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第一章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

一、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

1、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于产生背景

(1)思想渊源德国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斯坦因:宪政与行政的关系;构建行政研究的体系: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法规

(2)产生背景源自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反动—政党分赃制被功绩制所取代,行政力量日益被民主运动视为一种有效的工具而得到重视

2、威尔逊行政思想简介

(1)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多,政府职能不断扩到;“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迫切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

(2)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其次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

(3)行政的实质:“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部分,它就是行动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显眼的部分,并且具有与政府本身同样悠久的历史”

A.政治与行政二分:行政不同于政治,“行政管理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有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B.行政与政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法德传统

(5)行政学研究的方法论:历史方法和比较方法

(6)人事行政思想:

文官制度改革官员素质(足够的文化教养和自立精神、良好态度)

考试制度克服官僚主义激励机制

(7)行政监督思想:“公共舆论将起到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

第二讲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一、古德诺主要行政思想

1、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阐释

(1)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即“政治”与“行政”。

(2)但“政治”与“行政”之间又无法截然分开:行政机构拥有大量的制定法令权或立法权;而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通常又有权用某种方式控制以执行国家意志为主要职责的机关对国家意志的执行。

(3)因此,政治与行政必须以某种方式取得协调

2、政治与行政协调的途径之一: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

1)控制的两种途径:法定制度的控制(英国:议会控制)法外途径的控制(美国:政党控制)

(2)控制必须有一定的限度:仅限于狭义的执行机构,而诸如司法、准司法、统计和半科学性质的政府机构都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不受政治影响

3、政治与行政协调的途径之二:行政的适度集权化

(1)国家权力三分、中央与地方分权,造成了行政力量统一性的破坏

(2)中央政府为保证统一加强立法控制,则使地方自治权受到侵害;

(3)只有行政在一定程度上被集权化了,才能达到政治和行政功能之间必要的协调。-----这种集权不管是从行政效率的观点看,还是从民治政府本身的存在看都是必要的。

4、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解

1)法内调节的缺失:美国宪法造成“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和行政权的必要集中”失去任何基础;

(2)法外调解:政党调解---政党本身的统一性和对党员对党的忠诚

通过政党对立法机构成员和执行机构的挑选,而恢复了被法定政府体制割断了的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某种有效控制;

通过政党对中央行政官员和地方行政官员的挑选,而恢复了被法定体制所阻止的国家行政系统的大一统性,建立起一种必要的行政集权。

5、美国加强民主和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改革

(1)改革美国政府行政体制,适应政党的协调功能需要

(2)规范政党行为,将政党吸收到法内;

(3)“更加经常地使用公民投票的方法”,使政党对人民的意志更负责任

第三讲韦伯及其官僚制理论

(一)组织的基础-----统治与权力

1.韦伯认为,统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普遍现象。

2.在统治过程中,命令与服从的实现源自于“强制性的权力”。

3.权威比单纯的权力更能持久地维持统治:合法性权力

(二)三种组织类型分析

1.人类的社会行为分析。韦伯把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四类:

(1)基于情感的行为。

(2)基于传统或习俗的行为。

(3)以某种绝对价值为取向的行为。

(4)以个人各自的目的系统为取向的合理行为。

从以上四种行为模式来看,包含了一种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变。因此,韦伯认为,人们的行为越来越受到目的合理性的支配,而以前人们的行为主要受到感情、传统习俗或价值理性支配。

2.三种组织类型分析。

(1)神秘型统治------神授权力------神秘型组织:(组织成员必须坚决服从领袖的命

令、组织内部的非专业化、组织缺乏日常的合理的经济支持、强烈的革命性和不稳定性)

(2)传统型统治------传统权力------传统型组织:

(组织权力即传统权力来自于传统的固有尊严、组织权力的集中性与行使的任意性、组织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组织行为缺乏经济理性考虑和守旧性)(3)法理型统治------法定权力------法理型组织:

(严格的效率取向;注重法律与程序;专业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官僚组织在适用上的普遍性。)

(三)官僚制(科层制)

1、官僚制的特征:合理的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利体系依照规程办事的运

作机制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2、官僚制的人事行政特征:

(1)组织成员享有人身自由,只服从非人格化的职位规定的义务;

(2)组织成员按照明确的职位等级系列组织起来,而且每一职务都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权限范围;

(3)职务是通过自由的契约关系来承担的,因此,组织与个人都存在选择与被选择的自由;

(4)以技术条件为依据确定职位候选人,并通过考试或表明技术资质的文凭来证明其专业能力的;

(5)纯粹类型的官员与一般行政管理人员是有区别的,他们是由上级机关任命的;(6)组织成员一般实行职位终身制;

(7)组织成员有固定的薪金作为报酬,绝大多数有权享受着养老金,工资基本上按照职务等级来确定;

(8)任职者应当把职位赋予的责任视为其唯一或至少是主要的工作;

(9)职务的升迁根据资历和成绩由上级来确定;

(10)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组织纪律并服从对其行为的控制和监督。

3、官僚制的优缺点:

优点:

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适性

缺点:

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陷入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冲突之中

(四)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

确立官僚制的三个重要特征:劳动分工、层级结构和对事不对人的法则;解决早期行政的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由公职人员与社会显贵之间的庇护所带来的裙带关系、个人特权、无原则的特许问题;另一个是公职人员的“非精英化”

具体来讲:

(1)韦伯理论的社会政治意义---适应社会大型组织化发展,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以功绩制取代传统政治依附,强调以知识和技能进行管理的必要。

(2)学术意义---组织理论;权力问题;强调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科学化管理基

础;管理与效率的结合

(3)存在问题:高度理想化,无法实证;静态分析背离了组织的动态发展需要;偏重于内部结构分析,而轻视组织外部环境的探讨;偏于分工而忽视宏观协调;偏于人员稳定而忽视活力;偏于组织效率而忽视人本需要。

第四讲西方行政学说的形成

一、文官制度的确立

无论是官僚制还是政治与行政两分法,最终都要通过适合于这种理论的公共组织的人事制度来体现。而“适合的”公共组织的人事制度就是文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发端于英国在19世纪中叶的政府人事制度改革。

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专业化;考试录用;中立化;常任制;功绩制。

二、科学管理主义

(一)泰勒主义

泰勒(1856-1915),“科学管理之父”。既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的才能,又有从事社会活动和领导工作的才能。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等。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1、泰勒的主要思想

劳动方法的标准化工时研究与工作定额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实行“例外原则”

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

对泰勒主义的评价

科学管理创始人实践精神令人感动把科学的方法用到管理上

把人当经济人局限于基层管理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长期担任一家大型矿业公司的总经理。他是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者,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其重点在于研究整个企业的组织与管理。

法约尔的主要管理思想

企业有六项不同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最早提出管理的五要素即五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系统地总结了企业管理的14项原则。

重视对组织理论的研究。

重视管理者的素质与训练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

(1)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一个人只能有一个上司

统一领导:一个领导,一个计划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数量和支付方式要公平

(2)集中:传递信息不得加入自己的意思

等级链(Chain of Command):上下级之间建立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

秩序:成员明确其岗位公正:对下属仁慈、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三、公共行政学的形成

19世纪末西方行政实践面临的问题:

行政系统靠个人效忠性的“庇护—依附关系”来维持;公务人员职业生涯缺乏保障,吸引不了社会精英加入;受政党分肥制度影响,导致行政系统周期性震荡

西方公共行政实践存在的三大弊端,促使学者们寻求治本之策。他们所找到的治本之策就是公共行政学所确立的四大基本原则:官僚制(bureaucracy)、政治行政分离(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dichotomy)、文官制度和泰勒主义(科学管理)。由这些要素构成的理论范式确立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框架。

第五讲学科体系建构

官僚制提供了公共行政的组织框架,政治—行政两分法界定了公共行政的独立领域,文官制度提供了公共行政的人事制度,泰勒主义则提供了公共行政的管理方法。

这些思想经由美国行政学家怀特的系统化、古利克的一体化和福莱特的动态化之后,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体系成了20世纪西方行政学的主导范式。

一、怀特

怀特于1926年出版了《公共行政研究导论》,成为这个领域的第一本专著,第一次对公共行政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建构。

1、怀特为行政科学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1)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市政、联邦或联邦行政的研究”

(2)行政环境思想:

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

客观社会环境

科技环境

(3)行政组织思想:

行政组织体制问题—自治型与官僚型;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独立制型与权力汇一制型

行政责任与权力的分配问题:权责一致及其困难

(4)行政协调思想

精简机构,减少协调工作难度

设置协调机构

精密的协调

行政首长的裁定是最后的裁定

协调的原则

(5)人事行政思想

选拔人才:设置独立的考试机构;考试方法的科学化、多样化

职务分类:分级与工资的制定问题

职务晋升:以考核和功绩为基础;确保能干的人才得到提拔和重用;扩大晋升和选材的范围;综合运用职务晋升的几个根据(工资资格、政绩、考试成绩、领导综合判定后自由选择)

(6)行政伦理思想

官纪的本质及其重要性败坏官纪的因素

良好官纪的基础良好官纪的标志

(7)行政法规思想

注意政策与法规和法律的关系

行政条例的定制权的范围、限度、保障、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8)行政监督思想:

行政监督的必要性作用

分类:行政、立法、司法

立法监督的职责与方法

司法监督:公务员的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监督

2、怀特提出了建立行政学的四个基本假定:

第一,行政具有共性,“行政为单一的程序,无论何处所见到的重要特征,均大体相同”。

第二,管理为行政学的基础。

第三,行政管理是科学,是实践的技术。

第四,行政是现代政府的核心问题,行政学的目的是追求经济和效率

二、其他代表人物

1、福莱特

福莱特的代表作有《创造性经验》(1924年)、《作为一种职业的管理》(1925年)。她是最早系统研究行政管理中人的问题的学者,其对公共行政学的贡献,主要是从人、人所处的社会群体环境、组织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这个视角,提供了动态的公共行政理论。

(1)“群体原则”与建设性冲突

(2)权力、权威、协调与控制

(3)行政领导

福莱特的研究是西方行政学从官僚制模式向行为主义模式过渡的桥梁。

2、古里克和厄威克

1937年,古里克和厄威克合编的《行政科学论文》迎来了公共行政最辉煌的时期。

他们提出了公共行政的七项基本职能,概括了行政的主要工作内容。这七项基本职能就是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用人(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和预算( budgeting),即“POSDCORB,成为行政管理实践的指导。

3、巴纳德

巴纳德对公共行政的贡献,主要是他的组织与管理理论。他于1938年出版了《管理人员的功能》,提出了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巴纳德在管理学影响大过公共行政学领域,他的理论努力也可以看成是一般管理学的研究。

三、传统公共行政的特征

这些特征构成了公共行政学传统

传统一: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并以正式的政府组织机构(官僚体制)作为研究主要领域。即注重对正式的政府机制即官僚体制以及法律规则制定的研究,而不重视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传统二:政治-行政二分法成为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

即:倾向于把自己的学科与行政机构和行政程序联系起来,并相信这一学科具有政治和政策制定中所缺少的过程特质。

传统三: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或普遍原则的探索。即:一方面由于要使行政管理的研究领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方面受科学管理学派追求管理的一般原理的示范性影响,所以倾向于对一般行政管理原理进行研究。E.G.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学原理》

传统四: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古利克:“在行政科学中(无论是公共行政,还是私人行政),基本的…善?就是效率。行政科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以最少的人力和材料的消耗来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因此,效率是行政管理的价值尺度中的头号公理”。

对公共行政学传统的评介

采取一种形式主义或静态的研究方法,注重对官僚体制(正式政府组织机构)的分析,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将政治与行政绝然分开,忽视了政治因素对管理过程的影响;

将丰富的行政管理现象或活动仅仅抽象为若干的原理及原则;

效率标准则被不恰当地过分推崇(价值因素如公平标准则被忽视)。

第七讲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一、西蒙的学术成就

其理论主要受行为主义政治学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他在方法上主张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的严格区分,强调以人的实际行为作为研究的中心。主张将逻辑实证主义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西蒙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学术研究兴趣相当广泛,先后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等领域有研究,尤其是在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哲学等学科均有建树。1978年10月16日,因“对经济组织内决策过趁个的先驱性研究提供辉煌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的著述丰富,主要代表作有《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公共行政学》(1970)

二、西蒙的行政学思想

(一)对古典行政学的批判理论

1.对古典行政原则的批判

即对行政谚语的批判(axiom , proverbs)

(1)对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的批判:

A.过于泛化,却不能解决效率问题;

B.与命令统一原则相违背。

(2)对命令统一原则的批判:

A.与专业化分工的矛盾;

B.所以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以会计部门为例。

(3)对控制幅度原则的批判:

A.一方面与组织应减少层次的原则相冲突;

B.另一方面,5-6人或其他人数目的控制幅度缺乏实验证明。

(4)关于集团化原则(部门划分原则):

依目的、程序、对象、地区等划分部门本身是相互冲突的,而且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

2.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批判

(1)政治与行政不可能截然分开,因为行政行为中也必须从事某些决策活动;(2)从价值与事实的角度看,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同政治与行政并不是一对相对应的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的。

3.归纳起来,古典行政学的主要缺陷在于:

(1)古典行政学的一系列流行的管理原则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系统,原则之间往往还相互冲突、矛盾,充其量只是一些谚语而已,而不是科学的;

(2)古典行政学研究的是静态的权力结构和方向,对管理状况的描述局限于职能的安排和正规权威结构;

(3)古典行政学运用的是一些哲学的、法学的抽象方法,但是事实上行政管理涉及的具体操作等,应用逻辑实证的方法来研究。

(二)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西蒙的行政学研究方法论(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涉及概念工具、操作定义以及事实与价值(目的------手段)的关系三个方面。

1.概念工具

应用新的概念从事实际研究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的一般主张。

(1)所谓的概念工具,是指“在任何一门科学创立原则之前,首先必须具备某些概念,这些概念能够从理论角度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但它并不是理论实际,而只是工具。”

(2)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方法“分析单位”具有相同的意义,一个分析单位也就是一个概念。

概念工具通常都是一组相关的概念,对一组概念的相互关系所做的说明就是一种理论,这种概念理论通常根据其主要概念被冠以“某某理论”,如“决策理论”、“群体理论”等。

2.操作定义

所谓操作主义,是指凡用于科学研究的名词定义必须是可操作性的,所谓名词的操作定义,是指名词的定义是与实证观察的事实或情况相一致的。行政行为研究中的名词也不例外。这是一种基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通过观察可以取得与定义描述相一致的情形,并使这种情形得到检验和重复,譬如“权威”的概念。

3.事实与价值

在学术研究上严格区分事实与价值因素是行为主义社会科学家在研究方法上的基本主张。

(1)事实与价值因素在哲学上的意义:理论上的区别

A.事实命题:是关于客观世界中可观察的事物及运作方式的陈述,属一般所谓的“陈述性描述”;

B.价值命题:是关于偏好的表达,属“规范性陈述”。

二者的区别在于“实然问题”与“应然问题的区别”。

事实命题可以证明是真是假,即证明这个世界上是否实际上存在或发生所陈述的情形,其正确与否取决于它是否与事实相付;

价值命题,即宣告某种特定的情形是“应该如此”,是“更好的”或者“所想象的”,这种命题无客观是非,不能以经验或推理证明其正确性,一个价值命题正确与否,基于人的专断,即基于人的主观价值。

(2)目的与手段

A.从粗浅意义上来讲,价值与事实的区别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区别:

如当一个人在几种可能的办法中选择时,一定要问目的是什么以及哪一种办法最能达到这个目的,这里的目的就是价值问题,而哪种办法(手段)最能达到这个目的,

则是事实问题。

B.目的层级体系:目的与手段的相对意义(即目的可作为手段,手段也可作为目的),而这一目的又可以用来达到另一目的,这时前一个目的即成为后一个目的的手段,依此类推即成为一个手段------目的链,亦即“目的层级体系”。

C.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在上述的层级体系中,所谓的“价值”是指最终的目的,即所以求达此目的者在此目的本身,此目的不再为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对这个最终目的抉择便是“价值判断”,而关于达到这一目的之手段的抉择均为“事实判断”。

D. 手段与目的关系并不完全象上面所说的“手段------目的链”,二者的关系往往并不十分清楚:

因此,一方面,人们在作决定时的目的均不是最终的,只是中间目的,即中间价值,最终的目的可以被认为是纯粹的价值。

另一方面,手段------目的说并不能完全辨别价值因素与事实因素,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手段既然不能与目的严格区分,因此,也不是价值中立的,换句话说,它有时具有价值意义的,另外,某一特定的手段用以达到某一特定目的,实际上会产生许多在此特定目的之外的结果,这结果均与价值有关,在考虑这种手段时不能不考虑这些目的之外的结果,所以,手段------目的的区别与事实与价值的区别并不一致。因此,不能只求目的,而不择手段。

相反,有时候,目的本身并不等于价值,只能作为价值指标而与价值有关。因为,一个行为(手段)产生的后果是多样的,可能是享受,也可能是痛苦,这种痛苦也好,享受也好,得以衡量的只是价值指标,而不是价值本身。

(3)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及决策理论的观点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A.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原则:

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有的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有争议的时候,则行政人员(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完全负责任。

B政策问题是与行政问题都包括价值与事实这两种因素。但前者主要基于价值因素,后者则事实因素占主要地位。

(三)行政决策理论

1.决策研究与行政学的范式转换

(1)决策研究:新的概念工具。

(2)行政学范式转换

A.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执行政策是比制定政策更加细蜜的决策过程;

B.管理者对实现组织目标比实际操作人员的影响力更大,但这种影响力的实际效用取决于管理者对实际操作者人员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

C.古典行政学理论限于对组织的职责分配和权力结构的静态描述,从动态角度看,组织中存在着其他沟通系统能对每个成员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

D.行政行为的效率取决于组织中每个成员决策的理性程度。

2.有限理性与满意决策

(1)理性、客观理性与有限理性

A.客观理性

在西蒙看来,“经济人”假设所依据的理性原则包含了下列四个先决条件:

一是存在着数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行为类别;

二是每类行为都能够产生明确的结果;

三是经济主体行为产生的结果拥有充分的信息或情报;

四是经济主体拥有一套确定的偏好表,以便让他依自己的所好来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行为。

B.有限理性

(2)“有限理性”是“行政(管理)人”的基础。

在这里,西蒙主张,用“行政人”取代“经济人”,在行政活动中用“有限理性”取代“客观理性”。

(3)满意决策

既然决策行为中,人类总是处于“有限理性”是常态,因此,他不可能取得客观理性下的“最优决策”,而只能是“满意决策”。

3.行政决策的过程

包括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情报活动,即找出决策理由:具体来讲,要探查环境,寻找要求决策的条件,即搞清楚有无必要,搜集各种资料了解问题的真相及环境的各种可变因素等。

第二阶段,设计活动,找到可能行动方案:具体来讲,创造、判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即在作出决策之前,尽可能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但必须遵循满意原则)

第三阶段,抉择活动,在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具体讲,是从可资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个特别的方案。在评估各种可行性方案时,往往先确定一组评价标准,然后将各种性质动方案加以衡量,观察其可接受性,再性抉择。

第四阶段,审查活动阶段,即对进行的决策进行评价。

4.行政决策的种类和技术

(1)行政决策的种类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而不同:

从决策对未来的影响的角度可将决策分为:

一是决策所决定的现实行为可以限制未来可能出现的事物;

二是现实决策可以对未来决策起或多或少的指导作用。

从决策所针对的问题的常规性可分为:

一是常规决策;

二是解决问题的决策两种。

从决策所采用的技术的区别角度又可将决策划分为:

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

(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区别与技术

A.两者的区别在于:

前者属于经常不断的、常规性的,而且由于其不必实施新的决策,所以有一定的作业方式或程序,因此,这种决策是定型化的、程序化的。

后者具有新颖的、无结构的、而且具有不寻常的影响程度的特征,所以称之为非非定型的或非程序化的决策。

B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技术:

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技术:习惯、操作规程、集体记忆起重要作用;

非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技术:判断、直觉和创造等一系列不确定的心理过程;

程序化决策的新技术:运筹学、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处理;

非程序化决策的新技术:探索式解决问题的技术。

(四)行政组织理论

1.组织影响理论

个人在参加组织而成为组织成员之后,在组织成员的地位上所作的有关组织的决定与纯粹个人的决定不同,它必然受到组织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权威。

(2)信息沟通。

(3)组织认同(忠诚心)。

(4)效率准则

(5)培训(可以向受训者提供处理决策时所需要的事实要素、可以给受训者建立一个思考的框架,或向受训者灌输决策所依据的价值)

2.组织目标理论

(1)目标,它所指的是作为决策而输入的价值前提或准则,它区别于动机;动机是指使人们选择某些目标作为前提而舍弃其他目标的原因。

(2)具体的人的目标可以分个人目标和角色目标。

3.组织平衡理论

(1)个人参加组织有三个基础(诱因):

A.由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而直接得到个人报偿;

B.与组织规模及其增长紧密相关的,由组织提供的个人诱因;

C.与组织规模及增长无关的由组织提供的个人诱因。

总之,组织中诱因与贡献的平衡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组织设计理论

(1)组织的结构形态

从组织的目标体系入手,将整个组织的整体结构设计成层级结构,共分为三个层级,每个组织层级各自具有不同的职能目标:

(2)组织的专业分工

即决策职能的分工。意在实现最大限度的分散决策,将整个组织分解为彼此独立的子系统,但必须同时设计有关的信息沟通网络。

(3)组织的工作中心

这取决于组织成员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它不可能同时注意到所有收集的信息和情报。因此,要遵循“控制注意力原则”:

A合理的设计组织系统的边界结构;

B上层机构注意区分决策任务中的轻重缓急。

(4)组织的权力配置

权力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集权和分权。他们各有利弊。而西蒙主张“适当”分权,因为个人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可以让各个单位和各级管理人员参与决策。

三、西蒙对行政理论发展的贡献

1.开辟了行政学研究的新时代,以科学化的概念、实证研究方法来取代传统的,充满含混命题和教条化陈述的内容。

2.使行政学研究由单一学科走向“泛科际途径”。

3.为行政学研究,特别是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决策理论。使行政组织的研究由静态层面转向动态层面。

第八讲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

一、行政生态学的产生

1、美国行政学者高斯的《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1936)、《政府的生态学》(1947)就已经奠定了行政生态学的基础,标志着关于行政活动与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的开始,但是,第一次系统的阐述行政生态学的还是里格斯。

1.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起源于其比较行政学研究:P316

从工业和农业的两极模式向“融合—棱柱的---衍射的模式”转变

2.行政生态学概念

研究“自然以及人类文化环境与公共行政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形”的一门行政学分支学科。

3.研究范围:

一是探讨各国所特有的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等诸因素是如何影响并塑造该国的公共行政;

二是反过来研究各国公共行政有如何影响该国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二、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

(一)里格斯提出的三大行政模式(根据人类社会的三种基本形态)

1.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融合型行政模式

(1)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任务;

(2)官僚的职位重于政策;

(3)行政风范带有浓重的家族和宗族主义色彩;

(4)流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

(5)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力来源于君主,行政官吏在政治与经济上自成特殊阶级;

(6)政府与民众教少沟通,而且同一阶层成员的交往也受到空间上的限制;

(7)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为基础,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如一束自然光折射前,没有明确的分工。)

2.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衍射型行政模式

(1)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苏联式的管制经济;

(2)民众享有影响政策决策的渠道,政府与民众关系密切;

(3)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成就导向和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4)高度的社会流动,发达的沟通渠道;

(5)由于社会高度的专业化,因而行政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和统一;

(如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表现出各色光谱,分工细致)

3.过度社会的行政模式------ 棱柱型行政模式

(1)行政行为已经逐渐与其他社会行为分化开来,但并没有完全分化;

(2)专业化行政机构已经设立,但它们还不能完全正常运作,其功能还很有限;

(3)许多行政制度已建立,但它们在实际的行政过程中仍然受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不能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这是一种白光在三棱镜之中,虽然已开始折射,但折射尚未完成的过度状态)

(二)对五种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

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公共行政的生态要素主要有五种:

? 1.经济要素与公共行政

?(1)在传统农业社会,其经济结构是“互惠------重配”结构。

?(2)在过度社会,其经济结构为“集市------有限市场”结构。

?(3)在现代工业社会,其经济结构是“市场------企业”结构

2.社会要素与公共行政

(1)这里的社会要素指的是各种社会组织,里格斯将社会组织分为两类

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自然团体,例如家庭、家族以及以此扩展开来的同乡、同学等团体。

二是利益关系为纽带结成的认为团体,例如教会、政党、工会、商会等,通称为“社团”。

(2)自然团体和社团对行政发生的影响不一样:

前者在融合型行政模式(传统社会)和棱柱型行政模式(过度社会)中作用大,而后者在衍射型(现代工业社会)行政模式中的作用大。

3.沟通网络与公共行政

沟通网络指包括社会的文化水平、适用语言的状况,社会舆论的力量以及通讯和交通状况等使整个社会“沟通”的手段。在沟通网络中存在两个相关过程:“动员”与“同化”。

沟通网络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1)在一元化社会中,如美国这样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虽然存在不同利益集团,但没有分裂的社区,社会大众与行政官员之间的行政沟通中,双方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和价值系统,因此,他们之间容易进行沟通,这在一元化社会中才有可能。(2)在多元化社会中,如古代泰国这样的传统社会,既无现代的大众传播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限、语言同地域、阶层的差异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低动员的状态,同时也因此造成:一方面,往往会限制行政机关对公众利益的聚合和表达范围;

另一方面,往往会抵消其强加政府责任和对公意尊重的任何努力。反过来,也妨害了政府制定政策、执行法令的功能

4.符号系统与公共行政

所谓“符号系统”是指“政治神化、政治准则、政治法典在内的一整套政治符号系统。”

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由符号系统所提供的“共同意识”是形成行政权威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共同意识”

的基本重要性在于它给予公共行政一高度的“权威”,即在符号系统的影响下,使整个社会对行政系统或政治的认同发生改变

5.政治构架与公共行政

里格斯认为,政治与行政存在着一种“功能依存关系”,因此,政治构架是对公共行政具有重要影响的行政生态要素。

在传统社会,由于社会结构尚未分化,没有专门的行政机构,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是合二为一的,即出现“官僚政治”现象,造成一方面,权力恣肆,没有约束,而另一方面,缺乏专业行政队伍和广泛的网络沟通,难以全面了解和胜任实际情况,因此,效率低下。

在现代社会,行政是服从于政治的,行政官僚的权力是有限的,受到“非官僚权力”的制约,因此,可以保证较高的行政效率。

(三)过度社会公共行政的特征

里格斯在其《行政生态学》一书中重点分析了泰国和菲律宾的公共行政,并据此提出了过度社会公共行政的特征:

1.异质性特征

所谓异质性,是指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和观点。

这是由过度社会的多元社区、多元经济形式以及多元价值所决定的。

2.重叠性特征

里格斯认为,公共行政的“重叠性”是指“行政机构的重叠现象,具体指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产生其应当有的功能,行政行为往往受非行政标准所主宰,而不受行政标准所决定,结果是不得不另设一些非行政的组织来完成它的任务。”

重叠性往往容易造成合法的机构受控于非非法机构以及派系林立、政出多门、相互扯皮、彼此排斥等行政多元化的恶果。

3.形式主义特征

所谓“形式主义”,是指政府所制定的法令和政策不能付诸实施,形同虚设、图有虚名。

表现在:

(1)宪法的形式主义:人民主权遭到任意践踏;

(2)官僚政治倾向,行政政治化;

(3)行政程序的仪式化。

在里格斯看来,形式主义的后果在于:

(1)一方面造成官僚墨守成规,另一方面则又蔑视法令,任意妄为,不受任何有效政治控制;

(2)影响行政行为的品质,促使贪污腐败愈演愈烈;

(3)成就取向很有限

三、里格斯对行政学发展的贡献

1.为行政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从行政环境等因素来研究行政的行政生态学。

2.从行政生态出发进行的比较行政研究,开创了比较行政学这一新的学科,为行政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3.对过渡社会行政的研究对我国行政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第九讲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林德布洛姆是?°政策分析?±的创始人,渐进决策理论的倡导者。他的?°渐进决策模式?±是对长期以来较有影响的理性决策模式和精英决策模式的批判。

其论文《?°渐进调适?±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论著《决策过程》(The Policy-Making Process)和后来的《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是林德布洛姆的代表作。

一、渐进决策理论的形成

第一阶段:“渐进决策”思想的起源阶段。林德布罗姆在195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及福利------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中,指出社会政治过程包括四种基本形态:

1.价格体系

2.层级体系

3.多元体制

4.议价

基于以上认识,林认为政治上要做决策的话,就要在相关人士中取得共识(Consensus)的基础上逐渐推展。这种方法有多种优点:

(1)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2)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3)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

(4)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

(5)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第二阶段:1958年,《政策分析》中进一步提出了“渐进分析”方法

林在批判传统政策分析方法过于强调理论在政策研究中的作用,过于强调价值和所有重要变量的全面分析时指出,渐进分析的方法是:

1.认为评定实际的政策分析或政策制定是配合现实情况的需要或限制,是超理论的;现实政治是各种势力的逐渐达成的共识,因而是渐进的。

2.渐进分析也注重变量分析,但只注重几个重要标量,只考虑少数几个方案,而不是广泛的变量。

3.价值与事实在渐进分析中交互使用,互为一体。

4.渐进分析着重已有的社会政策为前提,便于接受和控制。

第三阶段:1959年,《“渐进调适”的科学》一文中,进一步批判了传统的全面理性模式。阐述了他的连续有限比较模式,即“渐进调适”模式,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

1.传统模式认为,要明确区分目标与行动,将目标当作政策分析的前提,而“渐

进调适”模式认为,不需要区分目标与行动,因为它们是联系着的。

2.前者认为,在目标与手段中,首先确定目标,后寻找手段,后者不区分目标与

手段,认为这种区分是不适当的,有限的。

3.前者认为“好的”政策是实际目标的最佳手段,后者认为“好的”政策是由“共识”

所产生的。

4.前者主张综合或全面分析,后者主张有限分析。

5.前者过分强调理论的作用,后者主张通过连续比较来减少对理论的依赖。

第四阶段:1963年,在《决定的策略------政策体系是一种社会过程》中,林德布罗姆又将其政策分析模式称为“断续渐进主义”,至此,“渐进调适”模式已基本定型。

在这里,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被他称为“全面分析”:

(1)小心和完善地对待所有可能的行动途径及这些途径的可能结果进行研究,并使用价值观对这些结果加以评估;

(2)在各种不同的行动途径中进行选择。而“断续渐进主义”只考虑有限的政策方案和有限的行动结果,只有在于调适目标,重新检查资料,做连续不断的补救性的分析评估及社会片段分析。

第五阶段,1979年,林在《公共行政评论》上发表《尚未达成,仍需调适》一文,对自己的理论进行系统的辩护和补充,改进、扩充和完善了他的“渐进调适”的科学。他认为,渐进政治,渐进分析,党派相互调适与概念是有区别的,并补充了“党派相互调适”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内容,他特别针对渐进分析的层次做了划分,即简单的渐进分析、断续的渐进分析和策略分析三个层次。

二、渐进决策的含义、原则和内容

1.林认为,传统全面理性决策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林认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所谓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而问题总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2)决策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决策来说,分析是没有穷尽的,有时或许不合适或错误;而在现实中已不可能无止境地分析下去。这是因为一方面,决策受制于时间,另一方面决策受制于费用等。

(3)决策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但分析并不能解决价值和意见的差异问题。

2.因此,林主张用渐进主义模式取代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

(1)渐进决策的含义

所谓渐进决策,林认为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的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2)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

1)决策的渐进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决定的。即在“美国政治生活中虽然存在多元的决策主体,各政党和势力之间存在矛盾和斗争,但由于其阶级利益的一致性,所以其政治利益也是一致的。政治过程也就是各政党或政治势力取得一致的过程,因此被称为渐进政治。”

2)决策的渐进性也是由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林认为决策者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智慧或者其他手段了解所有的决策备选方案,洞悉每一项决策备选方案的后果,或者说决策者不可能在技术上岁所有备选方案都做深入、透彻的了解,而必须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就做决策,然后边执行边修改。

3)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连续性所决定的。因为现行计划可能已经投下了巨大的资金和精力,任何巨变都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组织结构、心理倾向、行为习惯的震荡和财政困难。

3.渐进决策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部就班原则。即强调决策过程的连续性,它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决策稍加修改的。是“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工作”。

(2)积小变为大变的原则。在林看来,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

(3)稳中求变的原则。按部就班、由小变到大变,为的就是在稳中求变,避免政策上的大起大落,以影响社会稳定

4.渐进决策主义模式的基本内容

(1)在目的或目标的选择上,对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进行经验分析,两者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

(2)决策者只考虑解决问题的种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的一部分,这些方案同现行政策只有量上或程度上的差异;

(3)对每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来说,决策者只能对其可能产生的某些“重要”后果进行评价;

(4)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经常被重新鉴定,使问题走向容易;

(5)处理问题的决定和解决问题的一个“正确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考察一个的优劣是看分析者是否直截了当地一致同意这一决策;

(6)渐进决策的形成,从本质上讲,是补救性的,它更多地是为了改革当今的具体社会弊端,而不是为了提出未来社会的目标。

三、林德布罗姆的理论贡献及其理论局限

1.贡献:

(1)从认识论上说,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事物的运动看作一个前后连贯的不间断过程即无论哪种新的决策,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进行,这些条件包括历史和现实的特点,包括决策主体的本身条件以及整个社会、组织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心理结构。

(2)在方法上,渐进决策注重事物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强调在进行改变时维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

2.局限:

(1)首先表现为它在方法上明显带有保守的特点,它一般适合于比较安稳和变动不大的环境以及从总体上说是比较好的现行政策。然而社会条件和环境发生巨变,需要对以往决策加以彻底改变时,其主张往往可能阻碍着变革。

(2)渐进决策往往会忽视其决策运用的限制条件,因此常被夸大适用普遍性,这是渐进决策的另一个弱点

第十讲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一、政策科学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

1.政策科学

顾名思义,政策科学是以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政策评估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政策评估等构成的政策过程是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

2.政策科学的特征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2)它把理解现实和改进政策、制定政策融为一体。

二、政策科学方法论

政策科学方法论是德罗尔政策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批评拉斯韦尔所推崇的行为科学及其方法,分析管理科学的局限性以及政策科学的跨学科性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群研究方法。

1.“行为科学”的弱点

(1)它不具备严格区分个别行为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

(2)它接受所谓的“均衡”概念,忽视人的“适应性”和反馈探索能力;

(3)它回避复杂而生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戒规等伦理问题;

(4)它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泥潭,即由于试图完美无缺地表现人的行为,因而势必不愿触及无法定量化的政策问题。

2.对“管理科学”的批评

(1)“缺乏制度”------无视制度问题;

(2)“缺乏政治”------不能研究诸如维护全体一致和派系形成等的政治需要;

(3)“缺乏价值体系”------它不能研究政治价值、意识形态等非理性问题;

(4)“缺乏创造性”------它以追求最大功效为原则,虽然它能够从各方案中选出最优者,但不能推出全新方案。

3.政策科学的方法论基础:“系统群研究方法”

先把有可能对整体产生强烈影响的“具体代表性的个体”罗列出来,接着勾勒出一个整体大系统-----系统模型,然后将其中若干个个体加以移动,观测整个系统有什么变化。这就是模拟实验。如果模拟系统的动向与现实不太一致,那么就重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个体”,建立新的系统模型。这样重复几次,就可以对“政策替代方案”进行比较研究。这就是“系统群研究”的操作方法。这种反复是系统的复数,因此,不叫系统研究,而叫“系统群研究”。

三、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1.逆境及其分类和普遍性

(1)逆境:它是指由不同原因造成的、难以消除的各种社会紧张状态。

(2)逆境分类:

简单的逆境与复杂的逆境;

可以处理的逆境与难以驾驭的逆境;

短期的逆境与长期的逆境或时代性的逆境;(源于社会基本结构特征的内在因素)政治系统内生的逆境与政治系统外生的逆境以及超社会的逆境。

(3)逆境是普遍存在的。

2.政策制定是对付逆境的有效途径

因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比其他摆脱逆境的途径诸如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等都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更为理性,因此,提高政府中枢系统的决策能力,改进逆境中的政策制定,理应成为各国政府行政与政策研究的当务之急。

: 3.政策制定系统对逆境的政策制定反应

(1)对逆境的认识出现偏差:

(2)试图影响公众对逆境的认识:

(3)逆境贯常化甚至美化:

(4)名义性或表现性行动主义:

(5)对政策制定的责任实行在分配:

(6)渐进主义加以偶发性的激进:

(7)大规模的行政改革:

(8)削减公共开支;

(9)非教条性宏观政策革新:

(10)改进政策制定本身

4.应对逆境的政策原则

(1)社会改革原则

(2)达到临界质量的原则(适宜临界点的原则)

(3)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

(4)准备承担风险同时避免万一的原则

(5)产出价值优先原则

(6)积极性强制干预原则

西方行政学说史 名词解释自己整理教学提纲

西方行政学说史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第一章,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 ◆1政治(威尔逊) 是指在重大而且带着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 ◆2政治学: 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性质、政府的“构成方式”、主权的本质和地位、政治权力、政治制度等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的基本理论。 ◆3行政学: 行政学侧重于研究政府组织、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设置合理的组织体系,如何确定正确的组织目标和如何有效地达到目标。 ◆4政党分赃制 政党分赃制是指,执政党把官职当做战利品分配给本党成员,从而形成的一种,任人唯党,任人唯派,任人唯亲的选官制度。 ◆5第四权力机关 在日趋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报刊广播等公共舆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不断增强,他们对于政府制定的执行公共政策的活动也具有重大影响,西方国家因此称其为第四权力机关 ◆6传统文官制度: 是指建立在政治行政一体学说基础上之上的,期显著的特征表现为一种政党分赃的体制。在这一制度下,官员并非是一种专业的,稳定的职务,而是作为执政党的战利品任意分配给笨本党党徒,政府的行政人员也经常随着执政党的变动而大规模的更替。 ●第二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7“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 传统管理是驱赶式或者叫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这种管理采取单一的直线指挥,其特点是中央集权。昆斯伯里侯爵,这个词是借用职业拳击的用语,意指管理与工人双方根据比赛规则展开体力和智力竞赛。 ◆8工时研究, 顾名思义,就是对于完成一件工作,应该用的时间进行精心的研究,而不是对于完成工作的实际时间进行研究,仅仅研究对一个工人完成一件规定任务的时间做出统计这并不是工时研究 ◆9职能工长 是泰罗将来自一般管理层的权威分全,并将来自工长的权力集中,责权的心新的重点是规划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泰罗将以前有工长干的任务做了划分,将一部分划分给职能工长。泰罗指示,职能工长,要具备九种品质,教育,专门知识和技术知识,体力,机智,充沛的精力,毅力,调解力,判断力和常识,良好的健康状况 ◆10工资刺激系统: 泰罗指出,任务和奖金构成了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泰罗的刺激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的研究,事先确定工作表现的标准,这使得泰罗认为奖励的实际方法——不管是计时还是计件——相对就不那么重要。 ◆11差别工资: 是将刺激建立在工作表现的事先确定的标准上,对每一个工人在个人基础上奖励,奖励当即兑现的具体支付制度。 ◆12泰罗的组织概念,

浅谈西方行政学说史六大理论

浅谈西方行政学说史六大理论 摘要:从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提出行政与政治二分至今已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学科。文章通过对西方行政学说史的发展背景和主要的观点的研究,以及产生的主要成果对西方政府的行政效率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行政管理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行政学的学术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 公平和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西方行政学说理论不断追求和批判的主题。其理论围绕公平和效率做有规律的“摆动”,在管理效率和政治公平的交替中平衡发展。钟摆从右到左依次为: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民营化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民主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一、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产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导致高福利国家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加上环境污染、失业以及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日益理性化。除上述原因外,政府等公共组织的急剧扩大带来的财政压力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直接原因,另外学术领域的发展也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创造了条件。《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将新公共管理定义为:政府机构要小规模运行,并且把服务分包出去,而不是直接通过。强调公共服务的多元化,而不是单一的供给。强调公共服务向使用者收费,不是把缴纳的税金作为公共服务的基本费用。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方面,尽可能用私人企业。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如陈振明、毛寿龙等都提出过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但本文比较认同谭功荣教授的观点,他把新公共管理的内容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决策与执行二分。也就是说政府只要掌握好经济发展的方向就好,而向前的动力则可以有基层来承担。自己对自己负责;二是绩效目标。通过设立目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发员工的为了自己的需求而努力对于效率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三是顾客本位思想。顾客的目标是政府服务的标准,政府通过了解顾客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效率。它提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展开的与传统行政学相比提倡的工具理性的绝对性较低。在关于人性假设方面新公共管理学是理性经济人,强调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因此不再是纯粹的理性人假设。在政府角色方面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掌舵比传统行政学中政府是执行者更近钟摆运动中的下端点。因此在钟摆运动中新公共管理处于右端点和下端点之间。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产生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年代,很多西方学者就认为是资本主义的胜利,最早提出新公共服务的概念的是美国公共行政学者罗森布鲁姆在1989年提出的。在他看硇鹿共服务是合乎现代社会价值追求的,也是未来必须努力要实现的,它解决了公共行政不合法合宪的问题。在《新公共服务:服务,不是掌舵》一书有很清晰的描述。表明了新公共服务的理论目标,登哈特夫妇指出社会的共同价值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公民参与。新公共服务表达了这样一种模式,那就是可以取代现在的管理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二是追求共同利益;三是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

西方行政学说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09版) (征求意见稿) 教务处编印 二〇〇九年六月

西方行政学说史 A History of Western Administrative Theories 课程编号:3141036 课程属性:专业主干课 学分:3 学分 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上机: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原理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系本科生 教材: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丁煌著,2008年修订版。 开课院系:行政管理系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西方行政学说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行政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学生真正进入行政管理科学大门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西方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掌握西方行政学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内容以及行政科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理论,分析和描述西方行政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藉此,在全面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过程基础上深入理解行政学知识与理论,从更广泛的纵横层面把握行政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原因,并从行政理论的变革和历史作用中得到启示,加深对行政活动规律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 1、第一章:导论(2学时) (1)掌握西方行政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理解学习西方行政学说史的意义; (3)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发展阶段。 2、第二章: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6学时) (1)掌握威尔逊提出的行政实质内容; (2)掌握古德诺“政治-行政二分”的涵义以及政治与行政的协调途径; (3)熟悉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4)理解威尔逊行政学思想的学术地位 (5)理解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对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影响 (6)了解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第三章:正统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 8学时) (1)掌握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2)熟悉怀特的理论行政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政治: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活动和围绕重大决策以及相关问题的相互互动过程,其形式的国家政策和法律。 法律:国家用来规范全体公民行为的理性化规定,其形式是法律条文。 行政:国家政治决策和法律规定被实施的过程,其形式是行政行为。 威尔逊:公共行政之研究1887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1900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 马克斯.韦伯:官僚制1920 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1947 1.《行政之研究》威尔逊 1.政治学研究围绕着政府体制、国家性质、主权的本质和地位、民权和王权(大众权力和王室特权)、政府实质及目的。忽略了“如何富有启发性地、公平地、迅速而又没有摩擦的实施法律”的问题,即“行政管理” 2.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和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政府能做什么?怎么做好?) 3.威尔逊比较了早期时代的政府行政和现阶段的政府行政。早期时代的政府靠命令行事,驱使着人民,全体人民处于管辖之下,缺乏民主,也就很少或没有在行政管理方面遇到问题。而现在,全民的意见正在稳步地扩展成为一种关于国家职责的新观念,政府的职能日益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在数量上也同样大大增加。 4.威尔逊通过对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制度史的分析判断指出了一般政府发展所经历的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绝对统治时期,是行政系统与绝对统治相适应的时期;第二时期,制定宪法废除绝对统治者并用人民的控制取而代之的时期,这一时期一般对行政管理有所忽视;第三时期,拥有权力的人民在他们掌握权利的新宪法的保障下,着手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的时期。 5.威尔逊在美国发展行政科学的理想模式是通过某种方式建立一个有文化教养和自立精神的文官制度,以便开展活动同公众的思想保持密切的联系。 6.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公众舆论应该起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行政学研究中的最佳方法,必然能够赋予公众评论监督控制的权利,并与一切干扰公众舆论的活动相分离。 7.美国的理想模式是通过选举和公开性的协商建立一个有文化教养和自立精神的文官制度,能够有理智有力量地展开活动,同时与公众的思想保持紧密的联系。 8.在威尔逊规划的美国行政科学的蓝图中,威尔逊倾向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美国自身的行政制度,以便客观地分析美国政治制度的优劣之处;作为美国行政科学之基础的原则,应该是实质上包含民主政策的原则;而使其走向美国式类型的倾向,一种为了追求共同目标而建立政府与政府之间联系的趋势就是在被允许的限度内实行分权的广泛联盟来取代集权化,要建立在诚信的平等和光荣的隶属基础之上。 9.【政治VS行政】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的领域的那种喧闹和冲突相距甚远。他甚至不存在宪法研究的那种辩论基础。”

(完整word版)西方行政学说史

行政学发展历程:西方行政学提出和创立时期(1887-1918):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城市化、工业化国家的行列,社会矛盾激化,原有行政管理方法不适应时代要求,对行政学发展产生了需求。代表人物:威尔逊--《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们独立的行政学科,行政学创始人。古德诺--进一步发展了政治-行政二分法《政治与行政》。泰勒—倡导科学管理运动,使人们将政府的行政与管理的科学化联系在一起,《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管理学派的奠基人,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国家行政理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这一时期行政学家接受了“真正的民主与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认为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将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力图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并尝试为行政学确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学科体系。代表人物:韦伯—现代官僚制的奠基人,西方管理制研究基石的《论官僚制》。怀特—对行政学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起到重要作用的美国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世界性经济危机和二战史西方世界放弃了传统经济学倡导的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开始了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干预。行政管理在官僚体制、行政权力、行政职权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改变。原有行政学说受到质疑和挑战。代表人物:对行政原则进行猛烈抨击并率先将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和决策概念引入行政学管理研究,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决策理论体系的美国行为主义行政学家西蒙;以渐进调适的观点对行政决策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的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应用与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管理现代化,也为行政学注入活力。行政学摆脱了对政治学的过分依赖,由纯理论专项应用研究,成为一门融多学科理论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地位得到巩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仅表现在以帮助政府解决如何改进政策分析这一应用学科的兴起,而且还体现在比较行政学的研究极大促进了行政生态学的快速发展。代表人物:借生态学研究生命主体育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行政系统与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即通过生态系统的模拟来研究行政生态系统的美国行政学家里格斯。 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涨的困境中。低速增长的并且结构性经济危机交替的经济情况,结束了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政治问题是公众丧失对政府的信心。人们开始提出新的模式来取代旧的传统理论,美国-新公共行政学运动;英国-重视行政道德规范和社会需要的社区服务模式。行政学研究更加重视政府行政的社会和政治意义,同时系统论、控制论等方法论在实践中广泛并且成功的应用为行政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代表人物: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进行了全面反思和批判并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对公共行政的现实与未来做了深入研究的美国行政学家弗雷德里克森。 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对行政学科历史发展进行回顾和反思2.企业家政府理论兴起3.政策科学的繁荣4.公共选择学派影响深远。代表人物:1.以经济学方法探讨政府行政问题为主要特征的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倡导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政府官僚主义并为政府的改革开出十种药方的美国学者奥斯本和盖布勒;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尤其是针对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缺陷进行批判而提出新公

西方行政学说史读后感

《西方行政学说史》 我所读的是丁煌在2004年重新修订的《西方行政学说史》,颇有所感,故将一些想法记下与大家分享。丁煌从西方行政学的提出开始,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将西方行政学分为“提出与创立时期”、“正统时期”、“批评与转变时期”、“应用与发展时期”、“挑战与创新时期”和“总结与探索时期”,也就是从1887年提出至今的114年的发展历程。 正如丁煌所言,“行政管理和行政思想古已有之”。近代行政学包含于政治学之中。1865—1968年,德国学者斯坦因首次提出了“行政学”一词。1887年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首次将“行政”与“政治”分离,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那么,一个明显的问题——为何要将政治与行政分离? 按照西方传统对于权力划分的体系,国家权力被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其实也就是在法律的基础之上,按照法律的制订、执行、监督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系统进行权力划分。也就说,大前提就是国家权力的运行需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规则是个人意志,也就是君主权力。那么权力独揽的君主制下也就不可能存在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的权力的制衡。这种行政生态之下,也就不可能衍生出西方的政治抑或行政思想。在任何时候如果社会的组织规则不是建立在法律之上,那么也就不会存在权力的制衡。之所以在文章开始提出这一观点,就是想首先请读者明晰为何西方的理论在中国社会现实中南辕北辙、变形走样的根本原因。也请诸位读者在阅读本书中理论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其中差异,切勿生硬套入中国现实。 行政学的肇始便是将这三分转变为“政治—行政”二分。依威尔逊之言,“政治是‘在重在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也就是说,政治是在处理国家权力及主体间的关系,而行政则是在执行这种关系意志(国家意志)的结果。那么在这种分割方法之下,政体的核心构建就是围绕行政权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 一、法约尔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简答)p58 1、劳动分工:法约尔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效率。 2、权力和责任:在法约尔看来,权利和责任是互为因果的,有权力就必定有责任。 3、纪律:法约尔认为纪律是组织与其所属成员之间通过协定而达成一致的服从、勤勉、积极、规矩和尊重的表示,它是以尊重而不是以恐惧为基础的。 4、统一指挥:法约尔明确指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 5、统一领导:对于力求打到同一目的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者和一项计划。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一个组织中,个人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不能置于组织的利益之上,一个家庭的利用应先于其成员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应高于一个公民或一些公民的利益。 7、人员的报酬:把职工视为“经纪人”,人员的报酬是其服务的价格,应该合理,并尽量使组织的管理者和所属人员都满意。 8、集中:法约尔认为,集中也是一种必然规律的现象。 9、等级系列:即从最高权力机构直至底层管理人员的上下级领导系列,它显示出组织内权利执行的路线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10、秩序:即“各有其位,各就其位”。 11、公平:法约尔认为,公平是由善意和公道产生的,它为处理组织与其所属成员的关系提供了一条原则。 12、人员的稳定:即有秩序地安排人员和补充人力资源。

13、首创精神:法约尔认为,一个能发挥下属人员首创精神的领导要比一个不能这样做的领导高明很多。 14、人员的团结:法约尔认为,全体组织成员的和谐与团结可以使一个组织产生巨大的力量。 二、韦伯官僚制的特征?(简答)p75 1、合理的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利体系;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三、韦伯官僚制的优点和缺点?(简答)p78 (一)韦伯认为,官僚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严密性:官僚制组织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按专业化标准,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环环相扣、秩序井然,严格的敢为责任制使一切个人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之内。 2、合理性: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显示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等优势。 3、稳定性:非人格化秩序的去诶的那个,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源于法规,摆脱了长官意志,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普适性:官僚制组织适用面广,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各种企业甚至私人组织都可以采用。 (二)韦伯也指出了官僚制的缺点:官僚制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

《西方行政学说史》思考题

《西方行政学说史》思考题 第三部分深化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理论 第17章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 通过对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的研究,试分析: 1、试论述行政生态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特点 2、试分析里格斯关于国家行政五大生态要素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 3、试分别叙述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溶合型行政模式、与现代工业化相 适应的衍射型行政模式和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棱柱 型行政模式的基本特征(从五大生态要素出发进行分析) 4、试从学术价值和局限性两方面对里格斯行政生态理论进行评价 5、试分析行政生态学理论对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启示 第18章黑迪的比较行政学理论 通过对黑迪比较行政学理论的研究,试分析: 1、黑迪总结出学者们在公共行政研究的一些核心问题上达成共识的观 点是什么? 2、分别从学科发展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分析比较行政学研究的重要性 3、黑迪认为,默顿的“中程理论”是利用率最高且最受欢迎的比较分 析框架。试分析“中程理论”的基本含义,并举例说明该理论在行 政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19章彼得的彼得原理 通过对彼得的彼得原理的研究,试分析: 1、试结合彼得原理,分析广泛存在于社会组织的痼疾——“不称职” 现象的原因 2、试举例说明冲击式晋升、蔓藤式晋升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3、试分析帕金森理论与彼得原理中关于组织等级制的区别 4、试结合实际,谈一谈彼得原理对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有哪些启示? 第20章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 通过对德罗尔政策科学理论的研究,试分析:

1、试论述德罗尔关于政策科学的含义、特征和系统群研究方法的含义 2、试结合行政管理实际,分析系统群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3、试结合政策制定环节,分析应对逆境的政策原则在实际中的运用 4、分析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对我国决策实践具有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第21章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 通过对“新公共行政学理论”的研究,试分析: 1、试分析传统公共行政学与新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对公共行政组织中的四种基本运作过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3、试分别论述新公共行政学在理论研究和行政实践方面对当代公共行 政发展的贡献 4、试述新公共行政学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22章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通过对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研究,试分析: 1、试结合行政管理工作,分析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和七个基本步骤 2、试结合行政管理工作,分析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参与式”管理) 3、试分析在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推广目标管理的意义 4、你认为目标管理在公共行政应用中的主要环节包括哪些内容? 第23章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论 通过对奎德政策分析理论的研究,试分析: 1、叙述政策分析的含义、目的、基础(运筹学和系统分析)和必要性 2、为什么说政策分析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试结合某一项具体事件,叙述政策分析的一般过程 4、试结合行政管理实际,叙述政策分析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第24章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 通过对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败说”的研究,试分析: 1、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政策低效率的原因以及克服这种现象 的对策? 2、试分析造成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以及克服这种现象的对策?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一、西方行政学产生的背景 1、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以及行政权力的扩大,即“行政国家”的出现 提出了研究要求。 2、“文官改革运动”的发展 (绅士政府——政党分肥——功绩制) 3、科学管理运动的发展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4、多种学科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政府行政管理实践 二、西方行政学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1、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 (1)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鼻祖)《行政学研究》(2)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政治与行政》2、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 (1)马克斯??韦伯现代官僚理论奠基人《论官僚制》 行政组织的三种类型:神秘化的组织、传统的组织、合理化—合法化组织(2)怀特1926《行政学导论》 当代人事管理的两大支柱:选拔人才、职位分类 3、西方行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 (1)巴纳德《经济人职能》 (2)西蒙有限理论决策 决策应该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最优化”准则(P181) (3)林德布罗姆渐进决策 渐进决策的三个基本准则:按部就班原则、积小变为大变原则、稳中求变原则(P246) 4、西方行政学的应用与发展时期(60年代) (1)德罗尔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之一 (2)里格斯行政生态研究 5、西方行政学的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 (1)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 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P306)(2)德鲁克目标管理 6、西方行政学的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1)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 公共选择学派从经济学视角考察政治理论和政治行政问题(P340) 三、威尔逊公共舆论监督思想(P27) 威尔逊的行政监督思想主要是通过他对公共舆论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分析而得到阐述的。他说“在行政管理活动当中,群众舆论将其什么作用?准确的答案似乎是:公共舆论将其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行政方面,为了对制定基本政策的更为巨大的力量进行监督,公众的批评则是完全安全而且是有益的,是完全不可缺少的。应该让行政学之研究去发现一些最佳方法,这些方法能够给予公众舆论以上述这种控制监督的权力,但却使之与一切其他的干扰活动分家”这里,威尔逊正确的指出了,作为监督政策实

B卷(西方行政学说史)

广西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2015年第(暑)学期期末考试 《西方行政学说史》人专、人本、物本专业试卷 ( B 卷) (本试卷共有五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你所选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 1.古德诺发现,美国政府体制得以顺利运行所必不可少的“适度控制”和“必要行政集权”全来自于一种法定体制外的调节功能,即()。 A.市场 B.政党 C.舆论 D.监督 2.被视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第一本大学行政学教科书的是怀特所著()。 A.《行政学导论》 B.《近代公共行政的趋势》 C.《联邦主义者》 D.《外国公务员制度》 3.从组织理论上看,法约尔所讨论的主要是()。 A.组织行为问题 B.组织协调问题 C.组织管理问题 D.组织结构问题 4.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行政决策基本模式的是()。 A.理性决策模式 B.“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C.激进决策模式 D.渐进决策模式 5.在沃尔多看来,强调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组织理论是()。 A.传统组织理论 B.新传统组织理论 C.现代组织理论 D.后现代组织理论 6.德鲁克基于目标管理理论提出的在政府机构中广泛运用的理论是()。 A. 公共选择理论 B. 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 C.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 D.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7.以布坎南的“政府失败说”为主要代表的理论是()。 A.公共关系理论 B.政策分析理论 C.公共政策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 8.法默尔认为可以与我们经常在韦伯以及许多主流公共行政理论家著作中所见到的“合 理化”一词相提并论的、一个用来表明后现代主要特征的语词是()。 A.想象 B.解构 C.反思 D.变样 9.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评声中,真正能够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尤其是企业家政府理 论的替代性新理论模式而被提出的是()。 A.公共环境理论 B.新公共服务理论 C.公共行政理论 D.公共治理理论 10.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最能够代表西方行政学理论主要发展趋势的理论是 ()。 A. 公共治理理论 B. 公共管理理论 C. 新公共服务理论 D.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 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意的,把你所选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全部选对 该小题得满分,少选、多选、错选、不选该小题均为0分。) 1.下列人物中,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行政学说在初创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 的是()。 A.威尔逊 B.韦伯 C.古德诺 D.泰勒 E.法约尔 F.怀特 2.奎德认为,无论问题属于何种性质,政策分析过程都要包括的基本阶段是 ()。 A.前期调研 B.总体概述 C.广泛探索 D.多方比较 E.说明解释 F.测试检验 3.被誉为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有长期、丰富的企业工作实践,先后做过 ( )。 A.机械工人 B.车间管理员 C.技师 D.工长 E.总工程师 F.总经理 4.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他看来,“经营”包括的活动有 ( )。 A.技术活动B.商业活动C.财务活动D.安全活动E.会计活动F.管理活动 5.西蒙认为,个人在参加组织而成为组织成员之后,在组织成员的地位上所作的有关组 织的决定受组织影响,这种组织影响力主要表现为:() A.凝聚 B.权威 C.沟通 D.组织认同 E.效率准则 F.训练 6.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不急不躁原则 B.按部就班原则 C.平稳过渡原则 D.稳中求变原则 E.连续不断原则 F.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7.麦格雷戈认为在Y理论提出时,已经有某些与Y理论相一致的创新思想在应用上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A.分权与授权 B.层级分明 C.扩大工作范围 D.参与式和协商式管理 E.鼓励职工自主创新 F.鼓励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作出评价 8.沃尔多认为,传统行政学在1940年前一直支配着行政学领域的基本特点有: ()

西方行政学说史 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第一章,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 ◆1政治(威尔逊) 是指在重大而且带着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 ◆2政治学: 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性质、政府的“构成方式”、主权的本质和地位、政治权力、政治制度等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的基本理论。 ◆3行政学: 行政学侧重于研究政府组织、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设置合理的组织体系,如何确定正确的组织目标和如何有效地达到目标。 ◆4政党分赃制 政党分赃制是指,执政党把官职当做战利品分配给本党成员,从而形成的一种,任人唯党,任人唯派,任人唯亲的选官制度。 ◆5第四权力机关 在日趋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报刊广播等公共舆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不断增强,他们对于政府制定的执行公共政策的活动也具有重大影响,西方国家因此称其为第四权力机关 ◆6传统文官制度: 是指建立在政治行政一体学说基础上之上的,期显著的特征表现为一种政党分赃的体制。在这一制度下,官员并非是一种专业的,稳定的职务,而是作为执政党的战利品任意分配给笨本党党徒,政府的行政人员也经常随着执政党的变动而大规模的更替。 ●第二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7“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 传统管理是驱赶式或者叫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这种管理采取单一的直线指挥,其特点是中央集权。昆斯伯里侯爵,这个词是借用职业拳击的用语,意指管理与工人双方根据比赛规则展开体力和智力竞赛。 ◆8工时研究, 顾名思义,就是对于完成一件工作,应该用的时间进行精心的研究,而不是对于完成工作的实际时间进行研究,仅仅研究对一个工人完成一件规定任务的时间做出统计这并不是工时研究 ◆9职能工长 是泰罗将来自一般管理层的权威分全,并将来自工长的权力集中,责权的心新的重点是规划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泰罗将以前有工长干的任务做了划分,将一部分划分给职能工长。泰罗指示,职能工长,要具备九种品质,教育,专门知识和技术知识,体力,机智,充沛的精力,毅力,调解力,判断力和常识,良好的健康状况 ◆10工资刺激系统: 泰罗指出,任务和奖金构成了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泰罗的刺激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的研究,事先确定工作表现的标准,这使得泰罗认为奖励的实际方法——不管是计时还是计件——相对就不那么重要。 ◆11差别工资: 是将刺激建立在工作表现的事先确定的标准上,对每一个工人在个人基础上奖励,奖励当即兑现的具体支付制度。 ◆12泰罗的组织概念, 在这样的组织中,和谐应当取代不和,合作应当取代冲突,应当强调劳资利益的一致性 ●第三章,法约尔的管理组织思想 ◆13法约尔法则:

10月自考《西方行政学说史》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西方行政学说史》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首开行政研究之先河的是 A.威尔逊B?泰罗C.法约尔D.韦伯 2、被西方国家称为“第四权力机关”的是 A.民间团体 B.行业协会 C.报刊广播 D.国际组织 3、泰罗指出,构成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奖金和 A.福利 B.任务 C.荣誉 D.职责 4、泰罗的科学管理所赖以建立的假设基础是 A.政治人的人性假设 B.行政人的人性假设 C?社会人的人性假设D.经济人的人性假设 5、被称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家”的是 A.法约尔B?韦伯C?泰罗D.古立克 6、法约尔管理论的核心是

A.分权制度原则 B.等级制度原则 C.民主制度原则 D.公平制度原则 7、韦伯认为,任何社会组织赖以存在的基础都必须是 A.某些种类的人群 B.某种形式的权力 C?某些确定的职位D?某种既定的任务 8、开启了研究组织理论先河的是 A.古立克B里格斯C?韦伯D?麦格雷戈 9、古立克认为,将目的具体化的惟一途径是 A.计划 B.指挥C?控制D监督 10、福莱特一再推崇的解决社会冲突的办法是 A?妥协B.整合C?斗争D.改革 11、为了让国家发挥它的正面力量,福莱特主张要实行 A.全国性控制 B.选择性控制 C.全国性计划 D.选择性计划 12、梅奥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具体无知是其对 A.环境的无知 B.人性的无知 C.生命的无知 D.国家的无知 13、霍桑研究以扎实的调查和分析指明了人的

西方行政学说史 丁煌

西方行政学说史 导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 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统非学科化) 2、1845年法科学家M·A·安培“建立管理国家之科学”的设想; 3、1865-68德学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学》最早提出“行政学”一词(指行政法); 4、1887年美学者(总统)威尔逊发表开创性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学者古德诺出版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进一步明确指出政治与行政的区分。(自此行政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研究领域得以确立。) 6、1926怀特《行政学导论》、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对其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行政学理论体系得以形成。(产生背景) 二、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 多种分段方法: A、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期(19世末20世初)、社会人时期(20世纪20年代)、当前时期(二战后); B、台湾学者(行政学):传统理论时期(X*:1900-30)、行为科学时期(Y*:1930-60)、系统理论时期(Z*,1960后); C、夏书章:形成阶段(19世末到20世纪20年代)、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20年代后)、科学化时期(40年代始); D、教材观点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参照众多美国学者之方法),六阶段: u西方行政学的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年); u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 u西方行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年); u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与应用时期(20世纪60年代);

u西方行政学的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 u西方行政学的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 1、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古德诺:美行政学家,《政治与行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发挥; 泰勒:美管理学者,《科学管理原理》,倡导科学管理; 法约尔:法管理学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则) 2、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 这一时期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与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此时期将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力图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并尝试着为行政学确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学科体系。 代表人物、著作与观点: 德社科学家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论官僚制〉; 美行政学家怀特:撰写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美古利克:从分工与整合、全体与部分关系入手提出了分工的局限性和工作协调的重要性,对公共行政作综合研究; 英厄威尔:对行政管理的原则进行了归纳和概括,与古利克合著〈行政科学论文集〉; 美国女政治哲学家福莱特:创立了动态管理理论,为正统行政学向行为主义行政学的过渡架设了桥梁。 3、转变与批评时期:1941-1959

西方行政学说史 简答自己整理考试必过

●第一编古典时期的行政学说 ★第一章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 ◆1.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的研究目标: ◆2简述威尔逊研究行政学的方法 ◆3威尔逊认为美国的文官制度的改革需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4威尔逊公共舆论监督理论的内容: ◆5威尔逊对行政学的贡献: ◆6威尔逊关于行政学与政治学区别的论述 ★第二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7泰罗将工人分为几种? ◆8简述泰罗写作科学管理的原理的目的 ◆9简述泰罗的刺激方法? ◆10互利的交换体系的含义(泰罗) ◆11简述泰罗的思想革命的内容? ◆12军事型组织的缺陷 ◆13偷懒和磨洋工原因分析 ◆14时间-动作研究的具体步骤包括: ◆15进行职能工长制变革的好处: ◆16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内容 ◆17泰罗的贡献 ◆18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局限: ◆19简述立莲吉尔布雷斯所述的历史上的三种管理方式 ★第三章法约尔的管理织思想 ◆20简述法约尔的组织论。 ◆21试述法约尔认为的产生双重指挥的原因。 ◆22法约尔关于企业活动的六种职能的内容 ◆23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 ◆24简述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25法约尔认为制定和维持纪律的最有效的办法: ◆26对报酬的方式,人们通常希望: ◆27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成功办法 ◆28法约尔认为参谋部主要为领导处理四个方面的问题 ◆29法约尔管理组织理论特征: ◆30法约尔对管理的革命性贡献: ◆31法约尔认为,为保持人员团结应避免哪些危险 ★第四章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32程序规章和制度在现代官僚组织的实际运行中的基本作用 ◆33简述理想类型官僚行政机构的特征 ◆34官僚制的缺点 ◆35简述传统型统治的组织机构的基本特征与法理型统治的区别◆36个人魅力型统治的基本特征 ◆37个人魅力型统治产生的原因 ◆38法理型权威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39法理型统治的基本特征 ◆40官僚制的评价(优缺点) ◆41权力的合法性及其三种主要的权威形态: ◆43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对西方行政学的贡献 ◆44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的缺陷与不足 ★第五章古立克的行政组织理论 ◆45政府在社会中的作用: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考试性质 《西方行政学说史》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考试目标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对西方行政学说史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素质,具体考察考生对西方行政管理学说史的发展规律、演变进程、不同时期代表性人物的主要著作、主要理论及其特点的掌握,能够从行政理论的变革和历史作用中得到启示,并具备运用前人的行政学理论分析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的能力。 (二)本大纲的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理论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西方行政学说史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内容 (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的与发展历程 (二)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 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三)正统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史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怀特的理论行政学思想、古利克的一体化行政思想、厄

威克的系统化行政管理原则、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理论。 (三)批评与转变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沃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麦格雷戈的公共人事管理、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四)应用与发展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彼得的《彼得原理》、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 (五)挑战与创新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 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六)总结与探索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罗茨的政策网络理论、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论、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希克斯的整体性治理理论。 (七)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趋势

西方行政学说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行政学说史试题 课程代码:0032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因其发表而标志着行政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诞生的是 A.《正义论》 B.《行政学研究》 C.《论美国的民主》 D.《经济与社会》 2.尽管泰罗认为具体的支付方式或制度相对不重要,但总的来说支持其在米德维尔时设计的 A.差别工资制 B.同一工资制 C.统一工资制 D.按需工资制 3.在泰罗的著作出版后,随着科学管理的推广,1911年出现了一大批打着 A.“效率至上”旗号的人 B.“速度第一”旗号的人 C.“更高更快更强”旗号的人 D.“生命在于运动”旗号的人 4.法约尔认为,像劳动分工一样,是一种必然规律现象的是 A.分散 B.分化 C.集中 D.离散 5.韦伯认为,法理型统治要求包括领袖、官员和公民在内的一切人都要忠于 A.元首 B.领导 C.老板 D.法律 6.在韦伯看来,官僚组织体系庞大、行动缓慢,容易造成低下的 A.组织速度 B.组织效益

C.组织结构 D.组织效率 7.韦伯认为,就传统型统治的纯粹类型而言,传统本身就直接决定了法律的 A.形式 B.内容 C.风格 D.样式 8.古立克认为,人们没有必要过分注重行政和立法部门之间的相互 A.制衡关系 B.援助关系 C.交换关系 D.斗争关系 9.公共行政学院的前身叫纽约市政研究局,设立于 A.1904年 B.1905年 C.1906年 D.1907年 10.福莱特认为,解决社会冲突主要有三个途径,即一方占据上风、互相妥协和 A.冷战 B.战斗 C.分离 D.整合 11.为实现工人的参与,福莱特认为可以赋予他们所谓的 A.“功夫权力” B.“功能权力” C.“功能制度” D.“功能价值” 12.梅奥认为,政党是建立起来教育公众从而产生一种公共舆论的形式,而事实上它们成了一种赢得选举的 A.工具 B.主体 C.方式 D.目的 13.梅奥认为,单调的工作、不充分的社会条件以及人的解体一起产生了工业中的 A.满足 B.快乐 C.不满 D.忧伤 14.巴纳德认为,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上都是受到很多限制的,他只有有限度的 A.理性 B.非理性 C.绝对意志 D.自由意志 15.在巴纳德看来,组织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复合性 A.非正式组织 B.正式组织 C.政党组织 D.民间组织 16.西蒙认为,个人决策的最后一步是 A.管理 B.选择 C.指挥 D.决算 17.按照里格斯的观点,所有的社会在一定的点上都是从农业化形态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