 到1934 年美国White 等用番茄根进行离体培养证实这一观点以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 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1]。近年来,随着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研究重点也由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方向转移。21世纪,生物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1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培养有粮作物品种开辟了全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

红掌栽培技术(整理版)

红掌栽培技术(整理版) 整理人: Ftiuw 本文结合、整理网络资源全面而简洁的介绍了红掌的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红掌的土壤、温度、光照、浇水、施肥以及常见问题 红掌又名花烛、安祖花、火鹤花、红鹅掌,性喜温热多湿而又排水良好的环境,怕干旱和强光暴晒,其不但具有美丽的外观,还能吸收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苯、三氯乙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红掌适合怎样的培养土?: 红掌所需栽培基质要求不是太高,只需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强、通透性好、不积水、不含有毒物质并能固定植株等性能。但种植前,基质还必须经彻底的消毒处理,以杀灭病虫害,保持其正常生长。 在有条件下、规范化大面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基质主要是以泥炭土为主加小量珍珠岩同粗河砂,并用小量插花泥铺垫盆底。家庭中小量建议在园艺店购买配制好的培养土再加陶粒或干树皮混合(比例2:1)做基质交易亦相当理想。 红掌适合怎样的温度: 红掌对温度较敏感,适宜生长温度14-35℃,最适温度19-25℃,昼夜温差3-6℃,即最好白天21-25℃,夜间19℃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有利于红掌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对生长开花极为有利。长时间低于13℃左右,植株虽不会死亡,但很长时间难以恢复生长;当温度高于35℃,且光照较足,叶面易出现灼伤,因受害叶片不会逆转,影响红掌整体品质,也为下步养护制造了困难。家庭养护,在夏季可放在房间的阴面或厅内有散射光的位置,也可放在室外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如树荫下、花丛下或阴凉处。 红掌适合怎样的光照

红掌是按照“叶→花→叶→花”的循环生长的。花序是在每片叶的腋中形成的。这就导致了花与叶的产量相同。因此,光照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红掌产生同化物的多少和后期的产品质量。为防止花苞变色或灼伤,必须有遮阴保护。 温室内红掌光照的获得可通过活动遮光网来调控。在晴天时遮光照,早晨、傍晚或阴雨天则不用遮光。 然而,红掌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各有差异。如营养生长阶段(平时摘去花蕾)时光照要求较高,可适当增加光照,促使其生长。开花期间对光照要求低,适当遮光,以防止花苞变色,影响观赏。 红掌对水分的要求 红掌属于对盐分较敏感的花卉品种,如果pH值过小,花茎变短,就会降低观赏价值。自来水适宜栽植红掌。盆栽红掌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同。幼苗期由于植株根系弱小,在基质中分布较浅,不耐干旱,栽后应每天喷2-3次水,要经常保持基质湿润,促使其早发多抽新根,并注意盆面基质的干湿度;中、大苗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较多,水分供应必须充足;开花期应适当减少浇水,增施磷、钾肥,以促开花。在浇水过程中一定要干湿交替进行。在高温季节通常2-3天浇水一次,中午还要利用喷淋系统向叶面喷水,以增加室内的相对湿度。寒冷季节浇水应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前进行,以免冻伤根系。 红掌应该怎么施肥 在冬季应放在房间的阳面,栽培建议用缓释肥和水溶性肥料结合使用。根据荷兰栽培的经验,对红掌进行根部施肥比叶面追肥效果要好得多。因为红掌的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不能对肥料进行很好的吸收。液肥施用要掌握定期定量的原则,秋季一般3-4天为一个周期,如气温高,可以视盆内基质干湿程度可2-3天浇肥水一次;夏季可2天浇肥水一次,气温高时可多浇一次水;秋季一般5-7天浇肥水一次。施肥时间因气候环境而异,一般情况下,在上午8时至下午17时前施用;冬季或初春在上午9时至下午16时前进行。春、秋两季一般每3天浇肥水一次,如气温高视盆内基质干湿可2一3天浇肥水一次;夏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张红晓(1974-),女,河南洛阳人.收稿日期:2003-01-12 文章编号:1008-4673(2003)03-0066-04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张红晓1,经剑颖2 (1.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河南洛阳471002;2.洛阳大学环化系,河南洛阳471002) 摘要:从培养基、外植体及培养条件等方面介绍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木本植物组织培 养过程中存在的褐变、生根难及玻璃化等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对木本植物的愈伤组织及胚状体的培养也 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外植体 中图分类号:S72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促进了果树和观赏树木的脱毒及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迅速发展,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改造沙荒土壤以及在都市和居民区的绿化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至今世界上已有多种木本植物离体培养后得到了完整植株,有不少试管苗已应用于生产实践。 木本植物具有生命周期长、遗传杂合几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此外,许多木本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外植体褐变、试管苗玻璃化和生根难等现象[1~4]。因此,对影响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因子进行研究,有利于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 影响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有关因子及进展 1.1 培养基成分 (1)基本培养基。在器官组织培养中,一般采用固体培养,而在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中,则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盐浓度对外植体褐变和试管苗玻璃化均有一定影响。对某些植物来说,初代培养时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过高可引起酚类外溢物质的大量产生,导致外植体褐变,降低盐浓度则可以减少酚类外溢,从而减轻褐变[5]。此外,培养基中的某些离子会增加酚类合成与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盐浓度则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6]。对于玻璃化的试管苗来说,提高培养基中Ca 2+的浓度,增加培养基中Mg 、 Mn 、K 、P 、Fe 、Cu 元素含量,降低N 和Cl 元素比例,特别是降低铵态氮浓度,可降低玻璃化[7~11]。 (2)生长调节物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激素的种类及浓度对培养结果有重要影响。在以杨树为材料的试验中发现,愈伤组织在芽分化阶段如果不降低生长素浓度,则很容易永远失去分化能力。而植物的生根多数都是用生长素单独实现的,IB A 有较好促进生根的作用[8]。用幼年状态的材料在低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中一步生根,生根效果明显优于含有高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当他尝试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基一步生根时,仍观察到幼年状态的材料有一定生根效果。这说明生长素完成诱导作用后,它们在培养基中存在对新根发生有抑制作用。因此,对木本植物的生根培养采用两步法:即先在富含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进行根的诱导,尔后转接到无任何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根的伸长生长。这样不仅可提高生根率和有效根的数目,而且可限制芽苗基部愈伤组织的生成。 (3)碳源。糖的使用浓度多在2%~3%,但不同植物材料对糖类的反应不完全相同。杨树培养基中糖的使用浓度若超过3%,则易使愈伤组织变黑老化;另一方面,糖浓度太低也不宜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9]。对于已发生玻璃化的试管苗来说,适当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含量,降低培养基中的渗透势,可以降低玻璃化[10,11]。 第23卷第3期 2003年 9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 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Science)Vol.23No.3Sep. 2003

组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组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技术。简要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较全面的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以及在快繁脱毒、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提取、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织培养;新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也称离体培养或植物克隆。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理论, 到1934年美国White 等用番茄根进行离体培养证实这一观点以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研究重点也由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方向转移。21世纪,生物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 一、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1.新型光源的应用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长短、光质、光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形态建成、光合作用、新陈代谢以及基因表达均有调控作用。传统的组织培养光源灯普遍存在寿命短、发热量大且不均以及发光效率不理想等缺点。LED作为植物组织培养光源早在1991年就有栽培试验。研究发现, 光质比例和光照强度可调的LED 光源比通常植物组织培养使用的荧光灯更能有效地促进试管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蒋要卫利用LED作为大花蕙兰组培苗光源的研究发现, LED光源可以显著改善大花惠兰试管苗的生长状况和提高其品质。日本的田中道男等运用阴极荧光灯( CCFL)作为文心兰试管苗光源, 结果表明其地上部干、鲜重和试管苗的高度都有显著提高。另外田中道男等利用SILHOS 作为生菜组织培养光源, 获得了高质量的组织培养苗。目前LED是组织培养中最有效的人工照明光源,而CCFL等新型光源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开放组织培养技术 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属于严格的封闭式培养,因而造成灭菌成本偏高、培养基易污染、外界环境调控难度大等缺点。而开放组织培养新技术是在外加抗菌剂的条件下,使植物组织培养脱离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在自然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赵青华等采用开放式组培技术,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菌剂,克服了非灭菌条件下魔芋组织培养污染问题,有效地简化了实验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何松林的研究表明在添加抗菌剂的开放式组培中,文心

红掌组培

二、任务分析 在红掌原产地热带雨林,红掌可用种子繁殖,但进入开花时间长。分株繁殖是红掌以前繁殖的主要方式。红掌植株基部长出吸芽,产生根系后可分株,每年可分3~4株,繁殖系数较低,很难满足规模化生产所需的种苗。现在红掌种苗生产主要通过组织培养进行种苗的快速繁殖,也就是红掌的克隆技术。这样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生产整齐一致的优质种苗,供应生产的需要。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红掌种苗主要有再生体系的建立、增殖培养、壮苗生根、移栽和温室育苗等技术环节。 三、相关知识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Araceae),花烛属(Anthurium Schott),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别名花烛、安祖花、火鹤花、红鹅掌、鹅掌红、红苞芋、幸运花等,原产中美洲,特别适合室内观赏,兼作鲜切花,为当前国际流行的名贵花卉。在全球热带花卉贸易中,红掌销量居第二位,欧洲、美国、日本是红掌主要消费市场,栽培自动化程度很高,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红掌商业化生产,尤其是工厂化组培快繁,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形态特征与生物学习性 红掌为宿根草本,株高30~70cm,叶自短茎中抽生,革质,长心脏形,全绿,叶柄坚硬细长,长30~40厘米,宽约10厘米。花顶生,长约50厘米,佛焰苞心脏形,长10~20厘米,宽8~10厘米,表面波皱,佛焰苞具有明亮蜡质光泽,肉穗花序圆柱形,直立、长约6厘米,黄色,初看好像人造假花,花姿奇特美妍,切花寿命长达30天以上,为插花高级花材。同类品种繁多,花色有红、桃红、朱红、白、红底绿纹、绿、橙等色,花期持久,全年均能开花。 喜空气湿度高而又排水通畅的环境,喜阴、喜温热。在白天温度不高于28℃,夜间不低于20℃的环境中可终年开花结果,高于35℃将产生日灼,低于14℃则生长受影响,低于0℃的持续低温将冻死植株。适宜生长昼温为26~32℃,夜温为21~32℃。光强以16000~20000Lx为宜,空气相对湿度(RH)以70%~80%为佳。要求空气湿度达80%,土壤pH值为5.5,Ec值在1.2为宜。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最好进行无土栽培。 (二)红掌的组织培养 1.取材和处理 红掌组织培养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芽增殖培养的方法,将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小芽切下,经杀菌处理后接种在芽增殖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许多不定芽便直接从接种的原始芽的基部产生;二是利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红掌植株的幼嫩叶片或叶柄作外植体,通过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再生芽的途径。 取红掌幼苗刚展开的叶片、叶柄和顶芽,放人一容器内,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加0.02%餐洗净的自来水浸泡10min,浸泡过程中经常摇动容器,目的是为了比较彻底地清除材料表面的尘土和菌物。浸泡后,用自来水冲洗10min以上,冲洗后将其转入一干净的三角瓶。以下操作在超净工作台完成。往三角瓶中加入75%酒精,浸泡杀菌30~60s。倒掉酒精,用无菌蒸馏水漂洗1次,将材料转入经高压消毒的三角瓶中,加入0.1%升汞(HgCl2)液,浸泡杀菌8min,浸泡过程中经常摇动三角瓶。倒掉升汞液,用无菌蒸馏水冲洗4~6次。将材料从三角瓶中取出,在灭过菌的滤纸上用解剖刀将顶芽的生长点连同2~3个叶原基切出,将幼嫩叶片和叶柄剪成小块或小段,叶片切成0.5~1.0cm见方的小块,叶柄切成0.3~0.5c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