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化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信息化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信息化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信息化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信息化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学号1111013229

摘要: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是当代影响最广泛和最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之一。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对其他技术领域及其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但随之而来的网络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现在三网融合等网络正在蓬勃发展,其中网络商务及非商务行为都会涉及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的知识产权。在这种新的民事纠纷中,不同民事主体和利益也不断碰撞,原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与网络的高科技架构,以及各类权利人之间发生了种种利益冲突。因此信息化下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就成为突出的问题。在信息化下的今天,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意从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现状和这一问题研究入手,对我国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关键字:信息技术知识产权对策

1.信息化下的知识产权概述

信息化下的知识产权主要指网络知识产权。它是由数字网络发展引起的或与其相关的各种知识产权。著作权包括版权和邻接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商号等。从性质来看,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

1.1信息化下的知识产权的特点

在信息化处理的过程中,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相结合,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等特征。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信息存在、产生、传播、利用的方式不同,也让这种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有了其独特之处。1.1.1内涵扩大

传统知识产权主要包括文学产权、工业产权和知识财产专有权,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范围更加广泛,可以包括网络数据库、网络数字化作品、电子版权等。而创造网络知识产权的主体也多样了,既有自然人,又有法人和其他组织。

1.1.2无形性强化

知识产权是无形的,但传统下的知识产权和信息化下的知识产权无形性是不同的。传统的知识产权虽然本身是无形的,但总是与一定的物质载体相结合,表现在具体的产品上或者文字说明中。但是在网络环境中,不光知识产权是无形的,

其载体也同样是无形的,以信号的形式传播,整个过程都存在于虚拟的空间中。

1.1.3专有性弱化

知识产权专有性是指在法定范围内权利主体享有的独占权利,即在一定限制下的专有权利。它属于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没有专利权拥有者的同意,是不允许随便获取和利用的。但是因为网络是对所有的用户都开放,每一次使用知识产品都经过权利人的许可是不现实的。

1.1.4时间性受到影响

知识产权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即丧失专有权。而由于信息环境的传播的高速度、高容量、高覆盖面的特点,信息更新周期短,数据可以及时上传,这使得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期限规定受到了挑战。

2.信息化下知识产权侵权现状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服务占领全球。这场浩浩大大的网络革命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加速了信息的流通,充分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传播交流。同时,这种数字化的媒介让很多作品的创作、传播、使用容易被复制和盗用。

一般而言,网络侵权主要方式有网页网站抄袭复制侵权、网络转载侵权、网络链接侵权、P2P软件侵权等方式。传统上,为了个人学习或欣赏,复制一部已经发表的作品,是允许的,合理的。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有著作权的作品以数字化形式存贮后,用户可以很容易从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信息网络上复制作品以供自己使用,这种便捷已经损害并将继续损害著作权人的权益。另外,数字化形式的作品通过网络在国际问传播,使著作权问题更加复杂化。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加之世界大环境的改变,原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已不能应对网络环境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挑战,知识产权保护出现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中变得日益突出。我国在立法上,个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程度上,知识产权管理上等方面均有不足。总体来说,我国在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是很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社会大众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还相当陌生,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此外,我国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也不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权还

只在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法院,并没有普及到基层。此外,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企业里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令人担忧。从管理模式上来说,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往往将专利管理的职责交由技术部门的一人代管、商标管理由律师处代管,这一代管实际上把企业知识产权列入了“副业”,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变成一种形式化的存在。

3.信息化下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

信息环境下的侵权盗版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我国,这种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也制约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而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可以用以下几点解决。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尽管打击网络侵权活动在世界范围内都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但网络侵权行为依旧在网络社会中大量而重复地进行着。法律权威在网络空间中的弱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目前来看,最急需的就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制定一部专门针对网络虚拟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并且要有专门部门负责有力度地执行这一政策,强化执法,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行为提供支持。

3.2提高全民意识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最基础的制度依据,但人们观念的转变在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上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网民群体,有必要让每个网络主体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意识,认识到自己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生产者和提供者。当自己享有网络社会的一切权利时,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加大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强化知识产权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减少无意识的侵权行为,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益,这样才能总体提升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

3.3管理方面

要想实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还应该建立权力监督制衡机制。权力没有监督,就会被滥用;没有权利的制衡,则很难达到监督的目的。同时针对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分散、各企业单独为政的局面,我国应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管理部门,对行业内各企业进

行统一的监督和领导;同时鼓励各大企业分别建立自己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一同保护网络环境中的知识产权。构建网络著作权保护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依法制止网络侵权行为;一方面给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法律责任的“安全港湾”。

尽管打击网络侵权活动在世界范围内都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但网络侵权行为依旧在网络社会中大量而重复地进行着。在中国这个迅速发展中的国家中,这种冲突和矛盾尤其的明显。但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的互联网水平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同美国和日本等互联网发达国家有一定的技术差距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网络著作权,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宜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制定一部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是当务之急。在立法时不但要考虑到现有的现象,也要对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规范,要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4.总结

大量的网络侵权者凭借着网络非中心化、可匿名性的特点不断侵权。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也因在网络环境下运作成本过高、缺乏可操作性而名存实亡。当下的信息时代越来越显现出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渴求。我们可以从立法、管理、个人意识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全的体系。因为在构筑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时,法律、管理和道德手段是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发挥法律的绝对权威和根本作用,才能充分利用管理的后续制度实施的作用,并辅助道德手段的预防和自律作用。保护知识产权在信息化环境下不受侵犯,才能保证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阅读材料1.7: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如图所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模式主要集中在I区,强调个别化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教为中心(因为教师的直接教学任务被机器所替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II区,强调以学为中心。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育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IV区)。位于III区的教学模式是从传统的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而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位于中心的是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集成化教育系统。 图1.4.1 信息化教学模式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看看它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在下表中按教育形式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了分类,并概括了各类模式的关键特征: 表1-3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 二、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一)个别授导 个别授导(tutorial)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一学生应答一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授导型CAI的教学内容呈示可变得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二)操练与练习 操练与练习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应用最广的CAI模式,此类CAI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运用多媒体,可将许多可视化动态情景作为提问的背景。应当注意,从严格意义上说,操练(drill)与练习(practice)之间是有一定概念区别的:操练基本上涉及记忆和联想问题,

现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与教的研究教学文案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与教的研究 刘海香瑞金市壬田初中邮编:342500 【内容提要】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充分挖掘学校资源,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立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良好的学与教关系,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佳化。得以实现发展性学习,这是现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与教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学与教研究性学习发展性学习 依据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教师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对语文、数学等分科设置的课程进行教学,把握其在以上方面以及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在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开发建设与课程相关的物质、文化、人力资源,加强校内多种资源的建设,如设备资源、文化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协调学与教的关系,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佳化。 一、背景分析 新程的实施,重在教学过程的推陈出新。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无法同时顾及众多个性相异的学生,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建构生命形态的课程观,把握“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两个重点,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目标,致力于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性创新,让课堂焕发个性的魅力。 现代教育的信息化。现代教育中,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得教材变得丰富多彩,教学信息用文本、动画、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呈现,五彩缤纷的信息化多媒体世界对于追求新鲜、刺激,喜爱创造的学生的吸引力远胜于刻板、枯燥无味的讲授。另外,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中重难点的突破明显优于教师的口头讲授,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了,教师的教学权威逐渐的被削弱了。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一个人不可能毕生在学校接受教师的指导,他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地充实所需的知识、技能,学会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发展性学习,以适应时代环境。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试题及标准答案年月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试题及答案年月

————————————————————————————————作者:————————————————————————————————日期: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线考试 时间限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1.()以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为主要目标,其商业模式以眼球经济为主。 A. 产业互联网 B. 消费互联网 C. 移动互联网 D. 桌面互联网 2.以下哪项新兴经济形态对双方来说都是共赢()。 A. 生态经济 B. 平台经济 C. 共享经济 D. 网红经济 3.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十三五之歌”的特点的是()。 A. 贴近西方受众 B. 符号接近性 C. 着重对外交问题阐述立场和主张 D. 解释性叙事 4.本讲提到,政府提出的“放管服”中的“放”是指要()。 A. 促进公平竞争 B. 降低准入门槛 C. 强化监管

D. 提高服务效率 5.根据本讲,不属于开放数据的特征的是() A. 机器不可读 B. 开放的 C. 结构化的 D. 有高利用价值的 6.本讲提到,新技术或者新业态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实是()的重新布局。 A. 制度 B. 利益 C. 产业 D. 规则 7.()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核心,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数据互连互通为主线,以产品生产管理与服务等产品生命周以定制化、分散化生产方式为主要特征。 A. 智能生产 B. 智能制造 C. 智能加工 D. 智能售后 8.流通型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的核心是() A. 互联网金融 B. 电子商务平台 C. 网上支付和网上物流环节的完善 D. 线上和线下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9.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的动力是()

(完整版)浅谈信息化下的教与学

浅谈信息化下的学与教 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小学 张磊回到童年时代,想想在我的课堂上,老师们都是这样的形象: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靠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演练,抽象性很大,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约束。 现在从事这个教师的行业的我深深的明白,信息化带来了教育变革。它是科技进步、人类进步的体现。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科技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科技日渐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改变了我们工作模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化时代的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变了。当然也改善了我们的工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信息时代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高科技手段,使我们教育、教学、学习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何将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与教学融合来促进教育手段的改进和促进学习模式的变革呢? 结合教学,我觉得运用自主发现.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它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和总结,得出一定结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探索能力,符合新课标的思想。

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指导和评价,根据反馈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说白了老师要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一种思想,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而对于学生是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在网络搜索中获取,这一过程学生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收集和整理大量资料中或者是通过运行交互性教学平台的学习,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一定有意义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干涉很少,学生的主动学习是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所在。 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恩施市都在推广,当我第一次接触这种模式的时候,特别高兴。因为在课堂上,以前都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朝气。可现在我的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非常的活跃,相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效果。举个例子,以前在数学课上要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很直观的要用到三角板和粉笔,老师在上面画,学生们都低着头在下面不知道干什么,无精打采的。而现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完全不同,不仅让老师不在使用三角板和粉笔了,同时也大大的提

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分为

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分为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除了黑板、模型、书本等传统媒体外,还包括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录音机、扩音机、话筒、调音台、实物视频展台等媒体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室。主要硬件组成由:服务器、多媒体学生机、多媒体教师机、网卡等。语音教室。语音教室由现代化教学设备装备起来,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AP)型、听说(AA)型、听说对比(AAC)型和视听对比(A VC)型四种。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使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室,我在使用时,都会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我会合理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教学《空气》这堂课时,空气知识都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通过课件的制作,计算机则能将课件直观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在制作课件时,一般都是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的课件和视频短片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如有一堂语文课,为了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竞跳出了一幅水粉画,色彩黯淡,模糊不清,真是大煞风景,还是不画蛇添足的好。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如忽视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只为“凑”点音响,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会“以音害人”。所以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网上已有的资源中我们都要进行修改完善,把最为有用的部分为教学服务,千万不可粗制滥造,不然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媒体,发挥它的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我继续探索、研究,以利于更好的服务于我的教学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 永宁实验学校曹志文 2014 年11 月我校申报了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课题得到立项批准,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县教育局和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课题的思考当今,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对我们的教学,学习模式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既包含基础设施又蕴含着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信息技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来临与广泛普及,网络就成为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供了非常有效地工具,并在学生自主学习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1、“怎么教”的问题。传统教育给予的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让学生有自己的知识构建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学过程成了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在知识构建,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传统

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基于师生的经验,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知识群体,体现新课标要求。 2、“怎么学”的问题。传统学习方法基本上是让学生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学习,而这种学习压抑力学生的兴趣和影响,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通过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认知学习过程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科技进步、人类进步的体现。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科技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科技日渐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改变了我们工作模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化时代的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变了。当然也改善了我们的工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信息时代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高科技手段,使我们教育、教学、学习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课题执行情况自课题批准立项以来,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在人员、资金和研究时间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加大了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为课题研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及学校教育网站,为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研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交流平台。先进 的设备和水平,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精)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提纲 一、设计思路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八、情景式语文活动课应用模式 九、课件结构图 十、课后反思 《赞美巾帼英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第三课为教材基础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本课学习设计三个课时而《赞美巾帼英雄》作为一堂活动课占其中的一个课时。

二、授课对象 七年级活泼可爱、感情丰富、具有一定诗词积累的学生。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善于发现,思维活跃,喜欢有趣的教学活动,对理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弱,对感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强。价值观上这个阶段的少年处于叛逆期,价值观正在建立,要营造积极的气氛,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法 2、影视教学法 3、课件演示法 4、作品展示法 5、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学生学习资源:1、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2、小组间成员分享的学习材料3、相关网址下载的学习材料 教师资源与工具:1、教师备课资源(信息、视听、课件、教案、练习等等)2、工具:网络和多媒体 知识与技能:本节活动课重点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多种媒体搜集学习资料,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我阐述和展示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热爱祖国的爱国热情 1、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建立自己的博客或者网站或者QQ群。这个网络媒体对学生开放,进行远程的组织教学,学习管理,对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在开课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和信息的任务。在网上课堂提供一些准备资料和查询资料的网址,引导学生运用网络预习,查询信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组织丰富的多媒体材料准备课件和视听资料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教案-1.2.3 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课程标准】 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自觉遵守信息法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明确健康的信息使用习惯; 2、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3、了解、理解并自觉遵守信息法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信息化社会视频的展示、学生小组探究、学生总结等方式,总结出相关内容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健康、合理、合法的使用信息技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够合理、合法的利用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和享受信息技术。 3、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 2、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 3、自觉准守信息技术法规和道德规范。 难点:

1、体现信息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体现。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在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 4、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掌握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发展史和发展趋势,以及部分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影响,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如果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如果更清晰的辨别信息资源?如果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对于刚起步的学生来说,还需要进行信息意识的树立和相关方面的引导。 【教学过程】 活动1 『温故』课程复习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信息的特征和发展历程,下面我们来共同回顾。 学生:共同回忆,共同回答信息特征的相关题目。 教师:通过信息特征的相关题目,来测试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理解。 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点。 教师:注意学生答题的角度和准确度。 活动2 『导入』新课导入 教师:讨论热播剧《厉害了,我的国》,播放《厉害了,我的国》视频节选。 学生:感受信息社会的日新月异。 教师: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学生:思考。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在教学中运用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在教学中运用 【内容摘要】: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全面推动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搭建了广阔的工作平台。教育改革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整合课程内容,营造整体氛围,从而提高了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新型教学方式运用 【正文】: 近年来,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当今时代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基本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时代的素养,创造性的思维,有效的交流,高效的产出。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教”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效果等)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网络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素有机的组合,来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它使传统的说教模式变成了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为具体形象,为学生尽可能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的认知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因此,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情境,并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探究、

发现,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将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过去我们通常是借助模型,让学生把圆16等份后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通过摆摆、说说、议议得出了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结论,这与教材上的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结论不尽相同,现在我们利用多媒体先分别演示把圆等分16份、32份、64份,再拼图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等分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受此启发,学生通过电脑操作,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都可以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再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首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对学生的网络学习加以引导,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你们想了解三角形吗?那就请同学们去三角形的王国里遨游,探索吧!你们把了解到的三角形的各方面的知识,研究的结论是什么,填写在调查表里”。然后,让学生上网阅读查询相关资源。在这个理想的平台上,学生认真研究、合作、讨论、辩论、辨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最后,对学生获取的有关三角形知识的各个侧面,进行及时的筛选、汇总、评价,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引导和鼓舞,通过充分的交互和碰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兴趣倍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新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势是:1)它具有丰富生动的教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作为从事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走出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套用其它学科的教法的境地,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

信息社会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社会给教育带来的 机遇与挑战 摘要: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教育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然引起教育教学技术的伟大变革。新一代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培养高的素质,才能适应新的时代。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机遇挑战变革 一、信息社会的蓬勃发展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任何一类信息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都曾对教育产生过世大的影响,以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更是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在文字出现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以口授为主,加之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等。以雄辩术、演说术为表征的语言技术一直是当时最主要的教育技术。但是当人们需要把教育内容中的知识、经验、思想信息长期保存、随时再现或大范围同步传播时,语言技术的局限性凸现出来。文字技术的出现突破了这种局限性,并逐步上升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技术。它的出现使书面语言加入到以往只能借助口头语言和动作语言进行的教育活动中,不仅扩展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自学能力。特别是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使文字传播技术产生了革命性飞跃,并引发了以文字信息为传播对象的教育群体,使印刷体的书籍、课本成文化的主要载体,由此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近、现代教育的普及。这两大信息传播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堪称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两大里程碑。 然而,在教育技术经历了传统技术(口语、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和实物等)、视听媒体技术(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和语言实验室等)以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阶段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章的主旋律。“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在人类文明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

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有何区别与联系

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有何区别与联系?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

社会计算: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社会计算: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孟小峰1李勇1? 祝建华2 1(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100872) 2(香港城市大学媒体和传播系香港 999077) Social Computing in the Era of Big Data: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Meng Xiaofeng1,Li Yong1 and Jonathan J.H.Zhu2 1(School of Information,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2(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999077)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specially sweeping progres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cloud computing,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media,the era of big data is coming.As a data-intensive science,social computing is an emerging that leverages the capacity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with an unprecedented breadth and depth and scale.It represents a new computing paradigm and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field.A broad comprehension of major topics involved in social computing is important for both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is paper,we give a brief survey of the various research fields in social computing.We present key concepts and analyze state-of-the-art of the field.The article not only shed insights on social computing,but also afford conduit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field.Social computing has two distinct foci.One is on the social science issues,such as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computational sociology,social network analysis etc.The other focus is on the use of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such as social use,hedonic use and generative use.Finally some new challenges ahead are summarized,including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big data sharing for scientific data mashups,and privacy protect. Keywords Social Science; Social Computing; Social Networks Analysis;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Big Data 摘 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社会媒体以及信息获取技术的进步,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和积累,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社会计算作为一种数据密集型科学,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广度、深度以及规模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范式,产生了一个新的跨学科研究与应用领域,其广阔的研究内容与应用已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分析了社会计算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概念、研究现状及大数据带来的机遇,综述了社会计算不同的研究领域,主要有2个发展趋势:一个面向社会科学,包括计算社会科学、计算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等;一个面向技术应用,包括社交应用、娱乐应用、生产应用等,这2种发展趋势同时又相互影响.最后讨论了社会计算研究领域存在的挑战,包括跨学科合作与训练的问题、科学研究中大数据共享问题以及隐私保护. 关键词 社会科学;社会计算;社会网络分析;计算社会科学;大数据 中图法分类号 TP3-05 收稿日期:2013-06-27;修回日期:2013-09-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79050,91024032,91224008,91124001,91324015);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项目(2012AA011001,2013AA01320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1XNL010) ?通信作者:李勇,facingworld@126.com

大学生关于信息时代互联网演讲稿(精选多篇)【精品】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互联以最先进的方式,成为全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必须的学习工具、交流工具。其目的是把我们改造为真正的信息时代的新人类:一个会运用新工具的人;创造新生活的人;一个真正与时俱进的人! 可惜的是,当今有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感觉到互联的作用,还不知自己即将成为新时代的文盲:不能安心地学习电脑应用技术,没有自己的电子邮箱;不会上传、下载文件;不能快速录入文字、编辑文档。甚至连鼠标都没有碰过,工作中像收发个电子邮件或绘制个表格这样的简单的事情还得到处请人。有时间怎么不就自己学学呢?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是跨时代的人,面对互联怎么还能无动于衷呢?却还不以为然,在平庸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打发时光。 与此相反,就要向那些在老年大学计算机班学习的老同志们学习了,他们虽然已年愈花甲,仍然勤奋好学,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嘴里默念王旁青头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五笔字根助记词,手指在键盘敲打出一串串文字,学习的劲头比我们年轻人都高!就连这些老年人都能做到如此,我们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呢?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络发展趋势,积极学习掌握新技能,做信息时代的行家里手。否则你将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文盲!那么,走进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做好哪些事情呢?首先要有终身学习的心态。要明白“过期的知识就是废料”的道理,要努力学习电子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电脑络专业知识。学习新的知识,摄取新的信息,储存新的观念,就是积累无形的资本,就是往自己的帐户上存钱,就是往自己的大脑里进货,才不至于与时代脱节,被时代淘汰。 高尔基说过: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也就越完善。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里谁也不能对络的扩张无动于衷,坐视不理。学习络,应用络来学习,将是大势所趋。走进信息时代的人们一定要认清时代的要求,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知识修养,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并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络发展趋势,积极学习掌握新技能,做信息时代的行家里手。否则你将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文盲!那么,走进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做好哪些事情呢?首先要有终身学习的心态…… 大家好!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互联以最先进的方式,成为全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必须的学习工具、交流工具。其目的是把我们改造为真正的信息时代的新人类:一个会运用新工具的人;创造新生活的人;一个真正与时俱进的人! 可惜的是,当今有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感觉到互联的作用,还不知自己即将成为新时代的文盲:不能安心地学习电脑应用技术,没有自己的电子邮箱;不会上传、下载文件;不能快速录入文字、编辑文档。甚至连鼠标都没有碰过,工作中像收发个电子邮件或绘制个表格这样的简单的事情还得到处请人。有时间怎么不就自己学学呢?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姓名:李元英学号:2013115351 [摘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教学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开始由简单的传统教学环境到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也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更加新颖的教学理念应对变革。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特征进行概述。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性,对面向地理学科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特征进行概述,并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方法的优化提出一些策略。最后再结合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提出几点应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高中地理策略建议 一、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开始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知识成为课程内容只是确立了学校课程的教学内容,各种技术工具和科学方法不断进入教育领域则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形式、手段和模式[1]。 国家颁布实施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采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以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也对课堂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增强课堂的互动功能,成为新的课堂取向。在这种背景下,具有交互性、多样性、实时性的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而信息技术与课程如何实现整合,已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主流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黑板、粉笔,到后期的电脑、投影仪,再到近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逐渐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道路[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形成,要求教师积极的改革教学方法,以更加有效的迎合并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目前在国内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组成要素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方面,而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涉及较少,主要有徐英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情景教学研究》、李倩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课堂行为研究》、齐媛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 高中地理学科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的密切。但由于具有一定的理科特性,其中含有很多的地理规律与地理过程,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在已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前提性,需要设计与之相迎合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效整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概述 (一)定义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提出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高度整合的结果,是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现代化的交互环境。这个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过去的教育理念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了大批的一级劳动者。如今,教育 理念要转型步入信息化时代,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发展需求。”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谈道:“技术的发展永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创新IT技术和产品的涌现在为信息化教学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机会;而随着教育变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内容将得到更为深入的融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大概有1500万所学校运用信息化学习模式,规模已超过美国。现在的课堂早己从最初‘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黒板一本书’的传统课堂过渡到了多媒体教室的网络课堂,如今正在向移动课堂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但是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的身份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根本是不会改变的。而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个性、自主的学习机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学习空间也不再局限于教室。 教育信息化不应再局限于信息系统“碎片化”的应用,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学习生态系统”,构建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标志的学习环境,运用云计算、社交技术、大数据支持个性化的交互学习系统以及线上线下学习融合的混合学习模式。 从信息技术基础条件来看,最快的网络、好用便宜的终端,教育云、大数据等最新的信息化技术为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从教师、学生的素养以及新教学信息化模式来看,各种新理念、微课程等数字化课堂在中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频繁运用。 基于这几方面我们有理由认为,今天的教学现状已处在多媒体教学向信息化学习转变的过程。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由多媒体教学转变为数字化教学。当学生运用终端之后,学校就可以时时采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数据,教师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对学生进行360度的个性化分析。而对于学生来讲,由之前仅是考试结果性的评价转变成对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数字化学习带来本质的区别。 信息化化教学“扎根”课堂 高效课堂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情如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遵循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及时反馈”,这是传统教育模式很难做到的,如今速课网就能将数学化课堂完美实现。

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课堂 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还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备课。教师在备课环节,就从网络资源中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反复修改我们的PPT课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媒体不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而且也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丰富直观的形式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学生记忆,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二、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上课,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供了便利。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改善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更为高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并且使得教学内容的表现更加直观、丰富,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是,让某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表现的内容也能够得以直观表现。 三、微课。课本中的知识点、或某些典型例题可以做成微课来保存。学生如果课堂上掌握不够的话,下课后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在学习一遍,直至掌握为止。教学中利用微课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多样化、灵活、生动。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