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评述

《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评述

《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评述
《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评述

2005年7月

第37卷 第4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

J uly2005

Vol.37No.4《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评述Ξ

《功能语法导论》(A n Int 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 m ar),以下简称《导论》,是M.A.K.Halliday教授的经典之作。该书1985年初版,1994年再版。本文所评的是2004年Arnold公司推出的第三版。新版主要由“韩礼德最理想的接班人”Matthiessen(黄国文2000:20)完成修订。该书每一次修订都意味着篇幅和内容的增加,如《导论》第二版的正文部分是403页,而第三版的正文部分多达658页。

1.系统性明显加强

在Halliday的理论框架中,“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者密不可分。在《导论》新版中,Halliday和Matthiessen也明确指出,系统理论表明,功能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换言之,语言整个结构是沿着功能方向构建的(2004:31)。

但是,“系统”和“功能”两个部分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合成,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胡壮麟等1989:4),对其中一个部分的论述必然涉及另一个部分的内容。Halliday指出,“系统”(systemic1)是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Halliday1969;参见Kress1976:3)。系统语法旨在建立一个语义关系网络,并能用来解释整个语言系统中的相关语义选择。Li Zhanzi(2004)指出(导论)“前面两版中预设或者简单提及的功能语法的一些理论支柱在这一新版中得到了凸现”;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这种凸显性正是通过系统语法的内容得以实现的。

在系统语法的早期理论“阶和范畴”语法中,Halli2 day提出了四个语法范畴(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和三个阶(级、说明和精密度)(Butler1985:15)。《导论》第三版第一章的第三小节作为新增的部分,引入了五个基本概念,其中的“结构”和“系统”正是Halliday“阶和范畴”语法中的两个基本范畴,而另外一个“层次化”则是系统语法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模型观,涉及到“阶和范畴”语法的“说明阶”,只不过名称换成了“体现”2:系统语法认为语言包括三个基本层次(Berry1975:47;胡壮麟等1989:60),《导论》第三版用Fig.1210把它们标示出来,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把一个组织层次和另一个组织层次联系起来的过程———被称作体现”(p.26)。第二章介绍了词汇-语法渐变体(lexico2grammar cline),这正是精密阶的内容。

系统性得到增强的另一个体现是新版中增加了大量的系统网络。系统语法认为,语言是系统的系统,语言这个总系统由众多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大小系统联结在一起就构成“系统网络”(胡壮麟等1989:50)。前两版只是在第十章讨论情态时绘制了三个系统3,除其中两个在第三版中得以保留外,Halliday和Matthiessen 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绘制了大量的系统网络图。《导论》第三版的前九个章节增加多达27个系统或者系统网络,这说明系统的增加是全方位的。

系统部分的充实,增加了系统功能语法的完整性,也把预设的理论概念解释得更清楚了。

2.语篇语法的特点更为明显

《导论》第三版的另一特色是语篇语法的特点更为明显。第一章明确指出,“本书的目的是描写和解释现代英语的意义生成资源……我们始终想到的是那些希望能通过对语法的理解从而可以对语篇进行分析和理解的人士”(p.4)。

语篇是对语言系统示例(instantiation)和体现(real2 ization)的结果。语言系统和语篇并非不同的现象,而是同一现象的不同阶段,它们是一个渐变体(cline),而不是一个二分现象,语篇是一个示例化的过程,语篇可以通过对系统选项不断的选择进行描述。在Halliday 的理论中,语言系统是一个总体概念,在特定情景中的语言运用是语言系统表达意义的示例。语法学家所要做的就是在基于对语言使用示例的观察中建构一套语言系统的抽象模型。

Halliday对语料库的兴趣由来已久,也一直试图把这个领域的内容用到他的语言研究中(Bloor&Bloor 1995/2001:251)。他说“我们用于构建语言理论的语

?

5

1

3

?

Ξ本文的写作得到姜望琪教授的帮助和指导,谨表谢忱。

言材料都是来源于真实的语篇(包括口语的和书面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大量用到了语料库”

(p.33)。语料库的使用不仅可以大量采用实际语料作

为语篇示例,所有的语法描述都有语篇加以实证说明,对理论阐述加以验证。《导论》第三版的1.4.2节专门讨论了语料库问题,指出“语料库使我们对语法的量化研究成为可能”。例如:在讨论参与者与环境的不同地位时,作者指出每个小句至少有一个参与者,只有一些小句包含环境成分,就所有语篇而言,每个小句中环境成分的平均值大致为0.45(2004:176);又如,257页讨论存在小句,444页及452页讨论投射时均使用了统计数据。

3.理论的修订与扩展

对原理论的自我否定和修订标志着理论倡导者对原来问题的继续思索和对理论的发展。比如有关“主位”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从《导论》三个版本有关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Halliday 等人对“主位”定义的不同阐述:“主位是作为信息起点的成

分,它为小句确定在语境中的位置,并指明其方向”(p.64)。尽管在字面上只有不多的调整,明眼的读者一下

便能发现这和前两版中的主位定义是不一样的。在针对定义给出语篇示例后,Halliday 和Matthiessen 又做了分析,并从分析中推导出结论:主位总是始于小句的开始部分,它是为小句设置情景的那一部分,并为解读语篇定位(p.66)。他们还说“小句的主位就是小句结构

中具有某种经验功能的第一个词组或短语”

(p.66)。这样的修改似乎表明,Halliday 想把主位打造成一个既能体现功能又能涉及位置的小句成分,以便于划分小句主位的操作4。

再如祈使句的主位问题。《导论》新版除了保留第二版中已经得到改进的部分外,还增加了一个表,将很多祈使句的主位情况列在表中,一目了然。

4.章节的调整更有利于理论的阐释

《导论》第三版在章节安排上还进行了调整。首先,成分构成的论述只在第一章的第一和第二小节有所涉及,无论是实际篇幅,还是占全书的比例都比第二版有大幅度下降;其次,讨论的顺序发生了改变,第一、二版都以书面语的成分构成开始,第三版却以音系的成分结构开始;第三,第一、二版关于成分构成意义的论述在新版中被删除了。

从总的变化趋势上看,“成分构成”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少,相应的篇幅也越来越小,其讨论无论是以书面语还是音系的成分构成开始,主要目的都是为后面语法成分构成的讨论做铺垫。整个讨论的目的仍然是指出语言体现为多个有等级或者层次的成分结构,并为全书后面分为小句、小句之下、小句之上等不同级阶上的讨论提供理论基础。

成分构成讨论的变化间接导致了第三版章节调整上的另一个变化,第一、二版均有的第八章作为一个章节在新版中消失了,其内容分散到了第一、三、四和第七章中。可以说这样的变化是以牺牲一种讨论来换取另外一种讨论的完整性。原书的第八章作为一个章节出现有它的道理,它所涉及的内容是一般“音系学”所包含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分开后,与相关章节合在一起则使相关章节的讨论显得更加完整,也更加体现语言系统与功能的密切关系。如第三章把信息结构的内容包括了进来,这样就把信息单位、信息结构和主述结构放在了同一章节,有利于讨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新版第九章和第十章在章节内部还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关于第九章的调整,Li Zhanzi (2004)引用了Hal 2

liday 和Matthiessen (2004:x )的话,以“突出[衔接]与

语法中小句复合体组织、语篇语义中修辞2关系组织之间的联系”来解释为什么把“连接”放在前面,但她没有

涉及为什么把“实义词衔接”5

放在后面的问题。

《导论》第三版根据衔接与信息间的转换有关还是与成分的身份有关,把“连接”与其他三种方式区分开来;又根据衔接属于词汇语法连续体的语法领域还是词汇领域,把“实义词衔接”与其他三种方式区分开来。第九章第二节(pp.5372538)指出,把“连接”放在开始讨论,可以与后三者对比;把“实义词衔接”放在最后,可以与前三种比较。应该说这是比较理想的论述顺序。

第十章与第九章的情况类似,也由于理论的发展,讨论的顺序发生了变化。尽管《导论》第三版仍然将语法隐喻部分放在第十章,仍然以“超越小句:表达的隐喻式”为题,但在具体的阐述上却有很大变化。本章先后对“语义层与词汇语法层的关系”、“语义域”、“情态”以及“人际隐喻”、“概念隐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语义域涵盖的不止是单个的词汇语法单位,因此除了语义单位a 由词汇语法单位m 体现这一原则外,语义单位a 还可以由多个词汇语法单位(如m ,n 和o )来体现;换言之,每一个词汇语法系统都可以体现语义中的某种系统特征;如语气的语法系统[小句]就体现话语功能的语义系统[命题/提议]。在此,一个词汇语法域同一个语义域一致。另外,也有语义域由不止一个语法系统来识解(construe )的情况;这样的语义域涵盖不止一个词汇语法域。这种语义域的基本类型是:扩展

(expansion )和投射(projection )。于是,这就存在跨语法

语义域的情况。因此,隐喻选择增加了语义特征。隐

?

613?2005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4期

喻被看作语义特征的结合体,即两个或多个意义同时进入语义系统,形成某一结合意义的结合条件,便在词汇语法层上产生了隐喻体现。本章还明确指出,隐喻性表达和非隐喻性表达并不同义,隐喻性表达(语法隐喻)扩展了语言的意义潜势。

5.术语的引进和调整

《导论》第三版与前两版相比,引进了许多新术语;除了前文已经提到的instantiation、cline等,还有gram2 maticalization、ontogenesis、phylogenesis、logogenesis、Se2 mogenesis等。就“语法化”而言,功能主义认为,语法是对现实的语法化结果。Halliday和Matthiessen在《导论》中就明确指出,系统语法就是围绕语法化的概念来组织的,意义也由此而在相互关联的对比性网络中得到识解(p.47)。另外几个术语则来自Halliday和Matthiessen的另一部著作Const ruing Ex perience Through Meaning:A L anguage2based A pproach to Cog2 nition(1999)。前面我们提到过,Halliday等人在《导论》的第一章中就指出,本书的目的是描写和解释现代英语的意义生成资源。语法是语言的中心处理单位,是意义生成的动力(powerhouse)。语言系统是语言的潜势,是意义生成的资源。意义发生的过程(the semo2 genetic processes)就是指意义创造的过程,包括群体发生过程(the phylogenetic process),即语言系统的演变,个体发生的过程(the ontogenetic process),即个体语言系统的发育,以及语篇发生(the logogenetic process),即语言系统的示例(instantiation)。

《导论》第三版还对一些术语进行了调整,例如,ac2 centuation(1994/2000:59)变成了tonic prominence (2004:96),dependent(1994/2000:61)变成了bound (2004:98),Modal Adjunct(1994/2000:81)变成了In2 terpersonal Adjunct(2004:125),原来由participant, process和circumstance组成的process(1994/2000:107)变成了figure(2004:175),dispositive(1994/2000:111)变成了transformative(2004:184),active和passive (1994/2000:110)变成了operative和receptive(2004: 182),Attitudinal E pithet(1994/2000:184)变成了Inter2 personal E pithet(2004:319),Type of interdependency (1994/2000:218)变成了degree of interdependence (2004:373),hypotactic conjunction(1994/2000:236)变成了binder(2004:416)。这些术语除了active和pas2 sive在变化前后其所表达的意思有所区别外6,其他的变化前后所表示的意义大致相同。

6.其他方面的变化

还有一些小的方面也值得注意。比如,《导论》的

新版开始注重语言之间的个性差异。这种注重语言差异性的观点在前两版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第三版则有了很大改进,虽然大部分有关的陈述还只是出现在脚注中。例如,第78页的脚注指出主位与语气的关系存在着语言差异;第81页的脚注指出多项主位存在着语言差异;第89页的脚注指出新信息的标记存在着语言差异;第113页脚注3指出语气的表达存在着语言差异;第171页的脚注指出过程类型存在着语言差异,并且主要和次要类型在语言差异的程度上也存在区别;第257页的脚注指出人际功能在是否要求每个小句都要有主语方面存在着语言差异,等等。

7.不足之处

尽管新版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改进和充实,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目前广泛用于语篇分析中探讨话语中语义赋值(semantics of evaluation)的“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在本书只有零星涉及。第二,有些论述在前面有所变化,但是后面再次涉及时却没有进行调整,因而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如心理过程的双向性以及心理过程小句中参与者的数量在第三版第五章前面的讨论中被删掉了(pp.2012207),但在同一章后面的论述中又把双向性作为心理过程区别特征的观点再次出现(p.294),这样无疑造成了混乱。其他的例子还有:第三版(p.405, Table7(9))把第二版(p.230,Table7(3))variation中的alternative独立出来,但是在7.4.2中却又出现了alternativeπvariation的说法(p.409),同时在第九章的讨论中也把alternative看作variation的一类(p.542, Table9(6));4.3.2节第一段最后的括号注释也属于这种情况,但是3.4本身在第三版中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图表3(2)和3(3)已经变成了3(4)和3(5),所以这里也应做相应的变动。还有,4.3.2的标题已经由“Modal Adjunct”改为“Interpersonal Adjunct”(125),但是下文的论述仍然使用modal Adjunct(126)。第三,在《导论》的新版中尽管修订者在绘制语言系统的网络图式方面煞费苦心,但有些图表似乎过于复杂,而且在印刷上也不是很清楚,很可能使得读者无法真正领会作者和修订者的意图。

注 释

1.在系统功能语法中,“systemic”和“systematic”是不同的。

在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中,系统的概念成为一条重要的解释性原则,整个语言被视为一个“系统的系统”(sys2 tem of system)。

2.“体现”是Halliday从Lamb那儿借来的,在其系统语法中用

?

7

1

3

?

李 杰 宋成方 《功能语法导论》(第三版)评述

来代替“范畴和阶”语法中的“说明阶”

(Butler 1985:51)。另外,Berry (1977:18)在她的“系统语言学导论”中使用的也是“体现阶”。

3.分别为Figure 10212(1985:335;1994/2000:357)、Figure 10214(1985:336;1994/2000:358)和Figure 10215(1985:337;1994/2000:360)。而且第一和第二版中的三个系

统,前两个完全相同,分别是情态的类别系统和情态的取向系统,最后一个第一版的为情态的价值网络,而第二版则是类别、取向、价值以及归一性四个系统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情态的系统网络。

4.功能语言学理论特别强调理论的应用价值,韩礼德的研究

也越来越注重理论的可操作性和简约化。

5.原有的译名“词汇衔接”不能明确地显示这种衔接方式与其

他三种衔接方式的不同。

6.具体区别见第三版182页脚注。

参考文献

Berry ,M.1977.A n Int roduction to Systemic L inguis 2

tics :2,L evels and L inks [M ].London :Batsford.

Bloor ,T.&M.Bloor.1995/2001.The Functional

A nalysis of English :A Hallidayan A pproach [M ].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utler ,C.S.1985.S ystemic L inguistics —Theory and

A pplication [M ].London :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Kress ,G.1976.

Halliday :System and Function in

L anguag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 ,Zhanzi (李战子).2004.Review of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 ).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1989,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黄国文,2000,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

[J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

李杰 宋成方

收稿日期:2005—3—15;

本刊修订稿,2005—5—20

通讯地址:515063广东汕头大学外语系(李)

100871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生信箱(宋)

《象牙塔的逾越:重思翻译教学》介绍

Baer ,Brian James &G eoffrey S.K oby (eds.).2003.Beyond the Ivory Tower :Rethinking T ranslation Pedagogy.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Xv +258pp.

应用翻译研究,尤其是有关翻译教学及其理论的探索,长期以来未受重视。这一方面可能源自对翻译教学的错误看法,以为“翻译家是生成而非教成”的,即“自然翻译”观(natural translation )(Harris 1977),认为翻译能力是双语者天生具备的技能,根本无须学习而得。类似这种翻译教学无用论的说法,虽不能说有很大的市场,但还是给翻译教学及研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翻译教学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上长期乏善可陈,常被当作外语教学中一种巩固和操练语言点的方法,或是一种变相的语言练习工具,造成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

在当今与翻译教学有关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文字处理、电子词典和翻译软件等取得长足进展的新形势下,翻译教学如何借鉴这些新技术、新成果?怎样重新定位和改进自身的课程设置以适应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由Baer 和K oby 主编

的题为《象牙塔的逾越:重思翻译教学》

(2003)的论文集正是集中了许多专家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展示了在新形势下对翻译教学与研究的新视角和新焦点,值得向读者推荐。

文集共收录12篇论文,按主旨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从翻译过程角度探讨翻译教学”,内收4篇文章,分别从“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法、TAPs 翻译过程研究和译者自我形象的提高等角度探讨翻译教学。K iraly 对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提出质疑,认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过于呆板,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

流亦严重不足。他提出“社会—建构主义”

(social 2con 2?

813?2005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4期

经济分析与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资源手册 (更新) 世界银行环境局1998年4月第23号 经济分析与环境评价 经济的成功发展有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尽可能减少开发项目的不利环境影响。环境评价(EA)能够将重要的环境信息综合到项目确认、准备与实施的过程中去,因此已经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一项重要工具。利用经济分析,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项目的总体经济效益是否会超过其成本,并有助于对项目的实施方式进行设计,以产生良好的资本收益率。对一个项目而言,不利的环境影响将是其成本的一部分,而有利的环境影响则是其效益的一部分。因此,在项目的经济分析中,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应当尽可能地同其他方面相结合。这份《环境评价资源手册更新》讨论了环境评价与经济分析的关系,并针对如何在经济分析中体现环境成本与效益提供了指导。这一《更新》用于取代《环境评价资源手册》中第四章所提供的指南。 世界银行的要求 世界银行有关环境评价的运行政策(OP 4.01)指出,“应当尽可能地对环境成本与效益进行量化,并在可行的情况下赋予经济价值。”这一点应同时针对备选的项目设计与备选的缓解方案加以实施。此外,有关投资运作的经济评估的运行政策(OP 10.04)指出,在项目评价与辅助性的成本效益分析中,应当对环境评价的结果与建议加以重视。 环境评价、经济分析与项目循环 环境评价是一个信息收集与分析的过程,有助于避免对环境不利的开发项目。其重点在于环境外部性——开发项目无意中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例如,为一个水产项目所进行的土地清理有可能对湿地进行改造,导致鸟类栖息地减少及水质退化。环境评价寻求对这些环境影响进行定性的确认与评估,并在可行的情况下加以量化(例如,以ppm表示的空气污

《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解读

《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解读 《建设项目经济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包括《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三个文件。它已由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于2006年7月3日以发改投资 [2006]1325号文批准发布,要求在开展投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中使用,这是我国投资建设、工程咨询和工程建设领域里的一件大事。笔者结合从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实践对《方法与参数》作如下解读。 一、《方法与参数》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一个配套文件,更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评价工作已无必要”错误观点的矫正。 1、过去我国实行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企业没有投资自主权,经济评价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致力于作表面文章以谋求项目的“可批性”,对于经济评价的主旨——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反而不够深入,投资效果不好。《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以贯彻“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基本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投资决策权的下放,增强了企业投资决策的谨慎程度,甚至导致一些企业无所适从,迫切需要相关指导性文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关部门对1993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它对于审批制项目经济评价起着规范的作用,对于企业投资项目则起着参考文献的作用,“对于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应根据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执行;对于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可根据核准机关或备案机关以及投资者的要求,选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相应的参数”。同时,十分重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评价工作的影响,强调“项目评价人员应认真做好市场预测”,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应进行定期测算、动态调整、适时发布”。 2、《方法与参数》借鉴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英国财政部等机构发布的经济评价指导手册和研究成果,表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评价工作仍是必要的,并且仍然项目前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具体内容也有许多改进之处,一方面充分吸取了国内外经济评价各个环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并明确了过去实践中的模糊观点;另一方面也使得经济评价与国家财税制度相匹配,经济评价工作更具操作性。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在“总则”部分除了对经济评价的目的,作用、适用范围,评价原则、项目计算期和价格体系进行说明外,重点论述了建设项目的不同分类方法,并指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及侧重点,应根据项目性质、项目目标、项目投资者、项目财务主体以及项目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确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深度,应根据项目决策工作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确定”,表明经济评价工作应按需而取。 2、强化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的准确性对于提高项目经济评价结论准确性的重要性,专门安排独立章节对此进行分析,细化并补充了财务费用流和效益流的识别和估算方法,强调项目目标

安全评价师专业技能一级

第一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一)前期准备 1、区域危害有害因素辨识方案的编制原则 (1)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即是人们根据现有的认识,对规划区域的未来设想和理想状态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 (2)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 (3)区域规划目的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工业生产集中区域:是根据地区区域规划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企业、厂房、设施等相对集中的一个区域。各类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源以及隐患集中出现在这个区域,事故发生后的连带、重叠影响严重。因此,对区域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非常重要。 (5)区域危害有害因素辨识方案的编制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预测性和可控性 辨识应把握区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特征(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结构性特征(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和高度相关性特征(各结构性区域的高度相关性的特点)。 2、辨识方案涉及的主要内容(要素) (1)区域整体布局:涉及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安全划分、产业布局安全规划、临时应急避难所规划和产业关联度。 (2)区域基础设施:涉及消防站的建设地点及消防设施配臵规划、运输网、管廊、供水、供电和供气等安全规划。 (3)区域的安全管理计划:涉及管理机构的设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以及重点防护区的监督管理规划。 (4)区域应急救援体系规划:涉及组织机构、监测预警系统、指挥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的规划。 (5)区域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6)其他要素:包括环境安全、公共卫生、社会治安、自然灾害、海事安全,以及自然条件、人力资源、产业环境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3、资料收集的方案的编制 保证所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和实时性。 资料的主要内容: 〃经济社会基础资料 通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发改、统计、国土资源局、建设、交通、水利、林业、农业等等)及相关部门收集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 规划及专项调查资料 包括收集人口的规划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部门的“五年规划”及行业用地、区域划分、空间布局的规划资料,尤其注意收集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的规划资料,收集相关的规划图件。 4、资料收集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步骤 〃制定资料收集实施方案;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附件二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1 总则 1.1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保证经济评价的质量,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1.2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工作 (包括规划、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中间评价和后评价可参照使用。 1.3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在项目初步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科学、规范的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全面评价,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经济方面的依据。 1.4建设项目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项目的目标,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按项目的产出属性 (产品或服务),分为公共项目和非公共项目;按项目的投资管理形式,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按项目与企业原有资产的关系,分为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按项目的融资主体,分为新设法人项目和既有法人项目。 1.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及侧重点,应根据项目性质、项目目标、项目投资者、项目财务主体以及项目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确定(见附录A)。 1.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深度,应根据项目决策工作不同阶段的要求确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评价,应系统分析、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通过多方案经济比选推荐最佳方案,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投资风险等进行全面的评价。项目规划、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经济评价可适当简化。 1.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必须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通过 "有无对比"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和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

安全评价师考试重点资料精华归纳一、二、三级

2011年二级安全评价师考试复习辅导资料 一、 1、危险(或有害)具有以下特征:①普遍性;②客观性;③转化性;④规律性。 2、井巷施工工程项目危险有害特征:冒顶片帮、水灾、火灾、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或煤尘)爆炸、瓦斯燃烧等。 3、矿山开采工程项目危险有害特征:冒顶片帮、冲击地压、水灾、火灾、瓦斯事故、机械伤害。 4、建筑施工工程项目危险有害特征: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 5、危险化学品项目危险有害特征: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 6、设备装置危险有害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①设备装置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标准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单位制造,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 ②设备装置是否配套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 ③设备装置是否配套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 ④设备装置是否配套紧急停车的设施。 ⑤设备装置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 二、 1、一般工艺过程危险有害特征: ①稳定条件出现失衡能使危险和有害物质的防护状态遭到破坏或者损害。 ②工艺条件失控使工艺过程参数发生变化而可能引发事故。 ③工艺过程参数与环境参数具有很大差异,系统内部或系统与环境之间在能量的控制方面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的工艺。 ④一旦防护失效,会引起或极易引起大量危险有害物质积聚的工艺或生产环境,如含危险气、液的排放,尘、毒严重的车间内的通风等。 ⑤产生电气火花、静电或其他明火作业的工艺,或有炽热物、高温熔融物的工艺或生产环境。 ⑥使设备可靠性降低的工艺过程,如低温、高温、振动和循环负荷疲劳影响等。 ⑦由于工艺布置不合理较易引发事故的工艺。 ⑧在危险物品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存在强烈机械作用影响(如摩擦、冲击、压缩等)的工艺。 ⑨物质混合容易产生危险的工艺或有使危险物品出现配伍禁忌可能性的工艺。 2、石油化工工艺过程危险有害特征: ①不稳定物质的工艺过程,这些不稳定物质有原料、中间产物、副产物品、添加物或杂质等。 ②热的化学反应过程。 ③有易燃物料而且在高温、高压下运行的工艺过程。 ④有易燃物料而且在冷冻状态下运行的工艺过程。 ⑤爆炸极限范围内或接近爆炸极限的工艺过程。 ⑥可能形成尘、雾爆炸性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⑦剧毒、高毒物料存在的工艺过程。 ⑧压力能量较大的工艺过程。

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复习题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些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对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经济分析时,必须采用(D)。 A.市场价格 B.不变价格 C.可变价格 D.影子价格 2.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是以实际可能发生的(B)为基础确定的。 A.市场价格 B.口岸价格 C.不变价格 D.计划价格 3.销售税金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属于(C)。 A.直接费用 B.财务费用 C.转移支付

D.间接费用 4.以下不属于国民经济评价的参数的是(A)。 A.行业基准收益率 B.影子汇率 C.社会贴现率 D.影子工资换算系数 5.在国民经济评价中,以下不属于转移支付的是(D)。 A.税金 B.国内银行借款利息 C.政府补贴 D.国外银行借款利息 6.下列条目中,属于政府调控价格的投入物的是(B)。 A.外贸货物 B.水、电 C.非外贸货物 D.劳动力 7.国民经济评价中涉及到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均应采用(A)。

A.影子汇率 B.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C.非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D.基本汇率 8.社会折现率表示从国家角度对资金(A)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的估量。 A.机会成本 B.利用率 C.占用率 D.投资回报率 1 9.非外贸货物影子价格应其国民经济的(D)和供应关系来确定。 A.影子价格 B.计划价格 C.不变价格 D.实际价值 10.在财务评价中工资作为成本的构成内容,属于项目的费用支出,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应采用(B)计量劳动力的劳务费用。

A.名义工资 B.影子工资 C.社会平均工资 D.社会效益 11.国家计委和建设部根据我国劳动力的状况、结构及就业水平等确定一般建设项目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A)。 A.1.0 B.1.2 C.1.5 D.0.8 12.对于非技术劳动力,其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可取为(B)。 A.1.2 B.0.6 C.1.5 D.1.0 13.以下属于特殊投入物的是(D)。 A.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评价总结

经济计算及评价知识点 1.经济计算的目的是什么? 给客户以明确的概念,如果想达到规划中的满足负荷需求、线损降低、网架合理等效果,需要相应投资额为多少,同时作为电业局向上级申请资金的依据。2.单价怎样获得? 由于各地区设备选用型号(主要是生产厂家、建设标准、设计要求不同)等要求不一,因此单价并不相同,需要向客户收集(从生技部及计划部获得)。 在收集中有一些一般性原则可供参考: 1)在同样条件下,城区>县城;首台主变投运>扩建;单杆线路>同杆线路(/回);电缆线路>架空线路;室内变单价>室外变等。 2)线型越大,单价越高;主变容量越大,单价越高。 收集时应尽量将表格内容列详细,如采用不同线型,应单独列出,这样可以减少客户工作量,也能拿到我们所需数据。 收集到单价表格后,需对单价进行检查,如发现与其他相近地区价格差异很大的数值时,需与客户共同讨论确定。 3.经济计算分为哪几方面?怎样得到的?都包括什么设备材料? 经济计算一般包括高压配电网设备及线路、中压配电设备及线路、低压投资、配电自动化和无功补偿等几类。具体描述如下: 1)高压配电网投资包括不同电压等级(220kV、110kV、35kV)线路和主变投资。 2)中压配电网投资除包括线路、开关站、开闭所、环网柜、开关等外,还应包括电缆通道的投资。其中线路又分为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注意进行架空线路投资计算时,需根据规划图中线路实际路径确定是几回同杆,哪段为同杆等;进行电缆通道投资计算时应区分不同敷设方式(直埋、缆沟和排管等),采用哪

种方式需与客户提前确定;开关站、开闭所和环网柜规模型号不同,单价不同。 3)低压配电网包括配变、低压线路,注配变需划分箱变和柱上变;低压线路需划分电缆和架空。 4)配电自动化、无功补充等专项投资,如果是专项规划也应详细分类给出;如只是客户要求增加的内容,一般根据客户提供数据直接增加即可。 经济计算是按投资年份分别给出的,计算内容的详细程度与规划设计的程度密切相关。一个项目中投资计算的内容可能包括上面的所有,也可能包括其中的一两部分,应视项目要求确定。 4.为什么要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经济评价的意义)为从经济角度看项目的建设合理性,所以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一方面考察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考察投资项目的清偿能力。另外通过经济评价,电力企业还可以了解规划电网的经济运行状况,为将来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也是作为电业局向上级申请资金的依据。 5.经济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一步,分析和估算投资项目的财务数据,简称为“财务预测”,即要对拟建项目的投资总额、投产后各年的成本费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利润等各方面的财务数据进行估算。 第二步,编制财务基本报表。在估算了投资项目各方面的财务数据之后,紧接着就是要根据这些财务数据编制财务基本报表,为计算各种财务分析指标作准备。 第三步,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评判投资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评判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从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投资项目的清偿能力两方面考虑。根据是否可行确定项目是否实施。 6.考察投资项目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哪些?怎样比较? 考察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包括四个指标: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利润率。

二级安全评价师考试知识点重点整理总结(个人)

二级安全评价师考试知识点总结(个人) 安全预评价内容: 1、前期准备 1)明确范羽(领域、地理界线)、对象 2)组建评价组 3)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4), “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 6)相关事故案例 7)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査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分析和评价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布状况,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变化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 1)自然条件 2)基本工艺条件 3)、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布及状况 5)便于实施评价 4、选择评价方法 1)根据评价目的、要求和特点工艺 2)选择合适的宦性、泄量分析方法 5、定性、定量分析 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6、提岀安全对策 1)- =>从总图布局、功能分布、工艺流程、设备装宜等方而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描施。 3)保证安全运行的需要提出 7、作出评价结论 1)概括评价结果。 2)给出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 3)给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 4)明确评价对象建成或实施后能否安全运行的结论。 概念: 安全:不会发生伤害或损失的一种状态 危险:易受到伤害或损失的一种状态 风险:危险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损失的意外事件 评价范用的左义:对评价项目实施评价时,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内容和实效)和评价对象所处的地理界线,必要

时还涉及评价责任的界疋。 女全预评价范用举例:评价项目内容涉及项目设讣前对建设项目安全性进行预测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地域为新建项目地址及周边区域:评价结论仅对实际落实设计上拟采用的安全措施和评价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有效。 安全验收评价范I期举例:将建设项目作为一个评价系统,对系统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检査系统三同时的落实情况:分析系统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判断系统发生事故风险是否可接受。 安全检查表内容设il?人、机、环境、管理四个部分,具体有六个方面: 1总体要求。包括建厂条件、工厂设计、平而布垃、建筑标准、交通、 道路等。 2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燃料、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物料输送及存 储等。 3机械设备。包括机械设备的安全状况、可靠性、防护装置、保安设备、 监控仪表灯。 4安全管理。包括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安全教训及培训、人的行为等。 5人机工程。包括工作环境、职业健康、人机配合等。 6防火措施。包括急救、消防、安全出口、事故处理计划等。

什么是经济分析

什么是经济分析编辑 经济分析是指西方经济学中所采取的分析方法体系它借助生产者利益优化模型所进行的边际效率分析其结果是在活动水平上进行财务方面的核算如计算现金流量核定资产平衡状况以及编制现金流平衡表 经济分析种类 2以内容性质为标准编辑 综合性经济分析 又称全面性经济分析或系统性经济分析它是对特定部门或单位在特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根据各项经济指标和有关资料所作出的全面系统的书面分析这种实用文书重在通过综合性的分析研究以揭示生产与经营等活动中本质性与普遍性的基本规律 专题性经济分析 即根据实际经济活动的需求就生产经营或管理中的某种重要的或关键的问题所作的专门性的书面分析此类实用文书重在针对某种经济活动进行集中的分析研究以便及时掌握其内在规律 单项性经济分析 即针对经济活动中特定单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所作的书面报告如成本分析产量分析质量分析利润分析等 3以涉及范围为标准编辑

部门性经济分析 即特定经济部门对所辖企业的经济活动所作的分析报告 法人性经济分析 即工厂商店等经济法人实体对自身的经济活动所作的分析报告即特定经济部门对所辖企业的经济活动所作的分析报告 局部性经济分析 即经济法人内部的局部性单位例如车间班组科室等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或管理活动所作的分析报告 4以领域大小为标准编辑 宏观性经济分析 即从更大范围的全局角度对国家或某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所作的纵横分析微观性经济分析 即从一个局部或某一门类的角度对特定的具体经济活动所作的具体分析 按照其他标准经济分析还可划分为其他类型例如以时间为标准可分为定期性经济分析和不定期经济分析以分析者为标准可分为群众性经济分析专业人员经济分析和单位性经济分析等 5经济分析评价指标编辑 经济净现值

国民经济评价

第十四章国民经济评价 14.1经济评价的依据和内容 14.1.1评价依据 本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参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1988年)的有关规定进行,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实际评价时,还同时借鉴了原第二版的有关方法,并参考《Study of prioritisation of Highway Investments and Improving Feasibility Study Methodologies》(World Bank,1995)及《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讨论稿,1997年,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14.1.2评价内容 本工程经济评价为国民经济评价。 14.2国民经济评价 14.2.1参数的确定 为保证各项目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评价结论的可比性,国民经济评价中采用的通用参数均遵照执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发布并定期调整的相关规定,如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贸易费用率,以及重要投入物的影子价格等,因此,本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中采用的通用参数均以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1993)(530)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为依据。 1、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确定项目评价年限为建设期加公路建成通车后10年。本项目计划2009年9月开工,2009年10月建成,工期2个月,评价年限为11年。 2、社会基准折现率为10%,贸易费用率采用6%; 3、货运影子系数:铁路1.8 4、公路1.26、内河2.0; 4、影子汇率用国家外汇牌价8.3乘以影子汇率换算系数(1.08); 5、按《办法》规定,残值取建设费用的50%,以负值形式在评价末年计入费用一栏中。 14.2.2费用的调整和确定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宏观角度考虑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的贡献,以确定

一级安全评价师复习资料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例:尾矿库是一种人造的具有高势能的泥石流,是重大危险源。1)建立安全评价指标:①尾矿坝坝体特性。②排洪系统状况。 ③水利输送系统状况。④)安全管理缋效。 以上方面用综合因素集合来表示U= u 1,u 2,u 3,u 4 2)建立综合评价集:好,较好,中,较差,差。用集合 V=v 1,v 2,v 3,v 4,v 5来表示。 3)确定权重集 权重系数由10位专家组成的检查组讨论决定。确定U 中各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2、0.2、 0.2、 0.4,用集合A=0.2、0.2、 0.2、 0.4来表示 4) 建立指标与评价间的模糊关系 01.00 1 .03 .05 .00 1.02.06.01.01.04.02.02.01 .02.03.04.0?= R 5)综合评价B= A*R (0.2,0.4,0.3,0.1,0.1)6)归一化处理得(0.18,0.37,0.27,0.09,0.09)。7)得到模糊评价结论。 上述对该尾矿库按5个等级进行评价的结果说明,专家检查组认为 尾矿库运行的综合安全状况为较好、中等的分别占37%、 27%,认为好的占18%。较差和差占9%。如果对以上分布赋以数值如好95,较好80,中65,较差45,差30,则总得分为: E=95×18%+80×37% +65×27%+45×9%+30×9%=71 这样对尾矿库的评价就得到了量化。依据上述赋值原则,这一量化值对应的安全结论介于较好和中等之间。 气体或蒸气经小孔泄漏模型 计算泄漏前,首先应判断泄漏气体的流动性质: 10 12-??? ? ??+≤γγ γp p 属于声速流动1 12-???? ??+γγγ p p 属于亚声速 Po 一环境压强Pa , p 一管道中的绝对压强,Pa ; γ-泄漏气体的绝热指数,为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的比值, 气体泄漏量用下式表示 1 1 012 -+??? ? ??+=γγγγRT M Ap C Q d 1 1 012-+??? ? ??+=γγγγRT M Ap YC Q d Qo 一泄漏速度,kg/s M 一气体分子质量,kg/mol ;R 普通气体常数, 8.314J/(mol ·K);Cd 一裂口形状系数,圆形取1.00,三角形取0.95,长方形取0.90;A ^小孔的面积,m2; T ~气体的温度; 例:某生产厂有一空气柜,因外力撞击,在空气柜一侧出现一小孔。小孔面积为19.6cm2,空气柜中的空气经此小孔泄漏人大气中。已 知空气柜中压力为2.5×105 Pa ,温度为To=330K ,大气压力为105 Pa ,绝热指数1.4。求空气泄漏的最大质量流量:: 解:先根据判断气体的流动性质 528.014.1212 4.010 5.210 1 4.14 .11 5 5 0=?? ? ??+=? ?? ? ??+≤=?= --γγ γp p 属于声速流动: 1 1 12 -+?? ? ? ? ? +=γγγ γRT M Ap C Q d 1 4.14 .13 4 514.12 330 314.810294.110 96.1105.21---?? ? ??+????????==1.09(kg/s) 液体经管道上小孔泄漏模型 泄漏的速率计算 0022gz p A C Q +?=ρ ρ gh p Cd u 22+?=ρ Q 一泄漏速度,kg/s Co -一裂口形状系数,取0.61~ 1.0 A -小孔的面积,m2;p ?-管道内压强和外界大气压之差Pa ρ-管内液体密度kg/m 3 g-重力加速度9.8m/s 2 Zo-小孔距液面的高度,m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的内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包括过程控制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经安全评价机构负责人批准实施,并定期检查改进。过程控制文件内容包括:1) 风险分析(在合同签订前)2)实施评价3报告审核4)技术支撑5)作业文件6)内部管理7)档案管理8)检查改进。 过程控制文件的编写的原则:指令性、目的性、符合性、系统性、协调性、可行性、先进性,可检查性。 报告内部审核是由安全评价机构内非项目组成员进行的审核。主要内容包括评价依据是否充分和有效、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是否全面、评价单元划分是否合理、评价方法选择是否适当、对策措施是否可行、结论是否正确、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文字是否准确等。 技术负责人审核是在评价报告内部审核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重点对现场收集的有关资料是否齐全、有效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充分性、评价方法合理性、对策措施针对性、结论正确性及格式文字等内容进行的审核。控制负责人审核是在内部审核和技术负责人审核完成后,由过程控制负责人重点对评价项目整个过程是否符合过程控制文件要求而进行的审核。主要包括是否进行了风险分析、是否编制了项目实施计划、是否进行了报告审核、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满足过程控制要求等内容。 事故概率分析与评价的步骤: 研究熟悉系统\分析初始事件\事件序列分析\初始事件和中间事件概率的评估\不确定性分析. 定量风险水平评估过程: 调研和对研究基础进行限定\危险和有 害因素辨识\事故概率估算\后果评估\风险计算\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过程中计算的是个人风险与社会风险。计算一个网格点处的个人风险的步骤: 选择一个LOC ,确定每个LOC 的失效频率f s (以每年计)。\选择一个概率为P m 的天气等级M ,然后再选择一个概率为P φ的风向φ,概率P φ是在给定天气等级M 下获得风向的概率。通常,同时获得天气等级M 与风向φ的概率由P m ×P φ给出。/对可燃物的释放,选择条件概率为Pi 的起火事件。/计算特定的LOC 天气等级M 、风向ψ及起火事件i 下网格点上的死亡概率Pd ,计算的参考高度等于1m 。/计算LOC ,天气等级M 、风向ψ及起火事件i 对网格点个人风险的综合贡献ΔIR s ,M ,ψ,i 如下: ΔIR s ,M ,ψ,i = f s ×P m ×P φ×Pi ×Pd 对所有的起火事件重复3~5步的计算;对所有的天气等级和风向重复2~5步的计算;对所有的LOC,1~5步的计算,则网格点处的总的个人风险由下式计算:IR=∑∑∑∑ΔIR s ,M ,ψ,i 蒸气云爆炸(UVCE)计算模型:例:某一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的质量为13.72kg 。如果泄漏出的天然气中有90%发生燃烧,形成爆炸火球。试计算火球的热辐射伤害范围。 解:由于可燃气云中90%发生燃烧,形成火球,则火球的有效质量为:M=13. 72×90%=12.384 (kg),分别计算火球的直径和持续时间为:D=4.54M 0.320=4.54×12.3840.320 =10.15(m) T=1.544M 0.32=1.54×12.3840.320=3.441(s) 对于Cn 一度烧伤取2.817×106、对于二度烧伤,取8.425×106 、对于死亡,取1.459 ×107. 由t -1/3[2.04×104M 1/322002/3/(1+161.7R 2/D 2)]4/3=Cn 得: 一度烧伤半径R1=7.36m 二度烧伤半径R2=4.82m 死亡半径R3=3.9m 安全评价新方法的运用:危险度计算:H=H 内+H 外 H 内=C (V+K ×B );C-系统内工艺特定危险系数;V-系统内危险品具有的固有危险;K-系统内可控危险度的未受控系数;B-系统内可控危险度。C 值取值范围为1.0 ~ 1.5。 一般C 值设定为1.0;当系统内含研究性工艺、产品研制、工艺试制,以及工艺中重要的设备为未定型设备或处于损耗故障期时,结合可参考的类比工程,C 值可取1.1-1.3 ,没有类比工程可参考时,C 值可取1.4-1.5。 K 值取决于系统内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完好率,环境安全条件和人员安全素质、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 系统内固有危险度V=αβ 式中α―物性危险系数,即火炸药综合感度特征值; β物量危险系数,由火炸药数量及其威力特性决定. H 外=∑(1-R1i/R0i)Ci R1i 第i 个建(构)筑物或设施距离爆炸中心的实际距离值R0i 标准与规范规定的安全距离值; 1-R1i/R0i 系统外第i 个建(构)筑物或设施的安全距离未达标率;Ci 系统外第i 个受系统内爆炸事故影响的建(构)筑物或设施的危险严重度。 A 与行两两相比取基小, 然后所得列取其大。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三)主要由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两部分组成。其中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主要由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各指标的标准参考值组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包括总则、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财务分析、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果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方案经济必选、改扩建项目与并购项目经济评价特点、部分行业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综合起来看,根据方法与参数三中的有关规定,需要对于“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教材的内容做以下调整: 一、流动资金的估算 流动资金估算方法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分项详细估算法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1. 周转次数的计算: 各类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最低周转天数参照同类企业的平均周转天数并结合项目特点确定,或按部门(行业)规定,在确定最低周转天数时应考虑储存天数、在途天数,并考虑适当的保险系数。

2. 流动资产的估算。 (1)存货的估算。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等。为简化计算,项目评价中仅考虑外购原材料、燃料、其他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并分项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2)应收账款估算。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尚未收回的资金,计算公式为: (3)预付账款估算。预付账款是指企业为购买各类材料、半成品或服务所预先支付的款项,计算公式为: (4)现金需要量估算。项目流动资金中的现金是指为维持正常生产运营必须预留的货币资金,计算公式为: 3. 流动负债估算。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得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简述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区别

简述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区别。(10分) 答:(1)评估的角度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及借款偿还能力;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整体角度,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2)效益与费用的构成及范围不同。财务评价采用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可计量;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直接或间接收益与成本。(3)采用的参数不同。财务评价采用现行市场价格、行业基准收益率、官方汇率;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影子价格、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4)评估方法不同。财务评价采用盈亏分析法,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综合分析法。(5)决策依据不同。财务评价为企业决策依据,国民经济评价为国家决策依据。(每点2分) 2、何谓资金等值,影响资金等值的要素是什么?(6分) 答:资金等值是指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后,不同时点上数额不等的资金在一定利率条件下具有相等的价值。(3分)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有三个,即资金额大小、资金发生的时间和利率。(每点1分) 3、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基本要点及目标分别是什么?(6分) 答: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2分)它的基本要点是: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3分)她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时间持续性发展的能力。(1分) 4、写出价值系数计算公式,并根据价值系数与1的大小关系进行功能与成本分析。(6分) 答:价值系数=功能重要性系数/成本系数(2分) 价值系数的大小有三种情况:(1)V=1,说明价值高,功能与成本匹配合理,一般无需改进;(2)V<1,说明成本过大,有改进的潜力,是重点改进的对象;(3)V>1,说明功能分配偏高或成本分配过低,应当查明原因,或者剔除多余功能,或者适当增加成本。(3分)在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产品和零部件时,应当综合考虑价值系数偏离1的程度和改善幅度,优先选择V<<1且改进幅度大的产品或零部件。(1分) 5、何谓设备的经济寿命?通常有哪些估算方法?(6分) 答: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因继续使用不经济而被更新所经历的时间。(3分)设备的经济寿命估算方法有年值法,平均年费用法,平均年盈利法。(3分) 简述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10分) 答:项目对各项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即由于项目的建立,给社会创造效益或对社会的有利影响,如增加人民的卫生设施,使人民的保健水平提高,提高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改善人民的劳动条件等;(3分)项目对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包括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前者包括项目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后者包括项目对人口、劳动形式、劳动组织、社会就业、社会政治、人民的生活收入、生活质量的影响等;(3分)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分析,包括项目与社区人们的相互影响如何,如何相互适应,如项目是否适应当地人民的需要与需求;项目对社区人民的吸收能力如何,是否需要提高其吸收能力以适应项目的生存;承担项目的组织机构的能力如何,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提高等 1、简述技术与经济的关系。(6分) 答: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2分)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需要经济的支持,受到经济的制约;经济的发展依赖技术的推动作用。(2分)技术革新与经济高涨交替作用,周而复始,推动社会进步。(2分 2、什么是增量内部收益率?在比选两个方案时准则是什么?(6分)答:所谓增量内部收益率是指增量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值。(2分)若⊿IRR≥i0,则增量投资部分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增加投资有利,投资(现值)大的方案为优;(2分)若⊿IRR < i0,则投资小的方案为优。(2分) 什么是价值工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6分)答:价值工程,也可称为价值分析,是指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3分)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等三个基本要素。(3分)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研究哪些内容?答: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

2019年安全评价师备考知识点:安全评定方法

2019年安全评价师备考知识点:安全评定方法 本课题从工程应用出发,提出三种可大幅度减少计算规模的极 限与安全性分析方法,从而使大量带凹坑容器的分析计算成为可能。 主要成果有以下几项: (1)提出了结构极限与安定性上、下限的降低直接叠代法,无 搜索直接叠代法和温度参数法。这些算法共同特点是:运算速度快、 效率高、收敛性与稳定性好、精度可靠、大幅度减小了计算规模,较 好地解决了安定性理论和极限分析的实际衫问题。此外,还实现了应 用ANSYS,通过水准计算带凹坑容器极限载荷的全自动前处理功能。 (2)通过等参加权、染色处理、镜射拼装等技术以及对凹坑缺 陷尺寸和形状的判别,实现了含凹坑缺陷结构理想网络单元的智能化 选择与有限元数据的全自动生成;通过理论分析和初步试算,实行凹 坑多影响因素(次要影响因素)偏保守的工程化简,减少计算工作量。 (3)通过大量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凹坑 对平板球壳、圆筒壳等结构极限与安定性载荷的影响,并将新有计算 数据实行拟合处理,给出一系列的极限载荷计算公式。此外,在讨论 承受内压的带凹坑容器的极限载荷、安全性载荷及两倍的弹性极限载 荷三者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用弹性应力集中系数和承载 净截面削弱法分别估算结构安定性载荷与极限载荷的适用范围。 (4)应用塑性极限与安定性准则,提出了对带凹坑缺陷的压力 容器的免于评定条件和工程评定方法。 上述研究成果,适用于对压力容器各种表面或近表面的面型缺陷 和体积型缺陷,打磨消除后形成的凹坑缺陷实行安全评定。评定后, 能够“解放”了一大批超标缺陷,避免了不必要的设备报废、返修和 停产损失。要指出的是:本课题研究主要集中于薄壁球形和圆筒形压 力容器的体积型缺陷。

国民经济评价word版

第七章国民经济评价 (一)国民经济评价的作用、内容和基本方法的运用 (二)国民经济评价的适用范围及与财务分析的比较 (三)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 (四)经济效益与费用的估算 (五)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报表编制与指标计算 (六)国民经济评价中的费用效果分析 (七)国民经济评价参数及应用 内容分析 本章中也涉及到较多计算,要理解其原理,考试中也经常考具体的应用,例如市场定价货物影子价格的计算(可外贸货物影子价格、市场定价非外贸货物影子价格);政府调控价格货物影子价格计算的成本分解法;土地机会成本的计算和土地影子价格的计算;费用效益流量表有关的计算(净效益流量的计算、经济净现值的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的计算);从财务分析数据调整费用和效益的有关计算(建设投资的调整,流动资金的调整);费用效果比指标的计算(增量);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的计算等。 第一节概述 一、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采用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货物影子价格等国民经济评价参数,从项目对社会经济所做贡献以及社会为项目付出代价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国民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是新古典经济学有关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 二、国民经济评价的作用 (一)正确反映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项目的财务盈利性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难以全面正确地反映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1)国家给予项目补贴。 (2)企业向国家缴税。 (3)某些货物市场价格可能扭曲。 (4)项目的外部效果。 (二)为政府合理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1.对那些本身财务效益好,但经济效益差的项目进行调控; 2.对那些本身财务效益差,而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予以鼓励。 (三)政府审批或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 重点是外部性和公共性。 (四)为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等项目提供财务方案的制定依据 (五)必选和优化项目(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六)有助于实现企业利益、地区利益与全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和平衡 三、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

经济评价

7经济评价评价依据和方法 7.1.1 评价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建设部“发改投资[2006]1325号”颁发; 2、《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运输部“交规划发[2010]178号”颁发; 3、《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建标[2010]106号”颁发。 7.1.2 评价方法 本章将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费用分析,从合理配置国家资源的角度,研究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的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本项目经济效益费用分析采用“有项目”情况和“无项目”情况对比的方法(简称“有无对比法”),即拟建项目及相关路网在“有项目”与“无项目”情况下的运输费用之差,以计算经济评价指标。“有项目”是指所研究的运输系统为满足运输需求而拟建的项目在实施后将要发生的情况。“无项目”是指不实施拟建项目,现有运输系统在计算期内将要发生的情况。本项目并未设置收费站,因此不包括财务分析。 评价方案设定 7.2.1 评价内容 本报告针对项目推荐方案进行经济评价,路线实际修建里程全长32.721公里,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项目总投资万元。 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包括如下内容:

1、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划分、识别进行鉴定、分析与评价; 2、对计算费用和效益采用的影子价格及其国家参数进行鉴定与评价; 3、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数值的调整进行分析与评价; 4、对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报表进行分析和评价; 5、对国民经济效益指标的评价; 6、对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的评价; 7、对投资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评价; 8、综合评价与结论建议。 7.2.2 经济评价指标 经济评价衡量的指标有经济净现值(ENPV)、内部收益率(EIRR)、投资回收期(N)及经济效益费用比(R BC)等。 1、经济净现值(ENPV) 经济净现值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的绝对指标(价值指标)。它是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建设基年的现值之和,其经济涵义是在整个计算期内项目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当ENPV>0时,表明项目评价期内总收益大于总费用,可以得到以现值计算的社会盈余,项目可行。 2、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经济内部收益率是经济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反映项目占用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能力的相对指标(比率指标)。当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时,表明项目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能力达到要求的水平,项目可行。 3、投资回收期(N) 投资回收期是以项目的净效益抵偿项目建设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项目的经济效益与费用相抵所需要的年份数。 4、经济效益费用比(R BC)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