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习题集

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习题集

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习题集
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习题集

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习题集

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总体:

2、样本:

3、变量:

4、概率:

5、数值变量资料:

6、分类变量资料:

7、等级资料:

8、统计推断:

二、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

B. 各种类型的数据

C. 动物和人的本质

D.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A.收缩压测量值B.脉搏数C.住院天数D.病情程度E.四种血型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A. 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

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

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过失误差

D. 记录误差E.仪器故障误差

6.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有:

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

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E、整理分析、计算均数、标准误、标准差

7.概率P=0,则表示:

A.某事件必然发生

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以上均不对

8.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

A.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分析资料

E.以上均不对

9.下列的变量中是分类变量的是:

A.身高

B.体重

C.年龄

D.血型

E.血压

10.下列变量中是数值变量的是:

A.性别

B.年龄

C. 血型

D.职业

E.疗效

11.随机事件的概率是:

A. P=0

B. P=1

C. P=-0.5

D.-0.5﹤P<0.5

E.0﹤P<1

12.用样本作推断,样本应是: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 总体中任一部分

C. 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 总体中按比例分配的一部分

E. 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13.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

治疗人数82363 1 该资料的类型是:

A. 数值变量资料

B.计量资料

C. 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以上都不是

三、填空题

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医学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统计分析的原始资料,一般应满足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要求。

4、统计分析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的内容。

四、简答题

1.常见的三类误差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加以控制?

2.抽样中要求每一个样本应该具有哪三性?

3.什么是两个样本之间的可比性?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一、选择题

1. 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P百分位数A. 中位数 B. 几何均数 C. 均数 D.

95

E. 频数分布

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C.抽样误差较大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

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

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

A. 数值离散度较小

B. 数值离散度较大

C. 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

D. 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E. 数值分布不均匀

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

A.化为计数资料 B. 便于计算

C. 形象描述数据的特点

D. 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

E. 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5.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A. 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百分位数

E. 倒数的均数

6.计量资料频数表组段数的确定:

A、越多越好

B、越少越好

C、与样本含量n的大小有关

D、与样本含量n 的大小无关

E、样本含量大时组段数少些更好

7.计量资料分析中,计算算术均数一般应要求资料:

A、服从任意分布

B、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

C、服从极度偏态分布

D、有超限值数据

E、无超限值数据

8.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

A. 5

B. 5.5

C. 6

D. lO

E. 12

9.编制频数表时错误的做法是:

A、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极差

B、定组距,常用等组距,一般分8-15组为宜

C、写组段时可重叠,如“2~4,4~6 …”

D、用划计法计频数

E、第一个组段应包括最小值,最后一个组段应包括最大值

10.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

A.X—

B. G

C. M

D. S

E. CV

二、计算与分析

1. 现测得10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液尿素氮的含量(mmol/L)分别为3.43,

2.96,4.43,

3.03,

4.53,

5.25,5.64,3.82,4.28,5.25,

试计算其均数和中位数。

2.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mg/dl )测定结果如下:

202 165 199 234 200 213 155 168 189 170 188 168 184 147 219 174 130 183 178 174 228 156 171 199 185 195 230 232 191 210 195 165 178 172 124 150 211 177 184 149 159 149 160 142 210 142 185 146 223 176 241 164 197 174 172 189 174 173 205 224 221 184 177 161 192 181 175 178 172 136 222 113 161 131 170 138 248 153 165 182 234 161 169 221 147 209 207 164 147 210 182 183 206 209 201 149 174 253 252 156 (1)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画出直方图;

(2)根据频数表计算均值和中位数,并说明用哪一个指标比较合适; (3)计算百分位数5P 、25P 、75P 和95

P 。 3. 测得10名肝癌病人与16名正常人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滴度如下表,试分别计算它们的平均滴度。

肝癌病人与正常人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

滴度倒数 正常人数 肝癌病人数 8

7

1

16 5 2 32 1 3 64 3 2 128 0 1 256 0

1

第三章 离散程度的统计描述

一、选择题

1.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 .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B. 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C. 衡量测量的准确度

D. 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E. 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

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A. 变异系数 B. 离均差平方和 C. 极差 D. 四分位数间距 E. 标准差

3. 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

A.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异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B.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正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C. 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

D. 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E. 检测指标若超出此范围,则有95%的把握说明诊断对象为“异常” 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

A.数据服从正态分布B.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C.有大样本数据D.数据服从对称分布

E.数据变异不能太大

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A.全距B.标准差

C.变异系数D.方差

E.四分位数间距

6.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

E.以上均不对

7.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μ到μ+2.58σ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百分之

A.99 B.95 C.47.5 D.49.5 E.90

8.正态分布是以

A 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B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9.描述资料的变异程度时,最宽的范围是:

A.均数±标准差B.极差C.四分位数间距

D.95%的参考值范围E.P5~P95间距

10.比较20头河马体重和20只小白鼠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

A.极差B.方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E.四分位数间距

1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时,适宜的统计量是:

A.极差B.方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E.四分位数间距

12.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

A.全距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E.极差

13.正态曲线下总面积为:

A.95%

B.99%

C.50%

D.1%

E.100%

14.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错误的是:

A. -1.96到1.96间曲线下面积是95%

B. 1.96到2.58间曲线下面积是2%

C.大于1.645的曲线下面积是2.5%

D.-1.96到-1.645间曲线下面积是2.5%

E. 大于1.96的曲线下面积是2.5%

二、填空题

1、两组资料均数相差较大,单位相同时,最好选用_______描述变异程度的大小。

2、要对比身高和体重变异度的大小,最好选用____________。

第四章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

一、选择题

1. 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A.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

B.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

C. 抽样误差越大

D.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小

E.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A. 样本不是随机抽取

B. 测量不准确

C. 资料不是正态分布

D. 个体差异

E. 统计指标选择不当

3. 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 当样本足够大时, 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

A. 正偏态分布

B. 负偏态分布

C. 正态分布

D. t分布

E. 标准正态分布

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

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

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E. 检验样本的P值是否为小概率

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L~9.1×109/L,其含义是

A. 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B. 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

C. 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D. 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

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6.当样本含量增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差会变小

B. 样本均数标准误会变小

C. 均数标准误会变大D.标准差会变大

E. 以上都不对

7.区间X 2.58S-x的含义是

A.99%的总体均数在此范围内B.样本均数的99%可信区间

C.99%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D.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

E. 以上都不对

8.通常可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来减小抽样误差

A.减小样本标准差B.减小样本量

C.扩大样本量 D. 增大样本标准差

E.以上都不对

9.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E.以上都不是

10.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

A.S-x

B.S

C.X—

D.CV

E.S2

11.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

A. 标准差逐渐减少

B. 标准误逐渐减少

C. 标准差逐渐增大

D. 标准误逐渐增大

E.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逐渐增大

12. 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

A.两者相等

B.后者大于前者

C.前者大于后者

D.不一定

E. 随样本例数不同

13. 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何者范围内

A.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差

B.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差

C.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误

D.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误

E.以上都不对

14.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

E.以上均不对

15.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16.抽样误差是由_______引起

A.计算引起 B.测量引起 C.抽样引起

D.采样结果不准引起

E.试剂、仪器未经校正引起

二、计算与分析

1.为了解某地区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水平,现随机抽取该地小学生450人,算得其血红蛋白平均数为

101.4g/L,标准差为1.5g/L,试计算该地小学生血红蛋白平均数的95%可信区间。

2.研究高胆固醇是否有家庭聚集性,已知正常儿童的总胆固醇平均水平是175mg/dl,现测得100名曾患心脏病且胆固醇高的子代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为207.5mg/dl,标准差为30mg/dl。问题:

①如何衡量这100名儿童总胆固醇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

②估计100名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的95%可信区间;

③根据可信区间判断高胆固醇是否有家庭聚集性,并说明理由。

第五章t 检验

一、选择题

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05

P说明

.0

A.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

C. 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

D. 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E.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

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A. 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C. 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

D. 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

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A. 减少Ⅰ类错误

B. 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

C. 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

D. 提高检验界值

E. 增加样本含量

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和u检验的主要差别是

A. t检验只能用于小样本资料

B. u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C. t检验要求数据方差相同

D. t检验的检验效能更高

E. u检验能用于两大样本均数比较

6.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

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两样本例数相等

7.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

A.资料应具备可比性

B.下结论切忌绝对化

C.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

D.分母不宜过小

E.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

8.t 检验结果,P>0.05,可以认为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C.两总体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E.以上都不对

9. 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 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A. 10 B. 20 C. 9 D. 18 E. 19

10. t <t 0.05(v),可认为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E.以上均不是

11.两样本均数的t 检验中,检验假设(H 0)是

A.μ1≠μ2

B. μ1=μ2

C. X —

1≠X —

2 D. X —

1=X —

2

12. 同一自由度下,P 值增大

A. t 值不变

B.t 值增大

C.t 值减小

D.t 值与P 值相等

E. t 值增大或减小 二.填空题

1、统计推断包括的两个重要内容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实际工作中,可通过适当增加______________来减少抽样误差。

3、均数的抽样研究中,标准误

x

s 小,说明用x 推断 的____________大。

4、假设检验中,p 值越小,认为______________。

5、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与分析

1. 已知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为140g/L ,今随机调查某厂成年男子60人,测其血红蛋白均值为125g/L ,标准差15g/L 。问该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与一般成年男子是否不同?

2. 某研究者为比较耳垂血和手指血的白细胞数,调查12名成年人,同时采取耳垂血和手指血见下表,试比较两者的白细胞数有无不同。

表 成人耳垂血和手指血白细胞数(10g/L)

编号

耳垂血

手指血

1 9.7 6.7

2 6.2 5.4

3 7.0 5.7

4 5.3 5.0

5 8.1 7.5

6 9.9 8.3

7 4.7 4.6

8 5.8 4.2

9 7.8 7.5

10 8.6 7.0

11 6.1 5.3

12 9.9 10.3

α抗胰蛋白酶含量(g/L)如下表,问健康人与Ⅲ

3. 分别测得15名健康人和13名Ⅲ度肺气肿病人痰中

1

α抗胰蛋白酶含量是否不同?

度肺气肿病人

1

表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患者α

抗胰蛋白酶含量(g/L)

1

健康人Ⅲ度肺气肿患者

2.7

3.6

2.2

3.4

4.1 3.7

4.3

5.4

2.6

3.6

1.9 6.8

1.7 4.7

0.6 2.9

1.9 4.8

1.3 5.6

1.5 4.1

1.7 3.3

1.3 4.3

1.3

1.9

4.某地对241例正常成年男性面部上颌间隙进行了测定,得其结果如下表,问不同身高正常男性其上颌间隙是否不同?

表某地241名正常男性上颌间隙(cm)

身高(cm) 例数均数标准差

161~116 0.2189 0.2351

172~125 0.2280 0.2561

5.将钩端螺旋体病人的血清分别用标准株和水生株作凝溶试验,测得稀释倍数如下表,问两组的平均效价有无差别?

表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凝溶试验的稀释倍数

标准株100 200 400 400 400 400 800 1600 1600 1600 3200 3200 3200

水生株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400 400 800 1600

6.为比较男、女大学生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是否相同,某医生对某大学18~22岁大学生随机抽查男生48名,女生46名,测定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量(活力单位),男、女性的均数分别为96.53和93.73,男、女性标准差分别为

7.66和14.97。问男女性的GSH-Px是否相同?

第七章相对数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 如果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使不能治愈的疾病得到缓解并延长生命,则应发生的情况是

A. 该病患病率增加

B. 该病患病率减少

C. 该病的发病率增加

D. 该病的发病率减少

E. 该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增加

2. 计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A. 乙肝易感人数

B. 平均人口数

C. 乙肝疫苗接种人数

D. 乙肝患者人数

E. 乙肝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3. 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是

A.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

B.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

C. 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

D. 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

E. 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

4. 影响总体率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是

A. 总体率估计的容许误差

B. 样本率估计的容许误差

C. 检验水准和样本含量

D. 检验的把握度和样本含量

E. 总体率和样本含量

5. 研究某种新药的降压效果,对100人进行试验,其显效率的95%可信区间为0.862~0.926,表示

A.样本显效率在0.862~0.926之间的概率是95%

B. 有95%的把握说总体显效率在此范围内波动

C. 有95%的患者显效率在此范围

D. 样本率估计的抽样误差有95%的可能在此范围

E. 该区间包括总体显效率的可能性为95%

6.某医院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400人,求得40%,这40%是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绝对数

E.标化率

7.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之和

A.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l

C.一定等于1

D.一定等于0

E.随资料而异

8.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 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

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 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E. 分母不宜过小

9.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A.为了进行显着性检验

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C.为了便于比较

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10.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

A. 构成比

B. 相对比

C. 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

11.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

A.构成比

B.相对比

C.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

12. 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

A.使大的率变小,

B.使小的率变大

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

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

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

13. 标准化率反映了事物发生的

A.实际水平

B.相对水平

C.绝对水平

D.真实状态

E.研究总体的水平

14.某医师治疗了两例视网膜炎患者,1例有效,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有效率为50%

B.最好用绝对数表示

C.必须用率表示时,应同时给出其可信区间

D.分母太小,用相对数不可靠

E.不能得知总体有效率

15.调查某地居民1600人,得蛔虫感染率为50%,则其总体率的95%的可信区间为

A.47.55-52.45%

B.48.75-51.25%

C.45-55%

D.49.68-50.32%

E.据此资料不可推知

二、填空题

1、分类资料的观察结果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计指标进行描述,这些指标统称为_______________。

2、率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的指标。

3、构成比又称_____,用来说明_____ 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用______表示。

三、计算与分析

1. 某工厂在“职工健康状况报告中”写到:“在946名工人中,患慢性病的有274人,其中女性219人,占80%,男性55人,占20%。所以女性易患慢性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2. 在“锑剂短程疗法治疗血吸虫病病例的临床分析”一文中,根据下表资料认为“其中10~岁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20~岁组”,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锑剂治疗血吸虫不同性别死亡者年龄分布

年龄组男女合计

0~ 3 3 6

10~11 7 18

20~ 4 6 10

30~ 5 3 8

40~ 1 2 3

50~ 5 1 6

合计29 22 51

3. 某研究根据以下资料说明沙眼20岁患病率最高,年龄大的反而患病率下降,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某研究资料沙眼病人的年龄分布

年龄组沙眼人数构成比(%)

0~47 4.6

10~198 19.3

20~330 32.1

30~198 19.3

40~128 12.4

50~80 7.8

60~38 3.7

70~8 0.8

合计1027 100.0

4. 今有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患病率(%)如下表,试比较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总的患病率。

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患病率情况(%)

工龄(年)

甲矿乙矿

检查人数尘肺人数患病率检查人数尘肺人数患病率

<6 14026 120 0.86 992 2 0.20

6~ 4285 168 3.92 1905 8 0.42

10~ 2542 316 12.43 1014 117 11.54

合计20853 604 2.90 3911 127 3.25

5. 抽样调查了某校10岁儿童200名的牙齿,患龋130人,试求该校儿童患龋率的95%的区间估计。

第八章2

χ检验

一、选择题

1. 利用2χ检验公式不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是

A. 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

B. 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C. 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

D. 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无差别

E. 两组病情“轻、中、重”的构成比例

2.欲比较两组阳性反应率, 在样本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如1210,10n n <<), 应采用 A. 四格表2χ检验 B. 校正四格表2χ检验 C. Fisher 确切概率法 D. 配对2χ检验 E. 校正配对2χ检验

3.进行四组样本率比较的2χ检验,如22

0.01,3χχ>,可认为

A. 四组样本率均不相同

B. 四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四组样本率相差较大

D. 至少有两组样本率不相同

E. 至少有两组总体率不相同

4. 从甲、乙两文中,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2χ检验,甲文220.01,1χχ>,乙文220.05,1χχ>,可认为

A. 两文结果有矛盾

B. 两文结果完全相同 C 甲文结果更为可信 D. 乙文结果更为可信 E. 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异较大

5. 两组有效率比较检验功效的相关因素是

A. 检验水准和样本率

B. 总体率差别和样本含量

C. 样本含量和样本率

D. 总体率差别和理论频数

E. 容许误差和检验水准

6.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

A.行数×列数

B. n-1

C. N-k

D.(行数-1)(列数-1)

E.行数×列数-1

7.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A. T<5 B. T>5 C. T<1 D. T>5 E.1

A. P ≤0.05

B. P ≥0.05

C. P <0.05

D. P =0.05

E. P >0.05 9. 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 2> X 20.01(3),可以认为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样本率与总体率均不相同 10. 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 2检验中,无效假设(H 0)的正确表达应为

A. μ1≠μ2

B. μ1=μ2

C. π1=π2

D. π1≠π2

E. B=C 11.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

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

C.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

D.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

E.两对理论数

12.对四格表资料作X2检验时,若有一个实际数字为0,则

A.不能作X2检验

B.必须作校正X2检验

C.还不能决定是否能计算X2值作检验

D.不必计算校正X2统计量

E.还不能确定是否需要作校正

13. 四格表的周边合计不变时,如果实际频数有变化,则理论频数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E.随实际频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计算与分析

1.某神经内科医师观察291例脑梗塞病人,其中102例病人用西医疗法,其它189 例病人采用西医疗法加中医疗法,观察一年后,单纯用西医疗法组的病人死亡13例,采用中西医疗法组的病人死亡9例,请分析两组病人的死亡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某医院研究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临床观察结果见下表。问接受两种不同疗法的患者病死率是否不同?

两种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组别存活死亡合计病死率(%)

中药组65 3 68 4.41

非中药组12 2 14 14.29

合计77 5 82 6.10

3.某医师观察三种降血脂药A,B,C的临床疗效,观察3个月后,按照患者的血脂下降程度分为有效与无效,结果如下表,问三种药物的降血脂效果是否不同?

三种药物降血脂的疗效

药物有效无效合计

A 120 25 145

B 60 27 87

C 40 22 62

4.为研究某补钙制剂的临床效果,观察56例儿童,其中一组给与这种新药,另一组给与钙片,观察结果如表,问两种药物预防儿童的佝偻病患病率是否不同?

表两组儿童的佝偻病患病情况

组别病例数非病例数合计患病率(%)

新药组8 32 40 20.0

钙片组 6 10 16 37.5

合计14 42 56 25.0

5.某医院147例大肠杆菌标本分别在A,B两种培养基上培养,然后进行检验,资料见下表,试分析两种培养基的检验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别?

表A、B两种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标本结果

A培养基

B培养基

合计+-

+59 36 95

-15 37 52

合计74 73 147

第十章线性相关与回归

一、选择题

1.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使其平方和最小的是

A. 各点到X均数直线的横向距离

B. 各点到X轴的横向距离

C. 各点到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

D. 各点到Y均数直线的垂直距离

E. 各点到Y轴的垂直距离

2. 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表示

A. 相关系数越大

B.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C. 回归系数越大

D. 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E. 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的t值越大

3. 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2R越接近于1,说明

A. 相关系数越大

B. 回归方程的显著程度越高

C. 应变量的变异越大

D. 应变量的变异越小

E.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越大

4. 两组资料作回归分析,直线回归系数b 较大的一组,表示

A.两变量关系密切的可能性较大B.检验显著的可能性较大

C.决定系数2R较大D.决定系数2R可能大也可能小

E.数量依存关系更密切

5. 1—7岁儿童可以用年龄(岁)估计体重(市斤),回归方程为?144

Y X

=+,若将体重换成国际单位kg,则此方程

A.常数项改变B.回归系数改变

C.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改变D.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不改变

E.决定系数改变

6.直线回归中,如果散点分布呈直线趋势,X增加时Y减少,则可初步推断为

A.两变量呈正相关关系

B.两变量呈负相关关系

C. 两变量无相关关系

D.b>0

E. b<0

第十二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选择题

1.统计表的主要作用是

A. 便于形象描述和表达结果

B. 客观表达实验的原始数据

C. 减少论文篇幅

D. 容易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

E. 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和便于分析对比

2.描述某疾病患者年龄(岁)的分布,应采用的统计图是

A.线图B.条图C.百分条图D.直方图E.箱式图

3.高血压临床试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析考虑治疗0周、2周、4周、6周、8周血压的动态变化和改善情况,为了直观显示出两组血压平均变动情况,宜选用的统计图是

A.半对数图B.线图C.条图D.直方图E.百分条图

4.研究三种不同麻醉剂在麻醉后的镇痛效果,采用计量评分法,分数呈偏态分布,比较终点时分数的平均水平及个体的变异程度,应使用的图形是

A. 复式条图

B. 复式线图

C. 散点图

D. 直方图

E. 箱式图

5. 研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载脂蛋白B-100的数量依存关系,应绘制

A. 直方图

B. 箱式图

C. 线图

D. 散点图

E. 条图

6.描述5个地区居民某病患病率的差别,宜用_______ 。

A 直方图

B 直条图

C 百分条图

D 普通线图

7.描述两种病人的血型构成差别,宜用_______ 。

A 直方图

B 直条图

C 百分条图

D 普通线图

8.描述某病患病率的逐年变化趋势,宜用_______ 。

A 直方图

B 直条图

C 百分条图

D 普通线图

9.描述年龄(分8组)与疗效(有效率)的关系,应画。

A.线图 B. 圆图 C. 直方图 D. 百分条图

10.比较某地1990~1997年肝炎发病率宜绘制

A.直条图B.构成图C.普通线图D.直方图E.统计地图

11.关于统计资料的列表原则,错误的是

A.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左侧;纵题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右侧

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分析指标后有斜线和竖线

C.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D.备注用“*”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E.标题在表的上端,简要说明表的内容

12.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

A.直条图

B. 线图

C. 直方图

D. 圆形图

E. 百分条图13.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

A.直条图

B.直方图

C.线图

D.百分条图

E.散点图

二、填空题

1、直条图适用于描述___________资料,用___________来反映数量间关系。

2、直方图适用于描述_____________,表明某事物现象各组段的_____________。

3、百分条图适用于______________,表明某事物内部各_______________。

4、某医院分析1984~1989年冠心病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宜绘制____________。

三、改表和绘图

1.试根据下表资料绘制适当统计图形。

表某地1975年839例正常人发汞值分布资料(μg/g)

2. 根据下表分别绘制普通线图,并说明统计图型的意义。

某地某年食管癌年龄别发病率(1/10万)年龄(岁)男女

40~ 4.4 2.1

45~7.2 3.3

50~7.3 4.5

55~ 6.9 5.5

60~19.3 6.7

65~50.2 16.4

70~68.5 12.5

75~86.2 19.9

80~97.0 15.2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的集合。

3、统计研究中对观察单位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某项特征,即研究中我们感兴趣的特征。

4、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5、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的具体数值形成的数据资料。

6、观察单位的变量值没有具体数值,只能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进行分组,再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而得到的数据资料。

7、计数资料分组的类别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

8、在一定的可信度下由样本信息推断总体信息。

二、选择题

1.E

2.E

3.D

4.E

5.A

6.A

7.B

8.C

9.D 10.B 11.E 12.C 13.D

三、填空题

1. 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2.日常医疗卫生工作原始记录、统计报表、专门报告卡

3.准确、完整、可靠

4.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四、简答题

1. 常见的三类误差是:

(1)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未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校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叫系统误差。要尽量查明其原因,必须克服。

(2)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即使仪器初始状态及标准试剂已经校正,但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譬如,实验操作员操作技术不稳定,不同实验操作员之间的操作差异,电压不稳及环境温度差异等因素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对于这种误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至少应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一般可以用技术培训、指定固定实验操作员、加强责任感教育及购置一定精度的稳压器、恒温装置等措施,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3)抽样误差:即使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并把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样本均数(或其它统计量)与总体均数(或其它参数)之间仍可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抽样引起的,故这种误差叫做抽样误差,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分析。

2.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其样本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和“可靠性”。

(1)代表性: 就是要求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必须符合总体的规定。

(2)随机性: 就是要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相同的几率被抽作样本。

(3)可靠性: 即实验的结果要具有可重复性,即由科研课题的样本得出的结果所推测总体的结论有较大的可信度。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只有观察一定数量的个体方能体现出其客观规律性。每个样本的含量越多,可靠性会越大,但是例数增加,人力、物力都会发生困难,所以应以“足够”为准。需要作“样本例数估计”。

3.可比性是指处理组(临床设计中称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要求基本齐同,也称为齐同对比原则。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一、选择题

1.A

2.B

3.D

4.E

5.B

6.C

7.B

8.C

9.C 10.C

二、计算与分析

1.

3.43+2.96+

4.43+3.03+4.53+

5.25+5.64+3.82+4.28+5.25

4.26 (mmol/L)

10

X==

4.28+4.43

4.36(m m o l/L)

2

M==

2. (1)编制频数表: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的频数表

甘油三脂(mg/dL)

(1) 频数

(2)

累积频数

(3)

累积频率

(4)

110~ 2 2 2

125~ 4 6 6

140~11 17 17

155~16 33 33

170~27 60 60

185~12 72 72

200~13 85 85

215~7 92 92

230~ 5 97 97

245~ 3 100 100

合计100 ——

画直方图: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的频数分布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和参考答案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人是冈地弓形虫的终宿主 B. 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 C. 野猪是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 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 2. 感染期的定义是() 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A. 丝虫病 B. 疟疾 C. 旋毛虫病 D. 血吸虫病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弓形虫 C. 蛔虫 D. 疟原虫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A. 人 B. 犬 C. 猪 D. 牛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 阴道毛滴虫 B. 蓝氏贾地鞭毛虫 C. 弓形虫 D. 杜氏利什曼原虫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 免疫学检查 B. 外周血涂片检查 C.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 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A. 蛔虫 B. 猪带绦虫 C. 鞭虫 D. 血吸虫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 A. 河流少 B. 无传染源 C. 人群抵抗力强 D. 无钉螺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子体 D.子孢子12.在人体肝胆管内寄生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旋毛虫 C. 华支睾吸虫 D. 钩虫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 脑 B. 肺 C. 眼 D. 肝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 海群生 B. 丙硫咪唑 C. 吡喹酮 D. 甲硝唑15.人体感染肺吸虫有可能是因为() A. 喝溪水,吃溪蟹、淡水鱼 B. 吃淡水虾、荸荠,喝生水 C. 喝溪水,吃海蟹、川卷螺 D. 吃溪蟹和蝲蛄,喝溪水 16.下述带绦虫卵的形态特点,哪一项最具有诊断意义()。 A、圆球形 B、小型虫卵 C、胚膜厚有放射状条纹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试题库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习题集 本习题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题,主要测试学生对每一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综合题,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对本门课程掌握的程度;第三部分为病例分析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基础题 绪论 二、选择题 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中,不就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就是 A 个体微小 B 分布广泛 C 种类繁多 D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E 结构简单 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就是 A 细菌 B 真菌 C 支原体 D 衣原体 E 立克次体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就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4.下列那种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细菌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病毒 E 立克次体 二、选择: 1.与真核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就是 A 核蛋白体(核糖体)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细胞膜 E 细胞壁 2.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就是 A 鞭毛 B 菌毛 C 纤毛 D 荚膜 E 轴丝 3.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就是 A 外膜层 B 核膜 C 线粒体膜 D 荚膜 E 细胞膜 4.芽胞与细菌致病有关的特征就是 A 抗吞噬 B 产生毒素 C 耐热性 D 粘附于感染部位 E 侵袭力 5.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就是 A mRNA B 核蛋白体 C 质粒 D 异染颗粒

E 性菌毛 6.与细菌粘附功能有关的细菌结构就是 A 菌毛 B 荚膜 C 中介体 D 胞浆膜 E 细胞膜 7.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就是 A 鞭毛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核质(拟核) E 细胞壁 8.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份就是 A 肽聚糖 B 蛋白质 C 鞭毛 D 核酸 E 脂多糖 9.与细菌感染侵袭相关的结构就是 A 中介体 B 细胞膜 C 异染质颗粒 D 芽胞 E 荚膜 10.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就是 A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 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C 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D 破坏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E 破坏细胞膜 11.细菌的L型就是指 A 细菌的休眠状态 B 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C 非致病菌 D 不可逆性变异的细菌 E 光滑型—粗糙型菌落(S—R)变异 12.溶菌酶杀菌的作用机理就是 A 裂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 B 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 C 与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 D 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 破坏细胞膜 13.关于细菌的L型,错误的说法就是 A 主要就是由肽聚糖结构的缺损引起的 B 可在体外试验中形成 C 呈多形性 D 需在高渗透压的培养基中分离培养E失去产生毒素的能力而使其致病力减弱 14.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就是由于 A 细胞核结构的不同 B 细胞壁结构的不同 C 细胞膜结构的不同 D 磷酸壁的有无 E 中介体的有无 15.细菌哪种结构的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 A 核蛋白体 B 中介体 C 胞质颗粒 D 质粒 E 核质 16.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就是 A 荚膜 B 异染颗粒 C 鞭毛 D 菌毛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四)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选择题 A 型题 1.下列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中哪种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A 霍乱弧菌 B 肉毒杆菌 C 白喉杆菌 D 链球菌 E 破伤风杆菌 2.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方法是: A 清创处理 B 有效抗生素治疗 C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D A+B E A+B+C 3.当一民工因铁钉深刺足底造成外伤送医院急诊时,医生应首先考虑给予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白百破三联疫苗 D.丙种球蛋白 E.破伤风菌苗 4.王某,48岁,建筑工人;因牙关紧闭、四肢痉孪而入院。8天前,右脚被铁钉扎伤,伤口深,但几日后自愈。5日后右腿有些麻木和疼痛,且咀嚼不便,吞咽困难,最后全身抽搐,四肢痉挛。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请问下述哪项是最佳治疗原则 A 注射青霉素 B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白百破疫苗 C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青霉素 D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E 注射青霉素和白百破疫苗 5.鉴定破伤风杆菌有无致病性的最重要的根据是 A G+细长杆菌 B 顶端圆形芽孢 C 有周身鞭毛 D 专性厌氧生长 E 产生特异性外毒素 6.破伤风梭菌除致破伤风病外,还能引起何种疾病E A.菌血症 B.食物中毒

C.组织坏死 D.坏死性肠炎 E.以上均不是 7.下列搭配哪项不恰当: A 大肠杆菌EHEC组——出血性肠炎 B 炭疽杆菌——气性坏疽 C 破伤风杆菌——脐带风 D 淋球菌——尿道炎 E 脑膜炎球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不是肉毒梭菌特点的是 A 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菌体呈网球拍状 B 严格厌氧 C 致病物质主要是肉毒毒素 D 引起疾病主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E 肉毒毒素作用机制是阻止神经组织释放乙酰胆碱 B型题 A 常因滥用抗生素所致的疾病 B 常经呼吸道所致的疾病 C 常经消化道所致的疾病 D 常经产道所致的疾病 E 常因战伤所致的疾病 1.假膜性肠炎 2.气性坏疽 3.肉毒中毒 X型题 1.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较常见的细菌有 A 金葡菌 B 伤寒杆菌 C 产气荚膜杆菌 D 破伤风杆菌 E 副溶血性弧菌 2.产气荚膜芽孢梭菌引起的疾病有 A 气性坏疽 B 坏死性肠炎 C 产褥热 D 食物中毒 E 伪膜性肠炎 3.有迁徙性生长现象的是 A 链球菌 B 变形杆菌

免疫学检验试题(附答案)

免疫学检验试题(一)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 B.肿瘤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B细胞 E. T细胞 答案B 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A 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 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 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答案D 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3 C. C4 D. C5 E. C4Bp 答案B 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 B.淋巴因子 C.生长因子 D.抗体

(整理)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类Ig通常是指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应用免疫电泳与超速离心分析可将Ig分5类:IgG、IgA、IgM、IgD、IgE。 IgG:含量最多或最主要的Ig(75%),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与分泌。 IgA:约占10%,SIgA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由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分子量最大,由5个IgM单体通过J链连接。是最早出现的Ig,是抗原刺激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促吞噬以及凝集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 测定方法:单向免疫扩散法(RID)或免疫比浊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参考值 参考值:IgG:7.6-16.6g/L (RID法)IgA:710-3350mg/L IgM :0.48-2.12 g/L 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增高 多克隆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单克隆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隋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各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血清IgD测定 免疫扩散法:0-62mg/L 已发现有些抗核抗体、抗基底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和抗“O”抗体等均属IgD,但活性甚低。 血清IgE:主要由鼻咽部、支气管、胃肠道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为亲细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eR结合,产生I型变态反应。 ELASA:0.1-0.9mg/L 临床意义: 1. I型变态反应 2. IgE型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 3. 慢性肝炎、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清M蛋白测定(M protein,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s)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IgG分子或片段,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参考值:蛋白电泳法,免疫电泳法:阴性 意义:1.多发性骨髓瘤(MM),占35%-65%,其中IgG型占60%左右;IgA型占20%左右;轻链型占15%左右;IgD、IgE型罕见。2.巨球蛋白血症。3.重链病(HCDs)。4.半分子病。5.恶性淋巴瘤。6.良性M蛋白血症。 血清补体测定 补体是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分3组:9种补体成分(C1-C9);B、D、P、H、I 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参考值试管法:50000-100000U/L 意义:增高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妊娠。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病、肝硬化、AIDS、严重烧伤等。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和参考答案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人是冈地弓形虫的终宿主 C. 野猪是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 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2. 感染期的定义是( )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 A. 丝虫病 B. 疟疾 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弓形虫 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 A. 1 个 B. 2 个 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 A. 人 B. 犬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 阴道毛滴虫 B. 蓝氏贾地鞭毛虫 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 A. 免疫学检查 B. 外周血涂片检查 C.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 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 A. 蛔虫 B. 猪带绦虫 C. 鞭虫 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 ) 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 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子体 12.在人体肝胆管内寄生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旋毛虫 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 脑 B. 肺 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 海群生 B. 丙硫咪唑 A. 河流少 B. 无传染源 C. 人群抵抗力强 D. 无钉螺 ) B. 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 D.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C. 旋毛虫病 ) C. 蛔虫 ) C. 4 个 D. 血吸虫病 D. 疟原虫 D. 8 个 C . 猪 D. 牛 ) C. 弓形虫 D. 杜氏利什曼原虫 D. 血吸虫 ) C. 华支睾吸虫 ) C. 眼 ) C. 吡喹酮 D. 子孢子 D. 钩虫 D. 肝 D. 甲硝唑

微生物学参考习题集

微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 目录 第l章绪论 (1) 一、要点提示 (1) 二、重点、难点剖析 (2) 三、术语或名词 (3) 四、习题 (4) 五、习题解答 (7) 六、主要参考书目 (8) 第2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 (9) 一、要点提示 (9) 二、重点、难点剖析 (9) 三、术语或名词 (11) 四、习题 (13) 五、习题解答 (16) 六、主要参考书目 (17) 第3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8) 一、要点提示 (18) 二、重点、难点剖析 (19) 三、术语或名词 (22) 四、习题 (26) 五、习题解答 (30) 六、主要参考书目 (35) 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 (36) 一、要点提示 (36) 二、重点、难点剖析 (36) 三、术语或名词 (40) 四、习题 (43) 五、习题解答 (46) 六、主要参考书目 (48) 第5章微生物的代谢 (49) 一、要点提示 (49) 二、重点、难点剖析 (50) 三、术语或名词 (62) 四、习题 (64) 五、习题解答 (68) 六、主要参考书目 (72) 第6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73) 一、要点提示 (73) 二、重点、难点剖析 (74) 三、术语或名词 (76) 四、习题 (78) 五、习题解答 (81) 六、主要参考书目 (83) 第7章病毒 (84) 一、要点提示 (84) 二、重点、难点剖析 (85) 三、术语或名词 (88) 四、习题..........................................一 (92)

五、习题解答 (94) 六、主要参考书目 (96) 第8章微生物遗传 (97) 一、要点提示 (97) 二、重点、难点剖析 (98) 三、术语或名词 (101) 四、习题 (104) 五、习题解答 (109) 六、主要参考书目 (110) 第9章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111) 一、要点提示 (111) 二、重点、难点剖析 (112) 三、术语或名词 (113) 四、习题 (115) 五、习题解答 (118) 六、主要参考书目 (119) 第l0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120) 一、要点提示 (120) 二、重点、难点剖析 (120) 三、术语或名词 (124) 四、习题 (125) 五、习题解答 (127) 六、主要参考书目 (128) 第11章微生物的生态 (129) 一、要点提示 (129) 二、重点、难点剖析 (130) 三、术语或名词 (134) 四、习题 (136) 五、习题解答 (137) 六、主要参考书目 (139) 第12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140) 一、要点提示 (140) 二、重点、难点剖析 (141) 三、术语或名词 (144) 四、习题 (145) 五、习题解答 (148) 六、主要参考书目 (148) 第13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150) 一、要点提示 (150) 二、重点、难点剖析 (151) 三、术语或名词 (155) 四、习题 (156) 五、习题解答 (157) 六、主要参考书目 (159) 第14章感染与免疫 (160) 一、要点提示 (160) 二、重点、难点剖析 (161) 三、术语或名词 (165) 四、习题 (168) 五、习题解答 (171) 六、主要参考书目 (172) 第15章微生物工业和产品 (173) 一、要点提示 (17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专科)作业题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题,共60分) 1. 请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屏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隙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番红染液复染后呈红色。 应注意的问题。 2.请简述细菌培养中所用的培养基的种类及各自的用途。 常用的细菌培养基有营养肉汤和营养琼脂培养基。 营养肉汤用于一般细菌培养、复壮、增菌等,也可用于消毒剂定性消毒效果测定营养琼脂培养基是一种无选择性的较低营养成分的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菌落计数,也可以用于细菌的传代和增菌,但一般不用于细菌的鉴定(除非该细菌菌落有比较特殊的形态特征).只适合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生长. 3.平板菌落计数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

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4.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的意义。 食品的微生物学指标主要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三个项目。其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最重要、最常检的检验项目。 检测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可以了解食品在生产中,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包装受外界污染的情况.从而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一般来说、菌落总数越多,说明食品的卫生质量越差,遭受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而菌落总数仅少量存在时,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或者几乎不存在。但上述规则也有例外,有些食品成品的菌落总数并不高,但由于已有细菌繁殖并已产生了毒素,且毒素性状稳定,仍存留于食品中;再有一些食品如酸泡菜和酸乳等,本身就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制成的,且是活菌制品。因此,菌落总数的测定对评价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质量有着一定的卫生指标的作用,但本能单凭此一项指标来判定食品的卫生质量,还必须配合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检验,才能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评价。大肠菌群是水源污染的指示菌,当饮用水中检查出大肠菌群时,即证实水已被粪便污染,对人是有害的,是不卫生的。同样,食品中若有大肠菌群存在,也会影响人的健康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2题,共40分) 1. 纯净水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 国家饮用水标准GB 5749-85规定,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 cfu/g(ml),所用 的方法是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等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为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

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与难点 1.绪论:现代免疫的概念及功能(生理、病理) 2.抗原: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及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什么决定抗原的特 异性,表位,TDAg。 3.抗体分子:Ig的分类、基本结构、多肽链的分区和功能、水解片段及功能、同种 型抗原、抗体生物学活性、各类Ig的特点。 4.补体:激活途径有哪些?各自的激活物主要是什么?在机体感染后各自什么时间 段参与溶菌杀菌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作用 5.细胞因子:种类,生物学活性。 6.MHC:人类MHC是什么?位于哪里?经典MHCⅠ/Ⅱ类基因包括哪些?编码产物的 分布和生物学功能。 7.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胸腺和骨髓的功能。外周免疫器官的功能 8.免疫细胞:T细胞膜分子(CD、TCR、HIV受本、E受体),Th1/Th2、Tc的功能。B 细胞膜分子(CD、BCR、Fc受体、补体受体等)。NK细胞功能。专职APC的组成,APC 的免疫活性。 9.免疫应答:基本过程;T/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信号;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点;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应答的细胞及 参与细胞。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10.抗原抗体结合力的包括哪些?在什么条件下最大?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可溶性抗原抗体结合出现可见反应的条件。 11.McAb的制备原理。 12.凝集反应的概念与分类,各类凝集反应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13.免疫标记技术的分类及基本原理。酶免疫技术常用标记酶;ELISA的常用载体、HRP常用底物、基本原理、各技术类型的原理及应用;把抗原抗体反应与酶促反应结合起来的是什么?ELISA试验中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的作用。 14.标记物中,可循环应用的是什么? 15.荧光免疫技术:常用荧光素,荧光抗体技术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荧光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实验本身可避免自发荧光和激发光干扰的检测方法是什么?TrFIA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标记物。 16.各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ELISA的异同点。 17.在固相标记免疫测定中,什么是非特异性吸附,其引起什么后果。洗涤的目的是什么。洗涤液中加0.05%吐温-20的作用是什么。 18.免疫浊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速率散射比浊法,免疫胶乳比浊法(胶粒子增强浊度测定法),免疫透射比浊法。

微生物学检验试题

《微生物学检验》期末考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菌落 2.病毒 3.S PA 4.溶源性细菌 5.非发酵菌 6.菌群失调 7.选择性培养基 8.MIC 二.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入表中相应位置,每题1分,共20分) 1.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A.中介体 B.质粒 C.核蛋白体 D.线粒体内膜 E.性菌毛 2.细菌细胞壁特有的化学结构是( ) A脂蛋白 B.胆固醇 C.脂多糖 D.肽聚糖 E.磷壁酸 3.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C A.磷壁酸 B.脂蛋白 C.脂多糖 D.细菌素 E.荚膜多糖 4.在下列病原菌中能够产生自溶酶,胆汁溶菌试验阳性的细菌是 C A.淋球菌 B.白喉杆菌 C.肺炎链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结核杆菌 5.BCG是结核分枝杆菌的变异株,它属于 A.形态变异 B.菌落变异 C.结构变异 D.毒力变异 E.耐药变异 6.用TCBS平板分离培养病原菌是 A A.霍乱弧菌 B.结核杆菌 C.痢疾杆菌 D.嗜盐性弧菌 E.非发酵菌 7.用溴麝香草酚蓝作为指示剂的培养基是 A.尿素培养基 B.MIU培养基 C.O/F培养基 D.糖发酵培养基 E.EMB培养基 8.编码细菌耐药性的质粒是 A.F质粒 B.R质粒 C.Col质粒 D.Vi质粒 E.K质粒 9.可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哪一类大肠埃稀菌在临床上可引起霍乱样腹泻 A.ET EC B.EP EC C.EIEC D.EH EC E.EAgg EC 11.下列毒素中引起猩红热的毒素是 A.葡萄球菌肠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链球菌的致热外毒素 D.白喉外毒素 E.沙门菌肠毒素 12.以溶血形式作为分类主要依据的病原菌是 E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与检验》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肥达反应 3.内基小体 4. 噬菌体: 5.血浆凝固酶 6.败血症 7.灭菌 8.药物敏感试验 9.外 - 斐氏试验 10.L 型细菌 11.菌群失调:12.微生物 13.细菌 14.最小抑菌浓度 15.菌落 16.汹涌发酵 17.无菌操作18.流感杆菌“卫星现象” 19.培养基 20.包涵体 21.正常菌群 22. 内毒素 23. 干扰现象: 24.菌血症 25菌丝: 二.填空题 1 L 型细菌是指()。 2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3 细菌 H-O 变异是指()。 4 药敏试验所用标准培养基是,所用菌液相当于()个细菌/ ml ,细菌接种采用()划线接种法。 5 细菌致病因素包括()、()和()。 6 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包括()、()、()和()四种类型。 7 不染色标本检查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 8 影响革兰染色结果的关键步骤是()。 9 有动力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是穿刺接种线(),无动力细菌穿刺接种线()。 10 糖发酵试验用于观察细菌分解糖是否产()和()。 11 靛基质试验的原理为,细菌产生的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而生成(),此代谢产物与加入的试剂反应,生成()。 12 链球菌根据溶血现象分为()、()和()三种类型。 13 葡萄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链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 14 呈现脐窝状菌落的球菌是()。 15 抗 O 试验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体效价的试验,用于风湿热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16 血平板上呈现草绿色溶血环的病原性球菌是()和()。 17 IMViC 试验包括()、()、()和()四项试验。 18 分解乳糖的细菌在肠道选择平板上呈现()菌落,不分解乳糖则为()菌落。 19 KIA 斜面红色表明,底层黄色、有气泡表明()、(),有黑色沉淀表明()试验阳性 20 霍乱弧菌生物型包括()和()。 21 AIDS 的传染源是()和(),传播途径主要有(),()和()。 22 真菌菌落有()、()和()三种。 23 病毒培养方法有()、()和()。 24 病毒的基本结构由()和()组成,有些病毒还具有()。 25 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三型,其中容易引起流感大流行的是其中的()型。 26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和物品的操作方法称为()。 27 含菌量较多的标本(如粪便)的接种通常采用()接种法。

临床免疫学检验

单选题 1.ELISA双抗体夹心法最常用于检测:E A.大分子抗体 B.小分子抗体 C.半抗原 D.HLA抗原 E.二价或二价以上抗原 2.ELISA间接法中使用的酶标记物是:D A.酶标半抗原 B.酶标抗原 C.酶标抗体 D.酶标抗抗体 E.酶标抗原抗体复合物 3.ELISA竞争法中,待测管的颜色与标本中抗原、抗体关系是:B A.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成正比 B.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成反比 C.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无平行关系 D.与抗原则成正比,与抗体成反比 E.与抗原成反比,与抗体成正比 4.ELISA最常用的固相载体:C A.聚氯乙烯 B.聚乙烯 C.聚苯乙烯 D.葡聚糖 E.聚丙烯酰胺 5.检查ELISA孔板性能常用:A A.含人IgG的缓冲液 B.含抗人IgG的缓冲液 C.含人IgA的缓冲液 D.含兔IgG的缓冲液 E.含抗人IgA的缓冲液 6.ELISA实验中,包被最常用的缓冲液为:E A.PH6.8的PAS缓冲液 B.PH7.0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C.PH7.2的Tris缓冲液 D.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 E.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 7.ELISA实验中,包被条件最好为:A A.4℃包被24小时或以上 B.37℃包被24小时 C.室温包被6小时 D.0℃包被24小时 E.4℃包被6小时 8.ELISA板孔包被后再行封闭的原因是:B

A.包被液中的蛋白浓度过高 B.包被液中的蛋白浓度偏低 C.包被液中的蛋白质不够纯 D.调节包被后PH值 E.增加板孔吸附力 9.ELISA板孔包被后再行封闭的作用是:D A.调节吸附蛋白浓度 B.调节PH值 C.增加吸附力 D.消除非特异吸附的干扰 E.消除杂质的干扰 10.ELISA实验中,封闭液常用:B A.1~5%牛血清 B.1~5%牛血清白蛋白 C.1~5%马血清 D.1~5%兔血清 E.1~5%兔血清白蛋白 11.HRP辅基在何处有吸收峰:C A.275nm B.300nm C.403nm D.520nm E.660nm 12.ELISA法中HRP应用最多的底物:A A.OPD B.TMB C.ABTS D.4-硝基酚磷酸盐 E.硝基酚半乳糖苷 13.HRP催化OPD(在H2O2存在下)使之呈:B A.蓝色 B.橙红色 C.黄色 D.深褐色 E.棕色 14.ELISA实验中,用AP为标志酶,其底物为:C A.OPD B.TMB C.P-NPP D.H2O2 E.ABTS 15.ELISA实验HRP为标记酶时,其终止剂为:D A.H2O2 B.NaOH

微生物学习题集1_4章答案(1)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 一、填空题 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外两层,层成分是 ----------,外层称外膜,成分为----------、----------和----------。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外两层,层成分是肽聚糖,外层称外膜,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 2.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和----------两种,聚糖则包括---------- 和----------两种糖。 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聚糖则包括N-乙酰葡糖胺和 N-乙酰胞壁酸两种糖。 3.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连接的,它可被----------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β-1,4-糖苷键连接的,它可被溶菌酶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4.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①----------,②----------。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①四肽尾第3个氨基酸是m-DAP,②无五肽桥 5.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G-细菌的则是----------。 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磷壁酸,G-细菌的则是脂多糖 6.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和 ----------------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等。 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孔蛋白等 7.在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膜间有一狭窄空间,称为----------------。其中含有多种周质蛋白, 如----------------、----------------和----------------等。 在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膜间有一狭窄空间,称为周质空间。其中含有多种周质蛋白,如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8.人为去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未除尽壁的细菌常称为-----------,在实验室中发生自发缺 壁突变的细菌被称为-----------,而自然界中存在的稳定型无壁原核微生物则是-----------。 人为去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原生质体,未除尽壁的细菌常称为球状体,在实验室中发生自发缺壁突变 的细菌被称为L型细菌,而自然界中存在的稳定型无壁原核微生物则是支原体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A1题型 1、人类ABO血型抗原包括 A、A抗原 B、B抗原 C、O抗原 D、AB抗原 E、A抗原和B抗原 答案:E 2、ABO血型物质在人体中可引起哪几种Ab产生 A、抗B抗体 B、抗AB抗体 C、抗A抗体 D、抗O抗体 E、抗A和抗B抗体 答案:E 3、免疫耐受就是 A、非特异性无反应性 B、特异性无反应性 C、机体无反应性 D、免疫抑制性 E、对任何抗原都不反应 答案:B 4、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 A、IgE B、IgA C、活化B细胞 D、活化T细胞 E、活化NK细胞

答案:D 5、佐剂作用是 A、将Ag送入机体各部位 B、将Ag固定在局部 C、增强Ag免疫原性 D、赋予Ag免疫原性 E、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 答案:E 6、下列哪种物质既有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A、IgG B、干扰素 C、IgA D、前列腺素 E、补体 答案:E 7、TDH 细胞是 A、产生Ab细胞 B、天然杀伤细胞 C、细胞毒细胞 D、迟发变态反应T细胞 E、依Ab杀伤T细胞 答案:D 8、关于霍乱弧菌是否侵入上皮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侵入 B、侵入 C、在特定条件下侵入 D、具有侵袭基因的霍乱弧菌侵入 E、侵入后局限于上皮细胞内 答案:A 9、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溶血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A、α、β溶血素 B、α、γ溶血素 C、β、γ溶血素 D、δ、ε溶血素 E、α、γ溶血素 答案:A 10、与其他肺部感染病原菌相比较,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特点是 A、产生外毒素 B、具有内毒素 C、产生溶血素 D、产生绿脓素 E、具有菌毛 答案:D 11、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含有荚膜多糖抗原称作: A、V抗原 B、M抗原 C、A抗原 D、X抗原 E、S抗原 答案:B 12、下列关于铜绿假单胞菌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革兰氏阳性杆菌 C、无芽孢 D、具有荚膜 E、无鞭毛 答案:C 13、下列何种微生物具有荚膜结构 A、军团菌 B、支原体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名词解释整理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 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是指细菌和红细胞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①直接~: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 ②间接~: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如正常人O型红细胞、细菌、胶乳颗粒等)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其敏感度高于直接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用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用抗原致敏的载体颗粒及相应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检测标本中是否存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习题集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习题集 第一部分基础题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 )二、选择题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个体微小B 分布广泛C 种类繁多D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E 结构简单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细菌B真菌 C支原体 D 衣原体E立克次体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4下列那种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细菌B衣原体 C支原体 D病毒 E立克次体 细菌的形态及结构 一、名词解释:1.肽聚糖()2.脂多糖()3. 质粒()4. 异染颗粒()5. 革兰染色()6. 芽胞()7荚膜() 二、选择:1.及真核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A核蛋白体(核糖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E 细胞壁2.及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3.及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外膜层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4.芽胞及细菌致病有关的是A抗吞噬B产生毒素C耐热性D粘附于感染部位E侵袭力 5.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 A B 核蛋白体 C质粒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6.及细菌粘附功能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菌毛B荚膜 C中介体D 胞浆膜E细胞膜

7.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鞭毛B细胞质C 细胞膜D核质(拟核)E细胞壁 8.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份是 A 肽聚糖 B 蛋白质 C鞭毛 D 核酸E脂多糖 9.及细菌感染侵袭相关的结构是A 中介体B 细胞膜 C异染质颗粒D 芽胞E 荚膜 10.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A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D破坏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E破坏细胞膜11细菌的L型是指:A细菌的休眠状态B细胞壁缺陷型细菌C非致病菌D不可逆性变异的细菌E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变异 12.溶菌酶杀菌的作用机理是:A裂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 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C及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 13.关于细菌的L型错误的是:A主要由肽聚糖结构的缺损引起的B可在体外试验中形成C呈多形性D需在高渗透压的培养基中分离培养E失去产生毒素的能力而使其致病力减弱 14.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是由于A细胞核结构B细胞壁结构C 细胞膜结构同D磷酸壁的有无 E中介体的有无15.细菌哪种结构类似真核细胞线粒体A核蛋白体B中介体C胞质颗粒D质粒 E 核质16.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A荚膜B异染颗粒C鞭毛D菌毛 E芽胞17.革兰染色所用试剂的顺序是A稀释

(完整版)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临床免疫学检验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B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mI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T细胞受体=TCR。 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CD4+CD8- = 辅助性T细胞(Th) CD3+CD4-CD8+ =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4+CD25+ =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殖。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IgA>IgM>IgD>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1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分子上VH和VL(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