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选修4学案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高中地理选修4学案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高中地理选修4学案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高中地理选修4学案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学案(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5.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6.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

② 型

带型

③ 型

组团型

④ 型散点型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空

间形态

形态特点 成因

优点 缺点 主要解决措施

图示

举例

集中团块型 呈同心圆向外延展

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

城市布局紧凑,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

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住环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加大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易造成交通

控制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或开发新区

成都合肥华盛顿

堵塞

带型呈明显单

向或双向

发展

山谷地

形,沿河、

湖等水面

一侧或两

岸延伸,

沿铁路、

公路干线

扩展

可最大限

度地利用

自然条件

和经济条

不利于协

作管理

发展多个

中心及发

展交通

兰州

西宁

宜昌

筑波

放射型建成区主

体部分有

3个以上

明确的发

展方向

地形平

坦、交通

便利地

区,城市

以原城区

为中心沿

交通干线

向外呈放

射状发展

绿地或农

业用地嵌

入各放射

轴,能改

善城市环

境;便利

的交通利

于新老城

区联系

容易将过

境交通引

入城市中

心,增加

道路交通

压力,扩

大运输距

市区周围

建设环形

道路

武汉

大连

秦皇

组团型建成区由

两个以上

相对独立

的单元组

受地形、

河流等自

然条件的

影响

城市比较

接近大自

然,可相

对减少市

内的绿地

建设用

地,比较

容易处理

城市近期

和远期发

展之间的

关系

增加城市

建设投资

和经营管

理费用

发展交

通,加强

各单元之

间的联系

淄博

重庆

星座型由一个规

模相当大

的主体部

分和三个

以上规模

小的部分

组成

一些首都

或特大型

地区中心

城市,为

疏散中心

城市的部

分人口和

工业,在

远郊人为

规划新区

或卫星城

利于控制

城市规

模,调整

工业布

局,改善

环境质量

不能完全

改善城区

住房、交

通及公共

服务设施

紧张的状

完善卫星

城服务功

上海

纽约

散点型没有明显

的主体城

区,各基

本单元呈

散点状分

资源分散

的矿业城

市,地形

复杂的山

地丘陵或

广阔的平

资源丰

富、地形

相对平坦

交通联系

不便,难

以组织较

合理的城

市功能和

生活服务

设施

因地制宜

地规划布

大庆

——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

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型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带型和放射型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典例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A城市示意图

(1)图A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A城市的空间形态为________,形成这种形态的因素是________。

(3)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1)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组团型地理环境

(3)优点:城市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缺点:由于各部分城区需采用统一的道路、供水、供电系统,将大大增加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从而增加城市的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

解析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城市用地被分割为几个有一定规模的部分,各部分有相互独立的活动中心和道路系统,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由较便捷的通道组合成一个整体。

【变式训练1】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名称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3)该市空间形态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与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演变过程最初

的居

民点

呈放射

状拓展

作内向填充

成为更大

的块状并

继续发展

图示

经济实力弱强

人口、用地规模小大

演变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

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内容

原因为了缓解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严重的城市交通、人口、设施、环境等问题

方法

分析城市形态布局现状的利弊

从实际出发,运用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形态合理发展

措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

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

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化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3.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1)多核心的发展模式示意图

(2)优点

这种结构将原来单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以实现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合理化。

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城区带来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思维拓展】憧憬美好的未来城市

从古到今,人们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对未来城市当然也就存在种种设想。

(1)“阿基格拉姆”式城市。阿基格拉姆于1964年设计了一种插入式城市,可在有交通设施和其他各种市政设施的网状构架上插入类似插座的房屋,它们的寿命一般为40年。

后来,又有建筑师提出空间城市的方案,即在大地上构建一个柱间距为60米的空间结构网络,在这个网格上安装活动式的各种房屋,创造各种生活与工作环境。

(2)田园城市。英国一名学者针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与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提出“田园模式”。

他所设计的田园城市有一定的规模限制。人口约3.2万人,占地400公顷,位于2 400公顷土地的中央,外围2 000公顷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业耕作用。城市内部由一系列同心圆

组成,有6条大道自圆心辐射出,中心是一个20公顷的公园。沿公园可布置公共建筑物,如市政厅、音乐厅、会堂、医院、图书馆和剧院等。其外圈是占地58公顷的公园。公园的外圈是商店、展览馆等。商店街的外圈是宽达128米的林荫道,大道当中是学校、儿童游戏场、教堂等。大道的外圈是一圈花园式住宅。当城市扩大到规定的人口规模时,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但是外围也要保留一定的绿化带。

典例2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空间形态变化阶段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由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总结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

(3)如何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调控?

答案(1)最初的居民点呈放射状拓展作内向填充

(2)由简单到复杂

(3)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②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③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解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一般由简单到复杂,其演化过程一般为由a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b放射状为主的空间形态,当放射状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c作向内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调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规模;②建立多个中心服务功能区;③分散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镇。

【变式训练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武昌和汉阳在东汉就已成为军事城堡,并逐渐发展为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的格局。早期的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型。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京汉铁路的建成,汉口逐渐成为客货运转枢纽,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核心,车站附近形成新的建设区,并以若干个车站为中心向外扩展,在更大范围内将城市用地连成一片,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三镇放射性交通轴间的非建筑用地不断被填充。20世纪60年代,汉(口)丹(江口)、武(汉)黄(石)等铁路的运营,使城市空间形态突破前一时期的集中团块模式,再次呈现沿轴发展趋势。城市主干道的延伸,使周边农业用地逐渐向工业或居住用地转变。目前,城市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环形+放射”的格局。

(1)武汉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解释导致武汉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3)推测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的发展趋向。

(4)对如何调控武汉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图2.3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据图分析:

(1)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2)集中团块型与组团型有什么区别?

(3)放射型的城市空间形态有什么特点?

提示(1)主要有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六种类型。

(2)区别:①集中团块型常见于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组团型受河流或崎岖的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大。②集中团块型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组团型城市建成区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③集中团块型城市布局紧凑,各功能活动向中心区集聚;组团型城市布局灵活,各部分都有相互独立的活动中心和道路系统。④集中团块型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组团型城市比较接近大自然,环境条件较好。⑤集中团块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组团型城市要节省。⑥组团型城市相对于集中团块型更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3)①城市建成区的主体部分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②多位于地形比较平坦,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③大中规模城市居多。④多沿交通干线多向发展。⑤有利于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条件。⑥交通便捷,有利于新老城区的联系。⑦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而增加交通压力。

图2.4成都的城市空间形态(集中团块型),据图分析:

(1)成都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2)经过成都市的两条铁路分别是什么?其布局有什么特点?

(3)成都的城市空间形态与其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提示(1)集中团块型。

(2)宝成线和成昆线。属于过境交通线,布局在城市边缘。

(3)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地完整连片分布。

图2.5兰州的城市空间形态(带型),据图分析:

(1)兰州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受什么因素制约?

(2)兰州的城市空间形态有什么明显特点?

(3)兰州能发展成为我国的特大城市吗?

提示(1)带型。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

(2)地处黄河谷地,沿铁路和黄河作轴向的带状扩展。

(3)兰州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加上自然条件制约,城市规模不会很大,不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的特大城市。

图2.6武汉的城市空间形态(放射型),据图分析:

(1)武汉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2)武汉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3)武汉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受什么因素影响?

提示(1)武汉市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京广铁路从此经过,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河港和交通枢纽,位于江汉平原上,地势平坦。

(2)放射型。

(3)受自然条件影响,市区被汉江和长江分为三部分,各部分沿各交通干线向外呈放射状发展而成。

图2.7重庆的城市空间形态(组团型),据图分析:

(1)重庆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2)重庆市的空间形态主要受什么因素制约形成的?

(3)重庆市的空间形态对于城市发展有什么影响?

提示(1)组团型。

(2)主要受嘉陵江和长江及山地丘陵地形的制约形成。

(3)有利影响:城市比较接近自然,可以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利影响:由于各部分城区需采用统一的道路、供水、供电系统,管线和道路过长,增加城市的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

图2.8上海的城市空间形态(星座型),据图分析:

(1)上海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怎样形成的?

(2)这种类型的城市为什么要这样布局?

(3)这种类型的城市有什么优点?

提示(1)星座型。人为的规划形成。

(2)主要是为了分散城市的职能。

(3)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

图2.9大庆的城市空间形态(散点型),据图分析:

(1)大庆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有什么特点?

(2)影响大庆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这种类型的城市有什么缺点?

提示(1)散点型。城市没有明显的主体城区,各个基本单元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布。

(2)石油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3)交通联系不便,难以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

图2.10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过程,据图分析:

(1)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第一阶段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2)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第二阶段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属于哪种类型?

(3)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第三阶段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属于哪种类型?

提示(1)第一阶段,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呈放射型或散点型。

(2)第二阶段,放射状相对稳定,城市作内向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呈集中团块型。

(3)第三阶段,城市实力增强,城区以更大团块沿交通线向外扩展,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态。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呈星座型或放射型。

图2.12多核心的发展模式示意,据图分析:

(1)到目前为止,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是什么?有何优点?

(2)这种发展模式是如何实现城市空间形态合理发展的?

提示(1)开放式多核心结构。优点是将原来单一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城区带来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由图中可见,城区有一主体中心,然后沿交通干道在主体城区外围形成次级城市中心来分散中心城区功能。在交通干道之间留有楔形绿地以限制城区的无序蔓延,既改善了城市交通条件,又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材料展示

北京市空间形态发展

北京已确定“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两轴”即北京传统中心轴线

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两带”即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良乡、黄村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市区范围内建设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并在市区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若干个新城。目前卫星城的人口多在10万左右。

在未来几年内,北京将建设几个合适50万以上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以疏散城市中心区人口。北京将在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发展六大城镇走廊,它将吸引大批城区人口外迁,形成城市生态居住区,同时逐渐成为城市主要产业带。

六个卫星城及空港城的人口,将从现在的约80万人发展为194万人。根据规划,城镇分为卫星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三级。其中卫星城里将建设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城市高教园区、城市居民住宅区,起到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及产业的作用。

目前,已经基本建成的向外放射状的高速公路,将成为连接市中心的“通道”。这是北京市首次提出的六大城镇走廊的规划概念。

六大城镇走廊包括,西北方向:沙河卫星城、海淀山后地区等,是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教园区;东北方向:空港城,是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机场相关产业发展区;向东方向:通州卫星城,有京通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地铁八通线与市中心地区联系;东南方向:亦庄卫星城,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有京津唐高速公路、规划市区轨道交通线与市中心地区联系;向南方向:黄村卫星城,规划市区轨道交通线、市郊铁路与市中心地区联系;西南方向:长辛店卫星城、良乡卫星城,是高科技科研生产基地、城市高教园区,有京石高速公路、规划市郊铁路与市中心地区联系。

知识链接

(1)北京市城市职能;(2)北京市城市空间形态;(3)北京市城市发展方向。

题目设计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为都城,北京城市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的传统特点,最鲜明的特色是()

A.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

B.城市的轮廓呈“品”字形

C.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市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2)“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如中心商务区、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其目的主要是什么?

(3)未来北京重点发展的3个新城分别是通州、顺义和大兴区的亦庄。试说明这些新城在北京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建设中将起的主要作用。

(4)北京市修编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的城市问题日益显现,北京的城市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城市中心区的衰落②交通拥堵严重③住房拥挤④环境质量日益下降⑤城市缺乏活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1.在平原地区,城市的空间形态一般为()

A.集中团块型B.组团型C.带型D.放射型

2.下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主要以带型为主的是()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

C.珠江三角洲D.兰新铁路沿线

3.带型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是()

A.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

B.用地比较分散,各片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

C.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D.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

读图,回答4~5题。

4.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A.组团型B.集中团块型

C.带型D.放射型

5.根据图2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

A.①B.②C.③D.④

6.下图为“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__________,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2)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

基础梳理

①用地轮廓形态②集中团块③放射④星座⑤从简单到复杂⑥放射状拓展

⑦大城市⑧城市中心服务⑨放射型⑩卫星城镇?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重难突破

【变式训练1】(1)兰州位于黄河、陇海—兰新线及包兰线交会处

(2)优点: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缺点:不利于管理,增加了城内交通时间和费用。

(3)放射状

解析该市位于黄河、陇海—兰新线及包兰线的交会处,应为兰州。该市空间形态沿河流及铁路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但由于市区东西狭长,不利于管理,增加了城内交通时间和费用。今后的发展应在地形允许下沿包兰线及城市主干道向外呈放射状延伸。

【变式训练2】(1)组团型、集中团块模式、放射型、“环形+放射”型。

(2)交通运输的发展。

(3)星座型(多中心组团型)。

(4)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组团型、集中团块模式、放射型、“环形+放射”型。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早期的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型,20世纪上半叶,京汉铁路建成,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为集中团块模式,铁路的运营,使城市空间形态再次呈现沿轴发展趋势,目前,城市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环形+放射”的格局。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90年代以后,随着武汉市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着重提出建设结构完善、层次多样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商业、文化、游憩、防灾及市政设施体系,强调严格保护城市自然环境,构建合理的生态框架,提高绿化水平,逐步把武汉建设成为富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在城市地区规划中提出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构想:即以长江、汉水和东西山系为纵横轴,以市内外若干生态绿地和生态走廊相互穿插,构成环状放射型的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以支持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这一规划构想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度很大。如主城与卫星城之间、主城内各城市组团之间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得不到保障,自然山水被蚕食,城市最终会形成“摊大饼式”的蔓延发展。

题目设计

(1)C(2)分散交通压力。

(3)疏散北京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或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B

自主练习

1.A[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较为规整,山区的城市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很大。] 2.D[兰新铁路的走向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因此,兰新铁路沿线的城市也主要沿交通干线发展而成带型。]

3.C[带型的城市沿主要交通干道发展而成,这种格局可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4.A[由图可知,该城市的城区被铁路、河流等分割成块状,即该城市是由多块城区组成的,为组团型。]

5.D[根据甲城市SO2浓度分布图可知,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故有大气污染的火力发电站应位于城市的西北方——④点。]

6.(1)带型地形(2)不合理。位于河流谷地,工业废气不易扩散;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形态和规划知识的理解、运用及综合思维能力。图中城市的两侧均有山脉的分布,中间有河流穿过,沿河谷地地势低平,水运和用水方便,交通方便,所以受地形影响城市沿河谷延伸,各功能区分布相对松散。

一个工业区分布是否合理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来评价。本题是从生态效益方面来评价其布局是否合理的。首先要清楚化工厂污染包括大气和水污染两个方面。然后再根据其布局的位置来分析是否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化工厂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上游、城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这都是不合理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会忽略了谷地对气流扩散的影响。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不应放在地势低洼的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选修6 环境保护 1.水体污染 (1)成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的排放④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⑤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⑥洋流的扩散作用 (2)治理方案:①禁止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 ③政府加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④建立统一管理体制⑤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做好清污工作(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造成水质型缺水⑤农作物减产 2.固体废弃物污染 (1)成因:①人口数量大幅增多②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③农业生产所丢弃(2)治理方案: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④改变垃圾处理方式⑤垃圾分类处理⑥加强立法监督工作 (3)危害:①占据大量土地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③污染土壤、大气、水体④危及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 (1)成因: 自然:①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风天气多②火山喷发 人为:①工业废气污染②汽车尾气污染③建筑工地增多④矿石燃料的燃烧 (2)治理方案:①关闭高污染企业②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控制汽车尾气排放⑤使用清洁能源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⑧开发煤炭脱硫技术 (3)危害:①污染大气②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雾霾天,危及人体健康 ③引发酸雨④导致光化学烟雾事件 4.淡水资源短缺 (1)成因: 自然: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陆地分布不均(中国: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①不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②淡水资源需求大③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2)解决方案: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调节季节降水分布不均③跨流域调水④调节空间降水分布不均 ⑤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⑥废水处理再利用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⑧人工降雨 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②影响工农业生产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5.耕地问题 (1)原因:①人口持续增长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③非农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 ④不合理灌溉和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污染⑤耕地分布不均 (2)解决方案:①实行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④控制人口数量⑤提高单位亩产⑥合理灌溉使用农药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城市空间形态1

罗春生:《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控制初探》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sdpdi 发布时间:2008-08-03 9:24:28 阅读: 3861次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控制初探 (佛山市顺德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罗春生) 【摘要】城市空间是人们居住、生活、工作、游憩、交通的载体。本文在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控规控制体系的基础上,找出控规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不足,探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体系与方法,依托控规图则其法定特性进行空间形态定性定量控制。 【关键词】控规、空间形态控制、控制体系 1、引言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培育优质、和谐的城市空间是人们共同的期望,城市虽然有一个好的规划蓝图,但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实施的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这其中固然有制度环境、规划管理、规划编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控制和培育优质城市空间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试图从城市空间形态与控规控制体系入手,在分析现有控规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寻找出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方面的不足,进而探讨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控制体系与方法。 2、城市空间形态 “空间”的定义,源自于拉丁文的“spatium”,在日常三维场所的生活体验中、符合特定几何环境的一组元素或地点;两地点间的距离或特定边界间的虚体区域。我们这里讨论的空间是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的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点缀而成的城市空间;或是由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实体控制和影响的城市空间。她是大自然中

分隔出来的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定度的,是人们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城市活动使用的空间。城市道路如何规划、建筑如何布局、城市景致组织等城市外观是城市给我们的第一感觉,这些印象及认知可以称之为城市空间形态。 3、控规控制要素与体系 控规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划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规划管理与开发建设的衔接,作为城乡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控规中首要内容就是建立控制体系,控制体系是影响控规控制功能发挥的最主要内部因素,包括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控制内容是控规所控制的要素,它对控规功能作用的影响主要在功能作用发挥的广度上。控制方法是指实现规划意图选取的控制手段,它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作用发挥的深度有决定性的影响。控规的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是控制体系中互为联系、互为影响的两个层面。 3.1控规控制要素 规划控制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是规划控制体系建立的基础。其内在构成都包括以下6个方面内容: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控制。 (1)土地使用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其控制内容包括用地性质、土地使用兼容性、用地边界和用地面积等。 (2)环境容量控制 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容量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其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容量、绿地率、空地率、人口密度、人口容量等。 (3)建筑建造控制 建筑建造控制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对环境的要求,对建设用地上的

高中地理选修知识点总结-推荐下载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种类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规模一般教大一般较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分布野外较多 居民地较多 功能 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 等示例 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 遗产性质遗产项目及所在省级行政区 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八达岭--北京长城——山海关--河北长城——嘉峪关--甘肃 明清故宫——北京--北京明清故宫——沈阳---辽宁 莫高窟---甘肃 平遥古城--山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苏州古典园林--江苏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颐和园--北京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 天坛---北京曲阜孔林、孔府、孔庙--山东大足石刻--重庆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青城山——都江堰--四川布达拉宫历史区---西藏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 丽江古城----云南 龙门石窟---河南明清皇家寝陵—明十三陵、明孝陵--北京 明清皇家寝陵—明显陵--湖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洪涝灾害知识讲解

洪涝灾害 考点解读 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 1._______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洪涝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洪水是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泊容纳,________而泛滥的现象。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排水不畅的________。 3.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________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温带________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________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________容易发生涝渍。 4.我国洪水灾害总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_______坡和_______坡多,_______坡和_______坡少。 5._______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洪水的_______分布与暴雨的_______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_______,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6.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_______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河的_______地区。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7.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利用,加重了洪灾的隐患。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_______与_______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情。 8.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因素中的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 1.洪水 2.洪水涝渍特大地表径流水位上涨蒸发弱低洼地 3.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中下游低湿洼地 4.东部西部沿海内陆东南西北 5.暴雨洪水时空时空季风区 6.中下游平原中下游平原排水不畅 7.土地水土流失低洼地 8.气象水文 要点精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10日,受强降雨影响,淮河流域沂河发生10年一遇较大洪水。沂河、沭河等发生洪水,南四湖、骆马湖等水位上涨,部分低洼地区出现内涝。 材料二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 材料三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高中地理-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最新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 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 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5. 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知识链接】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 ② 型 带型 ③ 型 组团型 ④ 型散点型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者有其形成的共同因素——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型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带型和放射型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典例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A 城市示意图 (1)图A 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A 城市的空间形态为________,形成这种形态的因素是________。 (3)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 (1)重庆 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组团型 地理环境 (3)优点:城市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缺点:由于各部分城区需采用统一的道路、供水、供电系统,将大大增加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从而增加城市的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 解析 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城市用地被分割为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精华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小编推荐: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20xx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xx年神州5号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案例名 称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总额 5500万元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 选用 竣工项目案例 设计类 型 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 案例所 在地 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8800平方米 详细地 址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号 参与设 计师 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2015-5-1 业主名 称 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业主联 系人 un defi ned 所用材 料品牌 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设计说 明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之味的感觉。 C、作品在空间布局上的设计创新点: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 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 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 HB事业部总平图 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 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 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 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 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docx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教案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案(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5.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6.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②型带型③型组团型④型散点型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⑪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 城市空间形态形态特点成因优点缺点主要解决措施图示举例 集中团块型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城市布局紧凑,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住环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加大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易造成交通堵塞控制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或开发新区 成都合肥华盛顿 带型呈明显单向或双向发展山谷地形,沿河、湖等水面一侧或两岸延伸,沿铁路、公路干线扩展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利于协作管理发展多个中心及发展交通 兰州西宁宜昌筑波 放射型建成区主体部分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地区,城市以原城区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呈放射状发展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改善城市环境;便利的交通利于新老城区联系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市区周围建设环形道路 武汉大连秦皇岛 组团型建成区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受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城市比较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和经营管理费用发展交通,加强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淄博重庆 星座型由一个规模相当大的主体部分和三个以上规模小的部分组成一些首

高二地理选修五重要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五重要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五重要知识点(一) 1、岩石分三大类: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岩 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变质 岩(变质作用)。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喀斯特地貌:云南的路南石林、桂林。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 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 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 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高二地理选修五重要知识点(二) 1.昼夜长短的变化: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 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 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高二地理选修五重要知识点(三)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E事业部顶面图 HE事业部的建筑构造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曲线与拐角打造不同于其他的空间形式。 HE事业部平面图 建筑构造形式的改变在带动空间流动方向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室内陈设布置的形式。使展品脱离死板的摆放展示,赋予其流动的美感。 HI事业部顶面图 HI事业部的空间表达更为简单,以纵横的空间流通方式将视点集中于中部展台,突出展品。

HI事业部平面图 HS事业部顶面图 HS事业部以整体的开敞形式来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将部分隔断放入整体的空间形态中来划分区域的界限,将不同风格展品从中总体中分割出来,达到展品与区域的统一,区域与整体空间的统一。 办公区入口1 办公区入口1运用实体性分割进行空间划分,将字母形式的镂空空间隔断运用到空间划分中增加空间的开放性与趣味性。 采用简单的美式装饰风格,运用木质材料的暖色调与铁艺吊灯的暖色灯光来调和白色的冰冷感,增加空间美感,使办公空间更加温馨和谐。 木质的镂空吊顶与前台的公司LOGO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加强调了空间的形式美感。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演变 10级建筑学3班 程轶 学号 100202031118 一:空间形态演变历程 1.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 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的雏型。元中庆城在拓东城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土城。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2.块状发展期(民国初年至1937 年 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在“明城”外围东南部形成近2km2 的商埠,1910 年滇越铁路全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1922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 巫家坝机场。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3. 组团跳跃发展期(1937 年~1978 年 1937 年~1949 年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

明显的向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这种布局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业组团,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展的趋势。 4.放射组团式发展期(1978 年~1990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基本形成了“二环九出口”的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加强了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为昆明城市20 世纪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城市内部空间以旧城改造和填空补缺为主,呈现同心圆的扩张趋势;城市近郊八个工业区沿放射路向心拓展,大多数工业区逐步与中心区连在一起,20 世纪80年代末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主八片”放射组团状的星形结构。 5. 同心圆圈层拓展期(1990 年至今1990 年以后,昆明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期,三个国家级开发区、99 昆明世博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了中心区空间与规模的跳跃发展,导致单一中心蔓延外溢式扩张,中心区与市郊工业区连片发展,原有的“放射组团”格局被打破,昆明城市形态呈现出“以中心区为核心,东西两翼面状延展,南北沿交通线轴向发展”的蔓延扩张之势。组团之间的空地逐渐填满,城市形态趋向紧密的团块状。昆明城区范围已经从20 世纪80 年代的32km2,发展到目前的250km2,面积扩大了近8 倍,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形态愈发明显(图1。

(完整版)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

西和二中地理教研组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 、过程的不可逆性: 3 、规模的全球性: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 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 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 、主要的自然灾害 干底叶人黑 白苗捋常吃化一 JtQt. AKt4. 戎皓;同衣申盘韵*.* 时声* bJUf 龟药带轴

者 联 系 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我国洪水灾害: 我国洪水灾害 分布总的特 占 八、、 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暴雨洪水特 占 八、、 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咼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从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点分析)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 暴雨洪 水 主要有台风、锋 面等带来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 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咼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 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 水 由积雪融水和冰 川融水形成的洪 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 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 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 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 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6、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自然原因 灌伐矗林 以土流矢 人为原因 东部临海 除梯的走界处萝 山;建凤璇 中下灣地堺低平, 排氷不輯 泥沙於获、国湖it田河 湖籌洪疔洪■爬另誥」 我国舖疑济伙畔[ 地帶 水 文 灾 害 夾 惜 严 ?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 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影响: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征狂风暴雨 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11月最频繁);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我国易遭台风袭击的原因: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必修1P48) 防御措施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寒潮 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分布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 时间分布:深秋-冬季-初春,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 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第二章: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部分练习答案(2018年全国文综卷3)【答案】3. D 4. C 5. B 【解析】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故选D。 4、“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C。5. 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既能做到“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②对;多种经营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故选B。对应练习:1.读图,根据图中人口集聚特点,说明中心的阴影区是中心商务区,B错。根据城市地租理论,甲地带与商业区相邻,距市中心较近,应是住宅区,占城市用地的主要部分,C对。行政区不占城市中心的位置,A错。工业区占城市的外围或郊区,D错。2.B,城市地域结构是团块状,道路程同心圆网格状,综合推断位于平原。第3题:A ;第4题:D ;第5题:C ;第6题:D ;第7题:D ;第8题:B ;第9题:D。 巩固练习: 【2017全国卷I】【答案】1.B 2.D 3.A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汇总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及答案

A.气象卫星 B.航天飞机 C.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读图5,回答15~16题。 15.图5反映出本次我国南方冰冻雪灾 图5 A.分布范围广 B.灾害强度大 C.持续时间长 D.灾害频率高 16.与本次冰冻雪灾相关的天气系统有 ①高气压 ②冷锋 ③台风 ④气旋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6),回答17~19题。 17.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旱灾、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旱灾 C.旱灾、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旱灾 18.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19.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在 A.夏秋季 B.春秋季 C.夏季 D.秋季 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区域中同一种灾害可能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的。回答21~23题。 图6 时间尺度 持续 时间 年 月 秒 日 ① ② ③ ④ 几秒 几小时 几天 几月 几年

21.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B.旱灾C.冻害D.洪涝灾害 23.上述灾害在两地区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A.海拔高,距海近B.纬度较低,海拔高 C.地势低,纬度较高D.纬度较高,海拔高 24.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①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②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下列工程属于防灾减灾设施的是 ①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西气东输”管道④沿海海防林工程 ⑤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 读下表,回答26~27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26.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③灾害数量增加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7.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C.人口数量减少D.灾害强度减小 28.个人与家庭防洪准备的三个方面是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制定防洪救灾应急预案 ③准备逃生物资④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9.松毛虫带来的危害是 A.水稻减产B.草原沙化C.棉花绝收D.林木枯死 30.北京市在北土城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下列关于应急避难场所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功能是为躲避自然灾害的市民提供安全的避难空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