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与光武帝刘秀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光武帝刘秀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光武帝刘秀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光武帝刘秀有关的成语典故

第一节乐此不疲

1.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

2.原文: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3.译文:(光武帝)经常带领公卿、郎、将讲论经学道理,半夜才休息。皇太子见光武帝长期这么辛苦,从不懈怠,怕他累坏了身体,就找个机会劝他说:陛下您有大禹和商汤的圣明,但没有黄帝和老子的修身养性的福分,愿您能保养好精神,悠闲自得,求得安宁。光武帝说:我自己乐意这样,不知道疲惫啊!

4.释义: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见《现代汉语词典》)。

5.简评:乐此不疲,是一代名君勤政为民的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把繁杂、辛苦的工作当成快乐的事情来做,只有这样,才会不知疲倦,乐在其中,发自内心、心甘情愿地去承担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只有这样,才会视苦为乐,化苦为乐,以苦为乐。光武帝的“夜分乃寐、乐此不疲”,是建立在主观能动基础之上的高度自觉,是对江山社稷极其负责任的真实感情流露。但愿吾辈现代人都能如光武。

第二节手不释卷

1.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引注《江表传》。

2.原文: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3.译文:(孙权教育吕蒙)说:“光武帝戎马倥偬,日理万机,承担着繁重的军务,但他依然坚持读书,手不离书卷。”

4.释义:释:放下;卷:书本。手中的书总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奋好学(见《六用成语词典》),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下同)。

5.简评:光武“当兵马之务”,日理万机,仍“手不释卷”,况我等闲人乎?理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吕蒙出身行伍,但他能接受孙权的提醒,并立即付诸行动,发奋读书,努力学习,不久就大见成效,以至于过去看不起他的人见到他时惊呼: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读书的力量就是这么巨大。手不释卷,是一种学习劲头,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手不释卷,可以优化个人形象,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吕蒙就是例子;手不释卷,可以务实工作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光武就是例子。

第三节有志者事竟成(落落难舍)

1.出处:《后汉书·耿弇列传》。

2.原文:后数日,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舍,有志者事竟成!”

3.译文:几天以后,光武帝到达临淄亲自犒劳三军,召集群臣相会。光武帝对耿弇说:“过去韩信(西汉时刘邦的大将军)攻破历下城开创了基业,今天耿将军你攻下祝阿城而扬立功名。……古今之事,正好都发生在齐地的西部,你的功劳完全可以与韩信相提并论。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投降的敌人,将军你却是独自战胜强大的敌人,你建立功劳比韩信更难呀。……耿将军你此前在南阳时提出收服河北、山东的大计,我常常以为力量达不到而不敢想,感到难以完成。现在都做到了,可见是只要有志气,再难的事都办得成啊!”

4.释义:竟:终于。指意志坚定的人,终究会把事情做成功(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有志者事竟成。在庆功会上,光武帝指着耿弇,现身说法,以其亲身经历,教育三军,教育群臣,其实也是在教育我等后人:只要有志气,再难的事情都可以办得成;只要有志气,心中的理想就可以成为现实。是啊,耿弇在舂陵提出平定河北的计划,虽然当是光武帝因没有十足的成功把握而不敢奢望,但这一计划符合光武帝平定天下的理想,是光武帝统一

中国的必得之“志”。经过艰苦征战,这个计划终于实现了。后来,在十年统一战争的进程中,这个“志”一直指引着光武帝,激励着光武帝。光武帝用自己的成功,印证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一伟大结论,又用这一结论引导和激励了无数的后来人。光武真名君也!

第四节得陇望蜀

1.出处:《后汉书·岑彭列传》。

2.原文:敕彭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发一兵,头须为白。”

3.译文:(光武帝)给岑彭写信嘱咐他说:如果西城、上邦两城攻下来,就应挥师南下,攻击蜀地的公孙述。人苦于不知满足,既然已经平定了陇地,就要再考虑平定蜀地。每发一兵一卒,挥师征战,都让我头发多白几根。

4.释义:陇:古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中、东部一带;蜀:古地名,在今四川省中西部地区。古义指敢于进取,既得到了陇地,就要再争取到巴蜀。今义是贬义,指得到了一处,还想再得一处。比喻贪得无厌(《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光武帝运筹惟幄,超前谋划,在即将平定陇地时,提前就对平定蜀地进行了思考和部署。得陇望蜀,苦不知足,光武帝靠着这个劲头,按照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的战略策略,得赤眉,望秦丰;得渔阳,望齐地;得关东,望西陇,最后逐个扫平了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了全中国。得陇望蜀,体现了光武帝一生不断进取、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体现了光武帝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顽强意志,更体现了光武帝敢于胜利、统一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节推心置腹

1.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

2.原文: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东南来,与铜马馀众合,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

3.译文:接受铜马军投降还没有完成,高湖、重连的军队又从东南而来,与铜马残兵合在一处。光武帝与他们大战与蒲阳,全部打败并降服了他们,封他们的将领为列侯。但投降的将领还不放心,光武帝知道他们的担心,命令其各自回营带兵,自己乘轻骑巡视他们的部队。投降的将士相互说:萧王(刘秀)以赤诚之心对待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为他卖命呢?于是投降的将士都死心塌地地归服了光武帝。

4.释义:推:推移。置:安放。把真心交给别人。比喻以真心待人(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得人心者得天下。光武帝如此推心置腹对待铜马降兵降将,其“敢不投死乎”。后来,光武帝又如此推心置腹地对待天下百姓,于是,“光武中兴”乃成。可见,无论为臣,为君,只要与人交真心,讲实意,才能赢得别人真心实意的回报,获得“由是皆服”的理想效果。

第六节置之度外

1.出处:《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

2.原文:六年,关东悉平。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因数腾书陇、蜀,告知福祸。

3.译文: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关东地区已经全部平定。光武帝深深感到战争带给国家和人民的痛苦,不想再轻易打仗。因为陇地的隗嚣送他的儿子但洛阳当人质,蜀地的公孙述远在边陲,光武帝就对各位将领说:“暂且将这两个小子放在考虑之外吧。”于是,多次发出书信到陇地和蜀地给隗嚣和公孙述,(以国家统一)晓之利害,告诉他们怎么做是福,怎么做是祸。

4.释义:度:考虑,打算。把它放在考虑、计度之外。形容不放在心上(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把远处的强敌“置之度外”,符合光武帝制定的统一战争“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的战略。而这,只是暂时的策略性安排,不会影响、反而会大大促进统一国家的整体部署。把

暂时的困难“置之度外”,既是不怕困难的决心之所在,更是克服困难的信心之所在。只要我们把一切困难、一切私心杂念“置之度外”,什么事情都做得好。

第七节马革裹尸

1.出处:《后汉书·马援列传》。

2.原文: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据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

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日:“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3.译文:马援(对孟冀)说:“现在匈奴、乌桓还盘踞在我们的北方,我要求带兵攻击他们。好男儿理应战死在边疆沙场,用岛革裹其尸体还葬家乡,怎么能够躺在床上享受子女的照顾呢?”孟冀说:“我觉得英雄烈士,就应该是这样啊!”

4.释义:革:皮革;裹:包裹。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大无畏气概(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马革裹尸,尽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忠臣遇到名君,拼死卖命冲锋陷阵,精神可嘉。岛援以大无畏精神,征战沙场,留下来的,是对后世的铮铮誓言和励志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外来敌人始终不能征服中华民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一大批偶红马援这样的英雄壮士。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可以舍生忘死,他们为了保民安疆可以马革裹尸。无数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英勇牺牲的英雄是这样,千万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埋尸异国他乡的英雄更是这样。

第八节糟糠之妻

出处:《后汉书·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2.原文: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主日:“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日“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日“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日:“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日“事不谐矣。

3.译文:当时光武帝姐姐湖阳公主新近死了丈夫,她对光武帝说:“宋弘容貌威严,品德高尚,大臣们都赶不上他。”光武帝说:“那我就试探一下他的态度。”光武帝就召见宋弘,让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边,光武帝对宋弘说:“我听有谚语说人显贵了就要换朋友,富足了就要换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严肃地对光武帝说:“臣下听说贫贱时交的朋友不能忘记,一起吃糠咽菜的妻子不能离弃”光武帝对湖阳公主说:“这个事(指撮合婚姻)搞不成了呀。

4.释义:糟糠:酒糟和米糠。贫贱时共食糟糠之妻,指共患难的妻子(见《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下同

5.简评:“糟糠之妻不下堂”,反映了宋弘对爱情的忠贞,印证了“宋公”确实“盛容德器,群臣莫及”,宋弘为何能这样,因为光

武帝对阴丽华的真爱,已为他作出了榜样。

上行下效,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宋弘能这么严肃地对待爱妻和爱情,所以宋弘才不怕得罪光武帝,人人尚能如此,我们现代文明人就更应懂得“老婆还是自己的好”这个朴素的道理,珍情“贫贱之知”,珍惜“糟糠之妻

第九节披荆斩棘

1,出处:《后汉书·冯岑贸列传》。

2.原文:引见,帝谓公卿日“是吾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既罢,使中黄门赐以珍宝、衣服、钱帛。诏曰“仓卒无蒌亭豆粥,滹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

3.译文:在引见冯异时,光武帝对众大臣说:“这是我起兵时的主簿(官名,负责主管文书、印章等),为我扫除荆棘,平定关中。”

说罢,指使中黄门(官名,负责宫廷赏赐等事务)赏赐冯异珍宝、衣服和银钱、绵帛。并下诏说:“在仓卒逃跑时,你在无蒌亭给我送

来豆粥、在滹沱河给我送来麦饭,你的深情厚意,长久没有报答呀。”

4.释义:披:劈开;荆、棘:丛生的多刺植物。比喻开创事业或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艰苦奋斗(见《中国成语大辞典》)。

5.简评:披荆斩棘,不畏艰险。有了这样的忠臣,这样的开拓精神,光武何愁不“中兴”,天下何愁不太平!光武帝也牢牢记住邓些在艰难岁月中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那些与自己同生死共患难的人,耶些为反莽复汉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光武帝始终不忘冯异当年在他饥寒交迫时送来的砭粥和麦饭,这就是感恩,,而只要皇帝知道感恩,就一定会感动更多的臣子为其送以粥、表饭,就一定会感召更多的臣子为其“披荆斩棘,定关中”。

第十节郁郁葱葱

1、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王充《论衡·吉验》。

2.原文: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日:“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及始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秀当为天子。

3.译文:其后,看地气的先生苏伯阿作为王莽的使者到了南阳,远远望见舂陵城郭,感叹道:“地气太好了,到处草木茂盛呀!”等到光武帝起兵后回到舂陵,远望村舍以南,一片红光照亮天际,不一会儿又不见了。当初,道士西门君惠、宗卿师李守等人都说刘秀应当作皇帝。释义: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比喻繁盛美好的景象(见《中国成语大辞典》)。

简评:古舂陵:‘郁郁葱葱”,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今帝乡“郁郁葱葱”,是龙飞白水,再创辉煌的地方。让我们倍加努力,开

创前无古人、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后人的事业。再者,从郁郁葱葱我们可以感知,我们的先人,自古就有以绿壮气的习惯。在生态环境急

剧恶化的今天,我辈更应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碧水蓝天守护好,把郁郁葱葱的繁盛美好的景象传给我们的后代子孙。

第十一节疾风知劲草

1.出处:《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2.原文: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过颍阳,……霸从至洛阳。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3.译文:等到光武帝担任司隶校尉,经过颍阳县时,……王霸跟随他到了洛阳。等光武帝担任大司马让王霸担任功曹令史,一起到黄河以北地区去(镇慰州县)。当时跟随主霸的宾客有数十人,后来因为处境艰难,都慢慢都离去了。光武帝对王霸说:“颍川跟从我的人都走了,只有你独自留了下来。继续努力吧,大风刮来才知道谁是强劲的草啊。

4.释义:疾风:迅急的风。只有经过大风的吹迫,才看得出坚韧的草挺立不倒。比喻危难时才显出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见《中国成语大辞典》)。

5.简评:河北时期,是光武帝创业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最能考验忠臣良将的时期。’当时,光武帝有名无权,兵少将缺,前途不说是

绝对无望,起码是比较渺茫。因此,跟随他的人,陆陆续续跑掉了不少。而王霸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光武帝开创东汉帝国的得力干将。这

留给后人启示是深刻的;其一,只有经得住血与火的洗礼,受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炼,人才能愈加坚强,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其二,

只有经过大浪淘沙,才能选得到真金,只有经得起艰苦考验的人,才是真人才、真忠臣。

第十二节严阵以待

1、出处:《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

2.原文:赤眉余众东向宜阳。(建武三年正月)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赤眉忽遇大军,震惊不知所谓,……丙午,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

3.译文:赤眉军剩余的人向东边的宜阳逃跑。(建武三年正月) 甲辰日,光武帝亲自率领六军,摆好阵势,等着赤眉军到来。赤眉军

突然遇到光武大军,惊吓得不知所措,……丙午日,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三十多人袒露上身投降,献上所得的传国的玉玺和绶带。

4.释义:严阵;整齐严肃的阵势;待:等待。摆开阵势,以待来犯。比喻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收服赤眉军,是光武东汉政权统一中国的第一次大战役,事关开局顺利的部署,牵动着全国成功的大局。对这个关健的时空节点,光武帝当然会卜分重视,当然会“亲勒六军”、“严阵以待”。这是光武帝勤于政事在军事上的表现,更是他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战略思维在崤底之战中的具体运用。待,就是等待,光武帝以其御驾亲征的气势,等待若收服赤眉军的出师大捷;侍,就是期待,光武帝以其坚定的意志力,期待着国家的统一和东汉王朝的昌盛。

第十三节日复一日

1.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

2.原文:父老前叩头言:“皇考居此日久,陛下识知寺舍,每来辄加厚恩,愿赐复十年。”帝曰:“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3.译文:(建武十九年秋九月)南顿县的父老乡亲上前给光武帝叩头说:“皇父(指刘秀父亲刘钦)在南顿担任县令时间很久,陛下您熟悉县府官舍的一草一木,每次您一来就给我们丰厚的恩赐,我们请求您赏赐减免南顿十年的赋税。”光武帝说:“我担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常常害怕不能胜任,一天接着一天地尽职尽责,哪里敢这么远地期许十年的事情呢?”

4.释义:过了一天又一天。形容日子久,时间长(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皇帝驾临,三生有幸。因此,古书上记载皇帝到什么地方去,总要加上一个“幸”字。南顿县的父老乡亲,抓住千载难逢的时机,叩头请求光武帝将免税一年改为免税十年,这本是人之常情。可光武帝就是不答应。光武帝是怕自己说了不算数吗?不是,是他怕自己身为皇帝,一言九鼎,说了太算数了:皇帝轻轻的一句话,国家在一个县十年的税收就不见了。这是光武帝吝啬吗?不是,是他“常恐不任”、“安敢远期”地对国家权力的极度敬畏;这是光武帝的客气吗?也不是,是他“天下重器”、“日复一日”地对国家前途的高度负责。日复一日地尽职尽责,日复一日地心存敬畏,如果我辈都能像光武帝一样,则“中华梦”的实现焉有不快哉!

第十四节敝帚千金(敝帚自珍)

1.出处《东观汉记.世祖光武皇帝》。

2.原文:(吴汉)纵兵大掠,举火燔烧。上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尚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尚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仰望天,俯视地,观于放麂啜羹之义,二者孰仁矣?失斩将吊民之义。”

3.译文:(吴汉)放纵士兵抢劫,放火烧毁宫殿民房。光武帝听说后,下诏怒斥吴汉及副将刘尚:“全城已经投降,老人孩子,数以万计,一旦纵兵烧杀百姓,听了就让人心酸流泪。家里有把破扫帚,也是千金难买。刘尚你是刘氏宗室的子孙,更应该知道自己的职责,难道也忍心这样干吗?抬头望天,低头看地,扪心自问,捉住小鹿放归山林与喝用自己儿子的肉熬的羹汤,两者中哪个更仁慈呢?你们实在不理解斩杀将军而怜悯百姓的真正含义呀。”

4.释义:敝帚:破扫帚。谓自己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比喻对自己东西的珍视和爱惜(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吴汉在攻下成都后,“纵兵大掠,举火燔烧。”一把火,烧焦了公孙述的宫殿;一把火,也烧碎了光武帝的心。因为光武帝要实施的是“柔治天下”,光武帝的要求是“天地之性人为贵。”而你吴汉“纵兵大掠”是什么?是暴虐;你吴汉“举火燔烧”是什么?是残忍。

可以想见,光武帝斥责吴汉、刘尚的诏书,是含着眼泪写的:“闻之可为酸鼻”,是对臣民损失的顿足捶胸、痛心疾首;是带着深情写的:“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何况“婴儿老母,口以万数”!

鼓旗相当(旗鼓相当)

1.出处:《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

2.原文:帝报以手写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今关东寇贼,往往屯聚,志务广远,

多所不暇,未能观兵成都,与子阳角力。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倘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3.译文:光武帝亲自回信给隗嚣说:“我仰慕你的品德和道义,很想结交你这个朋友。……

现在关东地区的贼寇,经常聚集在一起,而且志向远大。因此,我没有闲暇,顾不上出兵成都,与公孙一决高下。如果公孙述的军队打到汉中和三辅地区,我愿意依靠你隗嚣将军的兵马,与公孙述形成不相上下之势。倘若你肯像我以上说的那样做,承蒙上天的赐福,那就是(打败公孙述而统一天下)仁人志士计算功劳、分封土地的时候到了。”

4.释义:鼓旗:古时候作战以鼓、旗号令进军、退军,后喻作战的军队。比喻双方势均力

敌,不分上下(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为了贯彻统一中国由近及远的战略方针,对盘踞在蜀地的公孙述和陇地的隗嚣,

光武帝采取了暂时“置之度外”的措施。而且具体到公孙述和隗嚣,光武帝又采取不同的办法。公孙述,已自己为帝,对其当然是孤立和内部瓦解的办法;对于隗嚣,因其接受了东汉政府“征西大将军”的封号,光武帝就极力想通过说服的办法,予以笼络。光武帝在给隗嚣的信中,不仅对他有重要性的肯定和归依朝廷的赞扬,而且有对他明白利害关系、支持统一战争的渴望,甚至有“计功割地”的许诺,可谓诚实、诚恳、诚邀。

只可惜隗嚣认不清天下形式,盲目跟随公孙述,以区区两郡妄想与大汉王朝“鼓旗相当”,最后只落得人亡城破的下场。

第十六举足轻重三足鼎立

1.出处:《后汉书.窦融列传》

2.原文:先是,帝闻河西完富,地接陇、蜀,常欲招之以逼嚣、述……赐融玺书曰:“……长史所奉书献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以此言之,欲相厚岂有量哉……王者迭兴,千载一会……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天下未并,吾与尔绝域,非相吞之国……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自适己事而已。今以黄金两百斤赐将军,便宜辄言。”因授融为凉州牧。

《后汉书.窦融列传》

先是,帝闻河西完富,地接陇、蜀,常欲招之以逼嚣、述……赐融玺书曰:“……长史所奉书献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以此言之,欲相厚岂有量哉……王者迭兴,千载一会……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天下未并,吾与尔绝域,非相吞之国……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自适己事而已。今以黄金两百斤赐将军,便宜辄言。”因授融为凉州牧。

3,译文:之前,光武帝听说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一带)疆土完整,民众富足,加上与甘肃、四川接壤,就常常想招服河西的将军窦融以逼迫隗嚣和公孙述……光武帝赐给窦融盖有皇帝印玺的文书说:“……你派的长史刘钧奉上的文书和良马,都已收到,我深深感受到你的深情厚谊。目前,益州有公孙述,天水有隗嚣将军,如果公孙述与汉朝互相攻击,那么胜负的主动权就在你窦将军。你举起脚来或站在左边、或站在右边,就可决定左右两边的轻重。如果这样说的话,我看重你,哪里还有限量呀……帝王更迭与兴起,是千年难得一遇的……要想在三分天下之时,鼎立自己,是采取连横,还是采取合纵的策略,也请你及时做出决断。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我大汉朝又与你相距遥远,并不是吞并你的国家……帝王

可以分封土地,但绝不能分裂民众,采取哪种办法好,就是看哪种办法更适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罢了。现在赏赐给将军黄金两百斤,你认为哪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需要做,就提出要求吧。”于是,授予窦融凉州牧的官职。

4.释义:谓只要抬起脚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比喻其实力强大,地位十分重要,足以左右局势(见《中国成语大辞典》)。

5.简评:在处理陇、蜀事务时,光武帝遇到了公孙述的反叛和隗嚣的首鼠两端。为了统一大业,光武帝想到了远在河西地区拥有酒泉、金城、张掖、敦煌、武威五郡的窦融,就给她写了这封言辞恳切的信。信中光武帝十分可观地分析了三足鼎立的天下大势,非常客气地指出了窦融“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当然,光武帝在向窦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同时,也十分严肃地指出了“王者有分土,无分民”、即国家绝对不能分裂的底线,提醒和告诫窦融认清形势,多为国家统一作贡献。可喜的是,窦融没有像隗嚣那样见利忘义,背弃国家,而是义无反顾地“心欲向东”,归服朝廷,顺天应时,为东汉王朝统一西北、进而统一全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真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十七克己奉公

《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绔,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及卒,愍悼之尤甚。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架素服临之,望哭哀恸……其后会朝,帝每叹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乎!”遵之见思若此。

克己奉公

1.出处:《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2.原文: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为绔,布被,夫

人赏不加缘,帝以是重焉。及卒,愍掉之尤甚。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其后会朝,帝每叹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乎!”遵之见思若此。

3.译文:征虏大将军祭遵廉洁俭约,为人小心谨慎,严格约束自己,而以公事为重。得到

奖励赏赐总是全部分给手下的士兵。家里没有自己的私有财产,身上穿的是熟牛皮做成的套裤,盖的是布做的被子,夫人的衣服也不加彩色的边条装饰,光武帝因此很看重祭遵。祭遵去世,光武帝哀悼之情尤其沉痛。祭遵的遗体到达河南县时,光武帝命令文武百官先期到达丧礼地迎候;光武帝衣穿白色丧服亲临葬礼,望着祭遵的灵柩失声痛哭。……这以后每每朝会,光武帝经常感叹:“怎么能再得到像征虏将军祭遵这样克己奉公、以国事为重的忠臣呢?”祭遵让光武帝怀念竟到了如此地步!

4.释义: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奉行公事,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

为公(《中国成语大辞典》)。

5.简评:祭遵去世,光武帝不仅令“百官先会丧所”,而且亲往吊唁;不仅“愍掉尤甚”,而

且身着丧服,失声痛哭。在光武帝去世之前死的文臣武将,不止祭遵一人。而光武帝这样厚待的,仅祭遵一人,为什么?光武帝是肯定祭遵的战功吗?是的,这只是其一也。

更重要的,是光武帝对“廉约小心,家无私财”的祭遵精神的充分肯定,是光武帝对“克己奉公、忧国奉公”之臣的高度赞扬。光武帝就是要通过厚爱忠臣的方式,引导更多的从政者见贤思齐,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忧国奉公之臣”;就是要通过褒奖高尚品德的仪式,教化臣民积极向上,造就一代“克己奉公”的社会风气。

第十八节秋毫无犯

1.出处:《后汉书.冯岑贾列传》。

2.原文: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整齐,秋毫无犯,邛谷王任贵闻彭威信,数千里遣

使迎降。会彭已薨,帝尽以任贵所献赐彭妻子,谥曰壮候。蜀人怜之,为立庙武阳,岁

时祠焉。

3.译文:岑彭率先攻破荆门,长驱而入,直达武阳。在进军过程中,岑彭治军严格,军容整齐,对老百姓没有一丝一毫的侵犯。邛谷王任贵听说岑彭的威名和信义,不远数千里赶来向岑彭投降。正赶上岑彭为公孙述的刺客杀害,光武帝就把任贵所奉献的礼物赏赐给岑彭的妻子和孩子,并追封岑彭为壮侯。蜀地的老百姓怜爱岑彭,就在武阳为他建立了庙宇,每年按时祭祀他。

4.释义:秋毫,鸟兽到秋天就生出来的绒毛,喻微小。一丝一毫的东西也不侵犯。形容军纪严明,不触犯人民的利益(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秋毫无犯”是对岑彭治军严明的高度评价。对军队而言,“持军整齐,秋毫无犯”,就是战斗力,敌人闻风而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对百姓而言,“持军整齐,秋毫无犯”就是凝聚力,人民望风而归,积极响应。这样的将领,光武帝喜欢,通过赏赐和封侯,大加褒扬;这样的将领,人民大众欢迎,死后蜀地百姓“怜之”、还“岁时祠焉”,树碑立传,永远铭记。这是大众对优秀将领的最好奠念,这是国人对“秋毫无犯”纪律铁规的由衷敬仰。

第十九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出处:《后汉书.冯岑贾列传》。

2.原文:三年春,遣使者即拜异为征西大将军。......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余人。禹得脱归宜阳,异弃马步走上回谿坂,与麾下数人归营。......追击,大破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余众尚十余万,东走宜阳降。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谿,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3.译文: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光武帝派遣使者拜封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在与赤眉军作战时)冯异认为士兵饥饿疲倦,需要暂时休战。而邓禹不听,接着再战,为赤眉军所败,死伤了三千多人。邓禹得以逃脱回到宜阳,冯异丢下战马步行与部下数人回到回谿军营。......冯异指挥部队追击,大破赤眉军于崤底,降服了八万多人。剩余的赤眉军还有十多万人,向东逃往宜阳也投降了。光武帝修玺书慰问冯异说:“赤眉军被打败,你和将士辛苦了。开始虽然你折翅回谿,打的不顺利,但最终能够振翅高飞于黾池,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虽然失败了,但在太阳快落到桑树和榆树的顶上时却收获丰厚。’朝廷正准备论功行赏,以答谢你的丰功伟勋。”

4.释义:东隅:太阳升起的地方,指早晨。桑榆:两种树名,傍晚落日的余晖挂在桑树和榆树的树梢上,指黄昏。早晨失去的,晚上再收回,比喻开始时失利或遭失败,后来可以得到补偿或取得胜利(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失和得,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指挥打仗也是一样,有胜利有失败,正所谓“没有常胜将军”。“大树将军”冯异英勇善战,但由于邓禹不听他的建议,致使与赤眉军的战斗开局不利。在冯异的坚持和努力下,战斗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当开局不顺时,光武帝容忍他们“失之东隅”,给了他们争取胜利的机会;当他们“收之桑榆”时,光武帝又“方论功赏,以答大勋”。正是这份宽容,这份赏罚分明,才激励了将士,才有了“收之桑榆”的动力和效果。

第二十节狂奴故态

1.出处:《后汉书.逸民列传》。

2.原文: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兆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三反而后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其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而不应,良久,乃张

目熟视,曰“......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3.译文: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是会稽余兆县人氏。少年时名声响亮,与光武帝同过学。光武帝即位后,他改名变姓,隐匿起来,不见光武帝。光武帝想到他的贤明,下令画出他的相貌四处寻找。......(发现之后)使者三番五次拜请,他才来到皇宫。......司徒侯霸与严光是故交,派人送信给他。(使者让严光回信)严光不回答,而是把信笺纸掷给使者,口授让使者记。他说:“君房(侯霸名字)你现在官作到三公之位,非常好呀。心怀仁义辅佐朝廷,天下人都为你高兴;而阿谀逢迎顺承皇帝旨意,则纲纪就将断绝。”侯霸得到书札,密封上奏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是狂妄的书生的老样子呀!”当天,光武帝就驱车到了严光下榻的宾馆。严光睡在那里不起来,光武帝走进他的卧室,摸着他的肚皮说:“子陵啊,你就不可以帮助我治理天下吗?”严光假装睡着了不答应光武帝的问话,过了很长时间才睁开眼仔细看着光武帝说:“......读书人本来就是各有其志,你为何要这样逼迫我呢?”......光武帝非常失望地叹息乘车而去。......因为两个人抵足而眠,严光睡着后把脚伸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官奏报说,一颗客星非常严重地进犯皇帝的星座。光武帝大笑说:“没什么,不过是我与故人严子陵共睡一床罢了”

4.释义:谓狂放不羁者的老脾气(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尽管光武帝“思其贤”,但严光依然“隐身不见”、“三反而后至”,其架子可谓大也;尽管光武帝低声下气地求其“相助为理”,仍以“士故有志”为由,坚辞不应,其态度可谓狂也;与帝王同榻而卧,“足加帝腹上”,其作派可谓放肆也。而光武帝居然屈驾“幸其馆”,被严光拒绝后至是“叹息而去”。为什么?因为光武帝要广求贤才为建设国家所用。统一战争结束后,光武帝立即实施了退武进文的重大战略调整,广罗人才,让文官治国。光武帝对严子陵的厚待和容忍,就是对全国人才最有效的吸引。光武帝尚能如此,各级官员就更该如此。于是就有了“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后汉书.儒林列传》),求贤访才、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第二十一节老当益壮(穷当益坚)

1.出处:《后汉书.马援列传》。

2.原文: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3.译文:伏波将军马援十二岁时失去双亲,他少年时就有大志向,兄长们都认为他是奇才。......后来,马援作为陇地隗器的使臣,游走于陇地与东汉之间,他常常对宾客说:“大丈夫要有志气,虽然贫穷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强,年纪虽然老了,但精神应当更加强壮。”

4.释义:当:应当。益:越加。年纪大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伏波将军马援十二岁而孤,靠着“穷当益坚”的志气,他忍受困苦的生活磨砺,形成了他年少时代就胸有大志的坚强品格。马援当初是隗器派到东汉的使臣,后为光武帝卓越的才能与诚恳的为人所吸引,转投光武帝门下。光武帝非常器重马援,尤其是讨论军事的问题时,对马援的信任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还是靠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志气,马援没有辜负光武帝的信任,为东汉政权屡建奇功。西征隗器,他出谋划策;平定西羌,他带箭冲锋;平叛交阯,他一举收服了交阯、合浦、九真、日南等郡。至今,海南澹州伏波将军庙还香火旺盛,人们没有忘记这位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的大将军。即使在六十二岁高龄,马援还请求出征武陵蛮夷。光武帝称赞他说:“矍铄哉,是翁也。”马援最后病死在武陵前线,以自己的悲壮行动,诠释了“老当益壮”的真谛。

第二十二节心如金石

1.出处:《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

2.原文:后帝于大会中指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是日迁常为汉忠将军,遣南击邓奉、董 ,令诸将皆属焉。

3.译文:后来,光武帝在大会群臣时指着王常给大家介绍说:“就是这一位,他率领下江兵诸位将军尽力辅佐汉室,意志像金石一样坚定,是真正的忠臣呀。”当天就升任王常为汉忠将军,派遣他到南阳去征伐邓奉、董 ,命令参加战役的各位将领都归王常统领。

4.释义:心像铁石一样坚硬。形容操守忠贞,意志坚定不移(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众所周知,舂陵军进兵初期并不顺利,其中在小长安聚那次败仗就令人刻骨铭心。不仅刘秀家族多位宗亲牺牲,而且起义军差点一蹶不振。幸而这时来了一直救兵,那就是王常带领的下江兵5000多人到了宜秋。在“宜秋会见”时,王常据理说服了成丹、张卬等人,“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从而壮大了起义军队伍,拯救了几近分崩离析的起义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王常在起义军最危难的时候出手相助,挽救了反莽复汉的“革命”大势。如果不是王常的“心如金石”般的忠臣,汉军当时就完了,何来后来的建立东汉,何来再后来的“光武中兴”?因此,刘秀发自内心地称赞王常为“真忠臣”,诚心实意地封王常为“汉忠将军”。

第二十三节亲痛仇快

1.出处:《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

2.原文:宠既积怨,闻之,遂大怒,而举兵攻浮。浮以书质责之曰:“盖闻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安,......而伯通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内听骄妇之失计,外信谗邪之谀言......岂不误哉!定海内者无私仇,勿以前事自误,愿留意顾老母幼弟。凡举事无以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宠得书愈怒,攻浮转急。

3.译文:(渔阳太守)彭宠过去与(幽州牧)朱浮已积怨很深,听到朱浮向朝廷告发自己这件事,十分愤怒,于是起兵攻打朱浮。朱浮写信义正词严地斥责彭宠:“总听说聪明的人顺应天时思考问题,愚蠢的人背逆常理而行动,......现在天下刚平定,所有的人都盼望着安定。......但你彭伯通(彭宠)却像中了邪一样疯狂奔跑,自己白白丢失盛世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在内听从骄狂妻子的错误计谋,在外听信了谗邪之徒的阿谀奉承之言......这难道不是十分荒谬吗?平定天下的人没有私人之间的仇恨,请你不要以从前的怨恨而误了今天的大事,希望你多替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弟弟着想。凡事干什么事,都不要让亲近的人痛心,而让自己的敌人感到快乐呀!”彭宠看到书信后,更加恼怒,攻打朱浮更急迫。

4.释义:亲,指自己人。仇:指敌人。使亲人痛心,仇人高兴(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彭宠被光武帝封为渔阳太守还嫌官小,发牢骚、说怪话也就罢了,最后还不顾一切,举兵反汉。身为幽州牧的朱浮写信劝诫,言辞甚为激烈,但更多的还是真心实意的规劝,晓以大义,促其回头。朱浮指出,当时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彭宠重起战事,举兵反汉,就是“中风狂徒”,“岂不误哉”?此是违背大势、背离人心也;不顾老母幼弟,一意孤行,以私人仇恨决定取舍,更是让自己的亲人痛心,让自己的敌人高兴。此违背人情、背离亲情也!朱浮的规劝,可谓一针见血,也可谓情真意切。只可惜彭宠鬼迷心窍,无可救药。在抗日战争关键时期的1939年,国民党制定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限制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的思想、言论和行动自由,并加紧反共活动,在各地制造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摩擦。毛泽东同志是用典大师。在与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时,毛泽东同志就使用“亲痛仇快”这个成语,揭露了国民党的做法,严厉警告他们不要再做“亲痛仇快”的蠢事。毛泽东同志说;“‘无使亲痛仇快’。这句话出于东汉时刘秀的一位将军叫朱浮的写给渔阳太守彭宠的一封信,那信上说:‘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朱浮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政治原则,我们千万不可忘记。”并严正指出:“要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毛主席谈话用典准确、义正词严,给国民党顽固派以当头棒喝,也让全国人民认清

了国民党制造摩擦的严重危害性。

第二十四节乐不可支

1.出处:《后汉书.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2.原文: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遗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为郎中,三迁为谒者。.....旨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拜渔阳太守。......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3.译文:张堪,字君游,南阳郡宛城县人,他家是南阳的名门望族。他早年成为孤儿,但他却把父亲的遗产数百万元留给了哥哥儿子。十六岁那年,到长安读书,他志存高远,严厉约束自己的言行。儒生们都称张堪为“圣童”。光武帝还是平民之时,就常常赞美张堪的志向和情操。等到光武帝当了皇帝,中郎将来歙推荐张堪,光武帝任命张堪为郎中,经过三次调整最后任谒者。......光武帝传旨大司马吴汉在讨伐公孙述的路上,任命张堪为蜀郡太守。......后来光武帝又任命张堪为渔阳太守。......张堪在狐奴开垦稻田八千多顷,鼓励农民耕种,让那里的人民都富裕了起来。老百姓歌颂张堪唱道:“桑树没有旁枝,麦子一株结出两个麦穗,张君当我们的父母官,人民群众都快乐得不得了。”张堪任渔阳太守八年间,匈奴不敢侵犯汉朝的边塞。

4.释义:支:支持,撑持。快乐到不能自持的程度。形容及其快乐(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张堪是光武帝使用文官治理国家的典范。乐不可支,是对民众对勤政廉政的郡太守张堪的最高评价,是民众对一代好官发自内心的崇高敬意。同时,这也是民众对光武帝以民为贵执政理念的充分肯定,是对他任人唯贤、重用能臣循吏的充分肯定。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群众的口碑。张堪以他为民务实的品行,博取了广大民众的交口称赞;以他为政清廉的操守,赢得了黎民百姓的民意人心。愿今天也出现更多的张堪式的地方官。

第二十五节摧枯折磨(摧枯拉朽)

出处:《后汉书·耿弇列传》。

2、原文:会王郎诈称成帝子子集,起兵邯郸,弇从吏孙仓卫包于道共谋日“刘子舆成帝正统,舍此不归,远行安之?”弇按剑日:“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3.译文:当时正赶上王郎诈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邯郸起兵。耿弇的随从孙仓、卫包在路上一起谋划说:“刘子舆是成帝的儿子,如果舍弃他不归附,到很远的地方又去投靠谁呢?”耿弇用手按住剑柄说:“刘子舆不过是个欺世盗名的作弊之贼,最终必将沦为投降别人的俘虏。我到长安,向更始帝说明渔阳、上谷兵马可用,再说服太原、代郡守将,只需要往来数十天,归来时就可发动精锐的骑兵用车轮辗压这些乌合之众,如同推倒枯树折断腐枝一样。

4.释义:摧:推倒。枯:枯树。腐:腐烂的树木。比喻毫不费力地摧毁腐朽势力或打垮对方(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耿弇是光武帝的二十八宿将之一,为东汉政权的建立曾立下赫赫战功。但说这话时,更始才建都洛阳,光武帝也刚到河北,还立足未稳,更不知后来的凶吉祸福。耿弇如此说,表达出他对反莽复汉的真心,也流露出他对更始、光武新的汉政权的信心。后来,耿弇在邯郸劝勉光武帝壮大势力,自立门户;再后来,耿弇跟随光武帝屡建功勋,“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后汉书·耿弇列传》)。耿弇之所以能如此,当时的邢份真心、信心,就是其思想基础。

第二十六节束身自修

1 .出处:《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2.原文:时光武帝即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见。乃下诏“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 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杖车马、衣一袭,絮五百斤。

3.译文:当时,光武帝刘秀刚刚作皇帝,就先访求卓茂。卓茂奉旨到河阳去拜见光武帝。光武帝颁布诏书说:“前密县县令卓茂,严于约束自己,修身自好,坚守做人的节操,为人淳朴,沉稳持重,确实能做一般人所不能做的事匕他的名声誉满天下,’应当受到国家重重的赏赐。……现在任命卓茂为太傅,并封为褒德侯,食邑为千户,赏赐他几杖车马,衣服一套,棉絮五百斤。”

4. 释义:束身:约束自己。自修:自我修养。谓保持自身纯洁,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光武帝刚刚即位,立即、马上、首先访求卓茂。卓茂很重要吗?是的,很重要。虽然,建国初期,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光武帝也可以说工作千头万绪,百事待举。但与此同时,光武帝以其特有的睿智,敏锐地察觉到人文重建的十分重要性。而像卓茂这样“束身自修”的人,当然就是人文教育的活教材,就是全社会道德修养的先进典范,因此,光武帝就赐官封侯,重赏卓茂。其实,光武帝奖赏的是卓茂的优良品质,倡导的是“束身自修”的社会风气呀!

第二十七节车水马龙

1.出处:《后汉书.皇帝纪》。

2.原文:建初元年,帝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明年夏,大旱,言事者此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因此上奏,宜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候同日俱封,其时黄雾四塞,不闻澍雨之应。......前过濯龙门上,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吾岂可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谂哉!”固不许。

3.译文:建访元年(汉章帝年号,即公元76年),汉章帝准备给各位皇舅封加爵位,皇太后马氏(光武帝儿媳,汉明帝刘庄的皇后)不同意。第二年的夏干,天气大旱。言事的官员说这就是因为不加封外戚造成的,于是有关长大臣上奏汉章帝,耍求按照过去的制度,加封外戚。(针对这件事)太后下达诏书说:"凡是要求封赏外戚王家五人同一天被封候的事(指汉成帝时.太后弟弟、王莽的几位叔叔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五人同时被封为关内侯),当时黄雾塞满四野,沒有听说出现天降及时雨的情况。......削些干我经过濯龙门,看见我娘家人来问候皇帝起居的,车像流水一样,马像游龙一样,络绎不绝。奴仆们穿着绿色的袖套,领~袖子洁白如雪,回头再看看我的车夫的衣服,远远不如他们呀。......我怎么可以对上辜负先皇帝的旨意,对下损亏自己祖先的好品德,重走西汉时戚干政而使皇家败亡的央路呢)?”因此,马太后坚决不同意封爵位给的兄弟们。

4.释义: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见《中国战语词典》)。

5.简评:车水马龙,现在是用来形容车马很够或街城繁荣。而在古代,则是指官员联络广泛,影响很大。马皇后就是光武帝的儿媳妇、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她星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从小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秀外慧中。作了皇后,又"常衣大练"(常穿着粗布衣服),克勤克俭;作了大后,更加高风亮节,严于律己。汉章帝要求把舅舅马防侍奉汉明帝刘庄医药的事,写入《显宗起居注》,她不同意。大臣们上奉要求为马皇后诸兄封侯,马皇后斥责其"媚朕要福",又坚决不同意。马皇后还进一步指出自己的根据,那就是不久前经过皇帝的濯龙门,见刨娘家到皇宫来问起居的"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已弪够显赫的了。娘家的奴仆们还都"衣绿袖白”待遇优厚,自己的奴仆都远不能比。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他们不需要再封赏了。马皇后这样要求自己,不仅为后世帝王的王后、王妃树立了典范,而且为后世社会树立了严于律己的标杆。因此,"车水马龙”,应该成为廉政文化的明确表达。

第二十八节攀龙附凤

1.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

2.原文:行到平棘,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诸将且出"。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

3.译文:(刘秀大军)行进到南平棘,诸位将领又坚决地向刘秀提出让他作皇帝的请求。光武帝说."现右寇贼还没有扫平,我们还四面受到敌人攻击,为什么要急着树立名号当皇帝呢?诸位将军暂且请回去吧”。这时,耿纯对光武帝建言说.“现在天下有识之士献出自己的亲戚,舍弃自己的家乡,跟着大王你战斗在枪林弹雨之中,就希望攀龙附凤,依靠大王你来实现他们的志向啊。......但大王拖延时间,违背众人之心,不当皇帝,我怕......众人一旦散去,就再难聚拢。时间不可久等,众人的心不可背逆呀。”耿纯言词非常诚恳,光武帝深受感动,就说:“好的,我将认真考虑这件事。”

4.释义:攀:依附。龙、凤:传说中象征祥瑞的两种动物,喻帝王、权贵。比喻依附权贵或有声望的人而立功扬名(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攀龙附凤,按今天人们的理解,不说是投机钻营,至少也是投机取巧。但在当时,攀龙附凤却是人心思汉的社会潮流。光武帝正是顺应民心。当然,当时打着汉室后裔旗号的,远不止光武帝一人。“天下士大夫”能独尊光武帝为“龙”、“凤”而欲攀附之,广大民众能“人大王于矢石之间”,是光武帝具备超强凝聚力、吸引力的又一明证。

第二十九节差强人意

1.出处:《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

2.原文: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3 .译文:大司马吴汉性格坚强,每次外出征战,光武帝没有安坐的时候,他总是一直侧身而立在光武帝身旁。在战阵不利的时候,诸将军有许多人很害怕惊慌,失去常态。吴汉则镇定自如,而且还在整理磨砺军事装备,激励鼓舞将士。光武帝有时派人去看大司马吴汉在做什么,去的人回来说:大司马正在修理作战的武器和用具。光武帝感叹说:“呈公比较令人满意,其威风严整,足可敌一个国家呀!”

4.释义:差:尚,大体上。强:使满足,振奋起来。原指还算能振奋人心,后多指尚能使人满意(见《六用成语词典》)。

5.简评:光武帝会用人,这是后人对光武帝的较高评价。细评起来,光武帝会用人,其实就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他依据反臣武将的特长,因人而异,用其所长。吴汉“性强力”、不服输,就派他担负像攻打蜀地这样的攻坚战;而在荆门之战中,光武帝又考虑到吴汉不擅水战的弱点,另派熟悉水战的岑彭指挥战役。“差强人意”,是光武帝对长司马吴汉的评价,也是他量才使用的标准。

第三十节铁中铮铮

1.出处:《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2.原文: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佣中佼佼者也。” ......乃令各与妻子居洛阳,赐宅人一区,田二顷。

3.译文:徐宣等人叩头对光武帝说:“我们从长安东都门出来时,君臣就商议,愿意投降归服圣明你生日德的人。......今干缛于归降您光武帝,就好像从虎口里逃出来,投入到慈母的怀抱,实实在在地喜欢,沒有怨恨呀。”光武帝说:“你们也算是铁块中比较刚利的,平庸之辈中的优秀之人呀。”......于是就命令他们与妻子儿女一起,居住洛阳,每人赐份住宅一处,田地两顷。

4.释义:铮铮:金属器具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较为出众的人(见《中国成语卡辞典》)。

5.简评:赤眉军失败了,败得一塌糊涂,只能向光武帝乞求投降。但光武帝并没有小看他们,而是予以正确评价,说他们有三点可取:一是打遍天下,不抛妻另娶;二是拥立皇帝,能用刘家宗室;三是紧急情况下,不杀君邀功。因此,也算是铁块中较为刚利的,平庸人群中较为优秀为。也就是说,相比较而言,赤眉军将领也箅是条“汉子”。这是光武帝看待人和事的客观公允,更是光武帝对人、对事的宽容和大度。

关于动物的四字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关于动物的四字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在汉学成语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关于动物的成语,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情,而他们所拥有的品格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 以下集锦了一些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在很多动物成语中我们不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习性,而且还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做人的大道理。 《亡羊补牢》典故一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典故二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能够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 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典故三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 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 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 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 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 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协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 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 来更方便。这个协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个传说,把协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叶公好龙》典故四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所以自称 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他不 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上也刻着龙,就连 墙上都绘着龙的图案。天界的天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叶公正在家中午睡, 一时间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他急忙起来 关窗户,没想到天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叶公魂飞魄散。当他转 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不仅仅是政治史的创造者,同时,他们也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很多成语直接和帝王有关,或者就是某个帝王创造的。我在这篇长文中汇集了从夏桀开始到宋太宗赵光义为止,和25位帝王有关的50个有趣的成语及其典故介绍给大家。这个时间跨度和汉语成语的出现、形成、稳定是相吻合的,宋以后汉语成语基本上就没有新产生的了。我的搜集肯定有不少遗漏,请博友们补充,以后修订完善。 一、夏桀 1【桀骜不驯】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骜:马不驯良。驯:驯服。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二、商汤

2【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汤,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而灭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打败商纣灭商,史称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这两场革命史称“汤武革命”。

关于成语典故故事分享

关于成语典故故事分享 成语典故: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已惊扰自已。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成语典故: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有关动物的成语

【蛇】蛇蝎心肠画蛇添足惊蛇入草龙蛇混杂杯弓蛇影牛鬼蛇神打草惊蛇虚与委蛇笔走龙蛇春蚓秋蛇拨草寻蛇笔底龙蛇杯弓蛇影壁间蛇影杯蛇鬼车 杯蛇幻影杯影蛇弓笔走龙蛇杯中蛇影长蛇封豕 草蛇灰线春蛇秋蚓春蚓秋蛇打草惊蛇打草蛇惊 打蛇打七寸毒蛇猛兽斗折蛇行佛口蛇心飞鸟惊蛇 封豕长蛇蝮蛇螫手,壮士解腕佛心蛇口封豨修蛇弓影杯蛇 行行蛇蚓骇龙走蛇画蛇添足画蛇著足虎头蛇尾 惊蛇入草鲸吞蛇噬龙鬼蛇神龙屈蛇伸龙蛇飞动 龙蛇飞舞龙蛇混杂灵蛇之珠龙头蛇尾牛鬼蛇神 强龙不压地头蛇人心不足蛇吞象豕分蛇断蛇化为龙,不变其文蛇口蜂针 蛇食鲸吞三蛇七鼠蛇头鼠眼蛇心佛口蛇蝎为心 蛇蝎心肠蛇影杯弓蛇欲吞象岁在龙蛇贪蛇忘尾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为蛇画足握蛇骑虎为蛇添足枭蛇鬼怪 膝语蛇行虚与委蛇养虺成蛇一龙一蛇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蛇两头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一字长蛇阵长虺成蛇 【不辨龙蛇】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拔草寻蛇】祥见:拨草寻蛇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壁间蛇影】犹“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杯蛇鬼车】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巴蛇吞象】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得无厌。 【杯影蛇弓】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杯中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长蛇封豕】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春蛇秋蚓】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蝉蜕蛇解】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解:脱。蝉脱壳,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打草蛇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佛口蛇心】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佛心蛇口】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封豨修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弓影杯蛇】见“弓影浮杯”。犹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行行蛇蚓】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骇

成语合集:关于韩信的三十二个

成语合集:关于韩信的三十二个 关于韩信的三十二个 韩信是汉初名将,为西汉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韩信出身低微,靠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王、侯、将、相全部担任了一遍。由于他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因此与之有关的成语及典故也非常多。这些成语,既反映了韩信的军事思想,也展现了他历尽了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 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2.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3.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4.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5.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6.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7.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8.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9.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10.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11.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2.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13.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14.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15.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16.略不世出: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

28个经典成语故事

28个经典成语故事 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6、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

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7、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9、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0、四面楚歌(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1、暗渡陈仓(韩信)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2、怒发冲冠(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

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

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一):明镜高悬 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视秦王室存放珍宝的 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却 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 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 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 发现她的胆特别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 不忠于他,所以经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现谁的胆特别大,谁的 心脏跳得特别,就杀掉谁。 后来,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 严明,判案公正。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二):约法三章 秦末,沛公(即刘邦)首先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仅仅个小亭 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豪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 离开。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 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厉苛刻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 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现在,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 处死刑;伤人和盗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官民均可 安居乐业了。”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现在,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守之时,人们常用成语 “约法三章”概括。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三):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准 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 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 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wèng) 中之鳖(biē)。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能够捉住韩信。”但是,赵王没 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用,十分高兴。他把兵马集结在 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 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命令他们 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等人看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大笑他是傻瓜,不懂 用兵,便率领赵兵全力迎战。汉军的二千轻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 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韩信则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退去。 赵军追到汉军靠河阵地,汉军后无退路,个个背水拼命厮杀。而 赵军久战不胜,士气开始低落,又发现背后自己的军营都插上了汉军 的旗帜,军心顿时大乱,纷纷溃(kuì)逃。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四):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 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 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_10

---------------------------------------------------------------最新资料推荐------------------------------------------------------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万象更新. 抱 头鼠窜. 鸡鸣狗盗.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 为虎作伥.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抱头鼠窜. 虎背熊腰. 守株待兔. 鹤发童颜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盲人摸象画蛇添足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 . 鸡 鸣狗盗 . 鹬蚌相争 . 蚕食鲸吞蛛丝马迹 . 龙争虎斗 .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心猿意马.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 . 鸡犬不宁 . 狼吞虎咽 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 足轻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手疾眼快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 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手无缚鸡之力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螳臂 挡车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见 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左顾右盼调兵遣将粉身碎骨狂风暴 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惊天动地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改朝换代道听途说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千呼后 拥东倒西歪眼高手低口是心非头重脚轻有头无尾前倨后恭东 逃西散由此及彼南辕北辙左顾右盼积少成多同甘共苦半信 半疑大材小用先人后己有口无心以少胜多天经地义弄假成 真举足轻重南腔北调声东击西转危为安东倒西歪反败为胜 1 / 19

30则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

30则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 韩信是汉初名将,为西汉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韩信出身低微,靠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王、侯、将、相全部担任了一遍。由于他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因此与之有关的成语及典故也非常多。这些成语,既反映了韩信的军事思想,也展现了他历尽了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 1.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2.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3.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4.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5.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6.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成语一意孤行的故事 7.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8.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9.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10.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11.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2.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与鼠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鼠有关的成语典故 话刚说完,它就一溜烟跑掉了。 老鼠们顿时慌了神,南边那座山那么远,凭他们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跑到的。 他们一个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只有一只小老鼠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以为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 便组织大家,要他们一起逃走。 可是其他的老鼠们可不这么想,他们中有的说:“我们住在这里这么多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这里最安全。 我们哪也不去。 还有的说:“就凭你,真是自不量力,‘鼠目寸光’这四个字就是说你的。 “是呀!丢我们老鼠的脸。 真是狂妄,连兔子都未必跑得到,你凭什么!“大家安静!鼠群的首领说道:“我们跑是跑不掉的,不如现在大家一起去修筑大坝,挡住洪水。 相信老天会眷恋我们的。 我们一定要将洪水抵挡住。 大家听完,都争先恐后的去干活了。 只有那只勇敢的小老鼠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和大家在一起。 独自一个人奋力向山那边跑去。

跑了不知多久。 终于跑不动了,就在这时,一匹善良的小马看见了它。 问道:“你在干什么,洪水要来了,快逃难去吧!老鼠说:“我已经没力气了,休息一会再跑。 小马说:“我也正要走,你坐到我背上来,我带你走吧。 于是小马就带着小老鼠飞奔而去。 到天黑的时候,他们终于爬上了山。 而洪水在大山的阻挡下向别处流去。 小老鼠总算松了口气。 而那群修建大坝的老鼠呢?他们的大坝还没有一个小土堆大,洪水一到,就把他们全卷走了。 看来,高估自己也未必是件坏事。 “鼠目寸光也总是形容大多数胆小的老鼠哦! 他靠着王太后的势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权。 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王太后这座靠山,加之汉武帝当时还年轻,所以他胡作非为,骄横奢侈,营私舞弊,随意诬陷自己所不快的人。 田蚡向窦婴要城南田,窦婴不给,又听说灌夫也替窦婴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窦婴结了怨(窦婴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功的大臣)。 又因为灌夫掌握着田蚡贪污受贿的事,所以田蚡欲将他和窦婴置

关于动物的成语

关于动物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动物的成语 1、一无长物: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2、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3、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4、鱼死网破: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 5、煮鹤焚琴: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6、鱼馁肉败: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7、捉鼠拿猫:拿:抓住。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 8、引狼入室: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9、獐麇马鹿: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10、走头无路:绝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11、鱼米之乡: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12、游蜂浪蝶: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13、众盲摸象:许多瞎子摸象,摸到象腿的说象一根柱子,摸

到象身子的说象一堵墙,摸到象尾的说象一条蛇,互相争论不休。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14、指天射鱼: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比喻办事一定落空。 15、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16、鸭行鹅步: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17、一石二鸟: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 18、云中白鹤: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19、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0、翥凤翔鸾:盘旋飞举的凤凰。常比喻美妙的舞姿。 21、野鹤闲云: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22、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23、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24、雁杳鱼沉:比喻音信断绝。 25、鱼跃鸢飞:指万物各得其所。 26、鱼贯而入: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1:胯下之辱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1:胯下之辱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1:胯下之辱韩信未成名时,在街头碰到一个恶少,恶少看见韩信背着剑,就挡住韩信的去路对韩信说:要么砍我,要么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便从容的从恶少的胯下钻过去了,这个故事其实还有续集,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找到那个恶少,恶少吓的魂不附体,韩信一笑置之,还赏了他个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韩信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的写照,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英雄或狗熊受辱之后的借口,“当年韩信也曾受过胯下之辱”,那意思好像受了辱反而似韩信般英雄,其实英雄跟受不受辱没关系,有关系的是受辱后的表现,是奋发图强,还是继续受辱?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2:一饭千金还是在韩信未成名之前,韩信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经常给韩信分点带来的饭吃,韩信非常感激,说:将来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老太太说:一个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还能指望上你的报答吗?韩信听了非常惭愧。这个故事的续集是,韩信后来衣锦还乡,找到这位当年的恩人,赏赐千金。 一饭千金,是韩信知恩图报,有颗感恩心的表现,千百年来,直至今日,这个故事对于社会建设都十分有意义。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3:推陈出新韩信初投刘邦,刘邦不太喜欢韩信这个胯下之徒,安排他去管理粮仓。韩信对于粮仓管理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把粮仓前后开两个门,前门进新粮,后门出旧粮,一方面粮仓通风,更重要的是粮仓的新旧粮食更科学的循环,不易造成霉变。 要不说,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韩信管理粮仓,即进行了一次伟大的仓储管理革命,直到现在,“前进后出,推陈出新”,对于仓储管理仍然十重要。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4: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第一次从汉中出兵时,一面命令大将修栈道迷惑敌军,另一方面自己悄悄率军从陈仓小道杀出,出其不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韩信的首次用兵,非常成功,韩信也取得了上到刘邦,下到军士的初步信任。这也是三十六计之一,很经典的一个兵家军事故事。这一招在生活中也常被广泛利用,很多事情,我们看到的都是明修栈道。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5:背水一战韩信率军领军队攻打赵国,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军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跟破釜沉舟差不多,也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不过这一招也得看谁用,三国时的马谡后来也想来一个“背山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军士们都很害怕,不战自乱,造成街亭之失。 看了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的人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鼠窜狼奔鼠迹狐踪鼠窃狗盗投鼠忌器贼眉鼠眼胆小如鼠【牛】牛鬼蛇神牛鼎烹鸡汗牛充栋对牛弹琴九牛一毛小试牛刀卖剑买牛气壮如牛 【虎】虎视眈眈虎口余生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头蛇尾虎落平阳虎穴龙潭放虎归山谈虎色变如虎添翼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与虎谋皮藏龙卧虎狐假虎威羊入虎 口狼吞虎咽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兔死狗烹狡兔三窟鸟飞兔走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画龙点睛来龙去脉攀龙附凤群龙无首降龙伏虎一龙一猪老态龙钟笔走龙蛇龙潭虎穴叶公好龙 【蛇】蛇蝎心肠画蛇添足惊蛇入草龙蛇混杂杯弓蛇影牛鬼蛇神打草惊蛇虚与委蛇笔走龙蛇春蚓秋蛇 【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革裹尸一马当先老马识途汗马功劳万马奔腾犬马之劳万马齐喑一马平川天马行空快马加鞭走马看花信马由缰蛛丝马迹兵荒马乱人仰马翻人困马乏鞍前马后人强马壮猴年马月青梅竹马单枪匹马招兵买 马心猿意马悬崖勒马千军万马香车宝马指鹿为马害群之马厉兵秣马塞翁失 马盲人瞎马脱僵之马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羊肠小道羊入虎口亡羊补牢虎入羊群歧路亡羊顺手牵羊【猴】猴年马月沐猴而冠尖嘴猴腮杀鸡吓猴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鸡鸣狗盗鸡飞蛋打鸡犬不宁鸡犬不留鸡犬升天闻鸡起舞杀鸡吓猴杀鸡取卵偷鸡摸狗鹤立鸡群小肚鸡肠鼠肚鸡肠呆若木鸡 【狗】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犬马之劳猪狗不如鸡犬不惊鸡零狗碎兔死狗烹鼠窃狗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狐群狗党偷鸡摸狗画虎类狗丧家之狗关门打狗白云苍狗 【猪】猪突豨勇猪狗不如杀猪宰羊封豕长蛇凤头猪肚蠢笨如猪一龙一猪

其它动物的成语【鸟】鸟尽弓藏笨鸟先飞如鸟兽散小鸟依人惊弓之鸟飞禽走兽珍禽异兽衣冠禽兽凤毛麟角鸦雀无声燕雀安知鹤立鸡群鹤发童颜风声鹤唳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燕语莺声鹊巢鸠占鹦鹉学舌蜻蜓点水一箭双雕 【狼】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豺狼成性豺狼当道引狼入室声名狼藉杯盘狼藉豺狼成性狐疑不决 【兽】困兽犹斗如鸟兽散人面兽心飞禽走兽珍禽异兽衣冠禽兽洪水猛兽狼吞虎咽鹿死谁手中原逐鹿象牙之塔盲人摸象猫鼠同眠黔驴技穷一丘之貉管中窥豹 【鱼虫】金蚕脱壳蝇头微利花飞蝶舞螳臂挡车鱼跃鸟飞如鱼得水独占鳌头井底之蛙瓮中捉鳖虾兵蟹将鹬蚌相争如鱼得水沉鱼落雁缘木求鱼 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蛇鼠一窝狼狈为奸龙腾虎跃虎头蛇尾龙马精神虫臂鼠肝城狐社鼠鼠食鲸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指鹿为马 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的寓意引狼入室——喻招来灾难心猿意马——喻三心二意鱼目混珠——喻以假乱真兔死狐悲——喻同类悲伤 老骥伏枥——喻年老志高引蛇出洞——喻骗人离开 马到成功——喻大功告成引狼入室——喻招来的灾难 心猿意马——喻三心二意马到成功——喻大功告成兔死狐悲——喻同类悲伤鱼目混珠——喻以假乱真老骥伏枥——喻年老志高狐虎之威——喻虚张声势螳臂挡车——喻自不量力调虎离山——喻骗人离开 狐假虎威——喻混淆是非狼狈为奸——喻勾结作恶 庖丁解牛——喻谙熟事物盲人摸象——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蛛丝马迹——喻可寻迹象鹤立鸡群——喻比人突出 鞍前马后——喻甘为效劳逐鹿中原——喻在中原争夺天下鸦雀无声——喻非常寂静招兵买马——喻扩充人力

有相关典故的成语故事

有相关典故的成语故事 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

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

有关韩信的成语

有关韩信的成语 有关韩信的成语 1、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2、昌亭之客:下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原指汉淮阴侯韩信。后以借指。 3、独当一面: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4、各自为战:指各自独立行战。 5、兼人之勇: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6、胯下蒲伏: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 7、纳谏如流:虚心听取谏议。 8、口尚乳臭: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9、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10、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11、衣锦食肉: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禄。

12、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13、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14、暗渡陈仓: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15、积德累善:积累德行与善事。 16、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17、胯下蒲伏: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 18、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19、筑坛拜将:指仰仗贤能。 20、鲜血淋漓::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21、情见力屈:情:真实情况;见:通“现”,暴露。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22、手无缚鸡之力: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23、戴月披星: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24、靡衣偷食:靡:华丽;偷:苟且。美衣甘食,苟且偷生。

[画蛇添足打一动物]动物成语故事简短的1: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打一动物]动物成语故事简短的1: 画蛇添足 动物成语故事简短的1:画蛇添足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

本属自己而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动物成语故事简短的2:狐假虎威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 则 一、夏桀 1【桀骜不驯】 桀:历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骜:马不驯良。驯:驯服。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二、商汤 2【网开一面】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 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 飞到我的网里来。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 ”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 ”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 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 面 ”。 3【顺天应人】 应:适合,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

人,革之事大矣哉。”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汤,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而灭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打败商纣灭商,史称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 这两场革命史称“汤武革命”。 三、商纣王 4【暴殄天物】 暴:损害,糟蹋;殄:灭绝; 天物:指自然生物。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拼音:b a o ti a n ti a n w u 〔辨误〕殄不能念成zh e n。 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四、周武王 5【爱屋及乌】 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她)相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水准。及,达到。乌,乌鸦。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法》:“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典故:周武王打败了殷商,但是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心里还没有谱。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五、周赧[n a n]王 6【债台高筑】 形容欠债很多 出处:《汉书?诸侯王表序》颜师古注:“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

韩信一生创造出34个成语

韩信一生创造出34个成语 我国拥有许多成语,这些成语每一个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典故,这些成语的由来就是来自于这些典故。其中历史上有一个人,在历史上有34个成语与他一生的经历有关,这个人就是韩信,他的一生创造出了34个成语,每一个都是经典,那么到底都是哪些成语呢? 第一个国士无双。这个成语是当时萧何向刘邦介绍韩信时,对于韩信的评价。这个成语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 第二个是一饭千金。这个成语的由来是当时韩信吃不饱饭时,有一位妇人给了韩信一碗饭吃,韩信在离开的时候,韩信对这位妇人说道,等到自己衣锦还乡时,一定会报答她,结果韩信功成名就之后,回报了她千金。 第三个胯下之辱。这个成语的由来大家想必是非常的熟悉。当时有一村霸挡住韩信的去路,要韩信从他胯下钻过,韩信做了,后来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这个成语就成了韩信能伸能屈的象征。 第四个妇人之仁。这个成语的由来是当时韩信给刘邦分析天下局势时,对项羽的评价,说项羽这个人是妇人之仁,意思就是说项羽处事不果断。 第五个推陈出新。这个成语来自于韩信在管理粮仓时所演变而来。当时韩信在粮仓设立两个门,两个门的方向正是一前一后,一门运进来,一门运出去。这样可以做到运出去的都是旧的,进去的都是新的,之后就演变出这个成语。 第六个明修暗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大家是无比的熟悉们,这里就不做解释了。 第七个解衣推食。这个成语是当时刘邦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韩信,自己的食物也给韩信,表示刘邦对韩信很热情。 第八个背水一战。这个成语的由来,大家同样是无比熟悉。当时韩信为了取得胜利,采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法。当时韩信军队是背靠水与敌军交战,背水一战就由此而来。 第九拔旗易帜。这个成语的由来是韩信的一个计谋。当时韩信派出一支军队扛着旗帜抄小路埋伏敌军,最后获得胜利。 第十个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成语与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是同样的道理,它的由来也同背水一战一般,这里就不多做解释。 第十一个人心难测。这个成语的由来是韩信打败了赵王时,张耳与陈余本来是生死之交,结果两人因为某些事情翻脸了。所以韩信说出这么一个成语来形容。 第十二个独当一面。这个成语来自于张良对韩信的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