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教案

临澧一中语文组酉世明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德调节着才的运用,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或阶级不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智力才能的培养,而且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成为这一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大,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本着全面负责的精神,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存在着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的现象。其实,德育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的教学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这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渠道之一。

就拿语文教学来说,这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的学科,每一课都应有一定的德育教学目标。这就必须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

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启发他们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地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再如《师说》一文,韩愈论证了“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择师标准的问题”,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进步思想。作者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重门弟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

这些对我们今天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社会上看不起教师,不注重教育的现象也正是我们批判的现象。再通过“今之众人”和“古之圣人”、“其子”和“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进行充分论证,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不重视师道的恶劣风气。由此我们可以教育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他们谦虚好学的学风。

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其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都应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可以说,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使学生自觉地反省思考,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论文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论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德育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的任务之一。作为数学课不仅要传播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笔者根椐自己的教 学实践,认为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大致可以从显性的、隐性的、理性的三个方面展开。 一、巧抓情境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众所周知,新旧教材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新教材增加了更多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内涵丰富,含义深刻。巧妙利用情境图,充分挖掘情境图中的资源,将是新教材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亮点。 1、以故事形式妙用情境图。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就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想象,然后编一个故事。学生都争先恐后编出了非常有趣的“小猪帮小兔一起造房子”的故事。教师适当点拨,如果没有小猪的帮忙会怎样呀?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 2、以讨论形式领悟情境图。 有很多情境图,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在教学《6、7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扫除的情境,让学生在数数的同时展开对图上小朋友的讨论,使其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又如在教学《8、9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教育图片,让学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都是怎样保护环境的,我们平时又应该怎样做?使学生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总之,情境图都是以学生平时易于接触的事物为对象,不失时机地抓住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由用数学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品教育与用数学相结合,是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出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思品教育素材。

关于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关于地理德育渗透教学 案例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巴西》 庞桂凤 一、背景: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本节以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热带雨林的保护为主要内容,突出巴西的特色。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读图、析图、讨论、阅读等方式,在学习本章前五个国家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刚好班级学生中有会舞蹈的,事先让其准备了3分钟的桑巴舞,一个学生负责巴西国旗的绘制于讲解,2个学生为一组分别代表“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政府官员”、“开发商”的角色,事先调查相应的材料,且准备一段情景对话以便在课堂展示。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 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读国旗,了解巴西概况; 通过分角表演设身处地的站在角色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培养了学生看待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情景对话帮助学生在情景氛围中获得知识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热带雨林的危机等难点: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国旗图、巴西地形图、桑巴舞音乐、 五、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

美术德育渗透教案

美术德育渗透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教案 课题:第九课保护文物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绘制宣传小报 2、培养学生提高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一张手抄报完成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博物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看被世人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了解一下它的沧桑历史。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影片中,圆明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火烧圆明园,肆意抢夺文物 (二)自主探索 通过视频观看,引出文物的珍贵,学生尝试总结文物的概念 1、.文物古迹:

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包括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艺术成就。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文物资料 三、创作体验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这些文物呢 保护文物、绘制宣传手抄报(督促学生保持班级卫生和整洁) 四、评价交流 五、课后拓展 1、向学生展示黑龙江的出土文物,通过对身边文物的了解,引起学生共鸣。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操。 2、建议课后同学们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继续了解我们祖国博大的传统文化。 3、将随堂制作的手抄报和文物仿绘布置在班级。 《水墨画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 2.操作目标: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强调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学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可结合课文内容,从如下几个方面相机渗透。 一、激爱国之情。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不负人民之托,在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他知难而进,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原计划提早两年完成了修筑任务,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教学时,我结合这一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熏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树民族之魂。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从而树立民族自尊感。小学课文《詹天佑》一文中告诉我们: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无理要挟,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教学时,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我抓住了这个火候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三、指做人之道。《小学教育学》指出:“榜样教育又称示范教育,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少年儿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学时,我抓住詹天佑这一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教育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育学生学习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山顶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教育学生具有踏实肯干,身体力行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四、立创造之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教育学生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然而,小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使他们从小就要有一种创造的志向。詹天佑在当时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工期,在开凿隧道中,结合实际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灵武二小徐晖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一、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如在教学《抵抗弯曲》时老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程序进行,先用薄材实验再换成厚材,循序渐进,寻找规律。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校园搜索大行动”的单元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

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电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电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在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磁铁》、《纸》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同学们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 三、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在周校长、唐校长等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全面参与和积极探究中,学校课题研究在本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真正开创了课题工作求真务实的良好局面。 一、采取了多种有效办法 1、规范了研究过程 工作组规定参研教师一般采取“发现问题——申报方案——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究模式开展小专题研究。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自己,审视自己,研究“真”问题,从中提炼出一个值得研究的小专题。好词好句每个研究小组将专题研究与学生现阶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期初有研究计划(或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理论学习、问题讨论,提交研究小结或研究过程资料,参研教师每期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组织相关参研教师集中听课、评议、反思。谚语这些措施,规范了老师们的研究过程,归纳出“小专题研究”的“五化”特点——切口问题化、内容个性化、方法通俗化、周期短小化、承担者个别化。鼓励教师多写读书笔记、教学后记、教育叙事等,避免他们在研究中走弯路。 2、发挥科研骨干的作用 根据老师们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例如刘老师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案例研究》,张洪英老师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李红琼老师的《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之我见》,杨琼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德育渗透》、谢慧兰老师的《课堂语文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等,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坚持以小专题研究为主,同时开展多种类型的研究

数学德育渗透优秀课程教案

数学课上期渗透德育学科教案 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郑敏 第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创设动画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1.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2.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 3.师提问: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4.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5.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

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二)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探究新知1.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有几个人?”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明明、浩浩、丁丁领奖照片(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在课本上写出结果。2.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3.出示练习四的第1、2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了三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几个”的感知和认识,同时感受取得胜利的不易,以及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四)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

德育渗透教案_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比较浅,再加上心智尚未成熟,尚未形成是非判断的标准,在生活和学习中对于事物的认知和判断主要来自于对成人的模仿。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德育。帮助学生建立是非判断的标准,用良好的言行引领和严格的标准规范他们,让标准成为习惯,对小学生进行可以指导其一生的德育教学,而语文课就是一个开展德育的理想场所,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应该加强德育教学。 一、培养学生勤劳勇敢的品格勤劳勇敢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历代先民所传承。但是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享乐主义的风气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中抛弃了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而语文课程中有着很多古人的身上的良好的品格,古代先民勤劳而勇敢,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的劳作,学子萤囊映雪寒窗苦读,人们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对于困难也无所畏惧。这些德育的故事可以教育学生想要做好一件事要踏实认真地去做,还要有耐心,能够坚持。 二、培养学生正直高尚的人格。在语文课程中有很多作家的作品都表现了高尚的人格,“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的《墨梅》通过自己的诗表现的是一种不求别人的赞誉,只追求自己正直善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小学生普遍喜欢模仿大人,普遍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也会有心性不定的特点。而这首诗中不在乎别人的毁誉,只做正确

的事的理想也会对学生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语文讲求知人论世,所以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作家的生平及其性格特点和追求。虽然文学家的性格各异生活经历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身上都有着高尚的品质。像李白高洁傲岸不愿趋炎附势违背自己的本心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声音。这可以培养学生正直善良的高尚品质,使学生自己认识趋炎附势是一种可鄙的行为,而不会去做那样的事。其实在小学中也不难发现有一些学生因为加紧比较衣着光鲜、文具和玩具都比较新颖时髦,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生长发育比较快长得比较高比较强壮,这些学生周围就常常会围着一些学生成为一些小团体,其实这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不要“趋炎附势”,教导学生用真诚去交朋友,教导学生要用一种公平的态度交朋友。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对此,教师也要教育小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而热爱祖国关心天下的意识也从小就培养起来,否则学生们会认为祖国和人民这些概念离自己太遥远完全不予关心,等到学生形成了价值观的时候再去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就比较困难了。 三、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作风。人也是不断发展的,而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骄傲是古今中外的人类都有的,在任何时候骄傲都不是一个好的特点,而且它常常会带来失败甚至死亡。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因为自己才华横溢所以很骄傲从来不懂谦虚在别人面前也是一副恃才放旷的样子。把曹操也不放在眼里,深为曹操所忌,最后死在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案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教学设计 麻章中心小学全引娣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3、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4. 结合教学内容和课题,适时渗透德育思想。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呼吸过程的活动 三、【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乳胶管、水槽、细木棒 五、【教学过程】 1.引入(2分钟) ⑴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哪三大要素? 学生回答:空气、水(前一阵大家知道霍乱很厉害,就是由于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引起的)、食物。 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健康需要新鲜空气》。(出示课题) (能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从水的饮用牵引到空气的呼吸,比较自然地引出今天所学习的课题。导入简洁、自然,并能有机地渗透不干净的水会传播细菌。) 2.体验呼吸(5分钟) ⑴我们每天都在呼吸,那么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吗?请一名学生演示呼吸?大家仔细观察,他是用什么在呼吸?运用了哪些器官? ⑵一名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后回答。 (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体验中与想象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现自己。) ⑶用感觉器官体验呼吸。 ①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呼吸呢?下面我们大家用手放在鼻子、嘴巴前来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你有什么感觉?(有热气、吐出来、吸进去等) ②释呼和吸

③吸反证:假如现在不让你呼吸,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来进行比赛,看谁的时间长,老师要提出要求:如果你坚持不住就停下来,因为如果大脑缺氧3—4分钟,脑细胞就会死亡。 ④学生体验没有呼吸的感觉。 ⑤反馈。 (让学生通过感觉器官来体验呼吸,并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呼吸,特别是能用反例来证明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随机渗透情感的体验呼吸对人的紧密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缺少呼吸会伤害人的身体健康。) 3.认识呼吸器官(6分钟) ⑴我们的呼吸是不是只靠鼻子,还有哪些器官参与?深呼吸一口气,用手摸摸看? ⑵生交流。 ⑶出示课件,教师讲解人体的各个呼吸器官。要求学生边听边在身上指出来。 ⑷同学们知不知道在呼吸时肺是怎样的?请学生数一数一分钟呼吸多数次?(课件演示) ⑸出示资料:如果我们按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吸进500毫升空气计算,相当于一个盐水瓶,那么一昼夜进出体内的空气有多少瓶? ⑹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一昼夜我们呼吸的次数达28800次,吸入的空气大约14400升,是我们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 (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并了解与感受人一天所需获取的空气量及其相对的空间。) 4.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⑴你知道刚才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一样吗?你怎么知道不一样呢?用什么来证明?你有没有证明过?想不想做这个实验? ①我们吸进去的空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这好办,那么怎样收集我们吐出了空气呢?老师给你一个水槽、一根管子、一个集气瓶,该怎么做? ②学生讨论。(3分钟) 交流汇报。(3分钟)学生反馈讨论情况, ③实验指导:分工、做实验。(6分钟) ⑵学生分组收集气体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好实验记录。 ⑴生汇报、交流。实验中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4 分钟)

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docx

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我国幼儿教育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良好发展态势,幼儿园不断增建,幼儿教师队伍逐渐壮大。然而近年来,社会上频发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等负面新闻,幼儿教师师德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中职学前教育学生是未来幼儿教师的骨干力量之一。其职业道德直接关乎到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在中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使学生成为和蔼可亲、说笑有礼、态度从容、精神饱满、充满创造力、乐观、富有研究精神、乐业、互助合作、慈爱、负责的优秀幼儿教师。 1.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 (1)根据调查发现,中职学校思想政Z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一直存在,再加上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德育与自己无关,德育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的事情。这导致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不理想。减弱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其次是学生认知有误,根据统计结果表明:89.3%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与德育没有关系。 87.6%的学生觉得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与就业没有太大关系,26.3%的学生觉得所学专业课程中应该包含着德育,但是具体是如何体现说不清楚。原因分析:首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在德育课程和班主任工作,因此学生觉得德育课程、班会活动、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才是德育。其次学校虽然开展了许多德育课程,如中职生礼仪、公共关系、职业生

涯规划等。但是这些课程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其开设的意义。最后社会大环境各种诱因,比如老人摔倒扶不扶、公交车被逼让座等社会现象,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中职学生家庭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在调查中了解到,87%的学生处于监管缺失状态,或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或是单亲子女,这些学生一般都交由爷爷奶奶照管,他们普遍缺少完整的亲情爱抚、缺少温馨和睦的家庭感觉、疏于教育监管,导致学生感情冷漠。(2)《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了解我国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掌握教育的原则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分析、独立思考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这些都是构成幼儿园教师德育的核心要素。因此依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学前教育学》课程为载体,将德育内容融入在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自觉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职业观,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训练学生合作交往能力和职业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学生思想行为,实现专业理论课教学与德育的和谐统一。因此,课堂德育渗透不仅解决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而且配合了学校德育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2.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调查结果 2.1在学前教育学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发挥导向功能。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充分认识到在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列方程解应用题 王春秀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列方程解应用题 王春秀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以“希望工程”义演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列表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表语言分析复杂问题表达思维方法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部分量之和等于总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抽象的符号变换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借助表格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

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希望工程义演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同时,从情感上认识希望工程,懂得珍惜今天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内容:出示六幅图片如下:

德育渗透教案2011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2.2函数的表示法(第二课时) 数学组 陈宇婷 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1)掌握分段函数,会求它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 (2)会画函数的图象,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2、德育目标:(1)在例题教学中穿插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2)在例题教学中穿插遵纪守法教育,教育学生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二、重点难点:分段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画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法 (二)新课教授: 分段函数的形式特点、值域、定义域 (三)例题讲解: 例1、已知?????+=10 )(x x f π )0()0()0(>=

目前,上表中“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从月工资、薪金收入中减去1000后的余额.(1)写出月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y 关于收入额x (0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沙漠中的绿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水平目标: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想象园林工人爱护花草树木的具体行为。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 我们先来默写四个词语。(四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默在纸上) 咸而板结不毛之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请同学们对照黑板自查 2、引入。 哪个同学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你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 先读前两个词 读得真好!(或:在读词时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景象,你会读得更好,再试试)

我们来看看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沙漠 再读后两个词 想看看鲜花遍地的城市吗? 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个是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一个是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其实,它们都是迪拜的照片,左边这张是改造前的迪拜(板书),右边这张是改造后的迪拜。 二、品读课文。 迪拜人民是怎样让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变成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的呢?(板书“?”)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相关词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划。 指名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引导感悟。 预设1: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理解“精心侍弄”。(擦去“?”板书精心侍弄) 从哪里能够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预设A:浇水。 花草树木下面埋着自来水管,能源源持续地输出淡水到花草树木的根部,为什么还需要浇水? 预设B:洗尘。 那园林工人认为他是在给花草树木洗尘吗? 预设C:洗脸 这让你体会到园林工人把花草树木当成什么了? 怪不得作者觉得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这样一洗,蒙上灰尘的花草树木变得怎样了? 请把花草树木更漂亮的句子读出来: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段丽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段丽 发表时间:2019-10-17T09:40:44.0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作者:段丽[导读] 乳山市畅园学校山东威海264500 小学科学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意味着科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德育、美育等多方面的重任。因此,在深入挖掘科学教材内容、寻找智育与德育结合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学生极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聪明”“好胜”“要强”“以我为中心”“散漫”,缺少应有的团结合作精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也没有爱惜、整理器材的好习惯……这些德育问题无疑成了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教育任务。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我粗浅地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有渗透 小学科学在具体的教材编写中就渗透有大量的德育内容。如:讲授生活中的材料单元中《纸》这一课,当学生从书本中了解了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后,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又通过课件展示了解到造纸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和水,同学们又感受到纸张来之不易,从内心发出要珍惜、节约用纸的呼声,并借此内容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发出节约用纸的倡议。 教材中还有大量认识小动物的学习任务,如:《蚂蚁》《猫和兔》《它们都是鸟》《多样的动物》等等。我们经常会把小动物带进课堂学习研究。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知道它们的身体构造,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而且要让学生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要珍爱生命、关爱周围的小动物。一个对小动物有爱心的孩子,必定会爱他的父母、老师、同学,爱他的班集体,将来也定会爱家乡、爱祖国。 二、注重探究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科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方法上,绝大部分内容都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特别要重视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以起到事半功信的效果。 1.在探究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爱情器材、整理器材的好习惯。 对这些“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爱惜实验器材,觉得今天敲碎一支试管或烧杯,明天从家长那里拿钱来赔偿便了事了,针对学生这种不良的思想状态,教师不能放松,切不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反复对学生讲清爱护器材的意义,并告诉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器材。教师要以身作则,平时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学生养成爱惜器材的好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还会发现,在每次实验课后,虽然器材没有损坏,但实验桌上器材摆放乱七八糟,由此可见孩子们缺少整理器材的良好科学实验习惯。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在实验中爱惜器材,实验完毕后整理器材的好习惯。这些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也是我们科学课更好开展的基础和有力保证。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取了相互评价、共同进步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实验课后,小组之间根据实验纪律、仪器摆放、合作交流等方面互相评价,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发放流动小红旗,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会非常爱惜器材,也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实验结束,学生能自觉协助老师清理或清洁实验器材,整理放置好实验器材,渐渐地就会发现学生的实验习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实验课后,实验桌上实验器材摆放井然。当然,这些行为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 2.在探究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就成了一条虫。”这句顺口溜,对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来说都有刺心的酸痛,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深思:我们的教育在哪个环节上出现了这么一个严重的问题呢?我们不仅要扪心自问。究其原因: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缺乏是我们长期教育中过于追求功利所致。新课程改革已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与培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不仅是种行为表现,而是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和行为的综合体,给学生提供了协作交往与实践的情景与机会,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由于目前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以我为中心”的小皇帝们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智取瓶中球”的比赛,让同学们在玩中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其次,设计一些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探究项目,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共同探究、共同观察实验现象,共同讨论实验结果,使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自身的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只要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永久效应。但目前我们的社会现实与学校的德育在很多地方存在着矛盾,如进重点中学、大学更重视智育成绩,不重视学科德育;社会上很多人做了好事自己受伤却得不到社会相应的保障等等问题,都是造成当前学校德育事倍功半、成效甚微的状况。这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极力配合与统一,为学校德育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样才会使学校德育及各科德育渗透工作成为有效之举。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 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三年级《人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适时融入了德育渗透的教育。 案例描述与分析 教学情景一:观察大树。 我带领同学们分组选择了校园里的松树、柳树、丁香树等树木作为观察对象。可以用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如(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然后整理观察笔记。各组汇报交流自己观察的不同的树木。 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

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学生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远观树的整体形态,大树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了解了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同学们观察大树的兴趣浓厚,享受着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特别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制订小组观察计划,利用感官和放大镜、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到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中闪光。 通过这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的说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点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努力争取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渗透德育教案 <<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乘、除法应用题的类型及其解题方法有系统的认识,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并教育学生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1、通过梳理、对比、归纳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乘、除法应用题的类型及其解题方法有系统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 2、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二、情境引入: 星期天,小明一家去动物园玩,遇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帮他们解决问题,好吗?

三、梳理、归纳: (一)、1、动物园门口:售票亭上写着儿童门票每张6元,成人门票每张9元。 问: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买2张成人门票要多少钱? 指名解答,说出解题思路。板书算式。 (2)这个问题同学们一下就解决了,还能提出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吗? 指名解答,说出解题思路。板书算式。 师:这个问题也难不到同学们,梁老师想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问题:小明一家去动物园玩用30元钱买票够吗?够的话应找回多少钱?不够的话还差多少钱? (2)指名解答,汇报交流。(针对这类问题进行方法总结)2、进了动物园,他们先参观小鸟天堂,看到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小鸟。 出示小鸟图 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吗? (1)学生提出加减问题. (2)汇报交流解题思路,板书算式。 3、看完了小鸟,他们又去看了哪些动物呢?出示金鱼图

六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六年级下册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因而,作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又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可见,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与美育教育,既是语文教学教材中美的因素所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既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也是开拓语文教学视野的探索课题。至于此,语文科教学要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品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三、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我所教的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素质较差,有较多的学生在品行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开学的第一周就出现学生不交作业,不做笔记的现象,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现把目标分列如下: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进而能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培养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带领学生实现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 3、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措施方法: 1、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认真督促学生的一言一行,使其都能符合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甚至做得更好。 2、学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