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脊髓损伤的步行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的步行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的步行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的步行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的步行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后,患者的部分肌肉丧失了活动能力,它必须使用其尚有功能的肌肉完成活动,从而自立生活。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要求正常的肌肉能够代偿无活动的肌肉的功能。这样,这些肌肉必须有更大的肌力及柔韧性,关节有更大的活动度,患者还必须掌握相关的技术,这就是恢复期康复的内容。因此,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脊柱固定良好,并能离床坐在轮椅上2小时或以上,即可以开始系统康复。

康复目标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通常是以生活自理、在轮椅上独立和步行为目的。

生活自理脊髓损伤的患者绝大多数不可能达到健全人的生活自理程度,因此对脊髓损伤的患者而言,所谓生活自理是指不需要依赖他人和特殊的辅助器具来完成床上活动、穿脱衣服、个人卫生、大小便、阅读、书写、使用电话、使用钱币、操纵电器开关、使用普通的轮椅及穿脱下肢矫形器等。

在轮椅上能顺利地操纵普通轮椅,完成从轮椅到各生活空间的转移。

步行又可分为功能性步行和治疗性步行,其特点如下:①功能性步行:a.安全:不用他人帮助与不需要害怕跌倒;b.姿势基本正确;c.不需用笨重的助行器;d.行走时注意力不需要全部集中到步行上而影响其他活动.e.较不费力,有一定速度和耐力,一般可以连续走5分钟,并走550米以上。功能性步行根据步行能力又可分为社区步行和家庭步行。社区步行指有能力在家庭周围活动,一般需要达到:能终日穿戴矫形器;每次至少连续行走900米以上;能独立上下楼梯。如每次行走达不到900米则为家庭功能性步行。②治疗性步行:仅能用步行器或双拐作短暂的步行。此种步行虽无实用性,但可以给患者走的感觉,从而给病人巨大的心理支持,并可避免或减缓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肌萎缩、骨质疏松等,因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不同的损伤水平可以达到的康复目标不同。一般来讲,从生活自理角度看,C7损伤患者基本能自理,C7以下完全自理、C7以上只能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从步行功能看,T3~T12损伤可完成治疗性步行,L1~L5损伤可完成功能

性步行。

C4及C4以上患者这些病人四肢肌、呼吸肌及躯干肌完全瘫痪,离开呼吸机不能维持生命,因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应做以下训练:

①呼吸功能训练:此类患者由于呼吸肌大部分受损,呼吸功能很差,应加强呼吸肌训练,方法是做深呼吸、大声唱歌及大声说话

②被动运动与斜床站立:为预防四肢关节僵硬,每天都应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一般每天关节活动10~15分钟,每天至少一次。此外,为减缓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应每天使盅者有一定的站立时间,如采用斜床站立。

③训练患者用舌或颏开关环境控制系统(ECU):C3或Cs以上平面损伤的患者由于膈肌瘫痪,患者的肺活量小于1000mL,需要呼吸机维持生命。这样的病人只有头和舌还能活动,因此当他们需要乘坐轮椅活动时,必须乘坐用舌或可控制的带有呼吸机的电动轮椅,应尽快教会和训练患者依靠舌或颏来控制轮椅。

④训练患者使用头棍或口棍:这样的患者头和口仍有一定的活动功能,因此可以训练他们用口棍或头棍来操纵一些仪器和做其他活动,如写字、翻书页、打字、拨电话号码或触动一些仪器的键来操纵仪器等。C4患者由于能完全控制头部,因此使用口棍更完

全和自如。

C5患者这些病人膈肌功能存在,肺活量超过1000mL,因此不需要用呼吸机,但体力和耐力差。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无功能。上肢前臂、腕、手的活动丧失,只有三角肌、肱二头肌尚有功能。因此他们有可能完成相当一部分的转移活动,但一般都需要用滑板。也可以完成

一些垫上或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垫上移动等,但均需利用床栏、吊环等的帮助。利用一些辅助器具,有可能完成进食、个人卫生的一些动作。总之,此类患者不能自理生活,需要大量的帮助。对这些患者的康复训练有:

①使用矮靠背轮椅。在平地上自己驱动,注意训练患者坐在轮椅上的耐力。

②学习使用和操纵轮椅。年轻、残存肌力强的病人可以使用手轮圈上有凸出把手的轮椅,而大多需要使用手控电动轮椅,老年体弱者则需气控轮椅。

③学会使用系于轮椅靠背柱子上的套索进行前倾减压。

④学会使用多种支具。如学会使用前臂平衡支具。前臂平衡支具不仅是一种支托手的工具,而且使肘的水平运动变得容易,前臂的活动范围也较大,因而像C5这样三角肌只有Ⅱ~Ⅲ级肌力的患者利用它可以完成手到口或头的动作。还应学会使用有棘轮机构的腕手支具或外动力支具抓拿物品。

⑤床站立:长期坐卧可以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压疮、骨质疏松等,因此应让患者在斜床上站立。一般从30。开始,每天两次,每次半小时以上,每三天增加15。,直至能直立为止。⑥残留肌肉肌力训练:训练肱二头肌、三角肌可以用套袖套在前臂或上臂,通过滑车重锤进行训练。如果有条件使用cybex等速运动训练仪效果更好。

⑦耐力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耐力训练包括心、肺系统的耐力训练和残留肌力的耐力训练两个方面。对心、肺耐力的训练必须达到最大摄氧量的75%以上水平才有效。对四肢瘫的患者一般粗略估计心率应达110~120次/分,且达此心率的时间不宜小于10分钟,一般每次训练时间10~60分钟。

C6患者此类患者上肢手的功能丧失,不能伸肘、屈腕,但可以屈肘、伸腕。下肢和躯干完全性瘫痪。肋间肌受累,呼吸储备下降。但这些患者已经可以完成身体的转移,通过训练有可能学会独立生活所需要的多种技巧。因此这些病人可以部分自理生活,需要中等量的帮助。以下训练适合此类患者:

①使用轮椅的训练:这类患者能在平地上驱动轮椅,可以在轮椅轮上缠橡皮条和戴防滑手套以加大摩擦力。还有很多人可以通过较小的障碍物,如轻度不平的地面或标准公共斜坡。在使用轮椅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练习单侧交替地给臀部减压,以防止压疮。一般每15~20分钟一次,每次升起15秒钟。

②训练患者穿改制过的简单的衣服。

③学习使用腕驱动抓捏支具完成写字、抓取等一些生活自理动作。

④转移训练:积极进行床一轮椅等的各种转移,如将上肢屈肘勾在头上方的三角框架或横木上,悬起臀部再转移至其他地方。

C7患者上肢的上臂或前臂功能正常,但手的灵巧性欠佳。下肢完全性瘫痪,躯干控制无力,呼吸储备仍较低。上肢的很多肌肉都有神经支配,能使他们很容易学会和进行很多动作,因此此类患者一般情况下在轮椅上可以完全独立,平地上可以独立操作轮椅,在床上可以自己翻身、坐起和移动,可以自己进食、穿脱衣服和做个人卫生,能独立进行各种转移。为使病人生活自理,应尽早开始以下训练:

①减压动作训练:坐位或轮椅上每隔0.5~1小时撑起身体一次,每次15秒钟,以防止压疮发生。

②独立自如地使用轮椅并进行各种转移。

③独立进行大小便训练。

C8~T2患者这种病人上肢功能完好,下肢瘫痪,躯干无控制力,呼吸储备也不足。因此,这些病人可以独立完成床上活动、生活自理、轮椅转移,可以驱动标准轮椅上下马路镶边石,即用后轮以保持平衡,能独立处理大小便,能进行轻的家务劳动等。总之,此类病人生活能自理,在轮椅上能独立,可从事坐位但不能行走。为帮助病人达到这一目标,应进行以下训

练:

①训练和增强上肢肌力和手的功能:可以通过使用哑铃、拉力器等各种器械进行训练,训练时除了注意肌肉强度的训练外,还应注意肌肉耐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患者的生活能力,也为其他康复提供了条件。

②训练轮椅操作技术:在平地驱动轮椅对于此类病人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训练他们还可以驱动轮椅上下马路镶边石,从而进一步扩大患者的活动范围。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应训练患者在后轮椅上保持平衡,然后才能训练上下马路镶边石。

③用后轮保持平衡:先在治疗师的扶助下按照下列步骤练习:治疗师把患者放在平衡位,向前驱动使轮椅进一步后倾,向后驱动使轮椅直立运动。反复练习,成功之后再在治疗师不接触的保护下进行练习,指导患者掌握这一技巧。

④独立越过马路镶边石:驱动轮椅上台阶有静止和用冲力两种方法。静止位上台阶应在掌握了后轮保持平衡后才能进行,病人面对镶边石,并离其数厘米远,使轮椅保持后轮平衡,从而将前轮置于镶边石上,稍后退使前轮推倒镶边石边缘,双手置于驱动轮的恰当位置,向前驱动完成越上镶边石的动作。用冲力上台阶的方法与静止位基本相同,但难度较大。下台阶的方法与上台阶相反,应背对台阶,后轮后退至台阶的边缘,然后缓慢控制后轮下降,再转动轮椅把前轮从后台阶上放下。

除以上所述外,其他训练,如坐位撑起练习,转移训练(不使用滑板),斜床站立等仍需继续进行。由于患者可以从事坐位工作,应及早开始适宜的就业前训练。

4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康复 一、床上翻身 1.翻身:病友仰卧,双手联合抱拳,肘部伸直,快速甩动手臂,利用惯性翻身 2.原地翻身:病友仰卧,患侧腿弯曲,患侧手臂绕过身体;旋转躯干,带动髋部翻身 二、床上坐起 1.C6以下完全损伤患者坐起的方法患者先向左侧翻身;利用左肘支撑,然后变成双肘支撑;再将身体转向左肘支撑,顺势右肘伸展变为手支撑;身体向右上肢转移,左上肢肘伸展为手支撑,完成做起动作。 2.T10以下损伤患者做起的方法T10以下损伤患者上肢完全正常,躯干部分麻痹,下肢完全麻痹,做起动作的完成要比颈髓损伤患者容易。患者利用向两侧翻身,完成双肘支撑,再将身体重心左右交换,同时变成手支撑,完成做起动作。 三、床上移动 1.一人移动法:病人仰卧屈膝,双手握住床头栏杆,双脚凳蹬床面,护士用手稳住病人双脚,同时在臀部提供助力,使病人向 2.两人移动法:治疗师分别站在床的两侧,交叉托住病人颈、肩部和臀部,两人一起移动,协调将病人抬起移向床头;两人同侧时,一人托住颈、肩及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及腘窝,同时抬起病人移向床头 四、轮椅上日常活动 端正坐姿使患者坐于轮椅正中部位,背向后靠并抬头,髋关节尽量保持在90°左右。不能自己保持平衡者,应加系安全带固定,以保证患者安全 五、轮椅上转移(床与轮椅等) 1.两人转移四肢瘫的患者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双手从腋下伸手抓住患者交叉的前臂。另一治疗师站在患者的侧面,一只手放在患者大腿下方,另一只手放在小腿下方。一人发口令同时抱起并向轮椅轻轻放下。 2.一人转移四肢瘫的患者治疗师用双脚和双膝抵住患者的双脚和双膝的外侧,双手抓住腰带或抱住患者臀部,向上提起,治疗师身体后倾,抵住双膝搬动患者,将其拉起呈站立,然后向床边转移。治疗师一手仍扶住其臀部,另一手滑到患者的肩部以稳定躯干,将患者的臀部轻轻放到座位上。 3.侧方转移(患者至少应具备一定的伸肘能力)轮椅与床成30°,关闸。左手支撑床面,右手支撑扶手,同时撑起躯干并向前、向左侧方移动到床上。 4.直角转移(患者至少应具备一定的伸肘能力)轮椅与床成直角,其间距离约30cm,关闸。四肢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差,需要右前臂勾住轮椅把手以保持平衡。将左腕置于右膝下,通过屈肘动作,将右下肢抬起,放到床上。用同样的方法将左下肢放到床上。打开轮椅手闸,向前推动轮椅紧贴床缘,再关闸。双手扶住轮椅扶手向上支撑起,同时向前移动到床上。六、卧位到直立位训练 治疗师面对患者站立,患者坐在轮椅上,身体前倾,双手握住平行杠,肘抬高至与腕垂直做支撑动作。双手向下支撑,防止身体前倾;双脚负重后,髋关节过伸展,同时头与双肩后伸,双手沿平行杠稍向前移动,保持站立。 七、平衡协调功能训练 开始时进行坐位训练,再逐步过渡至站位,站位训练时两足之间距离逐渐变小至并足,然后单足站立再到足尖站立,逐渐增加平衡训练的难度。开始训练时除了支撑面由大变小外,还应由硬而平整的支撑面逐步过渡到软而不平整的支撑面下进行。例如,开始时在

脊髓损伤功能评定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脊髓损伤康复功能评定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基本情况 发病时间:发病原因: 主要诊断: 其他诊断: 意识状态:认知情况: 协调程度:合作程度: 心理状态:经济情况: 肌肉张力:上肢关节活动度:上肢 下肢下肢 ◆损伤程度 □A、完全性损害。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3级。 □D、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独立功能评定 项目分值项目分值 大便控制□0分□5分□10分转移□0分□5分□10分□15分小便控制□0分□5分□10分活动□0分□5分□10分□15分修饰□0分□5分穿衣□0分□5分□10分 用厕□0分□5分□10分上下楼□0分□5分□10分 进食□0分□5分□10分洗澡□0分□5分 总分 功能障碍程度□0-20分极严重□25-45严重分□50-70中度□75-95轻度 1

◆关键问题 □关节活动度障碍□关节肿胀□肌肉无力□疼痛 □功能性活动障碍□大小便控制障碍□呼吸形态异常□压疮 □其他: ◆短期目标: □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关节肿胀□增加肌力□缓解疼痛□改善二便控制障碍□呼吸省力训练□提升转位能力□治疗压疮□其他: ◆长期目标 □增强肌力□提升呼吸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善心理适应能力□回归职业岗位□融入群体、回归社会 □其他: ◆康复治疗计划: *物理治疗: □红外线治疗□激光治疗□紫外线治疗□超声治疗□磁疗法□冷疗□温热疗法□水疗□中低频治疗□气压治疗□生物反馈疗法□其他: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技术□牵引技术□持续关节被动活动□牵张训练□呼吸训练□转移训练□肌力与肌耐力训练□轮椅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运动再学习技术 □有氧训练□支具使用训练□高压氧治疗□站立与步行训练 □引导式教育训练□其他 ◆家庭康复功能锻炼指导: □肌力训练□功能性锻炼□耐力训练□行走活动 ◆停止治疗原因: □功能恢复□自动出院□转上级医院□转下级医院□其他: 2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一、损伤分类 脊柱骨折病人中约有20%发生神经损伤。通常脊柱损伤越严重,脊髓损伤就越严重,但并不总是如此。另一方面,轻度脊柱损伤往往不引起脊髓损伤,但有时也可以造成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可能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因为血管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1、颈脊髓 A、预制脊髓最常见损伤为屈曲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好发部位为C5—6。 B、压缩性骨折。C5—6为最常见部位。此类损伤中只有半数病人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C、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伴有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脊柱,占颈椎损伤的30%左右。最常见于C4—5,最稳定性损伤。大部分损伤是前面椎体和椎间盘与后面的增厚的韧带与黄韧带间的挤压,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这些作用力的综合造成中央脊髓损伤。 2、胸腰脊髓 A、在这一水平大部分脊椎损伤为屈曲型旋转脱体位或骨折脱位。最常见于T12—L1,造成上面的椎体较下面的椎体前移。这种损伤通常不稳定,常导致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B、压缩性骨折常见,通常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损伤稳定,神经损伤少见。 3、过伸性损伤。少见,通常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 4、开放性损伤。可见于枪伤或刀伤。脊髓损伤可由于爆裂伤、也可由于子弹穿过或骨折片刺破脊髓所致。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 1、基本定义 皮区: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感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 病理 完全性脊髓损伤,伤后3小时脊髓灰质出现多灶性出血,白质尚正常;6小时左右可出现全灰质出血,白质水肿;12小时后白质出血,神经轴突出现退变,灰质中神经细胞坏死;24小时灰质出现坏死,白质中多出轴突退变。中晚期坏死组织逐渐被吞噬,表现为囊腔形成,组织疏松软化、胶质增生。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早期也出现由灰质出血到白质出血、灰质坏死、白质退变的过程,但因损伤程度不一,病理变化轻重不等;中晚期灰质坏死处也形成囊腔,但白质保留。 临床特征 (1)脊髓休克: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出现暂时性功能抑制,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患者呈迟缓性瘫痪。单纯脊髓震荡者常在数小时或数日后功能大部分恢复,最后完全恢复;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休克过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痉挛。 (2)运动功能障碍:颈段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四肢瘫痪,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躯干和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称为截瘫。 (3)感觉功能障碍脊髓横断时,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功能受损;脊髓半横断时表现为损伤平面下同侧本体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如损伤部位在前,可表现为损伤平面下痛温觉障碍;在后则为深感觉与触觉障碍。 (4)其他: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及循环、呼吸功能障碍。 (5)并发症:常见的包括压疮、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 诊断 1、脊髓损伤平面 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最低的脊髓节段。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节段,通过身体两侧各28个关键点确定,运动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通过身体两侧各10条关键肌肌力来确定。

康复科脊髓损伤评定表

康复科脊髓损伤评定表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必查项目: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 要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即:①0=缺失;②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③2=正常;④NT=无法检查。(56,112,224) ●针刺觉检查常用一次性安全针。轻触觉检查用棉花。在针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 的感觉应评为0级。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见图)。星号指位于锁骨中线上的关键点。 ●除对这些两侧关键点的检查外,还要求检查者作肛门指检测试肛门外括约肌。感觉分级为存在或 缺失(即在病人的图上记录有或无)。该检查用于判定损伤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C5-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固有指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拇长伸肌) ●S1-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神经水平:感觉(右左)运动(右左) ASIA残损分级: 部分存在的区域(部分神经支配阶段):感觉运动 医师时间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基本确定 ASIA残损指数 ●A: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 ●B: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 级。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一、损伤分类 脊柱骨折病人中约有20%发生神经损伤。通常脊柱损伤越严重,脊髓损伤就越严重,但并不总是如此。另一方面,轻度脊柱损伤往往不引起脊髓损伤,但有时也可以造成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可能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因为血管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1、颈脊髓 A、预制脊髓最常见损伤为屈曲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好发部位为C5—6。 B、压缩性骨折。C5—6为最常见部位。此类损伤中只有半数病人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C、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伴有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脊柱,占颈椎损伤的30%左右。最常见于C4—5,最稳定性损伤。大部分损伤是前面椎体和椎间盘与后面的增厚的韧带与黄韧带间的挤压,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这些作用力的综合造成中央脊髓损伤。 2、胸腰脊髓 A、在这一水平大部分脊椎损伤为屈曲型旋转脱体位或骨折脱位。最常见于T12—L1,造成上面的椎体较下面的椎体前移。这种损伤通常不稳定,常导致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B、压缩性骨折常见,通常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损伤稳定,神经损伤少见。 3、过伸性损伤。少见,通常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 4、开放性损伤。可见于枪伤或刀伤。脊髓损伤可由于爆裂伤、也可由于子弹穿过或骨折片刺破脊髓所致。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 1、基本定义 皮区: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感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不完全损伤:如果发现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这种损伤为不完全性损害,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部肛门的感觉。运动功能检查是用手指肛检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指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部分保留区域(ZPP):指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最低神经平面、皮区和肌节。在最低正常平面以下发现受损感觉运动功能时,应记录身体两侧的部分保留区域的受累平面。本术语只用于完全通损伤。 骶部保留(Sacrsl Sparing)。脊髓损伤时最低的保留区域为会阴部的组织边缘,因为此处的血液是由根动脉(Radicular arteries) 所供应。此处的感觉是由最低的骶段神经支配。因此,没有鞍区感觉者均为完全性能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完全丧失。 神经根逃逸。如果脊髓损伤至该节段并涉及到神经根,且该神经根没有还未分离时,可以有最接近的1—2个节段神经恢复。该水平的恢复是低位运动神经元的。 脊髓震荡。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

脊柱脊髓损伤(截瘫)入院康复诊疗指南

脊柱脊髓损伤(截瘫)入院康复诊疗指南 一、康复住院标准 伤后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符合下列条件: 1、脊柱稳定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2、脊柱不稳定者,经手术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后4-6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3、上颈段脊髓损伤者,经临床治疗6-8周,脊柱稳定,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二、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血尿便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 1、膀胱镜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膀胱结石、血尿等。 2、泌尿系造影检查 适应征: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其它无法预料的临床情况需要。 3、膀胱容量测定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4、脊柱或脊髓CT或MRI检查 适应征:因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确定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 三、临床治疗规范 1、中医特色康复治疗 (1)针刺治疗:以疏通督脉为原则,选损伤平面上下2-3个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以及肢体阳明经穴为主,并辨证加减。 (2)推拿治疗:以疏通督脉、调和气血、补益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久病多用补法,手法宜轻, 2、延续性临床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应用、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等。 四、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1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脊髓损伤ASIA标准评分、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牵张反射评价、平衡功能评价、肢体形态评价、疼痛评价、上肢功能评价(四肢瘫患者适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功能独立程度评价、泌尿功能评价、性功能评价、辅助器具适配性评价,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及治疗方法:

康复专科查体: 1、脊髓损伤平面:(肌肌力≥3 感觉关键点:) 2、腱反射 C5 :肱二头肌反射 C6 :旋后肌反射 C7 :三头肌反射 L3 :股四头肌反射 S1 :腓肠肌反射 S2~4:球-肛门反射 3、SCI损伤程度(ASIA损伤分级):A B C D E A-完全性损害。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 B-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4、ADL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 5、功能恢复预测: 6、康复目标及治疗方法: (1)C4完全性脊髓损伤 主要问题点:头部能做自由活动,四肢和躯干均不能活动,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完全需他人帮助。 治疗方法: 残余能力训练:训练用嘴咬住一根小棍或头来操作一些仪器或做其他活动; 呼吸功能训练:深呼吸、大声唱歌和说话 站立训练: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预防泌尿系感染及有利于排便。(站立床) 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四肢关节僵硬。每个关节全关节范围活动每次活动10-15次,每天至少一次。 (2 ) C5完全性脊髓损伤 主要问题点:肩关节能活动,肘关节能主动屈曲,缺乏伸肘和腕、手所有功能;呼吸功能差,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不能独立翻身和坐起;自己不能穿戴辅助具;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需他人帮助。 治疗方案: 肌力训练:增强二头肌的肌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学习使用矮靠背轮椅,并在平地上自己驱动;有条件时可使用电动轮椅;学会使用固定于轮椅靠背扶手上的套索前倾减压;可把勺子固定于患者手上,练习进食; 呼吸功能训练:深呼吸、大声唱歌和说话 站立训练: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预防泌尿系感染及有利于排便。(站立床) 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四肢关节僵硬。每个关节全关节范围活动每次活动10-15次,每天至少一次。

励建安教授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xx 建安教授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一、损伤分类 脊柱骨折病人中约有20%发生神经损伤。通常脊柱损伤越严重,脊髓损伤就越严重,但并不总是如此。另一方面,轻度脊柱损伤往往不引起脊髓损伤,但有时也可以造成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可能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因为血管 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1、颈脊髓 A、预制脊髓最常见损伤为屈曲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好发部位为C5- 6。 B、压缩性骨折。C5-6为最常见部位。此类损伤中只有半数病人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C、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伴有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脊柱,占颈椎损伤的30% 左右。最常见于C4-5,最稳定性损伤。大部分损伤是前面椎体和椎间盘与后面的增厚的韧带与黄韧带间的挤压,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这些 作用力的综合造成中央脊髓损伤。 2、胸腰脊髓 A、在这一水平大部分脊椎损伤为屈曲型旋转脱体位或骨折脱位。最常见于 T12-L1,造成上面的椎体较下面的椎体前移。这种损伤通常不稳定,常导致脊 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B、压缩性骨折常见,通常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损伤稳定,神经损伤少见。 3、过伸性损伤。少见,通常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 4、开放性损伤。可见于枪伤或刀伤。脊髓损伤可由于爆裂伤、也可由于子弹穿 过或骨折片刺破脊髓所致。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

1、基本定义 皮区: 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 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感 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 指X 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不完全损伤: 如果发现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这种损伤为不完全性损害,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 部肛门的感觉。运动功能检查是用手指肛检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 指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部分保留区域( ZPP): 指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最低神经平面、皮区和肌节。在最低正常平面以下发现受损感觉运动功能时,应记录身体两侧的部分保留区域的受累平面。本术语只用于完全通损伤。 骶部保留( Sacrsl Sparing): 脊髓损伤时最低的保留区域为会阴部的组织边缘,因为此处的血液是由根动脉(Radicular arteries)所供应。此处的感觉是由最低的骶段神经支配。因此,没有鞍区

最新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一、脊能损伤(SCI )定义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二、病因 外伤性脊髓损伤: 1.最常见:高处坠落。 2.其次:车祸和重物砸伤。 3另外:自然灾害(唐山和汶川大地震)。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1.发育性疾病: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脊柱滑脱等 2、获得性疾病:感染(脊往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脊柱脊髓肿、脊往退行性痰病等. 三、临床表现 四肢瘫:指椎管的颈段脊髓神经受损,不包括臂从或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椎管内损伤。上肢功能不受累,而损伤节段不同,躯干及下肢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四、并发症: 1.压疮:关键预防,采取措施1)定时变换体位,2)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3)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4)改善全身的营养伏况,5)皮肤的护理,6)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的教育。 2、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管理措施,1)尽早停止留置尿管,实行间歇导尿。2〕根据尿流动力学的结果应用恰当的排尿方式和药物使膀胱保持低压贮尿及低压排尿。3)定期检查 泌尿系超声、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流动力学。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5)可以口服预防结石的药物。6)对长期无症状性菌尿无需用抗生素,以避 免引起各种耐药菌的繁殖和感染风险。 3、痉挛:治疗措施:1)发现并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如邂免引起肌紧张的体位、控制感染、稳定.情绪、保持环境温度。2)物理疗法:ROM,站立、冷疗、水疗、交替电刺 激。3〕药物:巴氯芬。4〕局部神经阴滞:肉毒素注射。5〕脊髓后根切断术。 4、异位骨化: 5、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后48小时开始行预防治疗,1)机械预防法:静脉泵、弹力袜等。2}药物预防: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等。 6、直立性低血压 7. 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骨密度。治疗以早期的干预措施:被动的站立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电磁场。 8.截瘫神经痛:综合措施: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或高频电)+行为心理治疗. 9、植物神经反射;最严重的并发症,在T6以上节段损伤较常见。常见原因:下尿路受刺激(尿潴留、感染、尿道扩张、结石等〕,大便滞留。表现:面部潮红,损伤平面以上皮肤出汗,血压升高(比平常高40),心动过缓或过速。 10.呼吸系统并发症: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以通气障碍、肺不张、肺炎多见。 五、各损伤平面的康复目标 1.生活自理:对一个SCI患者指不需要依赖他人和特殊的辅助器具。包括床上活动,穿脱衣服,洗漱梳饰,进食,淋浴,大小便,阅读,书写,使用钱币,使用电话,操纵电器的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 一、康复评定 1、损伤平面 (1)定义:神经损伤平面是指脊髓损伤后在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2)运动神经平面: ①关键肌是指确定神经平面的标志性肌肉(表1); ②由于一条神经支配多块肌肉和一块肌肉受多条神经支配的特性,因此根据神经节段与肌 肉的关系,用肌力3级以上的关键肌来确定运动神经平面,但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达到4级; ③运动积分是将肌力(0~5级)作为分值,把各关键肌的分值相加。正常两侧运动平面总 积分为100分。NT表示无法检查; ④确定损伤水平时,该节段关键肌的肌力必须达到3级,此关键肌头端节段的另一肌的肌 力必须达到4级以上。 ⑤对于临床应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无法检查的肌节,运动平面可参考感觉平面来确定。如果 这些节段的感觉是正常的,则认为该节段的运动功能正常;如果感觉有损害,则认为运动功能亦有损害。 (3)感觉神经平面: ①关键点指标志感觉神经平面的皮肤标志性部位; ②感觉检查必查部分是身体两侧28对皮区关键点(表1); ③每个关键点要检查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缺失;1=障碍(部 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法检查; ④正常者两侧针刺觉或轻触觉的总积分为112分(需要分别计分)。积分可以敏感地反映 感觉损伤程度的细微变化。

2、完全和不完全损伤的评定 (1)部分保留区:是损伤水平以下仍有感觉或运动功能残留的节段;或感觉和运动均保留而功能弱于正常的区域。 ①在不完全性损伤时,常有这种区域,而且其范围常超出三个节段; ②在完全性损伤时,也可有这种区域,但其范围不应超出三个节段。 (2)骶残留:是骶部神经传导束幸免于损伤之意,是不完全性损伤的重要特征。骶残留的原因是由于不完全性损伤多属挫裂伤,容易引起出血,而脊髓中央灰质血运丰富,容易发生出血性坏死,但皮质脊髓束下行到骶部的纤维最靠近外侧,因而常能幸免。(3)完全性损伤:是指损伤后不存在骶残留。如有部分保留区也不超过三个节段。完全性损伤的确定必须在脊髓休克消失后才可作出,原因是在脊髓休克节段,一切反射均暂时消失,因而无法判断。 (4)不完全性损伤:是指有明确的骶残留和部分保留区超过三个节段即可确定。 (5)脊髓损伤程度的ASIA损伤分级: A 完全性损伤S4~S5无感觉、运动功能,亦无骶残留 B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S5保留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品下保留运动功能,且损伤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的关 键肌肌力小于III级 D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品下保留运动功能,且损伤平面以下至少一半的关键肌 肌力大于或等于III级 E 正常运动与感觉功能正常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4、功能恢复预测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 况(表2)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手册

(內部資料★专題研究)
Spinal Cord Injury
罗 伦 王杨春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成都市工伤职工康复中心 成都市地震伤员康复分中心

第一版
2008 年 5 月
2

第一章


脊髓损伤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伤,造成损害 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是至今尚无 有效方法治愈的致残性损伤。根据 1980 年 WHO 的 ICIDH 国际残疾残障分类标准及最新 2001 年 WHO 的 IC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标准(图 1-1、图 1-2),脊髓损伤可造成患者身体神经结 构功能损伤,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限制三个层次的障碍。因此,当我们给脊髓 损伤患者作康复评定的时候,必须从“损伤”-“活动”-“参与”三个不同的水平分别使用国 际统一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表 1)。
图 1-1
3

健康情况 (障碍或疾病) 身体功能和结构 正常 损伤 活动 正常 活动受限 坏境因素 图 1-2 参与 正常 参与局限性 个人因素 健康 残疾
WHO 关于“功能”、“残疾”和“健康”概念的新模式
在 ICF 出台后,世界各国对“功能”和“残疾”的概率已经统一。功能——在对健康的描述中,“功能” 作为一个概括性的词,指所有的身体结构及功能、活动能力和参与能力,即包括所有三个水平上的功能。 “功 能”没有问题,就是健康。残疾——身体结构或功能上出现的问题叫“损伤”。这里是指身体或作为身体部 分的器官和脏器水平的结构和功能上显著的变异或缺失。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叫“活动受限”。 这里指的是个体整体水平的功能障碍。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叫“参与局限性”。身体的 损伤、活动的受限、参与的局限性概括在一起,就叫“残疾”。即:“残疾”是包括所有三个水平上的“功 能障碍”。可见,“健康”、“功能”和“残疾”都是使用“身体”、个体“活动”和社会“参与”这三项 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成分加以说明的。
表1
健康状况 ICIDH ICF 损伤水平 评定方法
脊髓损伤的评定
活动能力 残疾 活动受限 个体 ADL、FIM 参与能力 残障 参与局限性 社会 QOL、FIM
身体功能和结构 残损 身体功能和结构受损 器官 ASIA等
4

(完整版)脊髓损伤的评定量表

表1 脊髓不同节段的运动、感觉平面及损伤时的功能预后 代表肌肉运动功能移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感觉平面 损伤水 平 颈部 C1-C3 胸锁乳突肌颈屈曲、旋转电动轮椅若干呼吸器,完全 依赖 C4 膈肌呼吸同上完全依赖肩锁关节斜方肌肩胛上提 C5 三角肌肩屈曲外展轮椅驱动大部分依赖肘前外侧肱二头肌肘屈 C6 胸大肌肩内收前屈轮椅实用中度依赖拇指 桡侧腕伸肌腕背伸 C7 肱三头肌肘伸轮椅实用轮椅上基本自理中指 桡侧腕屈肌腕掌屈床、轮椅转移 C8-T1 屈指肌手指屈轮椅实用同上小指 手内部肌手指灵活运动驾驶汽车 上体稳定轮椅实用基本自理第6肋间 T6 上部肋间 肌 上部背肌带支具扶拐步行 T12 腹肌操纵骨盆轮椅实用同上腹股沟上 缘胸部背肌带支具扶拐步行上下阶梯 L2 髂腰肌屈髋同上自理股前中部 L3 股四头肌伸膝不用轮椅同上膝上内侧 带短腿支架步行 L4 胫前肌踝背伸同上同上内踝 L5 拇长伸肌伸趾同上同上足背 S1 腓肠肌踝屈正常步行同上足跟外侧比目鱼肌

表3 ASIA损伤程度分级 级别指标 A 完全性损伤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保留 B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以下 D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或以上 E 正常感觉或运动功能正常 表4 肌张力分级评定 分级神经科分级SCI分级Penn分级Clonus分级0 肌张力降低无肌张力增高无肌张力增高无踝阵挛 1 肌张力正常轻度增高,被动活 动时有一过性停顿肢体受刺激时出现 轻度肌张力增高 踝阵挛持续1~4s 2 稍高,肢体活动未 受限较明显增高,活动 未受限 偶有肌痉挛〈1次/h 踝阵挛持续5~9s 3 肌张力高、活动受 限较明显增高,被动 活动困难 经常痉挛〉1次/h 踝阵挛持续10~ 14s 4 肌肉僵硬,被动活 动困难或不能 肢体僵硬,被动活 动不能 频繁痉挛〉10次/h 踝阵挛持续15s 表5 SCI的Frankel功能分级 分级标准 A 完全性瘫痪 B 运动功能完全丧失,部分感觉保留 C 能运动但无使用价值 D 能运动,但无使用价值(如行走) E 完全恢复

脊髓损伤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脊髓损伤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周福全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功能的改变。涉及两下肢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paraplegia),四肢躯干部分或全部均受累称为四肢瘫(quadriplegia) 以下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1.翻身训练 对脊髓完全性损伤的肢体瘫痪而上肢有功能的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防止身体局部受压时间过长而造成压疮; (2)防治肺部感染; (3)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动能力。 2.坐起训练 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目的是为了: (1)提高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坐位下完成进食、穿脱衣物及学习等活动; (2)为进一步训练打好基础。 3.坐位平衡训练 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目的同坐起训练。具体方法: (1)患者坐位,双腿伸直; (2)双手缓缓向上抬起,然后放下,反复进行抬放活动,并逐渐延长抬起的时间。 4.支撑减压和移动训练 对颈7~胸2完全损伤、上肢功能正常或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增加两上肢的支撑力; (2)减少体重对身体局部的压迫,以免发生褥疮; (3)提高在床上移动身体的能力。

具体方法:①向前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放在身后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前移动。 ② 向侧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在身体两侧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一侧移动。 5.转移训练 对上肢有一定功能或功能正常的截瘫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完成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为使用轮椅创造条件; (2)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具体方法:① 辅助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训练者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双膝;患者一手扶住训练者肩部,另一于自然下垂;训练者双手扶患者臀部,用力将患者托起;帮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 ② 向前方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轮椅正对床边,闸住轮椅;患者将双腿放到床上;患者双手扶轮椅扶手,用力支撑,将臀部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 ③ 向侧方转移训练;轮椅斜对床,成45度角,闸住轮椅;患者一手撑床,另一手撑轮椅外侧扶手,使臀部离开轮椅而转移到床上。 6.站立训练 (1)站起训练 训练者面对患者,双腿分开站立,双手扶在患者腋下,并用力向上托举;患者下肢配戴矫形器,身体前倾,用力支撑双拐站起。 (2)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患者下肢配戴矫形器,双手握持平行杠站立(家庭中可用栏杆等其他牢固的固定物代替);训练者一手扶住患者髋部,另一手扶住患者胸部;患者挺胸站直,站立时间逐渐延长,每次站立20-30分钟.

脊髓损伤不同时期的康复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治疗脊髓损伤一定要及时,以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脊髓损伤的治疗同时康复训练也是很重要的。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分期治疗方法,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1、急性不稳定期——卧床期约在2—4周以内,此期患者脊柱和病情尚不稳定或刚刚稳定。同时,50%左右的患者因合并有胸腹部、颅脑及四肢的复合伤以及脊髓损伤特别是高位脊髓损伤形成了多器官系统障碍,可造成重要生命体征的不稳定,患者需要卧床和必要的制动。但是,这一时期也是开展早期康复的重要时期。当患者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床旁康复训练,包括床上肌力加强训练、呼吸功能训练、膀胱功能训练及床上体位变换训练。1)、肌力训练:在保持脊柱稳定的原则下,所有能主动运动的肌肉都应当运动,使在急性期过程中不发生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 2)、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胸式呼吸(胸腰段损伤)和腹式呼吸(颈段损伤)及体位排痰训练等。 3)、膀胱功能训练:在急救阶段输液应使用留置尿管;在停止输液后开始间歇导尿和自主排尿和反射排尿训练 2、急性稳定期——轮椅期约在卧床期结束后的4—8周或伤后的2—12周。此期患者经过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的应用,重建了脊柱稳定性。危及生命的复合伤得到了处理或控制,脊髓损伤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患者应逐步离床乘轮椅进入PT室或OT 室进行评价与训练。 在急性不稳定期到急性稳定期,训练时应注意脊柱稳定性的确定和直立性低血压的防治。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或体位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发生血压明显的下降,临床表现为头晕、眼黑、视物不清,甚至一过性神志丧失。主要发生于T5以上脊髓损伤的患者。 以上简要介绍的就是脊髓损伤的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方法,患有脊髓损伤一定要及时的治疗,让治疗更加的有效果是最重要的。如果以上的介绍您还想要了解更多的问题,欢迎咨询我院专家,他们会为您做详细的解答。治疗脊髓损伤,让患者的生活更加的健康。

脊髓损伤评定

关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年第1期第8卷康复 1997年8月24日至9月12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外科医生一行4人,应加拿大MEANS COME公司邀请到美国进行考察访问。我们先后参观了SFVA脊髓损伤中心,Shepherd脊髓损伤中心,OHIO 州立大学医学院脊髓损伤研究中心、康复中心及大学医疗中心等,重点考察了脊柱脊髓损伤的预防、早期处理、早期康复及基础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供国内同道参考。 1美国脊髓损伤治疗康复机构 在美国,每年有近2万人因各种原因造成急性脊柱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患者伤后有两个途径进行治疗康复:一是直接进入脊髓损伤中心,在那里可以得到从急救、早期外科处理、早期康复及出院后的后期康复的全程医疗康复服务。另一途径是首先进入综合医院进行急救和外科处理,术后次日或1周之内转入康复中心开始早期康复及治疗。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伤后直接进入脊髓损伤中心接受治疗和康复者具有住院时间较短,功能恢复相对较好,并发症较少且费用相对较低的优点。但多数患者因伤后急救的要求,仍首先就近进入综合医院治疗,然后转入康复中心。 1.1脊髓损伤中心 美国有18个标准脊髓损伤中心(Model SCI Center),我们参观的Shepherd中心是全美最大的一个标准脊髓损伤中心。该中心建立于1975年, 现有100张床位。以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康复为重点,也开展脊髓侧索硬化、脊髓炎及脊髓脊膜膨出等脊髓疾病及脑外伤的治疗康复。该中心由世界知名的脊髓损伤专家Dr. Aplle领导,并且是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的所在地。该中心在美国保持着脊髓损伤治疗康复的较高水准,其特点如下。 1.1.1急救、治疗、康复系统结合脊髓损伤中心可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从急救、早期外科治疗、急性期处理、早期康复、出院后康复及随访的全程服务。中心不仅有良好的ICU设备,并有以骨科、泌尿科及普通外科为主的创伤外科,可进行各种脊柱手术和临床治疗;更有良好的康复条件及PT(体疗)、OT(作业治疗)、HT(水疗)、RT(呼吸治疗)、ST(言语治疗)及支具等康复医疗专业队伍。特别是中心有一个教育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教育,有研究部从事应用性研究,包括各种康复工程研究,以保障医疗康复工作的开展。 1.1.2治疗康复的连续性脊髓损伤中心强调以康复小组(Team)方式开展治疗康复工作,强调每个患者从急性期到康复期应由同一个小组负责。康复小组由骨科、神经科、康复科医生、护士、OT、PT、ST、社会心理医师等组成,患者及家属也是重要成员。康复小组的任务是组织康复评定,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康复目标、康复流程)。康复小组在康复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康复小组的领导者可依据患者病情阶段调整康复计划,以保持治疗康复的连续性,即所谓一条龙模式。 1.1.3康复专科门诊在美国,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中心住院时间大约1至2个月,患者出院后进行社区康复和门诊康复。由于脊髓损伤患者终生需要康复保健,因此中心设各种专科门诊以解决出院后的各种问题,包括支具门诊、坐位轮椅门诊、泌尿生殖门诊、心理门诊、职业评估门诊等。每一个门诊都有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及处理计划,从而为患者院外康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2康复中心 美国各大医院特别是州立医院均在医疗中心附近建有康复中心,临床医院中治疗结束后需康复的患者即可转入康复中心。我们参观的OHIO康复中心是美国排前五名中的康复中心,主要收治中风(28%)、脑外伤(38%)及脊髓损伤(11%)等患者。该中心特点如下。 1.2.1早期介入脊髓损伤患者在医院急救及手术后,如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当日或1周内即转入康复中心。因此,要求手术内固定坚固可靠,为早期康复提供必要条件。 1.2.2早期评定OHIO康复中心的初次评定在病人入院8h内完成,康复小组根据初次评定制定康复计划。在康复中心内部,各种疾病患者功能评定的表格一样,并强调评估表格要简化。 1.2.3强化康复脊髓损伤患者转入康复中心后即开始强化康复(intensive rehabilitation)。根据评定制

步行功能训练02

教 案课 题 步行功能训练实践授课时数2学 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步行训练方法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能力目标:掌握步行训练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独立在临床中应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 步行训练方法难点: 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教学方法演示法、操作法教学用具Pt 床教学内容讲解教学备注1、复习: 步行的周期及步行训练前准备 2、导入:步行能力的评定 3、授新: 步行训练 (1)、常用措施 1.基础训练 2.辅助具使用 3.手术矫治 4.药物 5.理疗 (二)、步行训练方法 基础训练 1.体位适应性训练 2.肌力训练 3.关节活动度训练 4.平衡训练 5.协调训练 6.感觉训练 7.疼痛的处理、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脊髓损伤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脊髓损伤常见的xx内容和方法 xx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功能的改变。涉及两下肢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paraplegia),四肢躯干部分或全部均受累称为四肢瘫(quadriplegia) 以下是脊髓损伤常见的xx内容和方法 1.翻身训练 对脊髓完全性损伤的肢体瘫痪而上肢有功能的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防止身体局部受压时间过长而造成压疮; (2)防治肺部感染; (3)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动能力。 2.坐起训练 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目的是为了: (1)提高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坐位下完成进食、穿脱衣物及学习等活动; (2)为进一步训练打好基础。 3.坐位平衡训练 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目的同坐起训练。具体方法: (1)患者坐位,双腿伸直; (2)双手缓缓向上抬起,然后放下,反复进行抬放活动,并逐渐延长抬起的时间。 4.支撑减压和移动训练

对颈7~胸2完全损伤、上肢功能正常或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增加两上肢的支撑力; (2)减少体重对身体局部的压迫,以免发生褥疮; (3)提高在床上移动身体的能力。具体方法: ①向前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放在身后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前移动。 ② 向侧方移动训练: 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在身体两侧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一侧移动。 5.转移训练 对上肢有一定功能或功能正常的截瘫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完成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为使用轮椅创造条件; (2)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具体方法: ① 辅助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 训练者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双膝;患者一手扶住训练者肩部,另一于自然下垂;训练者双手扶患者臀部,用力将患者托起;帮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 ② 向前方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 轮椅正对床边,闸住轮椅;患者将双腿放到床上;患者双手扶轮椅扶手,用力支撑,将臀部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