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课程政策

第二章 课程政策

第二章  课程政策
第二章  课程政策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的政策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政策概述考点

名词解释:

课程与教学政策,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调整课程与教学权力的不同需要,并调控课程与教学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课程与教学政策一般是—个国家用文件形式来规定的。它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即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目标、课程与教学政策的载体和主体。其本质就是课程与教学权力和课程与教学权力的变化而造成的利益的变化。

简答:

课程与教学政策特征

1、行为的准则性,指它是一种行动准则,路线与纲领,它要解决的是当前较为重大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2、目标的针对性,指其是为课程目标服务。

3、实施的程序性,指在实施过程中是按一定步骤、阶段与方式方法去进行的。

4、载体的规定性,指其基本思想及变革是通过课程与教学计划、标准、教科书等载体来体现,国家有权对其进行规定。

5、内容的法定性,指其所陈述的一切内容是有法律法规效应,必须实施与执行。

课程与数学政策的研究意义及作用

1、课程与教学政策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

2、课程与教学政策是教育实践的保证

3、课程与教学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类型及其价值取向

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类型及特征

根据课程与教学权利的集中与分散程度来划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课程与教学政策可分为3种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集权型和学校自主型。

1、中央集权型,是指课程与教学权力集中统一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教育行政机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几乎所有的重要事务均受中央支配。法国通常被认为是中央集权的最高典型,日本和原苏联等国家也是这一政策类型的主要代表。

2、地方集权型,是指课程与教学权力集中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程与教学事务,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只是—个虚设的机构,对课程与教学问题采取不干预的政策。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可划入这一类型。

3、学校自主型,是指课程与教学权力主要在学校,中央和地方往往只提供指导或参考性的课程与教学标准或建议。英国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课程与教学政策的价值取向

(一)中央集权型的价值取向

1.涵义

中央集权型课程与教学政策是在“统一论”或“国家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下制定出来的,它

属于国家本位或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和整体利益,追求全国范围内的课程基本统一。

2、评价

优点:“统一论”的价值观有其相应的优越性,即能够确保受教育者至少获得各种重要学科的基本深度和广度,从而保证起码的受教育机会公平;易于形成教材使用的经济规模,缓解了某些课程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便于在课程系统层次上进行全国性的统一变革等。

弊端: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国家课程常常与地方教育需求之间相脱节,与学校办学条件相脱节,与不同学校、甚至同一学校不同师资力量相脱节,以及与个人酌兴趣、个性倾向性相脱节等。

(二)地方集权型的价值取向

1、涵义,地方集权型课程与教学政策追求的价值取向更多地带所有辖地区的特点,强调具体的地区适应性,因而是一种“适应论”的或“地方中心主义”的课程与教学政策价值观。

2、评价

适应论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在课程与教学问题上提供了一种地方组织权威的方式。但是,适应地方的课程与教学往往只能使儿童适应当前的本地的生活,而无法通过发展去创造未来更美好的生活,这样相对削弱了学生学习先进科学课程和追求优异学业成就的动机。

(三)学校自主型的价值取向

1、涵义

学校自主型政策往往立足于本校学生实际,以追求特色与个性为价值取向,故将其概括为“特色论”的价值观。

2、评价

优点: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助于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实施与改进;有助于课程与教学决策的民主化,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调动各个社区和学校的办学积极性。

弊端: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的不平衡;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统一论价值观下的国家课程与教学的需求。

理想的课程与教学决策模式

课程与教学决策是基于对教育目的和手段的判断而对课程与教学设计和实施作出的决定和指示。理想的课程与教学决策模式应当是“课程共有”。

1、“课程共有”的涵义一是指课程权力的共有(不同主体在权力分配上的理想关系);二是指制定课程与教学政策的一种全新的“超越论”价值观;三是从课程与教学权力分配来看,是对课程与教学权力下放的一种导向。它是在反思已有的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以及学校自主型课程与教学政策制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

2、课程与教学权力分配

权力分配涉及多种层次、多个方面,其中既有来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力量,也有来自学校的力量;既有来自教育行政人员的力量,也有来自课程专家(理论工作者)与课程实践者的力量。

对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对国家、地方和学校这3个层次在课程决策上的职责与权限加以明确的规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现在课程与教学开发上

中央政府(主要是教育部)制订三级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政策。地方政府依据中央《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南》进行课程开发,所开发课程需相关部门审批。

2.体现在课程与教学计划上

中央政府组织制定或修订、审定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地方政府应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并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备案。学校则根据教育部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计划)有关规定,从当地社区、学校的实际出发,参与本社区学校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并把(学校课程方案)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3.体现在课程标准上

中央政府颁布国家课程中各学科或学习领域(尤其是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确保学生统一的、最低的学业要求,以培养学生共同的、全面的素质。

地方政府须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南,组织专家或与专家合作开发地方课程,制订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指导性意见,负责监督与评估当地学校执行国家规定的情况,同时也有责任与义务指导学校制定实施课程计划的具体方案,并具体指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则可以在保证国家最低课程与教学标准基础上根据本校情况,适当提高标准。

4.体现在教材上

中央政府组织编写学科或学习领域的教科书或教材编写指南;制订教科书或教材开发与管理的政策。

地方政府有权审查学校在校本课程中使用的自编教材,并有责任和义务定期向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公布经过审查的这类教材。

学校则有权选择经过国家一级审定或省一级审查通过了的教材。

第三节当代我国课程与教学政策

当代我国课程与教学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分三个阶段:1、完全中央集权型阶段(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2、以中央集权型为主,中央集权与地方集权并行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末);3、中央集权,地方集权与学校自主型相结合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课程共有)。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特点

鲜明特点就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权利平衡。

《创业创新》课程教案

《创业创新》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创业 创新 课程编码: 61010 开课单位: 基础部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61010 课程名称 创业创新 教学单位 基础部 创业就业教研室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 √ 考试 √ 考查 □ □ 其他方式:

教案首页

第五次教学活动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安排

教师寄语学海导航小组创新成果展示(10分钟) 【教师寄语】 《赢在中国》节目主持人王丽芬说过,做事情的人会清楚用心地对人,别人才会如此对待自已;做事情的人会因着希望事情的成功而不得不宽容,因为他不宽容别人,别人就不会宽容他;做事情的人会知道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因为他要成一件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别人设身处地替他着想;做事情的人会懂得共赢的心态,因为一副与人争斗的姿态只会让他要做的事情莫名其妙地流产;做事情的人懂得生活并不是由白和黑或者对与错构成,因为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只会将原本复杂的生活简单化,而很难想像一个思维简单化的人会成事;做事的人不会用情绪说话,而是用智慧用头脑说话,否则他将陷入一个又一个的窘景;做事情的人会透彻地知道一件事件做成的全部秘密永远是无法言传的,也是无法模仿的,所以他知道如何听别人说的那些关于成功的话,如何面对成堆的知识和理论。 【学海导航】 印度一位学者讲过,人有两只眼睛,神有三只眼睛,如果通过创造力开发,那么人就会比神还聪明,人就会有第四只眼。高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劳动者,本身既要有从业的技能,也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的人格素质,才能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主创业的需要,才能在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学会创业或开创新的事业。市场经济永远呼唤创新创业型人才。一个成功的创新创业者应当具备哪些品质和素质呢?高等职业院校又如何培育和发展这些品质和素质呢?本章正是探讨和研究上述问题,并努力作出相应的回答:强调创新创业人格养成对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性。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不仅能掌握创新创业人格养成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更能学会铸就自身的创新与创业人格。 第三讲风劲正是扬帆时 ——创新与创业人格 案例教学案例1:创业者 1994年的统计:30位亿万富翁中,70%出身农民,70%只有 小学文化。一穷二白,无牵无挂,所以,才敢于下海创业 案例点评:创业要过六道坎 第一关:创意——灵感不等于现实 第二关:产品——不做大而全,力求精而专 第三关:市场——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第四关:团队——创业凭激情,守业需稳定 第五关:管理——原则大于人情 第六关:资金——企业存活的死坎儿 小组创新成果 展示

《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纲要

高中语文课程纲要(高二上学期)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 模块名称:《外国小说欣赏》 模块学分:2学分 授课时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共36课时:八个单元,每单元4课时,32课时,复习检测4课时 授课对象:2013届高二级 一、课程目标: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培养兴趣,在以往实际教学中重视不够或重视了落实不好,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正确把握培养兴趣和汲取营养、深化认识、提高修养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认为只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作品的“好”来,才能真正培养他们对小说的持久的阅读兴趣。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探寻中心思想,评价审美取向应在设计中多加强调,如引导学生体会鉴赏海明威的“简洁”美、伍尔夫的“繁复”美。 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三条要求逐层递进,组成一个教学链,顺之则事半功倍,逆之则事倍功半。 4、朗读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强调了语言品味的基础性。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尝试”一词下得谨慎,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都有赖于学生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相互交流。 ——尝试创作小说,要求不低。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目的之二是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 优点: 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 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有利于教材编定; 4.教师教学相对容易和简化 缺点: 1.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2.轻视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3.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 4.知识结构不完整。 活动课程 优点: 1.照顾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密切学习同实际生活的联系; 3.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能力; 4.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缺点: 1.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 2.由于过分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造成内容上的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内在联系性; 3.忽视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 (二)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优点: 1.有助于增强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 2.有助于密切学生的学习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联系; 3.有助于减少课程门类,避免重复,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点: 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尚存在许多问题,受到一些限制,如综合课程教材的编写存在较大的难度,综合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2.分科课程 优点:

1.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并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2.分科课程的教育目标明确,操作性强,评价简易; 3.分科教学的教材统一,便于教师的组织和控制; 缺点: 1、学科间的划分过于细致,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割裂,不利于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2、分科课程由于教材偏重逻辑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3、分科课程重知识的传播,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生情感、道德等社会性的发展不利。 4、学科种类繁多,易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 1.非预期性 2.潜在性 3.复杂性 4.隐蔽性 现代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直观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 六)巩固性原则 七)因材施教原则 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形式(一)表格式:即根据表格中的各种栏目的提示或要求来设计课堂教学进程。 (二)文字式:即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来设计课堂教学的进程。 一个完整的一般新授课教案通常包

校本课程纲要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xx第三中学xx课程名称: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 课程类型: 人文类,选修课 课程资源: 新编(自编) 授课对象: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一学期每周一课时 所在学校: xx第三中学 一、课程背景: 英语是现今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已经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但是目前学校英语课本的学习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因此要在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教授。本课程旨在引发学生对外语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们学习英语课程,实现初中英语课程目标。 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校本课程中学生选修类课程之一 2、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为指导,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初中英语课程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概况,辅助英语课程教学; 2、发展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第一课了解英语应用国家及其背景知识1课时 第二课节日系列之一复活节的来历1课时 第三课节日系列之二愚人节1课时 第四课英文歌曲赏析及背景Edelweiss 1课时 第五课多彩文化: 星期五与数字131课时 xx趣味英语故事1课时 第七课英语万花筒: 动物名词及其文化xx1课时 第八课节日系列之三母亲节Mother’s Day 1课时 xx时尚生活: 颜色预告心情Color affect feeling 1课时第十课英语人物故事: xx、xx1课时

关于课程课程类型课程功能课程结构

关于课程、课程类型、课程功能、课程结构 一、课程的定义和内涵 研究课程改革,必须对课程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据不完全统计,中外学者对“课程”有近百种定义,既有狭义的,也有广义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科学发展,课程的定义也不断趋于完善。 我国著名学者钟启泉将课程定义为: 课程是旨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广义) 课程是旨在保障青少年一代的健全发展,由学校所实施的施加教育影响的计划。(狭义) 近年来,课程理论发展迅猛,以上述定义为基础,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可将课程的定义归纳为: 课程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广义) 课程是学校或培训机构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精心选择的教育与训练内容的范围及其安排的总和。(狭义) 下表可帮助我们加深对课程内涵的理解: 在上述三个层次中,课程方案的规划和设计是“龙头”。因为规划和设计必然要使用某种课程模式,体现其课程观念,并拉动另两个层次的编制和实施。从课程的定义不难看出课程改革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是广义教学的一

发展 部分,课程论是教学论的一个分支;课程又涵盖了狭义的教学,包含了大纲、教材、教学手段以及教法和学法。 ——摘自蒋乃平:《职教课程探索的三个层级》 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 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摘自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三、课程的类型及其演变 课程类型又称课程形态、课程原型。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两种最基本的课程类型。 相关课程 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 融合课程 课程 核心课程(以人类的基本活动为中心) 广域课程 活动课程(以儿童为中心)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科学发展,出现了一种介乎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之间的课程类型——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在教育大词典里有两种释义:一是指最主要的学科即主干科目;二是指一种课程原型,体现了一种特有的教育观。核心课程既不以学科为中心,也不以儿童为中心,而是以人类的基本活动为中心。这种教育观适应了工业化社会大生产的需要,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今被人们强调的职业分析,就是以人类基本活动——职业的实际需要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核心课程的理念在职教领域中的一种体现。 与此同时,学科课程也发展出三类改进类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这三种改进类型实际上是学科不同程度的综合化。 在工业经济后期向知识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众多国家职教课程产生了质的变化,多元整合型课程——一种新型的课程类型应运而生。多元整合型课程是指采用多种课程类型之所长,经取舍、重组而成的现代职教课程类型。

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编制的探索 8月17号到23号我们学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教师假期培训,主要任务是: 1.结合郑州市课程纲要编制业务领导培训内容,教务主任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纲要编制及课标解读的培训,实际操练编制下学期课程纲要和进行课标细化解读。 2.进行自学稿编制。通过展示研讨各学科自学稿,统一、规范自学稿编制形式和内容要求,提高自学稿编制质量,提高使用实效。每学科至少要编制一周的自学稿。 3.学习郑州市道德课堂建设有关文件及学校理解课堂十个做点,讨论落实点。 4.结合学校管理,研讨年级管理规定,形成条文,构建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年级集体。 刚接触课程纲要时,大家的疑问是这和以往的教学进度表有什么区别呢?通过主讲人介绍,认识到教学进度表只有进度,没有教/学;只有课文,没有课程;只有教师,没有学生,只有节次,没有单元模块。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四个课程要素,而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时间与教学内容,没有完整的体现课程的各种元素(即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明确了课程纲要和教学进度表的区别后,我们一起学习了课程纲要的构成元素。 构成要素: 1. 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使用年级、课时。 2. 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 所需条件: 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 培训中提出了编制《课程纲要》的几点要求: 1.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材(教材、资料),学情、近几年高考特征等准确把握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明确学期的课程安排与整个课程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理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课程元素。 2.要分析学期,详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编制《课程纲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学习责任的承担者。 3.学科教师要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通过个人独立钻研,编写出一份任教学科的学期《课程纲要》,并在备课组、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研讨、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本备课组教师共同使用的《课程纲要》。 4.《课程纲要》一经形成,就应该成为学科教学的纲领。每一课时的教学应依据《课程

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都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 课件出示:复习词语,理清脉络。 平静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师: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吧! 师:江潮还没有来,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找出描写江面的句子读一读?师:那么,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谁能找出描写海塘大堤上景象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什么,盼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品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差不多信息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8/2/1.5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 授课时间: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艺术楼A301 所属院〔系〕:师范学院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诸小妮职称: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余时间、艺术楼A202、面谈 【二】课程简介 影视鉴赏课是从文学、社会学、美学角度动身研究影视艺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侧面,展现一个或真实或虚假的客观世界,从而使学生了解影视表现是怎么样一门艺术。这门课程既表达了电影、电视美学的独特艺术,又表达了电影与文学、社会、历史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差 不多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进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审美知识,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了解影视进展的历史,结合美学理论知识, 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电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们 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影视鉴赏课程能够运用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去观赏影视艺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明美的生活。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作为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观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观赏》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是本课程更加 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影视鉴赏》,李中会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2、推举参考书:《影视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表1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 次 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求学时 第一周次影视艺术概说 中国电影的产生与进 展、世界电影的历史进 展 要点:影视艺术的概念、中国 与世界电影的历史 重点: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及 能力培养、中国与世界电影历 了解:影视艺术的含义与 过程、港澳台及国外电影 进展状况 掌握:影视艺术鉴赏方 2

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内容(科目与活动)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涉及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 类型及特征: 根据课程性质进行分类: (一)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继承人类经过实践活动、科学探索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主要缺点是过多考虑知识的逻辑和体系,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同时,学科分得过细,不利于学生综合地把握世界的联系。 (二)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有:第一,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第二,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第三,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活动课程的主要优点是重视课程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教材的心理组织,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很有效果。其缺点主要是学生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递人类文化经验。 (三)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的主张。实施综合课程是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综合课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叫做融合课程。二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叫做广域课程。三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叫做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是:综合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改进类型,仍有学科课程的性质。其优点在于它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缺点主要是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课程管理进行的分类 (一)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于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一级课程。通常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设置的课程。它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强调课程内容的一

小学体育课程纲要大纲.docx

小学体育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周堂镇齐庄明德小学 课程名称:小学体育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适用年级:小学水平 课时安排: 40 课时 一.课程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使 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让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明白终身锻炼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专项技术,如:队列、体操、跳绳、滚 动及滚翻、短跑、跳远和投掷; 3.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模仿能力、合作能力和 创新精神; 4.集体项目的比赛及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课程内容: 单 元单元专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序题 号 复习体室内课:基础常识:体学会并且能够站好队本单元是培 育基础育课的着装要求、安全形,能够准确分别左右,养学生对体 1常识、队性教育。能够正确报数。育课的兴趣, 列练习室外课:队列练习:站培养学生的队、立正、稍息、向左安全意识。 转、向右转、看齐、报 课 时 安 排 8

数、反口令练习;游戏:小蝌蚪找爸爸、块块集合、接力赛、一切行动听指挥。 复习广复习广播体操的教学;播 体操、学习韵舞和韵律操等学习 韵组合动作;游戏:挑战舞和韵 应战、一切行动听指律操等挥、 障碍赛跑、跳垫子组合动游戏、 端水平衡比赛、 作。换物接力、迎面接力。2让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锻炼学生的 技术动作,复习并能独身体协调能 立完成广播体操,能够力、模仿能 做出简单的组合动作;力,培养他们 的节奏感、身 体的灵活性 以及对事物 的审美能力, 让他们通过10 简单组合动 作的学习来 增强自己的 自我表现能 力及自信心, 让他们在学 习中感受到 快乐; 正确的正确的坐、立、行、走能够作出正确的坐、立、培养学生正身体姿姿势;走跑跳练习:各行、走姿势,能够准确确的身体姿态;走跑种姿势的走、走跑跳交的分辨走、跑、跳并完势和对动作跳练习替练习;基本部位操、成,能够模仿老师的动的表现能力, 3 简单舞蹈的身体基本作并准确做出;发展身体的 6姿势练习:自编动作来柔韧性、反应 教学;游戏:绕木棒运的灵敏性和 动、换物接力、挑战应动作的协调 战、十字接力、韵律活能力; 动; 短跑、跳短跑:起跑姿势、个人短跑:知道 30 米跑的技培养学生对 远和投练习与集体练习;立定术要领,能做出 30 米新鲜事物的 掷跳远:分步骤练习,再的快速直线跑的要领;接受能力,让完整练习;投掷:先用立定跳远:初步掌握“立学生在体育 纸团练习,再用沙包练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活动中适应 4习;游戏:十字接力、形成正确的概念投掷:陌生环境,体 10挑战应战、跳垫子游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正确验体育活动 戏、换物接力、走跑交挥臂的基本动作,建立的快乐,并能替;投掷的概念,发展投掷说出在体育 能力;活动中的情 绪;

最新创新课程教案

创新课程教案

侧向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侧向思维;能力目标:运用侧向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过程和方法:按照“案例——理论——案例——方法——实训”的思路,简单介绍理论,通过案例分析让侧向思维的理念形象地深入学生头脑,然后通过实战演练,训练学生的侧向思维,并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侧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鼓励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运用侧向思维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和题目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侧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侧向思维,并运用侧向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由剪圆活动导入,引出侧向思维,然后通过课本上的五个侧向思维的案例阅读,引导学生归纳出侧向思维的概念,再通过一组课外案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侧向思维,最后进行侧向思维实战演练,将侧向思维运用到不同问题的解决上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发明创新中的侧向思维运用,则作为课外作业,由学生放入生活去思考和行动。 教学过程: 一、剪圆圈比赛(约5分钟) 让学生在三分钟时间内,利用圆规和剪刀,剪六个从小到大的实心圆。 假如有学生能够完成,并且边缘剪得都圆,那么就用对折再对折的办法检测是否是圆,不对称为不合格,合格的给予加分奖励;假如一开始就有学生提出可以更简捷的办法快速剪出圆,那么就激励该生,在还没有学习侧向思维的情况下,已经会侧向思维,再告诉他这只是侧向思维方法的一种,课堂上将会全面学习侧向思维的方法,学了侧向思维以后一定更得心应手。 活动过后。教师引导语:在三分钟内剪完六个完美的实心圆,有难度,当然了,熟能生巧,练多了一定可以做到。但是熟能生巧不是创新理念,创新理念会告诉我们,一定有巧妙的办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剪最多的圆。这节课,我们又将要学习一种创新思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可以有办法在三分钟内完成剪六个甚至更多完美的圆。课堂学习中,我希望同学们积极运用联系思维,在老师讲一个案例的时候,你就能联想到其他相关的案例或事件,使自己对侧向思维的理解更深入。 二、展示课堂学习任务(约1分钟)

影视鉴赏教学大纲设计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 课程类型:考查课 课程归属:考查课 审核人: 制定日期:2016年3月10日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影视鉴赏》高等教育第二版 适用专业及适用对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中专) 总学时:18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影视鉴赏》为选修考查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员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由此来丰富学员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从而从某个侧面来提高学员的审美素养。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电影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特性,掌握电影的创作规律和语言特点,掌握电影的发展历史,并能根据所掌握的电影理论,学会独立进行影评。 二、教学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影视鉴赏入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单元是对影视艺术的总体概述。要求了解影视鉴赏的含义、影视的分类和制作过程;了解影视的历史脉络,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学习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规律;学会辨析影视的基本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影视鉴赏的含义及功能 1.影视鉴赏的含义

2.影视鉴赏的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 (二)影视鉴赏的基本知识 1.影视的特征 2.世界影视的诞生、发展、现状 3.影视制作流程 4.影视的分类和类型片 (三)影视鉴赏的条件、层次和方法 1.影视鉴赏的前提条件 2.影视鉴赏的层次 3.影视鉴赏的方法 案例讨论:教材案例讨论 作业:课后习题 课外学习要求:无 第二单元故事类影视片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考生掌握故事类影视片的涵及特点,理解故事片和电视剧的异同,理解故事类影视片的影视合流现象。 第一专题文学元素鉴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专题是对文学元素的鉴赏。要求考生掌握故事类影视片中文学元素的构成,理解文学剧本对影视艺术作品的重要性,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的含义,学会分析影视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和环境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文学对于影视的重要意义 (二)文学元素的构成 1.影片的主题鉴赏 2.影片的情节鉴赏

课程建设项目类型

课程建设项目类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课程建设项目(2005年度) 《课程建设自评总结报告》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课程类别 负责人傅连康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金融管理学院学院(部)金融学专业立项时间2005年 12 月日 2006年 9 月 27 日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信息: 姓名:傅连康性别:男出生年月:1957-5-25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 副教授学位: 硕士职务: 专业主任 电话: 传真: E-mail: 所在院部: 金融学院 通信地址: 松江区场西路398弄158号邮编:201612 项目建设期内教学情况 项目建设期内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 投资组合管理专业课 2 研究生、2003 80 财务管理专业课 3 本科生130 会计学(中加)专业课 3 本科生135 国际服务贸易专业课 2 研究生20 项目建设期内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性教学学生总人数 金融证券模拟交易900 毕业论文14 项目建设期内教学研究成果 项目建设期内主持的教学(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上海市教委1年主持人 金融证券模拟交易学校2年主持人 项目建设期内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刊物名称级别发表时间 外商直接投资负效应与金融危机 ------来自马来西亚的证据《审计与经济研究》核心2006年3月《外汇储备超速增长 与外源性金融风险防范》《国际商务研究》核心2006年2月 2. 课程建设背景与目标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对本土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和国内金融机构有所区别,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随着中国政府对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管制的放松,应对来自国外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将日渐转变。这种金融制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变化要求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应更注重人才的国际视野和知识的适度超前性,不断动态地关注金融环境的改变及时添加和更新课程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在国内外已有一定基础,但从国内金融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看,重理论轻实践、重宏观轻微观、重知识传授轻操作能力培养的倾向同样反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是金融学教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文性——“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服务,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容、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实用性——安全教育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小学生的全部生活。本课程立足于学生安全生活的需要,提供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使学生能够科学、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保障小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三)实践性——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容,在生活中进行安全教育;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方法技能,养成安全习惯,在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四)综合性——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有机整合;把公共安全知识和与其相关的法律、道德、

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容有机整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家庭、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实施课程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行为规则,懂得自我保护、珍惜生命及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 1.知道生命是可贵的,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命健康知识。 2.知道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防知识和应对措施。 3.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知道网络的用途,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知道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措施。 5.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知道躲避自然灾害引发的危险的基本方法。 6.了解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知道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的求救和求生的方法。 (二)能力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

(完整版)牛杰-校本课程大纲-话剧经典赏析与表演.doc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2017 级高一校本课程纲要 程名称: 典 析与表演 程 :人文素养 开 教 :牛杰 是文学 的四大 式之一。 是 的一种形式,它以 与表演 主。 ,作 一种舶来品,在中国的 史已 有一个多世 了。“生存 是 , 是个 ”莎士比 笔下的《哈姆雷特》 出振 的一 ;“我 大清 国,可 我呀?”老舍笔下的《茶 》演 了 史 迁的人生百 ?? 一百多 年来, 秀的 作家、 演、演 , 我 作演出了 多多 典的作品, 中国 的文化大厦添 加瓦, 夏民族的 更富于内涵和哲思。高中 段的必修 本有意 地将 典的 入教学篇目,旨在引 学生了解 一种文学 式。校 本 修 作 必修 的拓展和延伸,在常 性的了解的基 上,有必要将 本 作和 表演作 主要的研究 象,以校本 程的方式, 想要了解欣 和有表演 趣的同学,指 学生将 趣 化 能力和特 。 本 程的目 是培养学生 的了解,增 的欣 程 能力,培养 的 趣 好以及他 表达演 能力, 新能力 目 目 和合作能力。通 学 使学生了解 的含 , 展 ,以及 排演 程。 程 明

《话剧的历程》主要让学生了解话剧的概念、类别、发展历史、具以及前景,通过认识,培养他们对此的认知。 体《话剧赏析》主要让学生欣赏经典剧目,从而增强对话剧的欣赏目能力,培养对话剧的兴趣爱好。 标《话剧表演》主要让学生了解话剧表演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排演了解如何表达人物情感,从而锻炼沟通、表达能力。 本课程共分为十四讲,从中国话剧的诞生、发展,话剧经典作品 赏析,到话剧表演的介绍与指导。 第 1 讲:中国话剧发展简史 1文明戏:中国话剧萌芽 2中国话剧的诞生课 程3 中国话剧的高潮内容4 中国话剧曲折前进及课5 中 国话剧探索复兴 时安第 2 讲——丁西林的《一只马蜂》 排1、超越时代的写作 2、讨巧的人物设置 3、二元三人的戏剧结构 4、玩弄语言的高手 第 3 讲——曹禺的《雷雨》 1、佳构剧的典范之作

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又称学科课程或“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是按一门门学科编制的多学科并列的课程,有较强的逻辑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相对独立,但不利于联系实际和吸收新学科知识。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相对于“选修课程”而言的。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通常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程选修课程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它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小学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初中阶段所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物理、化学都属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属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显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性。可以说计划性是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隐性课程隐性课程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

珠海容闳学校校本课程纲要.doc

珠海容闳学校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校本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与选修 课程资源:自编与汇编相结合 学习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 一、课程开发背景 1. 学生及家长的需求是我校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 容闳学校倡导“绿色”教育,全方位、多途径地落实素质教育。民办学校不可忽略的市场竞争压力及“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办学思想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及内容,其宗旨是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 2. 开设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我校提出了“学校无特点,科科有特色”的学科建设理念。学科特色的构建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策略。开发数学校本课程,形成数学学科特色,体现容闳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促进学校的发展。 3. 符合当前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 当前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我校自2003年创办以来,一直在努力构建数学学科特色,打造容闳数学品牌。数学学科特色的构建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以课堂教学为本,努力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各年段组织学生进行口算周周练;第二阶段:在口算周周练的基础上增加了拓展思维训练;第三阶段也就是2008年至今: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丰富、拓展了思维训练内容,增加了魔方、数独等数学益智游戏,并配合学校选修课设置安排,开设了具有数学特色的选修课。 三、校本课程的核心目标 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多角度感知数学的“美”与“巧”;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手上有功夫”,会玩善玩长智慧。 四、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实施 1. 自编《口算周周练》 根据教学进度,各年级老师自己编写《口算周周练》,让学生每天进行20道题的口算练习,扎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一年级不开设数学必修课;每周4课时的数学必修课改为英数课和口语交际课。 这样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扩大识字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加强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把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科(数学)“重心”往上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课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及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及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