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中图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中图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中图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中图版

必修 1 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1、宇宙的两个基本特征:物质性和运动性。

2、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类型主要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3、天体系统按大小可分为总星系、星系、恒星系统、行星系统四个层次。其中总星系是目前所知的最高级的天体系统,地月系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4、太阳系由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及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5、八颗行星按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6、八颗行星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

7、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球地表有适宜的温度;②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并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③有液态的水存在;(2)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概况:太阳是巨大的炽热气体球,太阳的物质组成主要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辐射

⑴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⑵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

(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A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B 太阳辐射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如煤、石油等)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太阳大气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⑵太阳活动类型: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上,其变化周期约为11年,太阳黑子的多少与大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约以11年为变化周期)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甚至中断。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本身围绕其自转轴旋转。自转轴叫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上空看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

4.速度: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各地都相等,均为15°/小时;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2.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1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7月初,处于远日点。

4.周期:恒星年(真正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

5.速度:角速度:平均1°/天,线速度:平均为30km/s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是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 月初)较慢。

6.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为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23°26′。

7.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1)成因:A.地球是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B. 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的交替。

(2)周期: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3)界线---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线叫晨线。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线叫昏线。

(4)意义:调节地表温度,保证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 2.地方时:(1)定义: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特点:东面地点总是比西面地点时刻早;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东加西(经度差:同侧相加一侧相减】)

(3)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为了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等于该时区的区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

(4)日界线:

①人为日界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180o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它不完全是一条直线,为了避免通过

陆地,而有些曲折。(穿过日界线时向西跨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向东跨过日界线,日期要向后退一天。)

②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

3.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规律

(1)北半球向右偏;(2)南半球向左偏;

(3)赤道上无偏转。(4)随纬度的增高,偏转愈明显。

四、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计算公式:H=90o-纬度间隔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季节更替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原因: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季节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天文四季: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物候四季: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其中传播速度较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的是横波)

2、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3、结构分层:(1)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2)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分为外地核(液态)和内地核(固态)。

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组成。

二、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和干洁空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干洁空气的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占干洁空气体积99%,其余微量成分还有二氧化碳、臭氧、氩等含量虽少,作用很大。

(2)大气成分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氮(N

2

氧(O

2

)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护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CO

2

):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O

3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和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造成大气成分变化

CO

2-全球变暖氟氯烃-平流层O

3

含量的减少。

(4)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及各层的特征

①依据:依据大气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②大气各层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关系比较

分层高度(千米)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对流层低纬17~18

中纬:10~12

高纬:8~9 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地面是直

接热源);⑵空气以对流运动显著(大

气上部冷下部热);⑶天气复杂多

变(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

层,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

底部,与人类关系最

密切

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

55 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该层中的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⑵大气以水

平运动为主(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⑶天气晴朗单一(水汽、杂质含量极

少,大气平稳)。

⑴有利于高空飞行;

⑵是地球生物免遭

太阳紫外线侵害

高层大气自平流顶以上至

大气上界

2000-3000 电离

层(80-500千米)

大气密度极小(距地面远,受到引力

小)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

电波

2、水圈:海洋水(水圈的主体),陆地水,大气水。

3、生物圈:(1)组成:由地球生物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2)特征:生物圈分别存在于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上层,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受热的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2、大气受热环节: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反射作用:无选择性,取决于云层。如: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②散射作用:A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易被散射;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B无选择性。如:阴天天空呈灰白色;③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水汽、CO2(对流层)吸收的红外线;臭氧(O3)(平流层)吸收的紫外线。三种削弱作用,以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

3、大气的保温作用:

⑴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自己的波长向外辐射热量,叫地面辐射。

⑵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将地面长波辐射的75%-95%吸收,从而大气增温。所以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⑶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射出红外线长波辐射,叫大

气逆辐射。大气辐射的方向是双向的: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设向地面。

⑷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向下射向地面的部分,因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所以叫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如: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二、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是特殊的热力环流形式。(注意:1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2一般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大小: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2)高空的风:

①作用力:A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速和风向);B地转偏向力:垂直风向,“北右南左”(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②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近地面的风:①作用力: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不仅能改变风向,而且可减小风速);②风向:斜穿等压线。

3、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看图了解气压带和

风带的位置、名称和风向):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

个风带(如下图):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

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季风环流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

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3)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地区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及特点

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上升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气

流下沉

冬季: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少

雨,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

和多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

干燥

四、几种主要的天气系统

1、气团

(1)定义:指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大团空气。

(2)分类:

按温度:冷气团(气团温度比移经地区温度低);暖气团(气团温度比移经地区温度高)按湿度:海洋性气团(湿润);大陆性气团(干燥)

(3)天气:单一气团控制,天气单调;气团交替,天气变化;冷气团到达变冷,暖气团到达变暖

2、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

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

移动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符号

天气特征过境

单一气团控制,温暖

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

过境

阴天、雨雪、刮风、

降温

连续性降水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天气转好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多在冷气团

一侧(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冷气

团一侧(锋前)

多在冷气团一侧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

季大风、寒潮、沙尘

暴“一场春雨一场暖”江淮地区梅雨天气;冬

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

天气

3、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

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第二节水的运动

一、水循环

1、定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可分成三类:

(1)海陆间循环,包括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因为发生的区域最广,环节最多,又称之为海陆间大循环。

(2)海上内循环,包括环节有:蒸发、降水,它发生的水量最大。

(3)陆地内循环,包括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3、水循环的意义有:

(1)、水连续不断的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2)、它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它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同时又通过陆地径流不断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质和矿物质;

(4)、水循环还是地球上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总之,水循环不断的改变着地理环境。

4、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运动,叫做洋流。

5、按性质,可以把洋流分成暖流(概念是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和寒流(概念是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高纬流向低纬)。

6、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会受到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7、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如果按纬度来看,中低纬形成了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即在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在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在中高纬形成了气旋型的大洋环流,即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而南半球由于性质均一的海洋面积广,环流并不存在,而是被环绕地球一周的西风漂流所取代。

另外,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形成了季风洋流,夏季为顺时针方向,冬季为逆时针方向。

简图记忆各大洋主要洋流分布: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

(1)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之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很大:暖流使沿岸地区气候增温增湿;寒流使沿岸地区气候降温减湿。

(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①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就是这种形成原因。②上升补偿流处也易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4)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水顺流,可以加快船速,逆水逆流,可以减慢船速;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

(5)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9、厄尔尼诺现象原发生地区是秘鲁附近海区,此海区本身在秘鲁寒流洋流控制之下,表现为秘鲁沿岸海域的水温异常升高。它会带来的危害有:对厄瓜多尔等地,连降暴雨,出现洪涝灾害;而对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等地,出现严重的干旱天气。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结果形成各种岩浆岩)、变质作用(结果形成变质岩,典型的变质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石。)

2、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常在地表形成褶皱山系和断裂带,如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红海;垂直运动会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这两种运动往往同时进行,但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

3、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褶皱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叫做褶皱,基本单位是褶曲,它有两种基本形态,即向斜和背斜

①背斜: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中间老两边新

②向斜: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中间新两边老

③如果在褶皱构造地区修建隧道,应该选择在背斜,要找地下水应该在向斜;找石油天然气应该选择背斜

●从地质构造基本形态上看,A,B分别为:A:背斜 B:向斜

●从地形上看A处为谷地,形成原因是:背斜的顶部受到张力的作用,岩层容易受到外力的侵蚀,形成谷地;B处为山地,形成原因是:向斜的轴部受到挤压,岩层坚硬不容易被侵蚀

5、断块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体发生破裂,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泰山、庐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2、风化作用:在温度、水、生物等影响下,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3、侵蚀作用:主要有流水、风力和冰川的侵蚀。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有峡谷、沟谷;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有冰斗、角峰。

4、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

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

5、沉积作用:主要是流水和风力的沉积。流水的沉积地貌主要有冲积扇(出山口)、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等;风的沉积地貌主要有沙丘、沙垄等。

6、外力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趋于平缓。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总是同时起作用的。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存在的基础: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相互转化

2、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的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变为碎屑物质,然后被搬运沉积下来,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形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发生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

2、气候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

3、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影响气候的最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

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

(2)大气环流(影响气候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3)下垫面因素:①海陆差异的影响: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全年降水较少;海洋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全年降水较多,且分配均匀。②洋流的影响: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③地形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人类活动:释放废热(影响到大气的温度);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

4、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⑴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⑵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

1、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而存在,所以其性质必然表现出整个地理环境的特征;

(2)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东西方向或南北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

规律更替现象叫地域分异规律

(2)自然带:由于热量与水分不同,世界气候有冷热、干湿等地区差异,陆地上反映各地气候特点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叫自然带(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更明显。

(2)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中纬度大陆表现更明显。例: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①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随高度增加作有规律更替②基础:以水热状况的变化为基础③表现: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的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越复杂

(4)非地带性分异: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现象。例1.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是沙漠,西侧是温带森林例2.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3.荒漠中的绿洲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 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1)平原----城市建设最理想的地形。

(2)山区----- 城市沿河谷和低地分布(渭河平原的西安、汾河谷地的太原)

(3)热带湿热地区------ 高原(巴西高原)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气候影响城市区位

①气温:适宜---中低纬度(赤道两极很少)②降水:适中----沿海地区密度大(2)影响城市布局:污染大气的企业---- 盛行风的下风向/ 季风的垂直方向

3、水对城市的影响

(1)水对城市的意义:提供水源、交通等;城市形态:带状或组团状

(2)河流对城市形成的影响:多分布于江河湖海交通要道

①河流入海口处②干支流交汇处③水运的起点、终点和水运陆运转换处

(3)方法: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植树造林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不少城市是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①发展规模要考虑资源的蕴藏量和开采水平②后期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

2、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3、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1、规律: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地质时期:温暖期和冰期交替

2、过程历史时期:温暖期和寒冷期交替

近代时期:气温波动上升

地质时期的三次大冰期:(1)震旦纪大冰期,距今8亿年~6亿年(2)石炭—二叠纪大冰期,距今3.5亿年~2.3亿年(3)第四纪大冰期,距今二三百年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影响古文明的兴衰和经济活动(2)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

2、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气候变化特点:呈现波动现象,整体趋势是变暖

(2)影响

①对农业利:高纬度的生长期延长;热带北缘的橡胶、咖啡等不受冷害

弊:热带干旱地区和中纬度的粮食产量下降

②对工业:高纬度供暖能耗减少,低纬度制冷能耗增加。

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受限,节水节能技术和耐高温、干旱培育技术市场广阔。

3、人类健康:夏季高温且持续时间长---- 人口死亡;疾病发病率和传播范围增大

4、海平面和海岸带:

海平面上升--- 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被淹没/地下水位上升/影响航运/水产养殖5、生态系统陆地原生态、海洋生态系统---- 物种损失;

生态环境---- 干旱/半干旱的土地荒漠化

第三节寒潮

1、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寒潮: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寒潮标准:全国各地的寒潮标准并不一样。

中国气象局:下降﹥10℃且最低气温﹤5℃

3、寒潮产生的原因:

4、寒潮的危害:

5、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重要的是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6、中国的寒潮

(1)时间:多发生在冬春两季(11月-4月);对农业春秋两季(冻伤幼苗/ 影响作物成熟)

(2)影响区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除外。

第四节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1)自然属性:天然的(2)经济属性:目前可利用的

2、分类(能否循环利用)

(1)可再生资源:土地、气候、水、生物资源;(2)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3、水资源的组成与分布

(1)水资源:①广义:海洋水(97%)、陆地水(3%)②狭义:世界上的淡水资源③易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分布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水资源多少的主要指标:河流年径流量= 降水量—蒸发量

4、水资源的特征:

补给的循环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水利水害双重性

5、水与工农业生产

(1)农业用水量最大――主要用于灌溉:①作物生理需要②蒸发消耗

(2)工业用水①冷却用水②空调用水③产品用水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重点归纳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重点归纳知识总结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 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 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 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 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 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1、半岛是指伸入海洋或湖遥中的陆地。它的构成形式一般是三 面临水,一面同大陆相连。从分布情况看,世界主要的半岛都在大 陆的边缘地带。?欧洲海岸曲折,有众多的半岛,素有“半岛的大陆”之称。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的半岛有5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 半岛(世界第五大半岛),面积5万平方千米:西南欧的伊比利来半岛,面积58.4万平方千米;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面积50万平方千;南欧的亚平宁半岛,面积14万平方千米;南北欧的科拉半岛,面积 10万平方千米。 2、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面积达300 多成平方千米,有将近1/3个中国大。半岛上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7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上,内陆的绝对最高 气温达55℃;年降水量大部分年份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几 年不下雨。亚洲地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半岛还有南亚的印 度半岛还有南亚的印度半岛面积208.8万平方千米)和东南亚的中南 半岛(约200多万平方千米),它们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半岛和第三大 半岛。 3、世界第四大半岛是位于北美洲东部的拉布拉多半岛,面积为140万平方千米。岛上大部分是海拔较低的高原,湖泊较多,沿海 海湾较多。北美洲的其他半岛面积均不大,都在20万平方千米以下。 4、非洲最大的半岛是东北非索马里半岛,面积为75万平方千米。它呈三角形向东北突出,被称为“非洲之角”。南极洲也有一个大 半岛,位于南极大陆德尔海与别林斯高晋海之间被称为南极半岛, 面积有1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多山的半岛。南美洲和大洋洲虽然也 有半岛,但面积都很小。 5、我国较大的半岛有3个;位于山东省东部、胶菜谷地以东,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的山东半岛,面积为3900平方千米:位于辽宁省 东南部、辽河与鸭绿江口连线以南,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的辽东半岛,面积为29400平方千米;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伸入北部湾和雷州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2010年元旦过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上映。影片讲述地球人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据此完成1-3题 1.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影片中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证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下列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3. 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A.水能 B.风能 C.潮汐能D.煤炭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宣布,新一轮为期11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已经到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黑子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太阳黑子活动预计2011、2012年达到峰值。据此回答4~5题: 4.某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B.黑子活动增强,耀斑活动减弱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影响有线电话 D.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5.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卫星电视节目、

移动电话信号受影响④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上所注节气为北半球节气),回答6~8题。 6.图中a、b、c、d四地,位于赤道的是( ) A.a B.b C.c D.d 7.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 ) A.c、d 、b、a B.a、b、c、d C.d、c、b、a D.c、d、a、b 8.当c地昼最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9~10题。 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固体。 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传到①时波速加快。 D.横波的传播速度高于纵波。 10.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A.地幔和地核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壳和地幔 D.地幔和地壳 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 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当太阳上的黑子和耀斑增多会直接扰乱() A.人们的日常生活B.电离层C.无线电长波通讯D.臭氧层 2.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A.地转偏向力 B.盛行风 C.日、月引潮力 D.海水的密度差异 3.如图所示,A、B、C、D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DA段4.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即将移动的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5.当地球公转经过D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我国长江水量达一年最高值 6.当地球位于A时,地球上两地甲(36゜N,128゜E)和乙(36゜S,128゜W)相比() A.自转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B.地方时和日出时间都相同 C.昼长不相等D.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7.某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当地正午),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44分,该地的经度是:() A.114°EB.120°EC.126°ED.109°E 8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地方是()A.南极和北极B.南、北极圈C.南、北回归线D.赤道上9.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陆地海洋 陆地 海洋 A B C D

读右边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受热,近地面形成高压 B.乙地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 C.甲地冷却,高空形成高压 D.乙地冷却, 高空形成低压 11.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若甲、乙两地分别代表城市和郊区,则( ) A .甲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形成“热岛” B .乙地人口集中,工业发达 C .甲代表郊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 D .乙代表城市,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12.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①与等压线垂直),完成 13--14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① ② ③ ④

高一地理必修一图

海洋陆地海洋陆地 1、在下列箭头中标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2、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冷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3、用箭头标出常见的热力环流的气流运动方向。 海陆风 山谷风城市风4、画出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的风向及受力状况 近地面高空 5、画出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的风向及受力状况 近地面高空 6、在左图写出气压带和风带名称,风带用虚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画出风向,在右图 画出洋流模式,实线表示暖流,虚线表示寒流 7、 写出N O (高低气压中心的名称) 1002 1006/hPa 1004 492 490 494/hPa O P 1002 1006/hPa 1004 492 490 494/hPa 近地面高空

此时为月,位于把气压带切断了,使高气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写出M (高低气压中心的名称) 此时为月,位于 把 气压带切断了,使低气压仅 保留在海洋上。 8、画冷锋和暖锋的剖面图, 并写明冷气团、暖气团、锋前和锋后,并用箭头标出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画出雨区。 冷锋暖锋 9、画出北半球近地面水平气流与垂直气流运动的方向,写明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 天气天气 10、画出南半球近地面水平气流与垂直气流运动的方向,写明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 天气天气11、甲乙丙丁是哪种天气系统过境,写出名称。 甲 乙 丙 丁 12、写出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A B C D E F G H 13、在下列大洋中用箭头画出洋流流向,并注明洋流名称(实线表示暖流,虚线表示寒流)

14、写出字母代表的岩石类型,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 a b c d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5、填写六大板块的 名称A B C D E F 16、填写气候类型的分布,在右图中相应位置填写出与左图气候类型相应的陆地自然带名称 17、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一地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精品文档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知识点 【宇宙】 一、宇宙: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与分类、公转运动共同点、小行星带位置 三、地球上有生命(特殊性):条件、原因 【太阳】 一、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核聚变反应、电磁波形式(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解释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纬度、天气、海拔 三、太阳大气层分层、各层上有什么太阳活动 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能源②热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气候②电离层③地磁场 五、人造卫星发射选择纬度低的地方的原因:初速度大 【地球】 一、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方均为15°/h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夹角、23°26′、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极圈度数的关系 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晨昏线】、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一、根据光照图判断晨线昏线:1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2 、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极昼→夏至二、根据晨昏线位置判断节气:1 北极圈及其以内极夜→冬至 、与经线重合:春分或秋分2 三、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地转偏向力】规律:水平运动的物体(如河流、风)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南左北右)赤道不偏【地方时和区时】=4°分钟)°=1小时、1一、地方时基本特征①同经同时②东早西晚③东加西减(15 *1小时(东加西减)二、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正午太阳高度】°),向南北两侧递减1、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一、纬度分布规律:、离太阳直射点纬距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2 、某地,太阳直射点移来,正午太阳高度渐大二、季节变化规律:1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2 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3、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地球上有液态水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逆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本含答案.doc

..... 崖城高级中学13~1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题 学科:地理(必修一) 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100分命题老师:周秀云审核人: 第一卷 1.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地下水、湖沼水和土壤水B.海洋水和冰川水 C.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D.冰川和生物水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A.气旋与反气旋B.热力环流C.大气垂直运动D.大气水平运动 4.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A.气旋 B.反气旋 C. 冷锋 D.暖锋 5.台风一般会带来天气。() A.干燥 B.狂风暴雨 C.晴朗 D.以上都不是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 6~9 题 6 .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 述,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 图 10 D.大洋东岸为暖流 7.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图中最有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A.①B.②C.③D.④

..... 8.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减湿B.降温减湿 C.增温增湿D.降温增湿 9.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 A. A B. B C.C D.D 10.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11.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 C ) 12.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的是() A.非洲赤道两侧,森林—草原—荒漠对称分布 B.我国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森林景观 C.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珠穆朗玛峰北坡,从山麓到山顶出现草原—荒漠景观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完整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 2.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o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 .9月24日2时 B .6月22日8时 C .3月21日0时 D .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 B .上地幔中 C .下地幔中 D .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 .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 .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12.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13.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 .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4.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5.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6.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74926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 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 地球上有液态水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东 北逆南 顺 日 一个太阳 日 外, 都是 15°/h 为0 公 转 自西向 东 北逆南 逆 一个恒星 年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快, 远日点( 7 月初)较慢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崖城高级中学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题 学科:地理 (必修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老师:周秀云 审核人: 第一卷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C.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 3.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 A. 气旋与反气旋 B. 热力环流 4. 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 D.冰川和生物水 A.干燥 B.狂风暴雨 C.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6?9题 6. 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东岸为暖流 7. 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 图中最有 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减湿 B .降温减湿 C.增温增湿 D .降温增湿 9. 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 A. A B . B C. C 10. 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 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A.地下水、湖沼水和土壤水 B.海洋水和冰川水 A.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5.台风一般会带来 天气。 (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 ) 色球、光 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 日冕、色球、 光球 .大气垂直运动 ) D .大气水平运动 以上都不是 D. 晴朗 图10

(完整word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 -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 2 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2)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 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 地球上有液态水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东 北逆南 顺 日 一个太阳 日 外, 都是 15°/h 为0 公 转 自西向 东 北逆南 逆 一个恒星 年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快, 远日点( 7 月初)较慢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 ..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 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4.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 B.莫斯科(37°E附近) C.上海(120°E附近) D.洛杉矶(120°W附近)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A.4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日 D.11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三圈环流 D. 季风环流 读右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高空 C.不考虑摩擦力 D.近地面 8.图中d代表的是 A.地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风向 9.图中的A地与B地相比 A.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B.风向相反 C.A地风速小于B地 D.摩擦力一定相同 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气象灾害》学案

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识记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 2.结合地图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3.通过地图和图像材料,分析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学习重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过程】 ) 一、知识体系导引 二、学习新知,挑战自我 知识点一:洪涝灾害 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 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如何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如下图所示: ` 学法指导: 1.分析雨涝原因的技巧

2.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 ↓ 干旱 -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 ↓ 旱灾 知识点二:干旱灾害 1.概念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 ~ (1)造成农业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3.分布 由图可知,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 思考1: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提示: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人教版(含答案)

皖江高级中学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卷 学科:地理 (必修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学号: 评分: 第一卷 1.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 .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2.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 .地下水、湖沼水和土壤水 B .海洋水和冰川水 C .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 D .冰川和生物水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 A .气旋与反气旋 B .热力环流 C .大气垂直运动 D .大气水平运动 4.我国夏季的台风来自太平洋,成因是( ) A .气旋 B.反气旋 C. 冷锋 D.暖锋 5.台风一般会带来 天气。( ) A.干燥 B .狂风暴雨 C.晴朗 D.以上都不是 读图“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6~9题 6.关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东岸为暖流 7.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图中最有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增温减湿 B .降温减湿 C .增温增湿 D .降温增湿 9.能将①处被污染的海水带到②处的洋流是 A .A B .B C .C D .D 10.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 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图9 图10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中心天体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卫星地月系(地球和月球)银河系其它行星、卫星总星系彗星、流星体等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②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③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 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

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 (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地球外围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形成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化,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梳理】

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册 高中地理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册 高中地理期末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 1.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大气——地球的保护伞,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大气成分及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大量的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B.水汽能够吸收地面辐射 C.氮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氧是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 3.一架飞机从南极飞往我国的海口,高度一直保持在12千米,那么这架飞机是从() 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B.对流层飞往对流层 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 读“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图中a、b、c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 A.地下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B.大气降水、湖泊水、冰川融水 C.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D.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5.图示河流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北地区 读某种地貌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该种地貌的因素是()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冰川侵蚀D.流水堆积 7.下列省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 A.云南B.四川C.新疆D.陕西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9.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A.温带草原B.温带荒漠C.寒带苔原D.热带草原 10.读“华北地区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下题。 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A.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C.水库较多D.支流众多 11.新京报2018年12月31日消息:菲律宾国家减灾管理委员会31日说,菲律宾中部和北部山区连日来的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截至目前造成的遇难者人数已上升至68人,另有18人失踪。关于该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信息 C.该滑坡的形成是持续强降雨诱发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2020年5月28日,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站数据显示,太阳表面出现了一次极为激烈的耀斑活动,这次的太阳耀斑是自2017年10月以来,太阳爆发的最强的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太阳大气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及成因对应关系匹配的是() A.光球—耀斑—光球能量激烈暴发

(完整)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多米尼加共和国为西半球岛国,境内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下图为该国主要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恩里基约湖的水文特征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较高,有结冰期 B.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C.7月份盐度最高 D.5~10月,湖泊水位持续升高 2.关于该国交通运输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公路分布较为均匀 B.铁路主要沿海沿河分布 C.机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D.港口数量北部比南部多 下图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低压向东移动。据图回答3~4题。 3.图中此时湖面的风向主要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4.未来几天内,P地天气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气压先升高后降低 B.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C.风力由弱变强,再变弱 D.前次降水强度大于后次 洪涝灾害与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中国大陆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次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下列城市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 A.北京、长沙、广州、贵阳 B.长沙、北京、广州、贵阳 C.北京、长沙、贵阳、广州 D.长沙、北京、贵阳、广州 6.下列关于涝灾分布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降水少,没有涝灾 B.东部地区涝灾北多南少 C.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 D.东北地区降水少,涝灾较少 7.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是涝灾多发地区,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是 A.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B.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 C.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 D.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减轻洪涝灾害 下图是摄影师在某沙漠地区旅游拍摄图片的剪影,图中骆驼向西南方向行进,驼影与前进方向垂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拍摄时,太阳位于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9.该照片拍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5:00B.9:00C.15:00D.19:00 下图为某山地山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 m,图中山峰为该区域最高 峰,读图完成10~11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