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音乐教学中解决音高、音准小妙招

小学音乐教学中解决音高、音准小妙招

小学音乐教学中解决音高、音准小妙招
小学音乐教学中解决音高、音准小妙招

小学音乐教学中解决音高、音准小妙招

小学生对“音高、音准”概念理解不深,甚至有的就没有概念,我常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音高、音准问题:

1、迁移法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音高。我就先教学生吹竖笛。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

2、柯尔文手势法

“柯尔文手势”是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用空间体现所唱音的高低关系。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边唱谱边做手势,让学生熟悉了解每个手势表示的音高并学习、记忆,例如,老师用手势做出:s l s m,l d ˊl m,m dˊs l让学生边看边记,当老师每做完一组之后,再让学生唱出这一片段,练习时学生边看老师手势边唱,或自己做手势唱,长期训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准。

3、图形谱

图形谱是一种新的音乐记录符号体系,是用图形(线条、颜色、形状、符号等)试图表现音乐各要素的可视觉形式。

(1)卡通图谱

通过卡通图谱使歌曲的音高关系更直观。如:《拉勾勾》一课。

(2)简易图形符号

让学生用最通俗的图画形式来表现音乐。如:用↑表示高音,旋律线上行,↓表示低音,旋律线下行,★表示速度快,☆表示速度慢,●表示力度强,○表示力度弱等等。

如在学习《摇啊摇》一课时,学生会在第一行的“外”字后面画上“↑”记号,表示这个字是高音,要往上唱,旋律要上行;第二行的“我”、“头”,还有第三行的“婆”字后面都画上“↓”,表示这个字是低音,要往下唱,旋律要下行。简易图形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准,在使用图形符号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明白的图形或颜色来表示音乐,并要求能够解释自己的图形谱,在不断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能力。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东旺乡高门屯小学高杏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着重于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陈旧,且一成不变的教法一直从小学被沿用到中、高等教学中。如要改变这一现状,取得音乐教学的真正实效,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来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为寻求更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实施全面关注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效,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让我们从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开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构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有效课堂”。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 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2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根据第2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2018年小学音乐社团活动计划(1)

和溪镇中心小学2018-2019学年 度上学期小学音乐社团活动计划 教师:杨珊 音乐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然而,由于其有较大的“弹性”,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为了给爱好音乐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艺术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成立了音乐社团,现将音乐社团的活动计划制定如下: 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节奏,可以说整体都在进步,慢慢进入了轨道。 一、训练时间: 每周1次 二、训练地点:音乐教室 三、训练目的: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少儿合唱歌曲,主要以二声部为主,使学生初步建立合唱概念,从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四、训练内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的姿态。 3、少儿合唱歌曲。 五、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功。进一步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扩大音域,咬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1、声音的训练 2、音准训练 3、节奏训练 本学期,将针对上述几方面进行重点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和综合艺术修养,为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合唱人才。 七.活动过程设计: A、训练内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中外少儿合唱歌曲。

3、中外合唱名曲。 4、合唱姿态、舞台造型。 B、训练方法及过程: 1、声音的训练 (1)、呼吸。(2)、声音位置(3)、直声训练 2、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3、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2)、头音训练 4、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1)、连唱(2)、跳唱(3)、强而有弹性(4)、不连不跳 5、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6、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2018年9月1号

小学音乐课中节奏的教学

小学音乐课中节奏的教学 一首儿童歌曲由歌词和旋律结合而成。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被称为旋律的骨骼。疏与密的节奏对比,给旋律带来了动力和生机,所以音乐课中节奏的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 节奏的学习并不是十分复杂,可以将其大体分为四个步骤: 一。专门学习基本节奏以及由几种基本节奏组合而成的节奏小组基本节奏主要包括:×、&s;×、×-、×·×、×·×、××·、××·、××××、⌒ 3⌒×××、×××、×××。这十一种节奏最开始可以由老师范唱或示范打击的方式直接教授给学生,由于难度上的差异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可以将他们渗透到不同的年级分别重点教学。 第二个环节是节奏组合。老师可以将其中1—3种基本节奏自由组合成演唱曲目中最常见的2—4个小节,作为课堂扩充练习。如果第一环节完成得不错的话,相信第二个环节应该不会

太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往往会在学习节奏组合中不自觉地在两个基本节奏之间插入休止符,从而影响每小节的实际节拍。这一点老师要特别注意。 二。在游戏中巩固基本节奏以及节奏组合音乐是诉诸情感的表演艺术,单纯的教授节奏学生往往不会有多大兴趣。但如果将其融入各种游戏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还能轻轻松松完成教学任务。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识卡,将基本节奏写在卡上,老师可以任意挑选出一张卡片,让学生识记。也可以结合动物叫声。 ×× ×× │ ××如小鸟 叽叽 叽叽

叽叽×× ‖ × × │ × × ‖叽叽 老山羊:

咩 咩 咩 咩 还可以让儿歌与节奏组合,如:× × │ ×× × │ ×× ×× │ × — ‖身

穿 小黑 袄 尾巴 象剪 刀 只要你肯开动脑筋,单是卡片就可以作出很多文章。 三。在歌曲中学会运用在歌曲教学中,节奏的学习不能单纯只为节奏本身,需要同特定的唱名相结合。而最好的结合方式莫过于亲自在乐器上演奏。一个学生可以用二胡演奏出一定节奏的旋律,另一个学生则可以用电子琴。不管乐器是什么,演奏的总是同样的内容。 四。在创作中熟练掌握节奏音乐这门艺术是不能缺少创作的,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要建立音乐教学方法的次序和系统。从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由于音乐学习内容丰富必然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复杂性。把这些众多的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不同的特点区分开来,有利于音乐教师更好地分析和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将众多的音乐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之中。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 以学生学习活动内容领域来划分,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分为:歌唱教学法、器乐教学法、律动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创作教学法等。 以音乐教育家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命名来划分可分为: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方法。 以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信息来源及主要活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等。 本书按照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将音乐教学方法分为: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式教学方法。 1.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示法等。这种教学方法是传授型的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是要求教师在充分激发、鼓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才可以实施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主要特点是:①能够充分发挥教师音乐技能和语言能力方面的特长,是一种省时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②适用于在短期内系统传授大量音乐知识素材的教学。 ③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接受并逐渐把握系统的知识结构,养成系统的思考习惯。④能够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掌握并积累众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动地接受、掌握音乐知识素材的能力。在音乐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又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评三种形式。 ①讲述。是指教师向学生对某个事件或某种事物以叙述或描绘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强有力的情绪作用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会和感动,如对音乐作品的作家生平、创作背景的介绍与描述。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摘要: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 动力要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中学音乐教材则体现鲜明 的人文性、知识性和愉悦性。强调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等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启发学生想象,开发学生的 智力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爱好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019-01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通我的一些教学积累,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 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 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 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 一、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 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 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音乐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师生问好。 二、善于运用语言美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 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 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 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 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 的各个要素。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 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 过去的音乐教学注重技能训练和提高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要用去很长时 间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 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 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 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和音符、休止符等。因此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能学习到音乐的基本知识,我采用 了音乐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例如:在讲音符、休止符的时候,教学可以先制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训练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存有的问题和疑惑 一、音准问题 在歌唱教学中存有两个较普遍的现象:1、全班齐唱时,总有一些同学的音调不准,听起来很着急。2、学生独唱时,很多学生不够肯定也不够自信跑调的现象严重。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有的学生总觉得音找不准,唱完上一句,下一句的起音就找不到了;还有的学生心理清楚怎样唱,但是一唱出声就不对了。歌唱教学中音准问题严重,使学生的歌声缺乏美感,音准问题不解决,怎能让歌唱深入学生的内心?怎能让歌唱激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久而久之音准问题还会使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二是教师对学生歌唱音准的注重率很低,面对学生歌唱时音不准缺乏有效的方法。有的教师认为这么一点音准问题是很正常的,便忽略了;而有的教师则是注重到音准问题了却没有有效的方法去解决,也就跳过去了。在歌唱教学中请学生独唱的机会少,检测少给学生唱歌的时间不够多。导致学生在歌唱时对准确音高的心理感知水平、对声音的控制水平不够强。 解决音准问题的对策 (一)、常规聆听。培养学生会聆听、会比较、会评价、会调整的音乐学习习惯。(二)个别检测。培养学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1、在歌唱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演唱,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2、学生单独演唱时找出错误并纠正;3、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歌唱知识技能欠缺。 中年阶段(3—6年级)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逐步理性,所要掌握的知识由感性到了理性,此阶段的唱歌教学不但要与读谱知识相结合,而

且要求学生在唱歌中对呼吸方法、发生技巧等知识逐步的掌握和使用,从三年级开始进入合唱教学,要求学生在节奏和曲调上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解决歌唱知识技能的对策。呼吸训练形象化 1、用画线条来表示呼吸的强、弱、长、短。 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条,在画线的同时让学生发出“si”的声音,并引导学生根据线条的粗、细、长、短用线条的走向实行呼吸练习。 2、用手势等动作来指挥学生的呼吸 教师时快时慢做两手掌打开收拢的动作,学生随着教师的动作的变化实行气息控制训练。读谱与音准训练生动化

浅谈小学音乐课中节奏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中节奏教学 艺术形式,节奏训练是动态的课堂表现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实行节奏训练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5分钟左右多种多样的节奏训练,并使之游戏化、趣味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即兴创编的水平和反应水平。 1、寓节奏训练于语言之中 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能够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学生们按节奏朗读,也可让学生们背自己熟悉的古诗,按3/4、2/4的节奏读出来。这样的练习,节奏明快,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3/4、2/4的基本节奏。 2、寓节奏训练于身体的动作之中 在音乐中让孩子们把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让孩子在动作中发挥想像,通过孩子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实行节奏训练。做“走过去,跑回来”游戏:让学生用八个一拍“走”到规定的地点,又用十六个半拍“跑”回到原地,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空间概念,并对自己走步、跑步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都有一定的控制水平。这种活动既训练了节奏,又促动了大脑的发育。 3、寓节奏训练于各种声音之中 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理解,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才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实行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寓节奏训练于学生的创造力之中 对于学生,应首先培养他们的节奏意识,让他们感觉到音乐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也有一定的约束——节奏。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学生节奏训练的兴趣,发展对音乐不同节奏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如:上课前使用节奏问好,下课使用节奏下课。节奏教学虽然不是音乐教育的全部,但以此来作为阶梯,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音乐敏感性,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音乐表现力等,是切实可行的。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 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规划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3、行动研究法 4、案例分析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5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带给我们坚持和希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这边给大家介绍5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体验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之一,它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脑去思考。一句话,就是学习者要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它重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视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参与、活动、探究、实践,将教学过程变为整合、转化间接经验成为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学习者个人经历、感受、见解、体验为一体,从而自我解读、自我操作的过程。 对于"体验",《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一句十分重要的表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句话所以重要,是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须采用一种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方式---体验的方式。原则上,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的方式与学习者自身的音乐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以施教者

的体验代替学习者的体验。 2、比较 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将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体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同而风格不同等音乐内容进行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注意力,并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 3、探究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在新课程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独立的持续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4、合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16583639.html,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作者:贾洪成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0期 【摘要】音乐是门听觉艺术。音准和节奏是学好音乐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之一,学习音乐,特別是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有一副好嗓子,同时也要对音准和节奏把握得当,才能将音乐的本质美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小学阶段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而小学音乐则是小学阶段必学的一门课程之一,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授课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好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音准和节奏问题,从小强化其对音乐美感的意识。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音准;节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而想要彻底地将音乐的本质美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就需要对音乐的音准以及节奏掌握得当,因为音准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两者对于音乐美淋漓尽致的诠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音乐教师,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音准以及节奏进行学习,为其将来学习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授予学生把握音准的办法 (一)学会聆听 为了可以使学生能够听得认真专心,作为音乐授课教师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唤醒”学生的耳朵,使其养成“听”的好习惯。它不单单是学习音乐以及表达音乐的首要条件,对于学生的音乐欣赏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唯有让学生掌握了“听”的技巧,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受和表达音乐,从而提高其听旋律唱歌曲的能力。比如在实际的听旋律唱歌教学活动中,音乐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旋律的高低变化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使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听旋律分出高低音。想要表达高音的时候可以把两只手举过头,想要表达高低音相互交替的时候,就可以把手臂张开像鸟儿一样上下摆动,学生越专注于听,姿态就会变得越来越规范且整齐,也能够自然而然的鼓舞学生听的意愿,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音乐的教学中来。 (二)学会分辨 在实际的音乐音准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培养他们的分辨能力,音乐授课教师可以借助钢琴来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的练习,音阶的练习并非单纯的局限于唱,同时也应学会听音辨别。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从音阶的上下行开始反复练习,并逐步增 加难度,经过长期的音阶辨别练习与积累,对于学生的听觉能力练习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时间

小学音乐课节奏的训练

小学音乐课节奏的训练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严重前提。 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没趣,学生大凡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喜悦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例外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填塞奇怪,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深刻。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其形式比较没趣,学dada︳dada︱da—‖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没趣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例外的节奏用例外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

音乐教学论文谈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之多样性

谈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之多样性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它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二是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轻松愉快;三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一般;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到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总之,它是以“美”为核心,随时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综合以上三个主要目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不能采用非常严肃地、单纯灌输的方式来讲解注入,也不能象民间艺人一样,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也不能象专业音乐学校中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更不能象几十年来一直采用的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的方法。它应以多样的、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并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 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专业化”和“非艺术化”的不良倾向突出,使得音乐教育偏离了正确方向。 “专业化”──违背了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原则。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及修养的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地阐述:“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中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或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不能以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非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只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一些知识技能的训练,切不可按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非艺术化”──违背了音乐审美的规律。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这就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上有着艺术教育的特征,而艺术教育是围绕美育展开的,它为达到美育目标服务。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要始终围绕着审美教育这一核心,走艺术化道路。然而,现今的一些中小学音乐课,并不象一门艺术课、美育课,而更像一门语文课、数学课或者思想道德教育课。把音乐课型尤其是欣赏教学上成语言替代型,这完全是不可取的。音乐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是一浅谈小学音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乐教学方法门独具特性的科学艺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音乐的认识、愉悦、审美和教育等功能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在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竞争加剧,观念多元化,人际关系复杂化,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情绪问题,焦虑、紧张、压抑、烦躁等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病,这使得人们不能不关心情绪的健康问题和调节手法的运用。由于音乐所具有的,为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功用,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健康情商的形成有独到之处,因此,在诸种审美教育中,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情商”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发展 音乐教育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致达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愉悦身心的作用。如对学生进行《团结就是力量》、《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国歌》、《国际歌》等革命老歌的欣赏、教唱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还可以使学生在接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同时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精神振奋的良好风貌,也养成乐观豁达、聪敏理智、通情达理的健康心理以及行为习惯。 二、促进良好品格的形成

情感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实,音乐能通过物理和心理的两条途径对人发生影响。音乐的物理作用是通过音响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而音乐的心理作用则在于:优美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的作用,解除疲劳、平缓血压、稳定心律,从而使心情轻松、愉快。音乐能以旋律、音调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来改变、调节人的情绪。 (一)在认识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妥善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包括合理表达正面情绪,削弱乃至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自我安慰与疏导,从而摆脱不良情绪的体验。在恶性情绪中,最为难缠的是妒嫉情绪,俗话中就有“妒火中烧”之说,因为中学生的年龄小,性格特征还不完全成熟,看到别人成功就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偏激或逆反情绪,对此我们教师应给予正确的疏导和教育。如歌曲《幸福》,以真挚的语言道出了幸福的真谛------任何的幸福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得来的,在教唱此曲时,不仅要教会唱旋律,更要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为着自己的未来,祖国的未来而自我奋斗,靠自身的努力来超越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而歌曲《校园的早晨》则更显而易见,它那活泼明朗的曲调,展现了当代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青少年的幸福、自豪及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感。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加深,音乐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陶冶情操。音乐又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音乐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不仅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去探索音乐学习。如,在学习《童年》这首歌曲中,老师可以布置课前准备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音乐资料,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培养了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创设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热情

音乐教学情境创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理解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音乐欣赏为主,不断创设与音乐相关的各种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中。比如,在授课《乡间小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的画面,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享受,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自然就会在良好的互动环境下进行学习,从而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创新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到音乐知识的乐趣。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素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瞿珊珊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小学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作为音乐教师,不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来组织音乐教学,而且更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音乐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改进教学模式、转换角色。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学。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习惯地把学生当作教学对象。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意识,以至于学生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转换角色,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演”而应以“主持人”或“导演”的角色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和学生一起活动,努力将自己融入到课堂中去。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把教学时间放到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上来,在活动中了解、影响、激励、鼓舞学生,营造一种接纳、支持和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也可以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之中。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孩子们大胆展示自我。比如:一首新歌的范唱不一定都由教师来完成或听录音,一些孩子视谱能力和歌唱能力都较强,把范唱的任务交给她们试一试,肯

定也会别有新趣。还有,音乐课堂上我们可能会碰到一些调皮好动的学生。如果教师能适时的为他创造机会让他参与讨论、发言、创作和同学、教师一起完成表演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总之,音乐教师的责任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让学生热爱音乐、鼓励学生时时有新的认识、创造一个能自由探索的音乐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充分挖掘他们的音乐才能,努力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拓宽教材,贴近生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依据和基础,但不是全部。音乐课本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乐理知识,掌握演唱技巧,引导学生正确审美。我们没有理由让走出音乐教室的学生不知道“聂耳”、“冼星海”。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而音乐课堂又是学校的一块艺术教育园地,它不可能与社会相脱离。那么音乐教育也就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学也需积极改进。我们所遵循的教育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判标准都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面对丰富的音乐种类、多变的音乐风格,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思改变,不求创新,不仅不能顺应形势,扩大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学识,更不能做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小学音乐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课如何训练节奏 内容摘要:我们都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它是音乐的生命,是生命的源泉,每一首乐曲中都有它的存在,它与旋律是不可分隔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在小学音乐课中,节奏的训练不可忽视,为了达到掌握节奏的目的,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的进行节奏训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

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其形式比较枯燥,学da da︳da da︱da—‖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 ⑴×× | ××|| 读作:咚咚咚咚(模仿心跳声) ⑵××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⑶×××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

(完整版)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5]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本文就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以下三点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6]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如采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 前国家副总理李岚清曾说过:“艺术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 唱歌,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音乐教学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能力,而且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 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上激发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经验、个性去理解、想象、发展、创造和表演。一定程度上讲,这对他们感知音乐、理解音 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律动教学法 音乐之美美于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样的乐曲在各人听来,具体表现的内容各有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 实践,让学生根据各自对歌曲的或乐曲曲意的联想,做出不尽相同的律动表演,培养肢体协 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这样一来,不仅促使了他们对相关音乐的联想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比如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唱歌曲时教师讲解词义、概括主题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感中后,可以启发他们根据歌词内容发挥自己想象来编舞蹈动作,你会发现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 创造表现,这样不就是无形地从这表演中感受音乐形象了吗? 如欣赏二年级的《在钟表店里》时,我先出示各种形态的钟表,指导学生去观察钟表不同的 摆动方式,引导学生用肢体去表现钟表的走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他们用头、用眼、用脚 等部位来表现钟表的摆动。当我播放乐曲时,学生就能跟着节奏做钟摆的律动了。又如欣赏 乐曲《在山魔宫殿里》时,可让学生扮演可怕的山魔,进入角色,跳起夸张的舞蹈,用肢体 动作体验其狂暴恐怖的音乐形象。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进行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也把音乐这一时间艺术和造型、表现等 空间艺术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再造性想象能力的训练,发挥他们有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主体 作用和个性特点。 二、游戏教学法 音乐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活动,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游戏性的活动,不仅使人轻松愉快, 更能使人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流露,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 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 大自然中包含着各种的节奏,教师可根据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自己发现节奏,并在游戏 中完成节奏教学。如:低段的节奏很简单,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实践模仿,掌握其基本特点和 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情景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实物创造节奏,如:请一名学生 扮圣诞老人,戴上红帽子,挂上假白须,再披上红衣服。请其他的同学唱圣诞歌,唱完一遍,“圣诞老人”从口袋里拿出一件礼物(那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玩具小鸡小鸭等等),然后让“圣 诞老人”请一学生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由他们自己找出这些动物的叫声的特点,教师归纳出小鸡叫×× ×;小鸭叫× ×;鹅叫×—等,然后可以根据这些节奏做各种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创新,在游戏中掌握和运用节奏。中高段的音乐具有一定复杂性,同样是学生自己创造,但是 过程可以反过来,例如:教师把节奏念出来,请学生想想,这象什么声音或什么字我们也是 按这样的节奏念的?滴答滴答、达达达达等。这样的比喻即贴切,又生动,学生在碰到这种 节奏不会念时,自然会想起自己创造的这些词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档