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

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

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
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

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

朱辉宇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副教授

课程前言

大家好,很高兴我们今天围绕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的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1950年,蒋介石当时在1949年退守到台湾之后,他在国民党的一个中常委会上,他就拿出了艾思奇写的一本书,叫《大众哲学》,然后对当时国民党的中常委会说,他说:“就是这么一本小小的书,把我们赶到海岛上来了。你们写得出来吗?”他就认为:正是因为国民党很多的将领没有哲学思维,没有读懂哲学,所以导致领导能力低下,最后被赶到了台湾岛上去。

另外一个例子,1972年的2月21号,尼克松当时由经上海到达北京,到了北京之后不到3个小时,毛泽东就提出要见尼克松,尼克松后来就去见了毛主席,毛主席在见到尼克松的时候,他第一句话,他说:“台湾是小问题,世界才是大问题。”他说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基辛格和周总理去谈,我今天跟你谈一些哲学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领导人,他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他没有一定的哲学素养,或者说没有一定的哲学思维的话是很难办到的。

毛主席在战略上,在领导能力上,为什么能够高人一等呢?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他懂哲学,他学哲学,他会用哲学,像刚才所说的,台湾是小问题,世界才是大问题。这其中就展现了很强的哲学的一种全局思维和战略思维。这个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两个小引子,哲学说起来很抽象,但是落在实处,它和我们的领导能力是息息相关的,为什么哲学能够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呢?

哲学首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探寻事物的本质规律,它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什么,这个世界怎么样,作为方法论,它会告诉你我们应该怎么办,它会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很多的方法,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能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它怎么发展变化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所以,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思维,对于我们提升领导能力就影响非常大的帮助,在这个意义上,很多的领导人都有自己的论述。

比如说,毛泽东同志就说就哲学,它是一个船,你要过河,你要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比如说邓小平同志就认为要学哲学,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方法上提高一步。陈云同志搞经济是一把好手,他提出一定要学哲学,学了哲学终生受益。另外,李瑞环同志,他很善于学习

哲学和运用哲学,学哲学,用哲学著作。哲学思维的提升,对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提升领导能力、提升行政管理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今天,我主要就和大家来谈四种哲学思维,以此来谈一谈我对于哲学思维对领导能力提升的一些看法。

一、提升求实思维

首先,第一个大的方面,要提升求实思维,以此来推进领导能力的提升。什么是求实思维呢?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个世界的本源,它的根本,它的第一性是物质,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个世界是物质决定意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实际上从根本上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既然哲学告诉我们,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意识是由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个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我们在思考问题,在看待问题的过程当中,就应该遵循这个观点,不断提升自己求实性思维。

我们在工作,我们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实实在在的物质,从实实在在的客观情况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来说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从时间出发,具有一定的时间意识,时间不一样,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问题要从空间出发,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意识,处于不同的空间,我们看待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办法。第三个办法,要从具体的条件出发,我们看事情、想问题、做事情要有一定的条件意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不仅要从时间、从空间,还要从具体的条件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提升我们的求实思维。

这种求实性的思维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我个人认为,简单来概括的话就是两大方面,第一大方面要吃透上情,另外一个方面是要摸透下情,所谓的吃透上情,就是要把握上级的宏观政策,客观盲目性。上级,特别是中央政策,它是宏观性的,它是立足于全国全局性的一些政策。对于这些政策,对于宏观性的政策我们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要吃透这些政策,吃透上情,这样我们在工作当中才能克服盲目性。

另外一方面,要摸透下情,要立足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立足我们个人所处的地方,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个时间里面,我们个人在管理、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方面的条件,立足于这些进行思考,增强我们工作的针对性。如果说你不能吃透上情、摸透下情的话,你就没有办法从实际出发,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求实思维。那你的领导能力、你的行政的管理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在实际过程当中的效果就会出现很多,譬如说好意好人办坏事的结果。

比如,我在中央党校和很多西藏班学员的交流过程当中,西藏班的学员们就曾经跟我说

过一个例子,他说中央为了支持和鼓励西藏的基层组织建设,曾经专款支持乡镇的党委的一些房屋建设,由上级的发改委拨钱统一规划建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给很多基层党委建立一些房屋和办公的地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某些官员、某些领导,他没有能够很好地从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求实性思维,所以,有很多在建筑的过程当中,把东部地区的一些房屋特点搬到西藏地区去了,在东部很多房屋朝南的这一面是要建一个走廊的,这是符合东部的客观实际的,当你把这个建筑方案搬到西藏去的时候就出问题了,因为西藏,它到了冬季,它的取暖很大一块,特别在农村主要是靠日照,太阳照到的地方就暖和,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就比较寒冷,当你把房屋的南面都建起了走廊之后,反而阻挡了阳光射到房屋里面去,这样的话很多的房屋,虽然建得很漂亮,但是到了冬季却非常地寒冷,基层的一些干部没有办法在房屋里面办公,这就是一起没有能够吃透上情,同时下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这样一个例子,虽然是极个别的现象,但还是值得我们警示的。作为一个领导干部,首先一个,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提升自己的求实性思维。

求实性思维,还要一个大的方面,必须要不断地去提升我们的规律性的思维。求实把握客观实际,一个重要的方面要把握客观实际的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什么叫规律性思维呢?规律性思维就是要将具体的问题上升到规律层面去思考,不要就现象论现象,应该按规律去办事,不要脱离实际。

在这个方面,如邓小平同志就做得非常好。当时,邓小平同志在概括整个世界大局的时候,他就把握了世界发展的规律,整个世界千变万化,纷纭复杂,它的发展大势,总的趋势和规律是什么呢?小平同志用了四个字概括——“东西南北”(所谓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东西问题主要表现为和平问题、战争问题;南北问题主要是指发展的问题,南北方差距的问题,整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问题纷纭复杂,但是在小平同志那里,他能把握住时代脉搏,抓住规律,“东西南北”四个字就很好地概括了当时,乃至很长一段时间,整个世界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势和规律。我们思考问题要有一种规律性的思维,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就现象去论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

二、提升辩证思维

第二个方面,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哲学素养,增强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以此来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我们的哲学素养、哲学思维里面,很重要的一块是关于辩证的观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就提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这就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揭示了关于外部世界的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在这个基础之上,要不断地提升我们

的辩证思维能力,具体地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一)坚持系统性思维

第一个方面,要坚持系统性的思维。因为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既然是普遍联系的,那我们就可以把普遍联系的一个整体看作为一个系统,要不断地去提升我们系统性的思维。所谓的系统性思维就是要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当中去加以考虑,不要主次部分、轻重不分,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具体来说,第一点,要把握重点。系统是由各式各样的要素构成的,每一个要素在系统当中都有它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一定要把握重点,要突出重点。这个系统跟要素总体把握,但同时我们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

如《荀子?王霸》篇里面就谈到:主好要,则百事祥,主好详,则百事荒。一个领导人,他如果能抓住要害,抓住重点,所有的事情都能够提纲挈领地处理,很多事情都能够办的好;如果一个领导,他忙于具体事务,忙忙碌碌,事必躬亲,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去做,那结果往往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在荀子看来就是百事荒。事情怎么样都做不好,因为他抓不住重点。

在这一点上,小平同志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榜样,我们去翻历史,我们都知道,小平同志在“文革”时期,曾经有一段时间出来主持工作,据记载,一旦他出来主持工作的时候,办公室桌上的文件是越来越少,事情还是那么多,但他却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关键问题就在于小平同志他能够抓重点,抓住主要问题。

他曾经说过,他说:“金融问题,我不是太懂,朱镕基同志懂,我主要是抓政治、管政治,我懂政治,我管方向。”这也是抓重点的一种思维方法,一个人,一个领导,他不可能事事都懂,但是他抓住了重点,像小平同志抓住了政治问题,抓住了方向问题,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他把握住了,那所有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纲举目张。所以,我们的领导人在平时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系统性思维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把握重点、把握要害。

这个方面的领导能力在当今社会,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过程当中是非常有作用的。在当前来说,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一个重点问题。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个主线,把科学发展作为一个主题,使这个主线和主题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过程当中共同来发展。

就像我们所知道的,我们以往的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够提供我们国家长时间、可持续地发展了,它带来了环境、资源的过耗问题,水资源紧张、石油资源紧张等,同时它还造

成了很多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它的使得我们的经济发展过度地去依赖一种物质资本的投资,过度地依赖廉价劳动力,这种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好、发展方式也好就必须要转变,因为它已经造成了我国发展的国内、国外的很多困局,必须要突破,这是个重点问题。我们国家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必须抓住这个重点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就是发挥我们的系统性思维,抓住重点,重点突破,整个社会的发展才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推进。

提升我们的系统性思维,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还有一个方面,一定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统筹兼顾的能力。因为系统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有其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把握重点的同时,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统筹兼顾。

但我要强调的是统筹兼顾不是形式主义的简单排列,它的主要问题是要处理各个方面、各个利益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两大关系,第一个关系是比例关系,第二个关系是顺序关系。首先是比例关系,我们在进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

首先要照顾好比例,中国的中药方子,不管是老医生开,还是年轻的医生开,中药方子都包括四大部分:君臣着实同样是四个部分,为什么有一些名医、老中医开出来的药方能够治病,而一些庸医,一些年轻的医生开出来的方子效果不如老医生好呢?同样是都包括了这四个部分,关键在这里面的比例不一样,药是有多大的量,它的比例是多少,这是不一样的,正是由于比例不一样,导致整体的效果不一样,所以我们在统筹兼顾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重视的是一个比例关系。

在整个国家的发展来看,这个比例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两年,我们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地进行统筹兼顾,科学的实践,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的比例关系也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改善。

比如说,从2005年到2010年,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55.5%下降为53%,下降了2.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8.8%、17.1%提高到了19.7%和18.7%,分别提高了0.9和1.6个百分点,当然东北部地区持平。从这个比例关系的变化,虽然变化得不多,但毕竟它在变化,我们就可以说,这几年以来,我们的科学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为比例在转变,中西部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在不断地提升,比例在扩大,这说明我们贯彻了统筹兼顾的方法,这是统筹兼顾的一个方面,比例关系。

另外一个方面,顺序关系。统筹兼顾,一方面要解决好比例,另外一方面要解决先后问题,解决一个顺序问题,谁先谁后这个问题也很重要。能够解决好谁先谁后的问题也能体现出领导能力、哲学思维能力的高低。我举例来说,辽沈战役。辽沈战役过程中,作为具体的

负责的将领林彪同志与毛主席在辽沈战役具体怎么打,顺序上是存在分歧的,林彪的主张是先打长春,由上而下,长春往锦州,往下打,他这样打当然是有理由的,因为在北方有苏联作为我们的后方,同时通过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当时解放军已经把国民党的部队已经压缩在了长春、沈阳、营口、锦州这几个大城市里面,由上往下(由北往南)打的话比较稳妥,这是林彪的一个主张,与他不一样,毛泽东同志的主张是军队要南下打锦州,先打锦州,在这个方面林彪就很难想得通,这期间也有几次反复,最后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一再催促之下,他还是南下攻打了锦州,最后结果怎么样?把锦州打下来之后,整个东北的国民党军处于一种“关门打狗”的局势当中,他与北平方向的傅作义兵团的联系被切断了,他成为一个被关在牢笼里面的残余部队,很快地,长春、沈阳、营口都得到了解放,包括廖耀湘兵团也被打散了,这个就是一个顺序关系,如果按照林彪的打法的话,从长春开始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打不是没有可能,那整个战役的时间要拖长,效果也不会有这么好,但如果按照毛主席的顺序,先打锦州,之后关门打狗,很快地,就获得了辽沈战役的一个总体性的胜利、战略性的胜利,这就是一个顺序关系,谁先谁后很重要。

这种领导能力,这种战略能力,在战场上,在整个战略安排上是需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体现出来,如我们平时在打牌的过程当中,打升级的过程当中也存在比例关系和顺序关系,也存在谁多谁少,谁先谁后的关系。打牌,同样一副牌,给那些牌艺比较好的同志,他就能打得很好,但如果给一些牌艺不精的人,因为他的排列组合不行,他什么牌先打,什么牌后打,他没有一个准谱,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就有失误,以导致你再好的牌,因为你出牌的顺序不好,由于你这个牌不同,相互之间配的比例不好,最终也会失败,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平时也遇到这种顺序关系和比例,也需要我们统筹兼顾,所以这就是一种哲学思维的能力,从小到大,从战略上到日常生活当中就值得我们重视。

系统性思维,第三个方面,还必须要不断地开阔视野。因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一个事物和另外一个事物有着紧密的、间接的、或多或少的联系。系统作为整体,不但在内部存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而且在外部也存在系统与环境的联系,所以我们一定要开阔视野,放眼全球,放眼未来。我们在工作过程当中,特别是很多领导同志在工作过程当中一定要有一种全球性的视野,要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小系统是跟整个大环境相联系的,考虑问题要看得远一点,看得全面一些。

我举例来讲,我们今天所讲的整个社会发展的问题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不是仅仅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显然不是。如果我们放开眼界来看的话,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与整个全球相联系的,我举例来说,全球暖化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

式比较落后,它的温室气体排放得过多的话,它不仅仅会影响到它自己,它还会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环境,地球的暖化问题我们还可以再讨论,但从客观的现象来看的话,这个问题确定存在。

比如说最近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被淹死的北极熊,为什么被淹死的北极熊值得关注呢?因为北极熊是个游泳能手,它能够不间断地游行160公里,北极熊从这块冰游到另外一块冰之间的距离如果不超过160公里,它是不会有事情的。为什么现在会淹死了呢?说明从这一块冰到另外一块冰之间的距离已经远远大于这160公里了,以前冰与冰之间的间隙比较小,但因为现在随着全球暖化,北极很多地方冰层开始变薄了,开始裂缝了,距离开始拉大了,北极熊从这一块冰游到另外一块冰的过程当中体力不支,它就淹死了。全球暖化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需要我们认识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发挥系统性思维,要开阔眼界,我们要具体的管理过程当中,举行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我们开拓眼界,站在一个全球性的视野去看待问题,这个将更有利于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坚持过程性思维

辩证思维,除了系统性的思维还需要我们坚持过程性的思维,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它除了是普遍联系的,同时它还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这个系统或者说一个事物都是在过程当中的,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当中去看待它,所谓的过程性思维,就是要把当前的问题要放在过程当中去加以考虑,要努力做到高瞻远瞩,不要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坚持过程性思维,有这么几个小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要立足当前。过程性思维,我们在工作当中应该立足当前,不能用幻想的东西去代替现实的东西,用抽象的可能性代替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很多领导同志在看待问题和思考的问题的时候,都能够立足当前,我们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就把它提上议事日程,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超越阶段的问题,我们就不应该过早地去许诺,过早地去实行,过早地在实践当中去落实,因为只有我们立足于当前,我们具体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如果超越了阶段,用一种抽象的可能性代替现实的可能性,结果只会导致一个悲剧的产生。“文化大革命”很多惨痛的教训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我们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一个单位的发展,都需要立足当前,立足我们现在这个阶段。

过程性思维还要求我们要放眼长远,我们在实现今天任务的同时,应该为明天的发展准备必要条件,而不是使明天的发展丧失必要的条件。因为事物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所以我们今天讲完成今天的任务,同时我们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要注意到我们今天的工作不

能够导致以后工作的不可行,要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拿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我们有了这种放眼长远的思维,就可以坚持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建立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我们的发展能够可持续,而这个的基础就是我们要具有一种长远性的思维、前瞻性的思维,把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放在一个过程当中去看,而不是只关注当前。

具有过程性的思维,体现我们的领导能力。第三个小点,还必须要抓住机遇。因为这个事物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所以它有量变也有质变,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加速发展或者实现质的飞跃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对于主体而言就是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多谋善断。

关于这个抓住机遇,毛主席曾经在读《南史?梁武帝纪》曾经引用了两句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当机遇来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就可以抓住机遇做好事情,一旦这个机遇丧失的时候,你再有用,再英雄的人物,有可能你都做不到,所以这样就要求领导抓住机遇,要多谋善断,刚才我说的这两句话是出自于唐朝人罗隐的《筹笔驿》。

在1995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郑州会议上,他就比较了三国里面的各个人物,他就认为最厉害的人就是曹操,原因是曹操多谋善断,他善于谋划,同时能够当机立断,抓住机遇。稍微差一点的人是刘备,刘备他能够谋划,但有时候抓不住机遇,不能够及时地去判断,他认为最不行的人就是袁绍,为什么?因为这个人既不能谋划,又不善于果断地去采取措施。

同时,他当时还谈到了蒋介石,他认为蒋介石为什么比他要差一些?他就认为蒋介石也是见事迟,得计迟,他谋划也慢,同时判断、决策的过程也比较犹豫,比较慢,抓不住机遇,他认为这样的人就不是一个好领导。所以,我们今天来讲哲学思维和领导能力,抓住机遇这一点也是特别重要的,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当中,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抓住,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很重要。

所以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姓资姓社”的问题,不要争论,也抓住发展的机遇,赶紧发展,不要纠结于“姓资姓社”,浪费了机遇。所以我们具有了这种哲学思维,就能够有这种领导能力的提升。

前不久结束的党的十八大当中也对这个国家的一个基本国情作出了判断,胡锦涛同志在政治报告当中,他说:“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能够迎接挑战,能够推动发展,关键就在于是不是能够抓住机遇,所以广大领导干部能不能抓住机遇,有没有领导能力,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面讲的是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提升实践思维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提升一种实践性的思维,不断地由此来提升领导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实践非常重视,对于人对外部世界的作用和实践问题非常关注。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面刻着两句话,上面一句话,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下面一段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强调要实践,要改变这个世界,这个观点对于我们提升领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方面,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与认识是紧密相连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是否正确、真理检验的一个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你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指导实践,在实践过程当中去落实,去改造这个世界,所以我们的认识,我们想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案要紧紧地与我们的实践相结合,要在实践当中去确证我们的理论、方案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在领导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当中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另外一个方面,实践是具有性的。正像马克思所说的: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的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我们的实践是具有革命性的,它是要改变现存事物,所以这一个实践性的思维就要求领导干部具有一种革命性,有一种创新性。要不断提升领导能力,也要不断地推动一种创新的世界。

用已经去世的苹果公司的总裁乔布斯的一句话说,他说: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你是一个一般人,你是个跟风者,人云亦云的人,那你就不会创新,如果你是一个领导,你是一个领袖,那你就应该要去创新,要具有创新的实践,具有创新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很多领导同志,就像乔布斯所说的,他们很多创新的特质,很有创新的能力。

如毛主席就是这样,他是一个很有创新特质的人,他在湖南上师范专科学校的时候,他在湖南省力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当时他有一个外号叫“毛奇”,为什么他要被称为“毛奇”呢?因为毛泽东当时在读书的时候,他就说大丈夫要为天下奇,要读奇书,要交奇友,做奇事,要做一个奇男子,所以当时他的同学们都称毛泽东为“毛奇”,给他起了一个“雅号”,很能体现毛泽东同志的一个创新特质,他敢于另辟蹊径,敢于做前人不敢做的事情。

包括在这之后,毛泽东同志曾经在1941年的时候给他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写过一封信,在信里面给他们开列了一个书单,要求他们读一些书,在这个书里面有几本书反映出毛主席,他有很强的创新性,他和别人不一样,他不做别人做的人云亦云的事情,如他

就要求他的两个儿子读一本书叫《何典》,《何典》这本书很多同志不一定都读过,可能还不一定知道,《何典》这本书通俗来讲就是讲一些鬼的故事,大头鬼、小头鬼等以此来针砭时弊的故事。

在这个书单里面还有一本书叫《子不语正续》,《子不语》,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语,力怪乱行。正经人,君子,不要说那些奇怪的事情,但袁枚就认为:你不说我偏要说,所以他们就写了一本书叫《子不语》,里面大部分都是说鬼和怪的事情。

在这本书里面,毛主席给他两个儿子的书单还包括《聊斋志异》、《薛刚反唐》、《洪秀全》、《隋唐演义》等这些。从书单就可以看出毛泽东是希望两个儿子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没有自己的头脑,没有自己的想法,要做一些不同于别人的事情,要有创新特质。一个领导人不是按部就班,一个好的领导,他的领导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有创新性,要有一种开拓性进行创新实践。

四、提升人本思维

第四个方面,领导干部还应该不断地去提升一种人本性思维,提升一种人民群众的思维,以人民群众为老师的思维,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在这一方面,中央从上到下都是非常重视的,如科学发展观就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党的十八大当中提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加入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中就应该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把人的重要性,把人的发展,人的全面解放,全面的自由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据统计,在十八大报告当中“人民”出现了145次,“民主”出现了70次,“民生”出现了18次。注意民主、注意民生、注意人民,培养一种人本性的思维是值得关注的。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到底上,它的目的是要解放人,是要发展人,是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所以领导干部具有一种人本性的思维,提高自己在人本性思维基础上的一种领导能力,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提升这种领导能力,第一个,要正确对待人的利益需求。人是有利益需求的,用恩格斯的话讲: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在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人所具有的利益需求,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使自己出丑。

用中国古代商鞅的话讲叫:民之于利也,若水之于下也。老百姓是有一定的利益需求的,就像水从上到下流一样,这是自然现象。

我们在提升领导能力过程中,首先有一点,认识到,我们的人民群众是有一定利益需求

的,我们的主要工作要满足这种利益需求。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中来看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当时在“延安时期”是和人民群众结合得最好的一段时间之一,但就是在“延安时期”,共产党也是说从头到尾,始终如一得到人民群众的赞许的,曾经在有一段时期,在日本侵略军开始围剿时期,同时国民党政府又停发了军饷时期,而这个时期,很多的作战部队由于日本人的围剿,收缩来到了上甘岭边区,这个时候,由于延安这个地方相对来说自然环境比较贫瘠,不像景冈山是比较养军队的,延安是比较贫瘠的,所以很多的军队回来之后,军粮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当时的延安人民也需要上交的军粮就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延安的老百姓当时就有了怨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后来毛主席让王震带领三五九旅到南泥湾去开荒,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原因就在于那段时期老百姓有了抱怨。为什么会有抱怨呢?因为他们自己都吃不饱,你还要让他交军粮,那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管你是哪个政党,你只有认识到群众的客观物质利益,满足他的这种客观物质利益,你才能真正地巩固好自己的政权,才能真正地推行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施政方案。

用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讲,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所以提高人本性的思维,增强领导能力的第一个方面,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所具有的物质的经济方面的利益需求。

提升领导能力,第二个方面要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需求。除了经济方面之外,政治方面的,文化方面的,社会方面的,现在我们的环境方面的、生态方面的需求,我们都需要去保护。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他是多方面,他不是说吃饱了饭,填饱了肚子,就没有了其他的需求,显然不是这样。我们在行政过程当中,在领导的过程当中,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你的人民,小组织单位里面的雇员,他们除了物质利益之外,你是不是还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多层次的文化上的、精神上的需求,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今天来谈,提升领导能力,第二个方面,就需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有一种多层次的、系统性的、各方面的需求。

增强人本性思维,第三个方面,还应该正确地认识人在实践当中的地位。正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他说: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整个社会发展,从国家来讲,从一个单位来讲,人是主体。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人民主体的地位,坚持群众的观点和群众路线。十八大提出“八个坚持”,其中第一个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党一直以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人民或者人,他作为一个主体,他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能够自己解决自己的很多问题,能够解放自己。一个领导,你不要认为你的下属也好,你的普通老百姓也好,他们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你来指导,都需要你来管理才行,并不是这样的,人民群众有自己解放自己的能力,同时领导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翻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整个领导能力的提升才有一个现实基础。

我拿一个淮海战役的例子来说,淮海战役是由1948年11月6号开始的,到1949年的1月10号结束,历时66天,当时共产党军队是60万,国民党的军队是80万,结果是我们60万的军队打败了80万的国民党的军队,为什么会胜利呢?不是60万对80万,是60万对80万,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淮海战役期间,除了60万正规军,还有543万的民工在支持着解放军,这500多万民工冒着枪林弹雨,总共将300万吨的弹药,9.6亿斤的粮食运往前线,并且完成了十万名伤员的转运任务。由这600万的人民军队对80万的国民党正规部队,怎么可能打不败它呢?这就是人民的力量。所以,今天我们讲提升领导能力,有一个基础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落实到我们具体的领导干部的行政过程当中,在现阶段还有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要破除官本位。破除官本位就是要使得我们能够不断地增强我们哲学上的人本性思维,认识到老百姓,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都说“指示”,什么叫“指示”?上级领导、上级布置的任务叫指示,老百姓需要我们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指示,这不是领导的指示,这是人民群众的指示,但它也是指示,也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去履行。如果你只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而不执行下级人民群众的指示,不为人民群众办事的话,就好比是一个人,上半身穿了西服,上半身穿了一个裤头,什么都没穿,很滑稽。还有一种,上面领导的指示,他也是糊弄,下面人民群众的一些任务、指示,他也不办,这就相当于“光头赤个脚,中间穿了一个棉背心”,也是很可笑,所以这种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今天,实实在在的是要破除官本位。破除了官本位才能真正地有效地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

坚持人本性的思维,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还应该落实在第四个方面,要把我们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个领导,从整个国家来说,还是从一个小的单位来说,它都应该有一种胸怀,要把我们的发展成果,

我们取得的成果一定要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惠及整个国家的群众,惠及整个单位的各个雇员。如十八大里面就明确提出以后的十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要翻一番,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坚持了人本的思维。只有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群众,每一个老百姓身上,我们的发展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这种领导才是值得我们拥护的,所以增强人本性思维,不断地去把发展成果惠及于最广大的老百姓,在我看来,这是领导力的一个很大的提高。

同时,最后第五个小点,领导同志要增强人本性思维,还要立于高远一点,要着力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你作为一个领导,你作为一个组织,一个单位的领导,你除了要为大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之外,可以再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要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些努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提升我们的领导能力。而且这一点是非常珍贵的,在世界上,如果一个领导、一个组织能够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支持,它都是值得人们赞许的。

举例来说,美国有一个大思想家叫罗蒂,他是美国新实用主义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他作为美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思想家,一个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共产党宣言》非常地赞许,他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的时候,他还特地去了马克思的故乡,在法兰克福汇报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失败的预言光辉的希望》,他在这篇文章里面这样说,他说:“像《圣经新约》一直被上百万人阅读一样,《共产党宣言》也一直被我们中间的人们阅读着。这些人希冀和相信无需革命的现实的社会正义,像马克思预言和可以达到的一种无阶级的社会和世界,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大的一个实用主义的大思想家,他把《共产党宣言》和西方的圣经相提并论,他是很推崇的,他为什么推崇呢?推崇的原因在于,《共产党宣言》里面倡导了一种推动人的自由发展的理念,今天我们讲提升领导哲学思维能力,提高领导人的领导的能力,管理水平,最后还是要提倡大家利益高远一点,能够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角度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的领导能够站在这样的一个高度,不断地在现实当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他不仅仅是一个有水平的领导,管理能力、领导能力高的领导,同时他还是一个好领导,是一个有境界的领导,所以我今天讲的最后一个,增强人本性的思维,最后就落实到推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这一点上来。

今天,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了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的观点和思维,以及它们与提高领导能力的相关问题。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生的境界..,希望能帮助到您! 邓浩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

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试述哲学思维在管理中的作用

哲学思维在管理中的作用 一、哲学与哲学思维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思维,是指在系统的哲学理论指导下人类通过哲学性质的思考。利用哲学知识规律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对问题进行的思考。 二、哲学思维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思维,对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作用到底有多大?有多少?这大概谁也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谁也不能忽略了一种规律: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必将有力地指导伟大的实践。 如此看来哲学并非没有用,只不过是它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而已。反思哲学被人所忽视,大体有两大原因:第一,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作用的特点所致。它的特点一是有远用而无近用,它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二是有大用而无小用,它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公共决策的影响,而不是对个人具体工作的影响。三是有潜用而无明用,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先是在思想意识接受,继而才转化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再影响人的具体行为方式。第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战争或和平时期、计划或市场经济的不同环境,对社会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更容易左右人们的思想,人们更趋浮躁,判别事物价值的标准更直接、更具体。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被忽视也就不奇怪了。 三、哲学思维运用的特征 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在改造世界时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哲学思维模式更有助于人形成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四、哲学在管理中的影响作用 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企业是管理的最大主体。管理的核心问题体现在管理的过

领导力研习营: 思想、思考与思维的关系

我们常听到说“屁股决定脑袋”,你所处的位置决定你的思想,但小编觉得“脑袋更决定屁股”,你的思想决定着你的行为和你将走到的位置……元芳!怎么看? 说到思想,小编还有迷惑,我们平时说的思想、思考、思维都有什么区别呢? 问题这么多,还是赶紧开始今天的学习吧——《思想、思考与思维的关系》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做思维运动,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思考,或者说在思考的时候没有有意识的运用一些比较有用的有帮助的方法。 打开微信、微博,看到很多流行语,比如思想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比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有时候我们会做出很冲动的事情,这个就在一念之间,出现一念之间天堂地狱的区别;还有一个流行的帖子叫做: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说的是有的人很勤奋,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但他的工作经验呢?工作30年工作经验只有3年,很勤奋为什么水平不高,因为不会总结不会思考。 思维模式决定事业成败,没有比思考力对人生更重要的能力了。这些话都在强调什么?强调思维的重要,思考的重要。 思想、思考与思维的关系 我们看到这些词可能就迷惑了:思想、思考、思维都有什么区别呢,他们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大致上可能是一个密切相关的关系,但是我们可能没有更多的去思考。 1、秀才要不要去考试? 有一个秀才考举人,考了多少次都没有考上,这次又鼓足勇气去考试了,在临考试的前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他在旅店里面晚上休息做了一个梦,梦见在墙上种菜,下雨的时候打伞和自己心爱的姑娘背对背睡,他第二天醒来他就问这个客店的老板,他说我做这个梦感觉不太好,我要不要去考试,他就跑到这个旅店的外面找到一个解卦的,让这个解卦给他看一下,说我做了一个梦,你帮助我解析一下,这个解梦的人一听这个就说,墙上种菜,肯定就是白种,下雨打伞,这个就是白费劲,背对背睡觉,没戏,所以他就准备回到旅店收拾东西准备就要走了。这个旅店老板说你要考试了怎么又要走了,不考了?他就把算卦先生给他解梦的结果跟他说了,这个旅店老板又重新给他解释了一下:“墙上种菜是高种,这个是好兆头,下雨打伞是双保险,还有背对背睡,翻身的时候到了。你都考了那么多次没有考上,这次肯定没有问题。”他这一听信心百倍,考试考中了。 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也就是如何思维,有的人就是从否定的负面的消极的思维看的比较多一点,有的人看问题更多的是从乐观的积极的角度去看。 看同样的一件事情,因为你的看法影响你的情绪,进而影响了你的表现,秀才如果相信了算卦先生解梦的话,他发挥一定不好,最后一定是失败的,然后他就会认为算卦先生说的真准。 现在的疾病,世界统计最多的疾病,80%都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是怎么导致的,就是我们怎么想,可见思维与健康也是关系密切。 2、楚庄王是否可以攻打陈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要去攻打陈国,派侦探去提前侦查陈国的情况,侦探经过认真的侦查以后回来报告,说陈国城墙修的特别高,护城河也非常的深,而且这个国家积蓄的财富很多。这个时候要不要去攻打,楚国有两派不同的看法。我们知道如果城墙高,在冷兵器时代,攻城就会非常不容易;护城河又很深,这给攻城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积蓄的财物多,对方却可以打持久战,而楚国却不行,因为楚国要攻打是远程的奔袭。 大量的人不同意说不能打,有一个大臣就说了:攻城不易、渡河太难,持久不可行。这个说的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另外一个大臣却说,正因为如此,所以可以攻打:这个城墙高说明这个陈国用老百姓修城墙挖护城河用的很苦;以前说的一句话叫做“天下苦秦久矣”,就是说这个老百姓受的苦已经很多了,内心里面积蓄的怨气,这个时候外面的力量一攻打,内部的这些人肯定就不一定支持这个国家。国家积蓄的财物多,说明什么,说明老百姓被搜剐得厉害,那么这个时候去攻打很快就能拿下。楚庄王采取了第二种建议,就把陈国给灭了。 3、思想、情感、行为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党课讲稿(39页)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党课讲稿) 前言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1978年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对领导干部就提出一个要求,要懂得经济,经济学的精髓,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 在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又强调政治,所以领导干部也应该懂得政治。所谓的政治我的理解,就是运用公共权利整合公共资源,进行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利益。 那么十一届六中全会,我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把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和人的层面来加以考虑,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个集中体现,这就意味着对领导干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领导干部要学哲学,用哲学。哲学的智慧是武装头脑的,当一个领导干部需要一个有智慧的头脑,而有智慧的头脑,需要哲学来武装。哲学的精髓怎么理解的呢?那就是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全面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提供事物发展的价值导向。 我们领导干部的工作,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而这

五个方面都与哲学息息相关。 第一个方面,叫做把握与贯彻上级的意图。要把握上级的意图,这里面就需要透过现象来把握本质,因为上级的一些精神,一些思想,一些观点,它的精神实质如何理解呢?这里面有一个哲学的思维方式,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领导干部的第二项工作,做出科学的决策,按照邓小平的说法,领导干部一是拍板,二是用人,这个拍板的问题,就是科学决策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做出科学的决策,有一个前提,就是他面临着客观实际,做出科学判断。要对客观实际做出科学的判断,需要有一个哲学的方法,哲学的思维,那就是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问题。 领导干部第三项工作是选好用好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的选用问题,恐怕有一个前提,对你所选的对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判断。如何对你选的对象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呢?有一个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如何避免先入之见,尽量客观的来认识和把握你所选拔的对象,这里面就是个主观和客观关系的哲学问题。 领导干部做的第四项基本工作,有效实施科学管理。在今天,这个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对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有一个前提,那就对人性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把握,要科学把握人性,就离不开哲学的思维方式。 领导干部最后一项工作,服务群众利益,这涉及到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面的哲学问题,就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虽然我不是哲学专业的,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接触到了哲学。而在每次学习过后,都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人认识,让我的生活有了一些进步和变化。所以我来从个人经验谈谈哲学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对于我,是一个探讨人生意义的方法。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读哲学就是读哲人对人生的反思;是与哲学家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个人思想成长的过程,培养和修正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 曾经我以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哲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每个人(包括文盲)都有。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其他人的哲学吗? 在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非常肯定地说:非常有必要。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经常有意或者无意地被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左右着。例如:对待金钱,对待成功,对待失败。社会上有无数种方式,但并不是每一种都是恰当的。有些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自卑,然后自报自弃,最终被这个社会淘汰。但有些人则愈战愈勇,不仅仅成功地战胜了失败,还把失败当成了自己人生的一种财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具有良好的三观的。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都是在后天不断地打磨不断地变化才能健康成长的。我们若想要完善我们自己的三观,那么我们就需要参照,对比,我们希望有正确的三观来引导我们,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局限于自己的“哲学”,被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锁链束缚着,我们如何能够真正去反省、去思考?因此,哲学的意义或许就是在于提供个体之外的关于人生之反思的参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是其中很好的参照物。哲学讲的是道理,而往往很多人都对所谓大道理有着排斥心理,往往有人会抱着厌恶的情绪。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对普遍的真理充满的亵渎,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不注重道理中的真正含义,而是大多数时候当做调侃和强词夺理的凭借。所以我觉得我们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想的体系的,让一个健全的人格指引着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大学生,身体不够健康,心理更是处于不佳的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哲学,需要健全自己,强大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旺盛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哲学。具体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袭,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对生活的创造中。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辩证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知道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而只有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对人生而言,要辨证地看待人生。比如,眼下正处于大学第一年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

⒈ 马克思吸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是

⒈马克思吸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是() A 辩证法 B 唯物主义 C 价值论 D 阶级斗争 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实物性 C 结构性 D 可分性 ⒊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社会实践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科学发展观 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唯物论观点 ⒌人的存在方式是() A 时间 B 空间 C 实践 D 运动 ⒍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⒏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 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 肯定中包含否定 B 量变引起质变 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⒐阶级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 阶级斗争 B 改革 C 科学技术 D 社会精英 ⒑马克思认为,在生产关系中,()是最基本的关系,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B 家庭关系 C 政治关系 D 分配关系 ⒒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 商品和商品的对立 B 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C 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 D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立 ⒓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通过() A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B 改进劳动技术的结果 C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⒔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⒕某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为1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万元,可变资本2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是40万元,其利润率是() A 20% B 40% C 200% D 50% ⒖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具体劳动时间 ⒗()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A 劳动二重性 B 剩余价值学说

战略领导者应当具备的思维模式

战略领导者应当具备的思维模式 在回答“什么是经营智慧”的提问时,我曾经对许多企业业主强调:“智慧首先是不要让你的思维太多受到个人成长经历的左右!”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众多中国本土企业业主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个人成长历史的印痕(机会主义成功历史),在那里经验驱逐了“智慧”,并使为数众多的企业主陷入了单一经营性思维(商人思维)的泥沼。 单一经营性思维是毒性很强的思维模式,它极具诱惑力,并且受到“注重结果”外表的保护。中毒的症状自我不易察觉,运营中出现的任何问题经常被老板主观地归咎于组织人力资源匮乏,或转为责斥下属能力不足。 经营性思维不同于管理性思维,经营性思维的本质是反应性的,他的特征是策略主导。 靠一系列经营行为而创立了基业的企业主的主导思维模式一经被经营思维模式占据,他们的组织建设就开始滞后。因为此时企业领袖关注的只是外界每一变化带来的机遇或威胁,并且他们习惯于立即决策、采取行动,而且所有的行动都偏执于立竿见影的效果。组织的资源调动以及一切组织过程都是围绕着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以获取预期利润为目标的短期经营任务而展开。 这一切又体现并强化着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人际关系变得敏感,思考肤浅,弥漫于企业的是浮躁的投机性“能人文化”。因为整个组织被机会驱动,根本无暇,同时看来也没有必要对高度流动的业务去发展标准的流程(即使做出过努力也很快被不断的业务调整所粉碎)。每一笔业务的成功需要的是执行者个体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和临机处理能力(个体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与此相应,经营性思维还在社会上造就了一大批杂草丛生(毫无关联)的所谓企业集团,集团成员企业经常是一笔笔历史业务的遗骸。在这些遗骸上记录并将续写经营利润向无效资产转化的悲惨历史。 过去的国有企业多死于缺乏经营意识,而今天更多的民营企业正苦于缺乏管理。管理性思维的特征是,更多地关注于过程。管理性思维的本质是学习,但他并不排斥经营思维,他的基本信念是通过组织施行经营行为,组织才是经营行为的主体。于是管理性思维的特征更多表现为:如何建设强有力的组织,发展组织能力。为了改善组织的表现,职业经理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和热情,不断改善流程、提升运作标准、总结经验、发展人才。 管理与经营思维的融合构成了高效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模式(结果与过程并重)。作为这种融合的最重要结果之一,组织作出了定位选择:为了获取持续的经营绩效和成长力的积累,组织必须发展专业化的能力而不能为了驱利而无所不为。 导致经营思维与管理思维融合的外部动力来自企业创造价值过程日益复杂的趋势,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都将迫使组织选择专业化的道路。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将不再只是机遇或对机遇的敏锐洞察力。事实上机遇对(驾驭机遇的)组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领导干部学习哲学应当掌握哪些哲学思维方式

领导干部学习哲学应当掌握哪些哲学思维方式? 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是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一般而言,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是战略思维的根本,科学预见是战略运筹的前导,机遇意识是战略思维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要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必须加强哲学修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努力拓展知识面,用丰厚的知识积累作为战略思维的材料;崇尚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还要善于利用外脑。 党员领导干部要站在当代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精神,深入学习、全面阐释、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具体来说,其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11个方面: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对当今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人与人关系的恶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重大问题,学会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对人的主体性思想的解释来进行深入思考。二是学习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掌握具体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方法;正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之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三是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正确运用事物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这一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法则,正确认识矛盾、辩证地分析矛盾、有效地解决矛盾。四是学习认识论关于实践和认识相统一的观点,掌握提高主体认识与再认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努力做到“知”和“行”的统一。五是学习真理一元论的观点,掌握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途经和方法;提高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自觉性。六是学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观点,科学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力标准;深刻领会“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当今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内容及要求。七是学习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掌握分析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八是学习阶级、阶级矛盾的观点,掌握初级阶段以及现阶段阶级斗争特点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九是学习社会意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观点,掌握“四大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指导方针。十是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掌握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切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创新领导方式方法。最后,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身价值的观点,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狠下功夫,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看,党员领导干部学哲学、用哲学,理论联系实际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分析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比如,如何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短期内难以缩小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所引发的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食品、药品、生产等领域发生的安全事故问题等等。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的着眼点聚集到研究和解决这样的矛盾和问题上,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寻求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具体办法。 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力解决“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问题。正确的世界观,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

哲学与人生___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 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 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 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 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 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3.和谐: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 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4.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在。 5.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6.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7.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 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8.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 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

哲学思维的三大特性

2009年第5期 (总第184期) 学 习 与 探 索St udy &Explorati on N o .5,2009 Seria.l N o .184 哲学思维的三大特性 李德顺1 ,崔唯航 2 (1.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2249;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 要: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这三大特性表现于哲学上观察任何对象的视角和层次之中,也表现于哲学思考所使用的概念形式、哲学推理所追求的逻辑走向之中。哲学的抽象性是一种 形而上 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 无限 的抽象;哲学的抽象还是一种通过概念之间横向的逻辑关系来自我限定的抽象。批判性是哲学思维对命题和对象进行带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追问和澄清前提,是哲学批判最重要的方法。哲学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头不仅仅是 对外 的,即针对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时也是 对内 的,即针对批判着的思想自身。 关键词:哲学思维;哲学的抽象性;哲学的批判性;哲学的反思性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09)05-0082-06 收稿日期:2009-05-20 作者简介:李德顺(1945-),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崔唯航(1974-),男,山东菏泽人,哲学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哲学与其他学科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但在 说什么、怎么说 方面,却表现出很大不同。 说什么、怎么说 其实都取决于 怎么想 ,这意味着哲学拥有不同于其他各门科学的思维特性。概括地说,哲学思维所具有的最突出、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特性,是它高度自觉的抽象性、批判性、反思性。这三大特性表现于哲学观察任何对象的视角和层次之中,也表现于哲学思考所使用的概念形式、哲学推理所追求的逻辑走向等等之中。 一、哲学思维的抽象性 哲学的抽象性首先通过哲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表现出来,这一点已为人们所熟知。人们谈到哲学,首先想到的是抽象概念。哲学往往因为抽象而显得脱离实际、玄奥曲折、晦涩难懂。但在实际上,思维的抽象性不仅是哲学的特色之一,也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正是有了抽象,人的思维才能够超越现象走向本质,超越个别走向一般,超越特殊走向普遍,超越有限走向无限。 抽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一般而言,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抽象是从感性经验的具体事物中 抽 出来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东西,加以理性的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得到一个超越了个体形象的认识或结论。应当 说,这种抽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也会用到。比如, 水果 是从苹果、梨、草莓、桃子等中抽象出来的; 蔬菜 是从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中抽象出来的; 人 是从地球上东西南北、古往今来、不同种族的个人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的意义,在于人们依次超越对象的个别属性和表面现象,越来越深入地把握某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和共同本质。不难理解,如果没有抽象就没有人类的概念语言,就不能进行人与人之间在共同的概念基础上进行对话、交流和实践。抽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形式。 但日常的概念和抽象还不代表哲学意义上的抽象。一般说来,日常抽象乃是程度比较低的抽象,哲学抽象则是最高程度的抽象。举例来说,我们可以从黄瓜、西红柿等中抽象出蔬菜;再从蔬菜、水果等中抽象出植物;再从植物、动物等中抽象出生物!!以此类推。而最后达到的 物质 、 存在 等概念,才是哲学所特有的抽象。那么哲学的抽象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呢? 以 物质 、 存在 等概念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哲学的抽象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性: 1.哲学的抽象是一种 形而上 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 无限 的抽象。这一点表现在它对经验的超越性之中。我们知道,日常抽象的每一步都受到经验事物的限制:从黄瓜抽象到蔬菜,必然要以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一切具体蔬菜的种类为基础;从蔬菜抽象到植物,则必然要以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一切具体植物的种类为基础!!以此类推下去,在达 ? 82?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韩庆祥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1978年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对领导干部就提出一个要求,要懂得经济,经济学的精髓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强调讲政治,所以领导干部也应该懂得政治。所谓的政治,我的理解就是运用公共权力整合公共资源,进行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利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把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和人级层面上来加以考虑。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发展论的集中体现,这就意味着对领导干部又提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领导干部要学哲学、用哲学,哲学的智慧是武装头脑的。当局的领导干部需要一个有智慧的头脑,而有智慧的头脑是用哲学来武装的。哲学的精髓怎么来理解呢?那就是运用辩证思维方式解释事物的内在矛盾,全面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提供事物发展的价值导向。 我们领导干部的工作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都与哲学息息相关。 第一个方面,把握与贯彻上级的意图。要把握上级的意图,这里边就需要通过现象来把握本质,因为上级的一些精神、一些思想、一些观点精神实质如何理解,这里边有一个哲学的思维方式,透过现象把握

本质。 领导干部的第二项工作,做出科学的决策。按照邓小平的说法,领导干部一是拍板,二是用人。这个拍板的问题,就是科学决策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做出科学的决策,有一个前提,就是他面临的客观实际要做出科学的判断。要对客观实际做出科学的判断,需要一个哲学的方法、哲学的思维,那就是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统一的问题。 领导干部的第三项工作,选好用好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的选用问题,恐怕有一个前提,要对所选的对象有一个科学的判断。那么如何对所选的对象有一个科学的判断,这里边有一个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如何避免先入之见,尽量客观的来认识和把握你所选拔的对象,这就是主观和客观的一个哲学关系的问题。 领导干部的第四项工作,有效实施科学管理。在今天,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对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有一个前提,那就要对人性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把握,要科学把握人性,就离不开哲学的思维方式。领导干部最后一项工作,服务群众利益。这是一道上下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边的哲学问题就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问题,所以领导干部要处理好自己所面临的各项工作,一点儿也离不开哲学。所以在这里,我就觉得哲学虽无小用,但有大用;哲学虽无浅用,但有深用;哲学虽无近用,但有远用。所以领导干部学哲学、用哲学,我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哲学就是看待和分析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将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领导干部的各项工作当中,那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哲学思维对人生的影响 虽然我不是哲学专业的,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接触到了哲学。而在每次学习过后,都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人认识,让我的生活有了一些进步和变化。所以我来从个人经验谈谈哲学对人生的影响。 哲学对于我,是一个探讨人生意义的方法。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读哲学就是读哲人对人生的反思;是与哲学家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个人思想成长的过程,培养和修正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 曾经我以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哲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每个人(包括文盲)都有。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其他人的哲学吗 在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非常肯定地说:非常有必要。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经常有意或者无意地被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左右着。例如:对待金钱,对待成功,对待失败。社会上有无数种方式,但并不是每一种都是恰当的。有些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自卑,然后自报自弃,最终被这个社会淘汰。但有些人则愈战愈勇,不仅仅成功地战胜了失败,还把失败当成了自己人生的一种财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具有良好的三观的。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都是在后天不断地打磨不断地变化才能健康成长的。我们若想要完善我们自己的三观,那么我们就需要参照,对比,我们希望有正确的三观来引导我们,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局限于自己的“哲学”,被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锁链束缚着,我们如何能够真正去反省、去思考因此,哲学的意义或许就是在于提供个体之外的关于人生之反思的参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便是其中很好的参照物。哲学讲的是道理,而往往很多人都对所谓大道理有着排斥心理,往往有人会抱着厌恶的情绪。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对普遍的真理充满的亵渎,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不注重道理中的真正含义,而是大多数时候当做调侃和强词夺理的凭借。所以我觉得我们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想的体系的,让一个健全的人格指引着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大学生,身体不够健康,心理更是处于不佳的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哲学,需要健全自己,强大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旺盛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哲学。具体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袭,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对生活的创造中。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辩证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知道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而只有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对人生而言,要辨证地看待人生。比如,眼下正处于大学第一年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如此说来,生活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论述类文本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邰昌宝-领导力思维导图

邰昌宝-领导力思维导图 名师简介 清华大学——中旭商学院(中旭文化网)高级讲师 企业管理硕士 资深零售连锁渠道经营专家 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培训师 擅长领域 销售管理、渠道管理、营销体系、市场营销 人物经历 十余年零售、连锁、渠道管理经验。十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探索适合于中国零售/连锁业的发展之道,根据中国终端零售的发展现状,定制出一套实战、实效、实用的终端零售管理系列课程。 1998年南下广州创业,99年就职于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某通信集团公司-广东分公司,从店长基层职位做起, 升任大区经理、总监等职;后专职鞋业某巨头鞋业公司担任市场部经理、市场总监; 2005年从巨头鞋业公司辞职创业,历任负责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邰老师深谙产品连锁经营之道,从产品渠道体系规划到店面管理经营,从渠道策划到市场推广,积累10年的渠道连锁经营宝贵经验

“首创中国零售业黄埔军校——赢在终端系列课程”,2009年先后荣获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培训师、全球华人500强培训讲师等荣誉 名师文章 ·店面视觉营销 ·员工激励与奖励 ·服装店库存管理策略 主讲课程 渠道管理课程: 《销售渠道管理十一式》 《打造一流经销商》 《经销商管理之道》 《大客户销售与管理》 《新品上市运营管理策略》 店面营运管理: 《门面成功经营的十把金钥匙》 《店长实战技能》 《店面督导训练营》 员工必修课程: 《从业精神塑造》 《门面成功销售》

《成功销售秘诀》 《全员自我管理》 内训课程 《全能督导训练营》 《领导力思维导图》 《店长实战技能》 《职场情绪控制与压力管理内训》 《新进员工企业归属感培训内训》 《从业精神塑造内训》 《职业生涯规划内训》 课程简介 《打造一流经销商》 课程大纲 第一讲:经销商的发展战略 1. 早期的经销商经营特点 2. 目前中国市场分析 3. 现代经销商经营运作模式 4. 经销商未来发展方向 脑力激荡: 1. 制造商向下游抢建自己的终端经销商应该怎么办?

思维的层次和境界

思维的层次和境界 2016-01-24 18:59 梁漱溟(1893-1988)先生说孔子“自己对自己有办法”,“毕生致 力于让自己的生活顺适通达,嘹亮清楚”。 梁先生自己的一生,正是“嘹亮清楚”的一生,是真正堪称“勇敢者”的一生。与梁漱溟先生大约同时代的郭沫若和冯友兰,都是大才子,大学问家。就才气、学问讲,与梁先生难分伯仲。但是,郭、冯二人

都在历史上留下了遗憾,就审辩式思维而言,都有可议之处。相比之下,梁先生确实活得“顺适通达”。 1953年9月,梁先生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7次会议上,“为农民请命”,就农村问题,与毛泽东主席激烈冲突。 1974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高潮中,梁先生在全国政协会议上 公开反对批孔,并公开为刘少奇、彭德怀辩护。当受到围攻时,他傲然抛出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这是梁漱溟先生1928年应邀在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演讲的部分内容。世界上的学问,在深层其实是相通的。不同的思考者往往是异途同归,异曲同工。《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生前正式出版的唯一的一本学术著作。这本书共7章,这句话是作为全书结论的第7章中仅有的一句话。梁漱溟先生在这次演讲中说:“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哲学问题的解决每存于个人主观,不能与人以共见。古人早都解决,而后人只能从头追问”。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讲:“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天道》)智者们的言说何其相似呀。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掌握一些特定的知识,不是那些可以很容易通过移动互联借助“百度”、谷歌等工具搜索到的特定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在世界快速变化的21世纪,审辩式思维是最重要的核 心职业胜任力和职业竞争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