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

江西师大鹰潭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姓名:刘华

学号:7010020117

系别:教育系

专业:科学教育(化学)

年级:10 级

指导教师:张农生(教授)

教务处制表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4)

二、自我意识的作用 (5)

三、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6)

四、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8)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评价能力发展的影响 (9)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信心发展的影响 (10)

(三)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影响 (12)

五、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后记 (13)

摘要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完成小学生心理和行为塑造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使得孩子在心理方面因缺乏父母的关爱,表现出来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独。另外,缺乏与父母交流沟通,他会感到孤独、困惑,有事情没有地方去诉说,许多跟家庭教育有关的作文、题目都无法完成,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分析,提出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评价能力,自信心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小学生自我人格的建构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意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则是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最基本的单位,承担着生养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会职能。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潮流的冲击,很多父母在外地打工,使得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的几率在逐年递增。即使是带在身边的,也因为忙于工作而忘记了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将所有的事情就交给学校。这些,使得孩子在心理方面因缺乏父母的关爱,表现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独。因缺乏与父母交流沟通,感到孤独、困惑,有事情没有地方去诉说,许多跟家庭教育有关的作文、题目都无法完成,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其实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本文只阐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引起家长注意。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1]。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它与人的内部注意状态密切相关。当个人关注自己是,注意就出现了自我聚焦,这时就产生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从活动形式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2]。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自我认识主要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部分,是人对自己情绪状态的体验。自我体验可表现为自尊、自爱、自豪、自卑、自怜等情绪状态。主要回答“我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部分,是个体的自觉过程。它包括自我监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暗示等形式。自我调节的实现受到自我任职、自我体验的制约。

从意识活动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有可分为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3]。生理的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爱护感以及安全感等。人最初形成的就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是指

个人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认识。心理自我几乎与社会自我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心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心里属性的认识,它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能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等的认识。胜利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这三者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二、自我意识的作用

社会学家库利(C.H.Cooley)曾提出“镜像自我” [4]。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为对方的镜子,在对方眼里观察自己,可以看到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就好像站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的姿态、服装等一样,同时以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自我形象,产生对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实际上,他人的反应反映了当时社会规定的角色要求和团体的价值观[5]。这样,人的自我意识就具有客观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在与周围人,尤其是比较重要的人的交往中,逐渐把他人的判断内化为自己的判断,这时候个体依据自己的想象,按照他人的观点来看待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意识慢慢地脱离他人的评价,成为自律的标准而发挥作用。这时候,个体渴望追求自己的价值与地位,对忽视自己和不重视自己的人没有好感,而采取回避和疏远的态度;反之,对肯定自己的人则主动去接近他们。所以,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和意识表现出了主观选择性。

小学阶段正是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时期,如果教师能引导他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无疑将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

从个体的发展来看,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儿童转变成了成人,使人由幼稚变得成熟,具有了真正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

1、提高了人的元认知能力

人的认识不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都由于有了自我意识而变得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并且出现了唯有人才有的不仅仅关注客观世界也关注主观世界的认识,有了反省的能力。

2、丰富了人的情感的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的出现使人不仅具有一般的情绪反映,而且出现自了一些新的情感世界,如自豪感、自尊感、愧疚感、苦闷、彷徨等这些与自我体验有关的情感世界。

3、促进了人的意志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出现使人有了确定自觉目的的可能。而自我意识的调节功能、自我教育功能更使人具有了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能力,这就极大地促进了一直的发展。

4、增进了人的道德性

康得指出,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义务的必要前提。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自我概念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道德规范,而社会的道德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也就找到了可以调节和激发(或抑制)个体心理教和行为的杠杆。而对于个体来说,由于自我意识里包含有道德信念和道德体验,所以在行为表现中也就有了诸如责任、义务、使命、荣誉等。总之,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人的社会性大大地得到提高。

三、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发展一样,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从自我意识的个成分来看,发展并不同步,各有其特点。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7]。比如,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它是对个人的和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并逐渐形成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等不同的层次。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三)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9]。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意识是小学生成长发育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孩子的自我意识大多是在家庭教育下体现的,那么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方面是怎样体现、作用的呢?

四、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最基本的单位,承担着生养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会职能。家庭教育,是大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孩子上小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是学

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10]。

家庭教育的特点[11]: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在各个方面交叉渗透,随着家庭生活的变化和手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家庭教育也不断地变换着内容和形式,从各个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家庭的血缘关系使任何教育动机和措施都带上浓厚的感情色彩,这种情感性可以加强家长的责任心和影响力,但也容易让情感蒙蔽家长好玩子女的理智,导致家长的溺爱,子女的任性。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家庭教育的方法不是一程不变的,它在家庭教育内容的不同以及子女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家庭教育中经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1> 解答疑难。家长在回答为题是要注意两点:一是解答要具有启发性;二是要考虑子女的可接受性。

<2> 指导读书。家长要根据子女的思想状况和学习需求,介绍和购买合适他们阅读的书籍,并有针对性地与他们讨论书中的有关问题。

<3> 树立榜样。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休养、兴趣爱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4> 游戏。在游戏中能借助于游戏规则来调整和约束孩子的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孩子的成长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所以将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分为如下三种类型:(1)民主的或是宽容的(2)权威的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12]。那么在小学生的评价能力、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它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评价能力发展的影响

1、家长客观评价孩子的行为

小学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始起步的阶段。他们的进步是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当的评价,对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13]。

<1>、应尽量避免对儿童高标准、严要求式的评价

要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应该尽量避免那种对儿童高标准、严要求式的评价。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十分看重,孩子回到家,家长看到成绩差,不是冷静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差的原因或指出改正的措施,而是运用对比方法,即把他们与考得好的孩子进行比较,责备其是坏孩子,甚至把孩子说成是蠢货,这样会使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失去学好的信心。因此,家长应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析,分析孩子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指出他应向其他同学学习,多些正确引导,少些批评责备。对做错事的孩子,指明哪儿做错,指明做对了要坚持,哪件事是无意中发生的,下次要注意。这样的评价既客观、公正,又使孩子容易接受,并从中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怀,从而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

<2>、应避免笼统的评价

对孩子的表现,家长不应做笼统的评价,很容易扼杀他努力的火花。有时候孩子一天甚至一周的努力会由于自己偶尔一次的淘气而失败,本来期盼着爸妈能表扬他,结果以受到爸妈的批评而告终,这样的评价就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

<3>、应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

父母对孩子客观的评价还应表现在他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对孩子不同方向上进步,都能给予恰当而及时的评价,应该将目光投向孩子的发

展和进步之上,多多鼓励他,他心理有种自然而然会有种不同的感觉,学习便会更有劲。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客观评价是使他在不断的进步中正确的认识自己,并从中也学会客观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他们今后自我评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

小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最容易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却极少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具体行为,家长可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孩子懂得一些道理,提高其认识自己的能力。

3、鼓励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见,启迪孩子树立良好自我评价的意识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是相对于自我评价的依赖性而言的,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老师和父母的评价,因此父母应对孩子有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孩子能从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中形成对自己较为正确的评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可能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评价,这样就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使之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阻碍学生正常的发展,因此家长应注意倾听孩子委屈和申诉或反驳,耐心地分析和正确地对待他的逆反情绪。同时家长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失误和不足,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同时对孩子在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和概念,家长应及时地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评价水平能力的形成。

总之,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注意儿童时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尚未成熟,应在充分了解他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使他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你能不能做到,完全取决于自信[14]。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儿童的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同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化的目标也是首先通过父母传递给儿童的[15]。自信既然是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当然也会首

先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中的各种因素和父母本身的特点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自信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信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它不仅对自信总体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而且对自信各个因素的发展也都具有显著影响;它不仅影响儿童自信发展的水平,而且影响儿童自信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父母对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儿童自信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信水平;相反,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则会阻碍儿童自信的发展,降低儿童的自信水平。既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那么,我认为,让家长了解儿童的一些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对家长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将有助于儿童自信的培养。第一,关心和爱抚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批评或指责他们,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感,他们的自信心也将会逐渐降低。第二,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经常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允许孩子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允许孩子独自完成某些事。注重孩子的观点,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树立孩子的信心。第三,让孩子感到快乐。给他们提供游戏的时间、场所和玩具,对他们的爱好和友谊给予鼓励和支持。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应该尽量鼓励他们,使他们得到一些安慰。第四,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成就感,或者说成败体验,是影响学生自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那么,他的自信将会提高,相反,如果经常体验失败,那么,他的自信将会降低。作为学生,这种成败体验主要来源于学习成绩。但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讲,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

分数高,就一定体验到成功,学习成绩差、考试分数低,就一定体验到失败。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主要取决于学生对于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该教给他们正确的态度,即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考试正常发挥,无论最后考试分数是多少,都应该感到满意,都应该感到成功。第五,成为孩子的朋友。积极参与孩子的业余爱好活动,给孩子买些他们喜爱的书,安排他们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尽量使孩子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

(三)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它是自我调节的最基本的手段[16]。自我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强使自己的心里活动的行为按某一目标行进;二是为某一目标而抑制自己的心里活动和行为[17]。

在明主的家庭里,父母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性,然而这样宽松而又民主的教育类型,可使儿童容易抗拒诱惑的自我控制能力。独裁型、惩罚型或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剥夺儿童练习自我控制的机会和动力,而使之缺乏自我控制能力[18]。

五、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少年小学生的评价能力、自信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父母对小学生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他们的评价能力、自信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信和自我控制水平。相反,父母对小学生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他们评价能力、自信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降低儿童的评价能力、自信及自我控制能力[19]。总之,家庭教育是完成小学生心理和行为塑造的重要环节。如何根据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现状,建立适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成人后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适应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2][3][16][17][18]韩永昌《心理学》(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P205 P207

[4][5][6][7][8][9]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P237—P238

[10][11]山香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主编.《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P247—248

[13][15][19]魏运华,《心理发展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期《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中的四、五部分[14] 程夏辉.《杰出小学生5个自我管理习惯》.海潮出版社.2008年8月版.P36

[12]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100

后记

这篇论文标志着我大学学习生涯的结束,回首这几年的教育学习,我经历了很多事情,也有很多的收获。在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同时,我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与帮助,特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谢之意。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农生老师,没有他的指导和帮助我就不可能有这篇论文,同时也要感谢张菁老师对我的帮助;其次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无时无刻地给予我温暖!总之,感谢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